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2024-08-05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精选11篇)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1

2014届机电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毕业设计指导性时间安排如下:

本学期结束前(2014年1月17日),各位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见附件),并安排学生在寒假期间投入工作,开题调研,并按要求翻译一篇与毕业设计相关英文文献(最好为近三年发表,译文3000汉字左右);

下学期开学第一周(2014年2月24日-2月28日)由导师安排本组学生开题,学生须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见附件),提交英文文献翻译及审阅表(见附件),指导老师应对译文的准确性进行审阅;

2014年4月7日-4月11日,中期检查;

2014年5月9日,学生完成论文;

2014年5月12日-5月16日,论文评阅人评阅,各小组安排答辩。

各位导师需填写进展情况记录表(见附件),记录指导的过程。

学校有关毕业设计工作规定以及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要求(见附件)。所有有关毕业论文材料已打包(见附件),供参考。

毕业论文成绩以A、B、C、D、F记录,优秀率控制在20%以内。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需向答辩组长提交完整的毕业论文及过程材料。

(一)毕业论文(含封面、诚信声明、目录、正文)请用大长尾夹夹住,暂不装订。(指导老师需检查学生在诚信声明中有无签名)

(二)毕业论文过程材料按以下顺序用小长尾夹夹住,暂不装订。

1、任务书(指导老师签名,院系意见待上交到学院后统一签署)

2、开题报告(学生、指导老师签名)

3、进展情况记录表(指导老师签名)

4、指导教师评审表(指导老师签名)

5、评阅人评审表(由指导老师找评阅人评阅,评阅人签名)

6、答辩记录表(答辩小组各成员签名,答辩秘书可先复印好空白答辩记录表,在答辩时请各成员签名,待后再将答辩记录整理好交答辩组长)

7、成绩考核表(答辩小组各成员签名)

8、文献翻译(审阅表,指导老师签名,原文、译文)

指导老师将论文以及过程材料(注意各学生及指导老师签名)装入毕业论文档案袋,并仔细填写档案袋各项目内容提交给答辩组长。答辩组长将答辩记录表、成绩考核表放入各档案袋,将本组毕业论文档案提交给学院教务室。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务室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2

1 注重实践环节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的客体就是具体的待解决的问题,选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选题要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专业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1)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课题的难易度,既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保证基本能力的训练;(2)毕业设计的课题应尽可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或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校产、学、研有机的结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毕业设计课题的份量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按时完成任务;(4)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5)毕业设计课题应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岗位与工作对象,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课题应提前由教研室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起草毕业设计题目,并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初稿),经严格筛选后,由指导教师向毕业生陈述选题的理由和需具备的条件。

毕业生根据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公布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修订稿),选择题目。对于个别有特殊爱好且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其自选与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相关的课题,但所选课题须经专业教研室同意、报系主任审批。

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后,提前下达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假期或空闲时间准备相关素材及掌握相关知识。

2 精选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业务优势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指导教师应选聘讲师以上有经验的老师,优先选用具有“双师型”职称的老师担任。同时每个选题需配备一名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聘请的企业专家应经系主任批准,还要指定专门的教师进行联系,经常检查相关资源,掌握进度,提出要求,协调有关问题。为确保指导力量,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指导教师应尽的职责如下:(1)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包办代替。(2)指导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结合业务指导,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政策法规的教育。(3)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为:(1)按项目、案例或任务做好毕业设计课题,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2)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并负责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3)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坚持2次/周的指导和答疑,并根据进度逐个进行辅导;(4)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毕业设计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设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5)在毕业答辩前的一两周,给他们设计一些模拟答辩的环(下转第86页)(上接第67页)节,促使其对设计内容进行再巩固,从而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6)参加毕业设计的答辩和评分。负责拟定毕业设计答辩提问,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答辩,客观评分,做好论文评语的撰写。

3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技能人才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要有标准、规范的行为意识,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之向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方向发展,尤其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的能力;(2)团结协作、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和进行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能力;(3)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和设备安装、调整与测试的能力,包括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4)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撰写报告、技术总结、整理文档和论文写作的能力;(6)善于对所研究的题目,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4 规范写作要求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1)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2)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3)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150~200字)、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相关程序清单及图纸等;(4)论文全文应在8000字以上(不包括程序清单和图纸),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出处。

5 重视毕业答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及教学水平的最后一次检验,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

答辩要求:(1)答辩前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包括毕业论文、程序代码、研究成果及测试报告等);(2)答辩人应能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演示;(3)答辩人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陈述要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4)回答教师提问5~10分钟,要求学生能用简短而又准确地语言予以回答。

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毕业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由答辩委员会审定,最后按比例进行综合统计;

毕业设计成果: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包括源程序等)由各系择优选留(不低于30%),交院系资料室保管。

6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它需要领导的支持、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努力及来自企业的配合。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的研究,同时保证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整合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等几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路和相应措施,希望对做好毕业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索丽生等编著.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陈桃珍.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传媒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以出版与发行专业为例.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3.

如何做好技校毕业设计工作 篇3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学习阶段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体检验,是学生受到集中培养和综合训练设计能力(包括实际动手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与撰写论文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次十分难得的实践机会。毕业设计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但不管采用哪类题目或安排方式,都必须使每个学生受到较全面的训练、独立地完成一定的任务,并顺利通过答辩。下面就如何做好高级技工学校高技班级的毕业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找出存在的问题

目前技工学校(实际上包括很多大专院校)毕业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较短,无法达到要求的深度与广度

为了不影响毕业生就业正常派遣工作,学校常常不得不缩短设计时间,比如高技班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只有10周左右。因此,学生往往无法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尚未搞清具体要求前就匆忙动手设计。有的学生不查资料,遇到问题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解决;有的学生不做整体安排,缺乏完整思路。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仓促应付毕业设计,缺乏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达不到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也就难以做出合格的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内容空虚,与工程实践脱节现象明显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范围较窄,设计资料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设计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计算与分析上,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能力。例如,学生设计中采用的一些构造做法、结构方案等不适用于本地区、本工程,或在实际工程中已被淘汰;学生毕业设计采用的是纯教学式的设计方法,而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未得到培养和掌握。例如,学生进行零件图设计仅使用手工计算和绘图,而实际工程设计常利用设计手册和电脑进行快捷计算,并用电脑绘图。这种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的毕业设计,致使一些学生虽然毕业成绩较好,但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到了用人单位面对许多具体工作需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胜任。

3.毕业设计的管理有待完善

由于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许多学校毕业设计采用一个老师指导一个班级并负责评定该班级学生成绩。而且,在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可能还要完成非毕业班的工作,甚至还要承担一些科研任务(比如课题研究等)。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对所有学生及时进行指导,设计进度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学生各阶段设计目标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有学生最后关头搞突击,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低劣。对设计成果的评审也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答辩更是流于形式。

二、提出的改进措施

根据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选用合适的教材

由于技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教材是教师实施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且进行设计的重要渠道,选用的教材要突出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也就是选用的教材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行动,这样所做的毕业设计才能真正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个人能力)。

2.选取合适的课题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应遵循实用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原则,特别是实用性和创造性。技校学生毕业以后一般从事蓝领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技能和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果选用的课题是纯理论的设计,学生可能不感兴趣,毕业设计的质量可想而知,并且这样做与学生以后的职业行动相差很远,学生毕业以后很难适应工作,要重新花大量的时间来熟悉自己的工作。如果选用的课题是简单的操作加工与维护,那么学生只是简单地熟悉了一下操作而已,难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对他们以后的职业提升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所以选用的课题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机床夹具的设计、鞋模的设计、粉末冶金模具设计等。

3.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在做毕业设计之前先做市场调查,包括调查所做毕业设计的应用、所做内容的发展前景、市场上的东西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或缺陷,这样在毕业设计里就可以针对调查展开创新设计,设计的思路自然就有了。当然,所做的毕业设计最好是既有理论的设计,又有产品的加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与学生以后的职业行动是吻合的。

4.及时改进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技校学生理论知识相对不足,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毕业设计,教师应该辅以必要的教学过程。技校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职业特色,教师要掌握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避免空洞的讲解,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其次,考虑到学生专业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使他们不断追踪专业技术的发展动向,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并将学生的兴趣转化、升华为志趣,激发其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求知创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有了教师的专业引导,学生就能逐步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掌握很多相关知识及技能。

5.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根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水平并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中,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综合处理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实施方案的灵活性、操作的技能技巧等等。为此,可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采用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例如,目前社会上很多应用软件(如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站设计类软件、数据库软件、PRO/E、UG、MASTERCAM等),教学中可以结合本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效果好、系统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软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增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6.协调好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有关单位的课题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学校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学生可以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这样既解决了毕业设计时间短缺的难题,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可以极大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只需定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7.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把工作做细。比如对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结题、答辩等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对毕业设计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进行考核;派出督导组进行随机检查等。平时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注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教师进修与提高进行必要的奖励与引导,逐步形成崇尚学习的校园环境。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4

一、课题申报及审题

成立审题工作小组,对教师上报的论文题目的难度、内容及是否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等给予评价,并对题目给出修改、更换及取消等意见。

时间:第2周内完成(2.27-3.4)

二、选题

各系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时间:第3周内完成(3.5-3.11)

三、毕业设计时间:第4-18周四、开题答辩

时间:第7周内完成各系组织进行学生的开题答辩,部分学生由于研究生复试等原因不能参加的,可组织延期1周的开题。

五、中期检查

时间:第11周(5.4-5.8)

六、毕业设计评审答辩

时间:第17-18周(6.11-6.24)

电子科学学院

2012-2-1

4附:

2012年电子科学学院毕业设计统一要求

一、表格填写说明

1、课题申报表:填表日期:2012.2.282、任务书:(1)完成期限:2012.6.17(2)填表日期:2012.3.93、日志日期:2012.3.12

日志填写要求:详见“电子科学学院关于填写毕业设计日志的几点要求”

(1)学生应注明日期。

(2)指导教师应每周对学期进行指导。检查日志并签字,包括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姓名及日期。

4、开题报告:内容充实,要求至少2页。

日期:2012.4.25、学生自查表:日期:2012.5.4

二、要求

1、凡未交学费的不能参加答辩。

2、凡未能按时上交毕业设计材料的,一律不得参加答辩,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5

(征求意见稿)

我院即将面临首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等工作。根据学院实际和教学计划安排,2014届毕业生将在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将采用毕业实习报告和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现将我院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如下:

一、实习时间

2014年1月14日—2014年5月31日

二、实习规定

1、通过我校专升本选拔考试,参加专升本培训的学生,因未参加实习不填写《实习日志》,只撰写调研报告;其余的我院2014届高职高专类毕业生均应填写《实习日志》,并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2、实习单位采用学院推荐与学生自行联系相结合的办法落实。学生落实实习单位后应将实习联系方式报告辅导员和实习指导老师。

3、学生必须坚持全程参与整个实习过程,无故不参加实习者按旷课处理;无故中途退出实习者视为实习成绩不及格。

4、学生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0周,并按规定认真撰写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和实习报告。

5、学生实习结束后须向实习指导老师提交毕业实习日志和毕业实习报告(或调研报告),填写的相关内容须真实、规范。

6、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在鉴定表上做出书面实习鉴定,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

三、实习纪律

1、毕业实习期间,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院毕业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遵守实习单位的保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则。

2、毕业实习期间,不得旷工、迟到、早退。如遇到生病或有特殊事情必须向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请假。

3、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因违反毕业实习纪律和安全规则,造成自身伤害者,由学生本人负责;造成国家或他人财产损失,应由学生本人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违纪学生,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发扬良好的精神风貌,维护学校的声誉,遵守各项职业

道德规范,提高职业素养,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

四、毕业实习日志与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安排

详见附件一。

五、毕业实习日志与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

教务处统一制作模板,详见附件。

六、实习成绩评定

1、毕业实习考核依据

①撰写的实习日志和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

②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

③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的检查记录。

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①指导教师根据考核内容在毕业论文(设计)评议表上给出初评成绩;

②学生抽号进行论文答辩。

③毕业论文总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④系主任审核后确定并签署最终成绩。

相关附件:

附件一: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实

习与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安排表

附件二: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附件三:毕业实习手册模板

附件四: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注意事项

教务处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6

安排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根据《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条例》与《关于做好2014届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的通知》,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即将进入答辩阶段。为了做好今年的毕业答辩工作,特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学院于6月15日之前必须完成毕业答辩及成绩的录入与上传工作,今年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间学校不作统一安排,也不另行通知,各学院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但要提前提交如下相关材料至教务处:①5月30日之前报学院成立的毕业答辩委员会名单及分组情况;②答辩前一周报毕业答辩时间及地点(毕业答辩安排表)。届时校教学督导专家及教务处将参与各学院论文答辩的督查工作。

2.鼓励各学院采取多种形式的毕业答辩,如校外集中答辩(学生在实习单位相对集中且人数较多进行就地答辩)、学院开展公开答辩活动等,但必须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答辩的质量。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一周将校外集中答辩安排报教务处。

3.要求各学院在6月10日前完成对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工作,今年将随机抽取2000篇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检测,检测工作的具体做法及检测

名单另行公布,如果答辩在前检测在后,检测结果R(文字重合率)≥50﹪者,则取消其第一次毕业答辩的成绩。

4.推优

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从本届毕业设计(论文)中推荐3%参加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拟推荐为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且文字重合率不能超过15%;初次抽查不合格,经修改并通过答辩的论文不能被评为校级或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5.毕业实习及毕业答辩材料的归档工作

(1)、毕业实习材料归档:各专业要做好毕业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成果的整理与汇编工作,毕业实习材料包括毕业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工作记录》、实习照片及相关报道、各专业毕业实习工作总结、实习成果及相关资料等。

(2)毕业答辩材料归档:毕业答辩结束后,学院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及其材料的归档工作,如毕业设计(论文)及光盘、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手册,毕业答辩工作总结、《东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查重”结果认定表》等,并于6月20日前向教务处提交如下材料:①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析与评价表(纸质稿及电子稿);②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电子稿);③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清单(电子稿);④东华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纸质稿);⑤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申报表

(纸质稿);⑥东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结果统计表(纸质稿及电子稿)。相关表格在教务网—常用下载—实践教学中下载。电子稿发至教务处龙金花信箱。纸质稿交教务处实践科。

教务处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毕业设计,现状,重点,措施

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并通过答辩方能毕业的做法一直沿袭至今。在实际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的题目大而无当、内容空洞无物和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对以往的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过程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状态,使毕业设计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真正融合。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进行毕业设计,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毕业实践的突破口。

1改革前毕业设计的现状

1.1选题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很少涉及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

由于论文的选题往往都是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选定,而在进行选题时,学生尚在学校学习,无法确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岗位,因此在选题时往往盲目地根据个人喜爱来决定,多是理论研究方面,这样的选题基本不体现工作知识和技能,也不能体现学生从事岗位的职业性和岗位性, 无法展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特点,从而又走了本科院校的毕业论文的老路。

1.2指导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企业指导教师时间和精力不足,导致毕业设计指导与实际工作脱节

随着高校扩招,迅猛增加的学生数量导致高职院校师生比严重失调,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单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必然导致毕业设计效果不佳。虽然高职专业教师多是本科院校毕业,具备一定的学历水平,但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相关行业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也不够了解。

虽然大部分学校都聘请了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但由于企业工作繁忙,大部分校外指导教师不能安排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他们虽然对行业企业熟悉,工作经验丰富,但有些本身没有毕业设计的经验,对于毕业设计方法,设计结构等都不了解,只能对学生设计中涉及业务工作的内容进行指导,而无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写作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基本还是依赖校内指导教师,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脱节。

1.3以就业为中心的考核体制,导致师生均对毕业设计不重视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众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找到工作必然成了学生的首要任务。由于当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率作为考量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准, 因此在就业与毕业设计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向就业倾斜,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自然降低。并且虽然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断下滑,但是很少出现因为毕业论文质量不合格而不予毕业的先例。 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论文就是一种形式,甚至连教师都认为只要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课程考核,能够顺利就业,无论论文质量如何,都应该让学生毕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对论文的重视度可想而知。

1.4学生初涉职场,工作压力大,投入时间精力有限,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由于学生刚步入职场,对职场了解较少,因此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岗位的适应和学习岗位知识中,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再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毕业设计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就本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本身语文基础较薄弱,写作能力有限。部分学生连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都感觉困难,撰写论文就毋庸置疑。基于写作的困难,学生往往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从书本或杂志找到相关材料草草组合成一篇文章作为毕业论文,更有甚者,从网络直接下载文章上交指导教师就算完成了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改革的重点和措施

针对以上高职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否则,毕业设计必然沦为一种表面形式,失去其最初的意义。重要的是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出发来进行毕业设计是比较可行也是能迅速产生改革效果的方法,从而改变现在毕业设计与学生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状。

2.1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构建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系统进行全程跟踪性指导

现在高职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的九、十月份,往往和学生参与就业活动相冲突,为此,将毕业设计选题调整至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这样学生就有充分时间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根据今后的就业方向确定大致的选题范围,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在校的优势,对毕业设计等进行细致的辅导,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构思设计结构,撰写论文。在大三第二学期初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设计进行调整。既解决了设计时间的不足,又实现了师生间有效的沟通。

2.2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为主体,体现高职毕业设计特色

高职的特点是以应用为主,因此毕业设计也应体现这个特色。但目前高职毕业设计都是以论文为主体,采用其他形式的较少。往往注重学术性而忽略了应用性。 以我院日语专业为例,至今为止的10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都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的。论文的内容涉及行业企业的一线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毋庸置疑,必须改革高职毕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以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为导向,可以结合顶岗实习的岗位设计典型工作流程及方案,也可针对所在行业存在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进行某一方面的市场调研、行业企业调查等方面。通过以上的毕业设计不仅避免传统的毕业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而且可以充分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当然,为了提升指导老师指导毕业设计的能力,在有必要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为教师开展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2.3拓宽论文选题途径,增加校外教师指导比重

针对论文选题与实际工作脱离的问题,必须脱矿论文选题途径,积极邀请企业人士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实习岗位、实习内容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范围,也可先让校内指导老师依据自身学术水平和熟悉领域, 拟定几个选题,学生在这些选题中根据实习实践或者未来工作方向、个人兴趣选择论文题目,也可根据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或产学研课题拟定几个子课题与学生协商安排选题。同时充分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优势,通过他们帮助学生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能真正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4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杜绝抄袭现象,加强过程性监督和检查

上文中曾提到学生写作能力薄弱,针对这一点,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比如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科研活动等,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前能通过实际的操练掌握论文写作的技巧、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针对学生从书籍、报纸及网络进行抄袭的想象,一定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论文一定要建立在自身思考、写作的基础上,对于抄袭的论文坚持不通过,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2.5构建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系统, 实现全程性指导和监控

传统的以人工为主、以论文作为评价标准的毕业指导往往缺乏指导的透明性和可监督性,因此,利用发达的网络平台, 构建毕业设计综合指导与管理系统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它将实现对毕业设计诸环节的过程监控、指导和管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而设计过程中留存的各种电子文档也可作为学校评估的重要资料,建立相关的毕业设计数据库,为今后的学生毕业设计提供素材。

改变以论文作为毕业设计成果的单一评价标准,从设计选题、资料查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提交、直到答辩的各个环节都要作为毕业设计评价的标准,学生的设计过程,教师的指导都要做到有具体文件,除了定期检查,还要安排抽查,同时把检查结果与教师考评相挂钩,才能保证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认真指导,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设计工作室 篇8

本期所介绍的设计工作室或个人设计师,他们是设计界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自身的设计才华以外,他们还拥有过人的学识素养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而这些工作室,除了专注于家具设计之外,在其他设计领域也有所发展。从他们的介绍中就能看出他们的共性特点:一,拥有过硬的理论基础,这些设计师无论个人或团体,早在学生时代已获得成绩,在校期间在设计工作室进行实践积累经验;二,具备综合能力与较强的艺术感悟,并在日后的设计作品中将自己的理念融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特点;三,具较强的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在凝听客户表达的同时,又能结合自身对项目的理解,进行挖掘并加以补充,力求作品趋近客户理想中的效果。

以Bao-NghiDroste与boettcher+henssler工作室为例,他们通过几年的发展,在设计理念或作品上已日渐娴熟,他们树立起工作室的形象,并逐步向设计品牌靠拢。而Cecilie Manz凭借个人的号召力开展个人设计品牌的工作。相比较下,VIA DESIGN却已从单纯的设计工作室转变成拥有多位优秀设计师的设计品牌,在推出优秀设计的同时,也致力于设计品牌的推广,这样的发展模式使他们拥有更广的发展前景。当然,要像在设计界闻名遐迩的Tom Dixon从工作室逐渐转型成为设计品牌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设计师们应该将自身放置在大环境之中谋求发展,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揭示与探索

访问VIA DESIGN的官方网站时,你将会看到这样一段话“To us,good design ls whaf our clients say they wantIt’s not enough to simply follow a checkljst of needs”这句话充分地表达了VIA设计概念的由来。首先,他们并不满足于一个简单的需要或者程式化的交流过程,相反,他们习惯于在与客户交流的字里行间中寻找最直观的想法,甚至通过捕捉无法表达的需要而进行设计。接下来,他们就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探索,并开始揭示整个项目的内在潜力。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将了解到VIA DESIGN完整的设计过程,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制造出风格截然不同却独具个性的家具产品的原因了。这是一个等待消化分解的过程,经过反复推敲而得来的结果,使他们的产品不拘泥于以某种特定的风格作为参照物进行设计,使其充满力量与时代感。

图1、2 Durandard-Saturne

这两款灯具仿造星球的外型制成,中间以黄酮为材料,发光的灯管埋藏于外部白色的环上。当光线照亮时,黄酮对灯光加以反射,并形成渐变效果,此时灯具如星球般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图3烛台吊灯,为了使电线部分不对外观造成影响,将电线缠绕藏匿于锁链之间,使其更贴近复古的烛台吊灯。

图4 Mauoin-saint-clair

台灯的灯头很小却具有很强的聚光功能,用于看书办公再适合不过了。宽大的底座部分使台灯的整体结构趋于平衡,起到稳固灯体结构的作用。

严谨的力与美

Bao-Nghi Droste,1977年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在经历了一段家具木工学徒生涯后,从2001年开始在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学习工业设计。在校学习期间,Bao-Nghi还在柏林Werner Aisslinger设计事务所、苏黎世的HannesWettstein工作室以及达姆施塔特Daniels&KoitzschDesign任职,在2007年,他于应用科技大学毕业并回到海德堡,在此不久后他便成立了自己的专属工作室从事设计工作。

成立工作室之前的工作经历,使Droste通过工作实践进一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增强了他关于设计方面的实践知识,这为他日后严谨的设计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从Droste的作品不难看出,简单的用料与严谨的力学结构才是他作品最核心的部分,这些隐藏在作品深处的力与美的展现使作品的体态更加完整。而深刻的感官体验,使他的作品意义也随之深刻起来。

缜密的设计思维

Morifz Bottcher生于1978年,曾于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产品设计。他曾任职于德国汉堡npk设计事务所、法兰克福Barskidesign,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任职于柏林Werner Aisslinger。出生于1974年的SorenHenssler,同时在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以及米兰理工大学学习,有过产品设计的学习经验。

而bottcher+henssler设计工作室,就是由MoritzBottcher和Soren Henssler与2007年共同成立。他们将工作室的总部设立于柏林,工作室业务涉及产品和室内设计。他们出品的作品参照工业设计的精髓而设计,产品无论在选材或组装经过中都通过精密计算而威,制作过程十分考究,以细节彰显设计师的缜密设计思维。这样的缜密细节特性,使bottcher+henssler出品的作品在简单的外形构造下呈现出如绅士般的高雅气质。

外形与功能的传递

在很久之前Cecilie Manz就被誉为丹麦家具设计的新兴人物,早年曾获得艺术委员会的资助。目前她的作品已名扬内外,在2007年她获得了Danish Award的两项重要的设计类大奖,显现了丹麦设计界对她作品的肯定。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9

关于201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安排的通知

各系: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探求真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要环节。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完成质量,现就我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一、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具体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韦煜(副院长)

副组长:黄胜(教务处处长)

成员:陈世军(教务处副处长)、各系分管毕业论文(设计)的系主任(副主任)

办公室成员:唐世农、姚佳

各系要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负责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

二、指导教师要求

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各专业应派讲师(或相应职务)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要根据实际合理调整每位指导教

师的指导学生数,不能过多或过少,原则上每位讲师、副教授指导的学生数一般不超过6人,每位教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8人,部分专业确实需要超过规定人数范围的,必须报教务处审批。

三、工作日程及任务

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于2014年4月22日启动,至2014年12月30日结束。

(一)第一阶段(前期工作):2014年4月22日至5月15日1、2014年4月22日至5月13日,各系完成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并拟定具体工作计划;完成本系2015届本科毕业生此项工作的思想动员、指导教师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分组、选题和审批等工作。5月12日前将工作计划(计划内必须包含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情况)报教务处审核后方可执行。

2、2014年5月13日至5月15日,各系自查本系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并接受教务处检查。

(二)第二阶段(中期工作):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11月15日3、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11月12日,各系组织本系师生认真开展201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工作,并做好指导记录。

4、2014年11月13日至11月15日,各系开展中期工作自查,撰写阶段工作小结,并接受教务处检查。

(三)第三阶段(后期工作):2014年11月16日至2014年12月30日5、2014年11月16日至2014年12月2日,各系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作品的评阅、格式审查等工作。

6、2014年12月3日至12月9日,各系做好答辩前准备工作,合理组织答辩教师,将答辩审批表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审核。

7、2014年12月10日至12月19日,各系完成本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8、2014年12月27日前,各系完成本系毕业论文(设计)作品的评审、质量分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和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推荐等工作,并将结果报教务处,同时提供能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工作典型状态的电子照片2张/每专业。

9、2014年12月30日前,完成201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材料的汇总归档,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检查,写出总结报告,并及时编印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等事项,结束201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四、其他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严格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院教发〔2006〕6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若干补充通知》(院教发〔2014〕3号)(见附件一)执行。

2、各系务必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34号)传达至每一位指导教师和学生,加强学术规范教育,明确基本学术要求,提高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水平。同时,指导教师务必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职责。

3、各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档案管理,长期保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原件,材料装订顺序为审批表、任务书、指导记录表、正稿。

4、为了更好地规范我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系一律使用统一制定的规范表格。相关表格和说明见附件二,或在教

务处青果系统网站上自行下载打印。

附件:

一、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文件

二、黔南师院毕业论文所有相关表格和说明

2014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10

2012届毕业各班同学:

根据教学工作计划,现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前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毕业实习

(一)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程,掌握了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面向社会的专业实践。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行业的性质、特点,明确相关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和技巧;通过毕业实习还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毕业后相关工作的需要。

(二)实习时间安排:2011年12月1日—2012年4月18日

二、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论文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

(二)毕业论文内容和写作要求

见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毕业论文》教学大纲,毕业论文指导书及格式表样。

(三)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2011年11月24日—11月30日,各教研室安排具体工作:1.讲解论文时间安排;2.讲解毕业论文规范、写作方法,3.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

2011年12月1日—12月30日,确定论文题目;

2012年3月1日—4月16日,交论文初稿到指导教师处;

2012年4月19日—4月27日,定稿时间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安排论文答辩;答辩小组给出成绩。

2012年5月14日—5月18日,教学科负责论文成绩上报和毕业论文的整理归档工作。

三、相关考试

1.专升本:分文科(语文+英语)、理科(高数+英语),于第五学期末或第六学期初报名后,由我校组织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合格后,全省统考基础课,具体时间见教务处安排。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同学也须缴就业协议。

2.补清考:对于第五学期考试不合格者,将于第六学期安排补考;对于前五学期因补考不合格、取消考试资格或无故缺考者,将于5月底或6月初安排毕业前清考工作。具体安排以教务处下发通知为准。

四、就业协议、毕业生登记表、就业推荐表

毕业生在离校后必须通过必要的联系方式(QQ群、电话等)与学校保持联

系,离校去向、就业情况要及时上报辅导员;

就业协议:内容填满(组织机构代码),盖章为圆形企业公章,要求毕业生3月前缴回;

毕业生登记表:完全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学生填写,随后补齐校方所填内容并盖章;

就业推荐表:填写评语、成绩,盖系部、教务处、就业办章后将表格返还学生。

五、撤消处分申请、奖励学分手册

因违纪而给予处分的学生,需于第五学期离校前将撤销处分申请交各班辅导员,否则将不能颁发毕业证。

各班需于第五学期结束前收集整理毕业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对其进行汇总并登记,已备登记奖励学分手册。

六、离校手续,毕业证书领取

时间:6月底及7月中旬

地点:华美校区

要求:所有考试(包括论文)成绩合格、无违纪、无拖欠学费,按时来领取毕业证、档案、报到证、户口等。原则上需本人带身份证、离校手续表领取毕业证,特殊情况由监护人带身份证、户口本、委托书等材料代领。

上述具体安排最终以相关部门下发通知为准。

毕业设计工作安排 篇11

关键词:工作过程;社会工作课程;社区工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提出

为彻底解构传统的学科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我国高职教育界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包括引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在引进的诸多模式中,近年来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影响最大的当数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这一方案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2003年起该课程方案在全德范围内广泛推广,成为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范式。根据姜大源等职业教育专家的研究,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提出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在课程内容的排序上,与学科体系课程内容编排的“平行结构”不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者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都是串行的。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在总量上没有变化,只是在课程的排序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和职业,课程教育应当与社会工作的操作过程紧密相联,从而减少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社会工作开展的条件、情境,社会工作者所需的能力和价值观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就是以社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即课程教学内容是以经过改造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设定和组织的,课程内容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而这些情境必须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工作”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现状调研

1.调研方法

调研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包括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专题研讨会等。问卷调研共设计三类调研问卷,分别是学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调研问卷以及用人单位负责人访谈卷。问卷内容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状况、发展趋势与发展规模,适应性岗位需求与从业层次,从业人员所需专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课程安排与设置等方面。

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深圳市范围内的一些基层社工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以及社工机构负责人)和部分高职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师生)。学生卷的调查对象则为本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含毕业生)。访谈和专业研讨以单位或机构的负责人为主。

2.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内容涉及行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状况、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价等诸多内容,围绕“社区工作”课程建设标准,重点调查了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程对应的项目工作任务及课程目标的实现等问题。

3.调研单位类别与样本数量

本次调研共选择深圳市内7家单位和5所高职院校,7家用人单位中,基层社区管理机构1家,社工服务机构6家,分别是:鹏星社工服务社、龙翔社工服务中心、社联社工服务中心、深圳春暖社工服务中心、一家亲社工机构、彩虹社工服务中心。5所高职院校分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用人单位调研问卷以邮寄和直送方式共发放80份,回收58份,回收率为72.5%。走访面谈访谈20人,包括社区工作人员12人,社工机构人事主管6人。网络访谈2人。本专业学生问卷内容还涉及到专业认知、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问卷邮寄发放150份,回收128份,回收率85.3%。

4.调研内容

行业调研:走访调研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机构及社工机构负责人,重点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调查行业发展变化提出的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变化的要求,以及课程项目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变化情况等,征求对“社区工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等,以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学校调研:对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包括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现行“社区工作”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环境创设情况的依据、教学实施、教学考核等,以及学校该课程教学目标与行业对应的项目任务目标对接情况及建议。

(二)现状与问题

1.行业需要的“社区工作”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与“社区工作”课程现行教学目标分析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传统的三大方法之一。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及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用人单位认为,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社区工作专业知识,有较好的社区工作实践技能,具有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社区居民服务日益多样化和规范化需求的发展,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要求,总体上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社区服务能力,具体包括社区需要分析、资源分析、社区活动设计和小区规划等;二是社区管理能力,包括机构管理、人际关系处理和公众关系协调等;三是现代办公能力,包括现代办公设备、计算机操作和公文写作等。相应地在进行“社区工作”课程设计时,需注重以上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现有“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肩负着培养未来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培训第一线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双重责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区工作在西方和我国的历史沿革,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模式与技巧,并能够在社区工作实践中科学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模式与技巧。

从以上的教学目标来看,还存在比较笼统、模糊的特点,尤其是对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和教学要求的规定不够明确、清晰。

2.行业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与“社区工作”课程课程标准各主要要素的关系

在课程目标上,调研发现,随着社区工作的内容日益多元化,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也扮演着多种角色:和谐社区建设的承担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居民心理的疏导者,居民就业的指导者,居民生活的关心者,社区文化的组织者,文明行为的引导者,肩负着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服务居民的重要责任。这对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职业能力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如主动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关注社区发展的新动态,能提出新方法来提高工作质量、绩效,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绩效等;二是专业能力,如具备扎实的社区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社区实践工作技能,掌握岗位的关键技术、核心技能等;三是社会能力,如爱岗敬业,人际关系处理和公众关系协调,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等。从岗位适应角度看,专业能力最重要,但从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角度,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最重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期待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能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具备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现行的“社区工作”课程共48学时,在结构上设计了以下四个模块的内容:一是社区和社区工作的基本涵义及功能;二是社区工作在西方和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三是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视野;四是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方法及技巧。从现有的教学内容设计上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过分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重视不够,尤其在对学生熟知法律政策、应急应变、沟通协调、专业协助等方面的培养上不够重视;二是课程教学设计中,关于社区服务的具体环节和技巧的课程比较薄弱。一方面是学时分配上相对比较少,不太合理。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知识的灌输较多,进行社会实践和实训实习的时间较少,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专业的职业性质。

在课程设计上,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在“社区工作”现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不够规范(58.4%)、缺乏案例教学(37.6%)、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35.2%)、图书资料不能满足需要(29.8%)等方面,其中社会实践不够规范集中体现在专业性社会实践不够,实习时间不长,不能切实深入了解专业内容。

现有的“社区工作”课程项目并不是完全按照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导向进行体系设计的,在很大程度仍然按照学科体系的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安排,不能很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

“社区工作”是一门方法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围绕就业岗位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社区分析、社区调查、社区介入、社区组织和动员、社区评估等一系列开展社区工作的能力。“社区工作”课程应紧紧围绕如何开展社区工作这一主线,设计社区探访——社区分析——制定社区活动方案——实施社区活动方案——社区评估等具体项目(任务)。

在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上,高教学质量需要良好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撑,包括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适用的教材、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优良的实训条件等。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工作”课程现行教学条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不够丰富,有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单调,偏于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法,以及网络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多; 缺乏稳定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基地不多,没有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注重结果教育,忽视过程教育、能力教育,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不够,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是现用专业教材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现有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趣味性差,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58.7%);课程的资源不够丰富(47.6%);课程仅传授知识,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33.3%);缺少互动性练习(29.4%);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21.8%)。

三是课程网站、影像图片资料库、试题库、案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库建设亟待加强。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面,调研发现,大多数院校“社区工作”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试方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组成,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出勤和作业等构成。对于该课程的实训大纲和实训环节的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则不太明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满意度偏低(39.3%)。

调研发现,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相适应,在考试考核方法上也要进行改革。考虑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评价更注重能力考查,需要改革考核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实务模拟等形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用人单位建议,实训实习环节可以尝试引入多方评价标准,由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的评价,由机构督导根据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基于工作过程“社区工作”课程设计

(一)“社区工作”课程目标定位应围绕就业岗位要求,加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个人品德修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调查表明,无论是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还是对学生的调查,对职业能力的期待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能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具备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在社区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的评价中,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被认为是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居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纠纷调解、协调的能力以及应急事故处理的能力则是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最需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如图1所示。

(二)以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社区工作”的课程设计上,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需要结合社区工作的要求,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线,应摒弃过去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教学设计,从工作岗位实际出发,代之以具有范例性的工作任务内容,突出实用性,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布局”的教学设计,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基本要求:第一,加强对社区工作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社区工作的相关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强调社区工作实务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课程的教材改革和资源库建设

教材、资源库建设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的选择。教材选择过程中坚持突出应用性,不片面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紧密联系社区建设的实际,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参考资料建设。在中外文教学参考资料建设方面,一方面要组织、有计划地选购一批实用性强、学术性较高的中外文参考资料;另一方面还要收集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实际案例、其它作者编写的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教材或著作、社区社会工作课程内容中相关知识的各种资料,精心组织参加课程建设的老师自编或参编部分教学参考资料。三是要加强课程网站、影像图片资料库、试题库、案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要进一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手段、观念和内容,有选择地购置一部分软盘、光盘音像资料,剪辑录制部分影视、网络作品,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料库。

(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是吸纳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发挥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作用。二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这两种实践教学场所。三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努力探索开放多样、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辅导答疑法、知识竞赛法、专题讲座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讨论法等,努力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四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社区探访、参与社区活动、接近社区服务对象、实施社区活动方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培养社区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反思社区工作基本技巧。五是要采取不同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实习模式。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注重专业能力的检测

通过案例分析、实务模拟等形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实训实习环节可以尝试引入多方评价标准,由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进行评价,由机构督导根据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适当淡化理论知识的考试,重点检测学生运用社区工作的视角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各种社区工作的各种模式、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建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专业实践监控反馈体系,量化实践教学工作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描写冬天雪景的作文450字下一篇:单元测评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