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

2024-08-18

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精选10篇)

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 篇1

浅析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的对应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通常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裁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是否时应,是否能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 者:张静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科研处,陕西 榆林 719000;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刊 名:宜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30(z1) 分类号:H313.3 关键词:英语成语   汉语成语   对应   互译  

8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篇2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阵(许褚)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马革裹尸(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9、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41、闻鸡起舞(祖逖)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5、乐不思蜀(刘禅)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6、指鹿为马(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50、多多益善(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释义:比喻越多越好。

51、秋毫无犯(岑彭)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释义: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52、望梅止渴(曹操)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54、约法三章(刘邦)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释义: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55、请君入瓮(周兴)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释义: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56、举一反三(孔子)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释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释义: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58、八斗之才(曹植)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释义:比喻人极有才华。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释义: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释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释义: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63、江郎才尽(江淹)

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释义: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65、毛遂自荐(毛遂)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释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66、铁杵成针(李白)

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释义: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67、莫须有(秦桧)

出自《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释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释义: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69、曲高和寡(宋玉)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释义: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释义:读书总有好处。

71、凿壁偷光(匡衡)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72、刮目相看(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73、围魏救赵(孙膑)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74、一诺千金(季布)

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5、杀妻救将(吴起)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76、前倨后恭(苏秦)

出自《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释义: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77、不学无术(霍光)

出自《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释义: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78、三令五申(孙武)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释义:多次命令和告诫。

79、呕心沥血(李贺)

出自《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释义: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出自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古今中外100部名著(1)《伊利亚特》 荷马(2)《历史》 希罗多德

(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西第底斯

(4)《茶花女》 小仲马(5)《对话录》 柏拉图(6)《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7)《埃涅阿斯记》 维吉尔

(8)《希腊罗马英雄史》 普鲁塔克(9)《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 徐焰(10)《四世同堂》 老舍(11)《神曲》 但丁

(12)《坎特伯雷故事集》 乔叟(13)《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14)《君王论》 马基雅维利(15)《巨人传》 拉伯雷

(16)《唐.吉柯德》 塞万提斯(17)《箴言集》 拉.洛希福考(18)《失乐园》 米尔顿

(19)《天路历程》 约翰.班场(20)《一千零一夜》 民众

(21)《鲁宾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22)《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23)《汤姆.琼斯》 亨利。菲尔丁(24)《社会契约论》 卢梭(25)《国富论》 亚当.斯密(26)《罗马帝国衰亡史》 吉朋(27)《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28)《约翰生传》 包斯威尔

(29)《女权辩论》 玛丽.吴尔斯东克拉甫特

(30)《情爱论》 瓦西列夫(31)《人口论》 马尔萨斯

(32)《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33)《艾凡赫》 瓦特.斯各特(34)《红与黑》 司汤达

(35)《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36)《高老头》 巴尔扎克(37)《法国大革命》 马迪厄(38)《死灵魂》 果戈理(39)《三剑客》 大仲马

(40)《简爱》 夏罗蒂.勃兰特(41)《呼啸山庄》 艾米丽.勃兰特(42)《英国史》 麦克雷

(43)《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44)《论自由》 约翰.史都华.米尔(45)《物种起源》 查尔斯.达尔文(46)《弗洛斯河上的磨砺》 乔治.托尔斯泰

(47)《父与子》 屠格涅夫

(48)《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49)《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查尔斯.凡尔纳

(50)《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51)《八十天环游世界》 儒勒.凡尔纳

(52)《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53)《卡拉马佐夫兄弟》 托斯陀耶夫斯基

(54)《金枝》 詹姆斯.乔治.弗拉瑟(55)《苔丝》 托马斯.哈代(56)《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57)《包扎先生的历史》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58)《儿子与情人》 D.H.劳伦斯(59)《追忆逝水年华》 马歇尔.普鲁斯特

(60)《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曼(61)《魔山》 托马斯.曼

(62)《美丽的悲剧》 狄奥多.德莱塞(63)《如果麦子不死》 安德烈.纪德(64)《灯塔》 维琴尼娅.伍尔夫(65)《喧嚣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66)《战争春梦》 海明威(67)《西线无故事》 雷马克(68)《美丽新世界》 赫胥黎

(69)《愤怒的葡萄》 约翰.斯坦贝克(70)《智慧七柱》 汤玛斯.爱德华.劳伦斯

(71)《一九八四》 乔治.奥维尔(72)《岗铁基探险记》 海耶达尔(73)《大师群像》 查理.史诺

(74)《亚历山大四重奏》 劳伦斯.杜瑞尔

(75)《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76)《诗经》 多人(77)《老子》 李耳(78)《论语》 孔子

(79)《庄子》 庄子(80)《孟子》 孟轲(81)《史记》 司马迁(82)《楚辞》 屈原(83)《文心雕龙》 刘勰(84)《世说新语》 刘义庆(85)《资治通鉴》 司马迁(86)《唐诗三百首》 孙洙(87)《牡丹亭》 汤显祖(88)《水浒传》 施耐庵(89)《三国演义》 罗贯中(90)《儒林外史》 吴敬梓(91)《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92)《聊斋志异》 蒲松龄(93)《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94)《西游记》 吴承恩(95)《阿Q正传》 鲁迅(96)《子夜》 茅盾(97)《家》 巴金

中小学生必须知道的成语与人物 篇3

中小学生必须知道的成语与人物

程门立雪——杨时;纸上谈兵——赵括;马革裹尸——马援;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负荆请罪——廉颇;目不窥园——董仲舒;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孙敬发;投笔从戎——班超;指鹿为马——赵高;胸有成竹——文与可;韦编三绝——孔子;囊萤映雪——孙康、车胤;闻鸡起舞——祖逖;梁上君子——陈富;披荆斩棘——冯异;开诚布公——孔明;死有余辜——路温舒;四面楚歌——项羽;完璧归赵——蔺相如;三顾茅庐——刘备;精忠报国——岳飞;铁面无私——包拯;为国捐躯——曹植;铁杵磨针——李白;水滴石穿——枚乘;奋不顾身——司马迁;愚公移山——愚公;胆大心细——孙思邈;赴汤蹈火——晁错;身先士卒——刘琨;毛遂自荐——毛遂;高风亮节——陶源明;挺身而出——唐景思;宠辱不惊——卢承庆;忍辱负重——陆逊;背水一战——韩信;滥竽充数——南郭;草木皆兵——苻坚;起死回生——扁鹊;破釜沉舟——项羽;严于律己——罗伦;尽忠报国——颜之仪;手不释卷——吕蒙;粉身碎骨——霍小玉;任劳任怨——石墨;志大才疏——孔融;鞠躬尽瘁——诸葛亮;以身相许——羊侃;九死不悔——屈原;专横跋扈——梁冀;磨穿铁砚——桑维翰;旁若无人——荆轲。

隋唐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篇4

朕寻求贤才呢?”于是下令:“尚书省具体事务由尚书左右丞负责,只有需要上奏的大事,才由左右仆射处理。”房玄龄通晓政事,又有文才,日夜操劳,惟恐有一点差错。他运用律法宽厚公平。他与杜如晦一起选拔士人,不遗余力,甚至尚书省的制度架构,都是二人商量决定的。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议事,总是说:“一定要杜如晦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这都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的缘故。房玄龄和杜如晦十分投合,齐心协力为国家效力。所以唐朝的贤德宰相,首推房、杜二人。公元630年3月,杜如晦病重,太宗派太子前去问候,随后又亲自去探病。19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每次得到好东西,总是会想起杜如晦,派人赐给他的家人。

过了很久,说起杜如晦,总是忍不住流泪。太宗对房玄龄说:“你与如晦一起辅佐我,如今只能看到你,看不到如晦了。”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征召他去玉华宫,让他坐着轿子入殿,到皇帝御座旁再下来。君臣二人见了面,相对流泪。太宗将他留在宫中疗养,听说他病情略有好转,则喜形于色;听说病情加重,则忧虑憔悴。房玄龄上表,劝太宗停止征讨高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公公病得那么重,还在为国事操心。”于是,太宗亲自前去探望,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分别,悲伤得不能自已。

7月24日,房玄龄因病去世。唐太宗的“房谋杜断”用人搭配体系是非常高明的。用人不仅表现在人才的多少,而且还在于人才的合理搭配。在一个人才众多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有最佳的群体结构。“全才”是极少有的,“偏才”是绝大多数,但“偏才”组合得好,就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

历史成语故事:成语中的作秀 篇5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出处】:《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娘娘不消着急,他这两三日请我不去,故这等装腔作势。”明·西湖居士《郁轮袍·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装模作样——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出处】:宋·史浩《荆钗记传奇》:“装模作样,恼吾气满胸膛。”三国时期,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周瑜病倒,不久就一命呜呼。诸葛亮代表刘备前去吊唁,在周瑜灵前泪如雨下,悲痛欲绝,别人一点也看不出他是装模作样的,认为诸葛亮心胸豁达,不计前嫌。鲁肃也认为周瑜心胸狭隘。

矫柔造作——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现得极不自然。

【出处】:《周易·说卦》:“坎,为矫揉,为引轮。”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无病呻吟——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出处】:宋·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煞有介事——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历史成语故事:成语中的说话艺术 篇6

娓娓动听——娓娓: 形容说话多而吸引人。形容善于说话,动听: 听起来使人感动或者感觉有兴趣。娓娓动听,说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健谈而且感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口若悬河——亦作“ 口如悬河 ”或“ 口似悬河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 云:‘ 郭子玄 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辩口利辞——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后汉书·班昭传》:“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能言善辩——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斗唇合舌——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妙语连珠——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天花乱坠——坠:落下来;是佛教的一个传说,指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落下。之后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

【出处】:唐·般若译《心地观经·序品偈》: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典故:南朝梁武帝信佛,在各地建寺庙,有几次他还亲自到寺庙中舍身同泰寺。云光法师是梁武帝的好朋友,一次云光法师讲诵《涅槃经》时,讲得绘声绘色,从早上一直到晚上,梁武帝也听得非常认真。云光法师讲得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梁武帝看着飞舞的鲜花,感叹地说:想不到佛法竟然如此奇妙!梁武帝从此更加的沉迷于佛教。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典故源自南北朝高僧佛图澄的一段事迹。在《高僧传》和《晋书·艺术传;佛图澄》里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在襄国(邢台)召见佛图澄,想试验他的道行。佛图澄即取来钵盂,盛满水,烧香持咒,不多久,钵中竟生出青莲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于是,后人便引“舌灿莲花”来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杨修之死:“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生:产生。风:风趣。谈:谈话。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豪言壮语——豪:豪迈、壮:雄壮。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

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成语脱胎于“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讲的是毛遂自荐的故事(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门客毛遂主动请求跟着去。到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

历史故事成语 篇7

读音:sì miàn chǔ gē,意思是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刘邦等人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英雄人物的成语 篇8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及其意思】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廉洁奉公】: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至公无私】:极其公正,毫无私心。

【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舍己为公】: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正义凛然】: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刚正不阿】:阿:迎合,偏袒,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刚直不阿】: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清正廉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人们常用荷花来比喻,清正廉洁的人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一身正气】:一身都是正气,比喻,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历史成语故事 篇9

赵王接到这封信件,明知这是秦王使诈,想将美玉骗到手,可是要是不把玉给他,他又会把此事当做借口,攻打赵国。而当时秦强赵弱,一打起仗来,赵国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赵王对此事无法决断,因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愁得不行。

这时,有人对赵王说,平民蔺相如是个饱学之士,经常帮人解决难题,如果请他到宫殿上商议,或许能出个好主意。赵王听说赵国有此奇人,心中非常高兴,忙派人宣蔺相如来见。

蔺相如见到赵王后,就请求由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走一趟。他说:“假如秦国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那么这笔买卖也挺合算,我就把玉留在秦国;如果他们没有献城的诚意,我再把玉完整无缺地送回我邦。”

赵王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太冒险了,但又想不出别的主意,只好拜蔺相如为使者,命他到秦国去献和氏璧。

蔺相如到了秦国,来到秦王宫中,把和氏璧双手奉上。秦王将美玉捧在手中,喜不自胜,根本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换的事情。

蔺相如看秦王并无献城之意,便赔着笑脸对秦王说:“这块美玉上有一块瑕疵,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来,待小臣指给您看一看。”

秦王虽然狡诈,也中了蔺相如之计。他一心想看瑕疵到底在何处,就把美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手捧美玉,靠在柱子之上,怒气冲冲地说:“依我看来,您并不想把十五座城交给赵邦,只想欺辱我国,让天下人看我家大王的笑话!所以我用计调回宝璧。您如果逼迫我,我的脑袋和美玉就在柱子上一块碎了!”

秦王一心想得到美玉,生怕有所损坏,急忙从旁劝阻。他一面表示绝不食言,一面答应斋戒几日后举行迎璧大典,让蔺相如将和氏璧正式献上。

蔺相如根本信不过秦王,回到住处后就将和氏璧交给随从,让他将璧送回赵国。

到了秦王举行典礼的那天,蔺相如严肃地对秦王说:“我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回我国,您如果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献与我国,我国大王一定会将和氏璧给您送来。如果不这样,您即使把我杀死也无济于事。因为天下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义的!”

秦王勃然大怒,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得放蔺相如回国。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盖世奇功,赵王就将他由一介平民封为“上大夫”,位列朝堂之中,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

◎成语释义

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原主。

◎故事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出处译文

描写人物神态成语 篇10

1.悠然自得

拼音: ōu rán zì dé 简拼: rzd

近义词: 泰然自若 反义词: 若有所失

用法: 偏正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解释: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 《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例子: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2.怆地呼天

拼音: chuàng dì hū tiān 简拼: cdht

解释: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

3.高情逸态

拼音: gā qíng ì tai 简拼: gqt

解释: 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4.戟指怒目

拼音: ǐ zhǐ nǔ zhāng 简拼: znz

解释: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5.眄视指使

拼音: iǎn shǐ zhǐ shǐ 简拼: szs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形容骄傲的.神态。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6.投袂而起

拼音: tóu èi ér qǐ 简拼: teq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

解释: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例子: 犹谓人心思顺,必有~者。(章炳麟《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

7.如醉如狂

拼音: rú zuì rú uáng 简拼: rzr

解释: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出处: 〖出处《初刻白案惊奇》卷二五:“这些人还指望出张续案,放遭告考,把一个长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8.杀鸡抹脖

拼音: shā ī ǒ bó 简拼: sb

解释: 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9.雍容闲雅

拼音: ōng róng xián ǎ 简拼: rx

解释: 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10.舒眉展眼

拼音: shū éi zhǎn ǎn 简拼: sz

解释: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11.舌桥不下

拼音: shé qiá bù xià 简拼: sqbx

解释: 形容惊讶的神态。

12.似醉如痴

拼音: sì zuì rú chī 简拼: szrc

解释: 〖解释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处: 〖出处明·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二折:“着人脑盖天灵碎,唬的他似醉如痴。”

13.销魂夺魄

拼音: xiā hún duó p 简拼: xhdp

近义词: 失魂落魄、销魂荡魄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神态失常

解释: 神魂颠倒,失去常态。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

14.雍容雅步

拼音: ōng róng ǎ bù 简拼: rb

解释: 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15.悠闲自在

拼音: ōu xián zì zài 简拼: xzz

解释: 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

16.意气自如

拼音: ì qì zì rú 简拼: qzr

解释: 〖解释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出处: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例子: 〖示例逮江上之变,生所携及留军用者,亡散累千金,再贫困而~。 清·吴伟业《柳敬亭传》

17.扼腕抵掌

拼音: è wàn dǐ zhǎng 简拼: ewdz

上一篇:函授美术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