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精准扶贫总结

2024-09-17

小学教育精准扶贫总结(共11篇)

小学教育精准扶贫总结 篇1

根据县局教育精准扶贫精神和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安排。本着“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智”的精神,我针对本学期我帮扶的级九(3)班的贫困户子女周娅婷、杨丽军、寇东芬三人的学习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并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精心关怀下,三人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具体帮扶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3.培养学习习惯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

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

二、总结体会

1、要关心、爱护贫困进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后进生则易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其优点,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作为老师,应尊重他们,进可能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

2、关爱贫困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1)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后进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

自我管理”的转变。

3、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要必须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矗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

4.技术支持

积极和帮扶学生家长联系,进行家访,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要,利用学校的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扶。

总之,贫困学生的脱贫,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帮扶。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穷。教师对贫困生的帮扶,更应倾注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贫困生的成绩和能力。

201X年7月4日

小学教育精准扶贫总结 篇2

“三西”包括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和最困难地区,也是我国有计划、 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发源地。汪洋深入定西市贫困村、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调研了解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等情况, 对“三西”扶贫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他指出,“三西”开辟了开发式扶贫道路, 创造了许多扶贫新思路、新模式、新经验, 丰富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内涵,为全国扶贫事业树立了典范。

汪洋强调,要清醒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形势和难度,弘扬和坚持“三西”扶贫开发宝贵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要深化精准扶贫,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让遗漏的、返贫的进来,让已脱贫的退出。 因地制宜创造多样化的扶贫路径,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探索以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农民股金,参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创新扶贫方式方法,注重用财政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领域,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扶贫合力。用好考核指挥棒,促进扶贫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确保取得有质量、可持续、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成果。

总结交流经验 落实精准扶贫 篇3

村企聯动,结对帮扶。南通启吾农产品有限公司今年与周边三个村的领导商定,每个村挑选出10个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作为企业的扶助对象,实行村企联手扶持,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改变贫困家境。前两年企业利用蚕豆收购、加工等有利条件,通过无偿提供蚕豆种、提高收购价格、进行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提高收益。但由于近几年来蚕豆品种不断退化、病虫害频发,蚕豆产量连年下降,贫困户的增收幅度不大。今年,企业拿出一批专有资金,对蚕豆进行原种培植,然后把这些原种全部无偿提供给这些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种植,再用高价收购他们的蚕豆,使贫困户的收入成倍增长。黄海滩涂有限公司连续8年为周边三个村的群众缴纳合作医疗费,今年以来,本着“信息互通、大事互商、难事互帮、实事互办”的原则,重点从养殖、经济、助学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帮扶。如在助学上,公司定向扶助关心下一代工程及贫困学子,拿出几万元钱建起“爱心服务站”,为特困户家庭学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

无私奉献,余热生辉。南阳镇启益养羊协会会长邢耀帮今年已经78岁了,曾经多年担任乡镇领导,退休后工资收入也比较可观,按理说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他总想为社会、为家乡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他想到家乡启兴村还有一些五保户、低保户、身残重病户、净农户、无子女户等家庭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算算总共有20多户。为了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他通过考察调研后,成立了村养羊协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一方面多次到市镇老促会反映情况,申请扶贫资金,另一方面到多家银行争取贷款,今年他又通过儿子担保,到农商银行贷款10万元,分别借给四户贫困户。他的养羊项目连续3年列入市老促会的扶贫项目。今年年初,他通过周密考虑,最后根据其家庭困难状况并且养羊已经达到5头以上的20多户贫困户,分别给予300至2000元的扶助资金,有的帮助买小羊,有的支持搭建养舍,有的支持柴糖机。这些扶助资金虽然有限,但在贫困户中很快掀起了养羊高潮。

利用专长,扶贫一方。王鲍镇庙桥村村民倪忠辉,是市镇两级老促会一手培养起来的致富典型,他种植的香酥芋艿、“双胞山药”、富硒香芋,已经成为启东特色的“地产三宝”,销往祖国的四面八方。近几年来,他把老促会多年来的关心和爱护送给周边镇村的千家万户,帮助许多贫困户走上了富裕之路。今年,在倪忠辉的扶持带动下,周边镇村种植“地产三宝”的农户发展到1000多户。为了让这些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产业,倪忠辉把“地产三宝”高产栽培技术等资料翻印好分发给农户,还走村串户上辅导课,手把手地传教栽培技术,受益农民达1000多人。保田村仇能昌等6户贫困户,年老体弱多病,家中又缺少劳力,合作镇锦荣种植合作社朱锦荣就派人把他们家的2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麦子,并帮助精心管理。到了收获季节,又用极械帮助收割好、烘干后送到他们的家中。南通龙大食品有限公司和南通博大禽业有限公司是多年的养殖企业,特别是对家禽养殖富有经验,董事长陆俊杰和敖志飞利用这一专长,今年以来分别扶持10多家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发展狼山鸡和三黄鸡养殖,种苗由公司提供,技术由公司指导,销售由公司负责。启东鹏华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蔡辉利用果蔬种植这一一技之长扶持10多个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发展果蔬种植,为他们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启东市锦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合饲养奶山羊的一技之长,扶持周边20多户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发展养羊事业。

芹河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4

芹河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在芹河镇党委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各村支两委的紧密配合下,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帮扶贫困户脱贫的步伐,现就我校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芹河小学成立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曹元斌校长为组长,刘向飞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上下联动,密切配合。

我们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始终与帮扶对象走在一起,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3、深入实际,摸清情况。

根据区教育局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领导小组对全校贫困生进行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并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其中有12名学生全部与教师达成师生一对一帮扶机制,相关教师每月四次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在此过程中对帮扶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物质(包括学习用具,教学用书等)给予极大的帮助。

(2)对学校服务范围内的建档立卡的18名贫困学生进行一一走访,曹元斌,刘向飞校长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发放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等途径让学生及家长具体了解了相关扶贫政策,且采取一人一档的形式,落实相关的扶贫费用已全部到位,台账完善。

(3)学校利用家长会,班会等途径发放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同时教师在日常家访过程中做到入户即宣传,讲解,分析教育扶贫政策等工作。

(4)定期在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爱国,励志教育,做身边好人等宣传,并在校园内设置了相关标语。

4、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制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学校针对家庭困难学生落实经济困难补助工作,并建立台账。

5、发挥优势,落实帮扶。

在学校服务范围内的残疾儿童,任课教师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送教上门方案,采取每两周进行一次的活动安排,针对学生所处的学段开设全部课程,各科任教师做好备课,上课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进行送教上门服务,让学生真正感受的教育的快乐,体会学习的乐趣。

小学教育精准扶贫总结 篇5

现将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

**乡总人口 35728 人,总户数 11516 户,按照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标准要求,截止目前,实际录入贫困户 856 户,人口 1493 人。扶贫对象甄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扶贫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按照“六个一批”、“六个精准”进行了分类,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扶贫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

二、工作措施 ?

(一)强化组织,健全机制。一是成立了由我任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民政所、农经站、财政所负责人,六个工作区区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开展,并组建 15 个驻村工作组,分 6 个工作片区,分别进驻 15 个行政村,开展入户帮扶等工作。二是制定了《**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动员部署,强化宣传培训。召开了**乡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对工作人员及各村书记、主任进行了培训。并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贫困户甄别分类期间,我乡共举办 3 次专题培训会,确保乡村干部精准掌握扶贫开发工作基本知识,发放宣传资料 3500 余份,极大地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快

速稳妥进行。

(三)落实责任,帮扶到位。按照帮扶要求,积极与市委选派的 8 个驻村帮扶单位联系,提供一切工作便利条件,实现与帮扶单位无缝对接。结合乡村综合条件,选派乡领导、干部等一共 38 名帮扶人员,与帮扶单位组成了共 103人的帮扶工作队,深入到**53 个村,856 个贫困户中去,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脱贫计划,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

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二是完善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由于我乡贫困户、贫困人员底数大,情况复杂,死亡、因病因灾致贫情况时有发生,将安排专人负责,继续完善档案数据库,实行退出机制,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

三是结合实际,分类制定落实帮扶措施。根据贫困户的特点和需要,落实帮扶措施。根据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规模,结合村情,分类制定救助措施,落实帮扶计划。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结合。

? ?

免费范文网 77cn 小编推荐:

扶贫工作总结 银行-邮储银行扶贫工作总结 ?

扶贫工作总结 ppt-打赢扶贫攻坚战

?

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6

第一书记

×××

××年,对于***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不平凡的一年,是整村脱胎换骨的一年,是集乡、村和各帮扶单位之智、举全村之力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的一年,这一年,紧紧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创建目标,坚持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以精准脱贫为主线,以产业扶持为重点,以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为抓手,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贫困群众真正做到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脱贫;紧盯“一低五有”精准退出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整村建设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本完成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要求,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贫困户的情况

1、产业发展。一是种植情况。今年全村贫困户新增花椒40亩;嫁接核桃200余亩;贫困户种植烤烟30亩,试种植生姜25亩,从收入情况看,花椒今年收入很不平衡,在丫雀树和龙家坪子两个社基本上都丰收了,但新田榜社群众没有什么收入;烤烟维持原有水平,没有多大利润;生姜种植亩产达到了5000余元。目前群众对生姜的种植积极性比较高,其他村生姜亩产有12000余元的,从我村的种植情况分析,主要是管理没有跟上,试种阶段没有引起群众的重视,还有就是技术指导上存在滞后的问题。二是养殖情况。养殖各类还是只限于牛、羊、猪,牛、羊数量明显减少,主要是因为群众实施了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由于前期缺乏资金,均卖掉和吃掉了一部分;其次还有生病死了一些,有养殖保险政策赔付,也都直接变成了群众的收入。

2、政策扶持。一是住上好房子方面。全村31户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造的19户,享受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的2户,享受易地搬迁的10户,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每户政府补贴4万元,除了今年实施的9户危房改造户,由于进度不一,还没有全额拿到补贴外,其余的11户,都全部拿到了;易地搬迁政府给予每人是21000元的补贴,今年实施的10户易地搬迁户,除有2户在外地购房,统一验收、统一拨付外,其余8户建房户资金都支付了60%,无论是危房改造还是易地搬迁,群众都已经全部入住。二是教育方面的扶持。义务教育阶段全部落实了 “两免一补”政策;中职学生补助:助学金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每学期500元,免除杂费和书费;普通高中学习补助:助学金2000元每年,免除一切杂费和书费;大学生补助:每年给予4000元补助,直到学业结束。这些政策由在校学生直接在学校申请。三是医疗扶持。建档立卡户生病住院享受医疗上的“十免四补”政策;全部享受了政府购买的医疗保险,今年是每人150元;政府还强制每一户贫困户参加了政府补贴80%的“扶贫保”,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意外身故残疾5万元;意外住院5000元;疾病死亡1000元的赔付,保费每年60元,参保的每一个人只需要交12元;同时贫困户还享受大病救助政策,确保贫困户支付的医疗费用不超过总费用的10%。***杨友林、沙文安、杨德发都享受到了。四是产业扶持。对今年脱贫的贫困户,都有人均9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我村今年脱贫的××,××都享受了。

3、金融扶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小额信贷的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由乡、村同意,对每一户贫困户评级授信,可以通过农业银行贷款3-5万元,由政府贴息,期限是3年。***除了刘华君以外,全部都贷了最低3万元,最高5万元的产业贷款;二是产业周转资金扶持。政府给了每一个贫困村50万元的产业周转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一户最高借款不超过10000元,最低不少于5000元,我村向群众借出了30.05万元,剩下的将用于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4、达标情况。贫困户脱贫达标,主要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七个方面,由县级相应部门出具达标认定书。我村31户已经全部达标,达标认定书已经放入户档案资料。

5、脱贫情况。按照盐边县的减贫指标,***2014年建档立卡户贫困户脱贫计划是2015年,2016年重新识别了2户6人,预计今年脱贫,2015年脱贫标准是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2017年脱贫标准是人均纯收入超过3300元;今年对全部贫困户收入进行了统计,贫困户收入最低的是4100元,只有1户,最高达到了15000多元,平均纯收入达到了8200余元,已经全部超过了要求的脱贫线,而且贫困户都自愿写了退出贫困申请,村、乡、县、市正按照程序逐级申请退出。

(二)整村推进情况

按照整村退出要求,必须要达到“一低五有”条件,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有文化活动阵地、有通村硬化路、有通信网络、有村卫生室,今年全部完成。

1、集体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的集体经济要达到人均不低于3元。***利用荒山承包经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经召开群众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全体村民同意,以每亩20元的价格,先做后交,每户村民和村委会签订租赁经营合同。今年5月共签订了220多亩的承包经营合同,已经入账3700元,人均收入达到了9元,进入了集体经济收入先进行列。

2、文化阵地。今年新建了550平方米的村部,5月开始修建,9月底达到入驻办公条件,投入了近100万元,有文化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等,完全符合验收标准。

3、公路硬化。今年按照通村等级公路标准要求,重新维修了原有的通村路3.5公里,硬化道路0.5公里,总投资135万元,全村基本实现了硬化路到户。

4、通信网络。由县经信委牵头,从去年底开始对村的通信网络进行建设,今年2月实现了村网络畅通,办公楼投入使用后,达到了网络全覆盖。

5、医务室。由县卫生局负责投入5万元,对现有村卫生室进行维修,5月底改造完成,完成设备采购、配备有资质的村医后,于7月正式投入使用。

(三)基层组织建设

1、配齐了村两委班子。利用去年底换届选举机会,今年1月顺利地选出了村支部委员、党支部书记;3月选出了村委会干部,把年富力强、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选入了村两委,结束了村里几年来党组织生活不正常现象。

2、“两学一做”工作常态化。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后,把“两学一做”活动常态化和制度化,不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了总书记在不同时期的讲话精神。

3、宣传了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村支部把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利用党员大会、支委会和村社干部会议学习和宣讲,要求党员要在新时代用新思维、新理念武装头脑的同时,要有新作为,大胆建设党员示范工程,助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二、工作亮点

(一)不落下一户,舍得投入。村里有一户建档立卡户××,家有6口人,住在村对面半坡山上,隔着一条小河,是2017年精准脱贫工作计划的危房改造户,本人也特别希望改善居住条件,但要实施危房改造,材料运输是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公路,经村乡逐级上报,政府投资了45万元,专门为他家修建了一座桥和推通了一公里产业路,解决了该户生产生活中最大的困难。

(二)不落下一人,帮扶具体。整合帮扶单位的力量,对生产资料少,又没有劳动能力的绝对贫困户,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村里建档户××因为老公去世,自己带两个小孩,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小学六年级,农闲时在外务工,小孩由其丈夫的哥哥××照顾,××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经济上并不宽裕,为了解决小孩的上学问题,市、县联系领导主动一对一帮扶,每年为一个学生资助3000元钱,作为生活补贴,直到初中毕业。还有一户××,一家三代三口人,年龄最大的户主××61岁,最小的孙女××5岁,在上幼儿园,儿子××,33岁,精神二级残疾,每个月需要700多元的药控制精神病不复发。因病、无劳动能力、无资金致贫。按照贫困户脱贫的要求,该户勉强能脱贫,但生产生活一直都是很大的问题,帮扶单位除了为该户捐款捐物以外,正在联系企业,希望能把杨馨帮扶到18岁。

(三)感党恩、跟党走,回馈社会。利用农民夜校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教育,目的是唤醒群众要学会和懂得感恩。通过精准脱贫实实在在的措施,贫困户得到了实惠,都非常感谢共产党,纷纷表示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不能再为国家添麻烦。村里有两户贫困户××和××,为了感谢党的政策好,让他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就利用自己的手艺回馈社会,主动义务为村民理发,每个月一次,轮流为村民服务。

(四)“四好”创建,措施有力。村里制定了《××乡***村“四好” 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都是看得见的,但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为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培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实施了“8+2”的创建模式。一是开展家政服务培训。邀请市或县妇联的专家,为全村家庭主妇开展培训,以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收拾打理家庭卫生、居家物品的方法技能为培训内容,达到帮助贫困户家庭主妇懂得料理家庭及个人卫生、操持家务,养成好习惯的目的,一年开展两次。二是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聘请政法系统领导,为全体村民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群众通过学习和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达到知法、守法目的,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气,坚持了一季度一次。三是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利用“四好同创,支部共建”活动,把脱贫攻坚政策、法律、卫生知识融为一体,组织群众参加抢答竞赛活动,让群众熟悉四好创建内容,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好的习惯,坚持一年两次。四是开展义务赠送活动。利用特别的日子和特殊的时间,向群众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大规模宣传“形成好风气 养成好习惯”内容,不定期开展,今年共开展了4次。五是开展送知识下乡活动。整合帮扶单位资源,邀请他们组织一批法律和农村实用技术书籍,赠送村文化室,方便群众借阅。六是开展“我卫生、我光荣”评选活动。主要是督促群众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通过提供每户群众家庭院坝、卧室、厨房、厕所、圈舍照片,由群众自己投票评选。七是开展 “我脱贫、我光荣” 评选活动。主要是针对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和“我是贫困户我怕谁”的思想,导致出现瞒报收入、甚至打电话向帮扶领导索要帮扶物品或资金的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形成“勤劳致富光荣、贫穷落后可耻”的风气。针对每一户群众一年的养殖、种植和工资性收入的总和为评比依据。八是开展贫困户感恩回馈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唤醒群众要学会和懂得感恩,带动更多的人关心集体、义务为大家做事;另一方面也是号召大家养成保持个人形象的好习惯。村里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自愿利用自己会理发的长处,主动为村民义务理发,作为他们感谢党的好政策,回报社会的行为,每个月用一天时间,义务为村民理发。把这些活动常态化,每年都开展,督促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就是开展雪亮工程和支部共建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经济相对脆弱。尽管集体经济的收入达到了脱贫的先进要求,但是总共就只有那么点,还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群众持续增收的问题。现在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靠花椒和核桃,一旦市场不好,群众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三)生态建设问题。生态保护是目前各级政府的重头戏,但群众一旦养殖数量增加,势必会给林、草地带来影响。

四、下一步的工作

(一)加大农业培训力度。一是加强对现有花椒和核桃的田间管理培训;二是对牛、羊的养殖,引导群众圈养和种植饲草养殖。

(二)探索群众增收途径。群众在短期收入方面,今年是种植了生姜,只是××社的群众进行了试种植,部分群众愿意种植,但海拔高的另外两个社群众积极性不高,需要探索新的种植项目。

小学教育精准扶贫总结 篇7

1 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契机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到村到户”与“五个精准”,分别指基础、产业、教育与金融扶贫到村到户,并从扶贫的对象、内容、目标、措施、考评等环节实施精准扶贫到位。精准扶贫政策中教育扶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能培训方面,提出了针对初、高中毕业生“两后生”的相关农业技术、职业技能与其他技术的培训;二是中等职业教育方面,针对中专、中等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扶持,实现学费免除与助学金全额补助政策;三是基础教育方面,实现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中西部农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面临良机,主要得力于相关资金、技能等扶持政策的倾斜。目前,我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相关问题尤为突出,实现农村经济起飞的坚实基础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而农村教育问题的重点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因此,在精准教育扶贫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迎来契机。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由西向东”迁移,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多指60后、70后、80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东部城市就业,而由于经济条件、户籍制度、家庭结构等原因,无法选择“举家迁移”的农民工,只能让孩子选择留守农村,由老人、亲戚托管教育的一个特殊的儿童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代际差异理论可知,老人在管理、抚养、教育孩子时会存在较多的问题;由此,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相关问题也随即产生。

2.2 农村留守儿教育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与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约为2290万;2013年,总数迅猛上升,高达6000万,13年间增长了3710万人,年均增长约为285.38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2.5%;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留守儿童的总量达到6102.55万,约占全国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37.7%。也即是,受到较差农村教育的儿童比重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而多于三分之一的农村儿童处于代际抚养、教育环境下,产生的“隔代教育”问题尤为严重,如普遍面临着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片面发展,情感慰藉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等问题。

2.3 农村留守儿教育特征

农村留守儿教育特征主要可以从年龄、性别、家庭、地区等角度来进行剖析;一是农村留守儿教育的年龄特征:以“00后”为主;数据显示,0~17周岁约占95%;二是农村留守儿教育的性别特征以男性为主;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女性别比为114:75,其中,男孩数量较多,约占53.71%,女孩占46.29%;三是农村留守儿教育的家庭特征以父母外出、父亲独自外出为主,合计占32.8%;四是农村留守儿教育的区域特征以中部地区为主,且集中分布;中部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最大,高达到49.7%。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广东等6省的留守儿童占总体的52%,是主要集中分布的省份。

3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3.1 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缺乏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绩,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但我国中西部农村教育大多数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社会、家庭多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注重其他方面,如舞蹈、艺术等的学习,问题较为严重。一是农村“三方”过分看重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有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中西部农村学校仅仅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三门主课,其他课程并未开设,也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与施教教师;而90%农村家庭、社会仅仅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评价其人品、素质;往往表现为“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受到了全村人的喜爱;而成绩较差者是经常被看不起的对象,成为谈资,严重打击这部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二是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差,且留守儿童其他方面的天赋被埋没。比如,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成绩差,但是唱歌、跳舞等具有天资,由于家庭经济、学校条件等无法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成才。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学条件差,教室、课桌、课外书籍缺乏,多媒体设备更是稀缺,信息不畅通;三是课余学习时间较少,且获取家长的指导较少。

3.2 代际抚养为主,家庭教育缺位

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相关的监护人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与流动性强等共同导致家庭教育缺失。一是代际抚养教育问题。目前,已经入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多是在“二胎”政策放开以前,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多数老人的溺爱,因此,会导致留守儿童被过度溺爱,产生一系列厌学、逃学、对学习敷衍了事等问题。二是家庭教育缺位问题。家庭教育缺位是指本应该由外出农民工自己照顾孩子,避免隔代抚养产生的系列问题,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差,无法完成举家链式迁移,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普遍缺位。因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大部分留守儿童必须承担部分家庭劳动,包括农事生产、牲口养殖、日常生活琐事等,无法专心学习;同时由于“隔代教育”,农村老人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且常年忙于农事生产,无法给留守儿童教育提供应有的课余帮助。三是学校与家庭无法形成互补性教育问题。多数农村学校与监护人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教育目标、整体性不一致,无法相辅相成。

3.3 学习两极分化,情感慰藉缺失

总体来讲,我国农村中西部留守儿童面临又一个重要问题是:学习成绩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但与城市同龄儿童相比,普遍较差;同时,留守儿童的情感慰藉普遍缺失。一是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主要表现为较少留守儿童学习天赋异禀,成绩从小非常好,可以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但这部分孩子多数都生活、学习压力大、早熟;而另外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性外出,家庭教育与父母关爱缺爱,而监护老人普遍对留守儿童溺爱,又加上农事活动任务重,多数学生从小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成绩差;在这种状况下,又存在“累积因果循环”想象,得不到监护人的正确指导与周围社会人的认可,破罐子破摔,成绩越差,约不愿意学习,故辍学率高;总体上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状态。二是情感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留守儿童的孤独情感、焦虑、早恋以及与父母缺少基本的沟通,常年缺少父爱母爱等;同时,边缘化与被边缘化也会导致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情感问题凸显。

3.4 道德品质较差,心理问题缺护

一是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普遍较差。有调查数据显示,56.5%的留守儿童的品行较差,远高于同区域的非留守儿童,更无法与城市同龄儿童的综合素质、道德素质相比;可能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周围成长环境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而有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受生活的社区小环境,监护人、同龄儿童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且存在“羊群效应”与“学习效应”。二是留守儿童普遍性格内向,感情无助于孤独。主要表为,留守儿童与监护老人、与父母双亲、亲戚朋友、同龄人之间等严重缺乏生活、情感方面的正常沟通;加之往往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法及时发现,无法正确引导,导致心理阴影面积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问题愈来愈严重。三是心理问题缺护导致心理偏差。有调查数据显示,约7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约10%的的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4 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分析

4.1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综合素质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综合素质。一是通过专项教育资金项目,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扶持力度。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加大对农村教育扶贫资金项目,鼓励私人、企业、社会等多方通过入股、众筹、捐赠等形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办学、基建、生活条件改善等。二是鼓励学校重点开展留守儿童全面的素质教育,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改善教师办公设施条件、优待农村留守儿童教师专项薪资待遇如专项资金用于招本引硕等方式,吸引拥有农村户籍的大批本科师范生、研究生返乡参与家乡教育建设,按照城市教育模式,结合当地教育历史实际,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三是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建设新学校、开展信息化与多媒体教学、完善学校网络等多方面设施建设。

4.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民工的返乡进程

一是鼓励农学专业大学生返乡充实职业农民队伍。在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可以通过制定针对大学生的专项扶持资金、创业培训优先参加、信用贷款优先安排、土地流转优先满足等政策,以充实职业农民队伍,提升整体文化水平。二是形成常态化的新型农民职业化教育。通过短期培训,学历教育、职业门槛等多种方式,推进农民职业化教育并形成常态,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推进农民工的返乡进程,逐步解决因不能举家迁移导致隔代教育问题。三是建设公共性农村技术培训中心,强化实践技能培训。鼓励政府选派精准扶贫技术队伍,在每个村,按照实际情况,配置1~2名农业技术人员留住,并实现其待遇与乡镇公务员对等,同时实行绩效考核体系,量化农技人员的薪资结构,以此为基础建设村级技术培训中心。

4.3 强化父母监护责任,构建社会大众关爱网络

一是强化父母监护责任。通过精准扶贫专项补贴,尽量确保父母双方共同留守(可放宽条件至少父母一方留守,监护家庭教育),强化其监护责任,逐步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归宿问题。二是积极构建社会大众相互关爱网络。村集体、监护人、学校、其他人士与政府共同搭建专项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社会性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大众集资,民主管理等实现平台建设。该平台定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一系列对关爱教育以及相关活动。开通常年性、全天候的“亲情热线”电话,开展“面对面自由式座谈”等活动,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及时与监护人、教师、社会亲戚以及其他人进行无障碍沟通,实现留守儿童心情舒畅、零心理阴影面积的目标。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制度。建立帮扶机制,成立专门帮护小组,由财政补贴帮扶资金,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4 重点开展心理课程,共同关爱儿童心理健康

一是鼓励农村学校普及简单的心理课程。各地方政府部门、相关教育部门,组织专业人才,加强适合当地民俗文化的心理教材编写,活动策划;通过选择试点学校开展心理课程等形式,并后期逐步推广。二是全面加强家庭监护人心理培训,主动掌握日常心理知识。通过开展定期心理上门一对一辅导、举办村级心理文化活动等,加强农村家庭心理培训,确保心理知识成为常识。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共同构建社会呵护关爱网络。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建立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基层组织解决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同时,在各镇(乡)以及村集体,建设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专项档案,进行档案管理,全面掌握各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有关情况,针对各类具体问题采取不同有效措施,实现精准对接、精准呵护。

摘要:实现教育培训到村到户是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核心环节,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首要目标;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特征、教育现状、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81.

[2]陶然,周敏慧.父母外出务工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基于安徽、江西两省调查实证分析的新发现与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12(08):68-77.

[3]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37-49.

[4]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3(07):797-810.

[5]吕利丹.从“留守儿童”到“新生代农民工”--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终止及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4(01):37-50.

[5]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09):29-33.

[6]蒋家琼.我国科学素质教育政策的目标、主体及类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3):47-50.

[7]姚志,谢云.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09):202-204.

小学教育精准扶贫总结 篇8

曼班三队自然村是一个山区村寨,村里16户58名拉祜族群众均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俗话说: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当地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如何,是记者采访中关注的重点。3个多月前,拉祜族小伙李伙保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组成员之一,来到曼班三队驻村,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到这里工作了。

2011年曼班三队办起了历史上第一所村小学后,李伙保一直在村里用汉语和拉祜语教书3年时间。“一开始班里有8个学生,但因为年龄差距很大,两个15岁的学生到了18岁后就不想再继续读下去了。”李老师说,为了让村里孩子能坚持上学,工作队员们曾用摩托车把他们送到了几公里外的村完小,可没想到几天以后,孩子们却自己跑回来了。尽管李老师再想教,可有时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心里的失落感不言而喻。

记者了解到,村里的拉祜族群众只有一半会说汉语,有的也只是能听一些简单的交流用语。因为语言的障碍,村民们很难走出大山。贫困、闭塞的环境也制约着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作为拉祜族,李老师深知教育对于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重要性。

“村民很少出去打工,有的出去了没有多久又回来了。全村学历最高的村民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很多成年村民连语言都无法沟通,怎么出去呢?”李伙保认为,村民们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直过”地区,禁锢他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受教育的意识,这个“脑子”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受教育水平低,贫困代际传递表现得更为突出,导致他们几十年走不出“贫困循环”怪圈。

今年1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往云南专题调研“直过民族”扶贫工作时,专门来到曼班三队与村民促膝交谈,共同商议脱贫致富办法。针对“直过民族”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汪洋指出,要重视采用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实现短期脱贫,通过大户带动、加强教育培训等实现长期能力提升。要重视“走出去”和“引进来”,强化“直过民族”与外部的交流融合,促进贫困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

目前,村里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由驻村工作队员每周开设扫盲课2个晚上,使村民能简单识别汉字,能运用简单的算术,能使用简单汉语交流,能使用通信工具及家用电器。“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现在村已经有3个孩子在读书了,只要‘智和‘愚的问题能够解决,全村的教育文化水平将有很大的提升。”李伙保说。

勐海县扶贫办主任王德表示,正是因为“直过民族”的历史原因和特殊性,对“直过民族”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扶贫方式,因此他建议各级部门能够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希望12年免费义务教育能够在‘直过民族中尽快实施。”

根据云南省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发展教育脱贫已成为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制定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9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海雀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清塘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林泉镇惠鑫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林泉社区、增坪村、山海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新水村500亩蔬菜基地,周寨村、营脚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

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到营脚、增坪等村组织农民培训2期1289人,职业院校到新水村举办培训班1期60人,农民讲师培训10次600余人,计划输送60人到职中学习培训。

精准扶贫政策学习总结 篇10

目前,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未来五年内完成减贫任务难度有多大,精准扶贫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如何补齐教育“短板”,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位代表委员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脱贫攻坚的关键在质量”

20xx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到底有多大?

“‘十二五’时期我国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十三五’时期要再完成5000多万人减贫任务,它的难度更多的并不是体现在量上而是质上。”有着多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的范小建委员指出,这5000多万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深,长期贫困或代际贫困、生态型贫困占比大,还有社会发育型的贫困,再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返贫问题和相对贫困问题叠加,这些矛盾问题汇集到一起使得“十三五”减贫压力显得尤其大。

对此,闫冰竹委员表示认同。他指出,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农村地区和扶贫领域表现比较严重。目前,参与扶贫的金融机构数量仍然较少,金融供给还不足;信贷技术与服务手段不完善,扶贫效率不够高;金融生态环境与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尚未健全。这些都对金融扶贫工作形成了制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教育问题成为扶贫开发‘短板’中的‘短板’。”来自西部地区的拜秀花代表对此感触颇深,贫困地区扶贫要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扶贫攻坚中要全力克服教育这块“短板”。

实现“十三五”脱贫目标,注定是一场艰巨而又紧迫的攻坚战。

范小建委员分析指出,“十三五”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要实行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使扶贫开发和社会发展互助促进,精准扶贫和片区攻坚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目前,中央、地方和各相关部门在产业扶贫、移民搬迁、转移培训、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生态扶贫、低保兜底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果这些措施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十三五’减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范小建委员说。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

当前,扶贫开发成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特别是“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来破解贫困难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正确至关重要。当前,对精准扶贫的理解有哪些误区,精准扶贫的精髓又在哪里?

“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转变一种认识,那就是‘认为发展就是减贫、增长就是减贫’。”范小建委员指出,那是在普遍贫困情况下形成的一种认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发展的差距在扩大,增长对减贫的带动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我们的思路就要进行调整。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专项扶贫,关注扶贫工作的精准,重视扶贫投入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精准扶贫是个方向,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反复探索的过程。

“精准扶贫的精髓在于‘因贫施策’,要根据致贫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把矛盾吃透,从而解决它。”范小建委员说,在调研中发现,致贫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既有群体原因也有个体原因,既有体制机制原因也有生态原因以及社会进化发展的原因。例如所谓“代际传递”成因复杂,除了素质型,还有健康型以及综合型等,要根据不同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什么措施就采取什么措施,这就体现了精准,要强调到村到户,最终落实到人。

“金融扶贫也有个‘因贫施策’的问题,在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方面,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致贫原因、不同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采用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闫冰竹委员认为,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特点,包括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机具等在内的农村特色抵押贷款产品。同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手段,增加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金融可得性,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金融扶贫的有效性。

“精准扶贫更需精神脱贫”

扶贫不仅需要“扶起来”,更重要的`是使贫困地区“自己站起来”。教育,是扶贫中的关键点。

“在青海,区域整体贫困与地区发展滞后并存、经济建设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质偏低与公共服务滞后并存。由于受这‘三重矛盾’制约,青海一直是中国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的省份。”拜秀花代表对教育扶贫有着清醒的认识:物质脱贫容易,精神文化脱贫难,无论是“扶贫先扶志”,还是“变输血为造血”,都需要通过教育去改变人的思想。

“目前,在教育扶贫上,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从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等一揽子方案,这些方案如何切实落实到贫困家庭身上,如何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依然有待实践探索。”范小建委员说,这也说明,脱贫致富,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是根本之计,必须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拜秀花代表以自己调研为例指出,教育扶贫不能只抓硬件不抓软件。调研中她发现,特岗教师为高海拔贫困牧区带来了很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但特岗教师依然面临待遇不高的问题。对此,她建议要适当提高西部贫困地区特岗教师待遇水平,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特岗教师的工资补助标准。

全力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 篇11

自2005年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西部地区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滞后,实习实训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制约了整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影响了西部扶贫脱贫工作的整体成效。因此,全力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注重克服和消除西部地区的短板效应尤为重要。在当前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下降的情况下,全社会都要关注和支持西部地区及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国家和相关地区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帮扶机制,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深入推进东西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总的来说,要在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不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资助救助力度,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让未能升学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項致富技能,为扶贫脱贫提供基础人力保障。

关于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就东部地区而言要在三个方面求突破:一是深化对口支援,组织东部地区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训场地和条件、学校与市场和产业对接等方面具有优势的职业院校,与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开展“一对一”支持援助,通过实施影子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对口支援实习实训设备、托管西部职业学校等措施,提高帮困扶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深化项目合作,依托国家中西部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总体规划,大力推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可以合作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为西部地区培养优秀职教师范生,也可以合作办学或建分校,加强职业教育全方位合作,深入挖掘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的发展潜力;三是深化造血功能,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中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对新兴业态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不仅要着眼于增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换血能力,更要着眼于提升其自我造血功能,为西部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调结构、补短板等进一步增添动力,赋予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切实彰显职业教育的责任使命和时代担当。

总之,只有全社会关心、全方位支持、全方面推进西部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全力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才不是一句空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措施才能落到实处,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凸显。

上一篇:外聘教师授课协议书下一篇:轮船公司(码头、港口)对联春联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