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前乌龟的故事

2024-08-12

儿童睡前乌龟的故事(精选15篇)

儿童睡前乌龟的故事 篇1

飞鸟们要在森林中最大的一棵树上举行一个盛大的节日,它们邀请了乌龟。可是乌龟犯了难:“我怎么能到树顶上去呢?难道它们不知道我既不会飞也不会爬树吗?”

想来想去,最后,乌龟决定去向那儿的鸟朋友借对翅膀。朋友们一口答应帮它的忙。它们东寻西找,捡了许多自己掉在地上的羽毛,然后用蜂蜡给乌龟粘了两个宽大的翅膀。

节日这天,乌龟开始飞翔了。它尽力扇动着翅膀,其他鸟也从四面八方帮它的忙,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下面托,有的在后面推,终于使它也飞到了树顶。

飞鸟们又是喊叫又是鼓掌,对乌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您真漂亮呀!”鸟王夸赞乌龟说:“您的这副大翅膀美丽极了!说心里话,您现在真的跟我们一模一样、不分彼此了。今天我热烈地欢迎您来参加我们的节日!”

飞鸟们都笑了,大家围住乌龟,再一次对它表示敬意。

出于对乌龟的敬佩,鸟王决定给乌龟一个荣誉,叫它当“节日主席”,让它随意主持节日。

乌龟立即上任。它建议说,为了使节日增添趣味,每人自己起一个专门在节日称呼的别名,飞鸟们高兴地叫起来,齐夸这个建议别致有趣。于是大家冥思苦索,开始给自己起别名。名字起得千奇百怪。当飞鸟们问乌龟叫什么时,乌龟随随便便地回答:“从现在起,我叫‘你们’。”

舞会按原定时间开始。大家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当相互遇见的时候,都称呼别名。

唱跳了一会儿,大家都觉得累了,也感到饿了。当音乐声一停,鸟王就宣布说:“晚宴已经都准备好了,朋友们!你们请用吧!”

乌龟先让每个飞鸟讲了一遍自己的别名,然后走到厨师跟前下命令道:

“把所有的饭菜都端给我!这是鸟王的意思。”

可是飞鸟们都没有听鸟王这么说过。于是,大家一起去找鸟王询问:“陛下,您说,晚宴是为谁准备的?”

“为谁?”鸟王莫名其妙地又把话重复了一遍:“我不是说过是为了你们吗?”

“我没有说谎吧!”乌龟赶忙声明:“我的别名刚才大家都听到了,就是‘你们’,这不跟鸟王说的完全一样吗?”说完,乌龟马上坐到桌子旁边。只一眨眼的工夫,它就把饭菜几乎吃光了。

节日庆祝会结束了。飞鸟们因为没有吃到东西心里都很不高兴,便把前几天借给乌龟的羽毛又拔了下来。树那么高,没有翅膀,怎么下去呢?乌龟犯愁了。

有几只飞鸟留下来收拾餐桌,乌龟让它们把没吃完的菜渣吃了,当它们要飞走的时候,乌龟请求它们转告自己的老婆,叫它找些柔软的东西,像棉花、干草、树叶等堆在大树下面。

这些鸟想:这可是个报复的好机会。它们找到乌龟的家,对它的老婆说:“你丈夫叫你在森林里那棵最高最大的树下堆一堆东西,像石头啦,碎玻璃啦,铁块啦,等等,越硬越好。”

等乌龟的老婆按飞鸟的话把事情办完,飞鸟又去告诉乌龟说:“一切都照你的吩咐准备妥了;你可以跳下去啦!”

乌龟满以为地上铺的是软绵绵的东西,便放心地从树上跳了下去。它万万没有料到正好掉在石头上,虽然不疼,可是这一摔,把乌龟原本光滑平坦的龟壳摔出了一道道裂纹,从此以后,乌龟的的壳就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儿童睡前乌龟的故事 篇2

1.故事是伟大的

不要小看故事, 不要小看故事讲述, 千万。

20世纪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 “特定的人类生命, 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充满着最终可以当作故事来讲的事件……”的确, 故事与人类生命紧密相连, 进而可以认为, 故事本应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形态, 创造故事是在创造生命, 讲述故事是在讲述生命意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故事叙述界定为“戏剧性的模仿和人类行为的构想, 而叙述故事的艺术便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的确, 故事的叙述与倾听, 是在交流、分享, 是在感悟和思考, 在这一分享世界里大家都在进步。理查德·卡尼, 这位波士顿学院的教授认为, “叙述故事就是将时间从零碎的时刻与个人无关的消逝向一种模式、情节、神话转变。从而将时间人格化”。的确, 人格已融化在时间里, 融化在故事里。创造与讲述故事的深层意义是对时间的追寻, 对价值完善的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汀阳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故事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故事”。的确, 讲述故事正是讲述文化, 享用文化, 文化这一故事让我们拥有文化的思考, 而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迈向自由的境界。

所以, 故事是伟大的。

2.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教育有自己的立场, 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会有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如果抛弃儿童立场, 站在另外的立场上, 教育很可能是一种“伪教育”, 甚至是“反教育”。

儿童立场既复杂又简单。说其复杂, 是因为儿童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复杂、丰富而又神秘的世界, 要对儿童立场进行界定、阐释, 还涉及诸多问题, 需要认证、厘清, 也是很复杂的事。说其简单, 是因为陶行知早就认为, “儿童社会要充满着简单之美”。儿童立场, 就是把儿童当主语, 从儿童出发, 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因此, 说简单, 其实不简单, 真正想儿童之所想, 为儿童之所为, 谈何容易?

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森堡曾经批评那些革命家, 在急急忙忙赶往伟大事业的路上常常没心没肺地撞倒孩子, 她认定这是一件罪行。而我们呢, 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这一太阳下最崇高事业的路上, 撞倒了孩子, 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 儿童在哪里;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儿童立场上。不管是自觉还是无意, 我们也会“犯罪”——这是站在儿童立场上勇敢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批判。斯霞、霍懋征、李吉林……决不会这样, 因为她们有坚定而鲜明的儿童立场。儿童立场, 既是教师的教育法则, 又应成为教师的人格特征。实践与理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出色的儿童研究专家;甚至可以说, 教育家首先是儿童教育家, 说到底是儿童教育家。

所以, 儿童立场是神圣的。

3.儿童立场在故事中

儿童立场不是虚无缥缈的, 它实实在在, 有自己的落脚点和载体。教育行为是儿童立场的落脚点, 也是儿童立场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儿童立场,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折射出不同的儿童立场。

一个个教育行为或者教育事件, 其实是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故事是教育行为、教育事件的凝聚。犹如文化是一个故事, 教育也是一个故事, 是一个个教育行为编织的故事, 一个个故事中透析着儿童立场的密码。

儿童喜欢听故事。走进儿童心灵世界的不一定是知识、概念、道理, 而往往是故事。要让知识、概念、道理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应当把它们寓于故事中, 故事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正是教育走进了儿童心灵世界。

儿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故事世界, 在童年的天空下, 是一片故事的田野。从这个意义上去说, 建构、丰富童年生活就是建构、丰富童年的故事田野。同样, 教师建构、完善、坚守自己的儿童立场首先要建构、丰富自己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田野。事实上, 一个有故事的教师, 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的教育故事与儿童立场融为一体, 所以, 端正、坚守儿童立场不妨从创造与解读儿童故事和教育故事入手。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更具体生动、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更易于流传, 能影响更多的人。我以为,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应该成为教师校本研修和培训的课程, 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 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见, 当所有教师都讲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都有自己关于儿童立场故事的时候, 这该是一种多么精彩、神圣的教育情景与气象啊!

所以, 从故事中去寻找、明晰儿童立场, 是一种智慧。

二、经典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第一个故事:一棵倒长的树

一棵树树根向上翻长了, 而树枝树干往地下长了, 它倒长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刨地时发现了这棵奇异的树, 压抑不住好奇心, 顺着树干往下爬。爬呀爬呀, 这棵倒长的树里是一个奇妙的王国, 王国里美丽富饶, 而且, 想要什么, 只要一按电钮, 就来什么了, 这真是个科学化、现代化的童话世界。可是, 这世界不见一个人影, 静寂得可怕。当他爬到最下边, 也就是树冠顶端的时候, 眼前一亮——他看见了一个人, 而且是与他年纪一般大小的小孩!那小孩坐在金碧辉煌的宝座上一动不动, 原来是一个小皇帝。小皇帝没有脚, 一双手只剩下右手残存的一根食指。小皇帝看到不速之客欣喜若狂。小皇帝告诉他, 老皇帝已将整个王国的生活都自动化了, 需要什么只要按动电钮就能办到, 于是老皇帝把除了他们父子外所有的人全部杀掉, 因为王国里已不需要人干活了。

小皇帝不喜欢这个华丽、富有却寂寞无比的世界, 老皇帝害怕儿子离开, 死前就把儿子的脚和9个手指都砍掉, 反正只要一个食指就能无穷无尽地享受。小皇帝陷入孤独痛苦的深渊, 央求穷小孩带他离开。于是, 穷小孩背着他从这棵倒长的树往上爬, 虽然树根外面有着许多的苦难和纷争。

这是个幻想故事。现实世界中的树不会倒长, 倒长的树虽然发生在幻想的世界中, 却是现实世界的映照。对这棵倒长的树, 可以有许多角度的解读。但是, 重要的是, 我们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来解读。倒长的树, 是一种隐喻和象征, 它是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看世界和教育, 表达了他们对成人世界的控诉与抗议, 也表达了对真正属于自己世界的呼唤和争取, 其中隐藏着许多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其一, 儿童是人, 所谓儿童立场, 首先是把儿童真正当作人的立场。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 失去了自由, 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故事中, 老皇帝砍掉了小皇帝的脚和手指, 正是剥夺了小皇帝作为人的权利和自由——小皇帝已不是人了, 更不是孩子了。而且,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剥夺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爱。这是爱吗?在儿童立场上, 爱是对儿童作为人的自由的保护, 否则, 再多的爱也不是爱, 因为, 这样的爱是一棵“倒长的树”。其二, 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所谓儿童立场是遵循规律, 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儿童的发展应当向上、向前、向外, 犹如一棵树, 伸向蓝天, 伸向太阳。倒长, 不是规律, 是违反了规律。违反规律的教育必然是对儿童成长野蛮、残酷的绑架与残害, 是从根本上扼杀了儿童, “倒长的树”, 伸向的是黑暗和地狱。儿童应当成长为一棵向上的树。其三, 儿童发展要经受锻炼, 所谓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在锻炼中成长。倒长, 违反了规律, 但“顺长”并不否定挫折和困难, 免不了苦难与纷争。“顺长”需要爱心支撑, 还需要意志的支撑, 只有在风雨中, 才能长成一棵坚强的树。其四, 儿童需要过完整的生活, 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伙伴, 所谓儿童立场, 就是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的生活方式。儿童脱离了伙伴, 就会寂寞无比, 甚至恐怖至死。儿童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否则就成了一具物质的躯壳。让儿童去活动、去劳动、去游戏、去合作, 才会长成一棵健康之树。

这就是故事里透析着的儿童立场。假若, 还是用树作比, 站在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就是让儿童长成好大的一棵树。

第二个故事:鲜奶油蛋糕

有一天, 拉拉和弟弟 (故事中的“我”) 看见冰箱里有个大蛋糕, 妈妈告诉他们蛋糕是请客用的, 不许碰,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今天会来。妈妈说完就去买咖啡了。拉拉打开冰箱, 看那个蛋糕。“我”说, 不要碰它, 那是给客人的!拉拉说, 我根本不想碰它, 我只是在想, 鲜奶油蛋糕也许坏掉了, 如果坏掉了, 姑妈吃了就会中毒。“我”当然不想让姑妈中毒, 就问道, 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 拉拉说, 我们先尝一口看看。“我”当然赞成。拉拉尝左边, “我”尝右边。啊, 真好吃!“我”说, 蛋糕没有坏掉, 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不会中毒。但是, 拉拉说, 我们只能说这两边没有毒, 其他地方呢?于是姐弟俩尝遍了蛋糕的每一边, 确实也没有毒。“我”说, 蛋糕周围都是好的。是的, 拉拉说, 外面这一圈是好的, 但是中间也许坏掉了。姐弟俩拿来刀子, 切开蛋糕, 尝了它中间的部分。当妈妈回来时, 看到蛋糕的样子,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我们不希望爱玛姑妈和可瑞姑妈中毒!”拉拉和“我”赶紧解释。“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既然妈妈这么说, 姐弟俩就照着做, 把整个蛋糕都吃光了, 最后一起肚子痛了。“你看!”拉拉对“我”说, “这个蛋糕真是坏掉的吧!”

读前一个故事, 心里有点沉重, 读这个故事, 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发出笑声。忍俊不禁的是:孩子就是个孩子!没有责怪, 只有感叹:孩子真可爱。这就是真正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真正认识、发现儿童才会真正站到儿童立场上去, 否则, 儿童立场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对儿童既熟悉又陌生:有时熟悉有时陌生, 有的地方熟悉有的地方陌生, 有的熟悉, 实际上是陌生, 自以为熟悉了就忽略了陌生。所以, 我们其实对儿童不熟悉, 如果让熟悉遮蔽了陌生, 说到底是成人的视角遮蔽了儿童。这是因为,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几米说得对:“大人自以为能分辨梦与现实, 小孩们却觉得, 分辨梦与现实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事。”“小孩信赖大人, 大人却不一定值得依赖。大人不依赖小孩, 小孩却常常值得依赖。”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 才能摆脱成人世界的束缚, 走进儿童世界, 教育也才能成功。

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说孩子的话。大雁为什么排队?因为大雁排队是为了去吃蛋糕。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因为小猫咪捉不到老鼠害羞了。吃饭时为什么不能看书?因为吃饭看书会把书吃掉……这就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儿童表达的方式。对儿童话语方式的尊重, 才会有与儿童共同的话语, 才会有共同的心灵。在共同话语、心灵的互动中, 儿童立场才会慢慢建构起来。

儿童的话语, 在其内部其实是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拉拉和“我”真的想吃蛋糕, 想的办法是“蛋糕坏了, 会中毒”, 这是智慧的借口。先吃两边, 再吃四边, 再吃中间, 最后全都吃掉了, 目的达到了, 可是, 肚子吃坏了, 却说“这个蛋糕真的坏掉了”。这个看不见的儿童心理, 让我们看见了, 体会到了, 发现了。妈妈的伟大之处在于:“你们这两个馋鬼, 都给我吞下去!”不是责怪, 只是嗔怪;不是痛打, 而是把蛋糕都吃完的“惩罚”。如果她不了解儿童心理, 不会有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 这是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智慧之举;智慧教育是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坚定地立足于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第三个故事: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说的是女儿的故事。

女儿被同学叫作“23”号, 因为在50人的班级里, 她的成绩排名经常是第23名。爸妈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但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而她的梦想竟然是当一名幼儿园老师, 这大大出乎爸妈的意料。可有一次, 老师告诉家长说, 在语文考试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哪位同学, 请说出理由”的答案中, 除女儿之外, 全班同学写的都是女儿的名字。刘继荣回去问女儿, 没想到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 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故事简单, 也写得简洁, 但内涵相当丰富, 意义十分深刻。这一颇具思想张力的故事, 在表达着对儿童立场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 故事告诉我们,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宗旨。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知识?是分数?是升学?当然, 这些追求都没错。正如怀特海所说, 认知教育总得要传授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尽管有失偏颇, 但不能忽略知识的力量。同样, 让学生有一个好分数、好成绩、升一个好学校, 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这些是教育的核心吗?是教育的唯一吗?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健康发展, 这既包含知识、能力, 又超越了知识、能力, 更超越了分数和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 分数更不能决定一切, 学生素质发展、成长则比成绩更重要。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 是一种对自我的定位, 是一种素养。此外, 教育并不反对精英人才的培养, 但绝不能实施精英主义教育, 况且,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英雄, 即使成为幼儿园老师, 成为路边鼓掌的人都是成功的, 所以, 所有学生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显然, 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发展比名次更重要。

其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对儿童的认识。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慢活”, 需要慢慢来。慢慢来, 是对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完整、准确的把握, 是对急功近利、浮躁、浮华教育的抵抗和拒绝。因此, 当孩子不能名列前茅时, 不能心急, 不能焦虑, 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同样是一种进步。也许, 他永远不能跑到队伍最前面, 但他永远在队伍中, 永远在发展中。教育需要这样的心态。与儿童立场背道而驰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是把教育、把人生当成了百米赛跑, 因而带来心态的异化、心理的不健康以至阴暗。儿童立场的深意在于教育的平常心、在于教育的顺其自然以及顺其自然中的积极引导;在于学生的每一次参与, 每一个进步, 每一次起跑, 只要他在跑, 就在发展。而这一切都基于儿童的认识, 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再次, 儿童立场关乎教育的方式。不言而喻, 教育是一种唤醒, 是一种引导, 是一种鼓励。杜威把教育比作输电管, 而非输水管, 其深意在于开发学生生命能量, 积蓄发展能量, 这需要鼓励的方式。当女儿坐在路边为同学鼓掌的时候, 她鼓励的是同学;当班上所有同学都最欣赏女儿的时候, 同学的认同、赞赏鼓舞了女儿;当女儿回答父母, 我不想成为英雄的时候, 父母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当母亲把女儿的故事写成文章的时候, 她肯定了女儿, 鼓励了女儿, 当然也鼓舞了所有的人。任何人都需要鼓励, 儿童更需要鼓励, 鼓励之于儿童犹如温暖的阳光。立足于儿童立场的教育, 就是要在儿童前行时给予各种鼓励, 把阳光洒满道路。儿童怀揣着阳光, 正是怀揣着自尊、信心和希望。此时, 儿童立场已伸展为一条快乐、幸福之路。

三、在创造故事中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如前文所述, 故事是伟大的, 儿童立场是崇高的, 而儿童立场往往存活于故事中,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来建构、坚守儿童立场, 无论是实践, 还是理论, 都说明这是一个准确的切入口, 也是有效的突破口。亦如前文所述, 教师应当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是一个创造故事的人。这样, 儿童立场就会萌发、生长, 而基于儿童立场, 教师通过体验、感悟、反思、行动, 可以成长为智慧教师, 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1.生活就是故事, 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故事, 并悉心观察和体悟。生活中有许多故事, 生活本身就是故事, 生活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 教师应当开发生活中的故事, 使故事成为自己生长教育智慧的资源和途径。一位教师深有体会。她和5岁的“小芝麻”散步。一天, “小芝麻”问妈妈:“妈妈, 月亮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呢?今晚的星星为什么很少呢?”妈妈正准备给她讲一番科学道理, “小芝麻”自己回答说:“我看了好多天了, 月亮很圆很亮的时候, 星星就很少;月亮变成小船的时候, 星星就很多。为什么呢?”妈妈鼓励她说:“是呀, 为什么呢?”“小芝麻”说:“因为呀, 月亮像小船的时候, 是月亮没有吃饱, 肚子瘪着呢, 所以星星就多啊!等到月亮饿到好瘦好瘦的时候, 她实在受不了了, 就开始吃小星星了, 慢慢地吃饱了, 肚子就圆圆的, 星星就少了。”妈妈笑着点点头, 心想, 原来“月朗星稀”还可以这样解释。以后, 这位教师总是陪孩子去散步……故事很真实, 作为教师的妈妈, 智慧之处在于鼓励孩子观察、大胆提问, 而自己还悉心观察、耐心倾听, 不抢先回答, 更不包办代替, 不以所谓的科学答案纠正小孩。陪孩子散步是一种生活, 热爱生活, 观察生活, 生活中的故事就会跃然眼前。生活一定会开启智慧之门, 儿童立场定然随着故事的创造而生长。

2.教育细节是故事, 教师要在教育现场中细心捕捉细节、创造故事并认真思考。教育现场充满不确定性, 正是不确定性让教育现场丰富多彩, 充满魅力。细节往往无处不在, 等着我们去发现。一个小女孩因为画不出画来而生气。老师弯下腰看了看白纸, 让小女孩在纸上随便画什么。小女孩抓起一支笔, 在纸上狠狠地戳了个小小的点, 老师让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周以后, 那位女孩走进美术教室时, 惊讶地发现老师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一幅画———她画的那个点, 老师还用波浪形的金色画框装了起来。“我还能画出比这更好的点!”小女孩涂啊涂, 用好多颜色画出了好多好多的点, 还画出更大更大的点。几个星期以后, 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上, 这个小女孩画的点引起了轰动……这也是个真实的故事, 名字叫作“一切从‘点’开始”。孩子画不出画来生气了, 这是常常发生的事;老师不仅不责怪, 反而鼓励她只要画一个点;把画挂起来……这些都是细节, 老师没有让细节“溜走”, 而是敏锐地抓住, 细心地去开发, 于是就有了故事。犹如那个“点”一样, 教师的智慧也是从一个圆“点”生发的。的确, 细节是教育理念的具体显现, 开发细节是教育灵性的闪现。在一个个细节的开发中, 教师的教育智慧慢慢汇聚, 儿童立场也慢慢地凸显。这样, 看似偶然的细节也就成为体现教育规律的必然。也不难理解, 评判教师的儿童立场, 可以从关注和分析他的教育细节开始。

3.经典中存活着故事, 教师要在经典阅读中读懂故事, 潜心领悟和逐步提升。经典之于教师的智慧生长和专业水平提升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 读经典, 是否潜心, 是否与自己的心灵滋养联系起来, 效果是不同的。比如, 爱, 大家都知晓, 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是教育的力量, 也是教育的方式, 不过, 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爱呢?教师又怎么施爱呢?不是所有教师都清楚的。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洛·梅曾写过一本书《爱与意志》, 他认为, 爱与意志是教育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没有爱的意志, 只能是一种操纵, 而没有意志的爱则是平庸、肤浅的。最近看了王周生写于2011年的一篇文章, 题目是《桥在水上》, 我将其称之为经典, 因为, 我认为经典不完全由时间来裁定。她写在爱尔兰的某一个早上, 一位妇女带着两个孩子, 让他们去桥上给发烧的、浑身肮脏的流浪汉送早点, 孩子邀请没有家的流浪汉到家里去, 和他一起玩玩具, 3人拥抱在一起……故事的结尾这么写:“天空越来越晴朗,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手表, 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 该走啦!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 和流浪汉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 两个孩子再次狂奔而来, 每人给流浪汉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 妈妈说了, 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 谢谢你让我们有这么快乐的早晨……我用眼角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 她依然站立在那里, 粉红的围巾在飘动。”无须多说, 桥在水上, 爱在心里。这一经典, 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 怎样去爱, 怎样教学生去爱, 当然, 也提醒我们思考:儿童立场在哪里?

4.实验研究和写作中活跃着故事, 教师通过研究去创造故事, 并要用心去表达对儿童立场的认识。写作让故事沉寂, 也让故事沉淀, 正是在沉寂与沉淀之中, 儿童立场从深处显露出来。写作, 也是对故事的淬化与升华, 原本略显模糊的会慢慢清晰起来, 原本略显表面的会渐渐深刻起来, 原本略显分散的会越来越聚焦。我有一个感觉———因为还没作科学的统计和分拆———文章写得好的或者故事写得好的教师, 对儿童立场的认知程度总是比较高, 行动也比较自觉。而写作的基础常常是教育研究与实践。最近看到一份资料,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小学生作文进行过实验。实验中, 托尔斯泰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有可能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看来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对学生来说却是复杂的。多少年以后, 托尔斯泰编写了他享有盛誉的作品集《23个故事》。后来他又说:“只有当实验成为学校的基础, 也就是说, 只有当每所学校都是一所教学实验室时, 学校才不会落后于普遍的进步水准。”托尔斯泰的写作基于他的实验, 在他身上实验与写作是合二为一的。教师这样去做, 我们就会自豪地站在儿童立场上, 把脚踮得更高, 去瞭望未来。

睡前的故事 篇3

这位父亲跟大家说,他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一个睡前讲故事的习惯,其实很多故事并不是格林童话或者安徒生童话中的,而是他自己乱编的,他说他的故事里永远有森林,有小朋友,有狐狸,有小河等等,但是每次发生的故事都不一样,这个故事的发展甚至有时候都是他临时编造的,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即兴发挥已经深深地形象到了孩子,跟大多数人一样,他认为女儿听不懂,却没想到自己的一言一句全部都变成女儿自己故事的源泉,当他听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女儿的嘴里讲出来的时候,他自己都吃惊了,有点后悔当初给孩子讲故事时候多少有点敷衍的心态。

如果不是亲自听到这个故事,我也不相信一个两岁孩子竟然会讲故事,注意,这不是复述,不是背诵,这是完全出自她自己脑海里一个原创的故事!

我们究竟对孩子们有多少的忽略和误解?因为忽略和误解而错失了多少自然早教的机会,很多家长会花高价去送孩子学习各种技巧,却单单忽视了最贴切的言传身教的能力,如果这个女儿没有这样一个喜欢随口编造故事的父亲,她就不可能在两岁自己开始学习编造故事,我们甚至可以推测,这种编造故事的兴趣和能力如果一直持续,持续到她会写字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可爱作家就诞生了。

从这个成功父亲的经验中不难总结,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一些自身的营养,可以从婴儿做起,孩子对知识的吸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常听一些家长说:等孩子四岁的时候我送他去学什么什么,等孩子上学后我给他弄什么什么,恰恰是成年人的自以为是错过了人一生最重要的学习期,那就是婴孩期。当然,我不赞成把孩子推到一出生就要学习的行列中去,我这里所说的学习是一种以兴趣为出发点的默默的培育,绝对不是把几个月的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去受折磨。

寓教于乐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词,重点就在于乐,比如说睡前的故事,这分明是一种学习,但是这又不是一种学习,是孩子和家长亲近的一种最佳方式,而这种方式又恰好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这难道不是最完美的寓教于乐吗?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近,共同话题也会越来越多。

睡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有的孩子在睡前学会了讲故事,有的孩子在睡前学会了背唐诗,有的孩子在睡前学会了三字经,有的孩子在睡前学会了各种儿歌……总之,身为家长的我们,到底给了孩子什么?值得我们深度思考。有一些家长不但没有给孩子任何精神财富,反而从孩子刚出生就要锻炼其所谓的独立精神,让小婴孩自己一个屋子睡觉,当孩子夜间突然醒来的时候,孤独无依,仿佛被全世界抛弃,等父母奔跑来的时候,黑暗中的恐惧已经将孩子深深地袭击,而那些幸福地躺在父母身边,接受着睡前幸福教育的孩子们,他们从小所获得的爱和知识,是如此牢固,如此自然,如此简单。

在我们衡量是否应该克制爱而要求孩子独立的时候,我们已经丧失了孩子最需要爱的时机,未来我们就算捧着爱去送给孩子,也只能招致反感和抗拒,因为太迟的爱不合时宜,距离已经让这份不合时宜无处安放。与其每天研究那些不切实际的教育,不如认真地反思如何爱吧。

儿童睡前乌龟的故事 篇4

我家乌龟有坚硬的壳,头是尖尖的,呈三角形,鼻子也比较尖,眼睛黑黑的,像一颗黑珍珠一样大小。嘴巴小小的,嘴里还长了许多又短又尖的牙齿,吃起东西来那叫一个狼吞虎咽。

我家乌龟是捣乱大王。早晨,我帮乌龟换好水,就到楼上继续睡觉了。等我睡醒下楼的时候,发现水槽里的水只剩下一半了。我想,这乌龟真能喝啊。就在这时,我发现水槽边湿漉漉的,像尿床了一样。原来,它把水撒外面去了。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个捣乱大王,害我又得去换水了。

你了解我家的乌龟了吗?

作者| 三年级 骆宗堂

儿童睡前故事打包有趣的故事 篇5

猫妈妈快要生小猫咪了。她看中了这个地方。

“这座木房子太好啦,”猫妈妈高兴地想,“我的孩子就要在这儿幸福地长大!”

一天夜里,猫妈妈爬上木板棚,从棚顶的一个洞钻进去,在里边生下了两只小猫咪。

猫妈妈忽然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就是她了!

小猫咪还没生下来,猫妈妈就给他们想好了名字。要是生两个,大的就叫“小宝”,小的就叫“小贝”。这样,要是她跟别人提到自己的孩子,就可以说:“我的小宝贝……”又说了小宝,又说了小贝,多好!这是个很聪明的猫妈妈呢!“我得给他们吃最有营养的东西,”猫妈妈想,“让他们都长得胖胖的,就跟两头小肥猪一样!”

这样,两只小猫咪还在吃奶的时候,猫妈妈就把他们每天该吃什么东西都想好了。这可不容易啊:想让他们多吃鱼,又怕鱼刺卡了嗓子;想让他们多吃糖,又怕他们长虫牙。猫妈妈一边盘算看,一边写着,写出来又涂掉,涂掉了又写上去,好长时间才定下一份食谱。

我们只看其中两天的,就知道两只小猫咪将来有多么幸福了:

早 点 午 餐 晚 餐

1日 鲜奶两瓶 小鱼四条 清蒸小耗子四只 活蚂蚱四只 鸟蛋四个

2日 虾汤两碗 蝈蝈六只 糖醋小耗子四只 新鲜鱼肝十个 蝴蝶十二只

儿童故事睡前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6

有一回,魔术师在公园里散步。忽然,晴朗的天空乌云密布,眼看要下雨了,正在游玩的人们只好扫兴地往回走。大伙儿看见魔术师,都说:“瞧,我们又遇到这个倒霉蛋了!有一次,他把好端端的蓝天、白云都变成黑森森的一片,现在,大概又是他在捣蛋吧!”

魔术师对大家鞠了一躬说:“对不起!上回是我的不对,可现在并不是我在捣乱,而是因为天气变了,云层太厚,云层中的水珠颗粒太大,光线透不过来,所以天空才变得这么黑。我来试试看。”说完,他猛吹一口气,用魔法把云中的水珠儿吹散,使它们变得十分细小。

过了一会儿,云层变薄了,阳光普照大地。人们又看到了蓝湛湛的晴天,心情格外舒畅,便采来一束束鲜花,献给魔术师。

还有一次,魔术师到农村度假,看见村里的蔬菜温室盖着透明的塑料薄膜,又忍不住施起了魔法,把那些塑料薄膜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茄子的薄膜变成蓝色,韭黄的薄膜变成黑色,菠菜苗的薄膜变成银色……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研究 篇7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 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 还能增强趣味, 吸引幼儿, 满足幼儿的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 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 分为动物、人物、植物,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人物类型, 就记次。具体结果如下:

由表1、图1可知, 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 其次是人物, 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 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 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 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 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 具体结果如下:

相较于小班, 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 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种角色, 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幼儿由于年龄小, 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 因此, 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 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 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 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 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 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 作为孩子, 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 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 , 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 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 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 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 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多, 为55%, 其次是生活故事29%, 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通过让幼儿阅读以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 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 还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如下:

统计发现, 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修辞手法运用得多, 其次是象征, 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修辞手法, 有很大好处, 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周次, 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 但没有实施, 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 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 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 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 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 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 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 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 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 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 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 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 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3.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

睡前故事《好啦好啦》 篇8

“你刚才在干什么?”爸爸问。

“我在学鸭子走路。”

“哦,那可不容易,”爸爸说,“你又不是鸭子。来,我们给膝盖贴一块创可贴吧。”他给了汉斯一个大大的拥抱。

“好啦,好啦,看吧,你马上就不痛了。”

爸爸说得对。过了几分钟,他跳了几下,真的耶!汉斯又能出去玩啦。他要在沙坑里挖一个洞,挖一个他从来没有挖过的最深的洞。可这是一个大风天,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被风吹了起来。沙子吹进汉斯的眼睛里,这真的是好痛。

爸爸就在旁边,他把汉斯从洞里抱出来,搂在怀里。

“好啦,好啦,”他说,“像这样眨眨眼睛,你马上就会好起来的。”

汉斯眨了眨眼睛……又眨了几下。真的耶!他的眼睛和以前一样好了。

这时,汉斯的几个朋友在树林里荡起了他的秋千……可你猜怎么着?

汉斯的脑袋撞到了一根树枝上,鼓起一个硬硬的包。爸爸全都看到了。

“好啦,好啦,汉斯,”他说,“我来揉一揉,你马上就会好了。”他又说对了。

小熊汉斯跑开了,和他的朋友们玩捉迷藏去了。

那天傍晚,朋友们都回家了,汉斯看到爸爸慢慢地、慢慢地从花园的门走了进来。汉斯跑过去迎接他。“我的脚受伤了,”爸爸说,“我踩到了一根刺。天啊,痛死我啦!”

“你是在学鸭子走路吗?”

“我没有学鸭子走路。”妈妈过来看是怎么回事。他们让爸爸坐在花园的凳子上。

“哎哟!”妈妈把刺拔出来的时候,爸爸叫了起来。

“我们今天过得真是糟糕。”可不是嘛,汉斯掉到了深沟里,沙子吹进了眼睛里,脑袋还撞了一个硬硬的包。

“我知道该怎么办啦!”汉斯说……然后,他给了爸爸一个有生以来最亲密的拥抱。

“好啦,好啦,我们现在都没事了。”汉斯说。他说得一点都没错。

《好啦,好啦》

文|【爱尔兰】山姆·麦克布雷尼

图|【英】伊凡·贝茨

翻译|杨玲玲 彭懿

推荐人:小果儿妈

推荐理由:书中的汉斯简直就是生活中的小果儿!因此,从小熊汉斯第一次摔破膝盖开始,就一直牵着小果儿的心,他都会不经意地说出自己摔跤后常安慰自己的话。故事的结尾让小果儿在熄灯后还回味了好一会儿,那天正是他爸爸出差没回来,他嘟囔着“爸爸回来,抱爸爸,抱爸爸……”一直到入睡。

小朋友,一起再和妈妈读一读故事里熊爸爸安慰小熊的魔法语句吧!

猴子的儿童睡前故事 篇9

于是它就上山去了,它找啊找,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个蜂巢,它高兴极了,连忙伸手去采。

正当它采了一瓶的时候,蜜蜂们回来了,发现有人在偷它们的蜂蜜,一股脑的全部朝小猴子涌了上来,往小猴子的脸上蛰。

小猴子的脸上被蛰了好些大包,疼的哇哇乱叫。

小熊生日那天,小猴子把蜂蜜装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瓶里,再在瓶口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把它送给了小熊。

大家伙一看见小猴子的脸,纷纷哈哈大笑起来,嘲笑它说它是麻子脸。

小猴子难为情的解释说:“这是帮小熊采蜂蜜的时候被蛰的……”

儿童睡前袋鼠的故事 篇10

有一只小袋鼠他成天躺在袋鼠妈妈的大口袋里,等妈妈给它喂吃喂喝,日子呀过得真舒服。

有一天袋鼠妈妈生病了,她说宝贝:“妈妈今天头好疼呀,你已经长大了,能出来帮妈妈找点东西吃吗?袋鼠宝宝不情愿的说:“可是妈妈,我不知道您想吃什么东西呀。袋鼠妈妈说:“宝贝,新鲜的草就可以了,听了妈妈的话,袋鼠宝宝从妈妈的大袋子里慢慢的爬出来,晃悠悠地向前迈着步,出了门,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山坡,长满了绿油油的草,它心里一阵激动,大声喊到:“妈妈,我看到了草!”当他刚要动身的时候,它变得迟疑了,又返回了家门,它说:“妈妈,可是我怕,我独自一个人不敢去。这时袋鼠妈妈有气无力地说:“好孩子,不怕,妈妈在这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你呢,”可是袋鼠宝宝还是不敢独自去,这时妈妈说: “乖孩子,妈妈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再不吃东西,妈妈有可能会被饿死:”想想没有妈妈的可怕,小袋鼠不情愿得提了一个篮子向对面那个小山坡走去,到了小山跟前,看到这么鲜嫩的草,它狠狠地吃了几大口,就急忙把摘下的草装进篮子里,这时一只小燕子飞来了,它热情得说,小袋鼠:“今天你怎么自己出来找东西吃了,能和我玩会吗?小袋鼠说:“不行,小燕子,我妈妈病了,我要带东西回家给妈妈吃呢”。

这时小燕子说:“小袋鼠我帮你吧,这样你就有时间和我玩了”,可是小袋鼠还是说:“小燕子可是妈妈病了,我还是想快点回家照顾妈妈,等妈妈病好了,我再也不要整天躺在妈妈的大袋子里了,我要天天出来和你玩,刚才我听到你唱的儿歌真好听,我还要跟你学唱歌呢,小燕子说:“小袋鼠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等你妈妈病好了,我们做好朋友,一齐玩好吗?”小袋鼠说:“好啊”,这时小袋鼠的菜篮子在小燕子的帮助下也满满的了。小袋鼠向小燕子,道了谢,就急急忙忙向家跑去,到了家里,小袋鼠把鲜美的草喂进妈妈的嘴里,不一会儿,一篮子的草都进了袋鼠妈妈的肚里,吃了东西的妈妈精神似乎好多了,妈妈深情地望着小袋鼠:“宝贝,过来,谢谢你给妈妈找来了这么好吃的东西,过来,妈妈抱抱,”小袋鼠听到妈妈的夸奖高兴极了,它一头扑到妈妈怀里,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时小袋鼠听到了屋外小燕子欢快的歌声,再也坐不住了,它亲了亲妈妈的脸,说:“妈妈,您好好休息,我出去找小伙伴玩去了。

睡前故事,增强孩子记忆力 篇11

步骤:

孩子睡觉前,父母给孩子朗读1~2则故事。最好选择有彩图、有情节和几句话的故事书。

父母在阅读之时,可以把着孩子的小手边读边指图中的事物,语言语调尽量生动饱满。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很投入的话,父母会发现他(她)的表情跟着书中的情节发生变化。

个故事可以反复地念,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孩子入睡才停止。

互动:

在孩子还不能自己读字之前,大人给孩子讲故事时,脸上的表情要随着故事的情节而进行变化,这些表情和语言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让孩子体会情感的变化。大人边讲故事边注意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很精神,那么大人可以适当地调整语调,例如放慢一些读,或者读一些情感波动不大的故事,这样利于孩子入睡。

父母须知

孩子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是在睡觉前,这时给他(她)讲故事或讲一些生活常识,学习效果最佳。

采用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颜色鲜艳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用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形式,让他(她)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东西。

温馨提示:

一个故事要反复朗读,因为孩子最先记住的是名词,如书中的主人公和地点,然后记住他做的动作和后果。有时还会记住一些形容词,如很大、很小、又高、又瘦等孩子能理解的词。听故事是孩子发展情感和理解事物的好办法,孩子听得越多懂得也会越多。

责编王敬川

儿童睡前乌龟的故事 篇12

五年来, 孩子在教师的呵护、支持、磨砺中, 悄然成长。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 在他们的孩童时代, 或许应该给他们留下点什么?让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细微的事情;让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记录自己的“脚印”, 记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小事。等他们长大了, 关于童年的记忆, 一定会很远很长……

因此, 笔者把孩子们每天的日记载入我的生活中……

一、观察日记——细节的刻画

细节的刻画是写作素材生动的重要条件。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要选准观察角度, 让细节生动起来。

这天的日记, 笔者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擦黑板的同学的动作。先让一小个子男生上来擦黑板, 孩子轻松地擦去了够得着的部分, 黑板上方的字, 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 只能跳着擦。在孩子们的笑声中, 小家伙跳了好多次, 终于擦完了。笔者又请另一位高个子女生上来“表演”, 女孩不慌不忙走上前, 拿起板擦, 轻轻挥动, 从左往右, 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笔者告诉孩子们, 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写好文章。作文的要求是以“×××开始擦黑板了”为开头, 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完成日记。

精彩语句:

瞧!小李开始擦黑板了。只见他右手拿起黑板擦, 左手紧紧地按着黑板, 像是怕黑板逃了似的。他使劲挥动着右手, 不一会儿黑板的下方就被他擦得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可上面的呢?这对于没我高的他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愣了一下, 突然, 眼睛一亮, 松开左手, 双腿下蹲, 做出了准备跳跃的动作。突然他用力地高高跃起, 同时大幅度地挥动着右手, 样子有点滑稽, 像一个小丑, 但总算是擦到上面了。他很高兴, 跳得更起劲, 挥得更卖力了。黑板终于擦完了, 他上下左右地打量了一遍, 确定已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 摸了摸头上的汗, 把黑板擦放回了盒子, 一脸轻松地回到了座位。 (学生1)

这天中午, 笔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 挑选一个孩子, 仔细观察他 (她) 吃饭时的动作, 提前观察, 提前构思, 观察两天后, 开始练笔。动笔之前, 先说两句, 这是动作专题训练之一, 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吃饭时的“趣”, 如果是单纯的动作描写, 不配合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恰当的形容词、修辞手法等等, 那么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会很单调, 没有感情, 只有动作, 充其量就是一个机器人。

精彩语句:

小陈开始吃饭了。只见平日里文静俊美的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虾, 翘着兰花指把虾的头轻轻地拉下来, 再用另一只手慢慢地、轻轻地把虾身上的壳剥下来。最后, 她把虾放进嘴里, 闭上眼睛, 细细地品味…… (学生2)

我同桌吃饭呀, 真是叫那个夸张。他的饭碗里, 永远是米饭和菜拌一块儿, 堆成一座小山。只见他把嘴巴贴在碗边上, 张开他的“血盆大口”, 从小山丘上刮下一些米饭塞进自己的嘴巴里, 然后重复做着这两个动作, 直到他的嘴巴塞不下为止…… (学生3)

此外, 笔者还让学生观察小乌龟、小刺猬, 用细节刻画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外形或动作。这一系列的训练, 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 紧扣中心,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体验, 加上适当的指导, 写作素材就真实而充实。

二、状物日记———真切的体验

如何把状物类的文章写好呢?比利时诗人莫里斯·卡列姆的一首小诗《我学写字》:

当我学着写“小绵羊”,

一下子, 树呀, 房子呀, 栅栏呀,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

就都弯卷起来, 像羊毛一样。

当我拿起笔把“河流”,

写上我的小练习本,

我的眼前就溅起了一片水花,

还从水底升起一座宫殿。

当我的笔写好了“草地”,

我就看见在花间忙碌的蜜蜂,

两只蝴蝶旋舞着,

我挥手就能把它们全兜进网中。

要是我写上“我的爸爸”,

我立刻就想唱唱歌儿蹦几下,

我个儿最高, 身体最棒,

什么事我全能干得顶呱呱。

我们写状物日记, 也要让小绵羊在笔下欢蹦乱跳, 让河流在日记本上尽情地流淌, 让草地上开满鲜花, 蜜蜂和蝴蝶尽情歌唱……

这天的日记题材, 来源于五小瓶韩国糖。笔者把五个小瓶子放在手心, 在教室里走一圈, 孩子们伸长了脖子猜测着, “老师, 香水吗?”“我猜是糖。”“肯定不是, 你见过这么迷你的糖吗?”……小周周的屁股早已逃离了凳子, 等着我转过去, 一把抢过一瓶, 扬起黑乎乎的小手用力摇了起来, 憨憨地说:“老师, 有沙沙沙的声音呢!”

当我把一部分倒出放在投影下时, 孩子们纷纷赞叹, 这糖太迷你了, 不光是由于糖的形状特别, 更是因为光照下颜色更加亮丽。当孩子们排队上来挑一颗时, 全体沸腾了。他们选着自己喜欢的颜色, 小心地放想手心里, 正面看, 侧面瞧。孩子们不时地伸出舌头舔上一舔, 又放回手心。看过了, 也尝过了, 孩子们要求我继续放在投影上让大家欣赏, 回味。

精彩语句:

我细细地打量着那瓶子, 只见它戴了个大草帽, 肚皮透明发亮, 里面有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小刺球”。 (学生4)

蓝色冰糖十分小, 仿佛天上的星星, 小巧玲珑。它的做工十分精致, 基本上每颗都是一模一样的。摇一摇, 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十分动听。我拿起一粒蓝色冰糖, 闻了闻, 香香的, 把它放到嘴里, 甜甜的, 有一股蓝莓味, 令我回味无穷。再看看那美丽的瓶子, 仿佛和冰糖一块甜了。 (学生5)

看, 那有几个小小的糖罐子, 颜色非常的鲜艳, 一罐粉红, 一罐橙黄, 一罐湛蓝, 一罐翠绿, 还有一罐居然是耀眼的金黄。走近一看, 原来透明的罐子里边有一颗颗诱人的小糖果, 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取出一颗看看, 小小的糖果做成一个四不像, 像花园中五彩的花朵, 又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学生6)

有滋有味地批阅完孩子们的日记, 发现他们写得还真不错, 写无论是糖的外形还是颜色, 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把这几小瓶糖写得比我眼睛看到的漂亮得多。孩子有了这些真切的感受后, 才能写出生动的东西来。

三、丰富的想象———灵动的生活

丰富的联想能够拓展作文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让素材超越时空的限制, 反映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 从而在学生心里播撒一颗颗创作之种。

笔者的办公桌上有两盆豆瓣绿, 一盆生机勃勃, 一盆一枝独秀。一枝独秀的这盆在国庆节八天时间里, 经过重重磨难, 仅存的一株, 现在长得特别绿, 特别高。我想让孩子们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一株豆瓣绿顽强的生命力, 让孩子想象在八天中, 它是如何挺过来的。

精彩语句:

一天, 我们的主人没有来给我们浇水, 我和兄弟姐妹们口渴极了, 艰难地度过了这一天。接着, 一天, 两天, 三天, 四天……主人四天没来办公室, 姐妹们都快不行了, 她们个个脸色腊黄, 生命垂危。我和其他的姐妹们也蔫了一半。第六天, 大家纷纷倒下, 我伤心极了, 悲痛地昏睡了一整天。第八天早上, 一束晨光透过门缝, 老师们三三两两地进来, 当然也包括主人。

老师们十一放假, 主人八天都没来管我们, 我们好渴, 好饿, 我们哭, 我们闹。没过几天兄弟们都倒下了, 眼看周围一片死寂, 我差点也跟着倒了去, 我哭了, 哭得那么伤心, 那么绝望。 (学生7)

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 学生可以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思维、真情感、真表达的日记。想象有多远, 思维就有多活, 文章就有多美。只要我们努力给孩子一块肥沃的日记土壤, 给孩子一篇自由的想象天空, 为孩子播撒一颗颗个性创作的种子。

儿童睡前狼的故事 篇13

小狼说:“因为我是一只快乐的狼。”

小狼打算回家,半路上,一个猎人埋伏好陷阱小狼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猎人高兴的拿起猎枪,这时候小鸟们看到,急忙召集到一起飞下来扑到猎人的身上,小狼趁机逃走。

小狼开心的笑着,小鸟们问:“小狼……你差点被猎人捉住杀死,你为什么开心?”

小狼说:“因为我是一只快乐的狼。

儿童睡前故事蜘蛛故事 篇14

一天,青蛙对树上的蜘蛛说:“蜘蛛老弟啊,为了生活,我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蹦来跳去,到处找飞虫,即使在夜里也不敢休息,尽管这样,我也只能勉强糊口啊。你可好,整天挂在树上,动都很少动,每日三餐都能得到保证。而且,你现在捕获到飞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我了。哎哟哟,瞧你的网上,都是飞虫,再瞧瞧你的块头,越来越胖喽!”

蜘蛛听完青蛙的话,叹了一口气,说:“蛙兄啊蛙兄,你小时候还是蝌蚪的时候,天天成群结伴地在水里游泳嘻闹,而我已开始积聚精气了;当你变成青蛙时,整天还是自由自在,呼吸清新的空气,到处浏览大自然的风光,而我已开始辛苦地吐丝织网了。另外啊,蛙兄,我不明白,你小时候有那么多小伙伴,为何现在变成孤家寡人了?”

讲儿童故事睡前故事 篇15

可是熊奶奶不想住院,它还有几亩菜地要照看,还有家里要打扫呢!

陪它来的小动物们说:“奶奶,身体重要,就不要管那些啦!”

熊奶奶拗不过它们,于是只好答应了。

过了几个月,熊奶奶出院了,它在小动物们的搀扶下回到了家。

它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菜园子,让它惊讶的是,菜园子里的菜长势非常好,郁郁葱葱的,还有几点红色,那是番茄呢!哦!还有黄色,那是辣椒呢!

原来,在它住院的这些天里,小动物们每天都来帮它干活,浇水施肥除草,样样不落。

上一篇:初级英语课总结下一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