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需求(精选8篇)
观影需求 篇1
著名导演冯小刚在电视广告中有这样一段广告语:“老百姓说好那才是真好”。需要说明的是, 电影票房的好坏虽不绝对代表一部电影的质量, 如, 影片《闯入者》《十二公民》尽管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但最后票房却止步于1000多万;有的影片口碑极差, 但却丝毫没有影响票房的收入。应该说, 这是个案, 原因也极其复杂。尽管如此, 票房的好坏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反映出影片的质量。对于影视从业人员来讲, 要想在影视市场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位置, 收获良好票房, 就必须认真考量受众观影背后的心理成因, 进而做出良好的预判。
一、我国电影票房现状
权威部门统计:2010年开始, 国产影片迅速占领电影市场, 电影票房不断创下新高, 过亿影片不断攀升。其中, 《人在囧途之泰囧》 (2012年, 12.55亿元) 、《西游降魔篇》 (2013年, 12.46亿元) 、《大闹天宫》 (2014年, 10.45亿元) 、《十二生肖》 (2012年, 8.75亿元) 、《画皮2》 (2012年, 7.27亿元)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2013年, 7.19亿元) 、《私人订制》 (2013年, 7.17亿元) 、《爸爸去哪儿》 (2014年, 6.99亿元) 、《让子弹飞》 (2010年, 6.77亿元) 、《唐山大地震》 (2010年, 6.74亿元) 、《金陵十三衩》 (2011年, 5.93亿元) 、《中国合伙人》 (2013年, 5.39亿元) 、《北京遇上西雅图》 (2013年, 5.20亿元) 、《澳门风云》 (2014年, 5.16亿元) 等。2010年过亿电影17部, 2011年过亿电影18部, 2012年过亿电影21部, 2013年过亿电影32部。
此外, 由于前些年国产电影匮乏, 我国不断从国外引进大量影片, 其中票房走势好的电影包括:《阿凡达》 (2010年, 13.79亿元) 、《变形金刚3》 (2011年, 10.9亿元) 、《泰坦尼克号3D》 (2012年, 9.76亿元) 、《钢铁侠3》 (2013年, 7.56亿元) 、《环太平洋》 (2013年, 6.95亿元) 、《碟中谍4》 (2012年, 6.47亿元) 、《功夫熊猫2》 (2011年, 6.08亿元) 、《复仇者联盟》 (2012年, 5.76亿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2年, 5.67亿元) 、《黑衣人3》 (2012年, 5.19亿元) 。2010年过亿电影11部, 2011年过亿电影17部, 2012年过亿电影23部, 2013年过亿电影27部。
2015年7月14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对外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电影市场数据。
数据显示, 2015年1~6月, 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03.63亿元, 其中, 国产影片票房收入95.36亿元, 进口电影票房收入108.27亿元。
从态势上看, 2015年上半年, 票房收入总体一路攀升。其中, 2015年4月12日, 进口影片《速度与激情7》上映首日, 创单日票房4.5亿元历史新高 (此前纪录为2014年6月28日, 《变形金刚》和《分手大师》, 上映次日2.7亿元) ;2015年第9周 (2.23~3.1) , 全国周票房迈进15亿元历史最高位 (此前一周, 票房亦达到14亿元, 16周达到13.55亿元) , 创周票房最高纪录;2015年2月, 月度票房首都攀升至40亿元, 超越同期美国本土 (6.4亿元) , 达到41.34亿元, 观影人次突破1亿, 创月度票房纪录。其后的4月票房为41.12亿元 (此前纪录为2014年7月的36.93亿元) 。
此外, 从全国银幕总数的变化看, 2015年上半年, 全国银幕总数超过2.8万块, 城市影院达到5660多家, 比2014年终的2.36万块增加4400多块, 平均每天新增银幕近28块, 去年全年每天新增银幕约15块。
上述数据表明, 近五年, 影院票房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不管是单日票房、单周票房、单月票房还是银幕数量, 一路攀高, 中国影视业呈极度上升趋势。
二、票房攀升背后的心理成因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需求是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原动力。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 从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人们将产生新的需求, 这种需求由低级向高级方向发展, 直到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当然,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很难实现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 但需求的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
那么, 当今中国大众的需求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 改革开放30余年,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等, 一定意义上讲, 百姓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但是, 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我们却忽略了与之相伴随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出现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相对落后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间的不匹配。
影视作品之所以普遍被百姓所接受, 正是因为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人们通过短时间的观赏, 其故事情节的新颖性, 题材的多样性及观影环境的身临其境, 人们从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鸣点, 弥补现实生活及工作中的诸多不如意与缺憾, 同时对过往的岁月、逝去的人寄语怀念与感伤。
1. 怀旧题材的影片
在票房攀高的影片中不乏怀旧题材的影片。如,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难忘的青春, 对于青春与岁月, 我们无法遏制其步伐, 只能任时光流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所以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 正是因为其题材足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当人们逐渐老去, 往往会对过往的岁月充满无限的留恋与感伤。观赏该片, 人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电影《中国合伙人》让我们感受到的亦是岁月的无情与成功的不易, 一首片尾曲《光阴的故事》让绝大多数观影人流下了伤感的流水。某种程度上讲, 怀旧题材的影片更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更能打动观众。
2. 喜剧题材的影片
在上述过亿票房的影片中, 喜剧类型的影片, 如《人在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等, 也是观众喜欢的影片类型。相比较美国大片, 这些影片制作成本并不高, 场景也不复杂, 但是收益极大。人们接二连三地走进影院, 很大程度上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心理压力有关。面对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及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们已无力再去琢磨《盗梦空间》及《异度空间》之类的题材, 紧绷的神经需要松弛, 渴望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释放内心的压力。于是, 这些喜剧电影便成为人们的首选。
3. 穿越题材的影片
现实社会, 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很多事情人们无法面对与解决, 对现实充满矛盾与困惑, 穿越剧题材的影片便给出这类问题的解决之道。如, 影片《2046》《速度与激情7》《星球大战7》《回到未来》《侏罗纪世界》《星际穿越》《终结者:创世纪》《我滴个神呐》等。在此类题材影片观赏中, 不管是时间上的穿越, 还是空间上的穿越, 人们在现实与历史中穿梭, 在真实与虚拟间思考。将现实中比较敏感的话题, 想说但不能说的话, 想做但不能做的事, 放到历史当中或其他空间呈现, 既规避了风险, 又能在深层次上诠释社会与人性的本身, 恰好迎合了当今人们复杂而又顾忌的矛盾心理。
4. 惊悚、动作、灾难题材的影片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惊悚、动作、灾难题材的影片, 尤其以国外大片为多, 如《速度与激情7》《神秘代码》《2012》《后天》《变形金刚》《泰坦尼克》《钢铁侠》《唐山大地震》《飓风》《迫降航班》等。人们喜欢观看这类题材的影片, 除了喜欢大片的制作技术, 场面的宏大, 主要是寻求内心深处的刺激感, 感到过瘾, 观看人群主要是年轻人为主。当然, 这类影片的观看除了技术层面让观众感到新奇与满足, 同时也能唤起观众对生命、自然及人性的思考。
但总的来讲, 受众走进影院观影的根本动因, 主要还是为了丰富自身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用影视精品引领大众
当今社会, 我国的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同时, 人们又产生了新的需求并形成矛盾, 这就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与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不匹配。尤其是, 受西方思潮及多重文化的相对冲击, 人们在思想意识及文化观念上产生了困惑与迷茫, 加上近些年来拜金主义的影响, 腐败现象的出现, 导致信仰危机, 心理空虚、心理矛盾、心理困惑日益加重, 并形成亚健康及心理障碍状态。
影视艺术是视、听等多方面的艺术复合体, 人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多重感受, 在艺术享受的同时, 身临其境地体会、感悟生活、生命与人性, 并通过典型案例、榜样的作用, 进而修复内心的矛盾、困惑, 激发斗志、启迪心灵。这也正是国家用电影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等教育的用意所在。试问, 我们哪一个不是伴随《风云儿女》《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地道战》《邱少云》《雷锋》等影片长大的?
1993年《前卫》杂志发表一篇研究报告, 描述了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探测人的情绪与其DNA在离体后的联系。研究人员首先在被试者口腔中采集了DNA和组织样本, 并将样本带到同一幢大楼几百英尺远的另外一个房间, 被放在特殊的装置中检测, 判断它是否受到被试者情绪的影响。
实验开始, 在被试所在的房间, 研究人员为被试播放一系列影片, 内容包括战争场景、情色场景和喜剧场景等。令人惊奇的是, 当被试体验到情绪的高潮和低谷时, 他的细胞和DNA几乎同一时间也产生了强烈的电流反应。尽管被试者和和测试样本相隔数百英尺, 但DNA却表现的好像它依然在被试者体内一样。
这一实验是克里夫·巴克斯特博士为美国军方设计并实地研究的。
这个实验之后, 克里夫.巴克斯特博士及他的小组成员并没有停止该项研究, 而是将DNA及测试组织在更远距离条件下 (480公里) 继续进行。不可思议的是, 在每次实验中, 被试者本人的情绪和细胞的反应时间间隔都是零, 即被试者和远在480公里外的自身细胞组织、DNA的情绪反应同步发生。实验结果说明:人的情绪会对自身活体DNA具有直接影响, 距离与这一效应似乎毫无关系。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我们是宇宙的一份子, 我们诞生于宇宙中, 和宇宙具有同一性。我们体内的DNA让我们可以获得链接整个宇宙的能量, 而情绪是我们进入这个场域的关键。既然影视艺术影响人的情绪, 情绪影响人的DNA, 而DNA决定人的自身健康及免疫系统, 相信伴随大众会越来越多地投身于影视观赏活动中, 在众多高品位的影视艺术熏陶下, 自身审美、情操、价值观、幸福指数等会不断回升, 进而实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健康, 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5年1至6月电影市场数据》.DMC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 2015年7月14日。
[2][美]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华夏出版社, 2011年1月。
[3]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4]陈旭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彭玲.《影视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6]黄会林.《影视受众调查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许人冰.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学报, 2012.
[8]邓进.《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社会负面影响》.电影文学, 2010 (19) .
观影需求 篇2
这部电影的第一位主角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是一只猴子,样子理所当然是毛猴样,但是他变回去的时候,就是穿着一身帅气盔甲,披着一条红带子的毛猴。四百年前大闹天宫,如来佛祖怕他惹事生非,于是把他封印。第二位主角是江流儿,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孤儿,父亲在与山妖的战斗中牺牲,母亲被迫跳崖自杀。被一位僧人收养。光头,很可爱。
这部电影的情节是,在山妖横行的长安城,孤儿江流儿与行脚僧法明相依为命,小小少年常常神往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有一天,山妖来掠夺童男童女,江流儿救了一女童,惹得山妖追赶,他一路逃跑,跑进了五行山,误打误撞的解开了孙悟空的封印,悟空自由后,只想回花果山,却又无奈腕上封印未解,又欠江流儿人情,勉强的护送他回长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龙马也因缘际化地现身,但或落魄或魔性大发,英雄不再。妖王为抢夺傻丫头(女童)练丹,布下夜店迷局,却发现悟空没有法力,轻而易举的抓走了傻丫头,悟空不愿去救女童,江流儿决定自己去救,日全食之日,在悬空寺,妖王打算准备将童男童女投入练丹炉中,江流儿却冲入了道场,不幸被山妖发现,将其砸晕,这时法明出现,救了江流儿,江流儿与法明将装童男童女的藤球推出悬空寺,不料妖王追上来。在危急关头,大圣看见了江流儿的齐天大圣布偶,于是他叫上八戒,骑上白龙马冲到悬空寺,将妖王打下悬崖,把布偶还给江流儿时,一只巨大,恶心,没长眼睛,嘴巴特大,六只脚的虫子爬了上来,糟了,妖王现出原形,一下把江流儿打成重伤,悟空极度的伤心,以为江流儿已死,挣脱封印,变回了从前那个齐天大圣,并从耳朵里抽出金箍棒,用自己的实力把妖王杀死。这时,他却发现江流儿只是重伤,并没有死。最后,孙悟空招出很多云,把缠着绷带的江流儿与童男童女们送回了家,因为妖王已死,山妖没了依靠,所以与人类合好。
我觉得这部电影表达的意思是友爱。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当他变回齐天大圣的时候很酷,很帅;救江流儿的时候很有爱。如果我是孙悟空,我会毫不犹豫的去帮江流儿救女童。现实中,如果别人需要帮助,我就去帮助他。
大圣归来观影心得5
那天,老师突然在群里发送了一条好消息说:“8月4号”的时候,去恒大影院看电影,名叫“大圣归来”,免费的哦!有谁想去的?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我也不例外。
这一天,我高高兴兴地走在去电影院的路上,看见了周翔宇和他妈妈,由于我的妈妈要上班,而且我家离这很近,所以我一个人来的,我们都互相打招呼,一起走进电影院,到了电影院里,有一位阿姨来到我们跟前说:“让我们先拍一张照片吧”!我们分成三排,拍了照,那位阿姨又领着我们参观了一号厅、二号厅和Vlp厅,我发现一号厅最小,二号厅最大,Vlp厅最舒服,后来阿姨又把我们带到了做爆米花的地方,有好多人都在买爆米花,嘿嘿,我也买了。
电影开始了,同学们兴奋极了,刚开始我看到有一只商队糟到山妖袭击有一位妈妈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在万般无奈之下抱着孩子跳下悬崖,就在这时,一位佛人发现了她的孩子在水里漂着,收留并且把这孩子养大,有一天山妖又袭击了村庄,江流儿也就是那个孩子,他救了个小女孩,无意中解开了大圣的封印,但是江流儿救的小女孩被山妖给偷走了,他想叫大圣救小女孩,但是大圣没有去,于是江流儿自己去救她,大圣心善,不放心,也去了,大圣把山妖的老大打下了悬崖,可是它又现出原形,变成了一只大蠕虫,把江流儿杀死了,就在这时,地上的.绒鳞变成了大圣的铠甲,大圣一努之用金箍棒把大蠕虫一棒打死。
观影需求 篇3
11月13日, 007在中国上映, 幸福蓝海、深影橙天、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干线、英皇等院线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大中城市的索尼4K投影机为中国观众奉上精彩纷呈的视觉华宴。影厅以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今年上市的SRX-R515双机系统系统为主, 全部亮度输出可高达30, 000流明, 画面具有沉浸式效果的4K细节, 加上逼真、丰富的色彩, 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11月14日-18日,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分别组织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 共计5场《007:幽灵党》观影会, 以4K影院投影机SRX-R320或SRX-R515为主力机型, 数百位媒体记者和邦德粉丝第一时间亲临院线, 领略了索尼4K放映系统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逼真体验。
观影《八佰》有感 篇4
八佰功名尘与土,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则是《八佰》的真实写照。观影《八佰》时,我胸中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千层浪潮,奔涌而上从眼中夺眶而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让大家有集体情感共鸣,儿女共沾巾的佳作。
守卫四行仓库的四百二十人的军队为迷惑日军,向外声称自己有八百人,这就是本片名字的由来。四行仓库并不是重要的战略要点,最开始的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个仓库能不能守得住,但是它处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在三天以后就是九国公约会议,要扛到会议召开的那天,要保证上海还有中国的士兵。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战斗,这四百二十个中国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民族信念感和自豪感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看完整部电影的那天,我彻夜难眠,电影中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心里无法忘记战士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思古通今。为什么总有人想要侵略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土地就像电影里朱胜忠笔下的亭台楼阁一样美丽,充满了希望,这让他们嫉妒,让他们渴望。想想在烽火连城的年代的那一批人,无人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谓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他们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心壮志,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的核心力量,将此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有未来。
《捉妖记》观影快感的生产机制 篇5
关键词:文本快感,捉妖记,快感生产
一、情节快感
电影《捉妖记》取材自《山海经》与《聊斋志异》等中国传统志怪传奇,展现出奇幻丰富的妖世界和人与妖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争斗的奇异景象。《聊斋志异·宅妖》的主旨里,有着“万物有灵且美”的说法,虽然表面是鬼怪,但说到底都是情的东西。《捉妖记》中,人妖和谐共处的主题、肉感十足、萌态十足的动画小妖以及红色剪纸的纸片小人形象、从地里冒出来的众小妖群舞的场面无不受传统文学作品的启迪,但像《聊斋志异》这样的小说读者并未喜欢电影,所以在改编过程中《捉妖记》没有对志怪小说进行照搬,而是重新诠释,为更多的受众群体定制。
二、身体快感——仪式化的人物编码
(一)妖怪身体快感。
形似萝卜的小妖王“胡巴”刀枪不入、乖巧可爱,一心想吃“胡巴”而变身葛千户身披五层人皮的妖王浑身长满蘑菇、欲救“胡巴”的竹高和胖莹、“胡巴”的女妖母亲以及永宁村的众妖们。许诚毅没有依照中国传统的妖魔形象,而是独辟蹊径,推出了全新形象。
他的动漫形象具有中国传统的意味,如“胡巴”的形象设计,特别是其六只脚的设计参照了《山海经》的故事,《山海经》里刻画的神鸟混沌和尚负都是六足怪兽。其次,该片中的动漫形象在保留了上述基本的中国化概念的同时,刻意绕开了青龙、麒麟、白泽等经典鬼怪形象,同时也远离了成精的动物、异化的美女、不清不楚但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等经典中国鬼怪形象。
(二)男性/女性身体快感。
瘸子男和女汉子的人物设定将传统夫妻关系进行了对调,尤其是宋天荫替妖生子的代孕情节,让奶爸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咿呀学语的小胡巴虽是新一代的妖王,但是影片中小胡巴扮演的是一个没有性别的孩子、天使角色。就这样,女主外、男主内和没有性别的胡巴构成了《捉妖记》永宁村中理想的中性家庭。
三、错位和颠覆——话语快感
《捉妖记》与时下流行的《小时代》、《爸爸去哪了》、《奔跑吧兄弟》大电影的转换模式不同,并非直接由其他媒介衍生而出。在改编过程中,影片重点突出书中内容与当下年轻观众的相通性,努力迎合他们的观影习惯,为他们而定制。于是乎,影片在构建“妖”的世界时,在吸收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立足于西方万物平等的普世自然观。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影片设立了人与妖和谐相处的主题,努力表现人与妖本就为这世间共生共存的物种,不存在正邪,只是在进化过程中有了技能高低的区别。这种不同于传统的妖世界,以及其所诠释的万物平等的普世精神,无疑和当下观众的口味是一致的,也体现出了对主体观众的定制性。
四、剩余快感——剩余欲望与代理快感
宋天荫用自己的鲜血哺育胡巴,与胡巴有着血肉关系,希望用自己血肉之躯的痛来驯化胡巴不杀生。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也确实欣喜地看到了胡巴弃兔吃枣的成长,开始期待一代新妖王从此改变。剩余的就是对影片开头背景交待的剩余欲望。四钱天师与竹高和胖莹的微妙关系在“捉-逃-捉-救”的过程中达成了相互感化,由捉妖变为护妖的罗钢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人养妖-妖被感化,妖救人-人被感化。纵观国内外动画,塑造一个非常萌的角色形象几乎是标配。《超能陆战队》中的充气机器人大白、《神偷奶爸》中的小黄人都是这两年来大受追捧的对象。同档期的《大圣归来》中的江流儿同样是一个萌孩的形象,这种形象往往在造型设计上是大眼睛、五官柔和,没有攻击性的,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认同。
五、视觉快感——窥视的快感和奇观快感
“胡巴”以一种“代孕”的方式出现,一开始就被包裹在生育关系当中。失父、丧父的宋天荫和霍晓岚在捉妖的过程中意外地获得了一种新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段关系中,他们迅速地由子辈成长为长辈,不可逆转的丧父之痛通过“代孕”胡巴的方式得到些许补偿,人妖在异类中的排斥在亲情关系当中得到溶解,捉妖转化为养妖、训妖,通过扮演父母保护儿子的角色来重新体验父亲出走时的心路历程,通过演绎父亲而理解、原谅父亲,并却最终将自己从孤儿的身份和心态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赵卫防.《捉妖记》互联网新思维与影响新元素[J].当代电影,2015,(08):30-32.
[2]陈琰娇.《捉妖记》一部保守的理想主义喜剧[J].电影艺术,2015,(09):31-33.
[3]张呈敏.《捉妖记》中胡巴形象的多重主题解析[J].戏剧之家,2015,(08):93-94.
观影需求 篇6
一、奇幻世界中的现实映射
影片一开始就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人妖”世界。在这里, 很久以前人与万物也是和平共存的, 但人却想独占天下, 于是妖被剥夺家园赶至深山, 且人们为了各种利益大肆捕杀让其无藏身之地。影片中, 永宁村一位即将被捕的老妖“你们要活, 就不能给我们一条生路吗?”的哀求正是对人类的大声质问。而多次出现的血淋淋的集市、厨房的场面以及那些出于各种原因对妖的迫害也被展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当宠物陪玩儿的大押店老板, 有为了金钱名利拼死拼活的捉妖天师, 也有不可理喻的各种变态吃货, 其中尤其是姚晨饰演的厨神和钟汉良版的葛千户更是将那种残忍和扭曲细节化了, 蒸、煎、煮、炸花样俱全, 正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葛千户最后对小妖王吃法的详尽叙述让观众不禁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生吃活猴脑”的残忍……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捉妖记》很好地向观众阐释了这一观点, 其“人妖不共戴天”, “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相互交织”等无一不映射出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如“对野生动物的迫害”, “爱与包容的缺失”等观众极为熟悉的场景。但影片并没有对现实进行说教式的批判和反思, 反而却因其反讽意味对影片的喜剧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轻松愉悦感, 这种情节快感的展示更容易被广大观影受众所接受。影片没有犀利直接地指出人们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 而是通过构建一个远离现实的奇幻世界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力。
二、仪式化的人物编码及巧妙的语言操纵
(一) 身体快感的生成
影片的宣传定位是“奇幻、喜剧”, 而在主创列表中, 吴君如、曾志伟、姚晨等“谐星代表”的出现更是让观众自动为他们仪式化的形象充满期待。先说吴君如、曾志伟, 这两大香港谐星界的标志性人物早已被观众编码, 认为有他们的出演一定会有搞笑因子的存在。于是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期待着影片情节与自己的期望相吻合, 而这种吻合的实现也就是观众身体快感的满足。还有姚晨, 喜剧电影里的姚晨不禁让观众联想到了其成名代表作《武林外传》中的郭芙蓉。小郭可爱搞笑的形象马上呼之欲出, 让观众再次对姚晨所饰演的天师厨神充满了期待。果不其然, 此次姚晨自毁形象式的表演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了观众很大的惊喜, “作”但很到位, 将喜剧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负观众所望。
(二) 语言快感的生成
影视语言是影视作品极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来说, 其语言带给观众的观影快感更是不容忽视的。《捉妖记》中的很多经典台词不仅在影片中起到了缓解紧张气氛、搞笑逗乐观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基本的叙事作用, 更是将其发展成为本片的特点和看点。导演让竹篙夫妇与天荫初次相识时在各自的语法系统中形成了一种语言的错位, 带给观众错位快感的欢乐。还有“我爹说了, 男女授受不亲, 亲了就要成亲”等由语境的不同带来的欢快, 让观众在紧张的气氛中体验到了喜剧语言的魅力, 感受到了影视语言带来的快感。厨神姚晨也特地用搞笑的东北腔, 为影片增色不少, 这种独具特色的地方语言已成为幽默搞笑的代名词。更值得一提的是, 《捉妖记》中对“妖语”的运用, 这些看似不经意却极为讲究的妖语都是由专业的语言专家经过再三思索, 最后混合了多种少数民族的语言而精心设计的, 影片中的妖语多以“巴”、“鲁”、“塔”等结尾, 且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科学地加以编造组合, 以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 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观影快感。
三、现代科技的奇观呈现
(一) 视觉快感的生成
以IMAX 3D呈现的《捉妖记》无疑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极为震撼的视觉盛宴, 已习惯了“五毛钱特效”制作的国内观众在看到这部接近好莱坞水准的良心特效制作时, 当然会产生前所未有的视觉快感。其特效制作团队来自国内一线特效制作公司——Base FX, 导演“史莱克之父”——许诚毅更是亲力亲为, 所以这部电影中每个表情和反应都显得那么的真实震撼。整部影片采用真人拍摄和CG技术的结合, 赋予了每个妖怪鲜活的生命力, 尤其是对胡巴形象的设计。它的每一次跳跃、每一个表情都是利用视线、呼吸等的生物特征严格制作出来的, 卖萌撒娇的摆手臂, 委屈难过的缩头进身体, 调皮可爱的开心大笑……每个喜、怒、哀、乐的神情和细节都被表现得栩栩如生, 让很多观众对调皮可爱的萌妖胡巴情有独钟。
(二) 崇高快感的生成
《捉妖记》不是无厘头的恶搞, 而是在亲情、友情与爱情的交织中让观众笑中带泪, 一步步感受着情感的升华。胡巴的可爱与伤怀, 小岚、罗刚的醒悟与光怀、天荫的善良与无奈都渗透出影片对大情怀的一种追求。在他们为了利益而卖胡巴, 却又因不舍, 觉悟而救胡巴的前后联系中, 胡巴的呆萌可爱、无辜委屈等丰富细腻的表情紧扣观众的心弦, 在不知不觉中被击中泪点。本以为救出胡巴就是大团圆式的结尾了, 但导演匠心独运的处理设计让观众再次飙泪反思。在天荫说道“:你走吧, 只有在那里你才安全, 人间还不能接受你”和最后无奈地狠心赶胡巴离开的片段中, 对照穿插父亲离开他时的情景, 这种画面的相互对照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也正是这种崇高快感的生成让影片在主题的表达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语
《捉妖记》以其精良的特效制作, 利用独具特色的影视语言带领着观众经历了一场奇幻的“捉妖, 护妖”之旅, 在笑点与泪点中直达观众内心最深处。没有“一板一式”的说教, 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恶搞, 而是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中, 在温情与幽默里带给了观众欢乐和愉悦, 我们在体验到观影快感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爱与包容, 那是一种感动, 更是一种感悟, 让我们在虚拟的世界中看到了自己。
摘要:《捉妖记》以超65425600人次创下了内地影史票房和观影人次的记录, 对国产影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之所以能在同时段的电影中“一枝独秀”, 与其带给观众的观影快感密不可分, 因为它让观众在一个完整的观影快感机制中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与震撼。
观影需求 篇7
一、求爱心理
人得到生理满足,就会要求爱与被爱,爱是一种博大、宽容,爱可以感化人性的丑陋,观众观影能上升到此层面就说明了一种进步。一般观众或稍有文化积累的观众都可从观影的第一层次上升到第二层面。
求爱心理就是一种电影与观众互置体验的内核。示爱自古就是人们理想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至仁至爱、真爱无疆又是中国人所推崇的纲常伦理,怜悯之爱、团圆之爱也是中国的电影创作者乐于表达的方式,早的有《妈妈再爱我一次》、《焦裕禄》、《周恩来》,近的有反映检察题材的《远山》、革命题材的《张思德》、描写新时期记者的《甘远志》等等。
观众愿意从电影中寻找真爱、怜悯苦难者,这在中国是有着悠久的心理传统的。历史上,中华民族长期遭受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民族苦难深重,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又赶上十年浩劫,人民过上好日子也是近二十年的光景,所以银幕上每出现苦难深重或命运多舛的人物,常常引起群众的怜惜,从心理学角度,由于观众向银幕的苦难主人公认同投射,那么对银幕主人公的怜悯也是一种自怜行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可以上溯到中国文化的仁爱传统。孔、孟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这是孟子于心底对受苦的黎民百姓发出的哀叹。
求爱心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层的求美心理。现实中有爱有美,可以到影片中寻找审美认同,现实中得不到爱和美,同样可以到影片中找寻到一种遗失的爱和美。但审美理解在每个人眼中和心中却有所不同,《英雄》中飞雪和残剑的离去是一种凄美,韩国影片《东去春又来》中湖面、孤舟、独僧是唯美,《天下无贼》中的傻根是心灵美,求美至求爱还是为了求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
二、求胜心理
看电影不光要获得满足与安慰,还要有一种向上的动力,要看到影片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压力,从而产生动力,人往高处走,求胜的心理不可无。观众能从影片中获得一种向上的动力,然后运用到现实中去,让自己怀揣必胜的信念,永不服输的劲头,这样的一部电影就已经做到了艺术对人的精神的催进作用,这在一些励志电影中体现更为明显,《一球成名》中的桑迪亚戈为了成为足球明星而付出的努力、《死亡诗社》中孩子们打破传统束缚的执著、《小鞋子》中的小哈里为了一双球鞋而奋力冲向终点的顽强,都让人们的心理产生变化,起码在走出影院的一段时间内,精神世界充满阳光。了解了电影艺术的特点,观众还可以抱着目的去寻找让自己不断前行的影片来观看,比如一些面临生意困境地企业家就可以找一些描写在商海崛起的影片,面临高考的学生可以找来一些描写胜利及顽强意志的电影,在问卷中我们发现,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受访者,很多在填写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时填的都是励志电影,因为有时精神上的执著追求能够帮助他们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三、求知心理
看电影的确是为了娱乐和消遣,但有时更是要从一部好的电影中汲取一些东西,从观影中获得知识,获得感性与理性思维的交织进化,才能说明电影与观众的同步前进。
这种知识,不是书本里教条和定义化的法则,而是人生的这部大书中林林总总的必修科目,这是电影的制作人员一生的智慧结晶。我们排斥那种纯粹宣传教育类的高大全式的电影,但让我们看到人生百态,承载人们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教会我们做人道理和人生知识的影片还是广受大家欢迎的,影像资料本来就比文字更生动、形象、易懂,有的人说电影看得越多你可能知道的越多,如果你再留意相关知识补充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再看电影,你就会理解的更多,你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就会有一个飞跃。按照一般的叙事逻辑进行的电影可能大众稍加思维就能明白一些东西,而意识流电影完全需要观者放弃固有思维,按照影片中的人物思维进行跳跃式前进,这就需要你具备一定知识,同时还会促使你进一步求知、求解,了解更多自己生活阅历以外的世界,窥视一下其他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私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
四、求根心理
一种风格的电影要有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电影要有自己的风格,描写民族的电影更要有根,文化有根,观众也应该有一种民族根、家庭根。时下,寻根意识盛行,正是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根,找不到自己了,所以拍有文化之根的电影,才能和观众心里的那根藤条连接。
在这方面,台湾导演做得较好,他们多数受着中西合璧式的教育,但流淌的华夏血脉又驱使这些有着近乡情结的导演为迷失自我和方向的人寻找着根和脉,典型代表如李安,在他的《喜宴》、《推手》、《饮食男女》等片中探讨了国人传统的婚恋观、父权观以及家庭伦理,而在他的《卧虎藏龙》、《色·戒》中又有对侠士精神、责任与坚忍的探讨,即使是在《断臂山》这样的美国化电影中也融入了导演对异国文化的熨贴;还有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一批导演,他们对乡根、新一代台湾人的根的迷失都有很好的探索。
拍电影要有根,说的是要能符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相吻合,但并不代表墨守陈规,毕竟电影这门文化产业在中国还不是很发达,向电影业的发达国家学习很有必要。
观影需求 篇8
一、问卷分析及实施
1. 分析材料
根据可能影响人们上影院看电影的因素, 我们编制了“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与观影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 了解被调查者性别和年级;第二部分为课余时间安排情况, 问题主要围绕课余时间的规划以及娱乐方式的选择展开调查;第三部分为观影情况调查, 主要涵盖喜欢的影片类型、看电影的原因、看电影的时间选择、字幕的类型选择、对校园电影的观影意愿及票价期望值;第四部分是与对观看电影的见解和对校园电影院的建议与期许有关的开放式问题。我们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校园里展开了随机抽样调查。
2. 实施过程
在问卷填写之前调查者要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解释不明白的题目, 切忌诱导。同时为了保证问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所有问卷都要在调查者的监督下当场完成, 问卷回收之后, 要尽快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根据不同性别的情况进行比较, 总结出异同点。
二、研究的问题及调查结果
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男女生的观影情况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同点。在看电影的方式上, 84.5%的女生和67.7%的男生表示自己会选择用电脑在网上看电影, 因为在网上看电影不花钱而且方便。我们还发现新电影的上映对大学生有很大吸引力, 70%的女生和55.5%的男生都表示他们会去电影院看新电影。在对电影字幕的喜好类型上, 超过60%男生和女生喜欢中英结合字幕, 所以校园电影若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观影就要采取中外结合字幕。在于校园电影的理想票价方面, 大学生都偏向于较低的价格, 66.7%的女生和57.9%的男生认为他们可以接受的票价为5-7 元。在第四部分的开放式问题中男女都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对校园电影院充满期待觉得校园电影是一种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式, 而且票价比电影院便宜, 离寝室近, 满足了部分宅男宅女的需要, 还有同学指出阜新市许多电影院的服务态度、环境设施和引进新影片的速度一般, 这更是拉近了校园电影与电影院之间的差距, 对于我们团队是很有利的。但有些方面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在喜欢的电影类型中, 大多数女生喜欢喜剧、情感文艺和动画类, 而男生则喜欢动作片、科幻和悬疑惊悚类的居多。在看电影的时间选择上大多数女生喜欢周末和节假日去, 而男生则喜欢晚上去。在影片产地中, 大多数男生最喜欢欧美, 其次是港台, 主要是因为欧美地区的电影情节编排使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 善于利用网络科技的大学生在接触到欧美类型的电影是感觉眼前一亮, 并且欧美地区形成了像好莱坞一样的产业, 其发达程度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而女生偏重于韩剧, 主要原因是跟女孩子的天性有关, 喜欢看感情细腻的影片, 并且韩国的整容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 男明星都有俊俏的脸庞和大长腿, 满足了女生喜欢看帅哥的心理。
结论
风险投资人最看重的就是市场潜力, 而大学生这一群体相对集中而且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入学门槛降低, 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再加上他们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娱乐方式, 他们开始寻求更多新颖、有意义的娱乐方式, 并且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除此之外, 大学生是一群有高学历的消费者, 这就要求电影的放映必须保证影片的质量, 多放映一些国内和国外的经典影片, 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促进他们深入思考。通过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 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对票价水平、影片类型和电影院硬件设施等方面比较重视, 因此我们团队认为校园电影在创建之初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并制定具体的措施。大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 电影院的票价与我们的校园电影对比来说, 校园电影更加实惠, 也更加符合这一消费群体, 并且校园电影有电影院不具备的距离优势, 这无疑提升了校园电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