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弟子规》教案(共11篇)
一年级《弟子规》教案 篇1
国学课堂——《弟子规》
教 案
教学内容:对于《弟子规》总序的了解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目标: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会诵读《弟子规》总序,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弟子规》相关材料,启蒙故事 教学模式:重点是诵读,还有讲启蒙故事 教学流程:
一、背景导入
有没有同学知道《弟子规》,所谓“弟子”到底是指谁,是小孩,孔子的弟子或者是学生?(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之后由同学们回答后老师给出答案(弟子是泛指,针对每个人而言,所以书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总序。①原文出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为中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②为什么要学弟子规?③《弟子规》大概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导入今日学习内容。
二.快乐诵读(老师领读,学生试读,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背下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分组读/节拍读)
三、释义(解释部分词义及译文)
四、你说我说
【启蒙故事1】孝感动天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由于家里穷,董永连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相传,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九天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戏剧《天仙配》的故事就由此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便把仙人下凡的地方命名‚孝感‛(即今河北省孝感市)。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父母、孝顺双亲。
【故事2】(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引导学生们说说哪些行为是孝敬父母?哪些行为是不孝敬父母?自己又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和父母大吵大闹?顶嘴?不尊重父母等行为?
五、互动小游戏(按时间长短调整)
六、暮省:我是好孩子
自己回去应该怎么做?怎样把今日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比方说今天回去主动收拾碗筷,把碗送到厨房。自主完成作业,不再拖拖拉拉。自主洗漱睡觉,做个省心的好孩子。也可以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行为不在乎大小,而在于是不是真心的感谢父母。
七、我是小能手(读写绘课)
把对爸爸妈妈或其它长辈的爱和感谢以书信、话、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演练活动 练习鞠躬礼
1.小朋友遇见师长时要行礼,行鞠躬礼时身体与腿要成90度,口中说:「老师好」。示范一次动作。2.请个别学生到前面练习。练习坐姿 1.良好的坐姿
请学生到前面示范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应该上半身保持挺直,头、颈部不要往前倾,椅子的高度要让膝盖成九十度弯曲,(1)男生:双脚、双膝可以稍微分开,双手置于两边大腿上。(2)女生:双脚、双膝靠拢,将两手重迭轻放于右大腿上。示范完后抽个别学生轮流出来练习。
一年级《弟子规》教案 篇2
一、“入则孝”———感恩之旅启程
⒈亲爱我, 孝何难?
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就是在“孝道”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的父母看着自己家的“小太阳”, 无一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中怕摔了”。但是家长无私的付出, 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幼儿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就是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和“感恩情怀”, 让幼儿成为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笔者在实践教育中将《弟子规》作为特色教育, 将古语学习与孩子的生活、学习相结合, 采取有效的古语学习策略,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激发了幼儿心中的感恩之情。
⒉润“孝”细无声
圣贤教育我们要感恩, 要孝顺, 那么如何把经典内化成幼儿的行为呢?
“让每一面墙壁都学会说话”的教育艺术是让孩子们自觉接受环境的影响, 从中获得教育与发展。笔者在活动室的每一处都贴上了合适的《弟子规》字样, 供幼儿们每时每刻观看、阅读和学习, 《弟子规》学习真正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二、结合《弟子规》教学, 谈谈自身感受
《弟子规》中“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就教育我们对待父母:知恩就要感恩, 感恩就要报恩。“孝”不仅是对家庭中长者的一种尊敬和感恩的态度, 还包括了关心、顺从和道德警觉。
笔者从《弟子规》中的“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切入, 思考如下:
⒈教学过程
笔者在教学中, 结合视频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对于父母的“孝”, 是不是得像古时候人们一样盲从呢?那当然不是。在父母做错事时, 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要及时劝导, 劝导态度要诚恳, 即使备受打击, 我们也不能放弃劝导父母向善的念头, 避免铸成大错。现代科技发达了, 对父母的“孝”也变了味, 所谓的“孝”就是送房子给老人?给老人请保姆?在我看来, 物质可以解决温饱, 但却无法解决内心的渴望。物质可以解决一时, 惟有陪伴沟通才能抒发老人们内心的情感。
⒉率先垂范
特色活动之后, 孩子们比起以前要孝顺得多了, 这就是一起学习“弟子规”的效果。比如《弟子规》所提到的:“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作为教师, 我们也要孝顺, 反省检点, 体会父母的心意, 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 这样才能让父母安心。这也是“孝”的表现。好学生不仅是教出来的, 更多是老师率先垂范, 孩子们学出来的。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 是塑造孩子人格和良好品行的最佳时期。相信我们都会有进步的!
听着孩子们朗朗上口地朗诵着《弟子规》, 仿佛又一次坚定了在笔者班级开展《弟子规》特色教学的方向。同时也见证了孩子们对于获取知识的热情。其实每个孩子都很纯洁善良, 他们渴望知识, 渴望长大。只是有的时候, 一些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们, 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 我们不可否认他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和一个欣欣向荣的和谐世界。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高高的位置, 那个位置永远是留给老师的。
三、一个“孝”字延伸至幼
儿发展的若干问题
⒈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听、念、诵是关键
依稀记得, 小班时候, 孩子们不清不楚的发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多次反复听、跟念《弟子规》普通话原版, 孩子们已经基本可以脱离《弟子规》原文, 比较流利地背诵《弟子规》。滚瓜烂熟的听和念, 唤醒了孩子们本能、记忆力, 自然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
⒉幼儿教育的潜伏期———《弟子规》之春华秋实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记忆最好的时期。或许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 孩子们随便就能把《弟子规》原文一字不漏地说出来, 但是行动上却会不由自主地偷工减料。对于孩子来说要做到《弟子规》中的字字句句是不容易的。有时候学习的功效并不会及时显现, 学习的关键也许很大一部分是感悟, 或许现在孩子们做不到, 能做到的就是纯理论地背诵, 孩子能感悟到的是一个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 那个点就能辐射到一个面, 甚至说是更大的范畴。那个时候孩子就会具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
⒊“入则孝, 出则悌”之博大精深, 须细水长流
一年级《弟子规》教案 篇3
一、学而时习之——温旧知
高老师: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先对学习过的经典文进行温习,请玉林师院大学生石老师主持。
石老师:我们进行“拍手快板”,请小朋友一齐拍手,一起跟着节拍背诵《弟子规》的第一、第二部分。(学生们打节拍,齐背诵)
石老师:请男女生对背第三部分,男生背诵前句,女生背诵后一句。(男女生对背)
石老师:接着进行主将擂台赛。上回的擂主是林川淇同学,这次有很多同学要向他挑战。开始吧,上台来和他比,看谁背得比他快、比他好。来吧!你们都可以当擂主。(有几个学生争着抢着上台和擂主比赛背诵《弟子规》,选出新擂主宁鸿铭同学)
石老师:我们请“新擂主”宁鸿铭挑选同学背诵,“新擂主”说第一句,被指定的同学接着背下去,直到喊停为止,并说出所背诵句子的意思。(“新擂主”指定学生背诵、释意)
请同学们相互选定同学背诵(学生选定学生背诵、释意)。
评析:上课前,由大学生石老师主持的这种教学形式新颖活泼,气氛热烈,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分钟的背诵、释意,让学生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不同形式地抽查学生背诵,使师生融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气氛盎然,效果很好。
二、声音先于感悟——放声读
高老师: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的第四部分《谨》。请大家自由地把《谨》这节仔细读三遍,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一遍争取把语句念通顺,注意句子内部停顿。(学生读)
高老师(用课堂约定用语):事虽小——
生:勿善为。(边接下旬边坐好)
高老师:谁读好了?来!这位女同学,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节当中有几个较深奥的字,听她有没有念错。(学生朗读)
高老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中的“盥”、“辄”和“溺”字,“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的“阈”、“跛”、“髀”等字,都好深奥,她都念准了。来!大家跟我读一遍。(生跟着老师读一遍,接着学生又读三遍)
高老师:读古代诗词,不仅要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味道来。大家跟着我读一遍。(老师带领学生读)
(让一位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高老师:这位学生读得有味道。再请一位学生朗读。
高老师:这位同学读得真有感情!来,我们一起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评析:反复诵读乃古诗词研习之道。老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味道和感觉”,从读中感知词句的大意。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喻为“春雨润花、鱼入水中”,可见唯有引导学生全身心浸染在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三、赋义理于生动表演——激兴趣
高老师:请同学上台进行一个表演,大家要好好观看,待会儿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大学生组织学生上台表演,滑稽的表演让全场笑声、掌声不断)
高老师:刚才这位同学表演得真出色,以后一定能当电影明星,同学们再次掌声感谢他。同学们刚才看了笑了。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他早上睡懒觉,9点才起床,是个大懒虫,浪费时间。
生:他早上起来不漱口。大小便不洗手。
生:他帽子戴得歪歪扭扭,纽扣也没扣好,扣了两个纽扣,一个上一个下,没扣整齐。
生:他的袜子没穿好,鞋带没系好。
高老师:同学们真厉害,找出了这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请用《三字经》回答。
全体学生齐答:有则改,无加谨。
评析:学习新课文后,大学生组织学生表演一个小品,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把深奥难懂的古文义理以形象生动的表演展示出来,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因势引导,教给学生平时的礼仪。
四、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高老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应注意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古人给我们哪些提示。
大家默读这段古文,联系上下句,揣摩每一句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
高老师:有不太懂的地方,可以在学习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畅谈自己的理解)
高老师:有不懂的可以提问,请其他同学站起来帮他解答。(学生提问,其他同学抢着回答;学生回答不够正确,老师进一步讲解)
石老师:请两位同学试着用现在的话说说《谨》的意思。(学生试着解说课文,大学生点拨,详细讲解每句的意思)
(这时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教师运用本周课堂约定用语组织教学)
高老师:读书法——
生(齐答):有三到;
高老师:心眼口——
生(齐答):信皆要。(学生注意力又集中起来)
石老师:大家不但要明白文章的意思,而且要向古人学习,把不良习惯改正过来,学会做人。让我们一起帮助刚才表演的这位同学把不良习惯改正过来。
(请刚才表演的学生上台,全班同学读一句,这位同学改正一个动作)
石老师:你改得真快,表演得很棒!全班同学都应向你学习。下面请你教全班同学一起养成好习惯,你读一句,全班同学表演一个动作。
(全班同学站起来,表演刚才的小品,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评析:经典诵读课,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学生诵读和表演过后,让学生默读古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句讲什么意思。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学生点拨、讲解,使学生们学会改正不良习惯,懂得如何做人,教学进程步步递升。全班学生帮助刚才表演的学生改正不良习惯,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们学以致用。全班学生的表演把这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五、经典浸润人生——明大意
高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生:这节课让我懂得了要养成良好习惯。
生:我平时有很多不良习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要向古人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学会做人。
生:我平时爱挑食,专吃好吃的;遇到困难就退缩,叫爸爸妈妈帮忙。以后,我一定改正。
生:我经常吵着让妈妈买漂亮衣服,不想穿旧点衣服。这是错误的,我以后改正。
(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是啊!我们穿着打扮不应该只注重华丽漂亮,而更应当注重干净整洁和着装得体。做人也这样,特别要注重提高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大家应落实到行动上,从生活小事做起。
师:你认为文中的哪一句话很值得记?自己再读一读。(学生读重点文句)
评析:儒家经典常常“微言大义”,包含很多深刻的哲理。老师把理解文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把感悟到的哲理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提高人生修养。
一年级《弟子规》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E 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F 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
3、教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
(五)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个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
2、读后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合背。(2-3人)
(七)拓展延伸。
一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在学前班的学习中我初次接触了《弟子规》这本书,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原名《训蒙文》,原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虽为古文,但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通过老师详细地讲解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同时我也喜欢上了这本课外书,所以在这个假期我又读了《弟子规》。它使我更深地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想这会对我一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即使现在我还小不能深刻地理解具体的意思,但在以后随着我的成长会慢慢领悟到《弟子规》的正确性。
首先是 【入则孝】。这里讲到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可慢吞吞地爱理不理。父母要求你做事的时候应当即可行动,不可借故推诿,更不可拖延偷懒。父母教训自己的时候,必须恭敬地仔细地听明白;如果做错了事受到父母责备的时候,必须顺从地接受批评,不可争辩,更不能强词夺理。它还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在家里长
辈们可以说是对我们百依百顺,只要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们。而我们都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出于关心会多说几句,或是教训我们时,我们还会很任性,甚至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操心,如果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现在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而且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我们同学之间就应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这样老师和父母也会感到高兴的,他们也少了一份担忧,我们也能快乐地一起学习了。
接下来是【谨】。这一章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告诉我们应加倍珍惜眼前的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珍惜时光也就是珍惜生命,就像我们这个学期一样,时间像箭一样快地过去,很快就到学期末了,才发现自己要复习巩固的知识还很多。这只不过是《弟子规》里面的一句而已,其实这里面所有句子都蕴含着一个道理,这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去领悟。
在这一章中还告诉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洁,帽子带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穿衣服注重整洁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饮食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量。走路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想用别人的东西时一定征得对方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行为了,用时要爱惜用完及时还,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中这样说到,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不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看到他人的优点要向他学习,看见他人的缺点要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应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有不如人的地方不自卑,应奋发图强。还要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应虚心接受。不能明知故犯,还要知错能改,如果为了面子去掩饰错误,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泛爱众】中主要是说不揭别人的短处,也不去宣扬,受人恩惠要报答,怨恨不平的事要忘掉,别人的恩德要常记在心。
【亲仁】中主要是说对人要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我们要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
最后是【余力学文】,这一章对我们的学习是最有帮助的。读书学习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制定计划时宽松一些,但实行时要严格执行。应随时记笔记,不会的就请教良师益友。读书的房间要安静整洁,文具要摆放整齐,学习要专心、细心、认真、取得好成绩不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书要放整齐,要有固定的位置看完后还要放回原处。不好的书不去看,那
样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做人不自暴自弃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一年级弟子规阶段性测试 篇6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
1、父母()应勿缓 父母()行勿懒
2、父母()须敬听 父母()须顺承
3、兄道()弟()恭
兄弟睦 孝在中
4、骑下()乘下车 过犹待 百()余
5、路遇()疾趋揖 长()言 退恭立
6、事诸()如事父 事诸兄 如()兄
7、财物轻 怨何()言语忍 忿()泯
8、长呼()即代叫 人不()己即到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在对的拼音下面打√
(1)首孝悌 dì
tì
(2)丧尽礼
sàng sāng(3)长者先 zhǎng
cháng
(4)疾趋揖
yī
jí
三、选择题:在对的选项字母上打√
1、把别人的东西碰掉在地,你该怎么办? A、装作没看见 B、帮他捡起来
2、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该怎么做?
A、把他扶起来 B、跟自己没有关系,不管
3、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老爷爷,你该做什么? A、给他让座 B、坐着不动
4、如果陌生人要带你走,你该怎么做?
A、他有好玩的就跟他走 B、不能跟陌生人离开
5、放学回到家,应该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 A、先做作业 B、先看电视
6、家里买来了许多好吃的,应该先让谁吃?
浅谈《弟子规》与班级管理 篇7
一、背诵《弟子规》,育班级文化之根
小学生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呢?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重立志,所谓“学贵立志”。所以,第一节课我和所有的孩子共同立了一个志向,即“诵读弟子规,做谦谦君子”。怎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弟子规》,它会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先背诵《弟子规》的第一章节入则孝,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利用中午时间指导学生认真背诵,与此同时,我们规定每个语文早读前5分钟,全班起立齐诵《弟子规》。通过《弟子规》的反复诵读、吟咏、背诵,同学们思想上都能接受古圣先贤的谆谆教导。很多孩子在家里的“小皇帝”,现在也开始懂得尊重父母。学了《弟子规》后,一些孩子能用里面“话说多,不如少”这一条规定要求自己;有的同学以前对父母不是很孝顺,能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来反省自身。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接触了《弟子规》之后,都能做的很好,但是都有所改变。
二、内化《弟子规》,让心正促行端
何为“内化”,“内化”就是让学生从思想上从内心懂得《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刻理解《弟子规》。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所以每读一小段,我就认真地讲解,并且每天分享一个《弟子规》小故事。当我们背诵了“冬则温,夏则清”时,我给他们讲《黄香温席》的故事,当孩子读到“居有常,业无变”时,我就讲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在班级管理中不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上有对“君子”的理解和向往,使学生在对《弟子规》的学习中明白懂“孝弟”“敬老尊贤”“谨而信”“泛爱”的重要性,让这些成为他们心灵中永恒闪耀的启明星,指引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热爱班级。以至使由心而发的“道德”成为他们终生的追求。这样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有了依据,以“弟子规”的标准强化管理,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逐步走上思想形式的正轨,这样既强化了管理的合理性,同时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践行《弟子规》,做谦谦君子
虽然有了《弟子规》这样一套行为准则,学生也懂得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但由于年龄小,自我约束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对学生提出一些严格细致的要求,如进门喊“报告”,不走后门,与老师接送东西用双手等。对坐、立、行走的姿势也有明确要求,起坐无声。每天早上的师生第一次见面,要求的“路遇长,即趋揖。”
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要求,凡事必须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既所谓“修之于身,其德及真”,用班主任自己的实际行动垂范于学生,榜样于学生心中。如每次上课问候时,我也都用《弟子规》里面的要求还以90度鞠躬或者表示赞扬。这样一种师生交流的方式虽然看似有些陈旧古板,但是自我感觉这鞠躬鞠下去的是身体,躬下去的却是谦卑和尊重。于鞠躬者自己而言,虚怀若谷态度温和受人尊重;于被鞠躬者而言,心情舒畅满足感激胸怀仁慈。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形成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向心力的产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同学我先对他仔细观察,了解其心性,以合理的输导在配合以硬性的制度,绝不能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失误,破坏了班级的整体管理或损伤了学生的内心。比如让他罚抄《弟子规》,并和他一起找到原因,共同反思。在我的深耕细耘下,我班的学生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打架的同学少了,乱丢乱抛的现象少了。
当我们全班已经都能熟练地背诵《弟子规》全文了,我也有意识的搞一些班级主题活动,如母亲节,开展“知恩报恩,心动行动”;针对一些打架现象开展“见人善,即思齐”的故事会。有时组织学生看于丹教授主讲的《交友之道》及袁了凡的《了凡四训》等经典视频。看完之后,我们师生一起评点讨论,并且一起互相解疑答惑。
为学与做人,做人乃是第一要义。教学生学做人,学做真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扎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民族的精神的家园。
摘要:首先,讲解《弟子规》故事,让学生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怎样做,育班级文化之根。其次,是内化《弟子规》,用《弟子规》净化学生心灵。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践行《弟子规》。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谦谦君子。
一年级《弟子规》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对于《弟子规》总序的了解
总序——教育之道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目标: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会背《弟子规》总序,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弟子规》相关材料,启蒙故事 教学模式:重点是诵读,还有讲启蒙故事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有没有同学知道《弟子规》,所谓“弟子”到底是指谁,是小孩,孔子的弟子或者是学生?(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之后由同学们回答后老师给出答案(弟子是泛指,针对每个人而言,所以书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总序。
二.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为中心。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规范,特别讲述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三. 诵读并大体理解总序的含义
1.老师领读,学生试读。(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背下来)例如:同桌练习背诵,分行背诵,打节拍背诵等 2.理解含义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会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和他们学习。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则应该好好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四. 讲故事
1.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凊)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2.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神话色彩的情节是)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五. 总结
同学们大体了解了弟子规的内容,课后可以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平时在与家人相处和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书中所写的那些礼仪规范。
六. 结束语
弟子规教案2 篇9
教学目标:
1、深切认识《弟子规》这部古代教育经典的现实意义。
2、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充分理解《弟子规》“泛爱众”的语句内涵。
3、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品德修养,塑造高尚人格。教学重点:爱的教育感恩的教育
教学难点:对“泛爱众”含义的深刻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我要欢迎你们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员!职校三年的学习,对每一个同学而言,都是既充满机会又充满挑战的征程。面对全新的环境,我相信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迅速融入新集体,成为一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受人尊重、受人欢迎的人。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别着急,我们先一起来猜一个字,好吗?
二、“爱”的理解
1、提供“爱”字的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四种字体,引导学生明确“爱”字的含义。
会意、形声字
小篆:「愛」,从心、从夂,从兂,作“行惠”解,是加惠于人之意,亦即怀福人之心,有利人之行。
愛,是「心受」,无论是爱人、还是被爱,都要用心付出和感受。
爱人时,爱出自真诚之心,才有令人动容的无私利人的行为;被爱时,只有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才能了知这爱的真谛。
教师提问:大千世界中,我们该爱什么呢?
2、观看短片《爱与和平》。
3、理解“爱”的对象:
成长中,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父母的深情厚爱,体悟老师授以光明人生的教诲,感谢朋友自始至终的甘苦相伴,还有那些不相识的人的奉献,以及动植物、山河大地、日月光华都在供养我们生活所需,这其中的恩德也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就是《弟子规》中所说的“泛爱众”。“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这个“众”,包括父母、老师、朋友以及不相识的人,是众人,除了人之外,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大自然。
三、理解“泛爱众”的语句含义。
1、听读录音,各小组准备诵读展示。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勿轻訾(zǐ)即速已(yǐ)待婢(bì)仆(pú)
2、各小组诵读展示。
3、各小组依次派代表发言,谈本组的学习体会。在每一组的代表发言完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①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点拨一: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你我都是一样的;我们站在地上,都是同一个地球上面,所以人应该要彼此的珍惜,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当中也应该相互的包容,相互的尊重。不要认为我这个民族比较优越,我的家庭也比较富有,就有那种侵略别人之心,轻忽别人的心态,往往都是纷争的开始。所以人为什么会有争斗,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彼此不往来,彼此不互相尊重,才会引起这样的争端。假使人都能互相的包容,从个人开始做起,家庭一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一片祥和。因此,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爱是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他人的辛勤劳动,大家彼此相互依存才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密切关注社会上的一切人和事,随时准备伸出援助之手,关怀他人,帮助他人,以尽到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责任,如此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同在蓝天下的我们要平等相处、和睦相处、互相学习,要学会互相包容、互敬尊重、互信谦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
电影《北极传说》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北极熊的生活随着日趋恶化的环境而改变,而这个糟糕的环境竟然是我们人类造成的。呼吁人们要爱护地球、珍爱生命。)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山川大地而壮观,因为有了花草树木而显得多姿,因为有了动物的可爱而有了生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虽然地域不同,但是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脚踩同一片土地,共同呼吸,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个物种都不容忽视,需要我们相互的关爱,世界才能丰富多彩。
点拨二:一个人怎样做才能受到别人的推崇与尊重?
颜回赞叹孔老夫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你看老师他非常的高昂,为什么?他的内涵、他的品德、他的修养都是那么高,那么雄伟。为什么雄伟?因为他的德行、他的威严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景仰他。
人之所以能服众,不是他讲话大声,也不是用权势能压迫的,而是有那样的道德涵养,那样的真才实学,你才有办法令所有的众人推崇于你,敬仰于你。因此,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要孜孜不倦地求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个“才”,必须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一个有德行的人,他的才华一定是从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大众这个目的出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他的才华一定会让人佩服、让人受益,大家自然会对他很敬重佩服。真正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且必是德为先,才为后。中国人深知有才无德的人是小人,小人对社会的危害极大。
②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点拨一:白方礼,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从74岁开始,用蹬三轮车攒的钱捐献给社会。十五年来,他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我们的家当可能远超过他,我们的精力、体力可能远胜过他。可在老人家面
前,我们似乎无法抬起头。老人这良善、纯朴的挚爱,希望能让我们驱逐内心私欲的阴暗,照亮利家、利众、利国的前程,温暖人间的各个角落。
点拨二: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自傲自满,自傲自满的人没有办法与众相处。不能与众相处,这个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都没有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中的互动,我们一定要有成人之美的这种心胸,看到别人有能力,应该赞叹,能再加以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
附:苏东坡和法师的对话
贡高我慢:过于自负,或者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对于比自己强的和比自己差的人都看不起。
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看到别人有才华,应当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③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点拨一: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否则,很可能为我们自己招来灾祸。这种缺德事是不可以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尊,我们自己不想自尊、面子受到侮辱,那我们也不能够这样对待别人。如果把别人的短处、隐私揭露出来,这样做就跟人家结怨了,自己也把德行败坏了,伤和气又伤厚道,有智慧的人怎么会去干这种傻事呢?我们也不要把别人的短处放在心里,把自己的心当成专装别人短处的垃圾桶。把别人的那些垃圾、缺点全都装在自己的心里,这也是对不起自己啊!
点拨二:能够常常称赞他人的优点、长处、善行,这本身就是行善。这是对大众的勉励,希望大众见贤思齐。到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这是最坏最恶的一件事,这是最大的过失。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常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来惕厉自己,实因口过之患、扬恶之害,足以酿成滔天大祸,不可不慎!
附:格言
点拨三:朋友之间要懂得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规劝的目的是为了朋友改过、为朋友好,所以这个方式一定要注意,如果方法不对,可能就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弄不好他不但不肯改,甚至还会起抵制、逆反的心理,而且可能会怀恨在心,这样我们不就适得其反了吗?所以,跟人交往这些分寸、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不慎重啊!
附:笑话
这位丈夫,不但有智慧,也有修养,很善巧地让妻子感受到,她的喋喋不休给自己开车时带来的困扰,不仅避免了双方的争执,也帮助解决了问题。
④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点拨一: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言语加诸在自己的身上,以同理之心,我们就要想到别人的感受,也不应该这样加诸于别人。
附故事:大禹治水白圭谈治水
⑤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点拨一:能感恩的人,他内心经常会觉得很满足,觉得世间的人对他都很好,他生活的环境也会一片的祥和。为什么?他感激所有的人对他好,他也感激世间种种的环境都是非常美好的。人要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不要活在愤愤不平、经常抱怨,备感痛苦的世界里。
受人恩惠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如果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请求他人的谅解。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耿耿于怀这是对不起自己、自己糟蹋自己,何苦来呢?
附故事:石头与沙滩
点拨二: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佛法里头讲人有四种恩德,我们必须报答,而且这个恩德对我们非常非常的大。第一个,就是父母养育之恩(他们日夜操持,不计劳苦,抚育我们成人。今日的成长无疑是父母心血凝聚所换来的);第二个是师长教诲之恩(师恩培植我们智慧生命,我们从一个冥顽无知的婴孩,长大成人,可以奉献社会,是历经多少老师辛勤培育、无私浇灌的结果?);第三个是国家安定之恩(我们能生活安定,享有各种便利),第四个就是众生恩,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他们努力才有的结果,古人常训勉子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四种恩义,究竟我们感恩、回馈过多少呢?
四、结束。
1、观看短片《感恩》。
2、结束语:
《弟子规》这部古代教育经典,饱含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它教给了今天的我们生活中许多质朴的、然而却被我们忘记的道理。相信大家怀着一颗“泛爱众”之心,就能于细微处时时体会到周围的点滴之恩,从而让内心激发出涌泉相报的力量,如此,我们才能拥有和睦温暖的人际关系,有与天地万物共存共荣的安稳祥和,走出一条越来越光明的人生大道!
谢谢!
五、作业布置。
各小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后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可结合自己的班级生活实际、人际交往实际谈感受体会,并做适当的小课题研究。
示例:
1、“新的集体,新的征程”讨论
①我为班做了什么事?
②我能为班做什么事?
③班上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④我理想中的班集体
2、“如何处理与他人关系?”讨论
①班级中的“老师宠儿”、“学习宠儿”常常是学生中的焦点人物,也常是同学妒忌的对象,这类同学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
②如何处理家境贫富差距大的同学之间的矛盾?
《弟子规》中的德育观研究 篇10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观,孝悌,诚信
《 弟子规》 原名《 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 弟子规》 ,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其影响与重要性仅次于《 三字经》 。 《 弟子规》 内容采用《 论语· 学而》 篇中的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54全文共360句,1080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撰而成,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极富音乐性。 从《 总叙》 、《 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 、《 信》 、《 泛爱众》 、《 亲仁》 和《 余力学文》 八个部分加以阐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 弟子规》 就是教导我们如果做人处事,虽然成书年代较远,并且其思想主要取自封建社会,但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刻的启发意义[2]97。
一、重孝悌的家庭伦理教育
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便是孝悌。 所谓“ 孝”,指孝顺父母,“ 悌”, 指尊敬兄长。 孝悌是适应古代宗法等级制度而提出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孝悌推崇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强调孝悌可以使人们形成服从统治者的习惯,防止被统治者犯上作乱。“ 百善孝为先”在《 弟子规·总叙》 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将孝悌摆在德育的首位,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可见其地位的突出[3]187。
《 入则孝》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 入指的是在家 ,即在家要孝顺父母。 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了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为人子女怎样做到“ 孝”,最重要的是要听从父母的教诲,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孝经》 中也云:“ 夫孝,得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要尽心服侍和奉养父母。《 出则弟》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 出指出了家门在社会中,指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奉侍兄长,和睦相处。 在血缘关系中,除了父母与子女关系之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最亲近的了。 在封建社会时代,和睦的兄弟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定,足见对“ 悌”的重视。 现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没有直接的手足之情, 但是“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以将兄弟的概念推广到同学、朋友,这是“ 悌”的扩展和延伸[4]98。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而家庭是以亲情关系的和谐来维系的,因此,可以说,亲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起点, 只有家庭教育打好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更进一步发挥作用。 而现在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关于子女赡养父母的问题,出现了子女抛弃父母或置年迈的父母不顾,把他们送到敬老院, 成为孤苦老人,或者与父母远隔异地,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资助,而多年不去看望老人。 他们以为物质上的给予就是对父母多年来养育之恩的回报,而实际上,这些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也许,年迈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并不是子女每个月给他们多少生活费, 而是在自己耄耋之年,子女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如此安享晚年。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夫妻关系不和,离婚率高;兄弟之间不和睦等等现象。 家庭意识的淡化,使目前的伦理亲情令人担忧。《 弟子规》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一系列针对家庭问题的思想借鉴[5]154。
二、注重品行教育
注重培养个人完美的品格。传统道德文化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仁、恕、忠、孝、诚、信、礼、义、廉、 耻等思想内容,涉及伦理道德,对今天的我们培养完美的人格依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人际交往。 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信条。《 信》 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 朋友之间的交往,只有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够朋友信之,推心置腹,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与欺骗,那么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友情。 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因此,与朋友之间的交往,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答应。 此外,《 弟子规》还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相互指正缺点与学习对方优点而共同进步的。“ 见人善, 则思齐“”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正如孔子所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即便是用餐、行走、就座等,都要做到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在《 谨》一章中教导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是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朝早起, 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对健康有益,珍惜美好时光。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电视,荒废了美好读书时光,应以此自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此要珍惜光阴,爱惜时间。第二是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早晨起来务必洗脸刷牙,如此便能精神倍爽,大小便后务必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才能确保健康。 关于饮食方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日常饮食中不能挑食也不可偏食,多吃蔬果,常吃八分饱,不要过量,以免危害健康,要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明白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明勤俭之道。第三是衣着方面宜朴素舒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攀比现象,如衣服讲名牌,手表讲名牌等等,这都是一种虚荣心理的表现,其实,一个人不要求穿的多么奢侈,但一定要整洁干净,符合自己的经济条件,这样也会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正如“ 冠必正,钮必结”“、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
三、重实践的文化知识教育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育,也最需要教导。《 余力学文》一章是说,除了主修的其他六门课外,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做到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就要学习古文经典。 实际上,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的传播同等重要,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实际上是道出了知识文化与德性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如果所学的知识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但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行事,这样一来就会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理念中,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正是对德性的重视,有了德性的正确指导,知识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为自身和社会服务。 关于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性合一,将学问上的研究与探索投入实践,身体力行。 现在社会有些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但是在德性方面却做得不够好,仗着自己的优异成绩而瞧不起学习成绩稍差者, 这就是没有将德育与知识很好结合的一个例子。 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德育与知识并重的意识,如此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之人。
四、社会公德教育
《 泛爱众》 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他人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与佛教所谓的大爱有相同之处,同是天地万物所生,应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 道人善 ,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 ”,“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要常记住他人的恩惠,要时刻惦念着回报,而对于他人的私怨要释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 当今社会,如何使社会公德观深入每一个民众之心依然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弟子规教案 篇11
1、通过活动,使队员们认识到《弟子规》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瑰宝.2、引导队员们感悟圣贤、学会做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准备:
1、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收集资料。
2、排练节目(讲故事、小品、相声、快板等)活动过程:
(二)正式部分:包括队会仪式和活动内容。其步骤是:
一、整队,报数.中队长: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报告辅导员)
二、出队旗,唱队歌
2、中队长:出旗、敬礼
3、中队长:礼毕。唱队歌(伴奏)。
4、中队长:请全体同学面向老师90度鞠躬。请全体坐下。
三、中队长讲话并宣布“学经典国学,做少年君子”活动开始,请主持人上场。
四、活动开始
1、创设情景,走进《弟子规》。
主持人A: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
主持人B: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天里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请欣赏快板三句半《经典美文进校园》.我们小队齐上台,快板声声响起来,面向各列小队前,开场。
咱今天上台说一说,经典美文进校园,大家认真听一听,快快说。
书香校园展新容 校本课程创特色,亲子共读乐无穷。有特色。
诵经典,读美文,校园里,班级内,诵读声声响满园。有气氛。
家长孩子一起读,诵读小组来开展,经典美文入心窝,好棒!
午间休闲共徜徉,课堂探讨学本领,读书廊里醉心书,没打闹。
经典美文熏陶我,感悟圣贤学做人,文明礼仪首当先,扬美德。
民族文化与经典,少年君子都来做,敞开胸膛读经典,响当当。
传承文明五千年,你来我来大家来,要做中华好少年,好少年。主持人A::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主持人B: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蒙学经典。主持人A: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圣人的教诲,吟诵古人的篇章,感受传统的魅力。全体起立,诵《弟子规》(入则孝)
主持人B:同学们诵读得真不错!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主持人A:让我们走进经典,聆听古老的文明礼仪故事演讲。下面请欣赏故事《 孟宗哭竹 》 主持人B:《弟子规》中有这么几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一旦病情严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主持人A:我想采访一下大家。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爸妈是怎么做的?请举例说明。生:
主持人B:当爸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先欣赏小品《孝顺》。母:咳„„咳咳„„唉!子:好!打中了,呀!„„啊!„„来啊!我跟你拼了!„„打死你„„打死你„„耶!好!过了过了!好啊!过关了,过关了!母:儿子,几点了?子:„„(继续玩电脑)母:儿子!儿子?子:干什么?没看到我正忙着吗?母:我该吃药了,你帮我倒杯水来,好吗?子:(极不情愿地去倒水,眼睛还时不时地看看电脑,把水往母亲面前一放,眼睛看着电脑,水洒出来一些。)母:(脸色严峻,声音严肃)儿子!子:(转过头来)恩?母:儿子,你怎么这么不孝顺呢?子:我不孝顺?不会吧!你看,你叫我倒水我就倒水了,还说我不孝顺?真是的!母:儿子呀!虽然你帮我倒了水,但你的心思仍然在电脑身上,像你这样对待生病的母亲,能算是孝顺吗?子:那我该怎么办?主持人B:(采访同学们)(场下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子:(鞠躬)谢谢大家!(转向母亲)妈妈,儿子知错了!(低头)主持人A: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新时代小学生的责任。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主持人B:其实孝顺父母并不仅仅在于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哪怕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一个微笑也是尽孝道的的方式。主持人A::请哪队愿意上台诵读《出则悌》? 主持人B:大家都知道“称尊长,勿呼名”,但总是有这样不听话的小孩,这不,有两个家长正议论怎么教育孩子呢!请欣赏相声《教子有方》。
(甲乙两个相向而行,乙面带愁容。)
甲:嗨,老X,好久不见啊,瞧这愁眉苦脸的,这是怎么了?
乙:唉,想心事呗!
甲:你这老顽童也会有心事,怎么回事?
乙:唉,一言难尽啊,你说现在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呢?
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乙:前几天,我到侄子家做客,一进门,侄子的孩子就主动向我打招呼了。
甲:哦,这不挺好的嘛,挺有礼貌啊!
乙:你知道他是怎么和我打的招呼的吗?
甲:招呼还有怎么打?不是说您好?
乙:他,他蹦着跳着跑出来,一边跑一边还问:“老家伙,你谁啊?”差点没把我撞倒!
甲:什么?还有这事?
乙:难不成我还骗您?
甲:这倒是,您那侄子就没说什么?
乙:那还不至于,侄子听了勃然大怒!
甲:然后呢?
乙:自然是狠狠教训了那小娃一顿!
甲:嗯,是该教育教育!道歉了没?
乙:后来那小娃很不情愿地说了声:对不起,叔爷,刚才冒犯你了!
甲:嗯,知错能改,慢慢来了!
乙:就是就是,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甲:嘿嘿,不过我这几天倒是挺乐的!
乙:有什么开心事,也说来听听?
甲:我家那侄子刚和你那侄子相反,教子有方啊!
乙:哦,说祥细点!
甲:那天吃过晚饭,我就想着出去散散步,刚巧就碰上侄子带着孩子也在散步,你猜怎么着?
乙:怎么着,别卖关子了!
甲:那两小子远远见了,就主动过来问了声好,小娃子边问好边还鞠了个躬!
乙:哟,瞧把你美的!
甲:可不是嘛,我还故意装成想事的样子,考验考验他们的耐心!
乙:呵呵!他们肯定走了吧!
甲:诶,你就错了,他们居然恭恭敬敬地在一旁候着呢!
乙:真是绝了,和我侄子一家这么一比,简直天壤之别啊!
甲:你羡慕我吧!
乙:咦,你以前不也整天愁眉苦脸地向我诉苦的嘛,这是哪路神仙给开了个神丹妙药?
甲:这事我也挺纳闷!这才找侄子问了个明白!
乙:哦,那他怎么说?
甲:他说,这根本不是什么神丹妙药,全是一本小册子的功劳啊!
乙:什么书,这么神奇?
甲:《弟子规》啊,乙:真有这么神啊,那我赶紧到书店给我侄也买一本。老哥,那咱改天见!(转身便走)
甲:嗨,别走啊,那书是免费赠阅的。唉,心急也不用急成这样吧!
主持人A:如果哪家孩子没礼貌,家长们买本《弟子规》教育孩子,还真不错!主持人B:下面我们来个背诵《弟子规》接力赛,看看哪一队背得最熟练,好不好?要求:从《谨》背到《亲仁》,每人诵四句。我先开个头。主持人A:大家说说那个小组背得做好啊 主持人B:下面进行“表演大串烧”,规则:一二人上台表演,场下的同学猜是《弟子规》中的哪一句?
生表演:上学前,对着镜子整理衣装。
生回答: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生表演: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孩子看看这看看那,皱着眉头,嘟着一张小嘴,表现出不想吃的样子。
生回答: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生表演:老师拿着书本往教室里走,小胖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撞到老师身上,把老师的书本撞掉了。老师说:某同学,你怎么这么莽撞?小胖说:老师,我错了。(鞠躬)
生回答: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主持人A:下面,我们来个《弟子规》知识抢答,看看哪一小队最棒,同学们有信心吗?
要求:先判断后猜该题反映的时《弟子规》中的哪句话,等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后才能举手答题。请听题:
1、小明看到班上有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很是羡慕,便回家吵着要爸爸妈妈给他买。()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怎么做的?
2、一天,小明在放学路上遇到了很久未见面的好友王刚,两人很兴奋,便约定喝酒去。()
3、一天,小明家来了客人,在吃饭桌上,小明还没等客人上桌,他就抢先坐下了。()
4、一天,小明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前方有人在骂架,旁边还围了一些人,他也跑上去围观去了。()
5、王刚同学生性好动,爱打小报告,喜欢在同学之间说彼此的坏话。()
6、小刚不爱学习,整天游手好闲,偷窃斗殴的事总少不了他。但本来成绩挺好的小明总喜欢和他玩在一起,也渐渐学坏了。()
主持人A:我们都爱学习,个个都是高手,这不,他们又在比试了。请欣赏相声《比试》。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边上台)
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甲:嗨,某某同学,好久不见了,你在做什么!
乙:我在诵读啊。
甲:哦?那你一定读了很多经典美文?
乙:那当然,读与不读差很远呢!
甲:哼,我不信!
乙:哼,你不信?
甲:那你读给我听听!
乙:好啊!
甲:好,洗耳恭听!
乙:“人之初”
甲:(抢着读)“性本善”——这么简单!
乙:喂喂喂,你怎么抢读了?
甲:哦,不好意思,太简单了,谁都会!
乙:那下一句你接着读?
甲:“性相近习相远”„„“狗不教、新乃牵、教之道、跪以专„„”(摸脑袋)。
乙:(面向观众做动作)呦,这小子还真能背出一点,喂!什么叫“狗不教、新乃牵、教之道、跪以专”?
甲:狗不叫了,姓乃的要牵住它,叫它知道了,就会专门跪在那里等候。
乙:哈哈(笑弯腰)你简直胡说八道。
甲:那是什么意思?
乙:听我来说“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的意思是“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
甲:哦,是这么回事,看来参加诵读还是有好处的,能学到一点东西。
乙:那当然,不信你问他们!(指小组同学)
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甲:那好,我来考考你们。
乙:请吧。
甲:“昔孟母”
齐:“择邻处”
甲:子不学
齐:断机杼。
乙:太简单了,这些我们全会,考别的吧。
甲:好,“路遥知马力”。
齐:“日久见人心”。
甲:美不美,乙:乡中水;
甲:亲不亲,齐:故乡人。
甲:黑发不知勤学早,齐:转眼便是白头翁。
甲:哎呀,这些太简单难不倒你们。古诗方面的?
乙:没问题,请出题吧!
甲:两岸猿声啼不住,齐:轻舟已过万重山。
甲:飞流直下三千尺,齐: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好好好,你们还真有料。
乙:那当然,你去打听一下,我们是经典小队!
甲:我想想,哦,有了,我说一句话,你用古诗文表达。
乙:没问题,来吧。
甲:照顾生病的父母亲。
齐: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甲:兄弟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尊重。
齐: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甲:哎,停!停!停!
乙:怎么?我们又错了?
甲:不,你说得很对,我服输了,甘拜下风!
乙:嘿嘿,和我们一起去参加诵读吧!
甲:走,去参加诵读啰!
(乙拉着甲,下台)主持人A:《弟子规》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主持人B:《弟子规》的谆谆教诲还在我们心头荡漾。主持人A:诵读《弟子规》,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主持人B:诵读《弟子规》,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主持人A:今天,各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诵读成果,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弟子规》的虔诚与热爱。
主持人B:同学们,让《弟子规》伴随我们的童年时光,伴随我们成长,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
五、中队长:请辅导员讲话。
今天的活动比较成功,大家在欢乐中懂得了许多礼仪知识。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本领用到生活中去,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少先队员。
六、中队长:全体起立、呼号(辅导员)
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回答:“时刻准备着!”
七、中队长:退旗、敬礼、奏乐。
礼毕。
【一年级《弟子规》教案】推荐阅读:
弟子规一年级教案全集07-10
《弟子规》三年级读书笔记08-28
二年级经典诵读弟子规06-19
小学三年级学生《弟子规》读后感10-06
一年级大家一起来教案07-20
一年级江南教案08-31
位置一年级教案10-09
一年级二年级绘本教案09-30
一年级上册劳技教案08-27
一年级主题队会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