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演讲稿小学生(共8篇)
法制演讲稿小学生 篇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制教育”。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法律知识。说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对它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法制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运作。也许有些人会不同意这一点,认为人应该有自由,自由是由自己决定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一个有规则的社会里,你能不顾一切地追求这样的自由?当然不能!作为一个社会人,你不可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你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拥有的自由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自由。
如果没有法律,或者我们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就没有自由。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可以有和平与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试想一下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既然法律如此重要,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和规则。
中国有句古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讲道理。如果我们都不讲道理,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必须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质,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好好学习它,而且要合理运用它,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国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对于执法机构来说,普及法律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执法机构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更加合法地履行职责,惩罚犯罪分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肯定有很多人同意我的观点吧?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养成守法的好习惯,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它是你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许你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个好公民,也许你在不经意间违反了规章制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过马路时,你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吗?
你是否牢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规则?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体现我们的素质和修养。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学习法律,从我做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你!
法制演讲稿小学生 篇2
一、法制教育系统化
法制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 要做到有机结合, 并持久地、不间断地开展下去, 就需要精心组织, 周密设计、做到系统化。法制教育系统化是指: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结合德育工作不同时期的重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倾向等等, 使法制教育以日常德育工作为依托, 做到细水长流, 使法制教育长期性,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 学校就要确定如下计划:
1. 开学初, 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专家、领导, 与学校
磋商, 与班主任座谈, 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有针对性地做“我们为什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动员报告。
2. 利用节假日前夕, 春游、秋游高潮期间, 交通拥
挤, 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借此机会, 向学生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辅导活动;利用国家规定的法制宣传日, 如“3.15”、“6.26”、12月法制宣传月等活动进行各类专项法律的学习和讨论, 这样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育空间, 让学生自然地记住这些节日, 从而也了解了相关的法律。
3. 接近期末和毕业班即将毕业时, 学生将大批流入
社会, 此时就要安排《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民法》和《刑法》的学习, 使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挂钩, 与爱国主义挂钩。以上工作安排, 使法制教育做到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法制教育单元化
如果整个法制教育是一个系列化的链条, 那么法制教育单元就是链条中的一个个环节。在每一个单元中, 学校要恰当地使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使法制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例如, 在进行《国旗法》单元教育时, 可以利用当地的老红军, 老干部来给学生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的革命传统报告;国庆节时, 利用多媒体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 将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盛会上出现的升旗, 奏国歌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这些活动, 使《国旗法》单元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有力的深化。随后, 各班又以唱“红歌”为题, 举办各式各样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 主题班会。其中优秀的作品可选为国旗下的讲话材料, 或者在校园进行广播, 或者在宣传栏中展览。这样的教育活动构成了一个紧凑、完整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单元。
三、法制教育网络化
认得成长在很大程度是哪个受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环境的一部分,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品格、气质、情操、能力、智慧, 个性发展诸多方面的形成。所以, 法制教育必须社会网络化, 必须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在优化育人环境中,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使法制教育深入到课堂、深入到班会、深入到团队工作, 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之中。比如学校专门设立普法宣传栏, 张贴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图片, 并将学校的校训、《中学生礼仪标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张贴在走廊、过道及教室的醒目位置;并设立每天校门口的“纪律监督岗”, 纠正学生的陋习, 树立学生的形象, 展示学生的风貌。还利用班会课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案例解析、模拟法庭、“我是小法官”的活动。团委会还可以举办“法制之窗”之内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 (2) 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网络, 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一是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二是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把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信息反馈作为家、校双方的教育重点, 使学校、家长“联手”管理, 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继而形成合力, 减少学生违法违纪的诱因, 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网络, 积极创设社会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通过街道 (村) 居委会、派出所、公检法、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并提出具体的教育、防范措施, 做到互相配合。如寒暑假期间, 学校与街道 (村) 居委会、派出所、妇联取得联系, 建立好对学生的检查、监督、评价机制。假期结束, 街道 (村) 居委会统一填写假期活动考评表, 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依据之一。
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篇3
关键词:法制;教育;系统化;单元化;网络化
为了配合学校普法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我就此项工作谈几点看法,恐有不当,仅是抛砖引玉。
一、法制教育系统化
法制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要做到有机结合,并持久地、不间断地开展下去,就需要精心组织,周密设计、做到系统化。法制教育系统化是指: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德育工作不同时期的重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倾向等等,使法制教育以日常德育工作为依托,做到细水长流,使法制教育长期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学校就要确定如下计划:
1.开学初,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专家、领导,与学校磋商,与班主任座谈,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做“我们为什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动员报告。
2.利用节假日前夕,春游、秋游高潮期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辅导活动;利用国家规定的法制宣传日,如“3.15”、“6.26”、12月法制宣传月等活动进行各类专项法律的学习和讨论,这样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育空间,让学生自然地记住这些节日,从而也了解了相关的法律。
3.接近期末和毕业班即将毕业时,学生将大批流入社会,此时就要安排《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民法》和《刑法》的学习,使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挂钩,与爱国主义挂钩。以上工作安排,使法制教育做到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法制教育单元化
如果整个法制教育是一个系列化的链条,那么法制教育单元就是链条中的一个个环节。在每一个单元中,学校要恰当地使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使法制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例如,在进行《国旗法》单元教育时,可以利用当地的老红军,老干部来给学生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的革命传统报告;国庆节时,利用多媒体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将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盛会上出现的升旗,奏国歌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这些活动,使《国旗法》单元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有力的深化。随后,各班又以唱“红歌”为题,举办各式各样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其中优秀的作品可选为国旗下的讲话材料,或者在校园进行广播,或者在宣传栏中展览。这样的教育活动构成了一个紧凑、完整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单元。
三、法制教育网络化
认得成长在很大程度是哪个受环境的影响,校园是环境的一部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品格、气质、情操、能力、智慧,个性发展诸多方面的形成。所以,法制教育必须社会网络化,必须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使法制教育深入到课堂、深入到班会、深入到团队工作,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之中。比如学校专门设立普法宣传栏,张贴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图片,并将学校的校训、《中学生礼仪标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张贴在走廊、过道及教室的醒目位置;并设立每天校门口的“纪律监督岗”,纠正学生的陋习,树立学生的形象,展示学生的风貌。还利用班会课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案例解析、模拟法庭、“我是小法官”的活动。团委会还可以举办“法制之窗”之内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②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网络,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是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二是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信息反馈作为家、校双方的教育重点,使学校、家长“联手”管理,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继而形成合力,减少学生违法违纪的诱因,做到防患于未然。③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网络,积极创设社会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通过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公检法、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提出具体的教育、防范措施,做到互相配合。如寒暑假期间,学校与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妇联取得联系,建立好对学生的检查、监督、评价机制。假期结束,街道(村)居委会统一填写假期活动考评表,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依据之一。
小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 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xxx,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
我们身边常出现一些较严重的违纪现象,如有的同学私自离校、动手打人、骂人„„种种现象,令人担忧同时也催人深思。
什么叫遵纪守法呢?人们在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此外,纪律限制自由,又保护自由。如当你走进阅览室,里面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偶尔翻书的沙沙声。对于想看书的人来说,这一片宁静多么宝贵!因为人人都遵守阅览室规则,大家可以享受这静心阅读不受干扰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纪律,高声谈笑,这自由就消失了。
我们小学生正担负着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在学校里,同学间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同学们要互相关心和尊重,友爱相处,团结合作。如在做什么事时意见不同、出现矛盾,一定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们学校有着严肃的校纪和优良的校风,我们作为小学生,更应该与同学和睦相处,理智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
小学法制讲座演讲稿 篇5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
最近我们身边常出现一些较严重的违纪现象,如有的同学私自离校、动手打人、骂人……种种现象,令人担忧同时也催人深思。
什么叫遵纪守法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世上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此外,纪律限制自由,又保护自由。如当你走进阅览室,里面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偶尔翻书的沙沙声。对于想看书的人来说,这一片宁静多么宝贵!因为人人都遵守阅览室规则,大家可以享受这静心阅读不受干扰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纪律,高声谈笑,这自由就消失了。
我们小学生正担负着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在学校里,同学间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同学们要互相关心和尊重,友爱相处,团结合作。如在做什么事时意见不同、出现矛盾,一定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奉劝同学们遇事要冷静,要有法纪观念,不能做害人害已的事。我们学校有着严肃的校纪和优良的校风,我们作为小学生,更应该与同学和睦相处,理智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演讲稿篇2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再一次提起它,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安全究竟是什么?安全就是爱护和保护人的生命不受损害。安全就是一种尊严,它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有了安全,家庭才会有欢乐和温暖;生活中,拥有了安全,就有欢声笑语。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
童年,不应该被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所充斥!因此,1996年,国家教委等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并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是第1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我们自己的安全上吧。为此,要求每位同学时刻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学们,在上学、回家路上,你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违反了交通规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你想过没有?可千万别存侥幸心理;我们中的个别同学,溺爱于进“营业性网吧”玩游戏,这不但把珍贵的时间和美好的青春浪费于游戏中,同时你注意到了“网吧”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了吗?在这人员复杂,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各种传染病、消防隐患等不安全因素相当凸现,难道你熟视无睹吗?开学不久,我校一位同学路遇不法青年敲诈,如果是你,可曾想过如何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若与他人发生不愉快的事,要冷静清醒地思考该如何妥善处理,却不可一时冲动而斗殴。
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在新的学期里,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生命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的,要享受这一切必须以人身安全为前提。我们的安全不仅关乎我们自己,更关乎着我们的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各界关注我们成长的人。
让这些无谓的“离去”少些再少些吧,让“安全的承诺”多些再多些吧!
谢谢大家!
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演讲稿篇3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足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二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总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这都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演讲稿篇4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法制伴我们健康成长。
在这社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共和国华丽雄伟的大厦下一座坚实、永恒不变的根基——“法”。它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共和国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回首新中国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成文宪法。从此,无数中国人开始认识法律、关心法律。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为开创普法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将这一方略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为依法治国描绘出宏伟蓝图。前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的出版发行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助于推行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
提起法律,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离我们很近,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有了法律,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国有国法,校也有校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守法的基础。同学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实践我校常规工作“五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和课间操,塑造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课间秩序和集会秩序的文明有序;养成“一种习惯”,即语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坚持“一项制度”,即卫生分担区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一个观念”,即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究团结,刻苦学习,做文明五中人。
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会酿成将来大的失足。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做起,才能在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后,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演讲稿篇5同学们: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各方面应注意和应了解的问题:
一、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
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道德与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玩进班房,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而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导致走向犯罪道路。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
还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家人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再改正就很难了,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二、学会自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冷静机智,要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能力,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遇到侵害时,能够及时摆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违法人员的随意侵害。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也会受到处罚。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身边做起。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积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珍惜学习机会。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谨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6、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学会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小学法制教育演讲稿 篇6
这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潜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各方面应注意和应了解的问题:
一、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样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决定潜力,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
我明白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道德与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玩进班房,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在那里要告诉同学们平时必须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而小学生明辨是非的潜力有限,很容易导致走向犯罪道路。所以在那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必须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
还有些同学会说我此刻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那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到达能追究刑事职责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家人监护人承担民事职责、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构成的,常言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再改正就很难了,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二、学会自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样办呢?我们要冷静机智,要增强是非决定潜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潜力,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遇到侵害时,能够及时摆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违法人员的随意侵害。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推荐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应对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就应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能够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明白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也会受到处罚。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身边做起。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推荐:
1、珍惜学习机会。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理解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鉴别潜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谨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个性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状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增强防范意识。要持续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理解。
6、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学会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都能够学法、懂法、守法,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小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这天讲话的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
最近我们身边常出现一些较严重的违纪现象,如有的同学私自离校、动手打人、骂人……种种现象,令人担忧同时也催人深思。
什么叫遵纪守法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世上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此外,纪律限制自由,又保护自由。如当你走进阅览室,里面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偶尔翻书的沙沙声。对于想看书的人来说,这一片宁静多么宝贵!因为人人都遵守阅览室规则,大家能够享受这静心阅读不受干扰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纪律,高声谈笑,这自由就消失了。
我们小学生正担负着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在学校里,同学间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同学们要互相关心和尊重,友爱相处,团结合作。如在做什么事时意见不同、出现矛盾,必须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奉劝同学们遇事要冷静,要有法纪观念,不能做害人害已的事。我们学校有着严肃的校纪和优良的校风,我们作为小学生,更就应与同学和睦相处,理智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3】同学们:
我们千万不可忽视了自己的安全问题。安全工作不可麻痹大意,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关系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为了让大家都能在安全中度过,我在此跟大家简单讲一些安全法制常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注意活动安全。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环境里,家里受到父母的关心,校园受到老师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和校园生活、学习活动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1、防磕碰。目前大多数家庭的居室空间不是很大,又放置了许多家具等生活用品,所以不应在居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有些居室铺上地砖,滑倒受伤很危险,上几年就有户人家小孩室内吵闹滑倒,后脑碰撞在地砖上,而致死;特别是学校上下楼道、走廊都是坚硬的水泥或砖石,如果追逐、奔跑很容易跌倒受伤,发生安全事故,4年前,有位四年级学生受伤至今头部仍疼痛,上学期,1号教学楼有学生在花坛上玩跳高,差点摔断腿。
3、防坠落。住楼房,特别是住在楼房高层的,不要将身体探出
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特别在清扫教室卫生时,同学们不能在二层楼的后排窗户旁停在桌子上擦玻璃。
4、防火灾。居室和教室内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课桌、书籍等等,因此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室内玩火,更不能在室内燃放爆竹。例举大衢望潮宾馆去年下半年火灾事故。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时,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有关煤气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5、防意外伤害。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乱放,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二、注意饮食安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就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4、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卫生质量往往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5、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三、注意交通安全。
衣、食、注行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其中的“行”,要涉及交通问题。同学们平日里上学、放学,节假日出、旅游,除了步行以外,还要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交通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我们没有交通民警指挥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不要乘坐拖拉机,残疾车,特别是残疾车,车身不稳,超载时容易翻车。
从保证交通安全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而当你已经达到法定的骑车年龄,准备骑车时,则必须认真地学一学有关骑自行车的规定,要掌握骑自行车的基本要领。要在非机动车车道内顺序行驶,严禁驶入机动车道。骑车至路口时,应主动地让机动车先行。骑车转变,要伸手示意。骑自行车不准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竞驶、扶身并行,更不准一手扶把,一手撑物骑车。
交通安全特别引起同学们关注,昨天下午有位幼儿园孩子,与他妈同行,就是小孩先下车被人撞倒,结果被车轧住致死。
四、注意社会生活安全。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社会。目前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象,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4、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如遇到特殊情况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报警电话的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110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高职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制保障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习,权益,制度
实习是大中专学校为检验学生对在校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而设置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包括:一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让学生到实习单位观摩学习的认知实习;二是让学生顶替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完全履行其工作岗位职责的顶岗实习。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 始终把实习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将顶岗实习作为其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指出, 职业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 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进一步要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 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 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一、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现实必要性
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 对上岗实习的, 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实习期间, 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 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 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据此可知,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 (以下简称“高职学生”) 在实习期间理应获得在安全和卫生的条件下实习、接受专业实践与指导、取得顶岗实习报酬和休息、休假等方面权益的保障。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在实习实践中高职学生的上述应有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却频繁发生, 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屡见报端。据《法制日报》2008年8月17日报道, 将近30%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另据《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21日报道,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 从2010年下学期至该报报道时, 全国各地出现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发生意外死亡的事故高达11起。
总体上看, 高职学生实习权益得不到保障或遭受侵犯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 未获得人身安全、健康的保障。一些学生在实习前未获得学校、实习单位必要的安全教育或培训, 安全知识匮乏, 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薄弱。部分实习单位肆意加大实习学生劳动强度, 延长其工作时间, 或者未给实习学生提供具备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条件的劳动环境, 或者甚至随意安排实习学生在高危险的岗位上实习。更为恶劣的是, 个别学校竟然将学生安排到夜总会、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 从中谋取非法利益。实习单位或学生所在学校的这些做法常常成为实习安全事故的诱因, 为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一旦实习安全事故发生, 实习学生的人身健康乃至生命便实实在在地遭到了侵犯。第二, 未获得专业实践和指导的保障。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后便撒手不管, 对实习学生疏于指导和管理。一些实习单位无暇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 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或者差遣实习学生长期从事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毫无关系的日常杂务工作, 不给予技能锻炼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的实习陷入“打杂”、“端茶、倒水、扫地、抹灰”或“无事可干”的窘境, 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因此大受打击, 实习成效甚微。第三, 实习待遇权利受侵犯。一些实习单位视实习学生为廉价劳动力, 甚至连学生顶岗实习也不给实习报酬, 或者编造各种名义克扣、拖欠实习报酬, 更有甚者向实习学生收取押金、保证金, “盘剥”学生。第四, 未获得实习伤害赔偿的保障。一般情况下, 实习单位以其与实习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为由, 不为实习学生办理工伤保险。当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时, 实习单位往往以不属于工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由于没有工伤保险的保障, 此时实习学生要获得足额的赔偿经常显得十分困难——这类索赔一般按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处理, 实习学生因此可能会因自身过错而自负一定责任, 无法像工伤职工那样不管职工过错与否都能获得足额的工伤赔偿。
此外, 必须指出的是, 当实习学生因其权益遭受损害而要求维权时, 其权利救济之路并不平坦。当前, 实习学生在其权益受损后, 只能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权利救济, 而无法通过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来维权。对于实习单位的侵害, 倘若实习学生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该行政部门通常以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为由而不予受理;实习学生若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教育行政部门则以实习单位不属于其管辖范围为由而束手无策。此时, 实习学生通常会向学校寻求帮助, 但是, 由于学校并非国家权力机关, 它只能采取和实习单位协商的方式寻求解决, 而且出于维护校企合作关系的考虑, 学校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寻求妥协。缺乏行政机关救济这一便捷、高效的途径, 学生只能向法院起诉, 而诉讼之路对学生而言可谓步履艰难——他们面临举证难、耗时长、欠缺司法知识的现实难题与困境。
学生实习权益频繁受损及学生维权难的现状, 一方面, 直接打击了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 使其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倘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 则必然还对学生及其家庭产生重大乃至致命的影响;另一方面, 往往还会给学校、实习单位带来各类法律纠纷, 破坏校企双方合作关系, 从而阻碍职业教育实习活动, 最终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鉴于此, 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实习权益的保障工作。值得欣喜的是, 这一问题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教育部的重视。2011年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保障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同年9月, 教育部第一次专门就实习管理工作部署召开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权益的保障作为其重要内容, 明确提出十二项措施以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二、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制度现状
在高职学生实习活动的法律规范方面, 目前仅有上述《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七条作出原则性规定。作为规范包含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法律——《高等教育法》对“实习”却只字未提。
有人提出, 学生的实习活动受劳动法保护, 劳动法足以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因为实习学生通过签订实习协议, 为实习单位提供劳动, 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 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 受到实习单位的劳动保护, 并获得了实习单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劳动报酬, 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两者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对此, 笔者不能苟同。理由在于, 上述观点仅看到事物的表象, 却未能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其实, 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并非劳动关系, 因而不适用劳动法调整。我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适用本法。”据此可知, 实习学生若要受《劳动法》的保护, 需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具有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二是与实习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资格,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尚有争议, 但持否定观点或做法的居多。在这里, 实际上用不着花力气纠缠于该问题的讨论与主张, 因为上述第二个前提条件明显无法成立。所谓劳动关系, 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经合意形成的, 表现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条件、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者一方在用人单位组织、管理下付出劳动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形成, 是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在主观意思上达成建立劳动关系的一致意见为基础的。在劳动关系中, 劳动者将劳动作为自己谋生的基本手段, 其身份依附于用人单位。实习活动 (特别是顶岗实习) 虽然在外部特征上也表现为实习学生服从实习单位的实习管理, 实习单位提供实习条件且可能支付一定的实习报酬, 但无论是实习单位, 还是实习学生, 他们实际上均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思。对于参加实习的学生来说, 实习是其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对于实习单位来说, 接纳学生实习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参加实践的机会而已。实习单位在接纳实习学生时往往未经考核, 或者若有考核的, 也只是设置了比正式员工的招聘更低的考核标准。此外, 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给予实习学生的待遇也与其正式员工有别。这些显然都是实习单位没有与实习学生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思的有力印证。而且, 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虽然得服从实习单位的实习管理, 但是对实习单位并不具有依附性, 他在身份归属上仍然依附于其所在学校[1]。可见, 实习关系明显地与我国现阶段劳动法所规定的以就业为基础的劳动关系有本质的区别。因此, 学生的实习活动不受《劳动法》调整, 劳动合同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工伤赔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监察制度等一系列劳动法律制度自然也就无法适用于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 不能保护实习学生的权益。
在当前欠缺专门的实习法律制度的情形下, 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首先, 实习条件、实习待遇、实习指导、实习伤害事故处理等事宜, 任由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双方约定, 或由实习单位、实习学生和学校三方约定。然而, 由于实习学生在与实习单位交涉时往往没有协商的话语权, 于是出现了上述协商事宜几乎由实习单位单方说了算的现实情形。其次, 实习学生一旦在实习期间遭受人身伤害, 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并以工伤为由进行索赔, 而只能依据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和实习协议, 向有关责任主体要求损害赔偿, 这往往使得实习学生因自身过错需自负一定责任而无法得到足额的赔偿。最后, 在维权方式上, 受害实习学生要求实习单位承担法律责任的, 只能请求学校帮忙协调处理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不能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诚然, 民事法律规范秉承平等的原则, 对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设置了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但这种以侧重保障形式公平见长的法律保护, 却在面临实习学生相对于实习单位处于劣势的现实状况下, 无力保障实习学生获得实质公平。由此看来, 民事法律规范实在无法承受有效保护学生实习权益之重。
三、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制度构建的紧迫性
要保障高职学生的实习权益, 首先得弄清学生实习权益受损的原因, 方能“对症下药”。那么, 造成高职学生实习权益频频遭受侵害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认为, 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实习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缺失、实习单位受利益驱使而随意使用实习学生、高职院校怠于管理实习学生、实习学生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薄弱等。其实, 这些原因并非无主次之分, 缺乏专门、健全的实习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是造成学生实习权益遭受侵害的首要原因。在当前我国调整高职学生实习活动的法律规范中, 《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过于简单和原则, 远不能满足实习学生权益保障的需要, 而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关系为使命的民事法律规范, 亦无法起到保障学生实习权益的作用。总之, 我国关于高职学生实习活动的法律规范严重匮乏。众所周知, 有法可依是法制建设的第一任务。在缺乏实习权益保障制度, 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在“无法可依”的情形下为追求各自利益便任意行事的情况下, 出现大量实习学生权益遭受损害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因此, 要切实保障高职学生的实习权益, 必须先行完善实习权益保障法律制度。
如何完善实习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呢?有一种观点认为, 无需专门立法, 只要通过修改《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将实习学生 (特别是顶岗实习学生) 纳入《劳动法》的保护对象即可。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因为如前文所述, 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与劳动关系有本质区别。将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不但会破坏劳动法固有的制度基础, 而且势必使实习单位因惧怕承担《劳动法》规定的义务而拒绝接收实习学生, 从而破坏校企合作关系。所以, 只有构建新的实习权益保障法律制度, 才能保障高职学生的实习权益。
四、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制度构建的设想
学生实习活动涉及实习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三方主体, 形成三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即实习学生与学校、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构建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制度, 首先得厘清这些关系, 明确三方主体各自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由于实习是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 是学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 实习学生虽然在校外实习单位实习, 但其与学校之间仍然存在着教育管理关系, 学校对实习学生仍需承担一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譬如, 负有审慎选择实习单位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指派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和专业指导的义务、享有对违纪实习学生进行处分的权利等。在学生实习活动中,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民法意义上的合作合同关系。这种合同主要体现为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校企合作协议, 或者学校、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之间的实习协议。学校的其他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则通过校企合作协议或者实习协议转移给实习单位承受, 实习单位因此获得指挥实习学生参加劳动实习、要求实习学生服从管理的权利, 同时负有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提供安全和卫生的实习条件、给予实习指导等义务[2]。实习单位所负的这种义务理当在某些方面 (如实习报酬、法律责任) 低于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义务要求。倘若要求实习单位承担过重的法律义务, 那么, 其接收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必将遭受重大打击, 最终影响校企合作关系的推进。因而, 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制度在总体制度安排上, 应本着在一定程度上侧重实习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并兼顾实习单位的利益维护的原则。当然, 如果国家建立了旨在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校企合作法, 那么, 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制度定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构建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制度, 应借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6月联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实习学生。2010年3月, 广东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 用于调整该省行政区域内的高等学校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见习活动。为保障实习学生合法权益, 上述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实习协议、实习安全保障、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长和顶岗实习报酬、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投保等, 均作了专门规定, 值得肯定。然而实践证明, 它们亦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例如, 顶岗实习报酬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实习时间制度因缺乏非标准工时的规定而使很多实习单位难以执行, 未将投保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设定为强制性义务, 等等。
笔者将以实习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三方主体各自应有的权利义务为逻辑出发点, 本着侧重实习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并兼顾实习单位利益维护的原则, 在理性借鉴上述法规、规章的基础上, 结合实习学生权益受损的现状, 提出构建若干旨在保障高职实习学生合法权益的基本制度的设想。
(一) 实习协议制度
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共同签订三方实习协议或者由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签订双方实习协议, 有利于明确实习单位、学校和实习学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防止学生实习过程中纠纷的发生。当前, 学生实习的安排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二是经学校同意后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 前者居多。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组织实习, 有利于确保学生实习的安全和成效, 是学生实习安排的主流方式, 历来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所强调并推行。但是, 由于学校未必能安排足够的实习岗位或所安排的实习岗位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允许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现象便客观地存在了。在实习单位由学校安排的情形下, 学校在组织签订协议方面大多居于主导地位, 此时要求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具有可行性。但在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形下, 如果立法要求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双方签订实习协议, 这一制度势必会经常落空, 进而损害法制的威信。因为在缺乏严格的法律责任约束的情形下, 实习单位往往不愿签订实习协议——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的事实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而如果强行要求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并对其设置相应的违法法律责任, 那么, 恐怕将使大量实习单位拒绝接收实习学生。随着今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 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将被缩减乃至淘汰。因此, 当前宜要求在学校组织实习和安排实习单位的情形下, 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三方负有签订书面实习协议的义务, 要求实习协议涵盖实习期限、方式、岗位和顶岗实习报酬、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习终止条件等方面内容, 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习协议示范文本以供参考。
(二) 实习基准制度
实习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实习学生最起码的实习条件和待遇而规定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实习学生在与实习单位交涉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 无论他们双方之间是否签订协议, 实习学生的实习条件和待遇往往由实习单位单方决定。制定实习基准方面的强制性规范, 可以避免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的随意性, 约束实习单位任意管理实习学生。建立实习基准制度, 意味着实习单位只能在实习基准之上给予实习学生更好的实习条件和待遇, 实习协议中约定的实习安全卫生条件、实习时间和实习报酬不得低于实习基准, 否则, 将导致该部分内容无效。
实习条件和待遇的最低标准应怎么确定呢?笔者认为, 在制定实习基准时应以保护实习学生的基本权益为出发点, 同时参照现行劳动法关于劳动基准的相关规定。具体地讲, 实习基准宜做如下规定。
1.在实习安全卫生基准方面, 要求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上岗前进行安全培训, 以增强学生实习安全意识;要求实习单位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禁止学校、实习单位安排未满十六周岁学生顶岗实习;禁止学校、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禁止实习单位安排学生从事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劳动, 但完成学生本专业实习所必需的除外。
2.在实习报酬基准方面, 规定顶岗实习学生最低实习报酬标准, 该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 (如50%) 。要求实习单位必须向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实习报酬, 且该报酬不得低于最低实习报酬标准;对于非顶岗实习的学生, 若实习协议约定实习报酬的, 则要求实习单位按约定予以支付。实习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实习报酬, 不得克扣、拖欠。
3.在实习时间基准方面, 要求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必须遵守《劳动法》中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 即要求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学生参加实习劳动的时间不得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最长工作时间标准, 或得遵守劳动法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要求实习单位遵守劳动法中有关休息休假的规定, 保障实习学生休息休假的权利。
当然, 在给学校、实习单位设定上述义务的同时, 还应规定它们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三) 实习指导制度
完善的实习指导制度是学生获得良好实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 应建立实习指导制度, 要求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规定, 制订实习计划, 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期间的跟踪指导, 定期检查实习情况, 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要求实习单位选派实习指导人员根据实习计划和实习协议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禁止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者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生产。
(四) 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学生实习过程中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所不可回避且无法抗拒的一个现实[3]。当学生实习伤害事故发生后, 实习学生不仅遭受身体伤痛, 而且经常陷入索赔困境。当然, 这种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止于实习学生及其家人, 实习单位和学校都将无可避免地卷入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纠纷之中, 并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在实习伤害事故及其处理中, 可谓三方俱伤。毫无疑问, 实习单位接收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将因此而被削弱, 校企合作关系乃至职业教育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为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的责任风险, 保障实习学生的权益, 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 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应运而生。2009年11月20日,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 力图做到实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人参保。浙江、福建两省分别于2008年、2011年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 要求包含高职院校在内的各职业院校为实习学生投保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经费由职业院校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不仅为学生实习安全和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而且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4]。目前, 应在总结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部分地方推行高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经验的基础上, 将保险覆盖面扩大至所有高职实习学生, 尽快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将在学生实习前为学生投保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规定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强制性法律义务。
(五) 实习监督制度
实习监督, 是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实习单位和学校遵守实习法律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一种行政行为。允许受害实习学生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违法实习单位或学校, 由行政主管部门介入调查和处理, 对于实习学生而言, 是一种远比起诉更为便利、高效的维权方式。遗憾的是, 当前由于实习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实习监督缺位, 大量违法实习单位或学校高枕无忧, 受害实习学生却投诉无门。有鉴于此, 在构建上述实习学生权益保障制度的同时, 应建立实习监督制度。根据这一制度, 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享有对实习单位和学校进行实习监督的职权;如果实习学生认为实习单位侵犯了其合法实习权益, 他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如果他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实习合法权益的, 也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实习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 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参考文献
[1]黎建飞.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100-107.
[2]宋洁.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与风险防范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3) :52-54.
[3]尹晓敏.权利救济如何穿越实习之门——实习伤害事故中大学生权利救济的法律思考[J].高教探索, 2009, (3) :128-132.
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8
一、主要问题
(一) 教育主管部门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全国小学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法制宣传教育仅通过偶尔的法制宣传教育讲座、法制教育橱窗开展的,无法使法制教育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层面。另外,法制教育没有广泛适用的统一教材,基本上各省市各行其是,自编一些法制简易读本,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对法制教育规律的把握,也不利于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诸多缺陷
法制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性教育。但现在的法制教育只是附带于班会课中,教师往往是按形势或学校的要求来宣讲,容易走过场,老师很少把法制理论知识、法律条例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穿插案例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小学生能从课堂上掌握的法制知识并不多。
(三)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通过专职教师来开展法制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各学校基本上是以德育主任、班主任为主力军开展法制教育,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既缺少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也没有多少法律方面的实践经验,既不能系统地、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也难以正确解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虽然各学校按上级要求聘请有法制副校长,但法制副校长大多是公检法部门公职在身,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小学法制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构建“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的工作体系
(一)充分发挥学校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1. 提高对小学生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法制教育,首先应该深化对小学生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领导要树立“法制教育强校、育才、强国”的观念,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政策上重视对法制教育的支持,在经费上注重对法制教育的投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从而形成全校重视法制教育、人人重视法制教育的气氛。
2. 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机制。首先,学校要在制度层面上建章立制,为法制教育的实施与完善提供制度保障。要立足校情,制定和完善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法制教育实施办法》、《班主任管理意见》等,在其中明确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把法制教育课列入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之中,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保障。每学期至少安排10学时以上的法律知识学习,并进行考查,使教材、教师、课时、考查四个方面得到全面落实。其次,在工作架构层面上,成立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落实到人,每学期之初召开法制教育工作部署会议,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把方案与班主作考核方案相结合。
3.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成效。为此,要提高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教师、班主任、校长在法制教育方面能力的提高必不可少。聘用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校任教,他们理论功底深厚,法律意识强,能够对法律活学活用,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可在教师公需培训课程中加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比较基础常用的法律规定,引领教师系统、深入学习,有效提高教职人员法律素养。
(二)完善家庭教育
1. 增强小学生家长的法律素养。学校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在家长中开展法律宣传工作,帮助广大家长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如《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探索建立起学校法制教育与家庭法制教育的联动机制,举行“家长法制讲堂”,邀请法庭、公安机关以及综治办执法人员做客讲堂,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
2. 改变小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当前,在部分家长中还普遍存在着“学习成绩至上”、“棍棒之下出孝子”等陈旧思想,这些思想使家长单纯依靠说教、批评甚至打骂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忽视说服、感化、引导等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积极作用。这样的家庭培养的孩子,权利意识势必淡薄,逆反心理势必严重,仇恨心理和报复倾向势必突出。为此,要切实改变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树立公平公正、民主意识,建立父母与子女间人格上的平等与和谐的关系。
(三)加强社区法制文化建设
1. 改善社区的法制环境。社区是未成年人认识社会、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如果长期处于一个治安较差、居民素质较低的社区,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对小学生所处社区的法制环境予以改善。具体可以通过派出所、街道办、居委会、学校等部门和单位联动起来,一方面开展网吧、游戏厅、酒吧、娱乐厅等场所的整治活动,清理黄、赌、毒等社会毒瘤容易滋生的场所,改善社区周边的治安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社区矫正、一对一“结对子”帮扶等活动,对犯罪进行有效治理和预防,构建和谐平安社区。
2. 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社区派出所、街道办或居委会、学校三单位可以共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部门联动,优势互补,可以大大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首先,建立社区法制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开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方面法律知识的宣传;其次,开展定期法律咨询服务,可以由三部门牵头组织,聘请律师事务所、公检法机关的法律专业人士走进社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既可以普及法律知识,同时又能够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举办法律宣传教育专项活动,如“家长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与生活——社区法制交流会”、“构建和谐社区从我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好公民”等,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改善社区的法制环境。
【法制演讲稿小学生】推荐阅读:
小学法制宣传演讲稿06-29
小学法制副校长讲稿07-20
小学法制教育讲座讲稿08-29
中学生法制宣传国旗下演讲稿05-29
中小学法制教育讲稿08-13
板庙小学法制课讲稿09-30
中学生法制课讲稿11-22
中小学生法制课讲稿12-09
中小学教师法制培训讲稿重点09-07
演讲稿法制伴我健康成长(学生参加比赛的)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