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术课堂插上灵性的翅膀论文(共10篇)
为美术课堂插上灵性的翅膀论文 篇1
让儿童的音乐灵性在开放教学中插上翅膀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提高不断的接触、参与音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以前,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始把音乐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音乐的态度、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音乐产生厌倦感。
二、开放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
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Internet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三、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
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
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弊端,我们构建了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我们认为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不能固定不变。一首歌、一张卷子就能平定一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吗?不能!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它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不是培养音乐家,其宗旨是为了育人,要在统一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个人专长,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
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为美术课堂插上灵性的翅膀论文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顾名思义就是快乐, 当学习充满乐趣时, 学生才能发挥更为有效的能动性, 激发出创造力。
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感兴趣, 是因为没有负担。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没有负担, 是因为在美术课堂上所有奇怪的想法都可以大胆提出, 而且美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发生变化, 要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 推陈出新, 在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我个性。
教师课堂内容的安排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能动性的表现, 教师要灵活运用绘画、制作、设计和欣赏等不同方法, 抓住学生的内心需求, 激发他们的个性魅力。
二、创设培养学生个性的环境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动手参与,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
(一)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实践表明,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 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 和其它的学科不一样,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学生中间, 亲身示范, 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点拨, 因此,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分大组围桌进行教学或带学生在户外上课, 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创造条件, 并能激发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欲望。
(二) 为学生创新搭建平台
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对于学生的作品, 不论好坏,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学生无法完成作业时, 教师的帮助会激发学生更加大胆的创新。教师给学生安全感, 让他们定下心来参与, 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表现, 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个性也将得到开发。
(三) 让学生体会自我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都会产生成就感。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 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完成,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难度过高, 学生可能就会不愿完成它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 为了让学生能合理地展现个性, 教师要因材施教, 控制难度,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三、多种形式展现个性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中心, 美术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个性。参与是美术课堂必不可少的, 小学生愿意表现, 也喜欢表现, 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的机会。
(一) 不拘一格的安排
1. 以“新”带“动”, 挖掘个性的潜力。
美术课一开始的设计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往往能使学生展现不同的个性。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教师采用不同寻常的导入方式, 会让学生在很快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 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 期待着在动手环节表现自己。
在小学教学中, 游戏往往最能抓住孩子对美术课的盼望心理。在上《我的喜怒哀乐》第一课时, 笔者一上课就安排学生做小游戏———对着自己带的镜子做表情。照镜子谁都会, 可是自己看自己做表情让学生感觉很新奇。小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 马上就动手比划起来, 从而对新课有了兴趣。
笔者接着让学生观察不同表情的特点, 学生发现:笑得时候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会有小酒窝, 鼻孔会变大……笔者让他们画下自己的表情, 全班学生的同一个表情各有特点。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学生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 寻找新意, 使之有新鲜感。在上《五彩斑斓》一课时, 笔者用小实验引入, 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 一点一点地变, 直到出现另外一种颜色。这一变化, 学生没有见过, 觉得很新奇, 兴趣顿生, 跃跃欲试。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 学生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 最后学生发现了规律, 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 红加蓝变为紫, 黄加蓝变为绿, 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在动手中学到了美术知识, 从实践中得出了结论, 对颜料的认识加深了, 运用颜料画画就不再困难了。
2. 以“静”带“情”, 增加个性的蕴涵。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美术课上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 增强情感意识。在上《小螃蟹的故事》一课中, 笔者有意识地讲述关于小螃蟹的童话故事, 他们觉得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小螃蟹, 于是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美丽的环境。有的学生画了小螃蟹和妈妈一起快乐的生活, 有的学生画了螃蟹之间的决斗, 有学生画了螃蟹家族的选美赛……学生各自的作品里面都有自己的童话故事, 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示范上, 不仅学会了画螃蟹, 而且陶冶了自身的情操。
利用多媒体, 能使美术课堂的空间变得更大, 带给学生更广的视野, 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能得到更多的展现。在上《中国民间玩具》一课时, 笔者不仅找了大量的图片来介绍民间玩具, 而且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皮影戏, 学生立刻对欣赏课有了兴趣。笔者还利用中国地图来引起学生的好奇, 展示各个地区的民间玩具, 把民间玩具介绍与这一地区的特点结合, 形成多维视角, 学生可以真正了解民间玩具的奥秘, 而且能发挥创造力, 对民间玩具进行变化, 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3. 以“动”带“创”, 发挥创造的个性。
美术教学是能动的, 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 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 使学生既有愿望又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 进行创造。
在美术课上教师进行实物讲解, 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上《有趣的鞋》一课时, 笔者展示了自己做好的几款不一样的鞋子, 让学生观察鞋子的不同材料, 然后让学生试穿, 再与自己脚上的鞋子进行比较, 说说鞋子的颜色、功能等, 并以这些实物交换作为奖励, 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做别人没有想到的, 他们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了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鞋子, 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鞋子的结构, 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关注点, 女生制作的鞋子漂亮但功能不多;男生制作的鞋子构想很妙, 但做工较粗糙。在制作中学生会想出很多创意的元素, 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 这也是美术课上展现自己的方式。
(二) 参与中展现个性
1. 在“赏”中参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美术的绘画和手工都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他人个性化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 给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学生就容易接受他人意见改进自己。
一堂课后把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学生对此较感兴趣, 看得仔细, 学得认真。教师要在学生参观时介绍这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 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学生就会明白他人的长处, 有助于下次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对于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 在“帮”中参与。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情绪积极, 思维敏捷, 想象丰富,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学生走上讲台, 参与“教学”, 让学生讲述自己绘画和制作的心得体会, 学会分享, 共同进步。
3. 在“评”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 受自身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的影响, 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积极性, 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 教师应秩序渐近地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最终达到展现个性、大胆创新等美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万兴, 吴博.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4]常锐伦, 全国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育论文集[C].西安, 2003.
[5]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6]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7]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8]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5.
[9]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为美术课堂插上灵性的翅膀 篇3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理念带着新教材走进了校园。当我拿着美术鉴赏教材时,心里满怀期待,但是打开教材后,却隐隐有些失落,似乎和老教材相差无几,但是困惑了几天以后,我又告诉自己,不求完美,但求创新,用新的理念指引实践,这种想法时刻激励着我大胆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心心相映,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学生中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意味着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如何成为受拥护的好首席呢?我觉得首先得拥有一颗童心,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鉴赏中国古代玉石艺术一课中,我先和学生交流第一眼看到古代玉器时的感受,接受学生认为不美的观点;然后再探讨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学生比说有关玉的成语、名言,从文学上古人对玉石的描绘来总结玉石的性质,使学生原有的观念渐渐松动;接着我从玉的色泽、纹理、质感、硬度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玉的审美价值,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点燃他们对玉石研究的兴趣。我还将自己的玉镯拿下来给同学鉴赏,请同学评述,有的同学也将自己佩带的玉拿出来评述,看着同学们兴奋的脸庞,听着同学们激动的语言,我明白,我用一颗童心赢得了同学们的亲近和信赖,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这就是我一直所期待的啊!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只有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他们心灵深处的门扉才会向我们自由敞开。“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这份相互的爱,他们一定愿意拉着我们的手走入美术殿堂。
二、注重发展,让“过程和方法”成为美术课堂的主旋律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程和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从教学上讲是“重结果,轻过程”,从学习上讲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艺术过程的趣味性、愉悦性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发创新的火花并通过体验团体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共同努力。可见,注重过程和方法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由此,美术教学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1.情感的河流在美的意境中奔涌跌宕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艺术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艺术教学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而课堂情境的创设是否具有美感,教师教学是否富有艺术气息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引学生“情感”的起承转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鉴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时候,我用远古时期的音乐舞蹈和学生一起走进原始的年代,在原始人的生活中挖掘美术的形式;在鉴赏古代园林艺术时,我用古典的音乐带学生畅游我国大江南北的园林;鉴赏中国古代壁画的时候和学生们共同讲述九色鹿的故事;精彩的课件让学生享受视觉大餐的同时更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丰富的表达背后,表现出学生的多样思维与认识,在课堂中我与学生彼此更了解,共同体验美术带给我们的喜悦、惊奇、雄伟、悲壮……
2.个性的翅膀在自主探究中展露飞翔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普通的艺术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可以了。不要去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点拨,只有在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在谈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时候,一部分同学崇拜,一部分同学迷惑,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解,甚至不屑,我先让学生看了一部电影《凡·高传》,然后让同学去图书馆找有关的文学作品,我再将凡高不同时期的作品制成课件,然后让每个同学写一篇短文谈谈凡·高,没想到学生交上来的短文出乎我的意料,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最欣赏他的《向日葵》……这是一个孤寂的灵魂,他的画笔就是他的世界,他对生活热烈的爱使他选择如此的色彩,而他的色彩却打动着整个世界!他的人生是遗憾的、短暂的,但是他的作品却是让人震撼的、感动的,他作品中的每一笔都像用了很大的力,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还是画画带给他的快乐胜过一切?……我以前不喜欢美术是因为我画画不好,现在我明白我喜欢的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喜欢美术让我感受到的一切!
在这些短文中,我分明读到了每个学生的思想,看到了每个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这样的表述中,学生乐于去探究有关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也日渐展露,当我们放开双手,学生才能学会自由飞翔!
为美术课堂插上灵性的翅膀论文 篇4
摘要:形式丰富、轻松活泼的小学英语课堂才是受学生们欢迎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率的课堂。在英语课堂上要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要充分投入其中,让学生善于动脑、敢于动手、勇于开口,让他们在英语课堂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其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关键词:学习兴趣高效英语课堂理想的翅膀
近几年来,小学开设英语课已经普及,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英语? 创建高效课堂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达到的目的。我认为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成了每位英语教师备课的重点,如何向40分钟要效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英语的角色,为引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奠定基础。比如:教师一上课就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hi, hello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tand up,sit down please等等,随后教师译成汉语,耳濡目染,时间不久学生不但明白意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害羞胆怯,张开嘴大胆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最大限度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
二、营造学校和家庭的英语氛围。
例如:把钢笔、铅笔、铅笔盒、黑板、门、窗等分别贴上标签,写上相应的英语单词,并鼓励学生用这些单词造句,学校黑板报要写上常用的英语句子,英语角,英语小天地,学校的宣传标语也要注明汉语和英语,以唱助教,以唱助学,爱唱歌是孩子的天性,优美的旋律,简单的英语歌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可运用录音机学唱英语歌曲,也可分角色表演唱、全班齐唱、男女生对唱等形式。同时老师要同学们一起唱,例如abc字母歌、过生日时唱的happy birthday to you等等。把学习英语推上了一个 新高潮,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实践已经证明,以唱助教,以唱助学,事半功倍,效益多多。
三、简笔画情景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方法。简笔画易学易画只求写意,不求写实,寥寥数笔,画龙点睛,明白其意即可,它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为英语信息的输入创设了最佳通道,大大提高记忆效果,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到形象具体的简笔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是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去学习的,但由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没有能为学生提供畅通的信息通道,使学生学起来费劲,单词记不住,知识不系统,能力没提高,他们的成功体验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而简笔画情景教学法则恰恰相反,由于它抓住了英语形象性、直观性、情景性的特点,把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生动的形象结合,提供了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道,因此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过去学不会的东西学会了,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而正是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能够重新唤起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试用简笔画情景教学法半年后,我做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
喜欢这种做法,就连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表示:过去听课只是听老师讲,对知识一知半解,而且在课堂上从来没开过口,自从用了简笔画情景教学法,不仅听懂了,而且还能当堂把所学的内容复述出来,这在没用简笔画情景教学法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这次民意测验,100%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没有一个表示不感兴趣。实践证明,简笔画教学情景教学法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每个英语教师都应该掌握这种方法,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四、串词成句编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都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决定英语教学的成败。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例如在教学zoo bus boy bike monkey 这些单词时,我这些单词的图片编成小故事,配上轻松优美的音乐,进行讲解。如一个boy骑bike去zoo看monkey,玩得很高兴,回来时坐bus.然后提问,谁去动物园了?怎么去的? 去干什么?怎么去的?怎么回来的?学生通过回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单词的含义。中间交叉了母语更让学生容易和生活产生联系,激发想象力,培养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能愉快地获取知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英语课堂
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优越,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六、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
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Very good.Well done.Pass.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书后盖印儿、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书后的“印绩”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通过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在任务中不知不觉感受了英语,喜欢上了英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小学英语课堂。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评价手段,每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是主角,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都觉得英语课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
总之,要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是一门语言,鼓励孩子大胆说,学生如果说错了,老师千万不要横加指责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赏识每一个孩子,对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一定要赞扬鼓励,从兴趣出发,让学生愉快学习,让快乐的英语课堂教学为每位孩子都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更高、更远的蓝天吧!
参考文献:1,、王兴举 “知识,学习与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2月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 2006年7月
3、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的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为人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篇5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二曲中学赵子谦
一直以来,我从未认真思考过梦想的意义,直到昨晚看了中央一套的《开学第一看课》,才深深地领悟了梦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我们只有为人生插上梦想的翅膀,人生才会精彩!横看世界,纵观历史,多少人因梦想而美丽,多少人因梦想而精彩,多少人因梦想而成功。梦想,人生前进的巨大动力!航天员王亚平从高中时代起,就种下了“飞天梦”,也许在一般人眼里,觉得她是痴人说梦语,但这一伟大的梦想却成了她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她一直积极为梦想的实现而坚持不懈。她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苦和累,认真学习,高强度的高空旋转锻炼身体,不断地挑战自我,她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只要努力,就有触摸到梦想的那一刻。“终于,她的梦想在坚持中奇迹般地开花了。
梦想,迷惘彷徨时的闪亮航标。廖智姐姐,在大地震中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女儿,失去了那双能跳出迷人舞姿的双腿,也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迷惘与痛苦中,拯救她的不是别人,是她自己,是她内心深处的梦想。就在她将要绝望时,梦想像闪亮的航标,使她明白了: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可以让你的人生精彩。她暗暗地告诉自己:“每天没有尊严、没有精彩的活着,我不甘心。”所以她爬起来了,忍受剧痛,勇敢地带上假肢,训练,训练,再训练!终于,她站起来了,她又能跳舞了!
梦想,走向精彩人生的帆船。郑亚波,天下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她声泪俱下地讲述,感动的我热泪盈眶。尽管儿子自幼患自闭症、弱智,尽管身边所有的人都劝她放弃,但她硬是凭着对儿子的爱和对“梦想”的执着,白天一边工上班一边自学,然后再手把手的教弱智的儿子弹钢琴,难,再难,但她还是流着泪咬牙坚持了11年。终于,梦想在搏击厄运中展示出风采,梦想在奋斗不止中绽放出花朵;梦想在激流勇进中散发出人生的精彩。她成功了!
“开学第一课”,我的心被震撼了。一桩桩,一件件,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感到一股力量在我的身体里涌动,我要为自己的人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2 篇6
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姓名:李竹梅 电话:*** 重庆市潼南县育才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阅读能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反复历练的机会,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一、走进经典,为孩子打好阅读基础。
二、落实三读,提高阅读能力。
三、力挽狂澜,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关键词:阅读能力 走进经典 三读方法 成为习惯
阅读能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能力,包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崔峦老师在第六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铿锵有力地说道:“要想大幅度地提高语文素养,非抓儿童阅读不可。”为此,每位语文老师都会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反复历练的机会,让阅读不间断,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艰巨了。以下谈谈个人看法:
一、走进经典,为孩子打好阅读基础。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当中,最好的“打底子”的书是经典。经典,是历经淘洗积淀起来的人类文明的精粹,是人们灵魂赖以栖息的后花园,是孩子生命成长中营养最为丰富的精神餐饮。
(一).经典童话
《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海底两万里》、《小王子》、《彼得潘》、《哈里波特》系列„„这些都应当成为孩子们,以及所有小学教师的必读书。作家用简单的艺术手段,讲述了最深刻的哲理。邪恶的巫婆、精明的狐狸、可爱的公主、潇洒的王子„„这些鲜活生动的形象就像从照亮夜空的经典著作里放射出来的静美光华,引领孩子们挺直脊梁,庄严地屹立于岁月的风雨,在甄别与抉择中实现生命与灵魂的一次又一次蜕变。
(二).经典绘本
《光屁股的大犀牛》、《爱心树》、《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大人们的秘密》、《逃家小兔》„„惟妙惟肖的图画,妙趣横生的文字,曲折幽默的情节,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用另外一种叙述方式向你娓娓道来,让孩子静静地聆听图画书中的呢喃细语,让图画书中的画面成为孩子写作的基本素材和动力,让图画书中的情感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滋养,从而令群群“羊儿”自由地徜徉,流连忘返。
(三).经典诗歌
苏霍姆林斯基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们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中的精髓伴着我们的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永生不息。从清新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漫游到金子美玲的“我光着脚/走在露湿的草地上/感觉好像我的脚渐渐染成绿色/也感觉好像草香融入脚里”浪漫童心,整个大河流域芳草萋萋,落英缤纷,万物峥嵘,风景无边。每一个受到灌溉和哺养的生命,都纯洁而坚毅,淡泊而志远,都在向着他要抵达的高度翩然上升。行走在如此的阅读之路,浸濡感染着无限的诗和诗意,孩子也将更加美丽,民族的未来一路光明。
(四).社科经典
如果能够从小接受社科经典的洗礼,无形中,孩子们就会拥有价值判断与自我提升的能力,就会拥有不俗的气质与襟怀。四大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语文新天地》等文学作品在亲近涵泳沉浸的历程中,能够让孩子拥有人性的光辉与尊严,拥有仰视星空的气度与经验,精神丰润饱满。而《昆虫记》、《宇宙的起源》、《太平洋的故事》、《美的历程》等社科经典,又能够让孩子们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自成高格的审美能力,穿越千年万里的睿智。这样,孩子们就通过阅读建立起了和世界文明的联系。
(五).经典“闲书”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了,尤其在小学,在各种书香活动中,我们提倡推荐的是以纯文学作品和绘本居多的阅读。但是我们孩子的阅读绝不应当止于此,也不能因为孩子要读这类的作品,而去关起阅读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惊险小说等所谓的“闲书”、杂书的窗口。因为正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普来维梯彻公司》、《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所谓的“闲书”、杂书,包含着中国孩子乃至成人世界所缺少的探险精神、创造意识、敬畏理念、勇敢意志力、以及海阔天空的想像力。所以如此的“闲书”、杂书,不可不读。
走进经典的阅读,是致力于生命根部的营养,如此的“底子”,会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充盈幸福、完满富足的人生旅途。
二、落实三读,提高阅读能力。
(一)、“要读”:学贵有疑,重激趣。
学贵有疑,思源于疑。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要读。紧扣题眼,猎奇探妙。从题目的奇妙处引导学生提问、质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要读”课文。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我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学生们纷纷发问,草船怎么能借箭,谁有这么大的本领?箭是造的,干吗要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提问,使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大家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问题,形成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二)、“深读”:授人以渔,重引导。
“深读”就是要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深读”不仅仅是读读悟悟,更需要学生在读时根据文本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并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的阅读教学有过“重人文轻工具”的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人文性的同时也要落实工具性,让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渗透人文精神,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名师于永正说:“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同时,教师对学生在阅读时的引导,对学生提出一个能揭示内在的思考问题,都能催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效率。
(三)、“善读”:旁征博引,重综合
“善读”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为阅读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调用多种知识和手段,拓宽学习途径,为感悟语言文字服务。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并在阅读中加以运用,是培养学生“善读”的一种好方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信息,收集的途径可以是调查、访问、咨询,也可以通过查阅文字资料、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语言简洁,学生容易读懂。但那段屈辱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因此,单凭读文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进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在难以实现。(《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此,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丰富对文本的体验。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资料解决重点、难点的能力。
“要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深读”是学生阅读的根本,“善读”是学生阅读的拓展。
三、力挽狂澜,养成自觉地阅读习惯。
(一)、环境创设,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感染力”
我们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氤氲的书香教室文化。教室文化是一种“硬”文化,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教室中的全体学生。比如,我们可以始终围绕阅读对教室四周的墙报进行设计和创意,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读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地张贴其中,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
(二)、榜样示范,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感召力”
教师必须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亲自阅读,亲生共读,让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永远根植于学生的生命深处。每到“午间阅读”、“阅读课”或可能利用的闲暇时间,教师都要与学生一起捧起书本,共同阅读,共同汲取。“身教优于言教”,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我们的教室真正书香弥漫。
相对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成长、爱好形成的作用要更巨大、更直接。所以每次家长会上,我都极力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以“亲子阅读”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去引发孩子的阅读情感,带动孩子的阅读行为,催生孩子的阅读热情。
(三)、活动激励,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内驱力”
激励是生命的翅膀,生命在激励中飞扬。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激发和激励生命当中的内在力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为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比如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讲故事、作文比赛、办读书小报、开“我与图书”介绍会、“和好书交朋友”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进而把这种体验升腾为一种阅读的“内驱力”,从而不断地鼓励和引导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四)、时间保障,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长效力”
读书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在保证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削减学生作业,还学生读书时间。寒暑假、“五一”和“十一”长假是读书的好时光,但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不知道怎么去用好时间。我们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要求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布置一定的读书任务,让休闲、旅游、读书兼容在一起,长见识、长知识、长学识。回来后,用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方式展示读书成果,这样,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学生的阅读时间就有保障了。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让“捣乱”为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篇7
[思考问题]
教师如何捕捉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诱导全体学生创新。
[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把塑料京剧脸谱面具 (白脸的曹操, 红脸的关羽) 挂在黑板上, 因为这节课原来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学唱《唱脸谱》。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京剧音乐, 创设情境。
上课铃声一响, 我拿着道具马鞭充满自信地走进了教室, 并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有关京剧知识。当我介绍完有关京剧脸谱知识准备板书——“唱脸谱”时, 我听到有个男生在很不合时宜地模仿京腔念白道:“小姐, 请......”“请”字还拖得特长。当我朝声源看过去时, 他还在忘形地挥舞着作花旦“请”的手势——双手转手腕靠向右腰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所有同学奇怪地扭头看着他, 这时他才回过神来。接着是一片寂静, 学生们都怔怔地看着我。
就在这一瞬间, 我想了很多关于怎样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如果采用平时常用的处理方法, 他明显违反了课堂常规, 应该受到老师严厉批评, 然后再上课。可是此刻的他, 面红耳赤, 低着头, 拿着音乐课本遮着脸, 分明是个自认为做错事的孩子, 在等待老师的“训斥”。
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又反思了一下:他刚才的行为虽然打破了我正常上课, 但它有没有闪光点呢?新教学理念告诉我, 我们应鼓励创造。难道这不是很好的时机吗?我不能扑灭他的“创造火花”, 我不能扼杀他对创作、表演的兴趣, 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 引发每一个学生创作、表演京剧, 亲身体验京剧艺术, 这样也许能比学唱歌曲《唱脸谱》更好地了解、感受京剧艺术。于是我决定把这节歌唱课改为京剧创作、表演课。我和颜悦色地对那位学生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演唱吓了一跳。这突然来的不是时候, 但我觉得你编唱的还真有京韵, 要不然同学们也不会乐成这样了, 你可以再为大家唱一遍吗?”他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 又唱了一遍。教室里沸腾了, 全体同学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中。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你的欣赏, 你很有创造、表演潜能。其实每个同学都具有这种潜能, 只是你们没有发觉它而已, 不信接下来请同学们测验一下自己, 你们创造、表演的结果怎样?也让你们当一回京剧演员, 过过瘾。京剧台词、旋律内容自创, 表演手段、角色等自定。需要搭档的, 请作好合作讨论。接下来开始准备。”准备不到一分种, 同学们纷纷举手。一场场精彩的京剧表演开始了。
叶利伟表演包公, 一脸镇定, 跨着大步“骑着马” (手拿我带的马鞭上下挥动) 审案来了。他往讲台上一站, 拿起粉笔盒往讲台上威武地一击, 道, “升那堂”“来那哟”, 其他同学这时也都成了兵了。
全怡、林禾同学分别表演《白蛇传》里的青儿和白娘子。白娘子端庄地坐着, 皱着眉头, 恐惧不安地搓着手。青儿拿着手绢 (纸币) 双手腕靠右腰, 走着碎步来了, 轻轻地碰碰白娘子的左肩, “京腔”唱:“我家的姐姐别忧伤, 总有一天会战胜法海”, 然后她们拥抱并“哭泣”。“太棒了!”我说, “她们不仅表演得很好而且唱得也非常有京韵。同学们知道青儿唱的旋律来自哪出京剧曲目?”有个别同学知道, 我就让全体同学随她唱唱。
这时同学们激情万丈, 深怕我看不见似的, 恨不得将举起的手伸到我的眼下。只有魏伟和叶磊同学似乎没什么准备, 这俩同学平时有点孤僻, 课堂上很少发言, 是许多教师眼里的差生。难道今天不是锻炼和鼓励他们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他们说:“接下来请魏伟、叶磊同学为我们表演一段好吗?他们体魄健壮, 演将军肯定很合适!”他们犹豫了一下, 并对视默认了。由于他们事先没什么准备, 为了减轻他们的表演难度以便借此机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兴趣, 我给他们提供了故事内容, 内容为《三国演义》里的一段:华容道上关羽放走曹操的故事。我给他们带上曹操和关羽的京剧脸谱面具, 分别表演曹操和关羽。他们在热烈的掌声中上了讲台, 表演的结果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关羽 (叶磊) 一副将军模样坐在通道上, 曹操 (魏伟) 骑着马 (手挥动马鞭) 来了, 一看前面坐着关羽, 他一怔, 退缩了几步, 最后一抖身勇往直前, 拱手“京腔”道:“看在过去情义上让我过去吧!”关羽不断地搓手喊着:“唉呀呀……这……这……”, 然后头往左一撇挥手沉重地说:“走吧!”曹操道:“后会有期”, 然后骑着马惊慌失措 (手颤抖) 地跑了。我不失时机地鼓励道:“叶磊、魏伟同学不仅是位好演员, 而且还是心理学家呢!把关羽的矛盾心理和曹操的惊慌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 与大家共享。”他们充满喜悦和自信地回到原位上。
同学们还沉浸在创作表演的愉快气氛中, 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表示一节课的创作表演时间是不够的, 可是下课铃声已响。于是我总结:“今天才知道我们班同学原来具有这么大的表演潜能, 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这节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课中, 你们感受和体验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 “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快乐”“京剧艺术其实也很美”“从中得知京剧表演很夸张 (动作、念白、乐句的拖腔) , 虚实结合 (如马鞭) ......”于是我说:“京剧是国粹, 它博大精深, 作为中国人要热爱它, 将来将它发扬光大。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有关京剧中的一小部分知识而已, 课余搜集有关京剧资料以便以后更精彩地表演好吗?”“好”,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反思与评价]
从一声响亮的“好”字中我感觉到这节课成功了。学生们创造出的京剧表演“舞台”是课堂的升华, 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 这要归功于那位“京腔”“捣乱”的学生呢!如果那时, 我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 结果无疑是学生被迫回到原来的课堂思路, 表面化的学会戏歌《唱脸谱》, 但学生能真正得到很大发展吗?他们能亲身体验到创作、表演的乐趣吗?能真正感受、体验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吗?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 我很好地运用了学生资源, 采用随机教学策略, 利用了来自事件的灵感设计了这场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最高程度的发展;京剧也最大程度散发出它的艺术魅力;学生们的喜爱京剧之情也被点燃了。
我通过本案例的反思, 觉得以下对我启发很大。
教师要学会宽容与欣赏学生, 允许学生犯点不是原则性的错误, 并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 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 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同时, 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并将它发扬光大来引导其他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在自信中得以健康发展。本案例中那位男生的表现违反了课堂常规, 其实是他进入情境时内心真情的流露, 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此时我没有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 而是表扬了他让他发现自己的创作潜能, 这时他的创作兴趣越发上升, 也借此机会点燃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就像哲学家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 每一次课堂教学永远都不可能是上次的翻录过程。这不仅因为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认知水平都各不相同, 时时变化, 而且因为教师在课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甚至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迅速捕捉到学生的真实反应, 根据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 随时反思、随机应变。传统教学以“教案为本位”, 使师生成为机械地执行教案的机器, 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真正“以生为本”的“开放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的过程、生生对话的过程, 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 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的动态生成过程。上面的案例显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
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 后进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有人谈到创新, 就会很自然地和那些优秀生联系起来, 似乎与后进生无关, 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 在创新面前, 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 创造潜能同样巨大, 关键在于你怎样去挖掘。本案例中的魏伟、叶磊同学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不仅成了“好演员”, 而且还成了“心理学家”。
多媒体为美术课插上创作的翅膀 篇8
美术教学 多媒体 思维想象力
今天,在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身影。这个划时代的机器,不仅在经济领域中产生了深刻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而且在科学文化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变化,远程教育网络冲破了学校的围墙;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变了过去的教室,走进了课堂,辅助着教师教学。小学美术作为义务教育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是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第三条写着“教师应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可见,多媒体教学在现在美术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吸引学生目光
国家教育新改革,其中“以人为本”为主导的人文精神,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一切建立在学生本身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历相联系,强调学生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目光!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一开始老师就照本宣科,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利用投影仪导入新课,就可以很快的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住。如在教第四册“树叶拓印画”这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亲临其境的感受不同的树木,不同的叶子,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叶子的形态、颜色带给学生的美,直观的吸引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助手,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如前例吸引学生的目光后,开始讲解。这些美好的叶子变成了风车、小松鼠、金鱼、孔雀……这时利用多媒体将树叶组合的过程表现出来,使学生由欣赏的意识转入创作的意识,有单个的形象了解到组合的图形,这种直观感觉像变魔术,立刻就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利用投影仪,演示制作小动物的树叶组合,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巧妙利用树叶的形状进行组合,对于这些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老师一味地讲解,纵然秒语连珠,学生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其结果只会老师唇焦舌燥,而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东张西望。利用投影仪辅助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目的。可见,现代教育媒体的教学功能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事物的发展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抽象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欲
为学生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篇9
为学生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代前言)
韩红涛
秋季,实验中学实现了合并搬迁,崭新的校园巍然屹立于武强县城的西南方向。
,在武强县纪委的大力关注与倾情支持下,实验中学悄然变身而为独具年画之乡特色,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研习国学,砥心励志”为主题的孝廉教育基地。
漫步实验中学,不仅可以看到教学楼上高高镌刻的“敦厚崇礼,求索出新”的校训以及“守正、兢业、善诱、至道”的教风和“明德、尚礼、砺志、笃学”的学风,而且还可以看到甬路南端高高耸立的巨幅孔子画像以及男女生宿舍楼含义深刻个性化的名称。如果走进教学楼,马上就会令你眼前一亮,看着墙壁之上一幅幅或活灵活现或古朴纯真的图片,俨然进入一个书香飘远、砥心砺志、催人奋进的圣地。这些立意鲜明、寓意深远的图片同遍布全校各个角落的志勤恒搏孝俭等文化元素一起,使学生在国学经典及各类砺志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原汁原味的以廉洁节俭为主要内容的砺志教育。
在学校管理与教学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鲜明特色的充分展示,更是学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而有一个特色鲜明、理念先进、符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发展愿景、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代表全校师生共同理想与信念的主题,则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纲领和路线图。我们将“研习国学、砥心砺志”确定为我校“孝廉文化基地”的主题,就是考虑到这一主题既能够涵盖我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历史积淀,体现我国古代教育“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孝廉为先,育人成材”的传统优势,也能够充分融合东西方先进教学理念中的积极有益因素,很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基地在学校工作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校“孝廉文化基地”的建设,对于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书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基地建设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表现形式,认真做好谋划和实施,重点在如何使廉政文化深入到学校每一个师生的内心,真正对师生起到启迪和引领作用上做足文章。
首先,我们注意挖掘使廉政文化真正走进校园的新形式和新载体。充分利用我校宽广的校园走廊以及教学宿舍楼内墙体宽阔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让师生漫步校园,就能深入领悟到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教育。针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们采用制作漫画展牌,将古代先贤的经典智慧语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克服了此类文化内容容易呆板,形式单一,初中生有本能的排斥心理的弊病。
其次,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首先把廉政文化深入到学校班子成员的思想中,充分发挥学校班子成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校营造一种讲廉洁,重节俭的作风。通过全校教师会及全体学生大会等形式,倡导廉政文化,学习廉政文化。发动全校教师组织“廉政文化大家谈”征文活动,把孝廉文化基地建设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位教师认识到对于教师来说,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一心扑在教学上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廉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些活动使廉政文化走进了广大教师的心灵,教师们的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敬业奉献的典型在我校层出不穷。我校“守正兢业 善诱 至道”的教风在现实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校还注重使廉政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辅之以每个楼层的主题展示,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廉洁节俭的教育。在西楼为“砥心砺志”环节,一楼为“志”主题,二楼为“勤”,三楼为“恒”,四楼为“搏”,一层一个主题,针对初中生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从小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勇于尝试、敢于成功的良好品质。在东楼为“研习国学”环节,通过古代《二十四孝图》、武强年画中的美德故事等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武强、爱家乡的教育,真正使廉政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于学生来说,刻苦学习、尊敬父母和师长、关心同学、考出优异成绩报答家长是最大的孝,节约粮食、不乱花钱、认真劳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都是廉,从而让廉洁节俭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我校学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我校“明德尚礼 励志 笃学”良好学风的真切内涵。
我县的武强年画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文化元素,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深厚文化底蕴中的教育因素,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成为文化基地建设必须面对的第一难题。由于我校是一所初中学校,在进行文化基地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勇于创新文化元素呈现的`载体。我校本着“古为今用,继承创新”的原则,在传统中挖掘新意,用融合的手段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针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们大胆采用“动画+年画+漫画”三位一体的形式,将古代先贤的经典智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做到科学合理而又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古今结合,广大初中生喜闻乐见,印象深刻。达到了主题鲜明、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的总要求,很好地体现实验中学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这种设计理念有效地克服了此类文化板块形式呆板、呈现方式单一,初中生不愿意主动接受,甚至存在本能的排斥心理的通病。
我校通过孝廉文化基地的建设,结合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遵纪守法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师生孝廉节俭的良好行为习惯由此养成,校园文化基地的教育功能初步彰显。为了更好地总结我校在建设文化教育基地过程中总结的诸多经验,也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使之能够长期发挥其独特而又有效的教育功能,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旨在介绍我校“研习国学,砥心励志”孝廉教育基地的校本教材。
本教材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砺志篇”,共分为六个板块,分别对应着我校教育基地的“志”、“勤”、“恒”、“搏”、“孝”、“俭”六大主题,每个板块既有“名人故事”又有“成语故事”,还有与此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这些内容都统一于每个主题之中,然后又集中在”砥心砺志“的大主题之下。本教材第二部分是“国学篇”,主要内容为我国古代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辅之以我校日常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研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先祖仁德文化来淳化现代中学生善美风习。我们把这些内容搜集荟萃于一书之中,与“研习国学,砥心励志”教育基地的主题遥相呼应,目的就是要为学生留下一本有意义有价值的德育读本,为学生的一生留下一段美好难忘的记忆,从而使我校孝廉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正如鸟儿要想飞翔必须依靠两支翅膀一样,我校教育基地的“研习国学”与“砥心砺志”两大主题无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初中生在校的这三年,正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都要在这里最终定型。而“研习国学,砥心励志”孝廉教育基地正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至为重要的精神正能量,随时为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同时给他们的人生输入许多重要的信念。
由于时间仓促,本教材肯定会有不少错误和纰漏,希望大家不吝提出,以使我们不断改进并做得更好。
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篇10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蒲东实验小学张曼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在确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陶冶情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可以调节课堂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飞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达到此目的。
我在上《美丽的公鸡》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动画(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公鸡每天天不亮就打鸣催人早起。)然后提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学生答道“这是一只勤劳的公鸡。”“这是一只美丽的公鸡。”“这是一只能为人们做事的公鸡。„„”这时我巧设悬念:以前这只公鸡是什么样的呢?接着播放前几自然段的动画,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在上《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为了讲明狐狸和乌鸦分别在哪里,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狐狸和乌鸦分别“送”回自己的家里。如果送错了位置,计算机就会说“我不是住在这里的,你再送我一次好吗?”如果送对了位置,计算机会说:“你真聪明!”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尝到了亲自“操作”的乐趣,有效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学生对新疆的风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可录相上美丽的画面和通俗的解说,却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新疆,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呢。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对这些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就在学生兴致昂然的欣赏过程中解决了。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的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既是教学重点,又
是教学难点。我在教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后,适时地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画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的背景是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梅花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景了。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我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在学生深入了解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后,我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和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音乐唱,歌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这节课的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景的美和情趣的美。
为了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生长美,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花中的“冒”字设计了一幅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丛中冒出的情景动画。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看到的情景。同学们说出了“长出来”、“钻出来”“伸出来”“挤出来”„„这时我再让同学们和作者的“冒”字做比较,说说这个“冒”子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说明白荷花的生命力很顽强。”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欣赏课件仔细品味“冒”字,学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命之美。
语文课件中文字运用较多,如字词的教学、精美的语句、片段欣赏都离不开文字。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字的颜色可以是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做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确立了这样一个观点: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而不能主导教学,但是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其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其作用是也是不可抹杀、不可限量的,关键是要用好这把“双刃剑”。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在确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陶冶情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让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为美术课堂插上灵性的翅膀论文】推荐阅读:
电子白板为语文课堂插上翅膀08-29
提高美术课堂实效论文12-23
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论文11-18
关于美术有效课堂论文12-18
儿童美术课堂教学论文09-08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论文07-03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论文08-30
探索有效美术课堂教育论文12-20
有效的美术课堂09-20
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