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总结

2024-10-08

心理学学习总结(通用11篇)

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1

学科教育心理学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总结如下:

一、很多老师都会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到底发生了什么?学生为什么学习?又为什么不受学习?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牢牢绑在凳子上,再往他们脑子里塞满那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得不到结果的、愚蠢的、很快就会被忘记的东西,真正的学习就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的一节有意义的东西。”那么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答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方式的固定,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就就渐渐的衰退,因此学生学习的就会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没了,学生学习是在外部动机的作用下完成的,完会是接收式,没有内部动机的作用。学习应该是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学习动机的确立,对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个人的学习需要会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学习任务本身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而家长的期望、学校教师的引导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只要能促使个体进行学习,都是好的学习的动力因素,教师适当的表扬与奖励、学生获得优秀的成绩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哪怕是朋友间无疑的嘲讽。只要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就能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其更好的完善其学习。

二、物理学科的学与教,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物理中的实验很重要。物理实验是了解物理现象、测量有关数据、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获得物理思维的有效途径,依靠思维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物理理论。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讲物体速度时,先是创设物理情境,多媒体投影展示:猎豹、青蛙运动的情景。猎豹运动得快,青蛙运动得慢,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引出速度。那么该如何求物体的运动速度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当小组内完成设计方案后,开始小组的实验,并将小组内的实验数据记录,最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乃示小组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这样通过组内每个成员的参与,全体学生都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答案,就是v=s/t这个求速度的公式。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自主认识到速度的公式,学生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不再是以前的老师告诉公式,学生接收公式,而是自主认识到的。学生就会喜欢物理,爱学物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提高了。

总之,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注重物理实验。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物理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2

梅耶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理论的精品陈列室,能帮助读者快速地浏览积淀了上百年理论的精华。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一些理论似曾相识,正因为经典所以才被反复强调,但是很有可能这些理论精华在脑中是存放杂乱的,而《应用学习科学》一书精心布置了展厅,整理了各种科学理论,帮助读者在脑中组织重构,并且有投入到这种科学探索之中的冲动。难怪梅里尔把这本书称为“冰激凌顶”,也就是冰激凌最诱人的那个部分,让读者忍不住进行更多的阅读和研究。

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科学?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知识的变化。这一定义表明学习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一种变化;学习者的知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学习者的经验引起的。

学习科学的目标在于就如何开展学习,建立有实证依据的模式。学习科学之所以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理论,是因为它建立在实证依据的基础上而不以专家的意见、口号或引文为转移。

——摘自《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第14~18页

梅耶在书中总结了学习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核心部分是“学习必然要让学习者发生改变”,那么紧接着要问的是“学习改变了什么”以及“如何开展学习”?这也就是学习科学是需要研究的。学习科学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其标志就在于实证依据,之后所提到的教学科学和评估科学也是这个道理。在梅耶看来,学习、教学和评估要更有效,一定要破除主观臆断,去真实情境中寻找依据,这才是科学的精神。

让我们步入学习的展厅,来看看这一展区的珍品陈列。先看第一个问题,学习改变了什么?目前我们普遍达成的共识是,学习不仅仅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更需要引起学习者心智结构的变化,这也解释了学习的三种隐喻的演进。隐喻一:学习即增强反应,还记得桑代克那只猫和它的迷笼吗?饥饿驱使它不断地抓咬猛扑,终于在无数次的尝试后它碰到了那个门栓,得到了食物,之后它就会越来越熟练。隐喻二:学习即知识记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教育心理学课的必学知识。隐喻三:图式同化,说起图式同化,我们所熟悉的专家可能是皮亚杰。但实际上,巴特莱特做的研究很有意思,他找来10个英国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类似于“传声筒”游戏的实验,他把一个故事讲给第一个学生听,后面的学生依次将故事传递过去,然后要求第10个学生复述故事,结果发现故事变短了。这说明学习者对故事进行了钝化(丢弃故事的细节)和锐化(突出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并且用自己熟悉的经验对其进行合理化。这再次证明了皮亚杰的结论“学习是一种图式同化的建构过程”。

其次,如何开展学习。这里有几条学习的铁律。1.双重通道原则。人有两条主要加工通道,即言语和图示,相比于言语,图示有优势效应,也就是说人们更容易记住以图示呈现的信息,当然,如果两者并用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2.信息加工容量有限。在经过一系列的相关实验论证后,乔治·米勒认为人的注意广度是7,七加减二是人瞬时记忆的极限,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切块学习会有效的原因。3.主动加工。在阅读时,学生每读完一段文字后进行总结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维特洛克的生成学习理论对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因为这样就激发了学习者积极参与认知加工。

此外,动机和元认知对于学习来说也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动机的重要性,可是不见得所有的教师都能讲全所有的动机。梅耶提到了基于兴趣的动机、基于信念的动机、基于归因的动机、基于目标的动机和基于社交伙伴的动机。我们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动机,才能从各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动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一项对高考状元的研究发现,所有的高考状元都习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反省认知,其中一个外显的证据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画思维导图。

什么是教学与教学科学?

教学是教育者为促进学生学习而对学习环境加以操控的过程。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其一,教学是教学者发出的行为;其二,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科学是关于如何帮助人学习的科学研究。它之所以具有科学性,是因为这些教学原则是可以验证的。

教学科学的目标是提出实证依据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出有效运用教学方法的边界条件,例如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将特定的知识传授给特定的学习者。

应用教学方法的主要标准是其效果是否有实证依据。评估教学方法是否会产生意义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使用特殊教学方法的学习者和没有使用特殊教学方法的学习者,其学习结果有什么不同。

——摘自《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第52~54页

教学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很重要的,其核心是“学生发生了什么改变”,那么如何能够看出这种改变,就需要有应用和检测。目前教学设计专家达成的共识是,强调不同类型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和评价。所以,梅耶在书中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五种知识类型,分别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信念性知识,这就比以往教育心理学提的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划分得更为细致了。在如何开展教学这部分,梅耶在书中特别提到了学习的三种认知加工要求,即无关认知加工(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的加工)、基础认知加工(初步认知加工)、生成认知加工(深层认知加工)。对于这三种加工方式,我们的策略不同。首先,要尽量减少无关认知加工,其原则有明确期望、聚焦要义、标记结构、空间邻近和时间邻近。其次,调节基础认知加工,其原则有切块呈现、提前准备、调整通道,比如切块呈现就是要把复杂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来学习,这样对学习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最后,促进生成认知加工,其原则有多媒体、人性化、具体化和抛锚式,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总结这三种加工方式的原则,有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习过程经历选择(关注新信息)一组织(对新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与长时记忆的旧信息相联系)三个步骤。梅耶还给出了每个步骤的具体教学策略:促进选择的教学策略有明晰目标、前置问题、后置问题和强调重点;促进组织的教学策略有总概述、小标题、联系词、绘图表;促进整合的教学策略有具体先导和具体示范,也就是把新旧知识相关联,比如在关于电路运行的课程中加上水流系统的隐喻,因为学生对水流很熟悉,有助于促进他们对电流的理解。

什么是评估与评估科学?

评估涉及确定学习者学习到了什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我们实施一项评估时,要设法描述学习结果(即知识)、学习过程(即建构知识的认知过程)或者学习特征(即建构知识的能力)。

如你所见,要在教育中应用学习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要开发有实证依据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原理,那么就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总之,教育评估要将“证据”纳入“有实证依据的实践”之中。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是开发有效的评估工具——测验,以便能够真正了解学习者学到了什么。

——摘自《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第93~94页

评估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天人们开始不再盲目地学、盲目地教,而是希望能够有根据地学、有根据地教,而这个根据很大程度上来自评估。我们都知道评估有三种,即预评估(教学前)、形成性评估(教学中)和总结性评估(教学后),作为一项评估工具,比如测验要关注四个指标,即信度、效度、客观性和参照性。当然,虽然测验在全世界来看,还是最重要的评估方式。但如果想要搞清楚学习和教学究意是怎么回事,包括是什么在起作用,什么时候起作用和如何起作用,我们还需要多样化的评估手段,比如实验。运用随机对照实验可以研究是什么在起作用?运用析因实验可以研究什么时候起作用;运用观察分析,可以研究如何起作用。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学习科学、教学科学和评估科学,称为科学的标准是一样的,就是基于证据。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应用学习科学下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依据。比如威特海默在其经典著作《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做了一系列的迁移实验,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为例,如下图所示,机械学习(控制组)的方式和意义学习(实验组)的方式不同,直接就这题来看,两者的教学效果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经过学习后,学生都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当给学生下面这两道题时,两者就有很大的区别了,控制组的学生在给左边的平行四边形作了一条垂线后就束手无策了,右边的他们更是觉得没有学过。而实验组的学生能重新调整形状,求出这两道题的答案,完成学习的迁移。相信未来学习科学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让我们的学习者能学得更有效。

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3

关键词:学生问题;解决管理;定静安虑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2-004-010

在班级量化考核评价中,班主任不止关注班级的扣分多、在意班级的管理好与坏、留心班级自习课上的纪律表现、较劲个别学生的调皮与淘气,还要培养优秀生与扶持后进生,拉动中间部分进入优秀行列,扶植与成就优秀生,协调调动“先富带动后富”,整体拉动前行,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成绩,鼓励优秀学生冲锋陷阵、扛旗吹号,一路领先!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来的思想、精神、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细微、异常问题,及时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情感指导、学法教导,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进入高二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我试着从学习和心理呈现出的问题做个人主观分析:

1.在学习成绩上,呈现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随之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后进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面对成绩的自卑甚至考试怯场等心理也在滋生或加重。对中下等水平的后进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学习习惯不好,生活懒散,精神恍惚、颓废,碌碌无为。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后进的学生,要给后进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沟通协调,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焦躁与烦恼顾虑,给他们创设一些有利于肯定自己,发现自己潜力、能力,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机会。

后进学生面对学习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成绩后退下滑,学习成才的思想动摇,心理浮躁,学习之心不稳。我采取的做法是诚意、正心、修身、立志。通过和问题学生谈心、交流,了解该类学生的思想、心智、情趣、价值取向;了解该类学生的朋友圈,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亲戚、朋友、邻居或者是他读书了解到的在逆境中成长,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立志成才的典型案例,引导、教育、启发其从中产生正能量的教育意义,激发成才内驱力,促使其正心、定心、静心、诚意、修身、修学、立志,教照其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效率质量,求知成才。

2.偏科现象严重

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科目现状,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该“吃偏饭就联系厨师给加餐营养”,结合成绩,帮学生查找问题原因、改进方法,调整战略措施。需要做好多方面的思想沟通,高度认识当前招考形势和此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它的深远意义,是不致于使学生和家长在高考时或高考后后悔。

我采取的做法是从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考试成绩中分析观察成绩变化幅度,联系科任老师给学生开小灶吃偏饭,鼓励和教会学生学会和科任老师交往,从科任老师那里取得学科真经与学法之术,吸收营养,滋补不足。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了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学科学习中遇到的见效慢、进步不明显现象与考试中成绩低、名次后移现象受到打击,就会产生自我怀疑等心里想法,产生焦虑。

能产生孤独和焦虑感的学生还算有进取心和上进心,还算是想赶上和有药可救的学生,更有甚者就是蹉跎岁月,等着毕业。面对此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听取科任老师在课堂教学和自习课上的學习情况(学情),从平时的作业、练习检查中发现问题症结,从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变化中观察、比较、分析、归因、找问题,寻突破,帮助学生列计划,监督其落实执行情况,在帮扶过程中使之心理明朗起来,阳光起来,正确面对现实学习困境,多从学习上“帮扶结对子”,在“赶超比拼”的过程中正面激励教育,使其产生学习赶、超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进取的正能量,督促和给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行动和效果体现出来,创设成功教育的机会。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学生在学习上全身心投入不够,精力分散,心神不用在学习提高、品行品德修养上,不重视做人做事的呈现方式和形象。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4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通过对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感想深刻。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

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普通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5

对心理学的概念一直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学,一直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神秘而年轻的科学,这学期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一点认识。

老师从为人处世、性格分析、行为礼节等方面,分析了普通而复杂的人性。首先老师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介绍,认识到心理学的历史亦是那么的悠久,从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就标志着心理学的起源,直到冯特开创了心理学第一个实验室,心理学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而后老师又带领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了解了人的心理的三个基本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对感觉、错觉、知觉、记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又学习了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了人生观、世界观等,也学会了用气质类型来处理事情,比如:若有人做错了事,你需要判断他的气质类型,若他为胆汁质的你可以严厉批评、骂他一顿,但是若他为抑郁质的,那你就需注意措词,不能太过严厉,不能太刺激他了,以避免他产生不良情绪,所以我知道心理学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多,不可忽视。

对心理学的学习,我认识到话语可以伤人更深,一句话的伤害或许比一拳的伤害更大,比如:一群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心直口快,在公园里和老人聊天,一个人问“爷爷,您高寿啊?”老爷爷回答八十二了,那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您是长寿冠军了”老爷爷回答,老张头今年八十六了。那人说:那您是长寿亚军啊,他是冠军。爷爷说:张老头前些天去了。那学生心直口快,急忙答道:那接下来就该您了。从以上的故事可以看出措词是多么重要,一句话有时会象一把利剑,刺痛人心啊。所以我们在与别人交谈时,要揣摩别人的心理,语言要得体,不可产生歧义,一面造成无心之失。再者,在标语方面也该注意,比如军区家属大院里有这样的标语“军区大院禁止养狗(包括老干部)”,这标语让老干部怎么想,显然是没注意到老干部的心理状态以及语句的错误,写者无心,看者有意。这就对那些老干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谁都知道这是无心之失,但是看了这标语谁都不会舒服。

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6

姓名:*** 继教号:******* 学校:*********

一直以来,我都能在教学过程中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断的研究并解决各种问题,但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仅凭着教学经验而为,从来没思考过学生的心理层面。读了《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我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了重新的思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学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怎样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型,语言的层次性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又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与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又密切相关,这就充分说明了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是关键,即通过听、看、想等内在活动最终转化为说这一外部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要想研究数学教学的“教”与“学”,探索学生的感知规律,构建我们想要的情感课堂,焕发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前提。

在本书中,我重点研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这部分内容。书中将其列为数学基本素质的第五个要素,指出“数学语言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对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方法,则简略地提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建构„„数学交流„„组织学生讨论” 等等。要了解学生数学表达存在的困难具体有哪些情况,才能找到促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的路径。分析起来,情况有三:

第一种:数学知识本来就没学懂,大脑里是空洞的或混乱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往往是一言不发或“胡说八道”,因为他无话可说,一说就错。

第二种:对于一些极为抽象的数学语言无法转化为普通语言。数学语言可以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其中抽象性数学语言既高度抽象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比如概念的定义严密,揭示本质属性,有时学生就无法将其转化为他们所熟悉的、亲近的、容易理解的事物,这样一来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就不会深刻,此时的数学语言就会显得更加抽象,在学生眼中就不再“通俗化”,反映到口中也就更难于表达。

第三种,将“听、看、想”的内容和结果转化为“说”的困难,这一点在大多数同学身上都存在,也是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就要求老师要尽量的多宽容学生,少一些抱怨;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责。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多一些自信,大胆的,灵活的,创造性的去说。

反思我自己的数学课堂,学生说的确实太少了。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多指导学生,教师本身课堂内外说话都应客观、准确、精炼、全面甚至生

动,进而用自己的样板作用感染熏陶学生,也有利于在课堂上和日常接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7

一.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是指发动学生学习并维持这一活动的倾向或意向。奥苏泊尔将学习内驱力的决定成分分为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被视为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机, 这种学习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区别于赢得外在的奖励与满足的外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 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老师对于学业成绩的肯定和赞许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留心失败的威胁带给学生的回避和退缩反应。另外, 过分强调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会助长功利主义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源于个体对于人际关系的需要, 亲和的动机。个体的学习动机不是为了赢得地位, 而是为了赢得长者的爱和赞誉。不过, 到了青春期后期, 来自同伴在赞许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当同伴对学业成就持否定评价时, 个体可能会压抑这方面的成就。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

(一) 外部因素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明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 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明晰。有的新开专业干脆就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 并没有突出其专业性与职业性;不能完成中专到高职的转变, 延续中专的管理模式, 专业设置不能反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专业吸引力较低, 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2.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高职教育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 忽视更加综合的、内在的、人的素质的培养。这种短视、实用、技术、功利的气息无法让学生对人生进行思索, 也无法让学生在精神上成人。当教育忽视那些不能带来物质利益的知识时, 学生就会在情感上日益空洞, 灵魂上无所归依。即使认真读书的学生其学习的意义也只是为了谋生和保存面子, 而学习的动机是对丧失生存能力和尊严的恐惧。

3.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高职学生高考的失利, 增加了周围老师、家长、同学的负面评价, 指责多于鼓励, 批评多于认可, 奚落多于祝福, 困惑中的学生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激励系统。当学生的潜能、优势被传统的评价淹没的时候, 学生自然会放弃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 并否定自己的学业成就及价值。

4.缺乏社会文化的支持:中国社会价值观崇尚“以义理为本, 以技艺为末”, 轻视并否定技术的学习。而传统士大夫的观念认为“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从而觉得职业院校是劳力者之术, 高职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 高职院校也不是正规大学。中国社会中弥散着浓厚的儒家文化的色彩, 即使高职院校95%以上的就业率也无法拉动职业教育的声望。这种文化背景的低支持性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 学业成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 内部因素

1.动机落差: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考上好的大学, 学生除了学习, 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 学习动机受到了空前强化。进入高职后, 紧张的心理松懈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是茫然无措。从高中到大学, 形成了紧张感与松懈感的强烈反差, 造成了这种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归因不当: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把个人成败归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包括:个体的能力和努力;外部原因包括:题目的难度和运气。如果个体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运气或努力等稳定性不强的因素, 个体就不会一蹶不振, 而是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相反, 如果个体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能力和难度等稳定性很强的因素, 个体就会陷入悲观失望, 甚至放弃主观努力的可能。

3.习得无助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 在过去的班级中可能属于不被关注的“边缘人”。尽管她们非常努力, 依然成绩不理想, 并长期被忽略, 当她们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时, 会在心理上有习得无助感。

三.以满足学生学习内驱力为导向,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满足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1.探索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不能盲目跟风, 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 也不能延续中专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最终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应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不断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说-你听”灌输式的模式, 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看客, 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梦被“后高中时代”取代。鼓励学生的参与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无需把教学局限于课堂中的45分钟, 实验室、工厂车间等场所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堂,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 激起对理论知识的探索欲。

3.协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 让他们走出“动机的真空带”“理想的间歇期”。研究发现, 如果学生认清学习的目的, 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又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可以长远一些, 富有挑战性, 让学生留有梦想。近期目标可以细化, 逐一实现, 且每一个目标越具体越好, 越容易实现越好, 否则, 学习动机会因目标层次太高、时间太长而弱化。

(二) 满足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1.建构文化情景, 去功利化:当社会文化对高职教育支持度太低的时候, 学生就失去了融入其中的动力。提升文化对技术活动的滋养, 通过制度、政策等体制来承认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对各种技术活动刺激和激励, 也需要通过提高技术工种的薪资待遇来强化公众对技术的认同。让人欣喜的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中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明确写到了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 强调要提供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引导全社会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力国家政策的扶持, 相信传统士大夫的偏见会日渐消除。

2.健全激励评价机制:当高职学生带着负面的评价和消极的期望来到大学的时候, 教育者应该更加耐心的帮助大学生重拾信心, 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研究表明, 教师的正确评价, 适当的表扬和及时的奖励, 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激励的形式可以多样, 比如荣誉激励、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切忌不要只是把学习成绩看成是唯一的标准, 应该从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结果等多方面去考量。

3.正确归因, 克服习得性失助: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改变消极归因的倾向, 例如, 克服失败归因中能力归因的倾向、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作用、客观认识难度归因。高职学生如果学习中总是体会到失败, 是很难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的。教育者应该引导他们了解学业失败并非必然,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充实感, 尽心尽力, 如果没有成功, 也可能欣赏过程。

(三) 满足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1.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尼采曾说:“要提高别人, 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 还应该有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 教师关爱学生, 教师是“善与爱”的代表, 以爱心为前提, 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生活追求与独特性和自主性;其次, 教师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学识, 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真正能让学生钦佩和折服。

2.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灵魂, 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校园氛围、学生管理、教学载体等方面。美丽高雅的校园环境,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外部条件;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化的学生管理是内在建构;丰富的教学活动, 广博的知识滋养是核心根本。

参考文献

[1]朱晓红.回眸与前瞻:学习动机缺失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2]倪坚.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与激发[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3)

[3]赵春曦, 卢卉艳.归因理论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习动机的激发 篇8

一、激活动机,树立目标

目标如航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畏缩。我们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事迹和小故事大道理,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以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中考前夕,学生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考不上高中,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一次题为“下一站,成功”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同学们先后上台讲了:闻鸡起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从名人身上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迪,明确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二、多种激励,促学生发展

1. 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在榜样的确立上,首先要重视学生身边的典型树立,教师要重点对优秀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学习上的排头兵。同时,加强对班干部、优秀学生进行榜样意识的教育,使之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去年中考,我校邓芷晴等三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学校,为母校争光,很多同学为他们感到自豪,啧啧称赞,学校及时地抓住时机,邀请她回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并在全校面前做演讲,事后又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择优在班会课演讲,起到良好的激励效应。

2. 能力激励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这样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学期我校组织学生评选“雅”之星:引领之星、进步之星 、公益之星、才艺之星、善学之星、合作之星、读写之星等,通过评比,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他们感到很高兴,找回自信心,激发了上进心。

3. 语言激励

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教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批评学生时,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而且要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因而,平常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可以亲切地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会写上“你真棒”、“你能行”、“你一定行!”“老师期待你的进步”等鼓励性语言。

三、勇敢面对挫折,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磨合期”。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学校也通过主题班会分享励志故事、邀请名人来校开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如组织学生观看“吃野菜的杨六斤” 和“无臂女孩杨佩”视频;开展“无臂琴者的天籁之音──刘伟”的视频教育主题班会课;邀请了奥运冠军冼东妹到校举办了“超越梦想,再铸辉煌”分享会等。

四、组织竞赛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学生年少气盛,不轻易服输,好胜心较强。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应因势利导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来满足他们好胜的心理需求。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如篮球比赛、花样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朗诵比赛,个人才艺比赛等,可以激发组别之间相互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寻找差距,在竞争中激发了斗志,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总结 篇9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从杨远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50%属于良好状态,30%属于正常状态,20%存在问题。其中5%左右有较重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带给我们成人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样也给当今的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这些压力还在不断地加重,使一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承受。于是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心理常常弥漫在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所以对于中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来说,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列入中小学的课程。”可见,关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正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这六天的培训学习中,各位专家分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做了详尽地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讲述深入浅出,案例分析深刻精辟,实践操作具有可行性。使我深入了解了关于的基本知识,比如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个别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如何做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做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靠我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将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断努力

三、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九月工作总结 篇10

苍翠欲滴的青草树木,香飘满园的金桂,金秋的九月所有的景象是那样的生机盎然那样的蓬勃向上,似乎在欢迎新生的到来,校园里有了新的血液的加入,让学校充满青春活力,新生那青春的脸庞,他们在军训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姿态,整齐的正步,响亮的口号。真是青春如画,华美篇章,洋溢在阳光下;青春如诗,意蕴悠长,仰望在心田里;青春如酒,轰轰烈烈,陶醉在山茶下。充满青春活力的九月不知不觉就快到尾声了,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的工作也渐渐步入尾声,下面将本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迎新工作

新学期的开始是新生报到注册的时期,部门按照主席团的部署,联合其他兄弟部门,在石泉广场指定地点驻扎,于九月八至十号开展迎接新生的活动,对新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向新生宣传各自的部门。为招新工作的开展铺路搭桥,力求为部门、团委、学校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学习部的与其他兄弟部门的一起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迎新工作。

二、招新工作

招贤纳士是学期初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主席团的领导下,连同其余部门于军训期间进行学生会现场报名,在通过面试等环节,随机向面试学生提出其性格特征相应的合理问题,同时注意为其他部门留意有适合其他部门工作的同学,力求选举出最适合学生会的委员。为学生会的工作开展尽可能地提高便利,将学生会这个集体深入到每一个班级,让每个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加入到学生会,以保持班级与学生会的交流。最后顺利完成部门招新工作,为部门招齐了适合本部门的委员。

三、部门例会方面

按照主席团指示,在国庆之前举行了部门第一次例会,介绍了部门的规章制度,及部门建设问题,以及部门具体的工作重心,委员依次自我介绍,以此来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尽快了解彼此,为更有默契的工作打好基础,分管主席指示一定的工作方向,向委员传达团委学生会相关指示,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部长解决了委员的疑惑、接纳委员的建议,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促进委员之间的友谊。

以上是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的九月总结,有总结才会及时发现问题,有问题就立即解决,才会有进步。学习部这个团队,必将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将学习部团队培养为战斗力强,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队伍,有了这个月工作的铺垫,学习部的全体成员将带着激昂的心态,一如既往的认真开展工作,将学习部推向另一个制高点!

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11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最新兴起的一个研究范畴,它融合在教育领域中提倡:要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进而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这种观念与主动学习教育中提倡的启发、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状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一些思想来指导学生的管理工作,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主动学习;赏识;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94-02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中最平凡而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一群人。面对当今自我、开放,个性独立而又不爱学习的学生,本文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创新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了一些简要的探讨。

一、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厌学原因

1.当代高职院校,“90后”成为学生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自2008年起,首批“90后”大学生登上了高校的殿堂,从他们刚一入学起就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他们的各种舆论报道层出不穷,褒贬不一。“90后”有别于“80后”、“70后”的大学生,他们个性鲜明独立,张扬叛逆。他们讨厌那些强制性的命令、重复性的说教,他们敢想敢做,不服输,喜欢冒险和创新,正是有这样特点的一群人,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高职院校生源基础较差,并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

高职院校生源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高职院校分数线较本科院校相比较低,所以后进生比例较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就学习吃力,由“听不懂”转为“不愿听”,逐步形成厌学心理。

3.科技飞速发展,学生受社会影响严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现代文明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理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某些学生在高中时就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享乐主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加之网络普及,一些学生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沉迷于网络,耽误了学业。

4.家庭贫困学生比例较大,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多半来自农村地区,由于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条件限制,无法顺利升入理想的本科院校。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办学程度和师资力量较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距,而自己毕业后只能拿到专科毕业证,在社会竞争中存在一定劣势,家里条件又差,学与不学都一样。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学生感到前途渺茫,认为混一天算一天,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

二、“积极心理学”与“主动学习”的内在关联

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范畴主要是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它提倡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探索人类幸福的奥妙,并帮助人们获得快乐和幸福。

2.什么是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已经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作用。最早在《论语》中就提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也曾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强调教材对学生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学习是主动的。”可见,从古至今,学者们在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提倡的观点是惊人的相似。

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继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自觉学习,自觉听课、自觉看书、自觉理解、自觉掌握知识等等,其整个教学过程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3.“积极心理学”和“主动学习”的内在关联

主动学习包含着心理上的积极动因,它强调从心理内部开始了有机的同化作用,它要求学生积极求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而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极具生命活力的生长点,它融合于教育领域也是一场积极教育运动。它提倡教育要以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以做好终身教育为目标。它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提高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强调要创建一种教学环境,摒弃约束、控制,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快乐等得以充分发挥,要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关注学生人格中的积极层面,让学生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追求生命的最佳状态,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上看,主动学习和积极心理学融合在教育领域上的观点不谋而合:主动学习从广义范畴讲,它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过程,从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与被动学习相对而论的一种自觉的学习态度,而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辅导员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心理学在个人层次上主要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等等。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潜质的有效途径,那就是通过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使个体发挥最大的潜能。所以作为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更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某些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和指导,创新教育思路,改革教育方式,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任课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心理学提倡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认识自己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在学习上,高职院校学生的一大劣势就是无法正视自己的过去,因为他们没有按照预期升入理想的本科院校,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有着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进入大学以后,又受到周围同学以及师兄师姐们就业难等多方面的环境影响,使他们越来越丧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越来越觉得学不学习都一样,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现状和未来。作为辅导员,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客观的认识、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并引导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弱势,帮助他们树立“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思想,帮助他们建立近期目标和远大理想,并通过自身积极的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有目标才能有动力,通过理想目标的建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积极心理学提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既决定着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一个教师或者辅导员只有得到学生的肯定,学生才会愿意听你的课、愿意听你的话。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首要一点就是无论教师还是辅导员都要有让学生信服的人品和过硬的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中,还要真正的了解学生,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学学生所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不断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不要让学生“死学”、“硬学”,要知道学生喜欢学什么?想要了解什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3.积极心理学提倡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积极心理学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爱学习,就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习有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在课堂里开展。高职院校办学的一大优势就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其实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把学生带到企业去实地考察或者让企业知名人士来学校开展教学,这都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途径。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看书,多举办一些关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竞赛或者考证培训,甚至可以利用各教室内的多媒体在自习时间播放一些时事要闻、专业新闻等等,这都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可能某个信息和知识点就突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所以说,高职教育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丰富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容。

4.积极心理学提倡要帮助学生减少心理焦虑,树立自信心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当遇到被长辈批评、被同辈拒绝、考试成绩不理想等不如意时,就会闹情绪,厌学,甚至退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积极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主动的前提”。快乐是一种积极情感,这种情感不是外部所赋予的,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源于个人的主动选择。在这一点上,辅导员要学会赏识教育。赏识,是让每个学生找到好学生的感觉,是让每个学生享受自信的快乐。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赢得成就。作为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各种问题的心理疏导,祛除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快乐、自信的学习。我们要信任学生,对于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多表扬,多鼓励,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要告诉他们“我相信你能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赏识,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进而无后顾之忧,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才是教育的一种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王莉媛.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

[2]栾茂峰.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上一篇:公司团委日常工作制度下一篇:人力资源二级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