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法学

2024-06-23

律师法学(精选10篇)

律师法学 篇1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律师法学》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的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 作业要求

1.观点正确,思路清楚。

2.引用法条要用新法条。

3.每题字数不能太少。

4.题目全做。

二. 作业内容

1.谈谈如何加强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

1.谈谈如何加强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

答:1996年 3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 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 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 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1)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是:

聘请律师既不是辩护律师, 也不是代理律师。

(2)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作用和任务是:

1.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如向犯罪嫌疑人解释其行为是否能构成犯罪, 涉嫌的是什么罪名等;

2.为犯罪嫌疑人代理申诉。如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对所涉嫌的罪名不成立, 聘请律师可以代理为其向侦查机关申诉;

3.为犯罪嫌疑人代理控告。如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及其他权益被侵犯, 聘请律师可以代理为其向侦查机关及有关部门控告;

4.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什么罪名;

5.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 聘请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6.聘请律师有权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如侦查机关人员在场时, 其应以看得见而听不见为宜, 当然, 如有透明隔音设备更好;

7.聘请律师为犯罪嫌疑人代理申诉、控告时,有权就申诉、控告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调查取证。

(3)律师在侦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律师在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时, 应以“事实为根据, 法律为准绳”, 准确解释有关法律条文, 教育、提醒犯罪嫌疑人正确运用民主权利。

2.涉及国家机密案件时, 律师应主动经侦查机关批准, 在侦查机关批准后, 再进行会见。同时争取侦查机关在会见时派员在场。

3.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应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不接受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不合理要求和委托, 不得帮助或者教唆犯罪嫌疑人串供, 隐匿、毁灭、伪造证据, 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符合事实的证言, 或作伪证。

4.在侦查阶段, 律师对所涉嫌的犯罪事实无调取证权(只是对代理申诉、控告的内容进行调查取证),即使此阶段证人主动向律师反映证实有关案情, 也应婉言谢绝, 待到审查起诉阶段时再进行。

5.律师如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的, 以不担任保证人为宜。

2.试述律师的保密义务及其例外。

答:(1)律师保密内容的范围

新《律师法》将保密内容具体化,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还规定了“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这就明确了律师保密内容,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当事人隐私、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四部分。同时还要求这些秘密都应该是“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

(2)保密的时间限制

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律师从事职务行为期间应保守秘密,即使在律师辞去代理后,其获知的秘密仍是因职务行为所得,律师仍然应该遵守保密义务。我国《律师法》中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但是我国《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59条规定:“律师代理工作结束后,仍有保密义务。”

(3)保密义务的例外情形

《律师法》第38条对于保密义务的例外情况进行了规定,这使律师保密义务的内容有所缩减,对于及时预防犯罪,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律为律师的保密义务规定了例外情况。我国《律师法》明确规定了律师的保密义务的例外情况,将委托人或其他人准备或正在实施的犯罪事实和信息排除在保密义务的内容之外。

尽管对于已经发生的,却未被司法机关获悉的犯罪事实,是否属于律师保密义务的范围,法律并没有予以明确规定。但是,由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考量可以推知,对于已经发生的犯罪事实,法律有责任对行为人依法进行惩处,而知情人有责任对犯罪行为进行举报。尽管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同样也无法否认其作为知情人的上述职责。

(4)违反律师保密义务的法律责任规定

我国《律师法》第48条对于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为所负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第49条规定了泄露国家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谈谈你对开办一家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规划。答:合伙所从其本质来说,属于合伙人自愿组合、财产归全部合伙人所有,合伙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组织。正是基于合伙的这种特性,从本质上要求合伙人之间互相信任,在法律意义上要求合伙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样的义务。

合伙所的管理体系与公司的管理有其相似之处。公司属于资合组织,股东的投入是资金;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属于人合组织,合伙人的投入是“专业知识”。但在目前“专业知识”越来越被作为一种“资本”看待的情况下(但不应量化为实际资金,否则就失去了合伙本身强调的“人合”的性质)。因此,合伙所也可以借鉴公司的管理体系。毕竟公司的管理体系在目前是已被证实比较完善的组织管理形式。

我国现行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国资所、合伙所及合作所,而合伙律师事务所更为普遍,这种体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合伙所为例,按照我国《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合伙律师事务所须有3名以上具有5年执业经验的律师作为发起人,有1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财产等。另我国《律师法》第18条规定:“律师可以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很显然,律师事务所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对外承担着无限责任,无疑增加了律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从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合伙人的积极性。另外,律师不能以个人名义单独执业,必须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才能进行执业活动。而加入律师事务所而又不够成为合伙人资格的那些律师却无法享有合伙人的待遇,在他们的看来,自己只是个“打工仔”而已,这种想法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到律师事务所的经营状况以及社会形象。因此,只有让每一位律师都成为律师事务所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享受同等的待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律师的积极性,促进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制改成公司制。让每个律师都成为该律师事务所的股东,真正成为律师事务所的主人,得到真正的实惠。在具体的内部管理体制上,应该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首先,律师事务所应设立经理负责制。实践证明,合伙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即合伙人,往往注重的是业务方面的事务,如业务收入、案件办理等。而在内部行政管理方面却做得不够,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导致所内管理混乱,人心涣散,各自为阵,影响了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因此,应专门招聘经理,主管内部管理、人事管理、广告宣传、监督等方面,实行主任宏观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而经理下面还要设部门经理,如民事案件部门、刑事案件部门、行政案件部门、非诉讼案件部门等多个部门。部门经理负责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及内部管理,并对经理负责。还可以在各部门内再设科室,如民事部门内可设房地产科、婚姻科、证券科等科室,使律师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律师作为事务所的股东,享有分取红利、参与事务所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诸多权利。简而言之,律师享有我国《公司法》中规定的股东权利,并承担义务。这样一来,将包括合伙人在内的专职律师从内部管理与办理业务两头疲于奔命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律师(包括主任)只管办理业务,其他的方面就由经理来负责。而律师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办理业务,专研业务知识,提高案件质量。从各个方面来看,律师事务所运行公司制能够更进一步完善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提高律师的业务水平,而且,公司化的律师事务所对外承担有限的责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律师的执业风险,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除了内部机制的改革,同时还要进行外部机制的改革。笔者在此谈到的外部机制,是指律师事务所对外经营的手段及范围,如广告宣传、服务领域等方面。律师事务所外部机制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加强广告宣传。众所周知,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广告效应对于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广告、路牌广告、灯箱广告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律师事务所作为社会服务行业,也应该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要将律师事务所打造成一种品牌,一种文化。要将自己推出去,让大家都知道,并且记在心里,以此来提高其知名度。这对于律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在早前我国却禁止律师事务所进行广告宣传,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要求律师事务所从国家事业单位变成不占国家编制、不要国家经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伙制企业,而另一方面却又限制律师事务所进行必要的广告宣传,这如何算得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呢?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已将该项限制性规定去掉,从某种程度上

说,加大了律师事务所的自主经营权,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其次,律师事务所应扩大其经营范围。根据我国《律师法》及《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之规定,律师可以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聘请,担任法律顾问;担任各类案件的代理人、辨护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参与调解、仲裁及诉讼活动;代理诉讼案件的申诉;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上述几类是我国律师传统业务范围。不难看出,我国律师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主要集中于律师专业范围内。在现今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服务的多元化,否则将难以生存,最终势必被历史所淘汰。世界上各大知名企业都是多元化经营,如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不仅经营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而且还涉足本国体育业,是国内某足球俱乐部的赞助商,现在大众集团又将视线转移到我国的体育业,正在与我国协商赞助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事宜,而且极有可能成为2008奥运会独家赞助商。我们不难想象到这将会给大众集团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正是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大众集团才成为众多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于是,律师事务所是否也应实行多元化经营呢?到目前为止,我国律师事务所从事的是传统的法律服务,只能维持生存,根本谈不上发展。我们要跳出传统思维的圈子,站在更高的地方去重新看待律师业。笔者认为,律师事务所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开发其他的服务市场。律师事务所应可以投资房地产业、金融业、教育业等行业,不仅如此,还可以上市,发行股票。律师作为专职法律工作者,是法律专家,精通于房地产业、金融业、证券业、银行业等诸多经济行业,而律师事务所汇集擅长各行各业的律师精英于一身,有能力去开拓这些方面的市场。有了律师事务所的直接参与,必然会给市场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增添新的活力,可以更进一步的规范市场,减少经济纠纷,提高各行各业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社会经济正常和谐的发展。

律师法学 篇2

一、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意义

(一) 有助于彰显法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法学教育以来, 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争议不断。各法学院一般都将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专门人才”、“高级人才”等等。这种界定不具体, 不符合法学专业的特质, 也不能很好地规范法学人才的培养活动。目前, 法学教育界基本形成共识, 普遍认为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法律职业人才。之所以这样定位有如下两个原因。首先, 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是以学科为基础, 对应社会特定的职业需求, 把相关的知识组合成若干课程的体系。“专业”必须解决某种社会职业对于人才的规模性需求。在此方面, 法学专业也不能例外。其次, 法律的功能在于执行和应用。社会上执行和应用法律的活动本身是一种职业。正是社会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 才催生和促进了法学教育。所以, 法学教育必须根据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来培养人才。

当前, 将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人才也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法学教育应当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 要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 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 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法律职业的种类很多, 如法官、检察官、立法机关和法制行政部门的公务员等, 而律师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职业。所以, 以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育, 最能突显法律的职业教育特质, 能够克服以往法律教育纯理论化、抽象概念化和远离法律实践的弊端。在当今中国法学教育全面转向职业教育的前提下, 地方高校法学院开设律师方向,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职业的同质性和知识背景的同一性, 导致律师人才与法官、检察人才具有互换性。在中国, 高水平的律师通过公务员考试就能成为法官、检察官、立法机关和法制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所以, 可以说培养律师人才就是培养法律职业的人才的代名词。

(二) 符合分类培养法律人才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要分类培养法律职业人才, 并把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分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高端涉外法律职业人才”和“西部法律职业人才”。这明显是以职业特点为标准对法律人才培养所做的分类。这三类人才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应用与复合”。但是, 这三类人才类型的内部也必须目标多元, 规格个别化。“在全球化背景中的法学教育要完成的使命是发展一套成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其目标之一就是在保证基础性法律人才培养适格的基础上, 鼓励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化和多元化”[2]。当前, 分类培养是国家法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思路。落实到具体高校的法学院, 分类培养与本科“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本科“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是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3]。“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 既是社会需求差异化、个别化、多样化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差异化的必然要求。多样化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著特点[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规定:“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高校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机会, 为所有学生选择提供有效的专门指导, 要为所有学生的公平选择提供制度保障。”实施差异化分类培养, 就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最好应答和诠释。高校应当尽可能地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 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对应社会需要多样化、学生发展差异化有两种方式:一是不设方向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式;二是“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灵活设置方向”的方式。前一种是让学生自我发展个性、自我选择发展方向;后一种是引导学生差异化发展。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就是后一种方式。

(三) 有助于突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办学特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日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创意化的趋势。因此, 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个性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 (教高[2012]5号文件) 第三条第 (一) 项规定:“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要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扭转和克服“办学千校一面、培养学生千人一面”的突破口。特色就是优势, 特色是个体存在的根据, 特色更是创造力的源泉。突出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

地方高校突出办学特色的路径很多, 其中对本校的长线专业进行调整并设置特色的专业方向是重中之重。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时, 地方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目前全国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方向的情况大体如下:一些理工、农林类院校设置了知识产权法方向;医学类院校设置了卫生法、法医学、司法鉴定、犯罪心理学等方向;财经类院校设置了经济法方向;海事、海洋大学设置了海商法、海洋法方向;外语类院校设置了国际法学方向;一线城市或其他律师业务发达大中城市的大学开设了律师方向。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来调整或设置专业方向, 能高效率地整合和利用资源, 可使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知识背景个性化。这十分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各种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法学专业设置的培养方向, 一定要立足于宽口径的法学学科之上。律师方向的设置, 并不窄化专业的口径, 而要以宽口径培养为基础。本方向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所前修的基础课是法学16门主干课程, 其必须做司法考试准备, 这能确保其知识背景的综合性。对于律师方向学生更应当加强应用性和复合性知识的培养, 更注重对其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这正是律师方向彰显特色的地方。

二、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条件及实践效果

广州大学是广州市政府所属的地方高校。其法学专业自2008年开始设置律师方向, 每年招生40—50人, 现已经有两届毕业生。下面以该校6来的办学经验为依据, 论述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应当具备的基础条件及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效果等问题。

(一)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的条件

1. 区域经济条件。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直接动力, 必须坚持区域特色, 体现区域特色。设置律师方向的地方高校应当是位于一线城市或其他经济高度发达、服务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城市内。虽然这些城市的大量诉讼类律师业务可能由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来承担, 但是本地成千上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的法律事务外地来的精英人才可能不屑于做。本地方高校培养的律师人才可以填补这一职业空白。在为本地企业培养法律人才方面, 地方高校明显具有地利的优势。

2. 学校教学资源条件。

设置律师方向的法学院必须具有良好的律师学教学优势, 其中设有律师学院是开设律师方向的重要条件。现在, 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都设立了律师学院。律师学院一般承担三项律师教育任务:一是律师岗前培训;二是律师继续教育;三是律师学历教育。另外, 律师学院还承担律师学理论与律师实践问题研究的重任。这项任务最终也能为律师教育提供教学资源。以广东省为例, 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都设有律师学院。这类高校的法学专业开设律师方向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3. 社会合作条件。

地方高校的法学专业设置律师方向, 必须得到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律师行业组织及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协助。首先, 律师学院的设立, 必须得到当地律师协会、当地司法局的支持。这些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机关不但要授予本地方高校从事律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资质, 而且必须把律师行业的培训费划拨给该高校作为办学经费。这是律师方向办学的基础性条件。其次, 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必须选派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较高学识的著名律师做兼职教师。按律师方向培养学生, 需要开设系列的律师执业技能和律师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课程。这类课程必须由从业经验丰富的律师来担任。但是, 著名律师往往业务繁忙, 让其长期、固定地抽出时间到高校上课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为每一门课程聘任多位业务、学识水平相当的律师做兼职教师。根据广州大学律师方向授课的经验, 每年需要70名左右的著名律师、优秀法官等做兼职教师。对这些兼职教师必须制定考核评价机制, 畅通淘汰、引进机制。所有这些事项, 都必须得到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支持。最后, 律师方向的学生必须到律师事务所跟随律师进行办案实习。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必须建立多家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基地。广州大学律师方向学生的办案实习, 每年需要20多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支持。

(二)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律师方向的学生培养效果

广州大学法学专业自2008年开设律师方向以来, 已经招收律师方向本科生6届近300人, 其中毕业学生80余人。下面以广州大学律师方向学生为例来说明地方高校按律师方向培养法律人才的效果。

1. 高中毕业生报考的积极性较高。

根据6年来的招生统计数据, 报考律师方向的学生明显比报考“大法学”的学生比率高 (1) 。前者的录取分数明显比后者高。根据招生政策, 广州大学每年必须向广州市投放60%的招生名额, 向广州市以外广东省地区投放20%, 向广东省外投放10%。从历年的招生情况来看, 录取广州市的“大法学”学生要比省内二本线平均高20分, 而律师方向平均要高25左右;录取广州市外的广东省其他地区“大法学”学生的分数要比省内二本线平均高30分左右, 而律师方向平均要高35分左右;录取广东省外的“大法学”学生要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20分左右;而律师方向要高25分左右。

2. 社会对于律师方向的认同度较高。

人们都普遍接受一个道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依此类推, 我们也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越是特色的就越是被普遍接受的。”全国设置律师方向的法学院并不多, 相对而言, 广州大学法学院设置律师方向就成为一种特色, 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12年1月, 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专程来到广州大学考察律师学研究及律师方向学历教育情况。另外, 广州大学律师学院及律师教育在法学教育界的知名度较高。可以说, 律师方向的设置为广州大学法学教育形成特色、树立品牌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 学生的职业技能明显提升。

广州大学法学院为律师方向的学生开设了一批针对律师职业特点的课程, 包括律师模块课程、跨学科人文基础课程、“全学程”实践课程等。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和跨学科思维, 注重综合性职业知识传授, 注重实践性技能的培养, 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 注重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课程的培养, 学生的上述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4. 学生对从事律师职业的心理准备明显增强。

按律师方向招生, 学生入学前就确定了律师职业的方向。经过在校四年的以律师职业方向为目标的系统培养, 学生对于律师职业方向有进一步认识。在大三学年, 律师方向学生必须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一个月以上。在实习期间, 学生可跟随律师办案或者在律师的指导下抄写两件律师办案卷宗并写出办案心得。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 学生对于律师执业的环境有了切身体会。学生在实习期间已经看到了律师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执业难度, 这反而为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该职业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通过四年职业教育的引导, 律师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有明显转变。到基层去、到公司企业去、到发生争议最多的地方去, 往往是他们就业的选择方向。

三、加强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律师方向课程建设的路径

通过六年的实践和探索, 广州大学在律师方向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经验:紧密围绕提升学生律师执业能力的需要,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充分发挥校内外的优势资源, 适当开设跨学科课程,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大幅度增加应用型课程, 对每一门课都增大传授应用型知识的分量, 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系列教学方法改革, 全学程不间断开展实践教学, 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一) 强化人文素质课程设置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通过系列课程的教学来不断提高的。素质就是一个人的身心修养。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特定品质。它来源于知识, 来源于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体悟。一个人一旦具有了较高的人文素质, 可以按着社会规则, 充分运用、拓展所学知识, 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 摄取广泛的知识, 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律师方向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是一个值得通过实践不断研究和总结的课题。广州大学对于律师方向学生的要求是: (1) 除了完成通识类必修课程以外, 还必须跨学科选修6门通识类课程。学生可从学校开设的300多门通识类课程中任选6门。 (2) 必须完成两门法律方法类课程, 包括法哲学、法律方法论等。

(二) 增加应用型知识的专业课程

律师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专业基础课程, 二专业选修课程, 三是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16门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即跨模块课程, 包括法社会学、比较法学、物权法学、合同法学、证据法学、经济犯罪专题、犯罪学、刑事侦查学、司法文书写作、税法学、刑事侦查与司法鉴定实验、法律逻辑学、侵权责任法学、婚姻法与继承法学、外国法制史、比较宪法学、国际仲裁法学、世界贸易组织法学、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制度、英美商法 (双语) 、司考刑法导论、司考民法导论、司考诉讼法导论、司考三国法导论、司考宪法与行政法导论、司考商法与经济法导论、法律诊所、保险法学、法哲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题、法学英语、法律方法论、西方法律思想史、仲裁法、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公司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公安学、宪法案例评析、外国刑法学、房地产法、国际刑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金融法、海商法、刑法分则解释学。广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律师方向学生从上述课程中任意选修30学分。

专业技能课程亦即律师模块课程, 包括中国司法制度、律师学、劳动纠纷律师业务、金融律师业务、房地产律师业务、律师口才与律师业务谈判、辩护学、比较司法制度、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比较律师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合同业务技能、律师代理学、海事海商律师业务等。律师方向学生必须从中选修8学分。

(三) 课程大纲重点内容突出

如果把人才培养方案比作宪法, 那么课程大纲就好比基本法。它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授知识点、所占课时、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法学课程大纲把法学知识在有联系的各门课程的内容之间进行切割, 确定某一个法律知识点在哪一门课程里讲授, 此内容在另一门课程中就不要讲授, 以避免重复。律师方向课程的大纲应重点突出如下两个方面内容。

1. 刚性规定应用型知识点的讲授数量。

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 (教高[2012]5号) 文件第三条第 (一) 项第3段规定:要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优化知识结构, 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我国传统的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学术性知识, 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要讲清沿革、意义、价值、本质、特征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与该知识的应用有一定联系, 但并不是应用本身。律师方向课程必须紧密联系社会需要, 直接回答该知识如何应用。因此, 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必须规定:讲授的内容全部都是应用型知识点, 其所用占课时应当相对地增加。所谓相对地增加就是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减少或取消“沿革、意义、价值、本质、特征”等学术型问题的讲授, 把节约下来的课时用到应用型知识的讲授上。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还应当规定, 必须把实践中最新出现的典型性新问题纳入课堂。

2. 刚性规定案例讨论的内容及所占课时。

2012年3月21日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 (教高[2012]5号) 文件第三条第 (一) 项第3段还规定: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法律案例教学是符合法律知识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法律本来就是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通过归纳、整理而上升为一般性规定的东西。通过案例来掌握法律, 最符合法律规则生成的路径。因此, 律师方向的教学大纲必须刚性地规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所占课时, 事先规定好教学案例内容和案例个数。教师授课前, 必须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 让学生事先分组讨论, 上课时让学生发表关于案例解决的方案, 然后教师点评。学生通过思考案例解决方案, 讨论、感悟法学知识、培养对法律事实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四) 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1. 教材建设。

编写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律师方向课程的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特色的案例教材;二是律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教材。对于第一部分教材, 可对刑法、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合同法等专业基础课编写课堂案例研讨教材。编写此类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要选择较疑难的案例, 对于案例的叙述部分尽量简短, 对于案例的解决方案一定有争议, 一般要有两种以上观点, 并写出每一种观点的根据。教材不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 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劳动纠纷律师业务、金融律师业务、房地产律师业务、律师口才与律师业务谈判、辩护学、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律师合同业务技能、律师代理学、法律文书写作技能、法庭辩论和控制技巧、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技能、案例分析技能、法律信息整合技能等课程。编写这部分教材一定要由校内专任教师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型律师联合编写, 切实增加教材的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

2. 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的教学资源一般特指除教材以外对于教学起重要作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等, 包括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视频等。律师方向课程的最有效的教学资源是模拟实验教学。这种实践课程包括模拟法庭和模拟办案流程与办案技术。前者比较普遍, 这里不作叙述。后者是法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建设一个法学模拟实验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配置40至60台电脑, 与校园网联结;二是购买法律实践模拟软件;三是购买案例类型库或案件审判纪实录像资料。律师方向的实践课程可在电脑和网络上通过模拟手段来完成。

(五) 构建“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

所谓“全学程”法学实践课程体系, 特指为法学专业律师方向的学生设置的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不间断地进行校内模拟实习与到法律实务部门实习的系列实践课程的有机组合。法学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非常重要。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 (学时) 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 开发法律方法课程, 搞好案例教学, 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充分利用法律实务部门的资源条件, 建设一批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 积极开展覆盖面广、参与性高、实效性强的专业实习。广州大学为律师方向学生开设的“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大一的读书报告, 大二的结案报告、模拟法庭, 大三的法律诊所、鉴定与侦查实验、学年论文, 大四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设计) 等。这些实践课程有教学大纲, 严格考核其教学过程, 有固定的教师指导。

参考文献

[1][3]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Z].广东省教育厅文件 (粤教高[2102]5号) .

[2]万猛, 李晓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1) .

成功律师与法学家应读书目 篇3

1、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4、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5、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三、“法律与司法”阅读:

1、萨伯:《洞穴奇案》,三联书店2009年版。

2、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侯猛:《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四、“法律与经济”阅读:

1、波林斯基:《法和经济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3、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杰夫雷·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开放时代》2000年第7期。

5、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五、“法律与社会”阅读: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2、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六、“法律与文化”阅读: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载氏著:《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朱晓阳、侯猛编:《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三联书店1998年版。

七、“法律与文学”阅读:

1、冯象:“法律与文学(代序)”,载氏著《木腿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苏力:《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三联书店2006年版。

3、波斯纳:《法律与文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八、“法律与科学”阅读:

1、菲利普.鲍尔:《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2、威尔逊:《论人的天性》,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塔勒布:《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九、“法律研究方法”阅读:

1、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冯象:“法学方法与法治的困境”,载氏著《木腿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麦克.布洛维:《公共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拓展个案法”。

十、“法学论文写作”阅读:

1、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

2、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

3、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法学院向何处去”。

4、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5、成凡:“从竞争看引证”,《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建议通读:

1、约翰.莫纳什,劳伦斯.沃克:《法律中的社会科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法学集刊:《法律和社会科学》1-6卷,法律出版社2006、2007、2008、2009、2010年。

以下的13本书,是根据我的个人阅读爱好和兴趣,提供给法科学生在法学经典之外的若干选择。与那些立志帮助法科学生成为法学大家的教授们开列的书单相比,这个书单多数不能帮助学生增加抽象理论的深度,但绝对可以增加学生对法律实务的认知广度。

1、《菜根谭》、《呻吟语》和《围炉夜话》

这三本书被一道称为中国关于人生智慧和身心修养的奇书,汇集了中国历代学者在为人和为学方面的真知洞见,能够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灰尘,学会超越自

己,因此,几百年来在中国广为流传。在我看来,与其花大时间、大功夫去研究所谓的外国经典著作,从外国人的思想当中学习为人为学的道理,倒不如听听老祖宗们充满睿智和机敏的格言警句,处事良言,这更为贴合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活。

2、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

此书是当当网的五星图书,作者并非我国法学圈内人士,但文笔非常好,法律功底也不错。原本枯燥无味的法律,在作者笔下转化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达到了“诗意叙事”的境界,足以让国内众多所谓的法学大腕汗颜。本科生进校伊始,可以通过阅读此书激发对法律的强烈兴趣。

3、冯伦,《野蛮生长》

这本书作者冯仑是中国著名的商界哲人,万通集团董事长。他为读者生动描述了中国民营企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情感与伦理,正义与财富之间微妙和平衡的关系。与那些云山雾罩的法学经典相比,此书能够让你对中国法治现实和环境收获满满的现实认识。

4、慕容雪村,《原谅我红尘颠倒》

此书作者曾经从事律师工作,因此凭一半经历一半想象,写出这本书。阅读此书,能够让读者感受司法界和律师业腐败和阴暗的一面,对于在糖水里泡大的80后和90后,是一副让人猛醒和深思的良药。

但是,此书过于夸大了阴暗面,容易让人迷失。其实,现实世界并非全部如此,就我10多年的社会经历为例,我已经多年不请法官吃饭,不给介绍费,甚至不主动请客户吃饭,同样可以生存,而且还不错。

所以应该相信,尽管天空经常有阴云和暴雨,但它本来的面目依旧是蔚蓝和澄静的。

5、【英】爱德华·德·波诺著,《水平思考》

此书被称为“全球创新思维训练第一书”,这对中国人尤其是法科学生尤为关键。几千年以来,中国人都讲求一种在既定的、无所在的伦理秩序和思维模式下生活,你该想什么,该怎么想,都已经规定好了。“修身治国平天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好像都说尽了,思维方式也固化了。如果再加上你读的是法律,那种讲求逻辑和理想的特性,更加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你的思维和行动牢牢束缚其中。而此书,能够帮助你重新认识自我潜能,认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

此书告诉你,掌握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比掌握尽量多的法学经典和思想更重要。

6、【美】约翰·奈斯比特,《定见》

此书作者是著名的未来学家,他的《大趋势》一书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超过两年,发行量超过900万册。

此书是作者将自己多年的趋势观察经验分析整理后所得,可以用于分析判断与预测社会将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改变法科学生刻板、单一的法律思维模式以及狭隘的视野尤其有好处。

7、【美】弗兰克·铂特诺伊著,《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的圈钱游戏黑幕》

此书为我们揭示了西方所谓投资银行光环后面的黑幕:大多数人投身投资业仅仅是出于一种摧毁理性的原因,和良家妇女沦为娼妓同出一辙:这个行业不需要艰苦工作,是不需要智慧的群体行为,而且对于别无所长的人而言,是一种更为实际的赚钱手段。

此书对于那些追求和崇尚西方法治理想的人,犹如一记当头棒喝,让人猛醒。

8、【美】苏姗·奥尼尔,《从学生到律师——美国律师实务入门》

这是一本小册子,大约10万字,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最早刊行的外国对于律师职业特点和基本方法的书籍,里面介绍的一些方法例如了解客户意图、评估案件、开会、打电话等,对于从事律师实务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我曾经一度将这本书作为我的团队律师必读的入门书籍。

好书不用多,一本就够。

9、马军,《法官的思维与技能》

此书作者是北京十佳法官,拥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此书尽管文笔稍嫌啰嗦和枯燥,案例选取面较窄,但所列内容实为精华,是近年来在讲述司法实务方面比较深入和实用的好书。

10、高云,《思维的笔迹——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上下册)

这是本人的新作,主题是写法律思维和写作,其中穿插了大量实例,指导法学新人如何入门、学习、成长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市面上与我的这本书类似主题的有不少,如果将我的书与其他类似书籍相比较,此书可称之为《远见》(张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实务版,《完美的合同》(吴江水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扩充版。

11、郝明义,《工作DNA》

此书最适合毕业生阅读。此书作者是一位残障人士,却又是台湾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出版人。他掀起了蔡志忠、朱德庸、吉米等漫画家的阅读热潮。在此书当中,他为读者描述了事业当中的三个阶段当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思考方法,引导读者理解工作和热爱工作。

律师法学 篇4

人大法学院冯教授关于让律师更好地成为法治国家建设者的论述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颁布《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完善律师执业保障机制提供了法规支撑,这在我国律师事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规定》甫一出台,就受到广大律师和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

这一承载着广大律师强烈愿望和由衷期盼的新规,全文共49条,含金量颇高。它凸显“规范整合”,对分散在律师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各部委规章中有关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进行了系统化整合,调整事项涉及律师会见、阅卷、取证、庭审辩护等方方面面,称得上是一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大宪章”。它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律师执业中存在较多、广大律师反应强烈的“老三难”(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和“新三难”(发问难、质证难、辩论难)问题。它体现“创新精神”,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既提出了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保障措施,将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贯穿到律师执业活动的全过程,在不少方面比以往有较大的突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它注重“机制依托”,提供了律师执业的权利保障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明确了侵犯律师执业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障了律师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等职业权利,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律服务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律师职业同法官、检察官一样,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国家的建设者。纵观中外法治发展史,律师制度和现代法治相伴而生,在依法维护公民与团体权益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律师执业权利受到尊重和保障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人权保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法治文明水平的高低,诚可谓“法治兴则律师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律师制度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据统计,1979年末,全国仅有律师212人。截至2014年底,全国执业律师的总人数已经增长到27.1万多人,其中,专职律师24.4万多人,兼职律师1万多人,公职律师6800多人,公司律师2300多人,法律援助律师5900多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广大律师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引人瞩目的作用,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实现着他们作为法律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相对缺乏现代法治传统,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状况很不平衡,一些地方不尊重律师、侵犯律师权利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个别司法机关、执法单位存在着随意限制和剥夺律师执业权利的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制约着律师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我国法治的实现。

此项《规定》的出台,是落实和推进四中全会决定的标志性举措,将有利于积极发挥律师在推进科学立法、保障公正司法、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律师业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助力,人们从中亦可清晰地聆听到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而有力的脚步声。

展望未来,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捍卫社会公平正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期望一纸文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制度设计再好,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规定》出台后,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注意配套措施的跟进,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打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改善律师执业环境的“最后一公里”,使广大律师在执业中切身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小律师 大律师》读后感 篇5

《小律师 大律师》读后感

《小律师 大律师》读后感 《小律师 大律师》这本书是由从事律师行业多年的雷海军律师所著的。本书内容涉及律师营销、律师咨询及开庭诉讼等律师业务的方方面面,精解律师与当事人、律师与法官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以自己的经验之谈,融会其醇厚的人生感悟和职业感悟,以诙谐的笔调带领读者全面思考和探索中国律师的生存之道与成功之道,让读者能深刻领悟小律师的精致与大律师的崇高。 谁是小律师,谁是大律师?怎样做好小律师,怎样做好大律师?……这是 雷老师留给我们的第一个课题。每一个年轻律师都渴望做个大律师,但都无法避免地只能先做个小律师。其实,小律师也有小律师的精彩,其精彩之处就在于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只要做的踏实,做的问心无愧,做个“万金油”律师也没什么不好,即使业内压力大,只要我们做足小律师的精致,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轻易放弃,放飞我们的快乐,我们离成为大律师这一步也就不远了。而大律师呢,也应有大律师的.风范,真正的大律师“不是靠律师业界来最终评判的,也不是投票表决的,是靠才华和智慧获得当事人的相应的敬佩的认同”,在这个以金钱比大小的律师时代,大律师不应该是向社会炫耀他们的富有,而是更应该做到坦坦荡荡,对律师业进行反省和批判,不要忘了,公平与正义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一生所应该追求的。 做律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律师,贵于律,精于师。”首先,“真正的律师还是以法律为武器,法律是自己谋生的手段”,所以无论我们多么的宏图壮志,熟识法律,依托法律,运用法律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其次,高尚是律师的首要品质,“有些律师办理案件不以卑鄙为耻辱,这是很危险的。”“无耻的律师是在逼迫当事人也彻底走向卑鄙的道路。”雷律师告诉我们一个不尊重事实真相,教人撒谎,钻法律空子的律师,最终只会被当事人、法官,乃至社会所唾弃,“只有高尚的品质才能够让律师放心地施展手脚”,赢得喝彩。 《小律师 大律师》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国特色。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但同时中国的法制文化显得有点底气不足,各种“关系”的存在阻碍了法律的实施。因此,律师业的发展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对此,我们也不必怨天尤人,中国律师业正孕育着历史变革,天道酬勤,常善待怀揣理想的人。我们只需坚持自己的理想,做个人情练达的律师,转“中国特色”为“中国优势”,在做律师的同时也学会做一个中国人,这样既符合了中国国情,也能为中国律师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本书另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在书中一直充当着精神领袖,他在整部书中强调律师的精神,就是追求独立与自由,律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律师以其深厚的法律文化素养及对社会的关怀与洞察来与权力体系、黑暗势力作斗争,他们把压力带回家把希望留给当事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在这样的精神带领下,能为刚踏上法律之路的我们打亮一盏明灯,增添我们信心。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教会我们律师的生存法则,也用独特视觉让我们看清律师职业的一些表里,生动易懂,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值得一看。

律师事务所律师岗位职责 篇6

2.严格遵守《律师法》等法律法规,遵守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制定的有关规定,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遵守律师办案程序。

3.坚持收结案登记和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原则,保证办案质量。

4.积极开拓律师新业务、新项目,探索提供法律服务的新途径,做好诉讼、仲裁、非诉讼代理、法律顾问、法律咨询、代书等律师业务。

5.遵守所内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本所的工作监督及行为规范检查。

6.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培养高尚情操,提供高素质的法律服务。

7.不得私自向当事人支取任何费用,不得非法代有关机关或人员向当事人支取费用。

8.努力完成法律援助任务。

9.协助本所主任总结律师工作经验。

美国律师和中国律师的宣誓词 篇7

美国职业律师宣誓词:

一、我将牢记法律执业首先是我的职业,并谨将法律执业的谋生意义置于职业意义之下。

二、我将在自己的言行中充分尊重法律和我国法制体系。

三、我将牢记我的服务职责,如同法院人员和个人权利保护者一样。

四、我将把时间和精力贡献给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和慈善事业,并向所在区域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五、我将同法制体系中的其他参与者一道工作,包括法官、对方律师和其他与本人执业角色不同的人员,以促进我国法制体系更加完善和高效。

六、我将迅捷而精干地处理法律事务。

七、我将尽可能地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八、我将在作出影响委托人的决定时确保他们知悉。

十、我将在执业中追求和维持业务精通。

十一、我将谦恭对待在工作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人们。

十二、我将尊崇规范本人权限的职业行为可适规则或守则的精神、意向和要求,并带动其他人同样尊崇。

中国的律师誓词:

律师事务所指导律师实习指导意见 篇8

本人【】同意担任【】(以下简称“实习人员”)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的实习指导律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司法部《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有关规定,本人将对实习人员进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安排实习人员协助办理律师业务,指导实习人员进行律师执业基础技能训练,指导实习人员了解掌握办理律师各项业务的执业规则,指导实习人员了解掌握律师执业管理的制度和规定,监督实习人员的实习活动,定期记录并作出评估,对实习人员遵纪守法的情况和品行进行监督、考查。

指导律师:

【】律师事务所

律师法学 篇9

法天科技律伴律师介绍代发律师函及信用

卡催收律师函范本

一、律师函的概念

律师函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

二、为什么要发律师函?

当事人委托律师出具律师函的目的:

1、大多是用于表达自己的要求,如催债、要求对方限期履行义务、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等;

2、有的是用于沟通、询问、了解相关事实;

3、有的单纯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澄清事实。以上目的可能是单独的,也可能是同时具备。

信用卡催收律师函

_______先生/女士:

_______律师事务所接受_______的委托,对于你在该行办理的信用卡涉嫌恶意透支一案,现依法向你发出本律师函:

根据该行委案的数据显示,你证件号______________名下所持有的卡号为_______的信用卡超过规定的期限和金额透支。截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已逾期_______天,透支本息合计(人民币)_______元,且经多次提示还款和催缴仍未归还。

您申领_______卡时签署的《_______银行信用卡领用合约》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您的透支款项已超过期限。现本所受_______银行委托,特请您于本函送达之日起_______天内到_______银行任意营业网点查询并偿还所欠全部款项(具体金额以还款当日_______银行所提供的数据为准,客服电话: ______________。否则,本所将建议银行依次采取如下措施:

律伴网(lvban365.com)法律服务平台

1、委派专人至您的住所或户籍地、工作单位等地点拜访催告,并向以上地点发送相关法律函件;

2、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您清偿全部欠款及由此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财产保全费、执行费等款项;同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法院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您相应金额的个人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房产、车辆、存款、股票、债券等)。

3、如您的行为已涉嫌信用卡恶意透支,_______银行将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您恶意透支行为的刑事责任。

为了避免诉讼给您造成的严重影响,请立即清偿_______银行信用卡欠款。您的违约信息会记录在_______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因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由您本人承担。特此函告!

_______律师事务所

_______律师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律师法学 篇10

——解读中国律师之八

法博网友“水岸珈蓝”在其2009年4月7日的博客日志中写了一篇题为《实习律师21条军规》的博文http://sajl.fyfz.cn/blog/sajl/index.aspx?blogid=458458。这篇文章字数不多,看样子更像是一个实习律师坐在一个老律师的对面,按照后者的叮嘱所作的笔记。文中列举的21一条,虽没有历史上那臭名昭著的21条的那么重于泰山,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但言简意赅,句句在理,不失为执业律师的经验之谈。微笑着一口气读完这21条,望屏沉思,竟勾笔者的一些记忆来。把这些记忆结合“水岸珈蓝”的21条写出来,算是对21条的解读吧。

先说这第1条:注意在提交起诉状和答辩状时一定要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搭眼一看,这算什么“金科玉律”?!起诉状答辩状都是当事人提交给法院的,当然要交给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了。有必要这么郑重其事的当成经验总结吗?有!而且很有必要。我记得我的一位朋友刚刚独立执业的时候,就因为这件事,差点儿自摆乌龙。当时他代理一件好像是民间借贷的案子。原告找到了我的那个刚出道的律师朋友。身份证、借条等等的必要证据都有。律师马上就写好了起诉状。电话通知原告签名时,原告表示:我出差在外地,你帮我签吧,就签我的名字,反正大家都这么熟了,没问题的,等我出差回来了,我到你办公室再补签。说者斩钉截铁,话说出来也掷地有声。律师为了稳妥,还专门打电话给介绍这个当事人那个人,那个人也说,没事的,你帮他先签了吧,我和他很熟,等他回来再补签。加上当事人立案心急。律师就代替当事人签了名字。可是,案子到来法院,法院通知被告来签收应诉材料。被告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据说,被告声称,钱马上可以给,但被人告到法院,面子丢不起。说来也是个“很傻很天真”的借口。但问题是,那个原告撑不住劲了。一干子把矛头推到了律师那里。原告甚至跟被告解释:不是我想告你,是那个律师如何如何„„不信你看起诉状,那上面根本就没有我的签名!后来,听说原被告一起来到律师所,找律师的麻烦。再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惊无险。当然,这只是为第1条注解的情形之一。更有些情况下,明明是当事人向律师陈述过的事实,因为没有当事人亲笔签名,案子的审理结果对他有利还好,一旦不利,当事人往往把责任怪在律师的身上。因为没有签名,谁对谁错,到时候也就说不清了。

再说第2条:尽量将同一案卷的所有材料装在同一档案袋中,以免疏漏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的公函。当然,这对一个执业律师来说,显然是必要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补充一点,算作本条的第二款吧:要在档案袋的封皮上仔细登记如下信息:当事人的资料——尤其是当事人的电话、案子的受理法院、侦查、检察、审判机关的电话,各个机关的具体经办人或者书记员的电话,举证期限届满日、开庭日期、查封或者冻结财产的续保日等等。别小看这些信息,有了它,工作十分便利,工作效率不受影响。但没有这些,办起事来就没那么方便了,尤其是身在外地时,为了这样的信息,可能要多打几个电话才行。第3条没有什么解读的,接下来说第4条:在起诉状中所列原被告信息时不要把自己当事人的电话写在起诉状上,以免法官直接联系当事人,绕开律师。想起了自己都觉得好笑,说出来恐怕也会贻笑大方。我刚开始执业时,就亲身感受过这样的尴尬。有次我代理一个在我那时看来已经很大很大的案子(其实标的也就无非是100多万)。因为第一次做这样的大案,心里未免没有什么底气。立案之前,我陪着当事人跑了几个地方,调查了一些证据,也同对方进行了几次的交涉,加强了一些证据。案子到了法院。过了很久,不见当事人与我联系。打电话给他,他支支吾吾,王顾左右而言他。打电话到法院,问案子的进展,法院的书记员一头雾水反问我:你是被告的代理人吗?我说不是,是原告的代理人。书记员说不是啊,原告的代理人前几天刚刚收了开庭传票啊。这位书记员为了妥善起见,还专门查找了案卷,最后确切告诉我,原告换了律师。既然人家不满意自己,自己也是新出道的,我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打给这个当事人,就这么不了了之了。过了多年之后,这个当事人居然有一天想起了我。他因为另外的一件案子约我喝茶,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次,他告诉我,是法院的某某帮他介绍了一个“有经验的”律师,所以就„„我对这位以前很有身份的当事人说,其实不便做过多的解释。执业这么多年,听到的、见到的,多了,也便见怪不怪了。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我的实习期间,我的老板的一件案子。我们当时代理一个在当地算是名气很大的陶企老板。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标的很小的案子,庭长亲自审理甚至亲自送达传票。后来,陶企老板直接跟这个庭长联系起来,搞得代理人形同虚设,被陶企老板废了武功不说,还连带着丢了几个客户。更有甚者,我在某市执业的律师同行说,在他们那里,当事人一般不请律师,就算请了律师,法官不熟的,能不能代理下去很难说。如此看来,这位实习律师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实在是幸甚。

对这第4条,需要补充的是,不但不要写上自己所代理的当事人的电话,最好根据具体的情况也不要写上对方当事人的电话。比如,在你代理原告而原告申请了财产保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写上被告的电话。因为有了被告的电话,法院可能在查封之前通知被告收材料,这样被告银行里的存款就瞬间转移了。说到财产保全,各地的法院做法又不尽相同。有的法院对熟悉的当事人,可能工作做的细致些,对不熟悉的当事人,可能就粗糙些。可不要小看这一粗一细,后果可能截然不同。这时候,如果你写上了被告的电话,而你与法院又不熟悉,法院可以通知对方来收材料,在收材料的同时,向被告说明,你看,原告向我们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你有什么财产啊?填在这张表格上,供我们法院查封„„除非被告真的对法律一无所知,否则让被告主动提供查封标的,即使提供了一些1980年的金星牌17吋彩色电视机、1997年的飞跃250摩托车之类的,法院虽然完成了保全的任务,但对原告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第6条:所有证据材料的原件都由当事人自己保管,律师只留下复印件,以免遗失原件导致案件发生举证不能时,承担重大过错责任。这条总结的好。我的经验是,不但要这样做,而且要写在与当事人的合同中。也就是说,在律师所与当事人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中明确注明,律师所及其指派的律师只收取当事人证据材料的复印件,并提示当事人自己注意保管好证据的原件并在开庭是带至法庭供法院核对。当然,在律师与当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律师不可能不接触当事人的证据原件。甚至有的时候,当事人也确实把原件放在律师那里。比如说,证据材料很多,律师一时半会的还看不完,而证据的复印件又不是很清晰,或者不便于复印等等。这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由经办律师或者律师助理填写《证据原件交接清单》,像法院的证据材料清单一样,注明证据的名称、种类、份数、页数、特征等等内容。由当事人在提交人处签名,律师所在接收人处签名或者盖专用章。这样,既避免了当事人事后因为记忆错误而纠缠不清,也督促律师谨慎保管当事人的证据材料,增强律师的责任心。说到这里,我建议每个律师,或者至少每个律师所,都要备置专门的保险柜,专门用于存放当事人的证据材料原件。

第7条:不要为了一点小钱,轻易去做律师见证!宁可让当事人自己做公证,这里面含很大风险。很多教训,无须再试。这条也很好。我这两年就办理过两个因为律师见证失误而导致的赔偿案件。这两个案件,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律师所赔偿当事人损失而结案。而此前最高院公布的上海的一个遗嘱见证的案子,也是判决律师所赔偿当事人。我记得好像是去年或者前年,有个脖子上挂着粗金链、留着光头、乍一看好像唱朋友啊朋友的那个臧天朔一样的当事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说别人欠他一笔款,大概五六十万,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收,叫一个朋友去收。说着他指了指他旁边的一个瘦瘦的男子。想当着律师的面写一份授权委托书,然后由律师做一份见证。我问他,欠你钱的那个人是哪里的?他说是南海桂城的。南海桂城距离我的办公室就十分钟的车程,距“臧天朔”的住处也无非是五六公里。这么近的距离?为何自己不去收,还要花钱委托别人去收,还要煞费苦心的来律师所做见证?这我就怀疑了。虽说见证只是对委托人和其指定的代理人签名的真实性进行证明,但天知道他们拿了这份盖了律师所见证章的委托书去干什么。假如交给了收债公司或者黑道上的人,把律师所的见证书一亮:我们是“臧天朔”委托的律师,来收债的,不信你看,这里有律师所的章!三天内给钱,要么打断你一条腿!当事人往往不知道怎么回事,被人打了,报案第一时间就说是某某律师所的人干的„„出了这种事,虽然调查之后与律师所无关,但被别人调查也不是好受的。况且,律师的时间十分宝贵,为了小小的见证费浪费时间都不值得。至少这样的调查是值得的才去做。和同所的律师商量之后,我告诉“臧天朔”,见证可以,但我们按照非诉案件收费,五六十万的标的,要收5-15万的律师费。这么贵啊?“臧天朔”就说回去商量一下再说,回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来了。所以,我的意见是,见证业务不是不可以做。但要慎重做。比如,一笔见证业务虽有风险,但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而且收费要狠。说白了,就算见证失误要赔偿,也要赔的值得。当然,对那些涉及银行的打包见证业务,因为有较大的量,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即使每笔业务收费三五百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万笔就是三五百万,争还争不来呢,哪有不做的道理?

第8条只一个好字带过。现在说第9条:每次和当事人得谈话,都要有笔录,并让当事人签字后按手印。这个也很重要。有时候,当事人会反悔并可能诬告你。同时,目的不是做为开庭时的证据使用,而是证明你的工作量。这条涉及到律师给当事人做笔录的问题。律师给当事人做笔录,不仅仅是在刑事案件中需要,而且在民事案件、在非诉讼代理中也同样必不可少。

先说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常变化无常。如果律师在侦查阶段就介入案件,律师会见之前,犯罪嫌疑人对侦查机关说一套口供。等律师会见之后,嫌疑人可能又换了一套说法。别的不说,侦查机关肯定以为是律师“教的”。如果没有及时做会见笔录并要求嫌疑人签字按印,到时候有理说不清,遭遇职业报复,那麻烦就大了。当然,这笔录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比如它可以向嫌疑人的家属证明律师做了哪些工作,可以让嫌疑人的家属重视律师,不会轻易换律师——因为他们总想着关键的东西都在律师哪里——尽管这些东西都案子的结果未必有什么大用处。除此之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久了,案子多了,一个人的脑袋能装的东西毕竟有限,难免会忘记一些什么,尤其是一些细节。最起码,这样的记录会起到提示律师的作用。时间久了,拿出笔录复习一下,哦,这个案子是这样的,这个嫌疑人被告人是那样说的,一目了然。说到这里,插一个小例子。当时我办理一个侦查机关认为是故意伤害公诉机关认为故意杀人的案子。嫌疑人的口供几次都不一致(家属说他精神有问题,我们按照家属的意见申请了鉴定,但公安和检察院都说他精神没问题,不需要鉴定)。每次会见后,我们都向家属通报了会见的情况及嫌疑人被告人的陈述和辩解。家属对自己的亲人深信不疑,认为肯定是有人冤枉嫌疑人。到了收到公诉机关的起诉书时,家属傻眼了。反复向其做解释工作后,家属一句:不请律师那时候还是故意伤害,花钱请了你律师,怎么变成故意杀人了?家属甚至怀疑律师是不是被受害人收买了,等等。没有详细的会见笔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再说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虽说没有刑事案件的风险那么大,但律师的代理工作也是马虎不得。有些当事人,并不见得都对律师说实话。甚至有的当事人,对律师说的都是假话。这类当事人有个侥幸心理:反正我就这样请律师去打,打赢了,我就赚了,打不赢,也实现了拖时间或者斗气或者牛B一下的目的。就算不是这类当事人,就算哪些比较诚实比较善良的当事人。进律师所之前,觉得自己的官司是没法打了。但一旦律师发现了可以反败为胜的救命稻草,就会建议当事人要采取这样这样然后再这样的思路去打这场官司。当事人听律师这样一说,豁然开朗。开朗之后还不放心,隔三差五的打电话给他的律师:律师你真有水平,真有办法,这样这样这样都可以„„但我还是担心„„能行吗?即使是律师有言在先,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并不是说这样这样这样就肯定能打赢官司,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这样去博。但时间长了,日子久了,当事人问的多了,当事人与他的亲朋好友之间谈论的次数多了。当事人就忘记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在他和他周围人的认识里:我找到了一个很牛的律师,这个官司我一定是赢的!等案子判下来,一旦律师的这个思路没有通过,官司输了,当事人就会反问律师:你不是说这样这样这样就肯定能赢吗?怎么会输呢?如果没有有言在先先君子后小人的笔录,恐怕又是说不清了。

还有些情况下,当事人不是只接触律师,即使只接触律师,也不是只接触一个律师。“家里有病人,不得不信神”,有病乱投医。他可能同时去听听其他律师的意见,或者听听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法律人士的意见。这些给意见的人当中,有的虽然是搞法律的,但可能不是专业的领域。比如,一个股东纠纷的案子。交警可能告诉他去公安报案,告其他股东诈骗。工商局的人可能告诉他去工商局调解。法院的人可能告诉他去法院起诉。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中国的法律这么多,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看法自然不同。中国不遵循先例,没有什么经验可循。更何况,法律之外,还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因素呢?在没有结果之前,很难说谁的意见对,谁的想法错。公安局有人帮忙,股东纠纷就拿到公安去搞,先把对方抓来再说。什么?你说是民事纠纷啊,行,我们也是依法办事。先关你一段时间再说!什么?关多长时间啊?那就看你配不配合了。关你三天五天也可以,一年两年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案子办错了?这个你不要担心,错了我们有国家赔偿,你关在看守所里,我们按照国家规定给你发工资。诸位不要笑,这是我大约四五年前办的一个案子。当时我代理的就是被抓的那个人,后来,还真的私下拿钱给了对方当事人,人就放了出来了。当然,公安没人,即使是与刑事有关的,公安也会告诉你,这是经济纠纷,我们公安严禁插手经济纠纷的,你到法院去解决吧,连个报案笔录都懒得给你写,就打发了。——书归正传,所谓“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儿”。遇到这样的当事人,一定要在讲明法理和道理之后,让他自己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来做决定。尤其遇到那些宁信手上有权的人不信律师的,更要尊重他听来的意见。这年头,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千万不要否认人家,千万不要说人家不懂这类案子等等的话。月圆则缺,话满必失。怎么办?笔录的伺候,当事人不是说哪个人给了他什么什么好意见吗,那好,都记下来。当事人怎么说的,律师对案子怎么分析的,当事人的朋友又是提出什么样的看法的,当事人又如何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当事人是如何要求律师按照这些意见去做的,等等,等等,不厌其烦,尽可能详尽的把整个过程都记录在案。到时候,一旦当事人最后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不通,至少是怪不到律师的头上。我的做法是,收案一定要做谈话笔录。每个重要的步骤,尤其是涉及关键问题的,涉及要当事人抓主意的,一定要做笔录。

至于非诉讼案件,那就更不要说了。没有笔录,当事人不知道你为他做了什么工作,付起律师费来,总觉得吃亏了。很多情况下就是这样,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当事人有什么事情想咨询律师,打个电话,哇哩哇啦讲上半个钟是很平常的事。一件很小的事情解释完毕,律师投入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至少有一小天。律师的时间是有含金量的。因为人的精力很时间毕竟有限,做这件事的同时,你不可能做那件事。既然做了工作,那就要收费,要不律师就无法生存了。说到这里,我插个新闻花絮。我老婆是教师,经常有些同事把问题交给她,让她拿回家给我,让我解答后再传给出题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耐心(那时候也有时间,巴不得有人问问自己,以显示自己是多么的有水平)。像学生交考卷一样把答案交给老婆。后来我逐渐改变了这样的做法,做法的改变在于想法的改变。我常给这些希望足不出户,在电话里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咨询者说,咨询律师就好比身患病痛要看医生,我们不能打个电话给熟悉的医生,然后问医生是要切除胃还是割掉阑尾。道理很简单,律师看不到证据,怎么可以给人家意见呢。更何况,有些证据,当事人自己可能找不到,但律师可以帮他找到。而有了这些证据,思路就会不同。再说了,说句自私的话,我在电话里都给你解答了,你还会来我律师所?把什么都告诉你了,我还混什么?所以说,免费咨询可以,但拒绝电话里的免费咨询。宁可让他打的到我的律师所,最起码,他会对这个律师所有一定的印象,一个免费咨询换给长期广告也好啊。——又扯远了,赶紧拉回来。律师的工作,其实有时候也像政府机关的工作一样,是要做出来给人看的。只不过,政府里的公务员的工作是做给领导看的,律师的工作是做给自己的当事人看的。正像王跃文笔下的那些公务员一样,会做事的,领导一来,他忙的不可开交。领导不在时,报纸都翻烂了,就是无事可干。一个好的非诉律师,一定是一个善意做文案的律师。做文案就离不开记录。我记得在一次全国律师论坛上,一个香港律师讲的更直白:我们的工作就是及时像客户开出长长的账单——当然账单后面是用文案证明的律师的工作记录。当然,无论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非诉案件,还是其他案件,笔录本身就是律师记录自己工作的工作笔记,不是法定的代理必备资料。给不给当事人复印,那就是你自己做主了。鉴于21条说的很准,此处不再狗尾续貂了。

第10条:不要轻易对当事人或其家属作出某种承诺!包括你有九成把握时,切记!对这条,我打算反其道而解之。有九成把握时都要切记不要对当事人承诺,这里指的显然是可以达到代理目的的承诺。反过来,就算你百分之零点一的把握都没有,也不要下结论说当事人的想法无法实现。因为在中国当下的司法和执法环境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尤其值得注意,我自己就有过深刻的教训。当时自己刚出道儿。说是刚出道,也并非是刚开始做律师。只是刚开始独立执业。在这之前,我已经做了两年的律师助理,和两年的执业律师了。只不过,那两年的执业律师是帮别人打工,虽说在业务上有所长进,但业务之外的东西,都是老板去处理的,自己也没学到这些。刚开始独立执业那时候,尚不知道江湖的险恶。接了一件涉嫌走私的案子。嫌疑人/被告人所在的单位是我做常年顾问,有案子就顺理成章的找到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初步了解案情后,感觉侦查机关的证据还是很强的,涉嫌的数额初步认定大约100多万。当时逮捕了两个人,一个是公司的司机,一个是老板的弟弟,是公司的业务主管。老板是台湾人,收到风声,撒丫子去躲猫猫到了台湾。案件的进行过程中,嫌疑人的家属提出要我帮其做取保候审。我照例写了申请交上去,得到的答复是:数额这么大,不可能给你取保。我就电话告诉猫在台湾的老板,说不可能给取保。那个老板就对我说,蔺律师,你想想办法,我的目的就是把人放出了,我可以出的钱。好家伙,又是一个“不差钱”的主儿。我就跟他解释大陆的法律是如何如何规定的,程序上是怎样怎样的,说了一大堆,一副法律专家的样子。这位台湾老板仍然不信,说,我出30万,就是要放人,这还不包括律师费,律师费我可以再加。我当时就斩钉截铁的对他说:别说你出30万,你300万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又用法律震慑了他一顿。后来,这个台湾佬很久没有和我联系。他弟弟的案子也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直到突然有一天,台湾佬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里,他身边站着的就是他的弟弟。台湾佬指着嫌疑人对我说,蔺律师,这个人你认识吗?当时我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无地自容、灰头土脸、哭笑不得、无话可说、百感交集、欲说还休、语无伦次,差点就掩耳盗铃铃儿响叮当了!当然,诸位看官可能猜到了,台湾佬来律师所是解除委托的。台湾佬同时告诉我,事在人为,他通过“高层”云云„„

正是:月圆则缺,水满则溢,话说满了无法收回比吃屎都难受。

第11条:在解答咨询的时候,点到为止。只把部分实体问题解释给当事人听,莫谈程序。因为有些当事人去咨询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请人,乃至是否请你!如果什么都听了,那你就只能作一次免费(或者收费)的咨询了!除非是非常大的复杂案件,但是这样的案子毕竟是少数,况且有了也不一定给一个新手来做,为了生活,为了多得到一些锻炼的机会,只有如此,先把案子接到手,实习律师的精力80%都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当事人的。这条不够言简意赅,一股脑透露出这么多九阳真经降龙十八掌南拳北退迷魂掌的。武林中人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且听老衲慢慢道来——刚刚看了孔庆东的博客,中毒不浅啊!书归正传,这条实际上涉及的是律师如何解答当事人的咨询问题。(感谢你的阅读,本文正在写作中„„)

附录1:水岸珈蓝《实习律师21条军规》http://sajl.fyfz.cn/blog/sajl/index.aspx?blogid=458458

一、注意在提交起诉状和答辩状时一定要当事人签字或者盖

二、尽量将同一案卷的所有材料装在同一档案袋中,以免疏漏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的公函

三、自己必须理出案情时间表,以对整个案件有全面了解

四、在起诉状中所列原.被告信息时不要把自己当事人的电话写在起诉状上,以免法官直接联系当事人,绕开律师

五、注意在律师函上要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执业证号(特别时刑事案件),以便公安.检察.法官联系自己

六、所有证据材料的原件都由当事人自己保管,律师只留下复印件,以免遗失原件导致案件发生举证不能时,承担重大过错责任。

七、不要为了一点小钱,轻易去做律师见证!宁可让当事人自己做公证,这里面含很大风险。很多教训,无须再试

八、刑事方面,会见时最好2人同去,不要传递给嫌疑人任何物品(包括烟),有时候一点点的同情心会害死你

九,每次和当事人得谈话,都要有笔录,并让当事人签字后按手印。这个也很重要。有时候,当事人会反悔并可能诬告你。同时,目的不是做为开庭时的证据使用,而是证明你的工作量。

十、不要轻易对当事人或其家属作出某种承诺!包括你有九成把握时,切记!

十一、在解答咨询的时候,点到为止。只把部分实体问题解释给当事人听,莫谈程序。因为有些当事人去咨询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请人,乃至是否请你!如果什么都听了,那你就只能作一次免费(或者收费)的咨询了!除非是非常大的复杂案件,但是这样的案子毕竟是少数,况且有了也不一定给一个新手来做,为了生活,为了多得到一些锻炼的机会,只有如此,先把案子接到手,实习律师的精力80%都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当事人的。

十二、对当事人说的话要有自己的衡量,关键问题和案子细节,一定要看证据.十三、交法院的资料及与当事人进行联络的信函应有备份,建立完整档案.十四、要从气势上镇住你的当事人

十五、注意自身形象,即使身无分文,也要穿戴不俗,气宇轩昂。货买一张皮。(不要觉得庸俗,这是工作!)

十六、授权委托书最好叫当事人多签一份,以备开庭有冲突时更换代理人,这样提出会使你显得很老练,对同事对当事人都是如此。

十七、不要把案件的文件或资料、有关法律条款全部给给当事人复印、带走,有的人在拿到他认为的“法律依据”后往往不再回头找你。教训甚多。

十八、注意和当事人交谈时,要对当事人的陈述表示理解,对当事人的“冤屈”表示一下愤慨,然后再对案件中的难点发表看法。过早谈看法对你没有好处。

十九、如果有可能,开庭时最好通知当事人听庭;如果当事人没空,也最好让其派员听庭,以便让其感受你为其案子所做的努力及所表达的观点。

二十、把简单的案件复杂化,把复杂的案件简单化。

一、对当事人交办的事要有责任感,但随时作好与当事人翻脸的准备(心理、时间日程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附录2:相关阅读:

1、律师是干什么的?——解读中国律师生存状况之一

2、律师越老越值钱?——解读中国律师生存状况之二

3、律师的收入到底有多少?——解读中国律师生存状况之三

4、又一个律师踢了越位球——解读中国律师之四

5、律师的惶恐——解读中国律师之五

6、选择做律师的原动力——解读中国律师之六

7、为什么说律师应具备纠纷调解能力——解读中国律师之六七

上一篇: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论文素材下一篇:关于成立项目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