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抒情作文

2024-09-02

记忆的抒情作文(共15篇)

记忆的抒情作文 篇1

冬的记忆抒情作文

书桌上摆着一张照片,名为“雪球世界大战”,每当看到它,嘴角忍不住轻轻上扬,思绪飘到很远很远......

那是一个宁静的下午,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她们犹如冬天的小精灵,急不可耐地跳到地上,为大地盖上一条温暖的棉被。天下一片粉妆玉砌,银装素裹。谁说雪花不是花?虽然她如此惊世骇俗,如此纯洁无瑕。我伫立在窗前,时不时抿一小口绿茶,正陷在美好的意境中。突然,一个“飞天雪球”像枚炮弹似的猛撞了一下窗子,被“突然袭击”的`我吓了一跳,差点没把茶杯打翻。“谁啊!”我恼羞成怒,吼道。这不,姐姐正坐在雪地里哈哈大笑呢!我“哼哼”冷笑两声,飞身下楼,随手抓起一团雪,花尽吃奶的力气扔了出去。无奈功夫实在差劲,那一小团雪像羽毛般轻飘飘地落在姐姐脚边。“大胆!”姐姐眉毛一竖,像黑脸包公似的大喝一声,猛地抓起三团雪向我投来。那三个雪球如三颗子弹,分别射在我的肚子、腿和手臂上。我已多处负伤,但仍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勇气可嘉呀!爸爸可谓是个顶级叛徒,本来答应支援我,却跑过去助纣为虐,帮助姐姐,只能文不能武的我真是“凄凄惨惨戚戚”啊!只见爸爸和姐姐耳语几句,便分别来到我的左右两侧,手里各拿着一团雪,该不会想要......仿佛要验证我的想法似的,他俩如两只饿虎朝我扑来。我沉着冷静,不慌不忙。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们的“魔爪”快要碰到我的一刹那,我一个闪电步冲出包围圈。他俩措手不及,把雪塞到对方的脖子里......“哎呦!”姐姐和爸爸一蹦三尺高,哇哇大叫,而我却仰天长笑......

冬天,是我记忆中最美的季节。

作文中的抒情方式例谈 篇2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惊恐忧思,都有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理的认识和感触。当这些感情冲击心扉时,你尽可以拿起笔来,写下你的兴奋与狂喜,写下你的愤怒与诅咒,写下你的忧伤与绝望,写下你的憧憬与爱恋,写下大自然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写下生活中你难忘的一个镜头。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情感和思想通常被人认为是对立的两种心理活动,文字表达的不是思想,就是情感。其实情感和思想常互相影响,互相融会。除掉惊叹语和谐声语之外,情感无法直接表达于文字,都必须借事,借理,借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作思想”由此可见,只有善于体察和感悟,对生活多思索,我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才会更加深刻有力。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勤于阅读,乐于学习,多所积淀,那么,不仅我们的情感会变得丰富,细腻,厚重,还会用真情点燃真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文材料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心弦,从而产生共鸣的魅力效应。

抒情的方式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抒情,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表达自己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各种感情,毫无掩饰和隐晦。例句如下: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我的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再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在这段文字中,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他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发自己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将呼告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加上回环往复的情感的起伏,让我们感受到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沉郁而如岩浆迸涌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仿佛使人谛听到作者心脏的跳动,感受到作者热血的沸腾。

另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结合“叙述”,“描写”,“议论”来流露感情的抒情方式。可分为融情于事,融情于景,融情于理三种。融情于事,是作者因“事”动情后,将“情”融化在叙事之中,使叙事流淌着较浓“感情色彩”的一种抒情方式。融情于景,是作者因“景”动情后寄情于“景”,从而使情景交融的一种抒情方式。融情于理,是作者在“议论”中注入感情,从而使抒情寄寓在议论之中的间接抒情方式。比如《最后一课》这样描写习字课: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第一句是借助议论直接抒情,后面则运用描写间接抒情。韩麦尔先生发的新字帖上面都是美丽的圆体字,可最小的孩子专心画出来的却是“杠子”。这似乎有些可笑的描写,恰恰蕴含着深沉的悲哀—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学会写母语文字,以后却没有机会学习了。孩子们笨拙而认真地书写,表现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朴素感情。而小弗朗士听到鸽子低声歌唱时的天真想法,既包含着即将告别母语的忧伤,又融入了对侵略者的谴责。在这一段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出蕴藏在人们心底深沉的民族情感。

记忆里的端午抒情作文 篇3

而和一个亲戚在先前也约定,如果天气晴好,还想翻越秦岭,去西安转转,只是,看了预报,大概天气不好,要下雨了,下雨了,出去到处湿漉漉的的,终归是没有意思,这约定,怕难以成行了。不过,也好,就安心的在家乡村庄的小院里,在雨中,感受村庄的幽静,或者看人打牌,或者和人聊天,或者和人喝酒,也是别有情趣的事情。

因为下雨,不但不能和亲戚实现约定,而这个端午,过的怕也就与以前过的端午有所不 同。

记忆里,每逢端午,天气总是很好的。天碧蓝,碧蓝的,村庄四周的群,绿的旺盛,村庄里的树木,叶子也茂盛,碧绿,果树的叶子间,藏着青涩的果实。田地里的玉米,长的绿油油的,河边的水草,也油绿,油绿的,野柳,拖长了柳丝,长着细长的柳叶,给人轻柔的感觉。芦苇,也茂密,碧绿,像绿色的墙夹持着河流,河水清澈,在绿色中,哗哗的欢快流淌,河里,有鸭子在嬉戏,水中,有鱼儿,在悠然的游着。村庄在绿色的掩映中,在河水的映衬下,充满了幽韵。

早晨起来,村庄的人就忙碌着,去扯了艾蒿,和菖蒲回来,插在了门楣上,窗棂上,村庄里,就蔓延着节日的气氛。

再忙,节日里,村庄里的人,都会闲下来,这天是不用干活的,要过端午。

早晨,随便的做了饭吃了,就忙着准备过端午的饭菜。

那乡间的路上,就行走着女人,背着孩子,挎着包儿,那是在端午的节日里,回娘家的人。

阳光撒满了村庄的时候,群山就绿的充满了生机,泛着绿色的光芒,村庄也就在节日的气氛里,富有田园的气息,充满了韵致。

女人在家里忙着准备饭菜,男人就和关系好的人,下河去弄鱼了。

有的人,是钓鱼,有的人有铁椎砸石头震鱼,有的把那河流旁的小支流堵了,让水干枯捉鱼。还有把手伸进石头洞里去摸鱼,还有给跨篮里装了青草,放在石洞前,用棍子捅石洞,鱼儿就进了有水草的篮子里捉鱼。还有的找了山坡上,一种树木长的叶子,那叶子很是苦涩,把叶子捣乱了,推进河里,鱼儿河了叶子的汁水,就发闷,泛白了,人们趟水捉鱼。那时毒鱼儿的农药,还没有放开了买,能买到的,都是有权力有钱有势的人,把那种药水倒一点儿在河里,河里的鱼儿,就纷纷泛白,用这样的方法,捉鱼容易,捉的也多。为了过端午,家乡村庄的人,真的是用尽了各种的办法捉鱼。

也许,捉鱼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这样阳光明媚,温暖,河水也温热的时节里,在河里边趟水,边捉鱼,捉了鱼儿回来过端午,桌子上就有了一道鲜美的菜,也享受了趟水的乐趣,仿佛回到儿时,无忧无虑的时代,那温热清澈的河水,也涤荡去了一身的疲惫,和尘世里, 落在身体上,内心里的浊气。

鱼捉回来了,在小河边,就坐满了各家的人,在边剖鱼儿,边说着话,说捉鱼的乐趣,也说各自家里怎样过端午,河边,就充满了端午的热闹气氛。

家乡的河里,有麻鱼,有红尾巴泥鳅。体型都不大,麻鱼因为背上是麻的,因此得名,家乡人就这样叫,麻鱼做成了汤,味道鲜美,肉质细腻。做了面鱼儿吃,焦脆,喷香。泥鳅细长,尾巴是红色的,也因此得名,家乡人这样叫它。红尾巴泥鳅,做了汤,味道也鲜美,肉质细腻,而炸了面鱼儿吃,肉质细腻,嚼起来更劲道。而两种鱼,如果晒干了,麻鱼儿脆,红尾巴泥鳅劲道,有嚼头。

不过,家乡人除非端午前一些日子就捉的有鱼儿,晾晒干了,可以吃干鱼儿。端午现弄的鱼儿,就只有做汤,或者面鱼儿了。在河边,热闹中剖完了鱼,就各自端着各自的鱼儿,回各自的家里做菜,过端午了。

每每在家乡过端午,在晴好的天气里,我也总是享受和家乡人,在小河里,用了各种方法捉鱼儿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儿时,也让河水的清澈,涤荡去了一身的疲惫,尘世落在身心里的浊气。

午后的.时候,各家的菜就先后做好了,村庄里,飘散着饭菜的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节日的气氛。

各家回娘家的女子,带回来的孩子,就和自己家的孩子,也感受着端午的气氛,在场院里蹦跳,乐呵,无忧无虑中,一样的高兴。

菜做好了,端上了桌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子上吃饭。小孩子,也上了桌子,总是先迫不及待的吃,吃一阵子,大人在喝酒,他们却吃不了,依旧去场院上蹦跳,玩泥巴,抓石子,做他们喜欢的游戏,或者沉醉在所做的事情里,静默着,或者哈哈笑着。

屋里的人,依旧沉醉在节日里,放开了喝酒。不过,喝酒前,喝了雄黄酒,把雄黄酒给眼睛上也抹了一点。说这样可以辟邪,一年里人总是有好运气,文字也不会进眼睛。孩子不能喝酒,但是,给孩子的眼睛上,也摸了雄黄酒。

饭在吃菜,喝酒,说话中进行着,说的是关于生活的话语,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各自家里的日子,在诉说间,有了了解,更增加了亲情。

就这样边吃边喝边聊,气氛一直达到了高潮后,就逐渐结束了,各自的家里,端午节,就在这样喜庆,热闹里过了。路比较远的女子,会在娘家歇一夜,路近的,就说家里有事,门没有人看,就背着孩子回去了。那挎着的包儿里的东西,送给了娘家,而走的时候,母亲又给装了许多的东西,包儿依旧沉甸甸的的,在这些东西里,寄托着浓浓的亲情。

人们就聚集在场院里说话,说捉鱼的事情,说过端午喝酒的事情,村庄里就格外的热闹,蔓延着端午的气氛。直到暮色里,兴尽了,各自散去,端午,就成了美好的记忆了,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家乡村庄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只知道端午的节日,是前辈就过的,这样流传下来的,人们只享受这节日里的喜庆,快乐,而没有去考证,也不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个诗人,是为了屈原。

不过,这并不妨碍家乡人在端午节日里的快乐。而家乡人朴素里去河里捉鱼儿,虽然没有想到屈原,却无形中与屈原有关,避免那投江而死的屈原,不被鱼儿吃掉。让诗人的诗歌,和诗人,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

记忆的抒情作文 篇4

玩了几次水上滑梯,我就觉得厌烦了。看到成人游泳池中的人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畅游,心里痒痒的,也想像他们那样,于是我悄悄溜到成人游泳池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下跳。这时我才知道,成人水池中的水比儿童池中的水深多了!可我已经收不住脚……“咕咚咕咚”,我呛了几口水,呼吸困难,难受极了。幸亏姑姑及时赶到,把我托了起来。伙伴们见我狼狈不堪的样子,都哈哈大笑,我也不好意思,不由得也笑了。姑姑在旁笑着说:“我看你是水田里的鳝鱼——没见过江河,哪是什么水池都像儿童水池那么浅呀!”

我又回到了儿童游泳池。我因为刚才被小伙伴们嘲笑而想报废他们,于是,我悄悄来到曹书身后,想用水对他身后偷袭。没想到曹书太机灵了,居然发现我就在他背后,猛地转身,来个先下手为强,快速往我身上撩水,还不时“嘻嘻”地笑着说:“想暗算我,没门儿!”我见“阴谋”没有得逞,连忙向曹书还击,嘴里还乐呵呵地大叫:“来呀,来呀,看谁先败下阵来!”这下,曹书招架不住了,“哎哟哎哟”地叫着往后退。“冲呀,帮助曹书,看我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随着叫声,其余的两个小伙伴向我发起了进攻,什么?我没打他们,他们倒敢主动与我拼!我拼尽全力迎战他们,但渐渐力不从心了,只好喊着:“三挑一不公平,要么就二对二……”

“嘻嘻嘻——!”“哈哈哈——!”游泳池中回荡着我们愉快的笑声。

尘封的记忆抒情散文 篇5

那些在青春时代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人大部分现今都没有联系甚至连印象都模糊不清了,当看到寄件人的名字其实心底里边还是会有记忆,记忆就像虚无缥缈的雾隐身在了我们潜意识的某一个角落里。还意外地翻到了大学室友在我妈妈生日的时候给她签下全班同学名字的小卡片,感动到心坎里去了。所有的这些信件、卡片和日记,保留至今,看着泛黄的扉页和稚嫩的笔迹,捂着胸口心疼,这些就是我已经逝去了的青春的全部记忆!

人生的过程中,总是那么快那么快地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最近老是在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老是在回忆过往,可能是因为我怕自己还来不及年轻就匆匆老去吧!爱人说要辞职,专心做他想做的事情。一辈子太长,死死地呆在一个地方工作看同样的风景,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的大好人生。一辈子又太短,如果不抓紧时间趁着年轻珍惜机会,好好去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老去时留下许多遗憾和后悔那真的是没法补过呢?

在我记忆的深处,我也是一个很有拼劲很有闯劲的姑娘,大学的时候自己兼职赚钱负责自己的生活费,不仅如此还收获不少的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事之道,有些东西恰恰是在枯燥的书本上学不到的财富。工作以后恋爱结婚生子,仿佛女人的人生轨迹就得这般固定走下去,有时候想想,现实的冷暖就如温水煮青蛙,不知道是好是坏?!

看到朋友圈的好些同事,毅然辞去工作,哪怕理由只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很佩服她们的决心和勇气,然于我自己而言,工作也如白玫瑰和红玫瑰那样,时间久了就像是粘在衣服上的饭粒或是墙上的那一抹蚊子血而已,全然失去当初的掌心和重视。

《史记》的抒情特色 篇6

一、作品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感情充沛,反复咏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屈原列传》,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议论抒情,几乎占了作品篇幅的一半。如写屈原因愤而作《离骚》的情形,以及他对《离骚》其诗、屈原其人的评价时说: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其人其文,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曲尽其妙。写屈原被放江南,行吟泽畔,与渔父对话的情形时说;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啜其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的同情惋惜之情。感情强烈,令人动容。作品记述了屈原忠心为国,因遭谗毁而有才不得其用的惨痛事实,对统治者的不能知人、朝廷群臣的嫉贤误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对屈原的怀才不遇、一生坎坷,寄予了极大的同情。文章夹叙夹议,是《史记》中抒情特色最强的篇章之一。

屈原是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的那种卓越才华,他对国家的那种忠心不二,以及作为他这种人格体现的《离骚》,都受到了司马迁不遗余力的推崇。屈原的名字及其文章两千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司马迁这篇礼赞式的、抒情诗式的传记分不开的,明代杨慎说:“太史公作《屈原列传》,其文便似《离骚》。其论作《骚》一节,婉雅凄怆,真得《骚》之旨趣也。”(《史记评林》)李晚芳说:“篇首叙受谗之故,作《骚》之由尹文情斐直,音节激越,中叙外欺内惑,以致丧师失地,活画出一怀王,言少事赅,比《国策》更为简练;篇末慨君终不悟,己不必生,悲愤淋漓,如怨如慕,鹃啼猿啸,听之泪下,忠臣至死,犹系心君国,所谓身死而心不死也,真善状屈子苦衷。通体以叙事夹议论,一唱三叹出之,声调超迈,亦是《国风》,《小雅》之遗。”(《读史管见》卷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报任安书》,备言自己因李陵事件受宫刑的始末,倾诉了自己满腹的委屈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汉武帝及其朝臣们的极大愤慨。孙月峰说:“直写胸臆,发挥又发挥,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评注昭明文选》引)吴楚材说:“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古文观止》)

二、作品中人物的即景作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中的《荆轲刺秦王》,写荆轲入秦行刺,燕太子为他送行的情景时说: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明代董份说:“荆轲歌易水之上,就车不顾,只此时,懦士生色。”(《史记评林》)孙月峰说:“只此两句,却无不尽,慷慨激烈,写得壮士心出,气盖一世。”(《评注昭明文选》)另外,《项羽本纪》写项王被困于垓下时的情景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是多么悲慨淋漓的歌声和场面啊!宋代朱熹说:“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清代吴见思说:“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史记论文》)

《高祖本纪》写刘邦平定黥布之叛后,回归故乡时的情景说: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官,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在刘邦志得意满时,忽然又唱出了一种极其荒凉空旷的衰飒之音,表现了他当时的一种复杂心情。宋代刘辰翁说:“自汉灭楚后,信、越、布及诸将诛死殆尽,于是四顾寂寥,有伤心者矣。语虽壮而意悲,或者其悔心之萌乎!”(《班马异同评》)

与之类似的还有《留侯世家》中刘邦为戚夫人作的《鸿鹄歌》,《吕后本纪》中赵王友被残害临死前作的歌,《伯夷列传》中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前作的歌,等等。这些歌辞都悲凉慷慨,与当时的情节、氣氛渲染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突出地表现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性格,对塑造人物起到了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史记》各篇最后的“太史公曰”,有相当一部分是抒情性很强的。如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中的《孔子世家》最后说: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谓至圣矣。

表现了作者对孔子发自内心的无限敬仰之情。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说: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表现了作者对蔺相如那种高风亮节的由衷敬佩。《李将军列传》最后说: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表现了作者对李广的仰慕与敬重。茅坤曰:“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此外像《刺客列传》、《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其“太史公曰”的抒情性也都是极强的,宋代楼防曾说它们“读之令人鼓舞痛快,而继之以泫然泣下也”。(《过庭录》)

童年的记忆抒情诗歌 篇7

童年哪!童年!

你是——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回忆童年,

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和同学一起玩过家家的样子。

你笑,我笑,他也笑。

这就是童年的记忆。

【批注:“回忆童年……”另起一段就与后面的段落结构一致了。】

回忆童年,

我仿佛看到了小时看《花园宝宝》时那幼稚的样子。

动画人物笑,我也笑。

这就是童年的`记忆。

【短评: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常常是守在电视机前都忘记了吃饭。】

回忆童年,

我仿佛听到了小时咿呀学语的说话声,

你学,我也学,

这就是童年的记忆。

回忆童年,

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学游泳死死地抓住游泳圈不敢放手的样子。

你游,我也游。

这就是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有很多,

正等着你去寻找呢!

童年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就像万花筒一样。

小作者例举了“玩过家家”“看动画片”“学说话”“学游泳”四件事,写出了自己五彩缤纷、妙趣无限的童年生活,很有说服力。

“笑”贯穿于这首小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上展开联想,表达出了小作者对童年的开心生活的喜欢和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眷恋。

遗忘的记忆-抒情散文 篇8

努力过,才会渐渐的明白,很多时候爱情是不可以强求的,不是你的,终究还是留不住

错过了,才会渐渐的明白,很多东西是不可挽回的,错过了就意味着失去了

爱过了,才会渐渐的明白,真心爱一个人是不求回报的

痛过了,才会渐渐的明白,有时候一个人也挺好的

伤过了,才会渐渐的明白,有种疼痛总是在午夜加剧,慢慢的侵蚀着你的身心

恨过了,才会渐渐的明白,爱之愈深,恨之愈烈,你的恨意都源于你的爱

那一年,你说你喜欢长长的头发,所以我一直都为你留着,不曾修剪,只为你不经意的一笑

那一年,你说你喜欢那座城市,所以我不顾一切的来到这座城市,只为你身边有个人陪伴

那一年,你说你喜欢那家咖啡店的马琪雅朵,所以我特意绕到那条街道,只想让你品尝到自己的最爱

那一年,你说你想回到海边的家乡,我抛开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只想跟你一起回忆过往的岁月

那一年,你说你给不了我未来,我就放手让你离开,因为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

那一年,你深深的伤害了一颗爱你的心,一个愿意为你舍弃所有,只想留在你身边的人

那一年,枫叶飘落的季节,这座城市只剩下孤独的我,满地的红叶伴随着我的爱情枯萎

一个人,一颗心,疯狂的爱恋,痴心的等待

一个人,一份爱,全部的交付,不惜一切的守护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无人知会

一个人,一盏灯,灯光背后,一颗支离破碎的心

一个人,一条路,无人陪伴,一生孤单

抒情时代的歌唱 篇9

一、率真和根于率真的“自叙传”风格

郁达夫创作受卢梭影响极为深刻,让·雅克·卢梭,这一个开启了法国和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先声的文学巨匠、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伟人,通过他的布道者又在东方掀起狂澜巨潮。郁达夫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布道者。卢梭认为艺术的魅力全部在于其真实,他定性自己写作的目的在于“把他们当中的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展现给他们看,以便使他们也学会如何自己认识自己。”

率真大抵是郁达夫早期小说写作风格的精魂,这种率真深入到了作者写作思想的骨髓和灵魂,便将作者的骨髓和灵魂在作品里暴露无遗。以我所见,“率真”即表现为作家追求真实的描绘我自己,思考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出来,如果谁质疑文本描绘的不真实的话,必然是因为他不了解我的真性情,或者怨我文功不精的过,而绝对不可能是因为我有所隐瞒。

郁达夫本人的性情是否是直率的我们不敢武断地下结论,然而但凡读过郁达夫早期的自叙传小说的,都不得不认定他的文笔是直率的。他勇于暴露和剖析自己,哪怕是灵魂中最隐秘的一角。率真作为写作理念在郁达夫早期小说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逐渐发展为作家郁达夫独树一帜的“自叙传”的创作风格。郁达夫“自叙传”小说不同于郁达夫的自叙传,但无论从取材上看——作者的经验“除了自己的之外,是在另外也并没有再真切的事情”,还是从创作的理念——即追求真实,弃绝虚伪,或者创作手法一,即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努力剖析内在心理变化和个人情绪流动来看,其小说似均以自叙传的做法为模子。由此形成了“自叙传”小说的典型特点。

二、零余者形象的塑造

郁达夫在自叙传中写到的: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身受到的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这种对故国陆沉的失望、忧伤乃至作者在异国感受到的屈辱伴随着直率的无以复加地自我剖析无疑被郁达夫尽数倾吐在他的小说中,用于诠释彷徨的知识青年的精神困境。成为其笔下典型的“零余者”形象的重要特征。

郁达夫笔下这些“零余者”大都出身于没落的小资产阶级,他们在生活上往往陷入这样那样的困境。从教育上看,这些人都接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知識的占有比于他们周围的一般民众优势明显;而从精神上看,这些人就像是鲁迅曾说过的在铁屋子中醒来的人,他们在黑暗的禁锢中孤独,忧郁,甚至心灵扭曲,倒不如熟睡中的人们更合于黑暗中的生活。

这是一个缺乏力量的群体,因为缺乏力量,继而缺乏自信。缺乏自信,就有了自卑的情结。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解决一件事时,他表示自己真的无法解决,这便是自卑情结。《茫茫夜》里的于质夫的自卑是在哪里产生的呢?小说的第二部分讲到于质夫在动身回国时曾下了一次绝大的决心要“戒烟戒酒戒女色”,要在回国后重新来过,把在国外时身上的恶习原原本本留在国外,而且要用君子之道彻彻底底地洗刷自己的污渍,武装自己从头脑到气质,让人一望便知自己的变化。这种渴望改变的心思其实是意识到自己的病症所在渴望自我救治,在这方面,质夫的决心不可谓不大。然而到了上海之后,他的生活却毫无改变,烟酒非但没有戒下,反而更加加深了。这要算是一种下决心后的失败,一再的失败将使得男主人公认为自己“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自卑情结由此产生了。这种自卑某种程度上甚至会使得于质夫性格分裂,一方面是理想化的“戒烟戒酒戒女色”,品行也得到过锻炼的完美的自己,一方面是现实化的自卑中的自己。性格分裂的后果便使我们看到圣洁与鄙俗,豪情与猥琐,正经与变态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变态、猥琐、鄙俗是于质夫难以改正的缺点,而于质夫的圣洁、豪情、正经又并非作假。自卑导致的分裂成了零余者们的顽疾,这种具备了突出的特点的顽疾反过来成就了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

三、早期小说的抒情特征

味熟着沉沦之苦的时刻既缺少令人沉醉的春风,也没有迟桂花的芬芳,充溢郁达夫早期小说当中并代表它们的抒情特征的是“郁式的忧郁”——早期小说中扑面而来的感伤情调。郁达夫曾经在提到自己早期的小说作品时坦诚自己对于“文体”从来不甚注意,而对作品的“情调”用心良苦。“情调”本身分阴晴晦明多种情况,而郁达夫所营造的“情调”却往往属于愁苦的、忧伤的那一部分。无论是《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沉沦》集最初由这三篇组成),还是相继出现的《茫茫夜》、《怀乡病者》等,郁达夫早期小说往往使读者在读完之后感到的是莫名形状的忧伤。郁达夫小说读来是刺激的,使得大批“病中的”青年人感同身受。如作家的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当中,“大悲剧的主人公”在银灰色的月光里,永久的脱离了折磨他的“多事的人间”。而作者的铺陈创设的背景环境是新年之际。最是那“贫儿富主,一样多忙的时候”,最是那“街街巷巷的店铺,都装饰的同新郎新妇一样”的年冬节日的欢愉,方才足以映照出漂泊异域的“他”的孤冷寂寥、槁木死灰。纵观郁氏诸作,孤冷寂寥是其重要格调,随着对孤冷环境的步步渲染,小说人物内心的迷茫与生活的落魄成为其创作的主旨,继而生成的苦闷、压抑以及人物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等成了不可回避的主题。浓浓的感伤情调由此产生也由此弥散开来。

如我们所看到的,为了渲染感伤情调,郁达夫小说中有许多环境描写。如在《银灰色的死》当中有“金黄的日球,离开了上野的丛林,已经高挂在海青色的天体中间,悠悠的在那里笑人间的多事了。”在这一句环境描写中,自然的静谧与人间的多事形成对比,看到这景色的人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向往自然而鄙弃人间的心理。所以郁达夫笔下的环境描写往往也折射出作家返还自然的心理想法。用环境来煽动情绪,需要作家用文字来唤醒读者的生活记忆,激发出读者的想象力以配合文本描绘来形成印象。郁达夫笔下的部分环境描写虽有雕琢斧凿痕迹,大体上却并不违于古人所讲的“情景相生”写作的规律,所谓“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而郁达夫抒发的“情”是孤冷寂寥的,所以环境也往往也是以冷色调为主。于是有了《银灰色之死》中写灯是“参差不齐的门灯”,“万门千户”只投在街上几处“朦胧的黑影”,电车的路线放出“磷火死的青光”这种阴怖肃杀的环境描写。

这种环境的孤冷恰是男主人公心境的写照,银盆似的月亮也应了小说题目中的“银灰色”。在此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郁达夫受卢梭的“返还自然”的思想影响以及其《忏悔录》中的环境描写的指教,往往致力于描绘“静而美”的环境。据此理解“郁达夫版本的”情景相生式的环境描写,最合适的描述应该是环境的静与感情上的孤。无论是单从“静”处理解,还是单从“孤”处理解,都是不能探明作者的思路的。用这样的眼光去审视郁达夫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我们就会发现“静”与“孤”在郁达夫笔下从来是合二为一的。即有“孤”才有“静”,静与美的环境等于“静、孤与美”的环境。如《沉沦》开篇的一段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静、孤、美在这段环境描写中得到最佳展现。寂寞的清幽闲适,如同轻纱似的抚慰着敏感的孤独者的官能,孕育着对生活的多愁善感。

记忆的河抒情诗歌 篇10

记忆是一条河

让人身在其中,越陷越深

年少无知时曾许下的诺言,你将一枚蒲公英戒指套在我的指尖

那不过是晓晨荷尖的朝露,伴随着日出被慢慢晞干

头脑发热时曾自诩的爱恋,狂热而寂寞的人总想如影随形你的身畔

那不过是天边五彩的云霓, 可望而不可及,风一吹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一直在想,人活着是为什么?

日出日落,潮涌潮落

花开花谢,云起云散

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谈一场浪漫无俦的恋爱?

难道

终究还是等待着生命中可能出现的happy endding?

终究还是寻找着生命中可能出现的那个人?

或许什么都不是

只是不得不这样活着

无喜无忧,亦喜亦忧

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做了一个梦

梦到一个男人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只是为了寻找命中注定永生永世的爱人

只是找到的那一刹那,拥抱的一瞬间,就要面临魂飞魄散、生死诀别

这到底是甜蜜还是苦涩

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或许

幸福永远不会让人过多的陷入沉湎

爱情总是让太多的人习以为常,不知道珍惜

如果人真的有永生永世的轮回

如此的漫长心是否也会累

想起花千骨对白子画的神咒

“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伤不灭”

什么时候,长生不老成为了最恶毒的诅咒?

记忆之河总是给予我们太多的悲欢离合

只是,想的多了,脑子反而慢慢澄澈,如同一方烟云慢慢散去——抽丝剥茧

只是,经历的多了,心反而能轻松,如同卸下沉沉的包袱——千斤卸顶

身边人来人往

可是我们始终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因为那里并没有能够理解包容我们的人

感情永远不能付之一炬,真心只会给予生命里的唯一一个人

所以宁愿孤单,甘愿漂泊

无声无息,孤执一生

只是寂寞的久了

心灵周边不自觉地竖起生人勿进的高墙

一个人享受快乐,一个人舔舐悲伤

所以

寂寞的人最最悲哀,因为没有人能够读懂太多的苍凉

寂寞的人也最最勇敢,因为看似脆弱的心墙却坚不可摧

活在孤单里,孤单的活着

在忧思沉湎中跳着一支又一支孤单的芭蕾

只留给自己欣赏,只为了缅怀

也许

有的人注定孤单

因为完美爱情的信仰

情感也要永远保持纤尘不染

漫漫岁月

我们终将老去

所幸还能用笔墨记下自己的心情

所幸夜晚仰望天空时,星光足以遮掩满目的泪光

双眼可见的那个人,在烟里在雾里,慢慢模糊

是模糊了他的背影,还是模糊了自己的双眼

所幸那个人的一颦一笑还保留在记忆的深处

所幸那份永远单纯的情感还宛在记忆的水中央

抒情散文《记忆中的故乡》 篇11

岁月是一幅水墨丹青,经历了月久年深,却越显弥足珍贵。

故乡是一坛百年陈酿,待到月华霜染时,却更加醇香醉人。

——题记

记忆中,故乡是一曲雪域金笛的温柔,是牛羊漫步南山下的悠然,是一指流年嫣然的明媚。炊烟袅袅,微风习习,那是我生命初始的地方,是我灵魂栖息的乐园。

那些过往,被岁月洗涤成了泛黄的照片,我贪恋却又踟蹰,我的故乡,我祖辈千百年来守护的土地,如今依旧美丽。

记忆中的故乡是温暖的,是虔诚的,是充满自由的,迎风飘动的经幡,缓缓转动的经筒,还有那被夕阳拉长的白桦树的影子。风在林中穿行,带着浮云游子的情义,回看那暮色苍茫。

轻快的脚步敲醒了沉睡的乡间小路,那道路两旁的花朵,带着盛情,延伸向远方。在那密林深处,有我渐渐老去的父母亲人,怀着思念,等待我的归去。

山间一座破旧的老房子,孤零零的散出忧愁,像是一声叹息,忽然就落在了我的心底。我也曾反省,是否冷落了她,可纵然是,我也无可奈何,终究我们还是要接受现实。

绵绵的炊烟,是记忆深处的.丝丝缕缕,始终盘旋于故乡的老屋顶端,却从未走出我的心间。用她的温柔,织了一张网,将我紧紧缠绕,梦里梦外,都是她的影子。

因为是故乡,所以繁花似锦;因为是故乡,所以叶落如诗;因为是故乡,所以念念不忘。因为是故乡,所以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她都是心中最美的风景,是记忆中最珍贵的画面。

倘若故乡是枯藤,是老树,是小桥,是流水,那我宁愿做一匹彳亍的瘦马,在岁月的旷野,隐去了风姿,淡去了年华,一步一步走在回乡的路上。

故乡是一首歌,韵味悠长的旋律,是我念念不忘的初衷。

故乡是一轮月,烟笼薄纱的清辉,是我魂牵梦绕的乐土。

故乡是一阕词,口齿留香的文字,是我步步回望的牵挂。

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 篇12

这牛吹的!

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吹牛的事儿。我们玩的吹牛是一种扑克游戏,大小王能代替任何牌,真一手假一手地出牌。如果怀疑,可以翻底牌,是真的,就把对方的牌拿走;假的——牛皮吹破了,对方拿回自己的牌。谁先两手空空,就赢了。我常常输,倒不是因为父亲多会吹牛,而是我太多疑心,总要揭他的底牌,差不多都是真的,结果他赢了。

如果他这时说,别揭父亲的底牌,因为父亲对孩子不能作假的,也许我会记住,某一天写一篇文章。而事实上,他什么也没说,我们只是玩这个游戏。

我唠唠叨叨地写过许多关于母亲的文章,但很少写父亲,分明有那么多故事,但喜欢收着藏着,一如父亲本身的内敛。

小时候我调皮捣蛋,没少让父亲“修理”。他基本不上用树条,亲自动手。常常是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打我的屁股。打得我肚子一挺一挺的,扯起嗓子嚎,父亲就歇下来。事隔多年,我已经忘记痛了,但是屁股忽然而来的热乎劲一直记得。

他教过一阵子小学,因为成分不好不让教了。本来就是农民,这个落差立刻被填平了,太多的事情要做,去修襄渝铁路。他会打铁,会码石墙,这两样都算是技术活儿。“我是铁匠!”他多少有些自豪,他还是石匠,据说当地有上好的青石,是做石臼的好料。逢上雨天,他叮叮当当地钻,时不时飞些火花。他还是木匠,还是篾匠,我喜欢他的刨子贴在木板上推过去,总有薄薄的刨花吐出来,很好看。他编竹器,我最欢那些篾白在怀里跳跃,有经有纬,他编织自如。

父亲热爱手艺,有一年他从大柿树上掉下来,落在松软的柴火上,捡回一条命,可肩膀脱臼了,用布带子挂着。他闲不住,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学油漆,他想当漆匠!

他不光是个手艺人,还喜欢文艺,当年偷偷摸摸地抄过《第二次握手》。这个手抄本我小时候看过,并不觉得动人。他叹息说:“小娃子只晓得认字,知道个啥?”他看了琼瑶的《一颗红豆》说:“写得好。”快七十岁时看汪曾祺的小说集,看得哈哈大笑说:“这个老汉好玩得很。”他喜欢那篇《受戒》,觉得和尚在庙里杀猪像是看戏。

他六十岁生日时,我打电话祝愿他,万寿无疆,一元复始。他说,前面一句就算了,后面一句如同数数字,多数几年也好。

他善酿酒,醇香绵长,我喜欢喝。每年回家坐定,要尝新酒,自然是不错的。他接过酒杯,也尝。母亲说:“你喝了好多,还尝啥呢?”他说:“甲申(我的名字)说的这个味儿,我以前咋没尝出咧?”

院邊上有一株牡丹,植株高大。有一年他在下面做了一个鸡笼。我说:“袁枚说牡丹下面做鸡架是十大俗事之一。”他笑说:“牡丹晴天遮阴,雨天挡雨,鸡喜欢就好。”

有一年他病了,卫生所的医生每天来给打针。有一天医生因忙没来,他让我做这事。可这事我没做过,他说了动作要领,化了药水吸在针管里递给我。他解下裤带露出屁股,我用手按了酒精球,按他说的别扎在骨头上就行了,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情节与小时候他打我的屁股多么相似,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我一忍再忍,没能忍住,笑了!

从此之后,他就不像从前那么高高在上,变得家常起来。我们管他叫“老掌柜”,我立刻升到“大掌柜”,弟弟升到“小掌柜”,家里有什么事,我们坐在一起,那个感觉像开会。

前两天,我在电话里说,老家那种叫老鸦扇的植物学名是鸢尾,那个叫八月札的,是木通的果实,安徽人管它叫野毛蛋,浙江人管它叫冷饭包。父亲乐了说:“浙江的这个叫法好。”

我跟父亲说:“我在网上搜到你的名字。”他问:“是不是我啊。”我说:“是啊,因为是我写出来的啊。”他乐了,说:“那不会错的。”

有时候,我想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很多时候,父亲是用来叙事的。这样想时,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抒情。

温暖着记忆的掌心-抒情散文 篇13

岁月的长河中,有无数的驿站,是痛,是伤,都逃不了记忆的手心。

记忆的轻音,飘荡在黑夜了,似乎将要消失,却留下残缺不齐的几个音符,描叙着一个一个故事的结局。

岁月的流逝,都是在我们不经意中默默地潜逃,留下的只有一丝的残影,没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流逝的岁月,就像烟花一样,在燃烧的过程中,总会有迷人的那么一刹那间,陶醉着记忆的.面颊。

花前月下,黄昏院落,无处着清香,风细细,记忆的翅膀,穿越了时空的眼膜,扇动着忆往昔的岁月。多少美好的故事,多少美好的幽梦,在哪发光,纺织成记忆的丝网,捏在手心怎么舍得丢弃。

回忆过去,岁月的手掌,剥离了记忆的手心,将一幕幕美好的故事,纺织成一丝丝忧伤的清风,淹没了多少美好的年华和笑容。

记忆的盒子里,装满了岁月的故事,好像还是那么的亲近。幻想着把他永远留住,只是岁月的潜逃,时光的流逝太快,总是来不及挽留。于是,那些美好的故事,就这样消失了,化为岁月的尘埃。

滚滚红尘,记忆毫无定数,飘渺不定。当记忆的色彩被岁月淹没,记忆不再为你依偎时,岁月的盒子将会消失,迎来寂寞和忧伤的气息。

梦中的情景依然是那么的浓,夜还是,那样的寂静,喜欢用双手接起记忆的纽带,感受夜的气息,感受指尖划过微风的清凉,悄悄地活在梦的故乡。多少岁月破坏了记忆的纽带,断了又系,系了又断。

如果,记忆是打开岁月的钥匙,为何找不到那一幕幕岁月的面目。记忆越来越淡,越来越找不回岁月的痕迹,最后只苍老了容颜。我们奔跑在岁月的长河中,长途奔跑而烦躁,但还是有收获的,其实我们收获的只不过是那残缺的记忆,没有目标和方向,只能随波逐流。

当记忆在脑海中回荡时,视乎岁月的时光回到了远古,淹没了所以的一切,消失在记忆的摇篮里,在也没有了音讯。

也许,还有那么点残音,不愿意离去。岁月最终还是无情的东西,它想流星一样划过,消失在记忆里,只留下灿烂的一瞬间,欺骗了不少年华。仿佛只有那些残音,敲着过去与未来的钟声。

不知曾经何时,喜欢上回忆的。于是渐渐明白了回忆的意义,那是我们的经历和成长。

老照片留存的记忆抒情散文 篇14

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怀旧了。

好友笑我,那是因为你老了。近日在家休息,在抽屉里发现一个相册,一张张的老照片映入我的眼帘,勾起了陈年往事,照片上的人物在脑海中又鲜活起来。因为那是我们全家送我上大学时第一次照的全家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已不在了,唯有我们兄弟姐妹6人,我是老大,站在爸爸和妈妈的中间……

那时照相可不是简单的事,要到照相馆去,且全县又仅有一家,还要走十几里路呢。从小学,初中,高中偶尔照的像,太多贴在毕业证上,岁月变迁,家庭变迁以荡然无存,为了寻找青春的记忆,五年前,高中几位同学相约,带着还健在的老师,到当年读书的.学校及办农场地方,补拍了许多照片,虽然大家已不再年少,但童心永存。算是了确了埋在心底的梦。

我曾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读大学期间,那时有几位同学就有了120相机,照相已相当方便,虽然是黑白照片,同学们对照相的兴趣不减。只是照相要胶卷,照后要冲洗,照的多了也是不小的消费。值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有了彩色照相机。记得我在实习时听一位老师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弟弟从美国给他带了一台彩色照相机,单位领导知道了就找他谈话,说像这样相机不能私人拥有,最后只好交给了单位,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可笑。

我结婚已三十多年了,当年生活虽然艰苦,但还是照了一些照片,记录了两人相识、相知、相恋、结婚、生子及慢慢变老的过程,想起我们在一起风雨同舟走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痛苦,有甜蜜也有苦涩。令人遗憾的是当年没有举行像样的婚礼,没有婚纱照,在结婚三十周年的那几天,孩子们一起给我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结婚记念晚宴,饭后有特意让老伴和我特补了张结婚照,虽然婚纱很美,但磨不去我和老伴脸上的苍桑岁月,婚照由儿子取回,挂在客厅里,看见老伴每天站在照片前,我幸福,愧疚,有时自已喃喃自语,老伴,对不住你了,我知道,一组纪念照片,可以让我们重温一下相恋,结婚时的甜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生活一天天好起,孩子出生了,我也学会了照照片,给孩子拍摄的照片基本上记录其成长过程,那一张张稚气过的小脸,那活泼可爱,调皮捣蛋的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仿佛出门时孩子紧紧的拉着我的小手的余温还在,仿佛每晚缠着我讲故事的话语还在耳畔。记得女儿在上幼儿园时和其他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唱儿歌,结束时掌声响起,娃娃们一激动,接着又唱了起来,老师急着才把他们抱下台来。天真可爱的娃娃们,把长辈们逗得乐开了花。如今孩子已能够独立飞翔了,顺利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工作也不错,令人欣慰。

前几天,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县长,拿着几张老照片给我,并交待一定要带给父亲,说是当年和我父亲一起工作照的,在县档案馆找了好几天呢。老县长告诉我,解放初期的县政府的公务员不到十个人,只是现在健在的人已不多了。这是我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年轻、帅气的父亲。

现在手机已普及,照相不再满足于那个小小的昏暗的照相馆,纷纷选择了户外,如果园里,树林间,雪山下,农田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天涯寻找自己心中最美的场景。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影像就有了记载,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留在父母的相册里。尤其是儿子,女儿一家真还痴迷照像,更喜欢p图,他们说美,可我觉得失真,什么最美?自然。

《抒情年代》的情爱抒写 篇15

关键词:亲情;友情;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07-01

女作家潘婧以无意放大或有意诗化痛苦的方式,在《抒情年代》中围绕女主人公J,讲述了文革时期,发生在她身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复杂的情感。通过对女主人公J与家人、朋友及爱人之间交往的关系谱写,作者昭示了其情爱悲剧不但与时代的谬误直接相关,而且个人同样要为之承担自我的责任,同时这时代悲剧背后还蕴藏着超时空的永恒悖论。

一、无情年代的个人抒情:亲情·友情·爱情

在文革年代,伦理的分崩离析和道德的节节败退,致使每个人都是困厄于汪洋苦海的孤岛。冷漠无情的年代造成了情感的畸形变态,患难与共心灵相通的姐妹方舟转瞬反目形同陌路,即便是有着血缘牵绊的人也相互怨恨犹如宿敌,而最无奈地莫过于灵肉一体亲密无间的恋人亦是相互折磨终于分道扬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作者对《抒情年代》的命名不但令人匪夷所思,甚而具备了反讽意味。

亲情的冷漠是最令人心寒的。在家庭中,这种冷漠乃至怨恨既存在于患难与共彼此恩爱的夫妻之间,也有父母对亲生儿女的弃如蔽履,而更多的则是子女对父母的漠视与拒绝。J的父母终日争吵不休,互相攻讦,如怨鬼般恶语中伤彼此;珊珊对父亲的遭难视而不见对母亲的归来心怀不满等等。情感的畸形也同样体现在友情和爱情的无疾而终。J和珊珊的友谊不可谓不深厚,但这份如初恋般美好的友情轻易地戛然而止。J和N的爱情在短暂的激情过后很快便陷于相互折磨彼此仇恨,“在一起时是绝望,分开依然绝望”。

宗而观之,不论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情还是亲密无间的友情,抑或海誓山盟的爱情,无一不是畸形情爱关系的反复论证。那这种非正常的情爱关系又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仅仅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荒漠与分裂吗?

二、情爱悲剧的原因:时代的谬误·个人的选择·永恒的悖论

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情感的思考既未流于“伤痕文学”对文革情感宣泄式的血泪控诉,也没有止步于“反思文学”仅仅指涉于对时代和社会层面的披露与分析,而是将人物情感的发展衍变置于时代布景下,在时代的聚光灯下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拷问,从而将隐匿在时代洪流和个人选择背后的永恒悖论移至舞台的中央。

毋庸置疑,时代的谬误直接造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悲剧。面对时代的荒谬和无序,他们成为情感世界的冷血动物,对至亲的苦难无动于衷,轻易地结束友情,在爱情里过分敏感或毫无责任感可言。然而,时代为自己的错误忏悔时,个人也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N和J爱情的第二次破灭证明所谓的“环境决定论”不过是他俩自欺欺人式的幻想。何况,不论是时代的因素还是个人的作用,情感的复杂更在于它本身内置的永恒悖论性。即使有着血缘的牵绊,人类依然永远处在对家庭的逃离和皈依中。同性联盟往往在异性出现后分崩离析。爱情本就是一场自我与他者、爱情与现实之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而这些情感本身存在的悖谬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

由此可见,《抒情年代》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作家对文革历史的个人书写,更在于其跨越了时代的视阈,从时代谬误、个人选择和永恒悖论三个角度由表及里地将人物的情爱悲剧进行了立体而深刻的剖析。

三、爱情故事的罗生门式叙述:J·N·维明

不同于鲁迅先生的《伤逝》仅从“涓生”的男性视角进行其与子君的爱情叙述,潘婧运用了三个文本分别从女性视角、男性视角和旁观者视角这三个视角对J与N的爱情故事展开了罗生门式的叙述。

鲁迅的《伤逝》固然深刻,既“告诉你情爱中矫饰的部分”,又“告诉你情感的缺乏诗意的本质”,且在“冷静地行文”中“背衬着激情的张力”;也不乏真实,他采用的“涓生手记”的文体形式使涓生的叙述看似真实可靠。然而子君在文本自始至终的“失语”和小说的抒情化倾向,使呈现在涓生独断的叙述中看似清晰可辨的爱情面目变得真假难明。

在《抒情年代》中,作者分别从J、N和维明的三个不同视角共同讲述了J和N的爱情故事。一方面男女视角的共同运用,使小说有效地规避了性别误区;另一方面人物视角和旁观者视角的同时并举,则使小说从诗意化叙述中跳脱出来。因此,虽然表面上三个不同的叙述文本与爱情故事之间产生了罗生门式的偏差,但爱情的本来面貌正是在三个文本的矛盾之处得以呈现。如果该书仅采用J或N的单一视角,那么它很难避免性别的藩离而落入男性霸权的牢笼或成为单纯的女性主义读本。因为无论J还是N,都在讲述中专注于自己的痛苦言说而有意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而直接造成了爱情故事与各自的叙述之间罗生门式的偏差,使爱情的本相变得扑朔迷离。同时,J和N的人物内视角在叙述上不谋而合的诗意化追求则进一步造成了爱情真相的难以捕捉。J有意对苦难记忆的诗意化改造及其文本在叙述方式和语言的抒情化特征;N的讲述虚设故事背景,置换人物性格及超现实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但作者从“维明”的旁观者视角出发,避免了J和N叙述的片面性,以较客观的叙述区别于人物视角的诗意化叙述。而在三个文本相互矛盾的罗生式的偏差之处,爱情故事的线索逐渐明晰可辨。

总体而言,作者虽以文革年代作为其故事背景,但未拘泥于时代因素,而是将人物情感置于时代、个人和哲学三个维度进行深刻立体的思考使该作获得高于“伤痕、反思文学”的超时代意义;对爱情故事采用的多角度的叙述策略将爱情的本相在事实与叙述的多重偏差中得以披露,从而比一般的爱情文本具备更高的文学价值。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主流文学长久以来都拒绝给予该书应有的认可和公正的评判,从而导致这样一部不乏深刻优秀的小说在文学史上长时间的缺席不可谓不是一种遗憾。

参考文献:

[1]潘婧.抒情年代[M].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2]鲁迅.鲁迅小说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上一篇:县卫计委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下一篇:初一数学上辅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