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共8篇)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篇1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卫生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在2007年4月基本完成试点第一阶段工作任务,通过卫生部初期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试点第二阶段工作要求,加强了职业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组织开展了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进一步推进了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底,平罗县563家各类厂矿企业中,共有212家从事生产经营冶金、煤炭开采加工、化工(化肥、双氰铵、制碱)、建材、造纸等职业危害因素企业,其中冶金61家、煤炭开采加工144家、化工7家。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碳黑、水泥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物理因素(高温、噪声等)。全县共有71家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动向卫生监督部门申报备案登记并建立了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全县直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为6854人,其中接触粉尘为5760人、化学毒物989人、物理因素105人。目前我县胸片X线拍片筛检确认可疑尘肺患者,共计11例,经区疾控中心职业病诊断小组进一步检查确诊,经检查确诊有9名为尘肺职业病患者,其中Ι期尘肺3名,Ⅱ期尘肺5名,Ⅱ期尘肺+肺结核1名。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西部近郊,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个乡,总人口61.9万人,县城经济已初步形成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制鞋三大支柱产业。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0.5亿元,工业总产值200.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19元,辖区内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县城于2004年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县城,2005年我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西部鞋都”称号。
我县主要工业企业有:机械加工、制鞋、建材、纺织、彩印、煤矿、家俱业等,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粉尘、铬及其化合物、高温、噪声等。涉及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1000余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30000余人,其中制鞋及其配套企业800余家,接触苯及其化合物的劳动者20000余人;涉及粉尘危害的企业100多家,接尘工人约4000人;机械加工及其他企业100余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1000余人。
二、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机构及工作分工
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田炜宁副县长为组长、卫生局局长张国瑛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我县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审议确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实施,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落实有关试点工作的保障措施。下设项目办公室,由卫生局局长张国瑛任主任,卫生局副局长刘永红、卫生监督所所长张惠琴担任副主任,具体负责执行及处理试点日常运作的一般事务。
组织机构建设
2010年10月湖南长沙全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会议后,我县随即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财政局、劳动社会保障局、安监局、经委、总工会、鞋办、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县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璧山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疾控中心。当年12月分别召开了领导小组成员会,卫生系统防疫医生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会,启动了试点工作。
(二)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
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卫生部、卫生厅的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县政府于7月12日下发了《平罗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我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进度安排均作了详细的说明,明确通过落实企业防治主体责任制和建立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广泛 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建立健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架构及落实相应保障等措施,结合各部门的职能特点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试点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在两年时间内提高我县中、小企业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7月29日召开了平罗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启动会议。由试点工作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各镇(街)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会,会议要求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互相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会上,田炜宁副县长还代表县人民政府与宁夏大地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宁夏三喜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代表签订了平罗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目标责任书。
2007年2月14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璧山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具体工作职责,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试点工作。
(三)、建立健全部门职能分工及协调机制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由13个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其卫生局负责领导、统筹和协调试点工作并建立部门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及试点工作需要,提出并配合各有关部门落实各项保障措施、领导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具体服务工作;县安监局、总工会负责协同卫生部门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负责职业病工伤保险和劳动仲裁、财政局负责落实经费保障;发改局、工业与商务局负责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工业园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管委会负 3 责督促辖区内企业配合卫生部门开展试点工作;文化旅游与广播电视局负责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
(三)建立协调机制
早在试点工作开展之前的2005年4月,县卫生局就与企业发展局、安监局联合行文建立了接尘工人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联合监管机制;2006年3月,与县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行文,将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作为参加工伤保险的前提条件;2007年3月,又争取到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支持,将皮鞋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
试点工作之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即印发了《关于建立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的通知》(璧职卫领[2007]1号),建立了部门协作机制和议事联系制度。
最近,县政府领导已召集卫生、建设、规划、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决定由县政府行文,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纳入相关部门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
(四)积极筹措试点工作经费
经费保障是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我县试点工作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卫生部、区卫生厅下拔的专项经费和县政府的配套专项经费。区卫生厅下拔的经费方面,卫生厅已下拨到位前期工作经费5万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正在积极与县财政局沟通联系,争取县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四)政策措施和经费保障
从2005年起,县委、县府即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对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的内容。2007年,县级财政落实了试点项目工作经费20万元;今年,县财政又预算安排工作经费20万元,并安排了县疾控中心开展职业卫生服务所必须的设备购置经费。
三、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能力建设
县卫生监督所现设有职业卫生监督科,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 人负责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现有独立办公场所面 积804平方米,办公车辆三台。针对办公场所面积不足1200平方米的问题,我们将积极向自治区卫生厅、发改委争取国家投资立项建设,早日解决卫生监督所因办公用房面积不足,影响和制约我县卫生监督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设有职业病防治科和检验科,其中职业病防治科在编职工6人,检验科8人,两个科室负责开展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已对县内部分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具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样品采集和现场检测设备的基本仪器,如粉尘采样器、大气采样器、噪音计等,实验室内具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正积极配置职业健康监护所需的如高千伏X光机、听力测定仪等设备,县疾控中心已通过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检验检测机构认定,并通过区卫生厅评审,具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资质。但由于经费不足,存在仪器数量不足、部分仪器陈旧需更新换代等问题。
我县13个乡镇卫生院均设有卫生监督科,均要求配备了两名专(兼)职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各卫生院在辖区每个村设立职业卫生服务哨点,人员由卫生院村级防保员兼职。乡、村级职业卫生工作人员主要协助县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按要求上报报表信息及流入、流出劳动人员信息。针对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暂未达到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需要的情况,举办一期全县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班,并邀请区卫生监督所职业卫生科专家到我县现场授课。通过培训,促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卫生工作人员熟悉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 和规范性文件,具有职业病危害防治及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能力。
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分别成立了职业卫生科和职业卫生监督科,各配专业人员5名。2007年1月20日,县卫生局《关于在卫生单位内设立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通知》(璧卫发[2007]10号),决定在全县13个街道、镇乡卫生院设立职业卫生科,并确定了2~3名专兼职人员从事职业卫生服务工作。
近年,县疾控中心加强了能力建设,于2005年1月通过了重庆市卫生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取得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放射防护检查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的资质。针对卫生部初期评估中指出的设备不足问题,县疾控中心将纯音听力测试仪、粉尘采样仪、信频程声级计、CO、CO2、CHO分析仪等检测设备采购纳入近期计划并报到县采购中心。
(二)职业卫生人员培训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于2010年8月26日下午,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及具体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参加的较大规模集中培训1次。培训班专门邀请到自治区卫生监督所多年从事职业病防治监督工作的专家、副所长李永宁亲临现场授课。会上重点培训了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管理与评价,讲解了《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等内容,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各医疗卫生单位分管领导、村级服务哨点工作人员和全县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12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又专门组织对参训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进行了现场测试考核,通过培训使全县120多名参与基本职业卫生试点工作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全部掌握了基本的工作知识和技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于2006年12月、2007年10月、2008年2月2日开展较大规模集中培训3次,其中2008年2月培训会邀请到市级职业病防治专家授课,会上培训了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管理与评价,讲解了《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等内容,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领导小组成员、6 街道、镇乡分管领导、社事办主任以及医疗单位分管领导和全县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120人参加了培训。
2007年12月7日,重庆市卫生局和璧山县人民政府在我县联合举办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各街道、镇乡分管工业的领导、企业负责人代表250多人到会,重庆市职业病防治专家在会上讲授了职业病防治知识,7名市级先进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提升了我县职业防治工作水平。
(三)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县卫生监督所在工业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园区50多家企业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初步分析表明,我县目前主要存在企业职业卫生防治经费投入少或不投入、多数企业没有配备专(兼)职从事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人员、企业和乡村医疗机构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知识了解少、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数量和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劳动工人数量本底不清等问题。
2007年10月18日,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普查工作的通知》(璧山府办发[2007]177号),并召开了调查培训会议,组织各街道、镇乡政府开展工业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截止目前已收回《璧山县工业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785份,完成应调查企业总数的70%。
2008年2月,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的机会,由县政府办行文,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街道、镇乡开展了流动劳动力职业卫生情况调查。项目办印发出《璧山县外出务工人员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务工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各10万份,由村社干部逐户送到群众手中,并开展调查,目前已收回调查表10312份,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四)职业卫生服务和监督工作
1.宣传形式多样,营造良好氛围
以“防治职业病造福劳动者”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周活动。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期间,我所专 门抽调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深入到全县存在粉尘与高毒物品的重点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共发放宣传材料400余分、《职业病防治法》单行本100余本。4月30日,我所积极会同县工会、人劳等部门到县城“七一”广场采取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和现场接受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周活动期间共设宣传咨询点2个,出动车辆15台次,出动人员75人次,悬挂横标3幅,发放宣传画1000份、资料2500余份,宣传册1000余份、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企业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加强了企业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为我县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宣传教育
一是针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务工人员等不同对象,先后印发《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20多万份,向相关人员反复宣传;二是在每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都邀请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开展了街头宣传活动,并在县内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三是派出专业人员到企业上门宣传、培训和指导;四是由乡镇政府负责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培训,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五是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性宣传教育;六是县法建办已计划将《职业病防治法》纳入2008年全县干部职工普法考试的内容。
2.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一是在全县212家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中开展了为期近十个月的粉尘与高毒高毒物品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涉及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的企业共有38家(12家已停产),通过检查发现有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职业作业工人建立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的仅有6家企业,有22家企业在2009-2010年对在岗工 人开展了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检查的 38个企业都不同程度的配备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设备的有1家企业并制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8家企业均未对离岗职工进行离岗职业性健康检查。二是积极配合市卫生监督所对我县境内一家涉铅企业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先后深入企业监督检查7次。在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职业卫生防治措施的同时,监督企业对一线接触有害铅作业的78名工人进行了健康监护体检,并指导其建立了规范的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及配备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三是对职业技术服务机构(县疾控中心)和取得职业健康监护体检资质的县中医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督促他们严格按照资质许可范围为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提供规范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一是组织开展职业检查,2007年检查8439人,2008年1~3月已查4150人;二是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2007年开展三苯监测812个点;三是指导部分用人单位落实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建立和完善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四是督促用人单位多数落实了作业场所公示栏和警示标识;五是要求用人单位在签定劳动用工合同时将职业危害因素写明。
3.职业卫生监督
近年来,我县职业卫生监督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对规模较大企业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的监督频率达2次以上,对在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其整改,2007年共计下达监督意见书663份。对部份整改不落实或出现新发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分别不同情况给予了卫生行政处罚,2007年处罚16起。
四、问题及建议(一)存在的问题
1.社会各层面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统一,重视程度还不够高,重经济发展,轻职业病防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职业卫生服务和监督执法环境还有待改善。
2.部分企业负责人对职业病防治法制意识不强,缺乏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意识。
3.多数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农民工、季节工文化素质差,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4.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监督机构人员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严重不适应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
5.职业卫生长效机制不健全,源头治理力度不大,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多数落不到实处。
6.职业卫生机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二)建议
1.建议国家、省级建立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项目专家组,加强对基层试点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力度。
2.建议国家卫生部制定职业卫生技术人才培训规划,一是把职业卫生作为预防、临床、社区医学等相关院系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二是对现有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基层人员进行系统知识培训,尽快提高其职业卫生服务及管理水平。
3.争取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始,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层层纳入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重点考核,对造成严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4.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职业病防治法》执法监督机制,对不执行法律规定的地方政府进行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
5.加大试点工作资金支持力度,为试点地区、尤其是西部试点县(市、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机构配备和补充必要仪器及设备,并对试点工作给予经费补助。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篇2
国家卫生部于2006年8月确定深圳市宝安区作为全国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的19个试点县、区之一,要求用3年时间开展BOHS试点工作,用5年时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目标是探索出适合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区域有效开展BOHS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保护劳务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这对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许多难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指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和监测合格率,是评价职业病危害状况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重要规划指标之一[3]。既然实施BOHS试点的目标是探索出有效开展BOHS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那么,深圳市宝安区在过去3年BOHS试点工作中,探索出的职业卫生运行机制和工作新模式的实施对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影响,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深圳市在实施BOHS后,尤其是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水平是否有明显的改善?都需要一些实证数据的支持。为此,本文对深圳市实施BOHS试点工作前后,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变化进行实证对比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5—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某辖区内工作场所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的中小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信息资料的收集:
采用“深圳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登记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获得研究辖区中小企业的职业危害基本情况的本底资料。
1.2.2 研究指标的选择:
选择该辖区常见的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铅及其化合物、粉尘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物质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1];以有害物质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或强度的国家标准限值作为检测合格的判断标准[4];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和监测合格率作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评估指标[4]。
1.2.3研究数据的采集: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仪和噪声测定仪等仪器设备,采用有害物质样品采集、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企业工作场所中常见职业病有害因素进行调查、识别和监测,获得实施BOHS试点工作前后(2005—2011年)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原始数据。
1.2.4 数据分析:
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pi data 3.1设计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1.2.5 结果分析:
找出深圳实施BOHS试点工作前后中小企业职业危害控制情况、特点和变化趋势,为企业和职业卫生工作制订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为评估深圳实施BOHS试点工作对控制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影响和对控制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近期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项目研究的辖区内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的并已登记在案的中小企业,2006年年底调查统计的数据是489个,2009年年底是896个。但是实际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的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动态变化的数据。由于2005—2011年经济危机的起伏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每年会有倒闭或产生,所以2007年以后,基本上是发现一个监测一个。如果以上述2次的统计数据作为基数计算该辖区的年监测覆盖率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此,我们将每年监测企业数(合格率)和监测点数(合格率)作为研究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中小企业行业分布以电子、机械、塑胶、印刷和钟表等为主;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铅及其化合物、粉尘和噪声等。
2.2 深圳市宝安区2005—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数(监测点数)比较
深圳市宝安区2005—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显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数和监测点均逐年增加;监测企业数从2005年的182个增加到2011年的1 448个;监测点从2005年的891个增加到2011年的6 071个,见表1。
2.3 深圳市宝安区2005—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比较
监测结果显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均逐年增加;监测企业合格率从2005年的48.4%增加到2011年的71.5%;监测点合格率从2005年的59.5%增加到2011年的78.6%,见表2。
2.4 实施BOHS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比较
实施BOHS前(2005—2006年)和实施BOHS阶段(2007—2009年)对比:监测企业合格率从54.6%增加到68.5%,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监测点合格率从60.8%增加到76.0%,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BOHS前(2005—2006年)和实施BOHS后(2010—2011年)对比:监测企业合格率从54.6%增加到71.4%,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监测点合格率从60.8%增加到77.8%,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BOHS阶段(2007—2009年)和实施BOHS后(2010—2011年)对比:监测企业合格率从68.5%增加到71.4%,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监测点合格率从76.0%增加到77.8%,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实施BOHS试点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BOHS就是要扩大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使最需要职业卫生服务的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职业卫生服务。企业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就是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其中一个主要任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率和合格率是评估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与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职业病的发生率有直接的关系[3]。
本研究通过深圳市宝安区2005—2011年对中小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2005—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数和监测点数均逐年增加;监测企业数从2005年的182个增加到2011年的1 448个,增加了7.95倍;监测点数从2005年的891个增加到2011年的6 071个,增加了6.81倍。结果表明:通过实施BOHS试点工作,本辖区的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得以大力加强,扩大了职业卫生的覆盖面,为下一步的职业卫生管理和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强度是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生的关键性措施,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是评价其职业病危害状况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标。监测结果显示,2005—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均逐年增加;监测企业合格率从2005年的48.4%增加到2011年的71.5%;监测点合格率从2005年的59.5%增加到2011年的78.6%。结果表明,通过实施BOHS试点工作,本辖区的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逐年得以改善。
通过实施BOHS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比较显示,实施BOHS后和实施BOHS阶段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均较实施BOHS前有显著增加。结果表明,通过实施BOHS试点工作,对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有明显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BOHS,深圳市宝安区辖区的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得以加强,扩大了职业卫生的覆盖面;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逐年得以改善;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本研究数据为评估深圳市在BOHS试点工作中探索出的职业卫生工作新模式,对控制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明显改善和对控制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近期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深圳市的职业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多,职业病危害检测合格率、职业卫生服务覆盖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卫生服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实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前后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订职业病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估深圳市实施BOHS对控制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近期效果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深圳市某辖区中小企业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数/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数/监测点合格率均逐年增加,监测企业合格率从2005年的48.4%增加到2011年的71.5%,监测点合格率从2005年的59.5%增加到2011年的78.6%。结论 实施BOHS后和实施BOHS阶段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均较实施BOHS前有显著增加。
关键词: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中小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参考文献
[1]吴礼康,彭巨成,陈文胜.宝安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探索[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4):2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2006-07-14.
[3]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2009-05- 24.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篇3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欠缺、人员素质过低、结构不够合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从调研结果来看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欠缺、人才素质过低, 难以满足现在公共服务工作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配套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到位, 存在资金沉淀和挪用现象
经费补助没有全部、及时到位, 服务机构只能用医疗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展开工作, 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同时,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被延迟拨付。还有就是,由于一些地方官员思想存在问题, 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用作其他项目。
3.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
由于部分地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管理系统的缺失,所以不同地区服务利用不均等。由于我国既有城市又有乡村,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且农村公共服务地广人稀、健康意识较弱等,造成城乡居民服务利用不均等
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的对策
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国家或地方积极培养人才,对人才实施鼓励政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在录用人员是实施聘用制,坚持择优录取,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地区交流管理经验,加强学习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关于公共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当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筹资和投入体制;其次,当地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对资金的监管,同时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以减少资金流失,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最后,服务机构要积极得申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和当地政府相应经费及时全部到位,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了经费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会更加顺畅。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群众受益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与经费补助政策,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保障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根据目前实施情况分析,定期的考核、监督工作已经形成制度, 将岗位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缩小地区差异, 形成重点倾斜
项目经费应尽量倾斜到重点保障地区,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变化合理地确定重点项目, 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合理选择资金投入的重点地区, 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众倾斜。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密集,可以根据服务人群大小对村卫生室的经费补助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中,随着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的改革,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乡村医生主要收入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为了使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壮大,多数地区将服务工作倾斜到了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提高其补助等政策。
3.及时调整经费标准,保障项目质量
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顺利推进的关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公共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经费的需要,而国家或地区投入的经费难以满足部分地区的服务需要。
结语
为了提高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政府应该确保经费及时全额投入并加强管理,服务机构应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篇4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残疾,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作用,落实急、慢病分治,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要求, 结合“十二五”时期卫生部有关工作重点和安排,2011年卫生部将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为指导各试点地区做好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意见》“优化布局和结构、分层分级、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区域康复医疗资源,加强与区域内护理院、老年病院和慢性病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能力,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二、试点目标
通过试点形成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为全面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试点原则
(一)政府主导,卫生牵头,部门配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等措施,调整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建立患者在不同层级康复医疗机构和其他延续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流动机制,总体设计、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试点的组织、准备工作,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沟通,逐步完善配套政策,为试点营造良好环境。
(二)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宏观调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同时,同步安排和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对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做出规划,使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富有效率,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医疗服务。
(三)以地市为单位,整合区域康复医疗资源。本次试点工作以地市级为单位。试点城市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新建、调整、优化现有资源,加强与残联、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统筹规划辖区内各类康复医疗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举办的康复医疗机构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健康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明确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功能定位。鼓励按照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原则进行设置规划,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辖区内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介入,与相关临床科室充分融合,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康复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主要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的康复、护理服务,贴近社会和家庭,并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与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相结合。
(二)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康复医院。在调整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鼓励试点地区制订政策措施指导康复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给康复医院和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疗机构留出空间。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特别是企事业办医院)有计划、按步骤整体转型为康复医院或以康复科为主的综合医院,兼顾其他一般性疾病的诊疗、处置和急诊急救功能,保证患者安全。鼓励大型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带动康复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
(三)逐步建立通畅的康复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延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分层级、分阶段康复。试点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转诊规范和流程,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逐步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积极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部门沟通,逐步探索建立分类保障制度,借助不同的支付比例,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康复医疗服务的供给和利用,从制度上规范双向转诊,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康复患者转诊、流动机制。
鼓励建立上下级(或区域内)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对口支援关系,帮助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困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四)提高康复医学专业的服务能力。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理念,逐步提高康复医学的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要逐步建立符合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本地区情况的培训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综合医院在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要求,康复医学科应当积极主动与临床相关科室合作,提高早期康复介入能力,细化专业分工,提升学科水平。其他临床学科应当树立早期康复意识,主动与康复医学科协作。制订和完善康复医学疾病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实现学科发展价值。
(五)创造良好的试点环境。试点地区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对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参与的积极性,争取患者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构。试点地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本省(区、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提出本地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力求有所突破。相关医疗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行目标化管理,定期评估总结。各试点省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卫生部。卫生部将结合各地试点工作方案,对各试点地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实行目标化管理。适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总结,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地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持续、有序推进。
(三)完善政府投入机制。试点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积极与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沟通,制订有利于康复医学发展的财政、价格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保证其基本建设、设备设施、人员工资、培训等工作经费和运行经费,确保“房屋、设备、人员、经费”四配套。逐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康复医疗服务项目。
六、试点地区选择和试点时间
(一)试点地区选择。卫生部选择在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4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工作。每个试点省至少选择2个城市作为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其中1个为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区),辖区内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省(区、市)应当将该城市作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城市。部分试点城市将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城市。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篇5
20xx年1月6日下午,在市疾控中心10楼会议室召开了20xx年第四次暨20xx年第一次工作例会。
20xx年1月xx日—18日在市中医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了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培训会。
20xx年1月19日指导中心及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和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一起到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个单位学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20xx年2月9日在疾控中心10楼会议室召开了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召开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研讨会。
20xx年2月13日在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楼会议室召开了20xx年第二次工作例会
20xx年2月22日市疾控中心12楼会议室召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培训。
20xx年3月19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会。
20xx年5月5日召开20xx年第三次指导中心工作例会。
20xx年5月8日在市老君乡卫生院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
二、督导
20xx年2月至4月对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20xx年第一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暨慢病防控工作督导和培训。
20xx年4月—6月开展我市20xx年第二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工作。
20xx年5月9日—6月20月对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半年考核。
三、绩效考核
1、半年考核
为更好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提升我市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服务能力,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组织各成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于20xx年5月9日—6月20月对全市47个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年绩效考核与督导。
四、信息管理
我市的信息管理采取的各项目实施单位汇总数据,报所辖片区,再由片区报给市指导中心,指导中心汇总后,由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卫生局公卫科审核后报成都市指导中心。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中来。
2、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3、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4、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5、各项目实施单位要进一步做好档案清理完善工作,正确使用表单,补充漏、缺项和逻辑性错误的档案,提高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6、及时上网更新变更的信息、录入随访记录和新增的健康档案资料,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资料一致。
7、居民健康档案要及时归档,按以下顺序:封面―个人基本信息―每年的健康体检表、辅检单、转诊单、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评估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慢性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知情同意书等等,按时间先后顺序归档。
8、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提高慢病患者发现率。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篇6
一、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我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力度,重点加强了正常人群健康档案的更新工作,特殊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和动态管理工作。辖区户籍人口数9072人,常住人口数6971人,至目前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6000人份,健康档案建档率86%,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4548份,健康档案使用率率63%。
(二)健康教育工作
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卫生院设立宣传栏2处,3家村卫生所设有宣传栏、黑板报6处,2017年卫生院更新宣传栏6期,12版次。针对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妇女儿童等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其中开展12次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学校开展4次健康讲座,开展主题健康咨询活动9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约4130余份,受益人次约4500人次。每天接诊时间定时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利用门诊就诊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
(三)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2017年,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继续落实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各项制度完善,计划免疫工作规范运行,冷链运转正常规范,记录完整,各类疫苗接种及时,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人数796人,已建立预防接种人数796人,建证率达100%;
各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在基础疫苗接种过程中同时还开展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在接种前还进行了疫苗接种前告知工作。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辖区内0-6岁儿童752人,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儿童数700人,儿童健康管理率93.09%;
辖区累计活产数165人,按要求接受访视的新生儿数152人,新生儿访视率92.12%。利用门诊预防接种日,通过体检对筛查出患有疾病、生长发育缓慢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及时给予了对症治疗和营养指导等措施,并加强了随访工作。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孕产妇保健服务,辖区活产数165人,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156人,早孕建册率94.55%;
产妇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152人,产后访视率92.12%。对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我院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动用村级行政力量宣传、动员,提高了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辖区65岁老年人797人,老年人体检人数620人,接受健康管理620人,健康管理率77.79%。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基本的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b超(肝胆脾胰)等。
(七)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
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
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一年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辖区内已管理高血压患者670人,按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健康管理的470人,规范管理率70.15%,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513人次,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76.57%。
(八)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4次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提供健康指导;
辖区内已管理糖尿病患者182人,按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健康管理的132人,规范管理率72.53%,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101人次,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55.49%。
(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对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对在家居住的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3人,按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33人,规范管理率100%。
(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服务
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疫情报告意识,完善疫情报告制度,落实传染病网络直报,至目前共登记传染病2例,网络报告传染病2例,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辖区内无传染病暴发流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强化疫情检测报告,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控制院内感染,完善发热门诊各项制度,同时启动预检分诊制度,认真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预检分诊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管理。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积极协助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和医疗场所等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发现的事件或线索次数48次,报告的事件和线索次数48次,信息报告率100%。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计划生育实地巡查次数48次。
(十二)中医药服务
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运用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的防治,向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797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396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49.69%;
辖区0-36个月儿童480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445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92.71%;
同时应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医药健教工作落到了实处。
(十三)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7年,辖区内经上级定点机构确诊并通知管理的肺结核患者人数2人,已管理肺结核患者2人,肺结核患者管理率100%。
(十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及时制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案、服务包、签约流程、组建签约服务团队。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5个。2017年度,辖区常住人口6971人,签约人口总数6028人(含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签约率86.47%;
其中重点人群2788人,签约的重点人群2285人,重点人群签约率81.96%;
辖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人,全部签约,签约率100%。
二、工作亮点
我院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镇政府以文件《关于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乡工作的通知》(永仙政【2017】35号文)下发到各村委会,动用村级行政力量宣传、动员,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活动,提高了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的积极性,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2万元用于开展公卫工作。
三、村卫生所主要任务及考核情况
2017年度,村卫生所主要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任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等13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村卫生所考核分上下半年考核,分别为6月份和12月份,村卫生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以《**县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为考核内容和依据;
现场重点考核各村卫生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内容。
(一)村级绩效考核结果
2017年度,参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的村卫生所3家,考核合格率为100%。
(二)主要成绩
2017年我院辖区内村卫生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整体情况良好,各项目标任务如期进行。
1、积极协助开展老年人保健,动员老年人参加一年一度健康体检。
2、协助卫生院及时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
3、积极协助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并利用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宣传栏宣传、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群众的健康意识正逐步增强。
4、村级妇幼保健台帐正逐步完善。
5、协助卫生院开展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协助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三)存在问题
检查中发现我辖区村卫生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还需进一步提高,存在如下问题:
1、各村卫生所各种资料缺项漏项较多,未及时整理归档。
2、健康教育质量不高。健康知识讲座存底资料不完整,个别存在佐证材料、图片不真实或内容不规范现象。
3、个别卫生所对传染病防治报告规范和报告卡填写不熟悉,传染病知识掌握不扎实。
4、慢性病患者管理随访不到位,随访记录表填写不规范。
5、0-6岁儿童与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基础资料不全,填写不完整,工作仅体现在上报方面,其他服务管理工作基本未开展。
6、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资料不完善,个别村卫生所对辖区重性精神病人未进行随访管理。
7、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不到位,相关存底资料不全。
8、中医药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9、个别村卫生所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重视,在上半年督导中存在的问题,仍未加以整改,还存在类似问题。
(四)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村卫生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发放的依据。对基本公共卫生考核结果合格的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发放相应的经费补助;
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负责人、扣罚一定数量的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等处理,并针对存在问题做好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扣除相关补助经费。
(五)工作要求
针对各村卫生所存在的问题,要求各村卫生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针对这次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抓紧抓实,确保各项目工作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提出以下要求:
1、严格按照考核标准的内容整理好资料,做好补缺补漏,完善资料归档。
2、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法》,加强对传染病特别是重大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3、认真做好慢性病等重点人群的随访和健康评估指导工作。
4、进一步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认识到健康教育项目对促进村民健康素养的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
5、认真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进一步完善村级妇幼保健管理资料的收集。
6、积极协助开展本村范围内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完善相关资料。
7、奖惩分明,严格兑现。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经费拨付挂钩,对整改不到位的,未能通过县级复核的将扣除部分经费。
8、各村卫生所要提高认识,做好整改工作,并进一步落实到位,确保公共卫生工作平稳、有序、健康运行。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我辖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人才缺乏,无专业公卫科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制约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特别是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中来。
(二)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县卫计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督促指导下,**卫生院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力争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县**卫生院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松岗街道2006—2008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和松岗所2006—2008年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2 方法
①数据来源于松岗所日常工作。②机构和能力建设按区、县级公共卫生单位标准进行,以满足开展职业病防治和BOHS试点工作的需要。③职业卫生检测: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④职业健康检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执行,采用国家统一印制的体检表。⑤宣传与培训模式:a)坚持“形式多样性、内容针对性、对象层次性”原则,采用培训班、现场宣传与咨询、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手册和用品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内容;宣传与培训对象划分为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务工、社康医护人员等不同层次;b)与松岗街道办政府、安监办等7部门联合,深入企业内部开展“劳务工面对面安全教育”活动;c)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合作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参与式培训”试点工作,采用国际先进的参与式培训方法与劳务工进行互动式培训。⑥监督管理模式:a)采用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将辖区分为3个片区,各片区责任到人,各网格相互联系及补充;b)根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与区卫生监督所与龙华卫生监督所协作,采取“120”分级管理模式,其中“1”为重点危害企业,“2”为一般危害企业,“0”为基本无毒无害企业;c)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并与服务相结合,在监督执法的同时指导用人单位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1.3 质量控制
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 01:2006),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通过省级评审),进行BOHS试点的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机构和能力建设
松岗所下设职业卫生科、预防保健门诊部等9个功能科室,其中职业卫生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11名);预防保健门诊部、检验科和质量监督组辅助职业卫生科共同开展职业卫生和BOHS试点工作。2004年通过广东省计量认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证,近3年通过2次检测项目计量认证扩项,至今已通过评审的服务项目达180项。BOHS试点开展后2年时间新引进16名职业卫生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投入600万元添置30余台仪器设备用于开展BOHS工作。目前,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有18人,从事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专业技术人员28人;并不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现有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用于BOHS的仪器设备共97台(均定期由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检定和校准),包括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能满足开展50余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类别职业健康检查的需求。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BOHS试点工作启动后,松岗街道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覆盖率逐年提高(表1);化学毒物、噪声及粉尘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和合格率逐年上升(表2)。
2.3 职业健康检查
由表3可见,职业健康检查人数(率)逐年上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检出能力也逐步增强,发现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2.4 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
近年来,各类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保持较高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表4)。
2.5 监督管理
2.5.1 网格化管理及“120”分级管理工作模式
采用网格化管理及“120”分级管理工作模式,制作了《职业卫生网格化管理责任图册》;近3年,重点危害企业监督率均达到100%,监督频率每家至少2次/年;一般危害企业监督率达80%以上,基本无毒无害企业监督率亦逐年上升(表5)。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5.2 专项整治
试点工作开始后,松岗所每年在辖区内开展一项或多项专项整治工作,包括三氯乙烯专项、有机溶剂专项等,同时建议使用高毒或致敏物品(如苯、三氯乙烯等)的企业停用或者改用低毒、无毒的替代品,降低职业危害风险(表6)。通过专项整治,大部分被列入整改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基本达到整改要求(表7)。
2.5.3 监督执法
松岗所逐年加大监督执法力度,2006—2008年共进行职业卫生监督2703家次,监督企业1425家,监督覆盖率为81.6%,警告并限期整改企业516家,对13家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整改不力的企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罚款总额达36.5万元人民币,在辖区产生强烈影响,推动了企业对职业危害防范的重视。
2.5.4 监督与服务相结合
松岗所在监督执法的同时,从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警示标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建立并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等方面免费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使职业病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表8)。
注:*按法律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整治合格标准。
注:()内数字为百分比(%)。
2.6 职业病发病情况
自BOHS试点工作启动至今,辖区内共确诊职业病12例,其中尘肺病病人9例,有机溶剂中毒3例;无死亡病例,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3 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开展BOHS试点工作,松岗街道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和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BOHS“广覆盖”的要求。另外,通过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工作场所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职业风险,为劳动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
松岗所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是:①政府支持,领导重视。自宝安区被列为BOHS试点单位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区及各街道均成立项目办,并将BOHS被列为2007年宝安区十大民心工程,给予政策和资金保障[3]。②加强职业卫生科建设。乘BOHS试点之东风,松岗所加强职业卫生科及相关科室技术队伍素质和“软”、“硬”件建设,在资质、人才、仪器设备等方面大下功夫,发展适宜技术,整合社会资源,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③积极探索BOHS工作模式。作为宝安区职业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体系”的骨干之一[4],松岗所职业卫生科平均每人承担着86家企业(53家有毒有害企业)、2.5万名工人(1824名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工作,专业人员少,服务对象多,工作任务艰巨。针对这一现状,采用网格化管理和“120”分类管理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有针对性的重点服务,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BOHS覆盖面;另外,积极摸索多种职业卫生宣传与培训模式,成本低、效益高,提高了劳务工自我防护和企业依法经营意识,营造了较好的职业病防治氛围。④倡导服务型执法。严格执法的同时,服务与执法结合,通过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工作以及免费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引导用人单位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带动其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督促用人单位妥善处理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和职业禁忌者,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松岗所在BOHS试点工作中,立足于基层,扎实工作,为探索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监督管理模式开拓了一条新路子,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职业卫生”总体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努力。
摘要:目的及时总结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为今后全面推广BOHS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深圳市松岗预防保健所(卫生监督所)BOHS试点开展工作数据,从机构和能力建设、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宣传与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结果①松岗预防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加强了职业卫生科建设,为有效开展BOHS试点工作创造条件;②近3年松岗街道工厂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均明显上升,2008年其覆盖率分别达91.4%和91.9%;③尝试多种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模式,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达98.8%;④积极探讨多种BOHS工作模式,采用网格化管理及“120”分级管理、专项整治以及执法与服务结合等监督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劳动环境。结论松岗街道BOHS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职业卫生,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文件.卫监督发(2006)272号.卫生部关于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2]唐国成,宾海华,陈夏明.深圳市松岗街道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状况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07,7(4)630-631.
[3]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局.BOHS的宝安实践.劳动保护,2008,(7):86-88.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必要性和问题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7-01
因为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的常驻居民大多为老人以及儿童,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比较大,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设备以及人才不充足,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相对较低[1]。
1.1 人力资源不充足,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量比较大,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但是现在农村医疗机构的人力不充足属于普遍情况。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该各有分工,例如传染病防治以及妇幼保健等等,由不同的人员加以管理,但是很多农村卫生院只存在一个防保科室,人力资源不足显而易见。现在很多农村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是由其他科室转行而来,大部分为临床科室和护理的工作人员,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员非常紧缺。很多卫生院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将医疗以及预防的职能包揽,但是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很强的公共卫生知识以及技能,又缺少足够的经验,因为工作人员自身的条件限制,很多人只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基本不能够积极的开展工作,这就造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跟不上现在发展的需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缺少以及素质较低普遍存在,想要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首先,要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其进行正规训练,了解公共卫生的概念和目的。
1.2 工作人员的服务积极性较低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比较,存在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需要时常的加班,还需要承担上级单位进行抽查以及督导的不断压力,有文献称,很多项目任务指标由于客观因素很难达成,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任务指标属于依照全国糖尿病的发病几率以及总人口数下达,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糖尿病的发病几率显著低于全国指标,所以针对糖尿病的筛查工作很难达成,针对0-6岁的儿童实施血红蛋白普查,65岁以上老人实施肾功能、心电图、肝功能、血脂、血分析、尿分析以及电解质检查等,在进行实际操作中因为工作人员的技术、工作人员的编制、经费、设备等条件有限,很难高校的达成服务目标[2]。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任务相对较多,但是工作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自从药品实施零差价之后,很多农村卫生院的收入降低,依靠财政拨款很难弥补缺口,所以,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偏低,大多数是依照职称进行发放工资,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工作性质不能够学习到老有所用的知识,但是临床工作只要通过学习以及经验的累积,就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在工作人员到达中老年之后,由于经验累积,可以吸引很多病源,在退休之后能够被医院返聘,使其收入增加,因此,比较之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
1.3 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较弱
现在农村卫生的环境相对比较差,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有很多不健康的风俗以及习惯,如:有居民不愿无缘无故抽血化验的,有父母不愿给婴儿添加辅食、有的连营养包都不愿意给孩子喂服等,体现了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相对比较弱薄,因为农村生活条件相比较艰苦,而且儿童以及老年人比较多,所以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也很难顺利实施。有文献显示在农村为居民进行预防接种以及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比较容易,因为居民都很重视孩子的发展以及健康,可以自觉的进行疫苗注射,但是针对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随访就非常困难,原因首先是居民在农忙的时候没有时间,其次是很多居民没有钱进行医治,所以比较抵触随访[3]。
2 小结
增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对于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对减少城乡之间差距,增强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非常主要的作用。我们国家存在8亿多的农村人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起到防范公共卫生风险以及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作用[4]。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农村的工作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不平衡,使很多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稀缺,所以,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在城乡分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差距,相比较之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源比较紧缺,虽然政府部门一直大力改革卫生管理体制,但是还是存在农村卫生服务补偿不畅通以及投入不足的情况,所以,需要增强政府部门的自身改革,加快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统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步伐,使医疗改革的速度增强,最终达到所有人群的基本健康权利获得保障。
参考文献
[1]Stein PD,Kayali F’Olson RE,Milford,CE.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inAsian-Pacific Islan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ospitalDischarge Survey and the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the Census[J]. .Am J Med.2009,116(05):435-442.
[2]于冬梅,吴耀炫,刘建龙.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21(06):21-22.
[3]潘寄青,苏超,汪宗林.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角度对我国农村医疗改革的思考[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5(05):5-6.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33号)08-25
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08-16
职业基本素养06-10
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05-1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07-14
201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06-2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总结07-26
秘书工作的核心作用和基本特征以及职业观念07-3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2017年度工作总结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