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精选11篇)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1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集生物、化学、化工、物理、机械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由于食品专业领域涉及面甚广,我们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有特长、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制定了全新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修读计划。在此原则指导下优化组合了原有实验室和设备条件,建立了既能满足创新研究又能完成学生实验技能教学需要的中试水平实验室,并与企业和相关专业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多层次的联系。现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了以下具体建设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走特色发展的关键所在。现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博士8人,教授、副教授及相应高级职称者占74%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为1:16:6,这些中青年教师正处在事业发展的高峰期,他们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但工程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在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抓:一是引进适合教学工作的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博士;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工程实践水平;三是聘任一批在食品行业中有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成功人士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兼职教师。争取在五年内,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教师结构达到:博士学位拥有者占70%,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通过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建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并具有开拓精神的专、兼职并举的专业师资队伍。
2、教学条件的改进措施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改进教学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专业拟装备电化教学设施,装备计算机网络系统,购置和制作各类教学录像、仿真实验和实习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能依托最现代、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手段,从而改善并提高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
目前正多方筹集资金,全面改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设施,计划将食品工艺实验室的功能细化,建成功能完善的实验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具有烟台特色的中试水平食品工艺实验室。新建成的食品工艺实验室将既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又能满足新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本着以科研为纽带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政策 1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加强与有关科研机构和生产一线食品企业联系,使部分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成为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让其成为实现专业人才能力提高的重要依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服务工作,对校内实习基地,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并通过培训、自修等途径,提高基地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
3、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以厚基础,宽专业,有特色为目标,对课程进行相应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精简授课时数,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开发性实验从而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措施如下:①针对地方经济的特点和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地区需求,设置3-4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组,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进行有目的地选择;②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采用最先进的教材,鼓励教师参与编写出版高水平的专业课教材,鼓励教师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融入到理论教学内容中;③强化专业外语教学,对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选用原版外文教材,提高学生实际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和水平;④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的手段,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使学生的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⑤注意研究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链条”作用,减少重复授课。
4、教风、学风的建设措施
在端正教风方面,继续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通过言传身教,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引导和带动学生,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推出一系列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措施,如举办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设立中青年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奖励基金,设立专业基础课课程建设专项奖励基金等。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在端正学风方面:继续加强学生爱国、爱党、爱校、爱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约束学生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打游戏,参与传销活动等),严肃纪律。教师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中的不良现象要敢抓敢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自觉成才的环境氛围和竞争舞台。
5、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
除采取前述措施外,拟在下列方面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1)在学校规定允许范围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发展或就业需求安排修课计划。
(2)主干课、非主干课的考核办法应有所区别,主干课以考试为主,非主干课以为考查为主,合格即可获得学分。
(3)允许学生申请课程自学考试,免修考试。
(4)允许学生达到学分要求时提前毕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扩大修课范围,辅修第二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成为可能。
改革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的方法。切实加强工程实践环节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实验课程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四个部分。根据调查和了解,以往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为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今后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及近年来食品专业的发展现状,有选择性地开设实验内容。为改变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应付的现象,将有目的地较少验证性实验学时,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学时,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其科研工作,这样会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资金来源
经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保证,没有经费的支持就谈不上发展。作为地方性高校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大量经费的资助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还需要数量可观的科研成果和奖项的积淀。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需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发展资金。
(1)政府投入:充分利用好09年4月参与的山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的编写,申报成功“山东省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从而争取到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同时积极实时把握各级各类经费申报机会,争取更多的政府投入。
(2)学校支持:烟台大学经过近二十五年的发展,无论从人才还是设备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作为地方高校,首先应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烟台市政府正在为打造“食品名城”而努力,我们应该乘此东风,我校应该积极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有利条件,为烟台乃至胶东半岛的食品制造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支持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是当务之急。
(3)争取更多纵向课题:山东省发展规划和烟台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都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作为发展工作的重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积极申报省、市两级的科研项目,争取政府的科研投入,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
(4)企业合作:横向项目是补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要充分利用烟威地区中小型企业和校友资源,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共建关系,吸引企业提供资金在校内或企业中建立以产品研发为主的实验室、研究室或研究所,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为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帮助。
(5)服务和培训:充分利用和发挥检测中心和农业推广硕士平台,在做好对外服务和培训的同时增加收益,并将收益向实验室建设倾斜。
(6)资源组合:对于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7)技术转让或无形资产的使用:利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的研发力量不断开发有转让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技术转让和对外合作获得发展资金。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中心”这个具有无形资产的品牌与企业进行合作,也可以获得部分发展资金。
(8)生产高附加值中试产品并销售:利用改建后的具有中试规模的食品工艺实验室进行功能食品和酒类产品等的开发与生产,也可以获得部分资金发展。
7、专业建设具体安排:
(1)师资队伍建设
2009年-2010年:每年引进或培养2-3名博士或学科带头人,为博士提供实验室、实验设备,帮助他们申报项目,共同创造和谐的工作条件。
(2)教学条件的改进
经过改造,中试实验室将由现在的6个发展到8个,实验室面积由现在1200M2发展到1400M2。2009年-2010年总计投入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15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仪器、设备和电化教育、图书资料等的购置。在原有基础上,参考重点院校的情况继续购入电化教育资料与设备,建立和完善图书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网络,完善中试水平各工艺实验室建设(工艺实验室包括:葡萄酒、软饮料、乳制品、肉制品、功能食品、水产品、调味品实验室),使固定设备资产达到1000万元。其硬件条件达到省内一流水平,(3)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2010-2011完善各种教学体系,尤其是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使其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就业率和社会满意度大大增强,在参与和服务于地方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同时完成省级特色专业的申报准备工作,实现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的校级精品课及省级精品课的申报筹备工作。
(4)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参考国内兄弟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情况,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争取把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尽快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门。
(5)教风、学风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考研率平均达到45%,学士学位通过率达到95%以上,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95%。
(6)学科建设
全力保证09年申报成功“山东省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技术”山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力争这一轮申报成功“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其他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今后申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7)科研项目及成果
A、争取五年内申报成功3项国家级课题(一项863专项,1-2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至少一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级教改项目(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创建实践研究),6项省级,两项市级科研课题。
B、论文:五年内在国内外高层次刊物上发表论文80-100篇,其中发表SCI论文10篇左右;核心期刊论文50篇左右。
C、获奖:争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4项。
D、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力争出国考察与合作研究4-5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每年不低于5次,邀请国外学者讲学1-2次;每年至少举行1-2次校内学术报告会,争取每两年举办1次全国性或省级学术研讨会;每年举办1-2期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五年内向社会培养实用技术人员500人次。
E、科研经费:争取科研经费总额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其中纵向课题经费年增加不低于15%。横向课题,包括检测检验在内对外服务、培训及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等方面的经费收入有一个较大突破。
化学生物理工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9年5月4日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2
行业发展:势头看好
记者:请您先谈谈目前我国饮料行业的整体情况?
高彦祥:食品饮料行业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后新兴的产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20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健康发展的势头,饮料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食品。
截至2007年12月,全国软饮料的累计产量同比增长了19.79%,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29.79%,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73%,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2.87亿元,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6.15%。同时,在各个子行业中,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总额上,碳酸饮料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利润总额上,蔬菜汁及果蔬汁饮料制造业跃居第一,占比28.81%;销售利润率上,占第一位的是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为14.73%。但我国每年人均软饮料消费量还相对较低,仅为20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这说明我国饮料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业内预计在2015年我国饮料产量将达到3700万吨。
记者: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高彦祥:从世界饮料市场划分来看,碳酸饮料、水饮料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两个行业已经处于成熟阶段,所以效益增长会比较缓慢。与此同时,由于收入的增长和健康概念的加强,茶饮料和果蔬汁的销售额迅速增长,市场比例不断扩大,其中纯天然的、高含量的果汁,复合果汁及果蔬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各种低糖或者无糖的红茶、绿茶、乌龙茶飞速发展,一些公司也纷纷推出了纯茶饮料。虽然近些年来世界饮料市场增长减缓,但是具有健康和保健功能的饮料产品是全球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功能强化、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以及低能量产品的开发。我国的饮料市场情况大体与世界相同,在经历了碳酸饮料时代,水饮料时代,茶饮料、果汁饮料快速发展时代,如今已逐步过渡到功能型饮料市场开发阶段。
茶与果汁:各有优势
记者:您能否重点介绍一下茶饮料的市场情况?
高彦祥:茶饮料是软饮料市场中的重要一员,茶类产品的市场开发与消费者的诉求息息相关。我国已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而且茶饮料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要。日本茶饮料的长盛不衰,就给了国内企业很好的启示。国内茶饮料市场从1989年开始,历经1998、1999、2000、2001四年的飞速发展时期,至2002年受果汁饮料高速增长的影响,茶饮料产量和销量的增幅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2%的增长率。
目前茶饮料的年销量占国内饮料市场9%,位居瓶装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之后。目前国内销量最好的是冰红茶类饮料和低糖绿茶饮料,都属于加糖饮料,而不加糖的纯茶饮料只在少数大城市热销。绿茶是比较常见的种类,近年来呈增长趋势,新的风味和品种不断出现。比较流行的产品是以绿茶为原料,添加蜂蜜或者茉莉等口味,并且含有较低的糖度。红茶则主要以冰红茶、奶茶和纯红茶为主,风味主要是柠檬。乌龙茶近两年开始大量出现在市面上,主要原因是它的营养价值丰富,具有降血脂等功效。2006年5月28日,广东凉茶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所谓“凉茶”是指用茶叶制成的具有寒凉清热、生津止渴的一种饮料,为了增强功效,又在凉茶中添加一些中草药。如今,喝凉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流行。有人认为,“凉茶”现象体现了岭南传统文化,展示了广东人的开发性和创新性;而其深入人心的“怕上火”的广告语也符合如今人们由于快节奏生活而带来的健康诉求。
记者:我们都知道,果汁饮料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那么它与茶饮料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呢?
高彦祥:的确,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果汁饮料产品也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而纯天然果汁、高果汁含量的果汁饮料将会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果、蔬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其他天然成分,如100%橙汁、100%桃汁、100%苹果汁等。近几年来,复合果汁与果蔬汁在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品种繁多。我国果蔬汁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也非常迅速,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丰富的果蔬资源。市场上的主要口味有番茄汁与其他果汁的复合汁,胡萝卜汁与橙等果汁的复配。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果汁饮料消费量将保持每年4%-6%左右的增长;而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果汁饮料也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功能饮料:后起之秀
记者:功能型饮料应该是新近兴起的一个饮料品种,您能否针对功能型饮料的发展谈谈您的看法?
高彦祥:随着饮料工艺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市场消费也随着世界市场的变化而逐渐进入功能型饮料的发展时期。功能饮料是集运动饮料、能量饮料以及其他特殊功能饮料(如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素饮料,添加中草药成分的草本饮料等)为一身的,为特殊人群提供特定健康营养功能的一大类饮料的总称。1938年第一代功能饮料“Lucozade”出现;1965年,百事运动饮料“Gatorade”问世;而在1987年,第一代能量饮料“Red bull”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功能饮料中运动饮料占68%,营养素强化饮料占25%,其他为7%,如这几年来出现的“激活”、“脉动”、“尖叫”、“体能365”、“劲跑”、“他+她”等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功能型饮料按其原料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蛋白质饮料、维生素饮料、果汁饮料等;按其保健功能可分适宜运动人群服用的延缓体力疲劳饮料,调节肠胃功能的益生元饮品以及适应肥胖人群饮用的低热量低糖饮料,适宜体弱人饮用的真菌类(灵芝、虫草等)饮料。
功能型饮料已经迅猛发展了多年,一些专家认为,这个市场最终将会达到饱和,但是目前市场还处于功能型饮料蓬勃发展的中间阶段。无论在增长空间、创新还是新品牌进入方面,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添加到饮料中的功能型因子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得到更新与加强,如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益生菌、活性肽、活性脂肪酸、矿物质、多糖类等。植物化学素如花青素、番茄红素等被认为是强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能降低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癌症等的危险,具有促进健康的功效,这是目前功能型饮料或果汁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人们对消费的态度逐渐趋于理性和企业对市场的细分,不同的产品将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功能型饮料将和其他饮料,如茶饮料、果蔬汁饮料等一起构建起我国饮料市场的未来。
技术设备:不断革新
记者:我们谈了那么多有关饮料行业的情况,那么,近年来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情况又怎样呢?
高彦祥:技术和设备一直都是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设备技术的不断革新,工艺参数也随之改变,新的包装形式或者新型的包装材料的出现也使新型的终端产品得以不断地发展,所以饮料行业的新产品才会层出不穷,充满新意。
我们还以果汁生产为例,在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步骤有原料的挑选、清洗、压榨取汁、过滤、杀菌与灌装等。关键的技术体现在原料的挑选、杀菌和灌装上。高品质的果汁源自高品质的水果种类,再好的加工设备也无法用劣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果汁。要保证原料的品质,首先就要正确的选择加工水果原料的品种,如果实出汁率高、糖酸比适宜、营养丰富等。另外就是杀菌,通俗的讲,杀菌的目的是杀死果汁中的有害菌,并破坏果汁中的酶使果汁在储藏期内不变质。果汁的杀菌通常采用高温瞬时杀菌和巴氏杀菌。近些年,国际上逐渐兴起了新的灌装技术——无菌冷灌装技术。无菌冷灌装,顾名思义,指的是在严格的无菌状态下进行的冷灌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饮料灌装的最先进技术。采用UHT超高温瞬时灭菌,25°C常温灌装,最大限度减少果汁受热时间,保证产品原有的口味和营养。根据市场及消费者对饮料品质的不断追求,热灌装市场的份额将会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将是前景看好的无菌冷灌装。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引进了这种生产线,如汇源果汁等。
保障安全:品管先行
记者: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关注,作为饮料企业在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
高彦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中国是屡遭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这使中国的食品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为何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危机呢?在危机爆发后,又为何不能有效控制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主要是由于国家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督措施出现了漏洞,原有的制度只关注终端上市产品,严重忽视了产品的原料安全、动物自身防疫安全和生产过程安全。对食品添加剂、植物卫生、农药残留物、转基因生物、食品链污染等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缺乏重点监督。
而政府的严格监管只是一个方面,保障食品安全企业还应该从我做起,科学、理性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企业要从源头抓质量抓安全,对于饮料行业来说,优质、稳定的原辅材料和包装物料是持续生产高品质饮料产品的根本保证。必须采用严格的原料采购控制程序,例如,把所用的原料分成A、B、C三大类,A类原料主要是指比较关键的,就是对产品品质有直接影响的;B类原料是指对产品品质影响不是太要紧的,如饮料中经常用到的白砂糖、柠檬酸等,只要是按照国家生产标准生产的就能够完全达到质量要求;C类原料则是指清洗用的原料和包装材料,对产品的内在质量影响较小。在选择A类原料时,必须由企业统一选择、确认、批准,实行企业大定单制,由企业共同制定年度采购合同,之后由供应商根据各工厂需求量分发;在B类、C类原料的选择上则相对简单一些。另外,对于原料供应商的选择也要制订标准,对供应商的整个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品质控制及质量稳定性进行评定。
对整个生产过程,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因为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产品质量管理逐步提升和追求零缺陷的历史。企业的品质管理需要在业内通过ISO 9002:1994质量保证体系认证、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来实现。
企业品保部门在这方面非常关键,它要负责企业内的整体品质管理工作,包括制订、修订和审批所有的技术类文件,并组织培训和监督执行;对各厂进行品质稽核,针对异常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改善、追踪;定期召开品保工作会议,通报标准化实施情况并总结经验;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及时通报并督导生产部门严格执行。对成品检验和抽样品评标准要同样严格。每个月质量监督部门要从生产工厂和市场进行随机抽样,部分对照样品由公司专业队伍统一品评评审,以充分保证产品统一稳定的质量和口味。通过持之以恒的质量管理,才能规范企业的生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稳定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
记者手记
市场需求的增长带来了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新兴企业的不断诞生,而企业的表现往往又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的饮料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种类也花样繁多,之所以会有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依靠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一方面依靠企业严于律己。与高教授的对话,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科学、理性的管理和运营是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的源动力。
浅谈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3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改革实践 成果
中国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设立较晚,属于发展中的学科。然而,“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饮食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消费品工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中国食品工业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字增长,成为全国第二大行业。山西是传统能源重化工基地,正经历着从“黑色经济”为主向“绿色经济”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绿色经济”中,“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关键一项,食品工业作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行业。但是由于食品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山西师范大学于1989年成立农副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2000年转为食品科学专业,属于学校“十一五”重点扶持学科,这在全省高校办学历史上仅次于山西农业大学。而且在学校办学历史中,本专业曾多次获奖。2004年,“高纤维食品的制作技术”、“汉硒营养掛面的制作”分获发明制作类三等奖、优秀奖;2005年,“高活力阿尔法-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研究”获山西省首届“新晋挑战杯”新东方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铜匠、山西师范大学第三届“挑战杯”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06年,“挑战杯”作品“糯玉米发酵酸奶的研制”获校一等奖;“不同方法对苦荞类黄酮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于《食品科学》发表,并获校二等奖;“绿色食品增白剂在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获校优秀奖。同年,中国蛋品科技大会论文集收录了“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鸡蛋营养苦荞面条的研制”、“醪糟苦荞鸡蛋糕的研制”、“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等6篇“挑战杯”论文。其中,“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获优秀论文奖;“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获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家禽》发表。17年来,经过专科、本科的多层次办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生源数量,可以保障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自2007年起,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个人魅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1 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构建了一个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高起点、高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基础准备阶段形成的各种计划、制度及措施。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大实习、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1.1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改革与创新。大一年级要重点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和专业认识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为普及心理知识的主要渠道,以专职教师为专业形象的主要体现者,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专业咨询热线”,大一新生还可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协会来解决自己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1.2设立第二课堂设立第二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大二年级以“第二课堂”为主要活动平台,学院组织学生按兴趣参加相关专业协会,各开放实验室按规定向学生开放,重点满足学生进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杯、发明制作等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学生可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中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和完善个人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大三年级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主线,师生双向选择,参加有关的科研活动,开展导师“寄读”活动,以校园网络媒体为中介,跨专业选修课程。
1.4综合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员作为综合大实习的指导老师,利用食品工艺室先进的成套设备进行典型食品的生产示范。实习项目包括面包、饼干、饮料、果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通过典型食品生产示范,不但解决了专业课实验中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相关食品生产的实用技术。
1.5加强毕业实习管理,规范论文设计程序。大四年纪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自选主题,完成现场实践性解决生产工艺问题的考核和相关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考核。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2.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应用型能力考核体系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实验人员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来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基本技能、实践成果等,努力经过4个轮次本科大学生的培养,建立完整食品科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根据学校已有的教师管理条例,补充完善“双师型”要求级待遇,完善教师岗位考评、任聘、考核制度,确立以实践性能力为基础的竞争体制。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生和院教学督导组来进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责任心和改革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打分,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实验人员的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来进行,指导教师对实验人员能否及时、全面的提供易损仪器、消耗材料和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好坏等进行评价,实验中心主任对实验人员的出勤、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给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影响其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而影响其学期综合测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次。对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相挂钩。实践证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4.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构建应用型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学院领导和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培养总结,修改培养计划及内容,落实培养方案,撰写论文、论著,申报成果。
虽然在此过程中还有尚待解决的有机统一师范教育与应用专业教育在课时、经费方面的矛盾。但是经过4个轮次本科大学生的培养,建立完善食品科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体系、能力考核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在内的以“立足食品,面向社会,突出应用,强化实践,提高素质,创办特色”。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为重点,以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
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体系。食品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此外,获取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技能类型的奖励2项以上,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5篇以上,出版专著1部,申报校级、省级以上教学改革成果奖。这将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4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2004 年被确定为渤海大学重点特色学科。目前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贮藏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与示范基地——东北基地”(筹)等学科平台。具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一栋6000平方米食品科技大楼供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专用,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
拥有一支50余人的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学术资历丰富、学缘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精神的科研教学队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0%以上。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多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深圳、沈阳、大连、锦州等地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任职,且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部分考上研究生和博士生。
学科目前设有食品安全、水产品贮藏加工、农产品贮藏加工、粮油加工四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学科成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学术论文1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主持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科技成果转让多项。在“立足发展、化特色、科学规划、保障有力”的原则下,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优势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5
本专业为北京农学院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合作项目。采用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教学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项目专业课程均为英语授课和考核,实行在国内学习三年,第四年在英国学习,完成学业者将分别获得北京农学院的工学学士学位和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
作为国内第一个把食品科学和零售管理相结合、跨学科建设的专业,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安全及品质控制、产品开发、食品零售管理、市场营销及商务管理等方面工作,能熟练使用英语,并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逐渐注重选择食品的来源渠道,这无疑加速了现代食品零售业的发展。本专业在培养学生成为高级技术人才的同时,更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就职于国际、国内各类食品生产和商贸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科研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生产管理、品质控制、经营管理、零售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等工作。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6
【专业代码】0814
【内容简介】本专业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与行业监管领域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安全性与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2.掌握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食品工程单元和生产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具有生产流水线
和食品生产设备的运用能力和研究、设计、改进的初步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技术、质量分析和安全性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
有设计和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能力,以及食品分析检验和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
4.5.具有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艺概论食品分析 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 食品工厂设计
【特色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工程训练、食品贮藏加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食品新产品开发,一般安排8-10周【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7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集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1]。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以及我校实际情况,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1 实践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实践教学的管理理念没有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仍然存在着理论教学 “中心化”、实践教学 “边缘化”的思想,工程教育的发展战略以及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对比较陈旧[2]。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实训经历,部分高校长期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大多数是理论在前实验在后[3]。所开设实验仅仅以演示型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普遍缺乏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以及实验内容。
1. 2 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畅
有些高校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与制度,没有统一的教学口径以及培养要求,没有建立健全主要管理负责制[4]。实验实践教学及条件支撑分属不同层次的部门管理,软硬件建设的规划性不强。实践教学计划不如理论教学那么规范,不能做到统一规划,有效监管,有时出现不协调甚至教学混乱的情况。实践教学中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随意性很大,与规范管理存在较大的差距[5]。
1. 3 实践教学活力不足
实验室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师数量原本就不足,扩招以后,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队伍更是难以满足教学需要[6]。目前,有些实验教学队伍知识结构、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不尽合理,造成整体教学水平不高[7]。目前高校中很多年轻教师已成为理论课程教学的主力军,但由于高校政策的导向作用,很难有优秀的年轻教师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员。因此存在实践教学活力不足,教师职业思想不够稳定,致使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1. 4 实践教学存在随意性
部分实践实验课程,可能因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适时开设导致随意删减; 有的实践课集中在接近期末的时间段进行,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会放在理论课的复习考试上,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 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的随意性也较大,主要表现为纪律散漫,操作不认真和应付差事,实验前不预习,实验后不总结[8,9]。
1. 5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实践教学是一个费力和费时的工作,并受到传统实验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实验器材消耗的影响和使用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能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进行一些简单重复性实验,有些实验器材比较陈旧,不适应学科专业的发展; 实验室资源共享程度低,实验设备没有实现共享,师生没有交流,资源配置以及利用不合理[10]。有些不同实验室的某些实验设备存在重复设置,实验内容安排不科学。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2. 1 转变传统实践教学观念,树立先进实践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观念,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行为,培养 “德、信、合、能、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基于基本技能、案例、问题、项目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和问题探究式、自主开发式、团队协作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2 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教育,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加强学生实践实验动手能力的思想意识教育,并系统地开展一系列关于专业的趣味性知识活动,建立相关的活动机制并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引导性措施,以提高成效; 平时加强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参加老师们的科研项目; 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专业开放性实验。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能够自觉自愿地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从而也就会在实验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
2. 3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和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以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产学研项目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一是将人才培养目标、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验课程( 能力) 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等纳入实验教学体系的要素,丰富了实验教学体系的内涵,构建以通用基础实验、专业应用实验、综合提高实验、创新创业实践四个层次和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二是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吸纳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前沿、工程实际和社会应用实践等成果,改进和更新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不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设立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建设与改革基金,鼓励教师将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自己的成熟科研成果和行业企业的应用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并以申请开放基金和创新创业基金、参加学科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中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
2. 4 改革实验 “教” 与 “学” 方式,完善考核方法
一是开展基于基本技能、案例、问题、项目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和问题探究式、自主学习式、团队协作式、引导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经典与现代、虚拟仿真与真实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基本规范养成、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多样化成才。
通用基础实验层次,采用了基于基本技能的 “预习-演示-训练”和 “仿真预习与规范训练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形式。专业应用实验层次,采用了基于典型案例的 “练习-实作-总结”和 “仿真练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形式。综合提高实验层次,采用了基于问题的 “设计-讨论-实作” 和 “仿真模拟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形式。创新创业实践实验层次,采用了基于项目的 “引导-合作-探究” 的实验教学形式。
二是探索与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和考试方法,让考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使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 5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依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引进和接收实验室人员的力度,不断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了高素质高水平博士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 并积极为实验教师创造和提供去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训、进修的机会,加强在职进修以提高业务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有利于促进实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机制,以激励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尤其激励专职科研人员参与实验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研究,推动了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融合,充分发挥了产学研平台人才资源优势。
2. 6 加大实验室及实习中心的开放力度
为适应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教学中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同时开展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时间和实验场地的开放。
实验设备开放: 在设备使用上,中心既开放基本实验设备,也开放中心所有的各种前沿高精尖设备,让学生将这些先进设备的技术引入到实验设计中,提高实验研究的含金量。对学生实验中使用到的设备及其实验耗材免费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对于创新性实验,若要使用特大型贵重设备,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需要预约使用,并办理相关手续。
在保证教学任务之外,所有大型贵重仪器向校内外开放,做到服务科研、教学,并向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提高办学效益。
实验时间开放: 在实验时间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向实验室提前预约,待批准后即可进入实验。同时可向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条件,学生通常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创新项目研究。
实验场地开放: 中心各实验室全部实现开放管理,学生根据预约时间或安排时间进入实验室,在完成一定实验任务基础上,还可开展相关创新实验。不同学科学生也可以实验室为平台,合作申报创新项目,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 7 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和筹建工程实验中心,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组建了健康食品绿色加工团队,团队借助川渝特色食品的行业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研究开发川渝特色食品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川渝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团队将面对行业需要,发挥骨干带动和示范效应,打造川渝健康特色食品的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为健康食品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在筹建重庆市健康食品绿色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将围绕功能性成分提取新技术、川渝特色传统食品的绿色安全生产技术和高新技术开发、食品加工过程优化控制与管理、绿色健康食品防腐保鲜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增加重庆食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长期目标是立足重庆,面向全国。
学生通过团队项目研究以及工程中心实训等,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能力。
3 结语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抓好实践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是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探索有效的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惠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68-70.
[2]于海峰,邵秀芝,崔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5):141,174.
[3]阳晖,张敏,韩宗先.创新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32):187-189.
[4]严奉伟,高梦祥,王晨,等.强化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4):89-92.
[5]郭元新,李先保,李凤霞,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改革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2):108-110.
[6]李昌文,景建洲,纵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8-59.
[7]易有金,邓放明,李宗军.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8]杨国良.谈工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面[J].实验室科学,2006(4):8-9.
[9]陈忠一.提高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2):75-76.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8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学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91-02
针对我国目前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农业产业结构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附加值是我们目前农业发展所欠缺的,同时还需要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保证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未来,食品工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国际农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所以为了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高等本科教育规章制度,加强专业性人才的素质教育,深化教学体系改革,使的学生的专业技能主动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适应性、潜力性、工程性的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实用型技术人才是我国食品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教育大纲的规定,我国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學与工程专业发展集中于理论性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对国内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发展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多所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具体教学计划,对素质教育及人才培养有关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我们的了解到每所高校根据教育大纲都制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了科教学的最低教学标准,其中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并且要求学生选修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课程、市场学、企业管理等经济课程、计算机、统计学等管理学课程,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方法、交流表达能力及团队精神。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改革
虽然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做出了改变,但是仍旧解决不了最为根本的问题,多数学生都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上的学习,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学生个人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生的个人能力皆是单方面发展,并未得到综合性的发展,这是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制度中最重大的缺陷,为了培养全面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明确学生你的专业的发展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们网络调查得知目前应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认知,其中多数企业表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是比较差,对于上级分配的工作显得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食品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大,这表明我国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出去就业,但是实际能够适应工作的人相当的少,所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现代食品产业与传统的食品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传统的食品产业是面向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但是现在面向的是食品科学产业,除了传统食品加工就业领域以外,食品配料及添加剂企业、食品超市、连锁餐饮企业等都是大量招聘食品科技人才,为了不同类型的食品行业的人才需要,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人才发展对实际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培养适应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满足市场对食品产业人才的需求。
2.2 优化教育体系结构,保证科学性教学方针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综合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全面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主干课程,应该需要每个学生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所实现的,同时确立了专业基础课和其他社会学科基础课之间相互交错式学习,建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全面的培养计划,
转变原教学体系培养工艺和工程类型的人才的目标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设置了社会科学模块,经济学科模块,人文科学模块,促进全面人才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避免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单方面发展的状况,开辟以食品科学为主,各类社会科学课程为辅的综合培养方案,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与外界发展实际结合,培养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等等,使得毕业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工作模式,并且还增设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的工程技能实习和食品工艺实验训练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锻炼实际的操作能力,避免出现理论性人才。
2.3 促进全面发展,加强合作交流意识
当前这个时代中,社会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是十分的重要的,为此我们结合实际的市场行业,对学生开展实际操作实践,同时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学生实习进行了针对性的规划,使学生充分认识食品工艺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单元操作以及生产工艺,对实际食品工程技术发展状况有个实际的认知,这对毕业实习工作是十分的重要的,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对社会变化能够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3 结语
针对目前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人才的培养的目标了,为了能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学勇.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摘要)[J].食品工业科技,2006,8(26).
[2]黄文.高等农林院校食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8,8(16).
[3]王薇.加人WTO后中国食品工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中国科技成果,2012,12(12).
[4]段雪辉.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12).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简史 篇9
《漢書》雲:“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上古之“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蓋天下蒼生,夫禮之初,莫不始諸飲食。老子以烹小鮮喻大國治,融以四歲之齡,讓梨於兄,皆出食禮。吾農業學府,農乃立校之基,農興皆以食觀,故有食精則人昌,人昌則文盛,文盛則致禮一寓,此為我院創立之始願。
甲子大吉(1984年),民多餘糧,慮糧之精進,惟有食宜,是時見機而觸,丙寅(1986年)之年設“農畜產品加工”之業以充畜牧獸醫系,位為我校之東隅(庚辰2000年回遷校部)。越八載,應南巡之風迎市場之浴,順勢時潮,曆吉日乎吾將行,甲戌(1994年)新曆六月二十日,與農業工程系下“農副產品加工”業者並為食品科學系(丙戌2006年更現名)。時年九月複學,首招四年學制之“農產品貯運與加工”本科專業及三年學制之“農副產品加工”專科專業,合青衫六十人,教員一十四名。上官新晨、朱峰皆以副職之名掌全系政務黨務,是為我院開池掘井之源本。
乙亥(1995年)新曆八月三十一日,金永忠拜吾系總支書記;九月十三日,上官新晨擢為主任。屆創系一年餘,我系黨政體制皆俱齊備,金永忠領全系之黨務,朱峰輔之。上官新晨為政務之首輔,魏國維,徐明生,張秋根三人次之。後因發展之變,人員逐一有調。丙子年(1996年),朱峰,魏國維,張秋根三人自系調出;戊寅年(1998年)十月六日,系主任上官新晨授學校副校長位;當月,餘清華任系副主任。乙卯年(1999年),董開發進系副主任。千禧庚辰年(2000
年)餘清華轉總務處職。辛巳蛇年(2001年)五月十四日,徐明生加系主任銜;六月二十日,金永忠調經貿學院總支書記;同年,黃占旺任系副書記。壬午年(2002年)黃占旺兼系副主任。乙酉年(2005年)黃占旺陟系總支書記;王蘭為系副主任。丙戌年(2006年)王蘭移校工會職。庚寅年(2010年)高鵬任院副書記。辛卯年(2011年)王文君進副院長。壬辰龍年(2012年)三月五日,蔡海生升院書記職,黃占旺徙工學院書記崗;董開發改副調研員;當年夏,吳國平任副院長。環自乙亥年(1996年)學院黨政各職充盈不期一年,變易常常,曆十六春秋後才得完覆,雖如此,然其位其崗其責皆順水而行之而未有偏誤。
吾院之發展,重精藝而不苛數量。自甲戌(1994年)招生始,始唯“食”而文。丙子年(1996年)增“食品工程”本科、“食品科技與貿易”專科專業。後據國家專業目錄調整,庚辰年(2000年)原“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及“食品工程”合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其後業已成吾省特色品牌及重點學科。辛巳年(2001年)謫“食品科技與貿易”專科。甲申年(2004年)增“食品品質與安全”、“輕化工程”兩專業,與“食品科學與工程”起,相輔相成,你中我存,我中有你,形和諧共濟之格局,皆以培育化學、生物、技術、品質、檢測等為目標之專門人才。自癸未年(2003年)吾院喜獲“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點”後,丁亥年(2007年)收“農業推廣碩士”之“食品加工與安全”碩士點;校慶七十年際,學院再入一“工程碩士”(食品工程專業)專業學位碩士點;辛卯年(2011年)更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自吾院本碩各專業厚實背景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為贛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後,“食品科學
與工程”更晉為我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農產品貯藏加工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其教員隊伍譽升省級教學團隊之榮。
梅貽琦大師曾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今餘人評一學府,盡以教授量為首衡。吾院創立之始,惟一副教授,為舉校高知教員之一百五十二分之一,實乃一布衣小系。然吾院創始之諸君,甚曉人才乃務本之道,縱橫一十八載,無畏路遠之多艱,不懼稼穡之不易,引送相容,屯餘車其千乘。凡全院專職教師三十人整,教授五人,副教授者一十四人;教輔人員六人,其研究員一人,高級實驗師兩人;至碩士者一十四名,執博士之耳者一十七人,學校特聘崗之“未來之星”先後達六人,而此絕非徒其虛表之名也。遙想吾院創業當年苦楚之際,上官新晨旋以講師身份研發之“黑米乳酸飲料”即達國內先進水準。丙子年(1996年)自上官新晨、徐明生諸君對“雙歧桿菌”之研發始,盛得首長肯定為中國最好酸奶之“三康”酸乳。其間,學院開發“森林飲料薏仁汁”、“薏仁乳酸”成果轉至他企;至癸未年(2003年)學院入囊“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點前,上官新晨之“葛根品種選育高產栽培及開發應用”、“銀杏葉黃酮工業值提取及產品”、“納豆激酶發酵微生態食品的研製”、“青錢柳綜合利用及產業化”、徐明生之“火腿發酵微生物分離及發酵工藝”、陳衛平之“發酵早秈米琥珀米生產工藝”、“全汁青梅酒生產工藝”、王文君之“不飽和脂肪酸雞蛋的生產”、閔嗣璠之“奈李早結豐產穩產栽培技術”或受省部廳級經費資助、或被鑒定、或受獎勵、或昇華產品,繼激發全院教員之科技動力。眾以博觀約取之態,厚積薄發之勢,苦心求真,揚吾院“求實”之精氣,弘吾校“抱樸”之
靈魂。上官新晨領銜之“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獲批江西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翌年,其“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晉為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更有五位教員一舉拿下六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錢柳”的多年推敲則勇摘我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之殊榮。至壬辰年(2012年)仲夏,學院合一十二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一十六項省部級科研專案,科研經費逾八百萬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个人简历 篇10
姓 名出生日期1972-03-07
性 别男婚姻状况已婚
身 高160厘米体 重52公斤
求职意向描述
应聘岗位厂长/副厂长|生产管理|品质管理
岗位描述厂长、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品质管理]
工作经验10年期望月薪
教育背景
毕业学校四川轻化工学院最高学历本科
专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电脑水平优秀
外语语种英语外语水平一般
教育历程1991年---1994年四川轻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作简历
食品专业本科,十年工作经验,从事过饮料、纯净水、冰淇淋、乳制品、速冻调理食品、芦荟软包装罐头生产管理,品管,产品开发,生产许可认证等工作,曾主持ISO9001认证、QS认证,有丰富的体系建设、现场管理、员工培训的经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个人简历
,
个人能力及自我评价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篇11
[摘 要]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研究生单一导师培养模式缺陷的分析,结合导师团队制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阐述了导师团队的构建和管理,提出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导师团队制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强,在参加科研项目的级别,发表论文数量、层次、获奖,申请和获得的专利等方面均比改革前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导师团队 研究生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57-02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导师培养指导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趋势,带来的弊端日益凸现,已成为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国内外发展趋势及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规律表明,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团队模式将是今后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主流趋势。因此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单一导师指导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导师精力有限
首先,在高校中,多由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这个任务很繁重,而有的导师还担负着学校或学院的重要行政职务,用于培养研究生的精力有限,研究生不断扩招,更使部分导师显得力不从心。其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果碰到导师出差或高访,有的时间可能达到一年,研究生在这一阶段就缺少指导,基本处于“放羊”状态,有些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
(二)导师知识结构局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的复合性日益明显,单一导师的研究领域相对固定,其对研究生的专业指导必然受到其知识结构的制约,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往往涉及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品质与安全、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及深加工等各个方面,一般来说,导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具有深厚的学识,但对其他方面的知识面难免有局限性。因此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使研究生单一导师的指导模式难以适应。
(三)难保紧跟学科前沿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但单一导师往往受到教育理念、外语水平、年龄、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限制,有时很难及时追踪所在学科的前沿,加上部分研究生导师没有课题或者课题陈旧,无法给学生较高水平的指导,使研究生论文选题往往不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难出优秀的学术论文。
(四)研究生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
单一导师指导模式下的研究生,其科研活动严重依附于导师,主动性和竞争性不强,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不足,研究生各自在导师的实验室做研究,合作精神淡薄。
面对汹涌袭来的研究生扩招大军和社会对研究生需求的变化,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单一导师指导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限制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的构建与管理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团队的构建
2009年以来,根据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特色和优势,逐步建立了粮食储运工程与技术、粮油质量与品质控制和粮食深加工与功能食品等科研团队,在指导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自然成为学生的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核心层的学术带头人、中圈层的学术骨干加外圈层的研究人员(主要是青年教师)构成的“三圈层”结构模式。学术带头人由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高学历、高职称、教学带教经验丰富且在其研究领域取得较大成就的教师担任。团队成员可以由与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一是校内合作导师团队模式是通过对学校内部导师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应对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如有些团队中就有化学、物理、计算机专业和管理类的导师;二是校际联合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如有些团队中吸收了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兼职导师,这样可整合社会的教育科研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产生极大的协同效用。
(二)导师团队管理制度的建立
团队是建设的主体,是利益的分享者、风险的承担者和工作的实施者。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团队能够有效运行的保证,使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特长都能够得以发挥,使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能够得到提高。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有:一是倡导学术自由。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允许各种不同学术思想进行交流、碰撞,尊重但不迷信学术权威。二是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学科带头人是导师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其把握团队的大方向,负责制订本团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协调团队的资源配置与使用。团队成员应协助完成研究生的指导。三是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在团队内进行学术讨论和讲座,指导团队的科学研究。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支持导师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赴海外进修和访问,进一步促进导师及时更新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四是强化团队导师考核。为了加强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更好地适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每三年对导师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聘期是否聘用的依据,从而形成导师团队的优胜劣汰机制。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实施效果分析
(一)提高了导师团队的学术水平,获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各导师团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要求各团队的导师和研究生都要参加,并积极发言,这既是展示导师学术科研水平的平台,也是培养研究生的过程。这对团队导师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其自身不断努力,追踪学科前沿,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通过与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的合作,青年教师能尽快补充知识,增长经验,加快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加速成长,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导师团队梯队。通过学术交流和碰撞,整个团队的科研思路得到了拓展。近几年,导师团队及所带的研究生协作完成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18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15篇,获得专利28项,我院作为“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完成单位之一,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粮油食品绿色精深加工技术”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粮油食品功能与安全”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二)提高了研究生的管理水平,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中,导师仍然是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起主导作用;导师团队则是全过程参与研究生的培养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听取、审议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定期汇报与检查论文进度和答辩。论文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位论文的水平,是确保高水平论文的首要环节。因此,导师团队要就学生选题的先进性、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及设计方案进度安排进行讨论和审议,并提出建议。学位论文的定期汇报与检查,主要是了解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利用导师团队的力量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对未完成计划进度的研究生提出批评,督促整改,限期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是保证培养质量的最后一关。为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团队各成员应认真审阅每一篇学位论文。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使研究生在综合的科研氛围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其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并学会在团队中合作和生存。
(三)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可以让研究生和不同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的导师在一起合作,使研究生较为全面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多学科知识,打开他们的学术视野,感受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增强其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避免了以往单一导师指导模式下研究生缺乏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原来分散在各导师研究室中的实验器材实现共享,充分保障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活动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科学研究成果的创新。导师团队制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强,在参加科研项目的级别,发表论文数量、层次、获奖,申请和获得的专利等方面均比改革前有明显提高,获得了用人单位的积极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参 考 文 献 ]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23-24.
[2] 缪燕平,肖天贵,何建新.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0):32-34.
[3] 付晶坟.牛津大学导师制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6(7):28-30.
[4] 倪艳波,张立霞,金昌沫,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3):54-57.
【烟台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推荐阅读:
食品工程与轻工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09-02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10-18
2023华中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企业管理专业真题08-09
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科培养要求07-24
烟台大学大学生活总结09-08
烟台大学专升本07-07
烟台与文明同行征文10-0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