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口语素养

2024-09-16

职业口语素养(共10篇)

职业口语素养 篇1

幼儿教师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口语运用能力, 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一门必修课。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素养, 是指未来幼儿教师为适应未来教育工作所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与素养, 它反映出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复杂的语言思维能力, 而且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这对中职幼师生来说要求很高。

目前在中职幼师生口语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操作难, 口语教学的切入口难选定, 既要考虑表达得中心明确、结构严谨, 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 还要讲究合适的语境等, 教学难以把握。 (2) 可控性小, 口语教学涉及面广, 可变因素多, 口语老师在实际操作中, 对口语教学的内涵本质、教学形式等难以真正落实。 (3)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弱, 语音基础参差不齐, 口语水平较低, 语言逻辑混乱, 啰嗦重复, 语言的理解力、品评能力较差。因此, 改进幼儿教师口语课的教学势在必行。

一、有机构建口语教学的内容体系

幼儿教师口语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大块, 其中普通话训练是基础, 贯穿课程始终, 主要阐述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和规律;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 也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 主要阐述一般口语交际的规律, 训练学生朗读、复述和讲故事等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难点, 是一般口语训练的提高和扩展, 主要训练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语用能力和各种教育口语的运用能力。中职幼师生在校时间只有短短三年, 要完成这么多教学内容是很难面面俱到的。

如何有效地针对学生进行训练, 重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其一是练好普通话声、韵、调与音变, 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其二是掌握吐字归音的发音技巧, 掌握朗读朗诵的表达技巧, 掌握复述、讲故事、交谈介绍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 做到理解辨析明确、体态得体、表意清晰;其三是能把握基本教育教学环节口语的特点和要求, 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进行工作实践的技能。根据这些目标再将三大块内容划分为九个训练模块, 分别为发声技巧训练、普通话训练、听说能力训练、态势语训练、朗诵训练、讲故事训练、交谈训练和教学环节的口语训练、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训练, 其中普通话训练与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相结合, 细分为字词、朗读和说话三块内容, 在训练过程中三者又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

二、适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幼师生今后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口语素养有双重要求:一方面, 他们自身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具备朗诵、讲故事、演讲等一般口语能力:另一方面, 他们必须具备科学的语言教学能力, 即能够对幼儿在语言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幼儿教师口语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宜的指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教师如何提示、指导和评析等,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另一方面又为他们以后指导幼儿语言提供了榜样示范作用。

首先, 在学生练习之前, 教师应在关键处点拨。例如, 在语音训练中前后鼻韵是个难点, 教师可借助图示用简洁的语言讲解舌位动程, 让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发音部位和方法要领, 然后用加字带读和绕口令等方法进行辨别巩固;而在朗诵朗读训练中,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大量优秀的作品, 在基本表达技巧的讲解上则应点到为止, 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其次, 在训练中教师应恰逢其时予以点拨。先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练习中自由发挥、各显其能, 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并遇到一些困难, 这时教师一语道破其中缘由往往最为有效。例如有位学生朗诵诗歌不知配什么音乐, 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中心主题, 并提示到“音乐的风格应与诗歌思想、韵律融为一体”, 学生豁然开朗, 并在最后展示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最后, 练后评析要在典型处点拨。教师在点评时应运用学生个体优势去扭转学生练习中表现出的总体劣势, 这就需要运用典型个例去回答普遍存在但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语言要有针对性, 不宜泛泛而谈, 要节节突破, 不宜一竿子到底。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 如何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教学尤为关键, 除了常用的听练测试法、手势训练法等传统方法, 还应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特点, 灵活运用其他教学方法。

(一) 采用分层教学法

学生语音基础的差异性较大,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习惯用本地方言或夹杂着方言的“彩色普通话”, 因此, 学期初在班内进行一次语音摸底, 把学生的语音档案分成ABC三个等级, 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对于语音基础较好的A级学生采用先紧后松的训练方式, 并对每一次口语训练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这样A级学生除了要完成字词朗读作业, 还要熟练完成较难的绕口令训练, 对B级学生要求能基本流畅地完成绕口令, 对C级学生则只要求能完成儿歌。当然, 也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使其进行越级挑战。

(二)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型教学强调在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环境中掌握语言技能。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经验获得。它的特点是让学生在教师布置的目标性任务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掌握技能。例如, “讲故事”这个训练项目, 第一步, 未开课前先下发任务书让学生明确任务;第二步进行集体训练, 教师讲解幼儿故事的特点要求和人物角色的塑造表现, 可采用模拟示范、课堂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 教师起到组织和示范指导的作用;第三步分组训练, 根据任务需求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一个普通话测试员组织训练并做好记录;第四步展示成果, 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语音水平设计并完成故事, 教师进行简短点评和总结指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都能在团队的帮助下有效地促进口语表达能力。

(三)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幼师生的教学口语是一般口语的专门化, 会说的学生未必能组织好一个教学活动, 对即将参加幼儿园实践的幼师学生来说, 运用好教育教学口语是他们最薄弱的一项技能, 因此有意识地将学生放置于教育教学的模拟情境中, 对他们的入职实践能力培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高一每节课的前五分钟, 轮流让每位学生讲幽默故事、新闻评说和组织游戏等等, 搭建平台让每位学生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进入高二结合教学内容, 采用小组模拟方式, 让学生轮流扮演教师进行教学模拟, 其他组员扮演幼儿进行应答并点评修改语言组织。另外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时, 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幼儿园中的教育实例或者幼教杂志上的“教育一得”案例,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模拟、教师点评, 不仅让他们明白“怎么办、为什么”, 而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教育教学口语水平。

四、有效改进考核方式

作业和考核是有效导学促学的重要环节, 能及时反馈、促进教学。根据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特点, 为突出其实践性, 提高教学质量, 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口语水平, 学期初应给每位学生建立语音档案, 将他们的考核情况、语音缺陷错误都记录下来, 并向学生明确考核办法, 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 期中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又分为三部分, 课前的口头作业检查, 书面作业 (疑难字词注音、写说话稿、设计教学用语等等) , 还有课前的五分钟口语艺术展示和平时课堂练习。

期中、期末考试结合教学进程分阶段进行考核, 在普通话训练阶段, 采用国家普通话测试标准, 分成四大块内容进行测试, 然后把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 并让他们与学期初的语音档案相比对, 找一找还有哪些语音、语调有缺陷需要改进。在一般口语交际教学阶段, 结合幼儿园教学需要, 选取讲故事和诗歌朗诵两个训练项目作为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并推选出评审员从语音标准自然、体态表情恰当适宜、语调流畅灵活等方面进行评价, 然后让学生们上台展示自己准备好的作品, 每位学生经过选材、设计、训练、展示到最后点评这一系列“作品加工”程序后, 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分析辨别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中, 主要考查学生教育教学口语的运用程度, 考试前教师根据幼儿园相关教学案例给出若干个题目, 考试时学生现场随机抽题、模拟情境进行即兴发挥, 考试后教师用简短的评语进行反馈。这种综合素质考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仅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 还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每次考核, 学生们总能带来不少的惊喜, 老师也能发现一些进步较快的“可塑之才”, 这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苑望.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鲍宇.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

[3]杨文华.构建高师“教师口语”教学新模式[J].现代语文, 2007 (4) .

[4]陆妙琴.突出“教师口语”训练特色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9 (29) .

[5]李丽明.普通话语音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研究[J].语文学刊, 2009 (9) .

[6]姚喜双, 韩玉华, 聂丹等.通话水平测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7]郑红梅.口语师训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夯实口语交际,提高语文素养 篇2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交流最主要的手段,特别是口头语言,因此,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 转述入手,学会倾听

“听”不仅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因为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说”的质量。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交代“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听”。有一次上口语交际课《学会转述》,一开始,我故作神秘地说:“要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学生听了可乐了,于是我接着说:“明天上午,我们班举行绘画比赛,要求同学们带齐水彩笔、白纸、彩铅以及勾线笔。李雅微请假了,如果老师请你转告她,你该怎样说?”我先请一位没认真听讲的学生转述,转述不成功。接着,我又请另一位认真听讲的学生转述,这位学生很完整地说出大意。然后请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学生在讨论中指出要点,我立马表扬了他,并指出:“认真倾听,是了解或转述一件完整事情的首要条件。”

二、立足文本,发掘语言素材

说与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密不可分。想说,喜欢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能说会说才是目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借助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立各种各样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口语训练,指导学生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连词成句

口语交际要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连贯完整地说出来 ,再激发学生用一定的句式把每句话连起来,形成一段话,使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融为一体。

(二)扩说语句中心词

小语课文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内容相当丰富。教师要善于利用,适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发挥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具体、说清楚。如《田忌赛马》中写道“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教师可启发学生对文中的“垂头丧气”进行说话训练。

(三)补说文中的省略句

课文中有不少地方由于表达的需要,被作者故意省略,形成了“空白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省略的部分进行补充。比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叫:“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 书……”我扶着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篇课文的省略号很多,尤其是指导员最后要说的话是什么呢?有的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打败敌人,为国争光。”有的说:“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心中所想。

三、因材施教,激励信心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不同的学生要因人而异。

(一)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

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他们就会获得成功感,发现自身的价值。

(二)唤醒自卑的学生

班级中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他们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总是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专门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关注他们的。即使答非所问,也不要苛责或数落,及时给予鼓励,使其转自卑为自信。

(三)鼓励沮丧的学生

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会有些学生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无形中身心受到伤害。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给他鼓励:“你很积极回答问题,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回答得更完美!”并暗示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

(四)爱护“出错”的学生

作业是口语交际的成果展示,也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和老师交流的方式。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让学生加强体验学习,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用“再仔细想想”等提示语消除“出错”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认真主动地找老师和同学沟通出错的原因。

四、言传“声”教,示范交流

低年级的学习是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阶段。一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文章会使学生有意无意地进入学习情境,不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而且给学生提供规范的语言借鉴。如《我的名字》这篇课文写“我”热心帮助别人的行为使大家记住了“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及时抓住这个教材资源,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同时用上“小雷锋、红领巾”等说几句话,这样随机的口语教学省时、省力又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尽收眼底。所以教师在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这样,不但发挥了语言的示范作用,而且学生爱听,想听,也拉近了师生间彼此的距离。

总之,我们要让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进行文明沟通,在夯实口语交际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职业口语素养 篇3

关键词:口语交际,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0引言

在还不会书写的远古, 口耳相传的文化和教育就已悄然诞生。民歌、民谣、民间传说都是老祖宗留给人们的宝贝。流利的语言表达是这些瑰宝得以传承的保障。良好的表达能力从古至今都是人际交往的法宝。如今职场中得体有效的交流, 无疑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一块基石。口语交际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训练内容, 虽然曾因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而显得不那么重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理念的更新, 口语交际训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已被纳入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要求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具体实施。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也编入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形式多样, 特点突出, 操作要点清晰。而我个人认为, 有针对性地灵活设计职校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能为学生进入职场后顺利的发展做好语言准备和心理准备。

1突破障碍, 发现自我, 做一个自信的人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少都带有失败的伤痕。他们中间有的人是因为中考的失利来到这里;有的因为是没有良好的学习成绩而习惯了别人的否定;还有少部分学生更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无法适应更高强度的学习环境而选择了这里。 此时的他们正处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论的“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的心理阶段, 针对他们敏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正确地认识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 大胆的讲是第一步。当众说话必须要克服紧张慌乱, 语无伦次的害怕心理。就算是简单的“介绍”、 “复述”和“交谈”的口语交际训练都需要学生在众人面前敢于表达和展示自己。一旦学生的表述得到认可, 自信心会陡增。如果学生能从只言片语的自我介绍开始, 慢慢地学会完整地复述事件, 再到得体的交流。这一定是战胜了害怕羞怯的退缩心理, 逐步实现塑造自信的一个过程。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惧于表达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个突破需要教师做到合理的设计和适时的激励。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进行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敢于开口, 乐于表达。

2学会倾听, 真诚回应, 做一个踏实的人

听说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用心倾听是成功交流的前提, 这既是对谈话对象的尊重, 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也是调动自身注意力、辨音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以有效形成语言组织能力的过程。只有听清楚了说话内容, 听懂了内容的重点, 才能组织合适的语言应答。认真倾听不仅是为自己如何说做好了准备, 也是学习对方如何表达交流的好机会。

而口语交际中无论是语音语调标准的主持训练, 还是选词造句合理的即席发言, 亦或是声情并茂的演讲都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积累表达的经验并不是张口就说, 而是听明白, 想清楚, 而后选取合适的语言和语气表达出来。虽比不上“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艰辛, 但能做到审时度势地表述绝不是短时间就能练就的本领。学会倾听, 其实是个认真思考和磨练性情的过程。这样的练习可以为学生踏入社会前戒骄戒躁, 懂得习礼仪做一定的准备。

这也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锲而不舍”———不断地引导和敦促。在设计训练时可利用熟悉的场景和话题指导学生写作和表演, 甚至身体力行的为学生做示范, 从细节着手,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中应该注重的仪态和心理。

3态度谦和, 举止方正, 做一个敬业、创新的人

说话技巧和知识储备是沟通顺畅的有力保证。谈话中辨识能力和应变能力是考量一个人能说会道的重要标准。老师经常教导学生“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乡随俗”就是要看场合说话;要看对象说话, 谈话时要考虑到对方的性别、年龄、文化、 心理状况等因素;此外还要看身份说话, 既要考虑听众的身份, 又要弄清自己的身份, 以便在话语交际中使用的称谓和用词都自然得体, 不卑不亢。

教师可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设定接待、洽谈和答询的场景来练习, 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以及同一场合不同人群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举止表现。训练中, 无须事先规范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学生们可以在模拟场景中尽情发挥, 教师静观其变, 认真记录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得失之处, 事后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点评。

教师在选取训练内容时既要立足教材, 贴近学生, 也要放眼生活、放眼社会, 拓宽说话交际题材。当学生们在一个个模拟场景中跟鲜活的人交流时, 不仅感受到每份职业的不易, 也能体会到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惊喜, 还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新思维, 通过有个性的处理突发事件来增强自信心和应变能力。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做到临危不乱, 为今后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口语交际训练教学, 引导学生做到这个步骤时, 老师已经不再需要费力的启发和不住的激励式的教学方式了。静观其变, 适时的点评和引导成为了主要教学模式。

俗话说“一言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了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讷于言敏于行”的古训倒常常会置我们于尴尬境地, 职业的发展也会遭遇瓶颈和阻碍。在职校教育中, 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所必备的语文素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参考文献

职业口语素养 篇4

[关键词]口语表达农村中学生学校层面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82

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特殊场合下,甚至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准确完整的表达既能节省时间,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说话啰嗦、表达不清楚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接受,但是在情况紧急、时间紧迫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表达是人最基本的能力,吞吞吐吐就会影响到听众的情绪,好的表达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会给听众美感和舒适感。李阳的英语演讲、近几年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感恩巡回演讲等,主讲人的语言都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我不知道这些演讲在以后会不会继续发酵,但在当时的确有催人奋进的力量,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就是口头语言的影响力。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演说家,但至少希望你的表达能让对方听清楚,这是一个正常人在社交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交往中,总感觉到学生的表达很吃力,他们说话有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语无伦次、重复啰嗦、用词不准确等不足。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信息不通畅,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源少,对其语言产生影响的内容少,形成了循环放羊的现象。2.家长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表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没有及时纠正,以至学生形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3.学生阅读量小,积累的词汇不丰富,尤其是近十年,繁重的作业负担、激烈的考试成绩竞争、残酷的升学压力使学生几乎没有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的时间,学校图书馆成了尘封的记忆。4.农村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人口的整体素质在降低,无论是意识、态度还是自身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学校教育对学生缺少训练——口语既然是一种表达的技能,后天的训练肯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只是过程性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要求不一样,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只强调结果,不注重过程是否精彩。6.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短时间内不能克服的弱点。学生只会“读书”、算题,而不会说话。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之决赛第三场时,有一对高校的学生,听大学的名字确实让人肃然起敬,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但是他们的表现,让无论是在场的还是电视前的观众都倍感意外。还有作家组合的表现,也着实令人意外。作家没有阅历,没有词汇,没有历史知识,靠什么写作,凭什么写出好作品?说到底,这是教育的失误,也是不健康的教育。

客观的现实我们几乎无法改变,主观上我们能不能做点工作?学校教育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会考试、会研究,但是不会说话,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在对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研究中,我采取了如下方法。从七八年级的两个班中挑选相同数量的男生和女生,挑选原则是每个学生都有正常的交往能力,同时学习成绩按高中低分开。我用三种方法进行测评。1.测评学生对运用不同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语段的阅读能力,目的是通过测评寻找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朗读能力的差异。2.情景表达测评。给学生一个近期都熟悉的场景,让其描写或者叙述场景的内容,以此测试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临时组织语言的能力。3.对抗测评,把测评对象分成两组,讨论一个双方都熟悉的话题,以此测试学生在激烈紧张的氛围中组织语言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测评,我们发现七年级与八年级的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差别。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欠缺。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只是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并不在意。

要想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改变农村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的现状,仅凭教师的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首先,要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到学校层面,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才能够有所作为。其次要让教师明白,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文科教师的责任,或者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有学科的教师都有相应的义务。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佶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学校要建立语文教师主持下的各学科训练机制。再次,要开专门的口语表达训练课,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专业的手法指导,在生活中不断提高。

职业口语素养 篇5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口语

中职语文教育实践要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提高学生就业为目的,适应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作为一名中职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人沟通,口头表达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提高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应及时对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解,构建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多样性、多层次、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素质与中职语文教学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点,是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性体现。职业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得到培养提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加强中职语文口语教学是实现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长远任务。长期以来,语文一直以“读写”和“听说”为重点,很难做到“接受”和“表达”,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口语是最重要的交际途径,中职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较差,文化基础偏低,中职语文教育既承载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重任,又必须围绕“职业”,以努力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为己任。

从市场需求上来看,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善于表达,把自己推销出去。实践表明,口语表达作为一种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口语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培养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中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当今时代,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最直接体现。然而,中职学生的口语状况却不容乐观:说话声音小、语速不当,发音不标准,有的学生的普通话甚至还夹杂着方言。由于中职生绝大多数都是中考的“落榜者”,文化基础较差,自卑心理使他们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另一方面受到阅读量、词汇量的限制,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所处的环境和教学条件有限,这使得学生很少参加课外口语训练。学生不善言辞,即使开口说话也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部分学生受方言影响,普通话不标准,直接影响到表达,更不愿意在外人面前讲话。

进入中职学校后,学校开设的课程要比初中多,学习时间紧张。部分老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加强,却忽略了文化课的培养,加之语文一直以来重视读写,却忽略了表达,口语教学并未引起重视。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起不到重要作用,从而忽略了这门课程,导致在今后的工作人际交往方面欠缺,语言表达能力差,得不到重用。

三、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中职口语教学改革

首先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口语教学对中职学生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味地研究学习书面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全面的素质发展。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脱颖而出的学生,大都口语表达能力好、谈吐自如;而那些羞于开口说话、不善言谈的学生,往往得不到重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学生不重视口语表达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开口讲话,训练学生练习口语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是学好口语的关键。

由于中职学生在初中期间大多学习成绩较差,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加上同学之间的嘲笑,心理压力大,造成其自卑感和挫折感都很强。教师在这方面应多加注意,要让学生大胆的讲出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多加赞扬,增强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加强课间练习和课外阅读,通过朗读课文、对话练习、讲故事、讲新闻等课堂口语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为目的,我们的课程教学也应该以此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是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体现,而口语表达是职业素养最直接的表现。在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课程中要更加重视中职语文的口语教学,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口语的教学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良.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科普童话,2016(2).

重视口语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篇6

为了走出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口语交际训练的误区, 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 也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具体如下:

一、小学生口语表达困难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初级阶段,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面对诸多困难:首先, 普通话发音不正确, 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不仅要对所提问题进行思维, 还要对语言的正确与否进行思维, 同一时间, 进行双重思维, 无疑增加了难度。其次, 思维迟钝, 思路不清, 考虑问题时, 抓不住关键, 缺乏条理性, 或虽心中有数, 但不会组织语言材料, 不知从何说起。最后, 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回答问题时胆怯、紧张, 语言不流畅, 结结巴巴等。这些都导致“口语交际”课堂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失去信心, 只得自己唱主角或匆忙走形式, 没有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无法提高。

二、“对症下药”——科学地进行口语训练

1. 多加表扬鼓励, 培养兴趣, 增强自信。

小学生天真活泼, 爱说爱动, 但不少学生上课时, 变得羞怯、拘谨。他们害怕说得不好, 受到老师的批评, 同学的嘲笑, 丢“面子”, 所以宁愿选择沉默, 从而失去了表达、锻炼的机会。针对学生这一心态,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应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 不管讲得是否正确, 都加以肯定。对被点名发言的学生, 讲对了则热情表扬, 若不讲或讲错了, 则启发诱导, 千万不能训斥。老师要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特别是那种性格内向, 很少发言的同学要让他们感受到回答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学生更积极地参与, 才能不断地得到锻炼。

2. 充分利用课堂, 采取多种形式。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 进行多种多样的训练, 调动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去年的树》安排学生进行鸟儿与大树的想象对话;《小木偶的故事》可排演课本剧;《白天鹅》可安排看图说话;还可以利用一些课文中的空白, 没说完的话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也可以听后复述、听后辩论、讨论、讲故事、演讲等。当然口语交际训练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 在课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平时多给学生布置看有益的电视, 阅读课外读物, 观察图画, 观察实物, 参加劳动实践等作业,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实际生活中摄取大量的有价值的说话材料, 寻到说话的源头。在利用各种课外活动让生与生之间进行口语交际, 老师进行指导、训练。

3. 提倡循序渐进, 切勿要求过高。

对小学生说话训练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训练要求, 切忌起点过高, 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例如:在人教版第七册语文园地二中有一个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我想让学生在明白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生读完故事后, 让他们说说每段写什么。由于故事简单, 同学们很快就概括出来了;然后我再出示小黑板让他们完成下列填空:

(1) 文中主人公:________, 是_____代_____________;

(2) 他的爱好:________________;

(3) 画竹时的趣事:_____________;

(4) 画竹的秘诀:_______________。

指名4位同学依次用文中的话完成填空, 并读出来, 后面的同学在完成说话填空时一定要先把前面同学说过的语句复述出来, 再说自己的答案。到了第4位基本就把整个故事复述完整了, 最后我还进行了同桌相互复述, 小组派代表竞赛复述。从教学效果看, 都达到了训练的目的。相信, 随着要求的逐步提高, 内容的丰富, 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三、以“说”促“写”, 全面提高

作文, 就是把生活的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无处下笔。这完全是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孩子作文前形态的发育而造成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学习写作, 一般都要经历听、看、做、想——说话——写作的过程, 生活积累越丰富, 口语表达发展得越充分, 书面表达及写作就越容易掌握。因此, 教学中应努力遵循说与写相关相同的语言规律, 摆脱为学作文而学作文的空对空训练, 逐步引导和刺激学生的交流欲望, 使他们在写作前先充分地说, 从而进一步达到使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感可发, 从而自然进入作文状态, 轻松地“我手写我心”。

总之, 口语交际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 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良好的口语交际与沟通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但目前在小学阶段我国传统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听说训练, 青少年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本文旨在探寻小学生口语表达困难的原因及如何科学地进行口语训练, 从而能以“说”促“写”,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职业口语素养 篇7

一、创设和谐语境,鼓励学生“敢说”

害怕说话不当而当众出丑等问题是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所以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讲完《藤野先生》后,我让学生也介绍一个熟悉的人,我先问:在生活中我们会和许许多多的人接触,那么你最熟悉谁呢?”这时我看到我班吴凯(比较内向)同学,他满脸通红,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这时我微笑地让他站起来,对他说:“你一定有一个十分了解的人,给大家说说?”他放松了些,说:“我班班长,我们从小就在一个班读书。”“好,既然很熟悉班长,你不妨就他的外貌、衣着、性格等描述一下,班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慢条斯理地讲完了一个小故事——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讲完后,我问大家:“吴凯讲的好不好?”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吴凯也羞涩笑了起来。其他同学受到了感染,也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一节课就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度过了。这样做,不但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选择适当话题,使学生有话“想说”

学生的投入程度与其对话题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教师在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现实意义、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否产生浓厚的交际氛围。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来进行。现行人教版教材在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近二十次的口语训练;综合性学习每册教材安排大小综合共六次,且都与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都配置了关于口语训练的内容。因此,话题可以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中选取,这样既可巩固并提高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效果,又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因为选取的材料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有了共同的知识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沟通的愿望和“一吐为快”的冲动

三、群体互动交流,促成学生“多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尽量创造群体互动,留给学生多说的机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 强化问答,鼓励质疑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组织语言,把自己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运用语言很好地传达出来,使得老师和同学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一个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这种问答形式在课堂中应得到继续强化。

(二) 在表演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摹拟表演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改编,即课本剧,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必须把课文吃透,既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掌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使学生在这种表演中训练口语表达。教材中选取的剧本有限,因此可以把教材中有复杂故事情节、激烈矛盾冲突、鲜明人物形象的课文改编成新颖生动的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等都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设计场景,编写台词,设计形体语言,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舞台表演的口语。

四、指导说话技巧,使学生有话“会说”

(一) 给学生示范

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在教《紫藤萝瀑布》时,要求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在学习《童趣》一文后,要求学生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出了“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一支优美的歌谣”,“童年是自由飞翔的小鸟”,“童年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告诉学生,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还是一首诗呢!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之五图”时,我先示范讲解“春花图”,其他四幅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效果很好。在讲解中,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朗读、背诵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并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增加词汇量,学到多种多样的句式,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每天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

(三) 恰当使用“辅助语言”

职业口语素养 篇8

1 我国口语传播概述

口语传播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纵观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许多学派及代表人,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与学说他们纷纷到各国游说。因此,口语传播在最初可以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人际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而获得信息以及沟通情感的方式。

经过长久的发展,口语传播在我国大陆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研究及分析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台湾世新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口语传播学系,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口语传播专业教育体系。中国传媒大学也在近几年的研究生专业设置中成立了口语传播研究方向。这些都对进一步完整口语传播研究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口语传播的培养与训练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独白式口语传播的路径与训练;第二阶段是对话式口语传播的路径与训练;第三阶段是群言式口语传播的路径与训练。笔者选取其中的独白式口语传播方式,具体阐述独白式口语传播的培养路径与训练方法。

2 独白式口语传播路径

自我传播是人际传播现象中的一种,属于自己向自己发出信息,并且自我接收、处理的过程。在进行自我传播之后,播音员主持人面对镜头开始进行独白式口语传播,这一过程即为大众传播的过程。这样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目前电视节目播出中播音员主持人比较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例如,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凤凰资讯榜》等,主持人都是采用的一种独白式口语传播方式向受众传递信息。《凤凰资讯榜》中的主持人竹幼婷,在时长30分钟左右的节目中,加工处理节目录制前搜集到的新闻事件、视频、图片等资料,并在播出中采取自我阐述与表达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一周的资讯。这是一种单人说话、单人控制的形式,属于独白性口语表达。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述逻辑性十分强,信息的分类处理也很鲜明。

此外,在独白式口语传播过程中有些表述是事先根据资料准备好的言语,甚至有些语言是对文字进行加工的表述。但在大众传播下的独白式口语表达中,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需要现想现说的情况,如现场报道、现场评论等。假设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重大连环车祸,要求记者对现场进行报道。在这样的一种紧急情况下,不可能将大段的语言表述先写成文字再进行表达。因此,在表达过程中,首先应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愿望,构思为什么说这个话题,以及如何说这个话题,并假设收看节目的受众群体是哪些,接下来要对自我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对现场的环境、车祸造成的伤亡及事故发生的原因等方面信息进行编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一个的语节,再把语节连接成语段,接着形成篇章,向受众传递。

由此可见,口语传播中的独白式口语表达是根据素材进行加工,边想边说,使思维和语言达到高度融合的一个过程,这样的传播表达的信息才真正意义上具有传递、分享的意义。

3 独白式口语传播训练方法

在口语传播过程中,独白式口语表达是口语传播三类形式中的基础,即提升自我表达的能力为对话式口语传播及群言式口语传播能力的提高做了铺垫。因此,独白式口语表达的练习在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

从理论方面来说,播音员主持人应该认识到自我表达信息的质量,对于一个节目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评判是否能掌握对话式口语传播和群言式口语传播的关键。因此,应注意到从理论上来看独白式口语表达实际上是人们在接收信息之后,对其进行加工、编码,并且将其音声化,从中拿捏好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技巧,调整好自己在镜头前的状态,向观众传递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对词汇、语音语调、内容等进行调节。更进一步来说,就是要规整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始终让思维走在语言的前面,就不至于在直播中出现失语、表达错乱的情况。

另外,从实践方面来说,在明白理论的基础上对自我口语表达的训练贵在时间及练习次数上的坚持。例如,对同一新闻事件,可以从时长的角度进行训练,分别为20秒、40秒、60秒的口述新闻练习。在此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材料的内容,确保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适当将材料中的长句子拆分为短句子,便于受众理解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录音的形式,将自己分时段的表达练习录下来反复的听,从中找出更多细节上的问题。同时,在进行20秒训练的时候,最好将要表达的内容强记下来,加以消化并表达。这样不但训练了自己的记忆能力,又对信息的解读进一步加深,更利于做后面长时间的口语表达练习。到长时间的口语表达练习阶段,可以采取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找准表达中的关键词:,边想边说的表达,有利于训练思维对语言表达的控制力。

参考文献

试论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 篇9

【关键词】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素养;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9-02

职业指导工作也职业指导是一个进步的社会变革运动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变更流动已经成为社会常态。随着我国体制的转轨,结构的调整,社会的转型,就业问题突出,这时候,职业指导就非常关键。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种教育与辅导相结合的过程,随着当前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自主择业”的同时,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就势在必行了。高校职业指导是一个以帮助他人为己任的职业,职业指导教师要有一种助人为快乐、助人为荣耀的信念,让学生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所以在高校职业指导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同时也给职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满腔热情和奉献精神,而且还要懂得本专业的理论,学会运用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技术和方法,因此,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

职业指导是一项社会性、政治性、技能型很强的工作,在客观上要求职业指导者应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这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它包括职业指导教师在职业指导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职业指导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职业指导教师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掌握水平,是综合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素质都是以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集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于一体,而职业指导是一个设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因此,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职业素质的优劣。

三、过硬的专业技能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处于起点阶段,专业教师不多,而且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都很欠缺。如笔者所在的安康学院,是一所有近10000名学生的本专科学校,但是只有职业指导师不到30人,生师比存在很严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所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除学院就业处老师外,其他都是各院系辅导员兼任,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不存在专业化一说,所以提高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显得更为重要。

职业指导教师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是指职业指导教师从事职业指导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它包括咨询与指导、信息的才给予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帮助实施等。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又称做个性品质。心理素质是人所具有的心理品德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心理素质尤为重要,概况起来有:思维条理清晰,情绪稳定,心胸开阔,能正视现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以理解,信任,宽容,谦逊的态度与人相处,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正确评价自己,责任心强,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意志坚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

职业指导直接针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影响着学生的生涯发展与职业抉择,职业指导教师的这些个性品质是决定指导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在有效的指导活动中,这种人格特征的影响力超过了指导者知识与技巧的因素。美国学者盖伊认为,一名有效的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对人具有浓厚的兴趣,充满好奇心并喜欢探究;具有倾听的能力;善于沟通,喜欢与别人交流;善于理解别人,设身处地考虑问题;较强的情感洞察力,善于处理各种情感问题;内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并善于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把握自己;宽容,有能力控制自己的不满情绪;幽默,可以发现生活中积极有趣的一面。[1]

五、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工作创新意识

鉴于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职业指导教师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也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所及考虑进去,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自己也就是职业选择的主体。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心里所想,认识学生更需要的是什么,增强授课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在实际的职业指导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仅仅限于主教材、辅导教材、案例库等等纸质资料,要适当的加以创新授课方式,例如:进行实践教学、视频教学等多渠道使得学生了解就业择业知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有针对性地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知名企业家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开展职前教育,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传授求职择业技巧。“由于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经验总结、方法技巧、案例和学习内容,只有经过实践中的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指导效果。”[2]

六、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需求信息

职业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还要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产业机构,岗位群以及各种职业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对人事劳资制度和就业政策等有较系统而深刻的了解。于此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更是职业指导人必备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有了主动权,对于指导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人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及时的指導学生了解职场,使得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加学生就业的筹码;才能在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校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进行就业指导。在大中专院校中,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的,而进行职业指导的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到了职业指导教师的肩上,那么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就应该把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在促进学生就业和择业选择的教育工作上。然而对于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来说,其实职业指导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指导教师更多的职业素养。因此,高校应从现实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学校的类型、特点和定位进行各自不同特色的职业指导。不断加强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改进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提升职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促进职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作为一名职业指导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前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实现自己与自己理想职业的合理匹配。“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是每一位职业指导人的职业价值观,那么在进行职业指导服务时,我们必须具备以上6种基本素质,才能满足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符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作为职业指导人来说,还要不断地学习,广泛地涉猎就业与职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职业指导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蓉.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标准. [J].教育导刊,2002,(7):39.

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评价 篇10

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 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 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 它不仅要求听说技巧, 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可以说, 它要求的面广了, 标准也提高了。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在解读新课标时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 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他还提出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是“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口语交际的能力与评价点

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 包括交往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语文是思维的外衣”, 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正是有各个方面的配合, 口语交际才能做到“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住多方面的目标, 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口语交际的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在谈到对口语交际部分的评价建议的时候说:“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又因为口语交际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特点, 我主张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 在活动中评价, 即时评价。所以, 首先需要我们对口语交际的培养途径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因为这可以说是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的空间和舞台。现在一般认为, 口语交际的培养途径有三个: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语文教学各环节和日常生活。我认为, 这三种途径分别适合于不同的评价模式, 尤其是可以发挥多主体评价的优势。同时, 在各个主体进行的评价中, 我们都要秉着“评价为教学”的原则, 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1. 口语交际课上的评价。

建议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为主。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外在的, 容易观察的内容做一些评价。学生在做自我评价前要培养“五种意识”, 即对手意识 (对谁?) 、目的意识 (抱什么目的?) 、情景意识 (在什么场合?) 、方法意识 (如何听?如何说?) 、评价意识 (自己的话语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的时候,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看自己有没有听懂别人的话, 这是接受语言的能力;二是看自己是否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是否言为心声。同时还可以根据别人的反映判断自己的表达是否是清楚的;三是看心态是否是自然的, 是否克服了紧张心理。学生所进行的评价 (包括自评和互评) 也是从课程标准里规定的三个维度出发的, 但是主要集中于外在的表现方面和比较主观的方面, 也就是情感与态度方面。这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但是, 口语交际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专门的教学内容, 必然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谈, 它有一些规范的和实际生活中比较少见的东西。我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学生已有的口语能力的基础上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 所以教师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在语文教学各环节中的评价。

这个环节中以老师评价为主。语文教学中, 学生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中可以表现出口语交际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在这时是不自觉的, 也就是说, 他自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所以要求学生在这时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进行评价是不现实的。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教师在其他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口语交际评价并不是喧宾夺主, 它是教师在其他教学活动中顺序进行的, 关注的主要是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 例如学生是不是乐于发言, 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口语交际的技巧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 时时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3. 日常生活中的评价。

这里的日常生活主要指的是学生除学校以外的生活, 更多的是家庭生活, 所以建议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在学校之间经历更多的社交环境, 而家长是与学生最亲密的人, 接触最多, 所以最适合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于家长的评价, 我们没有具体的要求, 也不要求特定的评价点。我们相信, 每个家长秉着对自己的孩子负责的态度, 凭他们的人生阅历, 是可以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一个整体的和客观的评价的。

上一篇:英国绅士在东北下一篇:会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