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个人研究计划

2024-08-06

经典诵读个人研究计划(精选7篇)

经典诵读个人研究计划 篇1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龙城一中

学校按照上级教育局关于推动中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的原则,切实有效的在我校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二、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三、活动时间:

2014年9月——12月

四、经典诵读内容

《三字经》

五、活动安排

1、自己制作古诗诵读卡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古诗文,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每卡一首诗文。学生在班内交流背诵。

2、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2份作品至政教处组织评比,评出一、二等奖,并在橱窗中张贴展示。

3、诗文诵读表演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出一个节目,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提倡选择民族精神类素材;形式丰富,不拘一格,可使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可以师生合作表演,也可以全班或部分学生集体表演,还可以单个学生表演。

六、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上午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诵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四)班主任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五)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七、活动保障

1、班主任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学校教科室、教导处、政教处不定期检查,组织评比。

3、学校分管领导做好动员组织和监督检查工作。

经典诵读个人研究计划 篇2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 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区分比较含混

三所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表明, 有两所学校在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教学的区分度上不明显。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对于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上基本相似, 学生很多时候感觉上国学课与上语文课区别不大, 甚至把国学经典诵读课当成是语文的附属课。同时, 国学经典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古诗文, 背诵古诗文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 这容易让学生对经典诵读形成不正确的认识态度, 从而难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二) 教材缺乏, 学生的经典读物来源比较单一, 数量较少

表1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经典诵读读物来源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的学生所背诵的经典诗文主要来自课本, 只有24%来源于课外读物和其他渠道。据了解, 三所学校为学生订购的经典诵读教材都只有一本。以上表明学校或者家庭提供的经典读物数量较少, 学生所接触到的国学经典读物有限, 学校在教材采用的多样性和对学生知识领域拓宽等方面做的探讨不够, 对经典诵读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1]。

(三) 经典诵读活动形式较单一, 课堂缺乏活力

结合表2、表3的调查数据来看, 课堂是学生经典诵读开展的最主要平台, 但活动形式以学生朗诵及教师讲解为主, 形式单一, 课堂枯燥, 缺乏活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经典诵读的主要场所为家庭, 反映出大部分家长注重家庭的人文熏陶, 支持经典诵读的开展。而学生课后进行经典诵读的时间仅有23.84%, 说明学校极少在课外安排经典诵读活动, 但开展课外活动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可[2]。例如, 课题组通过参与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组织的校园经典诵读活动, 明显感觉到, 活动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通过朗诵、舞蹈、歌唱等方式, 展现出对经典诵读极大的热情。

(四) 学生个人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态度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本身是感兴趣、不抗拒的, 学生喜欢国学经典, 而且能正确认识到国学经典将会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表5中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教学能提高应试能力的比率并不高 (12.16%) , 可见学校对经典诵读的态度是宽容的, 没有往应试教育方面进行“助推”。但是我们从表6学生对背诵国学经典的态度数据来看, 喜欢背诵的学生只占一半。在排除掉一些可能由于其他科目带来的背诵困扰和负面迁移的影响后[3], 我们认为, 单一的背诵形式, 可能使学生由喜欢国学到谈“背”色变。

二、改进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 既要注重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又要注意区别对待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语文教学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又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国学的知识点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既能加深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记忆, 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修养, 从而保持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与热情[4]。与此同时, 在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排与选择上, 还需考虑其与现行语文课本间的相似性与区别性。

基于上文提到的含混的现状, 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点, 在有效结合二者的前提下突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 避免给学生造成其教学与学习性质相类似的错觉。因此, 需要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正确认识, 最好配备专门的国学教师, 形成一套与语文教学既有交叉又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二) 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是承载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 教材的质量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其内容的选取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工作,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作品中选取出适合中、小学生诵读并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材料,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工作[5]。国学经典诵读小组根据几所学校的现状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认为教材的编排选取应该更突出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的特点。为此, 本课题组围绕上述特点进行了大胆尝试, 编写了一本《国学经典诵读》试用教材, 目前正在相关学校进行实践试验。

科学性, 是指内容的正确性和正面性、各单元的层次性与衔接上的递进性以及整体的系统性。对于刚接触国学经典作品的学生来说, 其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极具经典与代表性的, 并且内容朗朗上口, 易于背诵;文章的篇幅不应过长, 以精简凝练为主;教材的版式设计应该活泼, 色彩多以鲜艳为主, 科学的教材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6]。

定向性, 就是要确定所编教材的基本走向, 即针对何种教学类型、规定教材所编的容量、为怎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需要多少学时学完等一系列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立体性, 即要求教材编写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教材设计和编写不应仅限于一两本教科书, 而应同时考虑配套的教学用具和用书, 尤其是考虑声像文本的制作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利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 增设了著名诗词曲目的推荐学习网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 希望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记忆[7]。

(三) 注重输入形式的多样性与输出的有效性的统一

输入是指将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在经典诵读形式方面, 应该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来增加他们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注意力的保持。

虽然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是以古诗文的形式呈现的, 但是学校和教师在对于如何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形式上应该是要多样性的。例如,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 将古诗文配以古今中外名曲, 以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将文章编成各种有趣的节目,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进行吟诵、接龙、讲故事、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趣;早上、中午、放学时分的吟诵, 以及结合室内与室外的场所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

输出是学生对所习得的经典诵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是对学生知识的吸收与习得的一个检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对于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快就会忘记[8],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输入之后, 要求他们进行复习、巩固, 而小学生的自控力往往是不高的, 因此这一环节可以由学校或者课堂教师进行指导, 此阶段多是学生进行各种比赛、讲故事、表演, 并评选出“先进学生”“诵读之星”“最佳进步奖”“故事大王”等来鼓励学生。

我们认为只有将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输入与学生的自觉输出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交互强化, 才能取得学生对经典诵读知识内化的效果。

(四) 根据内容的有效吸收与否, 分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学

各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主张形成阶段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可以主要通过反复背诵国学经典, 只注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9]。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 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 主张在教学中加入学生的认知意识。例如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 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细化知识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 指导他们深入理解与领会国学经典作品的内涵。

(五) 形成校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格局

环境对小学生性格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课堂、校园与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品行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与习得在教学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系统、有组织、有意识地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目前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经典诵读的知识都是以这样的形式获得的;而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的无意识学习, 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 不仅需要课堂的有序输入, 同样也需要整个大环境下学校和家庭的无意识输入, 让学生“沉浸”在经典诵读的环境中[10]。改善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现状, 不能依赖于他们的自觉性, 而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处处见得到、时时摸得着的人文环境, 以此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理解经典。

此外, 应获得学生家长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大力支持, 激发他们本身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 让广大的学生家长也融入到经典诵读的浪潮中来, 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学生经典诵读氛围的熏陶。

三、结语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全面推进经典诵读、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这与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通力合作分不开。在进行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时, 应该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是经由学生检测的, 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和谐而充满诗性的经典诵读课堂, 从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 架设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让中华文明与华夏优良传统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王路江, 马俊杰, 王志诚, 等.测量愿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虎平.大众文化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探微[J].语文建设期刊, 2016 (14) :7-8

[3]温小军.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语文建设, 2012 (9) :73-75

[4]程红霞.让经典伴随孩子成长[J].华夏教师期刊, 2015 (s2) :81

[5]刘旭相, 孔涛.传承国学经典助推素质教育[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 2012 (4) :46-49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7]张晓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6 (1) :147

[8]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邱美容.浅谈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5 (10) :56-57

经典诵读个人研究计划 篇3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背诵中华经典《古诗词》,初步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自读、导读等方法诵读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

第1——10周《石灰吟》《墨梅》《乡村四月》

第11——14周《书湖阴先生壁》《晚春》《大林寺桃花》

第15周《菊花》《赋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16周《逢入京使》《赠花卿》《村晚》

第17——18周《竹枝词》《咏月》《冬夜读书示子律》

第19周《观书有感》《回乡偶书》《秋夕》

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马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引,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开启智慧童心,积极推进国学经典文化教育,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习礼仪、守诚信、行节俭”;“重学习、睦乡邻、强自信” ;“勤劳动、亲自然、讲智慧”为主要内容,分主题、分学月进行专题教育,重实践、重积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道德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原则

1、潜移默化,扎实持久。选取符合学生成成长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

2、去粗取精,不断完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精、新,适合学生实际为主体,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加强培训,适应教学。培训国学老师,壮大国学教育队伍,提升国学教师素质,身体力行,作好表率。

4、把握规律,分段实施。分低、中、高段进行分段教学法,让孩子们不但能诵读经典而且能践行经典,既有文化又有德行,做到知、行合一。

三、实施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以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敢、”的未来的 人为目标,铸造“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勤劳朴实”的实小精神。

2、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以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优良校风。

四、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活动时间:

五、活动实施:

以季度为单位,分主题、分阶段进行活动。

第一季度

1、精心准备,筹备师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每天早上晨练诵读节目。

2、书声琅琅:每周周三晨读半小时国学内容;

3、每月板报中应包括国学教育专题板块,每月一换;

4、每周各班按安排到图书室借阅国学图书,开展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各班利用班会课进行展示;

5、第一季度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

升旗仪式:国学故事《王泰让枣》;国学诵读:习礼仪;

中午休息时诵读:弟子规、总叙。

第二阶段:

升旗仪式:国学故事《岳母刺字》;国学诵读:守诚信;

课间操诵读:低段---弟子规、总叙。

中、高段---《十二月花》

第三阶段:

升旗仪式:国学故事《季文子行俭》;国学诵读:行节俭;课间操诵读:低段---弟子规、总叙。

中段---《十二月花》

高段---《管子、八规》

第四阶段:

升旗仪式:汇报展示《春芽》

课间操集体诵读:低段---弟子规、总叙。

中段---《十二月花》

高段---《管子、八规》

第二季度:“勤劳动、亲自然、讲智慧”

第三季度:“重学习、睦乡邻、强自信”

第四季度:活动展示、活动演练、活动总结。

彭州市实验小学,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实验小学多姿多彩的国学开展形式。通过国学诵读,展现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教育全体师生努力学习、爱国爱家、快乐成长、快乐生活,并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勤加诵读,传扬美德。

六、具体活动内容:

1、全校学生经典诵读内容:

习礼仪、亲自然、讲智慧

2、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习礼仪、重学习、勤劳动中的经典要义、经典诵读;

三、四年级:守诚信、睦乡邻、亲自然中的经典要义、经典诵读;

五、六年级: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中的经典要义、经典诵读。

七、成果收集与资料整理:

1、学校对各种活动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经典诵读工作计划 篇6

(2013-2014学年)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1、低年级:《三字经》,优秀古诗文10首。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锄禾》、《游子吟》、《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一去二三里》。

2、中年级:《弟子规》,优秀古诗文20首。《村居》、《春日》、《咏柳》、《回乡偶书》、《小池》、《山行》、《梅花》、《江雪》、《古朗月行》、《竹石》《游园不值》、《忆江南》、《乐游原》、《江南春》、《寻隐者不遇》、《早发白帝城》、《绝句—迟日江山丽》、《悯农》、《塞下曲—林暗草惊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高年级:《论语》,优秀古诗文30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喜雨》、《七步诗》、《滁州西涧》、《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竹里馆》、《浪淘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长歌行》、《望天门山》、《望洞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渔歌子》、《寒食》、《竹枝词》、《乌衣巷》、《元日》。

4、教师:《古文观止》

四、诵读时间:

1、上午和下午的课前10分钟诵读;

2、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诵读;

3、中午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4、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

5、鼓励励学生课余开展丰富多样的诵读活动。

五、诵读形式:

1、齐读。

2、拍手读。

3、表演读。

4、男女对读。

5、配乐读。

6、比赛读。

7、接龙读。

总之,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经典诵读的积极性,让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六、诵读活动:

1、制作经典诵读黑板报或手抄报。

2、评选“经典诵读之星”。

3、根据情况举行经典诵读擂台赛。

4、指导学生撰写进行经典诵读的体会和感受。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文化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这学期,我们将不断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中,在唐风宋雨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经典诵读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新区辛店镇第二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研究 篇7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 经典诵读课程与小学语文新课改

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出, 小学生应具备古今一百六十篇优秀诗文的阅读背诵量, 完成一百四十五万字的阅读任务, 但小学语文教材以及语文推荐阅读篇目尚未达到这一量化标准。同时, 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现代化课程理念, 重点突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视界的开阔, 对学生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价值, 力求形成学生知识、智能与审美的阅读源泉, 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局限也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质化标准。因此, 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 正是基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的质与量的要求, 依托古今中外经典作品, 选择、创编适合小学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诵读题材, 旨在丰富、延伸与优化传统语文教学资源, 突破教材瓶颈, 为落实新课改精神打下小学生语言感悟、积累与应用的基础。

2. 经典诵读课程与小学生语文认知

小学生语文认知与语文学科属性有关, 语文是文字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综合,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读书。语文学科与逻辑学科的根本不同在于, 语文学习以直接言语和感性经验为主。经典诵读不仅仅是阅读与记忆活动。“诵”字意指语调的抑扬顿挫与情绪激荡。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 重复、音节以及旋律是他们感受语言与理解语言的支配性力量。一方面, 诵读中的和谐旋律与节奏感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书面信息的记忆;另一方面, 语言符号的记忆是产生文本经验的基础, 青少年正是在这种间接经验中体味字词句的情感“内存”, 在感受与理解之上逐步发展个人心灵与精神。因此, 经典诵读承载着小学生语文认知思维发展的基本形式与重要养分, 开发经典诵读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

1. 经典诵读课程的学段目标与内容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 需建立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体系, 并根据目标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为低年级学段, 该学段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识字, 为经典诵读做准备, 因此低年级学段的经典诵读指向了解性阅读, 重在供应小学生感受字、词、句的基础性素材, 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利用插图与注释达成简单理解。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三字经》、《弟子规》、字理识字小故事以及《小学语文快乐读本》 (一至四册) 等。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为中年级学段, 该学段的主要课程任务是积累, 即通过经典诵读积累语文材料与语言情感。在此意义上, 中年级学段的经典诵读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培养更为开阔的阅读视野, 建立阅读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促使学生理解经典内容, 并能正确地、有感情地诵读经典。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成语故事》、《论语》诵读、蒙学经典、《小学语文快乐读本》 (五至八册) 等。

小学五年级、六年级为高年级学段, 该学段的主要课程任务是表达, 即基于经典诵读推动学生的习作创造, 唤醒学生自我表达的渴望。因此, 高年级学段的经典阅读是开放的、独立的, 富有鲜明个性的, 旨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性,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促使学生具备在作文中恰当引用经典的能力。其课程内容可设计为《论语》系列丛书、《中国孩子好榜样》系列丛书、“浅易文言文”、爱国诗词、《小学语文快乐读本》 (九至十二册) 等。

2. 经典诵读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 应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切入路径。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 晨读短课路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可利用晨读十五分钟的短课时间开展, 比如单周晨读时间进行简单的古诗词背诵, 双周晨读时间用以组织美文赏读, 可建立班委轮值负责制监督执行。

第二, 课堂教学路径。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是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在语文阅读课中引入经典诵读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执行相关教学活动, 还可开展专题单元式阅读, 比如“四大名著”专题、“童话文学”专题等, 进行精品鉴赏、比较阅读、书籍交流等开放性教学。

第三, 课外阅读路径。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课外阅读, 规划与制定学生的家庭阅读时间。比如对于低年级学段要求每日十五分钟的亲子共读, 对于中年级学段与高年级学段分别制定每日二十分钟与三十分钟的自读时间。课外阅读路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形成有序的教学延伸。

第四, 主题活动路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还需辅助学校相关的阅读活动, 比如建设读书走廊、构建校园网络图书馆、开展经典诵读竞赛等, 重在展示经典, 营造阅读氛围,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 提升学生阅读品味。

摘要:本文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学科属性, 论述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组织实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语言积累,蒙学文化,学段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亮.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读书[J].小学语文研究, 2006 (09) .

上一篇:公路建设管理下一篇:管理转正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