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班古诗文吟诵教学计划

2024-07-21

三二班古诗文吟诵教学计划(精选8篇)

三二班古诗文吟诵教学计划 篇1

三二班古诗文吟诵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吟诵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吟诵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吟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根据学校古诗文吟诵开展情况和目前我年级的实际,特拟定三年级小学古诗文吟诵计划。

二、教学分析

多年来我校一直开展古诗文吟诵活动。面对今年所带的三二班,我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吟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吟诵活动行列中。除此之外,我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三、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较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吟诵容易,巩固难。

四、主要措施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班级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吟诵氛围,班主任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每日必吟,熟读成诵。充分利用中午预备10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开展古诗文吟诵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结合我校的古诗文吟诵特色,布置班级文化墙,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4、评比“班级吟诵之星。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开展班级吟诵之星评比活动。

总之,开展古典诗文吟诵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

三二班 2013年9月

三二班古诗文吟诵教学计划 篇2

但是, 自“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学校不再让学生采用吟诵的方式来读古诗文, 因此, 古诗吟诵教学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而言, 已成为一件新鲜的事。 随着国人的“ 文化觉醒”, 现在一些学校正试图恢复这一传统的读诗形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之后, 笔者在小学古诗吟诵教学中初步形成了“ 读之—吟之—唱之—舞之”的教学策略, 谨以本文讨教于诸位同仁。

一、读之, 平长仄短, 入声短促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 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吟诵有兴趣, 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因此, 在吟诵教学之初, 笔者先设法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 吟诵是按照古诗的格律来发声的, 在节奏上平长仄短, 在音高上平低仄高, 在旋律上平直仄曲。这样的“ 读诗”方式, 能充分展示汉字的声音特点, 充满了音韵美。 但是, 由于学生之前对吟诵知识一无所知, 对吟诵“ 曼声长吟”的语调一时难以接受, 所以, 笔者把吟诵教学的第一阶段目标定位为“ 读”。

在教学的最初阶段, 为了让学生觉得吟诵“ 好玩”, 笔者并没有急于跟学生讲授枯燥乏味的古诗格律, 而是借助我们课题组开发的 《 小学生古诗词吟诵本》 这个载体, 依据该书为每首古诗词所作的吟诵标注符号, 拉长声音读诗给学生听。 由于从来没接触过这种读诗的方式, 所以学生们都感到新奇有趣, 并兴致勃勃地争相仿读起来。 待学生热情高涨起来之后, 笔者趁热打铁, 把古诗上标注的吟诵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即吟诵规则告诉学生。 学生了解规则后, 便迫不及待地根据标注符号的提示学习起“ 读”诗来。第一节吟诵课后, 学生们兴致勃勃, 充满期待, 不断询问什么时候再上这样的读诗课。

此后, 笔者每周安排一次吟诵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一首诗一首诗地带着学生拉长声音“ 读” 起来, 并在每节语文课课前和午读时间让学生拿着吟诵本练习这种读诗方式。 就这样, 古诗吟诵慢慢地进入我们的课堂。

二、吟之, 无腔无调, 随意而出

按照唱的韵律, 用读的语调把古诗诵读出来, 即为“ 吟”。吟, 半读半唱, 仄读平唱, 充分表达了古诗特有的音律美。 然而, 吟又不等同于唱, 它讲究“ 无腔无调, 随意而出”。 古人吟诗, 意在感受古诗的情致、精神, 心中复现诗中情景, 领会诗意诗情。 用现代的阅读观点来看, 吟是读者对诗境的个性化解读, 对诗意的个性化表达。 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 高声朗读, 以昌其气”, 还讲究“ 密咏恬吟, 以玩其味”。 在高声朗诵之后, 古人又通过吟唱的方式, 进一步入诗境、悟诗意、品诗味。因此, 在学生充分“ 读”古诗的基础上, 笔者把吟诵教学的第二阶段目标定位为“ 吟”。

吟咏与朗读是不能严格区分开来的。 经历了吟诵教学的第一阶段, 学生已习惯于拉长声音来读古诗, 在此基础上, 笔者便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教学———吟, 要求学生根据平长仄短, 依字行腔曼声长吟, 注意韵字回环, 入声短促, 感受古诗文的“ 呼吸”与节奏, 并尝试根据古诗的内容来确定每一句、每一词, 甚至每一字的快慢、轻重、 高低, 以表现出古诗的情感, 如轻快、沉重、喜悦、忧伤等。 另外,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吟的“ 形象”和技巧, 教学时, 笔者还播放程滨、徐健顺、陈琴等前辈的吟诵音频给学生听。 学生边听边模仿, 低声跟着音频吟诵, 尽情地感受吟诵大师们的“ 美声”, 品味吟诵这种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 学生们听着吟着, 古诗文的精神、意蕴渐渐深入内心, 于是他们在吟诵古诗文时便不自觉地就“ 无腔无调, 随意而出”。 如学习《 泊船瓜洲》 一诗时, 学生的声音时而轻盈, 时而低沉, 时而平缓, 时而激动, 把诗人那浓浓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歌之, 天马行空, 弦歌不绝

人们形容儒家的学校, 常说“ 书声琅琅”, 又说“ 弦歌不绝”。 意思是说学校里时时处处都有歌声。 这“ 歌声”其实很大的成分是吟唱诗文之音。 诗与音乐“ 本是同根生”。 古诗对仗工整, 节奏鲜明, 韵律和谐, 抑扬顿挫, 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听来悦耳动听、扣人心弦、富有音乐美。 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细细品味诗的节奏以及平仄韵律的基础上, 笔者把吟诵教学的第三阶段目标定位为“ 唱”。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吟诵的一些基本技巧, 可以依据吟诵标注符号自行吟咏。 此时, 笔者又把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 小学生古诗词吟诵本》 中每首诗的后面都附有一个“ 吟诵例子”———用简谱记录吟诵的调子。 在吟诵课堂上, 笔者开始领着学生唱谱, 唱一句谱, 吟一句诗, 反复练习。 慢慢地, 学生有了“ 唱”的感觉。 因为“ 唱”比“ 吟”更自由, 所以学生们更喜欢“ 唱”。

古诗吟诵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 由于每个吟诵者的经历不同、 文化素质不同, 因此, 吟诵同一首诗时所使用的腔调也会不同。 在吟诵的过程中, 笔者会留给每个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 让学生在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的同时, 点燃创造的火花———让学生自行编曲“ 唱”诗。 说是“ 编曲”, 其实只是依据吟诵的规则“ 自由唱”。只有在学生明显违反吟诵规则时, 笔者才会提出“ 修改”的意见,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 自由唱”的积极性。

四、舞之, 情到之处, 体态相随

古人吟诗, 情到浓时, 常常摇头晃脑, 手舞足蹈, 体态相随。 古人的身体动作体现着吟诵者对声音高低、强弱、疾徐的控制, 如声音大时身体向后, 声音小时向前。 但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 以轻摇为主。 笔者认为, 学生在吟诵古诗时, 要真正做到“ 披文以入情”, 需要借助多种手段, 其中, “ 舞”是必不可少的。 故此, 笔者把吟诵教学的第四阶段目标定位为“ 舞”。

在这一阶段的吟诵教学中, 笔者要求学生在吟唱古诗文时要站立起来,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生活经验, 手舞足蹈, 闻“ 诗”起舞———以各种肢体语言辅助吟诵, 调动多种感官, 促使思维与动作共同协作来吟唱古诗。 这样做, 学生更能入情入境, 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深刻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意象、情趣之美。 当然, 在刚开始的时候, 有些学生会因为羞涩不敢“ 轻举妄动”, 但是, 只要有人带头起舞, 渐渐地, 就会有很多的追随者。 在这些追随者当中, 不少的人会因为尝到了快乐的滋味而成为下一轮吟诵的“ 领舞人”。

在去年的“ 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活动中, 笔者指导学生编排的吟诵节目, 令全校师生为之倾倒。 在节目表演的过程中, 台下不时有人随着台上的人一起读之、吟之、歌之、舞之。

吟诵教学——古诗词教学新方法 篇3

一、吟诵古诗词,体会情感美

一般而言,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涵咏,或表游子之苦、或寄秋士之悲、或抒仁人之忧、或发志士之愤。此外,既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温情;也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情;既有爱情,也有爱国之情。凡此种种,深沉真挚,给学生一种强烈的震撼,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以《鹊桥仙》(秦观)为例,上片三句描绘的是牛郎、织女长相思、离别恨,七夕之夜方可银河会;这表现出二人的心情,非常的低沉;紧接着两句是转折。细细吟诵,可以体会到词人认为每年一次相会意思重大,甚至胜过普通夫妇相会无数次;下片三句来了一个大转弯,写二人短暂而又甜蜜的相会,很快就要结束,一时陷入痛苦之中;最后两句,二人心绪振起,并且互勉。这虽然是一首小词,但是其中所包含或者表达的情感波澜起伏。吟诵之,声音从低到高,然后降低后再升高,“以声传情”,妙不可言。

二、蕴藉深,意境美

古诗词之意境,实际上是心与物的统一,将人的主观感情、情趣和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正所谓有境界,高格自成。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是创作者的最大追求。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领悟诗词的意境之美。古诗词意境,可谓异彩纷呈,既有典雅含蓄,又有凄清萧索;既有冲淡平和,又有清明秀丽;我们可以体会到“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之劲健与雄浑,也可以感受到“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悲慨与苍凉。

对于上述古诗词而言,吟诵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古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有声语言中感受意境之美。学生进入古诗词意境,需先理解其内容,然后反复的进行吟诵;吟诵过程中,声音应当根据作品意境,抑扬顿挫、疾徐变化、婉转曲折,这样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比如,苏教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片两句交错落笔,通过托出长江、人物,豪情壮怀不胜言表;学生在吟诵过程中,发调应当自宜高亢。“故垒”两句,主要是交代此地为三国古战场,吟诵时应当稍降音调;“乱石”三句,采用健笔描绘出一种逸气满怀而又惊心动魄的壮丽之境。对此,学生在吟诵过程中,应当大声激昂,然后才能高唱入云。对于歇拍两句而言,主要是赞叹山河美丽壮观、英雄辈出;学生在吟诵过程在,稍降音调,而且要保证语气的舒徐。在下片开头,从周瑜勃勃英姿的叙写,转到其指挥的赤壁之战气概、辉煌战绩的描述;吟诵时,前三句音调应当稍低一些,而后两句则应当激越高亢,这样可以壮大声势。

三、搭配历史背景、歌曲

古诗词是文化艺术瑰宝,其多因诗人的壮志未酬和不幸遭遇而产生,在吟诵过程中,应当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有感情阅读,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领悟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李密曾经给司马炎上书,即《陈情表》,其历史背景为李密原是蜀汉臣子,后因司马昭灭掉蜀国而沦为亡国奴。为求国之安稳,笼络了一帮旧臣。为保名节,就以晋朝政策作为写作原由,并以《陈情表》作为推词,不仅可以为祖母尽孝,而且还可为蜀汉之国尽忠。在吟诵中,应当注意时代背景的理解和认识,充分结合社会背景,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和鼓励他们吟诵古诗词。采用该种方法,可以使他们深入了解历史,激发其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得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得以有效的改变。

吟诵古诗词时,可以适当搭配歌曲。古诗词与我们生活的年代相距久远,学生们死记硬背难见成效。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歌词显然更加的上口,歌词的应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东逝水》,即通过三国演义诗词提取并升华而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学生可以通过古诗词的应用,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再如,《独上西楼》是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的诗词,采用歌曲的形式进行吟诵,对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作用非常的显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采用古诗词,搭配歌曲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加深理解,从而起到古诗词学习的事半功倍之效果。

读书经验介绍-三二班杨晨 篇4

对于书,大家都很熟悉。不爱读书的人,一般都不会关注它,书,因此受到冷漠;而爱读书的人,却会珍惜书,有的人甚至达到手不释卷的地步。记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短短一句话,但是有大用途!高尔基爱书,所以成了名人。

我读过300~400本书,书里的秘密,我都一清二楚。我现在正在读《草房子》、《安妮日记》等名著呢!虽然我年纪小,但我懂得也不少的,这都得益于我庞大的阅读量。

我是一个充满信心的女孩儿。为什么呢?因为书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一本书,读到兴致上不可停止。那么,我们爱书了,就有知识了吗?英国的沙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虽然爱书了,但也要注重方法。比如你可以边读边作笔记,边读边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一本好书中总有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动动笔把它们摘抄下来,或者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

一个女孩儿,爱看书,多看书,长知识,知大事,是件好事。我是爱读书的人,所以我的成绩名列前茅。一个女孩名叫杨晨,她与书结伴,与知识结伴。追求梦想的路上与书结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它使你快乐、开心,能永永远远和知识一起寻找梦想的天堂!三二班 杨晨

2011年6月三二班总结 篇5

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学生亲自动手选种、育种、种植蔬菜,管理基地等活动,并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在活动中学生还学到了蔬菜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体验了收获的喜悦,得到技能的快感。

其次,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自我交往能力得到了加强,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己校园的情感。

再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进行种植实践,增强了他们的农业科普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科普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最后,通过撰写观察日记和科普小论文,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写给三二班同学的一封信 篇6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xx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给大家时间准备,就这么猝不及防扰乱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得已躲在家中,足不出户,以自己所能尽到的最大贡献,与这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争。面对疫情,大家不用感到害怕,因为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有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社区工作人员及广大志愿者,更有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武警战士!

这些天,老师相信在你心中已经不止一次的为钟南山爷爷竖起了大拇指,84岁的他,双鬓斑白,却依然冲锋在前,毫不畏惧!73岁的李兰娟奶奶应该也成为了你们心中最美的女战士了吧?她同钟南山爷爷一样,不顾个人安危,用知识、技能、信念甚至身体筑起这场狙击战的.第一道堡垒,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守护神。美国的政治学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这样说:“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是啊,我们是如此幸运,总有一些人为了保护我们而冲锋陷阵,他们是中国人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

孩子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的,打仗需要真枪实弹,而今天的真枪实弹便是科学文化知识,是能力、责任与担当,试问当你们长大时,我们老去,你们是否会像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那样,有能力去保护大家?著名学者崔卫平曾言,“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孩子们,疫情当前,你们需要思索的是:时代的接力棒马上就要传到你们的手中,你们该怎么对待我们这个可爱的中国呢?请记住:一定要更加尊重知识与科学!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你们可以改变中国!

孩子们,这次疫情有两千多个生命无奈逝去,有太多的家庭面临痛苦与悲伤……有时候生命的长短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或许你还不明白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老师想告诉你,其实很简单,从今天开始,尊敬你的长辈,感恩你的父母,保护幼小的弟弟妹妹;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便是善待生命。

孩子们,这次疫情让我们有了一个特殊的假期,也让你们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居家自主学习。这种极度需要自觉、自律的学习方式,想必刚开始的几天很让你苦恼吧,老师和你们一样,面对网上教学也是“心惊胆战”呢!如今已是第三周了,每天看着分享到班级群里一张张认真迷人的直播观看照片,听着你们一个个自信背诵课文的语音,批改着完成百分百的优教信使作业,我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我坚信,你们是最自觉的!也是最棒的!你们一定会严于律己,自主学习,坚持锻炼,让爸爸妈妈见证你们的快乐成长!

孩子们,灾难过后,春回大地,共沐花香!

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爱你们的于老师

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篇7

吟诵作为传统的读书方法, 迄今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 墨子·公孟篇》 说儒家读书“ 诵诗三百, 弦诗三百, 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 也载孔子对《 诗经》300 诗“ 皆弦歌之”。 这其中的“ 歌”就是吟诵。 由于重视礼乐化成, 先秦时期的歌吟分为清唱一类的“ 徒歌”和合乐的“ 弦歌”。

一、什么是吟诵

作为读书方法的吟诵大多是通过口耳相传、世代赓续的授受和熏陶的方式得以流传, 在方法论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明确的定义或界定。

《 周礼·春官》 的《 宗伯》 下篇记载:“ 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 兴、道、讽、诵、言、语。 ”东汉郑玄注“: 倍文曰讽, 以声节之曰诵。 ”可见, 吟诵不仅仅要背诵典籍, 还要合乎某种声调、节拍和韵律, 有一定的音乐之美。

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认为, 吟诵就是“‘ 美读’, 是要读出一个韵律和节奏来”。 陈少松先生在《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一书中认为:“‘ 吟诵’作为一个词使用, 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通过众多吟诵专家和诗歌研究者的长期研究实践, 可以得出, 吟诵是按照一定节奏、韵律和腔调, 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的一种读书方法。

二、吟诵的作用

古代的诗人在吟诵中赏诗、写诗。 屈原在《 渔父》 中自述:“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杜甫也在《 解闷十二首》 ( 其七) 中写道:“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 ”诗人屈原和杜甫充沛激昂的生命情感发言为诗, 吟诵起来真实自然, 感染力强, 具备叶嘉莹先生所说的“ 兴发感动”的力量。

普通士民也喜欢吟诵。 唐宣宗李忱在《 吊白居易》 中写道:“ 童子解吟《 长恨曲》 , 胡儿能唱《 琵琶篇》 。 ”宋代叶梦得在《 避暑录话》 中说:“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 柳永的词) ”说明吟诵已成为人们写诗赏诗的主要方法和普遍的生活风尚。

可见, 吟诵是人们进行诗歌创作、鉴赏和传播的读书方法。 要想欣赏诗歌进而学会作诗, 吟诵是一种重要途径, 这也就是吟诵的最大最主要的作用。

三、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吟诵

吟诵作为千百年来普遍使用, 而且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诗写诗方法, 在现代古诗词教学中有必要加以重新开发整理, 并合理运用。 这也是发扬中华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吟诵原本没有一定的曲谱, 形式上比较自由, 但这并不是说吟诵就能任意为之, 信口由腔, 吟诵有其基本的规则。

( 一) 依字行腔

中国的文字具有独体单音的特质, 单个的字非常适合跟别的字组合成一个词语节奏单位, 而词语跟词语之间又可以前后配对相称, 从而有一种天然的合乎声律的音韵之美。 因此, 吟诵时就必须注意配合音韵、节奏依字行腔, 确定吟诵的高低、长短、轻重、徐疾。

1.平仄: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平高仄低、平直仄曲

吟诵时的音长, 普遍遵循平长仄短的行腔规则。 一般来说, 平声字多用“ 拖腔”即拖长声音而吟, 表现出舒缓曼妙的节奏和韵律感;仄声字则多以急切短促的节奏诵读, 体现一种沉郁顿挫或者疾厉驰骤的韵律。 就音高而论, 吟诵则有平低仄高或者平高仄低之分, 一般来说, 南方吟诵普遍用平低仄高的调式, 而北方则多平高仄低。 在音调上, 吟诵遵循平直仄曲的原则, 平声平直因此用平直的音来吟诵, 仄声仄曲因此用曲折音吟诵。

2.节奏:二三或二二三

吟诵古典诗词, 节奏点一般落在节奏单位的后一个音上, 以格律诗为例, 五言七言诗就有了“ 二三”和“ 二二三”的节奏。 节奏点上的平声字读两拍, 非节奏点上的平声字读一拍, 除入声字外的仄声字也读一拍, 入声字读半拍, 这样吟诵就自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格律诗又分为平起和仄起两种句式, 吟诵的节奏点也有所区别, 简单来说, 仄起绝句的节奏点规则为“ 四二二四”, 即节奏点是第一句的第四个字, 第二句的第二个字, 第三句的第二个字, 第四句的第四个字, 律诗按重复一次节奏规则来吟诵, 节奏点上的字要重音长吟。 平起绝句的节奏点规则“ 二四四二”。 例如, 李白的《 望天门山》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平起绝句, 节奏点为“ 门、流、山、帆”, 是“ 二四四二”的格式。

( 二) 博采朗诵、 歌唱等艺术形式之长为现代吟诵所用

吟诵这种传统的读书方式, 在近现代曾作为封建落后的文化代表一再受到批判甚至唾弃, 中学生在现代教育中长大, 对古老的吟诵方法基本缺乏认识, 吟诵传统和实践出现断层。 要继承发扬这门“ 绝学”, 仅仅就吟诵谈吟诵, 恐怕效果不会太好。 因此, 在本人的吟诵教学实践中, 我把吟诵和朗诵、歌唱结合起来, 博采朗诵、歌唱等艺术形式之长为现代吟诵所用。

吟诵与朗诵、歌唱都重视发声、节奏和旋律, 都给人愉悦感。 不同的是:朗诵, 是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 清晰、响亮地高声诵读, 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则是根据一定的曲谱和旋律来演唱, 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吟诵主要在于个人的吟, 不重表演, 从作用上本不为博取他人的观赏和认可。 如果说朗诵和歌唱是为悦人和悦耳, 那吟诵是为悦己和悦心。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如果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想学生学会曼声长吟, 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 在吟诵中采纳朗诵和歌唱等表演形式之长, 加入朗诵和歌唱在体态、演唱和表演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段, 不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而且将取得更突出的教学效果。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就曾这样尝试,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以张继的《 枫桥夜泊》 为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吟诵时先确定平仄和节奏点, 然后抓住“ 月、乌、霜、枫、火、城、寺、钟、船”, 配合一定的眼神、手势、躯干等方面的转换移动的身体表演, 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对相应的意象产生相对直观的印象, 既加深记忆, 又加强理解。 最后, 采取合唱的形式, 以“ 二二三”的节奏分开吟唱。 一是教师吟唱“ 二二”部分, 学生合唱“ 三”的部分, 二是分男女声进行“ 二二”和“ 三”吟唱, 三是分高低音学生进行“ 二二”和“ 三”吟唱, 三种形式再用多音部多回旋的形式反复吟唱。 在音乐旋律的辅助下, 吟诗的效果明显比以往单一的朗读和吟诵要好。

( 三) 赋予吟诵充分的自由

吟诵是先民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兴起的, 虽然配合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但原本并无固定的模式和乐谱,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吟诵时可以按照个人的理解不断变化声腔节奏, 因人因时而异, 不完全追求一致性, 做到既有法度, 又不拘泥于法度, 目的是在曼声长吟中跟诗人进行情感和心灵交流, 这样的吟诵就是成功的。

叶圣陶先生在其《 精读的指导》 一文中说:“ 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 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并不希望学生早一点能背诵, 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这也是吟诵教学的最终目的。

摘要:吟诵是按照一定节奏、韵律和腔调, 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的一种读书方法 , 是人们进行诗歌创作、鉴赏和传播的有效的传统方式。吟诵要依字行腔, 根据一定的节奏进行, 也要在吟诵时赋予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在古诗词教学中, 吟诵还要博采朗诵、歌唱等艺术形式之长,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吟诵效果。

关键词:吟诵,古诗词,依字行腔,节奏

参考文献

[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

[2]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中华书局, 2008.

[3]华锋.传统吟诵与新吟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 .

同学点燃了我的梦想三二班征文 篇8

我们班有个同学叫李松洪,他的爸爸妈妈很老了,看上去跟我爷爷奶奶年纪差不多。听说他爸爸妈妈都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每次的家长签字和听写作业,总会让李松洪发愁。这天,老师一句: “作业必须按要求完成,没有特殊情况,自己想办法!”坐在我旁边的李松洪,满脸通红,两手抱头,一筹莫展地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老师走出教室后,同学们忙着收拾自己的东西,陈汉阳走到李松洪的身边说:“走了,走了,李松洪一起回家吧!”李松洪还傻傻地坐在那里发呆。我知道,他一定是为老师说的签字和听写的事情。只见他无助地拿起书本,没有说一个字,脸还是那样通红,因为他害怕同学们知道他的父母的事情,但又找不到其他人给他听写。同学们鱼贯而出,几分钟后,就剩下我们三个人了。我走上前去,对李松洪说:“我帮你听写吧!”翻开他的家校本,字迹是那样工整,本子是那样美观,还有家长的签字。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平日里一个言语不多,文质彬彬的同学,作业如此的.认真!后来我才知道,他每天要走20分钟到他表叔家,把作业完成后,他妈妈

再来接她。顿时,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每天回家,有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四个人可以辅导我的作业,给我听写。而李松洪却??

上一篇:给广大QQ用户的一封道歉信下一篇:糖力果力和丁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