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青岛、烟台、威海和大连学习考察

2024-09-25

赴青岛、烟台、威海和大连学习考察(共3篇)

赴青岛、烟台、威海和大连学习考察 篇1

差距折射新空间 先进启迪新路径 追赶积聚新动力——我市代表

团赴青岛、烟台、威海和大连学习考察

3月2日至7日,市长蒋辅义、副市长童光明率代表团,赴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和辽宁大连四市,学习考察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市政府办、发改委、经委、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等部门和市中区、五通桥、沙湾、峨眉、夹江等县(市、区)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考察。通过看、听、思、议,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发。

感受一:

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

四市同处环渤海经济圈,都是沿海开放城市、滨海旅游城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发展势头迅猛。历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在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程度深的情况下,均保持了较快经济增长速度。从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来看,都是我市的数倍甚至十余倍。青岛、大连、烟台辖区面积与我市相当,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我市的7.9倍、7.1倍和6倍;威海市人口比我市少三分之一,而地区生产总值是我市的3.2倍;论人均GDP,四市都在我市的3倍以上。面对调结构、促转变的新一轮竞争,四市都在千方百计发展自己,比着干、拼着干,2010年经济发展的预期增速都在10%以上,其中大连的预期增速高达15%。

启示:差距是明显的。但差距就是潜力,就是新的发展空间。我们作为西部二级城市,总量不大、发展不够、后劲不足仍然是最大的问题。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不平衡增长规律,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推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我市11个县(市、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可划分为三大功能片区,分片制订发展规划,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发展。一是成都都市圈核心增长区。包括市中区、五通桥、沙湾、峨眉山、夹江5个县(市、区)。该区域经济总量大、集聚人口多、带动能力强,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要主动融入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建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二是丘陵经济发展区。包括犍为、井研、沐川3个县。该区域总体上正迈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是连接川南经济区的重要区域。要依托成渝通道发展轴,主动融入川南经济区,培育壮大重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跨越发展。三是民族经济发展区。包括金口河、峨边、马边3个民族区县。该区域总体上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是我市幅员最大、资源富集、连接攀西的重要区域。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设彝族地区经济发展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

感受二:

产业结构优,竞争实力强

四市依托海港、区位等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企业结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十分突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四市一产的比重都已调整到8%以下、二产比重都在50%以上,均已进入工业化后期。

——产业集群发展充分。2009年,青岛“七大产业体系”中,机械钢铁业产值超2000亿元,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4大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烟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和黄金等4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405.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0.1%。

启示:培育产业集群,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攻方向。要科学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系统梳理汇编我市推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盐磷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精细磷化工、钒钛低微合金钢、纯净钢等高端新产品。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好硅材料、碳纤维、稀土、钒钛等新材料,打造多晶硅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基地。加快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非动力民用核技术产业、物联网射频技术产业等。

——园区承载力强。烟台市有国家级工业园区2个,省级园区12个。仅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面积22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8亿元,注册各类企业1.4万家,用全市1/60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6的GDP、1/5的税收、1/4的工业增加值、2/3的出口额。

启示:产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结合点,是推进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基本取向,重点支持乐山高新区、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精心编制三江临港产业园区规划。切实提高园区的专业化配套水平,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把园区建成城市建设的新组团,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协调共促。

——企业实力强。青岛市有产值过亿元企业1627家,过10亿元企业86家。2009年,烟台富士康科技公司产值突破1000亿元,比我市全部工业产值还要多;出口105亿美元,相当于四川出口总值的3/4。

启示: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的竞争。要把激发企业活力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源,科学配置各类要素,推动德胜、西南不锈钢、和邦、其亚等骨干企业快速做优、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外”的路子,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要充分开放大抓引进,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寻求实力投资者,引进大企业,促进产业链条整体承接和关联产业协同承接,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

感受三:

规划起点高,城建手笔大

四市都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大连、烟台、威海都曾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称号。

——规划编制科学。四市都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整合各类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大连明确提出了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按照组团式、链条式发展的思路,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四大组团”。青岛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城市框架。2009年,青岛市区建成区面积272.9平方公里、人口326.9万,5个县级市建成区面积平均44.5平方公里、人口31.2万。

启示:规划是更快更好发展的前提,是调动和聚集各类资源的“龙头”,也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要把城市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规划密切衔接,联动互促。当前,特别是要依托“千亿交通工程”,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向西对接、向南拓展、向东优化、向北延伸,精心构建组团型百万人口大城市骨架,力争一年完成规划、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实现大变样。重点是要抓好嘉峨城市干道、嘉峨田园风光城市带建设,加快苏稽、符溪片区对接融合,推进峨眉山市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乐山—冠英—五通桥、乐山—安谷—沙湾走廊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拓展至五通、沙湾;沿青衣江规划建设乐山—夹江新走廊,推动中心城区向北延伸到夹江。

——城市特色鲜明。四市都有得天独厚的蓝天、碧海、青山和岛屿港湾,都保留了沙俄和欧、日等建筑艺术。在城市建设中,既尊重历史、保持建筑文脉,又挖掘自然优势、突出山水特色,实现了城市与自然、人文、经济相融合。

启示:未来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城市的竞争是特色的竞争,城市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的空间。要按照“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韵、文为魂”的城市发展理念,抓好嘉州绿心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山环水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的城市发展格局,把乐山建设成人居典范城市。

感受四:

旅游内涵丰富,综合收入高

四市都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城市旅游,强化文旅商对接,创造旅游热点,旅游综合收入远高于我市。2009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111亿元,不到青岛、大连的1/4。

——旅游资源充分挖掘。2008年奥运帆船赛在青岛成功举办后,青岛迅速将其转化为特色旅游景点,已建成奥运主题公园、奥运纪念墙码头、奥运博物馆,把防波堤改造成特色酒吧一条街,举办大型海景实景演出,正在着力将奥帆基地打造为5A级景区。威海刘公岛旅游景区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电影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使人如临其境,可谓文旅结合的典范。

启示:论旅游资源禀赋,四市均不比乐山强,仅大连有一处国家5A级景区(老虎滩);论资源开发利用,我们任重道远。要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建设为龙头,加大三江水域、峨秀湖片区开发力度,加快打造黑竹沟、金口大峡谷、千佛岩、郭沫若旧居、川西竹海、犍为文庙、罗城古镇、嘉阳小火车等景区景点。要巩固“迎春文化旅游套餐”活动成果,深入挖掘名山、名佛、名人、名城的深厚遗存,把文化渗透到旅游产业中,推动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市场优势。

——旅游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烟台以建设最佳海滨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积极开发海滨度假游、葡萄酒文化游、乡村民俗游、黄金游、温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利用张裕葡萄酒品牌效应,把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葡萄酒城相继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成功打造了亚洲首座体验式葡萄酒主题乐园。

启示:旅游转型升级,体现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要素的深度挖掘、组合提升,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快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推进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夜经济”,努力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要推进线路整合,加快打造“一区两线”旅游线路,积极开发以中短

线休闲游、自驾游为重点的自助游市场,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赴大连金州新区学习考察心得 篇2

王炳德

作者:兴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主任

“高品质课堂”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铁安博士在其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是我们在去年11月份参加葫芦岛市教育局开展的“科研引领下教育发展主题研讨会”上接触到的。应广大学校的要求,6月21―23日,葫芦岛市教育局于向东副局长带领各县区主管教育副局长、进修学校校长、科研部主任、科研基地校校长远赴大连金州新区开展“科研引领下教育发展主题研讨系列活动”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实地进行了“高品质课堂”的寻根之旅。

“十一五”以来,金州新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李铁安博士作为中国教科院派驻金州新区的常驻专家并担任专家组组长,全身心指导帮助金州新区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他率领专家团队,为金州新区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带领驻区专家组围绕区域教育发展目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高品质课堂、教师课例创新研究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金州新区区域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这次考察活动我们主要观摩了大连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的高品质课堂及学校文化建设、开发区第十中学和开发区第一中学的特色办学。通过考察观摩,我们对大连金州新区学校的高品质课堂建设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高品质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红星海学校是高品质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黄海湾畔。

在红星海学校,学校安排的八节观摩课,分别是中学的数学、英语、语文和体育,小学的数学、英语、语文和科学,我们进行了分组听课,并观摩了教研组课后的评课和研讨,有机会直接感受高品质课堂教学理念下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其中于红娟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角的度量》一课充分体现了高品质课堂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教师通过对教材核心问题的提炼,“如何进行角的度量”,把握了其两个核心内涵:一是“度”即统一度量单位,二是“量”,用公认的单位去量。课上,于老师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量角器的.使用问题。通过课前的充分预设,分析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摆放?怎么读数?然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尝试,敢于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利用生成资源互动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解决真问题,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矛盾冲突,充分地去想,去猜测。这个过程是很难得的,哪怕有的学生什么都没有想出来,但是他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暴露了思维过程;跟学生深度对话, 促进了思维的完善,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创新意识的品格在逐渐形成;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和教材深度的解读。所有问题的提出,都不是让孩子马上回答的,孩子都是经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解决的。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高。

通过与会者的反馈,一致感到红星海学校提供的几节观摩课都能充分地体现高品质课堂的思想,可以说,高品质课堂理念已经在红星海学校得到了有效贯彻和落实,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高品质课堂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高品质课堂追求的是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第一要义,以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它彰显的是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这让我们真正回到了优质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

在追求高品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我从红星海学校滕琴老师、于红娟老师身上看到了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看到了他们精到的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看到了他们扎扎实实的教学基本功;看到了他们对课堂节奏的精彩把握……这里面固然有学历水平和资源优势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我认为应该还是他们在高品质课堂研究过程中的扎实实践,尤其是对教材的把握,对核心问题的提炼。核心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核心性提炼,这样的问题不是以回答为目的,而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目的。一节课提出两三个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分拆为多个”子问题“,再将一个个”子问题“分解为一个个问题单元,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内在的逻辑框架,基于这样的问题单元,生发成具体的问题情境,再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应用、引导反思和迁移等等,这样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在进行深层次地思考,这种思维导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非常有价值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特色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从红星海学校的将帅语林碑、东西方圣人雕塑群,学校的厅廊文化到陶艺坊、茶社、咖啡屋及各功能教室,这一切都映射出学校”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守根固本,和谐共生,多元发展“的办学思想,凸显了”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开发区十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却在平凡之中透露着”不一般“,这是一所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他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块石头会唱歌“,心育文化路的廊柱、文化长廊、银杏林心路、茂盛的柿园、阅读书吧、心育功能室这些匠心独运追求着”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这就是生态的十中、博雅的十中、人文的十中。

作为示范高中,开发区一中师资卓越,成绩显著,我们从历年的高考可见一斑,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学校广泛开展学科竞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体育运动、科学技术、戏剧影视、国际交流等多方面课程,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精彩的才艺展示让观者无不惊叹,特长学生的发展去向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在当下的示范高中还能将特色课程开展得如此生动活泼实属难能可贵。

三所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各自的发展理念,虽建校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各自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特色发展之路,红星海学校的”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开发区十中的”生态、博雅、人文“,开发区一中的”育人至上,多元发展",所有这些都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校的发展一定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好资源,要全方位去营造,要有开放的视野,站在时代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规划和设计,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坚守理想,思路清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忌随波逐流,高原过后,自有一番天地。

四、思考实施高品质课堂存在的问题

1.思想问题。

防止两种倾向:

一悲观论。是认为根本学不来。认为自身不具备相关的师资和财力,不具备与之配套的资源,认为我们的各方面条件与之存在天壤之别,根本没有学习的可能,不管如何努力也不会达到。

二是肤浅论。认为有钱我也做得来。认为这一切都只是靠财力支持换来的,只要有财政支持一切都能轻易做到,忽视了高品质课堂教学研究者主观的努力程度和研究的智慧深度。

要对高品质课堂和学校文化建设充满自信,开展培训和论坛活动,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环境,努力争取财政支持。

2.没有模式的问题。

以前参与的课题研究,一般都会确定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但高品质课堂建设给出的多是思想理念。所提出的策略也只是大致的逻辑思路,这样领导和老师们感觉没有操作模式的东西,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一定要尽快寻找必要的路径和策略,加强对教学内容核心问题和问题单元的研究。

3.教研员参与的问题。

专家的指导十分重要,但专家经常性的指导是不现实的,主要还得靠自身的理解和实践。这就必须有本地教研员的积极、深度介入。研究初期,一定要让教研员充分参与,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具体指导。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加强与实验区专家和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因为高品质课堂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五、实施高品质课堂的建议

实施高品质课堂研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研究团队

高品质课堂教学研究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引领队伍,由市学院领导教研员牵头带领县区教研员长期跟进并在跟进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使教师逐渐内化高品质课堂的理念,并从中得到收获,形成了一个多学段、多学科并进的研究结构合理的团队。

2.确定试点学校

应该由点到面,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放大,以逐步推进为宜。从基地校开始,从骨干教师开始,当然也可适当扩大,灵活掌握。如果一次性全面推开,会使指导、探索的难度加大,副效应有可能增多。

3.建立组织基础

要成立了由行政和业务部门领导组成的各级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研究点校指导小组由教研员、学校领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

4.行政保障支持

赴青岛、烟台、威海和大连学习考察 篇3

学习考察报告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关于我市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4月11日至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航带领市人大民侨外委员会和市政府侨办负责同志赴我国著名侨乡广州、江门、汕头、福州、泉州等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州等地在侨务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

(一)在搭建平台,招商引智,助力项目落地方面

广州市以举办世界华商大会为抓手,积极搭建华侨华人入穗投资平台。2013年8月和2015年7月,广州市先后举办了“世界华商500强广东(广州)圆桌会议”和“世界华侨华人企业家南沙自贸区圆桌会议”,邀请多位侨界大企业家入穗洽谈,促成了新西兰广东总商会全国销售中心等多个大项目落户广州,进一步拓宽了与各国华侨华人企业家联络交流的渠道,为广州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江门市则依托“侨梦苑”项目,积极打造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之都。“侨梦苑”项目是国务院侨办倡导并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新型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目前已在广东、天津等地挂牌启动了7个“侨梦苑”项目,其中江门市“侨梦苑”项目总面积3300平方公里,包括江门高新区(核心区)和大广海湾经济区两大启动平台,目前已在核心区内设立了侨青创业孵化中心、侨青创新创业园、海创空间等孵化平台,并配套实施了七项扶持政策,其中在税收优惠、租金补贴、贷款扶持、创业资助、专利注册、技术奖励等方面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扶持,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在全国侨资项目中都是领先的。汕头市则通过设立华侨股权交易中心,为侨资企业积极搭建金融创新平台。2015年9月,汕头市在该市华侨试验区成立了国内首家面向广大侨资企业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为广东省内具有侨资背景的外商企业、拟股改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截至2015年底,“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372家,意向融资额58.1亿元。泉州市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服务工作力度,依托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泉籍社团,挂牌成立了泉州市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点,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点对点”联络服务工作。同时,定期开展“泉籍精英故乡行”活动,邀请海外及港澳著名侨领、知名企业家携家族成员回乡参访,欢迎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引导海外泉籍侨胞抱团反哺家乡建设。

(二)在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助力国家公共外交发展战略方面

广州市充分发挥海外交流协会的平台作用,与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保持着友好交往,每年组织侨务出访团和中华厨艺团赴海外访问,在海外举办了多场侨务政策讲座、广州经济发展形势报告会,与当地专业社团开展经贸洽谈对接活动,促成英国广东同乡会、巴西广州企业家协会、澳大利亚广州同乡总会在广州设立工作站,为广州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和联谊,以及经贸、文化、科技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泉州市积极打造“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侨务品牌,确定了联谊会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通过编印通讯录、建立微信群、建设门户网站、与泉州商报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宣传报道等方式,打造海外华侨华人联络联谊平台。2015年,联谊会组织了以“一带一路中国梦·海丝青春万里行”为主题的跨国公益宣传活动,多家新闻媒体给予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的影响力。

(三)在挖掘侨味,弘扬文化,助力文化名城建设方面

广州市与人民日报合作,专访广州侨资企业转型升级、侨务明星社区、荣誉市民、华文教育等工作品牌,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广州,处处“侨”味飘香》、《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等文章,引发海外华侨华人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肯定性批示。在加强海外宣传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广州陈李济药厂、陈家祠等13处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并承担起海外侨社团来访、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接待、海外华文幼儿师范教育师资培训等任务,为广州文化名城建设贡献了力量。江门市则通过打造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将4000余件文物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和影视手段展现在世人面前,全面展现了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海外艰辛创业以及回报家乡的感人故事。该馆无论是在建筑的外形设计,还是在其内部文化内涵上,都位列国内同类博物馆前列,目前已成为江门籍华侨向往的“根”,这个根不仅仅是华人的精神寄托所在,更是华侨文化的根。

(四)在贯彻侨法,维护侨益,助力民生幸福工程方面

广州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涉侨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其中《华侨子女回国就读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意见》是该类问题在全国的第一个地方性配套政策。推动出台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将“授荣”工作提升到了地方性法规层面。汕头市高度重视侨捐监管工作,该市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款物91.5亿元,其中香港李嘉诚先生捐资创办的汕头大学至今已投入56.5亿港元。为此,汕头市先后出台了《汕头市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办法》、《关于做好华侨捐赠公益事业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就侨捐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确认原则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说明和规定,推动侨捐监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工作启示

启示之一:新的历史时期,侨务工作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只有坚持与“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国家公共外交等国家战略相融合、相衔接,侨务工作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把调研的重点放在了广东、福建两省的著名侨乡,随着调研的持续深入,我们明显感到这些先进地区的侨务工作除了资源丰富、工作扎实的共同点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侨务工作能够主动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在新的历时时期为侨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侨务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对外交流、建设文化名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泉州市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引导侨务资源服务海丝先行区建设。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中国福建周”等大型活动,主动引导海外侨亲参与先行区建设,打造深化海丝经贸文化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2015年6月,该市以“中国·福建周”活动为契机,在马来西亚、老挝和柬埔寨成功举办了泉州经贸旅游推介交流会、“泉州之夜”文艺晚会,以及多场商务洽谈会和投资说明会,开展了一系列政府高层访问、侨务拜访以及经贸考察,有效推动了泉州与当地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将泉州这颗海丝明珠推介到了东南亚各国。再如,汕头市积极抢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机遇,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以“侨”和“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战略平台,规划面积48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一个平台,即面向世界华侨华人的聚集发展创新平台;建设两个基地,即面向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交流基地、对外传播基地;汇聚三个中心,即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国际采购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培育九项产业,即跨境金融、商务会展、资源能源交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信息、海洋等高端产业。

启示之二:侨务工作是做人心的工作,只有始终严守以人为本的主线,唱好维护权益这一主旋律,才能真正做到凝聚侨心、会聚侨力、同聚侨梦。

通过调研,我们对侨务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侨务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为侨服务”是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州、福州等地侨务部门把其视为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本质体现,把“知侨心、懂侨心、暖侨心”作为基本要求来提,把“爱侨胞、爱侨务、爱本职”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求每个侨务工作者“常怀爱侨之心,常守为侨之责,多办利侨之事”,做到“用真心关爱于侨,用真情温暖于侨,用真诚取信于侨”,侨务工作成效显著,不仅赢得了广大侨胞的信赖和赞赏,而且也赢得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侨务部门的重视支持。例如,泉州市深入实施“侨爱”工程,将53户散居贫困归侨侨居房建设列为201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市财政补贴106万元,建立市县两级侨办挂钩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住房困难,目前侨居房建设全面完成。再如,福州市创建涉侨救济新模式,结合该市新增出国人员数量众多,部分出国人员在国外意外身亡的侨情实际,深入调研,提出涉侨失依儿童救助方案,创建了涉侨救济新模式。目前首批争取救助资金20万元,对全市80名因父(母)在国外身亡、丧失依靠的儿童进行生活和就学补助。

启示之三:侨务工作不只是政府侨办一个部门的事,更需要“五侨”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只有形成部门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才能开创侨务工作的新局面。

侨务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如果仅仅依靠侨办一个部门来做好侨务工作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侨务工作先进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建立了政府主导、侨办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有的地区还建立完善了“五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五侨”资源的互通共享,形成了侨务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开展好侨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青岛市作为我国北方重点侨乡,近年来侨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部门联动方面,“五侨”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大侨务”的工作格局还尚未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侨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提档升级。

三、工作建议

(一)恢复建立“五侨”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市直涉侨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联系,整合侨务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议恢复建立由市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致公党青岛市委、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单位组成的“五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五侨”联席会议,每次会议明确一个主题,与会单位围绕主题深入调研,充分交流,认真研究,形成共识,推动解决有关涉侨问题。对全局性涉侨工作和重大问题,由“五侨”成员单位共同组织调查研究,增强“五侨”联动的实效和影响,推动侨法贯彻实施,促进侨务工作深入开展。探索建立联合调研和成果分享机制、重点涉侨案件联合调处机制、侨情通报机制,以及海外侨情定期分析制度、重点驻外使领馆侨情联系制度等,充分运用侨务工作新手段、新平台、新载体,增强为侨护侨能力,推进联席会议机制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二)充实完善侨务工作资源信息库。

侨务工作是与侨胞建立感情、交朋友的工作,建议以发挥侨胞作用、涵养侨务资源为目的,进一步拓展和总结全市侨务工作,建立邀请华侨列席市人大、市政府工作会议,以及召开“一带一路”建设侨胞座谈会等工作制度,提高广大侨胞回国参政议政、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重点探索在海外侨胞中组建辅助全市侨务工作的“顾问库”,以主要国家和地区侨胞中的杰出人物为“点”,加强联系,以点带面,发挥海外侨胞的作用,为我市侨务工作的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上一篇:关于在校学生办理走读手续有关注意事项的下一篇:校领导带队进行假期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