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现状

2024-07-02

学习心理现状(共12篇)

学习心理现状 篇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我校推行“三五”课 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改革以后,学生们除了早晚自习和白天自习课外,甚至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高效,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探讨和研究的现实课题。

下面我就农村高一新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心理成因与对策进行简单归纳。

一、农村高一新生自主学习心理现状及成因

1. 沉迷网络,学习兴趣索然

现在,许多农村家长外出务工,手机成为父母与孩子平时交流沟通的手段。据统计,现在80% 以上的高一新生拥有手机。在双休日、寒暑假留守学生在家无人监管,贪玩心理使他们迷恋动漫游戏、网络小说,在家里学习基本上无法自主进行。

回到学校以后,面对各种各样的习题以及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学生感觉越学越抽象,也越枯燥乏味,甚至把老师布置的抄写、背诵、默写看做是对自己惩罚的手段,厌学心理更为明显。加上部分学生自身缺乏爱科学、爱学习的理智感和战胜贪玩的意志和毅力; 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只要有空余时间就拿出手机上网,有时想方设法编造各种借口请假外出,甚至干脆旷课、逃学来过一把网“瘾”,心思全然不在学习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无从谈起。

在高一学情问卷调查中,有一题:

你觉得手机对你自主学习有无负面影响?

A. 有较大负面影响。

B. 有一点负面影响。

C. 没负面影响。

结果有28. 7% 的同学选择“A”。

2. 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分散

高一新生正处于初高中衔接期和成长发育时期,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控能力还比较差。有的班级如果值日老师在场时自习课堂秩序良好,但老师一离开,纪律就混乱; 有些学生自习课小动作多,如爱抬头、东瞧西看、转笔、爱动、乱翻书、借东西,等等,无法入定,更无法达到入心、入神的高层次学习要求。特别是有的学生容易受情绪的干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情起伏大,严重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如果得到了老师或同学的表扬,学习会认真积极主动投入,一旦与家长或同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可能整个自习课无法平静下来,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道题:

你觉得自主学习效果与你的情绪好坏有无联系?

A. 有很大联系。

B. 开始有一点联系,但马上可以消除。

C. 不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结果有46. 3% 的同学选择了“A”。

3. 依赖心理较强

由于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在农村高一新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学开始,家庭作业主要靠父母督促和检查才能及时完成,在学校依赖于老师,一味跟着老师走,学习从无主动性可言; 他们认为课外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误把自习课当成作业课,认为作业才是自习课的主旋律。一旦有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任务完成了,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就出现闲聊、玩、坐不住或者看动漫网络小说等现象,从而渐渐泯灭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另外,由于高中与初中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同,有些学生在初中由于学习难度不大,对大多数问题都会轻松解答,即使存在个别难题,通过问老师和同学,也会得到解决。但是进入高中学习以后,教材深度与难度一下子加深、加大,所以,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内心又不想放弃,但自己一时无法解决,加上高中科目较多,学习任务多,时间紧,于是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就成为既能解决问题又能节省时间的好办法,慢慢也就放弃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久而久之,在学习上产生了依赖心理。

在高一第一个月学情问卷调查中,有一题:

在自习课中,当你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A. 自己独立思考,直到解决为止。

B. 先自己思考几分钟,实在不行,才问老师或同学。

C. 很少思考,直接问同学或老师。有21. 6% 的同学选择了“C”。

4. 缺乏学习目的和计划,随意性强

有许多新生误把自习课当作自由课、放松课,在上自习课时,缺乏学习目的性与针对性,随意性强,往往拿起一本书翻翻没看几页,又拿起另一本书,看见甲同学记单词,就拿英语书,看见乙同学做数学题,就拿起数学书,一节课下来没学多少东西。

在高一学情问卷调查中,有一题:在晚自习课中,你会不会跟着同桌的学习来选择学习内容。回答“经常 会”的占38. 3% 。

有部分新生自主学习目的、重点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各科学习整体把握不够,对自己喜欢的或有优势的学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读,但对自己不感兴趣或弱势的科目就想放弃,不懂得自习课应该查漏补缺,把自己的弱势学科补上去,所以整体成绩提不上去,因此对学习缺乏信心,自主学习效果不高。

二、农村高一新生自主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1. 激发高一新生学习兴趣,克服其厌学情绪

教师要积极给高一新生提供展示才艺的空间,鼓励他们参加自己喜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如艺术节、体育竞赛、科技制作及社团活动,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对学校的亲近感,促进其学好的决心;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使厌学、逃课学生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产生对学习的需求。

同时,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对他们进行个性化辅导,了解其问题所在,探讨厌学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学习信心。我班A同学刚开始就是在这种无目的、无意识的学习状态中度过,结果高一期中考试成绩在班级最后几名。后来,我们进行交流,他实话实说,告诉我的确是学不进去,看看这个不会,看看那个又不懂,怎么办? 后来我们一点一点谈,告诉他应该怎么学,怎么做。现在他的成绩已经稳定在班级前20名。

另外,教师要与厌学逃课学生的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如通过家长会、家长信息平台、电话及家访等,及时发现学生是否用欺骗手段逃课,同时提醒家长不要迁就学生,为偶尔逃课学生开绿灯,也不要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 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防止孩子与有严重不良习气的同伴交往,尽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加强对高一新生的注意力训练,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

平时对高一新生进行必要的注意力训练,是提高其注意力的有效办法。如习题训练时,规定训练时限,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学会联想法,只有善于联想,才能使解题思路通畅,心情愉快,精力集中于学习上。

针对高一新生特别是留守学生拥有手机这一现状,老师要与其父母加强沟通,尽量让孩子使用功能简单的手机,最好不要使用智能手机,免受网络危害。同时做好学生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手机使用不当就是一颗手雷,危害隐患很大,如果管理得当,通过手机与父母交流沟通,可以及时解决学习上、心理上、生活上的困惑,会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善于发挥好从众心理的作用。例如,通过墙报、写作文、开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形式来表达班集体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以此来促进少数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以新生中的先进分子作为榜样引领他们,如开展“一帮一”活动,因为他们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而且天天在一起会耳濡目染,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3. 培养高一新生坚强意志,克服学习依赖心理

我们要让高一新生明白: 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学生,当面对高中学习中的问题时,是不会放弃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有一种很强烈的信念就是,如果自己多想想,多算算,或许就能做出来,而不会一味依赖老师和同学的; 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是不会对学习丧失信心的,相反,会越挫越勇。

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高一新生的意志锻炼,如体育课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技能训练,节假日带着他们去郊游、爬山、游泳、滑冰,寒暑假带着他们去体育馆学习各种球类运动等,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意志,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学习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梯度的习题,引导高一新生去尝试解决,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当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成果时,才能体味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自信心会得到增强。另外,这种动手动脑得到的成果,长时间不会忘记,从而帮助学生强化意志,克服掉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4. 加强学法指导,让高一新生乐学、会学

很多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并不适应高中课堂的大容量和课程难度的增加,因此容易在自主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象,科任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与要求,例如,进行“如何进行科学的预习和复习”“怎样制订自习课小计划”“怎样控制闲话闲事和闲思” “每天要养成想的习惯”“学习缺乏目的性的危害”等专题讲座; 我校还专门编印《攸县一中成长导航》校本课程,就自主学习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进入高中就懂得: 如果没有目的随意性学习,就如大海中没有航标的孤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只有我们不断探讨和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课题,我相信我们教师会教得越来越轻松,学生学得越来越快乐,我们推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学习心理现状 篇2

在下面每个分析后面,勾选最符合你实际情况的选项

1、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整体规划,不曾思考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算一步混日子。(是、否、)

2、对于学习与自身前途、未来发展的关联认识不清(是、否、)

3、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家长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关爱缺失等(是、否、)

4、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或其他因素影响到学习(是、否、)

5、同学、朋友或者邻居家伙伴的不良习性影响(是、否、)

6、因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苦恼(是、否、)

7、学习中遇到问题,不寻求解决,长期积累,导致成绩滑坡(是、否、)

8、只在喜欢的科目上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是、否、)

9、除了学校指定的作业外,不想再多看书(是、否、)10、11、12、13、14、如果别人不督促,极少主动地学习。(是、否、)当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来。(是、否、)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倦,直想睡觉(是、否、)如有不懂的,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是、否、)花在网吧电脑游戏或者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学业上的时间要

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快点毕业然后去找个工作做。(是、否、)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是、否、)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结果常为盲目乐观于学校和班级的成绩排名,不思进取。(是、否、)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是、否、)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是、否、)

学习心理现状 篇3

【关键词】 医护者;心理压力;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16-02

人具有整体性,身和心息息相关,或者说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1];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对生理健康影响也非常大,目前,由于临床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有不少同志因为工作压力而导致心力交瘁,出现心理疾病的案例已不少见,所以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管理者也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突显情况,对我院医护人员240人经常问卷调查。临床医生,80名,男24名,女56名,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6岁。文化程度:硕士10名,本科70名。临床护士16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岁。文化程度:本科10名,大专60名,中专90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工作和生活压力,应对能力等50个项目。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受调查者过去的情况,采用心理健康表评定在工作生活中所感受的情绪和压力。其余按总是、偶尔、从不,分别给予3、2、1分的分值,并计算出心理健康认识总分,统计其各项的百分率或构成比。

1.2.2 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统一指导语,无记名方式调查,发出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收回率93%。

2 结果分析

240名医护人员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评价:结果显示,240名医护人员大部分有积极的表现,心情愉快者占35.5%,自我感觉良好者占54.3%,生活态度积极者占48%,有32.6%常感觉有不同程度心累,经常有焦虑症状者占31.6%,对新鲜事物兴趣下降者16.7%,最为严重者出现失眠占2.1%,其中,100%的医护人员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43%的医护人员感到压力相当大,只有27%的医护人员对压力有较好的应对能力,25%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不强。

3 压力来源

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于:①特殊行业及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要求医护人员工作认真、周到、细心。②人力配备不足,要求无条件地承担工作任务和全身心付出。③知识更新快,要求不断学习、进取,没有更多时间放松。④后勤保障系统不健全,增加了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担。⑤承受着各种人际交往的压力,如家庭,社会,医患、医护、上下级之间;⑥患者对医护人员认识不足,信任度不够,期望过高等。⑦医院管理要求严格,检查评比、考试多使人身心疲惫。

4 讨 论

心理困惑和压力的发生、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改善这些因素会对心理应激状态产生积极的作用。

4.1 利用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之一。Freud将防御机制视为应对逃避性或攻击驱力引起的焦虑及其它负性情绪的一种方法。防御机制在应激初期使用,可减轻身心反应,从另一角度去看问题以消除内心焦虑。

4.2 爱岗敬业 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适应这份特殊职业,能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这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加强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引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标准和规范,以正常心态去面对困难,多换位思考,减少误会,减少差错和纠纷发生,用法律武器保护患者和自己。

4.3 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树立健康、乐观、豁达、大度、积极的人生观,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处理好同事、朋友、上下级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工作之余保证能让自己闲适些。要知道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是非传染病,也非外伤,几乎全是个人自己“制造”出来的[2]。这说明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当事人自己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4.4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多参加良好的娱乐活动、体育锻炼[3]、卫生保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4.5 有条件的医院创建轻松、愉快医护人员俱乐部 让医护人员有心理倾诉和交流的空间,同行之间能相互理解、支持、抚慰,郁闷和压力能及时释放,有助于尽快改善不良情绪

5 结 论

调查显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精神压力很大,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服务质量,如何缓解精神压力成为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这也是值得每个医务工作者包括管理者思考的问题。笔者对临床一线24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使他们掌握心理应对方法,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促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51.

[2]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01.

学习心理现状 篇4

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生源由五部分组成, 分别是统考统招、单考单招、自主招生、注册入学和五年制高职五种类型。 在这五种类型中, 其中统考统招是通过普通高考达到招生条件录取的普通高中的学生。 单考单招是由北京市统一组织考试录取, 生源主要是由职高、中专、技校三部分组成。 自主招生是由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出题考试录取的考生, 主要有普高生、中职生。 注册入学是符合免试入学条件录取的学生, 生源主要有高中生和职校生。 五年制高职是由初中招录过来的学生, 属于3+2模式。 为此,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本校不同生源的学生做了随机抽样调查, 就他们的学习心理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和维持两个方面, 因此它是整个学习心理的基础。 学习动机方面设计了四个题目。

1.有无学习目标

从学生的答卷看, 三分之二的学生有学习目标, 这与平时对高职生的认识有一定出入。 我们总觉得高职生不够好, 没有学习目标, 由此看来是一个认识误区。

在五类生源中, 五年制高职、注册入学和单考单招生明显高于统考统招和自主招生, 差了将近十个百分点。 这样的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因为就平时的上课表现, 老师普遍认为统考统招学生表现最好, 而五年制学生表现相对较差。 但调查问卷表明, 并不是五年制学生不爱学习, 而是他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有目标但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所以给人的印象是这部分学生表现不够好。 统考统招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严格的训练, 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好。

2.现在的学习目的

从学习目的看, 五类生源均表现出内部动机大于外部动机。 其中五年制学生和统考学生内部动机表现最强, 使其学习具有持久性。 如选择“为了拿更多证书”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所占比例较大, 均超过50%。 自主招生和单考单招学生外部动机相对强一些, 选择“只为拿毕业证”和“迫于家长压力”所占比例较高。 外部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弱, 持久性相对较差。

3.学习动力的充足程度

对此问题, 60%-7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 可见高职生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这与平时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一致的。在五类生源中, 选择“学习动力充足的”, 五年制学生和统招统考生所占比例最大, 选择“没动力”选项的, 注册入学和自主招生所占比例较大。 由此可见, 在学习动力上, 五年制和统考统招生相对好一些。

4.您认为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在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中, “个人兴趣”、“前途和未来”所占比例较大。 “个人兴趣”五类生源均占50%以上, “前途和未来”大致占50%左右。 “家庭原因”和“应付考试”比例小一些。 由此可见, 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学习动力的主要方法。

二、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学习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 认知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具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反映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 是学习态度的基础; 情感成分是指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 情感本身就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 因此, 情感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指学生准备对学习作出的某种反应。 调查问卷针对学习态度设计了以下四个题目。

1.现在的学习态度

这是一道从学生的学习情感上考查学生学习态度的题目。 学习态度整体来讲不是很好, 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五类生源中最高比例不到20%。 五类生源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能够完成功课, 但比较被动”。 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的五年制学生比例最高, 高出其他学生一倍的比例。 由此可以看出五年制学生分层比较明显, 积极主动的学生较多, 而应付的也比较多。

2.导致学习态度现状的原因

这是从对学习的认知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题目。 对于导致目前学习态度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实用性不强、动力不足”和“目标不明确、迷茫”。 其中五类生源中认为实用性不强、 动力不足的单考单招生排在首位, 占近45%。 这是由于单考单招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到专业课, 比较重视实用性的因素所致。 认为“目标不明确、迷茫”排在首位的是统考统招生, 这部分学生高中阶段着重于理论学习, 到了高职转向技能, 转变幅度较大, 一时难以适应。 持对学习不感兴趣“迫于家长压力”的自主招生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排在首位。 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全来自于外界压力, 因而学习很难持久。

3.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

关于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的问题, 60-70%的学生选择了“兴趣爱好”, 其中五年制学生高达80%多。 由此可见,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职教学的首要任务, 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也就找到了教学方法, 就能解决学生的学风问题。 其次是课程的实用性和学习氛围,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课程的实用性”单考单招学生最为重视, 高达47%, 远远高于其他类别学生。所以这部分学生比较理性, 非常注重学习课程的实用性, 对这部分学生要更多地从这个角度引导,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道题主要从学生的意志力方面考察学习态度。 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缺乏学习动力、 厌学”, 占50%以上, 其中五年制和注册学生比其他学生高出近20个百分点, 达70%。 其他三类生源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 但差别不是太大。 “上网、玩游戏”五年制学生选择的比例也较高, 比其他生源多出10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五年制学生控制力稍差。 这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严格的学习训练, 随意性较强, 因此, 要加强管理和约束, 转变他们的散漫习惯。

三、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克服困难, 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 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

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学习毅力不强,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学习有计划但没执行的占到一半多, 且五类生源的区别不是很大。 有计划且能严格执行的只占10%左右, 即一个班也就3-4人, 其中单考单招生只占2.94%。 所以不具有代表性。 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的主要原因。

2.您目前的学习困难主要是什么

对于目前的学习困难大部分学生选择“自控能力差, 难以形成良好习惯”。 只有单考单招学生占比相对较低, 为26.47%, 其他四类生源都在40%以上。 自控能力差是高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 需要班主任、辅导员下大工夫解决。 选择“个人基础较差”, 五年制学生排在第一位, 占48.03%, 其次是单考单招学生。 选择“对学习不感兴趣”最多的是自主招生学生, 其次是五年制学生两者均超过40%。 这说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别, 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老师上课时, 应对五年制和自主招生的学生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补充, 对统考统招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自控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当遇到学习困难时, 您会怎么办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努力后不行才放弃”。 其中统招生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是自主招生和单招单考的学生。 同时选择“永不放弃”和“努力后再放弃”两项的, 五年制和统考统招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分别为88.28%和87.59%。 二者相差不大, 一个班还不到1个学生。 单考单招学生占82.35%。 由此可以看出, 在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上, 五年制、统招生和单考单招的学生的表现比较突出。 自主招生和注册学生也都在70%以上, 说明大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钻研精神。

四、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 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主动学习行为方式。 对学习习惯的调查如下:

1.是否有长期或短期的学习计划

从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有学习计划, 五年制与统招学生占比最大。 单考单招、自主招生、注册入学有一半学生没有学习计划。 没有计划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甚至会有学生觉得无事可干, 从而产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

2.上课是否有玩手机、看课外书或睡觉的情况

同时选择“有、但不经常”和“偶尔”两项的学生注册入学学生最高, 占82.29%, 其他四类学生比例相差不大均在74%左右。 经常玩手机、睡觉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占23.81%, 其次是单考单招学生。 这是一个非常显性的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指标。 实际上, 老师上课时发现玩手机、 睡觉的学生高于这个比例, 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碍于面子, 不愿意承认, 从而选择其他选项。 选择“从不玩手机、睡觉”的学生非常少, 如注册生只占2.08%, 一个班也就一个学生。 所以整个高职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不尽如人意。 由调查可知,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计划及有计划难以执行等因素, 因此对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3.您每天认真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从学习时长看,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下”和“2-4小时”之间, 可见大部分学生每天能够认真学习的时间较短。 选择“2小时以下”, 自主招生和单考单招的学生占了一半多, 统考统招和注册入学学生较少, 但也超过40%。 学习时长在2-4小时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 统考统招学生比例最高。 在学习时长上统考统招学生的表现最好, 每天认真学习的时间较多, 自主招生的学生表现最差, 60%的每天学习在两小时以下。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见, 五年制学生有学习目标的人数比例高达70%, 但是上课睡觉、玩手机的人数也最多, 同时每天学习时间两小时以下的学生占了50%, 说明他们的学习目标并没有认真执行, 虽有良好的学习愿望, 但是自我控制力不够,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统考统招生学习目标与学习表现比较一致, 说明他们的控制力相对较好,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招生的学生, 学习目标与学习表现较差, 学习比较消极。

五、结语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各种内在与外在的、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或刺激而形成的各种心理反应, 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意志等。 本文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 学习习惯四个方面调查分析了不同生源的高职生表现出的不同学习心理, 从中可以分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及其深刻原因, 从而积极探讨解决方案, 努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做到教师因材施教、学校因生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发仁, 傅新民.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 2005.12.

[2]董珍文.高职生源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7.01.

组织学习现状与展望 篇5

组织学习现状与展望

摘要:组织学习是当前管理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本文对组织学习的基本概念,组织学习的`机理,组织学习的障碍,以及促进组织学习的方法和工具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述,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评析,最后提出了我国今后在组织学习方面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Abstract: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a hot topic both in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circles.Based on litera~ture sreviewing,some important aspects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such as its basic concept,mechanism,obstacles,and methods and tools for promoting it,have been anal yzed and summarized in detail.At last,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ome important topics for future stud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作者: 陈国权马萌 Author: MA Meng MA Meng MA Meng CHEN Guo-quanMa Meng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期 刊: 中国管理科学 ISTICPKUCSSCI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年,卷(期): ,8(1) 分类号: C936 关键词: 组织学习 组织变革 知识管理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机标分类号: N94 C93 机标关键词: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hot topic系统分析热点问题基本概念学习方学术界企业界障碍文献课题机理管理工具方法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高中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篇6

一、老师对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看法

这一工作主要是采用访谈方式进行的,访谈的对象主要是一些中学的教育名师。从对比中,笔者对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就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综合起来,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够端正

访谈过程中,老师们普遍反映,当前高中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不少学生上课不够认真,走神、打瞌睡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的学生上语文课时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不够理想,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几乎从来不主动学习语文。这些状况的发生,一方面可能与其他学科作业过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方法有关,此外还与语文学习本身的特点——花了许多时间但效果却不明显有关。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以为语文作为母语,会说会写就行,没必要下大功夫去学。

(二)语文基础较差,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长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进入高中以后,随着学习要求的提高,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加感到困难。老师们反映,相当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差:书写时往往“字迹潦草、别字成堆”;作文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畅;甚至读课文都读不流利,尤其是在文言文方面。在上课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许多学生不习惯记笔记,而且笔记的重点也往往抓得不够准确。就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而言,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多读多写多看多练是不可缺少的,惟其如此,才能最终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但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许多学生恰恰是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到位,因此学习效果自然也就难以令人满意。

(三)高考形势的负面影响

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多年,但高中的教学工作仍然不得不为高考服务。目前的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能力的考察,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高考试卷中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对语文的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认为课本内容反正不考,因此也就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学,进而放任自流。而在实际上,高考要求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语文课本的学习,相反,是对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它意味着学生不但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运用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和策略去解决新的问题。

二、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现状的评价

关于学生方面的状况,笔者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了解。问卷调查是以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对象是本校2012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具体操作时主要是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分别抽取了数名进行访谈。

此次问卷调查是从高一年级15个平行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级来进行的,共下发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对于回收的有效问卷,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了相应分析,分析后的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在对语文的态度方面,有3.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13.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较喜欢的学生占64.0%,很喜欢的学生仅占19.4%。尽管特别喜欢语文的学生并不多,但这些数据仍然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内心对语文这一学科并不反感。在对待上语文课这一问题上,绝大部分学生(90%)认为自己比较认真。这一结果与对教师进行访谈所得结果有较大差距,其原因值得深入思考。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接近半数的学生(43.3%)对语文学习的效果感到一般,对学习效果感到不满意的达27.6%,感到满意的人数比例为26.7%,对学习效果感到很满意的仅占2.4%。这一结果,与教师的评价较为接近。

自己觉得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很好和较好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9.4%,觉得掌握得很不好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1%,更多学生感到掌握得较为一般;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得并不及时,这些学生的数量占到了总数的96.2%,其中,从不进行巩固的学生所占比例竟然达到了总人数的16.1%;对于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经调查分析有55.3%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其他作业过多造成的,有11%的学生认为是因为老师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有19.4%的学生没有及时巩固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去做,还有多达14.3%的学生觉得巩不巩固并不重要。上述数据反映出,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花工夫并不多,根本达不到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设法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

关于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3.3%的学生课余时间经常看课外书籍,有一半多的学生(55.0%)基本不看课外读物,另有41.7%的学生很少看;在比较喜欢看课外读物的学生中,有26.2%的学生平常较为喜欢看文学类书籍,有24.5%的学生较为喜欢看音体美类书籍,有19.1%的学生比较喜欢看政治军事类书刊,还有9.4%的学生平时看得较多的是学习指导类读物。就语文学习而言,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而就所看读物的种类而言,虽然看不同的读物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收获,不过鉴于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多看文学性、知识性较强的读物比看其他类别的读物得益会更多。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都还有待改进。

学习心理现状 篇7

一是认知水平不高。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 往往“知其一, 而不知其二”。

二是英语学习动力不强。“越是学不好, 越是得不到肯定, 越是没有兴趣……”如此恶性循环, 对英语谈不上喜欢, 也谈不上厌恶, 仅仅是完成任务, 只求不掉队, 这是大多数中等生的想法。

三是对英语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够高, 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习惯于死记硬背,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没有跟录音朗读的习惯, 不会用英语交流, 等等。

中等生学习成绩平平,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他们的智商不低, 基础不弱, 教师只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 有针对性地激发兴趣, 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给其科学的学习方法, 他们是完全可以进入先进行列的。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 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 而对学生的期望又往往会变成学生现实表现的一种现象。所以, 学生能否积极地学习, 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 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 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努力改变身份和学生交谈, 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交融的良好课堂氛围。

2.任务的难度要适当,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可以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 设计三至四项任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去完成。有的基础一般的同学进行口语对话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这部分同学应相应地降低要求, 只要他们肯开口说, 就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真正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任务型教学中, 学生习惯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 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相对而言,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削弱, 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设计一些独立思考的任务, 注意难度适当, 让大部分学生能“跳一跳, 摘得到”, 收获成功的果实。

3.进行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 有一个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的过程, 教师应在教授知识时,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指导。

首先, 课前要求预习。预习将要学习的语言材料, 通过听磁带、查字典等方法熟悉生词的发音、意义。能借助参考资料和词典理解整篇课文, 找出关键句、难点句, 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上课要注意力集中, 做好笔记, 跟随老师的引导,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勤于思考, 解决预习时候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再次, 课后及时复习。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 复习不等于简单的重复, 可以整理笔记, 从中记下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以诵读、译背, 巩固新知;还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进行复习。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倡导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勤动口的习惯。英语是一门语言, 学习语言自然离不开动口, 学习英语不仅要朗读, 而且要多读, 大声读, 跟录音机读, 竭力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 加强记忆。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要求他们多动手记笔记, 对自己所做笔记勤于分析, 归纳整理。常言说, “好脑筋不如烂笔头”, 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多读多记自然就掌握得牢。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教学生学会跳读和猜词, 并做好读书笔记, 定期进行交流, 坚持下来, 既可以培养他们的习惯,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 篇8

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人们开始关注移动学习, 并于本世纪初成为研究热点, 领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下面从移动学习的应用领域、移动学习支持系统功能、全球移动学习研究的开展等几个方面来介绍移动学习的当前发展现状。

1. 移动学习教育应用研究广泛开展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移动学习应用领域已涉及几乎所有教育领域。在中小学领域, 研究工作关注在提高师生课堂沟通效率和学生户外学习效果上。如美国纽约Cohoes中学的移动学习研究是在7、8年级开设的社会学科课上展开的, 学校为教室装备了装有Classroom Wizard软件的Palm手持电脑, 该软件使教师能够轻松地测验、打分, 并实时评价测验与快速分析结果。英国Learning2Go项目是非常成功的基础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项目, 研究实验规模达2000人, 该项目利用手持设备向学习者手中的Palm设备推送多媒体内容、配置编著工具, 验证了移动学习能够服务于小学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学习需求。在大学领域, 研究工作关注在实验研究、提高交互效率、促进协同知识建构、移动校园建设等方面。英国Sheffield Hallam大学移动学习有效性研究项目对67名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移动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提供基于移动技术的指导、激励和支持等实验测试;德国Campus-Mobil项目利用手机收发短信, 进行WAP访问, 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瑞典Vaxjo大学C-Notes项目为学生开发了一套C-Notes软件支持学生移动协作学习, 尤其是协作知识建构;哈佛教育研究生院HDUL项目 (2003年~2005年) 对8门课程进行移动学习试验研究, 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在职业培训领域, 移动学习被用来解决用户在工作现场遇到的问题和所需课程的学习, 如欧洲“移动学习, 下一代学习”项目中, 实验对象包括欧洲远程通讯行业、数字化学习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决策人、培训师、学生等;挪威Oslo大学的K N O W M O B I L E研究项目支持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 帮助医学学生实习和工作时通过PDA或WAP手机查询远程服务器上的相关资料, 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远程教育领域, 移动学习被用来提供辅助性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信息, 如“从网络学习到移动学习”项目中, 挪威NKI (挪威远程教育大学, 欧洲远程教育课程的主要提供者, 也是E-learning课程欧洲最大供应者)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移动学习环境, 学生可在家里、工作地点或其他地点使用台式电脑接入网络并进行交流。在针对全社会范围的教育服务中, 移动学习被用来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 如欧洲的m-learning项目关注给那些不能参加正规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学习机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移动学习应用研究促进了各类学习形态的融合和人类新型学习理论的实践,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工作的学习、终身学习等各种学习理念因为移动学习的内在特性而带来了广泛的实践前景。

2. 移动学习教育应用的功能不断丰富

由于移动学习支持系统资源受限的特点, 人们对移动学习系统功能设计及可用性定位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当前, 移动学习支持系统与工具所提供的功能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 教务管理和学习支持。帮助学习者管理学习过程而不提供具体学习内容。如英国Sheffield Hallam大学移动学习有效性研究项目中所建立的短信息系统用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提供指导、激励和支持等服务。 (2) 提供辅助性学习内容。为移动学习者提供辅助性学习内容, 如课程大纲、小测验、问题回答等。如爱立信等公司的移动学习项目研究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方式与方法, 用WAP手机接收五种服务, 包括3G服务、教学内容重播、小测试、思想盒、课程评价。 (3) 提供专业学习内容。开发专门的移动学习课程, 以支持移动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如欧洲MOBIlearn项目中, 挪威NKI把原有的400门网络课程改版为移动学习课程, 并提供给注册付费的学员。 (4) 促进学习者交流与协作。利用手机作为协作学习辅助工具, 提高学生沟通效率和促进协同知识建构, 如芬兰Tampere大学开发的XTask移动学习系统项目、瑞典Vaxjo大学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 都是利用移动学习技术开展协作学习的案例。 (5) 模拟或游戏。利用移动设备便利性, 开展整合课内外活动的游戏式学习, 如智利大学利用PDA设备开展新型教育原理的尝试, 用交互式游戏来开发学生在科学实验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技能。

3. 移动学习研究群体不断扩大

由于移动学习对未来学习影响的泛在性, 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 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都已经参与到了这一研究领域, 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UC Berkely、英国伯明翰大学, 出现了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 如英国Future Lab (该组织致力于开发创新性学习资源与实践, 支持21世纪服务于教育的新的原理) 、英国CATD (该公司是移动学习的积极支持者, 已经参与了跨欧洲的20多项移动学习试验研究项目) 、挪威NKI等。

从世界范围内看, 欧洲移动学习研究更为活跃, 应用也相对广泛。从2001年起, 欧洲陆续启动了系列移动学习项目, 涉及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十多个国家, 这些项目中, 有的为解决全社会教育公平问题, 如m-Learning项目;有的在高校采用移动学习进行教育革新, 如德国、挪威的大学移动教育项目。2001~2004年期间开展的m-Learning项目采用了当时最新的移动技术, 开发移动学习材料和系统, 以服务社会上弱势年轻人。MOBIlearn项目是欧洲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 该项目采用上下文敏感的方法, 通过移动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开展非正式、基于问题及工作场景中的学习, 项目包含了24个研究团体, 它们来自于欧洲、以色列、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 欧洲仍然非常重视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 在英国, 从学校、学院到大学, 人们利用手持设备进行着各种目的的移动学习试验, 支持从教、学、管理到更加广泛的数字资源存取。此外, 在欧洲, 移动学习学术研讨非常活跃。

美国的移动学习研究集中在高校及中小学, 侧重关注利用新型移动设备帮助改善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典型项目包括W H I R L (2001~2004,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该项目研究在中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应用手持式设备的可能性。Michigan大学的“利用手持设备学习”项目, 有来自于14个不同地区的超过3000名7年级学生参加了这一试验, 他们利用手持设备开展所有课程的学习, 实验持续了半年。

在澳大利亚, 移动学习被用来推进发生在工作空间的学习, 也被用在职教领域开展对学习者的测评。

亚洲地区在移动学习方面也进行着相关的研究与实践, 典型的有新加坡于2001年架构的无线学习解决方案, 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环境。在中国大陆, 自2001年以来, 相继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一些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近两年, 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移动学习技术在课程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在我国, 移动学习研究不仅仅停留在高校研究层面, 一些公司也开始关注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 如文曲星公司、诺亚舟公司、北京碟中碟无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知源软件 (上海) 有限公司等单位都已开始提供移动学习支持产品与系统, 诺基亚中国研究院的“行学一族”更是推进了中国大陆开展移动学习应用;此外, 也有一些公司将先进的移动技术用于教育领域, 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力合公司就同中央电大合作, 开展将其移动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用于移动学习支持的探索实践。

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2006年, 一份项目调查对英国超过35个基础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项目进行了调研总结, 认为通过移动学习可实现: (1) 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2) 增强学生的ICT技能; (3) 增强家校联系; (4) 带来学生更好的社会性交互。从当前现状看, 人们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先前探索期, 开始从早期的研究项目驱动, 向着融入主流学习方式的方向发展。在北美E D U C A U S E关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年度报告中, 预测移动学习技术将在未来的2~3年会走向实用化。在德国, 人们开始探讨如何将移动学习技术融入网络学习主流的解决方案。德国研究人员O.Z.Richter的一项涉及28个国家的小样本调研中, 78%的被调查人员相信在未来3~5年内移动学习将成为主流高等教育及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欧洲, 已经有研究人员在结合欧洲近些年来移动学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将移动学习融入教育和培训主流的一些建议[1]。

上述发展趋势在欧洲移动学习项目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以挪威NKI为例, 其先后参与的欧洲移动学习项目包括“从网络学习到移动学习”项目 (2001~2002年) 、“移动学习, 下一代学习”项目 (2003~2005年) 、“将移动学习融入教育和培训的主流”项目 (2005~2007年) 、“移动学习在欧洲教育中的角色”项目 (2006~2008年) 。从上述项目规划,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移动学习研究发展主线, 人们对于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已经有着更高层次的期盼。这一趋势也已经体现在移动学习国际会议主题中[2]。

移动学习正在向融入人类社会主流学习方式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Desmond. K. the incorpor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to mainstream education andt raining.www.ericsson.com/ericsson/corpinfo/programs/resource_documents/deskeegancapetown.pdf 2006

学习心理现状 篇9

截至2010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 学生群体占比最高, 达到29.9%。学生群体成为最大网络成瘾的潜在人群。据统计, 大学生患有网瘾的比例均值为43.7%, 患有深度网瘾的大学生占2.6%。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 例如西北师范大学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信息化教学》, 这些网络课程都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而进行的。在这种网络课程的学习中, 患有网瘾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 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2008级中文本科1班和2008级历史本科2班为研究对象, 通过《信息化教学》课堂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网络去学习, 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观念存在, 总结来说是“一个技术、一个过程和一个环境”。“一个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 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通讯等;“一个过程”是指网络学习是一个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过程;而“一个环境”指的是网络本身就是学习的环境。网络学习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同时网络学习的参与者扮演着不同角色, 如作为知识获取者的同时还是其他学习者的知识提供者。本文的网络学习指的是利用Moodle学习平台,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的探究学习。

1.2 网瘾

网瘾是网络成瘾的简称, 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成瘾一词最初是指对药物的依赖, 类似的标准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 如:嗜酒成瘾、嗜烟成瘾、吸毒成瘾、赌博成瘾或某些技术与工艺的过度使用。网络成瘾者和赌博成瘾者相似, 都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 导致上网者厌食、精神颓废、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网络欺诈、诱发犯罪等弊害。

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失调、精神力不足、反映迟钝、容易激动等。那么, 到底如何判断一个人网络成瘾, 美国学者Kimberly S.young设计了一个问卷来调查上网者, 如表1所示。

得分为20—39:你是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40—69:由于互联网的存在, 你正越来越频繁地遇到各种问题, 你应当认真考虑它们对你生活的全部影响;70———100分:互联网给你的生活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 40—69分是轻度网瘾患者, 而70分以上则属于深度网瘾患者。

2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而综合, 但概括起来主要分为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

2.1 自身原因

(1) 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现实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或在现实中被忽视时, 会在网络上寻求他人的认可和自我肯定。如在角色扮演的网络游戏中等级越高越会得到网友的崇拜、在虚拟社区中担任版主等重要角色或自己的言论在网友中引发讨论或共鸣等, 这种在虚拟网络中自尊的自我膨胀导致上网过度, 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得意的时候更刺激了其在网络中实现自我的欲望。

(2) 孤独、社交缺陷。有孤独感、社交焦虑或社交缺陷、爱与归属感不被满足的同学, 容易在网络上寻求交往和感情寄托。虚拟的网络避免了现实中的面对面接触, 这种独特的方式会迅速地增加和网络中朋友的亲密感。久而久之, 这种虚拟的友谊或爱情会使人在现实中的社交更加困难。

(3) 自我意识。目前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在现实中与人交往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主, 还要兼顾他人, 这使其感到心神疲惫。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则没必要考虑除自身之外的其他问题。网络成为实现唯我独尊的平台, 同时也为网络成瘾埋下了种子。

(4) 自控力。网络中充满了新鲜事物和信息, 对于求知欲望很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大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不够成熟, 自我控制力不强, 难以抵制诱惑, 从而沦陷成为网络“瘾君子”。

2.2 外部原因

(1) 家庭原因。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加大了在孩子身上的金钱投入。条件好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了电脑, 即使没有购买, 孩子也有足够的零花钱到网吧上网。再加上家长忽略了和孩子的情感沟通或教育方式的不当, 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上网成瘾的恶性循环。

(2) 学校原因。良好的电脑和网络设施, 尤其是宿舍上网环境的改善, 给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客观条件。再加上学校的管理不严, 使学生逃课上网成为了可能。网络成瘾后厌学逃课更加严重,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有甚者无法完成学业。

(3) 社会因素。目前高校周围网吧遍布, 加之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进入网吧随心所欲。网吧的硬件性能高、网络速度快, 吸引了一些对这两方面要求比较高的游戏玩家并把网吧当作了乐土, 从而逐渐上瘾。

3 网瘾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描述

在课堂观察开始之前让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填写网络成瘾测试表, 从而判断哪些学生患有网瘾, 然后在课堂中对他们进行观察。据测试, 2008级中文本科1班有轻度网瘾学生13人, 重度网瘾学生2人;2008级历史本科2班有轻度网瘾学生16人, 重度网瘾学生1人。通过一个月的网络课程《信息化教学》课堂观察, 发现以下问题:

3.1 上课期间多以网上娱乐为主

具有网瘾的学生由于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 在上课期间不是通过网络在学习, 而是以上网娱乐为主, 如网上聊天、玩游戏、浏览新闻、网上购物等。

3.2 小组活动不积极

在小组活动中, 网瘾学生自始至终是被动参与, 不主动搜索资料、不参与话题讨论、不主动代表本小组发言等。如果被老师点名发言, 要么发言内容与主题不符, 要么就是沉默不语。

3.3 作业不及时, 匆匆了事

如果作业要求当堂上交, 网瘾学生一般会选择先上网娱乐, 直到下课前十几分钟才匆匆把作业做完;如果不要求当堂交作业, 那么他们不会在课堂上写作业, 而是在下次上课前匆匆写完, 能拖就拖。

3.4 断网时或被教师机控制时会抱怨不已

如果学生的电脑突然断网或者被教师机控制, 则会产生抱怨。对于这种强制学生学习的行为不仅不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

4 解决对策

4.1 治疗学生的网瘾

在网瘾治疗方面, 很多学者都有研究, 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这不仅是治疗网瘾的方法, 更是解决网瘾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问题的根本方法。

4.2 加强网络学习监控

网络监控包括两方面: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外部控制表现为来自教师的计划、任务、要求、期望、鼓励、督促、批评等, 与外部的学习动机相联系;而内部控制也叫自我控制, 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计划、要求、反思和调节的过程, 与学习的内部动机相联系。而在不同的网络学习环境中, 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所占的比重不同且相互制约。

4.3 信息过滤

采用技术手段对学生机进行信息过滤, 把游戏等不符合网络学习的信息进行技术屏蔽, 而对学习有益的信息进行保留, 从信息源头进行堵疏。

4.4 提高网络学习的心理控制能力

加强大学生自身心理品质和信息控制力的培养, 在网络学习中有意识地控制上网欲望。网瘾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开始前, 要明确上网目的, 不要轻易被干扰, 同时在网络学习和网上娱乐做出理性的选择。

5 结束语

经过研究者的努力, 在治疗网络成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具有网瘾的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而我们探究的解决对策只是浅层次的, 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任重而道远。

摘要:目前, 大学生网络成瘾占比非常高。通过对网络学习课堂的观察, 发现网瘾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问题, 并探究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网瘾,网络学习

参考文献

[1][美]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2]邓锐, 周兴生, 余国清.大学生网瘾调查与分析[J].教育信息化, 2005 (11) .

[3]Patrica 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4]王松涛.论网络学习[J].教育研究, 2000 (3) .

学习心理现状 篇10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二、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呢?

教师自己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考虑适当多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所谓宣泄就是要倾诉,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说出来;而转移就是要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郊游、打球、听音乐或者到旷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几嗓子。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与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对教师不仅要有政治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关心,而且要有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

学习心理现状 篇11

关键词: 高职;网络学习;信息素养;教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也是教师组织、管理课堂的重要媒介。网络为无处不在的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目前,针对课程的教学平台开发了很多,例如Moodle,Blackboard,学习元等;可用来供学习者协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社会软件层出不穷,如微博、Blog、QQ、wiki、好看簿、Slideshare、Skype、Google、豆瓣、Flickr、优酷视频等。

然而高职学生在网络时代是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的,他们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怎样,他们希望网络中提供怎样的资源,他们是否已经从Web1.0时代迈进了Web2.0,不仅是资源的受益者,也成为了资源的贡献者。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对单位所在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高职一年级学生做了网络学习现状调查,本文是笔者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前,对高职学生做的一次前期调研。

目前许多学者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上网习惯和网络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针对某大学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也有少部分学者研究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和使用的调查,但综合来看这些研究更多的是认为网络学习是在信息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的自主学习。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参考问卷星“《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问卷”(http://www.sojump.com/jq/635405.aspx),并结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科高职的特点设计而成。

2、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样本特征相似的文科高职学生,主要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一年级高职学生。学生均为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半年,年龄范围18~20岁。所学专业涉及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社会工作、管理、财金、文秘、传播、英语、艺术等。生活中心以学习为主,主要上网地点是学校和家庭。

3、问卷设计。调查研究采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网络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进行。问卷设计分三大部分;一为基本数据、二为网络学习现况调查、三为开放题。网络学习现况调查此部分共有七个调查方面:①个人基本情况和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如专业、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②网络学习态度;③网络学习习惯;④网络学习需求;⑤网络查找资料能力⑥网络互动交流情况;⑦网络学习激励机制和评价,共19题。部分问题允许学生多选,最后一题为开放题。

4、数据采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近年引进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系统,并提倡全校教师采用该系统辅助全日制学生教学。问卷的发放利用BlackBoard平台的调查管理器,教师组织学生在平台上回答问卷,共收回问卷658份。剔除不完整或极端问卷后,共有626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5.1%。

三、调查和分析

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笔者从个人基本情况和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网络学习态度,网络学习习惯,网络查找资料能力,网络学习需求,网络互动交流情况,网络学习激励机制和评价等方面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进行分析。

1、个人基本情况和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调查和分析。在回收的626份问卷中,其中女生比例占到81.8%,如表1所示,这是因为院校是以文科为主的高职院校。被试的学生均为住校生,北京学生占80%,周末回家。所以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机房或图书馆,有40%的学生每日上网时间在1~2小时,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仅为9.6%。

2、网络学习的态度调查和分析。在利用网络学习的态度方面,96%的学生表现态度积极,仅有4%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见表2。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网络辅助教学,92.3%的学生态度积极。这说明学生们已经意识到网络已经在不断的改变传统课堂,网络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数字土著的他们已经不再需要宣传和鼓励,他们本身就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

3、网络学习习惯调查和分析。如表3所示,70.1%的学生习惯网络与书结合学习,12.8%的学生习惯利用网络学习,这与前面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积极态度一致;但是有13.4%的学生更偏向于从书本上学习,甚至3.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前面对于网络学习的态度仅有4%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书本上的资料更有针对性,对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描述的更深刻。

在利用网络学习,对于资料的处理方式上,笔者设计了从简单浏览到收藏、保存再到进行分类整理和做笔记的进阶式的选项。从问卷结果来看,对于学习资料,绝大多数学生仅仅是进行了查阅,并没有将知识进行深度的分析和加工,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仅有27.8%的学生会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或者做笔记整理搜集资料的要点。

学生从Web1.0到Web2.0的过渡,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多的学生要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了,创造性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灌输。

4、网络学习需求调查和分析。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需要什么类型的资源呢?从表4可以看出,67%的学生需要更多拓宽视野的资源,40.7%的学生希望网络提供操作步骤的演示资料。希望网络提供教师上课的教案占24%。这是教师在设计混合式学习课程时应注意到的。

在学生最喜欢哪类资源中,62.6%的学生选择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音频资料”,可见对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学生更需要直观的而非更多理论描述性的辅导。

5、网络查找资料能力和分析。在网络查找资料能力的调查中,53.2%的学生表示能够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有45.8%的学生能找到相关的,但针对性不强的信息。当问及“学习过程碰到困难时,你最常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帮助”时,88.5%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内容,6.2%的学生选择查找书面教材,4.5%的学生选择通过QQ、邮箱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在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想到的第一解决方式就是利用网络搜索。网络的确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学习者必须从中选取并总结,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才是真正学会了。

6、网络互动交流情况调查和分析。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互动交流情况如何呢?笔者设计了两方面的互动题目,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表5可以看到在师生交流中,50.5%的学生更喜欢现实中与老师交流,26.5%的学生仅关注,很少交流,14.5%的学生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经常交流,8.5%的学生基本不做任何交流。

学生之间的网络学习沟通主要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交流,78.3%的学生选择了此选项,另外有12.1%的学生是通过E-mail、Blog等方式交流。利用网络的即时工具进行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学习,使得从前传统学习方式下受限制的课外交流成为可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2011年中国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上升较快,增至80.9%。同时,许多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出现萎缩: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用户量减少392万人;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用户量也略有减少②。以上数据表明网民在互动交流方面的习惯与方式较之以往明显不同了。高职学生的网络互动交流也与大趋势相同。

7、网络学习激励机制和评价的调查和分析。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何种激励的调查中,目标激励、竞争合作激励、情感激励和反馈评价激励均有一定比例学生选择,如图1所示。很多研究从网络的可能功能出发,将网络学习行为窄化为自主学习行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这种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的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中,有28.1%的大学生表示上网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所占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学习、网上聊天交友、实用咨询搜集、新闻获取、在线阅读(购物)。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在网络中所面临的诱惑很多,很难集中于学习,进而更加难于自我监督。在学生内心也希望网络学习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因而在激励机制的各个选项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选择。

对于如何评价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效果,在线考试成绩,上传的作业,对课程资源的贡献这三个选项选择的百分比较大,如图2所示。其中在线考试成绩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8.30%。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终结性评价,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过程性评价已经为教师和学生了解,借助网络平台会使得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变得更加易于操作。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的调研,笔者总结出我校文科高职学生网络学习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对今后的课程以及研究提出一些启示。

1、研究结论。调研显示文科高职学生网络经验丰富,但网络学习时查找的资料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欠缺,知识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网络学习,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网络学习的效果评价,学生过于关注最终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

2、研究启示。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再仅仅是讲授软件工具的使用,因为软件工具也在不断进化,就好似从前照相需要到照相馆,现在却是人手一台数码相机,软件更加人性化易上手。但真正用好一个软件,使得软件成为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的工具却是欠缺的。信息众多已经使我们目不暇接,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提取有用的信息却是困难重重,对于专业教师,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进行学习时,推荐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论坛、微群,不妨也推荐相关的专业优秀书籍,刊物,毕竟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判断是优秀资源还是垃圾资源的火眼金睛不是一日炼成的。②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在目前一段时间仍然是非常迫切的工作。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评价侧重于鉴定和筛选,最重要的评价来源于考试成绩,目前的评价改革强调反馈、矫正和促进学生发展功能,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评价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和学习,创设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网络使得这种过程性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学生利用资源,贡献资源,参与讨论和交流等情况都会有所记录,便于数据的统计,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2.3

2 张丽.李少强.Web2.0与高职学生有多高远——Web2.0环境高职学生上网习惯和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81-85

3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4

4 匡贵秋.冯立国.高职高专网上教学及其网上资源建设的现状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1:29-35

学生心理现状因素的评价 篇12

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习成绩直接影响今后的升学和前途,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 78%的学生都存在着“学习压力太大”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心理焦虑。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 而不是一种情绪, 已被列入心理疾病的行列。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和浮躁的时代里, 人们很容易生活在焦虑当中。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居多, 常常因为学习成绩差, 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 而导致紧张不安, 甚至惶恐不安和敏感多虑。

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的焦虑症状是内在的症状, 外显性不强, 焦虑使人长期烦躁、急切、提心吊胆、紧张不安, 让人感到似乎大难临头或危险迫在眉睫, 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危险或威胁, 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不安。当焦虑发作时, 其表现为焦虑不安、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气促、出汗、尿频、头疼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心理焦虑的人就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 每时每刻都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动静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 因此影响了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甚至影响了睡眠。这类心理疾病有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很强的性格特点, 容易紧张、多虑、少言寡语, 但这些症状很容易被人忽视, 被认为这只是心情不好。

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 教学过度地追求“高分数”与“高升学率”, 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不仅使学生负担过重, 也使学生易形成过度焦虑、心理压力大的心理反应。

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素质不好或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多是消极的, 常常表现出态度生硬、没有耐心、总看学生的缺点、时不时就批评学生的行为。而心理素质健康的教师正好相反, 在日常生活中, 对学生和同事的态度温和, 积极向上, 看到光明的一面多, 总是表扬学生, 热爱本职工作, 有荣誉感, 能以教学为乐事, 对学生的说服教育有耐心, 在教学中有教育机智和教育责任感。

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教师是重要的人, 是参照的榜样。特别是小学生, 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 很容易模仿别人, 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 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的爱好程度, 都会影响学生。若教师惩罚、报复学生, 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 形成心理障碍;若教师处理不公, 乱用权力, 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研究表明, 家庭有良好的心理气氛, 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有重要影响, 而家庭良好的心理气氛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紧密相联。父母要“善为子师”, 和睦相处, 力求给孩子留下一种安全的感觉和美好的印象。安全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素质需要, 孩子缺乏安全感, 成天担心父母争吵或离婚, 在这样的不安气氛中, 孩子的心理素质又怎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呢?许多研究表明, 子女看到父母不和, 甚至比父亲或母亲的亡故还痛心, 易产生轻生念头, 心理反应也更为复杂, 这说明在子女的心目中, 父母之间的感情非常重要!因此, 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想, 多一份关爱和责任感。或许那些因区区小事就吵架而闹离婚的父母, 会从中得到启发和醒悟。

父母要“善为子师”, 就应当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为子女做出榜样, 使子女学有目标、行有规范。例如, 要想子女形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父母在公共场合就要注意个人的一言一行, 在公共汽车上见了老弱病残要主动让座;当遇到他人有困难的时候, 要热情地给予帮助, 这样才能使子女耳濡目染, 逐渐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家庭方面。现在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作为家里的“独苗”, 父母给予的爱太多, 期望也多且重。有一些家长溺爱子女, 使他们缺乏锻炼,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挫折没有承受能力。来自家庭的原因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不关注孩子的教育, 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 子女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 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得不到父母的指导, 容易走极端, 比如打工者子女出现的问题。另一种是过度保护, 什么都包揽, 也容易让学生心理脆弱, 经不起挫折。另外, 家庭残缺或父母关系紧张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脆弱的一个原因。在这样的家庭中, 家庭关系紧张导致的敏感孤单的心理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 从而使他们不能正视现实生活中的波动和挫折, 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在家人和周围环境宠溺下长大的学生, 往往有着非比寻常的优越感。生活的一帆风顺让他们习惯了在平静的大海中航行, 以致稍有风波, 就会不知所措, 心理难以承受。有经历才会有成长, 人人都不喜欢挫折, 但挫折是助人成长的重要元素。学生在长期的传统管理方式下绝大多数处于被动地位, 逐渐丧失了主体意识, 依赖父母、依赖老师、依赖他人, 一旦失去依赖便无所适从, 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不会独立地处理问题, 喜欢否定自己, 害怕失败和挫折。

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 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 也会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以及内心差异。一般来说, 未成年的子女在家庭中都有一些相同的心理需求:求知欲旺盛, 好奇心强烈;渴望交往, 喜欢活动;喜欢游乐, 兴趣广泛。对未成年子女的这些基本心理需求, 父母应当心中有数, 并积极采取措施, 适当加以满足, 及时地进行引导,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的心理素质提高了, 家庭中的气氛也随之得到改善, 这样会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在现代家庭中父母要有养儿育女的正确动机, 要有稳定的教育情感和耐心细致的处事风格, 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朗的性格等。只有心理健康的父母, 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充分理解小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操, 就是要尽量理解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表现, 使他们学会调适心理, 增强应对能力, 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学生心理现状因素的培养[M].沈阳:辽海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下一篇:氨法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