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2024-07-25

大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精选8篇)

大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篇1

大班集体教学活动---雪花飘

活动目标:

1、自主表达对雪的感受,初步了解下雪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在欣赏和阅读中,体会雪花飘舞的情趣。

活动准备:散文诗配套的大、小图画书《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幼儿玩雪的幻灯、“下雪好或不好”的统计表(两张);幼儿搜集的资料;“瑞雪丰年、雪、花、飘到”的汉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下雪的动画。

2、用雪上运动项目引入主题,并提及去滑雪场体验,引起幼儿兴趣

3、回忆年底上海下雪的场景

在这部分,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回忆经验。

二、基本部分:发现、感受雪的性质、特点、和优缺点 ;

1、询问幼儿是否喜欢下雪,并询问喜欢下雪的理由。

2、询问幼儿第一次在哪儿看到雪,有什么感受,并学着将其表述。

3、上海的大雪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4、看散文诗配套的大、小图画书《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并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该儿歌。

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1、谈谈雪的优劣,并将其总结在表格中

2、教师提出问题“雪如何才能被好好利用”请小朋友设计,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活动评析:应老师《雪花飘》这个活动中善于把握和推动主题活动,不仅利用季节特征、气候变化,形成活动主题,还丰富幼儿相关经验,推动主题活动。上海的冬天虽然寒冷,但雪很少光顾,2004年末,上海的冬季迎来了一场十几年来罕见的大雪。面对素来“纸上谈兵”的厚厚大雪,幼儿好奇不己,玩雪的冲动和需要油然而生。应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于是,“下雪了”的主题活动自然生成了。

首先,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度,既有赖于幼儿的兴趣,还有赖于幼儿自身的体验和知识经验。应老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甚至还打算带领幼儿去滑雪场进一步体验,因为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与体验,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师幼之间才产生了有效的互动。

再次,应老师的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第一,它符合思想教育性原则。在该活动中应老师选择的学习内容能引起幼儿愉快情绪的内容,使幼儿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审美情感在进行自然常识的同时,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第二,它符合科学发展性的原则。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见到自然界中最美丽的雪景,而在上海,即使冬天也很难见到,因此上海的幼儿并不十分了解雪。但喜爱洁白的小雪花是幼儿的天性。所以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渴望了解雪花的特征,应彩云老师及时抓住了冬季的特征,激发幼儿热爱洁白的雪花,让他们初步了解了雪花的特征,向幼儿及时传授了正确准确的知识,符合幼儿认识规律,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例如:活动中,当一幼儿讲述了关于雪的难忘事——“运雪球”时,应老师马上追问“运雪球时你感到冷不冷?”从而引发大部分幼儿共同参与讨沦,自然地拓展了幼儿对冰上运动项目的认识。

第三,它符合趣味直观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录像《雪花飘》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欣赏童话时又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雪景,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雪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另外,应老师也没有忽略书本对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的作用,她给小朋友们人手一本图文并叙的散文诗,使他们能一边看一边跟着老师复述故事里小雪花的旅程。第四,它符合启发探索性原则。在激发幼儿情趣后,应老师及时为幼儿提供和设计了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提供了能使幼儿参与互动的话题内容。如幼儿观赏了多媒体播放的雪景后,应老师提出了“你为什么喜欢下雪”“哪件事最令你难忘”“雪冷吗”“雪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等问题,由于幼儿有先前的直接经验做铺垫,所以问题情景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自然引发了幼儿独立的思考和踊跃的发言“下雪可以把虫盖住”“下雪可以打雪杖”“下雪可以堆雪人”“我看到雪是白色的,很喜欢”„„应老师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适切的问题为师幼互动提供了有效的互动载体。

第五,它符合主题活动性原则。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次活动中,应彩云老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应彩云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到黑板上辨认照片,并回忆起自己在大雪那天最令自己难忘的事,然后用语言讲给大家一起听,每个孩子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算有幼儿在回答“为什么喜欢下雪”的问题时,表达了“想把自己变成雪人”的想法,该幼儿并没有清晰地表述喜欢雪的理由,但应老师接纳了幼儿的观点,并就此进行了深一步的互动。应老师及时“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继续让该幼儿为主体继续进行探索。在整个活动中老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幼儿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第六,它符合艺术创造性原则。应老师在多媒体音乐的配合下,声情并茂的朗读《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用艺术感染力将孩子带入雪的世界。第七,它符合全面渗透性原则。应老师在短短一节课中,其教育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谈谈雪的优劣科学领域、朗读儿歌艺术是领域,所有的这些内容又离不开语言领域。

最后,应老师采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她主要采用了直观类方法和语言类方法相结合。应老师首先采用了观察法,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并引入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录像内容;老师用大书幼儿用小书,观看图片内容并配合老师朗诵,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其次,应老师又运用了范例法。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为幼儿模仿的范例。在该堂课中,当老师问及“哪件事最令你难忘时”老师来了句“是老师先讲还是你们先讲”为幼儿提供了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幼儿表示老师先讲之后,老师又为他们做了个示范。最后,应老师充分利用谈话法,用提问、答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提问“第一次在哪里看到雪啊”“运雪球时你感到冷不冷?为什么?”“为什么衣服会湿的”等等,所提的问题经过周密的思考,围绕主题、紧扣活动目标,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并且,应老师耐心倾听幼儿的回答,及时肯定、补充,做出明确答复,培养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应老师的教育活动设计值得我多多借鉴,多多学习,并不停地从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沈晓非

学前1班 0090111975

大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篇2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实验的内容应来自于幼儿常见的生活问题,并让幼儿学会用实验中获取的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有益于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本次活动以生活情境问题“怎样帮小兔家的灯泡亮起来”引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探索怎样操作电池和缠着灯泡的电线才能使灯泡亮起来,因为置身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都想为小兔子解决问题。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幼儿有了使灯泡亮起来的基本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置第二个既有趣味性又具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老鼠咬断了一截电线,用什么材料来替代连接通电呢?”引导幼儿运用刚获得的经验继续深入探究并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又获得了新的经验———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导电。活动中的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层次性,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特别在通过自身实验并成功使小兔家的灯泡亮起来的时候,幼儿的兴奋度达到了最高点,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获得了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二、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现。

宽松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自由选择实验材料的环境,满足幼儿自主探究的需求。教师将实验材料分类摆放在教室前方,在猜想“什么材料能导电”之后,幼儿就根据自己的猜想自主选择所需材料开展操作和验证,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自主选择材料探究的空间,从而摈弃了以往教师高控制地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样的材料进行统一操作带来的弊端。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教师应成为幼儿的伙伴,给幼儿及时的支持与帮助。由于受思维方式与原有经验的影响,幼儿在实验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应该明确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追求实验结果,而是要观察实验过程中幼儿的真实表现并给予帮助。如在第一次实验“怎样让灯泡亮起来”中,刚开始大部分幼儿都在用电线在电池上或缠绕,或按压,没两下就向老师汇报结果说:“不会亮,不成功。”有想放弃的念头,教师此时就要提出辅助性问题:“可以想想电线和灯泡要放在电池的什么地方?”支持幼儿继续探究,一段时间后一个幼儿成功了,就引来了同伴的围观,一下子大家的实验都成功了,全体幼儿顿时热情高涨,他们体验到了自我发现和成功的乐趣。

三、提出明确的实验要求与问题,提高幼儿的实验水平。

1. 以条理化的实验要求引导幼儿有序开展实验。

实验必定会有规则与要求,但很多教师在讲解实验要求时不是太过于啰唆无重点,就是太过于简单不明确,导致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怎样让幼儿更清晰实验要求,更明确实验步骤,那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活动前,针对各环节的重点设计简约明确的要求,在介绍时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如:在第一次实验教师讲解“操作步骤与方法”环节,教师根据幼儿实验的操作步骤,边有条理地演示实验过程边简要讲解实验要求:“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听到信号放好材料回到位子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小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在形象的演示与明确的要求下,都能有序开展实验活动,解决了因不了解实验要求而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的问题。

2. 以开放性的探索问题引导幼儿关注实验过程与结果。

实验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它需要幼儿在亲历探究、实验和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并获得相关经验。怎样让幼儿关注到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呢?在第一次实验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的小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第二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灯泡亮了吗?”这两个开放性的探索问题既简单明了又具有目的性,给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性,同时以此引导幼儿关注“怎样做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过程。幼儿在实验中能围绕探索问题,关注自己和同伴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并在表述实验过程中逐渐明晰和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体系,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四、多形式呈现实验结果,帮助幼儿梳理探索经验。

幼儿在亲历实验活动之后,常以记录或语言表达等形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则要帮助幼儿对零散经验加以归纳与梳理,呈现出本次实验的知识点。这些在幼儿自我建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实验结果是幼儿自主探索得出的而非教师灌输的,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验活动中可采用直观形象图梳理法,如在第一次实验结果梳理环节,教师运用彩印出来的电池与灯泡图卡配上真实的电线就能很具体生动地呈现出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亮起来的不同方法,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还可采用猜想验证图梳理法,如在第二次实验结果梳理环节,幼儿通过操作后验证猜想图上的想法,并逐步确认或修改猜想结果,最终形成一张正确的实验结果图,帮助幼儿形象地了解到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有效地帮助幼儿加深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认识。

五、精心设计实验记录表,帮助教师有效实施个别教育。

实验活动中记录表的用处大抵是让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依据记录表上的记录情况进行表达,记录表也常是在实验后被张贴在前面的展示板上,不便于教师了解全班所有幼儿的实验情况。为了使记录表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教师能通过记录表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并及时纠错,本次活动设计的记录表分为黄色和粉色两种,黄色记录表上画的都是能导电的材料,粉色的则是不能导电的材料。幼儿在选取相应材料做完实验后,就在记录表上打钩或打叉,随后将材料能导电的记录纸贴在显示“亮”的板上,反之贴在不亮的板上,也就是说贴在“亮”板上的记录纸应该都是黄色的可导电材料的记录纸,“不亮”板上的都应该贴粉色的不可导电材料的记录纸。颜色分明的两种记录纸贴在展示板上,使教师能一眼就判断出幼儿探索的结果的对与错,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幼儿纠错,在试误和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科学经验的正确理解。

区域活动“巧架”集体教育活动 篇3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的有益补充,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较好的保障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双边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 集体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在实践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特点,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等多种关系形态,由此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理念。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各具特点,两者能否优化整合在一起?用什么方式整合更符合幼儿园的实际?纵观已有的区域活动研究文献,发现大多重在对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研究、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实效性研究,而真正开展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整合研究,形成操作性策略的却不多。我们认为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有必要以整合的方式各尽所能,期望尝试将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巧架”于集体教学之中,使它们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方法上形成互补,既不失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两种组织形式的特色,又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孩子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就如朱光潜(1965)在《无言之美》谈到的“留白”一样,让我们的教育努力朝着“孩子有可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千万别让他等你来教会”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从区域活动中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内容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如:我在探索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豆罐,让幼儿摇摇、听听、猜猜是什么豆豆,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会自言自语:“这是黄豆,黄豆可以做豆浆”“这是赤豆,赤豆可以做豆沙”“……”几周后,我在观察孩子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黄豆”等集体教育活动。让幼儿观察黄豆的外形特征,探索“豆脐”的小秘密;尝尝各种豆类食品,了解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知道黄豆通过高新技术产生更广泛的用途;操作用石磨、豆浆机等不同的工具制作豆浆。整个活动孩子都非常高开心,对黄豆也有了比较系统进一步的了解。

二、区域活动可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先行”

学习新理念后,教师心目中已明确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当教师根据目标设计一些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考虑的孩子,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等。只要先读懂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如:我根据目标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我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主体活动中,我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象什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后再出示紫薇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三、区域活动可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吧,成功在这里向他们招手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比如在“我身边的科学”主题中的社会活动《认识各种标志》,让幼儿在课堂上自己设计出不同的标志,并向老师小朋友们解说设计的标志的意思,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一个个进行解说介绍。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将幼儿设计的标志放在画袋中,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向小伙伴们解说介绍其作品,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授课的形式。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大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篇4

作者:松江区白云幼儿园 张芬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恰当、适宜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究;同样,积极、有效的回应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结合一学期来教研组教师的共同实践与研究,我来谈谈我所理解的“如何提高提问与回应的质量”。

一、提问

1.紧扣教学目标提问

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等精心提问。如大班语言活动《螃蟹奇遇记》,故事描写了一只被抓住螃蟹努力的爬出蟹篓,突然发现自己的一只大螯不见了。螃蟹以为自己会死掉而伤心,这时它遇到了一只壁虎,壁虎安慰螃蟹说不用担心,就好像自己断了的尾巴能长出新的来一样,螃蟹一样能长出一只新的大螯。后来,螃蟹还遇到了蚯蚓,蚯蚓告诉它自己能从一条变成两条一模一样的蚯蚓。再生的本领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如何让幼儿充分理解动物的这种再生的本领是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难点所在。为此,教师这样提问:“你们觉得螃蟹会不会长出新的大螯来?”大部分幼儿都能把故事中壁虎和蚯蚓安慰螃蟹有再生本领的话找出来,当少数幼儿还不能找到讲到上述故事中的点睛之处时,教师再次提问:“壁虎是怎么安慰螃蟹的呢?” 这两个提问都紧扣教学目标,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了理解。

2.紧扣幼儿提问

●紧扣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年龄决定他们的能力大小、思维方式等,教师提问时就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些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提问的精准度。如在绘本《小威向前冲》中,小威住在布朗先生身体里,在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结婚后,小威要参加一个游泳比赛,比赛结束后,出现了小娜。而小娜和布朗先生一样,数学很差,但游泳很好。为让幼儿读懂这个绘本,老师这样问大班幼儿:“为什么小娜和布朗先生一样,数学很差,但是游泳很好?”大班幼儿稍加思考便发现了其实小威是布朗先生体内的一颗精子,小娜是布朗夫妇的孩子。有个年轻老师想把这个绘本介绍给中班幼儿,因为她感觉此绘本很新鲜。讲完故事后老师也提了这个问题,中班幼儿无一人能讲得出。后来改成这样对中班幼儿提问:“你们想想你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很像呢?”通过这样的引导,中班幼儿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秘密。这就表明,紧扣幼儿年龄特点的提问,才能有效发挥提问的作用。当然绘本的选择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

●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由于幼儿能力不同,教师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大部分的提问要针对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为能力强和较弱的幼儿准备相应的提问,如一些需要进行一定概括和创新思考的问题可以问能力强的幼儿,也可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思考都能回答的问题问能力弱的幼儿,以使得每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

3.减少简单低层次的提问

一种是教师很随便地提问“好不好”、“对不对”等等,幼儿无需思考,只要通过揣摩老师提问的语气来回答“好”或“不好”,滥用这类提问易导致幼儿养成不动脑、过分相信和依赖教师的不良品质;另一种情况是简单重复的提问,这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一些有重复情节的语言活动中。如在语言活动《老鼠太太请客》中,老鼠太太共请了5位客人,老师出示第一幅画面提问:“第一位客人是谁?它带来了什么礼物?”后面几幅图依次出现,提问也是依次类推。幼儿才看到第二幅就没劲了。可以这样提问:“今天老鼠太太一共请了5位客人,我们来看看它请了哪些客人,你最喜欢谁带来的礼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做引导,幼儿很快就理解了故事。记得应彩云老师上的《幸福的大桌子》中了解三个兔宝宝职业的环节,应老师这样提问: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什么?兔老二是厨师,你在哪里见过厨师?兔老三是音乐家,你知道谁是音乐家?这种提问拒绝简单重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活跃了幼儿思维,提升了活动效果。

4.避免毫无线索的提问

有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常常会先不出示教具而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啊?”这种毫无线索的提问问过几次,就引不起幼儿回答的兴趣了。

二、回应

1.帮助幼儿有效提升 ● 善于追问

(1)当幼儿回答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到达终点。如美术活动《风筝飞飞》中,老师追问风筝翅膀上的图案是左右对称的关系,孩子只是看出了左边和右边的图案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位置一样,但是没有观察到方向是相对的关系。于是,老师马上追问,“你们看,风筝左边的翅膀上有一只小蜜蜂的图案,真可爱,小蜜蜂向着哪里飞呢?”孩子们回答:“向着风筝的中间飞。”老师马上追问,“你们觉得风筝右边的翅膀上会不会也有一只小蜜蜂呢?那只小蜜蜂又会是往哪个方向飞的呢?”经过追问启发,孩子回答到:“肯定也有一只小蜜蜂。可能也是往中间飞。”

(2)当幼儿回答偏离主题时,教师的追问可以把帮助幼儿驶回正确航道。如社会活动《美丽的松江》中,教师提问:“你们家周围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一个孩子从家旁边的公园说起,说着就说到自己的奶奶常在公园里锻炼、妈妈在公园里跳舞等等,教师马上追问:“你奶奶、妈妈都喜欢到方塔公园里去,肯定是因为方塔公园里的景色很美,谁来说说方塔公园里的美丽景色?”

(3)当幼儿因为受同伴的影响回答千篇一律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自主思考。由于幼儿的从众心理比较普遍,教师能经常注意有效追问,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教师提问怎么安慰生病的同伴时,第一个孩子说要送给她“冰激凌”,后面的孩子都跟着说要送给同伴什么好吃的,这时教师可以追问:“送些好吃的给朋友,朋友很开心,还能做什么事也让朋友感到开心?”

● 善于梳理和总结

当幼儿的回答表述不够清晰、比较零散时,教师应在充分倾听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如在大班语言活动《螃蟹奇遇记》中,孩子们能很快的复述壁虎和蚯蚓对螃蟹说的话,可是对于再生的本领还理解的不够透彻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梳理总结:“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能再次长出新的尾巴来,蚯蚓也能在身体断成两段后,分别长出两条一模一样的蚯蚓来,这种本领叫做再生。螃蟹也有再生的本领,所以它断掉了大螯后,会在原来的地方长出一只新的大螯来。”

2.给幼儿适当的思考空间

好的提问往往需要幼儿做出一定的思考,这时教师不能急于告知答案,而应耐心等候。特别当有的幼儿举手后被老师叫起回答却又突然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给予批评,允许幼儿坐下去再思考一下。

3.给幼儿评价的机会

大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篇5

“一磨”教研实录

(一)“一磨”活动简案(大班)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附后),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创编队形。

a.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

b.根据幼儿讨论的方案完成集体舞的创编。

4.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因为是第一次上舞蹈课,我有很多方面考虑得不周到。舞蹈教学首先是要熟悉音乐,理解歌词,而我在孩子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用了音乐节奏较快的伴奏带,孩子听不清楚歌词,创编动作时就很茫然。再者,在孩子不理解歌词的情况下,我开始做动作,孩子们跟着我跳,无形中我就把孩子的思维给禁锢了,体现不出创编,是我在教幼儿学。分辨左右这一环节进行得太快,致使许多幼儿没有分辨清楚左右。

(三)参研者互动交流

徐老师:活动中手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舞蹈时,大多数仍然分不清左脚和右脚。手花是戴在手腕上的。可以让孩子用戴手花的左手拍拍与其同侧的左腿,这样,孩子在伸左脚和右脚时就不容易搞错。

韩老师:教师发现许多幼儿分不清左右,却没有及时给予纠正,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

曹老师:目标1中提出要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但自始至终,教师并没有鼓励幼儿去创编,而是让幼儿去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四)“一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整节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能基本理解乐曲,如能够用“暖洋洋的,心里很舒服”“高兴”“想飞天”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能提炼出教学的难点在于分辨左右。(3)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地很滑,我们很容易摔倒”“伸左脚、伸右脚时必须快”。

2.活动的不足之处:(1)教育目标与教育环节脱节。活动的第一个目标重点在于创编,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够,主要表现在:歌曲相对较长,教师只让幼儿听了两遍音乐,幼儿对音乐的素材感受不足。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在幼儿创编前的示范动作给了幼儿不必要的暗示。第二个目标是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但活动中,教师只是出示了队形图谱。却没有引导幼儿掌握正确创编队形的方法。让幼儿左手戴上手花,但缺少了强调,导致大部分幼儿仍不能清楚地分清左右,在幼儿舞蹈的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纠错环节。(2)个别教育细节的问题:教师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却没有引导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幼儿戴手花,教师自己没有戴,导致在引导幼儿区分左右时,不能以标志物“手花”作为切入点。

(五)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方案宜精练,目标的设置应尽量细致、明确,以便实施时可以灵活进退。

建议二:应较早加入音乐的伴奏或者伴唱,最好先用伴唱跟随幼儿,然后用速度较慢的琴声,幼儿进入较为熟练的状态后,再使用更有鼓舞性的录音伴奏。

建议三: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特定的标志物手花,理解其作用,以帮助幼儿减轻空间认知上的负担。

“二磨”教研实录

(一)“二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看图谱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吗?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并根据图谱变换队形。(将“创编队形”改为“变换队形”,使活动容量更适宜。)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我觉得目标1基本达成了,目标2达成情况仍然不是很好。细节方面:首先是椅子的摆放不合理。如果摆成半圆形就不会影响孩子们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次是在创编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为了照顾全体幼儿,我几乎让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自己创编动作的展示,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太长。

(三)参研者的互动交流

梁老师: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很高,但创编的时间太长,而展示的时间又太短。

曹老师:我同意梁老师的观点。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儿创编动作花去近35分钟,而“依据图谱变换队形”仅用了10分钟,致使教育目标2达成得不是很好。

徐老师:与上次活动比较,对手花的利用度有了提高,但手花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幼儿仍然不能很清晰地分清左与右。

杨老师:由于教师对座位的安排欠妥,孩子在上下座位时显得非常乱,这个时候,教师可适当维持秩序,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四)“二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教师能创设持续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联想、想象。例如,在引导幼儿依据歌词“请你和我跳个舞”进行创编时。教师用适宜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联想:请小朋友想一想,动画片里王子邀请公主跳舞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2)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现对音乐的理解。(3)能及时对幼儿的创作成果精心评估,发现优秀的“作品”能作为典型用来带动全体幼儿。

2.较“一磨”活动,本次活动中改进较为成功之处:(1)利用琴声与教师哼唱相互结合,让幼儿听清了乐曲,理解了歌词,为创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能够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全面吸纳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再以教师为先导。

3.本次活动仍需改进之处:(1)目标与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目标2上,帮助幼儿区分左与右,仍需商榷:a.教师要求幼儿把手花戴在左手上,但不少幼儿操作时与教师的要求相悖,教师没有及时予以指导。b.教师没有明确向幼儿说明手花的作用。c.幼儿跳舞伸左脚和伸右脚时,教师应放慢速度,给幼儿充分的自我纠错的时间。(2)教育细节方面:a.座位的排列以半圆形较为合理。b.幼儿创编“你把双手拉着我”时,有不少幼儿是用单手与同伴牵手,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

(五)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增加幼儿体验的机会和时间。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充分体现集体舞“跳”的特点。

建议二:不用逐句对歌曲进行创编,可选取重点乐句和有创编空间的乐句进行创编,以节省创编的时间,有效地缩减课堂容量。

建议三:两次试教面对的幼儿不同,在活动之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合理修改方案。

“三磨”教研实录

(一)“三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准确分辨左右,体验变换队形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利用手花帮助幼儿区分左右。

(3)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体验变换队形与集体跳舞的快乐。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4.请幼儿邀请听课的老师跳舞。

(二)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有了充分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活动中我努力体现孩子的主导地位。

(三)全园教师的评议

大班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篇6

──xx中心幼儿园

xx镇中心幼儿园是xx年x月县教育局举办的第一所乡镇公办园,现有教职工xx人,但仅有x个党员,x个教师有编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园根据县教育局、镇中心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始终把查准查实存在的“四风”问题、作风建设问题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x月x县教育局组织召开全县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x月xx日,xx镇组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活动培训,中心学校也多次组织活动。通过前阶段的学习教育、学习讨论,我们对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对园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存在的与党员先进性不合拍的地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照“四风”进行检查,我们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党员干部自身修养、党性原则、能力水平也还需进一步提高。现将有关情况剖析如下: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执行相关规定,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

党的政治纪律和相关规定是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指南,特别是省市县的“八六七七”规定明确、具体,让我们明白了怎样解决领导干部的素质问题,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根本上转变作风,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园所要清风正气。

1、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按照各级主管部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园所积极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教育局、中心学校及本部支部的部署。注意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改造。始终用中共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党员,要求教师从我做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任劳任怨。要求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暴露真实思想,讲党性,讲原则,做到坦诚相见,坚持实事求是,讲团结,讲大局。

在活动中,全园教职工能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2 理想信念,始终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指示,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的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能顾全大局想问题、做工作。自开展活动以来,我们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向组织讨价还价,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贯彻好上级的各项指示。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党员干部严格带头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前阶段,园所通过召开教职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班子成员对照党员标准,仔细查找,都深感自己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够:一是学习动力不够足,理论功底不深。认为学习钻研理论是政治家、理论家、高级领导干部的事,就园长而言,自己只 3 要能圆满完成岗位目标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就行了,还学那么多理论干啥。总以工作忙、事务多等为理由,导致理论学习不够,在学习上有时采取应付性的方式,导致理论功底不深。就中层干部而言,认为上有园长担责,下有教师工作,自己尽可得过且过,因此工作不主动,更不能创造性工作,这样严重影响了园所工作效率。就教职工而言,有编制的教师大多数没打算在园所长期工作,缺失主人翁精神,而临聘人员有少部分更是流动性大,工作是做一天算一天工资,因此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园所的学习氛围不浓,思想素质有待提高。二是宗旨意识不够强。园长个人坐办公室时间多,深入基层搞调研较少。有时面对问题缺乏热情和耐心,没有冷静思考和换位思维。反应问题的人本身有一肚子怨气,如果不冷静,不热心对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满足于一般的协调、解释、疏导工作,很容易使工作陷入被动。三是创新意识不强。主要是园长个人意识身为单位负责人,本应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求得工作新突破,但成天忙于职责范围内常规性的事务性、服务性的实际工作,跑跑跳跳,处理了一些“鸡毛蒜皮”、“隔靴搔痒”的“小疙瘩”事情,却很少为园所的发展考虑。在工作中有时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时讨论问题没有4 及时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四是标准要求不高,进取心不够强。认为当上游辛苦,当下游受气,当中游适宜,做服务工作,辛苦待遇又低,累死不讨好,有时还受气,不如按部就班,尽量不要无事找事,避免领导批评,群众指责。现在做服务工作,也存在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只求平安太平,不求工作业绩。

2、关于贯彻中省市“八六七七”规定,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项规定及市、县各七项规定,我们认真自查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创造条件积极解决。

一是严格工作程序,促使作风转变。严格上下班考勤及请销假制度。教师工作以制度考评,园所以制度管人。

二是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公事只要工作方便尽量少租车,少在外就餐。

三是积极参与简约型园所建设,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利用一切废弃资源的可用性建设园所。如食堂改进利用外场空地,简易搭建了两间小屋,既实用又经济。

四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程序,认真做好预算,尊重预算的严肃性,一本预算管全年。同时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修 5 改,达到可操作性、实际作用大,做到人性化管理。

二、“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四风”方面的问题(1)形式主义

①部分工作流于形式。园所虽建立了分层管理的组织体系,每个管理者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过程管理不够。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月工作随笔及备课质量都不高,月查月评更重视的是数量是否达标;二是保教目标落实不好。园所只是听汇报,并未拟定具体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提高保教目标也还处于一种理想要求;三是玩教具使用效果不好,园所在组织户外及玩教具的使用上没有硬性要求,教师工作随意性大,浪费了资源。

②工作制度华而不实,处事原则性不强,以圆滑为特征。如园所财产管理制度虽然依据工作实际一次次修改,但考虑园所教职工都是女性,依据制度处理时都打了折扣。

(2)官僚主义

①实际调研不深刻,脱离教职工工作实际,凭印象和主观臆想办事。具体表现为:一是交心谈心工作不彻底,思想政治工作做得不全面,脱离了教职工。特别是园所编制不足,两教6 半保的模式,导致了保育员与教师工作不协调,班主任与配班教师工作不协调,园所的和谐气氛打破,教职工工作热情降低。二是工作要求过高,对教职工工作欠缺指导,导致工作有些忙乱。如布置幼儿活动区角,教师因第一次布置区角,前期的材料准备及实行规划阶段显得十分僵硬,后期在教研组的下班指导下才打破僵局。

②办事拖拉,工作质量不高,存有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倾向。园所工作依据工作特点以月或周安排,该交卷时马马虎虎,承担责任时推脱为教师工作不认真,这样做有离散人心的后患。

(3)享乐主义

①在精神状态上,思想空虚,不勤奋,贪图工作安逸。②在价值取向及工作态度上,把个人的利益放于一定的高度,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特别是既要进行班级保教工作,又要分管园所工作,思想上觉得累,情绪上就不稳定,自然就带着情绪工作,导致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奢靡之风

①设施要求高标准,开展活动追求高档次。②在奢靡上意识淡薄,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

2、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

(1)园所中层干部岗位设置和分工不够科学合理;(2)少数中层干部缺乏工作的主动性;

(3)少数中层干部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4)在中层干部后备干部的选拔、推荐、培养和考核上,缺乏干部管理的经验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3、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党员意识淡薄。第一、很多时候不能以身作则。没有努力在各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时候只顾管好自己,不能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二、自我约束力不强。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要求党员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时刻保持党员的自觉性。第三、对园所中不良现象视为不见。对不良行为不敢管,明哲保身,不愿得罪人也不愿管,作为党员身在园所之中,怕得罪人,怕损害同事间的关系,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凡是和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事情还是少管为妙。(2)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经验不足,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的主要原因是对坚持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公仆意识,导致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主观意志成份多,形式主义成份多,服务群众少。

(3)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主动,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有待提高。一是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对政治理论和经营管理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二是没有深刻地重视到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缺乏系统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在工作中,还没有完全用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意识有所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有所欠缺。忙于应付多、主动落实少,研究情况多、解决问题少,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改革意识有待继续增强。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的思想、行为来源于其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 9 观念就会释放正能量,我个人前几点的不足之处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原因:

1、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实践轻理论的潜意识在作怪,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在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对学习的要求不高。自己总是认为只要忠诚于党的事业,热爱祖国,积极工作,遵守党纪国法就可以了,没从更深层次去加强党的修养,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放松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系统学习。

2、对解放思想的认识不足,缺乏开拓进取和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不够强,墨守成规,总是老套路一成不变,久而久之便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

3、与有关单位协调困难,总是不能按时间节点如期完成工作任务。而自己总拿客观理由做挡箭牌,存在危难情绪,怕得罪有关方面,总想做老好人,不能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带领大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工作纪律一度没有严格执行制度,总认为职工们总是加班,很多时候周末不能休息,按照规定又不能发加班费,平时晚来一会儿,请个假是正常现象,于是也就放松了管理,客10 观上造成了工作散漫现象。

5、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这些行为就是奢靡之风,总认为奢靡之风与铺张浪费与自己挂不上钩,只要自己坚持清廉自律就不会有问题,放松了警惕,对于一些奢靡和浪费的苗头任其存在,任其自流。

6、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由于历史和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硬件建设滞后,专职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主观上存在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够大,发展意识不够强的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老师上课不投入、专业水平不高、工作完成任务等现象管理不深刻。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同时要深刻认识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我个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是:

1、加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按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要求,给班子成员加压负重,强化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方法,做学习的榜样,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改变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状态,增强学习的自 11 觉性。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认真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历史、文学等知识,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和文化修养,学以致用,更好地工作。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工作中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克服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保守思想;加强对管理知识的学习,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大对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加大督促落实力度,与相关单位搞好协调,克服畏难情绪,确保时间节点,不再允许拖拉现象,出主意想办法保质保量完成年度任务;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工作纪律的执行力度,严肃纪律要求,坚持请销假制度,对于无故迟到早退、有事不请假的人和事,轻者要提出口头批评,严重者要扣发绩效工资和通报批评,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打破陈规,破除形式,每次开会不再搞开场讲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高效率,把宝贵的时间交给老师。

4、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以实际行动反对“四风”。不允许无关人随意免费就餐,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定,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节省开支。

5、坚持以需求为牵引科学发展,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合12 理规划,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6、乘势而上。目前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园所发展刚起步,但我们要向焦裕禄学习,发扬艰苦争斗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很好地规划未来,抓好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创新发展。

7、加强园所科学管理。

一是对园所领导班子的管理。①领导班子个人要加强学习,培养自身能力,提高管理水平;②园所虽建立了分层管理的组织体系,每个管理者也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应注重过程管理,保障园所管理渠道畅通,指挥灵,信息通,发挥较高的管理效率;③工作讲原则,注重实效,安排下去的工作应按计划回收信息。

二是推动园所发展,办特色园。①园所自创特色;②幼教读物少,各班级可存放交换阅读;③多组织幼儿唱歌、跳舞及美工活动;④幼儿户外活动量不足,室内外活动设施使用率不高,浪费资源;⑤科学选调班主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各岗位的人事安排一定要因人而异,发挥每个教职工的最大优势;⑥大力推广组织幼儿谈话活动。

三是加强班级及年级团队建设。①处理好配班教师与班主任的职责分工与协助;②处理好保育员与教师的职责分工与协助;③同年级保教内容应统一,进度趋于一致。大型活动应充分体现年级的凝聚力及整体性。

四是加强园所教师队伍建设。①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及时反思当天工作状态,日积月累提升能力;②借助“五项技能大赛”活动,园所抓培训、督训练、重考核,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③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取长补短,多轮会战,推出模式;④产生“落地”奖项。外出参观、学习人员必须如实反馈信息,做到资源共享;⑤保育员、配班教师应主动锻炼自己、提升能力,适应园所工作要求。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 篇7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 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 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 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 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 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 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 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 幼儿自由捉玩泥鳅, 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 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 玩泥鳅后, 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 学习相应的词句, 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 第二次玩泥鳅:

(1) 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 不让它滑落。

(2) 幼儿自由尝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 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 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 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 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 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 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 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 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 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 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 出示各种材料 (沙子、煤灰、抹布等) , 教师介绍, 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 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 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捉住泥鳅的, 为什么能捉住。 (让成功者演示)

5. 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 了解摩擦力的现象。 (使用材料, 增加了摩擦, 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 借鉴别人的方法, 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 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 似乎变得粗糙, 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 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 教师出示劳动手套, 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 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 教师巡回, 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最后比比谁多谁少, 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 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 (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 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捉泥鳅, 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 由此引导幼儿思考, 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 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 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 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 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幼儿经验反馈, 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 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 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 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科学小百科:

大班科学活动 篇8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感知水的流动性,探讨水的沉浮等。在某次区角活动中,一个幼儿无意间拿起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在桌子上快速地旋转起来,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想:以此为兴趣点,引导孩子探索这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生活的事件,将其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课堂探究问题,让幼儿在探究中亲身感受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旋转的莲花,对水能帮助乒乓球转得又快又稳的现象感兴趣。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泥工板;用乒乓球制作的“莲花”;记录表;笑脸标记;水;橡皮泥球;吸管;抹布;音乐《水仙花圆舞曲》《土耳其进行曲》。

四、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激趣导入

(1)韵律活动:《水仙花圆舞曲》

师:孩子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为他们跳支舞吧。(幼儿表演双人集体舞《水仙花圆舞曲》,舞蹈中多数为旋转的动作。)

(2)出示“莲花”,导入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圆舞曲很优雅!看,这里有许多用乒乓球做成的“莲花”,也想和你们一样旋转着跳舞,泥工板就是它们的舞台。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莲花”在舞台上转动起来呢?快试一试。

2.自主尝试,探究奥秘

◆第一次:自由探索,转动“莲花”

(1)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让“莲花”在泥工板上转动起来。

(2)交流分享:你用什么办法让莲花转动起来的?幼1:“用手转。”幼2:“我把泥工板前后摇动。”幼3:“我是用嘴巴吹的。”教师相机用图示记录下幼儿的方法并小结:“原来我们可以通过用手转、嘴巴吹、摇动舞台等方法,让莲花转动起来。”

◆第二次:借助材料,自主探究

(1)猜想。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可以让莲花转得既快又不掉到舞台外面去。猜一猜,水、橡皮泥球和吸管,谁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幼1:“可能是水。”幼2:“橡皮泥球放在莲花里,可以让莲花的重心更稳。”幼3:“用吸管吹可以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

(2)幼儿分组尝试、验证。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科学是用事实来说话的。请带着你的莲花和舞台分别用每一种材料试一试。

(三张桌子分别呈现辅助材料:水、橡皮泥球和吸管)幼儿分别试一试、比一比谁最能帮助莲花在舞台上转得又快又稳。

(3)交流探索结果。①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情况。师: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发现谁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请幼儿分别介绍、演示自己的实验情况,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可引导他们进行比赛,再次观察、比较。②探索水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的奥秘。师:如果再次让你进行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呢?生:“水。”师:为什么泥工板蘸了适量的水后,莲花能转得又快又稳?生:“因为水滑滑的,可以让莲花转快。”师:是呀,水滑滑的,可以减少摩擦,让莲花转快。那为什么有了水的帮助,莲花就不容易从舞台上掉下来呢?让我们再来试一试,感知水的神奇魔力吧。

(在玩中师幼共同小结:当泥工板蘸了适量的水后,水会减少莲花与泥工板之间的摩擦,让莲花可以转快;泥工板上的水还会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叫做水的表面张力,就像把莲花的底部紧紧地拉住,所以莲花转得很稳,不容易掉到泥工板外面去。)

◆第三次:再次尝试,转快“莲花”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圆舞曲的节奏有快有慢,要跳好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能让你的莲花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来旋转吗?老师以不同的节奏说出“慢——慢——,慢慢转——”,“快快,快快,快快转,快快转”,幼儿尝试让莲花根据不同的快慢节奏来旋转。师:怎样才能让莲花转快?(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泥工板越倾斜,莲花转动得越快。)

五、活动反思

1.层层递进,自主探究

活动中,一个个层层递进、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获得解决的问题不断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小朋友跳舞身体的转动—莲花怎样能在泥工板上转动—借助什么材料让莲花转得快又稳—为什么水能帮助莲花转得又快又稳—探讨莲花转的快慢与泥工板倾斜程度的关系—挑战同时转起几朵莲花。孩子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中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孩子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亲历者,他们在经历中思考,在发现、猜测、验证、修正、总结与反思中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2.与艺术结合,活动优雅

将整个探索活动贯穿于“莲花跳圆舞曲”这个情境中,尝试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整个活动以圆舞曲开场,以圆舞曲结束;从幼儿自身跳圆舞曲过渡到莲花跳圆舞曲;从莲花简单转起来到转得又快又稳,再到许多莲花的集体舞;幼儿的整个探索过程由浅入深,与圆舞曲的节奏、旋律巧妙结合。活动中音乐的选择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它是一种隐性的引导,让孩子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享受探究活动。有了艺术的融合,科学活动变得更优雅:孩子探究的环境是美美的,探究的过程是美美的,探究成功后的心里也是美美的。在他们未来的学习中,这些幼时的情绪体验说不定会悄然复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商务文员理论实务培训下一篇:英语快乐暑假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