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创建工作计划

2024-09-27

生态创建工作计划(精选10篇)

生态创建工作计划 篇1

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计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我镇实际,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强我镇的生态创建工作,特制订2008生态创建工作计划,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镇生态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镇情,以全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促使我镇的生态系统结构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完善,产业布局趋于更加合理;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环境自净能力和绿色植物的覆盖率,保持水土,增强防治自然灾害能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公共环境意识,促进全镇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我镇生态创建工作总体目标是搞好生态林业、生态农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等项目的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行集镇环境综合治理。具体是:

1、生态林业建设:由镇林业站负责,各村配合实施。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佛子岭水库近水面6个库区一线村以及青枫岭、百家山等村7.6万亩公益林进行封山育林保护,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二是调整林业结构,增加经济林以及毛竹的造林比例,巩固舞旗河、王家河等村的毛竹基地,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的奖励扶持政策,重点抓好新辟及引鞭扩园3500亩,扩大我镇毛竹知名度,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三是严格林地使用审批手续和竹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工作计划《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计划》。严格镇、村干部把关,严格木材计划,杜绝乱砍滥伐的现象发生。对白莲崖水库淹没区农民的一些特殊心理,镇村干部采取法律的、教育的手段,有效制止毁林事件的发生,切实做到有计划采伐,确保水库建成后,淹没区内山青水绿,同时,严禁毁林烧炭;四是进一步加快“四旁”绿化进程。

2、生态农业建设,由镇农技站负责。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生态保护条例》,依靠科技,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发展优质稻米、药百合等;二是继续搞好金鸡山等村的有机茶基地建设;三是调整茶叶品种结构,重点推广适合制作“霍山黄芽”的当地品种,建立无性系良种扦插基地和低产茶园改造基地,以茶叶品种良种化、标准化为目标,提高茶叶档次,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四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确保利用率在95%以上;五是搞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治率90%以上;六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对各村的水库、山塘、堰坝等水利设施进行除险加固,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旱涝保收系数;七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八是提高农膜回收率。

3、生态旅游建设:由镇工贸办负责,一是配合白马尖风景区综合开发,实施四望山开发;二是搞好挂龙尖佛教圣地、六万寨旧址开发;三是汪家铺梯级电站开发;四是利用白莲崖水库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搞好库区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经济发展办要确定专人负责,确保每项工作抓出实效。

4、生物多样性保护:由镇林业站负责,公安、工商、森林公安等协助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野生动、植物品种的保护和保护区规划;二是加大对全镇境内珍稀动、植物品种的保护,严厉打击猎杀、采集、食用、出售保护动、植物的不法行为;严禁出售树桩、山石盆景、桂花等等,杜绝破坏各类自然资源的现象发生。

5、水土流失治理及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由镇村建设办负责。一是加大辉阳河、独天河、汪家铺等小流域治理力度;二是搞好集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确保工业垃圾、污水处理率90%以上,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达90%以上;三是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人均绿化地面积11m2以上

生态创建工作计划 篇2

山清水秀宜州城, 多姿多彩宜州人。宜州市地处桂西北, 总面积约3869平方公里, 人口约66万, 居住着壮、汉、瑶、苗、水、毛南、仫佬等民族, 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 宜州市紧密围绕"打造循环经济强市, 建设生态园林宜居名城"的宏伟目标, 扎实开展各项创城工作, 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 到处呈现白天花团锦簇、夜间流光溢彩的胜景。截至2013年底, 全市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 人口16.5万, 市政道路65条, 总长253.7公里, 人行道面积约88.83万平方米;随着城区三横四纵路网及江滨路的贯通, 城市交通便捷顺畅, 区间联系快速直接;城区建成投入使用的市政广场面积2.82万平方米、公园46.16万平方米, 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 绿化率分别达29.1%、34.6%、7.1平方米/人。宜州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自洽区文明城市及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C类城市特等奖等荣誉称号。宜州人正在以昂扬的志气浓墨重笔, 描绘着中国园林城市的蓝图, 努力打造宜人之州。科学规划, 依法管理创建园林城市, 建设生态家园是宜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不懈的追求和向往。该市把园林绿化作为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并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成立创城领导小组, 制订实施方案, 明确指导思想, 既定目标任务, 落实保障措施。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 该市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及《宜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0~2020年) 》, 重点挖掘宜州市的文化内涵及绿化景观潜质, 抓好“一江两岸三山"的园林绿化建设, 着力构筑"山、水、城、林、路”相互交融, 城乡一体的园林绿化体系。注重建管并举, 不断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有效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

'藤i]市市园东r侧浓墨重笔, 打造绿洲近年来, 宜州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市公园、广场、小游园、小绿地等绿地建设分布均衡合理, 城市总体功能日渐完善。园林绿化逐渐形成“水在城中, 城在绿中, 路在林中, 楼在园中, 人在景中”的城市山水园林景观。2010年以来, 宜州市财政投入园林绿地建设资金达4300余万元, 城市建设的大投入带动了园林绿化的大发展。特别是2011年3月启动“绿满宜州”城区园林绿化工作以来, 单项投入资金约1300万元对重要节点实施了绿化树的种植、补植及绿化改造工作, 种植大小树木近13000株, 使城区绿量大幅度增加, 并通过加强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的绿化工作, 使“园林式单位"比例保持在居住小区总量的26%以上。该市城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园林绿化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广西园林城市标准。科学管护, 还绿于民目前宜州市建成区拥有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总面积158公顷, 均安排有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管护, 确保城市绿地充分发挥其观赏性与服务性。为了让市民能够尽情地享受这些林果飘芳、花香四溢的城市天然氧吧, 全市公囷实行免费开放, 让绿于民、还绿于民, 使其成为市民的休闲天堂。在全面开放接待八方来客的同时, 这些精巧别致的绿地也成了对外展示宜州的名片。“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美在画中”成为今日宜州的真实写照, 2012年12月, 宜州市被授予"广西园林城市"的光荣称号。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宜州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山会更绿、花会更艳。刘三姐的故里将是一个繁荣、和谐、开放、美丽、宣居的生态园林之城。

生态养猪、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总结 篇3

一、 创建点基本概况

杭州萧山江南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是集种猪繁育、生猪饲养于一体的规模型养殖企业。位于环境优美、防疫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南阳街道围垦五工段,总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8多万平方米。2011年饲养量130000头,年底生猪总存栏50000头,年出栏商品猪80000头。目前拥有能繁母猪7000多头,预计今年全年可供应优质商品猪13万头。公司现有常年员工200多名,其中管理人员20人,技术人员30人,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公司的整体布局、猪舍设施、管理模式、防疫设施、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均位于同行前列,历年来公司先后被列入萧山区商品猪基地示范场、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杭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供港供沪商品猪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省一级种猪场、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畜牧小区、国家活体储备基地,去年还被列为国家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出售的商品猪被评为杭州市优质农产品银奖。

二、 项目配套的技术措施

项目建设承担单位是杭州萧山江南养殖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在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围垦五工段,养殖品种为生猪,规模10万头。项目配套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如下:

1、 设立猪粪处理基地,建办有机肥加工厂对猪粪每天进行收集,集中无害化堆放,通过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成品(半成品)。施用于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的种植上,并做到清洁运输。

2、 牧区实行雨污水分离的方式,雨水经排水渠直接导入蓄水池,作冲洗水用,生产、生活废水通过收集水沟和格栅(网)进入沉淀池。

3、 经萧山区环保局和农业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立项批准,投入200多万元,建造高标准的生化+物化立体污水处理设施两套,进行曝气厌氧处理,日可处理废水达320吨左右,完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和废水的排放标准。处理后的达标水,直接排入鱼塘进行鱼类饲养,达到循环利用。

4、 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沼气池,对污水进行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供暖,产生的沼液沼渣制作有机肥应用于蔬菜苗木当中,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有利于推进生猪的科学、环保养殖。5、注重生态环保,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

5、 公司有较强的绿色生产意识,重视场容场貌,做好办公区管理和生产区四周绿化美化以及生态建设工程。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减少臭味和蚊蝇。

三、 主要技术内容及指标说明

前二年平均饲养量达到77500头,单产1500元,创造总产值11625万元,实现利润775万元。计划指标年饲养量100000头,比前二年平均增加29.0%,创造总产值18000万元,比前二年平均增加54.8%,实现利润1250万元。比前二年平均增加,61.3%。

四、取得的成效,综合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等均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先进的自动养殖技术,可以缓解当前用工难等问题,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利用率,提高养殖生产水平。2011年,本公司母猪年平均分娩胎数为2.3胎,平均每胎产活仔数为10.80头(包括第一胎新母猪),全程育成率在88.78%以上,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21.85头,170日龄肉猪达到100kg左右。2011年园内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商品猪21.2头,超过周边地区平均水平20%以上,完全投产后,肉豬出栏率达180%,超过周边地区平均水平12%,生产业绩和养殖水平在区内及至国内领先。2011年共出栏肉猪91000头,实现产值17451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今年饲养量已达到110000头,创造总产值19250万元,实现利润1410万元,经济效益较好。而且随着新建区块的正常生产,公司规模及自动化水平、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等进一步提高。

2、 社会效益

项目社会效益显著。一是通过优质种猪与无公害商品猪养殖技术的推广,可全面提高当地生猪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通过自动一体化养殖管理技术,提高了劳动利用率,提高生产力,可以加速生猪产业的发展;三是通过向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无公害商品猪,有利于提高当地及周边地区生猪的自给率,稳定市场供应。通过项目的创建,养殖技术的提高和现代化设施的应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社会效益显著。

3、生态效益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篇4

关于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地处***东北部。全乡幅员面积41.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601人。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6%,辖区内水能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根据《******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规划》,***依托本地区位优势特色兴乡,围绕保护环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绿色品牌,让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照《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检查,已经基本达到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的15项指标要求。现将几年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下设创建办公室,抽调3名干部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乡党委、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性研究部署和检查落实环保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环保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长期计划,使环保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乡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创建省级环

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报经县环保局审核同意后,印发给各村、各单位组织实施,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落实环保法规,坚持走可持续道路

结合实际按照国家环保的法律法规和“创建全省生态乡镇”的建设要求,一是把好建设项目初审关,防止新增污染源。在发展工业上,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劝阻不办;凡须落实治理设施的轻污染项目,有过硬的环保措施才允许报批。二是抓污染源监督管理,确保排污达标。认真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制度,配合执法部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落实“三废”治理措施,确保环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2%以上。

三、广泛宣传动员,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在乡主街道设立跨街环保宣传标语二条,不定期出版环保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等,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心。三是组织专题活动。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

宣传教育。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社会成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四是通过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对集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成立了文明劝导队,对“五乱”行为进行劝导,对整治出色的家庭户进行表彰;积极开展各类有益的文化演出活动,使创建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通过以上形式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绿化意识,自觉投入到了创建全省生态乡镇的活动中来,使全乡的环境卫生面貌不断得到改善。

四、严格实施规划,推进综合治理

(一)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态肥料,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2010年化肥施用强度为260公斤/公顷,秸秆综合利用为93%,达到了省环境优美乡乡标准。二是加强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全乡现无大规模养殖场,仅有10家小型养殖场,养殖户通过循环种养经济模式,粪便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于还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全乡从未发生过重大污染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经过近几年打造,我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大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街道建筑清新明快,结构布局合理。按照生态乡镇创建要求,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日供水12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还投入50万元,实施人饮工程,在全乡建设集中、分散式饮水点100余个,解决了全乡群众人蓄用水问题。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100%。;投资4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池一处。安装了60盏路灯,使集镇群众解决晚上无亮的情况,现在,集镇的妇女同志们每天都在路灯下跳舞。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环境设施不断完善,集镇和村庄的面貌进一步优化。

(三)大力整治集镇容貌。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集镇对垃圾乱扔、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房屋乱建等现象进行了治理,切实做到了座商归店、行商归市、摊点归区、垃圾归箱、车辆归位。集镇垃圾实行日清运处理制度,聘请保洁人员6名,负责集镇保洁工作。配备了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转运三轮车六辆,垃圾箱60个,垃圾池9个,垃圾房2个。实行了组集中、村分类、乡运输、县处理的模式。设立各种形式的生态创建宣传标语20多个。同集镇各门面户签订“门前三包”的责任书100多份。通过集镇容貌整治,有力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生产、生

活环境。达到了创建制度化,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的新要求。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继续强化领导,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结合实际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县财政的支持,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

(二)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特别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让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乡的创建工作,形成全面参与的良好风气。

(三)继续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一方面从源头加强污染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另一方面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我乡决心以更高的要求,更实的工作,总结经验,狠抓长效管理,使环境更整洁,村容村貌更美化,以创建生态乡镇为契机,大力推进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继续努力!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篇5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x镇紧紧围绕“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建设目标,以“两提两争”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1-11月,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2.01亿元,同比增长4.15%;财政总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3.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29亿元,同比增长5.71%。

(一)经济建设稳中有进。全力加快产业平台建设,镇级小微企业创业园(欣邦105亩)顺利进场施工,电镀基地投入使用,与湖北理工学院签订共建创新服务平台协议,积极申报服装辅料特色产业科技园。不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包装7个项目,大力推进维多利广场等项目建设,实到资金3.97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2.3亿元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企业“四转”,新增4家规上企业、4家限上企业,完成企业股改4家,提前超额完成“个转企”156家。全力加快“十大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工业性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55.94%。

(二)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全力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河道淤泥3290吨,清运垃圾13989吨,拆除广告牌284处,拆除违章面积23万平方米,完成沿线绿化6.4公里,完成省道边墓改510座,生态公墓建成2座、在建7座,拆除新建坟墓35座。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完成胜丰村试点工作,建成梨村、东行两个农村文化礼堂。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5840万元,二期工程量完成80%以上,四期顺利开工,五期正在积极组织招投标;瓯江干堤工程成功打开壬田、林下2村的工作面;念头坑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污水处理厂成功实现试运行,污水管网一期全线贯通,二期正在组织招投标;坦头农贸市场成功改造提升并开放营业;新浦垃圾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庵山、城东两个公园建设加快推进,争取年内竣工。

(三)城乡建设扎实推进。继续推进发展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试点工作和扩权强镇改革,加快申报全国重点镇和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有序推进xxxx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出涉及9个部门、共计59条的行政执法权下放目录。大力推进农村改革,股改、地改扫尾工作顺利完成,完成农村土地流转580亩,加快2000余亩的粮食功能区建设;坦头、店埠旧村改造步伐加快;新城农房改造集聚点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即将开工建设,新农投公司有序运转,实现融资1.5亿元。进一步强化社区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建设专题调研,完善社区服务内容与质量,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积极打造星级“幸福社区”。

(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民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学校警灯工程全面完成,白云小学操场建设完工,实验小学迁建工程完成填方,白云中学行政楼、xxxx中学操场等建设加快推进;修建灌溉渠道2660米,除险加固山塘2座。“三镇联创”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开展朱涂、白等9个村省、市卫生村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级卫生强镇和食品安全示范镇验收,充分做好药品示范镇创建迎检准备工作。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完成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200余人次,积极打造县级示范点前庄养老照料中心,建成白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圆满完成xxxx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建立妇女关爱基金,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排名全县第一。

(五)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一季一主题”和“平安四率”大提升宣传活动,“平安四率”显着提高;继续开展两排查一促进和进企入户活动,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共排查及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121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17起,化解率、调解率均达100%;完善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完成全镇监控系统总体规划,加强全镇31支群防群治队伍规范化建设,建成4个综治示范点;继续开展“四小车”专项整治,取缔非法加工“四小车”窝点1个和非法运营“四小车”581辆。今年以来,全镇刑事案件发案数、“两抢一盗”发案数均实现明显下降。狠抓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顺利实现9家县、镇级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整治单位成功摘牌,完成镇级5家消防安全隐患挂牌企业整改工作,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春季服务月”、“强基创优”等活动,实行“周排名、月预警、年考核”工作督查制,保持计生工作高压态势,完成省级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切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深入开展“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新xxxx”思想解放大讨论,全面掀起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高潮,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宣讲活动,切实加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规范领导干部议事规则,建立班子成员“九联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机关干部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干群鱼水情”行动、“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四千”行动等系列活动,开展蹲点调研88次,解决群众困难326件。全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又稳、又快、又好地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大力开展“六个一”活动、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党支部星级管理等工作,狠抓“两新”组织建设和规范党员发展,制定全年党员发展计划,吸收预备党员25名,转正53名。深化“勤廉xxxx”创建,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公务接待“三严四禁”规定,查处党员违法违纪案件5起,开除党籍5人。

一年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各项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xxxx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传统产业转型难度较大、城镇公共设施配套滞后、综合环境整治压力大等。下阶段,我镇定将紧抓机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全力实现xxxx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一)以转型升级为导向,全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平台建设,加快三大工业基地功能提升,加快林福、白小微企业创业园创建,将其作为产业集聚平台构筑,加强园区道路绿化、路网、路灯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加快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加大工业性投资,强势推进欣邦实业、莱顿服饰2个工业项目早完工、早投产,大力促进奔歌、汇和等7个工业项目早开工。大力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钮扣拉链检测中心,健全完善与湖北理工学院合作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把发展网络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一号新产业”来抓,将xxxx商贸城改造成为集电子商务、品牌总部经济、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二)以项目攻坚为支撑,全力强化招商投入。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积极谋划xxxx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45个,其中在建项目13个,计划开工23个,预备项目9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我们将全力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启动预备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抓好招商选资,积极包装20个推介项目,充分发挥xxxx人缘优势,以外引外、以商招商。坚持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全力推进维多利广场等项目建设。继续健全完善镇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大过程监管力度,全面落实“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等制度,全力以目标倒逼责任,以督查倒逼落实。

(三)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全力提升城镇形象。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四边三化”、“双清”行动,深入开展“三改一拆”、“青山白化”治理和垃圾河、黑臭河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森林绿道、交通绿道建设,建设并投入使用白、外头垃圾中转站,全面启动二期污水管网建设,彻底治理脏乱差现象。继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全力加快菇溪河综合治理,力争完成二期,努力推进四、五期;加快推进瓯江干堤xxxx段建设,加快启动坦头溪治理;继续完善电镀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巩固提升电镀行业整治成果。开展交通综合整治,坚持建管并重,加快启动菇溪河沿岸的壬黄线改造和市政道路工程,分期进行镇区道路翻修工程,加快推进路灯照明工程,同时要加强对交通节点、拥堵路段及交通事故易发地段的交通安全管控,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四)以创新管理为核心,全力增进民生幸福。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xxxx实验小学和xxxx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深化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着力控制违法生育。以打造农村“文化礼堂”为重点,全力加快xxxx文体中心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健全新型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调解工作机制,着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保持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深化平安xxxx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力度,综合整治社会乱点,持续抓好“四小车”整治。

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 篇6

创建工作总结

仪陇县新政镇九岭场农村社区地处新马公路主干线,幅员面积2.2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06户、1060人,有耕地856亩。2006年3月,该社区被列为仪陇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着力在“强基础、兴产业、改环境、促和谐”上下功夫,使该村得到了极大的改观。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九岭场社区支部、居委会带领全体村民,以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继续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一年来工作成效显著,创建指标如期完成。

一、凝聚合力夯基础

根据县委目标办《关于追加下达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的通知》和县环保局《关于开展2011年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及文明生态村的通知》的要求,新政镇九岭场农村社区被列为今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单位。对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目标办将此项工作作为2011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追加下达给县级相关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在完成国家以工代赈3公里水泥路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4公里水泥路,实现社社通水泥路;自建便民路5.4公里,实现户通便民路的目标;建集中供水站2处,小型水池13口,整治山坪塘5处,整治病害水库1座;县畜牧局对该村养殖獭兔的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资金帮扶20万元;县环保局今年4月以来,已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一是局领导高度重

视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今年上半年,还组织局内业务技术人员学习和理解《四川省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的各项指标和解释及考核方式,局领导先后16次带领技术人员到新政镇九岭场社区现场办公,与新政镇党委书记、镇长研究创建文明生态村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解决办法。二是在该村设置环保宣传栏一个,指导该村定期更换内容,宣传环境法规。三是协助该村制定了《九岭场农村社区文明生态村建设方案》,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村容村貌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

二、负重拼搏强创建

新政镇九岭场农村社区于2006年开始启动了新村建设项目,2010年启动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请市、县有关专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技术指导,建立特色生态农家,在县环境保护局的大力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户户改水、改厨、改厕、建沼气,美化院落。现一排排新颖、美观的农家小院已成规模;同时该村还结合“四五”普法大力加强村民法制教育,抓好“三村建设”活动,实施科技兴村,加强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学致富技能,曾先后“市级卫生村”、“平安创建示范村”、“ 省级卫生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优秀村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和谐示范村”。

九岭场农村社区通过几年的建设,成效明显,曾受省、市、县领导的观察,得到充分肯定。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立村支柱产业。该村依托省农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县农业局、畜牧局、环保局,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着

力抓好林果、獭兔、养殖和精养鱼塘的建设。二是新村建设效果明显:①高标准、高质量的新村规划设计已完毕,该村各种建设皆按规划设计实施。②新建村道公路4公里,便民路5.4公里。③新建集中供水站1处,全村100%的农户能用上自来水。④农村电往改造全面竣工,达到城市同网同价,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电话入率80%。⑤按规划设计图改建住房118户,建新房76户。⑥新修人行石板路6.8公里,新栽果树和绿化林木21.7万株,中改、水保、生态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效果明显。⑦业主经营已成规模,培育本村致富能人建起三个大型页岩砖厂,引进广安、南充、眉山等地7个业主,注入资金640万元,创办大型养猪场、加油站等实体。⑧建成社区活动室340平方米,村文化广场500平方米。

目前,对照文明生态考核验收标准,所有创建指标已顺利完成。

三、展望未来增信心

九岭场近几年以来,为搞好新村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构建和谐社会,百姓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机遇,讲文明、树新风,村与村,户与户和谐,所以近几年来民事纠纷、打架斗殴、刑事犯罪和各种案件从未发生,保护了村民安居乐业,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环境好了,基础设施改变了,环境污染排除了,为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给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迈步进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最后,感谢环保部门给予帮助本村规划,确保了九岭场农村社区环保、工作更上一层楼。以上如有不妥,请批评指证。

生态创建工作计划 篇7

1 生态示范的创建现状

1.1 目标无针对性

生态示范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国家统一设置的形式,所以在建设指标需要考虑到南北方的不同,东西部经济的差距等,在2001年我国生态示范主要的指标是城镇GDP的能耗,这就要根据南方和北方的不同,设定标准。由于我国的自然地域环境广阔,所以各地的资源不同,导致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巨大差异,因而运用“一刀切”的方式创活动性指标有失公允[1]。从总体发展上看我国当前处于工艺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城镇化影响,在具体到不同区域的过程中,各地的整体发展阶段也就不尽相同,重点和难点建设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建设目标方面需要考虑好地方发展特色,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要素,借助于现有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状况,让国土空间做出优化调整,重点开发中,确定主体的功能性,明确开发的方向,掌控开发的强度,规范好开发秩序,让开发政策更具完善性,形成良好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制约协调开发各界,同时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建设指标选取要点。

1.2 建设主体混乱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存在主导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同的部门主体,示范创建主要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地方生态创造的主导部门是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地方政府。但是在发展中无论运用何种形式的生态示范,在实际工作中都会被视为环境保护的范畴内,所以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要发挥环境的主体作用,另外,其他的相关部门也要推出系列或者类似的创建活动,包括创造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由于各类建设主体和示范创造有着界限不清楚的情况,所以在建设时出现职能交叉或者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2]。

2 生态文明与生态内涵建设模式

2.1 生态文明与示范活动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示范建设的前提,在结合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有自己的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建设过程,这将有别于其他的生态示范模式。主要的涉及内容如下。

2.1.1 建设目标上,生态文明作为其他创建活动的前提,由于传统的创建活动更多的体现在工程性和物质性方面,但其本质目标需集中在整洁、健康和安全的环境内。

生态文明的创建目标能够规范还人类的基本行为,让人的价值观发生质的转变,最终涉及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人的思想改变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究其原因是人是世界活动的主体,因而要辐射整个活动范围。如果人的意识中将自己抛出在生态环境以外,总是将自己看成是独立的个体,不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那么就不能从主观上寻找解决方法[3]。

2.1.2 建设重点上,传统的生态示范将重点集中在物质方面,建设中环保是关键性基础,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上层建筑,为了确保其文化的多样性,就要运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倡导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让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物质基础反过来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价值观念在相互作用中发生转变,客观上提升人的思维理念,让环保基础建设逐步加强,这是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键。

2.2 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建设过程中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本着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结合模式,上级是建设的导向,但建设的积极性或者具体的措施要由下层跟进,这是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拓展公众渠道的有效方式,公众的参与深度逐步加大,因而公众有机会参与和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为了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合理,要开展相应的考核机制,这里需要引入第三方结构,每年公布评估报告,让上榜的地域得到新的发展,民间的环保机构建立,监督整个建设过程。

3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任重道远作用,我国在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方面也是刚刚起步,所以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不慎健全,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并且在今后的研究中也要加大对指标体系的研究,让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满足,深入探寻生态文明发展史的同时,做好完善、提升和拓展工作,考核方法的研究要在持续的激烈机制上建立起来,这样考核工作才能真正的做到长效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主要是规范人类的发展行为,这是协同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研究其内涵,探讨文明建设与生态示范之间的本质关系。以建设目标、主体和过程为入手点,提出合理的文明建设模式。

关键词:生态示范,回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于贵瑞,于秀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275-283.

[2]毛惠萍,何璇,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生态示范创建回顾及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13,04:1177-1182.

顺德:生态创建大步向前 篇8

对此,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顺德环运局”)常务副局长朱艺婷表示,获得“广东省生态区”并不是顺德环境治理的终点,顺德还将继续努力与省共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生态区”)。

自去年省环境保护厅和顺德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顺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顺德历经1年多的努力,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为确保到2016年把顺德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顺德将凝万众之心,举全区之力,按照创建规划和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决心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生态创建喜结硕果

8月14日,雨后的杏坛逢简,古树焕新,小桥流水,不时还有小艇泛舟河上,远处传来悠扬的民俗歌谣,让人流连忘返。今日美景如是,殊不知,这里也曾污水横流、脏乱不堪。“经过整治之后,这里水清了,树也绿了;生活垃圾有人按时清运,家家户户都比着看,房前屋后谁更干净、整洁。”说起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当地村民李大妈深有感触。

“公园环境好,是村民平日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在逢简村幼儿园对面的公园里,顺德环运城管局杏坛分局环保科负责人钟千昌告诉记者,公园的底下其实是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站,通过各个朝向的截污管网与周边民居排污口相连接,并对收集的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直至达标后排放到就近河涌。

逢简素有“岭南水乡”美誉,水是最为关键的资源。“正是因为有了区镇共建的4个污水处理站(厂),逢简昔日水乡魅力才得以重现。”

逢简水乡的变化正是顺德生态创建的一个缩影。当一个又一个生态创建方案付诸于行动时,顺德的生态创建成果也在一点点地展现。

据顺德环运城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顺德10个镇街中共有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广东省生态乡镇”,其中勒流已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并通过省里的验收,只是还未正式命名。全区108个行政村已全部命名为“佛山市生态村”,其中16个“广东省生态村”,7个广东省绿色生态社区、5个环保教育基地和34间广东省绿色学校。

随着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的不断推进,顺德在争创国家级生态区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实,渐行渐近。“80%以上的乡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所有涉农行政村100%创建为市级以上生态村。这意味着顺德已经具体申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资格,但杏坛、容桂仍将继续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勒流南水、杏坛逢简、均安南埔、乐从沙边也要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顺德区环运城管局生态保护科科长温桂照认为,只有持续推进生态创建,倒逼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德的生态环境才会越变越好,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顺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6.9%、5.3%、15.3%、5.5%、14.3%、26.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24,同比下降了0.87,AQI优良率78.9%,同比提升4.5%,空气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抓住契机实施重点整治

“容桂是顺德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化最高的镇街,但也是顺德唯一尚未通过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的镇街。原因就出在华口电镀城这个项目上。”温桂照说道。

电镀行业属于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但也是顺德产业结构不可或缺的一环。早在十年前,顺德就要求电镀加工企业必须入园,实现统一管理。但由于园区建设时间早,园区在污染防治中仍存在防治技术工艺不高、系统设施老化等问题,对周边环境构成了污染风险。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顺德从2011年开始便启动园区整体升级改造项目,将园区原有厂房进行全部拆除,并新建11栋9层的高标准厂房。按照集中治污、集中管理思路,历经近3年的改造、投资高达5.3亿元的华口电镀城,将通过采取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先进规范的生产管理制度,提高中水回用率,最大限度地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降低企业偷排风险。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及二期工程已全部封顶,正进行设备、管网和废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入驻企业正在进行环评,预计今年年底前将有10家企业入驻。

在生态创建的道路上,杏坛也有着容桂同样的尴尬遭遇。“杏坛未能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同样也是因为一个项目——顺能垃圾焚烧厂。”温桂照介绍说,顺能垃圾焚烧厂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决定了该项目从诞生就先天不足。在长达十多年的运营中,每天排出大量废气,一度成为杏坛乃至整个顺德的一个隐痛。为此,顺德区政府多次出面希望该厂整改,但历经多年的艰苦谈判仍未果。为长远持续发展,顺德区政府最终决定对其关停,自行在原址“建新拆旧”。目前,新建3000吨/日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和环评公参调研。在升级改造期间,顺德仍将继续使用顺能垃圾焚烧厂,以解决部分垃圾的出路,与此同时,加大对顺能公司现有设施监督力度。督促其完成除尘器集体更换,实施锅炉保温工程,对焚烧炉本体进行水封改造,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与此同时,大力整治龙江镇西溪世埠涌。投资近亿元,通过截污、引水、排水等措施不断提升西溪世埠涌的水质。目前,已完成引水泵站和水闸工程,截污工程施工也基本完成。工程完工后,能有效提升西溪世埠涌的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加快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2014年,顺德启动改造容桂、北滘、乐从、均安和龙江5个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按照中间分选减量和水平预压、封闭转运的方式改造,总投资3.58亿,转运能力2300吨/日。目前,5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已全部投产运行。

攻坚克难补齐生态“短板”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五大方面的29个指标。要实现所有指标达标,顺德面临哪些困难?又将如何攻克?

顺德地处珠三角平原中部,固有林地面积小,仅2.3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3%,与国家标准的18%差距较大,且由于林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顺德的森林覆盖率提升空间较小,要实现达标相当难。对此,顺德通过建设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廊道、生态公园种植防护林、景观林以及乡村“四旁”绿化等增加林地、绿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并以生态绿地来弥补森林覆盖率的短缺。

“除了森林覆盖率先天指标无法达标外,顺德的空气质量指标也相对薄弱。”据温桂照介绍,针对该项指标,去年顺德出台《顺德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有力改善空气质量。

严格执行VOCs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对VOCs典型行业实施审批总量前置,在今年60家VOCs整治名单中,已淘汰15家企业,剩余45家企业也已制定治理方案。加快锅炉烟气治理或新能源改造,截至目前,顺德已淘汰30台10蒸吨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17台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加大机动车尾气防治,扩大限制高污染、高排放汽车通行的区域,淘汰全部公共服务类黄标车,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公交,新投入公交客车1043台全部为LNG获电动,占全部公交车数量的50%以上。为了加快黄标车淘汰,除了资金奖励、全面限行、扩大电子执法覆盖面以外,还制定了黄标车上门收车报废奖励方案,调动社会资源和基层力量参与。完成五沙热电厂 “超洁净排放”改造;启动餐饮行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

东坑村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篇9

东坑村为青街畲族乡辖下行政村,位于平阳县西南部,坐落于青街乡的东南方向,距平阳县城70多公里,下辖三个自然村,350户,总人口1467人,全村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农田438.2亩,山林地2368亩。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始终将生态村建设放在重要日程上来抓,为了让全村的生态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生态村创建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综合整治管理网络

东坑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成立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共同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组。由池长密书记任组长,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积盼任副组长,其他人员任组员,明确李悌帽同志分管环保工作,负责协调和组织对全村的环保工作,并制订了相关的工作方案和村规民约。配备1名专职环保工作人员,每天收集垃圾送垃圾中转站无害化处理。村委会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村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

1、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生态创建内容:确立了以广大党员、干部为创建主体,通过他们的工作,将创建工作推 1

向深入。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创建。

2、集思广益、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农户走访、农民意见箱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并吸收他们好的想法、做法,选准切入点,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如:交通道路、溪流整治、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等工程都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同时也影响着全村的综合环境,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号召大家参与生态创建。

三、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村两委不断筹措资金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结合创建了文明村、生态村、绿化特色村等工作,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

1、积极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投入资金进行“三水合一”处理,积极开展“双改”(改厕、改坟),结束了露天粪坑、坟墓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历史。通过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2、完成全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采用集中式人工湿地工艺,对农户进行生活污水厌氧化生态处理,较好地保护了

平阳五十丈水源地上游的水质,同时也对农村的环境起到了净化、美化的作用。

3、认真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为每家每户发放了一只垃圾桶,配备垃圾收集保洁员,制定了相应的保洁工作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并与保洁员签订保洁协议书,落实每位保洁员保洁责任。

4、主要道路绿化工程,加大对道路基础建设的投入,环保人员每天负责对各主次干道路面进行清扫,保证路面无乱丢乱弃物。加大道路投入经费,主要道路两侧高标准绿化,对枯,残,缺等绿化物进行修剪、补种。

5、旅游资源开发,依托东坑本地有利自然资源,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现已建有一家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的农家乐,一个长80米、宽10米的生态游泳池,一条全程3公里、总体落差80余米、漂流旅程约40分钟的漂流水道,一个占地50亩的挖笋园。

6、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2008年5月,在东坑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动村民种植瓯柑、天草,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已建成一个占地500亩的果品采搞园。东坑村村逐步注重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高,现代、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较快。

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借创建东风建宜人东坑村 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使东坑村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

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村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的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我村环境。

猎民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创建区文明村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各种形式的文明户创建为基础,以解决村民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动员和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和村的文明程度,促进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对社会负责、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的文明新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责,添砖加瓦。

二、奋斗目标

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深化农村改革,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加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村级经济逐步壮大,力争年内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96万元,经济发展速度超过所在省辖市村的平均水平。建立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民服务;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人均收入及增长幅度超过所在省辖市平均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房面积、电话、电脑拥有率超过所在辖区农村平均水平。

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加强对村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宣传教育阵地健全,村设有对村民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广泛开展文明户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活动开展率达95%以上,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社会风气良好;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移风易俗,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现象。

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化示范小区建设,有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平坦,无违法用地、无乱占乱建现象;公共设施齐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绿化工作达到市级先进标准,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达到生态村考核标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控制达标;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投入与管理机制,村庄环境整洁优美。

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治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完成普法任务;民调组织健全,人员、措施 落实,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无越级上访、群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发生;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邪教及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有力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娱乐服务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规范,依法经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达到省级先进标准。

科教文卫稳步发展。尊师重教,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对农民有计划进行科普教育,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村建有“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努力建好公共服务中心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医疗初级保健成效显著,村设有医务室并达到市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村居民;计划生育工作达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村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党支部一班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两个率先”意识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基层组织创建意识强,创建文明村工作有规划、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做到 “四落实”;党、政及群团组

织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协作,注重自身建设,作风民主,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公正廉洁,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创建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创建区文明村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是加快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2、注重创建实践

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全力以赴,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创建工作

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对文明村创建的领导,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上一篇:高三主题班会_誓师班会_高考倒计时100天主题班会下一篇:《位移补间动画》教学反思