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通用6篇)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篇1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机器换人”这个话题对于普罗大众已不再陌生。去年以来,东莞市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今年年初,市政府更发布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就是深化 “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在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中尝到甜头。为了能深入了解东莞企业“机器换人”实施的具体情况,我们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目前东莞企业“机器换人”的基本情况
2、实施“机器换人”的好处和弊端
3、影响我市贯彻落实“机器换人”行动的因素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月(2015.7.20—2015.8.20),调查的范围是东莞市区,被访者定义为在东莞市居住或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居民。调查方法为在网上发布问卷调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传播。截止8月15日,收到的有效问卷总共为185份。
(三)被访者基本情况
在185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122个,女性为63个,男女比率约为2:1。被访者年龄大体集中在55岁以下人群中,其中35岁以下的占51.9%,36-45岁的占29.2%,46-55岁的被访者占14.1%。
被访者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个体工商业者(28.1%)、一般职工职员(26.5%)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21.6%)。
三、调查结果
(一)目前东莞企业“机器换人”的基本情况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办法,东莞已经开始实施自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的专项计划。今年年初,东莞市政府更发布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以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来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今年一季度,东莞经信局已经收到“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有效申报项目505个,总投资42.6亿元。根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完工后,预计可减少用工3.4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2.5%,平均合格率从89.3%上升至96.6%。受访者普遍认为此次政府不但各项政策及时到位,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
(二)实施“机器换人”的好处
1、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
作为制造业名城的东莞企业类型多为劳动密集型。近些年,“用工荒”“用工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波动,持续的经营压力之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机器换人”——用机器人或者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劳作,从而减少用工。“机器换人”一方面让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则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域,进而推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的转变和创新。
2、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
企业实施机器自动化生产后,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改善,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有能力承接更多的订单,这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三)实施“机器换人”的弊端
1、引进机器一次性新增的投入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机器换人日趋走热,部分传统的轻工业承受的经营压力也越大越大,一方面是机器的购买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导致经营利润越来越低,这让一向依靠薄利多销的传统轻工业经营更加困难。
东莞智能装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本地研发制造能力不足,市场被德国、日本等国外品牌占据。少数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本地企业,也面临关键产业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这造成了企业在进行机器换人时,投资巨大。企业投入的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资金实力。
2、机器生产缺乏灵活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机器换人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缺乏弹性。之前依靠人工,如果遇到经济形势不好,订单不佳,可以通过放假或者裁员减少生产、节省开支,弹性较大;如果实现了机器自动化生产,遇到经济不景气订单不足的情况时,就会出现产能闲置等问题。另外,机器换人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特别强,而这些机器在工作日内一般不能关停,每年夏季用电高峰的限电措施更是制约了许多企业的生产。
3、实现“机器换人”所占的机会成本大
“机器换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硬件的更新,也需要提供软件的个性化定制,需要有足够的技工和研发人员提供支撑。东莞市鞋机商会会长王精文说:“自动化生产不是上一台新机器,就能从1000个用工削减到300个用工,而是先减到900,再到800、700„„要花好几年。”由于考虑到当中的机会成本,使得一些企业宁愿转移到缅甸等国家,也不愿实现机器换人。
4、“机器换人”会造成失业率上升
三、建议
(一)引进设备,促进减员增效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通过引进和利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业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全面提高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强化服务,加大推广力度
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大力开展企业“机器换人”推广应用工作,为企业提供改造方案、设备采购、设备租赁、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服务,加大“机器换人”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三)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水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机器换人”应用企业自主研发专用装备,并在行业中示范推广,带动提升行业装备技术和制造水平升级。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等建设,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改造升级。
(四)对外合作,增强技术支撑
鼓励企业开展对外合作,通过合作研发或委托开发,加强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推动应用企业与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组成技术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机器换人”装备和技术支撑。
(五)“两化”融合,探索改造路径
推进“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相结合,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推动“两化”深入融合,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大信息化投入,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
五、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篇2
关键词:机器换人;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与战略
一、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机器换人”的战略机遇
1.科技发展是“机器换人”的前提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从核心技术到实际生产的转化加快,“机器换人”发展战略也得到进一步落实。工业上的机器人行业经过20多年发展,基本实现了从试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三角等地,为珠三角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生长土壤。近年来,东莞科技快速发展,科技转换为产品的周期不断变短,产品日新月异,实现了以往的不可能,让我们对“机器换人”的发展,实现“无人工厂”的目标充满了期待。
2.人口红利下降是“机器换人”的动力
目前,由于人口遷移等原因,用工荒越演越烈;同时,用工成本呈现多倍增长,严重影响东莞工厂的正常生产。“机器换人”换来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节省人工、稳定质量、方便管理等优点,不受人为情绪的控制,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机器换人”替代的是人海战术,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留住员工更难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团队希望能了解“机器换人”全面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东莞“机器换人”的现状。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曾经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产业支柱,依靠充足的外来人员,依靠“多而廉”的劳动力创造了辉煌。近年来,因为人口红利的下降导致工资的上涨与生产成本的增加,原有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必须考虑“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这一转变引起我们团队的思考,曾经依靠人口红利让东莞繁荣兴盛的制造业,能否利用现今的科技再创辉煌?能否通过“机器换人”、发展智能制造来充分释放自动化的效益空间,让东莞制造再创奇迹?“机器换人”能否促进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究。
3.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机器换人”的根源
东莞制造业的劳动力主体是全国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但随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有所提升,人们的择业观念有所改变,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增加了招工难度。这意味着东莞制造业将丧失“廉价劳动力”这一重要依靠,而机器换人正好可以减少工人的数量,以适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激发制造潜能。
4.政府支持是“机器换人”的推力
东莞市政府出台的“一号文”聚焦“机器人产业”,提出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从六大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在财政扶持方面,强化金融服务支持,推广奖励补贴制度,解决企业“机器换人”的融资问题;在产业培育方面,包括重点发展先进适用工业机器人等8方面提出紧贴需求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建设高校合作建设机器人研究院、加强国际机器人技术交流合作各方面要求,提高机器人技术自给率;突出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千亿机器人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加大国内外先进机器人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建设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东莞政府在支持机器人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配套实施方案涵盖范围广,并且措施有力。
二、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机器换人”的发展现状
1.积极进展
(1)产业集聚明显,规模效应增强
东莞市政府【2016】1号文件出了“构建‘一核一环、组团发展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等方案,以松山湖高新区为中心打造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在周边地区形成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带,围绕各行业智能装备需求,构建以装备应用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供需组团。
在东莞松山湖的国家高新区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于2014年11月正式揭牌,旨在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吸引创新队伍、聚焦核心技术、培养优质科研、汇聚金融资本、培育标杆企业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创新活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中心。未来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基地平台的建设将促进整个产业链条,不单单是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的掌握,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完善,为产业发展与区域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搭建无缝连接的通道。
(2)人才需求旺盛,创新培养方式
随着“机器人”行业对特殊人才的高需求,新的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被大家提及与关注。东莞各机器人产业基地和相关企业希望通过与各高校合作,建立实验班,成立高校订制班,创建一条为本企业提供相匹配技能的人才通道。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自成立以来,尝试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与协调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各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东莞市机器人企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这种教学方法是现代国际上基于项目的一种教育方式。企业与高校合作使学生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接触相关业界项目,参加企业培训,毕业能够到企业到岗就业,适应当今机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机器视觉助推,新型平台萌芽
机器视觉,即“有视觉”的机器,能够实现检测、判断、识别、测量等功能。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效率、高柔性、高自动化等特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大批量的工业生产,用于装配定位、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识别等方面。东莞一些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三四百个工位就有四五十个工位要用到机器视觉相关产品。
东莞市长安镇奥普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视觉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机器视觉光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整套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及服务,目前是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样在东莞,像OPT这样的机器视觉高新技术企业也越来越多并不断发展,机器视觉行业将跟东莞“机器人”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此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带动机器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出现。机器人第三方服务机构是发展机器人产业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融资担保、设备租赁等第三方服务,加速培育一批机器人应用综合服务的新型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生产制造、设备改造、机器安装、投资融资到财政补贴申请的一系列配套服务。未来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诸如像东莞万江北大众智机器人产业园这样的机器人第三方新型服务平台也会越来越多。
2.现实挑战
(1)融资渠道较窄,泡沫企业浮现
当今“机器换人”一片叫好,不仅仅是东莞,各地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热情都很高。但面上的繁花似锦,掩盖不了内在的一些问题。
内部融资是中小型机器人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随着机器人企业发展需求的增加,资金成为机器人企业发展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缺陷,很难获得直接融资,得不到充足的银行贷款支持,致使机器化生产出现困难。
与国内许多行业一样,机器人企业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质量的提高。不少与自动化有关的企业打着“机器人”的名义,对外宣称从事机器自动化生产,实际上还是传统的低端产业。一些企业也会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招牌去“忽悠”政府寻求扶持,提供土地、提供金融服务、提供补贴,“机器换人”的热潮下及时遏止“高端产业低端化”的泡沫现象至关重要。
(2)核心技术空心,遭遇发展瓶颈
东莞的机器人企业基本靠进口,多为引进欧日企业的机器设备,智能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据了解,东莞市在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15亿元产值中,系统集成环节占65.5%,本体研发应用占30.9%,而核心零部件研发环节仅占3.6%。在一台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一般占一半以上,而“教”机器人做动作的系统集成占据成本小头。东莞的产业链产值结构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形成“倒挂”,工业机器人的大部分利润,最终流入企业所代理的外企腰包。
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而国内不少相关企业却处在“三低”甚至“三无”阶段。在没有掌握芯片、软件、控制系统等科技基础下,企业只能赚外壳和组装这种简单技术含量少的微薄利润,“做的只是机器,而不是机器人”。
总体上看,东莞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仍是转型的瓶颈、发展的短板。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够规范,科技创新的体制不适应,限制着创新活力的激发,制约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制约着技术与经济的有效对接。
(3)创新人员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机器换人”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用工交替的现象,流入了专业的新技术工人,被淘汰的是可重复工种的普通工人,这一现象衍生出一大问题,传统的普通工人将何去何从?机器替换的工人大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普通工作,但有相当部分低文化素质职工难以转型,这不仅仅是企业与政府面临的难题,也波及整个社会。
一方面,传统制造业自动化升级面临劳动力结构改变;另一方面,在高技术领域方面当前能够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调试的工程师太稀缺。松庆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黄惠权先生表示:东莞的条件好,各方面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只要工程师能够设计出核心的方案,在东莞所有的东西就能够配套起来。不仅仅是工程师,未来的机器人企业也需要能够操控机器的人才,在某种意义上不啻于一种新的“用工荒”。
很多东莞中小型“机器换人”企业由于资金不够雄厚,为保自身的存活,给予職工的工资自然不会太高,这是创新人员离职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正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发展,创新人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需付出大量脑力劳动;但是,其产出提升幅度不大,创新人员与同事及同行业人员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薪酬问题最容易引发其对工作的不满意,从而选择离职。
(4)行业标准不明,缺乏标杆企业
东莞无疑是国内的制造业龙头,工业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东莞要想转型应形成行业拉动效应。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的生产的李群自动化公司的谭总监说,“与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竞争,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还得培植几家标杆企业,这样我们的民族机器人产业才有国际竞争力,‘机器换人计划和工业智能化才能推广普及”。
衡量全链条式的机器化标杆企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标准化。一个行业,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先进的标准,就没有先进的制造业,更无法实现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转变。
三、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机器换人”战略的发展路径
1.加强信用建设,全力培植高端产业
在东莞产业升级视域下,政府加大了扶持机器人企业的力度,但是要彻底解决融资难题,只有政策的扶持显然不足。政策只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如果机器人企业的信用环境得不到改善、信用不对称问题得不到解决,金融机构推出再多的融资产品也解决不了这一困境。所以机器人企业必须加强信用建设,实现信用信息对称化,从而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严格的把关审核是确认资助必不可少的前提,资助审核环节过于烦琐,中小型机器人企业则没有更多的人力、精力去处理审核事宜。若想要将智能转型涉及更多的中小型“机器换人”企业,资助的审核环节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创造一个高门槛同时又宽领域的企业大环境,让真正的智能企业能享受更多的扶持政策,将虚伪的挂名企业止步于这一重要的领域。
2.提高科技创新力,将产学研有机结合
当前,东莞积极响应加快攻克“机器环绕”企业关键技术的项目启动,重点突破智能测控、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难关,初步规划出一整套产业模式;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者,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物流供应链、产品营销等环节的机器化程度,旨在以机器人生产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根据“工业4.0”战略实施,借鉴德国通过产学研多方力量推动智能制造生产的经验,东莞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提供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使得企业能够融合多方产学研机构的资源,形成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及产业研发联盟;另一方面,需要高校的积极响应,推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定制型高校培训班与孵化器,使高校人才更加能够适应智造企业,促进生产、学习、研究真正地融为一体。
3.营造企业文化,重构促进转型
东莞机器人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重视创新人员的价值观,减轻工作上的精神压力,重视人文关怀建设,与员工建立非正式的情感联系;营造“自由、民主、公正、开放”的文化氛围,建立和谐共处、和睦共赢的工作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给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机器人企业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如何快速发展,而在职工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就会加重企业的“用工荒”。有效沟通不仅可以避免矛盾,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定期与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对出现问题的企业员工要及时给予帮助;定期搜集员工建议,让员工们匿名填写,这样员工可以表达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积极采纳员工的正确意见。
在面对新一轮“用工荒”的挑战中,重组用工结构意味着企业的更新换代,从而推动了“机器换人”战略的发展,若处理得当,则能加快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4.实行行业标准,建设“全链条”生态环境
标准先行是“工業4.0”战略的突出特点。东莞在推进信息化与标准化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应扩大“机器换人”标准的应用范围,使行业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也应高度重视其制定的行业标准化在现实中的具体可操作性。发挥行业标准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让人才也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业标准进行培训与筛选,将人才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信息化管理,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在向未来产业竞争中占领优势。
建设“全链条”生态环境,通过建立“机器换人”设计平台、“机器换人”应用推广中心、“机器换人”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等各类示范平台来搭建全行业连接的桥梁;选择典型行业和镇区,形成行业性和地域性示范效应;通过东莞“机器换人”企业的布局,以点带面,形成具有高端技术产业优势的研究机构、高校、生产企业、应用企业组成的机器人网络平台;东莞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也应搭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高效整合资源、拥有核心技术。
四、结语
置身于转型升级新时代,东莞这座“世界制造之城”有迷茫与彷徨,但正如东莞的城市口号“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可以看出这座城市不甘人后的决心与勇气,积极吸引本土企业参与“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吸引资金雄厚的机器人企业来东莞扎根,引进机器人核心技术队伍,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笔者相信东莞政府、东莞企业,以及东莞富有创造活力的年轻人,都在转型之路上不断奋进,迈出坚实的步伐。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篇3
机器换人这是一个大工程。在中国制造看来这个工程已经势在必行,劳动力的缺乏让机器人市场充满商机。就浙江而言,计划5年投资5000亿元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如此大手笔加上这阵势,机器人的时代或许真的不再是专家口中随便说说的“元年”和“指数暴涨”了。
从年初开始企业就开始抱怨招工难,招到工人又留不住,企业面对“招工”一筹莫展,无奈之下智能选择机器代人的方式维持生计。“近期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机器换人的现象,多数是在用工压力下采取的应对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郑东亮所长说。机器人换人对于企业来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招工难成了年年例牌,原来一千五六的普工工资现在涨到三四千,仓库搬运工每天搬运100吨-150吨,包装岗位也要搬运四五十吨,工资开到8000多都鲜有年轻人愿意做。”环球石材公司高管表示,“人口红利结束”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夹击,企业减员增效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
“机器换人”工程存在五大难题
调研显示,目前机器换人存在着五大难题,一是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认识不够深入;二是资金和人才成为制约企业“机器换人”的两大主因;三是已引进设备的使用率有待提高;四是缺乏专业化服务机构;五是某些关键共性技术亟需攻克。
机器换人中造成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这中状况会一直持续,尤其是在制造业中。富士康在2010年就已经减少招工,大量的投入工业机器人。在东莞政府鼓励“招工难”的企业“机器换人”但是这一现象也让很多担心,这种做法会不会影响就业。其实从长远角度来看,机器换人是制造转型升级最佳途径,但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工业机器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企业带来红利,但是传统的人工做工并不能被完全代替。
在我国,虽然媒体一直在宣传人口红利的下降,但是我国劳动力总量依旧很大,虽然供不应求但是还不至于到达媒体所宣传的招无人可用的地步。据数据显示,对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求人倍率(岗位需求/求职人数)今年一季度达到1.11,即111个岗位对应着100个求职者。机器换人要换的人就是这11人吗?显然这不可能。
此外,供求关系微波变化让劳动力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东部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浙江,广东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这些企业长期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来制造微薄的利润,企业本身的生存就相比其他产业要艰难。现如今成本以提高,利润再次压缩,工资都难以付出。这样的企业能招到人还了得。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为什么都是沿海地区招工不成,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劳动力意识到不用背井离乡在周边地区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加上沿海地区待遇也不怎么样。这也是造成招工难又一大因素。机器换人出现之后伴随着一个就业问题,技术的进步革新是不是就意味这未来技术性人才就失去了饭碗?那技术性的院校还有必要存在吗?金模网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表示,不需要过分夸大机器人换人的作用。在短期来看机器换人是满足了企业的用工荒,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这么豪爽的花重金购买机器人来作业。
“大规模的机器换人时代还远远没有开始。现在最多也就是在沿海经济技术已经成熟的企业中,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时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来增加企业竞争力。”罗百辉认为,相对一些比较经济实力较差或者并非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前者没有实力购置机器人,那么人工就会是最后选择;而或者对机器人的依赖较小,更多依靠头脑吃饭,这样笨拙的机器人暂时还无法到达这样的程度。
企业的老技术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宝贝”一样的存在,就算是机器换人也不可能换掉这部分人,拓野机器人技术专家认为,目前机器换人换掉了也只是部分可有可无的人。在这样的过度阶段,想不被机器人换掉就要通过自身学习,不成为可有可无的人,企业自然不会傻到用“无脑”机器换到一个“大脑”。
拓野机器人控制系统解读
随着中国“用工荒”的进一步上演,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用机器人来替代工人以应对这种局面,这也使得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各地纷纷结合自有优势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而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也在近两年迅速增长,在2013年的工业机器人购买量是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历史上首次超过了以技术的利用见长的日本。总部位于德国的行业组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指出,中国在2012年买入36560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幅高达60%。
去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目标,即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广主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工业制造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拓野机器人系统的结构由机器人的机构部分、传感器组、控制部分及信息处理部分组成。其中控制系统是机器人产业的一个核心环节,如何设计好一个机器控制系统是行业发展的关健。目前,拓野机器人控制系统将向着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
近几年,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都在开发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机器人控制器,如日本安川公司基于PC开发的具有开放式结构、网络功能的机器人控制器.我国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也已对这方面的研究立项。
机器人控制器研发现状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高,而价格则越来越便宜,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2美金的32位微处理器。高性价比的微处理器为机器人控制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机器人控制器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计算与存储能力,目前机器人控制器多采用计算能力较强的ARM系列、DSP系列、POWERPC系列、Intel系列等芯片组成。此外,由于已有的通用芯片在功能和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某些机器人系统在价格、性能、集成度和接口等方面的要求,这就产生了机器人系统对SoC(SystemonChip)技术的需求,将特定的处理器与所需要的接口集成在一起,可简化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缩小系统尺寸,并降低成本。例如,Actel公司将NEOS或ARM7的处理器内核集成在其FPGA产品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SoC系统。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器方面,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并有成熟的产品,如美国DELTATAU公司、日本朋立株式会社等。其运动控制器以DSP技术为核心,采用基于PC的开放式结构。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用于机器人系统中的伺服通信总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根据系统需求,把常用的一些总线,如以太网、CAN、1394、SERCOS、USB、RS-485等用于机器人系统中。当前大部分通信控制总线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基于RS-485和线驱动技术的串行总线技术和基于实时工业以太网的高速串行总线技术。
在控制器体系结构方面,其研究重点是功能划分和功能之间信息交换的规范。在开放式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方面,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基于硬件层次划分的结构,该类型结构比较简单,在日本,体系结构以硬件为基础来划分,如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将其生产的PA210可携带式通用智能臂式机器人的结构划分为五层结构;另一种是基于功能划分的结构,它将软硬件一同考虑,其是机器人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在机器人软件开发环境方面,一般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开发环境和独立的机器人编程语言,如日本Motoman公司、德国KUKA公司、美国的Adept公司、瑞典的ABB公司等。很多大学在机器人开发环境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开放源码,可在部分机器人硬件结构下进行集成和控制操作,目前已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许多相关实验。
从机器人产业发展来看,对机器人软件开发环境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来自机器人最终用户,他们不仅使用机器人,而且希望能够通过编程的方式赋予机器人更多的功能,这种编程往往是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的,如乐高MindStormsNXT的图形化编程环境和微软RoboticsStudio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
浙江机器换人 政策 篇4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机器换人”战略部署,根据我委《关于2014年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作的意见》(浙经信投资〔2014〕78号),经研究,决定组织申报“机器换人”百项示范工程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围绕部分环节“机器换人”、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机联网、厂联网等五种形式,选择有行业或区域代表性,有明显成效和示范推广价值的项目上报。
二、申报材料和程序
请企业填写《2014年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申报表》(附件1),各地经信委(局)汇总填报《2014年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汇总表》(附件2),于2014年4月25日前行文上报我委,同时将附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各地项目申报应优先考虑列入省“双千工程”项目,其中工业强县申报20项,其它县(市、区)申报10项。
三、其它事项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篇5
近日,浙江宁波市农机总站组织召开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推进部署会,宁波各区县(市)农机(农林)局(站)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就“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筹划及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宁波市农机总站农机化管理处丁华处长主持会议并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部署,李季炜副站长做动员,葛建平站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决策部署的重要载体,也是市“十三五”农机化工作重点。为推动创建工作,去年市农机总站组织各区县(市)开展调研摸底和积极申报,宁波市共有3个区县(市)、19个乡镇(园区)和53个基地被省农业厅列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单位,这些单位将承担着在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发展重要使命。20,宁波市计划创建3个示范县、9个示范乡镇和25个示范基地。
会议指出,全市农机系统要以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为抓手,抓示范、优结构,壮组织、强服务,保安全、创平安,做好引领、服务、提升三篇文章。会议强调,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任务繁重,全市农机系统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拉高标杆,找准方位,保持翻篇归零的心态、积极有为的姿态、克难攻坚的状态,站在实处、谋在实处、干在实处,通过扎实开展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推动农机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机器换人时代下的设备管理实践 篇6
产品依靠人和机器加工而成,智能制造加快了机器换人的速度,这对设备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设备除了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之外,还要确保使用安全,这样才能实现设备投资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公司设备管理尤显重要,一、完善设备管理的控制程序 设备使用部门提出要求建议,设备管理部门对收到的建议进行汇总和可行性分析,综合评价供决策参考。设备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设备的各种技术指标的计算,评估并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市场,并将技术分析的评估结果放到主要位置;至于使用寿命及费用评价原则也要列入参考。
设备的验收。发货前的装箱检验,到达地(或口岸)验收,入库检查验收:系依照合约和装箱单的开单检验验收及入库等作业程序检查,内容包括:到货设备型号规格附件是否与合约相符;零件外观是否锈蚀或损害;随机文件图样软件使用手册是否齐全等。安装后空运转试车验收,安装后负荷试车验收,安装后精度检查验收,设备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根据安装工程分阶段之检验记录,空运转试车负荷试车精度检验记录,参照相关安装品质标准及双方协约标准确认合格后,即可办理验收程序
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调试。所谓使用初期是指设备验收到稳定生产阶段的管理工作,此期间长短取决于设备的复杂程度一般而言为三个月到半年。主导单位应为设备管理部门。初期主要管理内容为:检查有否缺失:紧固不当:紧固件是否松脱,齿合不良:齿轮磨合部分是否震动异声,装配精度平衡不良与否,安装精度水平不良:由于基础不够稳固产生不正振动现象需予补强,环境的影响:例如温湿度的控制是否达到标准等。分析和排除故障,对检查出的缺点应及时排除重大问题必要时会同制造厂共同会堪,润滑管理,此一时期也是设备的磨合期所有基础保养应按规定要求执行如清洁加油润滑等,紧固件调整(注意松动),评价反馈(验收试运转记录),设备的综合评价:管理人员应针对设备的生产品质效率可靠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并完成评价报告。
二、规划设备保养的管理制度
设备保养划分:事后保养、预防保养、改良保养和预防保养。计划保养是以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可靠性、设备有效利用率以及经济性为总目标的维修保养技术和资源管理体系,全面生产保养,是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系统的预防保养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体制。
设备投入使用后的保养管理。一般而言设备的故障可分为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及耗损故障期三个阶段,当设备处于初始故障期时由于是安装后刚启用不久许多零配件尚处于磨合阶段故障时会发生必须采取检查记录调整和原因分析和必要的保养措施使设备性能达到稳定为止。当设备处于偶发故障期时保养应加强在润滑和紧固方面,当设备处于耗损故障期时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使用引起的机件磨损材料老化等此时应注重对设备修复性的保养及老旧零件更新等
三、设备使用部门实行自主保养 使用者进行常规的清洁,点检和润滑可以帮助阻止故障发生,每天的点检活动要成为每个操作者工作的一部分。因为这可以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必须一步步做到系统化。自主保养的基本范围可以区分成五种:一是设备的整理ˎ整顿ˎ清扫—延续5S活动进行,二是基本条件的整备—包括机械的清扫ˎ给油ˎ锁紧重点螺丝,三是目视管理—使判断更容易,使远处的管理近处化,四是点检—作业前点检ˎ作业中点检ˎ作业后点检,五是小修理—简单零件的换修ˎ小故障修护与排除 自主保养的推展方法,一是初期清扫,二是发生源及困难部位对策,三是制作自主保养暂定基准,四是总点检,五是自主点检,通过实施制造程序的性能ˎ操作调整法ˎ异常处置法的教育训练,培养精于制程的操作人员,以提高操作信赖度。把机械别的清扫点检暂行基准并入以制程ˎ区域为单位的定期点检,更换基准以避免点检的重复或遗漏,缩短点检时间。六是整理和整顿,确实实施自主保养,明定系统流程以确保品质水平及安全。改善制程转换之准备时间及半成品库存量。确立现场物流及备品ˎ工具ˎ半成品ˎ成品数据等之自主管理体制。七是自主保养的彻底化,配合公司目标推展活动,以求改善的定常化,从现场排除浪费,以推展降低成本活动。确实记录MTBF等保养记录,并加以分析,以求更进一步改善设备。
四、设备管理部门实行计划保养
1、计划保养的目的
计划保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设备的信赖性,另一方面,在于达成零故障及零不良的过程中,使保养人员的技术力提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计划保养最主要的活动内容大致可区分为:对应现场自主保养的活动,及早发现异常的活动,让故障不再发生的活动,缩短修理时间的活动,其他如图面管理ˎ润滑管理ˎ保养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活动
2、计划保养五步骤推行要点
1)保养情报的整理。其主要的目的有:零件寿命周期的推估,最适修理计划的订定依据,点检项目基准的设定依据,修理备品的库存基准,提供设备信赖性ˎ保养性设计的技术数据;2)计划保养的导入。重点设备的计划保养,重点设备选定,保养基准作成,保养方式决定,保养计划表作成,保养检讨会,月别保养计划表作成及实施;3)故障解析及改良保养。信赖性提升的研究,故障分析手法学习,再发防止(直行率提升),彻底分析及复原,保养暂定基准,弱点的改善,维持管理;4)计划保养的扩大。保养性提升的研究,保养的效率化,预备品管理,计划保养的扩大;5)计划保养质的提升。信赖性的极限维持,保养基准修订及标准化,预知保养,做到诊断、状态监视体制、目视管理和MP情报的反映,取得保养情报或新技术,应考虑可靠性ˎ保养性ˎ经济性ˎ操作性ˎ安全性等,以减少保养费用或劣化损失之活动;保养设备的三个目的:真正容易操作,易于保养和信赖度高。为使设备达成上述三项目的,应将设备相关数据整理ˎ回馈到设计部门,以改善新设备设计之弱点。设备保养(MP)设计时应包含:生命周期成本,保全预防、预防保全、自主保全、事后保全和改良保全。建立设备诊断体制的:一是培训诊断技术人员,二是建立诊断体制,做到设备选定、部位选定、周期选定、基准选定,编制简易诊断手册。
3、计划保养的内容
计划保养目的:提高设备信赖性,设备三率计算:OEEˎMTBFˎMTTR,(OEE:机台稼动率ˎ性能稼动率ˎ良品率),机台ABC的分类作业,备件管理系统。
五、安管部门督导设备安全生产
企业生产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设备事故”,设备事故的损失分类:按设备事故造成的财产分类,按案设备事故的责任分类,一是按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分类:一般设备事故--(损失金额—100—5000元,没有人员受伤住院)、重大设备事故—(损失金额5000元以上,有人员受伤住院)、特大设备事故—(损失金额10万元以上或有人员死亡),根据损失价值不同,各企业可根据安全部门的法规和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加以规定。二是按设备事故的责任分类:责任事故(人为事故)—凡属个人原因,致使设备损坏,生产停顿称之,如: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法规、擅离工作岗位、修理维护不良等原因,品质事故(非人为事故),因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更换配件或检修等原因造成设备事故,自然事故(非人为事故),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事故,以上只是一般原则,需经调查分析后确定损失价值ˎ原因和责任。
设备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一是现场资料收集→损坏部分详细记录ˎ拍照ˎ摄像,二是调查→组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查看现场,搜集操作记录和有关数据,调查当事人员,了解发生前后现场的实际情况,三是设备调查→拆卸损坏的设备,对发生事故部位的零件应保留损坏的原貌,对重要破坏零部件采取收集保护措施,以便日后进行失效分析,四是召开事故会议→调查人员(调查小组)根据实际情况ˎ各种分析意见和分析结果加以研究,得出正确结论并作成报告。五是事故善后,及时安排清理事故现场安排抢修,防止再次发生事故,做好安全措施。
安全是生产的奠基石,生产必须是零担心,消除困难的任务、脏和危险条件,事故是由不安全条件(观念)和不安全行为两者结合发生的,做到三方面,一是现场的组织和纪律(5S教养),二是安全的点检和修护,三是安全管理标准化,基本措施有,消除产品危害之因素,封闭或控制危害发生之来源,提供适当之防护设备,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实施工作教导与工作安全训练,彻底要求遵循安全规定。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推荐阅读:
东莞企业07-26
东莞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08-21
东莞环保公司为一流企业做一流环保工程06-21
东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报告07-31
东莞畜禽养殖状况调查05-12
东莞市2009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考试试题和答案05-17
2024年度上半年东莞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情况报告09-10
东莞扫黄08-23
东莞轨道交通09-22
东莞积分入学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