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2024-09-06

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培训解困惑

秦口小学

王春梅

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能够参加这次的学习培训,我觉得十分幸运。在初参加工作时就能对自己今后的教师生涯进行提前省视,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很多,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敬请指正。

第一:我觉得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果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好准备,必须多读书,多积累。古语云:“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多读书、多积累是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现在语文教师大多被日常教学事务所困扰,对于读书不够重视,挤时间读书的老师很少。在“文本解读”一课时,讲授老师也说到:语文老师应大量阅读,回家只改卷子的老师是可悲的。这也让我想到叶圣陶先生的话:“老师都很忙,这个我知道,但还得挤出时间来多读些书。”从工作的角度讲,越忙,越要读书。因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我觉得钻研教材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它是教师能力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如果我们在课前对教材钻研花的功夫较大,对教材理解得透彻,课就能讲得从容自如,浅显易懂。因为只有钻得深透,才能讲得浅显。教学时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如果对教材钻研未能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教师对教材只是一知半解,那么教学时必然会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甚至出现尴尬局面。而我觉得理解教材比较重要的是整体把握教材。先通览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编写 思路;然后细读教材,把握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要点;再精读教材,分析每篇课文或每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就会“胸中有丘壑”。教起来就会游刃有余,难点重点分明,才能组织出高效的课堂。

第三:架设交流平台,发挥师生的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第四: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机械繁琐的提问和讲解,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采用灵活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形式,如自读(自由轻声读、选读),群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指名朗读),教读(引读、范读)等,促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鉴赏水平。

第五:营造民主氛围,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凸现现代语文教学新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关注个性化学习,珍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全过程,没有说教,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六:教师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让静止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教师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和依赖,变为主动地学习,启迪了学生各自独特的想象,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从而经历一个感悟事理、发展语言的过程。

总之,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

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篇2

这两天,我们参加了奇台县的“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第三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区级专家李崧老师的讲座,深感收益匪浅,让我们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着社会对培养学生的要求的改变,更迫切地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问和研究,教师工作更需要学问和研究。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教师的突出特征是会学习,学习已经变成了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在这里感谢教育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这培训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增强了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使教师们的见识更宽更广。

教学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们活泼好动。对此,教师应该给予研究和探讨,这便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教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热点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有县乡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师全程参与,二小、三小、四小各派一名骨干教师上研讨课一节,李松献课一节。四节课都是围绕“小说”的目标确立来探讨教学方法。三节课各具特色。从小说的要素,故事情节的创设、结尾的奇特等布局谋篇。课后专家和上课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就上课的思路、设计、课堂出现的问题逐一探讨,使我们大开眼界,收获不小!

本次活动,通过上课、评课交流、专家讲座、素养比赛等方式,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准确把握小说这种文体的目标确立和教学方法,探讨小说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文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课例研讨、专家诊断点评指导的方式,进一步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研讨、展示教师理解课标、运用“语用”理念设计有效课堂教学能力。素养的比赛,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素养修炼。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 篇3

听了各个学校的精英老师的讲课,收获颇丰。尹淑珍老师的二年级语文《称赞》,卢丹丹老师的二年级语文《假如》,陈静静老师的一年级语文《四季》,杨凤英老师的一年级《江南》,乌鲁木齐专家老师盛老师的《识字6》。

县一小老师尹淑珍老师上的是二年级语文《称赞》,首先是聊天让孩子们很轻松的进入课堂,引出课题《称赞》。当孩子夸奖自己的好朋友的时候,尹老师会夸奖孩子。如:你是个善于观察的人,闻到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有人在夸我,我很高兴,有股快乐的味道。让孩子们说说哪些是夸奖的词语?如:表扬,夸奖,甜言蜜语,赞扬等等。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是回家给家人或者朋友称赞。教师通过随文识字,归类识字,拓展识字,书写很工整,美观。卢丹丹老师的二年级的语文《假如》,首先播放动画《马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导出课题《假如》,假如你有支神笔,你想画什么?怎么做?孩子们说的五花八门的,教师夸奖的很及时,很有爱心,爱美,有颗博大的心,老师都被你感动了等等夸奖语。通过送信的小游戏,让孩子们识字。神笔表达了什么愿望?孩子们带着问题自由默读,游戏识字,仿编句子,孩子们说的很好,孩子很喜欢年轻的教师,教师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

陈静静老师的一年级语文《四季》,聊天放松,播放小视频《四季》类似动画片,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这四位魔法师是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问孩子。教师的声音甜美收到孩子们的喜爱。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读课文,教师在朗读课文这方面,也是准备充分,各种方式读,边度课文边识字边写字,通过彩色的图片,交给孩子们分别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图片。男女生分开读,黑色和红色的句子,通过玩字卡游戏巩固识字。最后让孩子说句式我喜欢什么天,因为什么。教师心中有标,课中有标,不留痕迹的识字,随文识字,加入拍手歌孩子很喜欢,教师步步不离目标,从头到尾贯彻目标。国培学员杨凤英老师的一年级语文《江南》,通过聊天说环境的变化,教师带孩子做魔法左右手变成花,小节奏游戏,教师拍手,学生拍手,教师拍出不同的节奏,学生模仿。识字晋级单,圈出认识的字17到28个字是三级水平,认识8大16个字是二级水平,认识1到7个字是一级水平。教师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藏在书里,一起找找看,用喜欢的方式手指着读诗歌,游戏教师是大喇叭的时候,学生变成小喇叭说话。分角色读,教师读黑色的句子,学生读红色的句子。红色词语要重读,拍手读句子,高低声音变化。教师富有激情,夸奖语言多样化。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涧池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姜家斌

2017年4月6日到7日,我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精心组织的“送教上门”教学培训,听了我县城关中学教学能手余祖娇、祝河海以及两位专家的几节送教下乡课,又聆听了两位湖北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每一位授课老师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学会根据实际整合教材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她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2、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她们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学习,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发现学习方法。

4、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上一步步去落实,各个教师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我做的却不能尽如人意,显得层次凌乱,结构松散,教学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并且在引导学生时往往会出现老师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名师的课在开课的环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意在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做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解除了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谈话间也是在了解了学生大概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次学习有专家的讲座,名师的现场观摩教学及与教育专家和名师的互动交流。纵观这几节课,名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引领能力及操作教学设备的娴熟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激趣互动、知识拓展及学生素质培育贯穿始终,对我的启发很大。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纵观这几节课,名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相比我们教师的课却是生硬死板,花哨无实。现就谈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1、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体现

在三维目标的确立上,应该说我们的教师没有问题。和名师比,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能深入的领会,从而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反观名师,是把三维目标进行内化,抓住重点要落实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几个小的教学目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落实,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达成目标。可以说,名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是围绕着确立的目标在展开教学的。

2、教学思路的设计和课堂结构的安排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上一步步去落实,各个教师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我们做的却不能尽如人意,显得层次凌乱,结构松散,教学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并且在引导学生时往往会出现老师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名师的课在开课的环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意在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做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解除了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谈话间也是在了解了学生大概的学习情况,为下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周琴老师在上五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时就是通过一个个看似无关的问题逐步引到了习作内容上。于月红老师更是在让学生背学过的古诗中不知不觉的由题目的相像而进入了新诗词的学习中。在互动的环节中,于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翁媪之间的相媚好”“醉”“吴音”这几个情境,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之间理解了内容,深化了感情,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知识点要靠教师去讲,但是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手段,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把关键词句罗列出来,让学生顺着老师的牵引,一句一句地学,一段一段去理解,这种方法条理清晰,知识点一目了然,在我们现在是较普遍,也是教师喜欢用的一种,但它最大的弊端是要点是教师给总结、提炼出来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生没有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没有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被动的,是教师给个拐棍然后被牵着走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知识的记忆当然不牢固。正因为这样,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造成学生思维不积极,探究不深入,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的现状。

名师在这方面做的和我们大相径庭,从始至终都没有给出本课的知识点,而是巧妙地把知识点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识。一堂课下来,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4、教学效果上的分析

一堂课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名师的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和提高,教师有效地利用40分钟,学生学的轻松。我们的课包装华丽,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表面上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气氛热烈,但静下来想想,学生们就像在演一出教师导好的木偶戏,主角是老师,学生是老师手中的木偶,他们不需要去思考,行动是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只要跟着做就行了。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能有什么发展呢?

上一节这样的课,教师们都说太累。是啊,我们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备教材、备教参、查资料、制课件、“背”教案、“背”导语,演练各个环节,付出的辛苦是平时一节课的数倍,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讲,不断地指挥学生,能不累吗?而成效却是微乎其微的,老师们厌倦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次活动中,几位老师执教的.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不同是的名师们与学生是初次见面,对学生的了解就只有课前短短的几分钟;而我们的老师上课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应该说师生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几堂课上下来,却出现了明显的反差,名师上的课学生是思维敏锐,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而自己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却都变得沉默了许多,有些时候还只能是老师亲自点将。比如于月红老师上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而听课的却是现在的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仅从这一点上,就足以体现于老师的魄力。更绝的是学生们在于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引导下,竟然把这首词学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对文本中的情境进行表演时,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和幽默的话语更是让学生融入其中,做到自觉参与而不自知。这样课堂气氛不但活跃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学习目标。

看到这样奇怪的现象,在佩服之余,我们不仅要深思:差的不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的老师素质跟不上。说实话,每次在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或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我总是对城里孩子的素质羡慕不已,心里都想过:如果这样的孩子放在我手里,我一样会教的很好。但现在想来,如果真的把城里的孩子放在我们手里,那是孩子们的悲哀;如果把我们的孩子让名师来教,那是孩子们的幸运。

名师在课堂上风趣机智的语言,亲切祥和的教态,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洞察力以及能将生成内化的应变能力,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成为名师,我们需要底蕴。

英语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16年3月,我参加了赤峰市松山区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了几位名师的示范课,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听课,共同研究磨课,修改,上课,评课的这一过程。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堂的教育教学技巧。也激发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如何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评价等。几位优秀的英语教师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些教学活动,让理论联系了实际,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了英语教学的含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和几个学校的老师们的交流。使我对英语老师这一角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英语教师不仅要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且还要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听课磨课,评课让我学到了一些教学技能以及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英语课以不仅要以语言为对象,而且还要放眼看周围世界,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兴趣,体验成功和自信的培养;还要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语言学习只有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的活动中才会发生。通过几位老师的精心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教学,平时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和迷惑,通过送教下乡的优秀教师们毫无保留的传授和交流,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改进。

四、对教材的把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作为一线教师,我知道了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不泛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在评课和磨课这一环节让我理解到对教材理解的重要性把握,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课标可删可增,另外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勇于张口,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欢上英语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的过程,还是一个“学”的过程,要进步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教师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老师们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印象最深刻的是席校长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的口才,佩服他的自信,佩服他的敏锐,佩服他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学习就是这样,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还有宋老师的讲座《儿童立场的教与学》,他以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点点滴滴的事例作为案例,为我们阐述“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当然首先就要有儿童立场”。在我们看来。他所遇到的案例再平常不过,但是经过他的分析、思考,讲解,这些普通的问题,却成为他全国各地做讲座的典范。

夏院长以“教师下题海,学生荡轻舟”;“拿起试卷,划掉会做的题”“专做弱肋试题”等几个方面总结如何梳理考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

培训学习虽然就快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四、总结心得,做好教育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非常明确,且能服务于教学。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探究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要有独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课改”提倡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那怎样当好这一角色呢?教学实践中的许多困惑,在这次活动中,优秀老师的教学,给出了解决困惑的方法。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是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否定学生什么。这次学习活动的教学中,示范课教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他们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灵活有趣师生互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要有高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驾驭能力。自上而下都强调为学生减负,而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和生活经验等等,也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条件。

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龙邦镇中心小学

梁婵娟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广西师范学院送教下乡项目小学数学学科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对这次培训做一下总结。

第一阶段是从2015年12月15日至12月18日,为期四天。首先给我们做专题讲座的是来至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的彭建日老师,他讲解的内容是:简单的“知识”,不简单的“认识”——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方法与思考。印象较深的是他提到一句话“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从这句话中我深深感觉到身为一个数学老师的重要性及压力,因为数学教师是学生能直观观察到的数学形象。作为数学教师,课前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研读教材,研读教材也是一名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如何研读教材呢,彭老师在讲座中说得很详细,研读教材,就是读课标、读编排、读目录、读单元、读课时、读例题和读练习,从面读到点,找到方向,找到知识链,这样才能把课上好。16号那天,彭老师还带来了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教研团队,给我们做“五步一题”专题研讨现场展示,所谓“五步一题”,就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解读、课堂教学及跟进式评价。一个研究团队要上好一节课,也要有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环节,最后再综合起来研究讨论,这样才有一个好的成果。彭老师在下午给我们做的“对区域性校本教研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中,提出了“研究学,改进教”的核心:学生要到哪里?学生现在在哪里?学生的问题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教学,我们才会有进步。17号是由南宁市凤翔小学的李德老师给我们做的专题讲座: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算的能力;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探究。通过李老师这两个专题的培训,使我们在后面的同课异构中得到很多启发,更有益于我们今后的运算能力教学。

第二阶段是从2016年3月29日至4月1日,同样也是为期四天,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图形与几何和概念教学方面的培训。第一天由梁晓红老师给我们做的专题讲座是:“图形与几何”主线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不同于其他老师在于梁老师先给我们上一节《认识三角形》,再结合这节课给我们进行讲解、分析图形与几何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理解得更深、更透,对我们后面的同课异构也有很大帮助。31号那天,来至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汤建芬老师给我们做关于概念教学的讲座——如何结合新课标进行概念教学。我们小学阶段有很多概念教学,听了汤老师这个专题讲座,今后我们教学在路上的很多困难相信都能够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篇9

瓦渡乡中心小学 王银沣

我有幸参加了隆阳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小学美术培训。本次培训主要聆听了来自昆明教科院姜云专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问题探讨-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娄泰道专家《小学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等,认真听了《节节虫》、《生活与艺术中的花》、《做笔筒》分组教学“评课议课”,4节《色彩的色相》和1节校本课《设计校门》。“同课异构”由授教老师的反思和专家老师的点评使我对美术课有了新的认识。经过每一阶段都两天的短暂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通过本次活动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就针对本次培训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高。听了专家的讲座,更是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聆听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们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讲,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更加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第二、在反思中提升。加强学习,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第三、认真理解、熟悉、分析教材。应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方面着手。灵活处理教材,结合当地的实际对目标进行设计,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

第四,虚心使人进步,取长补短是自己深造的出路,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反思本次培训的收获,改进自己的不足,把收获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本地的优势,借助教材精心巧妙的设计教学教案,激情互动的把学生引入课堂活动中,牢固掌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10

在语文素养概念中,要求语文教学具有较高的质量。合理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篇课文都隐含作者独有的思想情感,要想与作者产生共鸣,需要学生精读文本,读文产生感情,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xx老师在教学《绒毛小熊》时,整堂课富有童真童趣,孩子们在老师亲切的引领下,带着对生活的感受以及丰富的情感领略了语言的魅力、课文的精彩。

尤其是当孩子们上台分享自己和玩具相处过的快乐时光时,我觉得很有意思。这说明xx老师的这节课唤醒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仿照课文的例子把情感和生活变成了修饰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想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有如此出彩的表现,与老师本身的魅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整堂课“读”的环节居多,xx老师善于抓住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们带着生活和情感融入文本中去品读。我想:只要学生的思想能够融入文本中,并同生活实际产生联系,情感就一定会波动,素养一定会提高。再来,孩子如果能在每节课当中都能感受到语言文字后面的生活和情感,那么,他的学习是很快乐的。

语文素养的培养基于课堂却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仅靠课堂传授的那点知识显然是杯水车薪的,应在课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是文化底蕴的积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并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组织学生将自己近段时间阅读的课外书,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有感想的读物讲述给同学听。我将此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效果颇佳。从刚开始的“难以启齿”到后来的“滔滔不绝”,甚至有些学生介绍的书籍成为课后班级炙手可热的读本。

上一篇: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下一篇:四字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