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案例分析典型例题

2025-01-09

消防案例分析典型例题(共10篇)

消防案例分析典型例题 篇1

2017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必备考点及典型例题(5)[ 2017年3月29日 ] 本文导航2017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必备考点及典型例题(5)

建筑防火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必会考点〗

考点1 防火分区

一、厂房的防火分区

1、除甲类厂房外,规范允许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或防火卷帘等进行分隔。

2、各类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应符合表2-5-1 的要求。P71-7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7 表3.3.1 注)

3、甲类厂房除因生产工艺需要外,应尽量采用单层建筑。

4、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倍计算。

二、仓库的防火分区

1、库房防火分区之间的水平分隔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

2、甲、乙类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

3、丙、丁、戊类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可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卷帘分隔,宽度不大于6.0m,高度4.0m 以下。

4、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除冷库的防火分区外,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规定值增加1.0 倍。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5、仓库的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2-5-2 的要求。P72-7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7表3.3.1 注)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

1、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应符合表2-5-3 的要求。P7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7 表5.3.1)

2、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3、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规定。

4、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规定值增加1.0 倍;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计算。

四、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7 11.0.2)

1、建筑高度不大于18m 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的办公建筑或丁、戊类(库房)的房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可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

2、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丁、戊类地上厂房,防火墙间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3、采用木结构的自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m。

五、城市交通隧道的防火分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7 12.1.10)

1、隧道内设备用房及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2、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

考点2 防火分隔

一、放火分区分隔

1、高层建筑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

2、所有建筑物的地下室,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

二、功能区域分隔

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1)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

(2)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 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人员密集场所

(1)观众厅、会议厅(包括宴会厅)等人员密集的厅、室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 ㎡,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 级。

(2)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3)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层,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 ㎡;(5)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该面积也不得增加。

三、设备用房分隔

1、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配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2、设置在丁、戊类厂房内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0.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3、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4、锅炉房、变压器室等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 的不燃性楼板分隔。

5、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6、锅炉房内设置的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分隔;

7、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8、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

四、中庭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不受限制地急剧扩大。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2、烟气迅速扩散。

3、疏散危险。

4、自动喷水灭火设备难启动。

5、灭火和救援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

五、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

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的空间进行防火分隔

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六、玻璃幕墙防火分隔

1、对于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1.2m 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2、为了阻止火灾时幕墙与楼板、隔墙之间的洞隙蔓延火灾,幕墙与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该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3、防火墙不应与玻璃直接连接,而应与其框架连接。

考点3 防火分隔设施与措施

1、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 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在设置时应满足6 个方面的构造要求。P79

2、防火卷帘是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完整性要求的卷帘,由帘板、卷轴、电动机、导轨、支架、防护罩和控制机构等组成。★设置部位: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艺洞口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

3、防火门,按耐火极限分类:甲级,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应用于防火墙;乙级,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应用于疏散楼梯门;丙级,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应用于竖井检查门。

4、防火分隔水幕,防火分隔水幕宜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排列不少于3 排,水幕宽度不宜小于6m,供水强度不应小于2L/s× m。

5、防火阀,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 C 时,易熔合金片就会熔断断开而防火阀自动关闭。

6、排烟防火阀,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 C 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

考点4 防烟分区

1、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m,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

2、防烟分区分隔措施

(1)挡烟垂壁(距顶棚面50cm 以上)(2)建筑横梁(高度超过50cm)(3)隔墙(非承重墙)(4)建筑横梁(高度超过50cm)1

2017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必备考点及典型例题(5)[ 2017年3月29日 ]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本文导航

〖典型习题〗

1、戊类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精析】D。本题考查的是厂房的耐火等级。根据教材表2-5-1 可以看出戊类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四级。故本题答案为D。

2、一般情况下,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丙类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

面积为()m2。

A.4000 B.4500 C.5000 D.6000 【精析】A。本题考查的是厂房的耐火等级。根据教材表2-5-1 可以看出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丙类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4000m2。故本题答案为A。

3、未设自动灭火系统的砖混结构单层棉织品库房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m2。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A.3000 B.2100 C.1500 D.700 【精析】D。本题考查的是仓库的耐火等级。根据教材表2-5-2 可以看出未设自动灭火系统的砖混结构单层棉织品库房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700m2。故本题答案为D。

4、建筑高度31m 的框架结构高级旅馆,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m2。

A.1000 B.1500 C.2000 D.4000 【精析】B。本题考查的是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建筑高度31m 的框架结构高级旅馆,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500m2,故本题答案为B。

5、大型商场中央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穿过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均应按规定设置()。

A.防火阀

B.排烟阀

C.排烟防火阀

D.防火截止阀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精析】A。本题考查的是防火阀的设置部位。防火阀一般设置在:

1)穿越防火分区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故本题答案为A。

6、建筑高度小于100m 的建筑,竖向管道井至少应每隔()层进行防火分隔。

A.2~4 B.2~3 C.2~5 D.2~6 【精析】B。本题考查的是管道井防火分隔。高度不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 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墙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应每层作防火分隔,故本题答案为B。

7、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建筑,竖向管道井至少应()进行防火分隔。

A.每层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B.每2 层

C.每3 层

D.每4 层

【精析】A。本题考查的是管道井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建筑物,应每层作防火分隔,故本题答案为A。

8、防火墙的材料必须是()。

A.可燃材料

B.难燃材料

C.不燃材料

D.不燃或难燃材料

【精析】C。本题考查的是防火墙。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Oh 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故本题答案为C。

9、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甲类单层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

积为()m2。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精析】B。本题考查的是厂房的分区。根据教材表2-5-1 可以得出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甲类单层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积为3000m2。故本题答案为B。

10、除了对仓库总的占地面积进行限制外,库房防火分区之间的水平分隔必须采用()分隔,不能采用其他分隔方式替代。

A.防火墙

B.甲级防火门

C.防火卷帘

D.乙级防火门

【精析】A。本题考查的是仓库的防火区。除了对仓库总的占地面积进行限制外,库房防火分区之间的水平分隔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不能采用其他分隔方式替代。故本题答案为A。

11、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小时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

A.3 B.4 C.1 D.2 【精析】D。本题考查的是人员密集场所的防火分区的分隔。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2。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2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消防案例分析典型例题 篇2

摩擦力的定义: 所谓摩擦力, 是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 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 ( 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 的力, 叫摩擦力,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 1) 接触; ( 2) 有弹力 ( 正压力) ; ( 3) 接触面粗糙; ( 4)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第4个条件尤为重要, “相对”一词特别重要, 必须理解, 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必须牢牢记住.

例1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

( B) 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

( C) 只有相互压紧又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 D) 只有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 在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熟记条件, 可知选择 ( D) .

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

一. 静摩擦力

1. 方向: 静摩擦力是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但是存在着相对运动的趋势时, 在接触面之间会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 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 大小: 1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 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它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所需要的最小外力. 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正压力成正比, 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长而增长, 随正压力的减小而减小. 当外力加大到使物体开始移动的一瞬间, 静摩擦力增大到了最大值, 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大小有关, 其值要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但是有时候人们为了计算方便就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与拉力F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 便称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不一定小于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定值, 静摩擦力随实际情况而变, 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之间. 其数值由物体此时受的外力所决定. 静摩擦力是很常见的. 例如, 拿在手中的瓶子、毛笔不会滑落, 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能把线织成布, 把布缝制成衣服, 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静摩擦力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也很多. 例如, 皮带运输机是靠货物和传送皮带之间的静摩擦力把货物送往别处. 范围即0 < f≤fmax.

例2判断下面物体受摩擦力的方向.

解: 同上题类似, 木块静止, 说明受静摩擦力, 若墙面光滑, 则木块向下移动, 而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所以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拓展: 在F作用下, 木块静止的墙上, 这时F =50 N ( 垂直于墙面) , 如果F增大为100 N, 木块还静止在墙上, 两种情况下, 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图 1

解: 受力分析, 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向上的摩擦力, 及向左的压力, 及墙对它向右的弹力. 所以可知摩擦力与重力二力平衡, 摩擦力等于重力, 与所给F无关. 此题经常迷惑学生, 认为F变化, 摩擦力也会变化.

例2如图2,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F1= 10 N, F2= 2N, 若撤去力F1,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为 ( ) 图 2

( A) 8 N, 方向向右 ( B) 6 N, 方向向右

( C) 2 N, 方向向右 ( D) 0

解: 未撤去F1前, 木块静止, 说明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f静= F1- F2= 8 N, 方向向左. 也说明了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8 N. 当撤去F1后, 在F2作用下木块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地面给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变为向右, 因F2= 2 N,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故木块仍保持静止, 因而正确选项为 ( C) .

二、滑动摩擦力

1. 方向: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 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跟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2. 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 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F = μFN,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取决于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它是两个力的比值, 因此没有单位, FN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例3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如图3所示,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5,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 给物体一水平推力. ( 取g = 10 N/kg) ( 1) 当推力大小为5 N时,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 2) 当推力大小为12 N时,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图 3

解析: 在地面上, FN= mg, 则滑动摩擦力 ( 最大静摩擦力fmax) 大小为fmax= μFN= μmg = 0. 5×2×10 N = 10 N.

( 1) 当推力F = 5 N时, F < fmax, 物体静止, 则由二力平衡知: f静= F = 5 N. ( 2) 当力F = 12 N时, F > fmax, 物体滑动. 则f滑= μFN= μmg = 10 N.

答案: ( 1) 5 N ( 2) 10 N

例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表面有一物体m, m与M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4所示, 则关于M和m受力情况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图 4

( A) 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 B) M受到m对它向左的摩擦力

( C) 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 D) 地面对M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解: 因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故弹簧对m有向左的弹力, 而m静止, 因此m受M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 平衡弹簧弹力, ( A) 对. 以M为对象, M对m有向右的摩擦力, 大小等于弹簧弹力, 则m对M有向左的摩擦力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在此两力作用下, M恰好平衡, 地面对M无摩擦力. 故 ( B) ( D) 对, ( C) 错.

滑轮典型例题分析 篇3

解析 水平使用的滑轮与物重无关,主要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关.通过受力分析可知:

F1=120N;F2=60N;F3=240N.

例2 如图2所示,G1=20N,台秤示数8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G2重( ).

A.2N B.18N C.28N D.20N

解析 先分析该滑轮组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物体G1受到2股绳子向上的拉力,每股绳子拉力为F=10N;再以物体G2为研究对象,G2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10N和台秤的支持力8N,其重力为G2=10N+8N

=18N.答案选B.

例3 如图3是现代家庭经常使用的自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取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图中动滑轮有

个,此装置 (能/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解析 当晾衣架上升时,下面的两个滑轮与晾衣架一起上升,所以下面的两个滑轮是动滑轮;当拉着晾衣架上升时,自由端的拉力可以向下,因此,此装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答案:2;能.

车辆购置税典型例题分析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购买一辆本单位自用轿车,支付含增值税的价款175 500元,另支付购置工具件和零配件价款2 340元,车辆装饰费4 000元,支付销售公司代收保险费等5 000元,支付的各项价款均由销售公司开具统一发票。甲公司应纳车辆购置税()元。

A.15 000

B.15 200

C.15 969.23

D.18 684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属于提高型知识点。车辆购置税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而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因此,甲公司应纳车辆购置税=(175 500+2 340+4 000+5 000)÷(1+17%)×10%=15 969.23(元)。

2.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不包括()。A.非机动车

B.摩托车 C.电车

D.挂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车辆购置税计税依据的说法,错误的有()。A.纳税人购买自用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不含增值税的计税价格

B.纳税人进口自用应税车辆以关税完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C.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车辆参照同类型新车的价格核定

D.受赠使用的车辆按同类最低计税价格的70%为计税依据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属于提高型知识点。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根据不同情况,按照下列规定确定:(1)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而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2)纳税人进口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纳税人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最低计税价格核定。

三、判断题

1.车辆购置税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计税方法。()

【参考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车辆购置税的计税方法,属于基础型知识点。车辆购置税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2..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征收制度。()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车辆购置税的计税方法。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征收制度。

3.纳税人购置应税车辆,应当向纳税人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车辆购置税。()

【参考答案】错误

消防案例分析典型例题 篇5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可谓是“一分值千金”。而常识这一部分无疑是每一位考生最着急的部分,成为考生的困扰,因为常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法律、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经济等科目。常识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此呈贡中公教育小编提醒考生,摸准命题规律,尽早准备常识,有的放矢,拿到一定分数是不难的。下面呈贡中公教育小编通过对历年法律真题加以分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典型真题】

1.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

B.为追查刑事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

C.我国在普通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制度

D.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实施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答案】B。呈贡中公解析:《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可知,审判机关无权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故本题答案为B。

2.我国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进行了几次修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允许发展私营经济,采取“引导、监督、管理”的方针 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④非公有制经济仅限于个体经济,不包括私营经济,且个体经济处于补充地位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D。呈贡中公解析:根据1988年《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即①的时间为1988年。根据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6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②的时间是1999年。根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1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即③的时间为2004年。根据1982年《宪法》第11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即④的时间为1982年。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①②③。故正确答案为D。

3.如果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适用于古代,下列哪一情形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A.苏轼发表《赤壁赋》所得的稿酬 B.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期间所得俸禄 C.康熙年间旱灾灾民获得的救济款 D.罗尚德将银两存入钱庄所得利息

【答案】C。呈贡中公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C项救济款属于本条规定的免纳个人所得税情形,故本题答案为C。

真题1考查宪法的法条规定,真题2主要考查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真题3考查个人所得税法中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形。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法律部分主要涉及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和个别新法,宪法内容是考查的重点,法律知识在往年的考试中出现的题量相对比较多,但是难度不大,很多题目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呈贡中公教育小编提醒各位考生在备考法律时应该更多关注基础知识点,对其有一个系统扎实的把握。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呈贡中公教育信息网

关于典型例题教学的一次实验 篇6

在我们平时教学时, 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到某一概念定理、法则、方法的时候, 往往可以举出与之密切相关的典型例题。这些例题也许是课本上的例题、练习, 也许在教师长期的实践中经常地被重复, 源自于教师深刻的记忆。在这些典型例题中, 相关内容的性质, 特征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们可以将相关的概念性质串联起来, 成为其应用的一个模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常以此类例题为基础进行变式教学。

教师对于这些典型例题的记忆当然不会是源自于死记硬背, 正是由于长期的使用才突显其重要作用。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常不自觉的将所解的题目与典型例题进行类比。我们也有这样的认识: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 他们对老师所讲过的典型例题往往印象深刻。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经常会在考试前花很多的时间来复习公式定理等, 而即便是这样, 他们也很难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缺少典型例题的认知结构会是一个疏松的认知结构, 缺乏联系的认知结构, 容易被淡忘的认知结构?

二、实验过程

实验的对象是高二年级A班与B班的85名同学。两个班级的数学学习基础相差无几。在以往的数学测试中两个班级的平均分的差距从来没有超过1.5分。两个班级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也相似。实验持续的时间是从学期初到学期末, 总共四个月。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材, 授课的方式, 考试的内容, 等相关教学因素保持一致。不同的是对于A班的同学,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更加重视对于典型例题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求学生对于相关的典型例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于其解题的基本方法, 思路进行再认识、回顾、总结。

(2) 每天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举例写出你认为这节课上比较重要的题型 (不要求作答) 。

(3) 在每一节课开始阶段抽取部分的时间对上节课的典型例题进行笔试, 以确保每一位同学对于这一类例题的掌握。

(4) 在复习的阶段花更多的时间对于这一类典型例题进行再强调。

三、对实验过程的初步分析

(1) 从考试的成绩来看A班同学的平均分为 82.7 标准差为12.9 , B班的同学的平均分76.2标准差为17.2。与B班同学相比较A班同学的平均分有明显的提高, 其标准差也有所下降。从更加具体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级前十名同学的成绩不存在有明显的差异。而对于成绩中后段的同学, 其差异较为明显。在A班中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 加强对典型例题重视程度的同学, 几乎在期末考试都取得一定程度的相对提高。这说明对于数学成绩不突出的同学来说, 重视典型例题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 从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条理来看, A班同学的解题速度有所提高, 解题的条理更加清楚。因为在学生脑子中的例题具有典型的特征, 这些例题往往与相关的概念定理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考试中很多的题目都是通过其变式得到的, 这直接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效率。另外许多系统的知识经过典型例题已被整理和浓缩成了“组块知识”, 贮存在头脑中, 只保留了一个名称, 如“平移”等。至于诸多的细枝末节则在具体的实施中再被激活调用, 这样就无形提高好解题的效率。比如下面的题目

设函数f (x) =a·b, 其中向量a= (2cosx, 1) 、undefined, 若函数y=2sin2x的图像按向量undefined平移后得到函数y=f (x) 的图像, 求实数m, n。

对于这道题目的解决步骤, 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块:

①将undefined化简成

从对试卷的具体分析来看:A班在大多数同学对于该题的书写板块较为清楚, 体现了比较好的条理, 在做题时表现的自信心也比较地强, 解题时对于具体的操作也很熟练, 解题效率较高。与之形成比较的是B班中很多的同学书写板块较为混乱, 条理不是很清楚, 给人的感觉是写一步算一步, 解题时在大的方向上没有把握, 解题时自信心也不足, 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最终解决问题。

(3) 典型例题的记忆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记忆通过理解形成直觉。对于典型例题的记忆实质上可以更好的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记忆让理解变地坡直观形象, 而归根到底, 记忆是为了让学生对于性质定理概念等有更加形象的认识。而典型例题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值得学生借鉴。例如下面的题目:

数列{an}的前项的各为Sn, Sn是an与Sn+3 (n≥2且n∈N) 的等比中项,

求证:数列undefined是等差数列。

其证明的主要部分为:

∵Sn是an与Sn+3 (n≥2且n∈N) 的等比中项

∴Sundefined=an (Sn+3) ①

∵an=Sn-Sn-1 (n≥2) ②

∴Sundefined= (Sn-Sn-1) (Sn+3)

3Sn=Sn-1Sn+3Sn-1 ③

两边同时除以SnSn-1

得到undefined

∴数列undefined是等差数列

在B班中大部分的同学只是把步骤停留在①上, 而没有更多的想法。而在A班中大部分的同学除了写出①式之外还写出了②式。并且他们对于解这道题目有明确的目标, 即证明undefined为常数, 同样他样也知道处理③式的方法, 即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SnSn-1。试想一下解题所需要的这一些方法不都蕴涵在我们平时所讲的典型例题中吗?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并没有来得及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对整个解题过程有什么帮助。我们所得到的暗示全部源自于我们对典型例题的深刻认识和记忆。

同时我们看到对于典型例题的记忆使地部分同学在解题的方法上更上地趋于僵化。这种情况常在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身上发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课上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已知tanα=2, 求undefined; (2) sin2α-sinαcosα

这道题目的解法作为一道典型例题其解法几乎为所有的同学所熟识, 但是当在考试题中出现下面一道简单的题目时, 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已知undefined, 求4sinα+3cosα

部分同学的解法是这样的:首先求出

(4sinα+3cosα) 2=16sin2α+9cos2α+24sinαcosα

=9+7sin2α+24sinαcosα

再用习惯的做法求出7sin2α+24sinαcosα

显然这种做法是违背了这道题目的本意的。

另外也还有几个同学直接这样写

4sinα+3cosα=4tanα+3

4sinα+3cosα=5sin (α+φ)

通过比较发现这部分同学在做题目时总是首先努力尝试套用记忆中的典型例题去解题, 他们的认识结构中往往只有典型例题孤单地存在, 并没有把这些例题和相关概念性质联系起来, 对于这些例题的作用和意义没有更加深的认识。这种努力往往是失败的。

四、对例题教学的几点建议.

(1) 重视对典型例题的教学研究是夯实基础、培养数学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法宝。这些例题是把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 是对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传授、检验、复习和运用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应该突显其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的作用。不论是新知识的学习, 章节复习, 还是高考复习, 都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其它的教学措施, 教学策略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典型例题基础之上的。教师应该把“典型例题的教学”作为对自己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2)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 对于典型例题的重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等, 以及中等偏下同学的数学成绩。对于这部分同学加强典型例题教学一般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调之后, 大多数同学可以主动地寻找典型例题, 加强对于典型例题的重视, 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强调。

做典型例题 明解题要点 篇7

[概念阐述]

所谓简明,就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做到表达明确清晰,有条理,不罗嗦,无歧义。

[解题注意点]

1、看语句中是否有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删去后是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替。

2、看语句在表意时,是否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特别注意多重定语中表数量的定语位置是否得当,状语的位置是否得当。“和、跟、与、同”等类词语的词性在本语言环境中是否固定;承前或接后省略了主语的语句是否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一个语句作不同的停顿,是否有不同的意义。

[典型例题]

(2008年全国卷Ⅱ)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①长期以来对本刊的②支持,进一步地③提高本刊的④质量,更好地满足大家的⑤阅读要求,现本刊拟⑥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⑦附在本期中,本刊⑧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地⑨填写读者意见,并⑩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解析]必须删去的是:①⑥⑧。①与“广大”重复,⑥与后文矛盾,⑧多余了,应承前省。不能删去的是:②⑤。②⑤删掉后会改变短语结构,从而改变文意。

二、句子要“连贯”

[概念阐述]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旬的联系、衔接和呼应。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

[解题注意点]

1、话题要统一: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合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无关的话不搀杂在一起。

2、保持合理的句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有重到轻、由主到次等)。

3、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呼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的概念。

4、要注意上下文句式的协调,使用整句或散句,主动句或被动句、肯定句或否定句、长句或短句等等,一定要考虑整体上的协调。

[典型例题](2008年高考湖南卷)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_____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解析]此句整体环境是在阐述“舞龙”与“中华”的关系。B项承上“舞龙”而谈“龙”,“龙的传人”启下“都能看到‘龙’的身影”。前后承接紧密,表意连贯。其他三项的后一句都脱离了语境,与后面的表达不相关联。

三、说话要“得体”

[概念阐述]

所谓得体,就是所用语句与特定的语境相吻合、不矛盾、不冲突、妥帖恰当。它要求说话者既要考虑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情况,又要考虑听话者的诸方面情况,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解题注意点]

1、不同语体,用语不同。口语用词要求通俗易懂,用简短句式,避免误听的词语和太长太绕的句子;书面语要求语句要严密系统,专业语要有专业特色,文学语要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

2、不同交际场合。用语不同。如喜庆的场合。用语热情奔放或风趣诙谐;悲伤的场合,用语宜严肃低沉;庄重严肃的场合,宜用书面语等。

3、交际对象不同,用语不同。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等来选择恰当的词句。如对上级、对长者多用敬称,对自己常用谦称。

[典型例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I)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改为____;(2)将____改为____;

(3)将____改为____;(4)将____改为____。

[解析](1)“惠顾”是请别人来时的敬辞,改为“浏览”。(2)“你社”称呼对方显得不礼貌,改为“贵社”(3)“可”改为“请”(4)“洽谈”是接洽商谈,用于同等地位的人或单位之间,改为“联系”。

[达标强训]

1、以下短语中,不会产生歧义的一组是

①我想起来了

②咬死了猎人的狗

③录取考生的工作

④鸡不吃了

⑤夸奖小李的作文

⑥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

⑦他们这伙人

⑧姐姐和妹妹的同学

⑨热爱人民的总理

A、①③⑤B、②③⑥C、④⑦⑧D、③⑥⑦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原来鉴赏与研究之间,_____。鉴赏是随意的评论与谈话。是心底的赞叹与直觉的评论;。如此说来,鉴赏者是一个观花的游人,研究者则是一个植物学家,_____。

①有一个绝深绝崭的鸿沟

②被一个绝深绝崭的鸿沟隔着

③而原原本本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才是研究

④研究则非有一种原原本本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不可

⑤鉴赏者不敢随随便便发表意见。研究者却可以马上说这首诗很好

⑥鉴赏者可以马上说这首诗很好,研究者却不敢随随便便发表意见

A、②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3、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击翻翻看看,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4、选出划线词使用得体的一项

A、爱妻丽华祝丈夫生日快乐。

B、明天请到我府上详细谈谈。

C、劳驾您把那提包递过来。

D、热烈祝贺顺达公司乔迁志禧!

5、根据具体情景,按照要求分别拟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告示。

(1)发言者台上讲。手机下面响。很好的会场气氛,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破坏了。(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委婉地表达)

(2)在加油站和燃气库。手机信号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使灾害从天而降。(要求:表达既要委婉,又要有警示作用)

[参考答案]

1、D(①既可指“想起了某件事”,也可指“想起床”;②既可指“狗把猎人咬死了”,也可指“咬死了狗”;④既可指“不吃鸡”,也可指“鸡不吃食”;⑤既可指“作文夸奖的是小李”,也可指“称赞小李写的作文”;⑧既可指“姐姐和妹妹两人的同学”。又可指“姐姐一人和妹妹的同学”;⑨既可指“总理热爱人民”,又指热爱总理。)

2、D(因为有“之间”。选①不选②;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选④不选③;观整个文意,选⑥不选⑤。)

3、A(②强调的是“热讽”;③与下文相关联;⑤与上文相关联。)

4、C(A、不能自称;B、只能称对方;D、“志禧”与“祝贺”重复。)

应用统计典型例题 篇8

231X~22(1)(1)2

其中01为未知参数。已经取得了样本值x11,x22,x31,试求参数的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

解:(i)求矩估计量,列矩方程(只有一个未知参数)

E(X)222(1)3(1)232X 433X3x53 得 矩2226(ii)求极大似然估计,写出似然函数,即样本出现的概率

L()P(X1x1,X2x2,X3x3)

P(X11,X22,X31)

P(X11)P(X22)P(X31)22(1)225(1)

对数似然

lnL()ln25lnln(1)

dlnL()510 d1得极大似然估计为

5ˆ极 6

例2,某种电子元件的寿命(以

h记)X服从双参数指数分布,其概率密度为

1exp[(x)/],xf(x)

0,其他其中,0均为未知参数,自一批这种零件中随机抽取n件进行寿命试验,xx,,xn.设它们的失效时间分别为1,2(1)求(2)求,的最大似然估计量; ,的矩估计量。

n解:(1)似然函数,记样本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L(,)f(x1,x2,,xn;,)f(xi)

i1n1exp[(xi)/],x1,x2,,xni1 0,其他n1nexp((xin)/),x(1)i1 0,x(1)在求极大似然估计时,L(,)0肯定不是最大值的似然函数值,不考

n虑这部分,只考虑另一部分。

取另一部分的对数似然函数

lnL(,)nln(xin)/,x(1)

i1

nxinlnL(,)ni102 lnL(,)n0可知关于,的驻点不存在,但能判定单调性

lnL(,)n0知 由lnL(,)nln(xin)/,x(1),i1n关于是增函数,故

ˆ极x(1)lnL(,)n将之代入到xnii1n20中得

ˆ极xx(1)

ˆˆx则极(1),极xx(1)一定能使得似然函数达到最大,故,的极大似然估计为

ˆ极xx(1) ˆx极(1)

(2)列矩方程组(两个未知参数)

1E(X)xexp[(x)/]dxXn2112222E(X)xexp[(x)/]dx()Xini1解出

n12ˆ(XX)矩ini11nˆ2X(XX)i矩ni1 例3,设总体X~U[0,],其中0为未知参数,X1,X2,,Xn为来自总体X的一组简单随机样本,12大似然估计。

解:似然函数,即样本的联合概率密度

nx,x,,xn为样本观察值,求未知参数的极

1n,0x1,x2,,xnL()f(x1,x2,,xn;)f(xi) i10,elseL()0肯定不是最大值,考虑另一部分的最大值,取对数似然

lnL()nln,x(n)

dlnL()n0 d知lnL()nln在x(n)内是单调递减的,故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

典型例题五 篇9

例5 已知abc,求证:111>0.abbcca

分析:此题直接入手不容易,考虑用分析法来证明,由于分析法的过程可以用综合法来书写,所以此题用两种方法来书写证明过程.证明一:(分析法书写过程)111>0 abbcca

111只需要证明> abbcac

∵abc 为了证明∴acab0,bc0 111,>0 abacbc

111∴>成立 abbcac

111∴>0成立 abbcca∴

证明二:(综合法书写过程)

∵abc ∴acab0,bc0 111>>0 abacbc

111∴>成立 abbcac

111∴>0成立 abbcca∴

浮力计算题典型例题解析 篇10

关键词: 浮力 物理情景 解题方法

1.引言

近几年中考考题中,浮力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选择、填空、实验、计算等题型中都有出现,所占比重很大,而且试题的综合性与开放性较强。其中计算题这类题型,设置的物理情境比较新颖别致,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事实上,尽管浮力计算题千变万化,但它的“变”仅限于题目结构、设置的物理情境等外在表现形式,其考查的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都是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司空见惯的。若能让学生在这类“多变”的题型中找出“不变”,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本文就两道典型例题进行解析探讨。

2.例题解析

例题1:图A,金属块乙在木块甲上,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图B,将金属块放入水中,容器底对金属块的支持力是2N,木块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已知木块的体积是金属块体积的5倍。求金属乙的密度和木块甲的重力(取g=10N/kg)。

(A) (B)

解析: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独立的物体还是几个物体合在一起的整体。其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通常有几个物体,就写出几个重力,哪个物体浸在水中,就写出哪个物体受的浮力。最后根据平衡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列出等式,不要急于将公式展开,而是尽可能简化,再代入数据求解。

图A:把甲、乙做一个整体,甲乙处于平衡状态,甲乙都受到重力,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甲浸没在水中受到了浮力,受力示意

图1

图2

解析:题中涉及几个物体,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分别是木块与甲、木块与乙、木块与丙。受力分析示意图如图3所示:

3.结语

上述两道计算题看似截然不同,其实殊途同归,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漂浮、悬浮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阿基米德原理,不同之处是物理情景的设置,两个物体在水中呈现不同的组合形式。从上述两道题解析中能清楚地看出,不管物体之间的组合形式怎么变,不变的是分析思路和方法。

上一篇:新浪棋牌游戏中心下一篇: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