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通用11篇)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 篇1
2016年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学生确立语文很重要,要学好语文的观念。
2、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途径,知道如何去学语文。
3、告诉学生本学期学习目标及规划。
4、准备工具。
5、推荐阅读书目。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导入第一课
二、确立新观念,树立自信心
1、你觉得语文重要吗?你喜欢学习语文吗?(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学好语文的意义:学好语文,是生活的需要。“语”,语言文字,现代汉语;“文”,文学。我们的生活与这两方面息息相关。除了哑巴,都要说话,我们都要运用汉语与他人交流,汉语是我们交际的工具。文学作品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个人修养。学好语文,是应试的需要。语文是中考高考三大学科之一,学好语文,是你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必需,是你过关斩将劈波斩浪的利器。所以,必须学好语文。
2、语文难学吗?
不难!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言语里,在我们的环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与语文相伴。语文不是狼外婆,不是踩高跷,没有什么可怕,也没有什么高难度。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真谛,逐渐成长。“处处留心皆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学生说经历是最好的老师,颇有道理。)
3、如何培养兴趣呢?
可以从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开始,多读多摘抄多诵读,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博学的人,成功的感受会让你喜欢上语文。平时勤于练笔,长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真的很能写。到那时候,你说你不爱语文,还真的不可能。语文学习不难,难在我们能不能坚持。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韧性吗?有信心学好语文吗?
三、养成好习惯,把握好方法。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
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1、仔细听。
学会倾听,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听的过程中要勤思考,学会抓要领,善比较,有自己的观点。听的时候要有礼貌,不随意插话,打断他人。
2、大胆说。
这里的说不仅是指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指课内外的提出问题。大胆发言,质疑答问,是积极思考的表现。唯有做个思考者,积极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在学习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我们不少同学,不敢发言,可能是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的答案,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老师批评,害怕同学们笑话。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犯错、批评与成长相关。课堂上,问题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了,被同学们笑话了,这个问题我必然会记忆深刻,今后碰见,再不会犯错。人总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批评自我批评中成熟。这样一想,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大胆发言,更要踊跃发言了,对不对?
3、广泛读。
有位名师说:“一个初中生只要在初中三年里读的书叠起来等于他的身高,写的本子叠起来等于他的身高的一半,他的语文(读写)能力不用老师教也会形成。”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可以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阅读经验、写作技巧,这对于我们写作阅读都有极大的启发帮助。古人不是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广泛读的同时也提倡深入的读,读熟一部作品,读透一个作家。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在介绍经验时说他前后把《三国演义》读了有三十几遍,不但熟悉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而且连作者罗贯中的语言风格都模仿的很像了。唯有精读深入的读,我们的思想才会因之深入,我们的文笔才能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4、勤奋写。
这里的写包括写作文,写日记,写随笔等,也包括抄写字词,摘抄美词丽句、精彩段落这些积累工作。读得多,不代表就写的好。勤于动笔头,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留住自己一瞬间的灵感,写得多了,自然就能悟出写作技巧。再说当自己回头看自己一点一点码起的文字已成摞成堆成山,心底成功的喜悦自不待言。我们不求自己能成名成家,就为了记录自己的青葱岁月,为了提高语文成绩,为了在中考高考中胜出,这一份辛苦,也是有价值的。
四、明确学习目标,坚持执行规划
本学期学习目标:
1、练出一手好字;
2、掌握阅读记叙文、叙事散文、小说的技巧;
3、读几本名著;
4、提高叙事写人的作文水平。
本学期教学设想:
1、国学积累,第一个月背诵完本册所有古诗和文言文;
2、坚持每课一练——基础训练册;
3、可以尝试写随笔,每周必须写有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4、每周坚持练字10分钟。字写得不好的,练习正楷,正楷写好的,练习行楷或行书。
五、准备文具
《古文翻译》、《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笔、课堂笔记记在课本上、默写听写本、随笔本、练字本、作文本等。
六、推荐书目
1、《繁星 春水》
2、《泰戈尔诗选》或者《飞鸟集》
3、《男生贾里》
4、《汤姆 索亚历险记》
5、《朱自清散文选》
6、《论语》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 篇2
一、激发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 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如何让新生对已产生乏味的语文表现出惊异, 是我们教学组织者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考虑, 我从赞美语文和介绍诗情画意的内容入手, 使学生表现出对语文的惊异感。我设计如下教学内容是:同学们, 语文是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让人心驰神往;语文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 让人尽情遨游。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语文, 是来自朱自清的和风细雨;语文是梁衡对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感悟;语文是何其芳对秋的绚丽色彩的描绘;语文, 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沈复的《童趣》让人重温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 感受别样的物外之趣;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让人认识活灵活现的蝈蝈,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童话大师安徒生让人了解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 教育人们不能弄虚作假。总之, 初中语文教材会让我们树立像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人生志向;会让我们学会莫顿·亨特《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的“面对困难, 化整为零, 化难为易”的战胜困难的方法;像席慕蓉的《贝壳》会让我们懂得认真对待活着的每一天,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因此, 语文如一壶香茗, 让我们心境澄明地品味;如一曲天籁, 让我们心如止水地聆听;如一杯芳醇, 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沉醉。
二、养成习惯
(一) 养成认真诵读的习惯
做到朗朗诵读:读出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巧的句间停顿, 在诵读中领会内容, 领悟情感。 (读、思、悟)
(二) 养成认真预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做到认真阅读课文, 阅读中遇到生字词等“拦路虎”, 不要绕过去, 要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字典》《古汉语词典》解决困难,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细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读、思、记)
(三) 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课必须有“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 而且集中注意听课至关重要, 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 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 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同时记好课堂笔记。 (听、想、记)
(四) 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保持书写页面的整洁, 尽量不涂改, 即使有错, 也不随意涂改, 只是将错误部分用两条横线划去, 同时做到书写内容的上下平整。 (美、齐、洁)
(五) 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 就是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做到:尝试回忆课堂内容, 再现老师上课内容, 理清知识点;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记住知识点。 (想、理、记)
(六) 养成认真做读书摘记的好习惯
读书看文章是完成以下表格:课题:《________》;作者______;出处:《_________》;好词:__________;好句:____________;文章内容和中心:_______________;读后的感受或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得方法
语文学习除了有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外, 至关重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习中的常用方法有:利用书本做笔记的方法;在书本上做记号。用方框框出生字难词, 利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利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文采优美的句子, 注明修辞、描写方法, 标明动词、副词、叠词或一些修饰词。
(一) 利用课堂摘记本做笔记的方法
记要点;记重点、难点;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记老师着重指出最易混淆和最易搞错的内容;记老师分析和同学讨论的思路;记总结性的语言。
(二) 利用阅读材料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
逐段阅读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全文的主旨;明确阅读的要求, 回到阅读材料中筛选可以作答的关键词句;针对不同的阅读题型采用不同的阅读作答句式。
内容概括:运用“谁 (什么) + 因为什么原因+ 干什么 (怎么样) + 结果”的句式进行表述;语言赏析:修辞方法类。生动形象表现 (突出强调) 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描写方法类:传神地表现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形象概括: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各种描写方法, 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句意理解:找出句子表述的关键词, 将关键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评价鉴赏:陈述自己的看法, 结合材料的内容陈述自己的看法的理由。
总之, 语文学习重在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 篇3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数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设计意图: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 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三)教读课文
放朗读录音,突出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
老师范读第一部分,同学自由朗读其余部分,进一步熟悉内容,体会感情。分组讨论,课文每一部分分别侧重写哪些内容,又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示:第一部分,从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第二部分,写出邓稼先的生平,特别是研制两弹、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迹。第三部分,用比较法,把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导人邓稼先和美国国防科技领导人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1.第一部分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可否去掉?2.各部分之间是否围绕中心随意安排顺序,可否任意调换?
提示:1.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写作,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试想,中国百年的屈辱,一次次战争的失败,列强的人侵掠夺,都是因为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落后,被动挨打。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政府强大了,国力增强了,科技是否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而邓稼先正是领导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站立起来的人。他的功绩是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实则内有联系,逻辑严密,不可调换。第一部分,是为赞扬邓稼先创设环境,作必要铺垫,放在开头,不能移动。第二部分从邓稼先出生到逝世,总体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纲目,下文是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展开。第三、四、五部分,分别认为人品格、工作风格和献身精神等方面具体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展开。同时这三部分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有逐渐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调换。第六部 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地引出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缅怀,文章中心得到全面体现。这样整篇文章安排严密合理,独特而周全,可见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深邃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类似的质疑,逐渐把课文分析引向更深更细,让学生的理解也更准确,记忆更牢固。
如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分组讨论,发挥群体思维力量,也可利用一些问题引导到主要问题之上。这些都要求教师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交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是怎样写邓稼先的,读后你感到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自己再组织语言,说说你所认识的邓稼先。
(二)阅读分析
选择几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小声地跟读体会。反复体会,准确把握读法。
分组分析,找出各段中的描写方法,细读体味。
文中用热情洋溢、带有感情的叙述,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他含激情的评论,再现邓稼先感人的事迹。最后一部分看似摘记,记录了自己一些信件、电报上的语言,其实是对邓稼先其人一生伟大精神的概括和赞扬,此节是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是把感情蕴含于议论之中,是更深沉的感情表达。是文章中心的集中体现。
第三部分为什么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呢?
提示: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是文章结尾处不知自己落泪是为民族感情,还是为邓稼先,以此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战场文》及五四歌曲。歌词和诗文都是整齐规章的语句,读来朗朗上口。对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语言多处用到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此外,运用长句和短句的配合,读来朗朗上口,整齐紧凑,有音乐的跳跃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运用了富于变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传记客观平淡的语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语言的变化,表达深厚的感情,告诉读者,这不是一般的传记,是功臣的赞歌。
(三)总结扩展
总结:“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板书),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扩展:以中国青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呼吁。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感情的理解,更好的了解邓稼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
(一)“战国七雄”
1.观察地图,谈发现。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特点?
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思考:体现了哪些战争艺术、成语?
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
(三)、合纵与连横
1.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何为纵、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影响?在地图上出示意出来。
2.阅读小字,评人物的行为。“朝秦暮楚”。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在作战目的上有何不同?战国纷争有哪些?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 篇5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 篇6
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一扇什么样的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
3、理解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4、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试着划分段落层次。【学习重点、难点】:
问题2(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一扇什么样的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这节课是同学们进入初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马上,我们将一起走进一扇神奇的大门。(板书课题,作者)下面希望同学们能满怀热情与好奇、兴奋与快乐,和我一起走进这扇神奇的大门。
二、初读课文,解决问题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请你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生字词,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掌握字音字形。.诠释()
裨益()憧憬()qián移默化()
wēi言耸听()
2、解释词语
①大有裨益:
②潜移默化:
③危言耸听:
④憧憬:
⑤诠释:
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最后师出示答案,自己订正,掌握。
3、朗读大比拼:
要求:①学生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组织学生评委,确立评分标准,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探究问题2、3、4(2、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一扇什么样的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4、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试着划分段落层次。)
2、自学要求:
①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批注你对问题的理解。②自学完毕,由小组长负责,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要求:
①小组长组织。②每位组员都展示,疑问在小组内解答。③小组长负责整理答案 ④交流完毕请举手示意,准备班级展示。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展示
指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评价,或补充。师随机明确问题答案: 问题二: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紧扣第四段来回答。问题三: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问题四:文章的题眼是“打开”二字。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课文共五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第二部分(第3、4段),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5段),激励人们走进学的大门。回应题目,收束全文。
四、总结
1、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2、课题“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含义是什么?
五、当堂训练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
浏览()
憧憬()
跌宕()⒉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并订正。
①潜移墨化
②崇山峻岭
③危言耸听
④千姿百态
⒊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①为你打开一扇门。(比喻某一领域的入口)②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③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④你是一个真诚而神奇的大门。(文学)
处理方法:先独立完成,再请几位同学演板,教师明确答案,同学们订正。
六、拓展延伸:
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门外与门内的风景大相径庭,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结合平时阅读文学的感受,写一段文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熟读课文,背诵第四段。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
教后反思与启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认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什么意义?请结合自己阅读经历来谈。
4、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5、“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问题
3、问题5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
一、复习导入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本节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习第3—4节
(一)出示问题1—5,学生自学
学习方法指导:先给第四段的句子标上序号,然后带着问题读文3、4两段,可在文中勾画批注,也可简单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在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二)展示
敢于展示的你,已成功了一半。
请小组汇报探究的成果,其他小组勇于质疑,各抒己见。师适时引导,点拨。随机明确答案。
1、点题;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
3、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例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读了法国作家蒙田《热爱生命》被富有哲理的文字所感动,他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我想到很多,关于生活,关于生命,关于活着的价值。
4、智商是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智力商数,用IQ表示。“野蛮人”与上文“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相对。“高智商的野蛮人”在文中指虽有硕士、博士学位,但因不阅读文学作品,以致于文化、修养欠缺的人。
5、既是排比有是比喻。“缩影”、“心声”“风俗画”“风景线”四个比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优秀文学作品与“历史’和”时代”之间的关系。同时构成排比,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总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四、教师寄语: 文学是什么呢?
她是你学识渊博的老师,不仅传授你丰富的知识,更教给你做人的真谛; 她是你善解人意的挚友,在你悲伤时,给予慰藉;在你乏味时,给予欢乐; 在你自满时,给予鞭策;在你畏缩时,给予信心,她是你真正的良师益友。愿你能亲近她,拥抱她,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文明人。
五、训练与提高
1、语段研读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占()„„
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你把时间
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的思想无()无束地漫游岁月达到长河,尽地
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你是现实的,是梦想的,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斑()的理想世界奇异的。(1)根据拼音写字。
()wéi幕
热泪占jīn()无jū无束()
斑lán()(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段横线上。
供选择的词语:折光、凝聚、漫游、交汇、观赏、回声
(3)语段中反复出现的“你”是指,这里运用了
修辞。(4)研读语段,说说语段是从哪个角度来赞美文学的。
2、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个句子,表达你读书的感受。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次阅读,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每次阅读,犹如品尝香醇的美酒,使你陶醉其中 ;每次阅读,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使你茅塞顿开。与书为伴,你的人生更精彩。
3、课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抽查,出示答案,同桌互批,自己订正。参考答案:
2、;
3、四个特点:标题醒目;恰当运用比喻;设置了悬念;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如何打开语文学习之门呢? 方法仅供参考:
1、提前预习、学会使用工具书;
2、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3、写好日记(记事、写景、心灵感悟——即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或摘录好词、好句、精彩篇章)和周记
4、多读多思(文学作品、课外书籍、作文选)
5、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
附:学习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写周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七、课后作业
1、积累读书名言。
2、制订本学期的阅读计划: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选集》《朱自清散文选集》以及古代诗歌。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 篇7
第一 周星期二第 2节课
主讲人:徐 英个人手机***
邮箱:xuying780501@163.com
单元题目StarterUnit 1 Goodmorning!
Learning Goals
1.Learn the names in the picture on P1:
Alice, Bob , Cindy, Dale , Eric, Frank ,Grace , Helen
2.Learn the sentences :Goodmorning.Hi!Hello!
Preview
一、Do you know some boys’ names or girls’ names ? If not , look at the picture on P1 and find the names
Boys’ names
Girls’ nam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Look at p1, put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 orally, then write them down without looking at the text.1.女孩们的名字
2.男孩们的名字
3.早上好,海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好,鲍勃!____________________
5.早上好,艾里斯!____________________
6.早上好,辛迪!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好,弗兰克!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好,埃里克!____________________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热身导入
T: 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 We will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bout “greet people”.T: Today ,We will learn Starter 1 Good morning!
Learn new words 生词学习
1.First we will learn the new words : good ,morning , hi,hello, Alice, Bob ,Cindy, Dale , Eric, Frank ,Grace , Helen
2.Ask Ss to read after the recording and then read by themselves.3.Give Ss 5 minutes to remember these words.Words test 单词检测
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1.好的 ___________2.早晨;上午____________
3.早上好!____________!4.嗨,喂__________
5.喂,你好!__________
Listening for the general ideas听取大意
1b1 Listen and repeat.1b2Listen and choose the main idea of the three conversations.The main idea of the three conversations is to talk about A.Greet people B.Introduce yourself C.Talk about the weather(天气)
Listening for the specific ideas听取细节
1b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1.Bob: Good ________, Helen!
Helen: Hi, Bob!
2.Cindy: _______ morning , Alice!
Alice: Good _______, Cindy!
Post-listening activities听后活动
1.Ask Ss to practice the three conversations in the picture.2.2.Greet your partner.3.Ask Ss to great their own deskmates like the conversations in the
picture.Inquiry into knowledge by translation
1.good 意为他可以帮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人
们常用它来向别人问好。他也可以用于评价某人或某事物在某方面表现出色。2._____________用于凌晨至中午十二点这段时间向他人问候,它的答语仍用_______________
3.Bob , Dale , Eric, Frank常用语
Grace , Helen,Cindy, Alice常用语
The end-of class test当堂检测
一.把下列人的名字分类
Bob , Dale , Eric, Frank,Grace , Helen,Cindy, Alice
Boys’ namesGirls’ nam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全对话
1.—Hello, Miss Lin!——________,Cindy!
2.—________,class(同学们)!—— Good morning ,Miss Xu!
Homework
1.Please write words and sentences in your exercise book.2.Greet your classmates in English after class.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语言、表情、动作描写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查找、筛选、利用、整合,了解小说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通过讨论区自由发表意见,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前后变化。利用网络平台练习写作,达到互通有无,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原则
以教师引导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多种描写方法。
四:课前预习
解决朗读障碍,利用网络查找写作背景,观看课文配套朗读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五:课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提问:你印象中小学里的最后一课的情况
自由发表
让学生了解“最后”的不一般的含义
2、作者及背景介绍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互相交流
了解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3、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个别回答
培养学生速读抓重点的能力
4、问题探究
“最后”的特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课文中哪些段落)
个别发言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5、人物分析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看看他在上课前后的变化
小组讨论,分析人物
培养学生从文本内容评价人物的能力
6、引出人物描写方法的介绍
引导学生网上搜索
搜索
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7、细节欣赏
引导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细节描写,说说理由
讨论区发言,教师选择重点段落让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8、置疑解疑
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置疑解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9、实践作业
学习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写一段特殊经历时候的心理描写。如上台演讲、参加运动会等
发表在讨论区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 篇9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
酝酿()
蓑衣()薄()烟
应和()
黄晕()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______
悄()______ 衰()______
稍()______ 哀()______
俏()______ 衷()______
梢()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 __。
(二)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知时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好?
3.这首诗哪儿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
一、1.zh3ng y)n ni4ng su# b$ y@ng h8 y)u 2.蓑(su#蓑衣),衰(shu1i衰败、衰老、神经衰弱),哀(1i悲哀、默哀),衷(zh#ng苦衷、由衷之言、衷心拥护)。悄(qi1o悄悄;qi3o低声悄语、悄然无声),稍(sh1o稍微、稍有不同;sh4o稍息),俏(qi4o俊俏、俏货),梢(sh1o眉梢)
3.(1)比喻、拟人。(2)比喻、排比。(3)拟人。
二、(一)1.多、细。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
3.写雨中的树叶是怎样的绿,雨中的小草是怎样的青。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亮”;因为地上的草是大片大片的,沾了水,所以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
4.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着春风了。“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
5.拟人。
(二)1.拟人。因为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所以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是濛濛细雨、无声无息的特点。“润”字表明春雨使万物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刻画出了春雨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10
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的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地学习和锤炼,精益求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作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熟,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提问,相应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过渡: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说明天外有天这个道理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
三、默读思考
看问题读书思考:
1、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品读感悟
(一)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1、指名回答,相应板书:骄傲—不服气—自愧不如
过渡:张石匠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
3、指导朗读
多媒体出示: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二)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
2、指2名学生读分角色读刻碑洗字部分。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图片,解释楷书草书飞白。
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出有关句子。怕可以换成什么词?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3、在这次比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么?请说一说。
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
4、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
①分角色读一读。②互相比一比。③说出胜出的理由。
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
5、汇报。
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拓展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六、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人名言(多媒体出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指导复述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复述课文。
二、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检查认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碑锤两字的写法。
三、积累内化
1、把自己喜欢的好词抄在自选车里。
2、请你为这则故事写续集。
四、实践活动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11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二教时,重点研读的是课文重点段落2、3段。我将目标定为:
1、细读课文,推敲理解课文的词句。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第二段时,重点抓住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去感受,体会了当时的情况。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
在教学第三段时学习的内容是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学生从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之中感受到詹天佑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时,抽象的说明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通过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讲解方法来说明。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运用创设情景,你是詹天佑纪念馆的讲解员来进行学习的方法,演示推拉的火车头。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此外,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推荐阅读:
初中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05-17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共两课时06-21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08-31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8-16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海燕》 教案.doc09-11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07-28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07-0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重难点第一课10-05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