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用英语口语(共7篇)
职业用英语口语 篇1
新课改后, 小学课堂普遍提倡“赏识”教育, 强调对孩子的鼓励。课堂上“你真行”“你真棒”的赞美声此起彼伏。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举着小手等待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再看职业学校的课堂, 很少能听到赞美的声音, 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 有的甚至昏昏欲睡。虽然近年来也有不少人提出在职业教育中也应该提倡“赏识”教育, 但却鲜有人这样做, 有的即使试了也会半途而废。很多人认为,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顽石、是朽木, 什么方法用在他们身上也没用, 只会白费力气。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尤其是那些中考失败的职业学校的学生, 他们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 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 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 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 促进他们发现自己, 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 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针对职教生的教育中, 要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细微观察, 放大镜下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抱怨孩子的缺点, 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对于职校生, 抱怨、责骂只能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变得像刺猬一样难以接近, 自暴自弃, 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对待他们我们要宽容, 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 去给他们鼓励。喜欢迟到的学生, 准点到校了;上课爱睡觉的学生, 这一节可没睡觉;不爱做作业的学生, 一次独立按时完成了作业;平时不爱劳动的学生, 主动擦了一次黑板……这些细小的变化, 我都会看在眼里, 及时热情地给予表扬。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关注, 使他们逐渐形成“我是好学生”的感觉, 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令他们心灵舒展的成长环境, 他们就会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动力。
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 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对顽皮及外向的学生不能总是批评, 要多表扬和肯定;而对优秀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不能表扬太多, 应给予一些批评或指出不足。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赏识的言语一定要少而精, 少些评价、判断性的语言, 多些描述、叙述性的语言。过度的表扬赏识, 有时会让学生觉得虚伪, 从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三、创造时机或适时抓住机遇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平时我们必须注意观察, 做一个有心人, 创造时机或适时抓住机遇, 才能获得成功。高淳县固城中学校长孔玉良一天中午值日, 听到初三某班比较嘈杂, 该班在初二时纪律不是很好, 这一天正好班主任外出听课了还没有返校, 就到班上去巡视了一下。学生看到校长来了, 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他什么话也没说就离开了, 过了几分钟, 他又到了班上, 看到同学们很安静地在学习, 就在黑板上写下“三 (某) 班学生最”, 后面画了一只跷起大拇指的手。学生会心地笑了, 还听到有学生小声地议论道:“只有校长才这样夸我们。”接着他就离开了, 因为在学生的微笑和议论中, 他知道学生是可以信任的。这一天中午该班学生纪律出奇得好。案例中, 本来班上学生比较吵, 在孔校长到班上巡视时才安静, 学生的安静给孔校长创造了赏识学生的机会, 而孔校长正是抓住了这次机会才获得了成功。所以, 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我们能否创造时机或适时地抓住机遇非常重要。
四、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 应该是孩子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 “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 在孩子后面用力推一把。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学生, 要让学生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 而不是外在的诱惑。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 强调孩子“一定能行”, 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 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 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职校这些曾经失败过的孩子来说, 是很难的。要解除孩子后顾之忧, 跟孩子说一句:“你放手去做, 做好了算你的, 做坏了算我的。”让孩子解除对失败的恐惧, 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勇气。
五、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
职校的学生, 他们身上的积习由来已久,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就能将一个差生转换成好学生。很多学生迈出第一步后失败了, 要他们再次迈出脚步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好多老师最终放弃了。其实, 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件武器。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 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 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 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所以, 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 教师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 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感受中, 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那么, 我们收获的必将是幸福和感动。
六、赏识性教育要掌握度
赏识性教育要掌握度。俗话说, 物极必反, 赏识性教育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所以我们在实施赏识性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度的把握, 如果度把握不好就会形成“放任式教育”, 结果就会出现诸如暴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孩子是需要赏识的, 但赏识要有节制, 要有原则, 要有具体目标, 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 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 力量倍增, 但如果使用不当, 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 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 一味地赏识, 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 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孩子越批评缺点越多, 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 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做一个懂得欣赏学生的幸福老师。
(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用视觉智能为宝宝奠定职业基础 篇2
视觉空间智能很重要
所谓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保持敏感,能将视觉空间的想法以立体化的方式在脑海中呈现,并能在陌生或混乱空间中很快找出正确的方向。凡是空间智能优秀的幼儿,其美感的敏锐度都比一般幼儿要高。此外,空间智能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因为它能帮助幼儿利用浅显易懂的图像去记忆。
空间智能优异的宝宝未来适合从事的职业
航海家、飞行员、导游、建筑师、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外科医师、画家、摄影师、出租车司机、城市规划师等。
优异空间智能6大特征
如果父母想了解幼儿是否具有优越的智能发展,可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去观察。以下是王秀园老师总结出的6个要点,让父母轻松了解宝宝是否具有出色的空间智能。
1-喜欢美丽的图片、色彩,容易被其吸引。这代表幼儿对于图片、色彩已经具备敏锐度及粗浅的判别能力。
2-喜欢用积木、黏土等不同的物品塑造自己心中的构想。这代表幼儿已具有足够的空间架构能力,可将虚拟的想法化成真实的物品呈现。
3-喜欢涂鸦,能尝试不同色彩的搭配,利用图画表达内心想法。在涂鸦时,幼儿可通过线条的组成来表达思绪,喜好涂鸦的幼儿能够建构完整的空间概念。
4-喜欢而且擅长玩拼图和组合式玩具。出色的拼图能力需要具备强烈的线条、色彩敏锐度,这也是优秀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元素。
5-很有方向感。凡是去过几次的地方,幼儿都能很快辨识出明显地标,在陌生空间中也能快速、准确地辨认出方向来。
6-擅长“走迷宫”“找找看”等益智游戏。这代表幼儿已经有了不错的方向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培养法
根据多元智能的发展观点,一切智能都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来获得提升。因此,请不要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也不需要特别教。有多少付出,才能有多少收获。如何强化宝宝的智能训练,就看父母花了多少心思去参与宝宝的成长。
当然,智能训练也并非高难度的行动,生活就像一间大教室,从生活中出发,很多小游戏都能有效刺激宝宝的智能发展。
游戏1 拼凑纸杯
父母可利用家中废弃的纸杯裁剪出一些形状,通过边缘的不规则形状训练宝宝的拼凑能力。相对于一般的拼图来说,这样的训练游戏更有效,因为除了平面线条(拼图只具有平面)外,他还包含了立体空间的概念。请注意,所剪出的形状边缘不要太锋利,以免给宝宝带来不好的触觉体验。
0~2岁
此阶段的幼儿可先进行简单的线条练习,在裁剪时尽量不要将线条设计得过于复杂,可以从一个转折点开始,然后逐步累积,这样幼儿比较有成就感,也有更强的兴趣继续玩下去。
2~4岁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父母可以适当增加拼凑的难度,也可以在纸杯上画一些色彩或图案,给幼儿增加另外一种空间刺激。当然,可以适当给幼儿一些提示,以便他更好地把复杂的形状拼凑起来。
游戏2 画画
虽然刚出生的宝宝还无法完全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大量的讯息还是要通过眼睛传递到大脑,进而刺激宝宝的智能发展。由于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是从黑白色过渡到其他色彩,因此画画将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方式,就让宝宝尽情涂鸦吧。
0~2岁
此阶段幼儿对于空间的概念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家长会发现孩子很喜欢“动”。可以顺应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让他通过身体的触摸来感受环境。也可以在幼儿手掌上涂抹颜料,让他在图画纸上以指印作画。请注意,在画完之后一定要帮宝宝把手洗干净哦。
2~4岁
等幼儿年龄再大一些,精细肌肉的发展更完善之后,则可让宝宝在纸上画画。一定要多多鼓励幼儿,通过不同色彩搭配及空间配置(包含不同角度、空间概念)来画画,以加强幼儿的空间概念。
游戏3 堆叠积木
当发现宝宝对不同色彩、形状及空间和实体都有敏锐反应之后,即可利用积木帮助启发他的空间智能。因为积木本来就属于立体形状,所以对于幼儿的空间认知会有很大帮助。此外,玩积木还能有效训练和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0~2岁
由于宝宝此时的活动力已经比较出色,所以在空间认知上请“接触”为主要操作方法。在玩积木时,可以放置多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宝宝通过触摸去充分认知不同的形体。
2~4岁
职业用英语口语 篇3
对于角色理论来说, 角色的扮演过程十分重要。一般而言, 角色的扮演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角色期望、角色认同和角色表现。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故障, 那么角色扮演过程就会出现失调现象, 如角色冲突、角色模糊或角色超载等。
角色模糊 (不知道别人预期什么) 的主要原因是角色期待不明, 角色知觉能力差。角色超载 (知道别人预期什么, 但无力实现全部预期) 的主要原因是角色预期不合理或角色承担者能力有限。角色冲突 (知道别人的预期, 但发现, 不同的人预期各异, 或者别人的预期与自己打算干的事不一致) 的主要原因是角色准备不足, 多重群体的社会化或角色规定的人格特征与角色承担者个人的原有人格特征不相符合。
导游服务, 顾名思义是一种服务工作, 它通过提供例如翻译、导游讲解、旅行生活服务等, 来满足游客游览、审美的愿望和安全、舒适的需求。在这里突出和强调的是服务的角色内容。
2角色不清导致的导游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的概念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工作情景中出现的情绪性衰竭的症状。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2.1导游人员的工作现状
导游在工作中面对的是一群个性迥异的旅游者, 其工作过程是带领他们实现既定的旅游目标。在过程中, 导游们往往独立工作, 而且扮演着领路人、精神愉悦的引导者、生活中的关怀者、老师和发生紧急状况时的决策者等等一系列角色。与其他旅游服务相比, 导游服务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高智能、高科技的活动。与此同时, 社会缺乏对导游职业认识的偏差。有些人将导游与“回扣”、“小费”以及服务质量低下等负面报道联系起来。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而导致的认识反差常常使导游们承受了巨大的职业压力。
2.2导游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 导游员职业倦怠是指导游员在服务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 并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挫折感, 并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据调查, 导游的职业心理倦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上, 由于导游工作的不定时与特殊性, 并且常常面临突发事故, 使导游员的应激水平长期偏高, 产生许多生理上的消极反应。个体常常感到疲乏、体力透支、头晕和身体某部分疼痛等。在心理上, 导游员常常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 自信心降低, 并出现抑郁、焦虑、无助、易怒和缺乏安全感等。由此可见, 导游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情绪、工作持续性强、服务对象期望高的特殊职业, 借鉴国内外对于职业倦怠的界定, 导游员队伍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1) 个人定位不准, 职业期望过高。
人们从事导游职业的目的各不相同, 很大一部分是受了外界对导游的错误看法的影响, 认为导游收入高、旅游的时候可以获得优惠的景点门票、工作时游览各地美景等。他们看到更多的是导游工作的优点和带给自己的利益, 而忽视了它的复杂与辛苦, 因此许多导游对于自己将要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感觉不清晰, 导致角色模糊。由于角色定位模糊, 人们在真正从事导游工作时, 因为心理准备不足而承受压力差, 产生消极对待工作的不良后果。
(2) 工作性质特殊, 角色超载严重。
角色超载是指个体超越了时间、金钱和精力所允许的限度而承担太多的角色或承担对个体具有太多要求的角色。在游览过程中, 导游员不仅要负责讲解、传播文化, 还要时时注意游客的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不仅如此, 面对形形色色的游客, 导游还需要满足他们的不同期望。游客们一方面希望导游可以满足自己的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 游客们对于导游人员怀有防备心理, 对导游服务严重不信任, 对导游安排的旅游项目或推荐的旅游产品无端猜疑。陈乾康调查发现, 90%的游客对导游存有戒心, 不少导游表示自己的好心曾被游客误解, 甚至有游客出现过激情绪。调查中还显示大多数导游人员对游客的过渡防患心理怀有怨气, 在带团过程中容易发怒, 最终酿成质量事故。
(3) 扮演多种角色, 人际关系复杂。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里, 处在不同的社会位置上, 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即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并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关系。角色冲突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 由于不能胜任, 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导游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 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工作的必备技能。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 强迫或伪装的表情会对职业倦怠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导游在接受委派后, 要独立的完成各项任务, 他们不仅要处理好与游客之间的关系, 还要处理与旅行社、宾馆饭店甚至旅游车司机之间的关系, 面临多重的人际关系的压力。
(4) 实际角色和理想角色反差过大。
理想角色这是指整个社会对各种角色的期待和提出的标准。实际角色这是指一个人在实际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角色。实际角色和理想角色的冲突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角色和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不一致时所造成的心理冲突。
导游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员相比, 其工作性质应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职称, 当然也不会享受相应的职称工资待遇。虽然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 导游员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 而实际生活中, 中高级导游人员的薪酬远远低于初级导游, 待遇和等级脱节, 一定程度也造成了优秀导游人才的流失。
3导游员应对职业倦怠的措施
3.1加强导游的社会角色培训
(1) 从导游自身来说, 要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能力。
有调查表明, 37%的导游对于遇到意外情况, 都有心理准备, 会积极处理。但是这一比例显然还远远不够。因此, 在选择导游这个职业之前, 应结合自己自身素质、性格和兴趣慎重考虑, 为将来真正从事导游工作做好心理准备。导游的自我管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 要求导游自己从内心出发, 不断修炼和努力。导游员应认识到压力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 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要学会通过改变个体对压力远的认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学会对自己所处的情景作积极的控制和评价, 学会一些化解人际冲突的技术手段。通过这些训练, 可以有效地化解导游员的职业倦怠。
(2) 从组织管理来说, 要加强岗前培训, 找准角色定位。
导游资格考试仅仅是对导游知识水平的测试, 导游上岗前还必须接受压力培训。通过教育使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 提高其压力应对能力, 采用的方法有学习自我放松、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等。通过培训, 引导导游们找准在工作中的定位, 熟悉自己扮演的角色, 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3.2逐渐改变社会对于导游的角色认知, 树立导游的正面形象
由于主管部门、社会媒体和旅游者的报道, 目前大众对于导游的工作缺乏理解, 以至于游客对于导游防范过度。错误的角色认知给导游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 也造成了其心理“焦虑”或“烦躁”“易怒”情绪。角色认知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及规范的认知和关于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判断。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 就必须改变导游的生存状态。
(1) 完善激励机制, 设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旅行社分配体制不合理的表现之一就是缺乏公平性。旅行社支付给导游员的薪津待遇没有体现导游的学历、资历、工龄、等级、带团效果的优劣和经济效益的大小;没有相对稳定合理的激励体制, 存在着同工不同酬或不同工而同酬的不公平现象, 导致导游有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 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外部规范旅游购物市场, 遏制旅行社的恶性低价竞争, 使企业间竞争由低价竞争转为服务质量和人才的竞争。旅行社应改革现行的薪金制度, 提高导游员的待遇, 实行高薪养优。要分析导游的心理活动, 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灵活采取工作激励、情感激励、角色激励等手段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提高导游管理中的公平性。
在组织中, 员工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作比较, 如果认为产出和收益不成比例, 则会强烈感到不公平, 从而挫伤工作的积极性。因此, 旅行社在导游管理中要加强与导游人员的沟通, 切实了解导游员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 并采取公平的政策程序和决策结果。管理者可以引导导游人员改变投入和产出的知觉或改变参照对象, 提高导游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增强导游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从而提高导游员对客人的服务质量。管理者还可以鼓励导游员参与管理决策, 积极采取导游员提出的建议, 增强导游员感觉中的管理决策程序的公平性, 提高工作是的自愿合作程度, 最终提高服务质量。
(3) 促进导游职业的终身化。
导游职业定位的偏差, 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应的工资待遇, 导致导游的社会地位不高。因此, 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导游这个职业纳入专业技术人员之列, 从而也有利于他们长期的发展。
摘要:导游人员作为旅行社企业的主体, 他们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关键, 因此关注导游的心理活动是导游管理的重中之重。运用角色理论分析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心理压力, 探讨了目前国内导游人员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角色理论,导游,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邵小慧.导游职业倦怠的背后[N].中国旅游报, 2005-06-03.
[2]冯耕耘.导游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旅游管理, 2005, (8) :39.
[3]陈乾康.导游人员生存状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0) :588-591.
职业用英语口语 篇4
在演出队里,范明的主要工作是拉幕
1964年范明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军人家庭,他是怎样对于文艺感兴趣的呢,他介绍,自己的父亲吹得一手好口琴。在幼儿园范明就跟大人唱过样板戏,范明形容这是一粒种子种在他身上,使得他对表演对文艺有了兴趣。高中毕业后的范明进入徐州市电解化工厂当上了一名工人,1985年江苏省连云港军分区业余演出队招兵。由于一个好朋友去了,范明也去尝试考考,多才多艺的他考上了。在人才济济的演出队里,范明开始的工作是拉幕,“那时候我拉大幕,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就站在台边儿上,看人家演什么……所有的小话剧,所有的相声,我都能背下来。”范明也因此学了编导,导了一些小品。甚至还得了个“范导”的头衔。
一次意外的表演让他进入前线话剧团
一个意外的机会降临,“南京前线话剧团到连云港慰问演出,我代表演出队和一个宣传科的干事去接待他们,在欢迎的活动中,让我来一个节目,我说给各位老师朗诵一首诗吧,《假如我是厂长》。他们听后,感觉不错,后来一个老师说,你可以来考我们团,我们需要你这样的。”那年,范明和侯勇同一批进入了江苏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
感谢陈道明和王志文
凭借《炊事班的故事》里的老高、《武林外传》里的邢捕头等喜剧角色,范明得到大家的喜欢,而《手机》中的“黑砖头”,展示了范明的表演天赋。除了喜剧角色,他还能演其他的。提到《手机》,范明直言,“这个角色只有我能演好”,当时范明是主动请缨,自降片酬出演了“黑砖头”这一角色。范明对记者说:“我以前是以喜剧被观众认识的,有过那么两三年的时间,有点娱乐明星的那样,后来我演《手机》,感谢陈道明和王志文,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正规了,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这个年龄是最好的时候
《手机》之后,范明的演艺之路越走越宽,《浪漫向左婚姻往右》中的范晨,《新施公案》中的施世纶,《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的米范,这些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谈到现在对于表演的认识,范明说:“我对表演的理解分时代,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所谓的技巧经验不太重要了,我觉得真实感很重要,人们老讲,接地气,我在表演中,注重家常一点,平民化一点,更实在一点。”范明觉得现在是他最好的时候,“这个年龄是最好的时候,你的阅历很丰富,生活中积累的东西会帮你创作,演戏很多时候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一些人说,首先剧本要好,我同意,但是不见得,每个人物都有能发挥的地方,你发挥好了,可能跟剧本有出入。”
范明表示,每个角色他都认真对待,这也是他在事业中很少有失落的时候,“如果你有职业的热情,你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别扭,包括失落、膨胀、起伏,当然不敢保证每个戏好,但我保证自己演的角色对得起观众。”
职业用英语口语 篇5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经过中考选拔,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 对成绩也不是特别重视,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导致对学习没有太大热情。
(2) 自制能力不强。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 中职学校的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 甚至刻意放纵自己。加之家长教育管理缺乏方法, 以简单粗暴居多, 直接导致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自制力不强, 很容易受到不良观点和行为的影响。
(3) 头脑聪明、动手能力强。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差, 但是他们普遍对于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和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思考, 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善于钻研并喜欢动手操作。
(4) 执著、有主见。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对于自己认定的东西能够坚持进行, 很少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们真的愿意做某件事情, 他们一定会尽力去做好。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一线班主任, 认为在中职学校可以用“职业生涯规划”来做好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
经过多年的班级管理, 笔者发现中职学校很多学生因“厌学”而对老师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甚至“讨厌”老师。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班主任都会在开始的时候想办法了解学生。因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了学生性格、家庭、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分析, 如果学生真的能够认真完成的话, 这是一个很好地了解他们的平台。同时如果班主任能够主动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一定的指导, 学生也能够对老师进行了解, 这样可以快速地建立起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约束学生日常行为
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包括了短期、中期、长期等方面。学生在设计完成后, 他们也会思考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现在得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做好准备。甚至他们会对自己现在要做的、该做的、不该做的事情都会有一定的规划, 这样他们才会在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 尽力去约束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 久而久之, 当这种约束成为习惯后, 他们身上会逐渐养成更加良好的、规范的行为习惯, 这在班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中职学校的学生, 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差, 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 而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在设定自己目标的同时, 他们对于自己目前该学到的知识、该准备的课程就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那么他们对于学习可能会更加重视起来, 学习成绩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四、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果在真正就业之前, 学生就能够对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有着清楚的认识的话, 可能他们就业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 目的性也会更强, 这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肯定会大有好处, 学生的就业之路也会更加宽广。
通过以上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应用得当, 对于中职学生管理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实际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运用方法。
首先, 通过主题班会、德育课程, 教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对自己情况的分析, 做出适合自己特点的规划。这个过程可能会较长, 甚至出现反复修正。这种情况下, 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尽快帮他们确定下来, 并把较好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 激发学生热情。定稿以后把班级学生的设计方案保存下来, 这样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出现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 随时可以拿出他们自己的规划方案进行教育, 帮助其修正问题;如果学生取得一定进步, 也可以利用生涯规划说明他们离自己的目标又靠近了一些, 对学生也是一种勉励。长此以往, 学生会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意识, 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 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规划方案做好先期准备工作。比如, 如果某学生想做平面设计之类的工作, 就可以让他去收集和平面设计相关的资料, 了解现在自己要学什么、应该掌握什么;如果某学生想当会计, 那么他自然就会去看会计证应该怎样考, 自然会认真地做好学习。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说教对学生的作用会大得多。在这个过程中, 对于学生偏离自己规划方向的行为可以进行必要制止, 从而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因为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如果没有什么目标的话, 在无所事事中, 在外界的引诱下, 他们的行为肯定会逐步偏离学生应有的轨迹, 给班级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麻烦。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确立他们的人生目标、努力方向后, 学生的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 从而更加有效地减少偶发事件, 对班级管理和建设也会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最后, 学生实习之前, 可以再次拿出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进行指导, 甚至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 经过在学校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实习期间目标会更加明确, 工作也会更加地认真。同时, 因为对自己在实习期间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了充分的思想和应对准备, 学生在工作期间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这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也会有很大帮助。
职业用英语口语 篇6
职业素养“冰山理论”认为, 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可看作浮在水上1/8的冰山, 而隐藏在水面下的7/8的隐性职业素养, 包括职业意识、道德、职业态度和作风, 才是决定人的职业行为的关键因素。
很多企业把隐性职业素养作为对人才选聘的重要指标。他们认为如果专业技能差, 经过公司短时间的培训, 毕业生是可以胜任工作的, 但很多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较差, 很难在企业继续工作下去。突出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诚信, 拈轻怕重, 没有敬业精神, 缺少主动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不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问题正是高职院校一直只注重技能培养不重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果。“职业教育仍然只限定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为主的学校职业教育。”【2】职业教育视野的局限性, 造成了职业教育功能的缺位。【3】
一、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职院校要加强高职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可以让儒家文进高职院校, 儒家文化与职业素养的要求相符合, 作为文化载体, “文化的力量既有隐性的元素, 又有显性的效果”, 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 是让儒家经典规范高职生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为社会提供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就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随即教育部颁发《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教高司[2000]36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等一系列文件。【4】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注重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 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文明成果育人, 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 用富含高职特色的职业文化, 和具有高品位的审美文化育人, 使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把职业院校建设成为文化育人高地。”【5】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 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加有深远意义。儒家文化是修身立德为本, 能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 对其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有所规范, 注重内在的修养, 求美向善, 抵抗外在的诱惑, 以诚待人, 提高隐性职业素养,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保证就业的稳定, 减轻社会的“包袱”和给社会减少不安定的因素, 最终获得较为幸福的人生。
二、高职院校儒家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何谓文化?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 广义的民族学意义上说, 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 作为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6】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除却历史, 无从谈文化。”【7】本文说的儒家文化,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流派。
(一)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的首要条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可见是把“学会做人”放在首要地位的。“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 , 这个“本”就是做人的根本, “务本”是要学会做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说文解字》解释“仁, 亲也, 从人从二。”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作为一个高职生, 应当要求自己达到“恭、宽、信、敏、惠”, 要“好学”, 从而使自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孔子在《论语》中还教导做人“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要经常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 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出发, 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克己、内省、自律来完善人格, 只有自重、自爱、自立, 才能去爱人、立人、达人。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带着恭敬、谦卑的心情去就业、做事、为人, 就会敬业、爱业, 从而立业, 从而提高职业能力, 视事业为生命。孔子还教育学生要有“忠信”观。孟子说:“信于友有道” (《孟子·离娄下》) 。作为高职生要忠信不欺, 将来就业时也要讲诚信, 这是做人的原则。
(二) 学会认知
学会认知。就是引导教育高职生学会区分真、善、美, 加强高职生的自身涵养, 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激发起民族的自信, 从心底产生爱国、爱校、爱家的自觉, 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忧国忧民、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具有远大的抱负,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儒家文化有“出仕经世”的人生主张, 认为每个读书人应当“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要求每一个高职学生首先必须从自我做起, 进一步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 增强其爱国精神与民族认同感, 为实现伟大祖国民族复兴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三) 学会做事
通过优秀的儒家文化教育, 使高职生学会做事, 学会如何对待困难, 解决问题和应对风险。儒家文化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源泉。诚信、节俭, 美好的德行, 能够进一步强化高职生道德传统, 使高职生们能够找到正确处事准则。《礼记·中庸》讲到处事的准则时强调“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 其至矣乎” (《论语·雍也》) , “中庸”就是要适时、适度地做好每一件事, 这对高职生尤为重要, 很多学生是独生子,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做事容易走极端, 中庸之道能使学生掌握好做事的分寸感, 有礼有节, 以“兼济”和“独善”进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高职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刻不容缓。每个人都会想致富, “富, 人之所欲” (《孟子·离娄下》) 。但是, 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要“重义轻利”, 要求每个人“仁以待人, 义以做事”。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是为人所不齿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 《论语》中还说“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高职生想要发财应当以正确的途径、合法的手段, 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 正所谓“君子好财, 取之有道”。
(四) 学会合作
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和”, 强调“和而不同”, “贵和尚中”、“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学而》) , 是指不同事物间的和谐。西方文化强调竞争, 突出个人, 追求物质财富, 对于高职生影响极大, 造成在企业不能与人合作, 追求物质享受, 只考虑个人利益。高职生要学会合作, 就是善于团结他人, 和别人合作共事。“以宽厚处世, 协和人我”、“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强调“忠恕”, 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绪。作为高职生要克己守礼, 就是要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要具有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关心他人和社会。
(五) 学会发展
《易传》中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高职生要自强不息, 不断进取, 奋发有为。儒家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论语·述而》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让学生既要有高超的技能, 又要有良好的气质和修养, 全面和谐的发展,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把握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 形成健全的人格, 适应社会大背景要求, 学会发展, 学会生存, 经得起挫折, 能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创新中发展, 大胆质疑, 大胆探索, 形成创新性学风。
三、高职院校儒家文化教育实行原则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好人是教出来的,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高职院校需要对高职生进行儒家文化的教育, 但是要奉行“拿来主义”,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借鉴儒家文化中有益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用部分, 并要与时俱进, 与现代观念和生态和谐相结合, 并服务于区域经济, 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 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 与企业文化对接。
(一) 儒家文化教育与现代观念相结合
不可否认, 儒家文化与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可能会遭遇困境, 主要是因为不能因时而变, 以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和开拓儒家文化在高职院校里的应用, 将现代因素融入对儒家文化的阐释中, 彰显时代性。现代观念有很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民主、平等、自由、竞争的观念, 是儒家文化中缺乏的。但是在西方国家中, 过度追求民主会形成无政府主义, 过度追求平等会导致自我为中心的膨胀, 过度追求平等会使个人主义极端化, 过度强调竞争会使人与人的关系恶化, 形成更多的狭隘、仇恨和犯罪, 所以要将儒家文化与现代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儒家文化有很多可以克服现代危机的理念, 去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糟粕, 取其“爱人”的人本思想, 植根于“和为贵”的思想, 但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 讲究礼节、遵循法度的积极理念, 使高职生形成一种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既能畅所欲言又有统一意志的新型民主文化, 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以儒家文化作为通识课程, 但也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 儒家文化才会有生命力, 才会对高职生产生吸引力, 才更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儒家文化注重行为规范养成, 可操作性强, 有可取之处, 但这在现代社会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创新思辨的能力, 让高职生具有批判性等品质, 现代的师生观,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 比如也许在计算机操作上, 学生可能会超过老师, 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思维, 才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到了企业才会有创新,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儒家文化只有与时代相结合, 才会更展现它巨大的生命力。
(二) 儒家文化与生态和谐相结合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对于道德教育偏重于说教, 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儒家文化教育观注重“天人合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 说明儒家文化要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生态和谐”的教育理念是传承历史和时代创新的教育理念, 强调的是平衡、统一、亲和、融洽, 是对儒家文化教育方式的丰富和拓展, 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建立自然、和谐的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的成长, 与自然和谐生长。高职教育应当与生态和谐结合, 因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和谐的, 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 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外部关系是和谐的, 本身是为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各内部要素是和谐的。
职业院校应“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热情。选择开设儒家文化类的通识课程, 使儒家文化进课堂, 通过多渠道教学, 利用网络媒介教学, 转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开展交流互动式教学, 【8】同时注重各种学科中对儒家文化的渗透, 充分挖掘相关课程中对提高高职生人文内涵的材料, 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 编写校本教材或讲义, 开展研修活动。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论语·泰伯》) 。诗、礼、乐都是情感教育的媒介, 利用儒家文化、经典音乐、美术熏陶, 利用早自习的诵读、演讲、知识竞赛、征文、班会等活动, 来加强学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效果, 做到寓教于乐,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 潜移默化进行礼乐教化, “当我们用经典人物和经典作品来对学生感召、激励、熏陶, 把人也塑造为经典之作时, 我们其实就在进行经典教育了。”【9】学生会逐渐加深对儒家经典的理解, 并且联系到自己及时改正。长期坚持以后, 特别是组织实践性比较强的各类活动, 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改变社会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匮乏的认识,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根基。
(三) 儒家文化与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结合
高职院校很多院校都是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 因此儒家文化教育应当与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 尽可能地挖掘, 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 彰显出独特的精神内涵, 以强大的向心力吸引学生, 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儒家文化教育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手段, 同本地区文化资源结合, 多要素、多途径、多层次地推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 【10】比如, 晋商文化中的诚信、节俭和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具有地域特征, 所以更显得亲切, 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晋中地区有博物馆, 也有晋商文化广场, 更有日升昌票号等场馆和《乔家大院》等影视素材, 本地区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更加直观, 更加生动, 应鼓励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学生身处其中, 耳闻目染, 心里获得的震撼, 远比说教更有教育意义和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精神, 反映高职院校师生理想观念、价值观, 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 加以利用能使学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四)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要求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 从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中, 应当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必须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是实现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企业文化与儒家文化有很多是相通的, 世界船王讲起他的成功之道, 说“与信誉成交, 借信誉发展。”“义利合一”既是儒家文化, 又是历代经商之道, 是企业精神的主要原则。儒家文化“忠诚”和企业文化中诚信文化和责任文化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11】“诚信是金”, 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责任意识以人文精神为内核, 是对自己负责, 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但企业的诚信文化和责任文化更直观, 有制度规定作为一个员工应当担负的诚信和责任, 因为诚信和责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关系到生死存亡。如果说儒家文化中要求的忠诚只是精神层面的话, 企业文化中诚信和责任文化已经立“法”, 如果不讲诚信, 不履行自己的职责, 就是违反纪律, 违反合同, 严格地受到惩罚。还有儒家文化中强调“人”“和”, 与企业文化中权威管理并不矛盾, 企业文化也“以人为本”来加强凝聚力。而儒家文化强调“仁”的文化, 企业文化中更注重服务文化和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已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 通过对学生培养质量意识,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作学生阶段养成这种精神, 能更好地成为一个“职业人。”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备受企业欢迎, 儒家文化强调“中庸”, “和谐”, 但并不是为求和谐回避斗争, 不敢为天下先, 没有开拓和创新精神, 缺乏进取精神, 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与就业后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意义。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要努力辨识两种文化的异同, 要积极探索两种文化融合的路径, 融入了普适的企业文化精髓, 实现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12】
四、高职院校儒家文化教育实现路径
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进行儒家文化教育, 不能拔高, 要落到实处, 必须采取制度化进行“强化”教育, 规范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采取奖励制度进行“优化”教育,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营造文化环境进行“感化”教育, 在企业实践中使学生逐渐“转化”。
(一) 价值观制度化进行“强化”教育
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需要, 对儒家文化进行制度化建设, 通过礼仪把儒学价值观制度化, 落细、落小、落实, 渗透于每个高职生日常生活细节中, 践行其核心价值观, 规范高职生的行为。让高职学生明辨是非,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当儒家经典被学生背诵, 慢慢融化在血液中, 成为要求自己的标准, 并常常对照执行, 养成向内探求的职业道德精神, 那么一定会规范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比如一开学就让新生学习《弟子规》, 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的规范, 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有效纠正高职生普遍存在的自由散漫的风气, 培养学生孝亲尊师、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非圣书, 屏勿视。蔽聪明, 坏心志”。对于当前高职生中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3】
高职院校要建设好儒家文化的课程体系, 充分挖掘相关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 编写校本教材或讲义。改革教学模式, 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 实现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规范化。
(二) 奖励制度进行“优化”教育
改革学生测评管理办法, 将儒家文化主要核心内容作为德语测评的一个方面, 要与学生评先、奖惩、就业分配等挂钩, 具有量化标准和可操作性。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树立学习儒家文化的典型, 学生能够受到感染, 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带动一大批高职学生学习儒家文化, 耳濡目染, 身心经受着熏陶, 当高职生“见贤思齐”, 并通过自己内心世界的自我修养, 提高文化底蕴, 自觉进行“优化”教育。
(三) 营造文化环境进行“感化”教育
儒家文化教育需要学识深厚的对儒家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型教师, 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儒家文化教师队伍, 注重教师的培养和示范作用, 不断提升教授儒家文化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师生之间建构一种平等的、愉悦的、互动的关系,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在学生中做好榜样,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引领学生优秀品质的提升。心理学家卡特尔 (R.B.Cattle) 认为人格的塑造三分之二决定于环境, 三分之一决定于遗传。应当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在人文环境影响的作用。让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常驻师生的心中。
在校园内积极开展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儒家文化为背景, 利用党团活动, 举办各种丰富的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艺术欣赏课、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站、QQ、微信、微博等, 来扩大高职生了解儒家文化的范围。举办展览、论坛专家名人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另外利用早自习的诵读、演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 来加强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记忆, 通过举办讲座、文化沙龙等方式研读经典, 教学与专业实训实习相结合, 了解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扬儒家文化。
(四) 企业实践进行“转化”教育
在企业实践中, 学生会感同身受作为一个“职业人”, 应当具有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是什么, 尤其是严格的制度能进一步规范其行为, 这些都是外在的他律。
儒家思想认为应该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律才是最有价值的, 也是最有效的, 单靠法律和制度规范, 效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 在企业实践中, 制度有规范作用, 但更要注意儒家文化对人的教化。【14】如果高职学生能够背诵大量的儒家经典, 当他在企业实践时, 会潜移默化地起到作用, 当他自己或看到别人践行儒家优秀的思想获得企业表彰时, 无形中会激励他继续按照儒家思想严格要求自己, 当他或看到别人在没有践行儒家思想, 受到惩罚的时候也会有所触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在高职院校学习儒家文化, 记在脑子里, 厚积薄发的过程, 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也许看不到效果, 但是, 受过文化熏陶后, 高职生的思想会比以前“转化”, 在做不合理的事情的时候, 内心会被儒家文化唤起而自制, 更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职业素养较高, 受人尊敬, 实现自己价值, 对社会有用的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需要大量的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 他们的道德建设非常重要。儒家文化教育进高职院校, 有效发挥其文化和思想内蕴的作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儒家文化养分, 给予高职生广阔的文化视野与思考的能力, 以文化“化”人,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学会待人接物,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修身立德, 自我完善, 有目标有追求, 敬业、爱业, 主动学习和工作, 吃苦耐劳, 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创新和应变能力, 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对推进创新型职教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总之,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弘扬儒家文化, 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保证高职生职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要解决高职生毕业后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必须提高高职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儒家文化中做人做事标准与隐性职业素养的要求相符合, 儒家文化进高职院校要结合时代要求, 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注意生态和谐, 与企业文化对接, 运用“强化”理论, 规范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标准, 实行奖励制度进一步“优化”教育, 营造文化环境进行“感化”教育, 在企业实践中使学生逐渐“转化”, 从而适应企业要求, 保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
巧用性格特点管理职业学校学生 篇7
关键词:性格特点 性格分析 职业学校 学生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也千差万别。同一个班级中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有勤奋好学的,也有无心向学的;有乖巧温顺的,也有脾气暴躁的。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管理好班集体呢?
笔者认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犹如老板管理企业员工。老板需要了解自己企业员工的特点,才能让他们在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也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才能在实际管理中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找到自己优点,充分发挥特长。
一、应用PDP测试学生性格特点
PDP的全称是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行为特质动态衡量系统),它是一个用来衡量个人的行为特质、活力、动能、压力、精力及能量变动情况的系统。PDP根据人的天生特质,将人群分为五种类型:支配型、外向型、耐心型、精确型、整合型。为了将这五种类型的个性特质形象化,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这五类人群又分别被称为“老虎”“孔雀”“无尾熊”“猫头鹰”“变色龙”。PDP是目前知名企业在人才运用上的最佳管理工具。
为详细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笔者参考PDP性格分析法,对学生进行了性格分析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学生性格特点以孔雀型学生居多,无尾熊、猫头鹰、老虎型的学生是均等的数量,变色龙型的学生数量最少。
二、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企业对员工进行性格特点测试后,人事部门根据员工展示出来的性格特质,对他们进行职业引导和培养。同样的,班主任在收集到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后,首先对他们进行归类总结,然后针对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养。
1.孔雀型
孔雀型的性格特质是人际关系能力极强,很会激励并带动气氛。他们喜欢跟别人互动,重视群体的归属感。由于他们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分享,具有很好的亲和力。
因此,孔雀型的学生性格特点表现为活泼开朗、对人友好、爱交朋友也喜欢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型的学生,老师需要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能发光发热的地方展示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参与学校各项社团活动,在社团和班级中发挥他们的长处。长此以往,他们在各类活动中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展现出他们闪光的一面。
比如,笔者班级廖同学就是典型的孔雀型。笔者选他担任团支书一职。他在团组织的各项工作中找到了他的长处和乐趣,每个月的团员生活会议和团的各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并积极参与校团支部的相关工作,两年后被选为校学生会的团支书。
2.无尾熊型
无尾熊型的性格特质是平易近人、敦厚可靠。在行为上,表现出不慌不忙、冷静稳重的态度。他们注重稳定与中长程规划,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反思自省并以和谐为中心,即使面对困境,亦能泰然自若,从容应对。
无尾熊型学生的性格特点表现为温和、对人友好,但是比较敏感、胆小、容易害羞。班主任对待这类型的学生需要有温和、真诚的态度,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行为想法,才能接近他们、了解他们。
冯同学是典型的无尾熊型学生。刚来学校的时候非常腼腆,不敢与人说话。为了让他尽快地融入班级中,笔者安排他和同乡的同学在一个宿舍,并嘱咐宿舍长多与他交流。课余时间看到冯同学会主动和宿舍长聊天,班级活动也尽量鼓励他参与。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冯同学在本班交到了朋友,看到老师和同学能够友好地打招呼,班级的活动也能积极参加,很好地适应了学校的校园生活。
3.老虎型
老虎型的性格特质表现为充满自信、竞争心强、主动且企图心强烈,是个有决断力的领导者。一般而言,老虎型的人胸怀大志,勇于冒险,看问题能够直指核心,并对目标全力以赴。
因此,老虎型的学生也是比较好管理的,他们大都性格直爽、好胜心较强、能够关心班集体、重视班级和个人的荣誉。大多数的老虎型学生都会争当班干部或者课代表。
罗同学是老虎型学生的代表,在第一学期开学时他就主动申请当班长。他对待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老师交代的任务都能迅速完成。选择这类型的学生作为班干部,班主任的工作量能够大大降低。但是由于他们的性格比较直爽,年纪也比较小,为了追求效率,在处理事情上会存在简单粗暴的情况,也会引起同班同学的不满。因此,班主任需要对老虎型的班干部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和心理疏导,以让他们能够胜任学校班干部管理岗位。
4.猫头鹰型
猫头鹰型的性格特质是重计划、条理、细节精准。在行为上,表现出喜欢理性思考与分析,较重视制度、结构、规范。他们注重执行游戏规则,循规蹈矩,重视品质,敬业负责。
从本班级学生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来看,笔者个人认为最难管理的应该是猫头鹰型的学生。因为这类型的学生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对现实社会多少带有质疑和不信任的思想,但是又不太与人沟通,容易钻牛角尖。
蔡同学是猫头鹰型的学生,他的性格特点是:沉默寡言、善于观察、有自己的想法。该生比较聪明、接受能力强,在学习上能够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其他行为上比较懒惰,主要表现为经常迟到。找他谈话,他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仅改正了几天又旧态复发。根据他能够听得进道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笔者采用在校严格管理、在家家长配合的方式。每天监控他出家门和到校的时间,将每周的到校情况进行对比,有进步就给予相应的奖励。但是对待这样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他会反复犯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做到恩威并存,奖罚分明,耐心等待,看他一点一点地成长。
5.变色龙型
变色龙型的性格特质表现为适应力及弹性都相当强,善于整合内外资源,兼容并蓄,以合理化及中庸之道来待人处事。
这类型的学生在笔者班级里数量比较少。他们适应能力较强,能根据环境需要调整自己。他们没有明确的预设立场,不走极端,柔软性高,因此要将他们引导到有正面影响的学生身边,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从而影响班级整体风气和面貌。
三、管理效果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很复杂的,有的人可能具备两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时期展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细心的观察,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耐心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向积极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的管理方法,笔者班级学生均能很好地融入到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在学校的各项班级活动评比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笔者也被评为校级和市级优秀班主任。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