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讲解

2024-12-02

小学诗词讲解(通用14篇)

小学诗词讲解 篇1

▲姜夔生平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词牌

暗香与《疏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赏析

此词咏梅怀人,思今念往。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称:“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由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上片写“旧时”梅边月下的欢乐;“而今”往事难寻的凄惶。两相对照,因而对梅生“怪”,实含无限深情。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低徊缠绵,怀人之情,溢于言表。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情思绵邈,意味隽永。[3]

▲赏析解释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扬州慢 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⑻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人于此筑竹西亭。这里指扬州。

⑼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⑽胡马窥江: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攻破扬州,直抵长江边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姜夔过扬州已十六年。

⑾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⑿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⒀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⒁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⒂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⒃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

⒄红药:芍药。[1]

▲解释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

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8]

而这首《扬州慢》则是词人一首难得的感怀家国、哀时伤乱的佳作。

一如常故,姜夔在这首词里也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全词分为上下两阙。但两阙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词的上阙,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杜牧曾经在《赠别》里写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词的下阙,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可是到底还

有谁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呢?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诚哉斯言![15]

小学诗词讲解 篇2

一.小学语文教学难点

从整个义务教育体系来看, 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初始阶段, 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步入学儿童。小学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启蒙期”, 注重小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小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任重道远”依旧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难点。一方面, 小学生之前未正规地接触语文课程, 对教材知识无法自主地学习与理解, 很多小学生迟迟未能“入门”, 进而影响了其后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 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不当, 编制的教学方法与学习需求不一致, 也会限制小学生个人潜能的全面发挥。

二.课堂知识讲解的重要性

“语文”本质上是由诸多汉字语言组织起来的学科, 学习语文必须要弄清每一个字、词、句的实际含义, 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书本教材所讲述的内容。课堂知识讲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利用知识讲解可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力, 使其深度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 语文知识讲解有着多方面的教学意义, 主要表现:

1、理解知识。“知识讲解”是语文授课的主要方式, 根据教材大纲编制课程讲解方案,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带领孩子们体会文化知识学习的乐趣。例如, 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感到十分模式, 我在讲授《汉字笔画名称表》时, 每天定量向学生讲授汉字组合、笔画名称、拼音书写等内容, 经过讲解后学生的理解程度得到加深, 明白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为其它教材授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扩散思维。思维是保证知识学习质量的根本, 只有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 才能客观地理解语文知识。小学生刚刚步入正规教育, 更应该尽早建立思维模式,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 为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语文课堂知识讲解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例如, 人教版《菜园里》一课中, 向学生讲解了菜园里的各种蔬菜, 使其体会到了自然生活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技巧性应用

鉴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依旧课堂知识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语文教学必须积极推广知识讲解方案, 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于教师来说, 课堂讲解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 合理地编制讲解方案,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 我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了多种讲解技巧。

1、注重需求。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学服务,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 根据这种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 来制订相应的不同的对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 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

2、把握基础。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 我们的教训就是, 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 认为应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强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培养, 加快语文课堂知识讲解流程的优化改进, 帮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形象讲解。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 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 “鸟”和“乌”, “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 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 “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 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 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4、引导阅读。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墨梅》后, 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 等十余首古诗, 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 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 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 《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 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结论

浅谈小学古诗讲解的五趣 篇3

【关键词】古诗;精炼;欣赏;鉴赏;体验;探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86-01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被公认为“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它用最美妙的语言,最精炼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同时由于它的跨时代性,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而,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古诗得到有效继承和发扬。现在我谈谈我对古诗讲解的五点理解:

1 欣赏景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讲杜甫《绝句》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

2 鉴赏意趣

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3 体验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增强美感效应。

4 探求理趣

古诗中有不少精当凝练、充满哲理的佳句,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极大。因而千古传诵,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如珠妙语,阐发其中的“理趣”,探求并欣赏其哲理美。如在讲《登鹳鹊楼》一诗时,引导学生认真探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远。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看得远一点,不能只看鼻尖下一点点。

5 领会志趣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或悲愤满怀,借诗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吟诗明志,体会诗人的志趣,学习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强国富民之志。由此体会诗人的忧国思想和革新精神,树立报国的宏图壮志。

小学诗词讲解 篇4

【诵读默写】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全诗主旨】

本诗是触景感怀之作,金陵曾是元朝的都城,繁花一时,作者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重蹈元朝覆辙,无限感伤。

【名句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表面上是批评歌女的,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家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诵读默写】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诗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可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问关切百姓的国事而是问神鬼之事。

【全诗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名句赏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此两句先扬后抑,皇帝靠近臣子问策,似乎虚心倾听,可不关切国事,而求鬼神,托古汉代之事而讽当今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的失望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诵读默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古诗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将立刻将你拦住。

【全诗主旨】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名句赏析】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两句诗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告诉人们,凡事都要充分准备,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诵读默写】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古诗译文】

黄梅时节的一个雨夜,乡村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朋友却还没有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全诗主旨】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动作的渲染,描绘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小学语文作文讲解方法 篇5

小学生从小对周围人和事充满好奇,教师如果能抓住他们心理,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语言把所遇到的一件件真实事情表达清楚,或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如实写明白,就能助其写成好文章。

这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千方百计地从小学生作文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走出作文误区,树立作文信心;带领他们感受现实生活,积累认知经验;帮助他们把亲身感受写成好作品。只有这样,小学生作品才具有欣赏价值,才能得到大家认可,也才能使小学生享受到成功作文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写作欲望。

当然,小学生作文迈出这一步,绝非易事。教师必须给以正确引导,应传授他们科学作文方法,培养他们良好作文习惯,鼓励他们进行作文展示、交流;让他们出色作文得到分享;指导他们分析作文病因,使其不良作文因素得到根除。

由此观之,教师对小学生作文进行正确引导,能给小学生作文指明方向,使他们作文缝隙能够得到阳光照耀,为其成功作文打下基础。反之,教师如果不尊重小学生作文个体差异,不引导小学生从作文生活中积累经验,总是担心他们写不好作文,甚至越俎代庖地帮助他们写好作文,并以“八股文”形式要求其效仿。

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不利于发展小学生作文个性,使他们作文不能“百花齐放”。在实际小学作文教学中,个别教师有时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个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全面设计,以便给小学生作文来个面面俱到,其实他们这样做会让大多小学生接受不了。

久而久之,小学生独立作文能力会渐渐下降,作文越来越缺乏真情味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再以心目中“尺子”来衡量小学生作文,并因小学生没做好而加以责备,就会加重他们作文心理负担,使他们渐渐失去作文信心,甚至厌恶作文。

诚然,小学作文教学就会偏离预先设定目标,达不到教学要求。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因此,教师应让小学生体验作文成功乐趣,助其树立作文自信;应尊重小学生作文自尊,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千万不要苛刻求全,不要让小学生感到写作“前途渺茫”。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

二、寻找作文源泉,积累写作素材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不复存在。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积极体验生活,引导他们从书本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作文经验,或汲取更多作文营养。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这说明作文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就是小学生作文之源泉,离开生活谈作文,就会使之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价值可言。因此,教师在从事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课文教学,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内容,背诵、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子、自然段和课文,做到多阅读多记录。

以便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效;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和人,要求他们把大自然中万物和生活琐事都纳入观察范围 ,把自己对外界所见、所闻和所感牢记心中,并把自己认为最美东西写成心仪作品,从而实现思维和自然界和谐统一。

法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师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小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千世界,去观察、探究 ,以及发现美、创造美和再现美的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指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写成好作品。

这正如鲁迅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当然,小学生在积累素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正确指导。教师应教给小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助其写出真情实感文章。

综上所述,小学生作文素材既来源于生活,又来源于书本,二者皆不可忽视。小学生一方面通过读书,得到思维锻炼,提高思维水平、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感受生活,使自己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于实践,便于书本知识融于生活,实现生活与知识的统一,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三、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反复学习教材中出色文章,使之从中吸取有利于作文的营养。

因为课文是经过智深编者精选的,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作品,能够使小学生受到经典或出色文化熏陶,能够对他们思想和写作素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能够使他们在反复领悟课文中“温故而知新”,进而促其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写作技能,为其写作创造条件。

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小学生组词、造句和写话能力,注重读、写结合,灵活指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助其开阔视野,积累丰富语文知识,使其作文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观之,小学作文教学和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密不可分,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注意在平时语文学习中知识积累,才能为其作文打开方便之门。

当然,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小学注意语文知识积累外,还应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多写读后感和日记,使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注意培养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写作习惯。

小学奥数知识讲解6 篇6

一、知识要点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二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20-700=320(个)。这320个零件中,有100个是甲多生产的,那么320-100=220(个)就是乙日产量的1倍,即乙原来的日产量,甲原来每天生产700-220=480(个)。

练习1:

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

2.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3.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原计划两队每天共挖100米,实际甲队因有人请假,每天比计划少挖15米,而乙队由于增加了人,每天挖的是原计划的2倍,这样两队每天一共挖了150米。求两队原计划每天各挖多少米?

【例题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求竹竿的长。

【思路导航】因为竹竿先插了一次,湿了40厘米,倒转过来再插一次又湿了40厘米,所以湿了的部分是40×2=80(厘米)。这时,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说明竹竿的长度是(80-13)×2=134(厘米)。

练习2:

1.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的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

2.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厘米。这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

3.两根电线一样长,第一根剪去80米,第二根剪去320米,剩下部分第一根是第二根长度的4倍。两根电线原来各长多少米?

【例题3】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

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设这15段中有X段是8米长的,则有(15-X)段是5米长的。然后根据“8米的总长度比5米的总长度多3米”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

练习3:

1.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这段小坡路全长多少米?

2.食堂里买来15袋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10千克。已知买回的大米比面粉多165千克,求买回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3.老师买回两种笔共16支奖给三好学生,其中铅笔每支0.4元,圆珠笔每支1.2元,买圆珠笔比买铅笔共多用了1.6元。求买这些笔共用去多少钱?

【例题4】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又同时加工4小时后,甲总共加工的零件反而比乙多4200个。甲、乙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思路导航】(1)在后4小时内,甲一共比乙多加工了4200+400=4600(个)零件,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4600÷4=1150个零件。

(2)在前4小时内,甲实际只加工了4-2.5=1.5小时,甲1.5小时比乙1.5小时应多做1150×1.5=1725个零件,因此,1725+400=2125个零件就是乙2.5小时的工作量,即乙每小时加工2125÷2.5=850个,甲每小时加工850+1150=个。

练习4: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B地,前3小时,甲因修车1小时,因此乙邻先于甲4千米。又经过3小时,甲反而领先了乙17千米。求二人的速度。

2.师徒二人生产同一种零件,徒弟比师傅早2小时开工,当师傅生产了2小时后,发现自己比徒弟少做20个零件。二人又生产了2小时,师傅反而比徒弟多生产了10个。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

3.甲每小时生产12个零件,乙每小时生产8个零件。一次,二人同时生产同样多的零件,结果甲比乙提前5小时完成了任务。问:甲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例题5】加工一批零件,单给甲加工需10小时,单给乙加工需8小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因为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8小时就比乙少做3×8=24(个)零件,所以,24个零件就是甲(10-8)小时的工作量。甲每小时加工24÷(10-8)=12(个),这批零件一共有12×10=120(个)。

练习5:

1.快、慢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行完全程快车只用了4小时,而慢车用了6.5小时。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妈妈去买水果,她所带的钱正好能买18千克苹果或25千克的梨。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便宜0.7元,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

小学诗词讲解 篇7

暑假马上到了,考虑到放暑假时孩子们可能会经常乘坐公交车出去游玩,7月3日,全国劳动模范、唐山公交2路公交车驾驶员郑玉晓走进唐山市路南区友谊里小学,为全校1000多名师生讲解了公交乘车常识。

上午8点多,在友谊里小学2015学年结业仪式上,郑玉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给孩子们讲解了安全乘车知识,包括如何看公交站牌、公交学生卡的办理、乘车中的注意事项、安全应急措施等,并与师生们进行了现场互动。

孩子们十分喜欢郑阿姨的讲座。他们兴奋地说:通过阿姨的讲解,不仅懂得了怎样乘车,尤其是懂得了要文明乘车,不抢不挤,排队上车,不在车厢里吃羊肉串、烤肠、糖葫芦等,遇有紧急情况,要听从驾驶员叔叔阿姨的疏导。老师们认为,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意识,同时也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乘车的习惯,当然大人们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营造良好乘车氛围,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更美好。

小学诗词讲解 篇8

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课堂讲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讲解,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教师在讲解时要关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状态、对讲解内容的参与度以及学生思维的清晰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地调整讲解的方法,使讲解对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起到必不可少的引导作用。有的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的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为什么呢?这就是无效讲解。下面,结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讲解的举措:

一、激发学生乐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意愿,教师的工夫下的再多也是枉然,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学生。

1.通过做课堂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游戏引入课堂与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自学活动中愉快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诵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2.设置问题,激发兴趣。授予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多样的教学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准确、系统地讲授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适当的障碍就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意向,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3.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使学生智力发展,形成技能、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既可以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又能促进知识的保持和智能转化,而且能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课堂氛围:愉悦、轻松、自主

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这种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心旷神怡、情绪高涨。通过有效的调控,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课堂氛围之中,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语言进行讨论,还能进行心灵平等的沟通。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这样与学生进行交流:(1)老师也有个想法,可以说一说吗(2)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樣想的吗?(3)谢谢你,教给我们这个好方法。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才能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

2.科学、机智地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更要关注他们的态度与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学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应全盘否定,而是要做出适当的评价,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智力发展比较迟缓的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教师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美,来温暖学生渴求得到认可的心。对于智力发展比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要通过评价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

三、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利用教育科学规律

教育心理学规律不仅能够指引课堂教学方向,还能够帮助我们对教与学的各种问题找到缘由归因。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学规律,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必要因素。

1.注意规律。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有效注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平均在一节课开始的前10-15分钟,我们将其称之为“黄金15分”。也就是说,在讲授一节新课中,教师只有在学生的“黄金15分”之内,完成对新知识的讲解,才能实现讲解的有效性。

2.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很多学生不爱学数学,是因为觉得学习数学单调乏味,所以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学习被动,这种状态毋庸置疑导致了教师低效教学。学习的兴趣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善用课堂前2分钟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必能使这节课事半功倍。

我爱祖国 小学诗朗诵讲解 篇9

生1:我是一只小鸟飞翔在你蔚蓝的天空 生2:我是一条小鱼畅游在你深蓝的大海 生3: 我是一朵小花生长在你广阔的大海 生4:我是一片白云漂浮在你雄伟的山川 生:祖国啊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字眼 师:亲切如慈母的微笑缠绵如恋人的诉说 生:祖国啊

师:你是我春天葱茏的绿荫 你是我夏天清凉的微风 你是我秋天金黄的收获 你是我冬天温暖的火焰 生:祖国啊想起你

师:我的心弦就忍不住颤动歌声在弦上流淌 生:祖国啊想起你

师:我的情怀便无法停止思绪羽化成青云 生:祖国啊想起你

师:你是我童年的梦幻是故乡的泥土 是三峡绝壁的栈道是黄河岸边的堤坝

小学汉语拼音鼻韵母讲解 篇10

一、读背下列后鼻韵母:

ɑnɡ enɡ inɡ onɡ

二、读准带调韵母。

ànɡ ēnɡ ǐnɡ óng ánɡ ènɡ ìnɡ

ǒng ānɡ ěnɡ īnɡ òng

yīnɡ yǐnɡ yìnɡ yīnɡ(整体认读音节)

三、熟读音节。

pànɡ mánɡ ɡǎnɡ hánɡ chǎnɡ

lěnɡ děnɡ kēnɡ cénɡ zhěnɡ

tínɡ lǐnɡ xínɡ qǐnɡ dìnɡ

tónɡ lónɡ ɡònɡ hónɡ rónɡ

四、熟读音节词。

fánɡ wū huā shēnɡ shuǐ pínɡ

hónɡ qí huā cónɡ chánɡ jiānɡ

mì fēnɡ nónɡ cūn xiónɡ māo

tái dēnɡ jīn huánɡ kǒnɡ lónɡ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古典诗词内涵较深刻,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如果让他们完全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则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欣赏古诗词的时候,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效率。如何才能使得古诗词教学充满韵味之美,提高古诗词的教学的效果呢?文章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说明,具体分析见下几点。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诗词探究大队中的催化剂,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诗词的最好老师。在组织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想要把古诗词的教学意义切实得以发挥,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情”入手——领略诗中的思想情感,也要从“趣”入手——阅读古诗的兴趣出发,找准诗词教学中的趣味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把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引导他们快乐地去学习诗词。例如,我们在欣赏《锄禾》这一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毛泽东同志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的故事,来锻炼学生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在欣赏诗的时候,穿插并且介绍一些诗话的趣事,作者的经历等,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又能激发他们的读诗兴趣,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二、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教材中的古诗词产生的年代都比较的久远,一些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风格等,都和现代的风格完全不同,再加上小学生们的阅历较浅,要想让他们准确的把握诗歌作品中的情感,如果仅拘泥于课文必学的内容上是远不够的,这也需要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以及情趣爱好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了解,当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和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所以说,语文教师需要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诗人们的情于学生们的情在拓展延伸中有效地融合、拓展。

三、运用多媒体,引导想象

古诗词的意境都比较的美,多媒体课件又集多种优势于一体,因此,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适当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加以欣赏,既能够有效的改善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距离感,又能带给学生们的视觉冲击。如,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为诗词教学营造出特定的氛围,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在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再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想象一下“夏日里,假如你们就是诗人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时的你也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外,你们还能够看到哪些美景呢?让学生在感受雨中西湖画面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样子的画面,再让他们合理地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诗词的意境,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入到诗的意境当中,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熟读背诵强化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也有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朗读诗词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增加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学生积累丰富文化素养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加以背诵的,这也是增加知识积累的手段之一。要想背诵一首诗,前提是要能够熟读,古诗词都具有韵律,读起来也都会朗朗上口。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交给学生一些断句、重点字词的音节朗诵技巧等,学生们充满感情的朗诵也为有效的背诵奠定良好的基础,熟读成诵。背诵是学生强化记忆诗词的手段,也是丰富积淀的途径。因此,古诗词的朗诵教学也应该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读多了其意也就自现了。所以,读是理解诗词含义的先导,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可能成诵。古诗词的朗读也要注重断句、注重重点的字词。古诗词的韵律一般都比较的明晰,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都特别适合小学生的朗诵和背诵的。因此,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学生们背诵诗词的效率。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提高诗词的教学效率想尽一起办法。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人精神文化凝聚的成果。古诗词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古诗词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在欣赏古诗词教学时,要注重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把培养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去感受诗词的诗韵、诗情、诗意之美,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点滴 篇1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 学生识记, 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 利用音乐欣赏古诗, 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 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 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 且只留于形式, 这样的模式教学, 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 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 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 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去, 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思想, 有感情, 有独立的人格,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放开自己, 放开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 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 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 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 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是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对于音韵和谐、形神兼美的古诗来说, 要想把握它们的节奏、韵律、意境、内涵之美, 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所以, 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诗训练, 通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真谛。在中外艺术史上, 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做“哑巴诗”, 诗比做“瞎子画”。后人评论诗、画更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为最高境界。中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果教学利用得当, 这些“无形画”无疑将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例如杜甫的《绝句》有视觉上的黄鹂、翠柳、青天、白鹭, 有听觉上的黄鹂的鸣叫, 有近景“万里船”、远景“千秋雪”等, 作者从多角度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声、色, 动、静, 远、近的线点面结合的绚丽而生动的春的立体图景。只要教师启导得当, 这幅美丽的图画便会通过学生的想象映现在他们的脑海, 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 令其久难忘怀。

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去读。一般来说, 情感明快的, 读起来语调轻松, 语速较快,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愤的, 读起来语调低沉, 语速较慢, 如《示儿》。二是把握节奏, 体会韵律。古诗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 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和语调、音长等, 读出节奏, 读出语气, 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三是注意变音, 把握不同。由于古今语音的差异, 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 要指导学生按古音去读, 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古诗的声律。例如“斜”这个字, 古音读“xiá”,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见”这个字, 有时读“xiàn”, 这是一个通假字, 表示“出现”的意思,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诗的意境, 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所创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古诗讲究的是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小学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凝练优美, 往往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 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多, 情感体验相对较少, 古诗中的语境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 多想办法, 可从补充材料、反复诵读、情景再现、联想对比、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多个方面入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文, 领会意境, 通过多读、多想、多听、多看, 还原描绘的形象, 从而由表及里, 品味特有的意境, 领会蕴含的道理, 促进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升华。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 课上为学生补充一些与古诗相关的资料, 还原诗人的写作背景, 诗人当时正携妻子流落在外, 听到混乱多年的“安史之乱”被平息的喜讯后不禁大喜若狂, 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此诗, 这样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喜欲狂”的激动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 所谓创造力教学, 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 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研究表明, 广泛的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具有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而更多的独立与自由, 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中创新”、“画中创新”、“写中创新”, 开发其创造潜能。这对学生而言, 将受益无穷;对教师而言, 也会受到启发与激励。

我是小小讲解员小学作文 篇13

那是期末考试后,妈妈说给我报名参加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课程。开始我并不是很清楚讲解员要怎么讲解,但是还是很期待的。在一个下雨天的早上,爸爸送我来到茶叶博物馆,只见在朦胧的雨雾中,连绵起伏的茶园在群山的笼罩中,绿油油的,好看极了。远处有几座红顶的房子,爸爸说,那就是茶叶博物馆。想到我马上就能上讲解员的课了,心里不免有点紧张。但是,看到上课的周老师和蔼的笑容,心情就放松了很多。

上课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认真听周老师介绍茶叶的知识。当周老师带我们参观讲解展厅时,我把重点牢牢地记在心里。后来,周老师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份讲解稿,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稿子改得顺口。我分到的是茶具厅的讲解。我回想了老师讲过的内容,对照稿子,增加了一些句子。并且和同学相互练习讲解。

这样到第二天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可以独立的讲解了。周老师让我们大胆地向游客做讲解,我于是站在茶具展厅的门口,看到有几个奶奶走过来,就鼓起勇气走过去,“大家好,欢迎来到茶具厅……”。我心里有些激动,但是,按照准备的讲稿,我顺利地把整个展厅的物品讲解了一遍。当奶奶们走出展厅的时候,还特地夸了我。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来,做讲解员是这么有意思的啊!

小学生如何进行声乐训练讲述讲解 篇14

曾听说有人买了本书,目的是想学学其中的精髓,然而书的五分之四全是理论,剩下的五分之一才是真正具体的、能为人所用的内容。我想: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的是详细、实用的内容,因此我把自己点滴的体会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儿童歌唱教学的现状。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就应给予他们歌唱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并学会运用,确实是件很为难的事。那么儿童歌唱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1、爱唱歌的孩子不懂怎样唱了——成人式教学让人苦不堪言。

1)用成人的方法要求孩子的演唱,使他们失去了最清澈的嗓音。

不少声乐好的老师喜欢为孩子示范,让孩子聆听科学发声的效果,目的是好的。然而这种多示范,无形中使孩子只注意到老师的声音,而忽略了方法和自己的年龄特点,刻意模仿老师的声音,久而久之,嗓音也被破坏了。

有些老师会对孩子说“位置高一些,横膈膜打开,头腔共鸣多一点……”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的,不但难有进步,连歌唱的信心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2)用成人的审美要求孩子的表演,使他们失去了最珍贵的童真。

在电视上常常会见到一些唱着儿童歌曲的“小大人”。称他们为“小大人”,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但表演时却“成熟”得很,模仿痕迹重,举手投足间尽是老师教的动作和表情,最珍贵的童真已被成人的影子给覆盖了。

2、喊唱现象——放弃科学训练方法的严重后果。

或许是要让儿童理解声乐的正确演唱方法太难了,或许是对科学训练方法不够重视,部分老师甚至放弃了对发声方法这一讲解环节,只是一味地强调歌曲的演唱、处理。可无本之木如何生长呢?没有基础的花朵,注定是要夭折的。于是,有些孩子就扯着嗓子喊高音,只是对童星歌声盲目而表面的模仿,其对声带的损害可想而知。

二、科学训练的重要性。

有专业人士指出,“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歌唱时,除了先天的嗓音条件外,科学训练能使孩子们找到更为轻松的发声方法,避免喉头挤压和不科学的用嗓习惯,使歌声更加透亮,表现歌曲的内容更加自如。但不论进行哪种训练,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培养儿童的歌唱教学,不是进行成人的声乐训练,不能一味灌输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特征的,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育者要以他们的认知水平为重,大胆尝试、探索有趣有效的方法,不能选择放弃,也不能套用成人的方法。只有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训练,才能被他们所接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色、香、味”俱全的训练方法让歌唱更轻松。

1、色——正确的姿势是唱好歌的第一步。

声乐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要求。也就是说,正确的姿势是歌唱的开始,能使气息贯通、表情自然,是贯穿全曲的,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

2、香——歌唱艺术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1)气息训练:

我们知道,人的发音源于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声带尚未发育完全,气息浅,学会正确运用气息,能减轻声带的负担,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声音更加透亮及有控制。但如何让孩子们发现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家伙在自己身体里的跑动,并学着去控制它呢?

①躺在床上找气息:

首先要避免学生刻意地呼吸,因为这样容易使他们的胸脯很夸张地上下起伏。可以让他们回到家里时躺在床上,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呼吸,当呼吸均匀时再转入控制性的练习。

②模拟抽泣学吸气:

启发学生找哭够后的感觉,通过这个游戏,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两三分钟,会有发酸和累的感觉,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吸气,同时也锻炼了膈肌的力量。

③由易渐难吹蜡烛:

吹蜡烛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游戏之一,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循序渐进地进行呼吸方法的训练,使他们乐此不疲地在玩中学。我是这么做的:先让他们像吹生**蜡烛一样,一下子把几根蜡烛给吹灭,在他们正得意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急吹,不算什么。接着让他们只对一根蜡烛吹气,他们一定会小看这个环节的,于是我趁势要求他们不能吹灭,只能有节奏地让火苗一闪一闪地,然后将蜡烛的距离越拉越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大家进行比赛,看谁节奏最均匀、时间持续最长,我在一旁为他们数秒数,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气息控制能力及对音乐课的喜爱。

④嘟起小嘴练气息:

这是个小朋友在儿时就会玩的小动作,平时忽略了它,殊不知在玩这个小动作的同时,已不知不觉地使用到了横膈膜的力量。在发“嘟”的音时,嘴唇要放松,让它自然地颤动起来,声音要均匀,心中默数,每次争取比上一次练习的时间久一些。

⑤对抗测验巧释疑:

声音与气息的关系,其实就是对抗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测验来演示,曾有个声乐教授就用了极形象的说明方法来表现这种关系:

①师:坐着,但要让上半身站起来,怎么办?它会自己站起来吗?生:脚一踩就站起来了。师:这时,上半身是声音,脚是气息。

②师:人要最快地往后退,怎么办?生:对着墙,用手往前推一下。师:这时,人是声音,手是气息,说明声音与气息是一对相反的力量。这样的讲解加演示,学生会觉得很新奇,注意力易集中,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③我在网络的“百度知道”中还找到了一种测验对抗的方法也很有趣,具体的做法是:用一块木板,长度比我们的肩宽一些,宽度比我们的鞋子长度稍宽,四角打一个洞,用两根绳子穿过洞,绳子的长度与我们垂下的手指处相齐。我们站在木板上,吸一口气,然后将气闭住,张大口用力拉绳子,就可以感觉到什么叫对抗了。这时,我们的脚增加了与地面的对抗,同时也体验到了体内的气息与声带的对抗,这样高音更容易出来。我们还可用可口可乐的空铝筒(空啤酒筒),剪成象邮票大小的铝片,将两片铝片合起来(用手将铝片弄得稍弯曲一些),于是合起来的铝片当中就有一个缝。再在铝片的一头夹上一片旧绸布(可叠成三根火柴那样宽),然后用铁丝将铝片绑起来,就成为一个哨子。你试吹一个低音,再吹一个高音,从这一比较中就可以感觉到唱高音的气息和姿势了

2、咬字吐字训练:

咬字吐字是唱好每一首歌的关键,可不少孩子因为一些语言习惯的问题,使歌唱为之逊色。如,有的孩子平时喜欢扁着嘴说话,造成下巴不放松,易使声音僵、扁;有的孩子受方言影响,语言不够准确规范;有的孩子歌唱时咬字的喷吐能力差,造成歌唱咬字时缺乏字头。一个汉字一般可分解成字头(韵头)、字腹(韵腹)、字尾(韵尾)或归韵等三个部分,在歌唱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字头是一个字的先导,它喷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字腹和归韵的正确与否。而字腹是一个字的核心,它必须咬得稳定、从容。字尾是一个字的结束,又是字腹的延伸,这个“尾”收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字意和情感的表达是否圆满。

为了将孩子们在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调整到最佳状态,我会摸索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力求以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

1、“我的下巴不见了”:

针对下巴不放松的孩子,我会让他们自由地摆动下巴,或者体验咬苹果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到上颚,改正坏习惯。也可以让他们张着嘴几分钟,直到感觉口水快流下来为止,产生“下巴不见了”的放松感,为进一步学习演唱打下基础。

2、“我的舌头做早操”:

绕口令是孩子们很喜爱的活动,我常常会根据他们不同的语言问题,布置不同的绕口令让他们练习。然而有一次在回馈时情况出现了,有个孩子竟尴尬地说:“老师,我的舌头快打结了”,大家顿时笑作一团。原来,这个孩子平时的语言习惯较生硬,因此在练习时会觉得很吃力,舌头转不过弯来。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和她玩了一个“舌头做早操”的游戏,即让舌头在口中左三圈右三圈地转,又不规则地动,然后让她随时按我的口令做不同的快速反应动作。同学们看了觉得很有趣,都很想参加,我便顺势让大家回去后每天练习一次,以达到活动舌头的目的。除此之外,我又让咬字吐字时喷吐音较差的孩子“磨起了嘴皮子”,即将上唇压出下唇,然后快速有力地分开,每天反复数次,训练嘴唇的力量。孩子们觉得有趣,便乐于练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味——情感投入使演唱更加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儿童的声乐演唱应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而趣味性极强的动态体验与静态感受相比,前者更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能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原本抽象的声乐知识技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演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研究有关知识,探索有益于孩子掌握的趣味教学。此外,教师丰富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关键的因素,它能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在更大程度上保护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及对歌唱的热情,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让孩子学好小学声乐的方法有哪些

如今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培养一些艺术特长,希望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声乐让孩子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学生学习声乐的技巧吧。

一、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师语言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声乐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做哼鸣练习时用“哭泣”的感觉启发学生,学生听到讲解后,在头脑中产生“哭泣”状态的一系列内部生理运动,使腔体形成哼鸣所需要的状态。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指明声音中的主要问题,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这是小学生学好声乐的方法,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如果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说法,如:我是在额窦这个地方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

二、正确的示范

教师正确的示范演唱,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信号,从而使声音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心视象,以便更好地体会它。这是小学生学习声乐的技巧,如:腭盖高抬、咽腔通畅、两肋张开、保持吸气状态,发声就易于做到,唱出美妙的歌声。教师完美的示范令学生折服,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主动参与的意识,激起歌唱的激情,调动各发声器官处于开放状态。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示范太少,师生之间就会缺少教学中所必需的那种同感和直觉的理解,造成教与学双方缺乏共鸣,不能产生很好心理效应,难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的示范教学法是完全不能用语言教学法来取代的。

三、正确分析理解音乐作品

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情感,要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使其把握歌曲在力度速度方面的变化与对比,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音色,妥善处理音乐与歌词的关系,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歌喉再现出来。这也是小学生学习声乐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正确分析作品,如时代背景、作者、内容等。比如:五四时期的爱情歌《教我如何不想他》,该曲以优美隽永的音乐,通过对春夏秋冬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吟唱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思念,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而纯真的爱情的热情歌唱。第一段,微风、微云传递着春天的感觉,表现起来要有一些朝气蓬勃的情绪;第二段,月光、海洋说明正处于盛夏,要用平稳、懒散的感觉表现;第三段,“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两句的节奏、附点要清楚,情绪更激动些,因为其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第四段是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些,“残霞”二字,将拍子唱满,特别是“霞”字和它前面的装饰性的半拍,要强调得有韵味,要把字念好,“摇”和“烧”要唱出一种深深的痛苦。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生学习声乐的技巧的介绍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让孩子了解到学习声乐的乐趣,真正的爱上声乐!

声乐小组怎样对他们进行发声练习呢?

一、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1、呼吸练习,(1)快呼快吸。可以把歌唱中的快呼快吸比喻为哭泣。因为哭泣是儿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启发儿童寻找哭泣时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隔肌随着抽泣声有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两三分钟,隔肌会有发酸的感觉,这说明隔肌得到锻炼,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快速吸气。(2)闻花香练习。在歌唱呼吸中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指导学生练习时很枯燥,把深呼吸比作闻花香,让孩子们想像自己置身于花从中,满圆芬芳,然而适时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吸气)„„觉得很香,很享受(呼吸)„„如此反复练习,孩子们的呼吸顺了,从而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气吸也得到锻炼。

2、声音位置训练。在对儿童进行声乐训练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训练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为此,要求儿童轻声地、柔和地歌唱,也就是以头声为主的发声方法,即无论唱高音区或低音区的音,都应以头声方法来歌唱。(1)让儿童正确分辨什么是头声?为了使儿童便于理解,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告诉他们:鼻尖以上的头部是“楼上”,鼻尖以下是“楼下”,歌唱时,声音要往上向“楼上”送,感觉声音在“楼上”响,就是头声。如果声音掉在口腔里,声音就在“楼下”响了,这种掉在口腔里的声音,是一种缺乏共鸣和没有什么色彩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白声”。用这种形象的比喻加上反复的示范出“楼上”响和“楼下”响的声音对比,他们很快就能理解什么是头声了。

二、科学的方法。练声时,指导学生自然地将嘴松开,上下相距一个拇指含在嘴里刚碰到的距离,似呼有一种牙、嘴、唇都不在的感觉,或者直接含着拇指练唱,这种方法能够强迫儿童积极抬起软腭,并充分张开喉咙来进行歌唱,确保唱歌时的高位置。,含着拇指唱一、二遍后,放掉拇指唱,但感觉必须还是含着拇指时的感觉,这样反复含着唱,放掉唱,周而复始,反复练习,让这种发声习惯成自然,这对提高儿童的发声技巧颇有好处,这种方法训练虽有咬字不清的现象,但这是暂时的,待克服了挤、撑不良唱法,就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这种现象也就慢慢地克服了。其次,唱下行音阶的练习也是使儿童获得头声唱法的有效途径。练声在开始的时候,不要采用先低后高,既由低往高的音阶唱。比如用“1234567”这条音阶练唱,实质是以胸声较多的低音“1”为范音,这样容易导致整个音阶都撑大嗓门唱,从而产生喉音。正确童声练声应该从高的音区开始,因为高音区的音比较容易体会到头声效果,把这些音当作“范音”树立起来,逐渐下行到

低音,尽可能保持高位置头声来唱音阶。

三、在演唱活动中感受体验。

在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我们常常单独用几条旋律来练习,效果很好,但一旦进入演唱实际歌曲中,练声效果基本消失或脱节,这也就失去了练声意义。这时要结合歌曲演唱进行练声,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发声器官与形象化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饶有兴趣的参与其中,努力避免千篇一律走过场式的发声练习。比如:在教学生演唱《云》这首歌时,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启发他们相象自己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往天上飘去,轻声用“呜”音哼唱歌曲旋律,接下来,出示云的不同画图,启发学生练声。第一幅图:月光下的云。用轻柔的“ 呜”音哼唱歌曲旋律;第二幅图:阳光下的云。用明亮、流畅的“啦”声唱。第三幅图:带着小雨点的云。用短促有弹性的“哒”声唱。通过我极富想象力的启发语言,让练声与歌曲《云》紧密相接。学生的声音得到了训练,歌曲旋律也基本熟悉,也易于领悟。又比如“在教四年级学生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歌时,由于学生平时就听过,学唱非常简单,但他们往往用百嗓大声唱,破坏了歌曲意境,怎样用好的声音来演唱呢?可以启发他们相象自己置身于茉莉化从中,满园芬芳,然后深深地嗅一口化香(吸气)„„觉得很香,很享受(气沉丹田,保持)„„在徐徐地吐出来(呼气)„„如此反复两次后,在让学生随着呼气时的感觉用哼鸣轻声唱出它的旋律,就象嗅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后,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由衷的赞美与叹息,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语气对了,音乐形象也出来了。

上一篇:高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材料下一篇:第一节声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