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快乐教学法

2024-05-28

三二一快乐教学法(精选4篇)

三二一快乐教学法 篇1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 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语文教改从何处突破, 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这里, 本人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 教师内涵的转变:

教书匠→教育研究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 就是教学生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还有就是“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鱼”, 只能使人受用一时;而“渔”, 却让人受用一世。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 学生学”的误区, 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 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 架空分析教材, 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 毫无艺术性可言。一节课四十五分钟, 到了下课还言犹未尽, 很投入, 很忘情, 这貌似对学生尽心尽责, 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 把自己当成主角, 唱独角戏, 这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 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 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 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 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的重任, 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 教学模式的转变:

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 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 小到字词, 全是老师说了算, “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 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 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 哪里还有自己的思想空间, 哪里还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 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 (包括教参) , 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 课上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 随课成形”, 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 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 还可以让一些勇于尝试的优秀学生过把“教”瘾, 当然这更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 悉心指导。 (也有些人认为, 应轮流让学生过把“教”瘾, 实践证明, 效果不是很理想。)

3. 教学思维的转变:

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外部信息, 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对学生的另类答案不轻易否定, 对学生思维的闪光充分肯定, 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引领他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思考, 让他们更加成熟起来。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还要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他们, 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 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 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 我们应分别遵循“好学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和“学困生做得了—中等生做得好—好学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这样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 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 个个有动力, 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 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 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 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 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 人为地加大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 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教师只有抛弃传统意义上的“教得好就是学生考分高”的评价意识, 才能在教学中不受束缚, 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因此, 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 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 通过录音机、多媒体等刺激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嘴说、用笔写, 从而对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 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 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 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 做一个出色的策划者、组织者, 为学生营造最适合的教学环境。

三二一快乐教学法 篇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大致六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转折是人出生,从一个非常封闭、安全的环境来到一个充满各种变数的环境。第二次转折是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人的主要任务从玩变成了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次转折就是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价值观、理想信念方面的一些根本的变化。第四次转折就是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这个时候,第一次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面对社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去承担起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再下一次转折,就是离退休,人生的任务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工作为主变成了休闲为主。最后一次转折,就是生命的最后历程。

高中入大学是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无论是谁,面对环境的改变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是了解环境有哪些变化,明确新环境对自己新的要求,逐渐从过去熟悉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做出调整和改变。这也是我们适应大学环境的开始。

从中学到大学主要有哪些变化呢?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具体来说,从中学到大学的第一个方面的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学习生活的变化。第三个方面的变化是人际关系的变化,第四个方面的变化是管理制度的变化,第五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问题。

其实人生的变化又何止如此呢?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搭乘一个渔夫的小船过河。行船之际,这位哲学家向渔夫问道:“你懂得数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又问:“你懂物理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再问:“你懂化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叹道:“真遗憾!这样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水面上刮起一阵狂风,把小船掀翻了。渔夫和哲学家都掉进了水里,渔夫向哲学家喊道:“先生,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说:“不会”渔夫非常遗憾地说:“那么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了!”这是一个伟人给他心爱的女儿所讲的一个故事。它寓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没有学会在人生长河中游泳的人,即使其它的东西学得再多,他也无法在这人生的长河中生存下来,因为他缺乏基本的适应和生存能力。

在很多高校,有的同学因为无法照顾自己而退学,有的同学因不能正视在大学里优势地位丧失的现实而自卑,有的同学因所学专业与自己兴趣不符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有的同学由于过于关注考试导致考试焦虑而无法继续学业,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一次所谓的高考失败而从此一蹶不振,在大学校园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例子从反面都说明了没有基本的适应和生存能力,无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

那么怎样适应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第一,尽快提高生活技能。为什么要这么建议呢?因为在有的高校就有这样的同学,来自中原干部家庭,来校报到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送来的,不会铺床,不会洗衣服,吃不惯食堂的饭菜,每天都沉浸在想家的情绪当中。同学们百般劝解也无效,本人感觉自己说什么也呆不下去了,要退学。掌握和学习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是适应环境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所必要的条件。上大学后,衣服要自己洗了,吃饭睡觉要自己打理了,钱要自己管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要自己做决定了,如果从前没有经验,一下子有这样的变化还真不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从头做起,自觉参与集体生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生活技能还包括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健康有益的课余生活对于我们同学的成长很有益处。例如,大学里有很多学生社团,学术性的,服务性的,娱乐性的,有选择的参加社团活动会使自己的生活充实。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注意培养和发展一些业余爱好,对于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大学学习的不适应最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与自我评价偏差。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有经验的高年级同学请教,接受任课教师的指导和班主任的帮助,大学生自身首先要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克服过去依赖教师的习惯;其次应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逐步摸索出与自己水平、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再次要注重自觉能力的培养,学会管理支配时间,安排学习计划,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善于抓住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畏惧,不气馁,善于利用各种有限资源,逐步走出困境。

第三,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重新估价自己,主动接纳自己。在新环境下,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实力,树立自信心。暂时的成绩相对下降以及表现不如以前突出并非个人因素的影响,没必要为此自卑而丧失信心;其次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承认差距,看到长处,扬长避短,不事事处处苛求自己;再次,加强自我修养,学习他人优点,取长补短,不断实现自己自我完善的目标。

第四,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大学中的适应不良有70%以上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我们同学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环境,性格、习惯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习惯早起,有的人习惯晚睡,这时要注意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和谐相处,因为将来到社会上我们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可能都是你看得顺眼的人,因此人际交往中多看看别人的长处,不能以个人好恶作为标准,或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比如一个宿舍住四个人,有的人习惯开着录音机睡觉,有的人有点声音就睡不着,有的人习惯9点睡,有的人10点睡,有的人11点睡,有的人12点睡,这个时候大家就要达成一致,形成一种共同的约束,大家都必须遵守。在不断的协调中保证寝室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五,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个杯子卖多少钱?比如你手头有一个杯子需要卖出,它的成本是1元钱,怎么卖?如果仅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多只能卖2元;如果你卖的是一种最流行的款式的杯子,也许它可以卖到三四元;如果它是一个出名的品牌的杯子,说不定能卖到五六元;如果这个杯子还有些其他功能的话,它可能卖到七八元;如果这个杯子正好是某个名人用过,与某个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说不定一二百元也有人要;如果这个杯子有过一段更独特的经历,比如曾经随飞船上过太空之类,一二千元或许也不算高。同样一个杯子,杯子里面的世界,它的结构、内容、功能等依然如故,但随着杯子外面的世界的变化,它的价值,却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同学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的努力要被社会接纳,那么你就得给自己的生命添上绚丽的色彩,附上高额的价值。因此,对于我们新入学的同学来说,首要的是要确立目标,你的五年计划是什么,考研还是工作还是出国,你想怎样度过你的大学生活,玩四年、学四年、还是学好、玩好。四年后毕业,你准备在你的推荐表上写上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

这里把心理学上有名的“四A论”送给大家。“四A论”即用4个A起头的英文单词组成的对事追寻的心路历程。

1、接纳(Acceptance),接纳自我和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2、行动(Action),对于自己决定的事情付诸行动并且全力以赴;

3、情感(Affection),经过认真努力后,可从工作活动的历程中得到乐趣,所谓乐在其中,即是指快乐存在于努力追寻的历程中;

4、成就(Achievement),是指以上三者完成后的自然结果,是努力奋斗的回报。我们同学如能遵循这一理论并努力实践,相信肯定会解决你们在适应中遇到的困惑。

通俗地送给大家三句话,广交友、猛读书、肯出头!广交友并非要同学们不分对象地乱交朋友,而是要打开心菲,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因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人际交往有心理保健功能,能帮助同学们从适应困惑中走出来,有句话说得好,把你的快乐跟朋友说说,你就得到两份快乐,把你的忧愁跟朋友说说,你就被分担了一半忧愁。猛读书不

是让同学们做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我们同学们永远都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要学求知、学做人、学做事、学共处。读求知的书,读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的书。肯出头不是要我们同学抛弃谦虚的优良品德,而是要欣然接纳自我、恰当表现自我。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也决不放弃能表现自我、锻炼自我的任何机会。我们有的同学怕失败不敢在人前表现自我,试想我们从小到大,哪一件事不是从失败中过来的,没有失败,哪有我们今天的成长。我们不求失败,但是要正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失败的恐惧。

入学新生有两个方面尤其要注意。第一,要注意不要放松学习。很多学生都听说大学所学知识以后工作中用不到20%,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有很多同学入大学不再关注学习。在害怕面对未来压力的情况下,恍恍忽忽地度日,其实正是因为工作后要用到很多知识,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学习更多技能和知识,但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也不要舍本逐末,高等教育尽管有其不足,但完全抛弃的态度是不可取的。第二,要注意不要过分追求完美。积极行动,但要降低期望值。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重新估价自己,主动接纳自己。在新环境下,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实力,树立自信心。暂时的成绩相对下降以及表现不如以前突出并非个人因素的影响,没必要为此自卑而丧失信心;其次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承认差距,看到长处,扬长避短,不事事处处苛求自己;再次,加强自我修养,学习他人优点,取长补短,不断实现自己自我完善的目标。

一避免,避免用恋爱来填补情感空虚。

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和思想的日趋成熟,以及现代社会的影响,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是十分新鲜的话题。但是,在这一行列中也加入了一批入校两个多月的大一新生,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如果是在冷静充实考虑到将来的责任义务的基础上,那就不说什么,毕竟18岁的大学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还不成熟,自己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人还没有明确而完整的定型,处于一种朦胧的模糊的状态。仅仅是因为受到异性的关爱,看到对方身上的某个闪光点,就把自己的宝贵时间献给了对方,这就如同一个刚入演艺界的小角色要在两部名著中担任主角一样,是很难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的。

胡卫东之三二一 篇3

散光·伤痛·三分球

得分。抢断、助攻……年轻时几近全能的胡卫东在江湖上最威风八面的绝技还要算他的三分球,每每到比赛的关键时刻,总是他的三分神射帮助球队,或稳定局势.或扭转乾坤:曾有央视名嘴评论,胡卫东打球多是靠天赋用不着太努力,他的训练只是为了把天赋发挥出来而已。

可胡卫东自评天赋最多占两成.八成要靠苦练。通常在高强度的奔跑和对抗之后,体力已达极限时,他才开始练习10个一组的三分球,而且要连中10个才算成功-因为体力已到极限时练出来的三分球在比赛中发挥更稳定而且只有在连中8个三分球后把最后两个都投中 才算顶住了心理压力,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中八九,胡卫东都难说满意。

熟悉胡卫东的人都知道他的视力只有区区0.4,比他的投篮命中率低得多。胡卫东曾经误把没进的球当作进了直到看到对方球员已经拿球快攻才意识到没进;也曾把进了的球当作没进,投完篮赶紧退守时才发现对方正从底线发球。许多球迷认为胡卫东是故意不戴运动眼镜或是隐形眼镜,可其实多年来老胡从来没有放弃过配一副能让自己明明白白的眼镜!因为他戴着散光隐形眼镜打球“犯晕”。近视眼看东西是模糊,散光眼看东西是重影。对于近视150度,散光350度的胡卫东来说,睁着模糊的双眼看着“两个篮筐”在三分线外练远投,其实无奈。当记者把《新体育》杂志赠送给胡卫东时,忘记戴眼镜的他只能低下头眯起眼睛看书,给人的感觉倒像是一个视力不好的学生。

与胡卫东如影随形的还有他一身的伤病。从头到脚浑身上下,就没有一处痛痛快快舒舒服服的地方:颈椎、肩关节、肘关节,手指、腰伤,膝部半月板、脚踝再加上其他各处顶撞的硬伤,胡卫东至今仍然被当作球员而不是伤员,也真让人慨叹了,这其中最严重、对胡卫东影响最大的伤病,还要数他右脚踝和膝盖半月板的两处伤。对轻伤不下火线的胡卫东来说,这两处伤也是因为到了“不动手术就打不了球”的地步时才开刀的。

在胡卫东右脚白皙的皮肤上,两道深褐色的伤疤甚是扎眼。左边那条长达六七公分的伤疤是第一次手术为取出脚踝里的碎骨时留下的,那次取出了四块:右边那条也有近5公分长是第二次手术留下的,那次又取出来三块碎骨两次手术间隔一年时间。其实现在靠近脚后跟的地方还有一块碎骨没取出来,只是因为暂时还不会影响到打球。因为骨折而形成的碎骨游移体不光是疼痛难忍,一旦卡在关节里,就会连动作都做不出来,若要勉强做动作,就会脚打软,站都站不稳。手术结束后,看到那些指尖大小的碎骨,胡卫东也会发出“不容易”的感慨-而那些“造孽”的碎骨,如今已经静静躺在特殊容器里,被老胡永久保存了起来。

睁着眼睛“瞎”投,加上挥之不去的伤痛,这就是胡卫东在放出一个个冷箭时背后的故事。在记者看来,老胡颇有点像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能用病入膏盲的身体,祭出天下无双的独孤九剑。如今的老胡已经不能独步武林,但是面对曾经给他辉煌的赛场,总决赛一场比赛还能拿下27分的胡卫东仍然难说别离。“只要球迷需要,领导要求,我就再拼一年!”

妻子·女儿·两块宝

笔者第一次和胡卫东取得联系是在本赛季CBA总决赛失利后的第三天下年。那时的老胡正与胡夫人带着女儿逛商场。老胡两岁的小女儿还得由两口子弯下腰牵着双手慢慢走。逛累了。老胡就索性一把将乖女儿抱在怀里……一家人其乐融融,全没了二天前总决赛最后一场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可能正是有了妻女,胡卫东才能迅速走出失利的阴霾,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胡卫东对这位贤内助有说不出的爱慕和感激。多年来,胡卫东家事基本不干。孩子基本不管。赛季中家基本不回。对此,妻子于晖早就习以为常,悉心帮助胡卫东调养身体的同时,她更“烧得一手好菜”、最让老胡回味的几样是红烧排骨、粉蒸肉,菠萝饭。一边说着这些美食,老胡还一边咂了一下嘴,让笔者不禁羡慕他的口福。老胡常夸夫人“厨艺很精妙”,可惜“后果很严重”——经常会有南钢队的队员慕名前去“蹭饭”;蹭顿饭不要紧,当真是“一传十,十传百”,有口皆碑,每逢周末,老胡家绝少有“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况,却多了“门庭若市”的热闹场景。

不懂篮球的于晖却呈十分析家。赛季初带领江苏队取得20连胜时,于晖就提醒胡卫东要对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存在的问题考虑得清楚一些。风头正劲的时候,要想想自己也挨过骂成绩不好的时候,要想到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竞技体育的“唯成绩论”,于晖看得很淡。她总是提醒胡卫东要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比赛。能在这个层面上与老胡交流的人,恐怕也真是寥寥无几了。

胡卫东自评不呈一个浪漫的人,因为“浪漫不起来”。作为球队的核心,他要以身作则,与队员作息时间一样,吃在队里,睡在队里。随着赛程越来越紧,老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呆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前每周好歹能回一次家,后来一个月也就露两次面。于晖曾经开玩笑说:“胡指导,麻烦你以后弄个日程表,方便我们预约!”对于浪漫的文人,老胡心不愧疚却也无奈:“唉,连家都回不去,何谈浪漫,”

两个人的恩爱在圈子里早被传为佳话。诸如:相识之初于晖对篮球一窍不通,对胡卫东的大名毫无耳闻;结婚一年于晖才真正了解到她的老公是多么有名;胡卫东困难忍相思之苦从南京专程跑到上海去看于晖,离家时每天定时的三通电话;老胡不善撒谎却善于认错.从不吵架的“传奇”……一转眼,夫妻俩已经共度了7个年头。如今,把爱妻当作宝的胡卫东,已经有了另外一千宝贝——女儿胡雅琪。

两岁多的琪琪已经长到了一米多高。虽说不愿让女儿再受打篮球之苦,老胡却心口不一地从美国买来一堆还不及自己手掌大的耐克球鞋给女儿穿。

据说于晖曾经“狠狠”地告诉记者:“唉,自从有了女儿,我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下降。”记者在向胡卫东求证时,老胡没有正面回答,却很是“不平”地说:“我在家里的地位也直线下降了啊!”的确,母亲在家天天带孩子,父亲在外天天想孩子。绝少回家的胡卫东总是不忘给琪琪带一大堆好吃的。不过,家里添丁却没有影响到胡卫东的篮球事业,这都要归功于于晖的辛劳。有了宝贝女儿,父亲胡卫东责任感强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而胡夫人更是转移了“工作重心”。其实两人都是同一条心,那就是让孩子过幸福的生活。

球员·教练·一肩挑

胡卫东的篮球生涯无疑是辉煌的。他得到过不计其数的“第一”、“最佳”1991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最佳前锋、1999年度亚洲最佳前锋,2000年得分王、远投王、最有价值球员……如今,成为球员兼教练的胡卫东也创造了多项“第一”:中国职业篮球史上第一位身兼队员和主教练的球员第一位全明星赛队员兼教练;第一位国家队队员兼教练,更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又都发生在他成为教练员的第一年。

纵观整个赛季,老胡的执教风格完全可以套得上毛主席说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主教练兼队员的身份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会无往而不利;处理得不好,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甚至会“鸡飞蛋打”。胡卫东坦言,要一边管理球队。制订计划,一边坚持训练,保持状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为此,善于动脑子的老胡在队里设了三名助理教练,一个专门负责体能,一个专门负责技术,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有伤病的队员没有伤员时就协助其他教练训练,至于临场指挥.胡卫东也很重视助理教练的意见。所以一旦老胡上场打球,“当局者迷”,助理教练徐强就成了执行主教练:布置战术时,胡卫东大多数时间也只有听的份儿。只有战术分歧大的时候,才由胡卫东拍板定夺。

老胡执教的另一千特点就是“没大没小”。无论是年纪稍大的张成,还是未满18岁的队员.都把胡卫东叫做“老大”不光因为胡卫东是江苏队“元老级”的人物,更因为老胡会尽其所能为队员解决困难,颇重义气。南钢队的基地在南京,大年三十也不放假,许多家在苏州等地的外地队员“有家不能归”,胡卫东就把他们邀请到自己家吃年夜饭:“都是一帮孩子父母把他们送到这儿,让他们漂在外面肯定不放心。不能让人家说到了我们队里,就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要让他们感受到在队里和在家里一样的温暖,”平时和队友称兄道弟的胡卫东,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颇有长辈照顾孩子的风范。“队里的核心后卫胡雪峰 年纪都小我一轮。我们队的易立,他父亲原来是和我一起打球的,你说,我该不该照顾他们,”

不过,照顾归照顾,老胡对队里年轻球员的要求还是很高:“思想上决不能犯错误,放开手脚打出水平就是了。即便在技术上,同样的错误决不能犯三次。一旦有了第三次,就说明他不动脑子,我就换他下来让他好好想想。”

一个赛季下来,老胡最无奈的地方莫过于,每到关键时刻,南钢队还是要靠老胡这根“定海神针”。关键球还是要交给他处理。“我又何尝不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呢?其实成功是经验,失败也是经验。我时常想,下个赛季我们放弃成绩 就要把新人锻炼出来。”

也许是造化弄人。江苏篮球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作为球员和教练拿到的第一个总冠军、第一位执教仅一年就拿到总冠军的教练……胡卫东离这些第一只差毫厘。只差一步捧起总冠军至尊鼎,让老胡这个几近完美的赛季有了一个极富悲壮色彩的结局。很多人认为,老胡一定“很受伤”。可其实除了当晚和张成出去喝酒之外,胡卫东很快就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之中。看起来颇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天性豁达,有一个良好的心恋,也许正是胡卫东成为篮坛常青树的原因。

三、二、一……乍听起来仿佛是给胡卫东的球员生涯倒数计时。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优秀教练辉煌历程的开始呢?

三二一快乐教学法 篇4

一、课前预习的四点联系

其一, 联系作者。季羡林, 学生大多不清楚, 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明白在中国他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是知识丰富、淡泊名利、谦逊朴实的一位大师, 一位东方文化的传播者, 从而达到提高认识程度和聆听大师教诲的目的。

其二, 联系时代。文中涉及一九九二年这个特定时间,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形势大好, 经济建设红红火火,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者为何写下这篇文章, 引发学生思考。

其三, 联系藤萝。古人常常吟花弄月, 作者也是状物抒情。本文所描写的对象是藤萝, 让学生了解这种植物通常在暮春时节盛开, 有时夏末秋课初还会再度开花, 花穗垂挂枝头, 紫中带蓝, 灿若云霞, 美妙无比, 是古今画家写手钟爱的题材。下载图片放大使用效果更佳。

其四, 联系悲剧。让学生找一找悲剧的重要作品和重要人物, 不要求过高, 希望通过搜集材料, 对悲剧有感性直观的认识。

二、文章材料的三段结构

在讲解课文时, 我采用以中间突破的教学方法, 抓住中间分开两边, 第二段是写藤萝之美, 前面一段是写幽径之美, 后面一段是写为藤萝悲。三段结构联系自然紧密, 层层深入, 在状物细致逼真的前提下抒情, 使情感真诚实在, 深入人心。这样的大三段结构看似简单, 仔细推敲品味, 不难揣摩出作者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娴熟的写作技巧。

三、写作手法的两处铺垫

看了材料, 分析了课文, 我们不能不提到作者的写作手法。这篇课文为表现藤萝之美, 既采用正面描写, 直接描绘出藤萝的形色香势;又利用间接烘托, 通过写幽径周围小山和池塘一年四季的景色之美, 为写后面的藤萝之美蓄势, 看似无意的闲笔, 却处处显示出作者用笔的老到精细。通过方法的分析, 既深得文章意旨, 又帮助学生领略大师厚积薄发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

四、重点突出的一句名言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美的毁灭, 越美的事物被毁灭, 其悲剧性就越强。”课堂上抓住这一名言, 先在课堂上突出一个“美”字, 知道作者通过层层铺垫的手法来表现这种美, 而且表现得很美;接着讲美的被毁灭, 对象是愚氓之人, 而且是不经意间, 对此结果也不太在意, 也就是不自觉的一念之间被毁, 从而达到强烈的反差, 使读者与作者一同痛心疾首, 深感一个国家虽然经济繁荣了, 生活变好了, 但是人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令人堪忧。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教学环节紧凑有序, 组织有条不紊。

上一篇:山羊口疮的综合防治下一篇:实习教学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