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精选10篇)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1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海安中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沈兆兵
一、案例背景
某建筑公司(简称承包人)通过议标取得某公司(简称发包人)的生产厂房B#厂房工程的施工承包权,并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为总价包干形式。工程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6243.55平方米,檐高为8.5米,跨度为18米;于2006年1月12日开工,2006年9月30日竣工,工期为261日历天,合同约定未按工期要求完工,每推迟一天扣总价款的1‰;质量为合格工程;施工范围为厂房施工图内全部内容及设计变更中的内容;合同约定420元/平方,包干总价为2622291.00元。承包人如期开工,发包人如期按照合同约定方式付款,工程于2006年8月底停工,厂房结构已完成,内部隔墙未完成,所有门未施工,铝合金窗框已完成,室外散水未完成,外墙涂料未完成,图纸范围内有多处未完成。工程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于2008年2月份发包方向地方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诉讼返还工程拖延工期510天的违约金115万元,扣除未完工程价款40万元,并终止与承包人的合同关系。法院受理后,应发包人的申请,委托鉴定人对该工程的未完工程部分价款进行鉴定。而后承包人也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委托鉴定人对该工程的变更增项工程部分价款及施工期间材料价格上涨差价进行鉴定。法院于2008年3月份对原被告双方进行了调解,原被告双方都对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了阐述,各持己见。
二、争议焦点
(一)、工程未完成部分
1、承包人与发包人对天棚抹灰取消的变更时点存在分歧,无工程变更通知单,发包人认为这是合同施工范围内的项目,现在未施工。
2、未完工程部分价款的计取标准,合同价款是按420元/平方确定的,发包人认为变更部分单价无约定,要求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因设计变更导致建设工程的工程量或者质量标准发生变化,当事人对该部分工程价款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参照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或者计价标准结算工程价款。
(二)、工程变更增加部分
1、工程变更增加部分有一些无签证单,发包人认为无依据部分不可增加,承包人认为原图纸上没有,施工过程中应发包人口头要求增加了工程量,应给予签证计算增加费用,2、合同为总价包干形式,未对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调整作出约定。发包人认为合同为总价包干,包括了材料价格风险,材料价差不可以补偿;承包人认为合同未对风险作说明,按照国家政策性文件应执行调整。
三、实地勘测
深知工程造价鉴定中踏勘现场、调查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资料收集整理采用的重要步骤。在充分熟悉鉴资料后,组织踏勘现场,实地复核、证实提供的相关内容,给自己一个立体直观感,并做了拍照、记录等工作,对现场未完工作内容及变更内容都形成了书面资料,体现了存在的事实。
四、意见征求
为了做出准确、公平、公正、客观合理的鉴定,通过书面征询委托人进行鉴定意见征求,并告知双方当事人。对委托鉴定内容进行了书面交流,明确了鉴定的原则、方法和思路,以及主要问题的处理意见,进一步明确鉴定的内容,了解了哪些是双方能达成一致,哪些是双方存在争议,鉴定的依据是否齐全和计算是否正确,还有哪些因素尚未考虑等。
五、问题分析
(一)有效变更时点分析
承包人认为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已达成共识,取消天棚抹灰。这是合同订立时点前后的变更问题,在现实施工中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对于取消天棚抹灰是合同订立时点的前后问题的审判权限,应由司法机构行使。鉴定人对现有的依据进行鉴定,合同施工范围为厂房施工图内全部内容及设计变更中的内容,但在合同中未明确天棚抹灰取消,按照鉴定证据齐全的原则,无书面变更签证及提供有效的证据,鉴定承包人未按照合同要求完成施工内容,未完项目包含在包干价内,属于未完项目。
(二)计价方式的确定
发包人认为变更部分综合单价无约定,要求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因设计变更导致建设工程的工程量或者质量标准发生变化,当事人对该部分工程价款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参照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或者计价标准结算工程价款。
为了准确、公平、公正、客观合理,鉴定人首先分析司法解释第十六条适用的环境和使用依据;从范围上来看,这条解释适用的范围是指因设计变更导致建设工程的工程量或者质量标准发生变化,与本案例中未做工程的范围似有点区别,未做工程是未按照施工图完成施工,而非设计变更或改变质量标准发生的,从这点上鉴定人考虑对未完成项目的计价用这个解释有点欠妥。从计价标准看,合同明确了单价为420元/平方,包含了整个项目的人、材、机、管理费、利润、规费、税收,应该说整个项目是有约定的,套用司法解释就显得有些勉强。怎样才能让计价方法既公正又使价格合理客观,主要问题就是420元/平方的单价的组成,如果能分析到这个单价的组成,所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那就考虑了恢复施工图定额价的方法,看看合同单价与定额单价的区别及让利,继而用于未完项目及变更项目。这个方法是否可行,还得分析两种做法的优缺点,用司法解释来确定工程项目单价的计价方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缺点是违备合同约定单价的意义,也不能体现施工企业不平衡报价的施工实力和竞争的优势;用恢复定额价来确定工程项目单价的计价方法的优点是公平体现真实水平和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缺点是同样不能体现施工企业不平衡报价的施工实力,而且定额价的时间不能准确确定。综合利弊,最终采用恢复定额价来确定工程项目单价的计价方法更能准确、公平、公正、客观合理的反应事实,定额价采用司法解释中的方法来确定,参照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或者计价标准计算工程价款。折算出合同单价的让利率,以一个固定的让利率鉴定变更工程。
(三)材料价格的调整
由于施工期间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材料差价索赔,发包人认为合同为总价包干,包括了材料价格风险,材料价差不可以补偿。施工同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超出了合同双方的预见,根据苏建定(2003)409号文件,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的指导意见,因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所产生的价差,承发包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可调整价差,本案例可采用承发包合同中约定采用固定价格但未计取风险金的,其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在10%以内(含10%)的,其价差由承包人承担;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时,其超出部分的价差由发包人承担。
文件同时也建议承发包双方对材料价差的调整,应及时签订补充合同,明确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和材料价差调整办法;本案例由于承发包双方一直没能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鉴定人认为对于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合同未明确风险的计取范围和材料价格涨跌的处理办法,采用苏建定(2003)409号文件的建议指导方法进行材料差价调整。
(四)证据材料在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委托人提供的证据是整个司法鉴定的核心,现在司法鉴定无证据或证据不足这类现象太多了,主要原因是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不重证据,管理混乱;或者就是发包人不签,拒签,承包商也就算了,等到结算时才知道证据的重要性。对于工程变更增加部分有一些无签证单,按照鉴定证据的原则性,无证据,不能鉴定其造价。
为此,我们重新筛选了委托人提供的变更项目明细,对无签证单的项目以书面形式告知委托人,并申请补全证据。事实上现场踏勘时有些变更项目的确是变更了,还有部分属于隐蔽工程,现场看不出来,显然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没有重视变更签证,对提出的索赔要求无证据。委托人收到通知书后立即召集原被告进行证据收集,承发包方面对存在的事实进行了协商,有部分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书面文件,承发包双方均签字同意。对不能达成共识的部分,委托人委托单独鉴定造价,并披露在鉴定报告中。
六、总结
经过熟悉情况、现场踏勘、意见征求、问题筛选、解决问题等过程,得出鉴定结果。按照司法鉴定的流程,与当事人分别交换了意见,并公开鉴定结果的分析依据,双方对鉴定结果均未提出疑义,出具了鉴定报告。对于鉴定人分析的问题均在鉴定报告中专门作了说明,以便提醒委托人。
这个案例所涉及的情况都是一些施工现场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双方都不重视证据的重要性,导致了施工进度的停滞以及结算的困难,引起了过多的纠纷。总结多次鉴定工作后,对鉴定过程增加了意见征求过程,因为鉴定过程中,鉴定人与当事人在实体问题上的分歧也是客观存在的,以往都是在鉴定报告送达当事人后,明确鉴定人的观点,通过证据资料等直接出具鉴定结果报告,而且鉴定程序主要以鉴定人出具的鉴定报告为主线展开的。当事人再对具体内容提出异议,鉴定人应履行相应的义务,通过出庭进行质询,使得委托人对审定工作限于被动。增加了意见征求过程后,把问题的矛盾提早发现,有目的地对矛盾进行深入,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有效性,让法官的思路更明确。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2
1 建筑工程常见裂缝的分类
引起工程裂缝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两大类[1]:(1)结构性裂缝,又叫做荷载裂缝。此裂缝与荷载有关,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往往是由于结构承载力不足造成的。(2)非结构性裂缝,又叫非荷载裂缝。此类裂缝与变形有关,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若变形得不到满足,在结构构件内部就会产生自应力,自应力超过构件的允许应力时,即出现裂缝。俩类裂缝有明显区别,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有时俩类裂缝就会一起出现。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主要有变形引起的非结构性裂缝约占80%,而由外荷载引起的结构性裂缝仅占20%左右。
2 裂缝鉴定分析、处理的一般程序
(1)工程资料收集。鉴定人员首先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工程的原有技术资料,如地质勘探报告、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资料、设计变更、维修改造资料等。(2)初步的现场调查。鉴定人员必须深入现场,全面了解工程的现状(主要是裂缝的开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使用历史、构件截面尺寸、构造措施、结构损伤等一些实际情况,并借助专业知识、工程经验对裂缝的性质和破坏性先进行初步的判断。(3)现场检测。鉴定人员在初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现场检测技术你对工程的主要结构构件测定其混凝土的回弹强度;构件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砖的回弹强度;砂浆的回弹强度等。(4)综合评定。对现场检测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推定混凝土、砖、砂浆的强度,然后按照现行综合评定。(5)确定处理方案。根据工程实际质量情况和甲方的不同要求,提供工程加固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在裂缝变形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有裂缝的构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建筑工程常见裂缝的鉴定分析
3.1 温度裂缝
3.1.1 产生原因
温度裂缝一般是由日照温差引起,主要出现在屋盖结构中。在砖混结构中,由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烧结黏土砖)的2倍,当屋面长时间受到阳光辐射,屋面板的变形要比墙体的变形大得多,在俩者的接触面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使砖砌体处于受拉、受剪等复杂应力状态,当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时,砖砌体就会开裂。
3.1.2 砖裂特点
(1)斜裂缝。斜裂缝往往出现在顶层纵横墙的俩端,其中,纵墙较横墙严重。“八”字形是斜裂缝最常见的开裂形态。(2)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顶层圈梁下1~3匹砖的灰缝处,还有顶层梁与墙体连接处。裂缝的开裂程度也是房屋顶层的俩端较为严重,有时甚至会在顶层端部转角处形成水平包角裂缝。(3)竖向裂缝。竖向裂缝经常出现在过梁的梁端部和窗台墙处。砖砌女儿墙受温度影响较大,其根部往往也会因偏心受压沿竖向开裂,产生竖向裂缝。
3.2 收缩裂缝
3.2.1 产生原因
混凝土的硬化收缩、失水收缩、碳化收缩都能引起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构件养护不好造成的。混凝土的收缩必然会引起结构构件的变形和尺寸变化,又由于构件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所以混凝土收缩必然在结构构件中产生内应力,而当内应力足够大,超过了构件自身的允许应力就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开裂。
3.2.2 裂缝特点
(1)在梁上,收缩裂缝主要表现为垂直裂缝,出现位置一般位于梁俩侧,梁顶和梁底较少。(2)在板中,收缩裂缝常为贯穿裂缝。开裂形式也分为垂直裂缝(顺筋裂缝)和斜裂缝俩种。垂直裂缝多位于板的中部,开裂方向一般垂直于约束较大和垂直于抗拉能力较弱的方向,长度较大,有时与梁的垂直缝连通;斜裂缝一般出现于板的四角,成45°。而且,多数情况下,板顶角部斜裂缝较板底多而宽。(3)在柱上,收缩裂缝一般变形为水平裂缝,出现位置多在柱的转角处,裂缝细而短。(4)在剪力墙中,裂缝形式也分为俩种:垂直缝一般产生在体量较大的墙面,裂缝间距均匀且长度相近;斜裂缝一般出现在内外墙交接处。
3.3 沉降裂缝
3.3.1 产生原因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弱地基上,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承受了很大的剪力,当剪切力超过了墙体的抗剪能力,最终导致墙体开裂。(2)水平裂缝是由于沉降单元上部墙体受到较大的约束力,使窗间墙受到的水平剪力超过了墙体的允许剪应力而发生的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3)房屋顶层窗台下墙体的竖直裂缝,是由于上部荷载通过窗间墙将洞口上部荷载传至基础上,越靠近洞边荷载越大,相应的基底反力在洞边也最大,这样就会使地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当沉降差在墙体中引起的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及产生裂缝。
3.3.2 裂缝特点
(1)斜裂缝。多发生在纵墙1~2层墙体的俩端,如果墙体上留有洞口,多数情况下,洞口的俩个对角会出现裂缝。沉降斜裂缝多以沉降点为中心对称出现,其方向垂直于由于地基沉降产生的主应力方向。由于横墙的刚度较大,出现此类裂缝较少。沉降斜裂缝在下部墙体表现严重,向上逐渐减少。沉降斜裂缝在下部墙体表现严重,向上逐渐较少,裂缝宽度也是下大上小。(2)水平裂缝一般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3)竖向裂缝一般出现在底层窗台下墙体的中部和端部,裂缝上宽下窄。
4 各类裂缝的处理措施
对既有建筑工程常见裂缝进行处理时,应首先区分裂缝类别,是结构性裂缝还是非结构性裂缝,然后对裂缝进行鉴定评级,最终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裂缝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3]。
对结构性裂缝,应进行灌浆封闭处理,并采取支顶、卸载等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以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4]。对于温度裂缝,可在屋面加设温层;对伸缩裂缝在条件允许时可补做伸缩缝;对沉降裂缝应尽量避免对基础的扰动。经承载力验算,结构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不必采取其他的加固处理措施[5]。
近年来,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多年建筑工程裂缝检测鉴定与处理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内粘外锔法”———建筑结构裂缝综合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裂缝的内部采用内粘材料粘结即内粘,然后再外部采用锔缝材料拉结即外锔。经多项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本方法可以更好、更彻底的解决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
5 结语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裂缝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裂缝形态也是千变万化。建筑物裂缝的鉴定预处理涉及材料、地基、结构等多学科知识,还需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多的收集各种资料,必要时对结构构件进行检测,力求能准确把握裂缝的性质,对裂缝作出较为准确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使对裂缝的鉴定处理结论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袁海军,姜红。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王轶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何星华,高小旺。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移栽树木;农业司法鉴定;保险合同
中图分类号: D918.9;F840.6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452-03
收稿日期:2013-08-10
作者简介:顾双平(1955—),男,国家司法鉴定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司法鉴定技术研究。Tel:(0515)88335589;E-jsyhnksg@163.com。1基本案情
2007年12月某体育公司(原告)在高尔夫球场栽植了黑松、雪松、广玉兰、女贞等树木。2008年6月中旬,某保险公司(被告)全面调查了原告的财产后,双方签署了《财产保险综合险》保险合同。被保财产包括原告的房屋建筑、机械设备、仓储库房、球场、地下水管网、名贵树木等,投保总额近 6 000 万元。其中景观树木如黑松、雪松、女贞、广玉兰等,投保金额约400万元,投保时间为1年。保险合同为格式合同,合同明确了如发生台风、暴雨等灾害时被告应给予赔偿等事项,原告缴纳了保险费用后合同正式生效。2008年12月下旬,原告向被告提交出险通知书,声称2008年夏季受台风、暴雨影响,部分名贵树木已死亡,并列举了死亡树木数量清单,同时提交了当地市气象服务中心出具的气象证明及被保险人救灾减灾书面说明等材料、照片,要求被告按合同进行理赔。被告接到原告的报损报告后,单方面委托上海某公司对原告树木受损案进行了公估,该公司对死亡树木进行勘查后出具了《树木死亡案公估报告》,确认了死亡树种的移栽时间及数量,认为“从原告提供的材料中,无法得出本次树木死亡是由于台风、暴雨所致” “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非专业机构进行移栽,在移栽时间选择、地势选择、移栽后管理方面技术不善所致” “不排除死亡树木也进行投保情况”。被告因此拒绝赔偿,原告起诉至法院。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原告认为,被告委托的某保险公估公司不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申请进行司法鉴定。法院委托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司法鉴定所(以下简称我所)对涉案树木死亡原因进行司法鉴定。
2农业司法鉴定的过程与结果
2.1材料与方法
2.1.1书证审查我所指定3名司法鉴定人组成鉴定组承办此案。鉴定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CJJ/T 82—199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对法院提供的鉴定资料进行书证审查。
2.1.2现场勘验鉴定组于2009年7月27日在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和原告、被告代理人的陪同下,一起对原、被告双方争议标的物残留现场进行勘验,对死亡以及正常生长的黑松、大雪松(标称树龄均在30年以上)、中雪松(标称株高3.5~5.5 m)、广玉兰、女贞的胸径、树高、树冠等特征参数进行调查,检查了移栽树木支撑物的数量、支撑点位置及稳固度、支撑物与树干结合部位的防护等。鉴定组现场选择2株黑松及1株死亡雪松,用挖掘机在树根部挖土壤剖面坑,查看树木栽植坑的大小、深浅、树根泥球大小、树根舒展情况、树侧根处理情况、栽植后树根部地表处理情况等。
2.2结果与分析
2.2.1书证审查结果法院提供的原告单位规划地势图(图1)表明,原告树木栽植地域为某山北的近似三角区。原、被告双方对涉案栽植树木及死亡树木的数量、规格认识一致,对树木死亡的原因认识不一。原告认为,台风及暴雨是造成移栽大树死亡的原因。被告的举证材料中一方面承认原、被告双方于2008年6月18日签订“包括树木在内的保险合同”时,“应该基本掌握所移栽树木的成活情况”,另一方面又坚持认为 “移栽季节非最佳” “树木主要死亡原因是非专業机构进行移栽,在移栽时间选择、地势选择、移栽后管理方面技术不善所致”,并强调“不能排除用死树投保的可能”。
2.2.2现场勘验结果鉴定组对涉案树木的栽植场地进行了全面的勘察,结果表明,原告球场位于某省道干线公路的南侧,交通方便,排水设施齐全,周围无工厂及居民密集生活区,无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水危害。球场南端为某山北峰,东南侧为某山峰,西侧为某山头,三面合围,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增高。涉案树木栽植地为丘陵坡地及小山丘顶,树木采用鱼鳞坑栽植法栽植,土质为沙壤土,适合黑松、雪松、女贞、广玉兰等常绿树种生长(图2至图6)。树木种植坑底部均在地下水位线以上,排水情况良好。黑松、雪松(树龄均在30年以上)、广玉兰等树距均超过8.1 m,所有树木均远离输变电线路、建筑物。每株大树均有3~8根支撑物围绕树木均匀分布,每根支撑物下部均埋在土中。支撑物与树干的结合部垫有草绳、塑料布等保护物,用铁丝捆绑(图7),鉴定人员用力推拉,未发现捆绑松动。鉴定人员用树高测量仪测量树高,用树木胸径卡尺测量胸径,用直接测量法或投影法测量树冠幅,结果见表1。
鉴定人员在现场发现残留的被强风折断的黑松、广玉兰等大树残迹(图8、图9),断裂处呈撕裂状。3个栽植坑土壤剖面可见,移栽树木土球的土质、色泽与新栽植地明显不同。
移栽大树的土球完整,土球与栽植穴的土壤结合良好。大树栽植深度均超过130 cm,土壤水分适中。土壤剖面深度达90~100 cm 时出现了移栽前经断根处理的大树侧根,其截面平整、无霉变、无劈裂。土球中无石块等杂物,土球直径与树木胸径比为7.6~8.4。栽植穴底未见包扎土球的草绳等不易腐烂的包装物,表明包装物在下栽植坑前已经拆除,移栽质量良好,符合《大树移植技术规程》的要求。
3分析与说明
3.1大树移栽成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现代城市的绿化、修路、重要工程等都要求进行大树移栽。大树移栽是指除速生树种以外的“胸径在20 cm以上的落叶乔木、胸径在15 cm以上(或高度在6 m以上)的常绿乔木、冠幅在3 m以上(或者高度在4 m以上)的灌木、地径在5 cm以上(或树龄超过20年)的藤本树木”的移栽。大树移栽是将大树从原生长地人为移栽到另一生长地,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树成活率是衡量移植效果的关键指标。大树移栽的近似生境、树势平衡原理是大树移栽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一是大树树龄较低。常见的移栽大树胸径为20~50 cm,树龄只有几十年,树龄较轻,这些树仍有较大的可塑性及再生能力,能在短期内恢复生长。二是移栽大树的生境条件与原种植地相似。同纬度大树移栽的成功率远高于大跨度移栽的大树。三是进行必要预处理(如修剪等)的大树有较强的抗植伤能力。天津市、上海市等地先后出台了大树移栽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详细规定了大树移栽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实践证明,加强对移栽前准备、土壤处理、种植穴挖掘、大树修剪、起苗、运输、栽植、养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一般大树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3.2大树的主要死亡原因
原、被告双方对涉案树木死亡的数量、规格认识一致,对树木死亡原因认识不一。鉴定组认为,涉案双方在树木移栽半年后签订保险合同的行为,表明保险人对大树移栽成活率的风险已经作了充分评估,认可原告大树的移栽质量。鉴定组认为:(1)本案大树移栽的时间为冬季,大树基本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生理活动趋缓,韧皮部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属于适期移栽。(2)黑松、雪松、广玉兰、女贞等树木栽植在坡地或丘顶上,排水良好,不存在被告所称“黑松、雪松大部分处于平坦或低洼处,容易积水,导致树木死亡” “广玉兰、女贞栽植偏深,容易积水”的情况。鉴定组在坡地上按顺序抽样50株女贞,对其根部培土情况及树木死亡率进行了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与地面持平的占86%,高于周围地面的占14%,低于地面的占10%,死亡5株,占调查总株数的10%。死亡的5株中1株高出地面,3株与地面持平,1株低于地面。由此可知,在坡地排水良好的环境下,移栽树木根部的土壤略高于或者略低于周围土面与树木成活率关联性不大。(3)原告移栽大树半年后,原、被告双方才签订保险合同,至原告索赔前,被告未对大树的栽植质量提出异议,且鉴定组现场勘验发现,死亡树木上有新发枝条生长一段时间后逐渐落叶死亡的残迹,可知大树死亡的时间应在双方签订合同以后,排除原告用死树投保的可能。(4)鉴定组现场勘验中未见原告违反《大树移植技术规程》的确切证据,认定大树移栽及管理总体质量符合要求。大树移栽期、地势的选择、栽植后的管理不是导致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地市气象服务中心出具的证明声称“2008年8月21日15:45出现了19.3 m/s(8级)偏西大风,并伴有降水61.2 mm的暴雨”。对此被告不予认可,认为当地气象部门的证明不具有证据力。鉴定组认为:(1)当地气象台(站)是记录气象信息、发布气象预报的法定机构,其出具的气象资料证明具有证据力及证明力,可以作为本次司法鉴定引用的基础数据。(2)根据气象学原理,具有喇叭口的特殊地形,在大风吹过迎风坡时,风速有增大效应。起伏的地形使暴雨发生再分配,一般迎风坡暴雨强度更大。原告所处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偏西强风顺着喇叭口抬升,风速被迅速放大,风力大大增强,受山峰阻隔,低层气流形成乱流(风向不定),破坏力巨大,造成部分大树树干折断。原告栽植的大树冠幅最大达9.5 m,虽按常规进行了支撑加固,但遇强风暴雨时,所有的树木都遭受了激烈的撕拉摇晃,大树的新生根严重损伤。2008年8月下旬气温持续偏高,树木的生态需水量多,对受损树木恢复不利。当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自身生理需水(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及生态需水(大树的蒸腾作用)时,树体将逐渐衰落直至死亡。特别是大树栽植后经过8个月的生长,大树原有的营养物质基本消耗殆尽,暴风、暴雨对其破坏性更为明显。本案大树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黑松>雪松(大)>广玉兰>女贞>雪松,表明树木受风灾影响程度与树冠截面积呈正相关,新移栽树木高度愈高、冠幅愈大,在风灾中死亡的比例愈高。暴风雨是造成移栽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3)本案涉案树木的实际死亡率为9.1%~63.72%,遠高于CJJ/T 82—199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的验收合格标准,实际死亡率与允许死亡率之差是暴风雨的灾害效应。
4司法鉴定意见
根据书证审查及现场勘验的结果,鉴定组认定原告移栽大树大量死亡与当地8月下旬的暴风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暴风雨是导致大树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原告特殊的喇叭口地势加重了损害程度。
5司法鉴定意见采信情况
法院收到司法鉴定意见书后,依法向当事人送达并组织庭审质证。被告不认可鉴定意见,向法院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法院经审查后认为不具有重新鉴定的法定条件,对被告申请予以驳回。法庭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未果。法院依法采信鉴定意见并作出 “当地气象灾害的意见成立,被告依合同约定给予赔偿”的一审判决。被告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此案,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6结论与讨论
6.1司法鉴定是法院审理案件中处理专门性问题的法定方法
本案是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是移栽大树大量死亡的原因,依法进行司法鉴定是解决争议的法定程序、有效方法。本案保险合同约定“暴风、暴雨”灾害导致投保人经济损失是赔付的充要条件。当地气象部门证明,风力8级明显不符合暴风即风速28.3 m/s的要求。树木不列入财产综合险保险范围。本案被告虽违规与原告签订了保险合同,但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且是双方真实意思的反映,属于有效合同,对合同双方有法律约束力。原、被告对树木死亡原因认识不一,司法鉴定成为法院审理案件的有效手段。
6.2司法鉴定意见经质证成为法定证据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概念和特征 篇4
(一)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概念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据其专门知识,对建筑工程诉讼案件中所涉及的造价纠纷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做出结论的活动。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作为一种独立证据,是工程造价纠纷案调解和判决的重要依据,在建筑工程诉讼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特征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鉴定对象是与造价有关的工程事实,诉讼当事人一般有承发包双方,有的涉及分包。
由于建筑工程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复杂,定价过程特殊,所以鉴定涉及材料量大,内容多。
建筑工程造价目前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办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使鉴定的依据处于指导与市场价并存、行业标准多元化的境地。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篇5
司法鉴定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司法审判权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以拖欠工程款纠纷居多,而拖欠工程款数额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结果。因此,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对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非常重要,是审理好案件的关键。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不同于一般的司法鉴定。一般的司法鉴定,往往由鉴定人独立完成,法院只是将鉴定结果作为证据的一种,并根据证据规则的规定,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却不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涉及众多的证据审核认定问题以及法律适用问题。
为了说明两者的不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办理的两起案例予以说明。
案例一:2004年12月,笔者代理原告某施工企业起诉被告某建设单位,称:原告承建的被告电厂土建工程已经竣工并通过验收,工程结算造价为9200万元,被告在施工过程中支付了5000万元,尚欠4200万元。据此,诉请被告建设单位支付拖欠工程款4200万元及相应利息。受理后,法院委托审价单位进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单位经过审价后出具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初稿)》,初稿鉴定结果为8223万元。后来经过法院组织质证,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单位出具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正式稿)》,正式稿鉴定结果为6894万元。法院再次组织质证,质证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单位又出具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补充说明一)》,将鉴定结果调整为7034万元。法院再次组织对《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补充说明一)》的质证,笔者提出了七大异议,涉及需要调增价款1678万元。同时,笔者明确提出,这七大异议中有五大异议属于法律适用的问题,应依法由法院作出认定,而后由审价单位根据法院认定的结果进行补充审价。合议庭通过合议后,采纳了笔者的观点,并就其中三大异议(均涉及如何理解合同约定的问题)作出认定,即按笔者提出的观点进行认定,而后要求审价单位补充审价,审价单位据此出具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补充说明二)》,审价结论分别为8024万元、7702万元、7037万元。再后来,审价单位又根据笔者的主张、合议庭的要求,就上述三个异议的结果进行合并计算,并出具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报告(补充说明三)》,审价结果为8422万元。正式开庭时,被告建设单位代理人就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结果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单位进行询问,问鉴定单位鉴定结果为多少,审价单位回答鉴定结果为补充说明一载明的结果即7034万元,补充说明
二、补充说明三均非鉴定单位出具的鉴定结果,而是根据法院的要求出具的,不代表鉴定单位的鉴定结论,司法鉴定《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最后,法院依据补充说明三载明的结果8422万元作出判决。后来建设单位向最高院提起上诉,最高院维持原判。
本案中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单位认为的鉴定结论7034万元显然与法院认定的鉴定结论8422万元不同,谁的认定正确呢?也就是说法院在造价鉴定过程中是否有权介入?如果有权,该权利的依据是什么?
案例二:某施工单位就某装修工程起诉某承租人(笔者代理),称:原告承接被告的装修工程,装修过程中,被告通知暂停施工,暂行施工期限为6个月,为此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暂停施工期间的窝工、机械等损失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并由被告予以赔偿。起诉前原告先是提出500多万元的索赔数额,后来将500多万元调整为400多万元,再后来,原告又将400多万元调整为328万元,并以此数额提起诉讼。考虑到原告提出的索赔,一会儿500多万元,一会儿400多万元,后来又改为300多万元,且每次均提供了相应的证明材料,案件审理过程中,笔者向法院申请,先就被告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笔者认为,被告提供的14组证据材料中,仅有两个证据材料即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具有真实性,其他证据材料均不具有真实性。后来,施工单位提出造价鉴定申请,笔者明确表示反对,因为仅凭具有真实性的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是无法就窝工、机械停滞等损失进行审价的。最后,法院采纳了笔者的观点,并根据笔者自认的20多万元作出判决。现施工单位提出上诉,其称:一审法院没有委托鉴定单位进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进而导致判决错误。本案尚在审理中。
本案是否需要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呢?或者说,在决定是否需要造价鉴定前,法院就造价鉴定材料进行审核认定,再决定是否同意造价鉴定,是否恰当呢?
笔者认为,上述两个案例中,均涉及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的司法审判权行使问题。
一、一般司法鉴定不涉及司法审判权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司法鉴定主要分为四种:(一)法医类鉴定;(二)物证类鉴定;(三)声像资料鉴定;(四)其他鉴定。其他鉴定中包括司法审计、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工程质量鉴定等等。
(一)、(二)、(三)类鉴定,有一共同的特点。以声像资料鉴定为例,该鉴定包括对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记录的声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的鉴定和对记录的声音、图像中的语言、人体、物体作出种类或者同一认定。这些鉴定实际上均可由鉴定人依据专门的知识单独完成检验、鉴别和评定。这是一般鉴定所有的共同特点。
司法审判权,是指法院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利,依照法定程序对有关法律争议进行审理,并依据法律规定对有关争议作出裁判的国家权力。通俗地讲,就是指法院根据证据认定事实,然后适用法律,并就某争议事项作出裁判的权力。证据的审核认定、法律适用、作出裁判,均是司法审判权,由法院及法官行使。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6
一、工程基本情况某大厦的钢结构工程合同纠纷原告为承包方,被告为发包方,原、被告双方于签订施工合同,合同约定了工程承包范围、合同价款(暂定)、合同工期,合同补充条款约定结算时工程量按实际发生计算,项目单价按照预算单价包死。工程竣工验收后,原告以被告一直未办理结算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委托鉴定内容及鉴定资料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该工程造价进行鉴定。送鉴资料包括:委托书、合同及附件、诉状、答辩状、庭前证据交换笔录、开庭笔录、施工图、竣工图、关于工程造价鉴定依据的说明、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工程验收证明书、会议纪要、变更的函、监理总结等资料。
三、双方计价争议焦点原、被告双方对工程量的确定存在争议,根据法院移交的质证资料显示,被告对原告提交的合同及合同预算予以认可,对施工图、竣工图不予确认(理由是没有经过被告的签字、盖章);对变更项目采光天棚聚炭酸脂阳光板单价不予认可,
四、鉴定说明㈠工程量计算:根据法院提交的施工合同、施工图、双方确认的变更函计算,法院提供的鉴定资料中显示,原告未施工的项目不予计算。施工图的真实性、有效性请法院认定。㈡计价:分部分项工程按合同约定的预算单价计算。由于变更项目采光天棚聚炭酸脂阳光板未提供详细设计变更,双方均未提供该变更项目单价的确认证据,鉴定单价按合同约定的计价标准参考聚炭酸脂阳光板市场材料价确定。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7
一、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概念
司法鉴定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过程中就某项专门性问题, 委托特定的鉴定机构用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等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的问题做出科学、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结论性意见的活动。这种结论性意见就是鉴定结论。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一条的规定,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因此, 笔者认为可以对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概念作如下界定: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是指依法取得有关建设工程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 运用建筑学理论和技术, 对与建设工程相关的问题进行鉴定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二、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种类
在有关建设工程纠纷的民事诉讼中, 依据鉴定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 常见的鉴定有以下几种类型:
1.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 是指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运用建筑学理论和技术, 对与建设工程质量相关的问题进行鉴定的活动。通常, 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包括施工中质量鉴定、成品质量鉴定等。
2.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是指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运用工程造价方面的专门知识, 对与建设工程造价有关的问题进行鉴定并出具结论的活动。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又叫工程造价评估、审价。
3.工程质量事故鉴定, 是指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运用建筑学理论和技术, 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责任划分进行的鉴定的活动。包括工程安全事故鉴定和施工环境变化对临近建筑物的损害鉴定等。
三、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主要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审判实践中, 都涉及鉴定问题, 甚至出现了不鉴定就无从下判的现象。鉴定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 最终导致判决结果不公。主要体现在:
(一)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不具备鉴定的主体资格
法院委托的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有司法鉴定的主体资格。对于建设工程司法鉴定, 多数人民法院是根据2002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 在人民法院设立的鉴定人名册中选择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和造价工程师来进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 选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质检站) 或工程质量检测中介机构来进行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及《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规定, 司法鉴定的主体即司法鉴定机构首先应当具备司法鉴定资格, 必须持有由司法部监制、统一发放、统一编码的《司法鉴定许可证》。同时, 鉴定人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因此,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和造价工程师、质量检测中介机构应通过向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具有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主体资格。
司法实务中, 许多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鉴定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包括:鉴定机构超越本鉴定机构的资质等级许可的经营范围、鉴定人员在两个以上鉴定机构兼职、没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借用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的名义从事鉴定活动等。
(二) 司法鉴定的程序不规范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本身也是诉讼活动的组成部分, 只有程序公正才能够实现实体公正, 只有鉴定程序合法、规范, 才能保证鉴定结论公正、客观。司法鉴定程序不规范常见的有:对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送交鉴定机构的材料应当质证未质证, 鉴定材料的提交不规范、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应当回避没有回避、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询问但不出庭、有足以否定全部或者部分鉴定结论的其它证据鉴定机构或法院未采信也未说明理由、鉴定结论上签章或签字的鉴定单位或者鉴定人员没有参与鉴定活动等都属于司法鉴定程序不规范的行为。以下就鉴定材料的提交提出几点拙见: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结论的形成同样必须收集鉴定材料, 鉴定材料的合法性是鉴定结论能够被采信的基础, 其中, 鉴定材料确认的程序是其合法性体现的充要条件。因此, 在确认鉴定材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要做到全面接纳鉴定材料, 鉴定人不应以不属工程造价资料或与鉴定内容无关的主观判断拒收鉴定材料资料, 也不应在当事人提交鉴定材料时做出对效力判断的表示。
2. 所有的鉴定材料均应经过交换和相应的鉴定质证。当事人对其鉴定主张所提交的鉴定材料资料均应填写资料目录, 并附简要的证明作用说明。所有的鉴定材料当事人之间均应进行证据交换, 对对方提交的鉴定材料应附注说明对其法律效力、证明作用的意见。根据当事人提交鉴定材料、主张及申辩意见, 鉴定人可组织召开当事人会议, 对争议鉴定材料进行相互鉴定质证, 鉴定人认为须明确的事项, 也应向当事人提问。
3. 对鉴定材料的确认应与法庭审判程序相配合。建筑工程中的合同、约定、签证等是工程鉴定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民事诉讼审理的核心内容。鉴定人应对鉴定材料效力确认权有明确的界定认识, 切忌“以鉴代判”超越职权。一般来说, 鉴定材料是否符合工程技术规范及其效力问题应由鉴定人确认;对涉及案件定性问题的事件、行为如合同、协议效力问题由委托方认定。须由委托方认定的鉴定材料, 应及时交由委托方认定其效力后再行鉴定, 或在可能条件下设定认定不同结果情况下的不同的鉴定结论供委托方庭审质证后确认现场勘测。一般建设工程的质量和造价都是以设计图纸、或记录施工状况的竣工图、签证等规范资料作为依据, 要求的结论也往往是标准的、格式化的内容。而因建设工程民事诉讼纠纷, 大多就是因为施工资料不齐全或未按合同履行行为, 才形成争议。因此, 现场勘测是取得鉴定事实依据的重要环节, 对有勘测条件的, 均应进行现场勘测。
(三)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不规范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 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 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将司法鉴定界定为“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 人民法院依据职权, 或者应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申请, 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鉴定, 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对此, 有人认为, 当事人可以申请鉴定, 但这种申请能否启动程序应以法院同意为条件。法院是启动司法鉴定的唯一主体, 而且委托的主体也只能是人民法院, 而不能是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著名学者王利明教授则认为:鉴定意见本身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提出鉴定意见属于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范围, 而非完全是法院的职权活动内容。既然法律规定当事人提出主张就负有举证责任, 当然应允许当事人聘请鉴定人并提出鉴定意见。除非当事人因自身能力所限无法聘请, 向法院请求聘请鉴定人, 法院才可以依职权聘请或指定鉴定人。剥夺当事人聘请鉴定人的权利在实践中也会造成许多危害后果。主要表现在此种做法无法使法官保持独立与中立。[1]笔者认为启动司法鉴定程序的主体包括两种, 一是当事人, 二是人民法院。首先应强调当事人启动鉴定程序的权利, 该权利是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范畴, 是其主张证据权利的当然内容。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的, 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只有在可能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 而当事人又不申请鉴定的情况下, 才得以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
(四) 鉴定机构做出鉴定结论的依据不足
目前我国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技术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规划、勘察、设计规范, 用来规范勘察、设计行为;第二类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用来规范施工行为;第三类是可靠性鉴定标准, 如《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 (GBJ144-90)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等, 用来评价结构的可靠现状, 包括安全性和使用性;第四类是管理的法律、法规, 如《建筑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设部令第4号《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 (2004年修订) , 用来规范建设工程各主体的管理行为。而用于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主要包括诉讼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合同、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 合同约定的有关定额、标准、规范;合同约定的主要材料价格;造价信息;工程有关图纸、技术资料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等。鉴定依据不足主要是指:鉴定适用的方法或标准与合同约定不符、鉴定适用的标准或方法与法院委托鉴定书确定的标准或者方法不符、鉴定存在重大漏项、鉴定适用的标准违反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等。实体上讲容易出问题的方面主要是工程造价鉴定中出现重大漏项、对施工工程量计算错误、质量鉴定标准适用错误等。
(五) 司法鉴定结论的效力缺少法律界定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 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对司法鉴定效力做出规定。也就是说对同一个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或者工程造价问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鉴定机构做出的鉴定结论不一致时, 以哪个为准?同一层级的鉴定机构有这个问题, 不同层级的鉴定机构也存在这个问题。在实践中, 许多案件甚至一些重要的案件之所以一审、二审的判决结果截然对立, 就是因为不同的法院聘请的鉴定人不同, 做出的鉴定结论也完全不同。
长期以来, 由于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司法鉴定的做法不尽统一, 缺乏必要的诉讼程序保障、重复鉴定, 多个鉴定结论相互矛盾、鉴定不规范、不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需要法官在诉讼活动中把握主导地位, 在司法鉴定中把握和保障鉴定程序的合法公正, 鉴定结论的公正合理, 才能实现诉讼的独立价值, 实现公平与正义。
摘要:文章以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的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为研究对象, 针对该类司法鉴定中容易引起争议的法律问题, 如鉴定主体、程序不规范, 鉴定依据不足的问题等进行思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司法鉴定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关于工程款的鉴定问题[J].判解研究, 2001, (1) :67.
[2]宋安成.房地产建筑律师实务[M].法律出版社, 2006.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警务文化;文能办案;武能擒敌;警魂
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法律类人才,使学生成为具有“文能办案,武能擒敌”能力的人。要在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大力发展先进的警务文化,为培养优秀警务人员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有力文化支撑。警魂是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成才的必备精神心理素质,如果学生只是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素质,而欠缺警魂,最终只能成为“法律工具人”。警魂的塑造需要警务文化作为支撑。着力建设具有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特色的警务文化,为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对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警魂,文武兼备”是警务文化的根本特征。发展先进警务文化必须在内容上,要突出火热警务生活,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方法上,要融入到训练、授课、实习,延伸至任务一线,力图实现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加强警务文化建设,必须在完善警务化管理制度、铸牢警魂上下功夫。这既是发展先进警务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党和人民忠诚警察队伍的现实需要。要积极思考如何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段,促进党文化建设理论宣传普及、深入人心。同时,要更好地传承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引导学生走好警旅人生。建设警务文化实际上是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一、建设警务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
我国现在大多数省、区都拥有一所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在校学生总计有十几万人。当前,部分学生警务素质不容乐观,亟待提高。“警务素质缺乏症”比较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对中华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言行不文明,举止骄横。以这样的人文素质,毕业后作为执法者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自然会有诸多困难。
二、加强大学生警务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警务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战斗力。
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国家及各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的主管部门必须引起战略层面上的重视:务必在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中有意识、有规划地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警务文化,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警务素质,这不但事关学生个人的事业与前途,事关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执法质量。为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完善现有的教育机制,使之与时俱进,以适应国家、社会、人们面临的各种考验及挑战。
(二)良好的警务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警务素质的提高。学生警务素质的提高,既是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警务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学生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必须帮助学生发展出优良的综合素质以应付外界的挑战。
三、加强警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警务文化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色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警务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实战技能,既有高度的法律专业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大学语文、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警务素质教育提供制度平台。
(二)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警务素质。
“大学语文”是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开设的一门人文基础课程,讲课时间一般是一个学期,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是培养学生警务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语文”的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和陶冶情操塑造人文的教育。“大学语文”应该从篇、章、字、词、句的教学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层面来操作。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并灌输人文知识,达到提升学生警务素质的效果。为达到上述效果,应该定期修改“大学语文”教材,有利于培养与灌输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文章应该首先在编选之列。
(三)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贯穿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目前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大学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大约在70%以上,而且学生比较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彻和渗透了人文教育的精神,警务素质教育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又红又专”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优良的整体育人环境,让整个校园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四)充分利用图书馆提高学生的警务素质。
高等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图书馆是信息密集的场所。那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馆藏,而且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雅的学习环境。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学阶段是塑造个人性格的最重要时期,学生很多重要的性格特征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图书馆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警务素质和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必须年年持续不断地花费财力、物力更新、充实和加强。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
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教书育人”以外,“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彻底净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一个教师教授一门课程,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第三是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警务素质教育与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之一。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校园文化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警务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书画展、摄影作品展、文艺演出等;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武术、摄影、舞蹈、合唱、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七)软硬件评估制度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非得经过八年或十年的持续投入方可小成。可以通过量化加强硬件建设,可以通过评估加强软件建设,可以参考国家评估“建设文明城市”的做法,对全国的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进行文化建设的定期评估,以此督促各司法公安司法警官类院校的文化建设。如果没有评估制度作保障,文化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或者只停留在口号阶段。评估是东风,而善于借助这股东风的院校将更有机会上档次上台阶。
(作者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9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杨明辉,张俊,何如宽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监狱服刑人员中精神状态和司法精神病鉴定情况。方法:选择某监狱系统内的所有监狱服刑犯人作为研究对象,先由监狱系统排查出需要鉴定的疑似精神病服刑犯人,然后按程序进行司法鉴定。结果:共完成司法精神病鉴定的229例,其中有精神障碍的129人,无精神病的100人;有服刑能力的164人,服刑能力削弱的20人,暂无服刑能力的45人。结论:监狱中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易发生精神障碍、心理问题;监狱应加强对服刑人员中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干预治疗,提高该人群服刑、服教能力,防控其肇事肇祸行为。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鉴定;疑似精神病;服刑人员;服刑能力
司法精神病鉴定作为精神医学的亚学科,其主要的任务之一是被鉴定人的能力鉴定[ 14 ] ,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在不健康的心理支配下发生的。在这样心理“基础”的背景下,再加上服刑改造这样重大的、负性的生活事件的影响,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的比率就很可能比普通人群高。近年来,监狱服刑人员因精神或行为异常而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人数逐年增多。本文就我院自2010年对监狱服刑人员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做一分析研究,以探讨监狱服刑人员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接受委托并完成司法精神病鉴定229例,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平均(35.00 ±7.59)岁;鉴定时被鉴定人的余刑除29人是无期或死缓外,最短的2月,最长的19年,平均(8.18 ±5.21)年。
1.2 鉴定方法 于2008年6月开始,首先由某监狱管理部门要求其管辖内的各所监狱的相关人员对所有服刑犯人进行“精神问题”摸排,拟出疑似精神病服刑人员的名单并附相关资料的介绍,然后委托本所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鉴定其精神状态和服刑能力。2008年102008年两年,共鉴定600多例仅1例诊断诈病。因为被鉴定人尽管有明显的伪装诈病表现,但要让其“承认”伪装实在是太难了。一是鉴定人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工作”让被鉴定人承认诈病;二是司法鉴定时,双方若为是否“装病”进行争执辩论,实在是没有必要,甚至会给鉴定工作的进行带来困难;三是对存在伪装精神病的人给予“无精神病”的鉴定结论是策略性的,被鉴定人从内心里应该是能接受的。当然,为了便于研究或者归类,笔者建议是否可以将伪装精神病进行分类,如没有伪装、可疑伪装、部分伪装、明显伪装、完全伪装和承认伪装的等类别。如果将他们都笼统的诊断为“无精神病”,对进一步研究不会有太多的帮助。
其余诊断最多的还是精神分裂症和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共67例,占鉴定总数的29.26%。说明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在服刑犯人中还是占有相当高的比率,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本鉴定中,诊断拘禁反应(对照CCMD23,应该是“适应障碍”)的并不多,只有8人,仅占被鉴定总人数的3.5%,这可能与犯人入监时间较长、鉴定的时间相对较晚有关。拘禁反应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事件(应激源),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8 ]。从广泛意义讲那些进了监狱,出现精神、行为、心理变化的人,甚至包括部分伪装的,都可以说是“拘禁反应”(适应障碍)。在鉴定过程中,我们感到诊断适应障碍或者拘禁反应“尺度”较难把握,对此应有进一步的研究。制定针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行业标准[9 ]。“拘禁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心因的反应,对照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从司法角度、服刑能力方面考虑,很多没有下此诊断,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应该是“心理诊断”的内容[10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拘禁反应”如果长时间不处理会如何发展? 会不会就是上述的一些“特殊”行为(懒散、自语、管理困难)呢? 有学者[ 11 ]认为犯人服刑期间的表现发展有多种趋势。对某些拘禁反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还是监狱里派有这方面专长的医师进行早发现、早干预。因为这些人没有被诊断为精神障碍,并不说明他们没有心理问题,所以加强监狱里对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辅导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 篇10
XX 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所接受贵院委托([2005]××委鉴字第×××号),对×××酒店建筑装饰(含水电)工程造价进行造价鉴定。诉讼当事人提供的所有工程文件及资料应反映
工程的实际情况,并对工程文件及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负责。按照国家
基本建设有关法规、诉讼双方签订的装饰工程施工合同及后列鉴定依据,结合现场
踏勘,我们对上述资料进行鉴定。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酒店建筑装饰工程位于××市×××路×××号,建筑面积约5600平米。一层为大厅、商务中心,二层以上为客房、会议中心。
该工程建设单位为×××××酒店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装饰工程公 司,设计单位为×××装饰工程公司。诉讼双方均未提开工、竣工报告,暂按被告
提供的××日报刊登的×××酒店开业日期,即××××年××月××日计算施工
工期。按此计算,总日历天数为×××天。
二、合同主要条款
1、工程承包范围:施工图范围内的装饰、水电安装(不包括弱电、空调、消 防)。
2、合同工期:开工日期为2004 年3 月8 日(娱乐、办公房、可延迟到5 月10 日),竣工日期为2004 年4 月25 日,合同总日历天数为48 天。主体工程每延误一
天,罚款1000 元。
3、质量标准:合格。
4、合同价款:合同价款为4200000 元(暂估),结算方式以可调价格合同方式 确定。
5、竣工结算:结算方式为原告按实结算,被告根据规定确认。
三、鉴定目的与要求
×××中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移送表中鉴定目的与要求:对×××酒店建筑装 饰(含水电)工程工程造价进行鉴定后,确定被告×××酒店有限公司所欠工程款
数额。
四、鉴定的依据
1、国家、省、市有关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及诉讼双方签订的装饰 工程施工合同(GF-96-0205);
2、××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鉴定的目的及要求;
3、××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一九九四年)上下册、××省建筑(中高档装饰)工程补充预算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省单位估价表(一九九四年)、×××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一九九四年)、××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
布的定额解释及工程造价信息;
4、×××酒店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1)工程预算书1 份
(2)工程施工合同1 份(缺合同条件);(3)价格确认表1 份;
(4)工程联系单1 份(6 页);(5)工程结算书1 份;
(6)工程量对比表1 份(被告单独计量结果);(7)开业证明(××日报刊登);(8)测量申请书。
5、××装饰工程公司提供的资料:(1)工程预算书1 份;
(2)工程施工合同1 份(缺合同条件);(3)会议纪要1 份;
(4)联系单等来往文件签收记录1 份;(5)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请表1 份;(6)竣工验收纪录表1 份(复印件);
(7)竣工图纸1 份(未经被告确认批复);(8)工程联系单1 份(共15 页);(9)价格确认表1 份;(10)结算书1 份;
(11)工程量计算稿1 份(联系单部分)。
五、鉴定结果
本次鉴定××××装饰工程公司提请鉴定申请造价为 4193655 元,按照×××
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移送表中鉴定目的与要求,经核查双方当事人(××××
装饰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原告;××××××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提供 的各项书证,依据诉讼双方在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合同价款确定和调整方式,得出鉴
定结果。共分两部分:
(一)本所根据诉讼双方提供的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勘查,依据诉讼双方在施 工合同中约定的合同价款确定和调整方式,明确得出的鉴定结果有:
1、土建部分价款为2237249 元;
2、安装工程部分价款为478631 元。以上合计价款为2715880 元。
(二)除上述价款外,另有下列价款计559047 元,由于依据不完全或有争议 未列入上述鉴定结果,有待法院判决或双方协商解决:
1、相关工作人员已签收,但被告未签复的联系单价款599941 元。
原告认为:原告字第006 号、字第007 号、字第011 号、字第013 号、字第014 号、字第015 号共6 张联系单为原告施工内容,虽被告未签复,但被告相关工作人
员的已经签收,应视为认可。
被告认为:上述6 张联系单合同约定的甲方代表从未收到,更未签复。不予认 可。
本所认为:上述6 张联系单合同约定的甲方代表未签收、签复,被告相关工作 人员已签收,被告书面否认了该联系单中所涉及的施工内容及相关数据。由于诉讼
双方均未提供共同确认的竣工图,原告单独批复的竣工图中也未体现此内容,已无
法核实该联系单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实际发生。依据施工合同合同条件第二十二条
和第三十七的约定,被告逾期签复。如该联系单真实有效,原告提出的价款599941 元应予以支持。
2、一层大厅天棚拆除重做价款22973 元。
原告认为:一层大厅天棚按被告所提供的效果图施工好后,被告又委托原告重 新设计,拆除重新施工,不属于质量问题,应再次计取价款。被告认为:业主未签字,不予认可。
我所认为:上述价款原告未提供证据,无法证实其真实性。该项费用22973 元 应不予支持。
3、餐厅楼梯和室外楼梯花岗岩代替油漆价款-19078 元。原告认为:上述为实际发生,应按实结算。
被告认为:餐厅楼梯和室外楼梯,因被告要求采用油漆即可,原告未经同意擅 自将花岗岩割毕。被告经原告请求同意用花岗岩,但按油漆计算。应按原商定计取。
我所认为:被告未提供证明楼梯按油漆计算的相关书证。如按油漆计,鉴定价 款应扣19078 元。
4、工期延误赔偿价款-65161 元。
原告认为:工期延误为被告增加工作量所至,与原告无关。
被告认为:合同约定工期每延误一天,罚款1000 元,应扣除63000 元。
我所认为:诉讼双方均未提供开、竣工报告,原告也未提供增加工作量引起的 工期延误申请和被告正式使用日期书证,无法确定实际开、竣工日期。同时被告提
供了××××报刊登的该酒店开业时间为2004 年6 月28 日,并提供书证。如竣工
日期确定为报刊刊登的开业日期,实际工期应为111 天,工期延误63 天,加上税
金后,鉴定价款应扣除65161 元。
五、其他事项说明
1.造价鉴定工程量计算范围,为法院鉴定移送表明确的由××××装饰工程公 司承建的×××酒店建筑装饰(含水电)工程工程量及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2.鉴定造价取费标准
诉讼双方施工合同第19.2 条约定,管理费为6%,并诉讼双方来函说明此费率 包括利润、税金在内。
施工合同中约定“工程发票由施工单位用材料发票抵充”已严重违反国家税法,除费率按双方约定外,税金仍按规定计算。
3、施工用水、用电按建筑工程万元材料消耗定额,即102.64 元/万元计算,已从鉴定造价中扣除。
4、已完工程因未验收,鉴定造价均按合格产品计列。
5、原告提供的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复印件经被告辨认,该复印件上的相关公章 与被告公章不符,签字也非其工作人员签署。被告指出该复印件为原告伪造,并要
求依法追究。原告业主代表已口头承认为个人所为。原告提供的签收记录复印件,我所已核对原件,复印件与原件一致。但被告 对签收记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未提供证据,有待法院判定。附件:
1、有争议工程明细表
2、有争议工程明证明材料
3、工程鉴定验证明细表
4、工程造价资格证书(复印件)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11-12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编写大纲06-02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管理规定07-16
建设工程分包案例10-17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分析10-29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分析07-11
脱硫工程建设模式分析11-12
建设工程合同研究分析06-12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分析09-13
建设工程质量分析报告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