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教案(共8篇)
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1
《安恩和奶牛》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通学习作者通过肖像、神态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3、体会安恩的思想感情,了解她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难点)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起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声念五遍“奶牛”再大声念五遍“牛奶”,请回答奶牛喝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奶牛有关,它是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小说——《安恩和奶牛》。
二、认识作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卡塞亚的宝物》,后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约翰尼斯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约翰尼斯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希墨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希默兰的故事》,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并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为约翰尼斯赢得了世界声誉。
二、了解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字音。
皱褶 撂下 木屐 锃亮 翕动 反刍 找茬 瑕疵 粗粝 腼腆 抽屉 依偎
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踌躇不决 扬长而去 说长道短 死乞白赖 刨根究底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集市本来就是做买卖的地方,牵着奶牛来到集市,面对很多问津者却坚决不肯卖奶牛,看来安恩是个很特别的老太太,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就一起走近小说的主人公——安恩,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四、走近安恩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其他人结合第一小节内容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
”这句
描写中,我看到安恩是一个的人。
总结:
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反衬)
生活简朴,不富裕
年纪老迈,但干活麻利
认真、勤劳,过得有尊严
热爱生活、安闲平静
2、这样一位认真生活又会享受生活老太太,她的奶牛养得好不好?好,你从何而知?
3、在安恩和买牛人的交锋中,我们的故事展开了。现在,同学们,我就是买牛人,请你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那两个买牛人的询问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请你关注课文3-10段。
第一句为:它是不卖的。第二句是:它不卖的!不断模仿买牛人的语气语调和多个同学对话。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第一个句子后面是句号,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号。语气不同。
4、安恩的回答和态度有哪些微妙的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
安恩回答第一个买牛人时很平静,态度很谦卑,回答第二个买牛人时很生气。
5、再读对话,体会安恩的感情。读出谦恭,柔和和生气、愤怒。
六、揭示主题:尊重生命
1、同学们,在咱们中国,也有和安恩一样对动物温柔的人呢。知道曹文轩吗?他有一本书叫《青铜葵花》,贫穷的青铜家也有一头老牛,有一天,老牛实在太老了,它要死了„„
[课件展示]
它对青铜一家人,毫无怨言。作为一条牛,它生活在青铜家,算是它幸运。它不久就要走了。它心里还能有什么?只有一番对青铜一家人的感激。它感激他们一家人不嫌弃它一身的癞疮,它感激他们夏天时在牛栏门口挂上一大块芦苇编的帘子,让它免遭蚊虫的叮咬,它感激他们在冬天里,将它牵到暖和和的太阳下晒太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晴雨雪,它享受到了一头牛难得享受到的一切。它活过了,很值得。它是这个世界上一头最幸福的牛。
它要去了。它看到了青铜一家人,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奶奶。它想:等明年春天来了,大麦地满地野花时,她老人家一定会起来的。奶奶平时,都喊它是“畜生”,但口气里却是一番疼爱。它发现,奶奶有时在说到他的孙子孙女时,也会说:“这个小畜生。” 夜里,临睡觉时,爸爸点起纸灯笼,又走进风雪里,来到牛栏看了它一眼。青铜和葵花,也都跟了出来。
第二天,青铜家人发现,它已经死了——死在一大堆金黄的干稻草上。
(配乐,生动情朗读,非常感人。)
同学们,安恩和青铜一家就是这样的啊!总结一下,安恩态度变化是因为什么?(尊重)
2、追根溯源,透析“我们”
这就是句号和感叹号的秘密,这就是安恩的秘密!齐读读安恩的心灵独白吧![投影]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只好回去了…… 回答“我们”能否换成“我”?
“我们”是多么普通的一个词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我们”的情怀啊!安恩和青铜们在爱着他们的牛,但是,也有许多人不是这样的!我们看看一个材料。[投影展示:《活熊取胆是中国人的耻辱》的材料和图片]
3、总结全文:
安恩就是这样一个又老又土的老人。但是,她的思想和情怀一点儿不老土。她关注着牛的物质需求,把自己的牛喂得特别健壮收拾得特别干净,她还把牛当孩儿一样疼爱着。她让牛不孤独,有朋友,这是关注牛的什么世界?(精神世界)
多么可爱的安恩,她可能没有文化,但她却最懂得“我们”。她真像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和我为一!让我们记住安恩,在对“我们”的思考中,在回顾安恩的故事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2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续写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以给课文 《安恩和奶牛》 续写结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续写中合理发挥想象,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熟读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这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原文,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安恩和奶牛》 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短篇小说,现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健壮结实,问津者不少,但老妇人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聚聚,散散心。
续写主要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完成写作,但我们的想象必须建立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文章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充满敬畏。我们的续写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说,“熟读课文,把握主旨”是续写课文故事的前提和基础。
二、挖掘课文信息,引导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敢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生成出充满个性创造与智慧思维的想象力,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教师要用有目的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信息,合理想象,把故事延伸下去。 《安恩和奶牛》 中的人物有安恩、买牛人,还有其他在交易场上的生意人和顾客。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安恩最终卖牛了吗?集市上的人们会怎么看待安恩的选择?
无可置疑,不同个性的学生想象出来的结尾是不同的,50 名学生的答案统计如下:
统计表明:对第二个问题的理解,学生的答案多样化。但无论学生如何想象围观者态度,认为最终“安恩坚持不卖牛”的同学以绝对优势胜出。
有3个学生认为安恩卖了牛,很显然,这偏离了原作的思路。虽然人数极少,但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思考纠错的机会;如果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的想象力受挫,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于是,我先肯定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有创新意识,然后提问:“续写课文,我们要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故事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课文里奶牛对安恩来说就像亲人一样,你觉得安恩会不会卖牛?”
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信息来反驳“安恩卖了奶牛”的观点,比如:“它不是卖的。”“它不卖的!”“这头奶牛是不卖的。”“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辩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三名学生心服口服。
第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我要求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细化想象:“你觉得集市上的人知道安恩坚持不卖牛后,安恩和那些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表情?”
这一点拨式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被吸引过来,天马行空,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学生说:“那个粗鲁的屠夫会骂安恩是个疯婆子。”有的学生说:“安恩在别人的责怪声中手足无措,满脸通红,急得哭了。”还有学生说:“那些人听了安恩的解释,被安恩的爱心感动,他们向安恩道歉并愿意牵出自家的奶牛来集市和安恩的奶牛作伴。”甚至有学生想象:“奶牛用角蹭蹭安恩的胳膊,眼里饱含泪水,感激安恩。”还有学生说只打算写安恩和奶牛离去的身影,不再提起其他人,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最终的结果。
学生能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只要答案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经过这一轮的讨论,师生进一步明确:续写结尾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切合题意,与原文融为一体,没有做作的痕迹,这才会突出“续”的特点。
三、落实想象成果,续写精彩篇章
课堂讨论效果良好,但“光说不练”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优秀的习作要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有丰富具体的细节,有深刻的思考。有些学生离开课堂的讨论就不知道怎么把想象力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各抒己见,更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写出细节。充分肯定学生思路正确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结尾详细地描写出来,如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
有位学生这样写屠夫的醒悟:屠夫的脚像生了根一样,他憋红了脸,对安恩说:“我向你道歉。”“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为了让描写更生动,我启发这个学生:“原文里‘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这个粗鲁的动作引起了安恩的反感,她‘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现在他向安恩道歉,安恩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原谅他,你能试一试把道歉的经过写得曲折一点吗?”
学生思考后将习作修改为:那个屠夫脚像生了根一样,憋红了脸,站在原地许久未动。或许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下意识地朝走了老远的老太婆安恩奔去。“婆婆!”屠夫喊道,“别走,我还没有向你道歉呢!”安恩不作声地朝他看了下,然后抚摸着母牛,一声不吭地继续走着。屠夫不灰心地跟上去:“婆婆,你还在生我气呐。对不起,我不该用那样的口气说话的。我知道,我太冲动了,若给您带来伤害请您原谅……”“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修改后的文字极具想象力,对屠夫和安恩有了更具体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道歉分为两个阶段:屠夫道歉,安恩不做声继续走;屠夫不灰心跟上去继续道歉,安恩接受道歉并自我批评。这样突出了屠夫道歉的诚意,情节也曲折有趣。
有学生这样写道: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老婆婆,请等等,留在这里吧!”安恩回过头,看着身后的人群,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着希望、愧疚和不舍。
那个对奶牛恋恋不舍的人说:“老婆婆,对不起,我不应该误解你,我要向你道歉。”
那个粗鲁的屠夫拿着藤杖,对安恩深深鞠了一躬,满怀歉意地说:“老夫人,我对刚才的行为深感抱歉,希望你能原谅我。”
那个死乞白赖想要买牛的人也面红耳赤地站了起来,腼腆地说:“老婆婆,实在对不起,我不应该对你说那样一番话,我……我实在对不起,对不起。”
安恩缓缓开口道:“不,你们不用对我道歉,这其实是我的错,不怪你们的。”
这位学生将原文里出现的买牛人在续写里一一重现,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将各人性格和歉意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位决定在结尾只写安恩和奶牛,不写其他人的学生的结尾是这样的:安恩收了拴牛的绳索,握得紧紧的,挤出围观的人群,带着牛慢慢地往回走,母牛不再窘迫不安地跺脚,而是温顺而又亲昵地跟随着安恩。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大地,蜿蜒的小路,相依相偎的安恩和奶牛,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地平线上……他只写安恩与奶牛离去的身影,用美丽的景物烘托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感动之余陷入深思。
浅谈《安恩和奶牛》结尾续写 篇3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续写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以给课文《安恩和奶牛》续写结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续写中合理发挥想象,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熟读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这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原文,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安恩和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短篇小说,现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健壮结实,问津者不少,但老妇人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聚聚,散散心。
续写主要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完成写作,但我们的想象必须建立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文章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充满敬畏。我们的续写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说,“熟读课文,把握主旨”是续写课文故事的前提和基础。
二、挖掘课文信息,引导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敢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生成出充满个性创造与智慧思维的想象力,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教师要用有目的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信息,合理想象,把故事延伸下去。《安恩和奶牛》中的人物有安恩、买牛人,还有其他在交易场上的生意人和顾客。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安恩最终卖牛了吗?集市上的人们会怎么看待安恩的选择?
无可置疑,不同个性的学生想象出来的结尾是不同的,50名学生的答案统计如下:
答案 人数(人)
安恩坚持不卖牛 47
安恩卖了牛 3
围观者被安恩感动,理解了她 23
围观者中有人试图说服安恩卖牛 17
围观者不理解甚至嘲笑安恩 10
统计表明:对第二个问题的理解,学生的答案多样化。但无论学生如何想象围观者态度,认为最终“安恩坚持不卖牛”的同学以绝对优势胜出。
有3个学生认为安恩卖了牛,很显然,这偏离了原作的思路。虽然人数极少,但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思考纠错的机会;如果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的想象力受挫,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于是,我先肯定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有创新意识,然后提问:“续写课文,我们要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故事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课文里奶牛对安恩来说就像亲人一样,你觉得安恩会不会卖牛?”
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信息来反驳“安恩卖了奶牛”的观点,比如:“它不是卖的。”“它不卖的!”“这头奶牛是不卖的。”“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辩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三名学生心服口服。
第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我要求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细化想象:“你觉得集市上的人知道安恩坚持不卖牛后,安恩和那些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表情?”
这一点拨式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被吸引过来,天马行空,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学生说:“那个粗鲁的屠夫会骂安恩是个疯婆子。”有的学生说:“安恩在别人的责怪声中手足无措,满脸通红,急得哭了。”还有学生说:“那些人听了安恩的解释,被安恩的爱心感动,他们向安恩道歉并愿意牵出自家的奶牛来集市和安恩的奶牛作伴。”甚至有学生想象:“奶牛用角蹭蹭安恩的胳膊,眼里饱含泪水,感激安恩。”还有学生说只打算写安恩和奶牛离去的身影,不再提起其他人,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最终的结果。
学生能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只要答案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经过这一轮的讨论,师生进一步明确:续写结尾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切合题意,与原文融为一体,没有做作的痕迹,这才会突出“续”的特点。
三、落实想象成果,续写精彩篇章
课堂讨论效果良好,但“光说不练”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优秀的习作要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有丰富具体的细节,有深刻的思考。有些学生离开课堂的讨论就不知道怎么把想象力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各抒己见,更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写出细节。充分肯定学生思路正确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结尾详细地描写出来,如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
有位学生这样写屠夫的醒悟:屠夫的脚像生了根一样,他憋红了脸,对安恩说:“我向你道歉。”“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为了让描写更生动,我启发这个学生:“原文里‘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这个粗鲁的动作引起了安恩的反感,她‘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现在他向安恩道歉,安恩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原谅他,你能试一试把道歉的经过写得曲折一点吗?”
学生思考后将习作修改为:那个屠夫脚像生了根一样,憋红了脸,站在原地许久未动。或许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下意识地朝走了老远的老太婆安恩奔去。“婆婆!”屠夫喊道,“别走,我还没有向你道歉呢!”安恩不作声地朝他看了下,然后抚摸着母牛,一声不吭地继续走着。屠夫不灰心地跟上去:“婆婆,你还在生我气呐。对不起,我不该用那样的口气说话的。我知道,我太冲动了,若给您带来伤害请您原谅……”“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修改后的文字极具想象力,对屠夫和安恩有了更具体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道歉分为两个阶段:屠夫道歉,安恩不做声继续走;屠夫不灰心跟上去继续道歉,安恩接受道歉并自我批评。这样突出了屠夫道歉的诚意,情节也曲折有趣。
有学生这样写道: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老婆婆,请等等,留在这里吧!”安恩回过头,看着身后的人群,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着希望、愧疚和不舍。
那个对奶牛恋恋不舍的人说:“老婆婆,对不起,我不应该误解你,我要向你道歉。”
那个粗鲁的屠夫拿着藤杖,对安恩深深鞠了一躬,满怀歉意地说:“老夫人,我对刚才的行为深感抱歉,希望你能原谅我。”
那个死乞白赖想要买牛的人也面红耳赤地站了起来,腼腆地说:“老婆婆,实在对不起,我不应该对你说那样一番话,我……我实在对不起,对不起。”
安恩缓缓开口道:“不,你们不用对我道歉,这其实是我的错,不怪你们的。”
这位学生将原文里出现的买牛人在续写里一一重现,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将各人性格和歉意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位决定在结尾只写安恩和奶牛,不写其他人的学生的结尾是这样的:安恩收了拴牛的绳索,握得紧紧的,挤出围观的人群,带着牛慢慢地往回走,母牛不再窘迫不安地跺脚,而是温顺而又亲昵地跟随着安恩。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大地,蜿蜒的小路,相依相偎的安恩和奶牛,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地平线上……他只写安恩与奶牛离去的身影,用美丽的景物烘托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感动之余陷入深思。
想象是一根魔法棒,它能给每个孩子智慧的启迪,灵感的触动。本课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是十分丰富而又无穷尽的。他们一反平时写作课的愁眉不展,十分乐意地给《安恩和奶牛》续写各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促成学生的这种转变,想象功不可没。
安恩和奶牛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根据人物描写概括出具体的人物形象。3.结合文本的研读,能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小组研讨、师生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妇人安恩的善良、有爱心的淳朴品质,明白人应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语句分析安恩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奶牛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在热闹嘈杂的牲口交易场上,有一位老妇人牵着她的奶牛也悄悄地来了,可是老妇人来却不是卖牛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小说《安恩和奶牛》。【板书课题、作者】
(一)、简介作者:作者是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他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示投影:延森头像及代表作)
我国也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就是山东人莫言,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可以看看他的代表作《蛙》。(出示投影:莫言头像及作品《蛙》)(既是诺奖获得者,作品自有其非凡之处)
刚刚老师说了,《安恩与奶牛》是一篇小说,什么叫小说呢,简而言之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它有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出示投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紧扣人物、情节等要素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示标:走进文本之前,先请同学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投影:同上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新授: 师: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我们先来梳理情节,走近“安恩和奶牛”
(一)理情节:走近“安恩与奶牛”(出示投影)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3—11节,找出当别人来买母牛时,安恩说的表达相同意思的四句话,圈画出来,品味异同。
(师生交流,生找出四句话分别是:
1、它是不卖的。
2、它不卖的!
3、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4、不!)【四句话用彩色粉笔板书在黑板一边】
(交流四句话的异同:同的是“不卖”的意思【板书:不卖】;不同的是语气【板书:。!】)
师:先从“不卖”二字看起,为何安恩一再说“不卖”,就是因为别人一再来买,那么是什么样的情形让人误会安恩是来卖牛的呢?
生:安恩牵着她的牛站在牲口交易场上。
师:是的,其实我们也会误会安恩是来卖牛的。【在刚才板书的“不卖”上方板书:卖】
师:当安恩一次次拒绝卖牛的时候,其实我们心中也被激起一个又一个疑问【在刚才板书的“卖”字旁板书“?”】,这疑问是——(生交流)
生:不卖牛为什么站在这里呢? 生:站在这到底干什么的呢?
师:我们有这样的疑问,文中人物也有,以至于人们最后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读,读出“疑问与不解”的语气)
师:我们来看课文第18节,当安恩听到这样的话时的心理、神情——(集体有感情诵读),老妇人的神情是——“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慌乱”“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在黑板的另一边上竖排板书:神态描写】
师:这样的神情反映了老妇人怎样的心理呢?(对别人的误解她很气愤,很不能接受)。
师:是的,因为老妇人真的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有意想让人们误会的,其实从前面别人询问买牛时她的反应上我们也可以感觉出一些端倪来:
当面对第一位顾客询问时,她是自顾自打毛衣而不是主动地搭讪;当又一次拒绝主顾,别人说长道短时,她是“窘迫不安”的;当最后听别人说她是拿大伙开心时,她是神色慌乱而十分激动的。(师生互动完成分析)
师:当细细阅读出她在别人询问卖牛过程中的神情变化时,我们似乎能理解她真的不是故意站在这里的,而且也确实不想卖牛的,可是,我们心中依然有一个大大的问号,那就是——
生:她为什么牵着她的牛站在这里呢?
师:这疑问暂且留着,我们发现文章就是通过这样层层铺垫的方法不断地设置悬念,将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最后,当我们急切而期待的心情累积到顶点时,文章才在安恩因别人误会而激烈的情绪中缓缓亮出谜底,道出实情,这实情就是——(集体诵读课文最后一节)。(读完,师问学生用自己的话,这实情就是——【板书:孤单、散心】
师:通过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小说情节的魅力,即不断地设置悬念,而随着谜底的揭开,我们也初步感受到安恩那颗关爱奶牛的心——她怕奶牛太孤单了,只是想带它来集市散散心。
(二)析人物:理解安恩与奶牛
师:再次回过头来看安恩回答卖牛人的话,刚才对情节的梳理是紧扣“不卖”(结合板书的“不卖”字说)的意思展开的,现在再来看四句话表达上的不同,即语气上的不同(结合板书上的标点说)。
师:我们重点看前面两句。同学们,现在老师扮演那买牛人,你们是安恩,我们一起对话。(出示投影)“老婆婆,这头奶牛多少钱?”(它是不卖的。)
“喂,这头奶牛多少钱?”(它不卖的!)
(找寻一名学生,师生重复以上对话。再找寻一名较好的学生,重复以上对话。直至比较满意地步。)
师:同学们,这两句回答有什么不同吗?(出示投影)
(引导学生比较多了一个“是”字,从而理解一个语气比较委婉、缓和、诚恳,一个比较生硬,语气中有不高兴,不满。)
师:为什么对待同样买牛人却是不一样的态度呢?(出示投影)(咬文嚼字,联系上下文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把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从刚才的对话中感觉到买牛人的语言有何不同?【板书:语言】
生:一个礼貌;一个粗鲁,不礼貌。
师:礼貌的话让人感觉到对人的尊重,不礼貌的话则感觉到的是对人的不尊重。那么,除了这两个人买牛人的语言不同之外,两个人的表现还有哪些不同呢?(动作不同,第一个人是“用手指摸摸它„„”;第二个人是“用肥硕的手匆匆„„”,而且还“用藤杖„„”)【板书:动作】
师:“用手指摸摸”与“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用动作示范一下的,假想手里的书就是奶牛。
(引导学生理解用手指摸摸更显得珍爱喜欢)
师:追问,第一位买牛人对牛的珍惜还表现在哪里?第二位买牛人呢?(引导找出“盯”“依恋不舍”“扬长而去”等词)
师:第二个买牛人是什么身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引导学生通过“精明利落„„血迹斑斑的罩衫”理解屠夫,想到屠杀奶牛。)
师小结:因为第一位买牛人对牛有珍惜、怜爱,所以安恩的回答“诚恳”中还有“谦恭”;而第二位买牛人对牛粗鲁,不怜爱,所以安恩的回答也很“生硬”,隐含着“不满”。换言之,买牛人尊重牛,尊重安恩,安恩就尊重他;买牛人不尊重牛,不尊重安恩,安恩就不尊重他。【板书:尊重】
师:由此可见,安恩很介意别人是否爱护牛,尊重牛,那么安恩爱护牛尊重牛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这是头怎样的奶牛?(选用文中词句回答)
(生交流:课文第3节开头和第二节,可突出“毛色鲜亮”“出身高贵”“健壮结实”等词)
师:从奶牛的样子,生长状态中可以想到它的主人安恩待它如何呢?(生交流)
师:可知这是一头被安恩照顾得很好的奶牛,老妇人安恩对牛的感情很深。师:到此我们理解了安恩为什么特别介意别人是否尊重牛爱护牛了,因为安恩自己就十分尊重牛爱护牛,将牛照顾得很好。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她让奶牛吃饱喝足还只是满足了奶牛的物质需求,而尊重爱护的更高层次是精神上的,心与心的理解沟通,那么,文中的安恩懂得奶牛的心声吗?
(生:最后一节“散心”等内容。)
师:安恩不仅尊重满足了奶牛的物质需求,还尊重满足了奶牛的内心情感、精神需求。(读最后一节“开头到散心”内容)
师:学到这里,我们更理解了安恩对奶牛的情感,对安恩其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她是一个(生:对动物很有爱心)的老妇人。
师:追问,除了对动物很有爱心,她还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第一节。(生边结合文本内容边总结回答:贫穷、勤劳、爱干净、热爱生活、有精神、活得很有尊严)
结合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来看。【板书:外貌】
师:随着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安恩的形象在我们脑中愈加清晰了,这是一位贫穷却活得有尊严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老妇人。(出示投影)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她对奶牛的那份超越物质的爱、尊重。这份“尊重和爱”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了呢?请大家捧起书,再次有感情诵读课文最后一节。
(三)悟主题:懂得“安恩与奶牛”
师:仔细老师的朗读,注意在老师的朗读中,那个词让我们感觉到安恩对奶牛的尊重和爱已经达到了将奶牛完全当做人看待,当做与自己同样地位的人看待的程度?
(师感情诵读相关内容,学生找出“我们”一词)投影出示:如何理解“我们”一词?(生交流)
师小结:正因为在她心中将奶牛完全当做人看待,当做与自己同样地位的人看待,安恩才很自然地将她和牛称作“我们”。现在我们也更懂得了安恩,正因此,她才会不仅尊重满足奶牛的物质需求,更注意满足奶牛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哪怕是冒着被人们误会的危险),这样的一份尊重才真正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板书:和谐】
师:理解了“我们”,懂得了安恩对奶牛的拳拳之心,我们的心也被深深触动,触动之余,也让我们深思:(投影出示:我们改如何对待身边的小动物呢?)
(生交流)
投影出示古代先贤如何理解“我们”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生读,师简单解释:是的,人只是万物其一,而万物原是平等,应该怀着平等之心面对并生的万物,这样,生活中会发现更多的美与和谐。)
四、课堂小结
师:最后,老师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本节课:那就是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 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出示投影)
让我们善待动物,因为这是人性的考验;让我们珍爱动物,因为这也是珍爱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理解孤独,因为我们也会有心灵孤独的时候。
安恩和奶牛 篇5
(5)熙来攘往——(6)踌躇——(7)瘦骨嶙峋——(8)死乞白赖——3.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
(1)周围一片嘈杂_____(喧闹 热闹 喧哗)。
(2)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 纯洁 纯朴)良种。(3)不久就有人来(看望 端详 探望)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
(4)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迫不及待 理所应当 理直气壮)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4.填空。(1)本文体裁,作者,他是_____(国籍)小说家、诗人,曾经获得过 奖,代表作品有 等。
(2)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阅读探究】1.文章第一、二部分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和安恩的悠闲自得有何作用? 2.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下面穿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从这段描写中,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2)“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明明是安恩一个人来集市的,为什么安恩却说“我们”?
(3)“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安恩老太太为什么会“窘迫不安”?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小说的主题。
5.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课前学习】1.(1)qiè(2)biě(3)zhě(4)liào(5)jī(6)zèng(7)lín xún(8)piān(9)miǎn tiǎn(10)xī(11)chú(12)chá(13)xiá cī(14)lì(15)zī zhū(16)chóu chú(17)dú 2.(1)仔细看。(2)瑕,玉上的斑点;疵,小毛病。指人的小过失或事物的缺点。(3)害羞。(4)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5)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6)犹豫不决。(7)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8)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4.(1)小说 约翰尼斯•延森 丹麦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2)心地善良的安恩养着一头健壮的奶牛,虽然她并不富有,但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独,她就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虽然好多人想用大价钱来买她的牛,但都被他拒绝了。
【阅读探究】
1.写奶牛的结实健壮是为后文人们纷纷想买奶牛作铺垫,写安恩的悠闲自得是为了说明她根本没有卖牛的想法,由此来表现安恩的善良。2.一方面通过对奶牛的结实健壮的外形直接描写,一方面通过许多买牛人对奶牛感兴趣的举动侧面描写。3.(1)节俭和朴实,爱整洁,虽然年老却保持着自尊,安静从容。(2)安恩明明是独自来到集市上的,可是在回答大家的疑问时,却一直说“我们”,她已经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从这句话更可以看出人物的淳朴和慈爱。(3)她可能担心别人误解她的用意,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别人,也可能担心自己会经不住诱惑卖了奶牛,这会使自己良心不安。(只要合理推测都可以)
4.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想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一生命的情感需求。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安恩不富有,但她拥有一头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奶牛,而且也来到了集市。一般读者想不到的是,安恩特地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仅仅是为这头孤独的奶牛能和同类相处。这样的构思出人意料,但是又符合人物的性格。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教材同步提点
[基础闯关]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羞怯(quâ)
锃(zēng)亮 瑕疵(xiácī)
腼腆(miǎndiǎn)B.撂(liào)下
反刍(chú)
抽屉(tì)
嶙峋(línxún)
C.磨蹭(cēng)
翕(xī)动
找茬(chá)
锱铢(zīzhū)D.干瘪(biě)
粗砺(lì)木屐(zhī)窘迫(jǒng)2.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皱褶
货摊
毛茸茸
熙来嚷往
B.暇疵
缅腆
撂下
端详 C.谦恭
惶惑
半晌
踌躇不绝
D.纠缠
牛犊 嶙峋 斑驳 3.词语或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A.锱铢必较(形容很大方)
踌躇(犹豫的样子)蹭(摩擦)B.瑕疵(玉上的斑点)腼腆(形容很羞涩)
撂下(搁下,丢开).C.翕动(一张一合地动)锃亮(闪亮)
惶惑(不安,迷惑)
D.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粗粝(粗糙)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4.下边加点的词语是在本课中学过的,其中运用不当的是()A.老人大病初愈,瘦骨嶙峋,十分虚弱。....B.该李洋唱歌了,可是他的脸羞得红红的,像个腼腆的小姑娘 ..C.小摊上,顾客和摊主讨价还价,锱铢必较。....D.天太热了,小狗懒洋洋的趴在窝里,吐着舌头不断地反刍。..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说说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6.下列片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周围一片嘈杂⑧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写作上: 修辞上: 作用:
7.片段描写。仿照下列句子的写法,细致的描写一个人的委婉拒绝别人时的动作神情。
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8.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①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②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③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排列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只写句子序号)9.填空。
(1)约翰尼斯·延森
国小说家、诗人。曾获
奖,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 》等。
(2)《安恩和奶牛》体裁是
,它通过记叙一位老太太把牛牵到市场却不卖牛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名字叫。
[文段点兵] 阅读课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0.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11.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1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13.“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14.学习了《安恩和奶牛》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感想。
能力提升训练
[自主探究]
15.文章第二段写奶牛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16.画出对安恩进行肖像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A.怯(qiâ)锃(zâng)腆(tiǎn);C.蹭(câng);D.屐(jī)窘(jiǒng)
2.D
解析:A.嚷—攘;B.暇—瑕
缅—腼;C.绝—决。
3.A 解析:锱铢必较形容很小气。4.D。解析:狗不不是反刍动物,不会反刍。5.“我们”指自己和奶牛。在安恩眼里,奶牛是有灵性的,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反映了她与奶牛朋友般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安恩的质朴和善良以及对供应她牛奶的这头奶牛的的尊重和爱护之情。点出文章主旨,解开不卖牛的悬疑,巧妙的收束全文。6.对比
排比
以动衬静,突出了老婆婆的安闲自在。
7.答案略。
8.③②④①
9.(1)丹麦
诺贝尔
《漫长的旅途》(2)小说 安恩对供应自己牛奶喝的奶牛的感恩尊重之情 安恩
10、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11.“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着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
12.C13、这样”是指别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她自己的。“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回去。
14、答案略。扣住文中的某个情节,感悟“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15、突出了奶牛的奉献精神,而这也是老太太珍惜它、爱护它、坚决不卖它的根本原因。
续写《安恩和奶牛》作文 篇6
安恩回到她的小村庄,每天孤独地呆在家里。她与奶牛相依为命,生活虽然贫穷,但是安恩的心是“富有”的,她虽然孤独但她自己觉得,她又是幸福快乐的,因为她有奶牛,奶牛就是她的孩子,她的朋友,她的可以诉说快乐的,开心的,伤心的?知己。奶牛就是她的全部,她的一切。
安恩每天坐在她的小院里,有时眺望着远方,有时打着毛袜,有时与奶牛交谈。安恩希望远方能有一个人或一头奶牛,这样她与他的奶牛就不会孤单了奶牛似乎知道主人的想法,每当这时,它便蹭着安恩的手肘,仿佛在说:“别感到孤独,你放心,我会一直陪着你的。”安恩疼爱地抚了抚奶牛毛茸茸的身子,无奈地说道:“牛儿啊!我太孤独了,这些年,因为有你,我很开心,可是你从出生就跟着我,一直没有同伴,这些年,辛苦你了!”说完,安恩轻轻地抱了抱奶牛。
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7
总之,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 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 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 形成技能, 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 通过作业这个舞台, 充分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安恩与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尼斯·延森的一部小说, 全篇展现了浓郁的欧洲乡村风情, 语言朴实, 思想深刻, 是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笔者认为, 从《安恩与奶牛》中我们除了能了解到以上知识以外, 还应该学到其他东西, 比如, 怎样去写好一篇记叙文。这篇小说, 有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 有丰富而生动的各种人物描写, 还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而这些, 也正是构成一篇优秀记叙文的缺一不可的要素。所以, 我们可以借由这篇文章窥探一下好的记叙文的写作奥秘。
其实, 写文章就好比建设高楼大厦一样, 不费心血, 是写不出来的,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搭建框架
学生在写作文时, 首先头脑中必须要有一个大体的构思, 即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只有先做到胸有成竹, 写作时才不会乱。一般来说, 写作过程都是先交代事情的起因, 然后叙述整件事情的发展经过, 最后交代结果, 但这样的框架见得多了, 也就会流于大众化, 弄得不好, 还会像流水账。所以要想让人眼前一亮, 就必须搭建一个与众不同的框架。我们可以先写结果, 再反过来写起因和经过;我们也可以先写起因、经过, 然后宕开一笔, 插叙一些跟文章有关的内容, 再接着写经过和结果;我们还可以开门见山, 直接写经过里的一个小情节, 如人物之间的对话, 来引出对整件事情的叙述, 反而更有戏剧感。
就像《安恩与奶牛》, 它大体上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的, 很普通, 所以对每一位学生来说, 这写作的第一步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二、丰富内容
框架搭建好了, 就必须填砖头, 砖头从哪里来?当然来自于生活。细致的观察是拾得好砖头的首要条件。记叙文顾名思义就是记录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的文章, 那么砖头当然就是那一件件事情了, 写事情又离不开人物, 所以归结到最后, 砖头其实就是事情加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能吸引人的事情当然可遇而不可求, 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我们却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
(1) 外貌描写。有人说外貌描写太简单了, 不就是介绍人物穿什么衣服, 梳什么头发, 个子是高是矮嘛, 其实不然!有一个学生写道: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一只高挺的鼻子, 一张小巧的嘴巴……放眼望去, 满目皆是这样的人, 这也是外貌描写, 但完全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 只是肤浅的流于表面的描写, 好的外貌描写是能够让读者从这个人的外貌窥探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我们来看约翰尼斯对安恩的外貌描写: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 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 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 皮面上却抹了油, 擦得锃亮。从“旧衣服”, 我们可以看出她生活清贫;从“干净”, 我们可以看出她勤劳;从“抹了油, 擦得锃亮”, 我们可以看出她勤劳活得有尊严……既有外在的特征, 又有内在的性格体现, 使得安恩的形象立体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这才是真正的外貌描写。
(2) 语言描写。即仔细观察人物平时说话的语气、腔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腔调很大程度上能体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如《安恩与奶牛》中的屠夫:“喂, 这母牛多少钱?”对老太太只用了一个“喂”, 一个粗鲁的屠夫形象立刻跃然纸上。学生们在进行语言描写时, 可以先想想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果是内向型的, 那么可以在描写时多用标点符号, 以显示说话吞吞吐吐, 如果是外向型的, 那么可以设置让人物一口气说一段话, 以显示说话语速快。另外, 写好语言, 还得注意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等等, 语气腔调必须与上述需要注意的点一一对应。
(3)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即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活动和动作。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得越丰富就越能展现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如“那个男人惶惑起来”充分体现了此人猜不透安恩的心理而惶恐不安的面部表情和忐忑不安的心理;“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写出安恩对那个屠夫打自己奶牛的厌恶的心理;“然后, 像是为了表示谦恭, 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 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体现了安恩坚决不卖牛又害怕别人误会的心理。学生们在写作时几种描写方法要互通, 不能单独只用一种, 只有互通才能全方位地展现人物。
三、升华主题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 那就失去了它为文的意义, 就像没有源头的死水永远没有活力。好的文章, 主题是寓于其中的。就像《安恩与奶牛》, 以安恩的话结束, 戛然而止, 没有议论没有总结, 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安恩对奶牛的深沉的爱, 所以主题自然呼之欲出了。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还是不太容易的, 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那就是在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内容来一段议论, 这样也能升华主题。
另外, 要想写好一篇记叙文, 形容词、修饰语是必不可少的。如《安恩与奶牛》中“干瘪瘪的”“瘦骨嶙峋的”“精明利落, 脸刮得光溜溜的”“肥硕的”“踌躇不决地”“爱怜地”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词或短语, 文章才变得有血有肉, 富有文采。所以, 学生们一定要多读书, 注意收集优美词汇, 做到能够信手拈来, 不怕写不出好文章。
当然, 写好一篇记叙文, 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是, 如果没有了细致地观察、用心地感悟、海量地阅读, 所有的一切, 都只能是空谈。
安恩和奶牛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体会小说主题。
2.复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作者
1.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先念5遍“奶牛”,再念5遍“牛奶”,问:奶牛吃什么呀?(轻松气氛)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奶牛有关,它是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小说——《安恩和奶牛》。
2.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说的作者。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作者介绍:
这篇课文选自《希默兰的故事》,作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
3.关于小说:三要素
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看谁读的准确。个别强调。
三、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当于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生思考,并在“随堂练习”上写作)
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时间——一天,有地点——集市上,有人物——安恩。关键有开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发展(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高潮(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的高潮就是结局。)
集市本来就是做买卖的地方,牵着奶牛来到集市,面对很多问津者却坚决不肯卖奶牛,看来安恩是个很特别的老太太,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就一起走近小说的主人公——安恩,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四、初识安恩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
”这句
描写中,我看到安恩是一个
的人。
(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沉静安详(心若止水)
又:“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这是一段衣着外貌描写,写出了安恩老人是个朴素的老人。还能看出——(不富裕、自食其力、过得有尊严)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是个有爱心的老人。——安恩年纪老迈,饱经沧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俭朴。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而有做人尊严的老人。
又: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
——联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边”大概不是出于“太腼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扰别人罢了。这一举动阐释着她的善良。
又: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干活时动作娴熟与优美,见出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
又:“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这是环境描写,用这种“闹”,反衬安恩的“静”。
五、走近安恩
思考:
1.这样一位认真生活又会享受生活老太太,她的奶牛养得好不好?好,文章哪里可以看出来?
第2小节中对奶牛的描写。3到19小节中很多人都来问奶牛的价钱,甚至出大价钱要买奶牛。
2.那么安恩为什么还是坚决不卖奶牛呢?文章哪里给了我们答案?
最后一小节。读安恩的话
卒章显志,揭示主题。
3.我们知道安恩是独自来集市的,可是文章最后用了三个“我们”,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
她已经把自己和那头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奶牛是她的朋友、伙伴、亲人。她关注奶牛的物质世界,也关注奶牛的精神需求。
安恩不卖奶牛有她的道理。可是集市上很多人想买这头“结实健壮”的奶牛也很符合常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3—19小节,思考:
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有四拨。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人。
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
2.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对奶牛十分爱怜,对人非常善良。(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又: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爱怜地瞅”表现出对奶牛的爱惜,“不屑地斜视”则明确表现出对屠夫粗鲁动作的厌恶,刻画其善良、慈爱与朴实。
又:“不!”坚定不移地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时毫不犹豫。“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再度坚持。“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对不起,我很抱歉‟。……谢谢你。”
——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目的就是让它到集市上散心,亲近一下自己的同类。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这朴素之极的理由表达了她对奶牛的慈爱之心,也尽显她的淳朴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诚的歉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朴善良。
六、评价安恩
多角度分析主题
1.当我们初识和走进安恩后现在来用一段话评价一下安恩。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2.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 我们可读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淡泊与坦然的生活态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作家想告诉人们: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动物,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关怀,还应有精神的怜悯。
3.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安恩早些解释不出售奶牛的原因呢?
充满矛盾
设置悬念
构思精巧
4.“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
为重要的途径。”
你能结合《安恩和奶牛》谈谈你在这些方面的收获吗?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文学的大门,去享用精神的“美味佳肴”,用来补充心灵的营养,丰富你的情感,滋润你的人生。
七、小结课文
这篇小说非常精彩也非常动人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待动物不能只给他们物质上的给予,也应该给他们精神上的关怀。
安恩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但是我们身边却经常发生一些让我们震惊的事情!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们:“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多年前我看过一本画册,是一位叫tippi的法国小女孩和她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照片,每 个画面都深深震动我的心灵,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人和动物的真正和谐,我选了其中的几幅和大家一起分享:
是的,Animal isn’t food,it’s friend..——动物不是食物,而是我们的朋友。尊重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给予动物们更好的生活环境,用我们的爱心为动物朋友们送去更多的精神关怀。这个世界会因此更加和谐美好。
八、布置作业
【安恩和奶牛教案】推荐阅读:
安恩和奶牛论文10-22
安恩和奶牛练习07-18
《安恩和奶牛》阅读答案07-27
奶牛疥癣的预防和治疗06-18
高产奶牛的饲养和管理05-13
奶牛酮病的预防和治疗09-09
奶牛蹄病的预防和治疗10-05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奶牛》及教学反思08-09
奶牛分娩06-01
健康奶牛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