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定义总结

2024-07-14

心理学定义总结(通用8篇)

心理学定义总结 篇1

心理学定义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P1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

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P4 3.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做适当控制,研究心

理现象的方法。P4 4.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 的方法。P4 5.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P5 6.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可以通过行为预测来表示。P5 7.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

头调查。P5 8.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

法。P5

9.个案发: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

因素的方法。P5 10.(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

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原则。P6 11.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

加以考察。P6 1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

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P6 13.胚种阶段:0-2周,受精后约两周的时间。P23 14.胚胎阶段:3-8周,胚胎阶段是发育中一个关键阶段,对各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适应

力很差。P23 15.胎儿阶段:9-38周,在胎儿期,所有器官和机能趋于“人”,所有系统开始具有整体功

能。P23 16.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P33

17.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

应器五个部分组成。P33 18.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P34 19.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

射活动的高级形式。P34 20.泛化现象: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当一种无关刺激物已成为条件刺激物引起条件反射后, 同这种刺激物类似的刺激物,虽未曾与条件刺激物结合,但也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

P35 21.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上代许多的生物特征传给下代的过程。P39 22.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P39 23.噪声: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无组织的,不定型的听觉刺激。有三个维度:强度,可判断

性,可控性。P40 24.拷贝世界:就是由电视,网络,书,报,杂志,广播,电影,光碟等大众传播媒体所构 成的精神世界。P44 2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闭锁性首先表现出现了“内心的秘密”。P48 26.(中学生心理发展第二次诞生:由于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

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活动,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叫做“内部的获得时期”。P48 27.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P53 2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

化的过程。P64 29.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P64 30.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

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P65 31.(学习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例如会素描就容易学

油画,会打棒球就容易学打高尔夫。P68 32.负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学习汉语拼音不利于学英文字母。P68 33.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例如温故而知新。P68

34.逆向迁移:后面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

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P68 35.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轴向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

课堂学了新词,之后用在了阅读上。P68 36.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轴向,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

植物-动物-生物,角-直角-锐角。P68 37.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

去。P69 38.具体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例如学会写“石”,就有助于写“磊”。P69 39.官能:是指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心理能力。P69 40.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

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P70 41.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

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P70 42.理解: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

本质规律的思维过程。P72 43.实物直观:是指通过演示实物,实际参观,见习等使学生获得实际事物的感觉,知觉, 表象和观念的一种直观形式。P73 44.模像直观:指利用图形,实物模型等材料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一种直观形式。P73 45.言语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言语描述,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形成清晰映像的一种直观

形式。P73 46.变式:指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

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P73 47.知识的应用:主要指用已学过的知识解答各种口头或书面的作业题以及应用已学过的知

识完成各门学科所规定的练习作业。P73 4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审题:指了解题意,搞清问题中所给予的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

它是知识应用的首要环节。P74

49.课题类化:是指学生把要解答的课题归入到某一类课题中去的过程。P74 50.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P75 51.动作技能: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

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P75 52.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P75 53.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

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P79 54.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P79 5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P101 56.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P103 57.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P103 58.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P103 59.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P103 60.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P104 61.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也叫做最小可觉差。

P104 62.后象: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注视亮

着的灯,然后闭眼,就会有灯的亮点出现在背景上。P105 63.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

感觉;看见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P106 64.(减法颜色混合颜料混合:是将两种颜料在调色板上混合之后作用于视觉系统引起的。

它遵循一种减法过程。例如黄和蓝混合产生绿。P110 65.(加法颜色混合色光混合:是当各种不同的波长同时作用于眼睛时在视觉系统中实现 的混合。(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P109 66.互补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同它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色光成为互补色。

例如黄和蓝,绿和紫,红和青。P109 67.皮肤觉:包括触觉,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P117 68.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做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做旋转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P117 6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P118

70.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

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P119 71.运动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直动知觉和似动知觉。P123 72.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P123 73.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

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例如电影,电视的原理。P123 74.诱发运动: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知觉。例

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P123 75.自主运动:引起移动知觉经验的刺激,其本身静止,而观察者却知觉其在移动的现象。

例如注视蜡烛的光点,会看到光点似乎在运动。P123 76.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P123

77.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P129 78.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P129 79.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三个环节是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P137 80.识记: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P138 81.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P138 82.再认或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P138 83.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P139 84.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

而表现出来的记忆。P139 85.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 的记忆。一般是1-2秒。P143 86.短时记忆:一般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P145 87.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的记忆。P147 88.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与重现。P151

89.(影响遗忘因素之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P152 90.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P152 91.低度学习材料:对学习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P153 92.过度学习材料:如果达到恰能背诵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的材料。P153 93.(遗忘的原因之干扰说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作用。P154 94.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P154 95.“舌尖”现象:明明知道某件事情但就是无法回忆出来的现象。P155 96.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

来的形象。P155 97.遗觉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遗觉象是记忆表象 的一种特殊形式。P156 9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P168 99.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P169 100.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P169 101.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P170 102.抽象:是把事件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P170 103.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P170 104.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P171 105.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P171 106.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P172 107.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P172 108.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P172 109.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P173

110.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要真实,二是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则。P178 11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P179 11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P179 113.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P180 114.前提气氛效应:前提的气氛会促使人按照这个气氛来接受或推出不正确的结论的这种现象。

115.赌徒谬误:只凭经验的概率的推理方式。例如“赢多了就要输,输多了就要赢”和抛硬币猜正反面的例子。P181 116.算法策略:就是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P183 11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不能看到熟悉的物体的新用途或功能。固着是问题解决中的一个重要障碍。P184 118.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P185(区别:定势既有积极面,又有消极面;功能固着只起消极作用。

119.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的这种现象。P186 120.想象:是在人脑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加工,从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新的结合。P191 121.(想象的过程拟人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P192 122.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P192 123.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P193

124.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P193 125.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P193 126.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P194 127.空想:消极的幻想是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P194 128.焦点意识:是指个体全神贯注于某些刺激得到的清楚明确的意识经验。例如考试时集中注意于试卷所获得的意识。P203 129.前意识:头脑中许多当前不在意识之后的记忆和思维,在必要时可以把它带到意识中。

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P203 130.潜意识:指潜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与压抑,致使个体不觉知的意识。P203 131.无意识: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P204 132.冥想:是一种不同的意识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状态。

P205 13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为指向性和集中性。P206 134.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P208

135.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P209 136.(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活动对象或活动上,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P210 137.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的注意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叫注意广度。P210 138.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P211 139.睡眠: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性的静息现象。P214 140.睡眠锭:在浅度睡眠期,偶尔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P214 141.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按把普洛夫的解释,梦是大脑 皮层产生的一种弥漫性抑制。P193 和 P216 142.成瘾:某种强迫性的习惯模式。P217 143.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P228 144.动机:是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 倾向或内在动力。P233 145.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 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P236 146.双趋式冲突:也称接近-接近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被两个同等的事物或目标所吸引,难以取舍时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P238 147.双避式冲突:也称回避-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对两个同等的事物或目标产生排斥,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既不想牙疼,又不想看病。P238 148.趋避式冲突:也称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一个既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具有排斥 力的事物或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想考好学校又怕考不上。P238 149.双重趋避式冲突:也称双重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两个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 排斥力的事物或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春节前买火车票。P238 150.挫折: 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 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P239 15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P241 152.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P243 153.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P243 154.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P244 155.压力:指由于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

紧张状态。P248 156.职业枯竭: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 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P252 157.焦虑: 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 情绪。P253 158.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P264 159.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人 格因素。P266 160.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P266 161.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爱,在教师的关注下,他们会朝着老 师期望的方向发展。P268 162.情景测验:就是主试在某种情景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P272 163.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P273 164.一般能力:指在进行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核心。P274 165.再造能力:指在生活中顺利地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并按现成的模式进行活动 的能力。P275 166.创造能力:指在活动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具有独特 性,变通性,流畅性的特点。P275 167.液体能力:也叫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P275 168.晶体能力:也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P275 169.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 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脾气和秉性都属于气质 P282 170.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性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思想道德品质。P285 171.健康人格:是具有积极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是适应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完成自我实现的理性追求,个体表现于外,体现于内的整体精神 面貌。P289 172.应对: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P291 173.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作唯一目的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 社会行为。P292 174.责任扩散:也叫责任分散,独自一人时可能提供帮助,在场人数越多,个人助人的

可能 性越小。P294 175.习惯:是指逐渐养成的不需任何意志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P298 176.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P306 177.人际认知: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某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P311 178.印象:指我们对别人的看法。P312 179.(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 的影响作用。P313 180.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P313 181.光环效应:又称“晕论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 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例如: 以点盖面。P314 182.定势效应:是指当认识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 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例如:知道某人是上海人,就会觉得他精明,细 致,能干但是狡猾,小气。P314 183.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 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P314 184.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P314 185.刻板效应:它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例如:男人认为女人细心,胆小,娇气,女生认为男人心粗,胆大,傲气。P314 186.基本归因错误: 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 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P316 187.自利偏差:是一种动机性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自己。而否认或者 推脱自己失误的偏差。P316 188.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对爱情展开研究发现,当出现了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 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P320

心理学定义总结 篇2

心理剧:心理剧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中,患者可以扮演自己家中的一位成员、一个老相识、一个陌生人或者治疗专家。剧情可以是一般的内容(离婚、母子冲突、家庭纠纷等),也可以是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近似的内容。在舞台上,患者所扮演的角色,其思想感情与平日的自己不同,他可以体验角色内心的酸甜苦辣,可以成为患者理想或幻觉的化身。专家可以在一旁指导,也可与患者一道表演。观众则为患者鼓掌助兴。

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剧通过演绎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学生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作为戏剧的形式之一,校园心理剧涉及剧本的结构与创作。校园心理剧的结构与创作,要根据心理剧的要素、过程特点,结合校园实际生活进行。

情景剧:情景剧最先来自美国,把复杂的事一句话说了,创造什么样的情景,情景剧首先是喜剧,这是第一。第二,情景剧必须是室内戏,一般不用外景,情景剧创造什么情景呢?像卓别林,早期一个人、几个人,在一个小戏园子里演,很多人坐那儿看,边看边笑,边看边演边笑,乐呵呵的情景这叫情景剧,广播介入了,广播转播,后来电视发明了,根据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把它拍下来,这就很难了。舞台上演的,下边人笑怎么办,办不到,把笑声作为后期添上去,观摩笑声。这是情景剧。

城市规划概论基本定义总结 篇3

特点:1日照好,有利通风2有规律,也富于变化3工程简单,便于施工4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5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避免缺点,采取措施: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单元错落拼接——产生体型变化。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分干道(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接4城市环路与公路相接5城市多环,公路与外环相接,部分引入内环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公路与城市不直接接触

航空港的位置选择1净空限制要求2燥声干扰影响3用地条件4通讯导航要求5气象条件6生态学影响7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8公用设施条件

周边式特点1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可组织绿地及场地2安静、安全寒冷地区有利挡风3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约40%左右住户朝西)4不能适应地形变化(土石方大)5不利于抗震。混合式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3整体式组合方式

住宅群组合对日照、通风及燥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A 住宅错落布置B 布置点式住宅C 住宅偏转布置 D 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E 利用地形)(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A 住宅错列布置。增加迎风面 B 低层建筑布向迎风面C 迎风面布短栋建筑D 利用绿化导风)(3)住宅群体燥声防治的规划措施(A 隔开燥声源B 合理组织道路系统 C 合理布局建筑D 利用绿化 E 利用人工障壁F 利用地形)

用地平衡表的作用(1)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干道网密度以2~3 km/km2为宜,即城市干道的间距一般为600~1000m。设中央分隔带有以下四种考虑:1解决对向机动车流的相互干扰2有较高的景观、绿化要求3地形起伏较大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 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城市对外交通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港址选择1在河(海、湖等)边,并对水深有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功能要求3避开桥、堤等4与城市应有方便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

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结1城市道路延伸至公路2以入城道路连结城市与公路3城市部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及职能。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1国民经济计划负于城市的职责2组成城市的基本因素

分类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

5综合性中心城市 6县城 7特殊职能城市

人口的含义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指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常年生活于城市范围内,他们构成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年龄构成影响因素1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2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3城市性质与规模

劳动构成根据城市人口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及参加工作与否进行分类,各类所占的比例。影响城市人口劳动构成的主要因素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3人口自然增长率4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5城市建设阶段

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开敞空间——任何围合或者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小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选择A 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B 符合城市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 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1城市性质及规模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布局结构

心理学定义总结 篇4

客户的关键点的总结很多人都希望成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这样不仅贷款容易,而且贷款额度高。但是如何才能成为优质客户?金融机构认定优质客户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下面,恒昌小编就自己了解到的为大家简单谈一谈。

首先,金融机构在评定客户时,要关注客户的信用记录。

无论是银行,还是其它金融机构,都会看用户的信用记录。越是信用良好的客户,申请到贷款的几率越大,金额越高。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有信用记录的人要比没有信用记录的人,更加受到金融机构的信赖。所以白户朋友们,适当的申请一张信用卡未必不是好事。

其次,金融机构在认定是不是优质客户时,还会关注客户的收入证明和银行流水。

银行流水和收入证明,都代表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所以金融机构在确定客户是不是优质客户时,也会把这两点作为一个评估点。但是银行并不看好忽高忽低,与收入不相符的银行流水。反而,银行更看重稳定且合理的银行流水。原因就在于这种情况下的银行流水,更为真实,数据更为可靠。

最后,看是不是优质客户,主要还在于客户的职业和大额资产证明。

如果大家有过贷款的经历,肯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越是好企业的员工,越容易申请到贷款,越是高管,也越容易申请到贷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实际上,也不难想象。好企业的员工更加有保障,高管收入越高,这些都代表着客户的还款能力,所以评估优质客户,还会注意职业。

幸福心理学总结 篇5

——让幸福与我们同在姓名:芦鹤

学号:1110600016

班级:2011级物理师范一班

摘要:幸福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到底要怎样获得幸福?本文从什

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为什么不幸福和发现幸福这几个方面来

分析人和幸福的关系,了解怎么样才会更幸福。

幸福,基于每一个大大小小让人心生暖意的瞬间,这些瞬间

交织成的感动,让我们觉得快乐和满足,让我们体会到了人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价值感,然而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不知道幸福究

竟在哪里,因此,我们要拥有一颗感知幸福珍惜幸福的心去发现

生活中的美好,获得人生最高的幸福,幸福就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幸福的定义可以很广,有的人认为有钱了,过上物质富裕的生活就幸福;也有人说有个爱自己的,关心自己,体贴自己的人

就幸福;也有人说在自己老的时候还可以牵着自己的爱人在公园

里散步也叫幸福。幸福的定义也可以很简单,其实开心快乐就是

幸福,暂时的快乐是小幸福,维持时间长了就是大幸福。

小时候,一根棒棒糖就会满足,过年时,我们会因为新衣服

而高兴„„一点小小的满足就够开心一整天。为什么小孩子的幸

福指数比较高呢,因为思想单纯,容易满足,当我们长大了再也找不回那份童真,想要的也越来越多,社会压力随之增加,得到的总是满足不了自身的期望,自然感觉不幸福。所以有人总是说:还是做小孩比较好,还是上学时候最幸福。那时的幸福可能已经淡去。为什么不追求新的幸福呢?世间无处不幸福。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可见,幸福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同对幸福形成各自不同的看法,人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幸福的一生,没有人拒绝幸福,也没有人放弃幸福。我认为幸福是取决于心态的一种感觉,同时它还是客观性的,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方面,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这与马克斯主义的幸福观保持着一致性;只有当满足人们对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时,才是真正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以其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同时还强调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幸福的过程。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以及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充满美好的明天,都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还取决于心理状态,当你感觉幸福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很美好,生活中阳光灿烂,而相反,感觉不幸的时候,似乎你的世界总是充满阴霾,一片昏暗,在此,笔者看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最为重要的。老师前几周曾让我们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父母家人写感恩信。试过之后,我觉得这样的收获特别大!感恩的存在使我们的友情,亲情,爱情更加坚固、牢靠。当拥有了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勇敢做自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就会发现幸福。这就是幸福的所在。

现实的生活是残酷的。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当有了烦恼的时候,总会指责、抱怨。事实上,我们的很多烦恼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不适当的期望。因为不愿意或者没有

勇气面对这种责任,所以才从外界寻找指责的对象。实际这种指责除了推诿自己的责任以外,于事无补。只有检查自身,找到问题的根源,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如果烦恼来自于不适当的期望,那么我们应当学会降低自己的期望,那样生活会有更多惊喜。当我们自己给自己找烦恼的时候,幸福正一步步的远离我们。

有时我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期望,有的时候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期望的存在。“我们今晚去某某饭店吃饭吧”,当你说这话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想到了那家饭店的环境氛围,你喜欢吃的菜,以及它的价格。这一切都在你潜意识里如此迅速的发生,以至于你没有仔细地意识到,而如果你到了那家饭店发现与你预期有较大差别。你就会感觉很生气或是失落。

同样,这种事情经常会发生在生活中,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期望,很多人都非常期望:别人应该如何。不过,让另外一个人完全去适应你的方式几乎不可能。如果,觉得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就气愤,而横加指责的话。我想那可能真是自寻烦恼,把幸福拒之门外。

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呢?使得彼此双方都获得幸福呢?在生活中,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尽量扬长避短。如果他真的有问题,而且无法避免的话,你要考虑他是否适合当前的位置,或者有足够耐心去帮他改正。以此实现双赢!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总是很爱自己,所以也会有更强烈的期望。当我们想要什么而没有得到,特别是别人已经得到的时候,就会感到失落甚至痛苦。当我们预期什么可以做到,而自己并没有做到的时候,就会面临挫折和沮丧。这时候,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预期真的合理吗?不合理的就要果断抛掉它哦!关于幸福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对幸福的理解,对幸福的探讨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人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做个乐观的人,坚定自己崇高的人生信仰、信念、人生追求,你会发现幸福就是一种无法言明的内心的感觉,乐观面对生活的人就一定会幸福,一定会感受到幸福给予的快乐。希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们迷途知返,为追求一己之福而铤而走险的人们悬崖勒马;学会在生活中与自己的亲人,朋友一起挖掘属于自己的幸福泉源,享受幸福,感悟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因为悲伤而沉沦太久,不因为空虚而放弃生活。幸福并不会伴随着我们所失去的一去不复返,我们需要寻找,需要改变自己,需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去继续生存,一切失去的都会回来。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人生是黯淡的,痛苦让人颓丧,便更没有力气去寻找幸福。但是却不曾发现隐匿在生活中的小幸福。也许你永远都很自卑,觉得自己没有人爱没有人关怀,但是你可曾发现那些默默支持着你的人,一直在背后,给你鼓励。也许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空虚,每日每日重复着同样的步伐,但是你可曾注意到这平淡生活中总会有人,陪伴你,带给你惊喜。也许你觉得命运从不眷顾自己,努力了从未获得过回报,但是你可曾注意到你在努力的时候所收获的满足感。也许你羡慕那些富人不愁吃喝尽情玩的生活,但是你可曾注意到你也少了金钱社会的虚伪与背叛。也许你同样渴望得到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山盟海誓,有不离不弃,但是你可曾看到壮烈背后的痛苦,巨大的压力会让你无助。

幸福并不会追着你,而是需要你从细小的生活细节中去发现。当我们仔细观察生活时,会发现外界的事物,无论是我们看得到的钱,房,车等等物质类的东西,还是那些虚荣,爱情等等无形的东西,它们总是在得与失 好与坏之间变幻着,波动着。

幸福是人经历足够多的挫折痛苦,对人世有清醒的认识后,自然而然的放弃对外界的在意后,所体味到的一种没有痛苦,没有快乐的一种平淡的,平和的一种状态。

所以永远不要羡慕他人的幸福,怨恨自己的不幸福,幸福并不是不会到来,而是还没有到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我们何必永远惦念着过去,在回忆里挣扎,抱怨自己有多痛苦多无奈,却不愿意用期待的目光等待去希望未来?

心理学人物总结 篇6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总结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四项原则:

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论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廖世承 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皮亚杰(瑞士)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论 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鲍姆宁 将父母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加涅 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学习结果分类1.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

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小猫“迷箱”实验。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强调做中学;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加强合理练习;在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操作性行为。

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认知学习理论

科勒(格式塔心理学家)黑猩猩实验 完型—顿悟说 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形。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奥苏伯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接受学习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维纳——成败归因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社会学习理论(榜样)贾德 经验类化理论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水下打靶实验(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弗洛伊德 动机性遗忘理论

加里培林 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安德森

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柯尔伯格

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力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法

布卢姆 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掌握学习,基本理念: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以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普莱西——程序教学发明人

斯金纳——对程序教学贡献

勒温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纵型 罗森塔尔

借用古典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波斯纳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心理学实习总结 篇7

心理学实习总结 -实习学习总结

心理学实习总结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实习生何宗习(二O一一年一月一日)从10月16日--2012月31日,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正式实习时间,在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得到实习单位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指导老师祁乐平主任等人的大力帮助和有效指导。在心理咨询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本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成长。在实习结束之际,特从以下方面做总结。一、实习单位概况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10月,致力于整合与推动青海全省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由青海省民政厅备案。其理事单位为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是省内首家专业心理健康卫生服务机构。现拥有在册心理咨询师二百余名,属省内最强大的心理咨询师团队。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为民建青海省委理事组织、青海省中华职教社会员单位、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青海志愿者大队挂靠点。中心的心理咨询理念是“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服务于心理咨询师培训与督导、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婚姻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学生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公益关爱行动。多年来,已先后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孤儿及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多次心理援助服务。尤其是在汶川5.12大地震和玉树4.14大地震的系列心理援助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民建青海省委的高度赞扬,先后获得“优秀社会团体”、“国际莫妮卡人道主义奖”等荣誉。二、结识实习单位2010年的盛夏是炎热的,伴随玉树4.14大地震伤痛的阴霾散开,青海省西宁市迎来了省内外诸多心理学专家和学者的讲学。当时,我于“五一”长假期间,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心理志愿者,一个很巧合的机会认识了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很关心我这个心理学新人在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并欢迎我参加中心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2010年4月29日,中德心理大学(香港)校长徐清照教授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讲授临床心理学的实务操作技能--催眠治疗,之后徐教授勉励我利用一切条件,采取就近原则取得最佳的学习。于是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我很有幸参加了中心在每个周六举办的心理沙龙活动,也时时利用空闲时间到中心见习。三、实习任务和成果在实习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经中心主任祁乐平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个人潜心钻研,先后完成了如下实习任务:(一)、协助西宁市劳动路小学、西宁市玉井巷小学、西宁市大同街小学三处心理辅导站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参加中心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包括对玉树籍学生进行的PTSD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并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三)、学习个案处理和团体心理咨询技能。(四)、及时补充心理咨询应用知识,通过心理沙龙和心理学书籍及影片的学习,提高心理咨询实务技能。(五)、办公室常规文案的写作与处理及其他。在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后,取得了如下的实习成果:(一)、建立了三处心理辅导站的师生心理健康档案,成功组织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赢得了校方和师生的一直好评。在西宁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的年度心理健康工作检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二)、建立了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新浪博客,博客地址:,并不断填充博客内容。策划了青海省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网站建设工作,并协助建立了网站,网站地址:。从而,扩大了实习单位在网络的知晓程度,拓宽其社会宣传渠道。(三)、负责处理了部分办公文书,其中包括撰写了21篇活动通讯,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发布在所在博客及网页。(四)、参加了四次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西宁市古城敬老院开展三次老人心理疏导,在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一次灾区学生PTSD心理疏导,在海南州职业结束学校开展一次灾区学生PTSD心理疏导。(五)、主编与出品一期心理健康服务报《劲松文报・小学版》(纸质版和电子版),由实习单位和心理辅导站西宁市劳动路小学合办。(六)、参加了八次心理沙龙,自学了三部华夏心理培训教材《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叙事心理疗法》、《焦点法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观看了四部心理学电影《盗梦空间》、《心灵捕手》、《肖申克的救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撰写了观后感。(七)、初步熟练了个案处理的技巧。四、实习心得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大家共同做着同一件事,一切为了他人生活的更加快乐!如今仍记得重阳节那天去敬老院的经历。我们早早地为老人们准备礼品。来到敬老院里,老人们很欢迎我们这些客人。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老人们响应的程度不够理想。但心理咨询师们却没有丝毫的懈怠。通过一项项活动,让老人通过表演节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在随后开展的进宿舍慰问中,心理咨询师们亲切地和老人们拉家常,一一握住他们的手,老人们一脸的微笑。在当天的活动结束时,老人们在门口与我们道别。我深刻地觉得,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不仅需要熟练各种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更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与人交心,保持对天下人一视同仁的优秀品质。在学校做心理健康档案的日子里。当走进班级里,孩子们很好奇地看着我们。并较有热情地做着心理健康测试。带队的老师是位要求有点苛刻的人,实际上我们明白她是很认真负责的。她要求我们在做档案的每一细则都要确保准确和完善。在随后进行的测试分析时,老师向我们分享很多的经验。我体会到心理咨询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对于心理档案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要做到严谨再严谨,这样做既是对职业的忠诚,也是对心理求助者的负责。对于未来心理工作者的自己,必须要保持住对生活的细心,也要力求对生活的高度负责。每一个月中心都在每个周六的时间定期举行“心理咨询师沙龙”,在心理沙龙活动中,彼此交流在心理学学习方面的困惑,和分享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所感所获。在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大家认为要做到以关爱和支持为主,启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希望。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区别地对待留守儿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这类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难度较大,心理疏导的时间较长,心理教育工作者务必保持耐心,在教育中不断通过测评以检验心理工作的实效。每次的心理沙龙大家都互相勉励,永远做一个忠于职业的人,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要随时归纳与总结,定期参加心理督导,以促进个人心灵的成长,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技能。但愿自己可以也长期长期如此。五、后记在实习单位工作和学习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忘不了祁乐平老师对职业的崇高信仰,忘不了黄青老师关于人生的谆谆教诲,忘不了侯永晶老师的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忘不了的人还有很多。这段在离开大学之前的美好日子,一定会令我难忘和铭记,这势必会成为我人生经历的重要财富。最后,向实习单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实习单位的所有人致敬!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培训后心理学总结 篇8

1.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简述)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包含五点: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2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自动化,3教学监控能力强,4采用深入的方针对班级纪律问题制定计划,5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2.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3.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

4.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出实例辨析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5.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教研组的教学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参与研究

6.常见的教学反思有三种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需要反思的内容: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布鲁巴奇提出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7.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及教学的系统研究。

8.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9.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

12.实验研究,自然实验是教育心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研究策略学习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

1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1877年,俄国教育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有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有《教育心理学大纲》。1924年,廖世承应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4.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⑴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⑵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⑶具有不平衡

性;⑷具有个体差异。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⑴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

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⑵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已有抽象概念思维可逆;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思维以命题的形式进行。

4.(重要)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到水平之间的差异。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现在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现有的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该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5.(简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意义:⑴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⑵教学促进认

知发展。

6.(填空)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7.埃里克森在其所著的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婴儿期(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培养的是信任感;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培养的是自主性;

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培养主动性;儿童晚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

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培养自我同一性;

8.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还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9.(论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⑴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①教师、家长应对其做

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⑵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人格,②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

10.同伴群体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突变的时期,并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因为这时他们心理发展加速,反省思维能力开始出现,社会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同辈群体是学生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同时它又为学生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了社会模式和榜样,因为儿童习惯于将同伴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物,这种社会化比较过程是学生建立自我形象与自我自尊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父母的影响,因为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彼此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有很多共同语言。他们还渴望从同伴对自己的反应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从与同伴的交往中进行人及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发展人际敏感性。

11.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差异是指个体在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

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⑴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⑵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⑶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处于埃里克森的人格阶段论中的哪一阶段,有何特点?

是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他认为同一性并不是青春期才出现的,儿童在学前期已经形成了各种统一性,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早期形成的统一性已经不能应付眼前必须做出的种种选择何决断了。随着身体的迅速发展,性成熟及新的指向未来的思维能力的出现,以及即将面临的种种社会义务和选择,促使青少年对原已形成的自我同一性发生怀疑。此时,青少年迫切要求理解自我,以形成一个真正独立的自我。

14.(填空)智力差异:智力测量,智力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 15(难点)认知方式差异: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

16.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生的学习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2.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对学习的分类,将学习分为了五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3.根据学习内容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4.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5.联结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⑴塑造或促进良好的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及时表扬;⑵消除不良行为,足、代价、孤立。⑶程序教学。

6.(重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和新信息的互相作用,将新知识的意义纳入到其认知结构中去,同时原有的认知结构也发生变化的过程。他称这为“同化”的过程,同化有三种方式:⑴类属学习,即下位学习;⑵总括学习,即上位学习;⑶并列结合学习,即组合学习。

7.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⑴重视对事务关系的了解,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⑵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⑶背景知识与先行组织者;⑷发现学习,接受学习。(重点)建构学习论

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继而出现新的假设。

学习观:建构主义都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以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知识建构的机制。

学生观

教学观

9.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

10.合作学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2.学习动机的种类有: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学习过程,二是影响学习结果;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先获得一定好成绩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对此学习的学习动机。

4.学习动机的理论:详见资料书第29页

5.学习任务可分为四类: 记忆任务、程序任务、理解任务、评价任务。

6.影响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内部因素: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与习得性无助;能力观与目标定向

7.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目标,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使用表扬,合适的反馈)

8.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9.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他进行正确的归因?

10.如何利用学习结果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重点)迁移的种类:正负迁移(效果);顺向、逆向迁移(方向);横向、纵向迁移(水

平);一般、具体迁移(内容;)低路、高路迁移(自动化程度)

3.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化说。

4.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论(奥苏泊尔),符号性图式理论,结构匹配论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6.为迁移而教:

在真实生活中学习;注意最初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为学习提供多样化的环境;教授学习方法。

7.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

8.“题海战术”对学习迁移有何影响?

9.举例说明什么是积极迁移?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知识有何种类?

答: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2.知识学习的类型?

答: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

4.知识直观

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上一篇:高三榜样作文800字下一篇:六年级unitone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