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共5篇)
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 篇1
简述标题的涵义、形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答:标题是文章的名称。它可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形式:(1)大标题,也称主标题、正题,主要同文章中的小标题、副题相对而言。主要用于直接或间接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暗示文章体裁,是文章标题的基本形式(2)副题,也称辅题,是对文章整体而言。主要用于补充正题的不足,或拽出文章的内容范围,或补充交代事实,或点明主题的来源依据等(3)小标题,也称分题、插题。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中每一小部分的标题,它同大标题是纲与目的关系,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主要用于概括文章中每一相结独立部分的中心内容,使文章条理分明。关系:标题同主题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标题直接有主题;有的用形象的手法间接暗示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有的说明主题表达的体裁和方式;有的标明主题的线索;有的用设问、感叹句表明主题的倾向和基调、色彩等。这提示我们大家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标题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结合范文,谈谈为什么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答:这是因为读者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广度,往往取决于他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读者和作者的文化视野是完全不同的。随着作品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会越来越偏离于作者的原先意图,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将会不断从作品中开掘出全新的内涵。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时代人们对《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新说迭出,并从中去开掘出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和观点,就是一个明证。 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答:主题和课题、论题、标题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说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主题可以说是属于内在的因素,而后三者属于外在的因素,是主题生发的基础和表现的手段。课题和论题是主题论说的对象和范围,是主题展开的平台。而标题是主题传神的眼睛,透露出主题的灵魂和神情。 提炼主题为什么要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 答:主题的提炼必须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主题必须与材料完美统一。主题应该是立足全部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这样,主题才能很贴切,具有说服力。提炼主题时,必须深入把握材料的普遍意义,使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穿越时代的强大的辐射力。 简述写作中“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的区别。答:所谓“意在笔先”是指写文章要先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因此,在写作中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支配着布局谋篇、制约着表达手法的选择运用、影响着遣词造句、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动手写作时只有对文章的主题了然于胸,才能做到对文章各组成要素运用、安排自如,保证文气贯通、顺理成章。 提炼主题,如何考虑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答:侧重记人的文章,一般应着重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以显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的社会涵义。侧重叙事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出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侧重状物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情感和寓意。侧重抒情的文章,一般应着重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侧重说明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侧重议论的文章,一般应致力于事理的剖析,正确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内在联系。 试比较倒叙、插叙和补叙在表达功能上的异同。这三者从形式上似乎都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其他的情节内容,然而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倒叙是把叙述事件本身后面的结局或重要片段,提到前面来先进行叙述。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插叙是把以前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的片段,插入到这件事情中来叙述,具有介绍、比较、对比、铺垫、衬托等功能。它不是叙述主体或情节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体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削弱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遗漏的情节进行补充叙述,以造成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它是叙述主体或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深刻性。 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社会环境的描写,常常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的描写。两者经常融合在一起,相互衬托和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离开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当然,除人迹未到的原始环境除外。一般的自然景物描写总是带有时代的和社会的痕迹,它无法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 简述一下描写与叙述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表现手法,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很密切,叙述常常离不开描写,两者相互渗透。叙述是一种粗略的描写,描写则是一种精确的叙述。 文章语言受语境规定或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境性,是指文章语言处于一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并受其制约的特点。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省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境就是上下文或更小的语言单位所构成的语言环境,而广义语境则包括特定交际过程中的背景因素(如交际的时空、-场合、目的和对象)和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情况(如身份经历、思想性格、文化素养等)两个方面。文章语言其实就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受到语境的规定或制约,这首先表现在,根据文章不同的表现内容和接受对象等客观因素,作者相应地采用一种基本语体,有时还可能同时采用其他辅助语体;其次,语言的差别还和语言使用者(包括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的主观条件有关。以上是语言运用受广义语境制约的情况,它受狭义语境制约的情况更为常见,相同的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色彩,这只有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加以辨别。 怎样理解和满足语言简练的要求? “言简”是相对于它所表达的内容说的,如果内容贫乏则无论语言的文字多少都不能称为简练,相反,虽然它的文字多些,如果传达的信息相对说更丰富,则仍然可认为是简练的。所以要满足简练的要求,单靠简化文字是不行的,根本问题在于锤炼思想,只有善于抓住事物的“要害”,进而从“意真”、“辞切”、“理当”诸方面下功夫,才能做到语言简练。当然,表达相同内容的时候还是应该通过一些办法(如避免堆砌、多用短句、适当采用现成词语或文言词语、讲究含蓄等)尽量节省文字量。 什么是生动的语言?怎样理解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的关系。古人认为做文章必须讲究文采,但是光有文采也未必能保证语言生动。生动的语言不但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应该灌注充沛的感情,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平实语言不加修饰或渲染,它和生动语言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一则,并非任何种类的文章都要求语言生动。二则,即使需要使用生动语言,也要有平实语言来配合,有时二者甚至“合而为一”,做到既平实又生动逼真。 在文章构思中作者有哪些创造性的劳动? 作者在文章运思中的创造性劳动是全方位的。首先,具体表现在文章体裁的选择和创新上。作者一方面要遵守已有的体裁规范,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创造性的变异和超越。作者要在规范和反规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其次,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上。作者要对写作对象作深层次的透视、体悟和思考,要开掘其深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是作者人格、思想和精神的折射。再其次,作者要考虑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的独特组合,来凸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再次,要考虑设置哪一种表现主题的合适构架,这种构架常常是因文而异,需要作者创造性的设计和建构。最后,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效果。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出足够的艺术想象空间,使读者参与到创造作品价值的审美活动中来。 结合写作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地蓄积文思。如果文思蓄积不足,未达到一定的势能,就不可能有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和能量。因此,没有充分的酝酿和思考,就不要轻率地下笔。二是要寻找到一个好的行文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会展示出不同的视野和情节,甚至会提炼出完全不同的主题。切入点会影响到文章的基调、色彩和内容,要慎重考虑。三是要考虑不同的文章开头技巧。有的自然度入,有的先声夺人,有的警策发端,有的总括全文,有的先叙结局,有的意象诱导等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开头方式。 谈谈文章修改的主要原则,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原则? 一是突出作者的个性。文章修改如果只强调了规范性,而没有作者的独特风格,读者阅读时就会觉得味同嚼蜡。虽然文章的各个方面都合乎写作的基本要求,然而不会有神韵和风采。从内容到形式,从文章中找到了独特二字,它就站得住脚了。修改只有突出了作者的独特个性,文章才有生存的空间和阅读的价值。二是留由回旋余地。一篇文章的价值,常常是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接受共同来完成的。作品常常只提供了空筐,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而读者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往作品的空筐和空白中充填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读者参与了文章意义的艺术创造,他们是文章的隐作者。因此,在修改文章时要注意留出读者思索、想象和回味的宽广空间,而不要把话说尽,使读者一览无余、无所作为。这对文学作品尤为重要。三是强调“得体”。因为“得体”是作者写作进入成熟阶段、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标志。作者修改文章时,根据大脑信息库中存储的某种文体模式,去规范自己的文章,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为什么要强调按一定的程序来修改文章? 因为文章的结构系统,存在着相互制约、由表及里的严密层次。一般来说,内在层次的因素制约着外在层次的因素,然而也不排除外在层次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在层次的变动,因此,文章修改就应该先着眼于主题,然后依次为材料、结构和语言。否则,只注重于外在层次如语言的修改,一旦内在层次有了变动。就会前功尽弃。 通讯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不同点: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通讯则比较灵活,不太拘泥于上述固定格式。内容上,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或写比较多的人和事。表现手法上,消息一般只采用概括叙述加举例的方法介绍所要报道的内容;通讯则可采用多种方法,在叙述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描写,兼及抒情、议论,并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渲染气氛,刻划细节,描绘场面,摹写人物对话,以增强报道效果。在时效上,通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常常是同一新闻事件,消息先见报,然后发通讯。 讯如何选好典型,开拓主题? 通讯的报道内容,不仅要绝对真实,而且要有意义,有价值,也即是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体现时代精神,或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回答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新闻写作者的选择典型,开拓主题既要靠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又要靠敏锐的眼光和敢于把自己的笔触及时伸向生活斗争的“漩涡”的勇气。 后感与书评、剧评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它们都属于议论丈范畴,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手段表述作者的某种思想见解,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评论和论说。不同点:读后感着眼于“感”,由感而发,所论述问题的范围较书评、剧评更为宽泛,形式也更为多样灵活;书评、剧评着眼于“评”,即必须针对和紧密围绕书和剧的内容、形式,评论其思想、艺术成就或社会、文化意义,范围有所限制,角度较为集中。 文艺评论写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知人论世,精研作品:前者要求评论者把具体的评论对象和作者创作上的总体倾向以及作者、作品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历史影响联系起来考察;后者要求作者研读作品时,除了熟悉内容、理解意义上,还要强调艺术情境的领略。(2)抓住特点,写出新意:要切合文学艺术的共同规律,同时要突出评论对象的独特个性,同时还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理论要素,站在新的高度,发现新的问题。(3)叙议结合,有理有据:“叙”指介绍作品的有关内容,“议”指发表评论者的意见,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开掘,叙足以成为议的佐证,议能够阐发叙的精微,叙议有机结合,文章才能有内容,有深度。(4)“析”“赏”交融,文情并茂:文艺评论不仅要深入细致地分析、评价评论对象的艺术成就、艺术对象,而且这种分析、评价工作本身也应该是富有艺术情趣的。也就是说,评论者既要有敏锐的理性剖析力,又要有生动的艺术想象力或形象捕捉力。 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是什么?(1)选题要有明确目的,应优先选择对当前建设有重要意义、密切联系实际、易于发挥效用的题目(2)选题要选在学术上有探讨价值的题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创性的,即前人没有做过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延伸性的,即前人虽已做过研究,但还大有发展、补充和修正余地的课题。三是综合归纳性的,这一类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历史的回顾,在综合评析别人的异同得失的基础上,指出如何把有关研究继续引向深入的症结所在;另一种情况是在基本原理或研究方法、角度上广泛吸收别家别派的专长,成为自己独辟蹊径的基础。(3)选题要难易适中。要根据个人目前的写作能力和业务专长确定论题,入手的题目要难易适中;写批驳他人观点的论文,要考虑被批驳的文章和观点是否有重要意义和代表性;还要看资料和文献查阅与积累的条件。 学术论文的绪论、本论、结论。绪论,主要用以说明研究的动机、目的和意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开门见山。结论是全文的归结,文字宜干净利落。除了总括全文、强调重点之外,还可以对自己或他人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如何深入一步提出展望。本论是学术论文的主体,要求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 术论文中资料引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在论文的写作中,为了增强论证的力量,经常引用一些典型的、精练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几种常用的资料引用方法有概括引用:即不完全用原材料中的文字,而用论文作者自己的语言将原文主要意思概括地转述出来;完整引用就是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削或添加别的内容,前后要加引号,也可单独成段,用不同字体排印;分析引用这种方法在论文中用得最多,是根据作者的论述需要,将原文内容拆散、打碎或重新组织,和论文作者的阐述分析文字糅合在一起或边引用边分析。 简述说明书与解说词的主要不同之点。首先,二者的内容与目的不同。说明书是介绍有关物品的性能、规格、用途、使用方法,或者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这些知识性内容有所了解,并能正确掌握使用。而解说词是对具体事物、人物进行解释说明,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有关内容进行明晰解说,使读者和观众借助解说词获得对事物的鲜明、深刻的印象。其次,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书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强。因此说明书的内容重点和表述要求必须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说明书要求内容确凿和表达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解说词内容的重点,要点有时可根据某一宗旨而定,解说词的写作有具体的目的,具有指要性。而且在介绍事物时,解说词往往可以在内容上作必要的增补和扩充;具有扩引性。有的解说词内容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客观介绍,而往往较多地搀入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科学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有何主要区别? 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性很强的道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科学小品则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在讲清科学、使用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与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更强。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科学小品的标题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而且,科学小品常借助比喻、拟人等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其趣味性。科学小品还常将科学知识编织成有情节的小故事,从而形象生动并富有情趣。 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更浓,它的趣味性一方面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那些新鲜、别致、有趣的题材;另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强化它的情趣。首先,科学小品的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善于标新立异;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这些手法包括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运用形象化的手法,编织有情节的小故事等等。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可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因为它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把科学知识编织成有情节的小故事,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手法。 科普说明文知识性的涵义是什么? 所谓知识性,主要指科普说明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即使运用形象化或抒情性较强的笔墨,目的仍然是为了使读者喜欢阅读、更容易接受文章的知识内容:它所介绍的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它的介绍,把自然科学知识推广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科普说明文在介绍知识时,既可以集中介绍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综合地介绍若干科学知识。其中以前者居多,因为它是一种普及性的文章,篇幅不宜过长,同时,内容集中了,也容易介绍得比较充分,读者也容易理解与掌握。所以在一篇科普说明文中,常常只是说明一个科学现象,介绍一种科学知识,讲清一个科学道理。 简述章程、条例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撰写章程要注意:一是符合政策、规定。二是内容系统、周密。三是条理明确、清晰。四是词语精当、质朴。条例的写作要求:条例一般由标题、发布者及时间、正文三部分组成。(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宪法和法律;二是在内容上要注意,直陈、直叙、明确、完备,着重说明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无须多发议论和讲道理;三是条例所用语言文字应该简洁明了、朴实庄重,防止重复和歧义,以更好地体现内容的政治、思想力量。) 报告有哪几种?怎样写专题报告。报告按制发目的和呈报要求分,有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两类;按内容分有汇报性报告、建议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送性报告四种,其中汇报性、答复性、呈送性三种报告属于呈报性报告一类,而建议性报告则属于呈转性报告。专题报告写法,要先对汇报、反映的专项工作情况作一番总述,得出总的结论,然后再详细叙述具体,按取得的成绩(或经验)、采取的措施(或做法)、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下一步做法的顺序安排结构。 事务文书和法定公文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在公务活动中广泛使用的,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不同点:(1)从作者身份看,公文的法定作者是各级领导机关、单位或其领导人;而事务文书的作者可以是具体职能部门,也可以是机关工作人员(2)从格式规范看,公文有国家规定的严格统一的法定格式,有严格的制作权限、行文规则和处理程序;而事务文书的格式是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不像公文那样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严格规范的制作权限、行文规则和处理程序(3)从实际作用看,公文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其法定作用极其明显;而事务文书只有参考和指导作用,而不具有法定作用(4)从行文方向看,公文可以单独形成文种,用“红头”文件直接发布且有固定的行文方向;而事务文书常借助某种公文作为载体发布,行文方向也十分灵活(5)从表现手法看,公文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和议论;而事务文书在结合运用上述三种表现手法的同时,可以适当运用描写等手法。 简报在内容上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简报在内容上的写作要求是:一要真,即内容要真实、确切。简报所反映的人和事绝不能虚构,也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当然,允许综合归纳,提炼浓缩,加工整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确切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二要新,即材料要新型、典型。简报力求为人们提供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为此,要认真分析,选好角度,善于捕捉和传播新的信息,展示事物的最新状态和发展趋势,善于找出那些对上级或同级单位具有参考价值的、对基层单位具有指导作用的典型材料,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有新意的简报来。三要快,即反映要迅速、及时。简报是机关文书中的“轻骑兵”,特别讲究时效,在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编发等各个环节上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要求快写、快编、快审、快印、快发、快报。为此,编写简报一定要思想敏锐,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善于在一般中见特殊,细微处察秋毫,善于跟踪、捕捉各种信息,去挖掘领导所关心的、急需了解的材料或线索 1.从先后顺序分,叙述有哪几类:顺序、倒叙、插叙 1.叙述的一般要求1)交代明白2)线索清楚3)详略得当4)富于变化 1.描写:即描绘、摹写,是对表达对象的特征、状态作具体、形象、生动的描摹、刻画。1.描写的对象 1)肖像2)行动3)语言4)心理 1.景物描写作用:1)增加真实感2)渲染气氛,造成特定情境3)深化主题 1.描写的一般要求:具体形象特征鲜明形神兼备 1.文章语言的特点:语境性、符号性、个体性 1.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准确、简练、生动、适体 1.消息的概念: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告知新近发生有报道价值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报道。1.消息写作的原则要求:及时、真实、新鲜、短小精悍 1.消息的五个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尾 1.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凝炼和生动 1.导语及其任务:(1)揭示内容核心(2)吸引读者看完全文 1.短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针对性、单一性、群众性、论辩性 1.描写和叙述的区别:二者既区别又联系。叙述着重对人物、事件较概括的交代、介绍使之清楚明白。描写是对人物、环境作具体描绘、刻画使之形象生动。叙述是线性、平面的,描写是多彩、立体的。1.简述提炼主题的原则。(1)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2)理解时代、社会的需求。(3)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5)反复锤炼,开掘深化。1.议论的一般要求(1)论点正确、深刻(2)论据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3)论证严密有序。1.消息的种类:1)动态消息 2)综合消息 3)经验性消息 4)人物新闻 5)评述性消息 6)简讯 1.导语的分类:(1)时效上:直接导语间接导语(2)表达方式上:叙述摘要提问评论描写比兴 1.读后感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阅读性:细读精思,全面把握 感受性:由此及彼,发生感受;剖析原文,阐明观点;叙议结合,情理交融 1.函有哪几种?怎样写去函?商洽函;询问函、申请函、答复函四种,前三种是去函,也叫问函、发函、来函;后一种是复函,也叫回函 1.论证型的特点、方式是??特点:以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为结构的基本依据。1)总分式,如巴普洛夫的《致青年们的信》、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之走狗》 2)并列式,如斯大林的《悼列宁》 3)递进式,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 1.简述线索与脉络的联系与区别?线索是文章深层脉络的形态标志,是将文章联成一体的东西。脉络是文章的意念联系属于内部结构。答:线索是可见的、显性的,脉络,是隐性的、内在的。线索和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这是二者的统一性。二者的差异性表现在: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对象或主观认识的发展逻辑和变化规律;表层的线索却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 1.文章的结构就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固有条理、秩序和联系在文章中的反映。”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个说法不正确。文章结构是以表现对象的固有结构为基础,但不能是对象原始结构形态的简单复制,结构应该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固有的条理、秩序、联系和作者观察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的辩证结合
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 篇2
2、要仔细审题。即要弄清题意。
3、要认真答题。根据答题的时 间分配,采用先易后难的程序;按照试卷编排的程序一道一道地往下答,如果遇到难题或一时答不出来的题目,先跳过去往下答。
4、答题要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要点突出,书写规范。切忌不分段,不分点写下来,那样眉目不清,难以取得高分。
5、考试结束前,考生应对所有答题反复核查。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答题,应着重以宏观的角度去阐述。做到自圆其说,并尽量做完所有题目,不留空白题。
答题方法:
1、选择题: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正确答案找出来最好,假如没有把握,就应该采用排除法。
2、填空题:答题时,无论有几个空,问答都应明确、肯定、不能含糊其辞,填空题看似简单,其实难度挺大,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对学科知识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等要牢记。
3、名词解释:答题时,答案要简明、概括、准确,如分值较大,可简要扩展。
4、简答题:既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答案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并加以简要扩展就可以了。
自考运输简答题 篇3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
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
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
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
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什么是递远递减?原因?递远递减也称距离经济,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距的增加,而减少,即运费率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原因:运输距离越长,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公里,而且货物装卸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也必须分摊至每单位距离,的费用上,从而使得每公里支付的运费更低。简述研究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
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
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
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的变革 运输发展的趋势?
1、运输的集约化
2、运输的标准化
3、运输的信息化
4、运输的智能化
5、运输的绿色化
简述铁路运输的优缺点?优点:1运输能力大2运行速度快3运输成本低4运输经常性好5能耗低6通用性好。缺点:1机动性差2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3、占地多。
简述道路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优点:1机动灵活
2、驾驶人员容易培训3包装简单、货损少。缺点:1运输成本高2运输能力小3占地多4劳动生产率低5能耗高6环境污染严重 简述集装箱运输的特点?1提高装卸效率,减轻劳动强度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与质量3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快车船周转4节省货物运输包装及检验手续5减少运营费用6有利于组织多式联运
简要回答多式联运的作用?
1、有利于发挥多是连云的优势2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3有利于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
4、有利于形成以城市为中心,港站为枢纽的综合运输网络5有利于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6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强对货物运输链的监督与管理。
简述运输合理化的意义?1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的装卸能力和现有资源,提高运输效率促进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2可以选择最佳运输线路,减少运输环节,以最快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加速货物流通,加快周转,减少货损货差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可以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消除运输中种种运输现象,提高商品的运输质量。
简述运输合理化的要素?1运输距离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
简述运输运输生产计划的含义及其构成?含义:指计划期内运输企业计划完成的客、货运输量,运输质量,车辆构成和全部营运车辆应用的各项计划指标和评价指标。构成:1计划期内的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2计划期内企业可能拥有的载客、载货汽车和载货挂车数3根据应完成的客货运输计划、车辆计划运输条件等所作的车辆运用计划
简述决定企业有自己车队的主要因素?1服务的可靠性2订货提前期较短3意外事件反应能力强4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简述道路超限货运组织工作要点?1办理托运2理货3验道4制定运输方案5签订运输合同6线路运输工作组织7运输
统计与结算
简要说明配送中心具有的特型特征?1物流配送反应速度快2物流配送功能集约化3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4物流配送作业规范化5物流配送目标系统化6物流配送手段现代化7物流配送组织网络化8物流配送经营市场化9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10物流配送管理法制化
列举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管理?1进货入库作业管理2在库保管作业管理3加工作业管理4理货作业管理5配货作业管理
简述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1货物运输距离2载货量3货物的积载因数4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5装卸搬运的效率6运输事故损失7运输需求的不平衡性
简述运输绩效评价标准是什么?1运输、取货、送货服务质量良好,即准确、安全、迅速、可靠2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而且费用合理3能够及时提供有关的运输状况、运输的信息及其信息服务4货物丢失或损坏,能够及时处理有关索赔事项5正确填制提货单、票据等运输凭证6与顾客长期保持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
简要说明航空运单的作用?1是承运合同2是货物收据3是运费账单4是报关单据5是保险证书6是承运人内部业务开展的依据
简要说明集装箱装箱单的主要功能?1在装货地点,用于向海关申报货物出口的代理单证2用于发货人、集装箱货运站和集装箱码头堆场之间货物的交接单3用于通知承运人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明细清单4在进口国及途经国用于办理报税运输手续的单证之一5单证上所记载的货物和集装箱的重量是计算船舶吃水差和稳定性的基本数据6当发生货损时,作为处理事故索赔的原始依据之一
什么是海上损失?其通常表现的两种形式?简称海损,指被保险货物在海运过程中,由于海上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或灭失。形式:一种是货物本身遭到损失或灭失。另一种是,为营救货物而支付的费用
简述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责任?1作为承运人完成货物运输并承担责任,即由其签发货运单据,用自己掌握的运输工具或委托他人完成货物运输,并收取运费2作为承运人完成货物运输不直接承担责任3根据与委托方订立的协议或合同规定,或根据委托方的指示进行业务活动,4如实汇报一切重要事项5负有保密义务。
简述交通运输法规体系的构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规章
7、国际条约
8、法律解释
简述国际货物运输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是使用一种或多种运输工具,把货物从一个国家的某一地点运到另一国家的某一地点的运输。特点:
1、国际货物运输都是通过双方当事人签订和履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来设立和实现运输关系的2、规范和调整各种不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法律形式,是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有关国家的国内法
自考马克思简答题 篇4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
新。19
3.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
4.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20
5.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20
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1
7. 简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8. 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22
9.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方法。2
2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
问题的意义。46
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他们的基本形态。46
3.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一元论的基本
4.观点。47
5.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47
6.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其二者的关系。48
7.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48
8.简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以及他们的绝对性和
相对性的关系。48
9.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10.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9
11.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2.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50
13.简述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50
14.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
立和根本分歧。50
1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51
16.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51
1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51
17.简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52
18.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的意义。52
19.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度的意义。53
20.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53
21.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54
22.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54
23.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维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二者关系上的错误。
541. 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76
2. 简述认识主体的涵义及其性质和特点。76
3. 简述认识客体的涵义构成和特点。76
4. 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77
5. 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
立。77
6. 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78
7. 简述唯物辨证论的能动的反应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
8. 的对立。78
9.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79
10. 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需要具备的条件。79
11. 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
义更加重大。79
12. 简述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少次反复才能完
成。79
13. 简述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4. 简述真理与谬论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80
15. 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含义。81
16.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含义。81
17. 简述真理的相对性含义。81
18. 简述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2
19. 简述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82
20. 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8
21.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6
2.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6
3.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7
4.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07
5.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107
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 篇5
1.1902至1911年有哪些民变运动(A。拒俄运动B。抵制美货C。收回利权运动D。保路运动);全选ABCD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4.武昌起义(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 5.(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
6.官僚资本垄断的四大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7.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8.1928年至1930年关于毛泽东探索中国新革命道路的作品有(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岗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这个题我不知道答案,因为我不记得具体的时间段是从1928-1930,还是从1928-1930年1月)
9.五二O惨案后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0.《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包括(ABCD)A.奕䜣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12.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ABCD)A.兴办近代工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推行预备立宪 D.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ABCD)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乡村建设派 C.中华职业教育社 D.中国国家社会党 14.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BCD)A.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农村根据地建设 1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ABCD)A.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得到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B.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
C.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
D.资本主义国家中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16.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爆发的爱国学生运动有(BCD)A.B.一二.三0运动/1946年、北京 C.一二一•运动1945年 昆明 D.五二0/运动1947年、南京等地 17.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AB)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8.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ABC)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 解析:(P161)我国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9.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着重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ABD)A.鞍山 B.包头 C.上海 D.武汉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C)A.长期共存 B.肝胆相照 C.互相监督 D.荣辱与共
2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A、开展武装斗争 B、实行土地改革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2、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ABCD)A、左宝贵 B、邓世昌 C、林永升 D、丁汝昌 23、1919年五四运动在6月3日以后发生的重要转变是:(BC)A、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西安 B、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 C、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 D、运动的主力从工人转为农民
24、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集中表现在:BCD A、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B、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C、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D、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25、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下辖:ABD A、一一五师 B、一二O师 C、一二五师 D、一二九师
26、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的重大战役有:ABCD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7、1948年4月,毛泽东系统阐明的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ABCD A、依靠贫农 B、团结中农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发展农业生产
2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坚持:AB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土地革命
29、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ABCD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0、中国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AB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坚持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31.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而提拔的年轻将领有(CD)A.萧朝贵B.韦昌辉C.陈玉成D.李秀成
32.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有(ABCD)A.轮船招商局B.开平矿务局C.天津电报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
33.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ABC)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学堂
3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BCD)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民族工商业人士D.民间会党人士 3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BCD)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36.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ABCD)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37.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的共产党员有(BD)A.罗登贤B.杨靖宇C.赵尚志D.赵一曼
3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9.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ABCD)A.农业现代化B.工业现代化C.国防现代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
40.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方针是(CD)A.古为今用B.洋为中用C.百花齐放D.推陈出新
4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BCD)(2分)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2.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BC)(2分)A: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 B: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暗杀 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 D:张勋复辟帝制
43.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ABCD)(2分)A:外国资本的压迫 B:本国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4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ACD)A: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B: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C:国民革命的影响 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5.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的红军主力是 :(ABD)(2分)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十五军团 D:红四方面军
46.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D)2分)A: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B: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7.1947年五二○惨案发生后,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斗争口号是 :(BCD)A:反腐败 B:反饥饿 C:反内战 D:反迫害
4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重大战役有 :(ABC)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9.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AB)(2分)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D: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50.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包括:(ABCD)A: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B:1998年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C:1999年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D:1999年“法轮功”邪教组织非法聚众闹事
51.《南京条约》规定开放5个沿海港口为通商口岸,除广州、上海、福州外,还有(AD)
A.宁波 B.天津
C.台南 D.厦门
52.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ACD)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53.在第一次护法运动中排挤孙中山,迫其离粤的西南军阀是(BC)A.段祺瑞
B.陆荣廷
C.唐继尧 D.陈炯明
54.1923年2月,北京政府调动军警镇压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在惨案中被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员是(AB)A.林祥谦
B.施洋
C.李大钊
D.项英
55.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其主要的特务机关有(AB)
A.军统
B.中统
C.战略情报局
D.特高课 56.在抗战时期八路军进行的着名战役、战斗有(ABD)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夜袭阳明堡飞机场战斗 57.在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撰写的系统阐释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着作有(ABC)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58.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主要有(ABCD)A.政府组织
B.国民大会
C.和平建国纲领 D.宪法草案 59.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AB)A.土地改革总路线
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C.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60.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受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其中有(AD)
A.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冲击
B.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C.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D.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
61.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ABC)A:同文馆 B:译书局 C:译书馆 D:广方言馆 62.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A:奕 B:李鸿章 C:曾国藩 D:严复
6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CD)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民族工商业人士 D:民间会党人士 64.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ABCD)
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65.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属于四大家族垄断的大银行有(ABCD)A:中央银行 B:中国银行 C:交通银行 D:农民银行
6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ABC)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华职业教育社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家社会党
67.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有(ABCD)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68.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将领和爱国人士包括(ABCD)A:蔡廷锴 B:蒋光鼐 C:李济深 D:陈铭枢
69.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有(BC)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汕头经济特区
D:厦门经济特区
70.中共十七大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A: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构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二、简答题(每题6分)
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胜利的意义;(答案在课本P46)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明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答案在课本P131-132)
第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受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将全国各阶层的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的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之外,再无出路。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需要的条件;(P112)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答案在课本P201)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5.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答案在课本P148)
第一、能不能保卫人民胜利果实,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名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1分)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2分)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分)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积极作用。(1分)7.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加入到革命的行列。(3分)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3分)8.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
第二,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1分)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1分)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率低。(1分)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联系。(1分)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分)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2分)
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2分)1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分)第二,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3分)
11、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1分)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1分)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2分)
12、中国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2分)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2分)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2分)
13、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2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分)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14、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15、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坚定不移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利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的推进,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16、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1)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
(3)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17、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1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19、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1)团结各阶层人民,处理好相互的关系 2)农村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
3)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0、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答:第一步,是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并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互助组组员的生产资料仍旧是私有的,土地经营并不统一,但是劳动者联合起来,进行集体劳动,这一点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因素,常年互助组则比临时互助组有着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第二步,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进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初级合作社是在私有财产基础上,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收益按土地和劳力比例分配。土地报酬部分,按社员入股土地多少进行分配,劳动报酬部分,按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牲畜、农具及其他生产资料入社,则取得合理的代价。初级社比互助组又有了较多的公共积累,因而,它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引导农民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很好的过渡形式。
第三步,是基本生产资料完全归集体所有,完全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高级社在土地改革之后,即在个别地区出现,1954年全国已发展到五百多个,到1956年冬,全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
21、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6分)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3分)
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3分)
22、《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6分)《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下减半。(3分)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 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3分)
2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2分)
第二,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2分)
第三,世界上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2分)24、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2分)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弄清楚它的规律。(2分)提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要一百多年时间。(2分)
25、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6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6、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结构膨胀,各级管理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的出路的农民不断增加。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增加,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7、“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时错误的。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第三、他们中不少人的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这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28、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第二、它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第三、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29、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0、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2分)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1分)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 度。(1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分)
31、简述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第一,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2分)第二,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第三,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2分)
32、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分)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1分)第三,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1分)第四,播撒了革命的火种。(1分)第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1分)
33、简述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方面,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2,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3分)另一方面,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3分)
34、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第一,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第二,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第三,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分)
35、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国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4分)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4分)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主义政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2分)
2、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1分)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3分)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3分)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3分)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答案在课本P57)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是指自然科学,提倡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的打击封 建专制主义。
第二、它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4、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P194 毛泽东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关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的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社会主义法治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 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国防建设和军队的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危险,号召党和人民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述的这些重要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大的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总要的基础。
5、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10分)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3分)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3分)
6、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0分)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
第二,在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开始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2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 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2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2分)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2分)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8、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对毛泽东思想学习和宣传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化,庸俗化,绝对化, 神圣化的严重教训,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新的论述和概括.决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82年,中共十二大对上述概括的第二句话作了补充,加了“建设”两字,改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揭示 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本原和特点.正如决议所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说明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则在毛泽东思想中的体现,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样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和“两个凡是”的困扰,还毛泽东思想以本来面目.正如决议所说: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中不包括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说明了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说明毛泽东思想并不仅仅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且是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思想.毛泽东从不把毛泽东思想看成是个人的产物,而看成是在党和人民长期的集体奋斗中形成的,是从群众那里学来的.1964年3月,毛泽东在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论断还包含有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层含义.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学习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9、试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收,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孙中山的三名主义学说,提出了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10、试述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答: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它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3分)
第二,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3分)
第三,它对儒家经典给以严厉的批判,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2分)第四,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1分)第五,它和其它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1分)
1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3分)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分)
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2分)第三,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3分)
13、试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14、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P147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同意,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国度,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推荐阅读:
写作一自考简答题06-04
自考应用文写作10-05
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05-20
自考论文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09-04
湖北08年自考涉外文书写作与处理考试大纲07-04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法律文书写作试题和答案解析06-20
自考一些简单答题技巧11-06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