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需求

2024-09-16

会计需求(精选12篇)

会计需求 篇1

摘要: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思想, 确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笔者调查了现行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 使我们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

一、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一) 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会计专业的社会需求及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实地访谈, 主要采取按调研提纲询问的方式进行, 但并不完全拘泥于提纲, 此外还以电话采访的形式向企业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毕业生进行调查等。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 其次为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 除此之外还有本校历届毕业生, 进行了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亚太酿酒、海航集团、椰岛股份、用友软件公司、海马集团、路桥投资建设公司、国泉金币公司、大岭农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惟信会计师事务所、信立德税务所事务所有限公司等30家大、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 毕业生选取2004、2005、2006、2007届100名学生。其中, 企业分布大型企业5家, 占17%;中型企业10家, 占33%;小型企业15家, 占50%。

(二) 会计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

1、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 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 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 截止2008年上半年, 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 同比增长20%, 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 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 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 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 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2、需要层次分析。

经过调研, 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大型企业会计岗位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出纳与会计基层工作人员三层次;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则分为财务经理、出纳与会计基层工作人员两个层次。财务总监岗位需求决策型会计人才, 财务经理岗位需求分析型会计人才, 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需求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岗位通常是具有多年从业经验, 从基层岗位逐步提升的具有较强分析、决策能力的会计人才, 学历要求是本科、研究生。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并没有绝对的学历要求, 而更在意实践操作能力和所属行业业务的适应能力。

目前, 大型企业对会计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 急需的是学历高、阅历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已经超过800万家, 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 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中小企业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 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 中小企业约占60%, 中小企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需求量大。据对现阶段会计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调查表明, 90%的单位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 并有40%的单位愿意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 对于创造能力的要求则在各种要求中排在第三位。现阶段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两难局面, 一方面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不少用人单位因寻觅不到满意的与岗位需求相切合的会计人才而犯愁。这警示我们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改变只注重课堂上的会计知识传授和学生专业知识量的增加, 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岗位适应能力传统教学模式。

(三) 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分析。

在我们调研的“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问题中, 受访者普遍认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审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是基层会计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要素。其中, 财务会计知识摆在第一位, 可见会计和财务知识仍是会计人员知识体系的核心。

在我们调研的“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分别是会计核算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受访者普遍认为会计最基本的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 最欠缺的是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在我们调研的“会计专业人员除专业技能外, 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技能?”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职业品行、计算机技能、语言交流能力、人际关系、分析性/批判性思维、知识更新能力、团队合作、决策能力等。被调查的会计从业人员则认为人际关系、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在专业教学中重视不够。

在我们调研的“你所认同的会计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现行会计教育实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现行会计教育实务与期望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之间存在差异, 仍然是更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技能的培养, 高职会计教育虽大力提倡培养操作技能, 但现实实施情况与职业需要尚有很大差距。

在我们调研的“对于财务会计应届大学毕业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企业对这部分人才存在的普遍心理为:不是不想用, 而是不敢用。大多受访者表示在使用这部分人才中感觉到他们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实践经验太少, 实践动手能力差, 不能为企业解决财务工作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大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胜任工作。这表明, 在我国, 对大部分将流向会计职业界的会计毕业生来讲, 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应是高校会计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层次看, 为中小企业培养中高级实用性会计人才, 正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合适定位。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越来越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有专业、有能力、有效率的人才, 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决定高职会计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单一的知识、技能, 还要考虑为适应当前工作岗位和未来工作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基本素质。

三、启示与结论

(一) 启示

1、高职会计教育。

(1) 培养方向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 体现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 (2) 教学内容须紧扣社会实践, 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有效地安排和利用实习时间, 让学生有“真刀真枪”实干的经历; (4)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要互相渗透。

2、会计人才至少应该具备四种能力。

(1) 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能在综合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公允的处理方法; (2) 具有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 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3) 具有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 (4) 具有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二) 结论

1、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小而全, 即企业小, 会计人员少,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上手快、知识全面。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 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 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2、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主要有出纳、主办会计、税务会计等。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直接根据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 将会计岗位分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因此, 上述的种种岗位即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

3、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上, 电算会计逐渐成为主流。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 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人机并存的会计核算状态。企业中应用的财务软件品牌很多, 因此培养学生通用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4、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是“最应学习的能力”和“学校教育最欠缺的地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认为税务岗位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 知识应用能力差。可见, 现有教学中的税务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税务知识脱节较为严重。

5、除了专业技能外, 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涉及企业职工“五险一金”的核算) 等知识与技能也非常重要。在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时, 还应适当兼顾这些相关技能的培养。

6、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要兼任统计、文秘、人事管理等工作。建议选修课开设相关课程, 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

在调研基础上, 我们制定了会计职业能力素质表, 如表1所示。 (

参考文献

[1]鹿亚芹, 李名威, 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会计之友, 2009.5.

[2]崔红敏.会计人员需求状况调查报告.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4.

会计需求 篇2

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通过对传统会计职能和会计信息需求的分析,认为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并提出新会计职能的`实现方式,以解决由于传统会计职能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社会性需求而造成的诸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作 者:李萌 王文莲 作者单位:天津商学院刊 名:绿色财会英文刊名:GREEN FINANCE AND ACCOUNTING年,卷(期):“”(2)分类号:F2关键词:会计职能 会计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会计需求 篇3

关键词:有效需求主体;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进行企业宏观管理和经营决策、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依据。对于已经加入WTO的中国来说,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范围、质量。尤其是真实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有效遏制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作假行为,维护国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虚假的会计信息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是否合理有效提供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的基本目标。而目前国内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社会谴责的焦点,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危害到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透视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至关重要。

(一)国家政府机关的利益动机

按说国家政府机关作为整体经济的宏观管理者,应该支持、鼓励,进而奖励提供优质会计信息的当事人,但毕竟它也是由相关工作人员行使其职权的,这些工作人员也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也有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们也难逃作为会计信息失真博弈的“当事人交排,广泛参与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各个层面。

(二)企业经管层的利益动机

现代企业大多是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组建起来的,必然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相关的利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相关制度安排不合理。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经管层必然会受利益驱使做出相应的抉择,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三)中介机构的利益动机

中介机构的盈利模式就是为相关单位提供服务而收取服务费用(佣金),这就决定了它的利益和被服务单位的里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备种中介机构都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行业的职业操守,但由于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会做出一些有违真实的举措,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投资者的利益动机

投资者是最痛恨会计信息失真的。因为这将使得他们借以做出的投资决策发生偏差,甚或是致命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推动者,其一,大部分投资者都偏爱业绩稳定,成长稳健的所谓“蓝筹股”、“绩优股”。而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自己的股票买者踊跃,这样筹资就比较容易。于是商家就投其所好,“制造”出一家家符合投资者口味的股票来。其二,不同的投资者神通不同,有部分投资者(特别是犬的机构投资者)自认神通广大,喜欢“内幕”消息,散布虚假会计信息,借以造市,达到吸纳或者出货的目的,扰乱会计信息市场。

(五)会计从业人员的利益动机

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初始生成者,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守护神,但其同样有自身的利益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站不直,顶不住”。现行关丁会计从业人员的制度安排是:一方面其薪酬由工作单位支付,另一方面要求其按照外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标准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这就必然造成与管理者的矛盾,管理者拥有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聘用权,有时出于自身或企业的利益考虑,会要求会计人员出具虚假会计信息,此时,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最终出于维护生计和职业生涯的需要而妥协。2.保持职业生涯的连续性的利益驱动。他们一方面对相关经济活动作出了不真实地反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手中的“饭碗”也会向管理层的非法要求让步。3.会计人员舞弊。部分会计人员心存侥幸,利用单位监管不力的漏洞挪用公款,盗窃公私财产等,事后只能通过假账来粉饰。

二、 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不仅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符合供求理论。当企业通过披露会计信息得到的收益大于披露成本的时候,企业就会主动去披露会计信息。反之,亦然。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成为了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提供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信息提供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引起的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成本的牺牲直接影响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因而企业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往往予以淡化或含糊其辞,甚至不予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取舍评价时特别关心的最具相关性的信息。现实中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竞争劣势成本这一矛盾时往往选择了降低竞争劣势成本,因而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建立良好的信息供求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应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与当时社会的制度不可分离,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市场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也将改变。所以,那些最求高利益的团体不会放弃利益而去最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如果能规定某种制度对于实施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给予奖励,那么市场上将普遍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反之,如果对于那些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主体不予以奖励,甚至惩罚,那么市场上那些提供虚假信息的主体又可以获得巨大利益,则市场上就会普遍流行虚假的会计信息。

(一)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充分披露和供给

首先,要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职业道德。那些提供有效信息的经营者,只有提高他们提供的有效信息的质量,才是治本的工作。其次,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促使生成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最后,通过期权激励,经理人持股等手段激励内部人员,完善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

(二) 积极培育有效信息需求

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分置改革等措施,消除两者本质差异,促进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融合,使双方的利益偏好趋于一致; 全面提高中小投资者投资风险和维权意识,提高投资者专业素质,鼓励中小投资者行使“用手”投票的经营管理权和“用脚投票”的弹劾内部人控制权,激发中小股东的有效信息需求欲望,监督并迫使供给主体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三) 完善中小股东保护体系,形成扁平化的需求体系

首先要拓宽独立董事候选人渠道,建立独立董事个人信息档案库,形成职业董事人才市场;同时实行董事执业保险和薪酬考核机制,避免董事与公司的直接经济往来关系,有利于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客观性,使其切实担当起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神圣使命。其次,完善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环境,健全配套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使中小股东借助于法律促使公司经营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以形成全面的信息需求体系。

(四)完善破产清算机制,强化债权人的刚性硬约束力。

首先,要完善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加快国有银行的市场化进程,使其从自身的盈利和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出发,从源头上杜绝对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的贷款动机; 恢复银行的债权刚性约束力,建立有效的贷款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对企业贷款资金监管力度。其次,深入推广直接的债券融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债券对上市公司内部人的硬约束。

四、 总结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而不能单纯就会计治会计。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同时是一个产权制度、公司制度、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起了重要作用。(台州市卫生局;浙江;台州;318000)

参考文献:

[1] 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 [J] -会计研究2000(6)

[2] 王秋彬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 [J] -当代经济2005(4)

[3] 李惠兰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J] -财会研究2001(4)

[4] 朱宅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J],现代会计,2002(2)

[5] 罗正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

[6] 王军华,会计造假与信用危机[J],经济师,2002.(8)

[7]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思质量[J],会计研究,2001(7)

会计伦理需求及其实现路径 篇4

(一) 会计是维系社会信任的低成本工具。

日趋复杂的经济交易以及经济活动主体多元化推动着经济交易关系朝着网络状发展, 就整个经济网络而言, 会计起着“商业语言”的角色, 是市场参与者之间沟通的中介, 是维系他们之间交易关系的纽带。只有市场参与者都认为交易伙伴的“商业语言”是可信赖的, 他们才会信任交易伙伴以及交易本身。可见, 从形式上会计信息承载着交易主体之间的信任。因此, “会计是维系人类社会信任的低成本工具” (刘峰, 2006) 。

会计维系经济社会信任关系的低成本, 归因于其专业性, 专业性便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人性的本能,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都是分工的结果。”社会赋予一部分人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对公司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进行描述并提供给其利益相关者, 大大降低了交易者自行获取相关信息的成本。

我们应该意识到, 会计专业性在降低社会整体信息搜寻成本的同时, 也为会计人员滥用专业知识、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可能, 而这势必会降低会计信息维护信任关系中的作用。因此, 会计信息不仅是会计人员事实判断的结果, 更是他们进行价值评价后的结果 (许家林, 2011) , 而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思想来源于伦理。只有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伦理道德思想做指引, 会计人员才能发挥其专业效应, 维系社会信任。

(二) 会计的经济后果凸显的伦理需求。

会计的“经济后果”体现于各方利益相关者将根据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 而不同决策会给别人或者自己带来迥异的后果。2011年, 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多年的东南融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遭到美国独立调查机构香橼 (CITRON) 报告质疑, 认为其涉嫌财务造假, 自2011年5月被紧急停牌三个月之后, 8月中旬正式退市, 当时的股价低于1美元, 相比停牌前的收盘价18.93美元, 市值蒸发10亿美元, 这就是会计信息造假对投资者的利益侵害。我国近期创业板财务造假案的绿大地及万福生科, 上演了IPO中巨大的利益链驱使企业与中介联手抢劫中小投资者的生动图景。而基于会计信息的管理层报酬契约潜在的后果表现为, 管理层通过显性的股权激励, 或隐性的在职消费侵占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 这种非生产性的利益分配, 是社会不公的反映, 会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上述经济后果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下的利益分配, 其合理与否决定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满足程度。而伦理是“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由此, 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交往中, 具有经济后果的会计天然需要伦理嵌入, 以对其平衡微观与宏观经济利益关系起导向性作用, 理顺各方利益关系, 优化资源配置, 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 会计的工作现实对伦理有迫切需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 也属于经济范畴。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因此, 要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财政部发布的2003年度工作计划要点之一是:研究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组织开展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 进行会计伦理研究, 有利于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有利于重建公众对会计职业的信心。同时, 会计伦理的研究有利于完善企业公司治理。通常人们只认识到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产生真实的会计信息, 而往往忽略了真实的会计信息也会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 会计信息的治理作用表现为会计信息在经理报酬合约、经理的聘用和替换等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广为使用, 因而真实地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合理评价公司管理当局的行为;其次, 资本市场的运行离不开外部财务报告的支持。财务报告作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有助于提高外部治理的有效性。而会计伦理研究就是为了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 使他们能够产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伦理研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

二、会计应对伦理需求的困境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维系社会信任的关键所在, 也是伦理对会计行为的本质要求, 而会计人员受如下限制而面临尴尬:

(一) 会计准则的博弈本质限制了会计人员对“真实性”的把握。

首先, 会计准则背后的博弈不仅仅是公司、投资者、公众、政府等之间的博弈, 也是国家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显然, 政治程序化的会计准则是对交易技术性与社会性平衡的结果。据此, 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能相对的“真实”;其次, 无论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都不可避免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本质是既定技术空间下的利益平衡。为此, 会计人员应运用伦理解决会计准则本身对交易利益考虑欠妥的不足, 更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当面对不完备的规则时, 只要会计人员心中始终坚持对真相的追求, 铭记对公众的义务, 他们一定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而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水准, 将对公众所应承担的责任置于个人乃至单位利益至上。

(二) 寻求真相的利益平衡过程, 掺杂很多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

从人性角度而言, 会计人员会通过隐藏真相或者改变真相来谋取个人私利, 其根本原因在于贪婪。在贪婪的驱使下, 赚钱被视为一个目的, 而不是一种手段。在贪婪的引诱下, 人们总会想出办法达成自己的欲望, 但贪婪的心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欲望是无止境的, 这可能导致贪婪的人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陷阱, 对个人、对社会都造成重大影响。面对人性的贪婪, 作为服务于公众利益的会计人员, 必须坚决抵制。只有抵制贪婪, 会计人员才可能始终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 以寻求和披露商业活动的真实面目为己任, 以保证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平和公正为目标, 才能履行社会赋予的受托责任。

(三) 制度环境的复杂性直接导致会计透明度降低。

会计的制度环境直接影响会计透明度的高低, 而影响会计技术运用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如果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信守诚信, 则其生产出来的会计信息及其披露也应是更为可靠而真实的。但是, 现实中管理层执行会计准则的行为存在一定偏差, 加上管理者长期拥有权力, 就容易产生官僚性和权力的破坏性, 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层因激励或制衡引发会计造假动机。与企业会计人员不同的是, 注册会计师有着不同的职责。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就是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 同时也是为了广大投资者负责。但在注册会计师队伍中, 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有些虽然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 但仍然缺乏对注会这一职业的了解, 以及对职业道德的错误理解。这些人不顾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没有职业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也缺乏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注册会计师与不法企业共同蒙骗投资者, 使投资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三、会计伦理需求实现路径

(一) 加强诚信建设, 建立诚信制度。

应当对高级管理人员建立诚信档案, 并且向社会公布诚信记录, 从而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 规范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建立全方位诚信体系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在诚信建设方面, 监管机构自身要为资本市场做出榜样。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落实市场主体的诚信责任。我们应当增强道德约束力, 强化市场参与主体的诚信责任, 创建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明确责任与义务, 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 不断提高资本市场诚信度。

(二) 加强法制建设。

对于频频发生的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的回应, 我们应当加强法制社会的建设, 规范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 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 还要对造假者加大处罚的力度, 使失信成本远高于违约收益, 才能有效地打击会计造假, 同时建立民事追究制度和股东集体诉讼制度。

(三) 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建立一个信用监察机制系统。

我们应当建立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专门的研究, 把政府部门、税务部门、银行以及企业使用的信息数据全部联网, 这样的话, 会计虚假信息就难以存在。另外,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可查询的网络信用档案, 其中包括公民个体、单位集体和公司法人, 并配以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

参考文献

[1]Bolton G.E.A comparative model of bargaining:Theroy and evidence.Amercian Economies Review.1991.81.5.

[2]黄湘.论会计伦理[J].财会通讯, 2012.9.

[3]谭艳艳, 汤湘希.会计伦理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 2012.9.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篇5

培养目标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市场对高职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高职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我在自来水公司营业所实习了近一个月,对公司会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对学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使之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有了新的认识,也增加了在实践性教学中的针对性。

一、企业概况

自来水公司营业所细称为自来水公司营销分公司城东城西营业所,原名“自来水公司营业所”后随着用户不断扩大,更名为“城东城西营业所”,营销分公司下属还有城南营业所和丁卯营业所。

城东城西营业所位于万古一人巷,肩负着全市14万户居民的抄表收费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主要的问题集中在错抄,漏抄,内部漏水,更名过户,水表故障,维修,用户查询等。主要的工作流程从一户一表申请安装开始,先填写申请表(填好后查询一下是否欠费,由工作人员签名),交查勘费,交纳户表安装费,破硌费等,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安装,安装结束后签名拿交费卡,程序全部结束后转入抄表、收费。

在这儿工作的人员,有的学历较高,但也有职高和技校毕业的,他们主要负责到期抄表工作、接听电话、维修供水设施、查处偷水和漏水现象、解决和处理一些纠纷等。营业所户表维修工王师傅,在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一天马不停蹄地维修了3户居民,其中有2户是表后供水设施损坏,不属于公司的职责范围,但他二话没说,冒着高温义务维修,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有时因用水数量不一而发生纠纷,他们还向班主任那样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来调节单位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人才需求条件

公司的业绩主要靠每个职工的努力,可以说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压力,也让我从中感觉到在充满着竞争的时代,企业在越来越广的空间内正面临着革命式的挑战,而会计人员承担着企业的主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他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良好的道德素养

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和能力垒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为根基所在。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那他的业务水平越高,就越可能给企业、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2、文化专业知识素质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熟练的会计实务技能。会计人员除了要熟悉掌握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法津等知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财务管理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理财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日趋完善,投融资渠道、工具、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机会。会计人员要完成记账员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的协助主要对企业经营结果的汇总与解析,转变为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实质竞争力的服务。

4、沟通协调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

5、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应该改变原来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会计准则日趋简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如对于收入和预计负债项目,有时也需要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如实的确认和计量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6、其他具体规定

除此之外,根据我国《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具体要求有:

第一,要持有会计证,“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第二,要具备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要按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相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详细来讲,对于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如下:

(1)会计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的条例》的规定,担任会计员的基本条件是: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认真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能担任一个岗位的会计工作;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已见习一年期满。能够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财务收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能够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2)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具备履行助理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或者大学专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两年以上,或者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4年以上。能够负责草拟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一般规定,分析、检查某一方面或某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预算的收支情况。

(3)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担任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能正确贯彻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单位或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某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履行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取得硕士学位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两年左右,或者取得第二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4年以上。能够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重要问题,分析、检查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培养初级会计人才。

(4)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担任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者大学本科毕业担任会计师职务5年以上。对高级会计师的要求是能够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

三、会计岗位设臵情况

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1、高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中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3、初级会计岗位群: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4、会计相关岗位群:指不直接从事业会计工作,但需要具备会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管理岗位。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

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中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四、培养目标

通过这次调研,目的还是希望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研究”出来的。

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高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另外就是在企业因业务加大需要人手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学前班,更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它应该自己的特色,这样高职学生才可能和本科学生同台竞技。五年制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应当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较好的同学应尽量通过初级会计师的考试,这样以便于财会班的学生毕业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另外,高职教育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实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把知识能够活学活用,甚至举一反三,寻找理论在实际运作中的限制性和与实际操作的差距,更深度更广度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可操作性强、模拟程度高的专业学习环境,比如:按排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充分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情况,从细微的会计工作做起,点滴的累积实际操作经验,致使毕业后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员这一必经阶段的不适应减到最低程度,真正坚持高职教育旨在培养迎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干性财会人才。

会计需求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信息需求;会计报告模式

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会计信息系统是生成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信息需求则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会计信息是企业做出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参考。

1.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围绕信息需求展开

会计最初的单式记账满足了自然经济发展阶段的人类社会,其生产的目的主要是自给自足,而非交换。从政府角度看,是要借助它核算其财政收支状况及其结果,贯彻“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服务;对商业与手工业来说,则要通过它来核算收支,以便在经营中求得“收大于支”的期望结果。该时期会计目标是要为政府与民间商业及手工业核算收支,满足它们对各自收支状况及其结果的信息需求。

15世纪地中海沿岸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这一时期的商业对会计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核算。单式簿记不能满足其所需,会计逐渐由单式簿记发展阶段进展到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会计数据,开启从简单的数据提供向系统的信息披露转化的会计时代。

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企业的最基本经营组织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公司所有者需要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以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经营者需要对其经营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成本管理信息;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则需要有关公司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会计的反映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职能也得到了加强。

到了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会计信息的内容进一步得到扩展,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委托与受托关系不仅进一步复杂化,并且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会计除满足上述需求外,还为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它利益关系人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这一时期会计信息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历史信息,它还需要未来信息。会计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信息需求而不断发展、提升自我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强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信息需求的扩张必然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说,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信息供给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是促使会计理论不断创新、会计方法技术不断进步、会计信息系统日趋强大的直接动力。

2.当前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矛盾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信息的供需关系不平衡。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信息的提供者完全决定了信息需求,信息产生的过程和公布完全是由信息提供者决定,而信息使用者只是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被迫选择接受信息的最终结果,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真实性只能做一个主观上的判断。另外,由于信息提供者在整个信息产生的过程中拥有很大的权利,所以因为信息提供者的失误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信息质量难以保障。

2.2脱离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由于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信息提供者决定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很难反馈到信息提供者那里。即便提供者尽职尽责,坚守职业道德,他们所做的工作也仅仅是程序性地进行一成不变核对、记录、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全然不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2.3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较被动。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式供需关系,对于所有市场来说,供需双方中任何一方脱离了主动性,都不可能健康稳定地发展,相反必定会引发市场萎缩。信息的需求本应是由信息使用者所决定的,而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下的信息使用者严重缺乏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反而信息提供者处于主动位置,这是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最大问题。

3.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随着会计信息使用的日渐普遍化、多元化,会计信息不再只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还要满足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职工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在社会化信息需求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就应该是社会化的信息生产过程。这种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从市场经济的社会联系性,从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联系点获得经济活动的原始信息,这就能在信息来源上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3.2 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

人们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推动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将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以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根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跨越职能领域的边界,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也不只是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它将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体现了先进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思想,还将更多地分析与挖掘会计历史信息、当前信息和预测信息,达到“向所有相关决策者提供满足决策需求信息”的目的。

3.3“需求导向型”会计信息系统

“需求导向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划分信息处理的权限,将数据加工和信息输出的权利交给信息使用者,由信息使用者制定和维护信息加工规则,并按照自己的需求生成或“组装”相关的信息报告。

在需求导向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而是提供足够的有助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数据“超市”,以便他们借助网络的强大处理能力,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实时进行信息选择、加工、提炼、汇总和分析。

4. “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要想缓解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的矛盾,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真正抑制信息不对称现象,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国际“商业语言”功能,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彻底变革现行的会计报告模式,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再造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

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信息需求应该由信息的使用者来决定,应满足利益相关者多元化和差异性的会计信息需求,要将“供给决定性”会计报告模式扭转为“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朝着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向发展,致力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只有这样,会计信息系统才能更加高效健康的运行,才能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端生. 建立需求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2).

[2]李端生,续慧泓. 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5,(6).

会计需求 篇7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是一种权利的体现, 一旦利益相关者发生利益冲突时, 会计信息“面纱”后隐藏的各项权利便显现出来。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 准确地解释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 而且它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的生产流程具有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征。会计信息最终到达使用者时, 已经与原始的经济事项产生了很多差异, 这种差异统称为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了制度失真、盈余管理失真、虚假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也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潜在的投资者和信贷者、管理人员、董事会、经纪人、证券承销人、律师、客户、企业员工、工会、行业工会、政府机构、财务分析人员及学者、监管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社会大众等利益关系人, 他们是各种要素 (资本、管理知识等) 的所有者, 通过一系列明示或隐含的契约将各种要素投入到企业中去, 并希望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回报。他们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决定是否向企业投入要素。而对于绝大多数利害相关者而言, 企业报告是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发展潜力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哪种使用者, 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现有的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信息使用者和潜在的将与企业发生利益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本质上二者具有共同的信息需求。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途径, 可以主要提供直接利益相关者的信息, 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归并为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会计使用者即可。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

传统的看法认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键是通过法律监管, 而在企业从传统的“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中, 公司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它是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的, 而不仅仅只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此过程中, 每一利益相关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必然会有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 但也有监督会计信息的动机。既然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 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究竟该如何制定成为讨论的内容。

财务报告的编制由过去的供给导向转变成需求导向。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要实现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到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分析考虑财务报告问题, 以充分满足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使投资风险降低, 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降低, 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我们引入了外部性这一概念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是由于会计披露主体对会计信息的不当披露所导致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会计信息披露外部性的承受主体) 的经济利益偏离其原本应得经济利益的差异。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与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可能是正的, 也可能是负的, 对于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而言, 其外部性的性质和大小都是不同的。正外部性的存在, 意味着企业为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负担了大量的成本, 但没能通过市场从受益的投资者那里得到相应的成本补偿, 由此会导致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配置过少。负的外部性意味着处于公司外部的众多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 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了错误决策, 遭受了投资损失, 增加了社会成本, 但是管理当局提供的这种会计信息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并没有计入其成本费用, 而是由他人、社会不合理地承担了, 公司获得了与其费用不相匹配的收益。

四、会计信息的提供

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需求, 他们需要运用喜好的信息做出决策, 目前提供信息的形式还主要是报表。虽然外部利益相关者是为内部利益相关者服务的, 与内部利益相关者有着相同的需求, 但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虽然我们也一直在说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分配所得额是不同的, 他们之间是有着矛盾的。如何提供一个让大部分利益相关者都感觉满足的报表, 仍然是个问题。目前有很多财务软件给信息的提供拓宽了思路。报表的形成是根据平时的业务, 业务一般都是根据准则记录在凭证、账簿上的。而现在有部分软件就可以实现根据需求形成报表的功能。比如BO (business object) 公司提供的商务智能可以进行多维分析, 在这个多维分析中, 仅仅用一个模型即可全部实现, 而且, 它的实现可以任意拖拽与调取, 仅通过鼠标即可完成, 这样, 它就符合人的决策思维习惯———想要什么, 就能得到什么。这时, 决策者不但知道发生了什么 (Know what) , 还可以知道为什么会发生 (Know why) 。在数字的支持下, 再进行科学的决策。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数据, 而后可以形成报表, 甚至可以形成可视化较强的图示。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他们的行为可以很好地弄清他们的需求。由于相关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 都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会计监督和会计操纵, 甚至是某两方或多方合伙操纵, 共同损害其他方的利益。商务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利益相关者进行所需数据的选择, 满足个性化需求。因此, 在弄清会计真实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基础上, 去分析如何更好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并且研究如何更好地借助商务智能这种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金荣.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J].财政金融, 2007 (23)

会计需求 篇8

一、社会对普通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作为会计主体的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不仅要完成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核算基本任务, 还要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新时代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 具备广博的综合基础知识

知识型会计人才应不断学习, 并掌握以下基本知识:1.外语知识。阅读外语的能力是每个高级会计人才都必需的。2.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要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等知识。3.现代管理方法。如应用系统分析、矩阵分析方法等。这些基础知识的获得将提高会计人员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

(二) 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会计业务理论

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 必须系统学习会计、财务、税法、审计等专业知识, 懂得国际会计专业知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扎实深厚的业务理论, 具有战略眼光, 通盘考虑问题, 才能做出好的财务决策。

(三) 要有过硬的会计业务技能

1. 精通电脑操作。财务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 并能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解决出现的问题。2.加强实践训练。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对于任何一个会计处理, 要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 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 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不断提高。

(四) 要有利用计算机对会计全过程进行信息整理分析能力

企业的很多业务如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等都与会计信息紧密相连, 有业务的发生就有会计信息的产生。一个健全的财务系统每天都产生出许多数据, 快速地为合适的人提供合适的、最新的、基于时间更新的信息, 是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如通过财务分析, 告诉经营者何时调整价格, 如何解决成本问题。可以说, 在知识经济时代, 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而是对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及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五)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 奉公守法。从我国改革发展来看,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因此会计人员应具备法治观念, 应熟悉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2.公正廉洁。优秀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公平公正、心无杂念、洁身自好。3.诚实守信。诚实, 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 不隐瞒真实思想和感情, 不作假, 不欺瞒别人;守信, 就是讲信用, 讲信誉, 信守承诺。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品质。

(六) 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等传统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要掌握数据库原理、网络技术、信息化软件应用等一系列技术知识。另外, 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外语、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同时会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时偏少

有些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没有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 比如先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后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这是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失误, 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 实践课程单一, 实验室建设流于形式

高校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就要结合大多数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课程。比如,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要从事成本管理工作, 但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很少有实践课安排, 也很少有专门的成本会计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从事的实际工作。

(三) 校外实习效果很不理想

校外实习是开展会计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主要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实现, 但从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 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参观学习的机会很少, 会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和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也很少, 企业中的实务工作者也很少到学校为学生授课, 校企合作开展得很不深入。

(四)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 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层次上, 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差, 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 学生创新能力差。创新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不足, 在现行的标准化教育、模块式教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又不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 高等院校对学生职业操守和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高等院校在职业道德、行业操守、社会公德的教育方面, 一般只开设一门课时较少的考查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然而, 社会上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更大, 导致学生到社会以后经常会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三、高等院校改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 改革目前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

把教材理论知识讲述与实训内容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并提高学习兴趣, 应使实训穿插在理论教学中, 边学边练, 增强动手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同时, 取消会计专业现有教材中的重复内容, 并将重复内容的教材进行合并。例如, 取消财务学概论、国际财务管理等内容, 将相关内容与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合并, 作为一门课程的教材。

(二)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校要着重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实行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不一定都由教师去讲,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 可以让学生自学。高校要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从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要加大会计实验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重, 培养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 加强校企合作, 提供更多校外实习机会

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业与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实现理论与生产相结合, 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 使学生通过与企业身临其境的实际接触, 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工作实践中去,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四) 注重实验室建设,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 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经验, 并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和软硬件等配套设施。其次, 还要经常开展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和ERP沙盘模拟大赛, 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通过实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辨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最后, 应当适当开设些案例分析课程, 比如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都可增设案例分析课程,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五) 加强对学生职业操守的培养

职业操守的培养应是高校教师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操守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职业道德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校要把职业操守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贯穿到毕业离校为止, 并作为常规的教育来抓, 让职业操守和诚信观念深入学生, 避免工作后的失德。

总之, 对从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来说, 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与财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应该重视学生职业操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培养对象成为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具有职业操守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飚.会计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24) .

我国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分析 篇9

信息的使用者是多方面的,不论是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及潜在的投资者,都希望从各种渠道获得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据此做出有关投资、信贷、管理、生产经营等决策。但是各需求者对信息的使用目的、达到的目标和理解判断能力不同,在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上也存在着差别。但不论是哪一类需求者,对资本市场信息追逐的愿望是相同的,即挖掘能反映企业发展潜力,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包括了历史与未来的信息、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定量与定性的信息、确定与不确定信息及全面与分部信息等,如果从这些信息的特性和内容观察,其构成如下:

1.企业基本情况信息

此类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比较直观地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分析做出第一判断。(1)股权结构。有关公司的总股本、流通股及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情况。(2)经营范围。所属行业、主业及综合经营情况等。(3)所处的地域。一个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交通、经济发达情况、当地消费水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企业产品的销售和获利能力。(4)组织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严格执行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保障机制。如独立董事制度。(5)信用情况。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和以往的信用记录关系其生存和发展,包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履行合同及对社会承诺的实施等。(6)审计质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影响着审计的质量。

2.企业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及现金流量信息

该部分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构成的核心内容,是评价企业以往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现状优劣、获利能力等的重要依据。(1)资本结构。公司融资结构是能够传递其企业价值的信号,如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方式的选择、债权与股权融资比例等。(2)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等。(3)资产质量。包括存货结构、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长期资产的质量及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4)盈利水平。包括经营绩效总水平、主营业务利润、非经常性损益、每股净收益、每股净资产等。(5)现金流量分析。通过对现金流量结构比率的分析可得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流量分别占现金流入、流出总量的比例,从而看出流入量和流出量主要由哪部分构成,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还可以根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余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高,净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企业则有足够的现金保证经营周转的顺畅进行。

3.预测性信息

只有历史性的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管理当局提供的各项预测性信息,以此来推测企业未来成长潜力。(1)机遇和风险。包括国家政策调整所能带来的机会和风险;(2)盈利能力预测;(3)企业长远投资计划及重大技术改进项目等。

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的因素:

1.会计信息需求

需求引导供给,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给,即使产品生产出来了,也无法实现其价值。会计信息也不例外,首先,需求主体对某类会计信息大量的需求会最终导致这类会计信息的供给产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先后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还影响着会计信息的供给。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投资人占主要地位的美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多地体现为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在债权人占主要地位的德国和日本,会计信息披露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债权人的需求。

2.会计信息的供给成本与收益

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都是要耗费成本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收益是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的重要因素。企业是否愿意生产以及生产多少会计信息,完全取决于企业对生产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对外披露以及披露多少会计信息,也要取决于他们对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收益衡量。在管制的情况下,即使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他们也必须按照管制要求的数量和质量对外披露会计信息,但是如果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他们有可能对外披露超过管制数量的会计信息。3.会计理论

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无疑将受到会计理论的影响和限制。会计理论的发展,一方面会对会计主体本身的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它还会影响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与披露的会计规则。对此,李心合(1999)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对象(资金活动)、会计模式(如复式计账和历史成本计量)、会计结构(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均构成了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结构的因素。

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关系

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会对企业的信息供给有更高的要求,而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标准也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所以,应该使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紧跟社会发展,汲取社会经验,使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不同需求者,这样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快速的决策。

现阶段,我国已经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作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及追加条例,而对于公司内部加强内部控制及监督的政策并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还是应该继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减少虚假信息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完整的会计信息。而对于政府方面,也应该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准则、条例,能够将不同类型的企业区别对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及准则、条例,以适应企业的发展。FMM

只要您对本刊或此文提出任何建议,即有机会获赠增值书法艺术珍藏品一件。短信:13601018431

中职会计教学如何适应市场需求 篇10

一、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要以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因材施教。中职学生的现状是,绝大部分是中招考试中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基本知识普遍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要处理好现行的中职教材和学生间的关系,就要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国家提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获取各种资源,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探究、创新”的教学思想。

二、加大实践课程比重以提高动手能力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碰到困难,而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这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课程模式,设立以学科课程模式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活动课程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财会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程一般采用校内模拟实作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校内模拟实作一般会集中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习《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开设。我认为开设实践课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由于初中毕业生缺乏有关经济、会计方面的感性知识,因此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状,应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过程。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样便于将模拟实作与理论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学习有关会计知识,再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能巩固会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因此,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合同,将没有会计从业经历的专业教师送到单位的财务部门顶岗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考核。对通过函授取得会计本科文凭,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公开课、学生评议和摸底考试等方式,对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如未达到要求,必须限期学习提高,再评估仍未达到要求的,不得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采取优惠政策聘用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事业财会人员任实习指导老师,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要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对于双师型教师在晋职晋级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

四、加大对技能的考核力度

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对《基础会计》考试,我们引入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及报表编制等操作题,分数占50%以上,并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通过多年实践,师生欢迎这种实操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侧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是以快和准为标准,应重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在实际操作上较为简单易行,其评价也多数采取等级制,如珠算的定级考试。但财会专业中存在大量的集操作和智力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而且多数侧重于智力技能,例如:算账、记账,涉及面广,对于它们的考核不能只重结果,更应重过程考核。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其评价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必须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如:出勤情况、及时性等。因此,对于模拟实训的考评,可采取层层量化,最后等级化的评价方式。对于一个大型的模拟实训作业,仅数据就有成千上万,人工评改既费时又费力,还不一定准确,计算机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会计电算又为运用计算机进行评价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通过手工与会计电算的结合,以计算机为手段来查找错误评定成绩。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提倡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质疑、追求、探索、创新,精练点拨讲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很多,诸如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等,其关键是设置适宜的情境(即情境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做中学,学中做”。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理学家朱熹解释为:“愤者,心求其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由此而来。战国后期的《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会计需求 篇11

【关键词】市场需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改革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大部分,而且为工业所创造的总产值是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而且可以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岗位为人们提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1 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其特点是规模小、人员不多。这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出纳岗位和一般会计岗,一般会计岗包括银行结算、往来结算、成本核算、、纳税核算、、资产管理、工资核算、统计等岗位。而对高级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数量较少。这也正是我校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向中小企业的原因。

首先,从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学历和职称的需求来看。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学历和职称的需求与具体会计岗位有关,越低的会计岗位级别对职称和深大的相求越低。

其次,从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经验的需求看。中小企业,即多数中小企业很重视会计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会计人员要有一定实务操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岗位工作,这样可以给企业节约成本。

再次,从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看。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审核原始凭证和编制记账凭证、财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税务申报和内税筹划等涉税处理等能力,其中企业尤其重视涉税业务处理能力。

最后,从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看。中小企业不仅注重会计日常建账、记账、报账等业务处理能力,还重视计算机能力、操作办公软件能力、爱岗敬业及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等能力,强调岗位的适应性。

2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不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高职教育的录取分数线低,培养的是体力劳动者,高职教育就低层次的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上一种是与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近,导致高职人地培养目标定位过低;另一种是模仿本科院校进行设置,导致定位过高,使高职学生即没能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又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结果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人能从事会计工作。人培养定位模糊必然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虽然是职业教育,但它也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本科教育的影响。

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注重课程的完整性、学科性、和系统性,是本科会计专业的简装版。这样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无法实现高职会计专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安排上,虽然都设置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两部分,但多数实践课时的设置流于形式,只是停留在专业知识的强化或基本业务核算的训练上,并没有真正把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搬到课堂。

由于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存在差异,导致许多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由于职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在社会发展和职业的需求。

2.3 教学模式后、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一直沿用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为了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会采用扩大课时、题海战术等措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处在被动学生的状态,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能发挥创新能力,不能学会独立思考。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在中小企业会计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对接,培养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熟练掌握会计日常核算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能胜任不同会计岗位需要的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学结合框架下具有专业特色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竟争力。

3.2 改革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各项职业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对于专业能力培养,应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是把工作任务具体化,然后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就相当于一门课程。对于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职业能力培养,要根据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开设相应的课程。

3.3 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首先,改革课程标准。按照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中小企业会计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两方面入手。

其次,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设置成项目任务,以学生动手为主体,学生全程参与,交流讨论、搜集资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指导、答疑的作用,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具体、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最后,改革考核方式。考核的作用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考核方式改革要改变过去的重理论、重期末考核方式,把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把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要结合、把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把成绩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

杜炜,硕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教研室主任。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0

天津近年会计人才需求规模预测 篇12

一、调研问题

1.2014至2016年天津区域会计人才需求规模预测。

二、样本数据来源:

从以下相关网站采集二手数据, 形成样本。

1.2003年-201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2.智联招聘人才网数据

三、数据采集与统计推断的方法:

(1) 汇总历年天津市新增就业人口数据, 做时间序列散点图。

(2) 建立模型对未来三年的数据进行预测, 并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

(3) 抽取大型重点招聘网站天津区域总招聘岗位和会计类招聘岗位数据。

(4) 抽取样本, 测算会计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比例。

(5) 根据历年新增岗位数和会计类岗位的占比测算本区域会计岗位的需求, 并作区间估计。

四、天津市历年就业情况统计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2003年-201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经整理

五、2003年至2012年天津市新增就业岗位时间序列模型

使用EXCEL工具, 建立一元线性时间序列模型, y=3.4875x-6966.6, 拟合度取值为0.9829, 显示拟合情况优良。Significance F取值为2.32832E-08, 根据显著性水平a=0.05, 表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根据模型测算, 未来三年, 即2014、2015、2016年新增就业人口数量的点估计数量分别为

y=3.4875x2014-6966.6=57.22万人

y=3.4875x2015-6966.6=60.71万人

y=3.4875x2016-6966.6=64.2万人

设定置信度为95.4%, 数据分析结果标准误差为1.48万人, 作区间估计, 未来三年天津区域新增就业人口区间估计 (取值范围为两个标准误差) 的取值范围为:

2014年54.26万人---60.18万人

2015年57.75万人---63.67万人

2016年61.24万人---67.16万人

以上区间估计的置信度为95.4%。

六、会计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比例测算

数据来源:智联人才网http://www.zhaopin.com

智联招聘是行业内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的招聘网站, 根据检索关键字抽取智联招聘网站2013年11月7日的数据, 分别为当天、最近三天、最近一周和最近一个月的数据, 详见表3 (以“会计”作为检索关键字, 检索条件为全文, 检索结果涵盖了会计、出纳、审计等相关财会岗位, 故以“会计”作为检索关键字作为搜集样本数据的依据) 。实际相当于采集了4个样本, 只是每个样本的样本容量有区别, 详见表2。

观察所采集到的样本, 即使是当天的数据, 样本容量也已经较大, 总岗位条数达到了42, 660条。经过统计, 不同样本会计类岗位 (含相关财务类岗位) 占总招聘岗位的比例稳定在0.039附近, 4个样本成数的均值为0.0397, 标准差为0.000955, 标准差系数为0.02405, 折合成百分数为2.405%, 较小, 提示该比例成数较为稳定可信。基于最近一个月样本容量最大, 因此, 取最近一个月数据0.0411作为推断依据。

七、天津区域会计人才需求规模预测的结论

根据未来三年天津区域新增就业岗位规模的区间估计及会计岗位占总就业岗位比例的估计, 未来三年会计人才需求规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分别为 (置信度设定为95%) :

八、小结

1.由于缺乏智联网站的历史数据, 会计岗位占总招聘岗位的比例统计结果和不同岗位的相对比例统计结果是否存在季节影响因素和趋势影响因素不详。

2.网站的会计岗位占总招聘岗位的比例统计和不同岗位的相对比例结构在全市新增就业总人口中的代表性程度不详。

3.来自于智联网站数据的分析结果是否能够代表招聘网站的总体水平存疑。

基于以上问题, 未来如果能够采集到进一步的数据, 则有助于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2003年-201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2]王婧.天津滨海新区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财经界, 2012年07期

上一篇:职业口语素养下一篇:高职高专创新广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