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2024-07-24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共10篇)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1

一、《小组工作》课程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在逐渐走热。但是, 正因为其是一门新专业, 所以目前尚有很多地方面临困境, 特别是实务课程的教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专业实践环节。《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正面临一系列教学教育难题, 对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重课堂, 轻参与。目前的《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知识讲授, 学生则是被动的教学对象。课堂知识讲授固然重要, 但体验式、参与式学习模式更为重要, 有体验、参与才会有进一步的反思, 才会有更多的经验积累, 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已有的理论知识, 能力才会有更快的提高。

二是教学手段重灌输, 轻启发。目前的《小组工作》课堂教学模式中, 往往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主要是向学生灌输原理和技巧, 但缺乏足够的示范、模拟和参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和技巧, 也学不会举一反三去灵活使用, 使学生感觉课堂所学脱离实际或者不能应用于实际, 从而也难以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教学内容重理论, 轻实务。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应用性学科, 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 但受多种因素限制,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实现真正的转变,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很严重。当前, 《小组工作》课程教学呈现出“纯理论的知识讲授多、实践性的操作练习少”的状况, 体现不了《小组工作》课程的实务性特征, 也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实务技巧的学习、锻炼和提高。

鉴于此, 有必要进行《小组工作》课程教学改革, 突破专业教学的瓶颈, 探索适合专业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二、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我国《现代汉语辞海》对“体验”的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 强调体验者的“经历”。一般意义上“体验”, 是指学习者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 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 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 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

体验式学习 (Experiential Learning) 又称发现式学习、经验为主学习、活动学习或互动学习, 是由学员自愿参与一连串活动, 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 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 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即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 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 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一般认为, 体验式学习的理念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者只有通过实践, 尤其是自己动手操作, 才能学会知识, 发展技能。由此可见, 体验式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不再是单向式的知识传授, 而是一个互动式的学习过程, 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 参与性。以行动学习为主, 强调学习者亲身参与并体验活动的完整历程, 并以分享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

(2) 情境性。重视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 把学习置于一定情境中, 让学习者进入情境或介入实践活动, 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和体会。

(3) 主体性。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参与者, 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与接受者, 学习的过程不单是以教学者为主, 而是教与学互为主体性。

(4) 趣味性。强调学习是一种乐趣, 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引导, 通过有趣的、轻松的学习模式寓教于乐。

综上, 体验式学习的核心是“做中学”, 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 让学习者通过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 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简言之, 就是先行后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 《小组工作》作为一门实务性特征明显的方法类课程, 教师理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 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通过反省、分享、总结等途径获得知识、发展专业技能。

三、《小组工作》课程的体验式学习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就目前的教学方法来看, 学生普遍反映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亟待改革。而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 正是符合当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

1.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首先, 在课程教学理念上, 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 创新教学思路, 引入体验式学习理念, 强调“做中学”, 即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将自身经历、相关理论知识、专业价值观、实务技巧整合为一体, 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 重视学生实务技巧的学习与运用。与传统教学相比,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加强知识储备以及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能力, 能够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的内在联系, 并能够“设计”出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有效地“体验”。

其次,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需要进行创新、调整。基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 应用体验式学习理念, 增加体验性、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 形成包含理论教学 (理论讲授36课时) 、实践教学 (小组游戏活动3课时、小组工作方案设计3课时、小组工作方案实验室模拟6课时、小组工作实习1~2周) 的更为科学化的课程体系, 并结合课外的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调查、小组工作案例模拟、小组工作活动开展等方式来探讨课程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从而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实践, 不断锻炼其小组工作知识和技能。

2.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法方面, 强调能力培养,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体验式学习理念及方法的应用, 包括案例教学、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工作方案策划与实施等现代教学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学习小组工作,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中根据课程特点突出应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一是分组活动进行小组式教学, 其实质是一种“小组”式的体验式学习。例如, 以“small group work”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组, 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游戏、案例讨论、情境模拟等活动, 来实践小组工作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技巧,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并不断锻炼提升小组工作技能。一般可6人为1组, 人数太多就不便于每个组员的充分参与。

二是游戏活动与情境模拟, 其实质是创设仿真的体验式学习情境。为此笔者编写了《社会工作小组游戏集》, 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游戏与活动练习。例如, 开展小组游戏工作坊、小组活动情境模拟、小组工作方案策划等, 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练习小组工作方法, 了解、掌握小组工作的实施技巧和相关伦理规则, 甚至能够尝试失败带来的体验和教训, 这些互动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是小组工作方案设计及演练 (即小组工作方案的策划与实施) , 其实质是进入实际的体验式学习情境。笔者通过编写的《小组工作实务指导手册》对小组工作方案的设计、组织开展等内容进行规范指导。例如, 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大学生新生成长小组”、参加在杭高校社会工作案例模拟大赛, 以及社区及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小组工作专业实践等, 让学生通过社会现场的实际操作, 了解、掌握实际小组工作的操作流程及相关工作技巧, 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理解, 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体验式学习的核心是“做中学”, 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完全符合现实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 有助于探索有效的专业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时, 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体验, 能够提高教师对知识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能动构建作用,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 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 笔者所教授的《小组工作》课程初步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实现了创新,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领悟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技巧, 在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小组工作的兴趣,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但从目前我校以及我国高校整体范围来看, 《小组工作》课程体验式教学尚属探索阶段, 如何把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高度关注学生发展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发展, 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龚逾慈.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经验探索[J].社会工作 (学术版) , 2011, (7) .

[2]徐丙奎, 何雪松.互动式体验学习与《社区工作》课程的重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就在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很好地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相衔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中,可能已经对学生的直接经验有所估计,但只有在教学互动中才能对学生拥有的直接经验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课堂中获取的反馈与预先估计有不一致,教师要对教学作出调整,使教学成为学生已有直接经验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引发教学内容的体验和生成。如一位特级教师教学《船长》一文时,上课伊始,设计了“游戏导入,进入情境”环节:1.教师实物模拟“矿工脱险”的游戏情境,学生参与其中。2.过渡:假如这是艘大海中遇难的客轮,大家又会怎样做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生成了许多新的内容,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了课堂的小舞台,展示了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他知识,学得轻轻松松、丰富多彩。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我们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持续生成的时候,一节课究竟是怎样的过程,已经不是在课程方案的预先设计中能够把握在手的,它需要教师循着学生学习的需求,思维的起伏,情感的体验、体悟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动态生成学习内容。

如一位特级教师教学《船长》中“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船头上……人们透过阴森恐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塑,徐徐沉入大海”一节时,已使教者热泪盈眶,学生更是语贯长虹,纷纷举手要说出自己对船长哈尔威的想法:“如果我是上帝,我会使你复活,若问让你活多长时间,我希望是一万年!”“我好想深情地喊您一声‘爸爸’,您为船上60人所做的一切汇成一句话‘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您在我心中堪称‘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每天面对着大海呼唤‘船长,你快回来!’,我会在梦中和您相见!”……从学生满足的神情、积极的展示自我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从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说明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强烈。教师以动态生成的教学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各种有意义的素材、课程资源引进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关注学生的体验互动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体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反而会成为教学的一种负担。《阅读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个人的体验是可以通过交流和对话来分享的,通过交往和沟通来实现对生活世界的融合,这就是课堂阅读体验性学习的魅力。上例教者在《司马光》一文的阅读体验性学习教学中,安排了围绕主体性问题的辅助性问题,进行了合理体验性学习。从我们听课中体会到,正是这种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的做法,使得貌似有点儿“难”的问题,通过合作体验性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就能够顺利地得到解决。诚如一位学生课后所言:“问题开始觉得有点难,但大家一起想,就能够想出来。”这种合作体验性学习,让学生体验互动,顺应了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又掌握了合作的方法。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本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在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上,变“统一达标”为“分层要求”,变“强化基础”为“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白杨》伊始,他就问学生:“看了课题,你脑海里立即出现了什么问题?”一学生问:“白杨有什么特点?”他当即肯定问题提得好,并在课题后面画了个问号。又一个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白杨?他不会单纯是写白杨的吧?”于老师非常高兴,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又在课题后面画了个大问号。对这些问题,他不是马上回答,而是引而不发,紧扣“高大挺秀”这个关键词和爸爸两次“沉思”这一细节,启发学生读书思考,各抒己见,由感悟白杨“外秀”、“内秀”的高贵品质,到赞美像白杨一样献身边疆的建设者,师生体验和讨论一步比一步深入,课堂气氛也一阵比一阵热烈。本课教学中教者处理好了打好基础与张扬学生个性的关系,在双基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双基训练有效的提高。

在于永正老师《我的教改探索》一文中,于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必须有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没有和谐、宽松的氛围,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连书本知识也难以掌握好。”说得多好啊!爱学生,张扬学生个性,就是老师孕育课堂教学高潮的温床。

体验式心理教学课程设计 篇3

——高中生心理训练之自我意识辅导

课程设计:Andrew 学号:2008******* 年级专业:20XX级英语2班

一.教学理念

1.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发展自我认同和逐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是否拥有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同一性体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成熟的标志,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适应。自我认同时能够接纳适应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并对个人未来的生涯发展拥有具体的目标。

2.体验式教学法: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己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心理学范畴的“体验”——指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的情感。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是指主体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情感、获得认识。

包括实践体验(指主体在实践上亲身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和心理体验(指主体从心理上对他人或自己以前的“亲身经历”重新进行体验)。

二.教学对象及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中生

2.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随着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导致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也经常会有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神不宁的样子。面对学生们的这些不正常现象,教师有必要及时查找原因,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从普遍的反应出的情况可以知道,很多学生一方面沉浸过去的辉煌中,一方面对现状和未来非常担忧,有些同学已经产生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焦虑;还有一些学生还感觉没有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缺乏明确目标,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学生中因为不能理性认识自己,而存在盲目乐观的和过分悲观乃至自卑的都有一定的比例。

所以,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自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我,那么高中三年必然过的很迷茫,辛苦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情绪状态很容易受考试等事情影响而很难调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和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2.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心理测试、他人评价等方式更好地再认自我,并适当调整自我。

3.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学会认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并通过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实现心理健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方法更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难点:如何让学生有所感悟,让学生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并且针对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制定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照镜子:在课室的门口摆上一面全身镜,在每个学生进入课室的时候让他们都在镜子前面照一照病观察他们的反应,一次来对每个人的性格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等所有人都经历次环节之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将课程带入今天的授课主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问题一: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二: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问题三: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2.理论知识讲解

“自我”即: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觉察、自我认识等,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

状况(如性格、能力等),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良好的自我意识标准:真实的自我接纳、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恰当的自我控制、持续的自我发展

乔哈里窗理论:

认识自我的形式有很多种,自省、心理测试、他人评价是几种常见的方法。自省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自我评价;心理测试在现代也被经常使用,如自我认同度测试、性格内外向测试、投射测试等(画树、作品分析、墨迹测试);而他人评价就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客观认识自我,如沟通分享、谈谈议议活动。

3.课堂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完成下列句子。我是。。。

我的同学认为我。。。

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认为。。。我的理想是。。。我最厌恶自己的。。。我最欣赏自己的。。。我最大的财富是。。。我最遗憾的是。。。我最大的成就是。。。我最欣赏的行为是。。。我最欣赏的态度是。。。我觉得自己。。。最有天赋。与他人相比,我认为我是。。。我要用我的大部分生命。。。

主题活动二:谈谈议议

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主题活动一中的实际情况讨论一下几个问题,问题如下:

1.对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是如何看待的?

2.当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对待的,是虚心接受、不屑一顾或是厚着脸皮不承认?

3.对自我的理解以及打算如何认识自我。

主题活动三:我是一棵怎样的树

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然后把这棵树在纸上画出来。

教师根据理论与经验从树与纸张的比例、树干、树冠、树型、细节等角度简要分析学生性格。

主题活动四:心理测试——自我认同感测试 问题:

----

1、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2、别人总是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

----

3、我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

----

4、我不能肯定某些东西在道义上是否正确;----

5、大多数人对我是哪类人的看法一致;----

6、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适合我;----

7、我的价值为他人所承认;

----

8、当周围没有熟人时,我感到能更自由地成为真正的我自己;----

9、我感到自己生活所做的事情并不真正值得;----

10、我感到我对我生活的集体适应良好;----

11、我为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感到骄傲;

----

12、人们对我的看法与我对自己的看法差别很大;----

13、我感到被忽略;----

14、人们好像不接纳我;

----

15、我改变了自己想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的想法;----

16、我不太清楚别人怎么看我;----

17、我对自己的感觉改变了;

----

18、我感到自己是为了功利的考虑而行动或做事;----

19、我为自己是我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一分子感到骄傲。评分标准和要求: 1=完全不适用

2=偶尔适用,或者基本不适用 3=常常适用 4=非常适用

记分时,先把1、2、4、8、9、12、13、14、15、16、17、18题的回答结果转换一下,如选择的是1,就打4分;选择2,打3分;选择3,打2分;选择4,打1分。其他问题则保持不变。然后把19个问题回答的得分相加。

如果你的得分明显低于56,则表明你的自我认同感还处于发展和形成阶段;如果你的得分明显高于58,则表明你的自我认同感发展良好。

六.教学评价

该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前后呼应、环环相扣。从引入环节的照镜子

到主题活动的完成句子、画树、谈谈议议、心理测试等主题活动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自己,而这种体验与感悟也正是提升自我意识的几种主要途径。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七.参考资料

1.自我认同感测试:(选自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的《人格心理学》第84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作者:邱勇强

3.健康心理和谐参与——浅议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何秀兰

4.不做小火山——“深度体验”式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作者:陈书黛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4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吴水华 225006)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与设计实施

1.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科尔布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大卫· 科尔布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科尔布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体验式学习设计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团队规范(或称游戏规则),它是引导学生行动的准则,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不仅规定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破坏规范者不能被团队所接受。对团队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会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因此,团队规范的建立既要考虑到团队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到个体的独特性。第一,明确团队目标。在《聚落》教学中,学生被分成6个小组,提供给每个小组的体验环境不一样,因此,每个小组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明确团队目标。第二,发扬个体长处。同一小组中,不同组员各有所长,在体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仅相同。如在房屋设计环节中,画简图就由本组由有绘画特长的同学担任,分析房屋设计理念则由语言能力较好的同学担任。第三,体验互助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可能参差不齐,在体验学习过程中设立对小组成员活跃度和参与度的考量,以此鼓励小组内部能力较强的同学对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帮助,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体验、分享、展示的过程中去。第四,学会相互尊重、理解。在体验活动中,组内或组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教师在调解矛盾的同时应适当予以引导,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体验式学习要求调用多重感官参与学习,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知识竞赛、课堂辩论、课堂游戏等。其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替代,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应用效果尤佳。

二、体验式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与体验式学习原理有相一致的取向,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尽可能创设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角色扮演体验式学习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时候可将整堂课创设为一个完整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整个情境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完成一堂课的体验式学习。

例如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对本节内容分析,创设模拟特战队员(学生分组扮演)野外生存的情境。“特战队员”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任务1——设计房屋,安营扎寨。队员被空降到不同环境(北极圈附近、内蒙古草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双版纳、新疆沙漠附近)中,要求组员根据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适合环境的房屋并画出简图。接下来请小组展示房屋设计简图,并对设计图进行相关说明。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平时所见到的不同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间的密切联系。

任务2——选择物品,自给生产。给组员提供一系列的物品(主要引导学生设计简单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组员根据本组所处的环境挑选合适的物品,设计适合本组所处环境的生产活动。组员介绍本组的主要生产活动,并根据生产活动为本组所在的聚落命名(乡村聚落的类型)。

任务3——选择地点,物品交换,城市形成。根据所给示意图,选择便于所有小组共同往来的聚落所在地进行产品交换。最终这个便于大家到达的聚落会发生演变(乡村——城市)。经过本环节学生大致了解聚落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经验,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任务4——聚落发展,聚落规划。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聚落的房屋会逐渐增多,请组员合作讨论如何根据聚落所处的环境对本聚落新增的房屋进行合理的布局,并描绘聚落最终的基本形态(团块状、条带状)

通过模拟体验,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环境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而且对原本陌生的关于聚落形成及发展的相关知识有了具体、直观、深刻的理解。

2.知识竞赛体验式学习

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学科有很多地理小常识,如果对小常识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可根据电视上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比较受欢迎的节目开展相应的知识竞赛,这样便能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热情,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的种种乐趣。

3.课堂辩论体验式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是说,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交给学生去讨论。例如“人口增长快好,还是慢好呢?”“北京的四合院是拆还是留?”等问题可交由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

4.课堂游戏体验式学习

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玩中体验、感悟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经纬网”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知识历来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前者抽象,后者枯燥。针对这两课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竞赛比传统的教学效果好很多。

在“经纬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原理的学习,然后将学生带到室外广场(用石灰画好局部经纬网),学生分组抽签进行游戏竞赛,如通过“寻找地标”、“查找路线”、“播报地标”等游戏项目加深对经纬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教学中,利用中国政区拼图进行多种形式拼图竞赛游戏,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识记。

三、体验式学习对师生的要求

1.体验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和教练者等等。首先,教师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要制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和延伸主题,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又要降低自己的高度,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要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其次,教师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再次,教师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包括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欣赏、观察、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2.体验式学习对学生的要求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5

舞钢职专

姜建明

一、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如果受条件所限不能实际调查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取得并分析、整合有关企业的培训信息。学校积极寻求实践基地建设伙伴,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较突出,而且在企业中的管理地位又比较高,每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量不大等原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实际参加企业实习。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参加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即使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场所,也可以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采取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到体验式教学中。将各种真实的或虚拟的管理情景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学生通过模拟情景中的角色,从感情上和行为上直接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体验产生学习兴趣,锻炼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和操作难点在于,虚拟情境应尽量做到细致和逼真,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生从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体验情境中。外在环境的逼真包括空间安排、物品摆放、人员位置甚至服装等都应提前做好准备和安排。内在心境上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亲历和体验来掌握知识点并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在教学中注重并引导学生的情感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适应了以教师为主的学习模式,一旦让他们居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方法,总结经验,短时间内他们还不能适应。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面对教学任务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重视并发挥情感的作用。年轻的学生受情绪的影响很大,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超乎想象的创造力,如果他们把活动当做是教师要求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时,会用各种办法去敷衍甚至抄袭。一般来讲鼓励是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在教学中加入竞争的方法。竞争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和较高的投入度。所以体验式教学要求重视并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多重角色、多种体验相结合

教师通过课堂实训、期末集中实训及跨专业综合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实训按照培训流程操作,使学生熟悉流程,明确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培训的组织者又是培训讲师,还能体验到被培训对象和培训评估师的感觉。扮演多重角色必然带来多重体验。走上讲台的“模拟培训师”更能体会到培训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感受以及为人师表的自豪和自律。集中培训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培训流程的基础上更加熟练地应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技巧,争取更好的培训效果。跨专业综合实训使学生体验到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多管齐下,增进学生的体验感受

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且会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培训讲师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中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操作要点和学生自己的感受。例如,在体验学习中可以充分使用讨论法、游戏法、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拓展训练法、情景模拟的方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六、自我体验和学习型团队建设相结合体验式教学中注重提倡自我体验和学习型团队建设相结合。学习型团队的建设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建,通过学习型团队的建设让学生明确团队和团队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团队荣誉感,特别是在成果展示环节要突出成果是团队共同取得的,是每个团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切记不要将团队任务变成个人任务,团队建设变成孤军奋战。培训课的学习型团队一般是在学生寝室的基础上建立的,由寝室长担任学习组长或团队民主选举产生团队领袖。在进行学习型团队建设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及情绪引导,鼓励学生思考“我为团队做了什么?我能为团队做什么?”在“体验式”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问与他人探讨,将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学生分享。同时,教师要对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对学习团队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五、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根据现实案例设计既便于操作又细致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对学生的体验成果给予公正的评述,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练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做到“扶放”结合。对能力强的学生着眼于“放”,让学生充分发挥;对水平中等的学生着眼于“半扶半放”,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又要给学生适度的发挥空间;对低水平的学生着眼于“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不曾预想的事情,教师必须灵活地、创造性地引导、鼓励、讲解、点评。这都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较大的差异,但并不表明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体验式教学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习情景的体验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重塑全新师生关系,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传统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传授上较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成了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因此要将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两者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目前,在高职教育领域一些教师开创性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但还有必要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也有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例如,学生缺乏适合进行体验学习的环境,教师需要在体验式教学中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控制能力。所以,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继续加强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

2014年5月27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舞钢职专

姜建明

一学期就这样的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不断的进步着,不断的努力着.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一、在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在教学方面

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前,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和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共同解决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应用PP制作课件或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懒散,我通过同桌和小组之间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他们形成竞争,不做学习的懒人,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后进生辅导方面

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中,我每天辅导两人,实行轮流制,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并在学生中,开展互相帮助,组长带头负责的方法,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个组进步快,不但组长得到奖励,其他组员也得到“星”的奖励。

五、提高自身学习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品位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每一次的进步,都像给了我注射了兴奋剂,使我有了向前冲的劲头。我知道,我要用心去品味。

每一学期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每一学期的起点,在这之间,我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的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6

我们应该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验性教育就是强调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掌握知识, 这也就决定了这种教育的最佳的教学方式就是采取参与式、探究式和主体活动式, 促进学生自得自悟, 在实践中学习, 在合作互动中发展。这里笔者浅谈体验性学习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优化教学设计, 融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制定好教学策略。好的教学设计是动态的, 而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该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 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 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佳整合。

在教学实践中, 我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在做中学习;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实验结果, 我们尽量安排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而不是验证性的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把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 同时让学生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获得的艰辛以及乐趣, 在做中学会学习、懂得创新……

能否将学生的的验证性学习转向体验性学习, 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 教师的示范非常关键。例如, 针对物理中验证性质的实验“测量物体平均速度”这一知识点, 有的物理教师就提出一种探究方案, 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百米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 并与体育教师合作完成实验教学活动, 改变物理学科本位, 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 并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 把实验扩展到操场, 把一般为2人的实验组扩充到10人。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并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不失为加强教学活动体验性的一个良好尝试, 但是体验教学中教师考虑的外在因素更多, 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百米跑”路程太长, 易疲劳, 注意力易向外游离, 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将百米改为采用50米, 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 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 体验式教学中, 良好的教学设计完成体验式教学的坚实基础。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为学生获取直接经验提供条件

其实, 教的实质就在于帮助学生对现实的创造与加工。教师的行为就是调节、监控学生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在相互作用的前提下, 按合作共享的原则来组织;指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突出价值导向、真理规范和实践创新三个要素。在体验性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加强主导作用, 但不能包办辅导太多。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知识, 而不是接受知识,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在探索发现中体验, 在合作交往中体验, 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这种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行完成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意味着体验教学活动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教学的主角不再是教师, 当然, 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下, 学生的研究和发现与教师的积极指导是分不开的。学生的身上有很大的创造性的潜能, 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学生发挥潜能, 这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的, 比如在何处设置问题, 在何处激发学生的思维闪光点, 在何处调控学生问答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如何对学生的应答进行评价。成功的做法就是导其所思, 引其所做, 扬其所长, 促其所成。

教师的示范只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 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最深刻的印象。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比如, 我曾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 以引领学生充分获取直接经验。这些课外的小制作都是围绕着课本知识为主线开展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再创造和再认识的过程中促进心智的发展, 学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规律、体验探索过程艰辛和快乐。如自制照相机、验电器、小小电动机等等。当学生拿着这些作品到我面前展示的时候, 我能看到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对他们进行了积极的鼓励, 并对一些地方提出了改进性的建议。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三、优化教后评价, 凸显体验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性

这是体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是否有效的检验。教师通过自己的构思, 设计好教学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已经达到了教学效果, 这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缺少评价就谈不上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在每节课后的巩固和练习, 也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这包括师生的问答、实验操作以及师生情感交流等。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科学性指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教学理论, 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题目要有科学性, 与教学内容相对应起来。

2. 合理性指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 把握好本课时的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

3. 可行性指设计方案中是否适应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 课堂时间安排是否可行。

学生开展探索活动, 并不是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 那样会导致学生探索活动无效或不能充分发挥价值。因此, 每次在开展活动之前, 我都要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 花费五六分钟的时间一起从提出问题、设计探究程序、明确探究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使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探索目标, 有目的地开展探索活动。这样他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探索活动的有效性。

评价既是教师对本节课的总结、反馈, 又为教师设计下一课时提供了参考意义, 通过评价的长期积累、不断完善,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7

关键字: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TS971-4

1、引言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法及其特征

2.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1)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2)强调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體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2强调动手,培养能力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4、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参考文献:

[1] 徐凯希;茶文化研讨会发言稿[J];农业考古;2005年04期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式学习;教学情境;教学方法;评价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89-01

传统教学模式,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是比较明显的“填鸭式”教学,教学中,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没有多大积极性,参与性并不强。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深入其中,参与体验,才会让学生积极性高涨,才会提升教学效果。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指的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且情境一定要尽可能的贴合实际,对书本中的知识内容可以最大化的还原,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调整自己,可以再次将知识进行梳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情感,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知识的讲解及认知都是围绕着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更是体验式教学的参与者,不仅如此,体验式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要全方面的培养学生,使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式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对情感的表达。总的来说,体验式小学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的让学生去接受和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被动灌输,要把老师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如何学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及内涵,强化他们自身的感官意识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以便于他们创意、思想及情感的形成。体验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有效的创设情境。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与实际相结合来创设出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并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他们可以充分的体会语文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情。创设情境时,我们不应将眼光局限于生活和学校,还要试图与社会相结合,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寻找一些可以作为教学材料的内容,并和学生一同去探讨感受,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开阔了视野。比如,我们在讲天气变化的情况时,就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相互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可以更好的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彰显合作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就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灵活多变为教学基础,不断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为学生带来新体验。但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不要将教学过分的局限于体验式方面,还要善于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共同促进,才会充分的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及效果。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把提问、回答与体验式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多融入一些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等来辅助体验式教学,强化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意识,老师要善于在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探讨和解答,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辅助体验式教学。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积极的互动和帮助,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正确认知自身缺点,使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可以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的小组学习就是合作教学的主要的体现,这样老师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认识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并予以纠正,使其可以在小组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三、注重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总结

体验式教学过后一定要注重其教学的成效,并对此项活动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于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要做出适当的评价,以便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学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并及时的予以纠正,使学生可以在日后此类活动中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在教学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要大胆的展现自我和评价自我,积极面对所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同时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浅谈珠宝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篇9

舒城县XX中学 XXX 二○一五年 七月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曾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钱教授所说的读,就是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朗读文本的审美体验,就是我们追寻的美读,它的确是阅读教学之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7-9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共15条,笔者以为,关键是下列几条:第4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8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第11条尤其提及到古代诗词教学的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上述课程目标不难看出,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美读是分不开的。

叶圣陶曾经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

文字所蕴含的感情。

美读能强化语感,还在于吟、咏、唱、诵等美读形式本身就涵盖语感的一切内容。记得刘国正先生回忆他的语文老师善于用吟诵的方法时说,先生很少讲,但‚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如:诵读《春》的‚春草图‛时,‚偷偷地‛要轻读,这样才能表现出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又如: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要让学生反复地读,要读出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读出一代伟人纵横千里、壮志凌云的意兴,从而感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威武雄壮的宣言的深层含义。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美文,如《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等等名篇佳作,这些佳作,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美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地奔涌而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形成语感。

二、美读增强理解,扩阅读教学之内核

言为心声,美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否厚重,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学生与作品、作者的心灵的沟通、理解程度。

文章的风格各不相同,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揣摩每一篇的‚个中滋

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美读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读者如文章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着读着,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增进一层感受。

三、美读提高审美情趣,添阅读教学之神韵

新课标特别强调,古代诗词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古代诗词中的声韵和谐、色彩斑斓、语言凝练、理趣奥妙全靠美读来挖掘。

诗歌,讲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要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必须反复地朗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诗讲究押韵,平仄相对,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古诗词中许多描写极富绘画的美感,我们只有细细美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一位女子独坐楼上,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断心肠。多么凄美的一幅画,在画中,我们能体会到孙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

用词准确、生动,语言凝练、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在学习诗

于我国的造词原则,如‚快乐‛、‚快活‛、‚欢快‛、‚愉快‛等等。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程下的体验学习 篇10

一、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联系生活,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这样,既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简单的统计”时,我结合家庭用水、电、煤气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每月所用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填写在统计表里,来反映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二、在亲历实践中体验学习

让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做数学”。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直接经验,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二年级要进行《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我组织了一次《数学在我们的游玩中》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出示游乐园的价格表后问学生,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由于方案不同,计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有位学生说想玩转马两次,碰碰车两次,自控飞机两次,一共要3×2+4×2+6×2=26(元)。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我也可以这样玩,但我只要付16元就够了,因为我可以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坐碰碰车和自控飞机。紧接着,我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30元的游园券设计出游玩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10种方案,从而打开了学生狭隘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种实践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在“错误”中体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难免出现不同的错误,这些错误在体验学习中也是很宝贵的,通过这些不同错误,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解释形成答案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想法,要允许学生“争辩”,然后,教师对这些错误进行逐个分析、归纳,认真总结“错误”究竟有哪些,各类“错误”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教师既摸清了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的根源所在,学生也从老师的点拨中得到启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经历“错误”体验,达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更能体验到“错误”的感慨和成功的愉悦。例如在教学第十册《求平均数》时,课本有一道习题:“先锋号机帆船出海捕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天;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有的学生对这道题列式为805÷13+64,而有的同学列式为(805+14×64)÷(13+14)。显然,第一种列式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我就让认为第一种列式的同学阐述自己的原因,其实,他们错误地认为上半月的平均每天捕鱼数和下半月的平均每天捕鱼数相加,就是这条船这个月每天的捕鱼数。然后,我根据这些“错误”进行纠正,并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获得“错误”的体验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到的结果,往往比老师灌输给他们的“答案”更有说服力,学生对此类题目印象更深。

上一篇:乡镇侨联工作总结下一篇:国学经典亲子诵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