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素养

2024-07-30

基本素养(共12篇)

基本素养 篇1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探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 剖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特点, 这对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特点

当前,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 给高职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然而, 近年来出现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很多求职的高职生有着一身职业技能, 却找不到工作或是在实习期间被企业解聘;而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 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者对高职生的人文职业素养内涵、特点还很模糊, 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全的职业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略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全方位定义, 另一方面没有找到一种完整的、有效的职业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停留在一些传统的人文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上, 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职业人文素养严重缺乏, 而变成了某方面“专才”。因此, 很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特点进行探析。

1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探析

要分析“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之前, 首先要对“职业”和“人文素养”进行解析。

“职业”在汉语词语中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 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 “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洪向阳认为:“职业”是行业与职能的交集点, 一种职业应该包括行业和职能两个维度构成, 公式:职业=行业+职能。在程社明主编的《你的船, 你的海———职业生涯规划》一书中将“职业”界定为参与社会分工, 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获得合理报酬, 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在西方, “职业”通常指具有一定专长的社会性工作, 其划分的方式很多, 也没有定势, 通常以所从事的产业或行业为主, 并结合工作特点混合使用。

所谓“人文素养”, 从字面上理解为“人文”和“素养”两个概念。关于“人文”这一概念, 从原始人道主义看,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主张“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伟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教育思想, 基点也在其“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人文主义上。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代教育家杨叔子认为:“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文文化是驱动第一生产力的动力源”、“作为人一定要有人文精神, 否则就比禽兽还坏”、“人文是对人大脑系统神经的改造”。在西方, “人文”主要理解为人文主义 (humanism) , 其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 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 提倡宽容, 反对暴力, 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结合国内外人文的解析, 可以将人文理解为人类具有先进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主要体现为:尊重、宽容、重视、关心、爱护, 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

“素养”这一概念在古今中外都有学者界定, 如《汉书·李寻传》中提到:“马不伏历, 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 不可以重国。”, 宋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 临事惶遽。”, 《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 使人示之以利, 必持众来。”因此, “素养”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和实践而掌握的技巧或能力, 有别于“素质”, 而“素养”主要强调技巧或能力, 这种品质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通过以上对“人文”和“素养”的探析, 我们可以将“人文素养”理解为人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和实践而掌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的总和, 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行为、人文思想、人文精神这些方面。它是有别于“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怀, 通过训练和实践将人文知识、人文行为内化为人文思想、人文精神, 最终形成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解析为高职学生在社会职场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内在品质, 而这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需要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文学、哲学、艺术、管理学等人文知识必须课程和美术、音乐、礼仪、诗教、心理学、交际学等人文知识选修课程以及学生社团、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内化。

2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特点探析

2.1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

先天的资质是职业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 后天的环境是职业人文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三字经中讲到的“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析了人在后天职业人文素养发展过程中, 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自身努力是起到了主导作用。

2.2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实际上职业人文素养是指在职场中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综合品质, 且职业人文素养是动态变化的, 它可以通过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自身努力三个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变化发展的, 它可以通过人文知识、行为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

2.3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

每个人职业人文素养都是不同的, 所以存在一定共同的基本特点, 如:职场中表现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但是, 他们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点, 所以每个人的职业素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如:职场中表现出的人文知识、行为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

2.4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群体职业人文素养是由个体职业人文素养组成的, 一方面个人职业人文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群体职业人文素养水平, 另一方面, 在培养职业人文素养上群体职业人文素养对个体职业人文素养具有极大影响。

2.5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整体性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是一个由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以某种方式连接构成的整体性较强系统。整体职业人文素养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之间构成关系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整体职业人文素养的合理性又给予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 两者相辅相成, 存在一定的整体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特点, 认真剖析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缺乏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建立一套新型的、实效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结构,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水平职业人文素养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 (11) .

[2]黄飞青.社团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提升的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10) .

[3]James R.StoneⅢ, Bharath Josiam.The impact of school supervision of workand job quality on adolescent work attitudes and job behaviors[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25.

基本素养 篇2

秘书的基本能力表达能力2 办事能力3 管理能力4 应变能力5 社交能力6 操作能力

秘书的工作心态

(一)秘书要有干事业的心态

1.秘书的发展空间可大可小

2.秘书面临的是挑战,更是机遇

3.秘书要有一颗事业心

(二)秘书要细心和有悟性

1.细心决定秘书的工作业绩

细心地观察领导的日常工作

细心才能掌握领导的“禁区”

2.悟性让秘书工作富有灵气

悟性让秘书变被动为主动

悟性让秘书了解领导的真实想法

(三)秘书要树立锻炼自己的心态

1.多见世面,主动学习

2.增强素养,提高水平

3.积累才干,走向领导

(四)秘书要先称职再升职

1.把忠心献给组织

2.把放心献给领导

3.把热心献给同事

4.把真心献给客户

5.把恒心献给事业

6.把平常心留给自己

秘书的职业素养

(一)秘书应具备的个人素质

1.严明的纪律;

2.一丝不苟、尽善尽美的办事态度;

3.思想活跃,跟上时代变化。

(二)秘书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热爱工作甘于平凡

2、自尊自重,克己奉公

3、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4、严密机密,提高警惕

(三)秘书应树立的职业观念

1.服从观念2.参谋观念3.全局观念4.信息观念5.创新观念6.效率观念

研究个性心理对秘书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搞好人际关系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帮助减轻受挫折的压力

4.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气质理论概述

(一)气质概念内涵

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典型的动力特征。具体表现为人的活动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指向性。

(二)气质的特点

遗传性、稳定性、可变性、外显性、差异性。

正确地认识气质,坚持气质问题上的辩证法

(一)气质无好坏之分,名人的气质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

(二)气质不能决定人的品德、智力和成就。

(三)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

(四)我们提倡对气质要顺其自然,安之若素,扬长避短,促优弃劣,容人所短,克己所短,掘人所长,学人所长。

在生活中如何培养气质

1: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2: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3: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4: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的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3.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4.社会因素的影响

气质和性格

(一)相互区别

气质

1.无好坏之分,无优劣之分

2.行为速度、强度、持久性等

3.变化缓慢,可塑性小

4.无社会道德评价意义

5.先天因素起较大的作用

性格

1.有好坏之分,有优劣之别

2.惯常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3.变化较快,可塑性大

4.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

5.后天因素起较大的作用

(二)性格与气质的相互联系

1、两者同属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的构成要素

2、气质使性格带上独特的色彩

3、气质对性格有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

4、性格对人的气质具有改造作用

秘书的女性特征

1.秘书职业特点

综合性、服务性、程序性、保密性、体力要求低、技术要求不高、工作稳定待遇不低等

2.女性的特质

富于同情心、善于关心体贴人、容易给人温暖感和信任感、笑容多、文明礼貌、温柔、细心耐心等

秘书十忌

一忌说话简单粗暴

二忌讲假话、大话、空话

三忌架空领导办事

四忌作风飘浮

五忌泄露机密

六忌误传信息

七忌打断他人讲话

八忌报喜不报忧

九忌无原则的承诺

十忌办事虎头蛇尾

秘书的职业特征

1.服务性

2.知识化

3.年轻化.初级中级秘书女性化

5.高级秘书男性化

秘书工作的涵义:广义和狭义

即一般意义上的秘书工作与严格意义上的秘书工作。

一般意义上的秘书工作,既服务于领导工作,又服务于机关工作,服务的对象与范围较为广泛;

严格意义上的秘书工作,主要服务于领导工作,侧重于为领导者的决策与管理服务。

秘书工作的内容(任务)

(1)文书撰写(2)文书制作(3)文书处理

(4)档案管理(5)会议组织、会展工作

(6)调查研究(7)信息资料工作(8)信访工作

(9)接待工作(10)协调工作(11)督查工作

(12)日程安排(13)日常事务(14)办公室管理

(15)其他临时交办事项

简单地说: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

秘书工作的性质

(1)辅助性:相对于主导,助手和配角,从属与被动

(2)服务性:属于第三产业,服务的直接性、稳定性和广泛性

(3)机密性:保守秘密和看管文书

(4)综合性:政务和事务;例行和突发

秘书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与专业性

事务性与政务性

文牍性与管理性

常规性与突击性

机要性与群众性

被动性与主动性

补偿性与潜隐性

做好秘书工作的要求(指导方针原则内容手段)

三服务方针:为上级、同级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三原则:准确、迅速、保密

三适度:时间适时、手段适当、规格适度

四转变

由单纯办文办事——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

由单纯传递信息——综合处理信息;

由被动服务——主动服务;

由凭老经验办事——科学化管理;

五依靠:机构建制、法规制度、办公设备、文书信息、领导授意

六强调:调研、信息、信访、协调、督察、政务

七趋势:职业社会化、任职资格化、职能脑力化、办公现代化、年轻化、初级秘书女性化、高级秘书男性化

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的任务

有明确规定。1951年颁布的《政务院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议》规定了7项任务: 协助首长综合情况,研究政策,推行工作;

协助首长密切各方面的工作联系;

协助首长掌管机关内部统一战线工作;

协助首长掌管保密工作;

掌管机要工作;

会计人员基本职业素养 篇3

传统的会计是面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账型会计,会计自身也认为只要会记账、算账、报账、编报财务会计报表足矣。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会计行业也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模式。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例如,单位财务实行了卡式管理,出现了网上购物,这些都要求会计人员会进行电脑操作,会运用相关软件,学会制电子表格,学会网络互联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会使单位的财务工作更科学、更完善,减少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日趋增多,对会计人员更高的要求更高。比如,要懂得国际会计惯例,要看懂外语账目,熟知国际经济运作规律,完成由封闭型财务向开放型财务的转变。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才能推动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尽快缩短与国际会计接轨的时间和进程。“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复合型会计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当今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原理,还要学习财政税收、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参加一些专业培训,拓宽视野,掌握基本原理并在实践工作中加以推广、运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必须有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纪现象,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才能保障正常的经济贸易活动。

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就是要牢固树立尽好责、理好财的思想,热爱本职,忠于事业。

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应该遵循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具体来说就是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具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以熟练的业务技能,提供准确而具有价值的数据。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会计人员要把诚信放在首位,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种追求,以诚信为做人标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严格规范会计行为,严格履行法定的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无论何时,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是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失去它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对照会计法规,知法守法廉洁自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决定财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心无杂念,依法办事。

目前,中国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比较淡薄。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会计人员当面临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不按原则办事,也不能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编造虚假信息,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二是部分会计人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法律制度,故意编造虚假会计凭证,变更、销毁会计资料,挪用公款等;三是由于受到外因的影响,接受别人的馈赠,就得按照别人的要求去操作,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些违规违法的行为虽然只是个别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需要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采取典型案例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快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加强社会舆论宣传,营造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坚持定期组织会计从业人员学习有关制度,引导会计从业人员认真履行《会计法》所规定的义务,要把权力和任务结合起来,努力树立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到首位而且要尊重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的利益观。引导会计从业人员自律、自省、自重意识,自觉思考和检查自己的言行,逐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

其次,建立并完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行为约束方式,是道德力量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规范职业道德的主要方式。应当逐步确立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单位内部评价相结合的科学体系,对于表现较好者要采取激励措施,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够自觉接受大众的职业道德评价。

再次,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经济业务经办人的作用,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督促。要不断完善职业道德体系,不定期对审计人员和会计进行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惩处和表彰。

最后,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轮换制度。有计划地对会计施行轮岗,不仅是对会计道德的一种检验,更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震慑,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内部监督,给会计人员创造接触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业务岗位,有利于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轮岗使会计工作人员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2.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熟知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还应具有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与实践性强,业务繁杂,法律制度规范较多,是一项需要有极强专业技能的职业,只有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不管是在手工还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以及行业财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等,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转变为以会计数据分析为主,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由制造会计信息变为对计算机产生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会计工作。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nlc20230904104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规范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财务工作不断出现新挑战。强化财务人员互相沟通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和层次,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岗位要求。加强后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3.要有高度的依法办事和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人员应具备很强的法制观念。不仅要通晓《会计法》,还要了解《税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法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不单自己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能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在自己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对服务和监督对象则能够进行会计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辨明法律上的是与非,促使他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依法办事,避免不轨行为。

法制意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不但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记录上,还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上,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

会计工作的正规化离不开监督。我国于2000年正式实施《会计法》规定了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都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内部监督是基础,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自身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单位的会计制度,做到以身作则、责任明确、严格把关、规范单位的经济活动,确保财会信息的真实、准确,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效能。

同时,财务人员应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要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4.要有做好细节小事和保守秘密意识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注重细节是职业要求。从原始单据的审核,凭证的填制,到报表出具,必须准确无误。要树立准确第一的思想,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众所周知,会计资料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财务经营的综合反映。会计资料中的许多内容,往往涉及到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等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向、技术开发目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措施灯光商业秘密,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涉及国家机关等国家机器组成单位的经济、政治、科研、国防等国家机密。这些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关系到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依法受到保护,不得随意泄露、传播,否则将给各经济组织和国家利益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家具,会计资料日益成为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的重要部分,受到关注。而会计人员由于会计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严守秘密。泄密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为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格保守,不能随意向外界泄露商业秘密。如有违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具备灵活的与人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企业会计部门虽有自己的独立体系,但与企业各个层面、上级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税务部门、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发生联系,财务人员将单位真实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外,还需具有灵活的协调能力,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上级主管部门、国家财税机关之间进行平衡与协调。送达会计人员手中的原始凭证可以来自企业各个部门,这些凭证的审核、记账、登帐等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但这本身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企业全员的支持与配合。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产品,其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总是有其不同的实现动机和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标准,这就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情况。他们的素质可以而且应该在后天的实践和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主观努力程度如何,往往最终决定着主体素质的高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会计人员提供不真实、不完善的会计信息,在账簿上做文章,不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设置多套账等,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这些会计信息的“制作过程”无一不经会计人员之手。某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扩大业务,在开具发票时不遵守财务制度,不严格如实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而按照采购人员的要求虚开发票,甚至在没有发生任何业务的情况下也给开具发票。这就导致大量假票据出现,会计人员根据这些不真实的原始发票进行业务处理,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作者单位:中石化云南大理石油分公司)

播音主持基本素养的培养 篇4

1 扎实的播音品质

良好的播音品质是作为一名播音主持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需要依靠主持人特有的风格来获取观众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普通话是播音品质中最为基本的要求, 也是作为一名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因为主持人在荧幕上代表的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形象, 所以一言一行都需要得到良好的控制, 所以要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对语调、节奏以及语速进行合理的控制, 吐字清晰、音质优美, 才能够使整个播音状态富于活力, 从而带动荧幕前的观众的情绪, 使节目呈现出良好的播出效果。

为了提高自身的播音品质, 具有良好的天赋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还需要经过后期的努力。播音水平的提升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不断的学习, 掌握播音的理论和技巧。首先, 需要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结构进行深入的了解, 对于发声的原理, 运气吐字的方法, 以及对感情、声音和气息的有效控制, 在面对镜头时的感觉, 以及各种语气和节奏的掌握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基本功,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所以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不断的练习, 经过多次的实践, 在节目播出后不断的反思, 由此才能够得到提升。其次, 在学习完基本的理论性知识后, 就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有所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任务不仅仅是将播音稿念完, 而是通过自己的话语将想要的传达信息传递给受众, 这其中就需要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节目播出过程中, 达到一种声情并茂的状态, 由此才能够将观众带入你的世界,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才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节目中。这种技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 在节目中不断的摸索, 根据不同风格的节目, 采用不同的语速和气息, 并且注入不同的感情色彩, 由此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播音品质。

2 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作为社会的公众人物, 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播音主持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因为其不仅代表自己的形象, 同时也代表了某级政府的形象, 所以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才能够在平时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发挥积极的正能量。尤其是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 其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传达的是国家和政府的声音, 所以更需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提升自己的修养, 在荧幕中面向社会大众时, 以得体而积极的姿态传递播音的内容, 从而表现出新闻节目的严肃性。

1) 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 在政治上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积极的学习党和政府传达的各项政策内容,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真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与党和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战线, 深入基层了解大众的需求, 由此才能够做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 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注意自己的言行, 用自身的正能量去感染周围的人, 从而做一个正直的人。

2) 播音主持工作者还应该具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意识, 文化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涵, 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的播音主持人来讲, 其在节目过程中所表达的立场, 会代表党和政府的观点, 所以主持人具有非常重要的舆论导向功能。通过主持人观点的阐述和立场的表明, 会对社会大众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主持人作为语言传播工作者, 应该担当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 保持清醒的头脑, 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

3) 播音主持工作者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 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 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操守, 谨慎自己的言行举行, 不做出格的事情。职业道德是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只有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 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媒体人。

3 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

虽然播音主持人在节目播出期间, 稿件都是事先准备好的, 但是节目的播出不仅仅是对稿件的诵读, 不是单纯的将稿件中的内容读给观众听, 而是需要主持人对稿件的内容有深刻的体会, 并且能够领悟出自己的见解, 在带有自己主观意识并且不偏离原则的情况下, 将稿件内容传递给观众。这就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只有广泛的汲取知识, 才能够深刻的体会稿件内容背后的内涵, 由此形成自己的意识。在对稿件内容有所领悟后, 节目播出的过程中, 就会将个人的主观情感投入进去, 从而使稿件活起来, 不再是刻板的读, 而是生动的讲, 这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为了培养自己扎实的文化功底, 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学习专业文化知识, 同时时刻关注时事新闻, 国家政策等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在业余生活中, 为了能够从观众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工作, 应该多深入群众, 与广大群众进行深入的交谈, 了解群众的心声, 从而在内心深处对群众的需求形成深深的烙印。在多了一份体验后, 对于节目的播出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 还应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 播音主持工作者身兼重任, 所以自己的言行举行都会受到关注, 并且会对节目的播出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就需要在文学方面不断的提升自我, 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节目播出时, 才能够深刻的理解文稿的精神实质, 从而提高节目播出质量。

4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播音主持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 因为在面临镜头时, 需要主持人具有稳定的心态, 无论是遇到任何情况, 都应该随机应变, 具有解除危机的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经过实践锻炼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主持人可以学习心理专业课程, 从理论上了对心理素质进行大致的了解, 然后在实际工作中, 逐渐的积累经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对主持人的考验, 同时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播出效果, 尤其是在新闻类节目播出的过程中, 由于新闻节目的实时性特征, 所以有些新闻是现场直播, 面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主持人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面对镜头要从容, 冷静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保证节目的播出质量。

5 结束语

作为新时代的播音主持工作者, 需要时刻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 紧跟时代的发展, 做到与时俱进。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对播音主持工作者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新媒体整合下的严峻形势, 播音主持工作者更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 为媒体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基本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经过一朝一夕的磨练, 在长期的实践中, 不断的积累经验。扎实的播音品质, 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文学素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 都是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应该具备的, 由此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能量, 为促进媒体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佳怡.试述播音主持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人格魅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3) .

[2]杨勇.播音主持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党史博采 (理论) , 2011 (02) .

[3]王雪, 刘宁.播音主持工作者应具备的各项素质[M].科技传播, 2012 (5) .

人事干部的基本素养 篇5

同志们:

今天,全省市州局以及省直单位人事干部培训班正式开班了,首先,我代表省局党组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在人事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对常德市局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也是我分管干部工作以来第一次和全省各市州局人事干部集体见面,借此机会想和广大的人事干部交交心、谈谈体会,重点是谈谈人事干部的基本素养问题。

人事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执行者,肩负着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他们的工作成效关系着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可以说人事干部地位特殊,是管“官”的“官”,因而责任重大。因此,人事干部应有比一般干部更高的素质要求。人事干部的基本素质涉及的内涵丰富,范围很广,我个人的认识和体会是,“靠得住、有本事”是最集中的概括,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应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事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人事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必须不断强化,着力提高。对于人事干部来讲,首先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有清醒的头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会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才会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

人事干部必须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讲正气,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要把我们党的宗旨和组织性、纪律性、先进性等,内化为我们的一种自觉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一种本能的行为规范。

二是,应有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

人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公道正派对于人事干部的重要性。干部群众和组织对我们人事干部的一切期望都凝聚在一个“正”字上。人事部门是否公道,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人事干部作风是否正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整个干部队伍作风产生潜移默化的趋从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把公道正派作为核心理念根植于内心,作为最鲜明的职业特质展现于外。公正地履行职责和处理问题,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防止和抵制各种说情风、送礼风,过好人情关、色情关和金钱关。

人事干部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从实际出发,敢于讲真话,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那种别人说好就跟着说好,别人说坏也就附合着说坏的作派,不是人事工作者应有的风范。人事干部要不怕鬼、不信邪,不见风使舵,不趋炎附势,要有追求真理的执着。做到用人重品行、重本事、重实绩、重民意。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

人事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事工作必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胡锦涛语),我们要选准用好干部,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群众拥护不拥护、赞不赞成、答不答应,应是我们人事工作重要的取舍标准。凡事要想着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以人为本理念、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每项工作始终,渗透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人事干部不能以个人的好恶看待和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对干部员工的表现,违背事实去美化不行,歪曲更不行。不能从个人恩怨出发,更不能夹杂着任何宗派观点,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人和事。不存私心,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这是人事干部最可贵的品质要求。

三是,应有精湛专深的业务能力。

人事干部要敬业、爱岗,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精、专,各种专业的情况都应有所了解,要成为干部人事工作的专家、专才,才能为党组织当好参谋、助手。

首先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人事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度耳熟能详,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结合本单位和本岗位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人事管理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手段,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人才的机制和方法,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广大人事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 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方式,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既要有好学之心,更要有善学之策,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成为人事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法律都要懂一点,既是“专家”,又是“杂家”。

四是,应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人事干部要自觉改进作风,把具有严谨务实工作作风作为检验自己宗旨观念强不强、工作水平高不高的重要标准,并体现在人事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要讲规矩按程序。人事工作程序性很强,如干部选拔、人员聘用、职称评聘等更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要严格按章办事,环环相扣,防止出现纰漏。要把一些常用的政策和资料汇集成册,便于工作中参照、查找。

二要周到细致,一丝不苟。“人事工作无小事”,人事干部不能“马大哈”,不能搞“想当然”、“大概”、“也许”、“差不多”,要思维缜密,谋事周全,行事严谨。抓工作落实要从细处着手,搞调查研究要从基本情况进入。没有细,就没有严格要求;没有细,就不可能深入实际;没有细,一切工作都难以得到落实。

三要雷厉风行,讲求实效。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时效的工作准则,做到不等、不靠、不推、不走过场,杜绝形式主义。不论是谁,符合政策规定的,及时研究,该办的,及时办理,不推不拖;不该办的,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答复。我们在同基层同志和群众打交道时,都应平等相待,不欺下媚上,不能颐指气使,看菩萨点料。一定要谦虚谨慎,多沟通、多交流,展现人事干部的亲和力。

五是,应有守口如瓶的保密观念。

人事工作要讲组织性、纪律性,涉及人事安排,必须严守组织机密,脑子里要绷紧一根弦,嘴上要加上一把锁。这根弦就是党性观念,这把锁就是组织纪律。

不能无原则做好人,要慎重交友,交友圈子不能太大、太滥。要净化自己的社交圈,亲近那些品行端正、志趣高雅、正直诚信、爱憎分明、敢说真话的真朋友。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乱吃乱喝乱说;要管好自己的耳朵,不要偏听偏信,在业余时间也要尽量减少应酬,静下心来,多读一点书,多思考一些问题。管好“三圈”,即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管住管好这“三圈”,就可以为我们的成长进步、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是,应有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的执行能力。

人事工作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性是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组(党委)决策时,必须遵循其精神实质,保证它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所谓灵活性,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决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使政策和决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讲究灵活性是由客观实际的复杂性决定的,其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原则性要求得以有效贯彻;而失去了原则性,灵活性就没有意义。

正确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关键是要有辩证思维,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能“牵住牛鼻子”。首先要吃透政策精神,正确领会领导决策的意图,了解到决策的缘由、背景以及目的。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不懂得原则性要求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主要应该抓什么,不仅丧失工作的原则性,灵活性也不可能把握得好。其次,最大的原则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当决策不尽合理时,应积极建议领导调整,得到首肯后,在职权范围内加以改进。

人事干部还要有胸襟。在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时,人事干部往往处在矛盾的焦点,有时上下受气,所以必须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经得起委屈。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公关能力,善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人事干部要具备素质当然还有很多,以上六点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除此之外,我认为人事干部学会处理好三个关系,也是一门必修课。

一是德与才的关系。

司马光说过:“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此话很精辟,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德是才能发挥的前提,又常常在才中表现出来,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德是什么?是理想、信念、原则、立场、品格,属于世界观范畴;才是知识、智慧、能力、水平,属于方法论范畴。有德无才干不了事,有才无德干坏事。

德才兼备是我们对人事干部的基本要求。因此,人事干部不仅要自觉提升人品政德,还要着力提高能力素质。一方面,要自觉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身边的党员群众,树立起一面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旗帜。另一方面,要努力锻造过硬本领,把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容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基础,抓紧学习、善于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功底坚实、工作作风务实、文化知识扎实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当然要德才兼备,文武兼修,不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刻苦发奋,不断学习,深入实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才,但品德修养不够,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加强修炼,不断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

二是言与行的关系。

首先,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事干部的人格力量首先要体现在言和行上。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

其次,应当慎言,古人十分强调 “慎言语,养德之大”、“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这些,都是强调要把慎言作为修炼德行、砥砺操守的重要内容。人事干部要慎言、不多言、不妄言、不虚言,要慎言笃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信。但是,慎言并不代表“不言”,该讲的能讲的,我们就要大胆地讲,不讲不对;不该讲的,不能讲的,坚决不讲,讲了就会造成被动。

其三,要“少说多干”,反对那种只说不干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注重人格的力量,要做行动的榜样,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三是情与理的关系。人事工作是情与理辩证统一体。那种“只讲理不讲情”或“只讲情不讲理”是形而上学的表现。所谓只讲理不讲情是指人事工作中教条死板,生搬硬套,缺乏主观能动性,缺少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所谓只讲情不讲理,是指人事工作庸俗化,不该让步的让步了,不该照顾的照顾了,不该解决的事解决了,放弃原则,违反政策。两者都抹杀了情与理的本质内容,扭曲了讲情与讲理的原则。

人事工作讲情讲理要实事求是,做到“讲理不忘情,讲情不忘理”。把握好“理”的分寸,掌握好“情”的尺度,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做到合情必须合理,合理必须合法。要实事求地掌握好理与情的临界点。凡事识大体,顾大局,处理问题,要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群众利益的整体性,国家长远利益的稳定性。要统筹兼顾,不能餐搞餐,顿搞顿,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健康素养:生存的基本能力 篇6

健康素养必不可少

但是,成功并非只是有房有车和有钱,而是拥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充实的生活,身心健康,并且达到在适宜环境下的尽可能的长寿。如此,仅仅有上面的“三商”还不够,还必须有“第四商”,即健商。健商是指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包括一个人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但是,健商的说法现在让位于更实用的健康素养。那么,健康素养指的是什么呢?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换句话说,健康素养是人的一种健康生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健康生活,并且可以长寿。而缺少这种能力就可能生病和影响健康,并且活不到自然赋予个人应有的寿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和结合中国的情况,中国卫生部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制定了中国人的健康素养66条内容,并于2008年1月由卫生部发出第3号公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一共有66条,简称“健康素养66条”。如果一个公民知道这些内容并且能照着去做,就说明其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也就能健康生活,并且能长寿。

例如,在基本知识和理念中有一项是关于心血管病的,你是否知道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为36℃~37℃;平静呼吸为16~20次/分;脉搏是60~100次/分呢?具体而言,你能知道自己或家人的血压、体温或呼吸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应当就医呢?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指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达到12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达到80~89毫米汞柱时,为血压正常高值,如果异常应当向医生咨询。而情绪激动、紧张和运动等许多因素对血压都有影响。

成人的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老年人体温略低,月经期前或妊娠期妇女体温略高,运动或进食后体温略高。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有多种原因,如感染、创伤、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及各种体腔内出血等。如果体温异常,也应咨询医生或求医。

八成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慢。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等。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见于颅内高压、麻醉药过量等。

成人正常脉搏为60~100次/分,女性稍快:儿童平均为90次/分,婴幼儿可达130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60次/分。脉搏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健康素养能保护和挽救生命

基本的健康素养不仅能让人健康生活,而且能挽救生命。特别是当生活中一些意外情况发生后,由于缺乏基本常识,不能引起重视,因而造成生命危险,例如被狗和猫咬伤、抓伤。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的第二大内容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其中有一条是,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不知你是否知道,狂犬病发作后不能治愈,但事前却是可以预防的。如果你不幸被犬、猫抓伤(或咬伤、破损伤口被舔),你需要马上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及时彻底地冲洗伤口,然后用酒精消毒,并尽快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医,对伤口作进一步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接种一定要按照程序按时全程足量注射。如果伤口出血,还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如果做到了这些,就可能挽救你的生命。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第三大内容是基本技能,其中有一条是,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要首先切断电源。这一条的具体要求是,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也可以用不导电的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千万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的身体,防止救助者发生触电。触电者触电后应当尽可能自救,可以一边呼救,一边奋力跳起,使流经身体的电流断开,并抓住电线的绝缘处用力拉出,摆脱电源。如果引起触电的电器是固定在墙上,可以用脚猛力蹬墙,同时身体后仰摆脱电源。

如果做到了这些,就可能既挽救触电者的生命,又保护自己。

中国人的健康素养堪忧

从2008年到2009年,卫生部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这份问卷是在“健康素养66条”基础上扩大为71个问题。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是15~69岁的常住人口,总共调查79542人。

2009年12月18日,卫生部召开了《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总体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健康素养不容乐观。首先是,中国公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这意味着,中国公民每100个人中只有不到7个人具备健康素养。

按照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理念、生活方式以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来判断,中国公民达到具备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

另外,这次调查也根据中国当前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把健康素养做了五类划分,主要是科学的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与急救以及基本医疗素养。调查发现,中国公民具备这五类健康问题的相关素养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的健康观为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为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为15.86%、基本医疗素养为9.43%、慢性病预防素养为

4.66%。具体表现为很多被调查的公民不知道“成年人食用盐日摄入量”、“成年人牛奶日摄入量”、“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什么样的体重为肥胖等。

这说明,中国公民中关于慢性病预防方面的健康素养比例最低,而基本医疗方面的健康素养次之。

另外,中国公民的健康素养也体现在城乡差别上,即城市公民的健康素养高于农村公民。调查发现,城市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94%,农村公民只有3.43%,前者的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健康素养的高低也表现在经济是否发达的地域差距上。例如,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在健康素养水平上分别是7.03%、7.67%和5.23%,说明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公民的健康素养比例高于西部地区。

年龄同样是影响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一个因素。调查发现,65~69岁年龄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这一年龄组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口是3.81%,但55~64岁年龄组具有健康素养的人口则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为4.69%。

另外,健康素养中有6个基本问题最能反映公民的健康素养,但是这6个问题公众拥有正确知识的比例都不到20%。这6个问题分别是:对“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对肥胖的正确认识、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认识、骨折伤员的处置、认识药品说明书,以及对成年人每天饮酒量的认识。

其他问题和未来的做法

这次健康素养调查的内容是很多专家一致认为公民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健康知识,因而具有代表性。

这次调查还发现,只有7%的人对肥胖有正确认识,只有3%的人知道“四害”能传播哪些疾病,只有18.7%的人能够准确认识药品说明书。此外,很多公民在急救技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只有17%和27%的被调查者了解骨折伤员的处置和急救止血方法。

对于公民是否具备了健康素养,调查定出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准确回答7l项调查指标达到80%以上,就可认定他/她具备了健康素养。如果换算成100分来衡量,则要达到80分才算及格。但是,我国公民达到80分的人只有不到7%,这个结果与标准界定有关系。

对此,有专家认为,能够准确回答80%的问题,按理讲不应该是一个特别高的要求。但有的专家认为把80%界定为具备健康素养标准是比较高的,因此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比例才会较少。对此,调查的设计者表示,80%是否恰当,在未来可以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

另外,对于一些问题的设计是否妥当也有争论。例如,“四害”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涉及到“四害”定义的科学性,加上过去的宣传和误解,导致今天很多人并不完全准确知道“四害”,也造成对于“四害”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例如,最早的“四害”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来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到现在才形成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这说明,在新的时期,公共卫生部门对这个问题的知识宣传不够,而这些知识是公民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另外,这66条内容和71个问题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抢救触电者时,要立即关闭电源,也可以用不导电的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但是,什么样的物体导电,什么样的物体不导电却没有明确交代。因此,应当说明用于木棍、竹竿、绳索等不导电物体将电线挑开。

最近,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很多人相信张悟本的养生之道是因为“老百姓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权威的、科学的、准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还不通畅”。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90%多的公民健康素养不够,所以那么多人盲目相信社会上所谓的养生保健信息绝非偶然。

其实,公众相信张悟本的养生之道有多方面的原因,公民的健康素养低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过,针对这一点应当有多方面的做法。专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比较低,而且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存在一些空白点,或者说认识还不够准确,这充分证实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要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鉴于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积累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元素 篇7

一、语言的积累

课程标准中所提的积累, 专门指向积累语言的有8个地方。基本理念第二条:“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阅读要求3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一学段阅读要求7提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阅读要求8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实施建议部分第4条:“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实施建议部分第6条:“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 以利于丰富积累。”评价建议部分:“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诵读的评价, 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积累语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语言运用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

其一, 语言词汇量多。比如“眉头”的“眉”就可以有很多词语, 表达不同的意思:说一个人高兴, 是眉开眼笑;再高兴一点, 叫眉飞色舞;说一个人愤怒, 是横眉竖眼;说一个人顺从, 叫低眉顺眼;两个人有暧昧, 说是眉来眼去;两个人有情意, 叫做眉目传情;事情紧急, 叫迫在眉睫;善良的人, 我们说慈眉善目;关键时刻帮助别人, 说是解燃眉之急。

其二, 语言内涵丰富。同一个词语, 能激发人们展开各种各样的想象。例如“石头”这个词语, 在读者的想象中绝不可能是同一块石头。它可能是色彩斑斓光彩照人的雨花石;可能是历经大水冲刷、磨去棱角的溪边鹅卵石;可能是经过人工开凿细细磨成的大理石;可能是“千锤百炼出深山”的石灰石;可能是山间小路中阻碍人们行走的绊脚石;也可能是山上重重叠叠奇形怪状的乱石, 等等。

其三, 语言讲文法, 讲修辞, 讲逻辑。阅读积累规范的语言, 同时积累了语法知识;阅读积累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 同时积累了修辞特点;阅读积累严谨的语言, 同时也积累了逻辑规律。

其四, 语言种类应有尽有。正话反说, 反话正说;如幽默语言、风趣语言、诙谐语言、讽刺语言、辛辣语言、朦胧语言……

其五, 语言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相映成趣。积累这些表达方法, 有利于阅读感悟, 也有利于习作表达。

其六, 散文、诗歌、小说、杂文、说明文、说理文, 异彩纷呈。积累了这些文体, 就感知了这些文体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自由活泼, 诗歌的语言简洁清新且含蓄, 小说的语言生动细腻, 杂文的语言深刻尖锐,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精练, 说理文的语言严谨有力。积累了这些语言, 也就相应地丰富了人的内涵, 提高了人的语文素养。

当然, 对于积累语言, 课程标准倡导的是规范的语言、精彩的语言, 而不是积累垃圾语言。

积累语言的途径是多读多背多实践。基本理念第二条的第二段说:“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日积月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程设计思路的第二条说:“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积累, 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其中的“多读多写”“大量的语文实践”就是积累语言的途径。不管是旧大纲精神指导下的语文教学, 还是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语文教学, 读书和背诵都作为重要内容呈现, 但在实践中总是被忽视。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把朗读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项目。听取某个教师的一节课, 然后抽10个学生朗读课文的某一个段落, 在被抽的10个班级的100个学生中, 朗读正确的只占30%。为什么刚刚学过的课文仍然不会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多少时间读书, 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课了。我参加市级文明学校评估, 抽取五年级10个学生来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片段, 没有一个学生能够顺畅背诵。课堂教学从“朗读”到“背诵”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熟读成诵”, 可是抽掉了“熟读”的过程却要学生背诵的大有人在。没有这个过程, 学生背诵的质量当然可想而知。一节课是这样, 两节课是这样, 三节课还是这样, 学生怎么能积累语言呢?学生不会朗读, 不会背诵, 不是教师的技术问题, 而是思想问题。教师要端正思想, 舍得给时间, 舍得给过程, 让学生多实践, 并加强指导。

二、内容的积累

课程标准中的“积累”指向内容的有5个地方。课程总目标第7条:“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的第3条:“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第4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第3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第三学段习作目标第3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以上所提的“丰富的积累”“生活积累”“积累语言材料”“自己的积累”“积累习作素材”等大多指向内容的积累。这是因为:

其一, 日常交际以内容为支点。语文素养表现为在生活中能交际。我们在与人们进行交流的时候, 表面看起来用的是语言, 实际上语言是用来表达一定内容的。没有内容, 语言的表达也就没有根。我们跟学生说, 围绕一定的意思或者围绕一定的话题来说说自己的见解。这个“一定的意思”“一定的话题”指的就是内容, 把这个内容说出来了才是语言, “见多识广”这个词语跟积累内容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叙述某一见闻的时候, 这个“见闻”就是内容, 不是纯语言。

其二, 习作表达以内容为先导。语文素养表现为能写作, 而习作, 以内容为先导, 没有生活积累, 没有素材积累, 就无法习作。许多学生习作的时候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这个“什么”大多指的就是内容和思想, 而不是语言文字。如果有了内容积累, 而内容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在学生脑子留有深刻印象, 那么表达就不是很困难。

其三, 内容的积累能促进阅读感悟。一个人的阅读能力, 与他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生活环境、生活境遇、生活见识等, 息息相关。见过的事情多, 积累的内容丰富, 阅读理解感悟就深刻。

内容的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丰富。

其一, 从阅读课文中积累。内容的积累有亲身经历, 也有间接经验。人不可能事事亲身经历, 大多来自间接了解。所以, 内容的积累同样可以从许许多多阅读文本的理解感悟中来丰富。

其二, 从家庭生活中积累。就是引导学生留心家庭生活。父母的言谈、待客、喜好、劳作、玩笑、饭桌上的交谈;屋里的摆设、用具的添置, 甚至一个茶杯、一双筷子都可以留心储存在大脑中。

其三, 从劳动和活动中积累。让学生积累自己的体验。叠被子, 钉扣子, 系鞋带, 整理书包, 收拾房间;洗衣服, 做饭, 洗碗, 洗菜, 喂鸡, 喂兔, 喂猪, 踢球, 下棋等, 留下体验的痕迹。

其四, 从观察大自然中积累。就是引导学生留心大自然积累内容。比如看见某座有特点的山、某块有特点的石头、某个有特点的山洞、某棵大树古树、某条小河小溪, 以及日月星辰等等, 在脑中积累下来。

其五, 从对社会的观察中积累。比如, 在公交车上, 老人给小孩让坐、男人给女人让坐。如, 在市场中, 看见买肉的与卖肉的争吵。

内容一点一点积累, 表象也一天天丰富, 遇到有关的内容, 就与脑中积累的表象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 产生出新的形象, 运用语言表达这种形象就有了着落点。

三、思想的积累

课程理念第2条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这是说语文课程给学生的营养多种多样, 如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净化学生的心灵, 美化学生的形象, 等等。第二学段阅读要求第4条提出:“阅读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第5条说:“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第4条说:“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第5条说:“阅读叙事性作品,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里的“体会情感”“关心人物”“受到感染”“向往美好”等都是一种思想。

思想的积累, 包括积累思想方法, 认识事物的思想倾向, 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不同的思想境界。我们运用语言和别人交往或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 总得有个思想的支持。有了某种想法和用意后, 才确定选择什么内容, 运用什么语言形式。人们所说“情动而辞发”就是这个道理。思想积累, 将使学生懂得怎样区分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高尚与卑鄙、积极与消极, 懂得怎样为人处事, 并付诸生活实践。这就是人文素养中做人的素养。

思想的积累也可以从阅读文本中积累。读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积累了一种思想是遵守公德;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积累了一种思想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学生有了丰富的思想积累, 运用语言就有思想含在其中, 有了思想, 语言才有生命的活力。

语言积累、内容积累, 以及思想积累, 本来没有什么冲突, 可是有些人却把它们对立起来。认为教学了内容, 就不是教学语言, 教学了语言就是离开内容。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 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本来就是事物的两个面, 它们无法截然分开。同一句话, 既包含内容, 也包含语言, 同时也蕴涵着思想。教学的关键是语言有没有理解感悟到位。如果语言感悟到位了, 内容当然也就相应地理解了。

语言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蕴涵在语言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把感悟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思想、领悟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割裂式的教学、游离式的教学、说教式的教学、催泪式的教学。

四、积累的量

量变将引起质变, 道出量的重要性。积累一定的量是实现运用的基本条件。比如买回10个鸡蛋, 坏了5个, 至少还有5个可以吃;如果只买5个, 而5个都是坏的, 那就得重新再买, 这是以量取胜。我们不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积累全都运用于学习实践, 但要求学生的积累有一部分能用。所以, 积累的量要比运用的量多。积累的量课程标准有个基本的规定:前三个学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其中第一学段,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落实了积累的量, 到了运用时, 脑子里蹦出来的才都是规范的语言。

另一方面, 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日积月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崔峦老师说, 在美国, 阅读是儿童的核心, 给孩子读书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爱读书的孩子一定有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前途。学校以读书立校, 以读书立班, 以读书立人, 以读书为本, 让读书走进语文课程。学校增设读书课, 每周一节不嫌少, 每周两节不嫌多。读一类书再交流, 读一主题的书再交流讨论。山东潍坊, 北京朝阳区, 都大力推进儿童读书, 每个小学生读500万字到1000万字。学生读了这么多的书, 语文素养绝对是高的。

五、积累的质

课标第四条理念的第1条说:“注重读书, 积累和感悟。”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也提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这里都把“积累、感悟、运用”并列起来, 就是说, 积累要有一定的质量。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与“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都道出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三百首”“万卷”说的是量;“熟”“破”说的是质;“做诗”“会吟”“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运用。要运用起来“如有神”, 除了读“万卷书”这么多量外, 还必须把它们读“熟”读“破”。这个“破”字就是通透的意思, 也就是对质的要求。如果学生积累了不少词语, 却根本不理解它们的用途, 那就不能为运用服务。

提高积累的质, 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蒯福棣老师认为, 像陶渊明那样读书“不求甚解”的书狂行为不值得小学生仿效, 要提倡叶圣陶先生说的“潜心会文”。从死的文字中思考出活的东西, 不但悟其形, 而且悟其神, 达到神形兼备的程度。积累的质另一个方面是对量的巩固, 这要通过读读写写来实现, 把写带进课堂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积累的序

积累的序, 可以说是积累的结构。一辆自行车, 如果把它的每个零件拆开来单独用, 或许没有一个是有用的, 而把它们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 就起到代步的作用, 这是因为它有了系统结构, 这个系统结构就是序。阅读中积累语言也好, 积累思想也好, 积累材料也好, 也要讲究系统结构, 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把握文章内部的序。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要求第4条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里“表达顺序”中的“序”是积累之序的一个方面。

篇有篇的序, 段有段的序, 句子也有句子的序。《望月》是按照“江中月寅诗中月寅心中月”的顺序写的,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按照“昆虫的园子寅我和祖父的园子寅植物鲜活的园子”的顺序写的, 《荷花》是按照“进公园寅看荷花寅想荷花”的顺序写的, 这是篇的顺序。

《莫高窟》第二段是按照“总写彩塑个性形态寅分写菩萨、天王、力士、卧佛的个性形态寅再总结彩塑惟妙惟肖”的顺序写的, 这是段的顺序。

《山谷中的谜底》中写“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 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 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 待压力减轻, 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 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个句子, 是按照“积寅弯寅滑寅弹”的顺序写的;《狐狸和乌鸦》中写“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 叼了回来, 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 心里很高兴”这个句子, 是按照“飞寅找寅找到寅叼寅站”这个顺序写的, 这是句子的顺序。阅读文章应该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积累的序, 另指多篇文章表达方法的归类。比如读了《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等同是借物喻人的文章, 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等游记性的文章, 这类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读了《太阳》《鲸》《恐龙》等说明文, 感悟到它们有哪些联系点和区别点。

积累的序, 还包括积累语言的归类。学了这么多的词汇, 按什么方式归类, 学了这个生字, 能想到多少与之有联系的词语。比如看到“推”字, 能联想到, 在喝酒场合中, 叫做推杯换盏;不愿意接受, 叫推三阻四;换一种规定, 叫推陈出新;两个人说知心话, 叫推心置腹;选一个人替代自己, 叫做推贤让能;为别人着想, 叫做推己及人;在某件事中加一把火, 叫推波助澜, 等等。

农业记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篇8

关键词:接地气,农业记者,基本素养

中央已经连续几年重点强调“三农”问题,并对“三农”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农业记者作为农业信息的重要传播者,也应在新时期提高自身要求,关注促进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尽可能的接地气,深入到农民的实际生活中,真心实意为农民服务,获取他们的信任和依赖,培养自身基本素养,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1 关注农业发展方向

笔者自大学毕业就职于电视台公共频道至今已近8年,作为农业记者参与了多个节目的采访。2009—2013年担任《三农大观野》的记者,2014年至今一直担任《县域新闻联播》的记者,期间接触了众多农民朋友,所参与的节目也帮助他们解决了众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因节目涉及到众多“三农”问题,并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

要想真正做好农业记者,就需要为农民提供其所需的信息,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对农业方针政策的宣传。目前,唐山市政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构建起“以粮食油料为基础,以畜牧渔业为主导,以蔬菜果品为支柱,以地方特有和新兴产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1]。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各种“服务三农”活动,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作为农业记者,应充分了解现有农业发展情况,时刻关注农业发展方向,从多个方面对农民生活展开深入调查,找出农民真是想要了解的信息。只有跟随农业发展方向,围绕农民需求,才能够真正做出农民喜爱的农业电视节目。

2 详细了解采访内容

农业节目涉及领域特点鲜明,需要记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详细了解采访内容,使整个采访报道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记者未能提前了解采访内容,则会影响采访质量。甚至出现报道主观性过强,偏离事实,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2]。例如栖霞苹果事件、广安柑橘事件等,就是因为记者未提前对采访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刻意夸大事实,最终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导致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其中,栖霞苹果事件中,由于记者自身知识缺乏,又未能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或是咨询专家意见,直接对退菌特和福美胂两种药物药性夸大报道,致使一些对农药也不了解的消费者在看到报道后便不再购买,使农民苹果销量大大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维护农民利益,农业记者应遵循职业道德,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补充自身农业专业知识,并在采访前,查找多方资料,咨询有关专家,详细了解采访内容,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可靠性、客观性。

3 真诚与农民沟通交流

笔者出生在农村,虽然在城市生活,但是多年来接触“三农”问题,对农业、农村、农民也具有深刻的感情。在实践工作中,笔者也有了很多思考,其中便是与农民的沟通交流问题。很多刚入行的农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感叹采访对象不配合,无法告知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农业记者便会发现,并不是农民朋友难以沟通,而是记者未能展现出自己的真诚。

例如在农业节目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经常会遇到不愿配合的采访对象,一些愿意配合采访的采访对象也仅仅是发表一些无足轻重的观点,不愿告知记者真实情况,甚至采取敷衍的态度,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记者未能付出真挚的感情。记者在真诚的与农民交流后,使其了解记者采访工作的辛苦以及这一部分采访工作的重要性,农民朋友便会很好的配合采访,甚至在了解记者真诚的为农民服务后,与记者成为朋友,共享农业方面信息。因而,在采访过程中,农业记者应做到与农民交心,在于农民沟通时投入真挚的情感,使其感受到记者的真诚,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4 真正服务于农民

推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农业记者的重要使命[3]。在实际工作中,农业记者应做到真正服务与农民,利用自己的笔杆子,帮助农民传达真实诉求。农民群众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封闭的情况,但是农民善良质朴,热爱家乡,能够向记者传达真实的感受。记者应切实深入到农民之中,了解“三农”政策实施的真实情况、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民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学会为农民说话,基于客观事实,用笔杆子表达农民诉求,真实做到服务于农民。例如现今社会中,经常会出现“侵农”“坑农”等情况,农业记者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公开报道,准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维护农民利益。

5 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接地气的农业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基本素养,时刻关注农业发展方向,不断学习,补充自身农业专业知识,提前了解采访内容,真诚的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用笔杆子为农民服务,切实满足农民需求,制作出深受农民喜爱的农业节目。

参考文献

[1]张锐.怎样做一名“接地气”的新闻记者[J].新闻传播,2015,9(9):88-89.

[2]孙江波.农业电视记者的基本素养[J].青年记者,2013,5(17):63-64.

论当代大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篇9

一、称职教师要品格高尚, 以德育人

为师之要, 首在德高[7]。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 称职教师在教学活动和处理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达到社会和时代对教师道德观念、道德品质、职业行为的总体要求。孔子“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在世世代代效仿和传承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项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但一定都是符合时代社会发展和政治需要的“德才兼备”之才[8]。中国先哲造字充满着智慧和寓意, 教育的“教”字左“孝”右“文”, 古人推崇“孝”为“善德之先”, 而“文”就是“才能”, 在顺序上, “左”为“大”、为“先”, 在书写上也是“德”在先, “才”在后, “教”的寓意组词为“德才”。宋·司马光对“德”、“才”关系有过精辟地阐述:“才者, 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意指:“德行”是“才能”发挥的前提, “才能”要靠“德行”来统帅。

人在刚出生时属于生物学的人, 随着成长和学习便成为社会人。几乎所有的人在少年时都曾立志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 社会人是学着“做”出来的。个人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 所具备的“德”、“才”也不可能相同。受什么样的教育、具备了什么样的“德”与“才”决定于成为对社会起到什么样作用的人。对此, 司马光的界定是:“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同时论述了不同类型的人对社会的利害作用, 特别在重用和行使一定权力时, “德才兼备”的“君子”将扬善和伸张正义而造福于社会, 而“有才无德”的“小人”将行恶和营私舞弊而危害社会。可见, “德”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就人才而言, 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输送有德之才,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教育是有政治方向的, 称职教师首先要“其身正”, 品格高尚, 要言传与身教统一, 以身作则, 不断加强与时代发展和政治方向相适应的师德修养, 高度重视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举止, 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彰显为师修养与风范, 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做学生的楷模,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和“不令而行”;同时要按党和国家的要求, 在教书过程中, 要把做人做事的道德行为规范与基本道理, 人类崇尚的精神和文化, 自然生息法则, 以及理想追求、责任义务、严谨治学、务真求实、自强自立、爱国兴国、民族观念、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奉献精神、热爱自然、正确的政治方向等这些“德行”教育寓于始终[9,10]。

二、称职教师要学有专长, 精湛授业

授业就是传授知识、理论、操作技能和经验。在分支学科不断形成的多元知识体系时代, 称职教师除了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拥有学科形成与发展过程、重要理论和概念产生的背景、著名科学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 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 以及相关科学理论体系等丰富知识。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当今世界知识爆炸,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众多科学之谜相继破解, 促使人们不断更新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同时, 在各种新旧概念、新旧知识的不断更新与重组中, 也使知识爆炸增殖[11]。据考证, 以公元一世纪知识基数为1, 第一次增长1倍经历了1750年;第二次增长1倍经历了150年 (1750~1900) ;第三次增长1倍经历了50年 (1900~1950) ;第四次增长1倍经历了10年 (1950~1960) ……;从1993至2003年, 人类知识总量较过去翻一番;预计2011~2020年内, 知识将比现在增长3-4倍[11]。所以, 称职教师需要终生学习, 要不断更新知识, 方能满足教学需求。进入信息时代以后, 互联网消除了时间的先后和空间的距离, 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 完全可能通过网络, 在某些不确定的多元理论中所获得的知识已经接近教师, 甚至某些知识点超越教师。就高校而言, 称职教师要学有专长, 即要具备专门的学问和技能。学有专长的称职教师必需“教”与“研”结合, 以“研”促“教”, 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教而研则活, 研而教则新”, 随时把自己的新发现、新成果传授出去, 让“教”与“研”相得益彰。对于授业方式, 称职教师除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多角度考虑教学问题, 因材施教, 创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教学方法等技艺, 还应该持有满腔热忱的教学态度, 在与学生的眼神和语言互动中要亲切、真诚, 可谓“谆谆教诲, 循循善诱”, 诱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和消化理解效率, 而且由兴趣引发动力, 或许有人也想就相关问题做进一步探索和认识。

三、称职教师要知识广博, 自如解惑

“惑”就是困惑或迷茫。“象牙塔”般的大学虽然对学生有着周密的保护管理, 但仍然要受到社会思潮及其各因素的影响和冲击,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 人们的价值取向伴随各自的条件、信念与选择的不同而更加多样化、多向化、立体化, 加之信息复杂化且多途径快速传播, 使21世纪的大学生有着以往大学生所不可企及的优势和成长环境, 同时又有着以往大学生不曾有过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困惑, 如一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活, 对真理与金钱取舍颠倒, 做人标准模糊、信仰迷失, 等等[12]。事实上, 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是社会成员价值困惑的折射, 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地受到唯物质主义、唯科技主义、唯功利主义和唯享乐主义的冲击, 甚至形成对物质、功利、享乐、权力、金钱崇拜的时尚[13], 这将对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价值取向”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11]。称职教师要在学生产生疑难问题时能够给予点拨和合理解析, 并指明方向, 不仅要自如解释知识上的疑惑, 也能在道德、行为和对一些事物认识上释疑解惑。应该说, 称职教师肯定能够自如地为学生解析专业的疑难问题, 但面对古今中外错综复杂的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 称职教师需要储备专业以外的广博知识才能自如解惑。在这一层面上, 教师也必须终生学习, 要有“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学习精神和教学思想[14], 在不断更新知识, 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 还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 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15]。这样, 方能把知识与观念完美结合, 在解惑中才能不偏离时代发展和政治方向, 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由于教师有“传道”和“解惑”这样的天职, 自古以来, 为师者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享有盛誉, 近年来, 网络流传着令教师最为感动的十个称谓[16], 其中“老师”为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是最历史悠长的尊称;“人类灵魂工程师”是最富哲理的称谓;“园丁”是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为最真情感人的爱称;“春蚕”是最纯挚的称谓;“蜡烛”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孺子牛”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春雨”是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是最高评价的专称。所以, 称职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 在教书中育人, 才无愧于这些荣誉和称号。

摘要:教师的职责对学生为传道、授业、解惑, 对国家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对于身、智都处于成长和发展中的各年龄段青少年, 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其均有甚大影响。当代大学教师应该品格高尚、学有专长和知识广博, 才能达到以德育人、精湛授业、自如解惑的基本素养, 成为称职教师。而保持做一名称职教师还要终生学习, 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 在教书中育人。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 篇10

一、立得住操场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课堂在操场, 体育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操场上度过的。因此, 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是否合格, 首先就要看其能否在操场上“立得住”。

立得住操场, 首先要立在时间上。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繁多,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 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多都在每周14节~16节课时, 部分教师甚至可达到20多个课时。就笔者来讲, 一天的工作安排如下:7:00~8:20代表队及体育考生训练辅导, 10:10检查课间操, 11:15上课, 14:35~17:00上三节课, 17:00~18:40组织检查课外活动, 进行代表队及体育考生的训练辅导。由此看来, 体育教师往往是最早来到操场的人, 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操场的人, 而要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执著地“立”在操场上, 不可不称之为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

其次, 要立在基本功上。中学体育教师虽然大多都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 但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功却是需要在实践中磨炼、积累和保持的,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学习, 讲究方法, 总结得失, 日积月累, 从而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以此赢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赞扬、学生的认可与尊敬, 把自己牢牢地“立”于操场上。

第三, 要立在教科研上。提及教学科研, 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与他们太遥远, 或者说自己没时间。其实, 作为一线教师, 最了解教学与训练的实际情况, 应该掌握、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素材, 只要认真总结、提炼, 就会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或者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正如《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的一个博友所言:体育教师要有为才有位,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实验, 做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体育教师;要立得住操场, 还要在操场上开花、结果, 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耐得住寂寞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活跃校园文化气氛, 给学校带来活力。然而, 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总是以高考升学率为中心, 评优、晋级、外出学习、奖励等也主要是针对文化课教师, 而很少涉及体育教师。对此, 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 这也将是体育教师良好职业素养的体现。

三、抗得住歧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眼里依旧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对于这种偏见, 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师, 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 通过自我发展赢得自信, 赢得尊重。具体地讲, 首先要具备有效抗衡“偏见”的心理素质。其次,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赢得大家的赞扬、认可与尊敬。

四、忍得住疼痛

“忍得住疼痛”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项目的面广、点多, 对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即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也正是因为从事的项目多, 受伤的机会随之增加, 扭伤、磕伤对于任何一名体育教师来讲, 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体育教师却不可以就此退却, 而要忍得住伤痛, 把坚强的一面留给学生, 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五、对得住良心

体育教师的劳动虽然可以通过数量、实物形态或者其他指标进行考核, 但这种考核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日常教学中, 每堂课的知识传授的程度, 备课的深度与广度, 训练辅导的认真程度, 对每个学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 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 很难用考核与评价衡量。此时, 更需要体育教师要“对得住良心”, 相信, 当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当体育特长生都跨入大学的校门, 当操场上、校园里充满了学生快乐的笑声才是体育教师真正的成就。

六、牢记一份责任

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篇11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时间读书,大部分教师是吃老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还要拓展语文的人文性。最近几年,我们大力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就使教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其实,无论怎样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始终离不开文化。一个老师缺少了文化内涵语文不会教得精彩。学生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或者和学生“踢球”这是很不负责的。

古人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失。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二、精美的语言

许多语文老师说话随便,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有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老师上课就不舒服。还有的老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范读课文时,还不如学生。这样的语文老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呢?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语文老师,往讲台上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老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而且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有极大的模仿倾向。我看到一个学生,说话总带个尾音,问其家长,家长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后来换个班主任教师,就变这样了,很难纠正。据了解,那个老师说话很不注意,这个孩子觉得好玩,也就模仿了,后来成了语言习惯。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多么的重要。

三、燃烧的激情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想,语文课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和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是充满活力的。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心灵的碰撞,涌动着思想的灵性,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勃发着澎湃的激情,流淌着如诗的旋律,演绎着生活的精彩。

四、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思维就是智慧。语文教学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学有预测性,但是也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现在教学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挑战。阅读中,让孩子带着问题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教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必要的,哪些问题是值得优化的。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还要迅速分析学生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做出点拨和概括。敏捷的思维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堂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如课堂学生违纪、教学设备出现故障等,如何保障教学正常开展反应出了教师的思维应变能力。总之,这种应变能力,是一名成熟教师应该必备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职教中心)

新闻摄像的基本特性与素养要求 篇12

1新闻摄像工作的基本特性

1.1镜头表现方面的及时限定性:进行新闻摄像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客观事件发生的一维性,而客观事件的一维性决定了新闻节目表象方面的及时限定性,因此,在拍摄新闻时,摄像人员必须快速有效抓住相关的关键镜头。这是新闻摄像的一大基本特性。

1.2状态方面的突发短暂性: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新闻拍摄的过程中,新闻的现场情况也是转瞬即变。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在摄像的过程中一定要眼疾手快,应对事物的突发性与短暂性,争取获得更多更为珍贵的瞬间资料。基于客观事物的突发性,因此,对摄像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

1.3拍摄对象的客观真实性:新闻就是对现实事物的真实反映,在具体的新闻摄像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新闻摄像的客观真实性。在实际的摄像过程中应对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拍摄,在镜头中向观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让观众可以更好的理解摄像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1.4拍摄方法应遵从自然性: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将生活中最为真实的事件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新闻摄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拍摄方法的自然性。在具体的摄像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拍摄方法,更好地表现新闻的真实性。另外,在新闻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从自然性。这是新闻摄像中最为基本的特性之一。

1.5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新闻的拍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由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造成。在事物的发展中,由于受到多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在实际的新闻拍摄中,我们会发现好多事物的不确定性,这也为新闻的摄像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新闻摄像者的基本素质

2.1通晓各科知识及法律常识的能力:新闻是社会营造社会舆论的主要工具,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新闻摄像者不仅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以保障其工作质量,还应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对所要拍摄的画面进行筛选和考量,尽量用最正确的方式向公众展现最真实的新闻节目。这是新闻工作者最为基本的素养之一。

2.2运用恰当的镜头语言来说明、揭示事件事实的能力:新闻工作中镜头语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在实际的新闻拍摄与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镜头语言,以让新闻更有说服力,内容更精彩。摄像者应该具有良好的镜头驾驭能力,通过各种镜头手段全面揭示事件和事实,此外,利用镜头语言强调事件中的重要环节与过程,这样可以突出新闻的重点,让观众更清晰的理解新闻。

2.3敏捷的身手,熟练运用摄像机的能力:摄像机是新闻工作者的拍摄工具,是对新闻内容进行真实记录的工具。在实际的新闻拍摄工作中,要想获得更多更好的新闻镜头,摄像人员就必须充分了解摄像机,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摄像机,准确拍摄新闻现场,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必须做到得心应手,比如,拍摄前调好白平衡,拍摄时注重焦距、光圈的使用等等都应有讲究,也就是说拍摄人员的基本素质,一定要烂熟于心。

2.4拍摄现场迅速判断构思的能力:前文已经提到,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新闻的拍摄现场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新闻摄像人员要对拍摄的现场进行迅速的判断与构思,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好的驾驭现场,才能拍摄出更有水平的新闻。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拍摄现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拍摄之前就应该做好相关的拍摄方案,拍摄方案一定要科学全面,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应有相应的紧急拍摄方案,做到有备无患。只有在平时做好准备,加上丰富的拍摄经验才能练就拍摄现场迅速判断构思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向阳.电视新闻摄像的“三要素”[J].新闻爱好者,2010(4):138-139.

上一篇:中国服装艺术下一篇:多种装备融合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