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最高境界(精选14篇)
教学的最高境界 篇1
和谐—教学的最高境界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毅然摒弃灌输型的陈旧教学方法,积极学习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各式各样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和谐,以及学生之间学习气氛的和谐。只有和谐,才能激发教师的上课的激情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但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不和谐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不顾学生的反应,虽然讲的很辛苦,但学生却不领情;有的教师缺乏耐性,好发脾气,甚至体罚学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故意捣乱课堂纪律,和老师对着干;有的教师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不会灵活运用,只会机械的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接受和适应;有的教师虽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但却驾驭不了课堂,使学生讨论偏离主题,课堂效率低下„„
教师本人要成为和谐教学的开发者,创造者,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教师要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生发 展方向的指引者,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和谐教学,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气氛中学习。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教师在教学中要温和、微笑,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后进生。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和谐课堂追求一种理想境界,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做到心领神会。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中知悉学生的需求,学生也能够读懂老师眼神中的深意。这种心灵间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产生的,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期间的培养。如何课堂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课堂气氛将更加和谐,教与学都将变得更加轻松。
二要创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我认为,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更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点拨者,而真正动脑筋、想办法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成绩好些的同学比较主动积极,成绩稍差的同学时常表现得比较被动。如何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和谐呢?教师应以尊重和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促经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应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学应介入恰当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时共同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在学习中合作与共享,这将使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尽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避免原来那种机械灌输和训练的负面影响。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要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之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展示给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揭示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确实掌握本门科目独特的分析、研究和思维方法,掌握本门科目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才算是和谐的课堂教学。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还必须注意学习内容的和谐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的时时融合等都有助于和谐课教学的构建。真的希望,课堂上流淌出融洽和谐的关系,让效率提高,让真情与性灵永存。
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入,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然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这种强烈的需要才使课堂更有生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总之,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谐,就必须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教学的最高境界 篇2
那么, 怎样才能让课堂快乐起来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快乐的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不仅来自于课堂上的情绪调动, 还来自于生活中的关怀与信任。中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期, 他们渴望自己被关注, 渴望自己的心事能向他信任的人倾诉。可是, 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老师。这种现象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师生关系存在问题。我们老师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外便不再关心其他方面。可是, 师生之间没有了信任, 又怎能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成绩又谈何而来呢?为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每学期都与每个学生谈一次心, 了解他的快乐和痛苦;给每位学生写一封信, 写一写老师眼中的他, 给他提出合理的目标和建议;课间与学生打打乒乓球、羽毛球、聊天, 这样, 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了, 课堂上是师生, 课堂下是朋友, 而课堂和生活能融入在—起的师生, 教和学是不是都会很快乐呢?
二、树立快乐的教学理念
亚米契斯说过:“爱是—切教育的契机”。对老师而言, 我们首先要热爱教育, 把教学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 并把自己的这种理念传达给学生:学习是享受, 是快乐的源泉。每次上课之前, 我总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决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课堂, 每次都让自己的情绪激荡, 让微笑浮在脸上。因为我知道, 我的微笑会感染每一位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 也不仅仅是学生愿意去学习, 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 不管学生做什么, 我都要他情不自禁地跟随着我的思路走, 积极地去探究。要每一个人都主动快乐的参与, 就要给每个人体验参与快乐的机会。如给生字注音, 可让后进生去做;朗读, 可让全体参与;而开放性强、有难度的问题则留给智力较好的学生。我不要求每个人都会, 我只要求每个人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毋庸置疑, 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是师生互动的最好的调料, 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所以,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帮助他们树立快乐的理念。
三、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
一位优秀的教师, 不仅能很好的驾驭教学过程, 而且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 我精心设计了一段导语:“天地之大德曰生, 我们应该关注生命, 善待生命, 珍爱生命, 守护生命。当海难发生时, 常常会有无数鲜活的生命葬送在冰冷的海水中, 在扼腕叹息之余, 我们不仅要思考:悲剧能否避免?或者尽可能地减少生命的伤亡?今天我们—起走进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这段导语用递进式的排比句, 激起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 用事例引发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 接着巧妙设疑, 导入新课。这样白描式的导语, 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了语言的无限魅力, 启发学生思考, 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四、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篇3
一、语文课堂教学最高境界的特征
1.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境界,教学则呈现出动态生成的景象。即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偶然的、随机的因素,会出现干扰,呈现无序状态,但不把这些当作问题来看待,而是作为新的生长元,成为教学发展的关键点,导致教学从无序的波动走向动态的有序。教学虽然也有预先设计,但设计是具有弹性的,它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教学的设计会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余地;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师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在多向的互动中将不断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认识,并使它们成为下一个新问题、新认识的基础和资源,教学就是在信息的不断重组、新问题的不断滋生,新认识的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推进着。
2.教学的自组织性
一个系统形成的各种结构,无须外部的指令能自行创生、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自我演化,自主地由无序走向有序,就是自组织。自组织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征。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境界,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组织性。教学活动依赖教学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多向互动中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不断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的发展历史联系起来。教师和学生所有的疑问、困惑、兴趣、注意力、希望、态度、情绪、理解力、思维方式、经验以及他们的见解、观点等等,都是教学自组织活动得以开展的能量。师生在交互作用中不断地进行交流、反思、比较、选择、修正、综合、评价、信息重组、计划调整、更新认识、完善认识。教学就是在这种波动的震荡中从无序走向动态的有序,不断地实现结构的自我更新,使组织活动更具有生命力。
3.教学主体——师生的自主性
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境界时,教学中的师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他们不盲从权威与固定答案,喜欢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积极妥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能够主动选择目标,积极策划,并付诸实施。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合理主张,充满自信。他们善于合作,善于倾听别人的见解,并积极采纳合理意见,使自己更趋于完善。他们积极合理地进行自我设计、自主建构、自我创造。这完全是一种主动生存的方式,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会出现创造,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作品、新的外部世界,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
二、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境界的方法
叶澜在《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一文中说:“若把学生确实当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认知体,把学校生活看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就会发现近十多年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不足:无论是对时代的认识、还是对学生的认识、学校教育的认识,都只侧重于认知,在一定意义上依然是乐观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1]叶澜强调的就是教学应该超越理性而实现物化。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物化”境界呢?
1.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是语文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逐步走向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学形成互动,要求教师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作为人生的一种状态,甚至生活本身,它应该充满“真趣”与“人间温情”。教学互动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和谐指教学氛围,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合作;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强化集体思维,发展学生集体创造性能力。
2.教学对话
所谓“对话”,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存在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双向交流活动。在对话中,人们不是探讨一个确定性的主题,而是重在发现。对话作为一种原则,往往与民主、平等、包容、坦诚联系在一起。对话作为一种策略,往往与共同在场、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引路人,但并不是答案的裁判人。教师的观点仅代表他自己的个人意见,学生可以认同接受,也可以不认同接受。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老师蹉商、交流,甚至争辩,这样做并不是给老师难堪,而是通过与老师的平等对话,读出他们自己的东西。作为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作为一个“是非者”,挑起“矛盾”“冲突”,重新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面红耳赤”的争辩情景,则标志着他的对话教学真正走向了成功之路,走入了对话的艺术佳境。
人与人之间能否对话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计出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对话契机。很多教师不敢在课堂上让学生提问,是担心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会搅乱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是担心自己解答不了学生的“怪”问题而下不了台。其实这种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学生大胆地提出一大串意想不到的问题,哪怕是真的打乱了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也无关大局,此时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抓住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某些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持不同观点激烈争论时,教师甚至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时的课堂实现了“物化”,达到高度自主,精神高度自由,教学主体得到彻底解放。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利害得失和苦乐哀忧等外在因素的束缚,想象力、理解力、价值判断、情感等都可以遨游于自由王国里,各种心理机能处于高度和谐一致的状态。
第二,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平等的交往、精神的相遇、相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2]人与文本的对话它呈现出动态生成过程,表现为从人轻微激动到深刻地激动,直到实现人与文本融为一体,也就是说,人与文本是从相遇到相知的融合。相知的融合实际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去碰撞对象的“生命”并亲历对象的“生命历程”。其结果是“突然有一种东西以无法形容的正确性和微妙性,震撼着心灵深幽之处,……它像一道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呈现脑海,不容你有任何选择的余地”[3]。这种东西就是灵感,它具有突发性和不自主性。
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顺利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建立了层递性的对话系统。层递性,是指教学对话从浅表性向深层发展,从相遇到相知的融合。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在视觉、听觉或者感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使学生与课文相遇。这时学生感受轻微的激动而勃然兴发,对话状态是他们想说、他们要说、他们不能不说,否则,会感到压抑和痛苦。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把课文内容与自己的成长需要、生活经验、生命活动紧密联系,用心灵“体味”课文而达到与课文相知的融合,产生悠远无限的“游”的境界。对话状态是:在相知面前,化静为动,学生说出肺腑之言,言语感人肺腑。这些肺腑之言,是学生的内心独白,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因而产生的超常构思;是不同凡响的新观念;是学生的自主构建和自我创造。它震撼着自己,也震撼着别人。
参考文献
[1]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教育研究,1994(10).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最高境界的个性 篇4
韩愈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人和学问,深受后人推崇。他在《答李翊书》中写到:“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意思是说,思考问题要本着仁义的原则,自己行事也有一定的规范。回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做人行事又何尝不是由思想修养来决定的呢?
我们喜欢追求个性化,着装有个性、做事有个性、言论有个性,但在追求个性的背后却不一定有修养。前段时间,我行我素的陈冠希又闹出了大新闻,在微博上对林志玲开骂,用词极为不雅。至于真相如何,双方各执一词。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其中的道理。我佩服有个性,不在意世俗眼光,坚持做自己的人。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
人人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修养,好的修养可以改变坏的个性。马云,从小自学英文,自认为英文发音相当不错,当时在杭州师范大学他所在的班里,也就20几个学生,这二十几个学生,很多都是农村来的,英文发音相当得差,于是马云特别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的英文发音比老师要好。但是,他那一年的英文语音考试是59分,自认为最得意的一门课,居然考了59分,为什么?老师说:“你就是不及格,你必须补考!”补考以后62分,于是马云闹到系主任那儿。系主任也觉得有问题,找那个老师,那个老师说就是不及格。
10多年过去了,马云在首届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说:现在我知道老师的用心了。那个时候我很自傲,觉得自己很牛,很有个性,幸亏那位老师点醒了我,大学里这个唯一的不及格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永生难忘。如果老师当时没有这么做,那我以后肯定还是那样狂傲,结果不知会怎样。这位老师是在教我做人,做人是要有规范的。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篇5
在这里,我选定微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
阐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提出一些基本的观点。
我们首先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微软的宗旨是: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enable people and business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o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激发个人潜能,就是成就个人(enablepeople)的表现。当然,微软是通过招募业界最优秀的人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是微软真正的最大的财产,员工的素质是对生产力唯一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微软决定聘用最聪明的前5%,这里的关键词是聪明,而不是知识和经验。找到最能干的专业人才,帮助他们成功,微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
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则在于:激情、技术至上、勤奋工作。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说是一次ibm和微软要举行谈判,为了缓和气氛,ibm的人特意去商店买了牛仔裤和t-shirt,而微软的人也特意穿上了西服,打上了蹩脚的领带。微软的成功和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群普通的员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努力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上君尽人之智。
如果把同样的理念运用到客户、社区和其他活动上,企业文化就会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对手的。
无独有偶,google在这方面可能比微软做的更好。在google的“员工福利计划”中就包含:向员工提高丰厚的退休金供款方案和大幅度增加年终奖金。为了增加员工的公司归属感,所有google的雇员都会有公司股票优先认股权。由于近期google的收入上升一倍,盈利也随之大增,google的股价在一年内也已翻倍。google的员工都因此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涌现了不少百万富翁。这更让google成为很多it专业人士向往的公司。还有,google总部里,google公司除了24小时向所有员工提供各式各样的美食,还提供儿童日间托儿服务,医疗服务,衣服干洗等服务,甚至公司还设有健身院,篮球场和排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google的电脑工程师可以允许将自己1/5的工作时间用于追求自己的爱好,而暂时放下公司的工作。有很多人才就是冲着google这独特的公司文化而加入的。google向每个雇员提供成就大业的空间。因此,在google工作可以让员工看到长远的事业发展未来。
很显然,微软也好,google也罢,它们都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君尽人之智。
不知道大家对于战略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但是,企业文化在战略架构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些企业把赚钱作为最高目标,把人作为工具,就是本末倒置。但是,本末倒置已经被大家视同正常。
宁静的最高境界作文 篇6
课上,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练到宁静的最高境界吗?”同学们一个个抓耳饶腮,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宁静的最高境界是周围一切都很安静,没有一点儿声音。”;有的同学说:“宁静就是安静的意思,只是程度更深了。”有的`同学反驳道:“最高境界呀!”。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老师微笑着说:“大家好好领悟.好好思考,下午我们要来个考试,在市场上考。”
下午,大家兴奋不已,那兴奋得手舞足蹈啊,一路上,欢声笑语时刻回荡着。老师早已准备好了桌椅。考试开始了,而且有一定的时间。原先兴奋一下子烟消云散了,烦恼随之而来。
老师认真观察着每一个同学,他们的表情,动作。
一个个埋头苦想,一会儿把头扶在桌子上;一会儿无奈地叹息;一会儿装出一副哭脸,显而快哭了;一会儿显的十分气愤,嘴巴在嘀嘀咕咕着,好像在诅咒着什么;再听听这个市场,“噪音”接连不断,一会儿叫卖声,一会儿喊价声,一会儿交谈声。就像一群蜜蜂在“嗡嗡”叫。这样吵闹能让同学们专心考试吗?同学们真恨不得骂个痛快,把心里的怒气发泄出来;真恨不得把试卷撕掉,干脆不考了;真恨不得.....反正这些“噪音”弄得同学们浑身不自在了。
老师看着这一群,不禁摇摇头。但眼睛突然一亮。.
有一个同学,他全身心地投入在考试中,认真地思考。似乎他完全听不见这些“噪音”似乎他的周围是一片宁静,没有人打扰他。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宁静的美丽世界中,闻着香香的试卷味,试卷的每一个字都是美的音符,一整张试卷则是一首优美的歌,他细心地听着,认真地唱着。像仙境一样。
“时间到!”同学们睁大了惊讶的眼睛,异口同声:“这么快!我还没做完拉!”而那一个同学早就检查很多遍了。此时老师发话了:“现在我就能告诉你们,**可以练到宁静的最高境界了。”同学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宁静的最高境界是心静。只要你心静,那杂噪的世界也将是一片宁静。”同学们是懂非懂的样子。老师又接着说:“刚才我看你们考试心不在焉的样子,而**
却一点也不受外界干扰,心里很宁静地考试....其实,宁静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表现,你们要真正弄懂它,必须真正地去领悟它,达到宁静的最高境界,那一切都是诗境般的美了。”
父亲的最高境界 篇7
这天,他带着儿子去河里抓螃蟹。满载而归后,他在村边的池塘里洗螃蟹,儿子与几个小伙伴在旁边洗澡。不知何时,几个小家伙竟然不知深浅地游到了池塘的中间。池塘中间的水很深,并且河底有淤(yū)泥,人一旦沉下去,就再也无法上来。他一看情况紧急,连衣服也顾不得脱,一下子就跳到了池塘里,向孩子们游去。
池塘里共有5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就是他的儿子。当他游到孩子们身边时,身体便被4个孩子紧紧地抓住了。而且,他的儿子就在他的旁边。儿子看到他,大声地喊:“爸爸——,救我——”这时候,如果他摆脱身边那4个孩子的“纠缠”,扑向自己的儿子就一定能够把儿子救上岸。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凭借着全身力气,带着4个孩子向岸边游去。。
他终于把4个孩子送到了岸上。这时候,如果他迅速返回池塘,也许他的儿子还,有希望。可是,送到岸上的4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因为喝水太多,已经没有了气息。他立即俯下身子,用嘴向孩子的嘴里吹气,做人工呼吸。当这个孩子吐了一口水,“哇”地哭出声的时候,他才扑向池塘,向儿子游去。
这时候,儿子早已在池塘里消失了。他不相信这个事实,一直在水中寻找。乡亲们赶来了,派出所的民警也来了,大家立即下水救人。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儿子的尸体才被找到。儿子被捞上岸的时候,手里还紧紧地攥(zuàn)着两团泥巴。他把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禁不住号啕大哭。
故事如果到这里停下来,也许已经圆满。可是,他的故事还在不断地续写。5年后,他与妻子终于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小女儿的出生给这个沉寂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希望。可是,两个星期后,女儿被医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心如刀绞:难道上帝真的要剥夺我当父亲的权利?他恳求医生,希望医生能够帮助他挽回女儿的生命。可是,医生说,这种心脏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术。由于孩子小,因此手术成功率很低,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他绝望了。绝望中,他想到人的眼角膜可以捐献,这样可以让那些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他悄悄地下了决心:如果女儿有什么不测,他就把女儿的眼角膜留下来,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
2007年2月,在女儿出生3个月后的一天,女儿的心跳突然变缓,生命危在旦夕。医院决定立即对女儿进行手术。他看着女儿被送进手术室之后,便开始做妻子的工作。因为他听医生说,眼角膜捐献时间有限,如果太长,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悲痛的妻子明白丈夫的心思,夫妻俩含泪在器官捐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手术最终没有能够挽救女儿的生命,女儿走了。按照捐献协议,女儿的眼角膜被取下,让两位失明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
他叫胡文传,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位两度用自己亲生骨肉的生命或者器官救助别人的父亲,一位希望养一群孩子做快乐父亲的男人。虽然,他与妻子再也没有生育孩子,但是,他的做父亲的愿望还是实现了。
2011年7月的一天,一位青年男子来到大窑村,找到了胡文传的家。当他见了胡文传,一下子跪在了胡文传的面前。胡文传很诧(chà)异。那青年男子含着泪说:“我就是那位用你女儿的眼角膜重见光明的患者呀!你的儿子没有了,女儿没有了,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儿子!”按照器官捐献规定,捐献者和被捐献者是不能见面的。可是,这位青年男子为了寻找恩人,从当年病友那里寻到蛛丝马迹,一路寻找过来。这个寻找经历了漫长的4年半的时间。不仅如此,胡文传当年救下的4个男孩,如今,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他们都叫胡文传“爸爸”。
有人称胡文传是当代“程婴”。可是,古时候那个为救赵氏孤儿而牺牲自己亲生儿子的程婴,讲的是朋友之义,报的是知遇之恩。而胡文传所救的人与他毫无瓜葛,甚至从来没有见过面。
胡文传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女儿,但是,他却因此拥有了5个儿子,拥有了天下之大义。这就是做父亲的最高境界。
爱的最高境界 篇8
他爱上她的时候,她才19岁,正在远离现实世界的象牙塔里做着纯真的梦。而他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差不多已忘记了怎样浪漫,因此,他尽可能小心地呵护着她和她的精神世界。有一天,他借来梅丽尔·斯特里普演的《索菲的选择》和她一起看。片子看完了,她并没有真正明白片子最深刻的意义,可是有一个镜头从此嵌入了她的脑海,令她永生难忘:当人们弄开房门,冲进屋子时,发现那两个相爱的人已相拥着告别了这个世界。她流泪了,她问他这是不是爱的最高境界。他笑了笑,没有回答。让她觉得,他一定知道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
他等了她很多年,然后她成了他的妻子。渐渐地,不知有意无意,他们养成了相拥而眠的习惯。无论睡梦中变化了怎样的姿势,无论他们为了什么事互不理睬,第二天清晨醒来,她总是在他怀里。她觉得很幸福。再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开始互相怀疑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不再对她说“我爱你”,当然她也不再对他说“我也是。”
一天晚上,他们谈到了分手的事,背对背睡下了。半夜,天上打雷了。第一声雷响时,他惊醒了,下意识地猛地用双手去捂她的耳朵,才发现不知何时他又拥着她。第二声雷紧接着炸开了,她或许是被雷声或许是被他的手弄醒了,睁开眼,耳里还有闷闷的雷声,他的手正从她耳朵上拿开。她的眼顿时湿润了。他们重新闭上眼,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可谁都没有睡着。她想,也许他还爱我,生怕我受一点点惊吓。他想,也许她还爱我,不然她不会流泪的。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现代人生的最高境界美文 篇9
生活越简单,离这样的境界越近。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他所谓“六一”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宦海沉浮,看透了人间冷暖之后,欧阳修深切体会到人需要返璞归真,回到最简单的状态。物质越是简单,精神世界越是丰盈辽阔。这样的状态,是人生的最佳状态,删繁就简,摒弃了所有负累,只剩下简单。这样的人生就如同一幅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境界全出,韵味无穷。
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是19世纪非常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梭罗为了自己的信仰,28岁时来到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并居住了下来。他在那里住了两年,过着劳动与学习的生活,并在此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隐居瓦尔登湖期间,梭罗在湖水、森林、月光、鸟鸣的世界里,静静地思索着人类应该有的生存状态。他说:“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他倡导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隐居期间,一张床,一张木桌,三只凳子,就是他的全部财富。后来,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梭罗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才能够腾出时间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在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桌子、一盏台灯、一些稿纸或者一台电脑,别的都不需要了。这种“小桌子理论”让他很受益,因为简单,他灵感不断,文思泉涌。有一段时间,他尝试换了一张大桌子,还是胡桃木材质的,可是在这张桌子上,他的注意力被桌子上的小玩意吸引,灵感也跑掉了,只好放弃。因为简单,所以不会被迷惑,更能专注自己的心灵世界。
简单,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论在哪个国度,不论哪个年代,都可以过一种物质简单、心灵富有的生活。我支教的学校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教师。他在山区教学,一呆就是三十年。他说:“我拥有一座青山、一间教室、一群孩子,足够了。”夕阳西下,他每天都会在学校门口送孩子们回家。大山掩映下的暮色分外迷人,孩子们同他招手,他和孩子们构成一幅最美的画——简洁,朴素,沉静,让人难忘。
简单,抛弃了无谓的枷锁和负累,提升了生命的质量和意义。简单,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温馨提示:
社会巨大变化,带来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经济结构转型,导致财富的重新分配;生活节奏加快,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些怪异与冷漠;许多新的婚姻家庭观念,时常敲击着我们躁动的心……
此时,抛开一切烦恼与不安,让心灵平静下来,静静地阅读他人的人生,在慢慢阅读中,与主人翁心灵对话,认真反思,您定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有所感悟。
语录句子:爱情的最高境界 篇10
一见钟情这种事,浪漫但不一定长久。日久生情这种事,很难却更难分开。一见钟情永远和外貌有关,日久生情永远和习惯有关。越缓慢的爱上一个人,就爱的越长久。爱情可以有一瞬间,但真情却需时间浇灌。
曾经幻想,有一天,不做现在的我,变成另一个人,过另一种人生,爱上别的人,经历另一些爱恨恩情与离别,体会另一种无常,再也不会遇上现在爱著的人。在另一种人生裡,和你成了陌路人,也许会相遇,却永不相识。那会是怎样的人生?要是过另一种人生,再也不会遇上你,是会比较幸福,还是不幸?
时光荏苒,我将永远追随你爱情的脚步,在爱情的天空,爱着你的爱。在我的生命里,你是我唯一的爱情,美丽的你,伴着悠扬的旋律,在爱情的天空,和我一起翩翩起舞,舞出我们两个人的精彩。
真正的爱情,要懂得珍惜,没有谁和谁是天生就注定在一起。一辈子不长,能遇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为何不紧握着他的手呢,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并不丢人。心里明明知道,除了他外还会有更优秀的人出现,可是一个人不能这么贪心的。一颗心需要另一颗心坦诚相待,这样才可以幸福。
爱情是坚强与脆弱的结合体。坚强时,爱的种子种在任何贫瘠的土壤里都会生根发芽,在任何寒冷酷热的条件下都能开花结果;脆弱时,哪怕只是一丁点的伤害,一丁点的背叛,都会让爱情之花瞬间凋零。唯有以理解为基石,以宽容为立柱,以珍惜为墙壁,以满足为装饰,两颗心住在里面才会安全。
爱情的最高境界,不是一方为另一方无休止的付出以换取回报,而是你丰富了我的生命,我也丰富了你的生命。我们相遇之前是两个人。相遇之後,不是变成一个,而是一个半。我把一半留给自己,那样我才可以更清醒的去爱你。
单身意味着一个错误的结束,一个正确的开始;单身意味着等待新的燃烧;单身就是一场丰盛诱人的自助餐,而你将拥有自己支付能力范围内的全部选择;单身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事实上,单身并不意味着你不懂爱情,单身要比陷入错误的一段爱明智得多。
人性的最高境界 篇11
什么是“有趣”呢?“有趣”二字的关键是“趣”字,“趣味”、“情趣”、“兴趣”。“鬼才”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能无趣。”想必土得掉渣的大作家,也是个有趣的人。
做人若无趣,这很煞风景。人一旦“没有趣”了,就会变得粗糙、麻木、肤浅,变得不再可爱了。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唉声叹气、面目可憎,好像这个世界谁都欠着你似的。这样的人活着,只会给别人添堵。而一个有趣的人则不然,由于他(她)的存在,而使周围的人群变得热闹起来,他(她)提“气场”催化着人生的精义,叫人奋发,让人快乐。有趣的人,是生活中的“开心果”,是人群中的“快乐源”,与有趣的人相处,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有趣,生活变得有趣,自己似乎也变得有趣起来。
有趣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哪样没有深奥广博的学问,光吃一样,他就能嚼巴出不少趣味来,吃得好看,吃得稀罕,吃得兴趣盎然,吃得阳光灿烂,都是可以追求的境界。
总觉得古人比我们现在活得有趣。今天我们读《论语》,也许会觉得孔老夫子是一个无趣的人。可是,你若知道他和他的学生讲话是那样的幽默,见到美人南子时竟俯下身子去吻伊的鞋,就会明白所谓“圣人”者,竟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的人,心无羁绊,直抒胸臆,至性至情。
有趣的人,或许境遇并不好,但特立独行,不改本色。金圣叹一生诙谐,因“哭庙案”而被判死刑后,仍一如既往。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泪如泉涌。金圣叹却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们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蓮子心中苦”。儿子哭跪在地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们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这副生死绝对,一语双关,对仗严谨,撼人心魄。
有趣的人,不见得能成就大事业,但让人看着就高兴。《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周伯通,是最让人喜欢的一个角色,他虽然武功盖世,却是儿童心态,整天疯疯癫癫的,爱搞恶作剧,玩心太重,围绕着他发生了许多喜剧,使得打打杀杀腥风血雨的江湖,多了不少浪漫欢快的生活气息。
需要提醒的是:有趣是这个世界上稀缺的资源,有趣与读书多少无关,与挣钱多少无关。有趣和身份、地位、性别、年龄、环境、条件无关。有趣之人是很容易被曲解的,有人误认为打架泡妞、吃喝嫖赌、粗言滥语、举止猥琐就是有趣,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趣的人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做个有趣的人并不难,首要之事便是自己要先觉得这个世界有趣。
有趣的人才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也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有趣的人越多,我们的幸福指数就越高,但愿我们都能变得有趣起来。
扬帆远航 追求最高的境界 篇12
教师的发展成长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是一个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过程, 是一个与学生、学校共生、共存和共长的过程, 而“国培”恰好是教师发展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语文永远是一潭活水, 是我孜孜的追求;坚守着语文教学的这方净土, 并把做一名有“趣味”意识的语文教师, 让“趣味”引领课堂, 一直是我的梦想。
语文课的价值是什么?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总体上说, 语文课承担文学语言的学习到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由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汉语, 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由激发学生的本能欲望, 迈向更深、更广、更理性的社会情趣的升华。完成这一价值, 关键在于“趣味”, 因为语文的“趣味”在哪儿, 学生就在哪儿, 价值就在哪儿。
那么, 怎样发掘语文的“趣味”呢?
首先, 在教师。
纵观几千年的教育, 一直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道授业解惑”“尊师重道”等美谈, 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而今天呢?北师大一位老师在讲教师职业倦怠时说:据调查, 在心理不健康人群中, 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教师, 且把教师冠名为“眼镜蛇”。阳光下的灵魂工程师, 为何变得如此可怕?教师与学生距离如此疏远, 原因何在?这位教师总结出三种原因及表现:一是师生关系紧张型。表现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对学生主要依靠强制手段, 方法简单粗暴, 动辄训斥, 学生对教师心怀不满, 行为多抗拒不合作, 师生情绪对立, 关系紧张, 教学气氛沉闷压抑, 学生厌学。二是师生关系冷漠型。表现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缺乏热情, 只管教, 不管学, 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也是漠然处之, 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热、不爱、不恨, “敬”而远之, 教学气氛平淡无奇, 教学效果平常。三是师生关系庸俗型。表现为都是过分迁就, 该严不严, 该管不管, 甚至着意迎合学生 (如故意漏题、评卷多给高分) , 学生对教师曲意逢迎、刻意讨好, 从而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变为庸俗的物质、利害关系。这种关系短期内似乎亲密和谐, 但时间一长, 则教师威信扫地, 令不行、禁不止, 教学如一团散沙。
除此而外, 教师变得“可怕”的原因还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等其他方面。譬如, 为竞争, 教师要超负荷地工作;为分数, 拼命地押题、做题;为生计, 教师要忙于奔波……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即使心理不变态, 也算不上健康的人, 更谈不上是健康的教师。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教师了, 才更加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程, 这样学习才会更加有效。因此, 要做有“趣味“的教师是趣味教学的前提条件。
其次, 在课堂。
学生求学期间, 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 学校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度过, 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改下, 师生角色转换, 要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最好的办法是“趣味”的培养。
那么, 如何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教学本来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创造, 意义不断生成的活动, 是师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对话, 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是学生展示个性, 张扬自我的舞台。“趣味”能促使情商、智商的完美结合。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的基本理念,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产生教学合力, 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 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 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 明确课堂是趣味的策源地。
第三, 在追求。
把职业当事业, 也是“趣味”所在。一位教育局局长曾经在我校教师大会上强调,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 而不是事情。在北京学习时, 在第一节课上, 教育司长王文湛教授更是强调了这一点, 对其重要性、迫切性阐述得鞭辟入里。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职业对于教师具有极大的人格和智慧的挑战, 因而不仅具有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而言的生命价值, 而且具有促进教师自我超越、对教师个体而言的内在生命价值。”只有这样, 教师才是一个愉快幸福的使者。
爱的最高境界是引路 篇13
有一天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
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我在为一只蚂蚁引路。
丹尼尔听了,忍俊不禁地笑道,一只蚂蚁需要你引什么路?
小男孩认真地回答道,这只蚂蚁和同伴走散了,正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它的同伴,我要把它引到它们的队伍中去,这样它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丹尼尔这才仔细地看到,原来小男孩在用草茎将一只走散的蚂蚁慢慢地引到蚁群中去。
在小男孩的努力下,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终于被小男孩引到了那些蚂蚁群中。
见到了同伴,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立刻欢快地和大家碰着触角,显得十分亲热和兴奋。
丹尼尔不禁对小男孩这种心地善良的做法很是欣赏,他说道,谢谢你,为那只走散了的蚂蚁找到了同伴,也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小男孩这才抬起头来望着丹尼尔,他眨着一双聪慧的眼睛,露出甜美的笑容。
看着这纤尘不染的笑容,丹尼尔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一天,丹尼尔刚走到公司门口,忽然被一个中年妇女挡住了去路。
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向丹尼尔泣诉道,丹尼尔先生,您可怜可怜我们母女吧。
我男人得了重病去逝了,我也失业了,我们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说罢,女人从包里拿出相关证明,央求丹尼尔能救济下她们母女。
丹尼尔听了,心里溢满了同情。
如果这事发生在从前,他会马上掏钱或叫财务部门拿出一些钱给这对母女救急。
但今天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亲切地询问那位女人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女人泪流满面的回答道,我以前是做财务工作的。
丹尼尔听了,眼睛一亮,他对女人说道,我马上安排人事部门对你进行考核一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你就在这家超市财务部门工作,并预支你3个月的工资。
女人听了,脸上露出欣喜的光芒,对丹尼尔连连称谢。
一年后,在这家超市担任财务主管的苏姗女士,她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受老板丹尼尔的赏识和器重。
在圣诞节超市举办的晚会上,苏姗女士对前来参加晚会的丹尼尔说道,谢谢您丹尼尔先生,是您为我引上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同时,也给了我一种人格的尊严。
丹尼尔笑道,尊敬的苏姗女士,不用谢我,是您的才华和努力,在生活中得到了回报。
苏姗女士羞涩的笑了,笑的很甜、很明媚。
在出席得克萨斯州举办的大型慈善活动中,丹尼尔对来宾们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爱的根本宗旨,是要给被爱的人,找到一条光明、灿烂的路子,还要给人以人格尊严。
这是一种道德底线,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升华。
丹尼尔的一番话,在人们心里荡起了层层涟漪,人们心里溢满了温暖和感动。
得克萨斯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休斯顿纪事报>>在评论中指出:为一只蚂蚁引路,是爱的一种最高境界。
爱的出发点在于引路。
“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 篇14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道德经》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部下并不感觉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部下亲近并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部下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部下轻蔑他。领导者的诚信不足,部下不信任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众人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老子这段话,提出了心法的“四重境界”,尤其指出了心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即“不知有”。“有”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知”指的是宇宙万物与人的关系。而心法的要求是把“有”和“知”统统去掉,从而达到“无”的境界。对于心法,有信与不信的问题。老子认为,对心法若取“信”的态度,就能够达到“无”的境界并找到“信”;反之,对心法若取“不信”或“不足信”(将信将疑)的态度,就不能达到“无”的境界,并且也找不到“信”。
做最高明的领导,让部下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无论你是在企业还是不在企业,员工都能积极、主动、自发地工作,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一家企业,如果能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虚无”境界,不仅是企业领导者孜孜以求的,更是企业员工所渴望的!
这种“不知有之”的管理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要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企业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二是授权艺术,三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基础。古人说“内圣而外王”,只有企业领导者内心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才可以统帅王者之师,行王者风范。如前面老子所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领导者必须以自身的诚信赢得部下的信任和拥戴,不下就会乐于听命于你,即使不发号施令,员工也乐意追随你做事。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要提升并善于运用“非权力性的影响力”。
其次,学会授权是企业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你无力控制所有事情,也无法制定全部决策。当你试图控制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做得既效率低下,又造成混乱。因此,你最好能让自己的下属去执行,因为他们可能比你更加了解情况。
诸葛亮可谓是一代英杰,身在茅庐之中,就已经看到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并且制定了辅助皇叔刘备匡复汉室的宏伟计划。然而他却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终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诸葛亮虽然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蜀汉仍最先灭亡。其个中原因与诸葛亮的不善授权不无关系。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于下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三国时代的历史也许将会改写。
正确而且有效的授权不但不会削弱领导者的权力和地位,还能够使下属创造出更科学、更出色的解决办法。通常,导致人们无法正确授权的因素主要有:对下属不信任、害怕削弱
自己的职权、害怕失去荣誉、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等等。归根到底是人们对于领导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领导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管理,领导的工作属于战略思维,领导思考的应是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恰当处理组织的协调问题,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为了调动组织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领导要善于决策,善于授权。
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只有善于自我管理的员工,才能考虑“无为而治”。
万科董事长王石,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无为而治”型的企业领导。1984年创立万科的王石,22年间,王石在3件事上成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楷模:
1.不断变革的战略创新能力。每一次市场环境变化,王石都能带领企业敏锐地进行战略转型。2006年以来,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中小地产商资金链条吃紧,万科凭借其早已构建的融资通道并购整合,进入“资本+管理+品牌”为王的时代,成为中国地产的标杆。
2.国内首倡职业经理制度。王石除了推动万科在中国率先确立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界定得比较清楚外,他首倡打造职业经理制度,强调“弱化个人作用,强调制度作用”的理念;强调管理队伍整体建设,定期业绩评价,鼓励称职的职业经理为公司长期服务。
3.独特的做秀方式和生活方式。王石可谓CEO明星化的最早典范之一,传统媒体做秀,担任摩托罗拉和中国移动广告代言人,博客做秀,甚至在会见国家领导人时,说话做事切中要害而又投领导所好,都是王石的强项。而攀登珠峰成功,则成为王石独特生活方式和管理公司方式的顶峰之秀。
王石被誉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万科培养职业经理的公司制度手册争相成为其他公司的模版,他做秀的手法为地产圈包括潘石屹等后来者学习。
1999年始,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的职务。自此开始,王石主要以董事长之职管不确定的事情,而总经理而主要负责确定的事情,所谓确定的事情,就是董事会已经做出决议的事情。
王石正逐步地把权力放给管理层。在万科团队中,80后已经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总数占公司全体员工的80%左右,最近,王石表示会给管理层更大的权限。“实际
上到现在,万科的管理团队不仅在管确定的事情,也已经在管不确定的事情。就是说现在我份内的工作,他们已经切入,但他们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切入。”
【教学的最高境界】推荐阅读:
和谐是管理的最高境界05-14
朴素是写作的最高境界05-25
赢的最高境界美文摘抄05-20
人的修行最高境界句子07-26
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07-21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09-06
最高境界11-17
淡定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12-03
军人的最高荣誉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