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课

2024-10-25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课(共9篇)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课 篇1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

——小学古诗文教学诵读指导之我见

木老元乡中心学校

郭 强 2012年4月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

——小学古诗文教学诵读指导之我见

内容摘要: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历代的古典诗文,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它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精神灯塔,光照千秋万代…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历代的古典诗文,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它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精神灯塔,光照千秋万代;它们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大河,灌溉各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它们不仅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还给人以艺术享受。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金年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模式是知诗人,解诗意,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记忆。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厌恶学古诗文,因为单调乏味的背诵让他们觉得无趣,有一种被迫学习的倾向。经典诵读如何走出传 统教学的窠臼是我们语文教师亟待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总结出以下几点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一、语调的抑扬顿挫

“诵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进行记忆,还在于帮助理解,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体会古诗文的意境,理解其中的含义。古代人诵读古诗文时往往摇头晃脑,语调抑扬顿挫,在今天的人看来还有点滑稽可笑,可实际细细琢磨,古人能创作出那么多精粹的古诗文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意境的体会、含义的理解比我们现代的人要深刻的多。那些传统的诵读方法其实不是古董,而是颇有深意的。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抑扬顿挫的诵读方法,孩子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很有趣,学习起来很有积极性。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诵读比赛,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既提高了诵读能力,又增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不会感到古诗文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二、注意把握节奏感

古诗文在创作上节奏明快,很重视韵律之美。把握好节奏,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思。节奏一般是按音节或意义来划分,我以宋代陆游的《示儿》 为例来说明。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可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也可以按“二二二一”的节奏形式来划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那些连在一起的单音节词诵读时一般要把它断开,理解起来才不会弄错。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一句,其中的“妻子”是两个单音词,它的意思是指“夫人和孩子”两个人,不是我们今天所称呼的“妻子”了。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把它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从而可以看出,划分节奏不仅表现的是韵律美,还有助于对古诗文意思的理解。划分正确,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到古诗文的音乐美,理解起来也不会产生歧义。我们要教给学生划分节奏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划分。

三、肢体语言的运用

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丰富多姿的,而每个肢体语言的展现往往是人类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以表达出一个人激动、平静,高昂、低沉或 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在诵读古诗文的时候,我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刚开始诵读时学生不习惯,扭扭捏捏,动作不大方,经过慢慢的鼓励和引导,他们有了大胆的尝试。看到学生的进步,我给予了肯定,他们就越发放松,效果越来越好。不管他们用的是怎样的肢体语言,只要对学习有帮助,我都支持。例如,在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当读到“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时,学生们表情激动,把“高兴得要发狂”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也为此也激动不已。在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用表演或歌唱的方式来加深对古诗文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这样的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会感到乏味,而且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游子吟》、《长征》等古诗文时,我就让学生用歌唱的形式来感悟诗的意境,学生感兴趣极了。

四、创设美妙的情境

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并开启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等多个感管通道,选择合适的音乐和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就会给经典的古诗 配上节奏,即兴来一段精彩的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享受到了阅读的审美境界。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美妙的情境,学生便会如痴如醉地体验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美妙意境;用饱满的激情吟诵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诗词,学生体验到的是诗中闪烁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尽情、大胆地表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便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鱼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考,都能让课堂上出现激烈的思想交锋,智慧的碰撞。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染,并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

五、展开大胆想象

想象是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对古诗文的学习很有必要。古诗文里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遥远 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想象,光凭几句深奥的描述,很难把其中的意思理解清楚。我常鼓励学生要学会大胆想象,把诗的意境感受到心里,才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一文时,让学生诵读体会,并展开想象,把“春雨润物无声,雨后花团锦簇”的美好意境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在大胆想象后,我让学生用文字或画面的形式把自己理解的诗境表达出来,结果他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异。

总之,童心就是诗心,孩子们喜欢,古诗才会有生命。指导学生诵读,就是为了唤起孩子对古诗的情感,激发孩子学古诗的兴趣。不仅仅要用眼睛去感知,更要用情感、心灵,用生命全身心的感悟。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教无定法,我们当老师的,不管怎么教,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孩子们喜欢学习,那学习不就成了和游戏、玩耍一样快乐的事了吗?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课 篇2

一、经典诵读, 兴趣当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 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 则只能发挥到百分之二十,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因此在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

(一) 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在班级里, 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例如每诵读一首古诗我就给学生讲一个有关作者及与这首诗相关的故事, 这样学生诵读的兴趣就被大大调动起来, 同时对于诗意也能很好地理解, 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去诵读诗文就会水到渠成。长期坚持下来, 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诵读气氛, 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经典诗文、喜欢诵读诗文的热情。

(二) 开展竞赛, 提高兴趣

我校每天早上利用晨诵课的时间, 由语文教师组织, 在班级中举办擂台赛,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擂台赛的形式不限, 可以是归类诗句, 可以是诗句接龙, 也可以是你问我答, 每周以年级为单位, 由语文学科组组长组织, 各个年级举行诵读古诗文竞赛, 内容每周一变。每月学校举行一次大的诵读古诗文竞赛活动, 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以此来达到复习巩固及兴趣持续的目的。另外, 每月学校还开展诗配画比赛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 每班选出优秀选手代表班级出赛。给古诗文配画不仅使学生脑中的古诗活起来, 成了一幕幕鲜活的画面, 而且还触发了学生的灵感, 点燃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古诗文配画, 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 更有兴致, 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古诗的意境, 享受着古诗文化的熏陶。

(三) 赏识学生, 吸引兴趣

在学生诵读古诗文达到一定程度时, 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努力与付出的肯定, 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并且通过奖励卡片、打五星或奖励一个本子来激励他们, 让他们品尝到背诵古诗文的快乐。尤其是对在各种诵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更要给予大力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而且还可以大大地激发他们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产生喜欢诵读的动力, 逐步树立诵读古诗文的信心。

二、经典诵读, 方法引领

(一) 经典之文, 不绝于口

课前两分钟背古诗。即当上课小预备铃响时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时间, 由班长起头, 带领全班学生诵读本月积累的8首古诗文。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平静下来, 使他们能尽快地回到课堂, 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古诗文, 达到积少成多、熟练地识记古诗文的目的。每周2首, 每月8首。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可以积累大约40首古诗文。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积累的古诗文必是一个可观的数目。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只有引导小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 实现“量”的积累, 才能充分地吸取其精华, 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增强语言感染力和想象力,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 经典之画, 溢满于眼

为了让古诗文诵读推广开来, 学校可以把有关古诗文内容的图画、书法张贴在学校画廊、教室、走道等醒目处, 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了解古诗文、学习古诗文、吟诵古诗文。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之后, 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 他们在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沐浴着古诗文的洗礼, 接受着古诗文的熏陶, 他们的文化修养在无意识中得到了升华。

(三) 经典之魂, 深藏于心

一次次激情洋溢的诵读, 一遍遍津津有味的倾听, 一幅幅书画的欣赏, 一场场心与心的交流, 让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在不断地提高、深化。经典之魂, 正在浸润学生的内心, 长此下去, 学生必将成为未来的诗人, 经典文化不仅深藏于心, 而且将会源远流长。

三、经典诵读, 加强学科整合

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 它的学习不是单调的、孤立的, 也不是唯一的。经典课堂无处不在, 主要在于合理的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其他课堂的有机结合。

首先, 每周可以利用书法课进行古诗文诵读整合教学, 在整合课中先诵读经典古诗文, 后结合自己的体验书写经典。另外还可以在美术课上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整合教学, 在整合课中先诵读古诗文, 然后利用自己的美术技能描摹诗词意境。其次, 在传统节日里, 教师可引导学生诵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文, 临摹诗词字帖, 并引导学生配以绘画表现古诗文, 体现古诗文的意境。给古诗文配画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学生想象力很丰富, 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宇宙空间里自由遨游。在绘画中, 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 用想象的手笔描绘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图画。再次, 通过软硬笔书法竞赛、创作诗画、书法配图等形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文与音乐、舞蹈也可以有机整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选择经典古诗词, 配上相符的音乐背景, 在赋予诗词音乐灵魂的基础上, 加上相符的舞蹈动作, 让这些古诗文在学生心中更加惟妙惟肖,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更容易去展示, 在音乐和舞蹈赋予的意境下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四、想象品读, 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既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又可以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不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形象记忆, 激发其想象, 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形象, 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因为诗歌的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 要借助非常精炼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否则就无法理解作品内涵, 就无法走进诗人内心的世界。巴尔扎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诵读中想象, 在想象中诵读, 就是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运用想象去品味诗意,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读《江雪》, 先以动画渲染, 山山是雪, 路路皆白。飞鸟绝迹, 人踪湮没。大雪纷飞的江面上飘着一叶小舟, 然后试图让学生扮演渔翁, 一个人坐上小舟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当时的内心感受, 想象一下诗人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下钓鱼。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 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走进诗人的意境。

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刍谈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文;背诵

中图分类号:G623.2

中华五千年文明,大多存于古时文献之中,其中古典诗词尤其堪称中华文学之精华。学诗读诗,能有效增加学生人文涵养,让他们的人格变得厚重起来。教学大纲所推荐的八十首背诵篇目,均为历代名家名篇,内涵高雅厚实,词句精美,韵律和美,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涵咏,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这八十首诗,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学生习读背诵。具体如何组织与实施呢?现在简要分享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安排恰当的时间。

学校早读是7:30分开始,笔者则7:20到教室,利用提前的这十分钟和学生一起读诗背诗,一天一首,并作适当讲解。时日一长,学生每天上学时都会自觉地早到十分钟。因此,一个周内,不管是英语早读还是数学早读,之前的这十分钟都成了“诵诗十分钟”。其次,下午放学时,笔者也往往抽三到五分钟组织学生背早上所背之诗,背完即放学。如此安排,学生极其欢迎,因为他们不需要回家专门安排时间来背诵,只是上学和放学时各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轻松背得一首诗。他们感觉在没有什么负担的情况下就背得一首诗,心里十分愉快。

二、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

做事得有计划。没有计划的事情,做起来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闯,运气好,则能闯对,但多数情况只会是撞壁。做一件事情前,如果有了计划,就容易坚持并予以完成,并且确保质量。小学语文的古诗文背诵也当如此。

背诗不能急躁贪多,切不可想一天背多首。笔者的经验是最好一天只背一首,一个学期16个周,每周5个工作日,背80首诗是稀松平常的事。笔者给学生制定了每日背诗计划,每天学生只需要背下一首诗并能理解,每过十天后将前面背的十首诗歌回顾总结一下,并且由教师组织进行小测试。这样的计划,任务也不重,学生很容易接受,因此实施起来非常轻松。有的学生每天只针对一首诗进行背诵,达到了倒背如流之效果。

三、教给合适的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情,方法很重要。好的方法可以带来好的效果,反之,则费了力不讨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还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做,即让他们掌握方法,而且掌握方法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所以,背当然不能傻背、死背,而要有一定的方法。方法需要老师指导。笔者教给学生的方法是:1.读准。即力求将古诗字词读音搞准读准,不读白字。2.读顺。即句读停顿等把握准确,能读得顺溜。3.读懂。充分理解诗句意思,读懂每句诗。4.涵咏。在前三方面做好的基础上,学会涵咏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感情来。

四、把握认知规律。

指导学生背诵诗歌,不能盲目,不能蛮干,不能简单追求结果,而要懂得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讲究循序渐进,注重日积月累。笔者指导学生背诵时,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记忆能力测试,对不同的学生作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些记忆和理解能力都強的学生,就让他们再背一些相关的诗歌篇目。对记忆能力稍弱的学生,就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能完成。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为全面把握学生背诵成长历程,笔者还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背诵成长档案袋,他们每天背诵的成果都会有所记录和体现,一一记于档案袋中。一段时间内,允许学生查看自己的档案记录,对自己的背诵史进行回顾总结,从而调整此后的背诵计划。档案袋记录的内容,更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背诵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背诵的的热情和兴趣。

五、定期开展背诗沙龙活动。

为巩固背诵成果,也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笔者会定期举办古诗沙龙活动。活动形式具体有古诗手抄报展览、古诗接龙、古诗配画、古诗配乐等,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在这种活动的参与中,又进一步巩固了诗歌的背诵,并且背读的兴趣又得以进一步激发。

在一次活动中,全班学生聚在一起进行古诗沙龙游戏。游戏采取击鼓接龙模式,上一个人说出古诗上一句,下一个人接出下一句。不能接的人叫一声“过”,由下一个接,但不能接的人随后要为全班同学出一个节目。整个游戏过程中,气氛热烈欢快,大家在接龙过程中,即便有人对某首诗记忆不深了,但经别的同学接龙提醒,突然又加深了印象,进而有效巩固了记忆。类似的活动笔者举办过多次,每一次学生都会在活动前认真准备,努力多背诗,活动之后感觉收获颇丰。

六、不定期举办古读诵读大赛。

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当他们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后,就会有一展风采的冲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展示契机和舞台。在古诗背诵上也应该同样给以展示机会。

为展示学生背诵成果,笔者不定期地在班级中举办古诗诵读大赛,通过海选方式,分组进行淘汰赛,最后获胜者将获得“背诵之星”称号。通过这样的活动,笔者所管理的班级已经产生了好几名背诵之星,而还没有拿到该称号的学生,也在积极努力,想争取成为下一届的背诵之星。当然,这种背诵大赛,还可以在年级层面甚至全校进行,这样可将背诵活动推广至全校学生,让广大学生也从中受益。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文,将有助于改善学生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让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行动起来,组织学生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之中。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将来,祖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任春.用汉语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探究梳理”专题的教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2]沈颖.行走在“小时间”的路上——例谈“经典诵读”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实践[J].小学阅读指南(中),2011,(10).

论诵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篇4

——浅谈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

谌雨 霍山县东溪小学 ***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优良品格的重任。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教师应追本溯源,讲求诵读质量和诵读效果,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声音中体会汉字的灵性,体会古诗文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诵读;现状;对策

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本,无论在语言、内容、形式、精神情感等方面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的后人。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古典诗文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直接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惜与传承,让古诗文这股文化血脉不断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课程标准》中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量化标准9年共240篇(段),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并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涉及诗人三十多家。这些诗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由此可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古诗词,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意义重大。

由于古诗词语言凝练、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所以在学习诗歌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每一首古诗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加之距离现在时代久远,我们很难界定诗人最初的创作意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见仁见智。《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小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文化底蕴和认识水平有限,但不代表他们的见解就是错误的,我们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做法不仅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而且使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深受影响。诵读法是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自古代蒙学起就被普遍运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教学中重视诵读的作用,有计划地改变了以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诵读的教学态度。希望以此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目的。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自由朗读,感知诗意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诗歌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从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慢慢读,细细品。把诗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兴趣,读多了,感悟多了,学生对诗句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三分。不必强让学生说诗意,就以读代译,意会古诗不可言传的语言美。

二.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朱光潜《诗论》对中国诗的音乐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声、韵、顿的特点和在诗中的运用,认为声、韵、顿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巧妙运用产生了中国诗,尤其是古诗的音韵与节奏的谐和,形成了强烈的音乐美感。音乐性是诗歌的艺术生命,音乐美是诗歌的文学特质。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镪,平仄的协调、声调的抑扬顿挫。想要深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就要靠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或集体放声朗读,如潮水奔腾;或自由低声微吟,如细流涓涓;或一人登台独诵,众人赏听;或男女分队轮读,比赛吟咏。让学生读的根本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懂得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要领,而是为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如:教学《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诗句时,我是这样引导的:首先,教师示范诗句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接着,提示注意读的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教师如能经常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诵古诗,借此体会古诗的音乐美,这种美的语言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中去,有利于净化和美化学生的语言,增强他们语言的感染力。

三.诵读入境,读中悟情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依靠充分诵读,能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忧伤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灵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升华和寄托。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诵,将身心完全融入到诗中,读入其“境’,悟其“神”,会其“意”,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既陶冶了性情,又感染了情操,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

古诗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学好古诗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让充盈于耳际的诵读声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广阔的世界。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诵读的好习惯,读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傲岸,读出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独,读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患,读出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怒和忧愁,读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细细体味古诗文独有的魅力,诗意地栖居在充满灿烂文明的语文殿堂上。

参考文献: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 篇5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大致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看峰与别处看峰之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站得高,能看得远。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飞来峰》,鼓励学生积累与之相关的名句。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4分钟)

导语: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杭州飞来峰走走看看。

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导: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谈话,揭题。

师导:在你们的眼中,飞来峰是那样的美丽、雄伟壮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教师板书:角度),结果认识不同,感受不同。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王安石也登上了飞来峰,并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传颂的《登飞来峰》。(教师板书:登飞来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4、学生齐读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解课题:(3分钟)

1、指名读资料(课件):王安石,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大诗人、散文大师,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2、板书题目,解课题:

飞来峰,也叫飞来山,位于杭州西湖边上的灵隐寺附近。传说此山是从琅琊临海的地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山上有应天塔。

此诗是作者30岁路过杭州登塔时写下的。

三、出示全诗,自主学习:(10分钟)

1、出示全诗(课件),指名读,齐读。

导语:让我们一起做回王安石,齐读古诗。

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像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的感情。

2、出示自学提示:

(1)利用工具书解决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寻、闻、畏、缘;

(2)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飞来峰》,积累与角度相关的名句。

3、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解疑:

(1)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闻:听。

畏:害怕。

缘:因为。

(2)说说你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A、解读1、2句。

(第一、二句诗写的是景,用看到的和听来的景共同衬托出诗人站的角度——高。)

(1)指名读诗句。

(2)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

(3)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

师导:此时,诗人就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出示:日出时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当时的景象吗?

(4)指导朗读。

师导: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

B、解读3、4句。

(过渡,师导:登上高高的塔,仿佛看见了日出时美丽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学生齐读3、4句。

第三、四句诗写的是情,是作者登飞来峰感受到的。

(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C、整体理解诗意。

四、诵读诗歌,感悟哲理。(8分钟)

(师导:现在我们理解的只是诗句的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是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那么,这首诗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配合讲作者的写作背景: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时写的。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写此诗时,他初涉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1、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2、指导朗读。

师生对读,学生齐读,读出飞来峰的高,读出诗人的豪迈气势和雄心壮志。

小学古诗文诵读比赛串词 篇6

开场词: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乙:敬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甲: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人们称之为“经典”。

乙: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甲: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

乙: 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烂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甲: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乙: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甲: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

乙: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甲:读书,让我们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乙:读书,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

甲: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乙: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甲:现在,我宣布:临朐县南苑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串词:

二年级一班

甲:首先上场的是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们,看他们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

二年级二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二年级二班的脚步,走进古诗文的世界,感受友情的 深厚,亲情的伟大,乡情的哀思和爱国情的豪迈!二年级三班: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请欣赏二年级三班的表演!二年级四班:

男: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宛如一泓甘泉,时时滋润了我们心灵,塑造了我们的品格,熔铸了我们的灵魂。面对神圣的经典,我们心存敬畏和感恩。请二年级四班为大家表演!大家掌声欢迎!四年级一班:

甲:世界上有一种爱,任你肆意的去索取,却从不需要报答,这种爱叫母爱,这个人叫母亲。

乙:有一份伟大叫母亲,有一份依恋叫妈妈。请欣赏四年级一班带来的“感恩母亲”

四年级二班

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女:中华诗文浩浩汤汤

男: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女: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地徜徉

请跟随四年级二班的脚步走入古诗文的世界,请欣赏四年级二班“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三班:

女: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男: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望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 请欣赏四年级三班带来的《感悟人生》 四年级四班:

男: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女: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下面欣赏四年级四班带来的《江山如此多娇》

六年级一班:

乙:真是太精彩了!

甲:是啊,不过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下面有请六年级的同学们上台展示。六年级的同学们可要加油啦,一定要展示出大哥哥、大姐姐的风范。

乙:下面有请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为大家来《悠悠送别情》。六年级二班:

女: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保尔这样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女: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请欣赏六年级二班带来《生命的呐喊》

教师演唱:

男:我们的祖国,钟灵毓秀、地大物博。我们的祖国,大河奔流、高山巍峨。

女:作为一名中国人,生活在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我们敬爱的老师们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男:下面请欣赏我们的老师们带来的《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为老师们鼓掌加油!

结束词:

甲: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乙: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甲;让我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乙: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甲: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课 篇7

前不久, 听了一堂古诗教学课。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秋思》。这是首极本色、自然的诗, 借家书临发又匆匆开封的细节, 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教师的设计紧紧围绕一个“读”字展开。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读, 把诗读通、读熟, 再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诵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整堂课尽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中间穿插教师的范读。课后我与授课教师作了交流。她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促思”, 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并领悟其中的意境。

[思考]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这堂课, 教师遵循了古诗词教学应多“读”少“讲”的教学原则, 摒弃了传统的“解释诗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 安排了大量的“诵读”环节。课堂气氛热热闹闹, 学生诵读情绪高涨。但在这背后, 却总让我感觉缺少了什么。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诵读”, 除了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 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做些什么, 让“诵读”更扎实, 更有深度呢?

[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 (5、6年级) 的阶段目标明确规定:“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关于古诗文阅读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也多次强调“诵读”。

究竟何为“诵读”?许嘉璐先生认为:“诵读, 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周大璞先生指出:“诵读可以增强语感。诵读的同时还要精思。”可见, 诵读, 并非普通的朗读, 它需要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 去全方位感知文本, 在熟读精思中, 不知不觉地把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都是经典作品, 语言精练, 意蕴深刻。诵读, 无疑是学习古诗词的最佳方法, 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如何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抓住古诗词的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精妙所在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探讨。

一、在诵读中感受诗韵

中国的古典诗词, 非常注重韵律节奏之美。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写先生大声诵读的样子:“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 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由此可见诗文韵律节奏的感人魅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诵读古诗, 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味, 是因为它讲究对偶、平仄、押韵。这些格律上的知识, 如果从理论上教给学生, 有难度, 也不合适, 但教学中又不能完全回避。教师可以选取学生不太熟悉的古诗, 进行“填韵脚”的小游戏, 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如王安石的《城东寺菊》, 先向学生出示不完整的古诗:“黄花漠漠弄秋晖, 无数蜜蜂花上飞。不忍独醒孤尔去, 殷勤为折一枝 () 。”再出示“归、去、还”等字, 让学生选择并填充, 然后反复诵读, 体会哪个更朗朗上口。有了这样的感受, 学生再诵读其他诗词时, 便会自然而然地去体味其中的韵味, 对诵读古诗词也更有兴趣了。

让学生感受诗韵, 要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 切忌对节奏重音等规定过死, 生搬硬套。比如七言诗的节奏以四、三顿挫为主, 像《泊船瓜洲》最后一句的节奏应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但诵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也许有些学生会读成“明月/何时/照我还”, 又或许有些学生在反复诵读、比较推敲后, 发现读成“明月何时/照/我/还”也能体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创造性的诵读中, 学生更能感受古诗词的韵律是如此美妙。

二、在诵读中品味语言

古诗词的语言以凝练著称, 可谓一字千金。“吟成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便是古人锤炼语言的佳话。现在的古诗教学, 常常有“不求甚解”的说法, 学诗不必解释, 强调的是“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也反对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 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 有些蕴含丰富的语言, 我认为要“解”,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诵读中揣摩品味。

如《秋思》的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 初看平平叙事, 不事渲染, 实则意蕴深长。秋风无形, 却处处可感可闻可触, 一个“见”字, 化虚为实, 化无形为有形, 道出秋天的萧瑟悲凉, 道出游子的离愁满怀。平平淡淡一个“见”字, 却直叩人心扉, 这便是诗人用字的精妙。难怪王安石评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学习这首诗, 我认为可引导学生细品这个“见”字。当学生熟读成诵时, 让他们掩卷闭目, 一边背诵一边品味想象, 把文字再现成画面, 如身临其境。“你见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出雁阵南归、百花凋零、落叶萧萧的情景。“你见不到却能感受到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此细细地品味, 感受诗人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三、在诵读中领会意境

每一首古诗词, 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是一首诗最美妙的部分。但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经常会采用“诗配画”“诗配舞”“诗配曲”等方式渲染气氛, 调动学生的感官, 建立起情感体验, 走进诗的意境。不过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中, 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沟通,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要反复地吟咏、诵读, 以达到顿悟。

指导学生在诵读中领会意境, 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控制诵读的速度, 要慢。恰恰是这一慢, 才使诵读者有了时间去细嚼慢咽, 有了时间去品味。正如明代的薛瑄所言:“凡读书须虚心定气, 缓声以诵之, 则可以密察其意。”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何其细腻哀婉的内心世界, 何其深远的意境!若不是“缓声以诵之”, 如何走进这风雪交加的漫漫长夜, 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呢?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地缓声诵读, 读出抑扬顿挫, 读出轻重缓急, 直至熟读成诵, 摇头而歌, 闭目而思, 感词人所感, 伤词人所伤, 引发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师自身的古诗词底蕴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历史, 了解诗人, 了解诗词的语言特点, 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 对古诗词诵读的指导才会有一定的深度。而教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丰富的内涵也能感染到学生, 使他们爱上古诗词。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动脉, 领会意境。

但是, 古诗词中有很多好的东西, 绝非在年少时就可以完全领会的。等读的东西多了, 人生阅历丰富了,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忽然领悟到某句诗的真正内涵。又或许, 对某句诗的感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变化。所以, 对于领会意境, 教师只可适度点拨, 不可强求。

四、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语感, 是一个人语文素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强调的是个人的经验、感悟。培养语感不是靠教师反复讲解就可以做到的。诵读, 便是一种最有效的语感训练的手段。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 有着铿锵的节奏、精练的语言、丰富的蕴涵。让学生大量诵读古诗词, 定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发展语感。

语感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要在古诗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诵读实践的机会。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应根据所教诗词的特点, 选取适宜的诗词进行拓展积累。如学了张籍的《秋思》, 就可以引入孟郊的《归信吟》, 反复诵读, 创设“书去魂亦去”的情境, 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又开封”这一细节所包含的深切思乡之情, 又达到了拓展积累的目的, 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也可指导学生诵读自作自填自改的“古诗”, 必定引起学生极大的诵读兴趣。如《秋思》, 有的学生将它改成了三言诗:“洛阳城, 见秋风, 作家书, 意万重。恐匆匆, 说不尽, 临发前, 又开封。”如此适当增减一两字, 便作出新的“古诗”, 再美美地读一读。虽然这比原诗逊色不少, 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趣味却陡增, 还提高了运用母语的能力。这样的拓展诵读, 也不妨一试。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课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由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提升转向了文学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经典古诗文是中国古文化的代表,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文化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錯将背诵教学视为诵读教学

传统的诗文学习方式主要以背诵为主,学生学习诗文的过程就是通过教师领读、教师讲解到学生背诵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从诗文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也不能够对诗文中语言运用的奇妙有所感触。背诵的过程虽然能够让学生完成语言的积累,但是背诵并不是诵读,背诵的过程强调对诗文的记忆和硬背,而诵读的过程则是对诗文蕴含感情的体验,是对诗文本身的理

解。当前的背诵过程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的意思,单纯强调背诵最终导致了学生会背却不会运用的结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强调古诗文的背诵。

2.课堂教学单纯重视古诗文分析

语文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更重视对诗文意义的分析和对作者情感的挖掘。短短的课堂时间学生无法对诗文进行充分的诵读,学生的诵读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或者单纯针对需要分析的诗句。这样的诵读方式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生的诵读过程变成“念经”的过程,诵读只是一种过场。另外,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所引导的诵读是一种呆板的、固定的诵读,教师会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诵读,对于诗文中哪些地方需要重读、哪些地方需要快读都进行了指导,学生只能单纯模仿教师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诗文感情的理解和体会,不能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二、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的对策

1.提高教师对诵读教学的重视,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影响力是一种潜在的、长期的影响,短时间的学习和背诵都不能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针对经典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诵读往往无法真正理解诗文的经典之处,也无法真正去运用诗文。学生要理解经典诗文,将诗文内化为自身价值的一部分需要长期的学习和领悟。理解前提下的诵读能够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经典的魅力,体会诗文的内涵。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平常多进行诗文的分析和诵读,可以通过周计划、月计划的方式让学生对诗文进行诵读和分析,通过这种长期的影响奠定学生的文化底蕴。

2.挖掘古诗文的魅力,推动古诗文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经典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深厚的文学艺术,对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和分析能够奠定学生的情感基础,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经典古诗文中多样化的语言运用技巧也是学习语文的好途径。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古诗文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经典古诗文的美,让学生从心底升起对古诗文学习的热爱,让古诗文的学习成为一种独特的享受。教师通过古诗文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古诗文。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反映相似感情的诗句,然后让学生诵读。

3.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诵读兴趣

对经典古诗文的理解和体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革新当前的诵读学习模式,一方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通过教学活动使古诗文更加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动态。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感较强的古诗文,通过编排节目的形式让学生对节目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等进行揣摩,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诵读。

小学语文中经典古诗词的学习和诵读能够促进学生把握中国古文化的精髓,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古诗文诵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更加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诵读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郁忠华.创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对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探究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2]刘清华.诵读经典,快乐成长:经典诵读在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7).

[3]徐文辉.当古诗文遇上多媒体:谈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2(27).

徐信小学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篇9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两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2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首诗的,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博士。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徐信小学

2012年11月

徐信小学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近年来,我校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古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本学习。经过全体师生的探索实践,我校的特色工作出现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首先,依照本校制定的《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方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做详实部署,使特色学校活动的开展做到学校有方案、有计划、学生有保证,在思想上重视,在认识上提高,在做法上统一。力求言必行,行必果,使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校熠熠生辉。通过诵读与背诵竞赛,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能力也着实有了长足发展,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调动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之前,我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总动员,教师谈感受,孩子谈想法,亲身的经历,更具有感染力。其中李老师说道:我小时侯,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诗文,虽然当时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发现那些东西都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思想的精髓。年长以后,孩提时代在课本上学过的东西渐渐都忘记了,但唯独背诵过的一些古诗文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由此内化成自身的思想、性格与修养,更是如影随身般地跟随我的一生。多么实在的话啊!感动了一批师生;有的同学谈到:我一定要大量背诵古诗,因为我以前就背了不少,每次作文时,我总用它来开头或结束,既丰富了内容,又增添了文采,还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谈的一点不假呀!古诗名句,在文章中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更能显示出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底功。

二、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我们分年级段,师生一起搜集了引用古诗文名句的文章,重点朗读,体会作者的妙用之处,来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引用古诗文的兴趣。

三、加强孩子诵读古诗文的指导

首先我们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诵,终生受益”的思想,引导孩子多读,即可朗朗出声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让孩子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完全适合孩子古诗文的诵读方法。

其次我们采用了同类连块诵读法,也就是把描写同一类事物或情感的古诗文归类加以比较,再进行分块记忆,这样不但孩子记得快而且记得准,不混淆。比如:描写思念亲人的有王勃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静夜思》;描写具有个性植物的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陈毅的《青松》、《秋菊》;描写朋友间友谊的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描写珍惜时间的有《长歌行》、《劝学》、《惜时》;还有描写春、夏、秋、冬、爱国思乡、田园风光等等。人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是完全适合儿童诵读经典的好方法。

其次,亲身感受法,诵读古诗,一方面是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在体验中感悟一些东西,如:《草》、《锄禾》;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或大人的忆苦思甜来理解,如:张愈的《蚕妇》、颜仁郁的《农家》、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三,我们通过古诗收听,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欲望。目前,我们把这些古诗分成低中高不同级段年级的范围。低年级背诵的有:《草》、《咏鹅》、《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等;中年级有:《春晓》、《江上渔者》、《游子吟》、《村晚》、《清明》等;高年级的有:《出塞》、《如梦令》、《过故人庄》、《登鹳雀楼》、《秋浦歌》、《过零丁洋》等。每到课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们的校园广播就开通古诗朗诵栏目,学生学得很快,而且越来越感兴趣。

四、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针对本次活动,为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校分三步走:①背诵;②讲解;③引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发孩子诵古诗文的热情。

首先我们进行诵读竞赛活动,通过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层层竞赛,从面到点,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质到量都有显著的变化,各种评比和评价激励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其次,我校在各班级黑板新开辟了一块古诗文的天地,每周两首,每节上课、下课前集体诵读;在设立课前演讲时,把孩子讲解古诗文作为一项主要内容。

第三,我们组织了引用古诗文名句的马拉松赛,对在练笔过程中能引用古诗文名句的孩子,小会喝彩,大会表扬,及时奖励,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引用古诗文名句的热情。另外,我们由背诵《三字经》,到讲三字经里面的故事,一步步引导学生诵读、理解、感悟。

本次活动的开展一年多了,但对我们徐信小学来说,这仅仅只是开始,我们要把它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始终,真正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为熏陶和感染新一代的少年,让我们携着孩子的双手沉下心来——读经诵典吧!。

徐信小学 2011年11月

徐信小学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上一篇:委外模具加工合同范本下一篇:青年体育教师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