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

2024-09-23

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共9篇)

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1

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

根据县委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工作部署要求,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及早落实,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学习、深入落实。乡党委徐书记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全体机关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乡党员干部

就机关人员办事、下乡、参会等方面逐条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作风的指导意见,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掀起了一股学习八项规定,争做践行八项规定、改进作风模范的高潮。

二是查摆问题,自查自纠。作风建设是关党心、民心,为此,我乡班子成员,全体机关人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互相监督揭摆问题等方式,反馈对照,深入查摆,并针对上班迟到、签到不及时、下乡不够深入等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方案,立说立行,立说立改,确保问题不过夜,思想常扫查。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召开机关例会进行通报,明确奖惩措施,使改进作风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利武器。

三是健全机制、注重实效。为全面加强全乡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成效,我乡重点狠抓了作风制度建设,特别是结合全乡护林防火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乡村两级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值班巡逻制度,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护林防火期间一律不准请假,特殊事情直接向乡党委书记请假)签到签退制度主要事项汇报通报制度、机关例会制度,护林防火考核奖惩制度,工作下乡节俭办事制度、公务接待从俭等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机制。全乡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现在,全乡机关干部下乡吃便餐,深入到农户、人在山上站、人在地间行、人在林中巡,全乡上下呈现出一种深入基层全员防火,全体动员的工作新气象。

根据县委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工作部署要求,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及早落实,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强化学习、深入落实。乡党委徐书记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全体机关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乡党员干部就机关人员办事、下乡、参会等方面逐条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作风的指导意见,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掀起了一股学习八项规定,争做践行八项规定、改进作风模范的高潮。

二是查摆问题,自查自纠。作风建设是关党心、民心,为此,我乡班子成员,全体机关人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互相监督揭摆问题等方式,反馈对照,深入查摆,并针对上班迟到、签到不及时、下乡不够深入等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方案,立说立行,立说立改,确保问题不过夜,思想常扫查。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召开机关例会进行通报,明确奖惩措施,使改进作风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利武器。

三是健全机制、注重实效。为全面加强全乡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成效,我乡重点狠抓了作风制度建设,特别是结合全乡护林防火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乡村两级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值班巡逻制度,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护林防火期间一律不准请假,特殊事情直接向乡党委书记请假)签到签退制度主要事项汇报通报制度、机关例会制度,护林防火考核奖惩制度,工作下乡节俭办事制度、公务接待从俭等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机制。全乡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现在,全乡机关干部下乡吃便餐,深入到农户、人在山上站、人在地间行、人在林中巡,全乡上下呈现出一种深入基层全员防火,全体动员的工作新气象。

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2

关键词:林区,林业,信息化建设

1 森工林业信息化现状

1.1 信息化应用有一定基础

起步比较早, 应用比较多, 办公自动化、木材销售、森林防火、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管护系统都已经应用多年。

1.2 网站建设情况较好

森工总局网站、各部门子站都已经上线。

2 林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森工林区目前还没有建成林业专网, 森工总局到各林管局、林业局没有一条专线连接, 相对于其它省份, 基础相对薄弱。

2.2 发展不平衡

森林资源管理战线应用多, 防火应用比较好, 政务管理、辅助决策、社会建设应用少。

2.3 部门主抓信息化, 部门间缺少协同

各部门站在各自的角度、根据各自的需求开展信息化, 专业性强, 协调性差, 造成数据共享困难, 重复建设。

2.4 系统开发早, 技术相对落后

黑龙江森工的信息化软件, 基本都是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技术, 需要更新换代。

2.5 局部、零散的信息化, 没有形成整体信息化

资源战线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比较多, 但基本上都是林业局档案员在用, 森林调查队员在用, 资源管理层、决策层并没有得到信息化的有力支持、没有形成战线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比较多的战线尚且如此, 其他战线的问题就更多。

3 国家林业局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3.1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

3.1.1 总体框架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 “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 “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

3.1.2 2015年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利用各个环节的应用, 80%以上的省级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 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完成8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80%的省级单位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联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

3.2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业务系统建设工程:

3.2.1 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

3.2.2 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建设工程

3.2.3 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3.2.4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建设工程

3.2.5 生态文化与教育培训系统建设工程

4 森工林区的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4.1 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森工林业专网、各单位机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4.2 森工总局实现无纸化办公。

4.3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应用。

4.4 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现在线处理。

4.5 森工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5 目前的工作重点

5.1 森工林业专网建设

森工林业专网, 主要是指各林管局、林业局与总局通过专线互联, 保证一定带宽、安全有保证的网络平台。森工专网的建设, 骨干网络需租用中国联通、移动或者电信三大运营商的链路, 具体与哪家运营商合作, 需要从各运营商的线路在森工的覆盖情况、专线租金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5.2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应用

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是国家林业局林业信息化的明确要求,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已经开发完成, 系统可以与传统的办公模式并行一段时间, 逐步过渡到无纸化办公。

5.3 总局及部门网站应用

总局及各部门的子站已经上线, 要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 重要的是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并及时更新对应板块的信息, 信息中心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6 需要领导决策的几个问题

6.1 成立总局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而且是长远的事情, 需要成立以总局主要领导为组长, 各分管战线领导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6.2 明确总局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权

明确总局信息中心为信息化管理部门, 负责森工林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组织、协调、规划和实施工作, 以便信息化建设能够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有序发展。

6.3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 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的省份, 包括吉林森工, 信息化软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的投入, 在“十二五”期间每年都在1000万以上。

6.4 运行维护费用

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稳定的运行维护费, 其中网络运行费每年需100~200万元, 其它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也在100万以上。

6.5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3

一、做法与经验

中里厢乡位于辛集市北部,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全乡群众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乡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村庄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得到很好地发展,全乡秩序井然,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想发展、盼致富、求文明的愿望十分强烈,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通过下乡调研,了解到中里厢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村党支部发动

中里厢乡泊庄村是一个有5340口人的大村,村民有养殖蛋鸡的积极性。1992年,村党支部在广泛争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养鸡户建起了养鸡协会,从支书岗位退下来的耿东顺担任第一任会长,现有会员821户。

协会以“全心全意为养殖朋友服务,支持和帮助养殖户饲养管理、防疫灭病,做养鸡户的强大后盾,促进养鸡业的发展,带领农民奔小康”为宗旨。协会现有名誉理事长一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各一名,理事19名。协会下设畜禽服务部、饲料服务处、雏鸡订购服务处、淘汰鸡联系服务处、禽蛋销售服务处、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服务处,协会积极负责地搞好服务,村里的养鸡户实现了“六个不出村”,即订购雏鸡、购买饲料、禽蛋销售、防疫灭病、淘汰老鸡、学习新技术等不出村。养鸡户只要报上订购雏鸡数,协会统一与北京、保定、石家庄的养鸡厂联系,一个电话,优种雏鸡就送到农户家中。村党支部每年组织十几次讲座和学习班,请专家讲课。在近几年防控禽流感工作中,村党支部丝毫不敢放松,通过村干部包户、印发明白纸、广播等措施积极宣传,协助协会做好防疫。为确保疫情不发生、不蔓延,做到万无一失,村党支部研究后,收购了六家散养户的鸡、鹅和鸽子,进行了杀灭处理。协会负责人说,“村党支部不但把协会扶上马,还送了一程又一程”。

泊庄村的蛋鸡养殖业蓬勃发展,目前蛋鸡存栏548000只,年交易量1亿元,鸡蛋远销广东、北京等省市。从事蛋鸡养殖相关行业的劳动力500余人,村里有饲料厂9个,兽药经销处9个,6个运输专业户,7家饭店,村民存款余额达到3000万元。

(二)乡镇党委推动

“支部加协会”,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几年前,中里厢乡就制定了关于“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的实施方案并在全乡推行。方案就“支部加协会”这一模式的目的意义、协会的建立、协会的作用、党支部与协会的关系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是中里厢乡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变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

中里厢乡特种养殖业发展较早,近几年来,中里厢及周边乡村毛皮动物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中里厢乡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毛皮动物产业的意见》,乡党委组织成立了养狐协会,协会吸引了中里厢及周边乡村包括深州市、深泽县等乡村的230余户养殖户参加,狐、貂、貉等存栏达到4.1万余只。乡党委牵头聘请北京农大教授等专家为养殖户召开了养狐技术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课、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了会员在养殖中的品种改良、提高产仔数量和成活率以及加强疾病防控能力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他们还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以中里厢、南郭为中心的皮毛市场,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将市场做成具有养殖、加工、销售,以及饲料、兽药、技术信息等相关行业齐全、配套设施完备、产业链条完整的综合性市场。同时,借助市场优势,谋划大项目,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吸引了河北隆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到中里厢乡投资置业,该公司已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场房建设。以市场育企业、以企业促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格局以初步显现。

乡党委、政府还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清官店养猪、元村梨果等协会的建设给予指导和帮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带动

中里厢乡注重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乡村党组织也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从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中选拔协会负责人。党组织在协会发展中,根据产业化经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开展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为协会发展献计献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在中里厢乡谢村天鹰椒协会中,每个党员和种植大户对口扶持、带动5到10户农户,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天鹰椒远销湖北、四川、重庆、沈阳等省市,天鷹椒在当地很快形成了规模种植。目前,全村400户种植天鹰椒2000多亩,天鹰椒-洋白菜套种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亩收入可达到4000多元。谢村已形成了天鹰椒生产、销售的集散地,从农户中走出的经销商、经纪人也比比皆是。

二、启示与思考

“支部加协会”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成功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一条强乡富民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政绩观

中里厢乡的实践说明,对一个地方、一个乡镇来说,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首要的是根据本地实际,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工作不盲目、不急躁、不漂浮,宁可牺牲眼前政绩,不能断送未来发展;不热衷于铺摊子、造声势,不搞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指导特色产业,追求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发展成果。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进一步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三)必须善于协调利益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

要处理好支部与协会的关系。农村党支部要提高统筹当地经济发展、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抓住当前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提高在农村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的认识,深入调查研究,尽快摸清各村产业发展和乡土人才、产业大户的底子,扩大优质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根据主导产业的定位,制定建会规划,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适合种植什么、养殖什么,适合发展什么协会,不搞一刀切。农村专业协会,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自发性。既坚持农村专业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又坚持党管协会,把党组织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农村专业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农户相互结合、良性互动。善于运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等办法,正确处理好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

(四)处理好协会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系

镜泊乡社区建设调研情况汇报 篇4

为进一步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和新办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通知精神,根据方案的要求,我们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社区建设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意反馈

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真实的表达农民的意愿,我们采取多样随机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调查梳理,大多数人对合村并居十分赞同,少数人还心存顾虑。

一是下发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全乡共下发了170份调查问卷,范围涉及17个村屯,调查对象有村干部、土地规模经营大户、个体经营业户、小农经营户、困难户等群体。经统计梳理之后,对合村并居赞同的有162人,占被调查人的95%;不认同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的5 %;同意合村并居后土地流转的有 53人,占被调查人的31%;不同意土地流转的有 117人,占被调查人的68%。认为农民生产生活半径2公里为宜的45人,占被调查人的26%;认为3公里为宜的56人,占被调查人的32%;认为4公里为宜的39人,占被调查人的22%;认为5公里为宜的20人,占被调查人的11%。农民对农村社区新住宅面积有附属设施要求的有170人,占被调查人的100%;对原住宅搬迁参照城镇动

拆政策接受的有162人,占被调查人的95%;不同意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的5%;被调查者全部认为新建社区必须有学校、卫生医疗机构、文化设施、供排水、供暖等服务功能;对原宅基地由政府处置同意的有162人,占被调查人的95%;不同意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的5%。愿意继续经营自己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有116人,占被调查人的68%;愿意受雇于土地经营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有47人,占被调查人的27%;希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有7人,占被调查人的4%。在能源、蔬菜、副食品、供水等方面支出平均计算是7780元,占年收入的27%。

二是召开座谈会。全乡以片为单位,召集村干部进行座谈,通过座谈,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合村并居从长远看确实是件好事,大家一致赞同合村并居。但要科学制定方案,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

二、主要问题

通过认真的调查梳理,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村并居后农民远离自己的土地,将来如何经营的问题;二是土地流转后,富余人员就业问题;三是合村并居后农民生产的农机具怎么办,生产资料以及粮食如何堆放管理;四是房屋怎么评估,新建房屋和旧房是否有区别。五是个别钉子户的如何工作问题。

三、建议和意见

1、合村并居的管理模式。我们认为被合并的村农民进住社区后,应成立区委会,由区委会管理社区的日常事务,区委会成立党总支,负责党建工作。区委会以合并村为单位下设居委会和党支部,负责原迁入村居民管理。区委会主任由党委考核任命,并纳入公务化管理。居委会主任及其成员由原迁入村的三职干部担任,在换届之前待遇不变。

2、合村并居后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合村并居后社区环境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所以所有合并过来村的转移支付应该集中到区委会统一安排使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支出费用由区委会负责。

3、合村并居后两补资金使用。两补资金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合村并居后土地收入还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和保障,建议继续按照现行的政策发放到农民手中。

4、合村并居后村干部的安置问题。建立社区后,原村干部到居委会任职,管理自己村迁入社区里的居民,工资由区委会承担,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合村并居村干部失去职务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到届后可参照城镇社区管理办法和选举办法,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这样原村干部即得到妥善的安置,又能使社区建设得到平稳的过渡。

5、村民反映的焦点问题。合村并居后,农民的土地可

根据本人的意愿,采取独立经营、联合经营、集体经营或流转经营的方式,尽量引导集约化生产,减少种地成本和生产的不便。合村并居后,应建设和规划出农民放置生产资料和粮食的厂房,集中管理,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6、强镇扩权的建议。一是统一领导权。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原则,将市级部门派驻乡镇的机构一律下放给乡镇管理,增强乡镇统筹能力,以维护乡政府决策的严肃性。二是统一规划权。乡政府应有权对自己辖区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打破林业地方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的僵硬局面,从而实现科学有序发展。三是简单的行政审批权。项目建设涉及的规划定点、建设许可、质量监督等审批事项,相关主管部门应下放或委托乡镇负责。同时应赋予乡镇政府婚姻登记权、零星树木采伐审批权,沙石料场的审批监督等权力。四是行政执法权。按照依法行政、权责一致原则,适当下放执法权,从而实现权责的有机统一。五是财政体制放活权。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强镇扩权,乡镇职能范围扩大、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在保证人员经费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向乡镇倾斜力度,为乡镇发展预留空间,激活乡镇发展积极性。

四、方案构想

根据镜泊乡的实际情况,本着“尊重民意、科学定位、整体推进”的原则,结合镜泊乡建设生态旅游乡镇的整体规

划,我们提出合村并居与旅游小镇建设合二为一,三镇并举的方案构想。

——温泉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以镜泊乡政府所在地镜泊村为中心,辐射后渔、松乙桥、永丰村等3个村屯,所辖农户1459户、人口10224人,耕地面积17445亩。规划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通过兴建可容纳1000—1200户、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娱乐休闲区、配套公益事业区、商业服务区、小型工业加工区、现代农业机械化耕作区等,配套水、电、路、绿地、灯光等附属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中心体系及设施,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建成镜泊乡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中心,打造宜居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北欧风情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位于镜泊乡复兴村,辐射楼上屯、曙光屯等2个村屯,所辖农户451户、人口1396人,耕地面积8040亩。规划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依托该区域的山水景观和已经勘探查明的地热资源,建设别具浓郁欧洲风情为主调的观光休闲胜地,打造欧洲风情游和农业观光游产业品牌。

——沿湖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位于镜泊乡湖西村,地处镜泊南湖西岸,辐射东大泡、江北、北石等3个行政村、5个自然屯,所辖农户761户、人口5697人,耕地面积30645亩。规划建设面

XX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篇5

现将我乡干部建设问题汇报如下:

一、现状及特点

目前,全乡在职干部31人,其中公务员15名,机关工勤1名,管理人员6名,专业技术人员5名,事业工人4名。

从编制、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来具体看我乡干部组成结构。编制使用情况:行政机关实有15人,缺编7人;事业单位实有16人,超编3人。年龄结构:全乡正式干部30周岁以下3人,占9.6%;30至40周岁13人,占41.9%;40至50周岁13人,占41.9%;50周岁以上2人,占6.6%。性别结构:女干部6人,占19.4%;男干部25人,占80.6%。学历结构:本科以上学历8人,占25.8%;大专以上学历6人,占19.5%;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17人,占54.7%。

二、主要做法

1、抓作风建设,塑造良好形象

乡党委切实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全体干部的组织、纪律、法制观念。

根据乡党委统一部署,在每周一晚组织干部学xxx省、市、县关于干部队伍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重点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全乡党员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干部务实、良好的作风形象。

2、抓学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一抓学历教育,鼓励乡干部攻读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从干部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可以看出,2006至2011年,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具有中专以下学历的人数和比例都在不断下降。二抓培训教育,依托乡党校、农广校为培训阵地,强化干部集中学习。充分利用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这个学习的平台组织安排学习新的种养技术、加工技术及其他实用技术,提高基层干部的生产、加工能力,并鼓励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用学到的科技知识指导和引导农民发展科技农业生产。三抓考察学习,每年组织乡干部外出学习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思维,增强发展意识。四配合县人事局做好公务员学习培训、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3、建考核体系,强化监督管束

我乡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化考核,做到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干部的优缺点。考核指标设置有四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按照“德、能、勤、绩、廉”分五大类进行指标分解,全面涵盖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业绩、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协调潜力、依法行政、整体意识等方方面面。二是重点突出。侧重于评价个人的工作作风、思想素质和工作实绩,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工资、职务评聘、竞聘上岗联系起来。三是层次性。对考核指标的关联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分配不同的比例权重,科学合理地组合各项指标与测评权重系数,使得考核标准更加客观、准确、有效。四是科学性。在考核表的设计中既有详细的专项指标得分栏,也相应保留了对干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总体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对干部考核的科学程度。

4、以人为本,实现人性管理

我乡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干部解决问题,疏通情绪,缓解压力。

我乡加强与干部的沟通和联系,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思想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确保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建立回访谈心制度,干部在家庭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干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都能及时掌握和解决,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1、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表现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年龄结构缺乏层次,存在断层现象。30岁以下的乡镇青年干部不多,只占9.6%。我乡现有领导职务10名,其中乡科级正职领导3名,乡科级副职领导7名。其中30周岁以下无一人;30至40岁的4人,占领导职数的40%。这4人中基本是在35-40岁之间;40周岁以上的有6人,占领导职数的60%。二是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偏低。干部很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大专、本科文凭,本科以上学历12名干部中仅有4名为全日制大学本科,大部分是大专学历。乡农技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退化、作用弱化,且分布不合理,存在技术推广指导针对性不强、办法不多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2、干部交流力度不够,干部进出口不畅。一方面干部长期缺乏新鲜血液。因受乡人员编制的限定,几年来只公招了1名公务员,其他年轻人员主要以服务期两年的志愿者、三支一扶人员为主。另一方面由于受编制身份影响,从2006年至今我乡未提拔1位年轻干部,干部交流出去的机会极少,让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在同一地方长期工作,造成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

四、对策和建议

1、健全干部激励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干部工作在一线,条件最苦,待遇最低,也是责任最重,应逐步改善干部工资福利待遇。

碧流河乡集贸市场建设情况汇报 篇6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市场建设与促进乡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注重市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注重市场建设与国家项目相结合,走多元化建设市场的路子,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体系。为入市者提供了较好的交易环境,方便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了农产品跨区域贸易的发展。

一、碧流河集贸市场建设情况

碧流河集贸市场建设项目,总投资580万元,该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完成市场道路宽12.5米,长1500米的硬化,市场西侧防洪护坡5000平方米,修建商铺90间,修建了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在对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进行装修并配套完善办公设备的同时,今年下半年,将修建一座市场彩钢棚(宽12米,长50米),方便商户摆摊设点。目前,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之后,本着经济、实惠、耐用,又能体现碧流河乡特色的原则,对市场大门、彩钢棚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经乡党委会研究,初步敲定。现市场大棚及市场大门材料已订,准备于近期动工建设,预计8月底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整个项目已完成投资额480万元。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对市场进行功能区的划分。根据我乡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特色家禽养殖业规模不断的扩大,计划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把市场规模扩大,新建1个集交易、检验检测、分检、清洗、包装为一体的蔬菜批发市场,新建1个畜禽批发交易市场。

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7

1调查地区基本情况

兴海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 兴海南部三乡地区是指中铁乡、龙藏乡和温泉乡21个村96个社2053户7746人, 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 平均海拔4000m以上, 气候恶劣, 基础设施薄弱, 是兴海县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2014年初各类牲畜存栏20.21万头 (只) , 其中牦牛8.39万, 藏系绵羊7.78万只;山羊3.35万只, 适龄母畜比例达到45%。

2调查结果

2.1感染情况2014年4~8月份对中铁乡的杜宗村、吉浪村和斗后塘三个村部分牛群的1~10岁牦牛进行逐头检查记录, 重点为1~2岁牦牛。共检查100头, 阳性37头, 感染率37%。其中检查 (用手摸瘤疱, 瘤疱数在0~21个之间) :1岁牦牛23头, 阳性牛11头;2岁牛24头, 阳性牛16头;3岁牛26头, 阳性牛7头;4~6岁牛17头, 阳性牛3头, 7~10岁牛10头, 未感染皮蝇。结果表明, 1~2岁牦牛为皮蝇幼虫的贮存宿主, 其危害程度高于3岁以上牦牛, 3岁以上的牦牛随着年龄和感染此数数的增加, 获得性免疫增强, 因而感染率也不断下降。

2.2寄生部位从4月中旬检查统计的37头阳性牦牛表明, 共摸到瘤疱732个, 以背脊两侧最多, 摸到602个瘤疱, 占总数的82.2%, 肩部两侧61个瘤疱, 占总数8.33%, 臀部两侧5个瘤疱, 占总数的6.83%;颈部两侧最少, 有5个瘤疱, 占总数的0.68%。

2.3落地季节及时间4月下旬开始开始脱落, 7月初基本脱落完毕。选择4头1~2岁阳性牦牛, 在露天圈舍喂养, 从4月20日开始, 连续10d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幼虫落地时间主要在白天, 占落地总数的90%, 白天当中, 又以12:00~15:00时落地最多;夜间极少, 占落地总数的2.5%。

3结论

乡作风建设情况的汇报 篇8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双凤镇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23

Research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 or Decrease Hook

——Take Shuangfeng Town for Case

LYU Xian-wang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

Abscart: At present,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accelerating,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land also need to ensure the number of basic farmland,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ked.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introduces the Shuangfeng town of profiles and Shuangfeng town linked to changes in the status quo, pattern, the pros and cons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huangfeng town homestead circula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 in two forms to implement the pothook. Shuangfeng town Taicang City linked area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hook. Mainly uses the government dominant mode of operation. Through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 or decrease, so that the rural landscape, the layout of the industry more reasonable. But Shuangfeng town design linked to changes still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if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of the number of ignoring the mass bal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nding is difficult. At las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the hook work.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 and decrease link;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huangfeng town

土地资源增减挂钩是解决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具有统筹性强、规划布局合理、资源节约利用等优势。2008年国土部印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明确其内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4]。

纵观诸多研究,学者们大都从宏观层面解读国家政策、分析影响机理等,但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并不多。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有承上启下、沟通城乡的重要作用。笔者以苏州太仓市双凤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乡镇级这一微观角度出发,解读土地增减挂钩办法实行近10年来的效果,以期对未来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1    双凤镇增减挂钩基本情况

1.1    双凤镇增减挂钩的概况

目前,双凤镇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 749.0 hm2,主要分布在庆丰村、新湖村和新闯村。全镇一般农地区面积324.3 hm2,分布在泥泾村和维新村。林业用地区面积359.0 hm2,分布在主要道路、河流两侧,村庄、湖泊四周等。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418.0 hm2,集中于镇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661.7 hm2,分布于各规划保留、发展的村庄(表1)。

2014年太仓市共复垦56.55 hm2,其中双凤镇总共为17.9 hm2,所占比重为31.66%,分为7个小项目。从土地类型现状看,自2006年实行增减挂钩政策后,双凤镇在保持农用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通过土地置换、开发其他土地来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农村用地基本不变或稍有增加,而建设用地与土地后备资源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农用地为4 556.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2.10%;建设用地1 247.4 hm2,占19.74%;其他土地516.3 hm2,占8.16%。

1.2    宅基地流转现状

宅基地流转是土地增减挂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社会变迁加剧,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导致农村宅基地空置,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双凤镇于 2005年实施了宅基地流转政策,主要采用以地换房的形式。凡在城镇规划区内,因城镇建设需要,被拆迁住户一律按有关规定进行拆迁补偿,以公寓房进行安置。政府支持和鼓励被拆迁户接受货币安置,持币进城、进镇购买商品房。目前,新闯村和凤中村126户居民集中安置在凤祥苑,置换出的2 500余hm2土地用于基本农田建设。

1.3    土地复垦现状

土地复垦也是土地增减挂钩的一部分,是指对于在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中被损坏的土地,采取一系列土地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被重新利用的状态[2]。双凤镇土地复垦项目范围东接吴塘河,南接太平河,西至周市镇,北接杨林塘。项目区整理土地面积1 218.88 hm2,项目区净增耕地84.08 hm2,涉及维新、新湖、新卫、新闯四村的土地。还规划建设了明暗渠、农沟、泵站、机耕桥、田间道路等大量农田基础设施。如今,项目区除了80%的土地面积为高产良田,新建的一批高标准蔬菜大棚也投入使用。土地整理惠及了项目区农民,更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双凤镇复耕的土地绝大部分已流转给农业种植大户,并组建了多个土地、蔬菜等专业合作社,使农民有了增收新载体,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了以优质稻米为主、无公害蔬菜为辅的区域品牌特色。

此外,双凤镇新湖村洼地较多,比较难耕作的田地都被抛荒或者改成鱼塘。通过复垦,填掉了原有散乱的废沟废塘,变成了连片成规模高标准的农田,同时通过建设水利灌溉设施,解决农田基本建设不配套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的问题,坑塘水面和荒地全都被改造成了连片成方的耕地。土地复耕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复垦后耕地田块规划标准、土壤肥力提高,水利设施得到改善,河道疏竣、修渠清淤、农田灌溉率高达90%。

1.4    双凤镇增减挂钩的运行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是双凤镇增减挂钩的运行模式(表2),即主要由政府对挂钩政策进行组织和管理,政府负责各个项目的选址立项、编排规划方案、筹措资金、监督工程执行情况、承担运行风险等。各个企业实施策划项目的具体内容, 建设安置区域并对原居民点进行复垦和整理,对项目质量负责。主要特点是从项目的开展、编排计划到实施再到验收都是由政府来严格控制和把关,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监管方法则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各项指标的运用也由政府来控制。其目的是通过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    双凤镇增减挂钩的利弊分析

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改变了村庄空间布局杂乱无章的局面,促使基本农田形成连片集中,避免了土地资源浪费,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了土地结构和空间布局,有利于形成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但是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重指标、轻质量,资金不足,落实困难等问题。

2.1    双凤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优点

2.1.1    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人们向中心城市迁移,中心地理论效应明显,其个人生活在城市,而居所却空置在农村,人物分离现象明显,致使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增减挂钩的实施开展,使农村零散居民点得到了整体规划,有效管理。散乱的居民点被拆除,通过有效置换、新建居民区、退居还耕等措施,使耕地和基本农田片片相连,土地结构得到优化,土地资源集中,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居民点发展趋势由“大分散小集中”转变为“大集中小分散”[3],这一方式恰恰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支持和参考。此外。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齐全,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民生体系相应跟进,生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2.1.2    有利于产业合理布局规划    产业的发展与扩张必然带来空间布局的变化,其首要面临的即是后备土地资源是否充足的问题。通过实施增减挂钩,对新闯村、勤力村、凤中村等村庄的综合治理,耕地质量得到了提高、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业经营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提高。通过置换和整合,双凤镇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优化了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在未来产业规划布局中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业发展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瓶颈问题。

2.2    双凤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不足之处

2.2.1    耕地占补不平衡,重指标轻质量    耕地占补平衡要做到数量的平衡,更要做到质量的平衡。双凤镇某些村舍进行建设用地整理过程中,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平衡,忽视耕地质量。目前,当地政府为缓解城镇扩张压力以及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往往容易出现建设用地指标“未批先用”的现象、擅自扩大试点范围、复垦的耕地质量不达标、没有及时返回周转指标等问题大量存在。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占优补劣、注重指标看轻成果的现象,导致耕地补偿的实施不完善,耕地质量下降,粮食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的挂钩政策要求不相符。

2.2.2    资金来源单一,落实困难    资金落实到位与否是增减挂钩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与保障,资金断层或后续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到项目持续进行。目前,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项目从拆迁安置到耕地复垦所需资金量巨大,仅仅靠政府筹集这单一化的集资方式是远远不够,所需成本巨大,以及后续的民生问题均需要考虑,资金短缺会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如期实施。从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拆迁、补偿成本过高以及民生等问题而导致双凤镇无法按时下拨资金的现象确实存在,阻碍了增减挂钩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双凤镇增减挂钩工作开展的建议

3.1    正确合理看待指标,保证开垦耕地质量

政府在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过程中,不能为了完成指标而对农村乱拆乱建,导致农村后续发展受到影响。要合理看待挂钩指标,不盲目进行根底耕地占补,保证开垦耕地质量。在开垦耕地时,应尽量选质地好的后备土地资源[4]。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由其先天条件(如土壤水溶盐含量、有机质含量等)来决定,如果后备土地资源自然质量较低或者先天条件较差,投入再多的物力和人力,也很难获得高质量的耕地。所以,在现有的后备土地资源中,应选择宜耕性可取的、适合复垦的土地,能够保复垦后的耕地质量较高。

3.2    转变增减挂钩模式,多元化筹措资金

双凤镇目前采用的运行模式是政府主导型,项目实施力度、监管力度都较大,但同时也导致资金来源的单一性,资金难以为继,易影响项目进程。双凤镇应积极探索市场导向型的增减挂钩运行模式,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政府放权于市场,通过招标、引标等方法,引入有资质的建筑商和行销商承建项目,同时政府不再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其职能转变为规划引导和服务监管。只有这样,双凤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既有政府权威性的保证,也有多元化资金持续供给,项目实施才能顺利进行。

3.3    制定科学监管制度,推动挂钩有序进行

科学合理的增减挂钩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器。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管会导致项目中断,实施方可能存在畏难情绪,应付完成项目,使其与原先的规划发生偏离。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项目监管体系,从项目的制定、规划到项目的具体实施,每一环节都要通过验证,政府及时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进程的有序推进。只有制定科学制度监督约束挂钩项目的实施,才能挂钩健康、有序进行。

4    结束语

土地增加挂钩为双凤镇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优化了土地结构,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产业合理布局。但在过程中也容易忽视了土地质量的均衡,且资金落实较难。因此,在未来的建设中,建议合理看待挂钩指标,保障高质量土地资源,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监管制度。增减挂钩是一项新政策,获取数据比较困难,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未来以双凤镇为例,对不同城市的增减挂钩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国发[2008]138号.[EB/OL] .(2009-03-02).http://www.mlr.gov.cn/xwdt/zytz/200903/t20090302_115435.htm.

[2] 张宇,欧名豪,张全景.钩,该怎么挂——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6(3):23-24.

[3] 段瑞兰,孙凯. 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政策的思考[J].山东国土资源,2007(11):32-34.

中湖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汇报 篇9

中共中湖乡委员会

中湖乡人民政府

(2011年7月28日)

一、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

中湖乡位于武陵源区的西部,东临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西接桑植县瑞塔铺镇,南抵永定区教子垭镇,北枕武陵源区天子山镇,东西相距11.5公里,南北相距9.75公里,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辖11个村(居)委会,109个村(居)小组,总人口13060人。2010年全乡国民经济总值6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

中湖乡文化站成立于1974年8月,1987年更名为“宣传文化站”,2003年机构改革更名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站”,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在编2人。站长汪明洪,大专学历,45岁,中共党员;机线员代文武,初中文化,50岁,中共党员。中湖乡文化站自成立以来先后组建了民族艺术(阳戏)剧团、舞龙舞狮队、篮球协会和老年书法协会等民间文化团体,4个村(居)有村民道德教育宣传队,8个村(居)有花灯队,11个村(居)均完成了农村图书室、农村免费电影放映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建设,农村基层文化网络体系基本健全。

二、文化工作开展情况

中湖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新镇,特别是2010年10月13日区委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决定》后,乡党委、政府从“吃饭”的财政中挤出资金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着力扶持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网络体系

1998年中湖乡恢复成立了民族艺术(阳戏)剧团,2000年成立了舞龙舞狮队,虽然是农民业余队伍,但农忙务农,农闲务艺,一直以来是全区春节文化体育系列活动的主力军和中湖乡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骨干力量;2002年又成立篮球协会,天天有训练,月月有赛事,年年有联赛,中湖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农民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2006年开始组织农民书法家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活动,2011年4月又成立中湖书法家协会。为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各村(居)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也各具特色,2005年野鸡铺居委会阳戏剧团为全乡人民举办春节汇报演出,2006年青龙垭村腰鼓队为全乡人民汇报演出,2007年三家峪村独立承办春节联欢晚会,2008年檀木岗村在“擂响开春锣鼓”迎春围鼓大赛中一举夺魁,连续4年成立了4个村(居)民道德

教育宣传队。2009年中湖乡举办“花灯闹春”活动,杨家界、夜火、鱼泉峪等8个村(居)组队参赛,另外,永定区教子垭、桥头、官坪等3支花灯队伍也前来捧场,这一活动进一步突出了中湖乡在周边乡镇文化的中心地位,为中湖乡打造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新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自1998年以来,中湖乡春节文体系列活动连续12年没有间断,活动形式有阳戏演出、趣味体育、游园猜谜、篮球联赛、书送春联、联谊联欢、电影放映、专项比赛等内容,皆为群众喜闻乐见,且乐于参与。1999年中湖乡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和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11支代表队309名运动员参加了18大项108个小项角逐,开幕式上500名中小学生表演了大型团体操,白天有比赛,晚上有演出,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激情。同时,还举办了中湖旅游经济发展座谈会。2010年中湖乡举办农民春节联欢晚会,时长5小时,节目40多个,观众人山人海,媒体有报道,网上有图片有视频,叫好声一片,群众提出了“农民也要办春晚”的响亮口号。2010年7月成功举办“武陵源中湖首届生态杨梅节”,找准了旅游农业和群体文化活动的结合点,为中湖乡周末自驾游、生态徒步探险游、乡村休闲游开辟了新的路子。

(三)努力抓好硬件设施建设

1998年中湖乡文化站结束“一个站长一间房,抽屉挎包装公章”局面,开始致力于站房建设。2003年机构改革以后,中湖乡文体广电站在区文体广新局、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区政府投资150多万元将光纤铺设到各村(居),将广播电视“村村通”提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高度。中湖乡文体广电站自筹资金20多万元用于站管局域网络改造,拥有站管网络干线近20公里,网络资产近50万元。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16万元,区级财政配套5万元,乡党委政府无偿划拨土地修建了中湖乡文化站综合楼,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设施。今年,又拟投资20万元兴建灯光球场、百米健身长廊和网球、羽毛球场,中湖乡文体广电站正在按照“队伍素质高、硬件设施齐、功能配套全、活动组织好、覆盖面积广”标准进行建设,争创国家先进综合乡镇文化站,积极申报全国文化艺术之乡。

三、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费困扰。乡镇文体广电站虽然是全额拨款单位,但每人每年工作经费只有2000元。全站每年工作经费仅4000元,作为文化宣传单位仅订阅报刊费就占去一半,另一半不足支付单位水电费用,另外,还需自筹单位干部职工的部分津贴等费用。群众文体活动主要是乡政府从预算外收入中列支。

二是认识偏差。许多人认为有线电视收费是农村综合文化站的“造血机器”,简单地认为文体广电站也就是一个市场主体,甚至就等同于网络、电信、移动等公司,但不知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线长面宽、收费又低,主要担负的只是宣传功能,至于保电费、保维修、保网络更新基本上都是亏损的,实际上就是用国有资产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人才匮乏。农村养不起人才也留不住人才,但农村文化阵地需要人才。乡镇文化站长和专干不可能是“全褂子”多面手,必定有适当的缺陷,这就需要加强培训教人才、政策鼓励保人才、奖励机制留人才,只有这样农村文化阵地才会有人才。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重视文化工作。要将区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决定》落到实处,区文工委要向区旅工委、城工委一样定期召开会议,解决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文体广电(新)局要强大文化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加大对乡镇文化站和民间文艺团体、艺人的扶持力度,挖掘和整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人和农村群众文化骨干。

二是要确实增加农村文化事业预算。文化产业税收所得和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的1%的资金要向农村文化事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倾斜。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经费应和乡镇干部职工、经管站人员同等预算,酌情预算乡镇文化事业经费以保证乡镇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经常性。

上一篇:一瞬间的美丽下一篇:人生感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