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2024-09-10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共11篇)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篇1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实效·实操·实战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代码14209)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教育部获准备案,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航运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为专科,学制三年,面向全国高考统招,招收高中毕业生。

学院地处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紧邻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和平公园、旅顺新港、烟(台)大(连)火车轮渡码头,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校园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

学院设有航海、轮机、电气以及金工等实验室,面向航运业、港口业,设置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等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由于设置的专业及方向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的职业特点突出,用人单位预约毕业生十分踊跃。

学院还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共同成立“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开设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自主招收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即专升本,成绩合格,由吉林大学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宗旨,立足为航运事业的发展服务,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创办一流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目标。

航海技术专业培训课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STCW公约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操作级值班驾驶员。

二、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稳定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一定的军事知识,具有较强的服从意识。

3、具有适应船上工作特点的身心素质。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http:///1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实效·实操·实战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与操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和读写能力。

6、具有GMDSS通信理论知识和操作GMDSS通信设备的能力。

7、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规定的专业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8、具有船舶驾驶员适任标准规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岗位适任标准。

9、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并通过学校考试后,获得学校颁发的脱产专科毕业证书。

10、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可参加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评估与考试,合格者经过海事局认可的海上见习,可获得操作级船舶驾驶员适任证书。

三、主要课程

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值班与避碰,航海气象与海洋学,海上货物运输,航海英语,船舶管理,GMDSS海上无线电通信及设备操作,货物积载与系固,航线设计,救生与消防,雷达观测、标准和模拟器,自动雷达标绘仪,油轮船员安全知识与操作,水手工艺,值班水手考前训练,适任证书考前训练,轮机概论,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等。

四、学制

学制3年。

五、专业方向

船舶驾驶。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http:///2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篇2

航海英语的特点

航海英语和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其他专业英语相比, 其使用环境复杂, 有使用者面对面交流, 也有在甚高频无线电话中交流、无线电报交流、紧急情况下码语交流等交流方式。因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差异, 海员可能与PSC官员、引水员、代理等“白领”交流, 也可能与码头工人、装卸工、伙食供应商等“蓝领”接触, 甚至特殊情况下会与不会讲英语的人沟通。因不同国家英语使用者对英语的理解、使用习惯与熟悉程度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海员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的有关方面交流也许会比较顺畅, 但也会遇到与南美、东南亚、东亚等国家的人交流显得相对困难许多的情况, 虽然双方都是使用英语, 但是感觉十分不同。

于是, 航海英语便应运而生了。航海英语有许多与日常用语不相同的地方。比如, 航海英语的表达相对不太注重语法, 航海日志的记载、报文的发送有很多缩写、省略语, 有许多习惯性的说法, 航海专业词汇有专门的涵义等。

航海英语教学现存弊端剖析

第一, 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引导。有的学生主观上十分想学好航海英语, 可是, 经过努力却发现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在学航海英语时的方法与初中、高中学基础英语时的方法完全相同, 遵循记单词、练听力、多读、多做题等基础规律, 而对学习航海英语的特殊方法和技巧认识不够。

第二, 目前航海院校的航海英语教学人员往往是英语专家居多, 却缺乏航海实践经验, 往往导致对航海英语的理解有偏差, 或者对有关概念或情境的理解不专业, 有时会令学生难以理解, 甚至误解。

第三, 航海院校的其他课程, 比如船舶管理、航海学、船舶货运、船舶结构等的教学人员做不到双语教学, 能用汉语很好地解释概念, 但不能用英语做出对应的解释。这便造成了学生学专业课时, 处于汉语学习的状态之下, 学英语课时又不能很好地联系专业知识, 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航海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就是能很好地将所学汉语专业知识联系到英语学习中去的学生。

第四, 航海英语教学被孤立, 教学安排没有做到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同步, 甚至出现“倒置”现象, 造成有时航海英语课上所教的内容, 学生甚至连汉语的概念都没有, 根本没办法去理解英语的涵义。

第五, 航海院校过分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相对忽视了实质性提高学生专业航海英语应用能力。

第六, 学生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或指导员) 只是抓班风、学风、学生生活与学习纪律, 对专业课程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特点不了解, 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与指导。

航海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以上弊端, 建议进行以下教学模式改革。

第一, 在学生入学初期, 安排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做关于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特性的专业讲座, 强调英语对于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航海英语的学习方法与基础英语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专业课程之前安排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 应帮助大学生弥补高中时英语学习的缺陷, 这时的教学人员安排应以英语专家为宜。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大学生学习航海英语时, 再回头补英语基础知识的现象。

第二, 航海英语的教学人员应尽可能安排有经验的船长担任。其他缺乏航海经验的英语专家应主动“充电”, 多向有过职业船员经历的教师请教, 最好进行各门专业课的系统理论学习。

第三, 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进行双语教学。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达不到如此程度, 在努力提升的同时, 应尽可能为后续的航海英语课程教学做必要的铺垫工作。以船舶值班与避碰和航海学这两门专业课程为例, 教学人员除了要对相关知识点做好汉语教学外, 还应注重对有关条文、规定的英语解释, 对有些缩写, 如COLREG 72 (72年避碰规则) 、IMO (世界海事组织) 、F.W. (淡水) 、F.W.E. (完车) 、SART (搜救雷达应答器) 、MARPOL 73/78 (73/78年海上防污染公约) 等的全称进行讲解。在讲授航海学课程时, 要注重对TC (真航向) 、CA (计划航向) 、MC (磁航向) 、GC (陀螺航向) 、RL (恒向线) 、DEV (自差) 、RADAR (雷达) 等缩写的讲解以及对SLACK (平潮) 、STAND (停潮) 、EBB (涨潮) 等特别词汇的讲解。专业课教学人员在讲授专业理论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英文涵义的理解。建议可以采用在讲授完每个章节后安排适量英语阅读理解的方式, 在专业课中穿插进行航海英语课的段落教学, 这对其后的航海英语教学必然会有极大的帮助。

第四, 航海英语课的教学安排应注意:第一, 由浅入深, 先对学生进行相对浅显的航海技术教育。笔者感觉可以先选用丙类海船驾驶员航海英语教材, 如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的沿海航区的航海英语教材。此类教材都十分浅显易懂, 以基本的船舶、海洋、海运与海员知识的科普为主, 既简单易懂, 又能使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和生存、工作环境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逐步加深航海英语相关手册及章节的教学。第二, 在相关专业课教学结束后进行航海英语课教学, 避免出现课程安排“倒置”现象。在航海英语教材相对固定以及班级较多、课程较多等多种因素使得“倒置”现象难以避免时, 可采取“选择性教学”, 即学期开始前, 航海英语教师向系部教研室了解班级安排和即将安排的专业课情况, 从而在航海英语教学计划中作出筛选, 将专业课未讲到的章节移至下学期, 使班级在进行考证之前完成所有章节的教学。这使得航海英语的教学比专业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 不是在一学期内一定要将一教材全部教完, 而是有选择地选择章节, 甚至可以将下学期的有关章节移至本学期讲授。这样做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第五, 要注重学生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不少院校都有“英语角”, 平时学生之间对话都用汉语, 但是在“英语角”必须说英语, 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有帮助。航海院校可以采用类似“英语角”的方法对学生航海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这种方法可称之为“船舶英语角”。将学生所处的环境指定为船舶之上或船舶所在环境中的某个地点, 让学生开口说航海英语, 这种假定的环境可以是驾驶台、船员餐厅、船长房间、驾驶员办公室、港内、码头出口处、港口免税店、船舶和VTS (船舶交通服务) 之间、船舶和船舶之间等。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假定为船员之间、船员和船长、船长和引水员、船长和海关官员、驾驶员和PSCO (港口国监督官员) 、驾驶员和VTS、船员和港口保安、船员和伙食供应商、船员和装卸工等。在假定的环境里, 假定的人员之间用航海英语进行对话。经常进行这种自觉的锻炼, 对提高学生的航海英语应用能力必定有很大的好处。

第六, 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管理人员应由有船舶工作经验的水手或航海类大学毕业生等航海类相关人员担任。对不具有航海经历的优秀管理人员, 要对其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其学习方法与英语专家的航海专业学习类似。

希望笔者关于航海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对航海技术专业航海英语课程的教学及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航海英语水平有所帮助。衷心希望中国的航运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的海运学子都能学好航海英语, 为日后的海员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航海英语水平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成分。文章分析了我国海员英语水平及航海院校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提出了航海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对航海英语的教与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航海技术专业,航海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白晓魅.中国海员外派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OL]. (2010-01-14) .[2012-07-18].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13749&tid=2713181289 599219591.

[2]李迎新.加拿大大学英语教学技巧和方法对我国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2 (3) :111.

[3]能飞英语网.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OL]. (2011-04-02) .[2012-07-18].http://www.langfly.com/a/20110402/072742.shtml.

[4]huayuehuadmu.航海日志详细的填写方法及其常用词语[OL]. (2011-05-13) .[2012-07-18].http://www.docin.com/p-202067176.html.

[5]winter230.海运英文缩写[OL]. (2010-10-10) .[2012-07-18].http://wenku.baidu.com/view/ce84110d6c85ec3a 87c2c5b3.html.

[6]海员网.高级海员航海英语学习方法[OL]. (2011-09-28) .[2012-07-18].http://www.ycseaman.com/bencandy.php?fid=67&id=6764.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海技术教学管理

0引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环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既要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海运行业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于,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取得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海船船员适任证书),才能在海船上任职。本文针对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作探讨。

1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的合理制定

1.1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航海技术专业则是以培养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随时紧跟行业的要求和发展,及时更新,才能紧跟形势的发展。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包括教材的更新、补充和修改、教学案例的更新、实验实训教学的更新、实验室配套试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实习内容的更新。可以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由教研室牵头,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外派上船,或者引进船长、大副等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加强校际学术交流等,以助于紧跟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2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编写适应航海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航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高级船舶驾驶员,毕业时学生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以及相关一系列专业培训证书。取得这些证书的培训课程都要在学历教育的三年时间内完成,这些培训课程和学历课程都将统筹安排在三年学历教育的时间内。

一般来说,高职的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一学年会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少量的专业基础课。从第一学年年末开始,将会穿插安排基本安全、精通艇筱、精通急救、高级消防、雷达两小证、GMDSS通用操作员证书等一系列专业培训及船员证书培训,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评估训练等。到第三学年上半年,结合专业学历课程,将完成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及考前强化,并组织学生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

因此,从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来看,航海技术专业的学历(专业)课程和职业培训课程平行进行,在学历课程开课的同时,还必需开设海事局规定的专业培训和海证培训课程。因此,要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安排教学计划,使得学历专业课程和培训课程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二者的教学相互贯通,合理衔接。

2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2.1坚持规范日常教学检查工作,实行教学督导督教机制日常教学检查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有序的有效手段,也是必要的监督手段。日常检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秩序、教学运行、教师教学及学生课堂学习等方面,只有严格执行教学安排,规范日常教学,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日常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更有效率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就需要有效的配套机制,除了制定日常教学管理的制度规范之外,还可以引入教学督导制度,实行教学督导督教。通过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规范教师备课上课、监督教务处运行状况,对整体教学运行进行监督管理,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2教学管理配套制度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有序的教学管理的制度保证,因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主要包括教学安排、教学、考试、学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鉴于航海技術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计划安排、考试等制度,,必须与专业培训相契合。当行业要求发生变化、海事局培训考试要求发生变化时,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3师资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院校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教师资源的优劣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决定了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制定出能够满足学校、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是近年高职高专发展的重要内容,而航海技术专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师基本都持有航海类的专业证书,一部分教师担任着专业证书培训的教学任务。正因如此,航海技术专业更强调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对于在教师岗位上任教的教师,需要不定期、有计划地安排其上船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可以引进优秀的船长、大副等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让一些有能力担任教学工作的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课程环节的教学水平。当然,还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强调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4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管理的特色

4.1“双证书”教育学生进入航运行业,在海船上任职,必须取得海事局颁发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能够顺利取得船员适任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是学历教学和培训教学同步有序进行。同时,对于实验实训教学的开展,应该和行业、培训考试要求接轨,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

4.2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的管理在我国航海教育领域,各院校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学校相关部门、各类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和海运行业管理模式接轨,也是和国际管理模式相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在航海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行为有记录,奖罚有依据,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4.3“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实行订单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普遍推广的一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学校和船务公司签订“订单班”,订单班学生毕业之后和对口到企业就业,而在三年学历教育时间内,企业根据自身要求配合学校安排课程和实习,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订单式培养一方面为船务公司等企业提供了稳定优秀的生源,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和优质的企业建立较为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订单班”培养模式有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学校能够更直接的获取信息。所以,订单培养也是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教学的重要途径。

5结束语

航海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篇4

航海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航海技术专业培养要求与技能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航海技术专业岗位介绍与职责

航海技术专业开设院校

●航海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名次 学校名称 专业星级 所在地区 地区排名
1 上海海事大学 6星级 上海 1
1 大连海事大学 6星级 辽宁 1
3 集美大学 5星级 福建 1
4 山东交通学院 4星级 山东 1
5 大连海洋大学 4星级 辽宁 2
6 武汉理工大学 3星级 湖北 1
6 重庆交通大学 3星级 重庆 1
6 中国海洋大学 3星级 山东 2
9 公安海警学院 3星级 浙江 1
9 浙江海洋大学 3星级 浙江 1
9 烟台大学 3星级 山东 3
9 天津理工大学 3星级 天津 1
9 广州航海学院 3星级 广东 1
9 宁波大学 3星级 浙江 1
9 广东海洋大学 3星级 广东 1

返回目录>>>

●航海技术专业培养要求与技能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现代海洋船舶驾驶、船舶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船舶操纵、船舶避碰和值班、识别和运用各种航图、导航仪器仪表和GMDSS通信方面的基本训练,还需接受高级消防、精通急救等一些高级船员必备的能力培养。具有独立指挥和组织船舶航行的初步能力。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船舶的货物运输、运营管理、海商法与远洋运输业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船舶及其设备的使用、保养等基本技术;

3.具有设计航线、组织船舶航行和操作GMDSS通信设备的初步能力;

4.熟悉航海和海商法的有关法律法规;

5.了解航海和海商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返回目录>>>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主要课程:航海学、航海英语、船舶操纵与避碰航、船舶管理、海气象与海洋学、船舶结构与货运、航海仪器、船舶无线电技术基础、海洋船舶驾驶、海商法、船舶原理、船舶自动化基础、GMDSS认识与操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GMDSS、罗经、雷达、GPS、AIS操作训练,船舶驾驶实习等。

相近专业

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海事管理, 物流工程 ,航天运输与控制 ,交通建设与装备。

返回目录>>>

●航海技术专业岗位介绍与职责

岗位介绍

甲板部(驾驶部):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水手、舵工

事务部:管事(事务长)、大厨、服务员、船医

电台部:电台长(报务主任)、无线电话务员

岗位职责

驾驶部

船长:全船的管理与驾驶

大副:甲板部分的工作、货物的配载、装卸和运输管理

二副:驾驶任务,指挥船舶靠离港口、驾驶设备的技术管理

三副:船舶航行、停泊、主管救生、消防设备的技术管理

水手:跟随高级船员负责正常的航行值班。

电机员:主管船舶电机和船上电气设备

返回目录>>>

●航海技术专业开设院校

大连海事大学、宁波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海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集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州航海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烟台大学、现代管理大学海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进修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等。

航海专业实习日记 篇5

来到这里已经没有初来时的兴奋,也没有刚开始那样的晕船了。老天也在成全我们,没有什么风浪

,风平浪静总比波涛汹涌要强吧。前天,在学校的那些人已经开始了美好的暑期之行了,我们也有点按奈不住了。掰着手指算着天数,归心似箭啊!

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篇6

在分析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论述目前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对如何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建议.

作 者:易毅 张丹 作者单位:易毅(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

张丹(重庆交通大学航海学院,重庆,400074)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海技术,教学管理

0 引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 既要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同时也要适应海运行业的要求, 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于, 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取得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海船船员适任证书) , 才能在海船上任职。本文针对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作探讨。

1 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的合理制定

1.1 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

人才, 航海技术专业则是以培养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 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随时紧跟行业的要求和发展, 及时更新, 才能紧跟形势的发展。

因此, 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 包括教材的更新、补充和修改、教学案例的更新、实验实训教学的更新、实验室配套试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实习内容的更新。可以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由教研室牵头, 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外派上船, 或者引进船长、大副等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 加强校际学术交流等, 以助于紧跟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2 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编写适应航海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

航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高级船舶驾驶员, 毕业时学生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以及相关一系列专业培训证书。取得这些证书的培训课程都要在学历教育的三年时间内完成, 这些培训课程和学历课程都将统筹安排在三年学历教育的时间内。

一般来说, 高职的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第一学年会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少量的专业基础课。从第一学年年末开始, 将会穿插安排基本安全、精通艇筏、精通急救、高级消防、雷达两小证、GMDSS通用操作员证书等一系列专业培训及船员证书培训, 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评估训练等。到第三学年上半年, 结合专业学历课程, 将完成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及考前强化, 并组织学生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

因此, 从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来看, 航海技术专业的学历 (专业) 课程和职业培训课程平行进行, 在学历课程开课的同时, 还必需开设海事局规定的专业培训和海证培训课程。因此, 要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安排教学计划, 使得学历专业课程和培训课程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做到二者的教学相互贯通, 合理衔接。

2 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2.1 坚持规范日常教学检查工作, 实行教学督导督教机制日常

教学检查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有序的有效手段, 也是必要的监督手段。日常检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秩序、教学运行、教师教学及学生课堂学习等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教学安排, 规范日常教学, 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日常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更有效率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就需要有效的配套机制, 除了制定日常教学管理的制度规范之外, 还可以引入教学督导制度, 实行教学督导督教。通过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规范教师备课上课、监督教务处运行状况, 对整体教学运行进行监督管理, 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2 教学管理配套制度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建设的

不断推进, 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有序的教学管理的制度保证, 因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管理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教学安排、教学、考试、学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鉴于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殊性, 教学计划安排、考试等制度, 必须与专业培训相契合。当行业要求发生变化、海事局培训考试要求发生变化时, 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做出相应调整。

3 师资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院校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 教师资源的优劣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决定了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 制定出能够满足学校、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 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是近年高职高专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航海技术专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师基本都持有航海类的专业证书, 一部分教师担任着专业证书培训的教学任务。正因如此, 航海技术专业更强调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对于在教师岗位上任教的教师, 需要不定期、有计划地安排其上船工作,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 可以引进优秀的船长、大副等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让一些有能力担任教学工作的人才担任专业教师, 提高实践课程环节的教学水平。当然, 还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强调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4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管理的特色

4.1“双证书”教育学生进入航运行业, 在海船上任职, 必须取

得海事局颁发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的同时, 能够顺利取得船员适任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书, 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是学历教学和培训教学同步有序进行。同时, 对于实验实训教学的开展, 应该和行业、培训考试要求接轨, 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

4.2 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的管理在我国航海

教育领域, 各院校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学校相关部门、各类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和海运行业管理模式接轨, 也是和国际管理模式相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 在航海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专责, 事事有标准, 行为有记录, 奖罚有依据, 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4.3“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实行订单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

普遍推广的一种培养模式, 是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学校和船务公司签订“订单班”, 订单班学生毕业之后和对口到企业就业, 而在三年学历教育时间内, 企业根据自身要求配合学校安排课程和实习,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订单式培养一方面为船务公司等企业提供了稳定优秀的生源, 另一方面, 学校也能和优质的企业建立较为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 “订单班”培养模式有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 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学校能够更直接的获取信息。所以, 订单培养也是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教学的重要途径。

5 结束语

总的说来, 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既要遵循教学管理的普遍规律, 也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航海行业的发展变化, 勇于革新, 积极探索有特色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 以促进专业办学可持续、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刍议[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 .

[2]姚立宁, 张建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论航海教育质量管理体系[J].高教探索.2002 (4) .

发达的明朝航海技术 篇8

610年过去了,当我们站在长151.18米、宽61.6米的“宝船”模型前,当我们再次扬帆远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时,不禁感叹我国古代那些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福船船型与帆橹设计

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到明朝,已经产生了沙船、广船、福船三种船型。沙船是方头方梢平底的浅吃水船,多桅多帆,长和宽的比例较大。广船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其张开如折扇的帆形,此外,其在中线面处深过龙骨的插板也为减缓船只的摇摆起到一定作用。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最上层一般用来作战。

郑和下西洋时所使用的宝船正是采用了福船的船型。在利用风力航行的时代,除了船型,船舶动力也是我国古代船舶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郑和宝船的动力推进系统中桅帆和桨橹这两个重要环节采用了独特的设计。

首先,与当时欧洲帆船采用的分段软帆不同,郑和宝船在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有撑条起到加固的作用。这种帆虽然重,升起时比较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使船速得到提高。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其次,郑和宝船在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种长橹入水深,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过洋牵星术”和“海道针经”

郑和船队在观测天文气候、辨别方位、确定航线等航海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积累了我国航海的知识与经验。正是通过对这些知识、经验的总结,使明初的航海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之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记载郑和船队有关航海技术的《郑和航海图》中,保存了大量关于航海路线、历程、沿途海流、水深、礁石分布、停泊地点以及指南针、天文导航的丰富资料,成为前人遗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郑和航海图》记载,郑和在航行时使用了“过洋牵星术”和“海道针经”,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在古代,天文导航又叫过洋牵星,它包括观测方向和方位两个部分。天文导航的方法在指南针用在航海上以后,仍旧没有被遗弃,而是继续得到充实和发展,跟指南针配合使用,把航海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大约在元明时期,我国开始利用牵星术来观测船舶所在地的地理纬度。牵星术是利用一种叫牵星板的简便工具来进行的。据古代造船和航海技术专家金秋鹏所撰《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中介绍,牵星板用乌木制成,一副是十二块正方形木板,从小到大,最小的每边大约两厘米。另外又有用象牙制成的一个小方块,边长大约六厘米,四角刻有缺口。缺口四边的长度分别是半角、一角、二角、三角,一角是四分之一指。使用的时候左手拿着牵星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让木板的下边缘保持水平线,上边缘对准所观测的星斗,就可以测出船舶所在地所看到的星斗距离水平线的高度。测得星斗高度以后,就可以计算出船舶所在地的地理纬度了。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海道针经是我国元明清时期用于导航的航海罗盘。这种技术利用8个天干(10个天干减去“戊”和“己”)、12个地支及八卦的四个方位,将航海罗盘圆周分为24等分,能够准确指示方向。

郑和下西洋时,就使用方位和时间来标示地点。比如《郑和航海图》中“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一更平吴淞江,用乙卯针一更到南汇嘴。”就是说“太仓港口开船用105度方向,一更时间到吴淞江,再往97.5度方向航行,一更时间到南汇嘴。”

除此以外,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海图、针路簿等航海地图都是当时先进航海技术的表现。

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航海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量、船的稳定性和抗沉性等问题都得到合理解决,所以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的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雨天,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用于通信联系。

站在历史的起点上

从1405年开始,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赴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船队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估计,1420年间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 800艘,超过当时欧洲全部船只的总和。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船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此举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篇9

航海学院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与基础,其水平和实力是衡量高校办学层次的主要标志,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主线。

广东省及湛江市港航事业的飞速发展使海洋运输经济前景广阔,对航运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湛江市提出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为此大力发展海洋运输经济已刻不容缓。学校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海洋特色更加鲜明、整体水平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国内一流、具有博士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型大学”。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学科定位是:“以应用学科为主,以海洋学科为特色”。我校目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开展航海类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大力开展学科发展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时代赋予的任务。为抓住历史机遇,应对竞争和挑战,提高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实现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十一•五”科研与学科建设规划》,结合学院发展情况,制定了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汇报如下。

一、学科专业现状

(一)现有专业建设情况

学院以“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为契机,顺应航运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 在加紧建设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航运相关专业。经过“十•五”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设施建设,在原来的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2个专业的基础上,于2005年又新增了交通运输专业,使学院形成了航海类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局面,使得专业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学术队伍建设情况

围绕着专业建设,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注重引进与培养高学历、高职称和具有船上工作经验的双师型的优秀人才。目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有3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8人,博士2人、硕士20人,具有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双师型”教师14人;轮机工程二级学科现有9 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6人。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正趋合理,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在进一步完善。

(三)实验室建设情况

围绕着培养航运应用型人才,“十•五”期间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专项资金、省学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按照航运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克服诸多困难,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目前已拥有一千多万元的教学、实习、科研设备,拥有航海技术综合实验室和轮机工程综合实验室,设有船舶操纵模拟器、GMDSS模拟器、雷达观测与标绘和雷达模拟器、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轮机模拟器、船舶电站模拟器、船舶电气、轮机拆装等实验室,使得实验条件基本满足了本科教学的要求。

(四)科学研究情况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课题数量有了明显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据统计,近5年来共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4项,其中省(部)级4项,厅(局)级4项,横向课题17项,校级9项,科研经费446万元,发表论文共110篇,获省级科研奖项2项,出版专著1部。有一批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中国航海学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航海教育分会及其它学会专业委员会的重要职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联系,提高了学院在广东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二、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学科建设要与主干特色专业建设协调一致;以海洋运输为主线,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推动学科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科研为支撑,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学科水平和学科竞争力。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学科优势,凝练学科特色,构建结构合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和学科潜力,着力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开创学院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力争学院科研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航运业快速发展和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和轮机工程二级学科为核心、建立4~6个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较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队伍,为“十二•五”申报硕士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累,学院围绕海上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和轮机工程学科逐渐形成以下6个特色鲜明、方向稳定的研究领域:

1.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海上交通系统的建模、仿真与评估;基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的海上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统的体系;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技术与应用;航海设备信号采集与处理;航海信息处理;智能船舶技术等。

2.海上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船舶与港口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决策形成、实施及效果预测;航线和航行计划制定、导航信息的采集与融合处理、智能避碰与决策、航向和航迹控制等。

3.载运工具运行自动化与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船舶动力新技术;船舶运行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船舶自动化控制技术、船用节能技术等。

4.载运工具运行监测、诊断和维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载运工具运行监测技术;载运工具运行诊断技术;载运工具运行维修技术;热喷涂技术等。

5.现代轮机管理工程:现代轮机管理工程以现代船舶动力装置及设备的优化使用、综合管理、合理维修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为现代船舶轮机的实用技术的优化提高,现代船舶动力装置的系统设计、综合节能、排放控制、技术管理,船舶设备与系统的合理维修与故障诊断等等。

6.船舶安全与污染控制:船舶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重点是海上溢油污染的防治与应急处理、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计算机模拟培训、油船货油装卸操纵模拟器、船舶污水的处理、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的治理、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等方面。

学院在长期建设中以海洋运输和船舶轮机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了上述6个相对稳定、相互支撑的学科方向,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以海洋运输为核心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依靠现有学位授予单位不能替代的学科;并且目前已经具备达到较高办学水平的条件,相信经过努力建设和发展,必将为广东的海洋运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三、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规划

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为办学层次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学院建设成为能够适应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基地。

1.基本原则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围绕学科建设展开工作,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高水平、高层次突破,为湛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保障措施建设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科研对于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观念。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研方向和科研力量的整合。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依靠学科建设形成明确的科研方向,通过学科建设整合科研方向和科研力量,培育科研优势和特色,培养学术带头人,形成研究梯队,提升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能力。

(3)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注重学术团体建设,积极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学位或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学历和科研能力。

(4)加强学院科研制度和氛围建设,推进科研工作持续发展。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每年尽可能做一次学术报告。把科研意识的培养与加强科研能力相结合,立足科研氛围的全面活跃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完善学院教授委员会的职能,规范学术管理。教授委员会负责承担学院科研发展规划的制定等重大学术决策工作。

(5)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支持教师参加重要的国内外科学活动,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充分发挥客座教授的作用,创造条件每年回学校作学术交流和开展短期的科学研究,营造开放的环境和氛围,提高学院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科研目标(2012年)(1)人才引进培养

采用人才引进、外聘以及在职提高的办法,提高整体学科队伍水平,使教师队伍达到38人左右,其中学院的教授达3~5人,副教授12~16人。

(2)科学研究

结合区域经济加强海洋运输科学研究,争取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科研经费200万元,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申请专利3项。

(3)实验室建设

围绕海上交通运输学科,重点建设4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实验室: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统实验室、海上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实验室、载运工具自动化与控制实验室、载运工具运行监测诊断和维修实验室等。围绕轮机工程学科,重点建设2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实验室:现代轮机管理工程实验室、船舶安全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4)产学研基地建设

航海技术(卓越工程师班) 篇10

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国际国内航运及相关行业,履行国际海事公约,满足国内海事法规,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双证并重、服务远洋为特色,培养应用型高级航海技术人才。确保本专业与国际接轨,力争成为区域优势明显,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满足STCW78/10国际公约和国家海事法规相关强制性规定,具有良好远洋船舶驾驶技能,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突出,熟悉远洋运输业务和海运管理,掌握国际国内海事法律法规等的应用型高级航海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航海力学、船舶无线电技术基础、船舶原理、航海学、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结构与货运、船舶管理、航海英语、GMDSS通信业务、航海仪器、驾驶台资源管理。

就业服务方向及主要从事工作: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篇11

[关键词]工学结合 航海类专业 职业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李军(1963- ),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江苏南通2260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09-02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既符合我国国情,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思想、育人模式、助学举措。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所实施的工学结合,基本模式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使教学活动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空间开展和完成,使教学过程能够与职业技能活动过程完全重合,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做法其实是多数学校的基本操作范式,使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活动过程实现了吻合,但这种模式不适用于航海技术专业,笔者认为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一体是航海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最佳模式。

一、航海类专业的特点

高等航海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明显的国际性、法律规范性和岗位针对性。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95年对STCW78公约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公约称STCW78/95公约,并于2002年2月1日正式实施。航海类专业教学设备配置、师资配备等必须符合国际海事组织STCW78/95公约有关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的要求,规定海员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STCW78/95公约在实践方面加强了对海员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评估。因此,航海类专业教学体系必须按照STCW78/95国际公约的要求设置,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统一考试后,拿到国际通用的无限航区3000GT及以上船舶有关适任证书和专项培训证书,才能上岗。以航海技术专业为例,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取无限航区3000GT及以上船舶驾驶员适任证书、值班水手适任证书和GMDSS普操员适任证书、基本安全、高级消防、两精通、二小证等专项培训证书。因此,证书多也是航海类专业的一大特点。

二、航海类专业在真实的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结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与工作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航海类专业教学活动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工学结合,要求学生必须上船,这样课堂教学与工作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分离,而这种分离与陆上专业还不一样,对陆上专业来说,指导老师可以到工学结合企业进行现场指导,而航海类专业则做不到,因为船舶是全球航行的,指导老师无法上船指导,而且一艘船最多也只能接收一两个学生上船开展工学结合,一个班假如有40个学生,按每艘船两个学生计算则需要有20艘船,指导老师就是能上船指导,也照顾不过来,何况各条船航线不同,航行周期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在各艘船工学结合时间也无法控制,教学计划就要被打乱,最后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无法保证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以及技能考证的需要。

2.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教学成本太高。由于教育界和职业界具有不同的产业属性和运行机制,在产业特性上分别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在运行机制上分别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二者的有机沟通与结合还需一定的桥梁和纽带,许多国家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使二者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有效的硬约束。按照航海类专业航行认识实习的有关做法,航海类院校学生到船航行认识实习都是靠关系户、找校友才能给安排,而且学生在船期间还要交伙食费,上下船要交交通费,发生安全事故,船舶一概不管,由学校负全责。长期以来,政府对航海类院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还要负担学生上船工学结合费用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在真实的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结合,教学成本太高,这就是现阶段很多航海高职类院校航行认识实习被迫取消的主要原因。

3.受专业证书的限制。由前面介绍可知,航海类专业证书多是一大特点,但这一点反过来又限制了航海类专业在真实航海职业环境工学结合的实施。根据我国及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安排学生上船工学结合,必须要取得有关证书,比如说海员证、基本安全证书等,这些证书又必须先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统一考试后才能获得,这就要求航海类专业上船工学结合必须安排在与这些证书相关的课程学完之后,加上办理这些证书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时间安排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更有甚者,那些没有通过考试而不能获得这些上船必备证书或者经补考推迟获得证书的学生到船上进行工学结合怎么办?

4.学生管理困难。在真实航海职业环境中实施工学结合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学生进入航运企业上船,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跟踪管理责任,安排教师跟学生一起进航运企业上船,一起劳动,其劳动付出很大,教师怎么获得回报?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劳动保障问题怎么解决?而且航海类专业上船,学生是完全分散在各条不同的船上,每条船都安排教师是不现实的,根本就做不到,没有安排教师跟踪的船上,学生如何管理?这是航海类专业工学结合绕不了的一道坎。并且学生工学结合后,会给后续理论教学带来一些后遗症,如组织教学难度比进航运企业前要大,很多学生因为急于求成,希望能够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分散了对其余课程的学习注意力,很多教师反映学生上船回来后变得懒散了,给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不便。

三、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一体是航海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最佳模式

基于在校企两个空间开展和完成工学结合,存在课堂教学与工作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教学成本和学生管理等诸多问题,一些学校开始探索能够将工学两个环节整合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完成的模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和欧洲的“一体化教室”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系部专业以企业形式存在,系部专业负责人称为总经理,教学活动完全按照职业活动过程进行,工商管理系就开设有银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商场、旅行社(大型旅行社分社),工商管理系学生在校内企业轮替进行生产和专业训练。而欧洲的“一体化教室”则是在一个教学空间里将教师讲解区、学生讨论区、作业设计区、生产操作区、产品检验区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能够完成从教学导入到操作完成的教学和生产的全过程。

以此为鉴,航海类专业能否借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和欧洲的“一体化教室”模式呢?回答是肯定的,但与它们有不同之处。航海类专业需要船和水域,在学校造一条船,造一片水域,不太可能,船就算造得出来,其维护费用也太高,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众所周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实践技术,形成职业能力,航海类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模拟航海职业环境来实现,所谓模拟航海职业环境是指在校内由部分航海真机设备和大量模拟器建立的实验实训基地。

1.模拟航海职业环境的可行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各种仿真设备相继出现,并在航海教育与培训中投入使用。由于其价格低,模拟性能强,维护简单,操作不受限制,所以一经出现便受到了航海院校的普遍欢迎。国际上与船员职业教育、培训相关的STCW78/95公约也特别强调了采用模拟器获取海上技能和在航海培训与评估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在我国,为了履行STCW公约,同时也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航海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采用自主研发、联合研制和引进等多种途径,添制了多种航海模拟器,广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与培训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以航海技术专业为例,它规定船舶驾驶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模拟设备训练,并通过考核以后才能获得船舶驾驶员的适任证书及专业培训证书。目前各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普遍拥有的模拟器有:多艘本船雷达模拟器、船舶配积载模拟器、船舶操纵视景桌面模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模拟器、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模拟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等;相应的实训真机设备有:船用雷达与导航设备,包括GPS等;GMDSS通信设备,包括INMARSAT(国际海事卫星)-A船站、INMARSAT-B船站、INMARSAT-C船站、气象传真接收机、航行电传(NAVTEX)接收机、甚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VHF-DSC)、中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MF/HFDSC)、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搜救雷达应当器(SART)等,同时建有相配套的实验室,供学生操作实习。大量模拟设备的研制与引进,为模拟航海职业环境奠定了基础。

2.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一体的优越性。通过前面的介绍可知,学生上船工学结合,教学成本太高,学生难于管理,且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工作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在校内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一体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有些不可能在实船上完成的训练项目可以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完成。以航海技术专业为例,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课程中的遇险报警,如果在实船上用真机设备让学生进行遇险报警练习,一旦误发了遇险报警,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用计算机模拟设备训练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满足学生一人一机按照预定的训练目标,利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训练,不会发生任何误报警。

模拟设备训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幅度地提高了训练效率。运用计算机模拟设备训练,可以做到一人一机,并可对真机设备的操作动作进行元素性的分解和渐进性练习,使训练过程更加适应学生快速掌握真机设备的使用过程。其次,降低了真机设备损耗。真机设备由于其生产数量的有限性,价格相当昂贵,长时间、大强度、高密集地利用真机设备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将会大大缩短真机设备的使用寿命,额外地增加实验实训的费用,不利于学校的实践性教学。再次,降低了教学劳动强度。由于真机设备数量的有限性,教师一味地利用极少的真机设备进行讲解,要想使全部学生都能掌握所讲真机设备的使用操作,则必须要增加讲解的次数,无意中增加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而学生要想掌握所讲真机设备的使用操作,也必须多加练习,就这点极少数量的真机设备,要想多轮流几次,要等好长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劳动强度。最后,提高了实验实训分组率。计算机模拟设备的大量使用,克服了真机设备数量少的问题,学生可以做到一人一机,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实训分组率,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一体的实现。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一体实际上是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职业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航海类专业教学的重点,是航海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历教育过程之中,占有相当的课时比例。以航海技术专业为例,其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一般通过船艺基本训练、基本安全技能训练、救生艇筏和救助艇专项训练、高级消防专项训练、精通急救专项训练、雷达标绘和模拟器专项训练、ARPA专项训练、GMDSS设备使用训练、航海英语听力会话训练等几项训练来完成,这些训练都可以通过在校内建立的模拟航海职业环境包括模拟器训练、真机训练等方法来实现。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反复训练,最终学会技能、形成能力,如111页图所示。

航海技术与专业各专业技能与模拟航海职业环境各实训中心对照图

四、结语

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职航海专业技术人才,就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及方法作保证。基于经济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现阶段,在模拟航海职业环境下工学一体是航海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最佳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航海类专业投入的增大,航海类院校实习船舶的大量购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观点会发生改变,这也是航海教育界所期待和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戴耀存.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下一篇:我的一笔财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