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2024-08-06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精选12篇)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篇1

三江镇中小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检查工作小结

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的和谐稳定,事关青少年学生、儿童、教职员工安全及校园财产安全,事关校园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我镇按照上级要求,对学校周边地区进行了不间断的检查,突击性检查和常规性检查相结合,排摸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扎实落实。在暑假期间,教办召开幼儿园全体园长会议,专门对幼儿园安全工作作了布置,对学校和幼儿园的无具备保安资格的保安进行了专门培训,经过三江成校的培训,教育系统共有12名保安参加培训,其中有10名通过了资格考试。学校开学前,在校长会议和园长会议中,再一次强调了安全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开学阶段的学校安全工作,对全体师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并对学校及周边安全进行检查和排摸,有针对性地解决以消除安全隐患。在8月中旬,教办会同三江工商所对无证网吧和游戏室进行了突击检查,以营造良好的开学环境。开学第二天,教办对全镇学校幼儿园进行了安全检查,对保安值守、物防和技防、食堂等进行了专项检查,9月7日,卫同监所和教办对学校和幼儿园食堂进行了专项检查。

二、强化制度落实,人防技防物防结合

各校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加强学校门卫制度,认真落实来客登记制度,强调学生课间离校申批制度。上学、放学时段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进行管理,做好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加强校园监控,所有学校(园)都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各中小学和较大规模幼儿园还将安装与110联网的报警设备。中小学学校和较大规模幼儿园基本按宁波市标准配备了保安力量,并配备了钢叉、警棍等保安装备。加强与三江派出所的联系,警校协同作战,针对校园周边无业青年常在初中校门口逗留的情况,看准时机进行精准打击。我镇一所初中曾发生校外无业青年敲诈学生的事件,派出所在接到学校反映后,迅速开展调查,在最短的时间内抓获当事人并进行处理,确保了校园周边的安全,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感。

三、存在问题

1、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常在。无证摊贩流动作战,一批走了,另一批来了,虽说学校师生没有出现食物中毒等事故,但食品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2、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存在。如大云小学校门口正是公路,放学时段车多人多,特别拥护,虽然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放学时段加强了管理,但安全隐患存在,又如蓝天小学校门东边的文化路,丁字路口特别由于历史原因,再加上由于铺装排污管致路面破坏,道路窄小而不平,上学放学时段交通安全隐患存在。

3、小规模幼儿园人防到位还不够,有的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总认为不会出问题,舍不得花钱,有的是经费上的问题,由于生源有限,在保安成本支出上经费不足,以致小规模幼儿园保安全天候值守不能得到保证。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 (含托幼机构) 及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切实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一部署, 湖北省食药监局决定以今年9月至1月为重点时段, 以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场所, 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行动, 一是全面核查清理校园内部学生食堂、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及向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经营主体资格, 严格主体准入。二是督促所有的学校 (含托幼机构食堂、向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秋季开学前对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进行核查, 按餐饮操作规范的要求, 对所有的工具、用具、容器、餐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三是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的学校食堂为重点, 集中力量在学生秋季开学前一周至开学后半个月内对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学校 (含托幼机构) 食堂、向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食品安全隐患要督促学校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立即整改, 对整改结果要及时进行复查, 有关情况要及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 并向社会公众公示监督检查结果。四是以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 强化日常监督巡查,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严把人员健康关、食品进货关、食品贮存关、加工制作关, 杜绝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 篇3

笔者在北京一所中学进行课题调研时,惊奇地发现这所学校两个门口安装的居然都是“双重的校门”:在高大的铁栅栏大门里面1~2米处又增建了一道半人高的铁栅栏。很多人在初次看到这种校门时都颇为不解,并生出连串的疑问。在校门之内为什么又加上这么一层呢?

原本这所学校只有那道高大的铁栅栏大门,但是后来学校发现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学校从早晨上课后到下午放学前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不允许学生外出,校外人员也不得入内。但是,学生和商贩仍能从栅栏缝隙里互递钱物进行交易。只要学生冲着马路对面的店铺喊上一声,店主就会把学生要的东西送到门口。由此,校园封闭管理的目标就打了折扣,校方于是在正式大门里面增建了这道半人高的铁栅栏“防火墙”,并规定学生不得跨越。

学校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呢?道理似乎很明白:保证学校安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校方不想让学生“出事”,尤其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惹出麻烦。

这样一种教育行为和管理方法反映了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学生可能受到的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的担心。实际上,不只是这所学校,在很多教育者的头脑里,都普遍地相信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有不利的影响,于是只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试图“阻断”或“杜绝”校内外的联系和互动。这所中学建起的“双重校门”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折射了我们对“复杂的”(潜台词是“纷繁杂乱的、甚至带着几分邪恶的”)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忧虑,更折射了我们的期待,那就是希望青少年学生能在学校这方“净土”里健康成长,最好永远都不要掉进社会这个“大染缸”。

在校期间,是可以封闭管理,其他时间呢?学生并不总是呆在学校里(或家里)且有成人监管的。放学后,学校周边的胡同、街道、公园……到处都是穿校服的学生在活动。至于周末,他们的活动区域就更大了。显然不可能把孩子的活动只限制在某块“净土”上,他们总要走向社会,而且不是将来才这样,现在他们就要接触社会。因此,这种“双重校门”颇有些反讽的意味:再多的栅栏校门,也挡不住内外互动,阳光以及恶风依然会从缝隙透进来;同样,这种“双重校门”还会引发我们反思的价值: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就只有不良影响吗?我们能将社会的不良影响“拒于校门之外”吗?为什么认为学生毕业后才走向社会,而不是现在?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所谓“整治”

就像这种“双重校门”所潜在意指的,校园周边的环境存在问题,而且这几乎是各方的共识。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一直都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问题大伤脑筋,政府部门也一再颁布各种政策、法令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每次努力“整治”时都是有明显成效的。然而,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远非很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者所料及的,这些问题也并非采用“治理”或“整治”的思路所能完全解决的。

当社会亟待解决这个问题时,很多学者能提供的也只是这类“整治”论调,很少人对此认真地做调查研究。目前,大多数文章往往是学校里从事思想政治或者学校治安工作的人员有感于实际问题而发表的经验之论,他们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乱相”的描述大体一致,往往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上。这种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会让学校里的儿童青少年出现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犯罪问题,甚至沾染上黑社会习气。为此,这些文章建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能获得的往往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或生活经验而已,而仅有的几份研究报告却是关于校园周围噪声、区域规划之类的调查分析。

综观现有研究,大都很少使用明确的理论框架,也很少深入分析校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深层影响,更谈不上对,个体与环境互动机制的分析。国家已经颁布了各种政策法规要求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然而,很少有研究者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调查结果。目前,之所以少有深入研究,可能在于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建构,特别是没有找到对现象能够加以良好概括的学术性概念,没有学术的话语,就无法进行学术的思考和探究。

作为社会微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这个通常的提法,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中心的,且是在周围某个范围内的区域。“治理”过程中关心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例如,学校周围的网吧、娱乐场所要搬走等。此外,还应看到,校园周边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环境。例如,街道、景物都有其文化含义,商铺、公园都折射着社会百态。无论是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都应认真探讨成长于其中的青少年与这种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的社会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然而,在现有的社会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研究中却很少考察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直接环境的校园周边环境,这种环境恰恰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微环境”的典型样例。

涉及到环境或背景对个体的影响,我们通常想到的就是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变量,而“社会”往往被视为宏大的背景,只作为我们讨论经验研究结果时的背景因素,弥散于很多研究报告的“讨论”部分,好像社会就是个体直接能面对的家庭、学校等系统之外的那个远远地存在着但很难清晰定义的远端因素,很少有研究者认识到社会也可以是我们清晰可感的、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系统一——社会微环境,更少有实证研究考察这种社会微环境及其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认真批判现有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微环境”理论,并认为校园周边环境就是一种社会微环境,它涉及个体能直接参与的校园周边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环境及其中能与之发生互动的他人。当学生放学走出校门后,就踏入了校园周边的社会微环境中,街道、店铺、公园、广场等都构成了他们存在的环境,并为他们直接感知和体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与想法。

社会微环境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我们关于个体发展或社会化环境的观念。例如,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论调背后隐藏的观念是,环境中恶的、消极的因素必须被排除,不仅校园,而且其周围都要是净土一块。然而,如果把校园周边环境视为社会微环境,视为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视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的窗口和舞台,那我们就不能简单使用“排除”或“整治”(即使整治,对象也不仅是校园周边,而是整个社会的治理),这种否定性思维来看待环境的影响,更应该以双向的、互动的、生态的、适应的观点来看待青少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结果。如果以这种观点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校园封闭管理的举措或许只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简单化的做法,试图使青少年不接触社会,肯定会妨碍其健康的社会化。

总之,社会微环境理论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校园周边环境的心理意义和教育价值,从而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基于明确的理论框架,我们以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完全中学为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下文结合其中有价值的发现,讨论如何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

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教育视野

校园周边环境作为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环境,引起关注的通常是它的消极作用,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意义并未得到重视。然而,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反思这种环境的教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立场。

1纠正“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

如同前面分析指出的,我们对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青少年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和“简单化”倾向。例如,校园封闭式管理的做法就试图阻断这种关系,而非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上,从目标到工作方法都缺乏深入的依据。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在校外活动的地点,距离学校的平均距离超过5公里,只有约12%的青少年在距离学校500米以内的场所内参与活动,大多数人都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内活动。也就是说,这个校园“周边”并非我们想象的是完全在校园附近,而是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由此,只是整治校园周围100或200米内的环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社会治理的意义或许更大,然而社会治理的成本和复杂程度都是无比巨大的。因此,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应该适当调整。

诚然,保持每个学校最近的区域内有良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整治”似乎不可废除。但是,在此基础上,应该重视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积极开展青少年与学校附近社区的互动,鼓励青少年了解和适应社会,而非简单通过“双重校门”或封闭管理对待青少年。

2校园周边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

首先,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多样性”的活动场所。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所参与的社会微环境既包括封闭性的场所(如运动场所、图书馆、书店、饭馆),也包括很多在空间边界和功能上并不是很确定的开放性场所(如街道商场、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这些场所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也提供了他们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其次,这些场所还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很多场所的功能学校里无法实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满足;而且很多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没有帮助和引导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放学后,在一块刚拆迁平整好的地方结伴踢足球——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当球踢,踢烂了再回家。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学校一放学就“净校”,无法使用学校的操场,而且学校里的足球不让带出来用。很显然,这种教育制度的安排并非总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的。校方的理念是,放学后学生的监护权就应该尽快转给家长,以免出了问题学校承担责任。可问题是,学生并非在放学后立即得到了家长的监护,而是进入了一个没有任何成人监护的校园周边环境里。在这个既非学校,也非家庭的地方,学生们只好自主、自立了。

3校园周边环境中的风险与缺憾

首先,恰恰因为缺乏监管和指导,学生在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可能会遭遇到一些风险。例如,他们会去不该去的地方,做不该做的事情。

其次,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是缺乏设计的,也并不是专为青少年服务的,因此存在很多缺憾,并非总是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例如,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喜欢开展的兴趣活动与实际从事的活动“脱节”。虽然谈到兴趣爱好时青少年较多地认为自己喜欢那些旨在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性”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在社会微环境中参与较多的却是单纯的“放松性”活动。这主要因为环境条件所限,譬如想学电脑却没有。由此可见,校园周边环境是需要设计的,学生的活动也是需要指导的。

4校园周边环境是青少年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我们的调查表明,青少年通常(70%以上的比例)是“结伴”一起在校园周边从事各种活动的。同伴以同班同学和同性朋友为主,当然也不乏(甚至亲密的)异性朋友、校外人员等。他们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有共同语言,同伴群体提供了调节情绪的避风港,是他们形成和表现青少年亚文化的必要条件。调查还表明,这些青少年大多是在周末和每天放学时参与活动,其他时间较少。在这些时段,在校园周边各种场所里,学生不再处于教师和父母的控制下,获得了“自在”的空间。可以说,校园周边的微观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和互动的舞台,是增长社会技能、获取交往经验的重要背景,它提供了家庭和学校所未能提供的真实社会经验。

5校园周边环境的价值凸显了现有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

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成人主导的社会里,这个社会里各种场所的安排基本都是为了成人的需要。例如,成人为了沟通交流的需要,可以到茶馆、酒吧等场所,而青少年则不适宜去,而学校同样是为教师所主导和控制。虽然青少年在学校度过很多时间,但那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几乎没有心灵成长的空间,更没有私密的空间,因为学校为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着。

就如程天君指出的,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一种“尊崇细节”的传统和流行做法,借由纪律和日常规范,权力在向无穷小的“小事”的浸透过程中获得了无限胀大的支点与机制,因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和“时刻警醒”的微观“权力物理学”。这种显微镜式与如影随形式的纪律规范机制在操持学校井然有序运转的同时,也把它塑造成一个窒闷的自我维系的权力规训空间:“自身而心”的权力规训目标,“以小见大”的权力规训机制,“亦得亦失”的权力规训效果。可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重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但是学校里根本没有这种空间和时间的保证。所有的时间都要学习,所有的空间都被监督和控制着。传统的学校制度安排和环境设计,只是保证了学校是适合课堂学习的场所,而不是个体心灵成长、人际沟通、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理想地方,校园周边环境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我们的调查也表明,青少年“渴望”拥有这种自主空间。他们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放松心情和了解社会等,而且现有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充分满足这些诉求。因此,青少年要求学校和家庭增加他们的自主空间和时间,满足其成长需要。

6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就像要保护自然环境一样,我们也要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理论思考,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并非只是“整治”了事,它本质上不只是社会治安或环境治理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心理学问题和社会工作问题。第二,政府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时,可依靠的并非只是公安、城管等,更要吸纳教育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丁作者、青少年问题专家等参与。第三,学校应该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但并非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促进他们社会化,促进成长和发展。第四,学校的功能并非只是一个学习场所,不应该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监控”,而应该增设适宜的“社会化”场所,让学生有心灵成长的空间、人际交流和情绪表达的空间。第五,应该建立健康的同伴自主的群体组织,而非一切组织均由教师或辅导员等成人控制。第六,吸纳社会力量,帮助学生现在就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而不是关上校门,等他们毕业后才走向社会。

总之,对于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教育部门更应该采取“教育的”而非“治理的”思想,关心的重点应该从“环境问题”转向“社会微环境下人的发展问题”,工作重点应该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转向“促进青少年在校园周边环境中健康的社会化”。研究者,特别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亦有责任担当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们理解学生,特别是青少年成长与校园周边乃至其他环境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洞见。

第九期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工作简报 篇4

【2013】第二十五期

大风洞正钰中学综治办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八日

正钰中学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检查

切实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整治工作,是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为全面落实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现将检查整治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对学校校园安全工作进行拉网式大排查

学校对有无危房、围墙栅栏是否稳固;学校水电方面有无安全隐患;学生是否携带或藏匿管制刀具及其他容易致伤学生的器具;学校食堂是否有未经检验的食品。

二、进一步巩固、营造好校园周边环境秩序

在乡综治办领导下,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密切配合对学校周边坏境整治出重拳,下大气力。加强对学校周边流动摊点的乱摆乱放、占道经营行为的管理,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饮食、食品、生活用品摊点的检查、整治力度,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着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脏、乱、差现象。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整治上下学时段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积极协助交管部门严厉查处非法营运、超载等违章行为。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目标

我校将严格按照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安全工作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在提高工作实效上下工夫、寻良策,为构建和谐津北做出新的贡献。

前唐村校园周边整治小结 篇5

为维护我村校园周边环境秩序,保护学生的在校安全,根据镇综治办的要求,我村组织专人狠抓这项工作。在组织工作中,我村委会本着高度重视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齐抓共管,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使广大师生树立了较强的法律意识,确保了我村小学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为拟定、有序。具体工作如下:

1、先期我们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摸底工作,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有了详细的了解。

2、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上课的形式集中整治,共发放宣传单100多份,张贴标语3处,上课次数3次。

3、重点检查校园消防、食品的安全,加强对周边违规经营的惩处。

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我村小学的周边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村委会将继续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篇6

根据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中心《 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安全大整治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确保我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现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责任到位

成立“引河小学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认清当前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内容和重要性,结合本校实际,强化工作责任制,做到安全隐患排查分工明确,人员责任落实;召开教职工大会,要求全校教职工必须强化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意识,切实落实“定岗定责”。

二、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安全不留空档

根据“定岗定责”落实情况,在吴雷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分三个小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第一小组:排查责任人谢中干、张告

排查内容:学校的照明电路、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楼梯路灯的安全隐患情况;学校的食品卫生管理情况;

第二小组:责任人吴雷、慈曙光

校园及周边环境是否有安全隐患。传染病的预防情况。门卫对外人来访登记情况和学生出门的登记情况。消防设施是否存在损毁、过期情况。

第三小组:排查责任人吴显录、汪东义

教具室及教学设备设施有无安全隐患。体育设备设施的安全情况。

三、加强门卫管理,构建安全屏障。

加强门卫管理,严格进出校园人员的询查和登记制度。高度重视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学校上、放学高峰时段,值勤教师维持秩序和加强安全监控,并长期坚持。防止不法人员进入校园;学校设立护校队,在学生中成立特勤队,真正做到切实维护校园师生的安全。

四、加大值班巡查力度,落实工作责任。

进一步加强值班巡查工作,校长随时督查值班领导和值周教师在岗的情况,并对不在岗的实施处罚,保证在校时间内有人在岗,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值勤领导、值勤教师随时加强检查,并对不在岗和责任不落实的相关人员实施处罚。

五、加强后勤排查,提高服务质量。

健全和完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后勤服务督导岗针对学生的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排查,发现以下问题:

由于引河小学的教室基本上都是轮岗老师,地处偏远,当天值周行政人员不能在7:30前到校,当天值日人员也不能在7:40前到校。

整改措施: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篇7

行动的工作小结

我校接到后,立即开展以“查隐患、抓整治、重落实、保安全”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秩序专项行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

主持召开行政会议,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和这次整治的相关内容。

二、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学校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韦顺城校长为组长,四个副校长为副组长,行政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明确各个部门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部署、有检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班会课、广播校会,教育学生不到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方。不上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以及不规范的饮食摊点。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强化内部管理。

(1)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对外来人员到校来访进行登记,明确要求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校园。(2)校园内实行24小时保卫巡查制度。开学初召开学校保卫人员会议。对学校保卫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下达工作要求,使保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开学初,学校就对校门摆卖摊点进行清理整顿,使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内外联动。

在暑假期间,学校得到政府和委会的大力支持,对学校门前校道违规建设,乱占校道搭建的建筑物进行清除整治,大力改善了学校周边的环境和交通状况。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篇8

接到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检查的通知后,我校即派人对本校食堂有关事项进行自查,并对校园内部商店及学校周边副食餐饮店进行了调查或暗访。现报告如下:

我校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现有学生380人,全部在校就餐。西校区现有学生800人,早晚两顿饭全部在校就餐,中午部分走读生回家吃饭。校长陈文学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非常重视,逢会必讲,并在学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两个食堂添置了烙馍机、煮面炉和豆浆机,部分改善了食堂的设施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未发生过师生因食用食堂饭菜导致的食物中毒事故。加工制作的设备一般,东食堂无冷藏设备,均无消毒设备。食堂职工有健康证,学校制定有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食堂所用米、面粉、油由学校比对质、价后定点采购,索证验收入库后录入台帐。其他原料的采购、索验、登记台帐的工作也基本规范。

在我校校园内设立的楚康公司联锁商店,证照齐全,未发现违规违法经营问题。学校周边经营的多家超市和副食店,证照不全的极少,食品来源多为公司配送,台账多无。但经营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变质和“三无”食品的现象却无消费者反映。

校园周边的餐饮店都办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但从业人员健康证一些店未办。环境卫生状况一般,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正规。未发现使用有毒害、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原料进行违法违规制作、加工、经营问题。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篇9

近日,在市食安办的领导下,水集街道办事处与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部门对办事处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确保我市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次联合执法检查主要针对四个方面:一是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情况,食堂制作间的布局、基本条件及卫生环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食品加工制作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原材料进货台账和索票索证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粮油、食盐、肉类、蔬菜等大宗食品的进货渠道和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学校内的超市、商店、小卖部及校园周边小商店(超市)、小食品店证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情况,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等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查处销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它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三是清查校园周边200米以内餐饮企业、饮食摊点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持证情况以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材料进货把关情况,重点清查使用有毒有害、变质和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低劣质粮油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严防“潲水油”、“地沟油”流入餐桌。四是对流动食品摊贩进行登记造册并全面清查,引导其进入市场规范经营,达到文明城市创建目标要求。

此次联合执法检查共检查了学校8所、学校食堂7家(次)、校园内外餐饮店19家(次)、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28户(次),清理流动食品摊贩27个(次)。下发监管意见书3份,发放限期改正通知书3份,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学校要求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

通过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将进一步净化食品消费环境,增强学校及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制售假冒伪劣和有害食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学校周边餐饮服务业卫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学校周边食品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广大师生的食品消费安全感显著增强。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案 篇10

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方案

为推进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治理学校及周边环境,结合市教科局、高大坪小学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安宁、卫生、清洁校园为目标,以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主体防范,确保安全为指导方针,以全局意识,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统揽学校工作全局,确保在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方面不出问题。

二、成立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明确职责。将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做到一把手校长总负责亲自抓,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形成校领导、教师、学生齐抓共管的局面。

组长:银新文

副组长:伍小瑜

组员:黄雄心、于兰、韩京林、罗顺剑、赵世强、权友飞、刘强及各班班主任

三、加大宣传力度

1、宣传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

2、利用周前会会宣传意义。

3、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所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突出重点,具体措施到位

1、在开校典礼上安排议程,讲解进行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对校园环境整治提出要求。

2、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3、全校师生对校园内部及周边清洁卫生彻底整治。

4、加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及检查,让学生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并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查、自纠。

5、加强检查和督促,学校成立学生行为检查组、清洁卫生检查组,不定时的对学生行为习惯、班级卫生状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马上整改。

6、在校门外两侧,要求家长不得在该内停车、等候接送小孩。

7、加强上学、放学时间段校门口秩序的维护管理工作。

8、教育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不购买摊点食物,不带零食进校园,不随手乱扔果皮纸屑。

五、定期开展校园安全、环境卫生大检查,落实信息沟通与报告制度,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调动多方力量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努力构建安全文明校园。

广元市利州中学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案 篇11

整治重点

整治校园及周边食品、餐饮问题。

牵头单位:xx乡卫生院。

1.加大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饭店、食品摊点的卫生检查力度,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2.对校园周边餐饮营业申请,要严格证照管理、前置手续审查等程序,对手续不全、非法经营者要依法关闭、取缔。

3.加大对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饮品等经营行为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变质食品流入校园。

4.取缔学校周边流动摊点。

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环境。

牵头单位:xx派出所

整治内容:

1.安车的检查、严查长安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行为。

2.学、放学期间,安排警力、组织专人在学校门口执勤,维护交通程序。

3.整治学校周边车辆乱停停放行为。

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牵头单位:xx派出所

参加单位:xx乡联防队

整治内容:

1.管控校园及周边整点人员,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2.、放学期间加大对校园周边(尤其是周边小巷、隐蔽处)社会闲杂人员的询问盘查力度,预防和减少涉校发案。

3.校园周边出租屋治安排查及管理。

整治校园安全隐患。

牵头单位:xx小学

整治内容:

1.学校日常管理和内部安保工作,定期开展校内安全隐患巡查,及时上报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

2.学校校警(门卫)、值班、值周情况检查力度,配齐配足

校警(门卫)、安保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出入校门制度。

3.校内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不购买伪劣文具、恐怖文具、赌博玩具、‘三无’食品。

整治村级公路安全隐患。

牵头单位:xx乡人民政府

参加单位:各村(居委会)

整治内容:

加强校园周边村级公路沿线,尤其是弯道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及时清理遮挡视线树枝、杂物。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村(居委会)、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将整治工作组织好、实施好、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小结 篇12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综治委的具体指导下,静乐始终将校园安全稳定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紧紧围绕构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提高师生、家长“三率”指标,全力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特别是狠抓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健全创新制度、夯实各级责任、强化检查指导、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硬件水平等多项举措,全面推动校园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为落实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省市综治委的要求,我们成立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层层明确了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职能部门以及各校园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责任要求。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以树立安全稳定工作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治理隐患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为重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为构建“平安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二、积极协调、扎实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我们针对全县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整治活动。

1.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整治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合实施。综治办协调公安、教育局等部门沟通,成立了县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使我县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构更加健全,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整治力度。

2.及时召开全县校(园)长会议,传达“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会议精神,贯彻市县综治委关于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教育局要求各校园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通过自查,掌握校园周边存在隐患的场所,认真填写《静乐县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情况调查问卷》,并向教育局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教育局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教育局一方无法解决的问题,综治办积极协同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校园周边滋扰校园治安秩序和侵害学生安全的敲诈、抢劫、伤害等事件大大减少,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

三、加强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我们坚持常规教育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型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消防演练活动,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校园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从学生思想上、安全管理上将校园周边安全治理落到实处。

在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9日)来临之际,由综治办主办、教育局承办,联系公安交警、团委等单位,我们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预防青少年犯罪、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大宣传活动,请新闻记者全程参与报道活动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强化安全检查、把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引向深入

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是搞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们形成了一整套安全检查制度:一是学期开学初和学期中间组织机关干部包片包校,全面进行安全大检查。二是重大节假日逐校检查安全值班情况,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三是按照市综治办的统一要求,开展各项专项检查。四是结合季节特点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检查中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则立即下发“校园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校园立即整改。

五、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 1.进一步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为使校园综合治理工作材料更加规范化,2011年,全县各学校家家有《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记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整改台帐》,使相关资料更具系统性。

2.积极推进“警务进校园”工作。我们开展了“警务进校园”工作,并在校园设立警务特派室。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指导和督促各校园积极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工作。

3.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00余万元,首先在县城学校建设远程监控终端,该项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我区校园安全稳定管理和硬件水平,将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4.28”全省校园安全防范视频会议之后,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迅速组织开展了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强化对校园及周边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大对高危人员的管控力度,落实好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以上举措加大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整治力度,加强了师生法制安全教育,指导、规范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师生的安全感明显提高,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得以加强,赢得了学生家长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稳定工作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平安校园、和谐之基”,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如既往的重视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倾注满腔热情,狠抓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平安校园,为确保静乐教育一方平安,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快速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浦东新区政策创新下一篇:中级管工理论知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