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

2024-10-04

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精选7篇)

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 篇1

石头股权激励系列文章

单海洋 股权激励员工持股方案设计

股权激励如何成就设计?

股权激励与薪酬体系的关系?

股权激励员工如何持股?

股权培训课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剖析,想参加实战培训的可以联系石头研究员(一联叁系一,六电贰话五联贰,贰系七电八话贰),所有股权老师均有内部渠道,你懂得。

最近,巴安水务的员工持股公司员工存在服务期条款而未曾在招股书中适当披露被证券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这引发了相关中介机构的广泛讨论,并进一步引发思考在提供资本市场服务中如何看待员工持股公司中设置的相关股权限制问题。

巴安水务公告称,5月18日收到证监会上海稽查局的调查通知书,决定对巴安水务涉嫌未按规定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该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与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所签订的相关服务期协议等事项进行立案调查。巴安水务称,该调查是针对相关人员服务期协议的专项调查,不会对该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公告未透露“服务期协议”的具体内容,而据巴安水务的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昨日透露,在公司上市前,巴安水务曾与高管签订协议,高管认购的原始股股权必须在其为公司服务3-5年,同时达到财

石头股权设计系列文章,石头研究员奉献

务指标、业绩指标等相关考核指标后方可取得。若未能达到上述两项要求,高管需按认购时的每股原价,将相应股权“返还”给公司。

但上述内容在巴安水务的招股说明书内包括“公司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签订的协议及承诺”在内的章节中只字未提。

一起股权诉讼纠纷或许是该披露问题“东窗事发”的导火索。曾经有一位高管在公司2010年申报上市时持有巴安水务原始股,但公司成功上市之时,此人已经离职。“他没有创造效益就走了,后来有了一起小的股权诉讼,但目前通过法院调解,这位高管已经把原始股按照当时认购原价返还给公司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此外,由于调解成功,该纠纷并未通过公告进行披露。诉讼调解后,按认购原价将股份转让给指定员工。

巴安水务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相关媒体称这种条款涉及对赌条款,属证监会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情形。

单海洋认为,对于员工持股公司的持股股东的服务期约定、业绩承诺等事项不应当简单认定为属于对赌性质的条款,认定相关股权限制无效。一方面,限制性股权是员工进行激励的一种激励方式,另一方面,这也是作为员工持股公司股东之间的一种章程的自由约定。但是,从信息披露的角度看,如何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义务,如何在招股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中充分而明确披露相关股权转让限制的规定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进一步研究。

在证监会的审核实践中,并非未对该问题给予关注。在2010年成功上市的科泰电源(300153)即存在此类情形,科泰电源的未修改相关约定而成功上市说明对于这一事项会里是开放和包容的。

在证监会对科泰电源的反馈意见中就提到:荣旭泰公司(员工持股公司)中员工入股时的相应条款有一些离职限制。请保荐机构、律师核查上述限制性条款的合法性及对股权稳定性的影响并发表明确意见。

反馈意见回复:

1、荣旭泰投资关于员工离职的限制性条款核查

本所律师核查了荣旭泰投资设立时各股东签署的《股东协议书》和《公司章程》等各项文件,该等文件中对员工任职及离职进行了如下方面的限制性规定:

(1)工作期的限制:

股东自取得荣旭泰投资签发的股权证书之日起,在发行人企业

至少工作满3年,期间所持有的股权不得转让,不得设定任何权利限制;蔡行荣所持公司股权中有0.58%的公司预留股权,今后经公司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有权决定增加公司的股东,蔡行荣先生应根据公司股东会的决定,按此次出资的价格或股东决定的价格将全部或部分预留股权转让给新股东,其他股东无优先受让权。

(2)《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的限制:

①在持有荣旭泰投资股权起3年内,荣旭泰投资股东与发行人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按出资价格或股东会决定的价格转让给经公司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的对象,其他协议各方无优先购买权;

②在持有荣旭泰投资股权起3年后,荣旭泰投资股东与发行人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按照“公司前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值×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权比例”的价格或股东会决定的价格转让给经公司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的对象,其他协议各方无优先购买权;

③在持有荣旭泰投资股权之日后死亡、失去或被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该部分股权不得继承或继续持有,均需参照上述②的价格进行转让。

2、该等条款合法性核查

经本所律师核查,上述《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于2007年7月15日由荣旭泰投资全体股东签署,并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青浦分局进行备案。

本所律师认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可依据《公司法》的一般性规定进行;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荣旭泰投资的股东对工作期及股权转让时间、对象、价格、方式作出的约定均为股东之真实意思表示,符合《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等限制性条款合法有效。

3、该等条款对股权稳定性的影响

经向发行人征询,并经本所律师核查,荣旭泰投资约定上述条款的原因及作用如下:

(1)保持发行人股权架构的稳定;

发行人的前身科泰电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原为外商独资企业,2008年为进行股份制变更,根据《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相关规定,发行人需引入内资股东作为发起人。于是,发行人20名管理层员工共同出资设立了荣旭泰投资,并于2008年2月25日荣旭泰投资对发行人增资984.70万元,成为发行人发起人股东。

考虑到荣旭泰投资的股东身份的特殊性,在荣旭泰投资的《公司章程》及《股东协议书》中,上述20名股东对在发行人的任职及离职进行了相应的限制性约定。2010年6月30日,荣旭泰投资召开临时股东会,决议股东蔡行荣将其持有的荣旭泰投资0.58%的预留股权转让予廖晓华,该股权转让完成后,荣旭泰投资不再有预留的股权。

(2)保持发行人管理层的稳定,提高发行人经营管理及治理水平。

荣旭泰投资的股东在发行人单位工作时间较长,担任了发行人管理、研发、技术、财务、市场、人力资源及行政部门的重要职位。他们在任职期间,能够运用其相关专业知识及从业经验,积极参与发行人发展战略的制定,促进公司按照内地上市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或修订相关制度,规范发行人内部管理控制程序,并就发行人企业管理提出诸多合理建议,推动了管理及治理水平的提升。发行人通过对该等员工授予股权,并对离职作出限制性规定,从而对其进行激励,并保持了发行人管理层的稳定,提高发行人经营管理及治理水平。

综上所述,经本所律师对荣旭泰投资设立时《股东协议书》和《公司章程》等各项文件的签署及备案情况核查,并向发行人的征询,本所律师认为,上述限制性条款是为了保持发行人股权架构的稳定、保持发行人管理层稳定、提高发行人经营管理及治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而做出的决策。

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 篇2

股权激励是指在经营者员工与公司之间建立一种基于股权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其基本方式分为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限制性股票等。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具有力度大、时效长的独特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会清除各种不必要的利益关系,使得公司股东权利公开、透明、民主,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推广,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股权激励的实施多发生在股份有限公司,尤其以上市类股份公司中为主,有限责任公司以激励员工积极性的股权激励相对较少。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实行员工持股,如MBO则相对较多。有限责任公司中同样存在着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关系,及更好地理顺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内在需要。有限责任公司较少实施股权激励现状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持是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少数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1999年8月20日中发[1999]1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规定“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试点,从近年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两个中央政策的出台为股权激励的实行提供了原则上支持,但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上的依据。虽然(财政部、科技部二○○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企业股权激励进行了相对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因其适用范围的狭窄性,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外的更多的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不能适用该规定。在国家层面外,各省市也有一些股权激励方面的地方性规章可供参考,如山西省国资委(省国资委2006年4月)《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暂行办法》规定“奖励股权是指企业对经营业绩突出和有特殊贡献的管理成员、技术骨干和生产骨干直接给予股权奖励的持股方式。管理层成员的股权奖励要与管理层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挂钩;”该等规范仍属于企业改制范畴的规定,同时也缺乏对激励股权来源、考核标准、行权条件及方式等的详细规定。总之,对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目前仍缺乏明确、具体的普遍适用性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在此,本文试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激励从法律方面做一二分析。

1 法律概念界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即在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中,公司法对股东的出资在公司层面以不同的法律术语进行界定,股份有限公司以股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出资额、出资比例进行界定。即如在有限公司实行股权激励,不能以具体的多少股份、股票来量化激励对象的激励份额,只能以出资比例,即激励对象获受股权激励后持有的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来界定。

2 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有限责任公司的适用性

股票期权模式(Executive Stock Option,ESO)

股票期权模式是给予经理人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内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的选择权。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按照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的股份,这一过程叫做行权,此特定价格被称为行权价格(Excise Price)。经理股票期权是公司无偿赠与管理层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经理人也可以选择不购买股票。但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股票期权实质上是公司给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激励报酬,该报酬能否取得完全取决于以经理人为首的相关人员能否通过努力实现公司的激励目标(股价超过行权价)。在行权期内,如果股价高于行权价,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权获得市场价与行权价格差带来的收益,否则,将放弃行权。

股票期权模式,因为它的应用涉及到股票、股票价格的涨跌、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等,所以其主要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对有限责任公司,股票期权应相应变更为股权期权。即以股权期权作为激励的工具,高管等激励对象获受在未来一定时间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权的权利,如果因公司股权价值因公司管理层的努力获得增值,则公司管理层可以得到公司股权增值的价值增益。因有限公司股权不具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性和自由转让市场,以及股权的转让价格受评估价格、净资产或转让交易双方的谈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使得股权期权对高管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结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股权期权这种激励方式并不适合有限责任公司。

2.1 虚拟股票(Phantom Stock)激励模式

虚拟股票模式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如果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在虚拟股票持有人实现既定目标条件下,公司支付给持有人收益时,既可以支付现金、等值的股票,也可以支付等值的股票和现金相结合。虚拟股票是通过其持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将他们的长期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

相对于股票期权,虚拟股票并不是实质上认购了公司的股票,它实际上是获取企业的未来分红的凭证或权利。对有限责任公司,可变虚拟股票为虚拟股权,在虚拟股权的激励模式中,在实现既定目标的条件下,虚拟股权持有人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所获收益是现金;只要企业在正常盈利条件下,虚拟股权的获受人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虚拟股权激励模式对有限公司的优点在于:(1)它实质上是一种享有企业分红权的凭证,除此之外,不再享有其他权利,因此,虚拟股权的发放不影响公司的总资本和股本结构。(2)虚拟股权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虚拟股权的持有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经营管理好企业,使企业不断地盈利,进而取得更多的分红收益,公司的业绩越好,其收益越多;同时,虚拟股权激励模式还可以避免因股权价格的不可确定因素对虚拟股权持有人收益的影响。(3)虚拟股权激励模式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因为获得分红收益的前提是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并且收益是在未来实现的。

因此,虚拟股权激励模式比较适合有限责任公司,尤其是现金流量比较充裕的有限责任公司

2.2 股票增值权(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 SARs)模式

股票增值权模式是指公司授予经营者一种权利,如果经营者努力经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公司业绩上升,经营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扬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资产的增值,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支付现金,行权后由公司支付现金,股票或股票和现金的组合。

正如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模式主要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对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相应变更为股权增值权。与上文中股权期权中提到的相似,因为有限公司股权没有一个交易的公开的市场,其价格或价值并不能像股票一样在某一固定的时点有一个确定的价格,而是受净资产、不同评估机构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得到不同的结论等因素影响,正因如此,其价值难以得到一个公认的确定数额,也就谈不上如何确定增值多少的问题。所以,股权增值权模式也不适合有限责任公司。

2.3 业绩股票(Performance Shares)激励模式

业绩股票激励模式指公司在年初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度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经过卓有成效的努力后,在年末实现了公司预定的年度业绩目标,则公司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或奖励其一定数量的奖金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业绩股票在锁定一定年限以后才可以兑现。因此,这种激励模式是根据被激励者完成业绩目标的情况,以普通股作为长期激励形式支付给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对有限公司可以变业绩股票为业绩股权,即激励对象达到预定目标后,公司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权。与前文提到的虚拟股权不同,业绩股权通常给与一定数量的股权,虚拟股权是获得该虚拟股权对应比例的分红权。

业绩股权激励模式有以下优点:(1)能够激励公司高管人员努力完成业绩目标。为了获得股权形式的激励收益,激励对象会努力地去完成公司预定的业绩目标;激励对象获得激励股权后便成为公司的股东,与原股东有了共同利益,更会倍加努力地去提升公司的业绩,进而获得因公司股价上涨带来的更多收益。(2)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激励对象获得奖励的前提是实现一定的业绩目标,并且收入是在将来逐步兑现;如果激励对象未通过年度考核,出现有损公司行为、非正常调离等,激励对象将受风险抵押金的惩罚或被取消激励股权,退出成本较大。(3)激励与约束机制相配套,激励效果明显,且每年实行一次,因此,能够发挥滚动激励、滚动约束的良好作用。

业绩股权激励模式只对公司的业绩目标进行考核,不要求股价的上涨,因此比较适合有限责任公司。

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需考虑的其他因素

激励对象的确定: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权的激励对象通常为公司的董事、监事、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对国有上市公司,一般不包括公司外部董事及监事。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在没有明确禁止性规定下,公司的董事、监事、总经理及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研发、营销人员均可以作为被激励对象。但与股份公司相比,民营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董事、监事、总经理由公司股东担任得比例非常大,所以对这部分由股东兼任董监高的人员,不应包括在激励对象的范围之内。

股权来源问题: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通常采用定向发行、以激励基金从二级市场回购得方式解决。对有限责任公司,可以采用增资、原股东转让或赠与的方式解决股权来源问题。对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无论用增资、原股东转让还是赠与的方式,只需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即可。而对国有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资监管相关规定,增资、转让或赠与均须取得国资监管部门的核准。

审批程序: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事项须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然后报证监会,在15日内证监会未提出异议的,即可公告实行股权激励。对有限公司,目前对其审批程序尚缺乏明确性、普遍性的规范,需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对民营性质有限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既可;对国有性质有限公司,因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起股东的作用,所以,股权激励事项应取得其主管部门的核准。

4 结束语

从2006年起,证监会制定了《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指引了方向,对在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起到了推进、规范、发展的作用。而对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同样存在着实施股权激励的内在需求,但目前却缺乏详细、具体,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指导性文件、法规。所以,对拟在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应参照上市公司的相关激励性规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市场经济主体繁荣为目的,以公司法、国资监管法规等规范、政策为基础,在不违反其他相关性文件的前提下实施公司股权激励。

摘要: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实施股权激励进行员工激励时,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存在股权激励的内在需要,在目前法律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缺乏明确、详细规定情况下,本文尝试对有限责任公司制下实施股权激励进行法律分析。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股权期权,虚拟股权

参考文献

[1]周其仁.市场中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J].经济研究,1996,(6).

[2]陈佳贵,杜宝芬,黄群慧,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M].经济管理出版,2001.

[3]黄文斌,聂衣荣,激励股票期权的理论与实践[N].证券市场导报,1999,(12).

[4]董云巍,潘辰雨,现代西方股权激励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1,(4).

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 篇3

杠杆受限一比一,保底收益难再续

继八菱科技宣布提前终止购买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后,珠海中富也公告披露终止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上述两家上市公司提前终止员工持股计划原因皆为其员工持股计划部分内容与证监会7月18日起施行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中的个别条款不完全匹配,主要涉及在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合同中对优先级份额收益的保底承诺,以及杠杆倍数超限等问题。

《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一、第四款明确规定: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一倍;不得直接或间接对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随着《暂行规定》的施行,预计或将有更多上市公司主动终止员工持股计划,或对持股计划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受限于杠杆倍数不得超过一倍及对优先级保底收益的取消,员工持股计划相较于规范类股权激励的优势几近消失,上市公司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情将再度降温,投机行为将大受打击,规范类股权激励将重新成为市场主流选择趋势,市场对于长期激励也将逐步回归理性、回归本质。

自2014年6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后,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热潮风靡资本市场。截至2016年7月底,已有556家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其中2014年公告家数61家,2015年全年公告368家,2016年(截至目前)公告127家,尤其2015年下半年股市暴跌后,监管机构提出稳定股市的方案中包括员工持股,导致短期内呈现井喷升温,其中仅2015年7月单月公告家数就达107家。但随着市场环境及监管政策变化,2016年以来员工持股计划明显降温,企业对于员工持股的选择不再一味盲目、冒进。

员工持股=投资行为

相较于规范类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呈现出参与人员覆盖面广、无强制业绩考核等特点,因此在方案设计方面具备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可创新空间,但必须指出的是,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实际上的投资行为,与规范类股权激励有着本质区别。同时,不同于规范类股权激励中的限制性股票具有价格折扣,也不同于期权作为或有权利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具有的抗风险性,员工持股计划随着二级市场波动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加之激进使用杠杆等情况,无论对员工或大股东来说均存在不小的“隐忧”。

高杠杆下的“隐忧”

根据荣正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7月底公告的556家员工持股计划中,超过60%的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来源为二级市场购买,即“融资回购”型。相较于“定向增发”、“奖励基金回购”、“股东股份赠与”等其他类型的员工持股计划,融资回购型具有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可引入杠杆。根据荣正统计,在融资回购型的员工持股计划中,超过58.7%的方案采用两倍及两倍以上杠杆,欧菲光更是以1:30的杠杆比例成为市场最高案例。而高杠杆的引入无疑在可能数倍放大收益的同时需要员工承担对等的可能出现的亏损风险。以2015年6月至7月A股连番下挫阶段为例,洲明科技、中际装备等激进引入高杠杆的员工持股计划纷纷“爆仓”。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多为亏损,2015年7月以后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多为盈利,而完成购买的企业中亏损多于盈利。截止2015年底,已购买/发行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共计224个,其中亏损家数达134家,即接近60%的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而员工持股计划中超过79%的资金来源为自筹或自筹+融资,员工持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员工吃苦”。

由于大部分员工持股需要员工自己掏腰包,为消除员工购买时的考虑及犹豫,不少企业为促成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会采取大股东保本担保的形式,大股东作为劣后级,为员工兜底担保收益率,以“翰宇药业”为例,大股东在公司股价接连跌破预警线、触及补仓线后不得不真金白银出面救场,险些血本无归。

激励与约束难对等

另外,由于没有业绩考核作为约束,且退出门槛较低,员工持股极易演变为投机行为,驱动“重题材、炒概念”的情况发生,使员工持股计划沦落为追逐短期股价上涨的工具。若员工持股嵌入了高管及核心管理人员等持股,也增加了上市公司防范内幕交易的难度,及配套监管的难度。

相较于8月13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对规范类股权激励等待期及锁定期的明确规定、以及对行权/解锁比例的约束,员工持股计划在激励与约束方面存在较大不对等性,员工可短期解禁及售出,对于公司治理和长期激励存在的正面意义微乎其微。

股权激励回归理性、回归本质

随着市场环境及监管政策的变化,员工持股相较于规范类股权激励的优势逐步消失,投机行为的获利空间被大幅压缩。从收益空间来看,员工持股计划除采用增发型可获得九折折扣外,均以市价购股,在杠杆比例受限的情况下,与限制性股票最低可获五折折扣相比,安全边际及收益空间均不具备优势;从安全边际来看,增发型员工持股计划需要锁定36个月,采用二级市场回购等则存在12个月锁定期,在面对市场环境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抗风险性远逊于具备折扣的限制性股票和作为或有权利的股票期权。

降低及限制杠杆比例,强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基本原则,对于员工来说,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激励与约束对等,实现个人财富获得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双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真正实现企业实体业绩增长与多方股东价值的共同增长;对于市场来说,将会引导上市公司选择最适合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股权激励模式,建立更加规范、科学、长期的激励制度,也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风控指标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杠杆比例不得超过一比一”并非针对于员工持股计划,应属受到《暂行规定》中对于规范私募基金管理的影响而做出的被动调整。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此次证监会《暂行规定》与此前银监会、保监会的监管文件相互呼应,共同体现了金融严监管、去杠杆、防风险的思路。而不断强化的“去杠杆”的审慎监管思路,一方面是对于2015年股市暴跌及异常波动期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私募资管业务暴露出的业务失范等诸多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不断规范化的市场也将进一步打击投机行为,鼓励价值投资,重振市场信心,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 篇4

一、背景介绍

公司处于长远发展考虑,在IPO之前对公司高管和核心人员进行股权激励以使公司高管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并减少人才流失,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目前,部分(拟)上市公司采用了员工间接持股——即设立持股公司的方式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所谓持股公司是指员工共同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设立的唯一目的是为受让公司股权,进而实现员工间接持有公司股权。现行《公司法》取消了公司对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因此员工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设立持股公司以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股份。

二、典型成功案例

(一)广东高新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兴”)

广东高新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于2007年9月20日由广东高新兴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而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时发起人共有四名,包括刘双广、李晓波两名自然人以及网维投资、国恒投资两名法人。其中,网维投资现持有本公司8,082,900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5.7561%,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网维投资(原网维通信)成立于2007年2月13日,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12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刘双广。此后,网维通信经过两次增资、两次股权转让,截至高新兴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网维投资的42名自然人股东均为在高新兴任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

为激励营销骨干带出一支强大的营销团队,扩大市场占有率,2007年5月25日,身为高新兴的实际控制人和网维通信法定代表人的刘双广与高新兴营销骨干签署了《销售绩效股权激励协议》(以下简称“《激励协议》”)用以激励员工,防止人才流失。根据《激励协议》约定,销售绩效股权系由高新兴实际控制人刘双广在广州网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中协议出让一定比例的股权,有约束条件地分配给高新兴的营销骨干,并以协议预先确立的经营绩效的目标实现为无偿转让股份(权)的条件。高新兴对营销骨干的经营业绩考核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

2009年12月31日,或至高新兴在国内证券市场申请上市之日,或至上述营销骨干在此期间被撤销大区总经理职务之日止。根据上述营销骨干2007年度及2008年第一季度完成的销售收入及实现的税后净利润和对公司的贡献,刘双广将持有的部分网维通信的出资无偿转让给完成绩效的营销骨干,并提前终止《激励协议》。《激励协议》终止后,公司对营销骨干按照销售业绩进行奖金奖励。而对于没有完成年度绩效销售目标的员工,按照《激励协议》,刘双广无需无偿转让其所拥有网维投资的出资额。高新兴通过设立持股公司网维投资而完成了员工间接持股,起到了预期的股权激励目的。

从合法性而言,《激励协议》、《<激励协议>终止协议书》、《广州网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等合同当事方主体适合,为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办理工商变更手续或得到合同当事方的确认,《激励协议》涉及的事项已得到妥善解决,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从会计处理而言,《激励协议》显示,刘双广实际上是将其所持有的网维通信共计39.88%的股权(对应370.88万元出资)无偿转让给营销骨干,是刘双广的个人行为,刘双广的转让行为及转让标的均与高新兴没直接关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二条规定,“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本准则所指的权益工具是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因此,刘双广与六名业务骨干签署的《激励协议》不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所规定的事项,无需依据该准则做相应的会计处理。

(二)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花顺”)同花顺所处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的稳定对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上海凯士奥的股东主要为同花顺的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激励上述人员,同花顺的原股东决定将其拥有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上海凯士奥。2007年8月30日,同花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股东易峥、叶琼玖、王进、于浩淼分别将其持有的同花顺有限的12%、4%、2%和2%股权,以每1元出资额1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凯士奥。至此,上海凯士奥成为同花顺的第二大股东。

(三)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原“东软股份”)管理层持股方案也是通过一间公司间接持有。东软股份第一次整体上市方案并未获得证监会的通过,原因是职工工会通过信托公司华宝的持股方案不合乎规定。第二次提出整体上市的方案最大的改动即为员工持股方式的变化——通过一家名为沈阳慧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间接持有。

根据披露的信息,沈阳慧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29日,股东为143名自然人,其第一大股东为刘积仁,持股4.7291%,同时刘积仁为东软股份的法人代表,多名东软股份高管在其中持有股份。

(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上市)

由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Z(以下简称“股东Z”)与参与股权激励的员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有限公司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通过投资公司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股票来实现股权激励。投资公司仍由股东Z控股,通过合同约定,员工在服务年限届满后通过投资公司来实现对拟上市公司的减持,并且通过约定的方式由投资公司将有关收入兑现给员工。倘若该员工服务年限未能符合约定,则投资公司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来收回该员工持有的股份。

上述方式规定了后置约束,能确保员工在持股后保持稳定,不能随意减持股份;同时股东Z通过该投资公司保持了对拟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

三、优点分析

(一)股权激励自身优点分析

吸引和留住人才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在公司发展的前期阶段,公司的资金实力有限,如果一味依靠提高待遇来吸引高层次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和软件开发人才,必然会给公司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时,一些高层次的人才亦不满足于高工资、高福利的待遇,希望能通过入股所服务单位的方式实现个人和企业的价值统一和互利共赢。因此,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运用公司股权吸引和稳定核心团队,是公司主要股东为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快做大做强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共赢。

(二)股权激励方式横向比较

员工持股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设立持股公司、员工直接持股和股权信托。相比较设立持股公司(员工间接持股)而言,员工直接持股和股权信托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

员工直接持股由于《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数不得超过50人,因此在参与员工持股安排的员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难以通过该方案进行。

股权信托曾一度被认为是实施员工持股安排的有效方式,但或许由于信托安排隐蔽了信托后面的利益主体,中国证监会一直在股票公开发行审核过程中对于拟发行人股权结构中有信托持股安排的持不鼓励态度。因此,A股市场上运用信托持股并成功实现上市的案例非常少见。

设立持股公司的优点在于现行《公司法》取消了公司对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因此员工可以较小的成本设立持股公司并参与员工持股安排。目前创业板IPO项目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四、后置约束

从股权激励的约束条件来看,公司多表现为前置条件,即激励对象只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可获得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比如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一定业绩条件等,但是却忽略了激励对象获得股票后的约束条件,即得到权利后相应地要履行职责。从市场上看,普遍而言刚上市的公司业绩上不会出现大问题,因此也就不会对股价有太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所要求,在上市四年内成功套现完毕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通过股权激励所获得的公司股份,基本上是以净资产作价,有的甚至是实际控制人奖励的股份,套现必能赢利。因此,详细设置后置约束条件非常重要,即未来上市之后,满足一定的业绩条件,分批逐步允许其抛售获益。最妥善的办法是有条件的获得股权,只有在激励对象不断达到相应绩效指标时,才能获得相应数量的股权。以下两个公司对职工持股的后置约束做了规定:

莱美药业(300006.SZ)的股权激励对象承诺,在2011年、2012年的上市流通数量为莱美药业上市前其持有的莱美药业股份数乘以莱美药业前一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率(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

率为零或负,当年上市流通的股份为零),自2013年1月1日起,其持有的莱美药业股份可以全部上市流通。

员工持股协议书 篇5

乙方: 身份证号码:

为完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核心团队和优秀员工的积极

性,经研究决定,进行内部员工持股改革。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内部员工持股,乙方为 注册股东。

2、乙方出资额 万元(小写元),占总股本的百分之。

3、员工内部股权实行动态和流动原则,即每年根据员

工的表现和经营业绩好坏,对优秀员工可增加持股额,对业绩和表现差的员工调减甚至取消其持股额。增加、减少或取消员工的内部股份均按原价计算。

4、乙方退股条件:

①乙方股权不得私自转让,若乙方要求退股,需提出书面申请,由总经理及注册股东签具意见,以原始价格收购。

②乙方调离原岗位、离职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职时,所持有的内部股份以原始价退回。③乙方申请退股、调离或离职,在办理完相关手续一个月内,甲方退回股本金给乙方。④乙方在财年(201 年 月 日-201 年 月 日前)因申请退股、调动或离职,所持股份不参与财年内利润分成,但需承担当亏损。

5、乙方入股后,不得再入股 的其他机构。

6、若项目盈利,乙方按如下公式计算利润分成: 乙方利润分成额 =内部员工税后 利润分成总额 * X% * 乙方所持内部股份员工内部股份总额

(备注:需拿出一定的比例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此处约定按利润总额的X%参与分成;其余部分利润作为奖励。)

乙方利润分成应缴个人所得税由乙方负担。

7、若项目亏损,乙方则按如下计算公式以股本金承担亏损额: 乙方所持内部股份

员工内部股份总额 乙方承担的亏损额=亏损总额 *

8、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9、本协议有效期间为201 年 月 日—201 年 月 日。

10、甲乙双方确认:上述条款由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双方对上述条款内容已经充分、全面理解。

创业公司股权激励协议 篇6

甲方: 住址: 联系方式:

乙方: 住址: 联系方式:

为了体现_____的公司理念,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有效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经公司股东会研究决定,现对公司创业伙伴_____进行干股激励与期权计划,并以此作为今后行权的合法书面依据。

风险提示:

股权激励方案落地要注意签订书面合同,不能仅仅公布实施方案及与激励对象口头约定,或以劳动合同替代股权激励合同。

中关村在线就是反面例子:公司与若干技术骨干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乙方工作满12个月后可以获得甲方分配的股权8万股。这所谓“8万股”的不清晰约定就成了定时炸弹:公司总股本有都少?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该比例对应有多少权益,权益价值按净资产还是市值核定?获得权益的对价?凡此种种,均没有明确约定,以致最后产生纠纷。

一、干股的激励标准与期权的授权计划 1、公司赠送_____万元分红股权作为激励标准,_____以此获得每年公司年税后利润(不含政府补贴和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分红收益,自_____年___月___日起至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日为截止日。原则上干股激励部分收益累积后作为今后个人入股资金,暂时不进行现金分配,在期权行权时一次性以税后现金分红形式进行购买股份,多退少补。

2、公司授予个人干股,在未行权前股权仍属原股东所有,授予对象只享有干股分红的收益权本次确定期权计划的期权数量为_____万股,每股为人民币_____整。

二、干股的激励核算办法与期权的行权方式

风险提示:

不管怎么讲,激励只是手段,完成公司的经营计划、达到发展目标才是目的。所以股权激励制度和实施方法一定要结合公司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激励对象本人、本部门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与考核办法来制订和兑现。

离开了这一条,再好的激励手段也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激励效果。

1、干股分红按照公司的实际税后利润,公司财务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向管理层透明与公开,并指定主要管理人员参与监督。每年税后利润暂以审计报告为准,最终确认在公司股份制改造时以会计师事务所最终审计报告为准。

2、期权行权在公司改制时进行,并一次性行权,如放弃行权,公司按其所持干股的累积分红按税后的现金分红形式支付其本人。

3、行权价格按行权时公司每股净资产价格确定,出资以其所持干股累积未分配收益冲抵,多退少补。如干股累积分红收益不足以支付全部行权金额且本人不予补足,则对应不足出资部分视为其本人自愿放弃,原权益仍属于原股东,其本人相关股份数量根据其实际出资情况自动调整,其相关损失也由其本人承担;期权行权后,公司以增资形式将员工出资转增为公司股本。

4、入股人必须是其本人,同时必须符合公司相关要求。

5、期权转股手续与股票流通按照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有上市需要,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时的增资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则公司在保证其本人现有期权数量的基础上,有权对公司股权进行重组,以便保证公司的顺利上市。

三、授予对象及条件 1、干股激励及期权授予对象经管会提名、股东会批准的核心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的骨干员工。

2、本方案只作为公司内部人员的首次激励计划。

3、授予对象必须是本公司正式员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公司制度,同时愿意接受本方案有关规定。

四、基于干股激励与期权计划的性质,受益员工必须承诺并保证

1、承诺绝对不直接或间接拥有管理、经营、控制与本公司所从事业务相类似或相竞争的业务。

2、保证有关投入公司的资产(包括技术等无形资产)不存在任何类型或性质的抵押、质押、债务或其它形式的第三方权利。

3、保证不存在任何未经披露与任何第三方合作投资情形,也未为投资之目的充当任何第三方受托人或代理人。

4、为确保公司上市后的持续经营,本人保证在公司上市的3年内不离职,并保证在离职后3年内不从事与本人在科博达工作期间完全相同的业务经营活动,无论何时也不泄露原掌握的商业秘密。

5、本人同意无论何种原因在公司上市前离职,离职前所持的干股激励收益根据账面实际金额,按照税后现金分红形式支付给其本人,原授予的干股激励由于本人离职自动终止,期权计划同时取消。

6、如果在公司上市后未到公司规定服务期限内离职,本人同意按照(上市收益按三年平摊)的原则,将所持的股权收益按照上市前双方约定的有关规定退还未服务年限的收益。7、在公司上市前如有违法行为被公司开除,本人承诺放弃公司给予的所有干股激励所产生的一切收益。

8、在公司上市后如有违法行为被公司开除,本人同意按照上述第六项双方约定的(退还未服务年限的收益)规定处理。

9、任职期间,本人保证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如存在职务侵占、受贿、从事与本企业(包括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相同的经营活动、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的,本人愿意支付十倍于实际损失的违约金,同时愿意接受公司对于本人的行政处罚甚至开除处理。

10、本人保证所持干股激励与期权不存在出售、相互或向第三方转让、对外担保、质押或设置其它第三方权利等行为,否则,本人愿意由公司无条件无偿收回。本人保证不向第三方透露公司对本人激励的任何情况。

五、股东权益

1、期权完成行权后,按照上市公司法有关规定,其以实际出资享受相应表决权和收益权。其他相关权益,由《公司章程》具体规定。

2、公司根据其投资企业实际盈利情况确定分红,若公司分红用于转增资本,视同其实际出资,其相关税费由股东自己承担。3、今后如因上市股权增发需要,公司有权对股权进行整合,具体股权整合方案届时协商确定。

六、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不得违反本协议,否则必须承担由此造成其它方损失。若因一方违反协议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其他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七、不可抗力

因不能预见且发生后果不能防止或不可避免不可抗力,造成一方使本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可以免于承担其他方损失赔偿责任。最新员工股权激励协议书范本最新员工股权激励协议书范本。但遇有不可抗力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其他方,并出示有效证明文件。

八、其他

1、本协议变更、修改或补充,必须由各方共同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各方友好协商决定,或以书面形式加以补充。若因协议履行发生争议,应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决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考虑到上市的有关要求,本协议正本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份,用于公司备案授予对象保留_____份副本。4、协议自协议各方签字后生效。甲方:

代表(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乙方:

本人(签字或盖章):

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 篇7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简称ESOP)由美国Louis.O.Kelso(1956)最先提出,其主要思想体现在《资本家的宣言:怎样用借来的钱使8000万工人变成资本家》著作中。ESOP的主要内容是本企业职工通过贷款、现金支付等方式来拥有企业的股票,并委托给某一法人机构托管运作,该机构全权代表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监管,并按所持股份份额分享企业利润,从而使员工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产权制度或激励约束机制。

ESOP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许多成功经验。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部分企业借鉴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功经验,尝试性地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持股计划,但是,受到国情、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完全意义的员工持股计划并没有在企业内全面推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经历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有效证券市场、相关政策法规、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为顺利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创造了良好契机。2012年8月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表明员工持股计划即将在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推行。员工持股,能否使员工真正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员工和股东能否共享公司发展利益?是否真正有利于形成上市公司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员工持股,值得我们期待吗?本文梳理国内外员工持股计划的研究文献,阐述员工持股计划理论背景以及现实意义,并简评《上市公司一个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为我国顺利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二、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背景与现实意义

ESOP的创始人为美国经济学家、律师Louis Kelso,他认为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了社会财富,财富的集中对自由和民主来说是危险的,因此他主张通过扩大未来资本财富所有者的范围来解决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的问题,此解决方案就是ESOP。他认为利用该计划,能在不剥夺不侵犯原财产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减少管理和劳动的冲突,抑制工资的膨胀性要求,解放新的资本来源,提高劳动生产率。ESOP兴于美国,其相关理论研究也集中于美国。

1. 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背景

Louis Kelso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双因素经济论”(Two-factor Theory),该理论认为,财富由劳动和资本两个因素共同创造,而且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的作用日益增强,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使得资本家与劳动工人的收入差距日趋扩大,资本主义陷入贫困和危机中,它暗示着在古典经济学中相当明确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再适应现实。资本工具必须和劳动工具等同视为一种投入要素,由此经济学从单一系统转变为双因素系统。Louis Kelso认为,要实现双因素经济,必须采取同时承认人们成为资本工人和劳动工人权力的经济政策,做到这一点的途径就是员工持股计划,这是一条使劳动工人同时成为资本工人的道路。双因素经济论一直被视为员工持股原因的精典思想,其理论意义在于揭示了员工阶层贫困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缺乏资本所有权而不能分享资本收益。

双因素经济论为职工持股计划提供了理论根据。因此,70年代的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得到了较快发展。除了Louis Kelso的双因素经济论之外,众多学者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进行了大量而有益的探索,其中,Weitznlan(1984)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滞胀的原因着手分析,提出了“分享经济论”(The share economy theory)。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对付滞胀,应实行分享经济制度,使工人的劳动所得由固定的基本工资和利润分享两部分组成。分享制就是把工人的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数(如企业的收入或利润)相联系,即工人的收入被确定为与资本家在企业收入中各占多少比例。在W eitzman看来,分享制可以使企业通过调整利润分享数额或比例来降低价格,扩大产量和就业,因此具有兼顾保证充分就业和抑制通胀的双重作用,而要实施分享制,员工持股计划就是一种有效形式。同时,Weitzman还指出,为了保证分享制实行,除了加大舆论宣传,还要对工资收入和分享收入在税收上区别对待,对分享收入予以减税。

双因素经济论与分享经济论分别从劳资之间贫富分化与资本主义滞胀视角提出了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而Ellerman(1992)、Giddens(1998)、与Blair(2000)另辟蹊径从经济民主论、均衡权利与义务和利益相关者论视角,分别提出了“民主公司论”、“第三条道路理论”与“公司专门投资论”。其中民主公司论将工人和公司之间关系看成是成员关系,即一个经济版的“公民身份”,而不是雇佣关系,认为民主的公司制应当是职工合作社与员工持股计划中最有价值思想的混合物,即同时赋予工人不可剥夺的选举权和剩余索取权;第三条道路理论认为在所有制方面要把少数人的资本所有权扩大到多数人,其中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员工持股计划,人人可获得经济和政治权力,每个人都应拥有资本所有权,并获得充足稳定的资本收益;公司专门投资论认为员工作为在财富创造中作用日趋重要的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必须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实现他们的价值,而这一制度安排就是员工持股计划。

综上所述,员工持股计划理论是从福利和激励两个视角阐述企业推行员工持股的真正目的,这些理论的共同假设就是劳动者在法律上、经济上占有企业财产权,并以此分享剩余利润,劳动者会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进而提高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员工持股计划的现实意义

推行ESOP,一方面使员工具有公司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它可以把公司的兴衰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激发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参与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员工股东不仅可以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而且可以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行为等进行日常性、连续性地监督,有效降低代理成本。

股份公司的劳动者与出资者在法律上为雇员与雇主关系,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公有(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构筑在原有的企业主人翁基础上的职工积极性和凝聚力必然受到严重削弱,因此,重构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企业凝聚力,特别是保存原体制中的优点和合理性机制,成为当前应当解决的问题。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个人收益与企业绩效挂钩,企业盈利水平越高,员工收入越高,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或亏损,员工收入减少或没有股利收入,企业破产,员工股份投资也遭受损失,以此形成“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责权利结构,这样员工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收益,缓解劳动与资本矛盾,形成良好的劳资关系。员工为了享受资本收益,必然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参与管理和生产的激情会随之高涨。

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基础,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民主又是经济民主的基础。在股份公司中实施员工持股,通常被认为是加强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员工通过持股在公司经营决策、公司治理等中占有一席之地,按照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公司治理,这不仅满足了员工生存需要,而且也满足了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经济民主也符合我国国体与政体要求,实行民主,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员工持股计划就是在企业中保证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

总而言之,员工持股计划不仅关系到员工自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公司经济利益、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简评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及政策建议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生产效率和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意见稿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规范内容、实施程序、管理模式、信息披露等予以规定。

1.《暂行办法》的要点

《暂行办法》共分六章三十五条,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规范内容、实施程序、管理模式、信息披露等作出规定。《暂行办法》首先体现了“企业自主、员工自愿”的特点,规定企业依照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及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如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同时须充分尊重员工意愿,不得强制摊派。笔者认真研读,总结《暂行办法》的要点如下(见表1)。

2.《暂行办法》的缺陷

一是资金来源单一,员工买入二级市场股票的资金来自员工薪酬,而非公司利润,这必然减少员工的薪酬现金收入,必将影响员工持股积极性。

二是36个月锁定期影响员工持股收益预期,加大持股风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熊长牛短”现象比较明显,员工完全没有必要拿属于自已的薪金来赌远期收益,还不如用自己的薪金直接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从而规避锁定期资本市场波动风险。

三是增加员工持股成本,《暂行办法》规定员工持股计划必须委托公司外部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由于委托管理公司仅对股票进行管理,而不是现金,必然要收取管理费用,增加员工持股成本。

四是持股员工虽然实现了劳动者与所有者身份的两者结合,但是员工通过公司外资产管理公司按照所持股份比例行使诸如公司经营决策、股利分配等权力,由于持股分散、个人意见不一等原因,同样无法形成统一决策参与公司经营。

五是《暂行办法》缺乏刚性,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加大资本市场异常波动。该办法规定员工“自愿”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由于员工(含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与发展前景比外部投资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当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员工持股机构每一次的买卖均会向市场传递利好或利空信息,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势必加大资本市场异常波动。

3. 政策建议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员工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核心主体,真正有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最关键的是持股资金来源。由于我国企业员工不是“风险中立型”而是“风险厌恶型”,我国传统保守文化在人们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人们通常不愿承担较大风险。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上市公司经济效益不佳,员工经济收入单一,对上市公司前景预期不乐观,就进一步促使员工成为“风险厌恶型”人群,很难保证员工持股计划有效实行。笔者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以期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如期有效实施。

(l)健全发行与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健全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培育发展机构投资者,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强制实施公司现金分红机制,现金分红比例不得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让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从资本市场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2)责权利相统一,增强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刚性。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员工在上市公司中所承担的责任与权力不同,其薪金收入必然不同,与普通一线员工相比,管理层更有经济能力购买公司的股票,应加大管理层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强制性要求与比例。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少关注自已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主要原因是管理层的薪金收入没有与公司股票市价相挂钩,势必造成管理层只关心薪金收入,而不关注公司股价。为保证员工持股计划顺利实施,建议按员工薪金收入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有区别地强制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即公司管理层强制参与,普通一线员工采取自愿原则,这种方法一方面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另一方面将彻底改善公司管理层长期不关注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抑制管理层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以及在职消费等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3)设置累进员工持股比率,避免“羊群效应”。在不突破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0%与单个员工所获股份权益对应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员工持股比例,可以参照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或每股市价,在此基础上细分一定比例作为执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基准点,如当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1%~5%、5%~10%、10%以上,则上市公司启动员工持股计划,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或当公司股价下跌10%~20%、2 0%~30%、30%以上,则启动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购入公司股票;当公司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一定比例或公司股价上涨一定比例,则启动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减持员工持股股票。这种方法即规避36个月锁定期给员工持股带来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同时也避免了资本市场“羊群效应”,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定。

(4)多渠道筹措员工持股资金,解决员工持股资金来源单一问题。《暂行办法》最大的“硬伤”就是员工持股资金仅为员工的薪金。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上市公司普通一线员工薪金收入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中西部更为明显,因此,员工持股计划的购股资金仅来自员工薪金收入,则必然使《暂行办法》的可执行度大打折扣。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多渠道的筹措持股资金,具体渠道包括:一是上市公司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二是员工以个人固定资产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小额贷款;三是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注资;四是员工正常薪金以外的奖励或激励资金;五是公司历年留存的公益金等。

(5)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强政策支持。要联合财政、税务、证监会等多部门尽快出台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优惠、扶持等相关政策,为员工持股计划保驾护航。税务部门对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所获得的股利、利得收入减税或免税;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员工持股提供优惠信贷服务,放宽抵押贷款政策,允许员工以不动产、股票等获得购股所需贷款;允许公司担保并由公司借款参与员工持股;制定公司外部资产管理机构管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收费标准,降低员工持股成本。

(6)加强立法,依靠法律完善员工持股制度。我国引入员工持股计划已有多年,虽然2005年《公司法》、《证券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为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了基础法律保障,但至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员工持股立法。员工持股计划往往包括国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及持股员工与上市公司的权利与义务、信息披露等相关法律规定,因此,重建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必须从加强立法开始,制定专门的《员工持股法》,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员工持股计划的重视,确保员工持股计划顺利推行。

四、结语

上一篇:追加抵押担保协议书下一篇:成长的诗歌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