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2024-10-18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通用8篇)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篇1

列举一个关于财务制度管理的相关问题案例

问题分析:自己跟几个朋友开办了一个服装厂.我做会计.但我的会计知识都差不多丢光了.针对财务制度管理,想问下某些前期做为一些开办费的会计分录,还有就是我做的开办费是在生产之前,还是在工商注册下来之前?开办费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THLDL回答:关于财务制度管理的相关问题,以前会计制度中的开办费指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费用,现在新准则没有提出这一费用项目,税法也允许一次性从税前扣除,所以,个人认为公司筹建期可设立管理费用等明细账,发生的筹建期费用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等科目的明细或子目中。

A、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与主要帐务处理”(“财会

[2006]18号”)中关于“管理费用”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主要帐务处理可以看出,开办费的会计处理有以下特点:

熊鹤龄 —— 既具备全球500强背景又拥有北京大学学术研究经历的实战专家。社会资历:

1、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级人才评荐中心高级咨询顾问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软实力之企业软实力标准I版》课题专家组成员

3、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战略发展部副主任

4、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EMBA班特聘教授

企业资历:

曾先后在HP、深圳某信息产业集团、北京春雪财务集团公司等多家顶尖企业担任部门经理、人力总监、集团副总裁、董事局秘书长职务。

1、改变了过去将开办费作为资产处理的作法。开办费不再是“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而是直接将费用化。

2、新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反映“开办费”的项目,也就是说不再披露开办费信息。

3、明确规定,开办费在“管理费用”会计科目核算。

B、筹建期间,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一,筹建期间是指从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依据是:《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

其二,筹建期间是指从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业之日,即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依据是:2003年1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国税函[2003]1239号”)的相关规定。

C、2008年4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其网站上,权威解答了网友提出的新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所得税司副司长缪慧频在回答网友关于“开办费税前扣除”问题时,这样答复:“新税法不再将开办费列举为长期摊费用,与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处理一致,即企业可以从生产经营当期一次性扣除。”以上也是对财务管理的具体分析。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篇2

关键词:涉税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一、在涉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不真实

1、不按规定开具发票

物业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主要的收入有物业费、车位服务费、公用部分广告费(如电梯内、小区外墙、楼顶广告)、其它有偿服务费等,而在业主消费时只能取得公司自制的三联据,若不是主动索取,绝不开具发票,从而不申报或少申报营业收入。

2、减免收入

老业主介绍新业主在本小区买房,老业主和新业主可以各免1到5年不等的物业费(物业费按照新业主的建筑面积算),而物业公司对于这部分收入只是公司内部走账,不对外开具任何发票三联据等确认收入的凭证,只是开具一份老带新协议书,虽然在业主看来很划算,认为只要介绍亲戚朋友来小区买房子就可以减免物业费,同时在房地产开发商角度不仅卖出了更多的房子,相应地也减少了公司应收物业管理费收入,形成应计收入而未计的情况。

(二)代收款项未申报营业税

在日常费用收取时,除了收取物业公司营业执照上拥有的项目外,还会代收代付一些费用,例如垃圾处置费、楼道灯费、水费、燃(煤)气费、维修基金、第一年的取暖费等,而单位对于代收部分收入的手续费收入未申报营业税。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物业管理企业的代收费用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217号)规定:物业管理企业代有关部门收取的各项费用属于营业税“服服务业”税目中的“代理”业务,应对其从事代理业务取得的手续费收入计征营业税。

(三)票据使用不规范

在调研中发现有个别物业管理公司在票据管理上也存在很大漏洞,票据由物业客服到文化用品商场购买,无专人管理,随意存放,使用无登记,从采购到领用都极不规范,导致一些不开票,或是开票不入账等贪腐行为的出现。虽然开具收据不开具发票也是一种逃税现象,但是更多的是反映出企业管理的缺陷。

(四)企业故意逃税

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些物业管理公司人为制造困难,不给业主开据发票,在业主明确提出要求开具发票的情况下,物业公司却提出,要开发票,还要补缴5%-10%的税,才能给出具发票。或者已财务人员出差,电脑坏,总公司搬家等诸多理由搪塞业主。

二、原因分析

(一)具体收入税务部门难核实

税务部门在核实物业公司管理情况时,只能调查到物业公司管理了多少幢、多少套,但入住业户多少则较难掌握,已入住业主也有长期不在的情况,已入住的业户物业管理费也存在征收率不能100%到位。物业面积、入住率、征收率、物业收费标准与实际收费标准的差异,物业公司取得收入未全部入账等情况,造成税务机关核实收入难。正是由于税务部门对物业收入核实难,才存在少计收入,导致公司内部私自走账等情况的出现。

(二)公司员工缺乏对依法纳税的认识

1、权利、义务不对等导致纳税意识薄弱

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然而许多纳税人只看到了他们所交的税,却未看到税款在他们身上的应用这样以来,虽然表面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实际中却只强调“取之于民”,只强调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却忽视了“用之于民”,忽视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正是人们因为不知道钱用在什么地方了,导致人们缺乏意识和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的监督。不光是在物业行业,很多服务行业,像餐饮店采取用赠送饮料的方式换取不给消费者开具发票,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可能大家会觉得财政收入和自身的关系不大,反而不要发票还可以得到赠品。

2、企业缺少对员工纳税意识的培养

物业管理公司之所以少计收入,偷逃税款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但是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义务,而实际上我国公民整体自觉纳税意识较差,于是出现了一些拒税、抗税、逃税等现象。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纳税意识缺失,直接影响到员工的依法纳税的行为,所以导致很多没有依法开具发票,少计纳税收入的现象存在。同时不少消费者对购物索要发票的意识比较淡薄,许多人都没这个习惯,这样不仅没有保护好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给一些商家提供了偷税漏税的可能。

(三)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在一些物业公司存在员工不给业主开票,或是修改票据信息的行为,存在贪腐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不够,同时公司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物业公司的财务在领用票据本时未作任何票据号的登记,无专人看管,物业客服与物业财务虽然都属于同一物业公司,但是确是两个部门,由客服部采购收据,领用时先要到财务盖章,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对于到财务盖章也没有一个审查的过程,无专人看管,说白了,就是票据少一本都不会被发现,正是因为这样才易出现票据使用不规范,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甚至滋生徇私舞弊和贪污腐败行为。虽然在我调研的物业公司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规范使用票据本,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迫在眉睫。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发票管理、规范使用发票

有的员工意识不到不开具发票的重要性,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强发票管理,对于那些为了方便不开具发票而只是开具公司三联据的行为加以制止,严重的可以进行惩罚,从源头上根除少计收入的可能,当然,这一对策的实施企业是需要建立在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纳税意识很强的基础上,因此归根结底提高公司公司整体的纳税意识势在必行。最近税务局一直在展开发票号中奖的活动,有很多业主索取发票虽然不是为了维护国家税收问题,减少偷税漏行为,但在一定程度程度上也起到了监督纳税人合理开具票纳税的作用。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有索取发票的意识,无论是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还是维护国家税收稳定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提高公司整体纳税意识

一方面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物业公司行业政策的宣传与业务培训,加强有关涉税课程的培训,不断向单位工作人员宣传行业内的最新政策,加强财会人员对政策的正确理解,依法纳税。另一方面公司要加强自我约束,提高纳税意识,杜绝偷税漏税行为,多开展一些有关税法知识的讲座与培训,争取让每位员工都做遵纪守法,依法纳税的好市民。

(三)加强日常票据管理

公司在采购票据之后,一定要明确记载票据号,当分公司财务到区域领取票据时,也要做好相关登记,例如何时领用的那本票据,同样用完的票据本一定要及时送回财务,并现场核实,公司在管理上也要提高员工职业道德,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不要等事情发生后才采取行动,要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未雨绸缪。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物业公司在人员上的流动性非常大,财务部也是,在新接手时,就存在了一大堆之前留下的一些问题,也存在一些不明账目。所以建议物业在加强的票据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一下人员管理。

(四)行政机关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

物业公司的行政主管机关住建部门、税务机关要加大巡查力度,通过日常的监管,使企业遵章守纪,不敢越雷池半步。发现问题更要及时查处,举一反三,整改思过,以儆效尤。

四、结束语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篇3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当前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慢慢成企业管理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很多企业受到规模和资金匮乏的影响,其财务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本文根椐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核心

前言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受到财务问题的困扰,由于产出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技术含量低,受到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企业的人员、尤其是部分领导风险不足,内部的压力非常大,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比较弱,甚至有一些管理人员置法律和法规管理于不顾,只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去行事,并没有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不能够通过通过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提高企业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增收节支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较低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財务工作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当中重要的承担者。他们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需要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增训,只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才能进行入职,有些企业的财会人员素质偏窄,电算化操作的技能相对比较差,所以不适合新时期对财会人员的要求。甚至个别的企业财务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三)财务管理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非常薄弱,内部管理职责划分不明,会计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会计工作职责任的制度并不完善,所以有的记账人员、经办人员和保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度,而且大多数企业只是照搬照抄过去的运作模式,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由于领导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所以财务人员的素质并不高。

(四)企业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体系

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真正以会计核算为主,多数企业只是重管理,轻核算,采用事后监督的方式,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受到领导的控制,只是形式上的独立性,外部审计受到权力的驱使,一般是走马观花,从而造成了监督体系的落后。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对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受到人员和内部管理机制而造成的。为了发展,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企业员工财务管理的意识

企业的领导者只有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保证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使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会计法》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企业员工需要摒充过去财务管理的狭隘的观念,全面提高所有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根椐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依法行使相应的职权,这样才能严格会计的监督,真正加强经济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二十一世纪,财会人员需要注重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国内和同际市场竞争的发展南大要,要综合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家和企业财务人员就需要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强财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开展和颁布相应的会计准则,并增加相应的配套培训体系,对财会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更新,这样才能严格地按照《会计法》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强制财务管理人员接受后续的教育,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地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不断加强企业财务基础工作

要想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规范化,那么就需要健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的体系,把财务人员的职权划分清楚,形成全方位的制衡机制,为了保证有效的监督,控制经济业务,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控制经济业务事项,并严格按照会计事项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防止经济的舞弊,保证经济业务快速顺利地进行,明确规定经济业务,把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规定记账人员和经济业务的事项,保证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实现职务分离,实现权责方面的制约。

(四)建立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监督原则、监督内容和相应的监督责任制。只有使内部监督规范和制度化,狠抓落实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建立相应的责任帛,同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同时还需要拓宽检查的范围,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业务,对重要的业务和岗位要进行稽查,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进行检查和审计,同时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预防的作用,防微杜渐,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单位的领导需要在思想上去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不断地强化内部审计的制度,明确企业内审工作的目的,实现制度化,做到实事求是。从客观和公正的角度去面对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的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决策的执行效果,把过去事后监督,变成是事前和事中的监督。

三、结论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着账目不清和信息乱真的现象,企业领导的舞弊和行贿现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从而造成了企业虚盈的现象,所以要想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建设,必须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相对滞后的政策,拓宽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赵艳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科技资讯导报.2011(14).

[2]张筠,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08(14).

[3]《审计》(2010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2010年3月.

某公司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3.1.1 完善中小企业筹资的法律政策

我国由于大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可以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主要由银行的评级机构进行,但各家银行评级标准不尽一致,同时社会上缺乏权威性的企业资信评级机构。鉴于中小企业资信意识淡薄,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和银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必要从法律法规着手,规范社会信用程序,尽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和具有权威性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此强化和引导中小企业对资信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信用程度的提高。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和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是世界各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刚刚开始成立,业务管理和经营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方面要在不断摸索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担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化、规范化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地方财政拨款、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出资以及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尤其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使担保基金达到一定规模,从而更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11]。

3.1.2 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

金融机构应当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努力改进金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当改善信贷管理,扩展服务领域,开发适应像健康药业这样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这类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在其业务经营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金融机构责无旁贷,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融资要一视同仁、公平一律,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中小企业还贷压力。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

3.2 从微观管理提出以下对策

3.2.1 要加强健康药业内源融资能力

健康药业有限公司要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同时引导企业加强管理,面向市场,树立竞争意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要强化信用观念,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必须强化信用意识,保全银行债权,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健康药业除应建立起规范的产权制度外,还必须建立起与企业法律地位适应的有效的财务制度,提高信用水平和资信质量[12]。

3.2.2 拓宽健康药业的筹资渠道

筹资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还可以采取融资租赁这一渠道。所谓金融租赁也称融资租赁,使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设备和供应厂商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设备,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而获得设备的长期使用权。金融租赁能够为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它的运作是通过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这样其实可以满足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和更新设备的双重功能。它还能够使健康药业的融资方式多元化,脱离之前的以银行贷款为主的方式。

利用金融租赁方式购置设备,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可以在不投入或较少投入的情下,况获得所需设备得使用权,待投产经营后,再从营业收入中分期支付租金,实际上相当于取得了银行贷款。这样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在自身积累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但同样可以更新先进设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有限资金另作他用,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的效率。同时利用金融租赁进行融资,限制条件少,手续也简便易行,还款方式灵活,可以降低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的融资成本。另外,当健康药业资金紧张时还可以利用回租租赁将自己原来拥有的资产卖给租赁公司以获得融资便利,然后再以支付租金为代价从租赁公司租回已售出资产,这样将其流动性较差的物化资产转变为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资产进行使用,变现能力明显增强[13]。

3.2.3 控制筹资规模中负债经营风险

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那么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也就加大了健康药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活力,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合理确定企业一定时期所需筹集资金的数额是健康药业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健康药业一方面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筹集的资金又不能过多,防止产生资金的配置风险,出现资金的闲置,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

从根本上讲,健康药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要尽量做到资金的筹集量与资金的需求量相互平衡。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中不难得出以下教训:健康药业经营决策失误,虽然适度举债是其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健康药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偿债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健康药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14]。

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应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营运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健康药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

3.2.4 优化企业的资金回收政策

江东铁塔应明确自身的经济实体地位,独立承担各种风险。在江东铁塔有限公司经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活动,而由于环境中各类因素的

变化十分复杂,企业很难对风险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要防范筹资风险,必须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在风险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及时有效的应对风险。江东铁塔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市场、政策等的变化制定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风险规避方案,及时地进行风险预测和防范,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盈利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筹资风险。

江东铁塔有限公司资金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运营效果,合理的资金结构既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供给,又能最大有效的防范资金风险。在实践中,江东铁塔要优化资金回收政策。对于一些资金的回收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如某企业若在十天内还款给予5%的折扣;在二十天内还款给予3%的折扣;在三十天内还款没有折扣。

以晨钢集团为例,晨钢集团向盛达江东铁塔有限公司够买电力设备500万元,其折扣情况如表3.1所示:

由表3.1可知晨钢集团若在10天之内还清欠款,可少付25万元;若20天之内还清欠款,可少付15万元;若30天之内还款,无折扣。这种鼓励还款的政策既可以为欠款方节省部分资金,又可以使健康药业的资金能够及时回收。

这种给予折扣的资金回收方式有利于江东铁塔有限公司运营效果,使其尽快的回收了资金,降低了筹资风险,使企业能够快速发展。

结束语

合理的筹资管理是企业合理、正确发展的基石,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性的地位。合理的筹资方式可以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也能提高公司收入、扩大公司的生

产规模。总之,筹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筹资方式的好与坏,筹资风险的防范都关系着企业能否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筹资管理在企业中是至关重要的。

统观全文,本文论述了筹资管理中应完善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解决江东铁塔有限公司融资困难的方法、确定财务结构、筹资规模,控制负债经营风险、正确选择筹资方式、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采用不同渠道、方式,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加强财务监控机制,优化企业的资金回收政策。使企业能够更加清楚、详细地明白筹资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对筹资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才会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方式,使公司避免发生经营风险,健康发展。

由于我刚刚结束学业,知识水平有限,本文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与缺点,对筹资管理在江东铁塔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所做的分析也不是很全面,筹资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不是非常有效,因此,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致 谢

这篇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回顾思念的大学生活,感触很多。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虽然很舍不得,但是还是要毕业的。在学校期间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认识了很多的优秀的同学,还有教过我的老师们,每一位老师都学识渊博,对工作认真负责,也教给我一生受用的知识。谢谢你们!

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感谢辛勤培育过我的老师们,你们用你们丰富的经验,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做人,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不足以表达你们的伟大!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瞿F老师。瞿老师在我写论文期间,给与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她认真负责的指导下,我的论文逐步成型。从选题开始,老师就给了我很有帮助的建议,使我在选题的时候能够选一个比较好的题目,使我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在此我再次真诚的感谢瞿老师!最后,我希望在迈出大学门槛的时候将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我将用我所学的知识去回报家人,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浙江盛达江东铁塔有限公司筹资管理分析

参考文献

[1] 黄艳华.关于企业筹资及其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经理人.2006,(2):23-24

[2] 宋建平.企业筹资方式及其选择.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14

[3] 倪忠森.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于选择.企业家天地.2006,(10):18-20

[4]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69-173

[5] 张莉.论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3-4

[6] 韩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思考.金融时报.2008,(12):11-12

[7] 朱道弘.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2008,(1):5-6

[8] 熊楚熊.公司筹资策略.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37-38

[9] 傅晓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9-11

[10] 贾银芳.雷国洲.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决策最优化的探讨.会计之友 2007,(1):26-28

[11] 刘建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10):43-45

[12] 吴晓霞.中国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14-16

[13] 徐旭. 关于企业筹资决策的探讨.会计之友.2006,(5):13-15

[14]黄东晶.中小企业筹资对策分析.财政金融.2006,(6):21-22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篇5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发表时间:2012-08-08 21:36作者:佚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2

摘 要: 最近十年,我国各航空公司虽然加强了成本管理,但成本管理缺陷仍是制约其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我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以期能有效降低航空公司成本,增强我国航空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航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解决途径

一、引言

最近十年,随着国际航空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各航空公司在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本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比如,有的航空公司通过购进低劣的航材,减少维修成本支出,结果维修费用有所下降了,但是因为航材质量问题导致飞机发生故障,甚至停场而支付的航班延误费却增长了不少;再比如,为提高飞机日利用率,有的航空公司不科学地安排航班,致使过夜航班机组费用比以前大幅度增长。因此,详细分析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加强我国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提高其盈利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顾此失彼”的现象举不胜举

自我国民航业第一次出现大面积亏损以来,我国各航空公司虽对成本管理有所重视,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各种降低成本的途径,但目前仍有不少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片面地认为控制成本,就是要节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减少支出,成本就能够得到控制。实际上这种“节约”成本的做法,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如为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有的航空公司裁员减薪,结果人力成本降低了,但因业务熟练优秀员工的离职而新招员工,花费了大笔的培训费;又如有的航空公司为降低成本,不合理地增加飞机客舱座位,结果单位固定成本降低了,但因旅客满意度下降而损失了大量的旅客,收入减少了。

(二)2.只重视成本发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决策前成本控制

有不少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中片面的认为只要运行成本支出减少,成本就会降低,所以一味地强调业务运营过程中如何去杜绝各种“跑冒滴漏”,却很少对决策成本进行关注,忽视了决策前成本控制。如东方航空公司租用费用高的停机位,造成高投入高成本。过高的成本费用压力导致东方航空公司巨额亏损,其不得不降低成本,使得公司总体服务质量下降,再加上飞机、拖车等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造成成本居高不少,在2009年东方航空公司的亏损额达到了创记录的140亿元。如果东方航空公司在决策前,对租用费用高的停机坪将会对公司收益所产生影响进行多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论证的话,可能不

会出现这种结局。前几年,不少航空公司到全国各地建营业部和飞行基地,无不以亏损而告终的,这也是忽视决策前成本控制的最好例子。

(三)3.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1)成本指数未得到充分利用

成本指数是一种综合考虑航空燃油成本和直接运行成本,使运行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种方法。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对成本指数的研究并运用于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而我国各航空公司几乎都使用飞机公司推荐的成本指数使用值,该数值并非专门对我国各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计算后得到的成本指数值,我国各航空公司使用它,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充分发挥其降低燃油成本的作用。

(2)成本分析体系不够完善

事后分析多,事前、事中分析少;生产成本分析多,预测分析少;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多,成本效益分析少;显形成本分析多,隐形成本分析少。由此造成对成本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从而限制了各种潜在的、可能成本的降低。

(3)信息管理系统共享程度低

我国航空公司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集中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但目前这些系统无法与合作伙伴进行共享,限制了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四)4.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最近十年来,我国航空公司虽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成本管理中依然存在“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现象。至今,有相当部分的高层对成本管理依然不够重视,有不少人一谈到成本控制仍认为是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情。而由于成本管理体系中考核制度不完善,奖惩措施力度不大,广大职工对于成本控制的意识依然淡化,控制成本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当航班上足额配备的饮料、食品等有剩余时,机组成员将其拿走,自己使用;飞机维修人员在飞机大修时从飞机上拆下的零件可以重新使用的,却没有被回收。

三、改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

我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缺陷是制约其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航空公司要有效降低成本,使其利润得以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针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其对策措施主要有:

(一)1.改变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成本管理,强调节省和节约,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降低成本,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这种成本管理观念没有很好地将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与长期生存发展联系起来,其结果将使航空公司失去竞争力。因此航空公司应当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在成本管理中要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成本的长久降低,还要做到“不惜”增加短期内的投入支出。如航空公司在扩大直销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客票销售网站、电话销售中心等,这必将投入大笔的费用。如航空公司为控制燃油成本,给飞机加装翼梢小翼,需要投入较高安装费用。像这样的支出,航空公司千万不能为了降低成本支出而不投入,因为这种类型的投入将会给航空公司的成本降低带来持续长久的作用,将会提升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据航空公司统计,网站、电话直销的成本为传统销售成本的1/6,采用直销方式可以节约80%的销售成本。据南航运行控制中心统计,南航在B737-800飞机上安装翼梢小翼后,与未安装该装置的同类型飞机比,每飞行1小时节约燃油5080公斤。千睿论文网

(二)2.重视决策成本,加强事前控制

一个正确的决策对航空公司控制成本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会使航空公司陷入困境。1999年,厦航曾萌发引进B767的设想。当时厦航有关部门在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查和详尽的财务分析测算后,发现B767虽然具有航程长、货舱大、客舱舒适等优势,但B767与厦航的航线网络结构不匹配,其优势在厦航的航线网络中无法发挥,且其固定成本及保本载运率较B737、B757高得多、盈利能力较差。经过反复的评估和论证,厦航最终放弃引进计划。事实证明厦航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像这样做好事前决策控制的事例在厦航的运营中还有很多。厦航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连续保持20多年的盈利,这与厦航一直以来重视决策成本,做好事前成本控制是分不开的。对航空公司来说,机队规划、开辟航线和航线布局、建立飞行基地等决策,表面看起来与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没有什么关联,而实际上其失误所造成的巨大浪费,“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此航空公司应重视决策成本的控制,加强事前决策控制,从源头上把成本控制住,否则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3.借助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成本管理

航空公司要有效降低成本,必须借助以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1)正确使用成本指数。使用正确的成本指数将会节约成本,节约成本的多少取决于使用的成本指数与真实的成本指数的差别大小,这个差别越多,使用正确的成本指数飞行节约的成本就越多。2007年南航在我国航空公司中首次对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固定成本指数进行调整,实施动态飞行成本指数飞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剔除额外增加的机组成本,飞机维修等费用,南航平均每月可以多节约1000多吨燃油。(2)运用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成本分析,建立完善成本分析体系。在这方面,厦航的做法值得其他航空公司借鉴。厦航要求财务部门对重点业务和重要财务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提出各种分析报告,这些分析报告一年发布100余期,及时主动地将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反馈给公司领导和生产部门,为决策者提供各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消息。厦航财务部利用边际理论测算每种机型、每条航线的变动成本,定期编制航线变动成本一览表,日利用率及保本客坐率关系图以及分机型分航段保本点,保本点速查表供生产部门决策前使用;定期对每条航线的边际贡献,经济效益及运价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厦航财务部的测算,厦航销售部门调整了B757、B737的日利用率结构,在B737运力剩余的情况下,首先选用B737执行客源不足的B757航班,这项措施使厦航不到两年时间节支变动成本达2,296万元。(3)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集合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连锁供应信息系统,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资源共享。如在航材管理中,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系统,可有效控制航材的采购,寻找到最佳的购货渠道和送修厂家,实现最经济的采购和维修,从而降低飞机维修成本。

(四)4.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是航空公司的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只依靠领导和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只控制某些环节就能够把成本降低下来,它需要航空公司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航空公司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做到:(1)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将成本意识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教育,消除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各种片面认识,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员工都与公司发生的成本有关,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成本才能得到控制,才能实现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目标。(2)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丰富、有经验的员工往往能在生产中找出控制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不断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如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障飞行安全和控制维修成本的很好办法。(3)把降低成本的方法运用到对飞机的选型、航线的开发、航班的安排、器材物资供应和储备、业务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把成本控制实施方案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

(4)完善成本考核制度。航空公司要把成本目标分解、细化,最后定成制度和程序。对机务、航材等经营管理部门和各生产单位、机组等各个生产环节,下达成本控制指标,责任到人,进行成本控制并根据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把员工的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调动起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航空公司只有从传统落后的成本观念解放出来,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加强决策前成本控制,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并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篇6

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百有免费在线资料库()收集

集团公司的出现在我国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也有部分曾经赫赫有名的集团公司已是烟消云散,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公司的膨胀过于迅猛,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不善,从而导致这些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最终走向衰亡。

近年来,我国已经有几家大型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以进入世界500强为目标,除了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以外,集团公司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能否跟上公司的扩张速度,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探索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团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集团公司是产权关系明确、以母子公司体制为主干的统一企业实体,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股份制经济日趋普遍的条件下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是集团公司产生的物质基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是集团公司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2.特征:(1)集团公司本身具有法人地位;(2)集团公司由一个母公司及若干个子公司组成;(3)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主要以股权为联结纽带;(4)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管理,主要是从宏观面上加以指导控制;(5)集团公司的本质特征是以母子公司关系为代表的控股制;(6)集团公司是由母公司不断扩张裂变而形成的。

3.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区别:(1)企业集团的特征。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来看,一般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企业集团内部包含若干独立的核心企业,企业集团实际上是由若干集团公司联合而形成的;企业集团内各公司是靠核心企业间横向的互相持股(即环状持股)和集团内部系列贷款这种资本参与及金融关系为主要纽带;企业集团在产权边界上比较模糊,集团内资本之间是开放性的组合,而不是谋求封闭式的一体化。(2)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区别。企业集团实际上是由若干集团公司为主组成的经营联合体。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工作中,包括政府机构有关政策法规中均普遍使用企业集团的概念,而集团公司则相对较少提及。实际上,有关企业集团的提法更多的是指集团公司,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目前在我国则非常罕见。

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实践中有必要将两者加以区分,以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以企业集团指代集团公司的状况。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及目标

1.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对集团公司而言,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各公司与外界其他公司及集团公司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频繁的经济往来关系。相对其他单一公司,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在管理的跨度、维度和力度上都要复杂、困难得多。

目前我国的集团公司往往在组织架构上存在三级、四级或者更多层次的母子公司关系,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资金预算的复杂性。集团公司资金预算是在各下属公司资金预算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汇总才能得出,属下各公司资金计划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集团公司整体资金预算的准确与否。各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是千变万化,有可能会出现变动调整情况,这种变化必然会导致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的调整。因此,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必然是动态的、经常加以调整的;(2)财务信息反馈收集存在的困难。集团公司由于属下成员企业众

多,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在财务会计资料的准确、真实、及时以及完整性方面难以保持一致,集团公司财务信息资料收集的难度较大;(3)资金筹集运用方面的优势。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借款主体的选择、抵押担保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集团公司在内部资金合理调配、统筹使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4)公司利润分配方面的特点。集团公司的利润分配涉及到属下众多公司,如果集团公司内有公众上市公司(实际上,目前我国相当比例的大型集团公司已经有子公司或投资参股公司上市,或者说集团公司本身已经是上市公司),则利润分配更为复杂。

2.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经济指标,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目标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趋同性;

(2)正确处理企业各方面关系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在财务体制改革中,必须正确使企业财务部门在处理政府、股东、债权人等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时,做到依法办事,公平维护各方利益;(3)维护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必须有效控制财务造假现象。要建立起财务造假行为受控制、虚假信息报不出、造假责任人受查处的机制,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集团公司的理财主体包括投资主体(所有者)、经营者以及财务经理三个层次。相应地,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可从这三方面加以研究:投资主体可以视为资本经营者(对集团子孙公司来讲,是上一级母公司),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使资本金保值增值。所有者财务管理的目标侧重于企业的长期财务情况,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经营者可以视为资产经营者,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利润持续增长,集中体现在损益表中;财务经理可认为是特定意义上的货币经营者。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现金流量实现良性循环,财务经理的财务目标侧重于即期的现金流量。三个层次财务是统一于企业这一经济活动单位的,三种会计报表是一个完整的报表体系,不会因财务层次的划分而使报表的完整性被肢解。

对于任何公司而言,财务管理的目标都是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最终取得股东财富的最大化。集团公司与单独一家公司有所不同,集团公司由于所属企业众多,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集团公司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目前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决策机制缺陷。财务决策程序缺乏科学程序和长远整体目光,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缺乏科学规划。财务管理活动往往受制于企业“一把手”的指挥,财务管理人员难以独立坚持自己的原则。财务决策机制的缺陷是专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

2.约束机制缺陷。财务约束机制缺陷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外部约束机制欠缺。集团公司基本上都是所在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各级政府往往对集团公司进行重点保护,集团公司难免也会产生一定的特权思想。这样,集团公司财务活动的外部约束机制基本消失;

(2)内部约束机制缺乏约束力。包括集团公司总部本

身缺乏约束力,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 司的财务管理同样也缺乏约束力。

3.控制功能缺陷。财务约束机制缺陷必然会带来控制功能的失效。在目前我国的多数集团公司中,所有者的代表即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主要负责人插手财务管理部门,经常对财务管理部门实行“按需管理”方式,从而导致财务控制功能失效。

4.信息质量控制缺陷。表现为公司执行财经纪律不到位,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账实、账账不符以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等问题普遍存在。

5.风险防范意识缺陷。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对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反映迟钝,缺乏系统研究及应对措施。目前,我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主要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手段及内容,十分

缺乏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影响集团公司发展前景的潜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往往是已经要发生财务危机时才发现问题。

四、改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内部对策

1.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要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吻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是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全局的、长远的和决定性的谋化,是计划的“计划”,是集团公司经营的行动纲领,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其展开。正确的发展战略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战略的失败往往会导致经营的全面失败。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一定要服从于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集团公司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等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实施方法均要服务于集团发展战略。

2.建立集权型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集团公司财务活动中涉及到的各要素和各环节都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的,必须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结构,规范各项管理程序,理顺企业财务关系,统一组织会计核算,建立有效的控制激励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在潜能,实现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

3.建立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监测预警机制。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除了使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正轨之外,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现状及未来的走向作出分析评价,尤其对个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尽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及时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帮助决策层迅速作出决断,尽量降低可能发生的损失。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晴雨表,其主要功能一是监督,二是

预警。

4.提高资本运作效率。集团公司由于其资产规模、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开发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往往占有主导地位,购并已成为目前国内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要对购并进行价评估,对购并所需支付的成本以及购并所能获取的收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对目标公司做出正确的经济评价,为集团公司进行购并提供决策依据。

5.内部结算中心制度。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的管理,因此,资金管理的成效实际上决定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绩效。从目前我国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内部财务结算中心是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集团公司实行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必要保障。结算中心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约束机制,完善集团公司内部资金市场,优化资金分布结构,提高资金整体运作水平。

6.内部审计制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机构应独立于集团财务部门之外,以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内部审计,发现并及时处理集团下属公司的有关问题,促进有关单位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

五、改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外部对策

(一)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实际上是政府将其拥有的股东股利授予集团公司,即国家将企业重大决策权(投资权、融资权、资产处置权等)、资产收益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交给集团公司自主决定。

1.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必要性。(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目标已经明确,但在具体操作上遇到了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难以明确的困难。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选择部分国有大型集团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或明确其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身份,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2)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培养民族支柱产业,客观上需要有效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模式。我国大型企业发展状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

求,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权,如融资决策、重大资产处置等,仍要经过层层的行政性审批。要使我国集团公司的发展有一个大的突破,必须使政府与企业在权利、责任方面做出制度化的安排;(3)依托优势大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需要通过授权方式,确认一些支柱产业中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使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有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重组工作,突破目前投资体制对集团公司发展的限制,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突破口。. 国有大型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可行性。(1)现实条件。目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已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换。从企业素质来看,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资产经营管理能力,大型集团公司已经在其内部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母子公司体制。从配套改革的外部环境、集团公司自身、国家监管等方面来看,都有确认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现实条件;(2)市场环境。我国较有实力的大型集团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与国外大企业展开正面竞争。并且,这批集团公司还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与外国企业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大型集团公司无疑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3)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已经具备相当的资本和组织规模,并在产品、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向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授权必将加速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推进。

总之,确认国有大型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使其成为政企分开的中间层,有利于冲破目前的行政壁垒,有利于国有大型集团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

(二)重塑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

1.我国银企关系回顾。目前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局限主要表现为:(1)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乏力,实际上已沦为一个被动的债权人;(2)国有资产通过金融渠道大量流失,出现地方和企业联手侵蚀中央金融资产的现象。

2.我国银企关系的现状。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仅限于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又很难全面地向银行报告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但银行没有任何有效手段影响企业的决策过程,银行对企业的监控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我国应考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银行应该派代表进入企业的董事会或监事会,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

3.我国银企关系的变革方向。研究中国的银企关系,必须考虑目前银企关系的实际情况。银行目前是国有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我国新型银企关系如何完善,银行如何保障自己作为企业债权人甚至最大债权人的权利,是应着重加以研究的问题。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银企关系也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模式:(1)美国银企关系模式。美国的银行不持有企业的股票,银行与企业之间纯粹是一种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我国目前的银企关系接近于美国模式。但比较而言,美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是直接融资加内部积累,银行贷款比重相对较低。我国企业则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负债水平相对较高。并且美国的证券市场高度发达,市场对企业的监管机制极为健全。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美国相比相距甚远。因此,亟需改革我国企业的公司资本结构,完善证券市场,采取等有效措施解决企业负债过高的问题;(2)德国和日本银企关系模式。德国、日本均允许银行可以持有部分企业股票,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主要是中长期贷款。近年来,我国银行对企业开始实施债转股,但是债转股形成的股权并不是由银行直接持有,而是由各金融机构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这部分股权,而且这部分股权的资产质量不高,实际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仅仅是起到一个降低银行不良债权比率的作用。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篇7

预算是一种用来分配企业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

所谓“全面”,一方面是指预算管理贯穿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是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的预算管理;另一方面是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公司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内部进行控制的有效工具,按照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将各个经济单位经营目标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预算安排,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许多集团公司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紧随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潮流,往往会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然而这种工程大多是为了粉刷企业的面子工程,并没有真正的对企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集团公司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认识欠缺,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只是单纯的制度,对企业没有任何实质意义。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形象,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管理模式的内涵,因此这种制度只是一纸空文,没有统筹引导的作用,导致预算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二)部门配合不默契,存在各行其事现象

不了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人,会认为这项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其实不然,企业全面预算是一个清晰而又笼统的概念,它是指把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资预算、人力资源预算、资本预算等进行分析统计,这样看来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落脚点都是财务分析,因此把财务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混为一谈也是情理之中。这种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各部门之间配合不默契,存在着各行其事的现象,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推诿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不到位

集团公司中的预算管理考核无疑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中也比较难解决。考核的频率和质量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密切相关,然而在考核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考核管理不够科学,尤其是内容和方法

上的不科学,内容不够全面概括,许多企业只是对现金流进行预算分析,其它方面比如人力资源、产供销等方面的预算采用忽略态度,这与全面预算的目的背道而驰,也使得全面预算的效果难以有效发挥。第二是不注重全员参与,考核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动国企员工的积极性,而大部分集团公司对全员参与的概念不予重视,且绝大多数员工不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导致企业内部不团结,使全面预算考核的功能受到限制。

三、加强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能够将集团公司的关键问题集中反映并处理的控制体系。集团公司的管理层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公司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集团公司如果想要更好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应当在公司内部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要求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不仅如此,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要围绕全面预算管理来进行,公司内部的其他相关人员都应该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通过培训,促进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全面预算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自身实际出发,引导公司员工全过程、全方位、积极参与预算,当预算执行出现不利偏差时,能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自觉自愿地完成责任预算中确定的目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完成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还应注意满足总部战略决策层和各分子公司运营

决策层所需要信息的差异化需求,建立集团层面和分子公司两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集团层面搭建好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制定好预算管理流程;在分子公司,制定好以业务预算为源头的预算编制体系,实现预算在编制、执行、考核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预算执行的反馈机制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执行监督是其中的事中控制环节。预算反馈机制的构建能够为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在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的基础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集团公司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当让相关业务部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标准,一旦有人违反该标准,就应该对其予以惩处;如果集团公司在所接受的项目没有经过授权,那么该项目就不得开工。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对于外部违反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象,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加以维护;对于内部违反的情况,一经发现需要进行内部通报。

(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

全面预算的信息化对全面预算管理是否能有效执行至关重要。实现了信息化不但可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同时将预算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系统有机结合,可实现在线实时分析,及时准确反映预算执行偏差,迅速纠偏防错,达到动态监督的目的,使各层预算参与人员从大量的日常管理审批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处理预算控制与分析上,使预算管理得到全面实施。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企业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接受,并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集团公司日常管理的一个核心,通过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使企业在既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内细化治理,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本文首先说明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加强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部门配合,考核,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建宏.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华章.2009(14)

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列举 篇8

【关键词】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法律风险;多元化经营

一、引言

信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投资公司的经营环境变的复杂,经营环境充满着风险性,所以财务管理在风险投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投资公司的风险呈高层化、扩散化、契约化、网络化,针对这些特点,投资公司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二、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目标单一

由于投资人将管理目标局限于投资领域,投资公司需要对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投资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形式,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并且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筹资风险、管理风险、存货管理风险,使得对投资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人员的管理,是在风险投资这个特定行业做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制度设计以及投资的前期财务评价和投资企业动态财务评价,建立预警机制,管理手段采用人力和数据库形式展开多样化的管理。

(二)资金流通不畅

投资公司的分红,既要根据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还要看企业经营高层对分红态度和企业下一年度的投资需求制约,分红的多少并不是固定的,这也说明投资公司利润不是平稳的,企业的现金流也是不稳定的,而是阶段性的,非持续的,所以财务资金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股权不能退出,由于国内产权有较强的流动性,长期股权投资的周期也变得较长,投资公司的机制也不健全,使得投资公司成为了企业永久股东,不能回笼货币资金,另外,国有投资公司在上市公司中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有股权一旦推出便可能引起股权下降,影响公司的发展,所以,要想公司长远发展,国有公司将各项资金投入各个项目中,使得自身资金不断减少,加大了活动性的风险。

银行贷款业务不断发展起来,国有投资公司的自由资金有时不能满足自身扩张的需求,所以需要银行发行债券或者通过贷款来获取资金,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还债款的能力的限制,企业不按时偿还债款,在杠杆作用下,子公司容易出现经营困难和财务的危机,使资金链条断裂,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投资领域过于广

投资公司在政府各个时期工作部署的条件下,投资的领域过于广泛,受到员工知识、技术、能力限制,做不到每个方面都能完善管理好,增加了管理难度,专业人才缺乏也是投资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而项目的各个环节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公司便会受到影响,财务的风险也就随之加大。

(四)存在法律风险

公司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或者在遭受外部法律事實而在法律上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公司的制裁,受到财产、声誉的损失,甚至资格被掠夺,造成法律风险。公司可能存在合同法律的风险,由于公司的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形式不恰当代理存在缺陷;投资和融资法律的风险,由于缺乏投资眼光使得过多投资项目并且选择不当,加之投资管理不足、投资管理对象不守信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企业血本无归;侵权的法律风险,投资公司个人权利意识淡薄权利保护意思不强,对他人权利不够尊重,公司一旦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便会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损失;担保的法律的风险、财务和税收的法律风险、公司法人治理法律的风险和劳动法律的风险等各种风险。

三、投资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风险和责任意识

企业增加风险意识,进行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企业良好的机制运行是离不开企业的母公司、子公司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参与,要想成功地进行风险管理就要改变当前落后的管理观念,增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这样才能进行风险管理。企业在具体管理上,要有明确的标准,业务上有系统的进行流程,操作上有详细的操作手册,过程中有监控,工程结束后有严格考核,努力让每个员工在工作时能够亲自体会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深入员工心中,使得风险防范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建立风险信息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外部各种传播媒介,可以及时地获取各项信息,为能正确地进行风险管理而创造各项条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对监管会要求的指标进行计算,监控企业各级机构部门的业务发生的各项交易情况,尤其是公司进行的大额交易,企业更要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

组织机构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好比计算机需要软件和硬件,组织机构体系是硬件,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软件,要保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发展,要有科学性、全面性、前瞻性和经济性的建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和控管办法,利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有效指标对融资、投资和资金的运营警醒预警,并且根据特殊风险做出防范措施。

(三)对公司法人治理进行完善

第一,要改善董事会的结构,扩大独立董事的数量。独立董事可以起到制约大股东的作用,从而可以保护到小股东的利益,我国国有投资公司要求,独立董事要占三分之一;第二,建立董事会的内部专职委员会,合理地对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董事进行人员配置,强化董事会的执行的功能;第三,进行市场化运作独立董事,广纳贤才,这样才能提高董事会的质量,加强董事会的监管,使得独立性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投资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多角度进行投资,这样企业的风险便会有所降低,只有企业的投资项目多元化多样化,这样盈利的项目就可以弥补亏损的项目,但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擦亮眼睛,慎重的进行投资,尤其在投资前期要做好调查研究活动,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五)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企业通过完善和监理内部的制度,来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把国家法律内化为公司内部制度,建立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的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法律人才,公司建立法务部来对风险进行预测、预防,也可以聘请律师、法学方面的教授来做公司的投资顾问。通过确立风险点来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形成内部制度,对法律的各项风险进行防范、评估,并且及时进行制度的修改和制定。公司的法律风险防范要贯穿到各个项目,确立公司经营的每个法律风险点,明确每个风险点的责任,将法律风险防范融到每个人的各项工作上去,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对公司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四、结论

企业无论在何时都存在着法律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对子公司来说是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投资性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不仅要借鉴优秀管理企业的基础,还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健全财务的内部控制,投资集团公司要跟随财务主题进行多元化的发展,这样产权关系便会更加的复杂,对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瑾.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9).

[2]曾章伟.公司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2,(10).

上一篇:交通安全班会下一篇:网络食品销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