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业存在问题

2024-07-1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鹌鹑养殖业存在问题(共6篇)

鹌鹑养殖业存在问题 篇1

大学生黄鑫养殖鹌鹑创业鹌鹑养殖一月能赚余万块

如今鹌鹑养殖在一些地方很是流行,有的大学生都打起了回乡养殖鹌鹑的主意,大学毕业生黄鑫就是其中一位,大学毕业后回乡自主创业,依靠养殖鹌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黄鑫大学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养殖鹌鹑前景好,便开始钻研鹌鹑养殖技术,了解鹌鹑销售知识,有了养殖鹌鹑的想法。

那么,黄鑫搞鹌鹑养殖投资多少钱,刚开始时投资了20多万,引进了30000多只小鹌鹑,一边养殖一边学习,还去南昌的.养殖场学习,因为他的精心照料,鹌鹑不到两个月就产蛋了,每天能有0多个。

黄鑫说,我开始养殖鹌鹑,现在我已经有50000只鹌鹑了,每天鹌鹑蛋的产量能达到700公斤。

黄鑫还说,我养殖50000只鹌鹑,人手不够,需要员工,还解决了闲散人员的工作问题,700多斤鹌鹑蛋能卖4000多块,除了人工了成本,纯赚的钱能达到每天1000多,而且鹌鹑的粪便也可以卖给种植户做肥料,全部都算到一起。一个月我能纯赚50000块左右。

黄鑫说,养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然后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带领周围没有工作的人,靠自己创业发家致富!

鹌鹑养殖业存在问题 篇2

1. 环境控制不到位

多数养殖户能够将育雏期的温湿度控制较好, 但是对于育成、产蛋期的环境条件控制通常不到位。例如夏季, 产蛋期鹌鹑常会出现热应激, 主要是因为鹌鹑舍通风不足, 舍内温湿度高所致。冬季则常常为了保温, 忽略了通风换气, 导致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超标, 空气质量下降。同时, 由于鹌鹑养殖多为小面积、高密度饲养, 养殖户为了充分利用现有面积, 常致饲养密度过高。而过高的饲养密度可引发通风换气量不足、降温难、采食饮水位不足、互相踩踏挤压受伤等一连串问题。再者, 对鹌鹑的光照管理不合理, 多数养殖户没有按不同生长阶段制订不同的光照制度, 同一阶段光周期变化不明显, 普遍存在光照时间过长的情况, 导致鹌鹑常发生啄癖, 死亡率增高。长期的环境不良不但会降低鹌鹑的生产性能, 也会导致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差, 易发病, 死亡率高。

2. 卫生防疫不严格

鹌鹑舍多因陋就简, 缺乏健全的卫生防疫设施, 且多位于村舍内, 没有有效的隔离制度, 消毒往往不彻底, 免疫多采用饮水途径, 难以保证有效性。因而在疾病流行时, 难以抵御病原的侵袭。

3. 用药过多

由于环境控制和卫生防疫不严格, 增加了鹌鹑养殖中的疾病风险, 养殖户便过多依赖药物, 希望通过药物控制疾病, 因而滥用药现象严重。用药过多不但增加了饲养成本, 而且会导致鹌鹑生产性能下降, 蛋品质下降, 并危及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 却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疾病。

4. 忽视群体均匀度

较高的群体均匀度对于保证鹌鹑群同期开产、维持较高的产蛋率和较持久的产蛋高峰都很重要。相反, 均匀度差则会出现过肥的或过瘦的鹌鹑, 导致群体开产不同步, 产蛋期脱肛的较多, 产蛋高峰不明显或持续时间短。目前, 蛋用鹌鹑多为多层立体笼养, 如果不加以调节, 不同层级间环境有明显差异, 比如上层相对下层温度高, 获取的光照强度大, 通风状况也较好, 不同的环境条件导致了群体均匀度变差;饲养密度大、手工上料导致的操作误差也是均匀度变差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 应该定期称重, 及时调整和改善。然而多数养殖户对均匀度的重视不够, 并未把称重纳入工作日程, 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 饲养记录缺失

很多养鹑户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记录进雏日、免疫日和疾病诊治等, 对日常生产过程未作详细记录 (比如鹌鹑状态、采食饮水情况、粪便情况、日常管理措施、环境条件等) , 以至于不能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 因而也就不知盈亏在何处, 这也是鹌鹑养殖多年来饲养管理未能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原因。

6. 问题引发的思考及对策

以上问题的出现, 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原因, 更多的是认识上的不足和观念的落后。鹌鹑养殖的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 因此很多养殖户有急富短利心理, 没有长远的规划, 舍不得在改善饲养管理上增加资金投入。由于鹌鹑相对家禽具有较强的抗病特性,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防病的认识不足, 使得饲养管理较粗放, 靠药物和运气决定养殖成败, 使得鹌鹑养殖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

另外, 目前鹌鹑业存在着监管真空, 有关部门还未将鹌鹑养殖业列入统计和管理范围, 而相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未能跟上, 使得蛋用鹌鹑饲养的产业化进程缓慢, 饲养管理也就欠缺规范化。同时, 当前科研院所对有关鹌鹑的研究不够, 形成了科研滞后于生产的局面, 导致鹌鹑养殖人人有一套, 没有形成科学化的、标准化的饲养管理技术。

鹌鹑养殖业存在问题 篇3

1 饲养规模小

我县个体奶牛饲养户平均饲养规模不足10头/户。由于养殖较为分散, 不易做到分群饲养、集中管理, 集约化程度比较低。个别规模大的养殖户有简易机械化挤奶设备, 而大多数的养殖户仍是手工挤奶。个体奶牛饲养户因生产规模太小, 无力抗拒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原料奶市场价格波动就随时有可能转产或在地区间流动, 生产稳定性很差, 很容易引起奶类市场的波动。

2 粗饲料种类单一

80%的农户没有饲喂青干草 (其中95%的农户没有喂苜蓿干草) 。带棒玉米青贮饲料已成为当今世界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一个成熟做法, 而会宁及周边地区, 农户对全株青贮认识不够, 全部为收获后青贮。由于秸秆收贮期太晚, 青贮草的质量明显下降, 饲喂效果也较差。

3 精粗比例不适当

奶牛养殖户为了保证奶牛的营养供应, 精粗比例一般达到50∶50~60∶40, 甚至更大。而许多养殖户所使用的饲料根据经验自己配制, 营养不平衡;长期饲喂营养不平衡的饲料将导致奶牛发情异常、久配不孕、胎衣不下、真胃移位、酮病等许多疾病, 而大量不合理的投入又造成经济效益低。某奶牛养殖户养8头奶牛, 7头产奶。牛奶月收入约2 400元, 而精料月支出2 100元 (平均每头日采食精料超过18 kg) , 加上青贮料及饲养员工资、水电费等, 月底进行经济核算, 反而亏损。

4 饮水质量不能保证

农村养殖奶牛以拴系式为主, 养殖户采用日喂3次挤3次奶。先喂料后饮水, 因家庭饲养奶牛劳动量相对来说比较大, 做到能让奶牛自由饮水的养殖户不多。每产1 kg奶需饮4 kg水, 奶牛得不到充足的清洁饮水必然影响产奶量。

5 环境卫生欠佳

干净的环境能减少周围病原菌的存在, 减少传染机会 (如牛群患乳房炎后即使治好也会影响奶量) 。实际中除个别养殖户外, 散养户没有严格的卫生措施, 人畜同院或距院很近, 卫生条件差, 奶牛粪便不能及时清理, 堆在牛床附近, 后躯粘附有牛粪的奶牛比较普遍。夏季蚊蝇孳生, 畜舍空气污浊, 长期如此会诱发奶牛疾病。

国外的很多奶牛场牛栏设计比较科学, 牛栏里基本不留粪便, 奶牛不受寄生虫的滋扰, 具有很好的“生活质量”, 许多奶牛场还专门为奶牛定时播放音乐, 舒适的环境提高了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6 改善措施

6.1 政府对奶牛养殖进行积极的宣传、引导、协调, 积极进行牛奶消费市场的培育

制约中国奶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最大瓶颈在于牛奶的消费 (市场培育) 这一环节。加大对饮用牛奶宣传的力度和深度, 是培育牛奶消费市场最为有效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渠道。还有许多人不十分了解奶业与牛奶, 对牛奶常识比较陌生。

6.2 政府职能部门应建立奶牛疫病防控监测机制, 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奶

奶牛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疫病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这些病的防治对确保奶品安全有重要意义, 因此, 职能部门应加强散养奶牛农户的疫病检疫监控, 进行定期检疫, 及时淘汰处理病牛, 确保奶品安全卫生。

6.3 改变观念, 提高奶农的素质

养殖户要下决心打破落后的较传统的养牛理念和方法, 接受现代养牛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要舍得花钱, 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条件, 养牛场或小区更要注重奶牛场的硬件的投入。要给奶牛一个适宜的环境。以通风、保温、防暑为标准, 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并保持饲养环境的安静。

目前, 提高奶牛养殖户饲养观念的最实用的方法是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素质稍高的一些农民, 可采取集中办班、专家授课的方式, 让其在接受新技术的同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的养殖户可采取参观学习、实地考察等方式, 让其在新技术成果面前接受教育,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增强其接受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从长远来看, 可建立包括大学本科、初、中、高级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农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 为农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农民以及技术服务人才。

6.4 建立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村奶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

针对我县农村奶牛养殖较为分散的实际, 要采取政府引导, 农民自愿参加的方式, 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专业合作组织, 把分散的个体养殖户联合起来, 形成规模经营, 使农户获取规模效益。专业合作组织可成为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 承担农户与市场联接的枢纽, 如原料奶的收购、储存和运输, 优质饲草的采购, 奶牛疾病防治和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还可承担奶牛配种、机械化挤奶、常规病防治、资金融通和奶牛场管理等服务性工作。通过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 才能有效地提高奶业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养殖水平, 实现生产的低成本与社会化服务的高质量的有机结合, 确保奶牛养殖户较好的收益。

6.5 资金扶持, 将奶牛业作大作强

会宁是全国贫困县之一, 经济发展滞后, 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发展畜牧养殖, 实现脱贫致富。但是资金欠缺已成为制约我县养殖户发展的头等难题。要靠自身的力量很难使奶牛业得到发展, 那么就必须依靠政府的扶持。通过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积极性, 将奶牛业作大作强。

6.6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鹌鹑养殖业存在问题 篇4

一、当前洮北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低

受落后传统观念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部分农民把畜禽养殖仍然作为附属产业, 传统习惯沿袭过来的养殖方式带有保守性、盲目性, 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仅为48.2%。

2. 服务手段落后

畜牧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畜禽疫病监测、诊断、防治及兽医卫生监督体系的基础设施差, 综合服务能力较低。

3. 资金严重短缺

由于地方财力不足, 强农惠牧政策作用发挥有限, 牧业贷款门槛高、周期短、额度小、利息高、范围窄, 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 农民自有资金不足, 有钱建园, 无钱养畜。后续投入能力差。

4. 产业化格局没有真正形成

目前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年实际加工能力远不足设计能力, 原料购入与产品深加工资金短缺, 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回流, 钳制着企业的发展, 不能充分发挥其上接市场、下连基地的核心作用, 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链条, 削弱了对整个产业的带动能力。

二、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 大力推进规模化饲养和产业化经营

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建设为载体, 推进畜牧业规模经营, 大力推广“规模饲养、统一管理”的小区建设模式, 发展畜禽养殖联合体、合作社, 引导小规模养殖户通过联户经营等形式, 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促进分散养殖, 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逐步转变。

2. 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 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增强龙头企业经济实力, 做强优势产业,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密切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利益关系, 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紧密连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带动养殖场 (户)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3. 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 搞好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动物疫情测报、诊断,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牧业技术服务网络, 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舍配套技术, 实施科学饲养。加强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微机网络搜集畜牧业生产动态和畜产品价格信息, 及时提供给广大养殖场 (户) , 提高畜禽商品率和养殖效益。

4. 大力推进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发展

建立养殖档案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5

1建立养殖档案的重要性

(1)加强畜禽养殖档案建立与管理,对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追溯体系,防止重大动物疫病,有效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畜牧项目申报及验收(目前独山县常规畜牧项目有:生猪标准化规模场项目建设、家庭牧场项目建设、贵州省菜篮子工程项目建设、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等)、《动物防疫合格证》办理、《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办理的前置条件。

(3)独山县作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县之一,所有畜牧干部及养殖场负责人必须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狠抓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生产过程控制和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存在问题

2.1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不及时

目前多数养殖场没有按照养殖档案填写要求进行规范填写,生产记录、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免疫记录等填写混乱。还有部分养殖场没有当天进行养殖档案登记,在事后几天后才进行临时补录。有的养殖户根本不懂养殖档案的有关内容,因此从不填写养殖档案。

2.2考核机制不科学

一是目前独山县养殖档案建立与监管的责任单位是畜禽技术推广站,而实际上畜禽技术推广站是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部门,主要工作是负责独山县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及承担畜牧业技术培训,而涉及到的养殖档案监督执法工作应该是动物卫生监督所的职责;二是独山县8个镇需要建立养殖档案的养殖场很多,而畜禽技术推广站没有过多的时间和人力对独山县所有的养殖场开展养殖档案监管工作,因此,具体到养殖档案建立与监管的责任单位应该是各个镇农业服务中心。

2.3不按照要求保存养殖档案

按要求商品猪养殖档案保存时间为2年,种猪养殖档案保存时间为长期,但实际上县畜禽技术推广站发放的养殖档案很多养殖户早已经丢弃,更谈不上保存2年的时间。

3解决措施

3.1建立日常监管制度

制作规模场养殖档案日常管理台账,对独山县的规模场(小区)进行巡查,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抽查。规模场监管的工作重心在各个乡镇,建议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将养殖档案列入日常监管的范围,及时进行督查。

3.2强化联合捆绑管理

一是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及申报畜牧项目时,必须查看养殖档案,发现养殖档案未建立或填写不规范的养殖场,要暂缓办理相关证件或申报项目,待养殖档案完善后再办理;二是建议在养殖场(规模养殖场)领取强制免疫疫苗时,必须查看养殖档案,并以养殖档案生产记录的最终存栏数为发放标准;三是对日常监管中发现未建立养殖档案或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的养殖场(小区),暂不列入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家庭牧场项目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项目申报范围,暂不安排相应资金扶持。

3.3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各个镇农业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及监管部门,应该是养殖档案建立与监管的责任单位,建议将养殖档案监管列入县政府对各乡镇的考核任务中。

3.4强化执法监督管理

鹌鹑养殖业存在问题 篇6

近年来, 在兽药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不断加强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培训, 有效强化责任监管, 大力实施依法行政, 兽药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 畜禽养殖环节乱用药、滥用药情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市场中违禁兽药、假劣兽药、过期兽药、非兽药被不断清理退出市场, 为养殖环节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从整个畜禽养殖用药情况来看, 规模化养殖场大多养殖用药规范, 并且有专业的兽医、饲养技术人员, 用药趋于合理;中小型养殖场用药问题较突出。

2 畜禽养殖环节用药存在问题

2.1 盲目用药

有些中小型养殖户, 场内没有专业兽医, 一旦发病, 就盲目用药。如发现有发热, 就用抗生素加解热镇痛药治疗, 使用一次药后发现疾病没有好转, 就认为此药效果不理想, 接着就换另一种药。这样做的结果一种是侥幸治好了病, 但付出了很大用药代价;另一种则是贻误了治疗时机, 损失惨重。

2.2 用药量过大

任何一种药物在其安全的剂量范围内使用, 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有些养殖户急于求成, 认为量越大效果越好, 使用时盲目加大用量, 大大增加了用药成本, 并且易导致药物中毒。

2.3 用药量过小

某些养殖户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常常将一次用的药量分成一天甚至两天用, 造成剂量不足, 这样的用法, 不可能把病治好, 相反还容易造成机体抗药性。

2.4 不按疗程用药

有的养殖户为了省钱, 只要看到症状消失, 就停止用药, 结果是因疗程不足治疗不彻底, 复发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养殖户是急于治好, 用药后如不能马上见效就立即换药, 不考虑药物疗程。

2.5 随意配药

不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和配伍禁忌, 随便把几种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造成很大用药风险。

2.6 给药途径错误

不按药品说明的给药途径用药, 例如有些养殖户将只适用于注射的药物溶于水中不限制时间饮水, 导致药物分解失效, 造成损失。

2.7 投药时机不当

要保证药物发挥其疗效掌握好投药时机很关键。如驱虫药、祛痰药的使用都要选择投药时机等。

2.8 未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个别养殖场户或对药物饲料添加剂认识不足, 不了解休药期规定或知之甚少或认识不到位, 未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如少数肉鸡、肉鸭屠宰前休药期不足致使药残偏高, 动物屠宰前因病用药休药期不足或急宰等。

2.9 未严格执行畜产品废弃制度

如阴性乳房炎牛奶疾病诊疗用药期间的畜产品未严格按规定废弃等。

2.1 0 违规使用人用药或原料药

个别养殖场户无视国家法律, 存在有违规使用人用药或原料药现象。

2.1 1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用药技术知识

据调查仅少数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具有执业兽医师或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多数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没有专业兽医技术人员。科学养殖用药技术知识掌握不够, 主要凭传统的饲养经验用药, 不能及时掌握新药、不合格药和国家违禁兽药公布情况。

3 畜产品药残的主要危害

3.1 危害人体健康

动物过量使用抗生素后可在体内残留累积, 人类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可引起过敏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达到一定量以后, 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 人患病后若使用该抗生素治疗致使无效或药效降低, 威胁人体健康。一些含药残高的动物产品可引起人体中毒, 如近几年的瘦肉精中毒等;动物产品激素类药物残留可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和功能, 使儿童肥胖和早熟等。另外一些药残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3.2 造成动物机体蓄积中毒

如氯霉素类药物, 在多次或长期用药后, 对动物骨髓造血机能引起抑制, 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影响免疫机能等。再如氨基苷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大量或长期用药时, 可损害前庭耳蜗神经和肾脏。

3.3 引起动物机体过敏反应

如青霉素类的过敏反应;服用诺氟沙星后在强光照射下出现的光敏反应等。

3.4 造成动物出现二重感染现象

畜禽机体肠道内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同时并存, 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可将两种菌群同时杀灭, 停药后其他有害菌乘虚而入, 造成二次感染即二重感染现象。如土霉素, 四环素类药常用可导致消化道紊乱等。

3.5 损伤动物机体肝肾等器官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造成肝、肾器官解毒排泄功能超负, 功能减弱或器官组织损害, 特别是盲目大量重复用药危害更为严重。

3.6 影响对外贸易

由于畜产品药物残留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国外要求严格, 因此, 使用违禁兽药及药物残留超标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受阻, 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信誉。

4 用药及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通过宣传和培训, 让养殖场户不仅要懂得饲养管理技术, 还要进一步增强安全用药用料、畜产品安全意识, 改变传统观念, 自觉接受新技术, 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 使养殖业逐步走上无公害饲养、规范化养殖的道路。

4.2 充分发挥执业兽医和基层兽医人员作用

有条件的养殖场要聘任执业兽医师, 实行执业兽医责任制。在农村偏远地方可利用乡村兽医、乡村防检员开展防疫、产地检疫、消毒、治疗工作, 以保障养殖安全, 在畜禽发病时可以及时诊治, 发生疫情或疑难病时及时上报。

4.3 建立无害化处理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根据当地、本场的实际和疫病流行情况, 合理制订免疫用药程序, 不使用人用药、原料药、未经审批药和其他禁用药。严格执行兽药使用休药期制度和畜产品废弃及无害化处理制度。

4.4 加强消毒灭源、预防疫病传播

养殖场户要把切断传播途经, 消灭传染源放在首位, 时刻保持警惕, 从思想上重视消毒卫生工作并形成制度, 对场内外定期进行消毒, 有效控制病源的散播。

4.5 严格实行兽药产品审查控制程序

养殖企业要加强兽药选择使用监督, 保障用药安全。如重点审查预选购兽药产品的兽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GMP证书、产品合格检验报告、承诺书、药残检验报告、产品说明书等全部符合条件要求的方可进货和使用。

4.6 建立养殖用药用料记录档案

养殖场户要按要求建立用药用料等项养殖档案, 凭养殖档案监督用药安全, 促进溯源制的规范性, 提高兽药、饲料管理工作水平, 保证养殖业投入品的安全有效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4.7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关于听听大海的声音作文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