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2024-10-18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精选13篇)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1

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专业考研经验贴

一、学习规划

在我们做任何重要的事情之前,我们都需要对其有一个划。尤其是在考验阶段,一个清晰完整的规划会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有条不紊。我们需要设立一个个的小目标,分阶段的完成各个部分的学习任务,这个规划不需要太过于具体。

二、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决定你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因为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有着些许的不同,有些人适合徜徉在题海当中做大量的题目;有些人更适应有老师带着。当然所有的学习方法当中都应该有勤奋、优秀的学习资源、良师益友等。

三、公共课复习

1.数学

(二):开始准备数学一定不要自己抱着一本书啃,应该结合一些考研名师的视频比如说张宇,汤家凤,李永乐等,这样学起来会轻松很多。

2.英语

(二):英语前期就是背单词,结合视频一起背,到了8月开始做真题,真题要细细品尝,慢慢琢磨。

3.政治:8月底开始准备就行。只要跟着一个有意思的喜欢讲故事的老师就行了,因为知识点就那些,变化不大。但是后面做题压题得跟着肖秀荣。

四、专业课

专业课的复习也不需要过早,7月中旬开始就可以了,武汉理工大学的专业课分为三个不同的方向1无机非金属材料,2金属材料,3高分子材料。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要在靠谱的机构那里,让老师指点哪些重点章节主要是历年真题,这里插一句,我专业的话报的新祥旭一对一,如果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报班。

我选择的方向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初试科目是材料科学与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简称材科基。

进行复习时先以每章为单位,先看下资料里的笔记,看完后可以对某一章节有一定的把握,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弱项,然后再翻看书本,在书本中找出笔记对应的内容认真阅读并理解,当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中传考研联盟【zckylm】

看过一章笔记和课本的对应章节时,把课后习题做一遍,然后依次类推把这本书看完(关于相图另说),做这些题时可以翻书,主要是为加深印象。第一遍不要求快,也别太慢,主要是让你知道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另外资料里的题不要只看一遍那样没一点效果。进行第二遍前看几年真题,大致了解下什么题型可以翻书做做,做到心里有数。第一遍时可以有于些难点疑点,但是要重点标记出来,进行第二遍时首先要把每章复复习一遍,复习的同时重点理解那些难点,然后再看结合资料里的题,这次看题不必答得非常精确,要能把知识点都get到,然后这样再把书本过一遍。第二通结束后不要求能准备做出题目内容,但是必须理解本书的内容。

然后进行第三遍,第三遍仍然以章节为单位,把每一章的考点都背背,然后把资料里每一章的题目都要背背。第三遍结束后做到基本上能不看书独立答题了,这时候可以做真题了,把那些真题都做做,然后再背背就可以。真题做完后,每天还要复习课本,把课本知识点背背,要保证再考试前课本能背上3遍以上:资料里笔记里的知识点很全,根据这些知识点在书本中找到内容来背,这样更便于理解。专业课不止要背,还要写,真题最起码独立要写两遍。概括性的题目就是要在理解基础上多背多写。

课本中会出现一些推导公式,最好能独立推导几遍,然后也要背背,特别是一些比较偏的推导公式。

关于相图,主要是理解,需要背的不多可以单独列出来来复习,多多理解相图后,个别内容也要背下,然后把所有真题的相图都做做就可以,专业相图也是有可能考的。

真题一定要多看几遍,做真题时自己一定要了解真题的难度、相比较以前年份出现的新题型、考试内容结构(知道哪个章节相对来说更重要)专业课时间一定够用,可能会有一些偏的题目,但是都离不开课本,所以课本还是最重要,一定要多把课本过几遍。

五、复试

武汉理工大学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先进行笔试,在进行面试。

笔试和初试一样也是分为三个不同的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我选择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在武汉理工大学的笔试不再提供参考书目了,这就更加的考验个人的综合能力,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材科基和材料测试方法上,材科基是万金油什么都涉及,只要材科基能够融会贯通一般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每年的笔试都会有几道题目题目是关于测试手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中传考研联盟【zckylm】

段的,所以各种材料测试技术要能够熟练掌握,包括原理方式有什么用等等。材料工程基础中的一些名词解释概念也需要大概了解一下,虽然这两年没怎么考但是之前的笔试中都有相关的题目。主要还是材科基,这个太重要了需要认真对待。其他诸如材料物理性能有时间就记一记,因为现在题目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多点知识储备还是更好的。

关于面试,武汉理工的面试还算是比较轻松的,先是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就是老师提问了,老师提问最多的就是毕业设计的方向,或者是学了什么课程之类的,不会问太过于深奥的问题,只要实事求是就好了,不要和老师抬杠,也不要觉得自己是对的老师是错的,然后礼貌一点就行了。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老师不会有所谓歧视,考进武汉理工的研究生当中二本学生是最多的,这一点完全可以放心,很公平的。

祝大家能够顺利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中传考研联盟【zckylm】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2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0 引言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 由于生源质量的下滑和学生一进校就感受到的就业压力, 许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首先就是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 这门课程学起来难不难。基于这种出发点, 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工科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上课不专心听讲, 课后不复习, 作业不认真, 在网络上搜寻答案, 学习效果自然不明显, 对大学物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而影响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 进而影响其全面发展[1]。

我们执教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物理学课程已四届, 每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大学物理的教学里体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细致分析, 在教学中穿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 不仅使学生自觉或自发地认识到大学物理的重要性, 而且大大提高了大家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 培养了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的热情和对未知专业知识的渴求。

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位置, 然后以电介质极化理论为例, 分析它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结合点,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并对大学物理与我校工科专业的结合作了出展望。

1 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位置

目前我们将大学物理设置在大一, 先修课程只有高等数学, 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有物理光学、光电子技术基础、激光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有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显示技术等。从课程设置的关联和大学物理课程本身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处于基础性位置。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一些物理现象, 掌握大学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熟悉大学物理理论体系的一些基本实验。

鉴于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基础位置,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分析一些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时, 经常将物理现象与激光技术、光通信、光电检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引导同学们一起讨论是否可以用相同的物理原理解释, 激发大家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对基本物理原理和概念的学习热情。

2 大学物理中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2.1 极化理论与激光变频

大学物理课程中讲到[2], 在电介质内任取一小体积元ΔV, 没有外电场时, 该体积元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pi=0, 当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被极化后, 该体积元内分子电偶极矩矢量和∑pi≠0.为了定量地描述电介质的极化情况, 定义电极化强度矢量 (简称极化强度) 为

P为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pi越大, 电介质内各个分子电偶极矩排列越整齐, 未被抵消的成分越多, P越大。反之, 则P越小。无外电场时, 各分子电偶极矩的取向杂乱无章, 相互抵消, ∑pi=0, 因而P=0。可见, 电极化强度P是一个描述电介质极化强弱的物理量, 反映了电介质内分子电偶极矩排列的有序或无序程度。

电介质的极化虽由外电场引起, 但因极化电荷对外电场有影响, 因而极化后, 介质中的总场强应为外电场与极化电荷激发电场的叠加, 而P则不仅与外电场, 而且与总场强有关。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 当光波在介质 (晶体) 中传播时, 光频电场会引起介质的电极化。传统光学只考虑线性光学现象。也就是说, 对各向同性电介质, 每一点极化强度P的值与光频电场强度E成线性关系, 即:

这里, 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

对于各向异性的晶体, 有:

式 (2) 中, χij为晶体的极化系数;i, j=1, 2, 3

当课程内容讲授至此, 我们可以拓展[3]:在激光出现以前, 当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不会出现其他频率的光。而两束以上的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光波之间也不会发生相互作用, 服从独立传播原理, 不改变各自的频率。当它们在介质相同区域相遇时, 则服从线性叠加原理。诸如:光对于介质的折射、反射、衍射、散射和双折射等现象。但介质的电极化强度与光频电场之间的关系, 除了线性关系之外, 还有非线性的高次项。非线性光学产生的原理可作如下解释: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分子中的电子被束缚在原子核的周围运动, 如果外加一个电磁场 (光也是一种电磁场) , 则这种运动将受到扰动, 如果外场是一种谐振场, 则电子会产生和外电场相同的谐振, 正负电中心不重合就诱导产生了一种“极化”, 从而产生诱导偶极矩P。激光出现后, 由于它的光频电场极强, 光频电场的高次项便对晶体的电极化强度Pi起到了重要作用, 晶体的电极化强度Pi与光频电场Ej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正幂级数关系, 即:

式 (4) 中, χij为晶体的线性极化系数 (或称线性极化率) ;χijk (2) , χ (3) ijkl, …分别为二次项、三次项、…的非线性极化系数 (或称非线性极化率) 。各项系数的数值逐项下降7~8个数量级;ω1, ω2, ω3…为不同光频电场的角频率。

通常, 一般光源的光频电场强度Ej较小, 这样高次项的电极化强度都很弱, 可以忽略不计, 只用到式 (4) 中的第一项, 即式 (3) 。而激光是一种具有极强光频电场的光源, 式 (4) 中第二、三项等非线性项就可产生重要作用, 可观测到不同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晶体的极化率将不再是常数, 而是光频电场的函数.将晶体的电极化强度对光频电场取一阶导数, 可得出:

由式 (5) 可知, 晶体的线性光学性质只是与χij (1) 有关, 而χijk (2) 及以上的非线性高次极化项, 可引起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在式 (4) 的各非线性高次极化项中, 二次项χijk (2) 所引起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最为显著, 应用也最为广泛。式 (4) 中二次项可写为:

式 (6) 中, Pi (2) 为二次极化项所产生的非线性电极化强度分量, χijk (2) 为二阶非线性极化系数, ω1, ω2分别为基频光的角频率, ω3=ω1±ω2, Ej, Ek分别为入射光的光频电场分量。

当ω3=ω1+ω2时, 所产生的二次谐波为和频;

当ω3=ω1-ω2时, 所产生的二次谐波为差频。

和频和差频统称为混频 (如图1) 。

当ω1=ω2=ω时, ω3=ω1+ω2=2ω, 则产生倍频光 (如图2) 。

2.2 其他知识点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对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 我们可以从光和信息两个层面对其他很多物理现象进行阐述和讨论, 体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4,5]:如光的全反射现象是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广泛应用的光纤电场量传感器, 是基于这一原理实现的;磁致伸缩效应或法拉第磁光效应是光纤磁场量传感器的工作基础;帕尔贴效应是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的关键技术。

我们在大学物理课堂上强调红外、可见光、紫外等光频电磁波, 讨论它们的产生、发射、传输、接收和检测等, 介绍光通信、光检测等相关专业方向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这样不仅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光”与“信息”这两个基本特色,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 而且学生对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信心大大增强, 同时也提高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中的前后一贯性。

3 结论

本文以电极化理论为例, 在讲解大学物理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或外延的方式, 寻找与光信息专业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点, 通过教学实践, 使光信息专业大一的本科生对专业产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 树立继续学习本专业的信心。近四年的教学证明,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主动体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不仅实现了预期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目的, 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 如化工、生物专业的学生认为热学与专业课程联系最为紧密而力学和电磁学往往与专业联系不大, 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认为电磁学联系最为紧密而力学、热学、近代物理部分与专业的联系相对较低。因此,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 应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对物理学的各部分内容有所侧重和增减教学内容, 使学生明确感受到物理与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 使物理教学兼顾专业基础课教学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少光.大学物理教学与理工科学生学习现状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7 (40) :73-75.

[2]罗益民, 余燕.大学物理[M].2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3]张静江, 宋淑梅.非线性光学与光学教学[J].大学物理, 1999, 18 (5) :35-39.

[4]张智伟.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专业渗透的新思路[J].科技信息, 2012, 23:207-238.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新能源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19

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提高创新能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一批拥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才能不断地提高综合国力。一个民族想要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依靠一群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正是由于不断的创新,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向前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日益严峻的问题的关键就是走改革创新的道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把握住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和挑战,要在未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对当前的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

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未来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经济竞争的严峻形势要求中国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较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仍不高,因此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新能源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科学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已上升到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为提高综合国力,必须提高其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必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大学生群体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如何将大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挖掘出来是目前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质量人才的标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也成为了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想要打造高校品牌,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得到提升,高校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质量地培养创新人才。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新能源作为优先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的通知》。作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新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受到我国高校的高度重视。2014年,南京林业大学在广泛调研其他高校新能源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优势,开设了以生物质能源利用为优势和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新能源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生物质能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新能源,关键在人才。培养新能源领域创新人才已刻不容缓。

2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2.1创新意识不高

在一般教育模式中,知识传承得到重视,而知识创造可能被忽略。在这种教育模式束缚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进入大学以后沿袭了以前的学习模式,重视对课本知识的吸收,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获得更高的文凭和相关的证书上,在校时间里忙于记住课本的内容,应付各种常规化考试。忽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造成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受到了压抑,导致他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创新活动也缺少深度和广度。

2.2创新文化氛围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氛围不浓,课堂教学内容多以课本为主,知识更新较慢,与国际前沿的结合和边缘学科的交叉都很少,这使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得不到很大重视。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课程设置中。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考核缺乏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以书面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高低的传统评价机制,忽视了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忽视了考察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因此,大学生主动参加科研创新的热情不是很高。

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3.1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将它上升到关系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高度。政府不断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政策,建立专项资金来扶持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各界也不断营造创新型的社会氛围,鼓励和支持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应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前列,既了解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也能预测未来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应遵守“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也需认识到创新能力是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了解国际前沿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整合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以不求高精尖但求适应力强,不求面面俱强但求有特色为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在某些领域拥有突出的创新成果的新时代大学生。

3.2搭建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

针对学生自身的基础和意愿,高校应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机制,构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

参照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组建学生科研团队。以教师领导创新项目、学生自主创新项目、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为载体,搭建与新能源专业紧密结合、与新能源企业发展紧密关联的科技创新平台。例如,通过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创业就业基地,为高校老师和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创造平台,促进新能源学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养新能源学科创新人才。此外,鼓励大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各级大学生竞赛活动,使大学生们更加投入科研创新活动中,形成乐于创新的校园氛围。

3_3加强创新能力评价

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纳入人才培养考核内容,将发明、专利、设计和科技竞赛活动等纳入学生的期末考核中。创新学分制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有突出成就的学生,在就业、升学、推优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高校考试方式的选择要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宗旨,做到既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又考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4

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的专业课复习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进入考研复试之后,自身的的实力和成绩是最重要的,虽然考研复试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还是把复试要求的内容复习好,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是前提。

2、在复试开始复习之前,多联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的研究生,多咨询一下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专业复试复习经验,毕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复试,只有多向已经考上了的研究生咨询复试经验,才可以让复试变得更有把握。也可以通过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考研群进行交流复试复习经验。

3、查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落实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的复试流程,甚至不同的方向复试的流程和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一点落实好,如果学校官方网站上没有公布,也可以打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研招办去落实复试流程。

4、复试的注意事项也要提前好好准备一下,比如注意礼貌、穿着礼仪、导师喜好、专业素养等等很多方面,一定要把这些注意事项好好的准备一下,做到有备无患。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5

材料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

根据我院的招生计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复试分数线划定如下:

材料学:总分≥355

材料加工工程:总分≥355

材料物理与化学:总分≥355

2.浙江大学

复试要求在满足浙大复试分数线的基础上: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总分在357分以上(含357分)者可以参加复试;

高分子材料:总分在352分以上(含352分)者可以参加复试;

3.清华大学

各科及总分达到以下分数线的考生可以参加复试:

政治:50;外语50;数学80;专业课80;总分315

4.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学院复试分数线

总分:300分;

单科:政治:45分,外语:45分,业务课一:75分,业务课二:75分;

5.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各专业差额复试成绩要求

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320(47478080)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 305(47478080)

6.中国科技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专业材料学

英语50

政治50

业务课一80

业务课二80

总分335

7.四川大学

材料学院2009年硕士生招生复试通知

凡理科成绩总分达到295分,其中单科成绩不低于45分(总分100分)或68分(总分150分);工科成绩总分达到29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42(总分100分)或63分(总分150分)的报考我院各专业的所有考生(统考生,联考生,单考生)。

8.南京大学

复试分数线 遵照南京大学二〇〇九年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二〇〇九年硕士生(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试分数线总分为364分;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6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包括分子束外延沉积系统、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系统、双室磁控溅射沉积系统、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铁电参数测试系统、INOVA 600 MHz液-固两用核磁共振谱仪、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等样品制备和测试设备。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乳液高分子材料、功能性聚合物合金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和无铅铁电压电材料等多个方向。具有博士生导师10名。http://matsci.hubu.edu.cn/content.asp?id=279

一、调剂专业及名额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功能材料、铁电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及薄膜材料。名额:10个。

二、调剂基本条件

凡考生报考第一志愿为材料学科0805相关或相近专业,考生本科专业为材料物理、物理学(光学、凝聚态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考研初试分数上国家 A 类工科地区线,身体状况良好;英语水平达到四级,能够按时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均可申请调剂。

三、调剂方式

请将个人预调剂信息表及个人简历一份发至材料学院邮箱:766807252@qq.com。联系人:何老师,高老师

办公电话:027-88661729,***。

请考生随时注意湖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调剂信息,并在指定时间内通过教育部网站统一调剂。

四、调剂生待遇

1.除每学年享受学校规定的奖学金外,优秀学生还可享受导师资助生活补助费;

2.研究生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学院另行奖励。

收到考生的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及时回复。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7

四川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以下简称高分子专业) 于2006年开始单独招生, 至今已经毕业了三届200余名本科生。基于学校工科的背景,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 以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为依托, 我院高分子专业方向偏重于耐蚀高分子材料, 属于应用型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 我们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就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毕业生产实习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校高分子专业基本实现了“主干课程规范化, 选修课程特色化, 实践环节基地化”的教学运行模式。实践教学平台由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内实践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 等;课外实践主要指学生参加的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 如参加学科竞赛、科研活动或专业调研等。在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 我们不断地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调整, 使整个体系更为合理, 如表1所示。如增加了“社会实践”这一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的认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使他们在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后, 进一步加深对高分子材料腐蚀与防护的理解和认识, 在调研中, 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操作技能的示范者, 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者和实践教学结果的评价者, 所以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有较宽厚的理论知识、有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贯重视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隶属材料系, 现有专兼职教师14人, 其中教授4人, 副教授及相当职称4人, 中级及以下职称6人, 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高达到70%, 而新引进博士签约要求必须到相关公司接受至少1年的锻炼。除此之外, 我们还进行以下方式对实践教学教师进行培养:

第一,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每一位新引进的实践教学人员, 都要指派一名政治业务素质好、教学严谨的老实践教学人员作导师, 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制订培养计划, 监督青年教师的跟班听课, 加快熟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第二, 采用多种形式, 加强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培训形式包括职前教育、技能培训、内部培训、外派培训和自我培训等。

第三,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和奖励机制。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技术难度等条件, 实行不同的考核、奖励制度。另外, 实验教师的考核和奖励, 还将实验室的管理、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纳入考察范畴。

三引用案例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 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 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3]。防腐蚀工程这门课程以实践为主, 教师以经典实例为中心, 构建腐蚀模型, 进行腐蚀原理、腐蚀规律及防腐蚀措施的教学时, 与目前的热点相结合, 让学生参与讨论, 或者课后查阅相关文献, 第二次上课时再进行讨论。

例如:在讲腐蚀种类时, 可以举下面的例子:某厂储存室温70%氢氟酸的容器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制作。根据腐蚀试验资料, 在非氧化性酸 (如盐酸、稀硫酸、氢氟酸) 中高密度聚乙烯是完全耐蚀的。但容器使用两年后开始发生泄露[4]。教师举出这个实例, 让学生分析高密度聚乙烯腐蚀的原因。同时, 针对此案例, 布置作业, 让学生总结高分子材料腐蚀的种类和原因及其防腐蚀的措施。

四专业教学实验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高分子专业是应用型专业, 实验教学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注重全面素质培养, 促进创新意识养成”为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从过去的知识技能型转变为能力培养型。实验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启迪他们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 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学到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了避免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附属的局面, 发挥出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内容和模式的革新, 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两个部分, 均开设在第7学期, 这个时候, 学生理论知识基本过关, 基于实验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加深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基础实验主要以演示、指导操作性实验为主, 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使学生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 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及处理、得出实验结果等全过程,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和严格、细致、整洁的良好实验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开设基础实验的大型仪器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扫描探针、综合热分析仪、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 让本科学生亲自参与大型仪器的操作, 这在全国高校中都不多见。

专业实验按照“制备–表征–应用”“一条龙”式的思路设计, 并与生产生活挂钩, 包括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环氧树脂的制备、静态法测定聚合物的温度-形变曲线、漆膜的制备及干燥、玻璃钢手糊成型工艺实验、梯形槽实验、阴极电流效率的测定等, 实验内容既包含了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知识, 又包含了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基本理论及实践内容, 进一步加深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实习环节

实习是理工科专业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通过实习, 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 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高分子专业的实习环节, 安排在教学实验之后, 包括毕业实习、生产实习两个环节, 实习的方式有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

生产实习仍然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 即学校购买高分子材料合成和腐蚀与防护仿真教学软件, 学生在学院机房完成, 时间2周, 并撰写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习, 即去工厂公司进行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教学方式原则上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鼓励部分学生自主实习。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 大型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方式几乎都是“只准看, 不许动”的参观实习, 但接纳人数较多;私营企业可以放手学生实际操作, 但容量有限。因此在实际中, 我们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不同的企业, 轮流交叉进行。实习时, 要求实习单位安排专职人员介绍安全生产规范、生产车间, 实践操作规范等等,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生产, 加强理论知识的联系, 极力避免校外实习的形式化。

自主实习一般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大多数是签约的单位。自主实习不是学生个人的行为, 指导教师也不能流于形式。实习指导老师针对实习岗位进行指导, 在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的同时并征得家长的同意, 申请书加盖单位公章之后, 交与实习老师签字并核对相关信息之后交与主管教学院长签字, 在教学办公室主任备案。自主实习, 要求学生在实习岗位时间不低于30个工作日。实习期间, 指导老师要跟踪指导, 实习结束要有详细的实习日记, 并附有厂内指导老师的评语加盖公司公章。自主实习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统一实习的压力, 更主要的是学生能够亲自走上岗位, 检验自己的所学, 培养其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

六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

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 2011年升格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现有面积3500多平方米, 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扫描探针、热分析仪、高温特殊腐蚀介质模拟装置和荧光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 价值3000余万元。重点实验室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形式有:

1大学生创新基金的实验项目, 由开放实验室完成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项目为载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大学生个人或团队自主选题, 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工作, 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实验室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开放, 免收实验场地费、实验管理费, 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研究课题。另一方面, 学生参与创新基金, 不仅能够锻炼自己而且能够获得相应的素质学分, 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要求有本科生参与

每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0余万元, 立项10项左右。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中要求每立项项目至少有一名本科生参与, 一般为大三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 有助于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3参与老师的科研和工程项目

重点实验室现有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创新计划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和工程项目几十项, 由于研究生人数较少, 科研项目主要由本科生完成。部分项目采用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部分项目则采用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方式。科技部创新计划“紫外光固化聚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中试”的前期工作全部由本科生完成;四川省经信委项目“聚酯废料化学降解回收利用研究”是校企联合项目, 项目研究期间每年都有2~3名本科生去公司做毕业论文相关实验。

通过早进实验室、学在实验室, 同学们提升了实验研究与使用各类专业仪器设备以及大型精密仪器的技能, 增强了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创新精神、科研素养与团队合作精神, 为本科同学后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参与高级别学科竞赛、厘清毕业课题研究方向甚至自主创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组织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 对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 认识国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优化知识结构, 培养各种实践技能,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均有巨大的作用。

材料系青年教师开设的陶艺鉴赏选修课,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 考核方式为现场自作手工艺品一件;每年9月份学校大学生手工艺大赛, 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重点实验室, 每年4月24日举办“世界腐蚀日”知识展, 要求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腐蚀案例, 优秀进行张贴宣传;每年9月的第三周举办以“科技防腐”为主题的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普开放日活动, 要求大三大四的学生参加, 活动形式有防腐科技知识科普讲座、咨询宣传台、科普宣传展板、对外开放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

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学生的素质教育, 成绩纳入综合测评。自从2010年开始, 重点实验室与自贡拓利化工有限公司合作, 以不花钱做高分子科学实验为概念的“拓利杯”高分子科学实验大赛, 得到全国高校本科生的积极参与, 我校高分子专业学生更是积极踊跃地参与,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八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成效

几年来, 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 整合优势资源, 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以学生为本, 营造让学生勤动手、多动脑、人人参与的实践氛围,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有力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激励, 实现了产学研教互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连续四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学校前茅, 在社会上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唐艳平, 高原, 陈国华.材料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11, (12) :69-71.

[2]刘宇艳, 于海洋, 龙军, 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高分子通报, 2011, (11) :102-106.

[3]杨明山.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0, 27 (1) :25-28.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篇8

记者来到位于西安交大一隅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栋楼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宏伟 !天井里的实验装置占据了整栋楼里绝大部分的空间,有很多大型管道锅炉组成的仪器设备组。但是从楼外却根本看不出来。

记者刚进到办公室,就见到了今天将要采访的人,那就是郭烈锦教授。看起来年纪并不算大的郭教授,在能源研究领域可是知名度很高的,曾获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数十个荣誉称号。郭教授在新能源科学方面的研究同样令人叹服,郭教授现担任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科学委员会(ICHMTC)委员、国际多相流联合中心(ICeM)通讯会士、国际氢能学会国际奖励委员会七人专家组成员,他还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氢能学会等多个国家级学会上担任重要职务。

郭教授一边和蔼地招呼记者入座,一边向记者介绍:其实早在2004年,西安交大能动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便已设立新能源专业方向(时称“C模块”)。时任能源动力学院院长的他,认定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会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希望能培养出在新能源开发应用方面既专且精的人才,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新能源模块刚成立时,面临着内外双重的压力和重重困难。当时,不仅是国内,西方各国的大学中,也没有单独开设新能源科学课程项目的先例。同行中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发展这一方向为时过早,最终,郭教授力排众议,带头创建了新能源模块的最初班底。由于没有先例可循,郭教授等人全靠自己摸索研究,2004年至今西安交大本专业独立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均由郭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编写。凭借着多年的能源科学工作经验和长期从事能量转换方面的研究,他们已经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现多已供职于各大国企、公司和研究所,为国家新能源的发展竭尽所能。他表示,在努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满足行业技术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同学,能够登上更大更宽广的国际舞台,更加出色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说到这,郭教授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9

2014川大考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人必看

考研路上,有喜有悲,有笑有泪。走上这条路,我从不后悔,现在我的心中只有感激。感激那些一路陪伴着我的人与物,有你们我才能走得更加坚定。现在我希望通过我的一些经验分享,让2014考研的同学们也能感受到关爱,在研路上一路坚定的向目标靠近。

我2013年考的是川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说起来这也算是巧合,自己在回家的火车上认识一位研究生学长就是就读于川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为此我为自己感到幸运,因为从学长那里我取得了很多经验。

首先简单说说公共课吧,因为我觉得公共课可借鉴的经验太多了,并且共性很强,所以就简单说,重点我将放在专业课上。

一、公共课复习

英语的复习要贯彻始终,时刻都不能放松,前期可以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后期可以注重真题和其他题型。数学一定要赶在11月之前完成强化复习阶段,然后温故知新,把之前的内容在重新的复习一遍。接着就开始通过写真题进入查缺补漏阶段。在写真题的过程中若发现自己在哪一知识点比较薄弱的,一定要回过头把这个章节重新认真的看一遍,加深理解。政治可以从九月份开始复习,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只要每天拿出一点时间进行高效率的背诵复习即可。

政治考前复习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英语和数学考前复习效果不会很明显,这两科比较注意积累,政治到最后两个月一定要大量做题大量背诵,经过两个月的强度训练,必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二、专业课——运筹学

专业课方面每年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你达到120以上就非常优异。但近年来就业形势有所变化,选择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分数要求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所以还是准备越充分,考的越高分最好。参考书方面:简单一句话,指定课本和课外参考教辅吃透。

川大的指定参考教材比较少,就一本徐玖平的《运筹学》。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但也有不太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很明显,复习内容比较少,比较不好的地方就是内容比较少后,考得自然就会比较深。这个时候我个人觉得就需要买一些课外辅导资料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与应用。就课外辅导书而言我个人觉得至善川大考研网上的书籍还不错,因为我自己之前买的《四川大学运筹学考研复习精编》就很好用,内容不仅全面,解析得还很透彻,更关键的是它能帮你找到复习的重难点。

另外,真题也很重要。因为真题可以帮助们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以及风格,并且还能帮助训练我们的解题答题技巧,所以用好这一资源对于做好考研复习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用真题呢?对于真题第一遍按考试要求认真做,分析出错的原因,了解自己在哪方面知识还不足;第二遍熟练掌握往年真题,做到每题必会。第三遍找出各部分内容得重点及整个试卷的重点出题范围,要对每一章节分值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有侧重点地复习各章节。掌握近几年的出题重点后,学会通过换位思考,以一个出题者的角度分析哪个部分可能出一道大题的规模和机会。全面掌握重点。

至善川大考研网

专业课的答题方法,川大的本校考生自然有些优势,因为他们的答题方式有经过课任老师四年的修正,自然会比较符合老师的要求。但外校学生也别担心,只要我们把课本老老实实的掌握了,按照课本要求来答,不要自我发挥,必然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10

这些时尚可以满足我们的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的享受,它们可以品味,但万万不可以下咽!惟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带来的“食尚”,在引领我们追求品(质)味(道)的同时,又让我们体味着安全与健康!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

因为高中时与化学结下的不解之缘;因着对“小桥流水人家”的无比喜爱;因为“报不了最好的学校就要选择最好专业”的几分倔强……三年前,在那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七月,我选择了这所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大学,选择了这个可以继续与化学打交道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的大学旅途将近尾声。经过这几年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相识、相知,对其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回首军训期间,太阳炙烤着大地无锡的气温极高,辅导员及副班带领我们参观了食品楼,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学院的三大俱乐部(烘焙俱乐部、乳制品俱乐部、肉制品俱乐部)。当这些宏伟的建筑、先进的设备映入眼帘时,我似久旱逢甘露的幼苗,不再无精打采,而是欣喜若狂,仿佛头顶不再是炎炎烈日,而是一片广阔的蔚蓝天空,等待着我们这些雏鹰去驰骋!

大学里的第一堂课是入学教育课,从学院院长口中我初步了解到学院下设“食品组分与物性”“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加工与配料”“谷物与淀粉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和“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工程”八个研究中心。从大一下学期起,我们就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实行导师制,通过师生双选,使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导师给予专业指导。这样的制度,充分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学习和实验中自然也会多了份热情。

生化江湖,真的“食尚”

大家也许还比较陌生,这个专业究竟都要研究些啥?其实。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化学、物理、生物、机电、化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具体说,我们要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工原理等课程。作为理科生出身的我,记背是我的天敌,自然而然,无机及分析化学、食品工艺学这些无需多记忆的课程成了我的最爱,而生物化学则是最难学最难考的一门,以至于在整个学院引起了轩然大波,多少人称它是场“生化危机”,又有多少人为它“消得人憔悴”!

学院很注重培养我们的动手及创新能力,给我们提供很多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像“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美国加州杏仁研发大赛”“丹尼斯克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大赛;DIY实验……这些赛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增加了我们对专业学习的乐趣。当然,最开心的还是走进三大俱乐部做DlY实验。每每看着自己做的面包、酥饼香喷喷的出炉B口,都会垂涎三尺,兴尽晚归!长时间和肉制品实验室打交道,对各类肠(香肠、烤肠、腊肠……)的制作过程也都不再陌生。即便在实验室呆一下午,也会乐此不疲!然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神圣的领地。值得为它“浴血奋战”!

三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对专业有了很深地了解,不会再将学食品专业的人与“厨师”混为一谈,虽说我们每天都会谈及和食品有关的字眼。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1”其实,食品科学与工程就是肩负着这样的重担,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以及健康营养的需求,引领人们的“食尚”。

民以食为天,何愁就业

这个专业的就业范围相当广阔。因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毕业生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因而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食品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等部门的产品分析、检测等工作。

这个专业就业率是比较高的,在我所认识的一些学姐学长中,他们有的在外企从事产品研发,有的考上国家公务员从事食品安检,还有的在企业担任管理层,另外每年大约有40%的学生考研。据近几年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

落实单位也较为理想,我们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一般集中在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如广州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嘉里集团、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国民淀粉(上海)化学有限公司、法国达能饼干(上海)有限公司、卡夫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雀巢食品有限公司、东海粮油(张家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旺旺集团等。但工资待遇则随公司不同而不同,一般像卡夫、国民淀粉、宝洁公司等大型企业起薪每月都在5000元左右,但若去一些中小型企业,起薪一般不低于1800元。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不再是关心吃的饱不饱,而是吃的好不好。作为后起之秀,我国的食品工业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食品科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食品科学与工程也将成为一个焕发着青春与活力的专业,并屹立于食品产业之林。

相关链接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前十强大学:

1江南大学6中国海洋大学

2中国农业大学7华中农业大学

3华南理工大学8天津科技大学

4浙江大学9东北农业大学

5南京农业大学10合肥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11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产业结构转型必然带来人才资源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新材料是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先导, 也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与支撑。近几年来, 全国材料类专业每年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为了让毕业生在大材料宽泛的研究领域中突出特色培养方向, 凸显不同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 进行培养方案修订, 深入展开核心课程群建设, 无疑是一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捷径。同时, 在教学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下, 高校推行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制度, 实施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质量考核, 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切合学生与社会需要的可行策略。

所谓专业核心课程, 指充分体现该专业的专业属性, 鲜明体现该专业的学科特点, 集中显示该专业存在价值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的品质, 对学生毕业后能否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的学科专业人才, 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充分考虑课程间知识的融通和衔接, 在确保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对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整合, 着手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相关的材料应用、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的研究设计、材料科研和生产管理等行业的工作。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人才的市场需求, 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 掌握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在与多名专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 专业核心课程不能太多, 多了就起不到核心课程的作用了。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标准上, 只能选取最能代表专业的课程。因此,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制备与加工》和《金属学与热处理》这五门课程作为我们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的特点

(一) 以材料科学四面体为模型, 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宏观性能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强调材料的共性、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借鉴, 以及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使用效能四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

“材料科学四面体”是研究材料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即采用“材料科学四面体”的研究分析方法, 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以《材料科学基础》作为主线, 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金属学与热处理) 、材料特征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性质 (材料性能学) 与材料制备流程 (材料合成与制备) 四个元素之间的联系。五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既相互衔接、循序渐进, 又各有侧重、特点突出。根据材料科学四面体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群, 便于学生学习材料共性规律, 掌握有关材料及其关系构成的材料学科共同基础知识。

(二)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指导思想, 合理的进行课程整合与合并

自2009年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来, “金属材料学”和“金属热处理原理”作为两门骨干课分别开设。《金属材料学》课程担负介绍典型工程材料的任务, 《金属热处理原理》解决了材料性能的微观组织与其合金化及热处理工艺的相关规律。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相互交叠, 涉及知识面广, 也比较抽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指导思想, 淡化专业界限, 培养通用人才的教学理念。“金属学原理”和“金属热处理原理”两门课合二为一, 变为“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课。在教学过程中, 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将陈旧或不常用的内容进行删减, 本着学以致用的目标, 在保持经典理论的同时, 将新材料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动态、应用状况等前沿知识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 保持超前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宽, 激发创新意识。

《材料性能学》是综合和优化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和《材料腐蚀与防护》等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而形成的新课程。根据材料相关行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知识体系的改革, 目前材料科学发展的趋势是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材料性能学》课程针对材料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行业需求, 系统介绍了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材料的变形、材料的断裂及材料的疲劳、热学、电学、磁学、光学性能的基本参数及物理本质。鼓励教师把科研项目涉及核心课程相关的基础原理理论引入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树立完整、基本的知识观念,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 按照层次, 循序渐进地构建专业知识群

第一阶段 (层次) :通过学习《材料科学与基础》课程, 使学生掌握有关晶体材料的结构、显微组织结构与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从事材料设计、改性、加工、应用奠定基础, 初步了解专业, 培养专业兴趣, 掌握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扩散、凝固、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相图等知识点。

第二阶段 (层次) :通过学习《材料性能学》、《材料研究方法》和《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课程, 接触专业基础理论, 树立专业志向。掌握力学、热学、磁学、电学、光学等材料性能学知识点;掌握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光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结晶、铁素体、奥氏体、二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固溶体强化、再结晶、扩散、奥氏体化、碳钢回火转变等金属学知识点。

第三阶段 (层次) :《材料制备与加工》系统学习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功能陶瓷粉体先进合成方法、薄膜的制备方法、单晶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知识点。

四、专业核心课程考核

每周布置和收交作业, 每次课后布置两道左右的作业题, 并留一道思考和讨论题。作业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 如果5次作业不交, 作业成绩为0。

考核分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 其中阶段测验有两次, 每次阶段测验50分钟, 各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本课程总成绩的50%。

五、结语

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通过课程设置来引导学生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的需要, 是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体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开展专业综合改革, 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 在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开展研究和实践, 并取得了示范性教育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欧阳光华.课程理念与大学素质教育——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之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2) :12-15.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75.

[3]曹家治, 黄家琳, 王健, 孔丽苏.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建设[J].宜宾学院学报, 2012, 12 (10) :86-88.

[4]郭三党, 李晔, 刘芳, 刘斌, 肖美丹, 董奋义.我国普通本科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信息管理化, 2013, (6) :108.

[5]张晓燕, 向嵩, 李远会, 雷源源, 李伟, 万明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建设, 2013, (3) :217.

[6]祁克宗, 刘红梅, 涂健, 张丽霞.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0) :54-56.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12

同济的结构工程对考生要求都很高,历年考下来平均分都不会太高,一般在120分都已经很不错了,考试的题型每年都比较固定每年(8、9道大题,07年10题),07年刚刚改革,调整为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一张试卷,其中材料力学占70%,结构力学占30%总共10道题目。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以同济的教材为主,材料力学可以重要参考资料是以大学本科教材为主,还有袁斯涛老师主编的材料力学精编讲义,但是总的来讲题目的解法大同小异,熟练掌握自己熟悉的一种就可以了。

(2)重点看朱慈勉老师写的结构力学的书和习题,很多出题思路来源于此;

(3)结构力学是一门计算性很强的科目,要经过大量的练习,解答过程要完整,一直到写出最后结果来,平时练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图要画得准确,清楚,要便于老师阅卷。(求进的资料里都包含了历年的真题及解析,可以好好拿来练习)

(4)材料力学要善于总结,考题就那么几种,而且都是年年出的,只是换一种方式或结构来考,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把每一种必考的类型总结出解题步骤和方法(要能背出来),并熟练掌握配与相关的练习,这样到了考场上就能很快的进入解题程序(考试时间很紧张,一定要熟练!)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13

近几年专业课试题的形式变化不大,及之前的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和综合论述,至今的试卷又增加了一部分,是画图题,各部分的题量与分值如下:

名词解释

简答

计算

画图

综述

数量

8

5

2

2

2

分值

40

40

30

20

20

经过初试的选拔(我是本校的,初试过线即代表录取,南理工材料学院复试不刷本校的),我如愿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回头看来,真得有很多复习上的话想对后来的人说说,为了你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南理工材料学院的每一名的同学都学过《材料科学基础》(以前这本教材称为《材料结构与相变》,主编都是吴锵老师,内容相似度有99%),虽然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教材,材料学院的期末考试对这门课的考察要求并不高,是为数不多的采用开卷考试的专业课,加之某些知识点过于抽象,因此,本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

我是考前两个月才开始专业课复习的,首先将教材大致看了一遍,然后买了几套历年真题,学长们留下来的历年真题做了一遍,大致掌握了书上的考点,

备考资料

但是这个时候我并没有下功夫背诵书本上的内容,因为南理工材料学院有这么一个传统,通常考前一个月会召集所有考本校的学生在一间屋子里,某位老师会给大家“答疑”,说白了就告诉哪些内容是不考的,在考前半个月还会组织同样的一次“答疑”。对于外校的学生,参加这样的答疑是有困难的,因为时间地点都通知的比较匆忙,外地的同学可能来不及赶到南京,即便在答疑那天赶到了某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发现你是生面孔,也不一定让你继续呆下去。

但是外校的同学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次答疑上,通过进几年“答疑”范围的对比,考生总结出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律,比如第三章、第九章不列入考试大纲,涉及到大量计算和冗长的公式的知识点一般不会考到,理解性记忆,简单的基础计算与分析常做为考题的内容。通过观察20至今的真题,我们发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Fe-C平衡相图已成为计算题的必考题型。

掌握了以上出题规律,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但是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钻研历年考题中,还要注意把握全书的整体框架,这对于做其他题目,特别是综合论述题很有帮助。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复习过程中还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按照章节的重要程度,倘若我们剩有100%的精力,那么全书的9个章节应该这样分配精力: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精力

10%

10%

2%

25%

10%

23%

10%

8%

上一篇:黔之驴全文翻译下一篇:布兰代斯《人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