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教案

2024-05-23

《蜀鄙之僧》教案(共2篇)

《蜀鄙之僧》教案 篇1

1、读通课文,正确停顿。背诵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重难点:

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

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2、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二、新授

(一)读课文,整体感受。讨论学法

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

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

(1)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

(2)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二)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

ù语shì恃bō钵

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

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三)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第二个方法――对照译文学习,你会懂得更多。

2、生自读自悟。

3、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组内交流。

交流弄懂后,请组长拿出问号袋(见下面交流内容),试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1)交流问号袋中的问题。同时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板书故事主要内容。

A贫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机理解“之:去”。

B结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相机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远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相机理解“去:距离”。

(2)自由交流质疑。预设要点:语,告诉(动词)。子:你。恃:依靠。买舟:此处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现在我们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三、练习

指名按停顿读课文。

四、总结

课文讲了一贫一富两个僧人,贫者实现了理想,去了南海,而富者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同伴练习分角色读。

板书设计:

蜀鄙之僧

贫 一瓶一钵至

二僧立志

富 欲买舟而下 未能至

蜀鄙之僧读后感 篇2

本句出处:《蜀鄙二僧》选自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为学》。

相关评析: 需要凭借的东西越多,就越多地被这些外物所限制;而不需要依靠什么外在的东西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也便更大程度上地获得了行动的自由。

当初不知电脑为何物时,人脑的记忆力强得惊人,一旦发明了电脑,人们把信息一股脑地存在电脑里,又整天在那里担心,电脑什么时候会“卡壳”、“会生病”。

物质的极大丰富所造成的表面自由,实际上正在远离生命原初的自由自在。

人穷志不短。

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

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现实生活是,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

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

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上一篇:辞别的诗句下一篇:协会宣传部上半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