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基本素养

2024-06-10

职业基本素养(精选12篇)

职业基本素养 篇1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探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 剖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特点, 这对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特点

当前,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 给高职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然而, 近年来出现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很多求职的高职生有着一身职业技能, 却找不到工作或是在实习期间被企业解聘;而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 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者对高职生的人文职业素养内涵、特点还很模糊, 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全的职业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略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全方位定义, 另一方面没有找到一种完整的、有效的职业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停留在一些传统的人文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上, 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职业人文素养严重缺乏, 而变成了某方面“专才”。因此, 很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特点进行探析。

1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探析

要分析“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之前, 首先要对“职业”和“人文素养”进行解析。

“职业”在汉语词语中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 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 “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洪向阳认为:“职业”是行业与职能的交集点, 一种职业应该包括行业和职能两个维度构成, 公式:职业=行业+职能。在程社明主编的《你的船, 你的海———职业生涯规划》一书中将“职业”界定为参与社会分工, 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获得合理报酬, 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在西方, “职业”通常指具有一定专长的社会性工作, 其划分的方式很多, 也没有定势, 通常以所从事的产业或行业为主, 并结合工作特点混合使用。

所谓“人文素养”, 从字面上理解为“人文”和“素养”两个概念。关于“人文”这一概念, 从原始人道主义看,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主张“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伟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教育思想, 基点也在其“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人文主义上。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代教育家杨叔子认为:“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文文化是驱动第一生产力的动力源”、“作为人一定要有人文精神, 否则就比禽兽还坏”、“人文是对人大脑系统神经的改造”。在西方, “人文”主要理解为人文主义 (humanism) , 其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 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 提倡宽容, 反对暴力, 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结合国内外人文的解析, 可以将人文理解为人类具有先进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主要体现为:尊重、宽容、重视、关心、爱护, 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

“素养”这一概念在古今中外都有学者界定, 如《汉书·李寻传》中提到:“马不伏历, 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 不可以重国。”, 宋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 临事惶遽。”, 《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 使人示之以利, 必持众来。”因此, “素养”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和实践而掌握的技巧或能力, 有别于“素质”, 而“素养”主要强调技巧或能力, 这种品质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通过以上对“人文”和“素养”的探析, 我们可以将“人文素养”理解为人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和实践而掌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的总和, 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行为、人文思想、人文精神这些方面。它是有别于“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怀, 通过训练和实践将人文知识、人文行为内化为人文思想、人文精神, 最终形成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解析为高职学生在社会职场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内在品质, 而这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需要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文学、哲学、艺术、管理学等人文知识必须课程和美术、音乐、礼仪、诗教、心理学、交际学等人文知识选修课程以及学生社团、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内化。

2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特点探析

2.1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

先天的资质是职业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 后天的环境是职业人文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三字经中讲到的“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析了人在后天职业人文素养发展过程中, 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自身努力是起到了主导作用。

2.2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实际上职业人文素养是指在职场中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综合品质, 且职业人文素养是动态变化的, 它可以通过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自身努力三个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变化发展的, 它可以通过人文知识、行为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

2.3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

每个人职业人文素养都是不同的, 所以存在一定共同的基本特点, 如:职场中表现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但是, 他们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点, 所以每个人的职业素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如:职场中表现出的人文知识、行为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

2.4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群体职业人文素养是由个体职业人文素养组成的, 一方面个人职业人文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群体职业人文素养水平, 另一方面, 在培养职业人文素养上群体职业人文素养对个体职业人文素养具有极大影响。

2.5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整体性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是一个由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以某种方式连接构成的整体性较强系统。整体职业人文素养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之间构成关系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整体职业人文素养的合理性又给予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 两者相辅相成, 存在一定的整体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特点, 认真剖析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缺乏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建立一套新型的、实效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结构,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水平职业人文素养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 (11) .

[2]黄飞青.社团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提升的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10) .

[3]James R.StoneⅢ, Bharath Josiam.The impact of school supervision of workand job quality on adolescent work attitudes and job behaviors[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25.

职业基本素养 篇2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挖掘作为司乘专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专业对口就业情况与生存现状、行业以及企业对司乘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最佳期望和形势走向、以及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双向现实满意度等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让九零后的我们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的运营模式。让我们这些即将面临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们做好更好充分的准备,使我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也能让自己比较轻松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本专业已经毕业且在司乘专业工作的学长们。

和本专业已经就业的一些学长通过网络聊天或面对面交谈来获取信息,了解学长们对大学生所需的职业素养的看法,以及了解学长们对铁路运行的各种方式和自己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未来技能的需求等。

根据与几位学长的交谈,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首先,在面试通过及与铁路局签约的前提下。进入铁路局成为一名实习生,这就是你从事一行业的起点,开始人生中跟着师傅东奔西跑的生活。在此期间,你你将要不断向师傅学习他那丰富的行车经验,并且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原始资本。在拿到毕业证成为一名毕业生后,你将要为实习生到副司机的身份转变而奋斗!在实习生或副司机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会跟着师傅跑货运列车,这就要求你要熟悉行驶货车的操纵规程和注意事项,要成为师傅的得力助手和成为正司机积累经验而努力学习!

还在你从事这一行业开始,安全意识将成为你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参与调查的学长们都会提到这一点,不管你在什么岗位,只要你还从事铁路行业,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在于其中一个学长交流中,他是一位副司机,跟着师傅跑货运列车,让我初步了解了货运列车的操纵规程和副司机的职能。可以说副司机在司机室只有两个部件可以操纵,一是鸣笛,二是与地面车站进行联系对话,主要职能还是瞭望前方信号,观察机械间的设备运行状态。

同时,我还了解到铁路行业是半军事化管理,机车乘务员备班、接班、退乘的相关信息,最重要的有几点,一是要有时间观念,必须提前到机务段进行备班,二是,当班时不准喝酒!三是,出乘时不能玩手机、睡觉。四是,在异地公寓必须强制休息,以保证出乘时有饱满的精力。

在铁路的运输系统中,机车乘务员即是正线运行的操纵者,同时也是行车安全的保证者。乘务人员的工作责任重大!作息制度不规律,工作中要接受的信息量大,突发事件多,作业环境单调、枯燥。因此机车乘务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素质和文化水平,稳定的情绪。在智力、性格、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上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胜任工作,而这些水平的测定,只有通过职业适应性检查才能达到。

机车乘务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精力集中,不会外界事物所分散吸引,在意外情况,要表现镇定、反应迅速、处理果断。再长时间紧张从事操纵工作,而不降低工作质量和进度,既有较强的抗单调,抗疲劳能力。机车乘务员需要视觉、听觉、运动感觉、嗅觉等灵敏度良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强而迅速,敏锐感觉速度、距离、时间并且准确判断,对长时间噪音、振动摇摆、磁场环境下工作适应。

职业基本素养 篇3

关键词:护理专业 职业素养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85-02

《护士基本素养》是我院护理专业在整合《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理伦理》三门课程之后形成的一门新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并进入护理专业,逐步建立深厚的专业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在伦理法律、人际关系以思维行为习惯方面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等,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基于职业素养的构建,设计高职护理专业《护士基本素养》课程,可有效培养高职护生基本的职业素养。

1 课程设计的背景

在课程改革前,我院护理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等,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在于:(1)课程数量、种类多导致课程体系庞大杂乱,各课程在整体上缺少必要的联系。(2)各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与实际岗位需求相脱离。(3)担任各课程教学的教师相对独立,不利于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尤其是在2007年我院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后,护理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改革力度较大,这样的课程设置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整合、改革这三门课程势在必行。

2 课程内容设计

2.1 校企合作开发护士职业素养内容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业思想(合作态度)、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前三项可称之为隐性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和核心的部分,而职业技能可称之为显性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具体手段。

以护士职业活动作为开发的参照点, 根据职业素养的类别选择不同的开发方式,与工作任务有关的职业技能方面的素养主要由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进行开发,这一部分的职业素养内容与职业能力运用有关,相对来说行业专家比较熟悉;基本的职业素养则主要由我院教师参照襄樊地区多家医院的纪律规范、医院文化等各种材料进行提取组织,并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专家进行研讨修定。

2.2 根据职业素养内容进行课程设置

选取职业素养中的前三项内容,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业思想(合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进行本课程的设置,根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职业素养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3 根据职业素养要求选取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对应护理岗位的需求,以构建职业基本素养为主线,对《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理伦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序化,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

经大幅度整合后形成的新课程《护士基本素养》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应护理执业要求,既突出了应用性、实用性,强化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又便于压缩课时,将更多有效的时间用在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中。

3 教学手段设计

3.1 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职业素养是没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它依附于具体的职业行动和职业情境得以存在,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素养必须与具体工作任务和职业情境结合,即在什么样的职业情境中,通过怎样的职业行动得以体现。在伦理法律和人际关系两个课程单元中主要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创设关于护理伦理、护理法律及护理人际沟通方面的情境教学库,把相关的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设计在具体的、有逻辑联系的情境中,然后把学生放在这种情境当中去体验问题的由来和问题的本质,根据新掌握的概念知识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2 广泛运用案例教学

在对护理岗位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编制与现实护理工实践紧密相连的、生动直观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通过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让学生了解护理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3.3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适当采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例如在“护理专业及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南丁格尔电影及先进感人的护理事迹与人物等,能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增强职业信心。在“护士素质与礼仪”的教学中通过图片与短片,能直观地展现白衣天使的形象美与行为美,触发学生的心灵。

3.4 利用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划分学习小组,让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与感受。如在护患沟通中,可让同学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相应的任务,锻炼学生运用护理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4 考核方式设计

从多层面、多维度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强化过程性学习情况,弱化期末卷面考试,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考核,将考核融入各种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护士基本素养》课程考核中,从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着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情况,考核方式从单一的期末笔试转向平时过程性考核。本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

本课程考核总成绩各考核项目及其分配比例如下:

总成绩(100%)= 期末考核(50%)+过程考核(50%);

过程考核(50%)=基本知识测试(10%)+案例分析报告(15%)+礼仪考核(15%)+考勤及作业(10%)。

其中期末考核以课程标准中的考点为核心组卷,记卷面实得分;礼仪考核以实际考核成绩记分;基本知识测试成绩记平时4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案例分析报告按得分高低只记得分偏低的4次;考勤及作业完成情况以教学过程中的记载为主。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护士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0):126-127.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 篇4

一、立得住操场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课堂在操场, 体育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操场上度过的。因此, 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是否合格, 首先就要看其能否在操场上“立得住”。

立得住操场, 首先要立在时间上。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繁多,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 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多都在每周14节~16节课时, 部分教师甚至可达到20多个课时。就笔者来讲, 一天的工作安排如下:7:00~8:20代表队及体育考生训练辅导, 10:10检查课间操, 11:15上课, 14:35~17:00上三节课, 17:00~18:40组织检查课外活动, 进行代表队及体育考生的训练辅导。由此看来, 体育教师往往是最早来到操场的人, 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操场的人, 而要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执著地“立”在操场上, 不可不称之为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

其次, 要立在基本功上。中学体育教师虽然大多都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 但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功却是需要在实践中磨炼、积累和保持的,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学习, 讲究方法, 总结得失, 日积月累, 从而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以此赢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赞扬、学生的认可与尊敬, 把自己牢牢地“立”于操场上。

第三, 要立在教科研上。提及教学科研, 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与他们太遥远, 或者说自己没时间。其实, 作为一线教师, 最了解教学与训练的实际情况, 应该掌握、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素材, 只要认真总结、提炼, 就会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或者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正如《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的一个博友所言:体育教师要有为才有位,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实验, 做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体育教师;要立得住操场, 还要在操场上开花、结果, 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耐得住寂寞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活跃校园文化气氛, 给学校带来活力。然而, 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总是以高考升学率为中心, 评优、晋级、外出学习、奖励等也主要是针对文化课教师, 而很少涉及体育教师。对此, 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 这也将是体育教师良好职业素养的体现。

三、抗得住歧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眼里依旧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对于这种偏见, 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师, 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 通过自我发展赢得自信, 赢得尊重。具体地讲, 首先要具备有效抗衡“偏见”的心理素质。其次,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赢得大家的赞扬、认可与尊敬。

四、忍得住疼痛

“忍得住疼痛”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项目的面广、点多, 对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即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也正是因为从事的项目多, 受伤的机会随之增加, 扭伤、磕伤对于任何一名体育教师来讲, 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体育教师却不可以就此退却, 而要忍得住伤痛, 把坚强的一面留给学生, 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五、对得住良心

体育教师的劳动虽然可以通过数量、实物形态或者其他指标进行考核, 但这种考核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日常教学中, 每堂课的知识传授的程度, 备课的深度与广度, 训练辅导的认真程度, 对每个学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 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 很难用考核与评价衡量。此时, 更需要体育教师要“对得住良心”, 相信, 当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当体育特长生都跨入大学的校门, 当操场上、校园里充满了学生快乐的笑声才是体育教师真正的成就。

六、牢记一份责任

做职业经理人需要的十个基本素养 篇5

效益源自管理,管理需要制度,制度需要严格执行,执行先要经理带好头。

素养二 讲究诚信。

现代企业,诚信即信誉,信誉即品牌。欲打造品牌企业,先打造品牌经理。

素养三 尽心尽力。

及时高效完成分内工作是一种义务,下班后带着笔记本回家做是一种习惯。

素养四 积极主动。

经理人既是管理者,也是策划者,还是执行者,更是带头人——从主动开始。

素养五 真诚务实。

尊重上属,团结同事,关心客户,

不作假,不夸张,以行动和事实说话。

素养六 勤学善思。

学历是基础,经验是参考,学习是方向,创新是资本,因为市场时刻都在变。

素养七 谦虚谨慎。

凡事多思考,就算绝对正确的方案,也要准备二套意外发生之后的补救措施。

素养八 不占便宜。

公平无私,以身作则,让属下从内心佩服,这样才能打造极具战斗力的团队。

素养九 注重形象。

形象不只是面对客人或客户时的穿着、言行,更多源自平时的习惯或修养。

素养十 以德感人。

职业基本素养 篇6

一、职业基本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义为:“培养高级实践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此类教育着重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为培养目的。”高职是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要求。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进一步指出:就业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在校的成绩,还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或叫生存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以上观点尽管各有不同,但都指出了就业能力是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二、以职业基本素养为核心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是巨大。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大学生因职业基本素养低下而造成的就业能力不足,是众多原因之一。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就业观念落后、心理素质低、自我管理弱等职业基本素养的低下,从而造成了用人单位想找到理想的人选难,同时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也难的“两难局面”。这需要我们从大学生自身的职业基本素养入手,切实提高其就业能力。

(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趋势的要求

目前单位的择才用人表现出了如下趋势:

一是,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能否出活的能力,即具备适应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

二是,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素质,淡化专业对口。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好,专业知识可以到企业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是,越来越注重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淡化理论成绩,在校期间受过较多实践锻炼的学生会更受企业青睐。

(三)双向自主择业的体现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以双向自主择业为基础。毕业生一方面在就业过程中具有选择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过程中也拥有了自主权。这就形成了用人单位为争夺理想人才而进行的竞争与毕业生之间为争夺理想职业而进行的竞争。面对竞争以主动性与适应性为代表的职业基本素养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三、以职业基本素养为核心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其专业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需要我们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根本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劳动者,主动建立起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增强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

基本素质是职业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求职者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素质的考核。所以,我们必须要鼓励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储备广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

(三)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指的是具备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人格修养和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全面检验和培养。所以高职院校须切实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制定科学的实践原则规范实践教学。

(四)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

就业求职“双向选择”只遵循一个原则:优胜劣汰。高职院校需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竞争的特点,承认现实,正视竞争,乐于竞争,善于竞争。培养学生勇于取胜、寻找成功的精神,教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使学生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在竞争中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可在求职的各环节上给予学生具体、悉心的点拨。帮助学生在完成前期的储存和准备,帮助学生掌握寻找工作的技巧,如制作简历、展现自己及构建良好关系等一系列技能。通过就业方面专项的教育指导,让学生全面提升职业基本素养,获得就业能力。

锤炼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篇7

一、语文教师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

常言道, 教师是凭一张嘴吃饭的。看来“会说、能说”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这一方面有上乘表现。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疑答惑的。如不善于表达, 讲不出来, 岂不是茶壶煮饺子, 肚里有却倒不出来, 要教好学生恐怕很难。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在使用普通话时要做到用词准确, 条理清晰, 快慢适中, 才能让学生们听得清楚, 听得明白;教育学生时才能够入情入理, 以德育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春风化雨, 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这的确需要高超的谈话技巧。一位优秀教师上讲台后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吸引住学生, 这就叫基本功, 这就是艺术。教师要讲课, 没有精彩的语言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要能“粘”住学生, 即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 但教师口语表达的效用已远远超越了以课堂教授为中心的朗读、讲述、发布指令等。新课程提出的主动建构的学习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于表达, 还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达, 要求教师主宰的课堂给学生说话或表达的余地。所以教师口语表达基本功需要重新定位和审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听口头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讲课时, 真乃是一种艺术享受, 他讲课很有吸引力, 好像一股牢牢的磁力在吸引着我们, 让你深深陶醉于他语言的魅力之中, 学生自然也总盼望着上这门功课。这是与教师运用语言灵活自如、有深厚的说话功底是分不开的。反之如果教师语言单调。索然无味, 听了令人昏昏欲睡, 即使讲的内容很重要, 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一现象在初中教学中表现尤为显著。所以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位运用语言的匠师, 也应该是校园中最能说、最会说的一群教师。

二、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既是指传统意义的三笔字和简笔画, 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写好字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工整、美观、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的板书,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赏心悦目, 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补益。而书写的潦草马虎、歪歪斜斜、杂乱无章的板书只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而, 语文教师都应当重视板书, 把粉笔字写得工整美观, 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再说到写文章, 无论任教哪一门学科的教师, 都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探讨教学方法, 制定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总结每学年的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等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写文章, 语文教师还要求会写高水平的下水文, 给学生做好示范, 这些都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定的写作根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广, 多媒体教学也开始走进校园, 所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动手能力之外, 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 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比如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效果, 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质量。教师还要善于从网络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 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课程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进行教学沟通, 建立博客, 和学生网上聊天, 建立新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三、语文教师要会问更要会听

提问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可能会有老师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 但我认为会问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的讲、读、写、问, 是与学生的思考、学习、回答相关联的。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提问, 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问题浅显明了实现化难为易, 有的问题含蓄有趣却能发人深思。

总之,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 在上课前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上信手拈来。切忌不重视提问, 上课时为问而问, 没有明确的目的, 一篇课文问什么, 如何问, 什么时间问, 先问什么, 后问什么, 都应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如我讲到朱自清《春》一课时, 为了突出春光无限, 表现喜悦这一主题,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2.为每一个春景图拟一个小标题。3.为什么拟这一小标题?4.为什么作者写春景的文字可以用画来描摹?5.本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 在教学生通读全文之后, 由这五道精心设计的问题, 让学生按顺序一一回答, 这样有关《春》这一课的知识要点、重要段意、文章主旨等任务都能随着层层递进的回答来完成。所以, 教师要会问, 并且要问到点子上。

职业基本素养 篇8

一、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涵义

职业素养是所有职业人在就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基本素养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它是指排除了职业技能以外的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个性、应对能力、人生经验、合作精神、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等因素。职业基本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十个核心要素,即敬业、诚信、务实、表达、协作、主动、坚持、自控、学习、创新。

职业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它是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和自我感悟教育等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对个人职业基本素养的认识,决定职业人正确把握就职方向,并对其在任职过程中积极向上、妥善处理各类问题大有帮助。针对高职学生的情况,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应当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除了对一般职业素养的培养之外,更应当注重对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的意义

1. 有利于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往往由学生在学校的惯性决定。学生在学校期间遵守校规校纪,那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会自觉地遵守职业纪律。相反,如果学生在学校纪律散漫,他在工作以后就很难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良好的习惯决定良好的素质,良好的素质决定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所以,要通过职业基本素养评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良好的习惯所形成的职业基本素养要从学校开始,从日常生活开始,从养成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

2. 有利于高职学生整体职业基本素养的提高。

职业基本素养评价就是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的测评。以期通过评价促进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提升。每一学期测评一次,测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待合格”五个档次,测评结果辅导员要单独和学生进行交流谈话,对成绩好的要表扬,对基本合格、待合格的同学要鼓励,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从而达到“以评促进”的效果。

3.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一个职业基本素养成绩,毕业前学校要给每个学生一个职业基本素养的总评成绩。成绩是“优秀、良好、合格”的学生要发一个职业基本素养证书,把测评结果放入档案,并向用人单位推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注意在校期间加强自己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缩短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尽快适应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提高就业率。

三、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的测评内容

1. 测评内容三纬度。

测评的内容涉及三个纬度,即学生的日常行为、课堂表现和实践训练。日常行为环节主要包括:教室行为、宿舍行为、食堂行为和校园行为四个量表,占基本素养成绩的20%。课堂表现环节主要包括:基础课素养评价、专业课素养评价和职业基本素养课素养评价三个量表,占素养成绩的30%。实践训练环节主要包括:在军训中磨炼职业素养、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职业素养、在校园劳动中考验职业素养、在实习实训中体验职业素养、在顶岗实习中检验职业素养五个量表,占素养成绩的50%。

2. 测评内容五指标。

每一个测评点所设计的量表,其中核心测评指标不超过五个。辅导员、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测评打分,指标过多容易造成在评价打分的过程中增加工作负担,而且易使原始测评数据失真。所以,在设计指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量,抓住测评的核心指标,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造成烦琐而导致可操作性降低。

四、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评价特点

1. 测评点的全方位性。

日常行为环节包括教室、宿舍、食堂、校园四个测评点进行测评;课堂表现环节包括基础课、专业课、职业基本素养课三个测评点进行测评;实践训练环节包括对军训、校园劳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五个方面进行测评。

2. 测评的全过程性。

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素养的测评,并通过辅导员把测评结果反馈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达到“以评促养”的效果。

3. 测评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性。

每个测评点设五个核心指标,其目的在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便于测评主体对测评对象进行评价打分,把学生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方便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测评打分,操作性强。

4. 测评主体的多元性。

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不能仅是教师一个主体,而应包括班长、生活委员、辅导员、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职业基本素养课教师、实习指导师傅等多个评价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表现。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树立“零缺陷”的管理意识,构建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引导和推进,才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金娣, 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篇9

一、要具有高尚无私奉献的师德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使其向着教育方针的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古今中外, 凡是有成就的教育家, 都是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 无限热爱, 把全部知识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那种把教育事业当做谋生手段,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对教师神圣职责的读。真正的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春蚕的精神, 园丁的品格, 孺子牛的志向;甘为人梯, 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是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素质的集中表现。“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教育好学生又是爱的归宿。

二、要具有诚实正直的人格

“其身正, 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这句古训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身教重于言教, 立身是基础之本。欲正人, 先正己, 己不正焉能正人?诚实是正直的基础, 是心灵美的核心。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不仅依靠科学真理的力量, 还要依靠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教师的人格既是立身之本, 又是育人之基。教师的人格应是诚实正直的表率;应是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应具有“教书育人”的知识和本领;应具有美的外表。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所无法替代的。

三、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增强教书育人能力。首先, 对其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基础知识扎实, 知识视野宽广, 基本技能过硬。还要不断用新知识去充实教学内容, 引进时代的“源头活水”, 以便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 能正确领会并把握教学大纲的精髓。要有丰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要重视学习教育理论,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科学轨道;要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且教法灵活多样, 力求获得学生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同。再次, 要具有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成果, 要结合工作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展示科研成果。

四、要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在讲课时, 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灵活多变的教法, 辅之以适当的表情姿态, 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新知。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我提高, 努力做到讲课大胆说, 说真话;大方的说, 说清楚, 得体的说, 看对象, 连贯的说, 有中心;全面的说, 有重点。长久坚持会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

五、要有严谨求实的师风

教育的本身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 艺术科学的严谨性事不言而喻的。高水平的教学,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启迪学生的智慧, 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教师的治学严谨, 工作求实的方法和作用。

六、要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养

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也关系到教育者是否能形成向心作用。教师应有健康的体魄, 能担负起繁重的教育工作, 充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有健康的心理, 兴趣广泛, 情感丰富, 并善于自我调节,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有较强的审美能力。

七、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果, 知识更新周期的日益缩短, 以及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 要求教师应对所教学科常教常学, 加强信息交流, 力求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和科研成果, 要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教师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传统教学严肃不死板, 开放教学活而不乱, 教师的讲解与学生问答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积极探索适合于当前形势的教学方式。拓宽思路, 不仅将基本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 将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 从而带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大胆实施教学方面的改革。

综上所述, 教师的这些基本素养, 显现出一种整体性, 他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作为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必须加强自我修养, 努力奋发, 自强不息, 把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作为贯彻自己整个教育生涯的崇高追求, 更好的担负起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的重任。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神圣职责。教育改革中, 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教师仅能用单纯灌输知识的方法去培养人已不切合实际, 必须把握机遇、及时调整、面对现实、接受挑战。

积累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元素 篇10

一、语言的积累

课程标准中所提的积累, 专门指向积累语言的有8个地方。基本理念第二条:“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阅读要求3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一学段阅读要求7提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阅读要求8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实施建议部分第4条:“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实施建议部分第6条:“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 以利于丰富积累。”评价建议部分:“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诵读的评价, 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积累语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语言运用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

其一, 语言词汇量多。比如“眉头”的“眉”就可以有很多词语, 表达不同的意思:说一个人高兴, 是眉开眼笑;再高兴一点, 叫眉飞色舞;说一个人愤怒, 是横眉竖眼;说一个人顺从, 叫低眉顺眼;两个人有暧昧, 说是眉来眼去;两个人有情意, 叫做眉目传情;事情紧急, 叫迫在眉睫;善良的人, 我们说慈眉善目;关键时刻帮助别人, 说是解燃眉之急。

其二, 语言内涵丰富。同一个词语, 能激发人们展开各种各样的想象。例如“石头”这个词语, 在读者的想象中绝不可能是同一块石头。它可能是色彩斑斓光彩照人的雨花石;可能是历经大水冲刷、磨去棱角的溪边鹅卵石;可能是经过人工开凿细细磨成的大理石;可能是“千锤百炼出深山”的石灰石;可能是山间小路中阻碍人们行走的绊脚石;也可能是山上重重叠叠奇形怪状的乱石, 等等。

其三, 语言讲文法, 讲修辞, 讲逻辑。阅读积累规范的语言, 同时积累了语法知识;阅读积累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 同时积累了修辞特点;阅读积累严谨的语言, 同时也积累了逻辑规律。

其四, 语言种类应有尽有。正话反说, 反话正说;如幽默语言、风趣语言、诙谐语言、讽刺语言、辛辣语言、朦胧语言……

其五, 语言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相映成趣。积累这些表达方法, 有利于阅读感悟, 也有利于习作表达。

其六, 散文、诗歌、小说、杂文、说明文、说理文, 异彩纷呈。积累了这些文体, 就感知了这些文体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自由活泼, 诗歌的语言简洁清新且含蓄, 小说的语言生动细腻, 杂文的语言深刻尖锐,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精练, 说理文的语言严谨有力。积累了这些语言, 也就相应地丰富了人的内涵, 提高了人的语文素养。

当然, 对于积累语言, 课程标准倡导的是规范的语言、精彩的语言, 而不是积累垃圾语言。

积累语言的途径是多读多背多实践。基本理念第二条的第二段说:“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日积月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程设计思路的第二条说:“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积累, 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其中的“多读多写”“大量的语文实践”就是积累语言的途径。不管是旧大纲精神指导下的语文教学, 还是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语文教学, 读书和背诵都作为重要内容呈现, 但在实践中总是被忽视。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把朗读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项目。听取某个教师的一节课, 然后抽10个学生朗读课文的某一个段落, 在被抽的10个班级的100个学生中, 朗读正确的只占30%。为什么刚刚学过的课文仍然不会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多少时间读书, 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课了。我参加市级文明学校评估, 抽取五年级10个学生来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片段, 没有一个学生能够顺畅背诵。课堂教学从“朗读”到“背诵”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熟读成诵”, 可是抽掉了“熟读”的过程却要学生背诵的大有人在。没有这个过程, 学生背诵的质量当然可想而知。一节课是这样, 两节课是这样, 三节课还是这样, 学生怎么能积累语言呢?学生不会朗读, 不会背诵, 不是教师的技术问题, 而是思想问题。教师要端正思想, 舍得给时间, 舍得给过程, 让学生多实践, 并加强指导。

二、内容的积累

课程标准中的“积累”指向内容的有5个地方。课程总目标第7条:“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的第3条:“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第4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第3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第三学段习作目标第3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以上所提的“丰富的积累”“生活积累”“积累语言材料”“自己的积累”“积累习作素材”等大多指向内容的积累。这是因为:

其一, 日常交际以内容为支点。语文素养表现为在生活中能交际。我们在与人们进行交流的时候, 表面看起来用的是语言, 实际上语言是用来表达一定内容的。没有内容, 语言的表达也就没有根。我们跟学生说, 围绕一定的意思或者围绕一定的话题来说说自己的见解。这个“一定的意思”“一定的话题”指的就是内容, 把这个内容说出来了才是语言, “见多识广”这个词语跟积累内容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叙述某一见闻的时候, 这个“见闻”就是内容, 不是纯语言。

其二, 习作表达以内容为先导。语文素养表现为能写作, 而习作, 以内容为先导, 没有生活积累, 没有素材积累, 就无法习作。许多学生习作的时候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这个“什么”大多指的就是内容和思想, 而不是语言文字。如果有了内容积累, 而内容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在学生脑子留有深刻印象, 那么表达就不是很困难。

其三, 内容的积累能促进阅读感悟。一个人的阅读能力, 与他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生活环境、生活境遇、生活见识等, 息息相关。见过的事情多, 积累的内容丰富, 阅读理解感悟就深刻。

内容的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丰富。

其一, 从阅读课文中积累。内容的积累有亲身经历, 也有间接经验。人不可能事事亲身经历, 大多来自间接了解。所以, 内容的积累同样可以从许许多多阅读文本的理解感悟中来丰富。

其二, 从家庭生活中积累。就是引导学生留心家庭生活。父母的言谈、待客、喜好、劳作、玩笑、饭桌上的交谈;屋里的摆设、用具的添置, 甚至一个茶杯、一双筷子都可以留心储存在大脑中。

其三, 从劳动和活动中积累。让学生积累自己的体验。叠被子, 钉扣子, 系鞋带, 整理书包, 收拾房间;洗衣服, 做饭, 洗碗, 洗菜, 喂鸡, 喂兔, 喂猪, 踢球, 下棋等, 留下体验的痕迹。

其四, 从观察大自然中积累。就是引导学生留心大自然积累内容。比如看见某座有特点的山、某块有特点的石头、某个有特点的山洞、某棵大树古树、某条小河小溪, 以及日月星辰等等, 在脑中积累下来。

其五, 从对社会的观察中积累。比如, 在公交车上, 老人给小孩让坐、男人给女人让坐。如, 在市场中, 看见买肉的与卖肉的争吵。

内容一点一点积累, 表象也一天天丰富, 遇到有关的内容, 就与脑中积累的表象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 产生出新的形象, 运用语言表达这种形象就有了着落点。

三、思想的积累

课程理念第2条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这是说语文课程给学生的营养多种多样, 如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净化学生的心灵, 美化学生的形象, 等等。第二学段阅读要求第4条提出:“阅读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第5条说:“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第4条说:“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第5条说:“阅读叙事性作品,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里的“体会情感”“关心人物”“受到感染”“向往美好”等都是一种思想。

思想的积累, 包括积累思想方法, 认识事物的思想倾向, 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不同的思想境界。我们运用语言和别人交往或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 总得有个思想的支持。有了某种想法和用意后, 才确定选择什么内容, 运用什么语言形式。人们所说“情动而辞发”就是这个道理。思想积累, 将使学生懂得怎样区分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高尚与卑鄙、积极与消极, 懂得怎样为人处事, 并付诸生活实践。这就是人文素养中做人的素养。

思想的积累也可以从阅读文本中积累。读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积累了一种思想是遵守公德;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积累了一种思想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学生有了丰富的思想积累, 运用语言就有思想含在其中, 有了思想, 语言才有生命的活力。

语言积累、内容积累, 以及思想积累, 本来没有什么冲突, 可是有些人却把它们对立起来。认为教学了内容, 就不是教学语言, 教学了语言就是离开内容。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 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本来就是事物的两个面, 它们无法截然分开。同一句话, 既包含内容, 也包含语言, 同时也蕴涵着思想。教学的关键是语言有没有理解感悟到位。如果语言感悟到位了, 内容当然也就相应地理解了。

语言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蕴涵在语言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把感悟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思想、领悟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割裂式的教学、游离式的教学、说教式的教学、催泪式的教学。

四、积累的量

量变将引起质变, 道出量的重要性。积累一定的量是实现运用的基本条件。比如买回10个鸡蛋, 坏了5个, 至少还有5个可以吃;如果只买5个, 而5个都是坏的, 那就得重新再买, 这是以量取胜。我们不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积累全都运用于学习实践, 但要求学生的积累有一部分能用。所以, 积累的量要比运用的量多。积累的量课程标准有个基本的规定:前三个学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其中第一学段,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落实了积累的量, 到了运用时, 脑子里蹦出来的才都是规范的语言。

另一方面, 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日积月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崔峦老师说, 在美国, 阅读是儿童的核心, 给孩子读书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爱读书的孩子一定有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前途。学校以读书立校, 以读书立班, 以读书立人, 以读书为本, 让读书走进语文课程。学校增设读书课, 每周一节不嫌少, 每周两节不嫌多。读一类书再交流, 读一主题的书再交流讨论。山东潍坊, 北京朝阳区, 都大力推进儿童读书, 每个小学生读500万字到1000万字。学生读了这么多的书, 语文素养绝对是高的。

五、积累的质

课标第四条理念的第1条说:“注重读书, 积累和感悟。”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也提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这里都把“积累、感悟、运用”并列起来, 就是说, 积累要有一定的质量。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与“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都道出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三百首”“万卷”说的是量;“熟”“破”说的是质;“做诗”“会吟”“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运用。要运用起来“如有神”, 除了读“万卷书”这么多量外, 还必须把它们读“熟”读“破”。这个“破”字就是通透的意思, 也就是对质的要求。如果学生积累了不少词语, 却根本不理解它们的用途, 那就不能为运用服务。

提高积累的质, 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蒯福棣老师认为, 像陶渊明那样读书“不求甚解”的书狂行为不值得小学生仿效, 要提倡叶圣陶先生说的“潜心会文”。从死的文字中思考出活的东西, 不但悟其形, 而且悟其神, 达到神形兼备的程度。积累的质另一个方面是对量的巩固, 这要通过读读写写来实现, 把写带进课堂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积累的序

积累的序, 可以说是积累的结构。一辆自行车, 如果把它的每个零件拆开来单独用, 或许没有一个是有用的, 而把它们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 就起到代步的作用, 这是因为它有了系统结构, 这个系统结构就是序。阅读中积累语言也好, 积累思想也好, 积累材料也好, 也要讲究系统结构, 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把握文章内部的序。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要求第4条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里“表达顺序”中的“序”是积累之序的一个方面。

篇有篇的序, 段有段的序, 句子也有句子的序。《望月》是按照“江中月寅诗中月寅心中月”的顺序写的,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按照“昆虫的园子寅我和祖父的园子寅植物鲜活的园子”的顺序写的, 《荷花》是按照“进公园寅看荷花寅想荷花”的顺序写的, 这是篇的顺序。

《莫高窟》第二段是按照“总写彩塑个性形态寅分写菩萨、天王、力士、卧佛的个性形态寅再总结彩塑惟妙惟肖”的顺序写的, 这是段的顺序。

《山谷中的谜底》中写“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 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 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 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 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个句子, 是按照“积寅弯寅滑寅弹”的顺序写的;《狐狸和乌鸦》中写“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 叼了回来, 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 心里很高兴”这个句子, 是按照“飞寅找寅找到寅叼寅站”这个顺序写的, 这是句子的顺序。阅读文章应该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积累的序, 另指多篇文章表达方法的归类。比如读了《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等同是借物喻人的文章, 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等游记性的文章, 这类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读了《太阳》《鲸》《恐龙》等说明文, 感悟到它们有哪些联系点和区别点。

积累的序, 还包括积累语言的归类。学了这么多的词汇, 按什么方式归类, 学了这个生字, 能想到多少与之有联系的词语。比如看到“推”字, 能联想到, 在喝酒场合中, 叫做推杯换盏;不愿意接受, 叫推三阻四;换一种规定, 叫推陈出新;两个人说知心话, 叫推心置腹;选一个人替代自己, 叫做推贤让能;为别人着想, 叫做推己及人;在某件事中加一把火, 叫推波助澜, 等等。

浅议“教师的基本素养” 篇11

一、坚定的事业心

教师职业的特殊属性需要教师首先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把从事教育工作建立在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认同、高度追求上,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建立在自我价值实现的美好感受上。这种事业心的建立,与仅仅满足于被动适应教师的职业规范有本质的差别。面对复杂的、困难的、矛盾众多的教育工作,坚定的事业心可以带来无穷的动力、无限的热爱、永久的愉悦和不断的进取。而仅仅被动适应教师职业要求的心态带来的可能是对困难的畏惧,内心的不平衡,消极的情绪和随之而来的职业倦怠。教师以事业心从事教育1:作将使其不遗余力追求教育效果,而仅满足于适应职业要求的心态会使教师更多地只是完成工作任务,两种心态带来的教育效果和职业效果将是天壤之别。纵观历史的、现实的教师群体,不难看出,凡是在教师岗位上积极、乐观、有追求、有品味、有建树,深受学生欢迎和崇敬,深受社会认可和推崇的教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内心充满强烈的、坚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在教师岗位上平平庸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成为“问题教师”的教师同样的共同特点是仅仅把教育当作一份职业,仅仅追求“养家糊口”,被动、被迫工作成为工作常态。由此可以认定,坚定的事业心是教师必需的、重要的基本素养。

二、人本主义精神

教师工作最简单的行为表述就是传授和培育。从传授和培育效能上讲,人们普遍重视其技术层面的挖掘和改进,如讲课技术、教育技术等。其实认真感受教育教学不难发现,不管是传授还是培育,决定其效能的最重要因素并不完全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被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良好感受和情感认同,是真正深入人心、滋润心灵的教师行为。因此,教师的人本主义精神至关重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教育教学行为从学生利益出发,抱着学习共进,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积极心态,大度,包容,智慧,锲而不舍。少一些功利,少一些私心,少一些偏见和嫌弃,少一些斤斤计较,少一些应付。认真而不较真,严格而不严厉,教师的一言一行充满着“文化底蕴”和“和善”,如此,教师才能以其人本主义精神和人格感召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教育魅力,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升华。

三、优秀的专业素质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教师工作的最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技能,并引导学生进入文化和科学探寻领域。因此,优秀的专业素质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是教师必需的基本素质。优秀的专业素质指教师对自己承担的教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认知以及对本学科前沿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向的系统性了解,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有优秀的专业素质,才能使教师游刃有余地实现对学生的引领,才能指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导师型”教师。否则,对学科专业一知半解,理解肤浅甚至错误,专业学识浅薄等,都将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令师生都痛苦的经历。广博的知识储备指不仅具有自己专业的深厚知识,更要具有其他领域,包括科学、技术、艺术、体育、文化、社会、法制等多方位知识储备。这不仅仅是“一桶水和一滴水”的问题,还关乎教师“文化素养”的问题,还关乎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教育”的问题。

四、实践、反思、提升——主动发展的能力

教师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多变,没有完全固定的工作程式和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探究。教师职业又具有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和职业绩效的相对模糊性,职业迁就和专业发展的空间同样很大。这就使得具有“实践、反思、提升”品质和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品质成为教师重要、基本的素养。“实践、反思、提升”其实就是一种主动发展意识,就是做“有心教师”,把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当作一次有目的的实践,然后反思实践过程、实践细节、实践效果,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思维火花、新的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技术和艺术、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实践、反思、提升”的工作习惯和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具有良好的主动发展意识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提升”,具有“实践、反思、提升”习惯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做有教育理想、有教育思想、有教育精神、有教育文化、有教育探索的教师,一定能成就教师的教育事业。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戏剧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篇12

(一) 戏剧导演是综合艺术的组织者。最早, 戏剧导演只是维多利亚剧院的评论家的一个理想。他甚至没有一个名字, 被认为是一个“维护纪律”, 监督剧作排演的“整个过程, 使它是准确、严格和适当的。他应该是舞台上的灵魂, 是一个诗人、服装专家”。戏剧导演真正出现在十九世纪末, 许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是作家和演员的代名词。虽然戏剧导演在幕后工作, 但他在丰富多彩的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他的特征。他把各种各样的艺术融合成了一种形象, 并使现代戏剧形成了复杂的形式。戏剧导演的出现开创了一个新的戏剧时代。

(二) 戏剧导演是剧本的解释者。戏剧导演的工作主要是在演出前进行的。他根据剧本进行导演构思, 同时, 也就把各种艺术成分纳入统一的戏剧导演构思中。他要对参加演出的每个专门家分别提出要求, 使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完整、统一的舞台形象, 体现演出的思想意图及艺术风格。戏剧导演在完成这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时, 艺术民主是很重要的。艺术民主绝不是不讲集中, 集中到戏剧导演手里决不是让其他专门家屈从于戏剧导演的个人意志, 忽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协调各种艺术成分是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完成“戏剧导演构思”。戏剧导演应该尊重每个成员, 启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首先, 要把演员的创作放在第一位, 帮助演员组织舞台行动, 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戏剧艺术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 所以, 戏剧导演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演员的表演。

戏剧导演既应善于激发演员的想象力, 保护演员的创作热情, 又要善于调动演员创作角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戏剧导演自己要保持应有的创作激情, 还应该刺激演员也同样保持应有的创作激情;戏剧导演在必须的时候, 又应该能够给演员做示范, 引导演员进入角色。戏剧导演的舞台调度是实现舞台造型美的手段,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都是戏剧导演构思和戏剧导演计划要明确的问题。

(三) 戏剧导演是演员的“镜子”。戏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艺术。戏剧导演的立意和解释、戏剧导演的人物形象构思, 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体现出来的。演员在创作角色时, 很难在创作的同时不断地检验自己的表演。正是戏剧导演, 从全剧总的立意出发, 依照人物的行为逻辑, 在排演的过程中不断匡正演员的表演。戏剧导演这面“镜子”, 不仅仅是平面镜, 还是“放大镜”“X光镜”。它不仅要帮助演员纠正表演的一招一式, 还要帮助演员建立起完整的形象构思;它不仅要帮助演员校正外部表演的偏差, 还要校正内心体验的不足;它不仅要帮助演员演好这一角色, 还要教会演员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

因此可以说, 戏剧导演又是演员的表演教师。即使是那些演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好、艺术上比较成熟、表演方法上也比较正确的剧院, 戏剧导演也应然担负着不断提高演员的美学格调、形成统一表演风格的重任。

二、戏剧导演素养

对于一个成功的戏剧导演, 素质要求更为全面, 可从人格、智慧、组织、身心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界定和研究。

一是人格的角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是戏剧导演的底线和成功的基石。戏剧导演的活动, 作为戏剧舞台和指挥部的核心, 是艺术生产的总调度。由于戏剧导演的特殊地位, 必须对国家、社会、团队有责任心, 有事业心, 也应具有敏锐的洞察, 否则就无法保证戏剧作品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艺术取向。戏剧导演要有民族责任感的高度, 从艺术角度实现忧患意识的统一与传奇演绎。

二是智力分析的角度。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是从技术层面对戏剧导演的要求。否则, 戏剧导演就无法理解剧本的意义和目的, 更不能成功为演员的语言和动作编排进行舞台设计。戏剧导演必须具备剧本、演员的选择能力, 写作戏剧导演意图的能力, 突破编剧, 现场创作的能力等。一个剧本写得好, 可以给演员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样, 戏剧导演统筹得好, 演员的技巧、演员丰富而精细的创作, 才能发挥出人物栩栩如生的光彩。

三是组织行为分析的角度。具有良好的服从意识和团队精神, 是从管理角度提出的要求和约束。戏剧导演是戏剧演出的核心和指挥, 但其活动受到剧本的约束, 不能信马由缰自由发挥。戏剧导演的思想只能通过团队来表现, 所以戏剧导演要有能力凝聚团队的力量, 有能力激发团队的创造力, 具备协调团队的能力。面对人数众多的演员队伍、灯光、音响和后期制作人员, 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四是身体和精神的角度。戏剧导演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身心。戏剧导演是一个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 需要接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考验。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就无法承担这一工作负荷的重量。

摘要:本文以戏剧导演的职能为切入点, 就戏剧导演所应具有的素养分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戏剧,导演,职能,素养

参考文献

[1]金鑫, 陈洋, 王西京.基于地域工业遗产价值认知的旧厂区更新设计研究——以西安陕西重型机械厂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为例[J].工业建筑, 2014 (02) .

[2]金鑫, 王艳.从多元文化角度审视民族声乐的发展[J].艺术科技, 2013 (08) .

[3]金鑫.高效应急灯设计[J].电子制作, 2014 (06) .

上一篇:骨折和脱位下一篇:学校专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