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以小见大(精选4篇)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篇1
中学生作文,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立意不高、主题不深刻。在教学中,几乎所有老师都在告诫学生:作文要“写小事,写生活”, 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文章的真实性与可信性。然而当学生真的写了他们所谓的“生活”后,老师们往往又觉得学生的作文立意不高,没能做到“志存高远”,没能“反映社会风情和时代的气息”。曲高和低,真是难煞了莘莘学子:写小事,说主题不深刻、欠挖掘;主题深入了,又说题材不切实际。真是怎一个“难”字了得。
其实,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 ,“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 ,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怎样才能使文章做到“以小见大”呢?
一、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
有人会问,“生活”还分有价值、无价值吗?分。写进文章里就有分别。我布置学生做过一篇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可我只能给他判70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作为中学生,还对“扶老太太过马路”、“你借我一根尺子,我还你半块橡皮”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这样的文章能有多深的思想性? 同样的话题,另一个学生写的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今天晚饭后, 我和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埋头用功。这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一声碟子被打碎的清脆响声。我蓦地停下了手中的笔,心头不由一颤:妈妈已经为我刷了十几年的碗了……”接着,他以此为切入点,就写妈妈这些年刷的这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抒情,挥洒淋漓,最后得出了“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些“生活”升值了,一些“生活”贬值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老套”、“落伍”的题材干吗还要让它们在文章中出现呢? 这样的题材,我们又能指望它们有多少新意、多高的境界呢?
二、创设情境,放大材料的“亮点”
确定了文章的题材,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样使材料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使读者获得审美愉悦,达到文章的教育目的。一次我以“酸、甜、苦、辣”为话题,让学生任选其一作文。一个学生写的是“甜”: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他放学回家,在路上遇见一对母女,女儿很小,却很懂事。因为妈妈穿着雨衣,坐在后面的女儿还努力地探着身子为妈妈打伞遮雨。女儿手里抱着个吃了一半的香瓜,他只写了母女俩的一句对话:妈妈说:“今天的瓜真便宜 ,五毛钱一斤。”女儿说 :“真甜。”在文中 ,他极力渲染,设想女孩家境贫寒,妈妈为满足女儿吃瓜的心愿,等到暴雨到来瓜农急于收摊的时候才为女儿买了一个。女儿的一个“甜”字,既是瓜甜,又是妈妈的心里甜。至此,本文弘扬亲情温暖、理解关爱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我想,如果当妈妈说完那句话的时候,女儿还没有来得及吃这个瓜,就说出了“真甜”这两个字,岂不是更感人、更能体现出“理解”这个主题中心吗? 学生对我说,他当时见到的真实情况就是女儿已经吃了半个瓜啊。但作文毕竟不是摄像机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时,干吗还要死抱着“真实”的教条不放呢? 作文标准是说文章力求“真实感人”,但真正的落脚点应在“感人”。
三、合理想象,提升材料层次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有效地提升素材层次,从而达到文章表达“以小见大”的目的。我的学生做过一篇以“花草树木”为话题的作文。七年级学生,大多数在写养花的经历或者描述一种花,写得不是很好,就事论事,没有升华、深化,甚至没有中心主题。我在课间带他们来到操场上看草。雨后的花坛,草长得特别茂盛,但被淋得东倒西歪;而种在人行道板里的草却长得整齐有序。我让学生说说二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学生说花格子把草保护起来了。我说,花格子框死了草,限制了草的自由。不是吗? 学生说不是。我进而引导他们联系学过的政治课关于“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法律”的知识 ,这样一来 ,学生很容 易就悟出 了“规矩对 人生的作 用”、“纪律对人的塑造” 等主题 , 从而使“草” 上升到了“人”、 上升到了“社会”。课上,我们又复习了学过的课文《行道树》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在作文中进行联想、想象及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文章的重要意义。这一节课的直接结果就是, 这次文章中大部分的花草树木都会思考、有思想了。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凡且细碎的。我们不太可能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写, 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品味生活,并能运用恰当手段把我们的感悟表达出来,我们笔下的生活才不会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简单拼接和克隆, 才不会是一粒粒丑陋细碎的沙石,才能成为有光彩、有分量的真金。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篇2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 例文:
散 步 莫怀戚
①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探究:《散步》通过记叙 “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 “大”的主题 小结:从写作角度,请同学们根据上面例文说一说什么是”以小事见大”: 所谓“以小事见大”: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
写作技巧1:精当选材,细节出彩(如何写小事)(1): 例文(中考满分作文):
幸福的颜色
① 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然而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
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在我和妹妹都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
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
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
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探究:《幸福的颜色》是通过记述 事,从而为我们展现了父母亲之间那份深厚的爱与理解这样一个“大”主题你觉得小作者选取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 ? 小结:精当选材(要善于选取典型性的小事)选取的材料一定要为大主题而设,事件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2):
例文① 《背影》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例文②(中考满分作文):
跟 着
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回到校园,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不小了,还玩这个„„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探究: 《背影》片段和《跟着》,作者分别是通过 和 方式,把深沉的父爱这一“大”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细节出彩(动作、神态、过程)
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增强形象可感性。
写作技巧2:小事不小,有容乃大(如何见大)例文①《跟着》结尾片段: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通过父亲跟着自己后面这一小的细节,从中发掘出父子深厚“感情”这一大主题 例文②《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片段: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选取细小点挖掘闪光处(情、理)
从小的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掘别人之所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从而以小而见大 归纳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以小事见大”作文的表达特点:
首先或选择一件小事,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 然后——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 作文指导二:以小见大之“以小人物见大”
一、回顾经典
1、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候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小心些
2、实在不太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还竖起第二根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一到夏天,睡觉的时候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3、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是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细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4、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疾,瞎掉了一只眼
二、写作技巧:
写小人物方法(正面人物)―――以小见大 1.写“小点”
写人物局部,一般不必从头到脚都写,写小人物所作小事中的一、二个点,如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个动作 2.写“缺点”
亮“缺点”让内容更抢眼,描“缺点”让形象更丰满“不完美”让人物形象更“完美”,正视个人身上的不完美就是正视人生的不完美这不仅是健康的写作态度,也是健康的人生态度„„ 3.写“亮点”
写人物,可以写小点甚至是缺点,但最终是要写出小人物身上感人的亮点,以小见大,要善于把小事写细致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可以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为了突出小事中的亮点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作文指导三: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 例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选段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 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 写作技巧:从写作的角度,短文写“小物件”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文章借鸭蛋表达抒乡的情怀 由此可见,“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特点是,文章通过选取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小物件,通过对其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深刻的主题
从中可以归纳出写“小物件”文章的一般写作思路是:
1.先比较详细的描写小物件,然后从中见出大主题:或借小物件喻人;或借小物件抒情;或借小物件获得生活生命的感悟
2.这个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必须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这一小物件,最后才把深刻大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展现出来。注意事项: 1.选物选出熟悉或常见的小物件,或借小物件喻人(喻理);或借小物件抒发情怀;或把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或把小物件作为获得感悟的一个媒介点
2.借小物件喻人(喻理)或借小物件抒发情怀时,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3.把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要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
4.把小物件作为获得感悟的一个媒介点,一般安排在文章的中间,要注意写出这个小物件给人的某一方面积极的启示,然后才自然地生发出生命生活的感悟 作文指导四:以小见大之“以小细节见大”
(一)了解细节:
什么叫细节呢?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的细腻的描写一篇优秀的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些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读者过目不忘文章通过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扣人心弦的作用 感悟细节:
学习活动一: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
(一)《跟着》
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跟着爱,走。
(二)《父爱如山》片断: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
(三)《我想握住你的手》片段
“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点头”。归纳:细节描写分类 文章
(一)过程的细节 文章
(二)外貌的细节 文章
(三)动作的细节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语言描写的细节、景物描写的细节、心理描写的细节等 写作技巧:
1、文章为什么要进行细节的描写?
文章一:这篇文章一共只有三百来字,全文围绕父亲跟着我上学这一件事,把父亲看似散步实则送我上学的过程写得很详尽:“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深沉的父爱就在这细腻的过程中娓娓道来,不能不扣动人的心弦
文章二:这段文字中最感人的是对父亲白发的描写:“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透过这个细节,我们感受到的是父亲用生命的衰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灯,化作一点一滴的父爱,满头的银霜都是爱的海洋啊
文章三:也许这是父亲人生中第一次送花呢!“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泛起红晕”“慌乱地点头”,这些动作多不像一位父亲,但恰恰是这些词语,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女儿面前的窘态,也写出了父亲和女儿之间浓浓的亲情和温馨
归纳:由此可见,细节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形诸雅洁精炼的语言,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激动人心、最震撼人心的“特写”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细节的支撑,成功的细节就是作品优秀的标志 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能更好的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的中心(以小细节见大)
2、如何写好细节?
如最典型的动作细节莫过于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那一段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归纳:
1、抓住特征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开展区别性思维,“求小同而存大异”,大题小作,小处见大,写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闪光点”来如《背影》文章抓住父亲肥胖艰难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同时,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这一细节,既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也使情感更加强烈。
2、用语精工抓住了细节还要善于用语言勾勒描摹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曾例举“五分钱硬币在地上滚着”不如“五分钱硬币在地上叮叮铛铛地滚着”来得好。
3、细节描写要能深刻地揭示主题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要看所写的细节对中心主题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处,然后才确定是否采用细节描写。正如作家李准所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病文展示】
放飞母爱
吃过晚饭,我与同伴在操场上散步消食。暖暖的春风拂过面庞,柔和的夕阳洒满操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迎着夕阳,任身后的影子被无限拉长,就如我们脚下长长的跑道。我与同伴放肆地追逐打闹,笑声飘满了整个操场,夕阳映红了我们的脸庞,任青春的激情肆意流淌。偶一抬头,我看到了在操场中心放风筝的一对母女――一位老师和她的孩子。
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那位老师和孩子一起享受着童年的欢愉。我和同伴的目光不禁被那个在操场上不断奔跑的小身影所吸引,站在操场边,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一对母女,感受着这对母女之间的快乐。
孩子双手举着风筝,妈妈在后面扯着线,等孩子奔跑起来,借着风势放开风筝,妈妈则迅速地顺着风向不断地扯动风筝线,风筝开始飞起来,孩子在一边高兴地拍着手。眼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可是不知怎的,风筝一头栽了下来。
母女俩凑到了落地的风筝旁,好像在整理着什么。一会儿,两人又重新起身,开始了风筝上天的“工程”。这次是妈妈拿着风筝在前面跑,女儿在后面扯线,也许妈妈想借助自己身高的优势,让风筝飞上天吧。风筝在妈妈刚一放手的同时,又无情地栽到了地上。“这风也太不善解人意了,不知道帮帮这对母女!”同伴嘴里嘟囔着。
一次又一次放飞,一次又一次落地,不知放飞了多少次,母女俩也不知道围着操场跑了多少圈,可那风筝和风儿就是丝毫都不配合。“唉,回去吧,看来是看不到风筝飞上天了!”同伴拉着我向教室走去。我回头驻足,那对母女还在努力着。
妈妈侧着头,试了试风向,再次拿起风筝,再次试飞。妈妈迎风奔跑起来,孩子顺着妈妈的奔跑不断地放着线,经历了无数次摔地的风筝终于在这一刻越飞越高,飞到了空中。“飞起来了,哦,我的风筝飞上天了„„”孩子拍着手欢呼雀跃着。母亲则握着孩子的小手,把孩子拥在怀前,教导孩子如何用线控制风筝。
风筝渐渐地飞高了,我们仿佛看到了母亲脸上洋溢的笑容„„
(开篇铺设环境描写――春风拂面,夕阳无限,于此间引出放风筝的一对母女,自然而美好。)
(正文部分详细叙述母女俩放风筝的始末,其中也涉及到相关动作描写,但不够细腻,不能打动人心,使行文显得缺乏动情点。)
(收束简洁,但言未尽意未明,未能点明题旨。)【病文诊断】
本文记叙了一对母女放风筝的故事,事件记叙完整,重点突出了母女俩放风筝时的努力和坚持,最后风筝飞上天,用孩子的欢呼雀跃表现孩子的兴奋之情,用母亲的细心教导突出母女间的和谐亲密。收束简洁。作者做到了从小处落笔选材,但在写法和主题突出上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
一、写事完整但描写欠缺。在行文中,作者只重视了事件过程的记叙,如母女俩是如何努力放风筝的,先是女儿拿风筝母亲放线,后是母亲拿风筝女儿放线。事件过程写得足够完整,但缺少细致的描写,读完后,读者只是知晓了一件事情的始末,缺少了打动人心之笔。
二、小处落笔但主题不明。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母女放风筝的事例,小处落笔不错,但是在事例的记叙中,并没有语句点明文章想要表现的深刻主题。结尾收束简单,却没有紧紧扣住题目“放飞母爱”,事件中可见母爱,但在文章结尾却未能深化这一主题。
【改后作文】
放飞母爱
母爱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我们的灵魂,照亮了我们心灵的深处„„
――题记
吃过晚饭,我与同伴在操场上散步消食。暖暖的春风拂过面庞,柔和的夕阳洒满操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迎着夕阳,任身后的影子被无限拉长,就如我们脚下长长的跑道。我与同伴放肆地追逐打闹,笑声飘满了整个操场,夕阳映红了我们的脸庞,任青春的激情肆意流淌。偶一抬头,我看到了在操场中心放风筝的一对母女――一位老师和她的孩子。
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那位老师陪孩子一起享受着童年的欢愉。我和同伴的目光不禁被那个在操场上不断奔跑的小身影所吸引,站在操场边,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一对母女,感受着这对母女之间的快乐。
孩子双手举着风筝,妈妈在后面扯着线,等孩子奔跑起来,借着风势放开风筝时,妈妈便迅速地顺着风向不断地扯动风筝线,风筝渐渐飞了起来,孩子在一边高兴地拍着手。眼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可是调皮的风儿突然来了一个旋转,不知所措的风筝一头从空中栽了下来,犹如被猎枪击落的鸟儿。
母女俩凑到了落地的风筝旁,好像在整理着什么。一会儿,又重新起身,开始了风筝上天的“工程”。这次,是妈妈拿着风筝在前面跑,女儿在后面扯线,也许妈妈想借助自己身高的优势,让风筝飞上天吧。孩子的小手可能太过纤细,线一会就被扯得七零八落,风筝在妈妈刚一放手的同时,又无情地栽到了地上。“这风也太不善解人意了,也不知道帮帮这对母女!”同伴嘴里嘟囔着。
一次又一次放飞,一次又一次落地,不知放飞了多少次,母女俩也不知道围着操场跑了多少圈,可那风筝和风儿就是丝毫都不配合。“唉,回去吧,看来是看不到风筝飞上天了!”同伴拉着我向教室走去。我回头驻足,那对母女还在努力着。
妈妈侧着头,试了试风向,再次拿起风筝,再次试飞。妈妈迎风奔跑起来,孩子顺着妈妈的奔跑不断地放着线,高一点,再高一点,妈妈把风筝举到自己身高的极限高度,立即放手,然后接过孩子手中的线团,有节奏地扯动着线,经历了无数次摔地的风筝终于在这一刻越飞越高,飞到了空中。“飞起来了,哦,我的风筝飞上天了„„”孩子拍着手欢呼雀跃着。看着越飞越高的风筝,我和同伴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笑容,是被这对母女所感动,更多的是被母亲的坚持所感动。
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把孩子拥在怀前,教导孩子如何用线控制风筝。夕阳的余晖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的光芒映照出一种母爱的光辉。一根线,一头是风筝,一头是线团;一根线,一头是女儿,一头是母亲。这根细细的线啊,放飞的是女儿小小的愿望,放飞的是母亲浓浓的爱意„„
【点评】改后的作文不仅仅从小处落笔选材,更重要的是能从大处着眼收束,主题更为深刻鲜明,加入了细致描写后,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出。
首先,细致描写,生动形象。为了更加突出人物形象,升格后的作文加入了描写,如写风筝落地时,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现了风筝落地的狼狈情态。再如写母女最后一次成功放飞风筝时,对母亲进行了具体描写,如奔跑、拉线等,从中更可见出母亲坚持的可贵品质。这些描写,使文章多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其次,插入议论,主题鲜明。在描写中,偶尔插入恰当的议论,既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又能对事件、对人物进行评价,可以使主题更为鲜明。如风筝飞上天后,我和同伴都露出笑容,是为母亲的坚持,此处表明了对母亲的赞美。而“母爱的光辉”是对母亲的最高褒奖。结尾处,用议论点明、深化了“母爱”的主题,回扣了标题“放飞母爱”。
【启示】在对作文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小见大”这种写法的妙处和写作要领。“小”是切入口小,事例小,选材角度小,“大”是主题大,有深度。具体如下所示:
一、要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材料选择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价值是作者赋予材料的,在写作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挖掘材料的闪光点,实现其价值。如放风筝是生活小事,但作者却能挖掘出小事的价值,让这件小事和母爱这个大的主题联系起来,这就是作文的成功之处。
二、要注重细节描写,在细微之处见精神。真实的、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自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写作中,要根据行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可以让作文形式多变,还可以有效丰富作文内容。
三、要插入合适的议论,以表现主题。不管是事件的记叙、细致的描写,还是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只是让作文在一个平面上得以运转,只有纵横的拓展,没有高度的提升。而议论就是把已经拓展到一定程度的作文提升到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就是作文的主题或作文的灵魂。
总之,要想写好“以小见大”的作文,就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选择材料,学会纵深挖掘,从小处找寻、凸显大主题。
练习题: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文章。
例文: 这就是幸福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这轻快的旋律时常在耳边响起。我也在寻找属于我的幸福。它是糖果的甜蜜吗?它在布娃娃的笑容里吗?„„我寻找着。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采,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市场上卖的枕头不适合,母亲决定自己动手做。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头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飘落在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蟋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满是幸福„„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啊,这就是幸福。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我的枕头里。
这就是幸福
阿姐,祝你永远幸福——”我翻看着小妹妹给我从天津发来的端午节短信,心中不禁生起了一个暖炉。那份火热的爱意呈现在脸上,沉淀并融化在心中。
这,就是幸福吧!
传说,三叶草的第四片叶子长出来的时侯,它就是幸福的化身。得到它的人,就能得到块乐,与相伴一生的幸福。我一直坚信这是个美好的传说,并沉浸在那条追逐幸福的路上。
今年春天,当三叶草刚刚发芽的时候,我和小妹便跑到草丛边那一大片三叶草丛旁,俯下身子,在那无数株昂着脑袋的三叶草中寻找那份属于我的幸福。用手拨开那些长着长茎的三叶草,尽量留给自己一片明亮的视野。再回头看一眼妹妹,她正趴在一片泥地上,聚精会神地寻找着四叶草。
我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个孩子,玩着玩着就忘记了干净,把衬衫搞得满是灰尘。可是看着她那么地认真和专注,一丝不苟的样子,我还是没忍心打扰她,而是走到她身边,默默地看她在干些什么。这份关注,就是一份幸福。
当我发现她把一颗很漂亮的三叶草拔下来时,不禁心疼地叫着:“嘿!你把三叶草拔下来干什么?它长得那么好!”妹妹冲我吐了吐舌头,诡异地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漂亮呀,我要把它摘下来送给你。她说着,把那朵三叶草递给了我,而她一个不小心,滑在了泥地上,沾得一屁股泥,我被逗笑了,这小家伙的狼狈样,还真可爱呢!
她看我笑了,连忙看了看我手中的三叶草还在不在,然后也“咯咯”地笑了,露出两颗小白牙。头上的流海儿也随着风飘动……
春天,是多雨的季节。不一会儿就掉下了豆大的雨点,我一看天气不好,便拉着妹妹往家跑。妹妹个子小,跑不快,我便把外衣脱下来,披在她身上,背着她跑。我能感受得到,她紧紧地抱着我,手里攥着那株三叶草。这份依赖,就是一份幸福。
跑到家,我看妹妹的衣服还是干的,松了口气,而妹妹却唠叨起我来:“你看呀,你的头发都湿透啦。会感冒的!”看着她为我担心的样子,我笑了,笑得很甜。妹妹把三叶草放在我手上。我很吃惊,刚才跑得太快,我还以为它会丢了呢!没想到它还安然无事。我真佩服妹妹的细心。这时,小家伙跑到我身后,捂住我的眼睛说:“阿姐,你不看着三叶草,能告诉我它的叶子分别代表什么吗?
居民医保如何“以小搏大” 篇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城镇非从业居民层面的全覆盖, 但由于起步晚、时间短, 特别是受筹资标准的影响, 医疗保障水平还不是太高。如何让有限的资金提供更高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实现较好的社会效应?笔者认为, “以小搏大”的管理方式, 可以“放大”基金使用效应, 有效地提高基金互助共济的风险分担能力。
把脉“小”之症结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虽然实现了覆盖无遗漏, 将城镇非从业居民这一弱势群体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中, 但制度运行过程中, “小”与“大”的矛盾仍然存在。“小”, 简言之, 基金筹资总额少, 保障水平低;“大”, 即如何让较少的基金实现更大的医疗保障水平和社会效应。“小”之症结所在:
症结一:扩面政策约束力小, 基金筹集规模受到影响。一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国家、省直至地方性的政策, 对于城镇居民参保均明确提出, “坚持自愿原则,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这项原则充分考虑到了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各种情况,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 由于参保是以“自愿”为前提, 城镇居民的扩面工作就不能同城镇职工一样做到有法可依, 这也必然为扩面工作带来较大的阻力。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新生制度, 由于制度启动晚、时间短, 得到居民的接受和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 根据保险“互助共济”的风险分担机制, 大多数城镇居民在缴费参保以后, 暂时不能享受医疗待遇或只能享受较低的医疗待遇, 离他们的医疗待遇预期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在居民医保试点前, 部分城镇居民选择参加了新农合,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居医保的扩面资源。四是目前居民医保的医疗待遇和个人平均缴费额高于新农合, 这就容易出现城镇居民选择性参保的现象。即没有疾病时选择个人缴费额较低的新农合, 罹患疾病特别是重病时, 想方设法参加居民医保, 加大了居民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根据“大数法则”的原理, 参保人数越多, 覆盖范围越大, 统筹基金的保障和抗风险能力越强, “自愿”参保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扩面的压力, 影响到了统筹基金的筹集规模和安全性。
症结二:基金筹集标准低, 医疗保障水平受到影响。由于居民医保覆盖的均是城镇的非从业人员, 在经济方面属于相对的“弱势群体”, 这也就决定了个人参保缴费标准不能设置太高, 基金筹集标准和筹集总额也相对较少。以某市为例, 从2008年至2011年, 各级财政对未成年居民每人每年的补助标准由原先的60元、80元和110元已提高至目前的200元。虽然各级政府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并且占据了统筹基金筹集总额的主导地位, 约占筹资总额的75%, 但是与城镇职工的筹资水平和筹资总额相比, 医疗待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症结三:参保人群构成的特殊性, 造成基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单极化, 影响了基金的整体保障能力。根据调查的结果, 城镇职工和新农合参保人群中各年龄段人员的构成相对平衡, 而居民医保各年龄段的人员构成由于参保覆盖范围的原因呈现出极度的分布不均匀。还是以某市为例, 68万的参保居民中, 未成年居民的参保比重占到了80%, 而成年和老年居民的比重各为10%。但由于老年居民年龄大, 发病率高, 仅占参保居民10%的老年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占到了基金总支出的45%。医疗费用呈现出老年性的“单极化”支出,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成年和成年居民的医疗待遇水平, 影响了基金的整体保障水平。
提高基金使用效应的破冰之旅
在“小”的前提下实现“大”的破冰之旅需突出重点、多措并举。
抓住重点、力促扩面,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通过紧抓扩面重点的方式, 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范围, 让较小的筹资总额变得相对更大一些。城镇居民的参保虽然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但参保人群的构成又独具特色, 即在占80%参保居民的未成年居民中, 其中有90%是在托 (园) 的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 属于参保工作中易于扩面和管理的集中群体。这部分群体参保规模如何, 参保是否充分, 直接决定了基金的保障层次和水平。
对于大学生参保, 由于规模较大的高校基本上都有一定规模的校医院, 可以将参保大学生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的一部分, 交由参保高校管理和使用, 负责参保大学生的日常门诊医疗待遇, 提高高校的积极性。对于中小学生参保, 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 通过服务促扩面、感情促扩面的方式加大扩面力度;也可以通过争取政府支持, 将教育部门纳入政府考核范围的方式, 实现中小学生的医保全覆盖。在进一步拓宽社会成年和老年居民的覆盖面方面, 要充分利用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贴近居民的优势, 让老百姓知道参保的好处, 让居民医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以达到扩大城镇居民参保范围的目标, 这样居民医保的“蛋糕”才会越做越大。
因人而异、分类保障, 提高参保积极性和扩大保障范围。针对居民医保不同参保群体的发病率和发病情况, 制定相应的医疗待遇政策, 提高参保积极性, 变被动参保为主动参保。针对未成年居民特别是在校学生住院率低、门诊意外伤害多发的特点, 可以在提高住院医疗待遇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意外伤害门诊统筹, 扩大未成年居民的受益面。针对老年居民高发病率和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可以通过设立大额救助, 开展大病和慢性病门诊统筹的方式, 进一步减轻负担。
设立价格杠杆,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通过设定不同医疗待遇水平政策的方式引导参保居民合理就医, 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进一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要从政策上拉大一、二、三级医院的医疗待遇水平, 通过“待遇”杠杆引导参保患者合理就医, 从根本上实现“小病到基层、大病到高级别医院”的就医理念, 减少基金支出。同时, 还要严把定点医疗机构“业务准入关”, 达到基金使用开源节流的目的。定点医疗机构涉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药店, 而各个定点单位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 鉴于居民医保基金总量相对较小的特点, 要选择部分管理较规范, 信用等级较高的医疗单位进行定点。
加强监管、防冒堵漏, 确保基金安全。被参保居民视为“保命钱”的居民医保统筹基金, 由于筹资规模较小, 加强基金监管, 确保基金安全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打造内外双重防护安全“防火墙”的形式, 加强基金流向监管。即通过“内控”和“外防”的双项措施严保基金安全。“内控”是指加强和规范本单位的业务经办工作, 确保基金支付上有审批、监督, 下有审查、复核, 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同时还要畅通参保居民及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反馈、监督渠道, 增加医保机构业务经办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外防”是指结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特点和参保居民的消费心理, 及时查处问题并探寻问题发生的内在规律, 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 做好基金支付的“堵漏”关。
合理控制基金结余率。要加强基金使用率的监管, 即要控制基金结余率不宜过高又要严防基金使用出现赤字。基金结余率太高, 则降低了医疗待遇水平;基金使用出现赤字, 则居民医保制度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统筹层次, 增强基金的抗风险和互助共济能力。尽快由目前的县级属地管理过渡到市级统筹, 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统筹层次的提高, 增大基金的筹资规模和支付能力。
如果基金使用通过多措并举、突出重点的方式, 能实现像老百姓常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则“以小搏大”的管理方式将在居民医保管理方面很给力。
以小见大作文 篇4
那年,是季节变换蓄意已久的夏天来临之际,作为一名无知的不自信的小女孩,大胆的走进了演讲报名的办公室,也因此踏上了公开演讲的舞台。听,那是梦想的声音,一个一个清脆悦耳的音符在嘴唇上颤动,一字一句都挥动着梦想的翅膀。作为新时代,怀揣着不安的心站在舞台上,看见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的眼神,和着掌声阵阵,我沉浸在其中,我听到梦想的声音在空间里回荡。
在我迈出那一小步之后,我踏上了去往省赛的列车上,在那,我看见了阳光与微风并存的自由天空,通过几天的角逐,我和我的组员从省赛晋级到了全国赛,将去往上海复旦大学参加更加激烈而富有意义的“战争”
这一次的旅行承载着的不止是二十八个小时的火车旅途,更多的是充满温暖富有意义的人生之旅。我从懵懂无知,到那时的“强大”,我总对自己说:抓住任何能使自己成为强者的机会!是的,我抓住了,从三年前至今,我都没有放弃。
路过全国赛的外滩,欣赏过全国赛的东方明珠,感受过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知识的洗礼,现在,我仍对当时给予这样平台的公益项目和学校以及抓住了机会的自己是声谢谢。嘿!女孩,谢谢你曾经那么努力,谢谢你把我带出了大山,给我开通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你用毅力和努力,让我挖掘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感谢你让我“以小见大”,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带你“以大见大”。
是飞鸟,他总要向那广阔无边的天空飞翔,是鱼儿,它总会游向无束缚力的大海,是金子,它也总会经风雨的洗礼而闪闪发光。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推荐阅读: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09-03
作文以小见大教案08-30
关于以小见大的作文07-23
以小见大的亲情作文600字07-11
如何续写作文10-20
如何缩写作文06-15
如何评价作文08-28
作文如何写出美感10-19
考场作文如何出彩05-26
话题作文如何立意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