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华为学习(精选8篇)
如何向华为学习 篇1
《华为基本法》起草小组组长谈如何向华为学习!
最近一次在与任总交流时,我问任总华为的成功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任总回答:“傻!”认准方向傻干、傻付出、傻投入,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学华为也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走形式、耍花架子,一定要考虑两个问题:务实的理念和发展的远见。我认为,这两个方面的特质也是我们很多企业所欠缺的。
文/彭剑锋(《华为公司基本法》起草小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996年年初受任正非先生的邀请,我与包政、黄卫伟、吴春波等人大六君子进入华为,参与《华为公司基本法》的草拟工作。如同任正非先生在其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当时的华为既面临发展方向选择的迷惘,又面临高速成长中管理链条被撕裂、组织乏力、管理体系与人才队伍跟不上发展等诸多问题。
《华为公司基本法》帮助任正非及高层管理团队完成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确立了华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关键驱动要素和管理规则体系,使华为上下对未来的发展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力出一孔,走出混沌。同时,它也开启了华为全面管理体系建设的步伐。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再看华为的成长奇迹: 1992年华为的销售收入1亿元,1999年突破100亿元,2008年突破1 000亿元达到1 250亿元,2015年达到3900亿元,2018年将步入千亿级美元行列。
华为在中国经济步入下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身陷成长困境之时,从华为的成长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的成长不是波浪式,而是连续挺拔而均衡的,这在世界企业的成长史上都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华为为什么能不断突破企业成长的瓶颈,不断跨越企业成功的陷阱,让竞争对手由“轻视”华为到“平视”华为,最后到重视华为,畏惧华为,最终到尊重华为?这是全球企业家和学者都想探究的。
市场只承认成功者,作为成功者的华为已然成为中国甚至全球企业最优实践的学习标杆,学习、模仿华为的管理已成为一种现象,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标志着中国企业不仅为全球GDP的增长在做贡献,也在为世界的管理思想和最优实践在做贡献。
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其实相当短暂,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理解也有一个慢慢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企业,华为、联想、海尔可以称为第一批,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鲜明的中国时代特征和企业家个性风格:它们都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其文化都烙上了企业家的个性特点,它们都在探索前行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当然也都走过各式各样的弯路。它们坚持到现在,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企业,可谓九死一生。如果它们的经营管理经验不值得借鉴,那还有什么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呢?
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还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企业经营者应当具备的心智视野。进一步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习华为,“他山之石”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在现阶段,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与华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华为的技术创新能力、系统化管理平台及人才厚度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当然不能拿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跟华为比,要求这样的企业一分不差地照猫画虎学华为,那当然都是离题万里。
最近一次在与任总交流时,我问任总华为的成功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任总回答:“傻!”认准方向傻干、傻付出、傻投入,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学华为也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走形式、耍花架子,一定要考虑两个问题:务实的理念和发展的远见。我认为,这两个方面的特质也是我们很多企业所欠缺的。华为是很务实的,一直以来华为倡导的是艰苦奋斗精神,要有危机感,努力地“活下去”,这些理念很实际、很质朴。企业经营管理容不得花架子,市场竞争靠的是真刀实枪。务实是什么?务实是尊重实际、克服不足,是不断地补足短板、修炼内功,最终真真切切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用务实的态度去经营企业,就要想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不能依靠投机,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踏踏实实地依据自身的企业环境、经营条件做好基础管理和业务建设,要持续不断地改善自身的基础管理水平和业务成长能力。反观一些企业,基本管理体系很不规范、业务运行没有保障、人员管理水平很差,经营过程中各种“低级问题”一而再地产生,这样的企业经不起风吹浪打,依赖一时机会的成功也常常会昙花一现。
当然,光靠务实也不行,经营者还要有远见。我这里所说的远见不是说你要看到未来的社会经济图景,企业家不是预测未来的超人,也不需要当这样的超人。我说的远见,是有意识地为未来做准备。现在有人总结说,华为的成功有两个凭力之处:一是管理,二是技术。华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搞管理体系建设,然后日复一日地不断完善,其实这既是务实的选择,也是抓到根本的、有远见的举措;说到技术,华为就更是如此了,世人皆知华为在技术研发方面是很舍得投入的。现在看华为的领导班子布局问题,也是如此。真正的远见是从企业的发展出发,抓住核心发展驱动要素,为未来谋划,为变化做好准备。
务实和远见这两者在逻辑上本身没有冲突,但是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常常会成为一个矛盾问题。有的企业只看到眼下的收益,过于沉迷于当下的问题或者成就,对未来的投入不足;有的企业好高骛远,还没跑起来就想飞。这两种情况当然都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道。要平衡现在和未来,企业既要把基础夯实,练好基本功,也要有投入的眼光和远见。
客观地说,华为很难学,但也要学,这是对多数企业过去多年里粗放发展的补课。《华为你学不会》一书,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的视角,是读者们学习华为的一个窗口。受邀为此书作序,借此也表达了我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益!
如何向华为学习 篇2
首先要尽力学习启先生作一名“通才”式的教师。众所周知, 启先生精通各种学问, 包括文学、文献学、文物学、小学、史学、民俗学、红学、佛学等等, 而且又是书法、绘画大师, 堪称他谦称的:“庞杂寡要, 无家可成焉”的“东抓一把, 西抓一把”的“大杂家”。而解放后苏式的学科分类, 完全不适用于启先生。我甚至想, 当初辅仁大学并入师范大学之后, 当时的领导一定很犯难:究竟把启先生分到哪个系?中文系?历史系?还是美术系?分到中文系又该分到哪个教研室?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民间文学?那时还没有什么书法系, 如果有, 也许就分到那里去了。而最后分到古代文学, 又让他教哪一段?先秦?唐宋?还是明清?众所周知, 启先生分到古代文学教研室之后, 最反对的就是机械死板的分段教学。他曾将把古代文学分成三段或四段比喻为吃鱼, 吃鱼可要“中段”, 但鱼的中段能硬性规定从第几片鳞起, 到第几片鳞止吗?文学的发展难道都是随一代帝王的兴起而兴起, 又随一代帝王的灭亡而灭亡, 从而可以硬切成几段吗?正因为启先生反对死板的分段, 提倡通学, 提倡要打下广博的基础知识, 提倡对自己非本专业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 并巧妙地比喻为“没吃过猪肉, 还没见过猪跑吗?”因此他特别强调要把文献学、小学 (1) 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文学的教学中, 并戏称这样的学问为“猪跑学”。所以他的教学才能那样游刃有余、深入浅出、点面结合、举一反三, 有如高明的全科医生, 而不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而有的教师, 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教先秦《左传》的, 却教不了汉代的《史记》, 尽管这二者之间有那么紧密的联系;教宋诗的却不知宋诗的特点实际滥觞于唐代的韩愈等人。自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就是破碎的、肢解的, 那怎么能教会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呢?事实证明, 过细的分科绝不利于教学。所以我们应提倡教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古今中外, 乃至三教九流都应该略知一二才好。
其次要尽力学习启先生, 多讲一些自己的东西和独家的心得体会, 少照本宣科地讲一些人云亦云的教条。如果上一条说要学他的博大, 这一条就要学他的专深。读启先生的著作和文章, 听启先生讲课, 我们从不必担心, 他写的、讲的, 会与别人雷同, 因为那都是他自己别具匠心、别具只眼的见解。启先生虽没有大部头的文学史著作, 但却有极精到的见地。郭志刚先生在《启功先生二三事》中曾回忆启先生讲“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时说:短短二十五字, 天上, 地下, 东西南北, 都写到了。东字虽未出现, 那晓字已托出东方气象, 堪称“二十五字景”。此情此景, 在天地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了?那就是“泪”。什么泪?离人之泪;有多少?把大片霜林都染红了。如果为了新奇, 改成“总是离人血”成不成?不成, 因为那样就会破坏送别整场戏的抒情气氛, 一字之差, 就会谬之千里。这是艺术必须的“准”。解释得多么精彩, 又是多么的简明扼要, 绝对是精辟的一家之言。同样的例子还很多, 例如讲孟郊的苦吟, 而举《闺怨》为例:“妾恨比斑竹, 下盘烦怨根。有笋未出土, 中已含泪痕。”讲白居易的浅易而不失韵味, 举《勤政殿西老柳》为例:“半朽临风树, 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株柳, 长庆二年春。”都是极为精到, 但又被一般文学史家和诗词选家所忽视的作品。再加之如上对“碧云天”那样精彩的讲解, 学生的眼界和水平马上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就是水平。
再如要学习启先生提倡学生动手的能力。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说, 所谓的动手能力, 就是写作。现在中文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不够。而有些学生又仅仅满足于现代文的写作, 有些人还为自己能写一些带有点小资情调的抒情散文和新诗而沾沾自喜。对于古文和古典诗词的写作则没有任何要求。这是一块很大的缺陷。严格地说, 上了四年中文本科, 甚至再加上三年硕士、三年博士, 仍从未写过、也不会写古文和古诗词的学生, 是一个不合格的毕业生。而此病的根源还在教师。很多教师, 甚至是教古典文学的教师本身或无暇写作, 或不屑于写作。这又与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有关。我国的中文系始终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 即认为中文系是培养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的, 而不是培养作家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很多教师在科研方面只重视写论文, 在教学方面只习惯于采取“嚼馍与人”地、人云亦云式地、照本宣科地讲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创作的经验, 自然对其中的甘苦、奥妙缺乏由衷的体验和亲历的探究, 因而对古人的文章诗词之妙也就缺乏亲历的直觉和只有实践后才能得到的真切体悟, 讲解起来就难免隔靴搔痒, 不知所云, 难以提炼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启先生的讲解为什么能那么精彩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好诗词。他不但自己重视创作, 也特别鼓励学生动手写作, 有些作业特意要求学生用古文完成。有的学生练习写点诗词请他指点, 他比收到一份认真完成的作业还要高兴。这对直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很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为师者好好效仿。
另外, 启先生带研究生还有很多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如到研究生的宿舍去开课, 让研究生到自己家中来听课, 而其授课的方法又有独到之处, 他戏称之为“熏”, 戏称为“天上一脚, 地上一脚”, 强调一对一的因人施教, 这其实是他对老校长陈垣先生教育理念很好的继承与发挥。在此不能尽述了。
小米应向华为学习什么? 篇3
说起来,华为也是十年前开始发力,那时进攻国际市场,没敢提世界第一,说的是做到世界前三。十前过去,一不小心,真做到了世界第一。
说小米做世界第一,业界多少有些人不以为然,其实有梦想就好,而且谁知道不能实现呢?当时华为说做世界前三,我们不太相信的,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企业和世界一流水平有很大差距,做到前三,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努力做也就做到了。
所以,小米十年做世界第一,我想,谁又能肯定它不行呢?当初小米上市,看好它的人不多,包括我也太看好,事实它不是做起来吗?
我相信小米做世界第一,也不是没有机会。我又想,对于已经做到世界第一的华为,小米其实应该多学习和多研究。华为有哪些值得小米学习的呢?
小米要学习华为第一条就是别上市。通过自身的资金积累或是融资,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上市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务成本,最重要的是,上市让一批高管获利后失去斗志,还会让公司无法承受风险和失败。华为也有困难的时候,但因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面对大众和媒体的拷问,自己扛过去,就会云开雾散。而上市公司股民希望你永远高速度发展,只要出现困难,就会干掉创始人,找人来负责,最后的结果公司会很快垮掉。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UT斯达康,曾经如日中天,但资本市场一直要求其高速度增长,一出现问题,就让创始人负责,这样公司再无核心,很快失去凝聚力。
二,建立合理的分配体系。做企业好办的事是赚钱,最难办的事是分钱。一家公司贡献最多,关系公司长远发展的是什么?是企业的员工。这些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能分到应该分到的钱吗?华为最大的成功就是解决了分配问题,绝大部分华为员工可以持续享受到华为发展的回报,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华为在分配机制上形成的能力,全世界很少有大企业能做到。
小米的高速度发展中,有大量的资本参与,但这些资本也要分享小米发展的绝大部分利益,尤其是中层员工能分享到多少,这是一个大问题。当小米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的情况下,中层还只是社会中等收入水平,一定会影响到员工心态,慢慢地出现人才流失。一个企业中层不稳,就容易出大问题。在今天这种格局下,建立一个合理的分配体系,让为小米做出贡献的员工得到回报,非常重要。
三,反腐败。估计很多人想不到,也不相信,一个企业会反腐败。其实一个企业只要做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企业总有有权力的部门,也有有权力的中高层。有时候这个权力非常大,采购部门,一年可能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即便是一个人事部门,也会培训,市场部门也有广告。多多少少会有关系,采购拿1个点回扣,可能会有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看看那些垮台的国企和外企,很多中高层都在外面有自己的公司,公司的业务从中过一下,就能有很高的回报。这样的事情,若想人不知,就得己莫为,公司有几个这样的领导,不仅仅牵涉利益问题,主要导致人心涣散,大家都知道有高管捞钱,谁还全心全意地工作?
华为对这种现象是残酷地进行追杀,一定要把这些人送进监狱中去,绝不允许员工掏空公司,尤其不允许中高管这样做。小米发展起来,一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是强力出击,还是听之任之,关系小米的未来。
四,提升硬实力。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硬实力,无非就是技术为基础。除了创新的技术,也要有实现的技术。华为十多年,授权专利达到38825件,在研发上投入1900多亿元,这种积累为华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米要长期发展,还是靠技术、靠产品、靠能力。短平快可以一时取胜,但不是长期发展的保证。如果要在全球市场发力,必须解决专利问题,自己专利少,只能受制于人。面对资本压力的小米,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是需要顶住一些压力,也需要领导人要有远见和胆识。
做世界第一,谁都有这个机会。其实雷军也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过,真要做大,做强,要的就是胸襟与格局。任正非是一个哲学家,这是雷军努力的方向。
(本文选自网易财经《亦观察》,作者为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
中小企业应向华为学什么 篇4
华为是中国新生经济的名片,华为是第一个真正依靠自身力量,在市场的大潮中拼杀出来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他不同于央企,央企是大资本大运作,依靠的是国家力量。他也不同于一般民企,民企通常小打小闹起家,卖的是力气,赚的是血汗钱。他甚至也不同于同一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品牌企业,如海尔、联想、TCL,华为是真正在互联网时代,靠经营知本起家,与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舞台大显身手的企业。
他是唯一一家让西方高科技企业如思科、朗讯等惊呼狼来了的中国企业。华为自创业至今,短短二十多年,产值由几十万元达到近1800亿元人民币。他是唯一一家在主流市场(欧美)以真正的高科技产品,与主流竞争对手(世界500强)竞争,并取得胜利的企业。在最近的品牌价值排名中,华为在世界通讯行业品牌中,力克西门子、诺基亚等强手,排名第二。
华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生经济的代表。
笔者亲身经历了华为自8亿元产值发展到300亿产值的过程,深深体会了华为的竞争力。自进入培训界从事商务谈判训练以来,经常面对来自中小企业的学员,对华为有种种好奇,想学习华为。在此,针对中小企业应该学习华为什么,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试作一些不成熟的阐述。
一、要学习华为的眼光
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生意的成功,首先是账要算赢。华为大胆进入通讯行业,敢于在高手如云的沙场叫阵。其实归根结底在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简单的算式。
总裁任正非曾说过,我们的工程师,比人家聪明,比人家勤劳,可是只要人家十分之一的待遇。也就是说,我们的研发成本是人家十分之一,有效的研发劳动投入却是人家的三倍。
让利客户,我们有空间,追赶对手,我们有时间,乱拳打师傅,我们够人手。
因此在华为创业的好多年里,华为都是以二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三流的价格冲击市场。产品不成熟,服务补!质量有暇疵,价差补!
相比之下,国际强手们对客户的需求是淡漠的:
客户交货要求急,他不紧不慢的走三个月流程;华为说,我三天交货。
客户宕机了,十万火急,国际强手说,你等着啊,技术员坐火车来了(技术员的资质是中专生);华为说:我的工程师坐飞机来,硕士毕业,而且很敬业,问题不解决,吃住都在客户机房里了,绝对有诚意!
如此一来,客户如何不爱他?
直到如今,华为赖以生存的根本,仍然是研发的低成本!高科技产品,成本的大头就是研发,研发有竞争力,这个账就算得过来了。
中小企业,首先要学习华为的战略眼光,不要在不正确的地点与时间打不正确的战。我们打的战,应该是有胜算之战,是有把握之战,是有准备之战。
二、要学习华为的大气
笔者97年进入华为,当时华为开始行业中后来称之为“垄断”人才的行动。为了吸引人才,提供比行业最高水准还高20%的薪酬。外资企业的职业经理,高薪吸引过来,从基层干起,学习华为文化,认同华为理念。笔者就是在外企任部门经理,被华为高薪挖过来,作为一名管理工程师从底层干起,为华为管理优化添砖加瓦。
当年学通讯和计算机的应届毕业生,本科3000元每月、硕士4000元每月、博士5000元每月,生源几乎被华为一网打尽。业界惊呼,华为开始了人才垄断。
有一年某副总理来企业考察,问任正非总裁这几年主要的业绩,任总说,我最主要的工作是大笔浪费钱,最主要成就是培养了人。不浪费,就没有华为的今天。没有资源的堆积,就支撑不了华为的快速发展。
前面说,我们要学华为的眼光,学华为的算账,大账算清楚后,小账我们要学会不算。
华为的大气还体现在重金聘外脑上,自察觉到管理要提升之日起,华为不惜巨资请最先进的咨询公司。自己还咽着“糠”呢,敢把几年的积蓄倾囊拿出来供养老师。笔者近几年从事培训工作,遇到过很多客户,相比之下,仍感动于华为对老师的厚待。
华为这样做的时候,还租着别人的楼办公,生活并不宽裕。中小企业,要学习华为,该大气的时候一定要大气。
三、学习华为的运势
孙子兵法说“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任何一个企业要发展,一定是因为营造了一个向前的势能。
车在坡顶,自然能滚滚向前,时势使然。
如何把一个企业发展的势蓄起来,就是一门学问。中小企业要学习华为的运势,当年华为名不见经传的时候,第一个喊出产业报国的口号,高举民族通讯产业大旗,向国际巨头宣战。
这是在客户脑海中蓄华为品牌之势。
当华为赚下第一桶金,他没有急于享受财富,而是大手笔包下每一次通讯行业展会中最好的位置、最大的面积的展位,做最豪华、最创新的展示。这也是在改变客户认知,蓄品牌之势。
印象最深的品牌造势行动有两次:一次是在香港通信展上,华为包了最豪华的游轮,为客户举办酒会并带客户夜游香江;第二次是北京通信展,恰逢华为GSM产品在内蒙赤峰开通试验局,华为租用军队直升飞机接客户从北京去内蒙试验局参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势,中小企业只有学会运势,才能有效的克服前进的障碍。
四、学习华为的狼性
狼的特长是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突围而出。优秀的中小企业,有了突颖而出,就一定会遇到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此时如果企业没狼性,就容易中道而夭
狼性,首先是对竞争与生存的理性。直面矛盾,沉着应对。
狼性,其次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队精神。
狼性,最后是前赴后继不屈不饶的韧劲。
中小企业如果没有狼性,就无法突破成长的瓶颈。只有够狼性,才能获得强大对手的尊重,就象华为赢得思科的尊重一样。
五、学习华为的与时俱进
华为是一个学习精神很强的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以狼性精神杀得满盘狼籍,杀得外来者闻风丧胆。
来到欧州,华为学会了欧州人的礼节。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在最大的客户BT面前200米,耐心的蹲了下来。(笔者注:华为欧州总部,设于英国电信总部-BT对面200米)
为在主流市场与主流对手竞争,华为一改过去的战法,开展了新一轮的大营销(Mega-Marketing)。
大营销,是从公众认知入手,以公关为重要手段,争取国家权力机关的许可,先获得意识形态的认同,再实现销售项目。
在国内的销售策略是服务、价格、产品,在国外,销售策略成了产品、服务、价格,价格的重要性退居第三。华为定出海外投标策略,要求在价格上华为要排第三,在产品(方案)上华为要排第一。
易经云“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识时务者为俊杰,做懂得把握时局的人,才能做全球称雄的企业家,这是中小企业应向华为学习的。
六、学习华为的德治
华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可是华为并没有因为高速发展就迁就人才。华为发展这么多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高层内讧,这得益于华为的德治。
华为有一句用人的话:高层以德举,中层以才举。换句话说,提拨高层,选有德之人,提拨中层选有才之人。
这样的机制下,华为的高层,少见手眼通天的能人,多的是谦谦君子。就是后来带队出来创业的李一男,也是善良书生一个。君子之争,不会颈血抢地,也不会不可收拾。所以华为最终成功收编李一男的港湾公司,李一男的“判逃”也以归顺收局,这样的结局不可不说归根于华为在用人和管理上的德治。
向古人学习如何写求职信 篇5
同学啊,慢一点!说不定问题就出在你写的那求职书上。看看古代几位精英写的求职书及其遭遇,说不定能给你一点启发:
一、言简意赅,数字说话,东方朔一举成功
公元前140年,16岁的刘彻当上了皇帝,想到老祖宗“安得猛士镇四方”的诗句被人讥为缺少文化,决心提高自己刘家的形象,于是下诏招聘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以充实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
招聘消息一见报,天下读书人蜂拥而至,一时竟达数千人之多,几乎挤爆了长安街。刘彻令应聘者一律自写求职书,题目内容自定,由丞相担任主考,报皇帝最后决定取舍。
一次自由命题作文考试?精英们那个高兴啊。年轻的皇帝啊,知道同样年轻人的心理啊,这样简单的考试题谁做不出啊,这明明是要赶走那些老家伙,让咱年轻人干一番事业啊。于是精英们各显神通,下笔狂书——有大书古今治道之术,炫耀自己才学的;有大肆指责中央现行施政布政之缺失,以示自己目光不凡的;更有自吹自擂,自比伊尹周公,将辅助小皇帝建立不世奇功,重塑尧舜禹汤盛世的。
考试既罢,精英们想到自己即将青云直上,功名富贵已在囊中,个个把杯相贺,狂欢达旦,几乎把长安城里美酒沽空,美女搂遍。谁知榜发下来,竟然除了一人,其余全部零分!
原来试卷上去,丞相赵绾看了,气不打一处来:天下哪有如此狂妄的小子,把俺们老家伙全当行尸走肉啊!你们以为世事那么简单啊,真正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于是汇集其他考官,统一意见,上报皇帝,说这批年轻人全都是学的商鞅、韩非、苏秦、张仪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一套,如今乃是盛世,怎能任用此等人。应该全部打发回去,一个都不能录取!
刘彻听了,还不相信,把全部试卷拿来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这批自命学富五车的人,真是浮躁浅薄啊。刘彻皱起了眉头——怎么办?招聘之诏是自己下的,如果真的一个不取,岂不失信于天下!想了半天,觉得其中有一个,写得还不那么糊涂,至少录取他一个吧。于是发榜。
这唯一录取的一个,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方朔。
请看东方朔同学的求职书: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在这短短一百多字的求职书里,东方朔讲了自己的身世、年龄、形貌,讲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又讲了求职的目标。细致诚实,言简意赅,尽管有点自吹,并无多余废话。靠的就是这区区一百多字,东方朔成为唯一的幸运儿,从此开始汗青留名的生涯。
同学们啊,牢牢把它背下来吧,它给了我们宝贵的东东啊:
宝物一:求职书就要写得言简意赅,除了确实有宋玉之才和韩非之思辩才能的人,千万不要肆意铺陈——看你东东的人主要看的是你有什么知识和能力,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看你的长篇大论啊(何况看的人还不一定看得懂深刻的东东啊)。看看人家东方同学:2000多年前就懂得用数字说话,多具体多实在啊!
宝物二:千万不要对你想要去的地方指手画脚,东贬西抑——你尚未入门就如此趾高气扬,进去之后还不搞得鸡飞狗跳,踩人于脚下,谁敢取你啊。看看人家东方同学:“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除了来为皇帝老儿服务之外,没有其他想法,多高尚多无私啊!
宝物三:行非常之事方能立非常之功,所以要敢于自吹,当然要吹得有内涵,不能天花乱坠、漫无边际。本人出生于xxx,就读于xxx,大学x年,xx专业,成绩……多寡淡无味多没有创意啊!敢于自吹才是自信的表现:“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喝,多佼佼不群,多出类拔萃啊。而且其中内涵丰富,形象生动,谁看了不留下深刻印象啊!
二、胡乱吹捧,大言不当,李白再次铩羽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千古传诵,经《古文观止》一编,更是成了读书人的必修科目。相信同学们早已熟读,至少一半人会背诵,东南一箫就不再原文录出了。
但李白的这封求职书是一个失败之作——韩朝宗看了后,根本没有理睬他,李白只得铩羽而去,到徂徕山做他的多拉A梦去了。
为什么李白如此才高之人,写出的又是如此传诵千古之名作,却得不到他希望被赏识的人的赏识呢?当然是这封求职书惹的祸。且让我们看看,能淘点什么宝贝:
1、胡言乱语,惹人害怕
咱们老祖宗所辛苦经营几千年的社会,是一个除了君主不允许别人吹捧或者互相吹捧的社会。当年孔融和弥衡不过互相稍微吹捧了一下,很快双双招来杀身之祸。还不止此也!历来封建君主是“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不允许老百姓有共聚一起,互相讨论,取得共识的权力和自由,连老百姓都不允许,何况有点文化的知识分子。当年孔夫子诛少正卯,正因此也。还不止此也!独裁者最怕的是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会聚起来,结党集社,并且其中有人出类拔萃,成为中心或领袖。当年王莽的教训深刻啊。
这些封建社会的明规则和潜规则,是每一个想混下去的官员都烂熟于心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可是你李白究竟是白痴还是阴险啊,你把这几条全往俺韩朝宗身上栽啊——“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这开篇第一句,就教人颤抖啊!天下的愤怒青年都聚在一起,谈论俺韩某人,这还得了啊。还有什么:“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这是什么话嘛!海内豪杰全部聚我旗下?——这不是俺韩某人在收买人心,笼络精英么?当年宰相张亮仅仅因为收了五百个小年轻做干儿子,就被太宗皇帝以“欲反”而斩。俺竟然召集满天下的愤怒青年和豪杰之士?这不是笔杆子、枪杆子都齐了?这还得了,谁不知道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啊!俺韩朝宗有几颗脑壳啊,明天就该缇骑临门啊!还有什么: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俺韩某人不过小小刺史,一个中层干部而已,连万户的汗毛都够不着啊,你却把俺抬得半天高,这让宰相和三公九卿知道了该如何想——连门下人都敢不把万户放在眼里,你韩朝宗野心参天啊!你等着吧,明天到夜郎国去做清秋大梦吧!
天啊,不管李白是胡言乱语还是用心险恶,谁敢用他啊!
2、胡乱吹捧,令人鄙薄
俺韩朝宗虽然识拔过几个才俊之士,推荐过几个英俊少年,不过是因缘际会,又经老夫多年考察,他们确有才干,这才尽老夫之责,向朝廷推荐的。也全亏中央组织部慧眼,总算都人尽其用了。哪象你李白说的那样:“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你以为俺个人真有虾米大力量啊,你以为俺在在培养私人势力啊?
至于什么“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又是什么“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俺要真象你说的这般伟大,早该当上宰相了,早成一代宗师了,早去保傅太子了,还会在这荆州鬼地方混?你李白要吹捧人,也该着点边际吧,也该看看对象啊。你不知道当年曹参任人只喜木讷,李勣选将唯重丰厚么。你这种言论,活脱个花言巧语之徒,掇臀捧屁之客,俺韩某鄙薄不及,还会给你推荐?真正找错对象了也!
3、大言不当,教人好笑
你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心雄万夫”;又自称“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三千之中有毛遂”。俺知道你有点诗名,又是前宰相的外孙女婿,俺也听闻你找过苏长史,找过马某人,找过裴长史,找过谁谁谁……然则为何你有如此背景又如许多才,这许多人里竟无一人理睬你,你又至今一事无成呢!假如不是你自吹过了头,就一定是你干过什么,使得大家虽然表面上敷衍称许你,骨子里却在警惕鄙视你啊。再说了,兜售过那么多诸侯卿相,无人买你,你还好意思到俺小小四品官这儿来大言不惭,让俺替你“长价”,替你“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你以为俺这儿是垃圾——明星转换工厂,专收无人要的孤魂野鬼,经过一翻包装,立刻闪闪发亮啊!呼呼,李白,李白,你不感到好笑,俺都替你不好意思啊!
如何向华为学习 篇6
传统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笔者认为,作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为基准。比如,在讲“商品”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穿的衣服、使用的书包、文具盒是不是商品”,“你过生日时同学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这两个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急着翻看教材,积极思考,并踊跃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在上《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前,我向学生播放一段反映我国二十多年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音像资料。正当学生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啧啧惊叹时,我赶紧抛出问题:“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特征?”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
比如,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消费的相关问题,我布置了一个辩论题目――“超前消费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将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组织课堂辩论。由于双方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课堂辩论十分激烈。最后,我做了总结,并对优胜方给于了奖励。学生在辩论的准备及比赛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辨证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应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充当老师,把原来静止的、单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的、多向道的、全方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这道题老师也有点不理解,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的答案很好,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这样,走下讲台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位参与他们学习的合作者,而不是一位板着面孔的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对教师的敬畏感,产生平等的感觉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
三、要积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改的显著亮点之一,也折射出《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候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比如,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我列举了国家“四大工程”建设、厦门正在建设中的杏林公铁大桥、集美大桥以及本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等事例,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财政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如何向华为学习 篇7
1月21日, 主题为“越清晰越开心”的优酷土豆、华为携手进军4K新闻发布及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 “4K花园“品牌和“4K联合实验室”的首次发布, 不仅标志着国内最大的4K内容服务平台的成立, 也意味行业大佬们正合力构建起一个4K视频新生态。
据悉, 双方之所以走到一起, 是为了解决当前4K行业发展遭遇的瓶颈——内容极度匮乏。内容匮乏让广大消费者离享受真正的4K超高清体验很遥远, 4K领域要迎来真正的发展新时代, 必然是“内容为王”。行业大佬们无疑看到了这一点。
鉴于华为在视频技术标准与商用实践方面的强大实力, “4K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U-v MOS的研究、验证、优化, 以及与4K视频相关的H.265、H.266编解码技术应用, 共同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最优4K视觉体验, 真正开启“全民4K”的新时代。
最大生态平台:“4K花园”诞生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 在本次发布会上, 国内最大的4K内容服务平台——“4K花园”的成立, 无疑让4K视频更加触手可及。
据了解, “4K花园”拥有完备的4K摄录设备以及一流的前后期制作团队, 拥有广泛的合作伙伴以及可靠的渠道保证。并且, 其与各级广电、电信运营商和国内外视频运营主体展开积极合作, 向内容合作伙伴提供从内容采集到制作、从生产到销售、从转码到分发的全面服务。
“4K花园”董事长创始人、优酷土豆OTT总经理、环球合一CEO吴懿在会上表示, “4K花园”得到了优酷土豆和阿里巴巴的鼎力支持、华为和索尼的战略协助, 以及百家制作机构的高度认可。“4K花园”将和索尼一起为制作机构提供免费4K摄录设备、搭建100个4K工作站等诸多支持, 保证优酷土豆及其他大量内容能及时产出。
“预计2017年起, ‘4K花园’每年将生产和提供3000小时以上4K内容, 包括演唱会直播、影视剧、综艺网剧等。”谈及“4K花园”未来发展情况, 吴懿表示。
事实上, 华为之所以选择优酷土豆, 也是看到优酷土豆对4K的重视。据悉, 2015年优酷土豆已将发展4K作为重要战略方向, 经过一年发展成绩斐然。
而优酷土豆在4K视频上不仅采用H.265编码进一步提升4K清晰度, 而且采用音视频分离的DASH方案, 提升了4K在音频方面的体验, 并且通过优酷路由宝加速宽带等手段, 最大程度地保证让用户看到真正的4K节目。
坚实后盾:“4K联合实验室”成立
与优酷土豆一样, 华为同样非常重视视频业务。据华为视频解决方案总监鞠德刚介绍, 视频是华为五大公司级解决方案之一, 进入4K时代, 华为与标准组织共同推动一套完整的视频体验衡量标准U-v MOS, 为运营商和视频产业链提升用户体验给出了切实的指导建议, 解决了一直困扰视频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大难题。
针对4K内容分发, 华为推出了覆盖端、管、云的整套4K解决方案, 以全面保障用户4K视频体验。华为视频承载网充分发挥全接入、低时延、大通量、融合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在同等网络条件下, 结合H.265等编码技术, 能为用户提供更优的视频体验。在视频平台方面, 华为提供同时支持千万级用户、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固移融合视频云平台。
针对4K内容生产, 华为还提供4K超高清视频制作存储解决方案, 构建高效的内容生产平台, 支撑采集、编辑、播出、媒资存放与管理的媒体全流程业务融合。该方案已在韩国国家电视台KBS部署商用, 并拟用于支撑2018年平昌冬奥会4K超高清内容制播。
向杜威学习如何领导教师 篇8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杜威强调,在学校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作业,并从中得到有教育价值的结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这是否意味着杜威忽视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或者说,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否意味着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任意去从事一些没有指导、没有组织的活动?如果要是这样看的话,便会对杜威的教育理论造成极大的误读。
确实,杜威反对当时学校中把教师作为绝对的权威和真理的占有者,反对纯粹由教师讲、学生听,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的做法。这样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化身,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就像海绵一样吸收从教师那里来的知识营养,许多学生应该做的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其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他们厌恶学校,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学生之所以要努力学习,不过是为了避免惩罚,应付考试和升学。在杜威看来,教师不应主宰教学过程,而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加以组织和指导,由绝对的权威变为民主生活的顾问。
具体地说来,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是学生活动作业的组织者。学生从事活动作业,并不意味着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必须对其活动加以组织。由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反映这种社会生活的活动作业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缝纫、烹调、印刷、木工、金工和旅游等,不胜枚举。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引进到学校里来,他必须对这些活动加以精选,巧妙地加以组织,使其前后连贯一致。也就是说,这种活动设计既要包括在学生的经验之内,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联系,又要根据经验的连续性原则,使学生对事物意义的获得不断丰富和扩展开来。一个活动设计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它是不是足够的充分和足够的复杂,向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的反映,并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去做,而且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出他的贡献;还在于它有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幅度,为的是把一切努力和探究都包括在里面,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把它们包括起来,那就是每一个活动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引进新的问题,唤起对更多知识的需要,还要在已经完成了什么并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做什么。这样看来,教师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纵使付出极大的努力,要把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编列出来也是难以办到的,因为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的活动与系统的知识结构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搞得不好就连教师也会陷入昏乱的世界里而迷失方向。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种种活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客观条件,如果教师只满足于这些还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得出有价值的结果。当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问题时,教师要提供与此相关的材料,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或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或提供有关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也可以和学生在一起相互讨论,使教学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进行。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问题应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解决问题的意象和假设应由学生独立地形成,对这些事情教师绝不能包办。在一个活动完成后,教师需要变换环境,为学生提供新的刺激。总之,学生整个的活动过程都是由教师加以控制和引导的,这样使学生由眼下的经验不断地向成人的按逻辑的知识体系过渡、生长。不加控制的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因而也必定是没有多少教育价值的。
教师也是教材的编写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发现一些东西,它既属于个人的经验,与学生充满活力的生活相联系,又能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与人类最新的科学成果相关联。把这些东西编写成教材,用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象,丰富经验的意义。再说得通俗一些,教师要编写这样一些教材,使科学的结果融合到学生的经验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它、发现它,从而奠定详尽、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给他们。对这个问题杜威是非常重视的,他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并试图编写出一套教材,但结果很令人失望,他最终不得不承认:“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好,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
新角色对教师的新要求
以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方面作用,这远非一个平庸的教师所能做到的。要做到这一点,杜威给教师指明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具备教学论知识。要按照杜威的方法从事教学,教师必须懂得杜威的教育哲学,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也是向中小学教师提出的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许多杜威研究专家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讨,尚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何况是一般的教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教师自以为理解了杜威的教育哲学,草率地把它付诸实践,难免要遭到失败的命运。退一步说,纵使教师们完全理解了杜威的教育哲学也还是不够的,因为杜威的理论也非绝对真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只有把它发展、充实起来,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的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具备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因为教师组织活动、编写教材都要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教师必须以同情的态度观察学生的本能、兴趣和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特点。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学生整个心理发展过程的规律,从幼年直到成年,通过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分析,使活动和教材的组织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如果教师不具备心理学的知识,那他就不可能利用那些看起来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而实际上是学生所必需并蕴育着发展的可能性的活动,他就有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盲目地进行教育的危险,尽管没有一个教师在口头上承认这一点。
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因为学生的活动不是目的,而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助于活动以达到成人的知识体系,教材、成人的知识体系代表了学生经验发展的方向,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指导控制,就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就像导游一样,他要使游客饱览名胜古迹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就必须熟悉它们以及与之有关的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就必须精通教材,仅凭记忆、抄写书本、照本宣科是不够的,而是要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学生活动中所包括的价值。只有一个音乐家才能发现学生的唱、跳以及其它活动中所包含的艺术才能,只有一个具有广博的生物学和营养学知识的教师才能把厨房里烹调原料的产地土质、气候和水分诸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才能知道食物中各营养成分所占的比例,并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关系。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乃至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知道社会需要些什么,以便把学校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杜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而不是降低。然而问题仍出在同一个地方,无论是杜威所处的时代,还是在现代,我们的学校都很难培养出杜威所要求的那种教师。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连续性的活动就同样难以组织起来,杜威的教育哲学的基石之一——经验的连续性原则就难以达到,以至整个理论的大厦都会失去依据。
(作者系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价研究室主任)
【如何向华为学习】推荐阅读:
向华为学习管理07-11
华为解决方案如何运作10-27
华为标杆学习总结11-05
华为学习感想三则10-09
华为企业文化考察学习分享07-25
读”华为方法论“学习心得--王光鹏07-15
华为手机08-16
华为培训05-11
华为软交换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