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之趣味教学(共10篇)
古诗文教学之趣味教学 篇1
古诗词趣味诵读教学
东钱湖高钱小学 孙颖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不仅如此,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并且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两点体会和做法。
一、诵读为本,不求甚解。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都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读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制定目标与计划。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书香社会吧!
古诗文教学之趣味教学 篇2
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少,存在很大的时空差距,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所以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有的老师只求诵读,不求感悟,让学生一味地“读”,读得无趣、读得乏味;而有的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逐词逐句进行理解。诸如这类“重朗读、轻感悟”的满堂“读”教学,或是“重理解、轻品读”的满堂“灌”教学,都使得诗文意韵、古人情怀在机械的朗读或枯燥的讲解中完全丢失,影响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鉴于古诗词与学生的距离,教学应在“趣”字上下功夫。
一、导入激趣,打开学生兴趣的闸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堂课,好的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堂课学习有良好的开端。
⒈故事激趣
听故事是小学生的一大乐事,导入时运用此法,可以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悟,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省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呼?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呼?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万家酒店”。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
孩子们听完故事后,增加了学习兴趣,,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文早已悄然的印进了他们的脑海。
2. 生活激趣
除了故事,生活中的事和物也可以拉近孩子们和古诗、古人间的距离。一老师在执教杜甫的《绝句》时,以报菜名的形式引出古诗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这样引导:“中午快到了,小朋友们肚子饿了吗?我带来了几道名菜,第一道菜叫‘两个黄鹂鸣翠柳’。”边说边用投影仪展示由几根绿色的大蒜叶和两个蛋黄做成的菜,同时要求学生帮老师报报菜名。如此新颖的导入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心,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为老师报菜名。就这样开始了古诗文的学习。老师把四句诗作为四道菜的名字,菜—菜名—诗句,通过展示四道名菜、学报菜名等寓教于乐、趣味盎然的教学环节,学生乐学、爱学,为感悟体验打下了基础。
⒊音乐激趣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诗所表达的志趣、抱负和情感为“志”,然后再把它用美妙动听的音调唱出来,并传之久远曰“咏言”。古诗词中的上乘之作,都是言简意赅、蕴含丰盛,让人一唱三叹,引人遐想的。如岳飞的《满江红》,文辞慷慨激昂,情调悲壮雄健;王维的《阳光三叠》,词曲一唱三叠,让人暗自神伤。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积极提倡以歌曲的形式来演唱古诗词。他把《明日歌》、《春晓》等诗都配上了乐曲,古韵谱新曲,让孩子们觉得古诗不再遥远,和古诗产生了自然的亲近感。
开课时放一放这样的古诗吟唱曲,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学习古诗的兴趣也就自然地起来了。
二、体验感悟中激趣,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体验、感悟古诗的意境、情感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靠老师的讲解突破难点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然不知所云,一脸茫然。实践证明,突破难点还要以“趣”为先导。
⒈诵读激趣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听名家录音,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等形式,逐步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
比如,教师按“平长仄短”的规律引领学生吟诵古诗,学生的兴趣往往能很快被调动起来。在有趣的吟诵中,学生自然陶醉在古诗的意境中,获得审美愉悦,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2. 画面激趣
古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中可以通过感性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一教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借助注释了解了“烟花三月”的意思后,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想象柳绿花红的春日,再把脑海里的画面描述出来。春日是学生熟悉的,描画春日图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和沉睡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在学生的想象中,抽象的诗句变成了可感的画面,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逐渐走进了诗歌的意境。
再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老师借助简笔画,画出了草的枯荣,画出了草的生命力。再加上他寓庄于谐、妙趣横生的语言,引领二年级的小朋友领悟了草的精神,给学生留下了学习古诗的美好感受。
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亦可激发兴趣唤醒想象。一教师执教《饮湖上初晴后雨》,借媒体展示水光潋滟和烟雨蒙蒙的西湖风光,学生在惊羡之余,感悟力被唤醒,逐渐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⒊整合激趣
通常我们教学一首古诗时,会将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就是古诗的扩充与整合。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再如教学古诗《赠汪伦》后,分别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作者李白是用深情的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⒋表演激趣
古诗教学,不可千篇一律,陈腐呆板。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让画面“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在小学课本中收集的一些古诗,很多都是表现生机勃勃的儿童生活之作,角色鲜活,童趣无限。比如《所见》《垂钓》《夜书所见》等都刻画了儿童稚态可掬的形象,非常感性。让孩子们去体验作品中的角色,根据文本去演一演角色或摆一摆姿势,在群体的互动中来快乐学习,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在《所见》中,针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教师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同桌互相演一演诗中这个可爱又贪玩的牧童。虽然对于诗意没有去讲解什么,但孩子们一点也没有理解的障碍,捕蝉的动作表演得栩栩如生,仔细地循声寻找,蹑手蹑脚的动作,闭口而立的小心模样,在这样的角色表演中,我们可以完全相信孩子们已经自己领会了这首诗。
趣味教学古诗文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0-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道德文化、审美文化、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体现“礼”、“乐”的和谐统一,是一种以礼乐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的文化,它追求对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理想的激励。古诗文不仅凝练、简洁,而且绝大多数具有音韵美。可以说,学习古诗文,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现行的新教材中,许多古诗文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与塑造。我们应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教学古诗文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现在,多数学生因为古文功底薄弱,往往觉得学习古文枯燥乏味,老师也感到古文教学是一个难题,难就难在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通常只按常规的教法,单纯地释词解句,致使整个课堂缺乏活力,本来就缺少基本知识的学生们,当然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小学古文教学一定要有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精心导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古文教学的导入更是十分关键,成功的导入能创造情趣、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学奕》的教学导入:
①今天老师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个短剧。
这是我们低年级学过的一篇童话故事,请你在观看后说出这篇童话剧的题目并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出示《小猫钓鱼》的画面)。
②这几名同学表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观看得津津有味,谁能说说这是哪篇童话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小猫钓鱼》有着同样道理的课文《学弈》(板书课题)。
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然后自己练习阅读,边读边大略了解课文,这样,教学就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有的教师用简单的谈话导入: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虽然简单,但是由于“专心致志”是熟悉的一个词,这么熟悉的词语出现在将要学的古文里,激起学生想去看看、学学的念头。古文教学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释题式、引经据典式、悬念式、小故事式等,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有情趣的基础上多读
选入课本的每一篇古诗文都是有着其特定的含义的,而且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也往往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名作,不仅在思想上具有教化与开导作用,而且在韵律方面往往都是朗朗上口。这就要求老师要教给学生读古诗文的方法,要掌握古文字句之间的音韵与节律变化,长短句之间的过渡。读的过程要有变化,读的形式多样化,比如比赛读、个人读、小组读、模拟人物读等,从而读出古文的韵味。音韵美是汉字的特色,其对偶、平仄所形成的抑扬顿挫,实为中国所独有。实践证明,多读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诗文,并慢慢感觉到它的美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科学研究证明,学生对小学时期所背诵的古诗文多数能记忆深刻,尽管当时可能是囫囵吞枣,但当其成长后,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便会理解这些古诗文,对其人生理想信念的指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采用猜和表演的方式
例如教学《杨氏之子》,设计问题让学生猜:是杨家的果子还是姓杨人家的孩子呢?让学生猜出兴趣,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对“之子”有了更明确的理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古文。又如设计:假如杨氏之子设的果是李子,那么客人该怎么说?假如客人姓燕,姓乌等,杨氏之子又该怎么说呢?通过老师设计,然后学生设计,再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
四、进行趣味拓展
g古诗文教学策略之浅见 篇4
高照宏
一、地位重要
1、传承文明: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古诗文教学主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从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受到传统文明的熏陶,养成高尚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有助于他们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2、课标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在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中进一步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中考要求:
在历年来中考中,古诗文的权重也在逐年提高,2011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占据23分之多(其中古诗文背诵默写7分,名著阅读3分,古诗词鉴赏3分,文言文阅读10分)。在人们殷殷期待着“素质教育”、大力进行语文改革的今天,搞好古诗文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现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中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古诗文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对古诗文尤其是文言文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为令人头疼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古诗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的“残羹冷炙”。
三、方法试探
由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以下方法,在此抛砖引玉以供同仁们探讨、商榷。
(一)古诗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诵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多读、熟读,在读中反复体味,才能增强语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必须成诵”,朱子的理论决定了“诵读”在我国古诗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
从大纲的变化来看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表露出对诵读的情有独钟。对古诗文的诵读越来越成为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开展诵读教学,我的做法是:对每篇古诗文的教学都坚持利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读课文,利用录像、磁带或自己和学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准、看准,读得准确无误,有感情。读得好的,给予热情的激励并通过量化考核适当加分。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特别是句中停顿)就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已划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老师授课节省时间和有的放矢打下了基础。
在重视诵读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上变换读的方式,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便让学生分角色读(老师有时也参与其中),《隆中对》、《曹刿论战》等。在教学古典诗、词、曲时,还可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亦有帮助,如上《送元二使安西》可配《阳关三叠》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纯洁的友谊,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放旋律急促的琵琶曲,感受诗中反侵略的爱国感情;上《望天门山》则配上气势磅礴的钢琴曲,在音乐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二)古诗文教学应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联想和想像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采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应该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有许多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并将想像的景物用彩笔描绘成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画面。在我的办公桌里,至今还保存着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所作的图画,如:读过《桃花源记》,学生可根据武陵渔人的行踪绘制出连续的画面:渔人发现桃花林——寻找桃源(连洞口都画得惟妙惟肖)——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派安居乐业、平静祥和的风貌——离开桃源;学过《小石潭记》,学生可画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水澄澈空灵之感;学生可根据王维的《使至塞上》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宏伟景象;学习《望天门山》,擅长画画的赵静同学利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现场作画,描绘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磅礴气势„„总之,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如能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画面,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这与新课改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三)古诗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媒体课件能展示大容量古诗文信息,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将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三峡》多媒体课件能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爱莲说》课件可让同学们通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外在形象,感受作者高洁傲岸、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品质。
(四)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近200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古诗文体现最为明显。如《愚公移山》一文,同学们可通过热烈的讨论,认识到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从而激发自己在学习上不畏艰难,求索攻坚;《伤仲永》可让同学们认识到天资再好,如果后天不肯努力用功、刻苦学习,最终将会“泯然众人”;《论语》中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勤学的态度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远大抱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辞以记之》等许多优秀诗篇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名篇佳作脍炙人口,对人起着劝诫、警示或激励的作用,学生通过摘录相关的文言警句、诗行,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感悟生活的哲理,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
古诗文教学之趣味教学 篇5
之
“快乐语文”知识竞赛(提案)
为了检验“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了解“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树立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使命感,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故开展本次“快乐语文”知识竞赛活动。
一、活动内容
(一)活动时间
(1)2010年7月21日班级预赛
(2)2010年7月23日总决赛
(二)活动程序
分“预赛”和“决赛”两个环节。
⑴7月21日
“预赛”由各班语文老师自行组织安排。⑵7月23日
“总决赛” 由“语文教学组”负责策划,各班选出3名代表参赛。
(三)活动场地
洋墩中心小学操场
(四)活动准备
具体事宜安排详见“语文组”教学会议
二、活动步骤
(一)班级预赛
1、内容涉及
“成语、谜语竞猜”、“笔画、偏旁口诀”、“文学、生活常识”及“中华传统民俗”等方面。
2、活动形式
各班以小组竞赛形式选拔3名同学进入决赛。
3、其他事项由“语文教学组”讨论决定
(二)总决赛
1、比赛环节
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大板块
2、内容涉及
“成语、谜语竞猜”、“笔画、偏旁口诀”、“文学、生活常识”及“中华传统民俗”等方面。
3、其他事项由“语文教学组”讨论决定
三、活动注意事项
1、如7月23日下雨则改在多媒体教室举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篇6
涪西初中:冯秀华
【摘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较好地运用这四步,就可以大大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积累理解鉴赏运用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国中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才。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当然靠课前这几分钟学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我还要求我的学生每人自制诗词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古诗词文。每天晨读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抽查背诵,让大家温故而知新。下课时,四个同学一组还可以打诗词牌,即每人依次摸牌,看到题目、作者的则背诵诗词文,看到诗词文的则说出题目、作者,答不出则让下一个同学答。这样既积累了古诗词,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利用寒暑假的时期让学生搜集报纸,广告等媒体中的古诗词精美的语句,在开学趁热打铁,开展背诵比赛。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是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离
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又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了。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趣味”教学法之我见 篇7
一、提升师生融洽的情感, 以“情”激趣
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的传授与接纳, 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约着学习效果, 笔者认为一位学生对学习一门课程的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该门任课老师的印象。该门任课老师除了教学上有创新外, 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故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情感交流。比如, 我经常轮换着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 将课本上抽象的会计专业术语的讲解搬到企业, 将材料采购核算的讲解搬到仓库, 将产品成本核算的讲解搬到生产线, 等等, 让学生体验到我对他们的良苦用心, 也增加了许许多多师生之间交流的素材和机会。同样在生活上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问寒问暖。业余时间多和学生拉家常, 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 与学生交流, 商讨改进的措施。与个别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认真辅导。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 从而不断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师生情感提升了使学生有学习会计课的兴趣, 使整个教学过程弥漫着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这样才会以情激情, 以情激趣, 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 又是朋友, 学生们就会对我所教的这门课越来越感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 以“诱”激趣
每个人都想从事他喜欢的职业,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职业感兴趣, 他才会产生学好它的强烈愿望和内驱力, 所以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会计课就是———“诱人的会计职业”,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 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专业的理想, 从而达到使学生对会计职业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学生就业方面来讲, 会计学生就业面广, 社会需求量大, 尤其我市又是一个全国著名鞋业商贸大市, 对会计实用型人才供不应求, 主要是讲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 如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 比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尼克松时代的第一谋臣, 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会计系;奥门首任特别行政长官何厚铧, 曾获取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资格, 曾执业于香港一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天津市长戴相龙早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特别是我校往届该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案例, 让学生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其肩负的神圣使命, 说明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 (二) 从会计的社会地位方面来讲, 会计从业人员一般是管理人员, 还是薪酬待遇都相对较高, 比如我国外企中财务主管的月平均工资最低为一万元, 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方雇员的最低工资月薪五千元, 并且是目前极为抢手的热门高薪职业。是经济待遇好, 社会地位高的人人羡慕的“金领”“银领”职业。 (三) 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来讲, 使其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主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指出会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指出从业会计人员首先需要考取会计证, 然后从会计证到会计员、助理会计、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及总会计师、会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 给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通过这些讲解, 让学生们对将来从事的令人羡慕的会计工作非常向往, 这样学生们就会从内心里产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和动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 以“奇”激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情境,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的情境创设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教学时。根据会计等式的衡等关系, 可以将多种多样的交易或事项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进而延伸为“九种类型”。按传统的教学方式, 老师会要求学生将这四种, 九种类型的内容一一进行背诵, 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负担, 往往会记住这个漏了那个, 时间长了甚至全部遗忘, 学习效果非常不好, 过于繁多的诵记, 也会让学生疲劳不堪, 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禁忌。那怎么办呢?这时应该告诉学生不要死记, 学会“称”就行了。知识不记而要称这是以前没听说过的, 学生就会觉得奇怪, 精神马上集中过来了, 那怎么称就称会了呢?在黑板上给学生画一个图示的“天平”, 左边放上“资产”, 右边放上“权益”或“负债”+“所有者权益”, 然后用“↑”代表增加、用“↓”代表减少, 问学生你想让天平保持平衡, 你应当怎么做?学生顿时来了兴致, 一下子就进入了神情专注、兴趣盎然的学习情境之中, 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 静态的学习变成课堂的动态互动, 几分钟后各种变化类型跃然纸上, 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不用背诵就可以形成终身记忆的情境创设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无限兴趣,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动手练习实践, 以“会”激趣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 不仅要“授人以鱼”, 更要“授人以渔”,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即注重学生对会计基本方法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将专业理论和会计实务紧密结合起来, 使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现实中形象而具体的实务,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这里的动手操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 让学生多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 比如第二章会计要素的学习, 教师讲完了会计六要素的内容后, 要多举些具体的经济业务, 让学生指出该业务反映的会计要素, 以加深对会计要素的理解。再如第四章是本书的重要章节, 涉及到制造业一条龙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 按照学习进度在每一个章节配备相应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基本技能操作综合化的课程, 更要特别注重技能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讲授原始凭证时, 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原始凭证, 如购买商品时的交款单、销售发票、存款单、取款单、车票等, 让学生对所收集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了解各种凭证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要求, 分析各种凭证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判断哪些凭证是正式发票, 哪些是非正式票据, 哪些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 哪些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也可以准备一些模拟凭证, 而让学生按照要求, 自己动手操作, 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一部分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容易的, 从而进一步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8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效课堂;成就感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该以积极探索的心态去改革去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2015年9月,接初三(2)、初二(1)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该届学生初二期末考试的成绩,发现初三(1)班成绩不错,但初二(1)班成绩非常差,遥遥落后于其他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提高课堂效率。一段时间后全班的整体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始终提不起学习劲头,成绩一直处于三四十分的状态,不会更坏,但也没有任何进步。这时再用什么激励啊鼓劲啊惩罚啊等办法都于事无补。后来,县教委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课改思路,我如梦初醒: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但认真专研教材教法,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艺术,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去探索创新,提高课堂效率。一学期下来,竟然也有可喜效果,我所任教的初三一班在2016届中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最差的初二(1)班物理综合评价成绩也排到了全级第一,是该班所有科目排名遥遥领先的一科。反思之余,感慨颇多。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敢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确,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完全看他有多聪明,智商有多高,每个老师只要能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学生就能真正开心快乐的学生、生活,就一定能“物有所值,物有所用”,就一定能成为社会之有用之才。因此我把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敢学贯穿教学的始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吸引到快乐学习物理的氛围里。
如有趣的导课,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如果教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照本宣科,这种生硬呆板的授课,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倦疲劳。物理教师能实时把演示实验作为课堂的引子,就能一下吸引学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會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举例寓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说明物理原理。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时,举例:“伏地听声”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在进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积极开展实验课,让学生积极的动脑动手,真正让学生尝到学习物理的乐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四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三楼,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在生活的快乐中就轻松的学好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三:努力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稳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在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后,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教师的赞许和信任,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以此来稳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成功,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那便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那也是成功;学困生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的予以表扬,使每个学生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哪怕是实时的投去赞许的目光,哪怕是一句“很好,你真棒??”,学生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与自信,从而稳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边,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就应该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解颐笑语,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堂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愿我们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戚业国著.课堂管理与沟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晓春著.今天怎样做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彭忠学.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2005
[5]高海燕.物理学科与兴趣教学.素质教育论丛(上),2001
古诗文教学之趣味教学 篇9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许多是超越特写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文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小学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好古诗文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爱好和文学素养。
今天的教学,特别重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朗读教学。许多教师和学生对现当代课文的朗读,低回婉转、高亢激昂,可谓声情并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但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古诗文的诵读,而侧重于字斟句酌、条分缕析,或只是按如今的音和调来朗读,因而忽略了古诗文的诵读美感,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为此,我认为:教学古诗文时,不要忽视了诵读。
所谓“诵读”,其实也不仅是记忆,而且有理解,在抑扬顿挫中理解古诗文。古代的国立音乐机构(大司乐)教养国家子弟,即采用“讽诵言语”的办法,注家说是“倍文曰讽”,“文”即指文学作品,“倍”即背,“讽”如小儿背书,“诵”则有抑扬顿挫,以声音调节之增加吟咏的音乐性。可见背诵是很古老的传统方式,对于指导今天的教学,也具有颇深的意义。
首先,诵读要注重节奏。
古诗文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城阙辅三秦”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依意义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生/自古/谁无死”。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文中,按意义划分节奏的居多。如果要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掌握如何,看朗读就知道了。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很多学生是两个音节一停顿,读成了“桃花/源记”,就可见,学生没有真的理解之。在文章当中,这样的停顿就更为重要了。如《五 柳 先生传》中有句“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其实,“因以为号”是“因此以之为号”的省略,应读成“因/以为号焉”;《晏子故事》中,有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如果没有理解其意义,也就不会朗读了。很多学生读成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可见,在诵读中,要正确读准诗文的节奏。
古诗文教学之趣味教学 篇1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古诗文教学之趣味教学】推荐阅读:
古诗教学之法08-23
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之我见10-09
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之我见08-01
小学语文趣味古诗08-23
古诗文教学漫谈08-15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06-05
古诗文教学新思路08-21
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08-31
古诗文教学策略谈08-31
幼儿园古诗文教学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