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需求

2024-07-17

用工需求(精选5篇)

用工需求 篇1

当前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 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其中包括招聘来的工人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较差, 适应工作的时间较长, 与企业、行业的要求相差较远,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不满意, 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笔者经过认真反思发现, 其中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较好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生上岗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社会了解不深, 对自身选择的职业不够了解, 对竞争不了解。过分美好的职业幻想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而导致失落感, 最终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不认同。择业理想化, 导致盲目攀比,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心理承受能力差。工作马虎, 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企业、行业对职工的要求相差太远;所学的知识、技能不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工厂”, 企业是学校的“人才市场”。学校与企业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 这个共同点是“人才”, 结合点就是“合作办学”。应该说,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便捷之路。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未形成, 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 学校办学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学的职教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未建立等。

当前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尤其应从开展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入手, 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 积极参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 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发展, 对接支柱产业, 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 实现产业发展与充分就业的相互促进。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冲破职业教育传统观念的束缚, 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 运用宣传、沟通、交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有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按照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操作性原则, 转变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对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认识, 打造以“就业为导向, 能力为本, 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新理念。

创新教学标准, 坚持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校企双方交流融合、资源共享为前提, 在教学策划、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到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都坚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按照学生的职业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 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教学流程基于生产工作过程、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需要、教学手段满足教学方法运用。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职业习惯养成同步, 学习时间和工作空间同步, 认知形式与能力形成不断交融。从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入手, 构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任务聚焦知识的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 开发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 创建一套能够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形成的一体化教学新标准。激发、调动、维系教师的育人自觉性、教学主导性、教研创造性, 指导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使学生在校期间逐步具备企业员工所应具备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实操技能。

技工院校只有坚持一体化课程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效率, 根据企业岗位任职需求, 按照学习与工作无缝对接、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思路, 通过校企融合的途径, 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用工需求的学员, 才能解决技工院校招生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摘要:传统的技能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技工的需求, 技工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 应依据国家职业标准, 根据企业岗位任职需求, 按照学习与工作无缝对接、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思路, 通过校企融合的途径, 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分析, 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解构与排序, 创新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校企结合

参考文献

[1]朱照红, 张帆.数控技能训练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行水, 木子.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5) .

用工需求 篇2

一、基本情况

近日,区经信局通过对部分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的走访及电话联系沟通等方式,对我区2014年的用工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均表示用工有增无减,从目前情况看企业用工的大部分能通过员工返回,招聘工人的大都为零星补员。同时,部分企业表示现在急需技术型和研发型人才。总体来说,我区企业用工较平稳。

二、存在的问题、困难

1.劳动力素质不高,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其实并非无人可招,而是具备一定素质和技能的工人难招。

2.劳动环境较差,用工缺乏吸引力。一是工资待遇偏低。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3.用工不够和谐,职工权益难以保障。一是部分企业存在“四无现象”,即无劳动合同、无用工手续、无社会保障、无休息休假。二是缺乏人性化管理。1

三、解决企业用工难的措施

1.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一要立足本地劳动力资源,培植企业储备用工。二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资金投入。

2.改善用工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一要营造“筑巢引凤”的良好企业环境。二要为员工发展搭建良好的舞台。三要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四要构建良好企业文化。

用工需求 篇3

关键词:企业实际需求 创新英语口语教学 行业英语锻炼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交际的工具。如何从中职学生的特性和专业特点出发,让中职学生能流利地开口说英语,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并能够把英语口语正确、熟练地运用到未来的职业领域中,从而促进学生高质量、高层次就业,是素质教育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最终目标。

一、现代企业对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跨文化交往和国际间各种学术活动日益频繁,使中国企业的商务活动、技术交流和合作也日益国际化。英语过去仅是高层次人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是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公司、对外贸易公司、人力资源培训部门等普通员工尤其是技术人才的普遍需求。实际上,从我校输送安置在苏州地区、深圳地区、东莞地区的企业和本人到青岛、厦门、上海等地考察的企业得知,大多数企业紧缺的都是英语商务人才。对于企业在职员工及技术人员来说,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技术交流,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技术知识技能达到国际水平,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外商客户和技术合作交流机会,同时也会受到国外行业专家和上司的赏识,为人个今后进一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求职者来说,具备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会为自己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抢得致胜先机。

二、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更多的是传统语言知识的传授,在口语技能的培养和岗位英语教学方面比较欠缺,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教材陈旧教法机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较差,整体水平不高,学生认识偏差,认为学习英语对日后的就业工作用处不大,又因为英语基础差、彻底放弃学习英语。频繁难度的考试,没有鼓励只有埋怨的评语,形成学生心理障碍,怕说错,说不好,遭人讥笑,被批评,从而造成英语课堂上口语训练环节草草收场的尴尬局面。这样导致学生在实习或就业遇到需要使用英语交际的场合时,不会说,说不出来,因此失去优质的就业机会和优越的工作岗位。这样学习到的相关英语知识,由于不敢实践锻炼,得不到强化巩固,不久便遗忘如初。

三、创新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学以致用,英语作为交流与沟通的工具,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分管学生就业实习的亲身体会,对创新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实践:

1、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对英语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工市场需要的“蓝领”工人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符合企业需求的英语交际能力。现在很多企业把员工能否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性商务活动和技术交流作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练好英语口语在今后就业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清楚英语是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人文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鼓励学生吸收英语文化精华,乐学英语。

2、理解、尊重、宽容学生,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作为中职英语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自尊心的语言。要善于寻找并欣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个人价值,对学生要抱有宽容之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关爱,从而树立敢说、乐学、能说英语的信心。

3、改进教学方法、多层次渗透口语教学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卡片、图片、多媒体、有声材料等资源,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层面渗透英语口语教学,如读书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英语角、唱英文歌曲、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日记讲述、英语园地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多层次得到参与口语训练的机会。

4、跟踪指导,锻炼巩固

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必须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的英语口语走出课堂,服务于企业,并在企业工作实践中得以锻炼、巩固和提高。在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年期间,学校可以安排一名英语教师跟踪指导,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口语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必要性,并指导学生根据所在企业的不同场合和岗位工作实践收集相应的口语资料。由指导教师将学生通过工作实践收集到的第一手口语素材,按企业日常交际用语、会议和报告用语、电话信函用语、接待餐桌用语和岗位行业英语等分类编制成校本教材《企业实用英语口语》,用于指导学生实践。同时在企业开展文娱活动时,邀请外国企业专家或同事与学生交流、合作文艺节目等,为爱好英语口语的学生搭建一个施展才华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平台。

总之,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除了学生本身需要不断努力外,教师应提供各种平台,寻找和创造各种锻炼口语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得到大副度提高,为实现优质就业服务。

參考文献:

[1]林海燕.构建开放的中职英语口语评价体系——杭州市中职英语口语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1)

[2]薛佳.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3]左岩.英语会活动中沉默的研究[J].国外语言教学

用工需求 篇4

一年内,河南省要为富士康招聘培训员工10万名。富士康是品牌企业,福利待遇较好,很有发展前途。这是吸引很多求职者的关键点。2011年1月4日上午,省人才交流中心招聘会上,富士康郑州厂区招聘继续进行,求职者火爆。河南本地的求职者纷纷青睐富士康,甚至不少人放弃现有工作,跳槽应聘富士康。其中,有不少应聘者是从深圳、上海富士康回到河南的。1月18日,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专门在郑州火车站设置招聘点,以赠100元的床上用品、送200元的红包、补贴首月生活费400元等优厚的条件招揽下火车的返乡农民工,以满足用工需求,缓解春节期间“用工荒”。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据中国教育部学生司信息统计,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68万;2005年突破340万,2006年达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他们指出,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大量出现,而且这个数量在逐年上升。据悉,2001年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34万人,2002年为37万人,2003年达52万人,2004年达69万人,2005年达79万人,2006年达93万人,2007年将达124万人。河南省离校毕业生待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基于此,面对企业用工需求河南省发展职业教育迫在眉睫。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同时,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表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河南省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职业院校应该怎样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好职业教育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办学的思想,面向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事业。

1 树立职业教育必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我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省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省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型人才紧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同样的零件、同样的品牌,在我省工厂组装的成品与在国外工厂组装出来的成品相比,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已成熟的技术在我省相关行业生产中却得不到成熟应用;服务行业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差;厂矿企业重大安全事故如矿难、火灾、坍塌等频发,为什么?问题就出在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没有电工资格证书的人在管电、在架设电线改造电网,没有焊接资格证书的工人在焊接,没有建筑常识的人在盖房子……因而直接影响了一线产品及服务的质量。这样的状况不改变,怎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又怎能早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十一五”计划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了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如果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没有职业技术工人增加带来的产品质量提高,人们仍然不得不使用低劣的产品,接受态度恶劣的服务,承受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生活质量怎么得到提高?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社会需要的是各行各业行家里手的高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需要大幅度提高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当今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办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以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推进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制度。

职业教育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就需要职业教育院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2 树立职业教育应面向人人的教育理念,满足各方面人员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职业教育全民化已形成共识,世界范围内每个公民都有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目前,河南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工业化中期对技能型劳动者有着巨大的需求,在这个时期,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就当前河南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农业技术人员匮乏,进城务工人员和企业转岗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这对职业教育来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担负着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重任。

(1)职业技术教育要切实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在河南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提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多为社会培养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

(2)职业技术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工和技师,职业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也要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职业技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职业教育院校要结合农村实际需要,为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到应有的作用。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办一些在国内外较先进的科技含量高的农业应用性专业,让学生能尽快掌握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并做到学以致用。

3 树立多元化办学机制的思想,形成灵活多样培养人才的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不运用社会力量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需求是盲目的教育。”我们要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际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因此,现行的职业教育必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办学,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之路。推进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行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一面在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推进订单培养模式,教为所需,为企业输送适合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也可承担部分理论和实训项目的教学活动,并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这样,学校、企业、学生都可受惠,学校和企业也将大大激发自身发展的动力。

(2)打破行业界限,创新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新亮点。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在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院校可依托所在地的重点行业、产业,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这是面向社会办学,保障学生就业,创办品牌专业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挥企业、行业、社会力量办学的大好形势下,职业教育除了要校企联合办学外,还可以尝试中外联合办学。这就要求各职业院校要解放思想,灵活机制,拓宽路子。

摘要:富士康多次多渠道招聘员工, 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揭示了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面向社会需求办学,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是职业教育的宗旨。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 尽快实现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转变, 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篇5

一、本地区外卖行业整体情况。

20xx年10月开始,饿了么、美团、百度开始陆续进入本县外卖市场,此外,本年度在该县注册有两家外卖送餐部(黑豹、任意门),但都未正式营业。目前,该县外卖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在美团和饿了么之间,百度今年将退出市场,其他外卖部尚未形成气候。美团、饿了么发展速度飞快,两家20xx年总体交易额60万(10月12月)左右,20xx年总体1000万左右,20xx年总体2800万左右,20xx年底预估总量5500万左右,对整个行业的起支撑作用。

二、外卖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一是从业人员规模、用工方式多样。截止到目前为止,饿了么骑手计65人,美团骑手计100人,人员数量多、规模,其中饿了么员工全部与总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美团除固定用工劳动关系外,还存在兼职用工和承包关系。二是劳动报酬计件计算、社保未全部缴纳。骑手工资采取计件方式计算,单价在3元至5元不等,根据接单量结算月工资。由于骑手流动性的特点,只有一部分外卖从业人员缴纳有社会保险,企业主基本为骑手购买商业意外险。三胜作时间有规定,休息休假自由安排。据了解,骑手每天工作8小时,自由调剂工作时间以及休息休假时间,基本不存在加班时间的情况,每周保证休息一天,如确需要加班,会安排调休。四是劳动纠纷数量少,工伤案件偶发性。截止 到目前,该县未受理过外卖从业人员的欠薪案件,劳动纠纷相对其他行业数量少。重事故基本没有,偶发性事故一般通过交通事故理赔,申报工伤案件寥寥无几。平时用人单位经常加强安全规范培训,饿了么还会安排流动安全督导抓拍违规骑手并给与相应的处罚。

三、外卖行业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用人主体多样化,从业人员性质识别难度。从业人员虽统一着装,统一接受平台派单,从事基本无差别性质的工作,但是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五花八门,当双方发生争议时,无法及时甄别从业人员的用工性质。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流动性。骑手准入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是目前该县市监局一直在研讨的问题。人员变动快,管理难度,每天进进出出频繁,无法固定。三是社保没有强制缴纳,员工工作强度。一部分外卖从业员缴纳了社会保险,但是部分骑手只有商业意外险,发生工伤案件时,骑手权益维护难。虽然有规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但由于是按件计算报酬,加上行业特殊性,强调速度、时效,因此骑手工作强度非常,基本是与时间赛跑,如果遇上不良顾客,还会收到恶意差评。

四、规范外卖行业用工的政策建议。

上一篇:游戏中幼儿创造力培养下一篇:电子政务商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