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以小见大”(精选7篇)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篇1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实际上,“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
1、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想象联想,赋予新的内涵。想象和联想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中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平淡到有奇,由小
到大。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了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是贵在从小事中折射出时代风貌。如作文《争》通过描写一家三口几年前争看电视和现在争用电脑两个场面,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由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示出时代风貌,文章的境界顿出,这不正是作者放开眼量的结果?
成功与失败往往仅一步之遥,如果没有对材料进行精心提炼,用心挖掘和认真构思,即使是很有价值的材料,也可能造成一文不值的平庸之作;相反,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追求高的立意,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材料,也能写出意味隽永的佳篇来。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篇2
其实,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 ,“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 ,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怎样才能使文章做到“以小见大”呢?
一、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
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我布置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我只能给他判7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 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 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干吗还要让它们在文章中出现呢? 这样的题材,我们又能指望它们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二、创设情境,放大材料的“亮点”
确定了文章的题材,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样使材料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使读者获得审美愉悦,达到文章的教育目的。一次我以“酸、甜、苦、辣”为话题,让学生任选其一作文。一个学生写的是“甜”: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他放学回家,在路上遇见一对母女,女儿很小,却很懂事。因为妈妈穿着雨衣,坐在后面的女儿还努力地探着身子为妈妈打伞遮雨。女儿手里抱着个吃了一半的香瓜,他只写了母女俩的一句对话:妈妈说:“今天的瓜真便宜 ,五毛钱一斤。”女儿说 :“真甜。”在文中 ,他极力渲染,设想女孩家境贫寒,妈妈为满足女儿吃瓜的心愿,等到暴雨到来瓜农急于收摊的时候才为女儿买了一个。女儿的一个“甜”字,既是瓜甜,又是妈妈的心里甜。至此,本文弘扬亲情温暖、理解关爱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我想,如果当妈妈说完那句话的时候,女儿还没有来得及吃这个瓜,就说出了“真甜”这两个字,岂不是更感人、更能体现出“理解”这个主题中心吗? 学生对我说,他当时见到的真实情况就是女儿已经吃了半个瓜啊。但作文毕竟不是摄像机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时,干吗还要死抱着“真实”的教条不放呢? 作文标准是说文章力求“真实感人”,但真正的落脚点应在“感人”。
三、合理想象,提升材料层次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我的学生做过一篇以“花草树木”为话题的作文。七年级学生,大多数在写养花的经历或者描述一种花,写得不是很好,就事论事,没有升华、深化,甚至没有中心主题。我在课间带他们来到操场上看草。雨后的花坛,草长得特别茂盛,但被淋得东倒西歪;而种在人行道板里的草却长得整齐有序。我让学生说说二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学生说花格子把草保护起来了。我说,花格子框死了草,限制了草的自由。不是吗? 学生说不是。我进而引导他们联系学过的政治课关于“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法律”的知识 ,这样一来 ,学生很容 易就悟出 了“规矩对 人生的作 用”、“纪律对人的塑造” 等主题 , 从而使“草” 上升到了“人”、 上升到了“社会”。课上,我们又复习了学过的课文《行道树》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在作文中进行联想、想象及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文章的重要意义。这一节课的直接结果就是, 这次文章中大部分的花草树木都会思考、有思想了。
以小搏大中小企业如何制胜 篇3
面对复杂的市场,面对以小博大的不对称竞争,我们首先要学会营销切割。营销切割,就是站在竞争的角度对市场进行切割,强力划出让消费者保护我们的市场领地,将对手逼向一侧。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前进的速度必须容忍相应的一些混乱。企业没有速度,才是最大的风险、最大的失误。一个企业虽然可以做很多事,但是不可能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取得成功。竞争世界的规则要求我们聚焦,尤其对处于不对称竞争中的弱的一方更是如此。
2.案例实践
贝因美、华帝、华龙面业的东三福、小护士、好迪、枝江大曲、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都是以小搏大的经典案例,但战略选择各不相同,有的是以焦点战略获得生存空间;有的是依赖经营差别化战略获得长足的发展,有的是借力杠杆战略使强势竞争者无所适从。有效战略的形成有三个标准:竞争对手的状况及可能的反应、环境及行业状况、自身资源的配置。
3.机会与风险
以小见大作文 篇4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和爸爸在家看电视。突然,我大声打了个喷嚏,就把纸拿出来擦了擦,拿在手里。
“行吗?”爸爸关切地问我。
“嗯,没事。”说着,我拿了张纸擦擦汗,继续欣赏电视节目。
过了一会儿,我把手边的纸扔了,本来是要扔进垃圾桶的。结果它调皮地改变了方向,躺在了地上。
爸爸笑笑,没说话,也没接。
“现在场上比分都一样,这是决定性的进球!”主持人的声音如雷闪电,勾魂摄魄。
很快就到了晚上,我们围着一张桌子吃饭。我们只听见父亲对母亲耳语了几句,却听不清楚。
“教育……”爸爸说。
“这是什么意思?”心里纳闷。
“嗯。”妈妈说。
过了一会儿,我只听见父亲把我叫到房间。
当我走进房间时,我父亲正坐在床上,站在他脚上的两张纸上。这张纸就像一个瘪了的气球,平放在地上。
“过来。”父亲的声音里有一丝愤怒。
我走过去。
“你今天犯了一个错误,这是细节上的错误。”
“哦。”我已经想到了一些东西。
“你知道我妈妈扫地有多难吗?她每天都要上班!”爸爸的怒火似乎“越来越旺”。
我不谈生活。我一直盯着地板。
“从小到大!”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爸爸的眼神严厉而深邃,像是一个想不明白的圣人的眼睛,“我们可以从一件小事中看到隐藏在那件小事背后的伟大的东西。就像你这次一样。”
“虽然你这次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有一个‘引’——引起重大事件。你以后可能不尊重别人的成就!”
听了父亲的话,我满脸通红,拿起纸扔进垃圾桶,就像举行仪式一样。
作文中以小见大 篇5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以小见大
来源:考试吧 2015-11-18 17:24:54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VOA英语下载 MP3+文本+LRC字幕bbs.zhan.com
下面是VOA慢速&常速英语的下载,包括:MP3 音频、听力文本和LRC字幕。
【2016高考核心考点】精准押题gaokao.qunamaiya.com
高考核心考点解析,锁定必考点,提高300分 高考冲刺必备,10天提高成绩,见证提
2016年中考高考▇精准押题密卷gaofen.duapp.com
全面备战中高考,覆盖易考点必考点常考点,核心必考点轻松提高50-300分10天
百度推广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以小见大,更多2016中考模拟试题、2016中考备考经验、2016中考备考资料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汇总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中考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这种论述提示了多种选材的途径,为实施以小见大的写法奠定了基础。成功运用以小见大写法的作文一般也能符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一类文“立意有深度”“构思巧妙”“感情真挚”的要求。
【中考兵法】
技巧一: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
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如:
我好高兴,终于快到了。穿过这个黑巷子,就是光明了,我看了看手表,“Oh,my god!”距上课只有3分钟了,此时才真正明白一刻值千金的道理,我真的坚持不住了,又想放弃狂跑,但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可不要在阴沟里翻船。坚持!
“跑!跑!跑!”现在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因为我们是凡人,为了走在前面,我们必须跑。
(王瑞霞《跑!跑!跑!》)
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幽默的笔调记录了自己的一次“惊险遭遇”:一次因害怕迟到而与时间进行的赛跑。生活中,上学、赶车、上班、约会……为了赶时间而奔跑是司空见惯的事,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却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为了走在前面,我们必须跑。”实现梦想需要奔跑,迅猛发展需要奔跑,激烈竞争必须奔跑!文章便这样以小见大,从小事中折射出了大道理。
技巧二:立意从小角度切入
有的同学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 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如:
他跨进教室,脱下雨衣,全身没有一点干的地方。他正要把蜡烛分给同学们时,电忽然来了。教室里一片欢呼,他顿时觉得像一盆冷水泼在头上,比在雨中还要难受。他把蜡烛分给那几个同学,可他们都说不想要了。一股股寒流向他袭来:“我反正没钱,你留着自己用吧!”“别硬当英雄了,怎样?不容易吧!”“留着以后自己用吧!”“哈哈……”伴着笑声,他手中的五角钱也被那女生婉言要回……他顷刻呆住了。泪,流在脸上,流进心头。
(段兴霖《雨夜》)
以小见大,滴水就能折射阳光。作者通过对雨夜一个同学冒雨为大家代买蜡烛的记叙,表达了对这位同学的善举的赞扬和对冷漠者的批评,也表达了对真情和友谊的呼唤,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关心互相奉献,生活才会臻于完美。文章似乎没有写友谊,但时时处处却又体现着对友谊的渴求与 呼唤。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不可忽视。
技巧三:强化细节,传神描写,小中见情。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职业、性格、心理等。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考场上才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如实地多角度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像从妈妈的唠叨中看到她对孩子、丈夫的无限爱意,从某个人并排走路时总靠左行看出其对朋友的爱护等。
百度推广
2016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以小见大,更多2016中考模拟试题、2016中考备考经验、2016中考备考资料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
技巧四:由点到面,篇末点题,小中见理。
从点到面,就是对所写的点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透过具体而微的细节,看到事件所体现的本质,从而给所写的小事一个归属。比如从路人乱扔垃圾想到“陋习难改,环保之路漫长”,从餐桌上的浪费想到资源枯竭、改变消费观念,从登山的经历想到成功离不开坚 毅、不怕慢就怕站的哲理等等。又如:
泥泞路段终于走完了,迎面而来的是一级级不规则的石阶。我心想,这下可轻松多了。哪知,连日阴雨,石阶上长满青苔,滑溜溜的,刚走两步,就跌了一跤,膝盖骨钻心地痛,额头上也碰出了一个包,乎也划破了。我筋疲力尽,连爬起来的劲几乎都没有了。天色更暗了,我能永远趴在这里吗?不能!我拼命爬起来,继续前行。
这天晚上,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回忆起我曾 走过的路,感触颇深:人在旅途,路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每个人都 有走平坦大道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要走坎坷不平、荆棘丛生的小路,而且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无数次的摔倒。但是,只要有坚定的目标,摔倒,爬起来,继续前行,你所面对的终将是胜利。
(易开泰《人在旅途》)
作者把自己在归家途中“走泥泞路”“摔倒”“碰头”这些小事描绘得有声有色,很好地渲染了归途的艰险。但又没有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由此在篇末生发出人生的感悟:“人在旅途……只要有坚定的目标,摔倒,爬起来,继续前行,你所面对的终将是胜利。”
技巧五:运用对比,挖掘深意,小中见德
感动,有时并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舍生忘死,也许一个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的生活画面就够了。以小见大,就是要用小事展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与美德,并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邻里之间、亲友之间互相帮助、彼此牵挂的美德不就是由芝麻大的小事和画面来连缀的吗?例如莫怀戚的《散步 》,本是三代人一块儿散步这样一件平常的小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极其和谐、温馨、美满的尊老爱幼的画面,给读者以心灵的慰藉,也给我们以审美的愉悦。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人生的大道理,由点到面,小中见大,立意便高远了。
【范文赏析】
芬芳在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开头简洁,设置悬念)
漫长的两个月暑假,要是总在家里呆着就无聊透了。于是我去表姐开的花店帮忙,主要任务是送花,(开端)
表姐的生意不错,我去帮忙第一天便有7份订单。我接过地址和包装精美的7束花,便开始了长途跋涉。炙热的太阳自顾自地像要把它全部的热情倾泻给大地,路边的小香樟树被这热情烤得抬不起头来,而我却兴高采烈地蹬着车子穿街绕巷,一路飞奔。(以景衬情。对炎热的夏日环境的描写,反衬“我”兴高采烈的心情,也表明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
“建设 街28号,没错,就是这家。”我有点紧张,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叮冬…”我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温馨花店的,这是您女儿送给您 的康乃馨,她希望您工作顺利,天天开心!“这孩 子,就会乱花钱!”虽然她的语气是在责备孩子,但我分明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喜悦,一种被幸福包围的喜悦。那一刻,我也觉得自己好幸福!父母为孩子付出,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而孩子的一束花或许就能使她幸福得彻夜难眠。(传神的细节描写下提示幸福的真谛作铺垫)
第二家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她丈夫送给她一束玫瑰。
第三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伙子,那花是他曾经的同学送给他的。(这两段略写,但也可联想到当时的幸福感)
一束束鲜花,一句句祝福,接受祝福的人幸福无比。而我,作为传送祝福的使者,也感受列了幸福。(由点到面的议论渲染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引题)
时光飞逝,暑假结束,我送花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最后,我向表姐提出一个要求,要三束花儿。表姐爽快地答应了,并且按我的要求包装好。(送花结束,文章却未终止,设置悬念)
我从中抽出一束百合花,郑重地递给她说:“姐,这束花送给你,祝你的花店越办越红火,希望你青春永驻,笑口常开!”表姐非常吃惊,也很感动,我分明看到她的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闪。“开了几年花店,我倒是从没收到过花。”表姐笑着说。看到表姐幸福地笑了,我也好高兴,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一束花就让开花店的表姐,惊喜落泪,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剩下两束,我给了爸妈一束,爷爷奶奶一束。印着心形的粉红包装纸,包着鲜艳的花儿,它们代表了我的爱,奶奶激动地搂着我落泪,爸妈则幸福得一个星期都合不拢嘴。淡淡的花香浸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精细的神态描写)
花儿总是会凋谢的,但我知道,芳香已握在我手中,只要我懂得珍惜,懂得给予,幸福之花就会常开不败。(点明主旨,照应开头小)
【靓点扫描】
《芬芳在握》,诗意的题目,引人无限的遐想。幸福如花,可以传递,可以共享,赠人以花,手有余香。材料使用上详略有别。同为送花,第一家和“我”送给亲人花详写,第二家、第三家一笔带过,其他送花更是留下空白,激发人的想象。“幸福”,本是个极大的命题,许多人一生都在探求、寻找、揣摩,但很多人一生都难达其理,难称幸福。通观全文,小作者只写了“送 花”一件事,没有大的场面,只有 对得到花的各类人的细致观察和自身体验的描述,但小事件却折射出大主题,使读完本文的我们对幸福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
【写作训练】
1.在写作“让感恩之花绽放”的命题作文时,尹闯同学准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下面是他已经拟出的段落中心句,请另备纸张帮他补充相关的素材。
(1)送一朵感恩之花给我的老师。
(2)送一朵感恩之花给我的妈妈。
(3)送一朵感恩之花给我的同学。
(4)送一朵感恩之花给那个陌生人。
[温情提示]一次难得的赏识,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询问,一次不经意的搀扶,一番耐心的指引……只要我们细细搜寻,生活中值得回味、值得感恩的事总有很多。
2.很多时候,我们懂得一个道理,理解一个人就在一瞬间,好像灵光一闪,就那么一下,我们就明白了许多,长大了许多。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悟也会成为我们人生闪闪发光的金子,值得记录下来。
(1)以下是刘芳琳同学看到的一个画面,请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加上一段文字,升华一下主旨。
忽然,两位相偕而行的老人映入我的眼帘。他们虽然步履蹒跚,但是却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那么的默契。两位老人走得很慢,仿佛要将生命和生命的回味延伸,又像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细细品味这芬芳的温馨。
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2)请以“读懂 就在一瞬间”为题,补全题目,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以小见大的亲情作文 篇6
“晓旋,你爸爸明天就回来了,要他接你放学吗?”母亲面带笑意地问道。不难看出,她的内心一定是高兴的。然而我的内心却毫无波澜,写题目的手没有停下,这个问题只传入脑内片刻便给出了答案:“随便。”
若是以前,父亲来接我,我自然是高兴的。但现在,我已经习惯独自一人上学放学了,父亲来接,反倒会令我觉得不自在。
“那我就让他买好菜再到校门口接你好吗?”
“好。”我漠然应道,接着开始继续与作业作斗争。
第二天下午,悠扬的放学铃声准时响起回荡在整个校园中。排队出了校门,我穿过拥挤的“学生接送群”径直朝家的方向走去。
“晓旋!”
我条件反射地回过头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我犹豫地开口道:“老…爸?”
那个男人欣喜地朝我走来,弯下腰,亲了一下我的脸颊,他那短短的一字胡也碰到了我的脸,有点扎人,还有点痒。
“几个月没见,又长高了!”他笑着说道,“书包重吗?我帮你背吧。”话毕,他便不由分说地拿下我背上的书包,背在他的背上。
趁父亲向前走去时,我赶紧用袖子擦了擦自己的脸颊,接着追上他。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平常走路速度很快的他今天突然慢了些许,看起来还有点瘸。
“老爸,你的腿怎么了?”我思索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将这个问题问出了口。
“没事,只是风湿又犯了而已。”父亲强装轻松的说道。
“那你为什么还要来接我?你的腿不适合走楼梯。”
父亲听了,嘴角又微微扬起,唇上方那短小而浓密的胡子也随着嘴角的幅度稍稍上扬了一点,鼻子旁两道深深的皱纹连到胡子上:“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怎么能不接一下你呢?”
我愣住了,反应过来时发现自己的鼻子酸酸的,很难受,眼眶中也蓄着点泪。幸好父亲走在前面,才没看到我这么狼狈的模样。
几天后的早晨,父亲又要离开了。在我睡眼朦胧的时候,隐约听到了他对我说再见,然后又亲了一下我的脸颊,还是又扎又痒的感觉,多么温暖,多么甜蜜。
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篇7
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以小见大”的新闻事件时, 要通过对一个具体的“点”上的新闻事实的报道, 从中挖掘出大的主题, 也即人们所说的“以点及面”、“以点见面”。为什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能够更多地出精品呢?这是因为“以小见大”符合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要求。目前, 许多新闻报道均提倡新闻报道的事件化、故事化、具体化, 对“点”上的事实要多予报道, 同时, 由于考虑到受众的认知要求, 新闻报道不能就事论事, 而要就事论理,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新闻创优就是要走出“以事论事”的禁锢, 而且要善于以小见大, 大中见小, 由一滴水见到太阳的光辉。也就是说, 创优出精品不能人云亦云, 吃别人嚼过的馒头, 而要在大量的一般化事物中, 找到与众不同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东西, 这独特的新闻事实往往新闻价值高、含金量大, 容易产生优稿和精品。这里说的“以小见大”还有另一个含义, 那就是“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的问题, 也就是一个由面到点、由分散到集中、由一般到特殊、由肤浅到深入的一个思维过程, 这个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科学逻辑思维的演绎法, 它的思维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可见“小中见大”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们在创优出精品的实践中要认真领会和运用。
在新闻创优中我们应该弄明白, “以小见大”和“就事论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就事论事”的实质是一种片面性的做法, “以小见大”既符合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又是新闻写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二者不能混淆, 更不能把两者对立看待。
要做到“以小见大”, 并非举手可得的事情, 它是一个复杂地、艰苦地提炼主题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提炼主题、深化主题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很难用只言片语把它表述明白。2008年6月4日刊发在《医药卫生报》上的通讯《一块腊肉》 (该文获得第二十六届河南新闻奖通讯一等奖) 就是“缩小口子集中问题, 精采细挖掌握过硬的典型材料, 把稿子写得具有深度”的具体体现。
《一块腊肉》是作者董文安在四川震区采访时的亲身经历, 作品通过社会的最小细胞———一位6岁左右的小女孩为河南医疗队驻汶川七盘沟驻地送腊肉的精彩片段, 以对话的方式, 以小见大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四川震区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一位6岁左右的小女孩”呢?作者介绍说, 记者看事物, 不能只看表象, 要看到更深的东西。忽视“小事情”的存在, 就会失去寻找新闻的敏感。《一块腊肉》不是什么大题材, 但却告诉读者震区鲜为人知的故事。在“5·12”汶川大地震后, 灾区不断传来的新闻报道和图片牵绕着众人的心, 人们在感慨生命脆弱的同时, 也感叹着生命的坚韧, 无数感人至深的情境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习惯了的世界, 重新丈量伟大与平凡之间的距离, 重新认知人性与真爱会射出何等的光华。《一块腊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写作中, 我不强求全面、完整, 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 做到突出重点。
记得有一个说法, 记者抓新闻, 脑要往高处想, 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 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 除了跑机关、跑部门, 开新闻发布会, 用材料写稿子, 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 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 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 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其实是他们没有发现新闻价值。
笔者认为, 创优出精品, 不仅要善于发现主题, 而且还要善于提炼主题, 不断深化主题。深化主题、提炼主题的目的就在于怎样做到“以小见大”,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 从一个小孔看到光芒四射的大千世界。
创优出精品时, 要做到以小见大, 还要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 揭示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对主题进行提炼和深化的时候, 实质上也是个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现象上, 而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创优抓精品, 首先就要注意抓现象, 特别要抓那些重要的、新鲜的现象。抓现象实质上就是抓新闻素材, 抓新闻事实。抓住了现象就找到了认识事物的入门向导。抓不到新闻素材, 没有新鲜的新闻事实, 就不能写出新闻报道, 也就没有优稿和精品产生。我们常说的采访, 就是收集材料, 抓现象。
当然, 抓现象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写出有影响的、能推动历史前进的、激励人们向上的、信息量大的、内蕴丰富的、群众感兴趣的优稿和精品。
怎样透过现象抓住它的本质呢?一是要深入社会、深入生活, 观察和收集大量的生动的现象, 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在复杂且众多的现象中进行筛选、比较, 把真相和假相区别开来, 从局部到整体, 从外部条件到内部根据, 由表及里找到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唯物辩证法就是通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认识工具。有了这个工具, 就为我们提炼深化主题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